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2024-09-15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精选8篇)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篇1

摘 要:气候异常、林分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原因使我国林业病虫害日益加重,每年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火灾造成的损失,使我国林业建设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周期性和不可控性,事后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建立预防一体的防治机制,加大生物防治研究,以期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日益破坏的今天,林业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林业病虫害是林业“三害”之一,其防治直接决定着林业建设的成败。1993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655万hm2,到2012年虫害面积上升到1 176万 hm2,损失金额上百亿。按全国植树造林面积计算,有害生物一年就能消耗当年的新造林面积,其危害远甚于火灾。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多达8 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300种,并且有害生物仍在不断进化出抗药性,使病虫害的爆发呈现不确定性、突发性的特点,防不胜防,更加加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探讨如何防治林业病虫害也显得尤为重要。病虫害的种类

不同的生物致害需要不同的治理手段,常说的病虫害通常包含两个概念:病害和虫害。

1.1 病虫害的类型 首先是病害。通常指由于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等)致害。80%以上由真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在树木受害部位表面出现如粉状物、霉状物、瘤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和白色絮状物等病症。其次是细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细菌性病害的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

1.2 病虫害的危害 虫害是由昆虫取食或由其生活习性而对树木产生的危害,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孔洞或粉屑,即使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的危害,也可见到蜜滴,找到虫体。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药物化学防治不但不能从根本上防除病虫害,还会加剧生态环境污染,使病虫害爆发更加猛烈。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病虫害与树木、有益生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护,保护天敌,“管、护、养”结合,建立健全检测预防机制。

2.1 建立健全预测预报机制,构建监测网络 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监测网络,信息互享,做到早发现、早治除,防患于未来。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一旦蔓延,难以有有效手段控制,往往需要以疫情中心点辐射,一定范围内砍除树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可以通过长期观察监测,逐步掌握其发展变化情况,有效地将病虫害疫情扼杀在萌芽中。

2.2 加强育苗消毒、植物检疫工作,源头把关 苗圃育苗过程中,种子及土壤本身都可能潜存有一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首先一定要对种子和育苗进行必要的消毒,适当轮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虫的繁殖,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出苗率。其次,初期培育也应重视除草、施肥、整枝修剪、及时清理虫害枝叶等工作,减少病虫害蔓延,增强树木抗虫性。最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是外来植物检疫,也要重视地区间的植物检疫,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蔓延。

2.3 推广混交林种植,恢复生态平衡近年来,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单一的人工林种难以完美模拟整个生态链,反而会给大面积病虫害提供爆发的基石。相较于单一人工林,混交林这种近天然林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共同生长,一旦某种病虫害产生也不至于对森林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物种的多样性也确保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4 推广生物治理,森林可持续发展 目前,常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病毒、昆虫逐步进化出抗药性,其功用大打折扣,加之又危害到其他有益生物,破坏土壤土质,难以可持续发挥功效,可谓治标不治本。只有加大成本,立足科研创新,推广及普及生物防治技术,才符合未来病虫害的防治趋势。

一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防治,如应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天敌防治,利用有害生物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利用天敌捕食等克制,合理控制有害生物过度繁殖;还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植物源农药(如苦豆碱)、转基因植物等防治方法。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治理一体的防治机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防治措施,充分营造生态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功能,从根源上恢复生态平衡,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树月.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中国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篇2

1.1 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近几年, 我国林业病虫害受灾面积不断增加, 很多次要害虫在某些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 严重影响到各地林业资源的发展。

1.2 病虫害顽固难治

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在进步, 同时很多病害虫对灭杀药物的抵抗能力也在不继增强, 某些病虫害顽固难治, 一直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1.3 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涌现

很多地区暴发了重大危险性病虫灾害, 导致当地林业经济出现了巨大损失, 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往往暴发1次就可能会毁掉整个地区的林业资源。

1.4 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

近年来, 我国林业面积逐渐扩大, 树种增多, 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难度也有所增加, 这是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1.5 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目前我国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 很多病虫都是近年来出现的, 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失。不同的病虫害, 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同, 其中部分病虫害能给林业资源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2 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

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渐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但是树种单一, 结构简单, 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二是天然林被大面积砍伐, 导致森林林分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原结构被破坏, 这也是虫害猖獗的原因之一。三是跨国际的林木检疫工作使得国外病虫害传入国内。四是农药使用长期不合理, 使得病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天敌被误杀。五是病虫害的检测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防治手段落后, 相关的治理人员未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逐年加剧的原因之一。

3 防治对策

3.1 森林培育、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森林培育之初, 必须严格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树种选择方面, 必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抗病虫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森林林分结构要遵循多样性原则, 结合乔木、灌木、草类等多种类型的植物, 避免森林结构与树种过于单一, 以此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虫害能力。在育苗的过程中, 要重视苗木的消毒处理;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 要增加病虫天敌的数量且要对其进行保护, 避免人畜对苗木造成破坏;保护好人工林周边的天然林, 禁止胡乱砍伐, 以天然林的生态系统带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3.2 加强对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工作

管理单位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 配合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 建立起完善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确保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全面性。同时, 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林木检疫工作, 以防危险性病虫的侵入。

3.3 改进防治手段, 加大科技含量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要坚持生态科学的发展观念, 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 强化森林本身对病虫害的防御和控制能力。同时, 杜绝农药使用不合理现象, 改进防治手段, 提高防治手段的科技含量, 倡导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 如利用微生物感染病害虫, 或是利用病虫的天敌对病害虫进行捕杀。另外, 我国相关的管理单位还必须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3.4 增加防治经费, 完善防治管理工作

要改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首先要增加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经费的投入, 利用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方式, 筹备更多的资金, 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中设备的购置与安装, 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效率。另外, 政府单位必须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 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 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明确各领导部门的职责, 将林业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及检疫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森林资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 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森林资源对空气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应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及时发现病虫害威胁, 积极治理, 保护我们的这一片宝贵资源。更希望国家能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和领导力度, 提供技术支持,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浅析垦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篇3

【关键词】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

0.引言

近年来,垦区林业部门由过去单纯地发展生态型林业,转变到合理利用资源,在建设好生态林的同时,大力培育林业产业。黑龙江垦区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树木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如不进行有效防治,垦区林业建设项目将难以实现。本文就垦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垦区林业病虫害的常见类型

1.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1.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1.3叶斑病

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1.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1.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2.加强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2.1强化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垦区内的全部林业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编制网络建设规划,确定测报对象,指导预测预报工作。垦区要分级建立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合理配备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垦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控制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面积。

2.2提高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

通过提高林防科技含量,改进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林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垦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将预防治理林业病虫害的工作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走林业发展和预防治理病虫害同步进行的路线。同时,要把科研方向调整到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和疑难技术问题上,走科研、试验、推广、防治一体化之路,充分做好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将新技术和新成果作为全面提高防治水平的重点,快速转化实用技术,及时根治垦区林业病虫害,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3完善防治法规制度

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以法规制度做保障。进一步加强林防法规制度建设,组织力量加大对现有法规制度清理工作,编制垦区林业病虫害防治法规制度修订计划,加快编制修订工作进程,尽快建立健全林防检疫法规体系。

2.4做好垦区林木检疫工作

由于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垦区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植物运至目的地后,垦区检疫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垦区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还要能够结合垦区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垦区主要林业病虫害的长期防治工作,为垦区林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吴跃开,余金勇,李晓虹.基于生态学的城市森林病虫害治理策略[J].防护林科技,2010,01.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篇4

摘要:当今在国家退耕还林口号的大力倡导下,各地都在积极种植树木,增加国家林业的国土面积,但随着林业面积的增加,其本身所产生的病虫害也随之增加,本文主要探讨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

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病虫害知识 篇5

林业病虫害知识

1.杨树叶片为什么长白粉,怎样防治?

这是杨树白粉病。该病的特征主要是在叶的两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粉斑,有的扩展到全叶,有时绿色枝条上也生白粉。到秋初,在白粉中生出黄褐色到深褐色的小黑点。春秋两季白粉病发展迅速。防治方法:①苗圃地幼苗不要太密,及时间苗,保持通风透光;②及时修剪幼树下部被压枝条和根蘖苗;③喷农药防治。25%粉锈宁10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每隔25~30d(天)喷1次,共喷3次,即可控制病害流行。2.如何鉴别杨树黑斑病? 该病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发生,危害杨树苗木、幼树叶片。通常在6月末幼苗长出3~4枚叶片时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9~10月为末期。鉴别方法为,被害杨树叶的背面有小黑点,逐渐形成黑斑。雨季时黑斑相互连片,迅速变黑并干枯脱落。受害严重的树木,全株形成光杆,梢部干枯。小叶及苗茎变黑全死,苗茎扭曲不直。3.如何预防杨树黑斑病? 由于该病原菌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上越冬,所以秋季落叶后到第2a(年)新叶发生前,应彻底清除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合理密植,苗木密度不要过大。加强管理,注意苗圃排水和灌水。于5月中旬至7月初每隔半月喷1次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药物预防及防治。4.杨树灰斑病有哪些症状?

由发病部位不同可表现出的不同的症状类型。在叶部为灰斑病;在顶梢为黑梢病,也叫黑脖子病;在茎干皮部则产生肿茎溃疡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灰斑型:病叶最初生出水渍状斑,很快变为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病斑周围为褐色。后期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

黑斑型:在雨后或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多从叶子尖端或边缘发生,迅速发展成大块坏死性病斑,在病斑上产生黑绿色霉层。

枯梢型:病菌侵染后导致嫩梢变黑枯死,而病部以上部分的枝叶为绿色,但很快死亡变黑,病梢常弯曲下垂或由此处折断,老乡称为“黑脖子 ”。

肿茎溃疡型:在苗木的茎干皮部,开始产生椭圆形褐色病斑,长度1~4cm(厘米),后失水下陷变黑,病斑中央渐变白色,出现黑绿色小点。随着树木生长和病斑发展,病部肿大,纵向开裂,露出变红色的木质部。

5.如何掌握杨树灰斑病的发生规律?

该病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发生普遍,危害多种杨树品种,但以黑杨派及青杨派的杂交种易感病,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感病。黑杨派、白杨派及其杂交种发病轻或不发病。6月初~6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流行盛期,9月上旬终止。9.杨树灰斑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种苗不要过密,当叶片密集时,要适当间苗,或打去3~5片底叶,以通风降湿。

苗圃周围大树下的萌条要及时除掉,以免病菌大量繁殖。培育幼苗的苗床应远离大苗区。

10。月末开始喷药防治,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10%双效灵100倍液,15d(天)喷1次,共3~4次,均可 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11.杨树肿茎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有那些?

该病为杨树灰斑病肿茎溃疡型,可危害多种杨树品种的幼苗和幼树,青杨派和青杨派杂交种普遍发病。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

感病。于6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停止。8~9月份表现出肿茎溃疡症状。

防治方法: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14d(天)喷1次,共喷2次。

12.什么是杨树炭疽病?

它是杨树枝、叶的重要病害之一。枝梢部发病后初期为黑褐色小点,之后扩大、下陷,呈黄褐色,逐渐变成淡栗褐色,日久为灰白色。病部绕

枝一周,病斑以上枝梢枯死。叶部发病时,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浸状针头大小的斑点,叶面失绿,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与灰白色轮纹,边缘

有一条黑色宽窄不定的带,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分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是此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生长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选育抗病品种。13.什么是杨树叶锈病(落叶松——杨叶锈病)?

该病也叫落叶松——杨叶锈病,俗称黄粉病,是转主寄生的真菌病害,即一年中不同时期可分别侵染杨树叶片和落叶松针叶。在杨树上为害使叶

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该病发生普遍,雨季发病严重。从小苗到大树都能发病,以小苗及幼树受害严重。病菌侵入后先在叶背面出现桔黄色丘疹

状斑,继而出现桔黄色粉,最后叶片变黑,引起落叶、枯梢。14.如何防治杨树上的落叶松——杨叶锈病?

苗木不宜过密,避免徒长,特别是雨季徒长苗易患病。

同一苗圃地避免同时培育落叶松和杨树苗木, 杨树林周围不应有落叶松,两者相距应在500m(米)以上。在杨树落叶后清除病叶并烧毁。发病的苗圃应及时喷药防治,用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半个月喷1次,一般2~3次见效。15.杨树树干为什么会流黑水?

杨树属速生树种,对水分要求很高,甚至超过对肥力的要求。杨树具有发达的主根,可深达70cm(厘米)以上,侧根水平展开,须根密集。在

生长季节里,这些根系吸收地下大量水分,供给树木生长需要,因而内部泵压很大。如果此时树干皮部具有明显的伤口,树液就会流出,流出 的树液在空气中氧化颜色就会变深。这种情况常见于春季树木整枝后。

杨树在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后形成创伤,在伤口处也会流出黑褐色液体。而由病害引起的树干流出的液体还常常具有明显的酒糟味或腐烂气味。

另外,有些杨树当生长不良时发生的“破肚子”现象,也会导致树干流水。

16.如何预防杨树流黑水?

尽量减少杨树枝干的机械伤口,防止牲畜进入林地。

修枝时间应在深秋或冬季。修枝茬口应平整。严禁修枝时采用木棒敲打。如有可能,将较大的修枝伤口涂抹上油漆。可在夏季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预防由于伤口造成病害流行。..........23.什么是杨树红心病?

杨树红心病是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而且几乎所有杨树品种均遭危害。该病自当年生扦插苗到大树均能发生,红心主要发生在主干 的髓心和木质部,随树龄增大,大枝的木质部也能发生。在木质部的髓心和心材处呈褐色至深褐色或红褐色,其变色边缘处呈水渍状,接近边

材部分则为健康的正常白色或淡黄色。不仅木质部变色,且流出具臭味的液体。红心部分从树干基部向上逐渐减少,尤其是幼树仅发生在中下

部,梢部尚未显示。当年生扦插苗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木的髓心处,且水渍状边缘不甚明显。24.杨树红心病是如何形成的?

杨树红心病的产生主要是以本身生理作用为主导,与多种细菌、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湿心材是杨树红心病发生的基础,也是有关菌类得以生

存和扩展的条件。地下水位高地带的杨树受害程度明显高于干燥地带的杨树。杨树红心病与杨树品种有关系,与树龄也有关系。当年的扦插苗

即可出现病状,随树龄的增加变色程度逐渐增大。与杨树生长速度也有关系,生长快的树比生长慢的变色比率高,常认为生长快的树木比生长 慢的树木含更多的湿心材。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甚差。目前对此病还没有很好的施用药剂防治方法。白城、松原等地的农民采取大苗定植1a(年)后再去头(截去树冠),以侧枝重新生长取代原树冠的方法来控制该病的发生,据称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5.杨树为什么会冻裂?

杨树冻裂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冻裂的部位是在树干根部的西南面,从地面向上开裂,其高度在1.6m(米)左右。形状是上窄下宽,呈针尖形。杨树冻裂发生时期是当年的11月中下旬(立冬前后)及次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惊蛰至清明前后。一般杨树林龄超过5a(年)的发生冻裂较多。冻裂原因首先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在立冬前后、惊蛰至清明这两段时间内,白天和夜晚温差较大。在树木体内形成热胀冷缩。在这两个时期,经常刮西南风,风越大气温越低。其次是品种差异。一些速生品种徒长,在树木生长后期达不到完全木质化,因而使这些品种抗寒能力差。再 次是日灼,春秋两季中午温度高。夜晚温度低。使树干的西南方向有灼伤,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原因。最后是局部地区地势低洼,遭受虫害经营管理不当,使树体生长弱,造成病原菌侵袭,也是诱发杨树冻裂的主要原因。26.怎样控制杨树冻裂?

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栽植。树干涂白。涂白最佳时期为11月上中旬。按照白灰、清水、食盐1:6:0.1的比例配成溶液,搅拌均匀搁置12h(小时),发透。涂抹时,用毛刷从 地径向上延升到1.6~1.8m(米)处涂,要侧重树干根部的西南面。杨树上的白灰可反射阳光,起到降低温差的作用。食盐在杨树表皮表面具有 保温防冻、防止白灰脱落的作用。

27.什么是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又名杨树腐烂病,是吉林省幼龄杨树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分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在5月初开始发病,6~7 月病情严重,有的地方9~10月可再度发病。此病为传染性病害,病菌孢子随风、雨水传播。一但出现气候异常、树木生长不良等诱因,孢子就 会侵染树木,马上发病,严重时树木成片死亡。34.如何防治杨树烂皮病?

对病斑横向长度超过树干周长一半的,应该及时伐除病树。对病斑较小树,可刮破病斑并用毛刷涂以10%碱水,或40%艾苏美特(福美砷)50倍液。秋冬季节清除病树、病枝,一律烧毁。春夏季节随时检查,发现病株、病枝, 及时清除。老苗圃或蔬菜地后改的苗圃容易发生此病。发现此病后应换地倒茬,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树种。如无地可换,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在更新、造林时,要实行多树种、多品种的合理搭配,提倡营造混交林。要种植一些具有免疫能力、抗性强的树种,增加林分的多样性和抗性。改善林内卫生条件,推广森林健康新理念,增强林子自身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

35.如何识别杨树溃疡病?

该病在吉林省各地杨树上均有可能发生。每年4月末~5月末为第1次发病高峰,6~8月间发病缓慢,9~10月为第2次发病高峰。识别方法是,该 病主要发生在主干或粗枝上,个别的在小枝上也有发生。病原菌由皮孔浸入杨树内,在皮孔边缘生灰色褐色小泡,内充满无色无味液体,后期变 赤褐色。随后病斑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皮层腐烂变黑褐色。春季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此为病菌的无性繁殖体。当病斑包围树干时,杨 树上部即枯死。36.怎样防治杨树溃疡病?

严格检疫。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可用80%好意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200~300倍液浸24h(小时)消毒。选择抗病树种。可选育树皮粗糙的黑杨派或黑杨派间的杂交种栽植。对苗圃内的病株要及时清除,集中销毁,以消除侵染源。当苗木发病时,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抹患部。涂前将患部划破,隔15d(天)可再涂药1次。37.如何识别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此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约1cm(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发病往往枯死。有以下两种病斑类型:

①水泡型:在树干皮层表面形成一个约1cm大小的圆形水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 稍下陷的枯斑,灰褐色。

②枯斑型:先是在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38.如何防治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可用如下任意一种药剂,10%食用碱溶液、45%代森铵100倍液、40%福美砷10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于5月中、下旬在树干喷雾或涂抹,均 可有效抑制病情。如果将病斑刮破后喷药或涂药,效果更佳。

39.杨树枝干上为什么长“包”?

杨树枝干上长“包”是由于外界因素对杨树的刺激而形成的一种生理反应。其发生原因有两类,一是由昆虫危害引起,另一类是病菌引起。昆虫引起的“包”称为虫瘿。由于昆虫在取食过程中造成树木营养输送受阻和取食时吐出分泌酶的作用,使枝干生长畸形,形成虫瘿。病菌引起的“包”是由于病菌在侵害过程中产生的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类物质刺激树木组织,同时也是树木对细菌危害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导致表皮组织或木质部的生长畸形而形成肿胀。两类的“包“鉴别比较容易。只要把不正常的部位逐一解剖,仔细观察,就可发现,由害虫引起的虫瘿在皮下或木质部里会有蛀道,同时伴有 虫粪、碎屑,可能还有幼虫或蛹。而由病菌引起的枝干肿胀则没有上述特征,皮下的木质部常常发红变色,被害处常有液体流出。40.东方绢金龟如何危害杨树新植林?

东方绢金龟也称黑绒金龟子,是一种中小型甲虫。金龟子的种类很多,大多数是以幼虫为害根部而被称为地下害虫,而东方绢金龟是重要的食 叶害虫。它的幼虫仅轻微危害苗木根部,主要是成虫取食各种树木的叶子。该虫在吉林省主要危害新栽植的杨苗。成虫体长8~10mm(毫米),黑色,身上有白色的绒毛。绢金龟在4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4 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成虫危害盛期。以晴天在下午16时以后飞到苗上群集啃食树叶,食后钻入土中过夜,常 将新植苗木萌发的芽苞啃光,使成片新植林干枯死亡。49.如何防治东方绢金龟?

蘸农药插枝诱杀法。于成虫出现盛期,在无风无雨的下午15时左右,用50~60cm(厘米)长的杨枝条蘸上80%敌百虫20倍稀释液,在杨树新植林地,每隔4~5m(米)插1枝,每隔3~5d(天)插1次,连续插3 次。喷洒农药。在成虫盛发期,直接向被害苗木部位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000~8000倍液,5d喷1次,连续喷洒3次。根部施药法。48%乐斯本乳油150~200ml(毫升)/667m2(亩),兑水200kg(公斤),浇灌根部;或150ml/667m2拌干细土15~20kg埋施。50.如何识别蒙古象甲?如何对其防治?

该虫在当地2a(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份发生危害。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杨树苗的嫩芽,造成缺苗断垄。识别特征是,老熟幼 虫体长6~9mm(毫米),乳白色。成虫体长4.4~5.8mmm,体被褐色或白色鳞片,鞘翅表面密被黄褐色绒毛。防治方法为,于害虫为害期以呋喃 丹2.5kg(公斤)/667m2(亩)的用量,兑细沙土50倍施撒。

51.为什么说舞毒蛾是林木的食叶大害虫?

舞毒蛾在当地能取食100多种针阔叶树,如杨、柳、榆、柞、桦、椴、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云杉等。它经常是通过几年的种群数量积累,再 经过高温干旱气候的促进,使其爆发成灾。舞毒蛾以幼虫危害树叶,当树叶被食光后,常绿针叶树会当年死亡、落叶松会严重影响生长,并能 引起次期性害虫再次侵害。而阔叶树如杨、柳、柞等树叶被食光后,部分侧枝将死亡,引起其他病虫害发生。52.如何识别舞毒蛾?

雌雄成虫完全不同。雄蛾体长约18mm(毫米),体黑褐色。前翅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一个黑褐色点。雌蛾体大,前翅黄白色,横脉 明显具有“<”形黑褐色斑纹一个。腹部肥大,末端生黄色毛丛。其他斑纹与雄蛾近似。卵圆形。数百粒卵产在一起,成为1卵块,上覆盖黄色绒毛。幼虫共5龄,各龄的形态不一样。1龄幼虫体黑褐色,长有长毛,毛中间具有呈泡状扩大的毛,称为“风帆”,是易被风吹而进行扩散的构造。2 龄幼虫体黑褐色,显现出2块黄色斑纹。3龄幼虫身体花纹增多。4龄幼虫头部暗褐色,出现两条黑斑纹。5龄幼虫体长50~70mm,黄褐色,头部 具“八”字形灰黑色条纹;背上两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为蓝色,后6对为红色。蛹体长19~34mm,红褐色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53.怎样掌握舞毒蛾的生活史和活动规律?

舞毒蛾在吉林省1a(年)发生1代,以刚孵出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第2年4月末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刚孵化时,群集在原来的卵块上。气温转 暖时上树取食幼芽,以后取食叶片。1龄幼虫可吐丝随风扩散。幼虫期约1个半月,6月中旬开始于枝叶间、树干裂缝处、石块下、树洞里吐丝缠 绕身体化蛹,蛹期10~14d(天)。7月中下旬成虫大量出现。雄蛾较活跃,日间常在林中成群飞舞,故称“舞毒蛾”。交尾后,雌蛾产卵在树 干或枝上、树洞中、屋檐下、路灯等处。当幼虫期食物充足时产卵多,反之卵量较少。1雌蛾一生产卵300~1200粒。54.舞毒蛾的发生规律有哪些?

舞毒蛾主要发生在阔叶林中,特别是柞、杨、榆树种比较多的林地,后期扩散到其他林地。舞毒蛾对幼树、针阔叶纯林很容易造成危害。新植 林因为幼树树叶数量少,如果1棵幼树有3~5条幼虫,几天之后就会吃光树上的树叶。舞毒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多发生在郁闭度 0.2~0.3而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中。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地很少大发生。舞毒蛾的猖獗周期大约8a(年),即准备期 1a,增殖期2~3a,猖獗期2a,衰亡期2a。如果天气干旱,可使增殖期缩短,猖獗期延长。55.防治舞毒蛾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于秋、冬季节或早春刮下卵块,收集一起烧毁。在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水银灯、白炽灯等诱杀成虫。保护舞毒蛾的天敌。舞毒蛾天敌种类很多,有寄蝇、绒茧蜂、多角体病毒及山雀、杜鹃等。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6000-8000倍液或其他农药。在郁闭度高的林子内施放苦参烟剂。56.如何防治黄褐幕枯叶蛾?

黄褐幕枯叶蛾也称黄褐天幕毛虫,为害多种树木,包括苹果、山楂、梨、桃、杨、柳、榆、柞等。在吉林省西部主要危害杨树,东部主要危害 柞树,易暴食成灾。成虫体长18mm(毫米),雄蛾比雌蛾略小。体和翅黄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横带。老龄幼虫体长约35mm,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橘黄色和黑色纵 带。背中线白色明显可见。该虫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卵块戒指状,围绕于树枝上。春季幼虫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 网。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间出来了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6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防治方法为,结合树木整枝修剪,剪除带卵枝条,集中烧毁。在幼虫扩散前,捣毁网幕,消灭幼虫。虫口密度较高时,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加水5000倍喷雾防治。57.如何识别杨二尾舟蛾?

杨二尾舟蛾主要危害杨叶、也危害柳叶,是杨树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在吉林省曾数度爆发成灾。成蛾体长28~30mm(毫米)。头和胸部灰白而 微带紫褐色,胸背有黑点2列。腹背黑色,1~6节中央有灰白纵带,其两侧每节各有1黑点,末端2节灰白色,两侧为黑色,中央有黑纵纹4条。前翅灰白色,斑纹黑色,翅面有约10条波状黑纵线。后翅灰白微带紫色,翅脉黑褐色,横脉纹黑色。卵圆馒头状,赤褐色,中央有1黑点。老熟 幼虫体长50mm。头褐色,体叶绿色。胸部背面明显呈三角形向上形成峰突,斑纹为紫红色,向后呈纺锤宽带伸向腹背末端,并有白边;臀足特 化成向后延伸的尾角,且有翻缩腺自由伸出及缩进,容易与其它虫种区别。蛹被于椭圆形、灰黑色、极坚实、紧贴枝、干的木质化茧中。58.如何防治杨二尾舟蛾?

该虫1a(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幼虫5龄,4龄后食量增加,5龄食叶量约占全龄的80%。幼虫期约1月。防治措施为,应重点防治5龄前幼 虫。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

59.杨小舟蛾为害特点是什么?

杨小舟蛾是杨树上的一种食叶害虫,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曾暴发成灾。成蛾体长10~15mm(毫米)。体色变化较多,从黄褐色至暗褐色。前翅有3 条灰白色横线,后翅基部有1赭色或红褐色小斑。幼虫体长21~23mm,体色变化较大,有灰褐色,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 体两侧各具1条黄色纵带 各节具有不显著的肉瘤,以腹部第1节和第8节背面上的肉瘤较大,呈灰色,上面生有短毛。在吉林省1a(年)发生2代。幼虫共5龄,1~2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表。3龄后分散,将叶片咬成缺刻。暴食期在第5龄,占全部食量的82%以上。60.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有那些?

树种合理搭配,形成不同的隔离带,限制害虫扩散传播。

人工摘除、震落幼虫。人工摘除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龄幼虫。也可在早晨猛击树干, 震落扑杀幼虫。人工灭蛹。老熟幼虫在有落叶层或杂草的地表面结茧化蛹,可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厘米)表土层清除,翻土深度为15~20cm。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在杨小舟蛾的卵期放松毛虫赤眼蜂。在幼虫3龄期以前用Bt乳剂,按1:10比例喷雾。药剂防治。喷洒10%氯氰菊酯或20%氟胺氰菊脂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在杨小舟蛾3龄 期以前防治都能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

72.如何识别杨扇舟蛾?

成虫为中等大小的蛾子。幼虫可危害各品种杨树,是吉林省西部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严重发生时能把成片杨树叶子吃光。成虫体长13~20mm(毫米),淡灰褐色,头顶有一块近椭圆形黑斑,前翅灰白色,顶角有1暗褐色扇形大斑,翅上有灰白色横纹4条。后翅灰褐色。卵半扁圆形,直径0.9mm。初产时为橙黄色,近孵化时变为紫红色。老熟幼虫体长32~38mm,头部黑褐色,体上有淡褐或白色细毛,体背灰黄绿色,腹部第2、8节背面中各有1个枣红色大肉瘤,瘤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每节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小肉瘤8个,瘤上生有长毛。蛹体长13~ 18mm。褐色,外面包有灰白色椭圆形茧。

82.如何掌握杨扇舟蛾发生和危害规律?

该虫1a(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以后大约每隔1个月发生1代,各代危害期为5月、6~7 月、8月,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雌虫在杨叶上产卵,卵单层块状整齐排列。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群集于叶片,只吃叶肉不吃叶脉,被害叶呈网状;2龄有吐丝卷叶习性;3龄后逐渐分散,卷叶潜藏,夜间外出取食叶肉。第3代幼虫于9月中旬开始下树,在树附近土块或树皮裂 缝处结茧化蛹越冬。73.如何防治杨扇舟蛾?

人工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块、蛹茧。尤其是摘除第1代、第2代卵块、幼虫,对减轻第3代危害起重要作用。于秋冬季节,人工捕杀林内虫蛹。可喷洒拟除菊酯类农药2000~2500倍液,或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0.3%苦参碱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000倍液防治3龄以下幼虫。尤其要防 治第1代和第2代幼虫,使其后代不成灾。

74.林间如何区别分月扇舟蛾和杨扇舟蛾幼虫?

分月扇舟蛾是我省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该虫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该虫近几年来在白城、松 原、延边和白山等地频频爆发,造成较大危害。该虫在形态上近似于杨扇舟蛾,幼虫与杨扇舟蛾区别是,背面黑褐色,两边黄色。背面有红色 瘤和白色小圆点。腹部第1和8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大形瘤,瘤上具黑色毛和4个馒头状毛瘤,前面2个大、杏黄色,后2个小、黑色。

75.如何防治分月扇舟蛾?

在幼林内,于成虫产卵盛期收集叶片上的卵快;及时收集群栖初孵幼虫,集中烧毁。

在成虫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诱杀。

在幼虫为害期喷洒灭幼脲3号800~10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或0.3%苦参碱1000倍液,或Bt乳剂0.5~1亿/ml(毫升)喷雾防治 76.杨树叶有大黑斑,内有白色的幼虫,它是什么?

叶片的大黑斑是杨白潜蛾造成的,里面白色的虫子就是其幼虫。该虫成虫是一种小蛾子,幼虫钻蛀于杨叶内危害。成虫体长3~4mm(毫米),体腹面及足银白色。头顶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前翅银白色,近端部有4条褐色纹,后半部银白色;后翅细长,银白色,缘毛极长。老熟

幼虫体长6.5mm,体扁平,黄白色。其危害特征是,幼虫孵出后潜蛀叶内,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面呈现大的黑斑块。

严重受害的叶片大部分变黑、焦枯,往往提前脱落。在苗圃和幼林发生普遍。

77.如何区别及防治杨银潜蛾与杨白潜蛾?

杨银潜蛾与杨白潜蛾均分布于我省各地,为害杨叶。这两种害虫的幼虫也都在叶肉内潜食,但危害特点不同。杨银潜蛾为害的叶面可见幼虫蛀

道痕迹,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弯曲的蛀道;而杨白潜蛾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危害严重时叶面呈现黑斑块,叶子上下表皮分离。杨银潜蛾成虫体长稍长,约6mm,体翅银白色,有光泽,前翅中央有两条褐色纵纹,中间金黄色,其上、下方有短线纹。前翅外缘有个三角形的黑色斑,斑内为 金黄色。防治这两种害虫的方法为,可于成虫产卵期和幼虫为害期喷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或喷25%灭幼脲3号500~600倍液。在冬春季节清

除林内落叶,集中消灭越冬虫蛹,减少虫源。78.为什么6月份杨树会大量落叶?

在松原、白城地区的杨树人工林,6月份会有大量落叶现象。人们往往认为其发生原因是干旱造成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杨梢叶甲为害 造成的。杨梢叶甲是一种小型的甲虫,主要以成虫咬食叶柄,造成杨树落叶,在干旱之年危害更重。该虫成虫体长5.0~6.5mm(毫米),长形,底色黑 或黑褐色,密被灰白色鳞片状毛。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内土壤中越冬,6月上旬羽化。成虫白天活动,中午活动减弱,日落前活动 最甚,咬食叶柄及嫩梢,致使叶枯脱落、坠满地面。

.89.如何防治杨梢叶甲?

于化蛹前,翻耙林地,破坏化蛹场所。于日出前震落捕杀成虫。林分郁闭度达0.8 以上时,可于傍晚进行烟剂防治成虫。

用2.5%溴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或1.8%阿维菌素,或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成虫。90.杨树叶为什么会几个卷在一起?

在5月下旬,会见到杨树的3~4枚叶片层层卷起,成直筒状。几天后,这些叶卷干枯落下。如将叶卷层层剥开,会见到内有约1mm的白色椭圆形 虫卵,此为卷叶象的卵。这种现象不仅会发生在杨树上,还会在桦、榆、苹果和梨树上发生。当春季杨树长叶后,卷叶象成虫将叶柄或嫩枝咬伤,使叶萎蔫。成虫在叶上产几粒卵后,将叶层层卷起。卵经1周左右孵化,幼虫在其中为害,卷叶逐渐干枯落下。7月份老熟幼虫从卷叶中钻出,入土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上树,取食少量叶子,待天冷后,潜入枯枝落叶层或土 层中越冬。防治方法为,于5月或8月上旬向林地表面喷洒2.5%溴氰菊酯500倍液防治出土成虫。也可在卷叶落地后集中收集销毁,减少下代虫口密度。

91.如何掌握杨尺蛾的形态、生物学及其危害特点?

杨尺蛾又名春尺蠖、榆尺蠖,是吉林省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杨树和榆树食叶害虫。该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在5月份造成危害。

雌蛾体长7~19mm(毫米),无翅。体灰褐色,腹部各节背面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雄蛾体长10~15mm,有翅。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翅上 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不明显。老龄幼虫体长22~40mm,灰褐色,腹部第2节两侧各有1个瘤状突起,腹线白色,体侧的气门线淡黄色。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越夏、越冬。春季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雄蛾具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活动,白天静伏在枯枝落叶和杂草间。雌 成虫则藏在树皮下、裂缝中以及树枝的隐藏处。卵多产在树干1.5m(米)以下的树皮裂缝中和断枝皮下等处,幼虫5龄。6月中旬前后老熟幼虫 陆续入土化蛹。蛹于来年春季羽化。92.如何防治杨尺蛾?

灭蛹。在蛹越夏、越冬期间,可深翻林地,将蛹翻于地表,暴露杀死。灯光诱杀雄成虫。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雄蛾。阻杀无翅雌成虫。在树干基周围挖深、宽各约10cm环形沟,沟壁要垂直光滑,沟内撒毒土(细土1份:杀螟松1份);或者用20%杀灭菊酯乳油用 柴油作稀释剂50倍液,在树干1m处喷闭合环;也可用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和柴油以1∶20配比稀释,将宽约5cm的牛皮纸浸入,取出晾干 后于上述树干高度围毒纸环。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时,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 000~3 000倍液。93.刺蛾类害虫形态、生物学的特性有哪些?

刺蛾的幼虫也叫洋辣子,能危害多种阔叶树。1~2龄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取 食全叶,仅留叶脉与叶柄。刺蛾最好识别有两点,一是幼虫身上的枝刺触及人体会引起灼热剧痛和红肿;二是蛹茧雀蛋状,附着在树枝上。刺蛾1a(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5月下旬化蛹, 6月中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6月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幼虫取食 树叶下表皮,4龄幼虫取食全叶。黄刺蛾幼虫于8月份开始陆续在小枝或树干上结茧越冬。其他种类的老熟幼虫爬行下树或直接坠落地面入土结 茧。94.如何防治刺蛾类害虫?

消灭越冬虫茧。刺蛾茧期长达10个月,可据不同种类刺蛾的结茧地点,采用采摘、敲击、挖掘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下代虫口密度。杀灭初龄幼虫。刺蛾1~2幼虫多群集危害,叶片上呈现白膜状受害特征,可对此摘除消灭。灯光诱杀成虫。大多数刺蛾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可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 000~5 000倍液喷杀。

95.杨树叶蜂为害特点是什么?

杨树叶蜂是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食叶性害虫,其成虫为马蜂状,但胸腹之间不收缩(而马蜂胸腹之间收缩为细柄)。幼虫初期 全身绿色,具黑色斑点。其识别特点是,幼虫群牺于叶片外围,排列整齐,受惊时尾端翘起。该虫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吃光。防治方法是,在幼虫初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96.如何判断杨树树干已遭受害虫的危害?

杨树在生长初期的几年内,极易遭受一些蛀干害虫的危害,往往造成生长停止、风折以至整株死亡。但是,这些害虫由于在树皮下生活,比较 隐蔽,有些被害状又不明显或者与病害症状相似,所以识别起来并不容易,如何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呢?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观察树干被害状。害虫为害树干后,在树皮上往往呈现出一些异常现象,如树皮表面有类似针扎的小眼;当成虫羽化外出时会留下明显的孔 洞;有的在孔洞外面还遗留有蛹壳;在受害部位有油浸状或冒水。

②留心树干上和树下是否有木屑状物质,这是判断是否有虫的关键。如果树干上和树下有新鲜的木屑或粉末,由此可肯定树干内有活虫正在危害。

③进行皮下或树干解剖,寻找虫源,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如果能在皮下发现有明显的虫源或找到害虫,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种类,还可以知道 目前害虫的发育阶段,以此来指导防治。97.林间如何区别青杨楔天牛和白杨准透翅蛾?

青杨楔天牛(也叫青杨天牛)虫瘿纺锤形,被害处有倒马蹄形刻槽,侵入部位在两叶芽之间,危害枝干的粗度约0.5cm,瘿内幼虫头部不明显、无腹足,排出物呈丝状。白杨准透翅蛾(也叫白杨透翅蛾)虫瘿瘤状,被害处无刻槽,侵入部位于叶腋或伤口处,危害枝干的粗度约1.0cm, 瘿内幼虫有明显头部、有腹 足,排出物粒状。在成虫羽化后,常在干上的羽化孔留有蛹壳。白杨准透翅蛾成虫像马蜂,前翅半透明,后翅全部透明。腹部有5条橙黄色环带。青杨楔天牛成虫为甲虫,体密被浅黄色绒毛, 鞘翅每侧各有4 个距离几乎相等的黄色绒毛斑。

98.如何防治白杨准透翅蛾?

严格检疫。经常检查幼苗幼树主干和侧枝,将虫瘿剪下集中处理。5月上旬~7月下旬应用50%杀螟松或50%辛硫磷兑水,比例为1:1,在虫孔或虫瘿上方涂成环状药带,宽度8~10cm。7~8月份,用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60%敌马合剂、10%吡虫啉30~40倍液,点涂虫孔处,以排出气泡为宜。99.如何防治青杨楔天牛? 结合秋季修剪,剪除有越冬幼虫的枝条,集中烧毁。对2、3a(年)生的幼树,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兑柴油(1:20)涂抹刻槽防治幼虫。成虫羽化比较集中,可在成虫期(5月5日~10日)喷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被害面积不大或零星树木,可在傍晚或清晨突然振动树干,捕杀落下的成虫。在卵期人工按击产卵部位,挤杀卵粒。幼虫未进入木质部之前用刀将刻痕挑破,杀死其中幼虫。

100.可以利用肿腿蜂防治青杨楔天牛吗?

天牛肿腿蜂是青杨楔天牛的体外寄生蜂,按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原理,可以利用它对青杨楔天牛进行生物防治,吉林省已有多年应用的历史。如防治方法正确的话,其防治效果可达40%~50%。但应该把它作为综合防治青杨楔天牛的措施之一来应用和推广,而单一应用的效果往往不很 理想。.111.如何生产和储藏肿腿蜂?

于冬季在林间剪取虫瘿,将虫瘿存放在5℃左右的地窖内,以备繁蜂使用。虫瘿的堆放高度以不超过1m(米)为宜,以免堆积过厚, 虫瘿发热。来 年3月份将上年8~9月份生产的,存放在地窖内的蜂种取出,进行加温, 温度控制在25℃左右。时间约10d(天),蜂种即开始活动。然后剖取天 牛幼虫,放入干净的试管内,每管放入2头幼虫,同时接入2头雌蜂。用棉球塞住管口,置于相对湿度70%~87%、25~29℃条件下。在蜂蛹期相对湿 度控制在50%~70%,以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引起蛹发霉。一般7~10d肿腿蜂开始产卵,经3~5d孵化,肿腿蜂幼虫7~10d可将天牛幼虫食尽。此时肿 腿蜂幼虫开始化蛹,16~18d成虫羽化。从产卵到羽化的平均历期30d,雌蜂占90%以上。繁育的成蜂一般保持5℃以下可冷藏7个月以上。112.如何利用肿腿蜂防治青杨楔天牛?

放蜂前调查放蜂林地虫口密度,再分别逐株或隔株放蜂。放蜂时剪断一个枝,留茬,直径要小于放蜂管口径。然后将管上棉球拔出, 把管套在剪 好的枝茬上。肿腿蜂就会爬出寻找天牛幼虫,放蜂4h(小时)后即可将空管收回。

113.林间释放肿腿蜂有哪些注意事项?

放蜂时间以7月下旬效果最好,此时温、湿度适宜,有利于肿腿蜂活动。树上的肿腿蜂天敌蚂蚁又少,减少蜂被蚁扑食。另外,这时天牛幼虫大 量取食和排粪,易于肿腿蜂钻入虫道。虫蜂比以1∶3为宜。蜂少了,起不到很好的防治作用,蜂多了又造成浪费。放蜂的部位应尽量高些。应选择林龄较小的林分放蜂。因树高枝多,肿腿蜂寻找天牛困难,也会受到蚂蚁及风雨的伤害。114.林间如何识别杨干象的危害?

于春季和初夏,会见到杨树枝干上有不明显的孔洞,由孔洞会排出木粉或木屑状物质。剥去受害部位的树皮,可见到横向的蛀道或向树干中间 木质部蛀入的蛀道。在蛀道内如发现有约1cm(厘米)的白色虫体,圆筒形,粗胖,体略弯曲,头部红色,这就是杨干象老龄幼虫。夏季时可在杨树干见有针刺状小眼,被害处树皮呈油浸状。剥开树皮可见下面有许多白色的小幼虫。这是杨干象的初期幼虫。受杨干象危害后的杨树,如果被害较轻,其被害处会渐渐愈合。这时在树干外表会产生横向刀砍状的疤痕,这也是杨树受杨干象危害后的特征。115.什么时候防治杨干象幼虫效果好?

杨干象幼虫龄数为6龄(脱1次皮增加1龄)。1龄幼虫几乎不排粪,树皮外表无明显痕迹,此时掌握不了虫情,无法防治。2龄幼虫后期虽有排粪 现象,但此时尚有大量1龄幼虫存在,如防治会出现漏防现象。防治最佳期应在3龄期,最迟4龄盛期。如在3~4龄期防治,此时已无1龄幼虫,不致漏防。幼虫尚在皮层中,药剂易从通气孔和排粪孔渗入。到4龄初时幼虫虽已向木质部蛀入,但尚未深入,故可选择3~4龄盛期前进行防治,而且此时树皮表面被害痕迹明显,易于察看。具体时间应在5月中旬,最迟6月上旬之前。116.如何计算杨干象幼虫的龄期?

杨干象幼虫2~3龄期为14d(天)左右,3~4龄期为19d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春天5月上旬经调查得到2龄幼虫盛期的日期再加上14d即可知道3 龄幼虫盛期。如在5月中旬起调查得到3龄幼虫盛期的日期加上19d就可知道4龄幼虫的发生期。117.如何利用节气、农时预测杨干象的发育进度?

一般农事活动大多根据节气进行。立夏之时正是2龄幼虫的盛期,小满时正是3龄幼虫出现的盛期,芒种时正是4龄幼虫盛期。与节气相差的天数 为1~3d(天),大多只相差1d。经验表明,2龄盛期正是开始种大田(谷子、大豆、高粱、玉米)之时,3龄盛期正是种大田接近尾声之时,也是 开始种晚熟品种之时,4龄盛期正是第1次夏锄之时。

121.如何利用诱饵树诱杀杨干象?

由于杨干象对不同杨树品种的嗜好不同,故对每个品种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栽植诱饵树诱杀杨干象。在杨干象发生区,每100株杨树中,加栽2~3株高感品种,如中东杨,引诱杨干象在饵树上生活,再适时进行杀灭。对饵木上杨干象进行处理的方法为,诱饵杨树 在上1年被杨干象寄生后,于次年5 月下旬进行化学药剂重点处理。当虫口密度过大时,可在7月上旬蛹期之前伐掉。122.如何用磷化铝粒剂熏杀杨干象幼虫?

在6月中旬后,4龄幼虫大部分已经入树干内,此时防治可采取磷化铝粒剂进行熏杀。方法是先找到虫粪孔,用镊子对准虫粪孔旋转一下,清除虫 孔内粪便等杂物,将磷化铝粒剂放入虫孔内,每虫孔0.05g(克),可有效防治4龄幼虫。123.如何防治杨干象成虫?

用25%灭幼脲胶悬剂于8月初超低量喷雾防治成虫,可使成虫产卵率降低40%~70%,使卵的孵化率最低为零。也可用50%辛硫磷或1.8%阿维菌素 1000倍喷雾,树冠喷雾杀死活动的成虫。....126.林间如何识别柳蝙蛾的危害?

柳蝙蛾常在3a(年)生以上的杨树主干基部为害。由于柳蝙蛾的生活史较长,在吉林省可达3a,其幼虫可长期在树干基部侵入孔处排出木屑状

物质。此木屑状物质由幼虫吐丝织缀一起,比较粗糙。如与杨干象危害状相比较,杨干象幼虫排出的木屑较细,且没有丝状物连缀,这是二者 大致的区别。另外,长期受柳蝙蛾危害的部位,呈明显下陷坑状,外覆丝织缀的木屑包,这是识别柳蝙蛾危害的主要特征。127.如何防治柳蝙蛾?

应栽植抗虫树种。各树种对柳蝙蛾的抗性依次为:杨>家榆>旱柳>刺槐>糖槭。杨树中以小青杨的抗性最大,其次为小×美+旱和白城杨,小青×美最差。间伐被害严重林木,并于冬季将大苗地和母条林中带有木屑包的苗木全部清除,将有虫部分剪下烧毁。

该虫是吉林省森林植物补充检疫有害生物。对调入调出的苗木应严格检疫。初龄幼虫在地面活动期可喷洒杀虫剂毒杀,每隔10d(天)1次,连续2~3次。当中龄幼虫转入树干后,可用杀虫剂注入孔内或用有毒棉球堵孔。老熟幼虫在坑道化蛹时期,用毒泥堵孔。128.东方木蠹蛾的危害特点有哪些?

在杨树或榆树干部内,有一种身体红色、较大的幼虫,它可蛀食木质部,造成弯曲虫道,破坏树木输导功能,形成树干、树枝枯死、遇风折断等 重大危害。它是一种主要的蛀干害虫,叫东方木蠹蛾。东方木蠹蛾主要危害较大的树。近些年来,由于各地推广杨树速生品种,也可见到其幼 虫危害5a(年)生左右的杨树,而且常与杨干象混合发生。东方木蠹蛾危害树木的部位与柳蝙蛾相似,于树干的基部侵入危害,而杨干象危害部 位常在地面50cm(厘米)开始至3m(米)的高度,从这点上可与杨干象区别。与柳蝙蛾危害特点相比,东方木蠹蛾被害处也有由丝状物连缀的 木屑物,但它的排出木屑物要松散些,并呈深褐状。另外,东方木蠹蛾幼虫常常是群粞危害,树木内蛀道交错繁多,延伸较长,这也是与其他蛀干害虫的区别。129.东方木蠹蛾的生活规律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该虫在吉林省2a(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木的木质部或土里过冬。越冬幼虫于4~5月化蛹,6~7月羽化出成虫。幼虫于6~8月孵化。小

幼虫常群集树皮下为害,把木质部表面蛀成槽状,使树皮极易剥落。虫体长大后便蛀入木质部,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从排粪孔放进蘸有农药的棉签,熏杀幼虫。灯光诱杀成虫。于成虫产卵后期始,以辛硫磷500倍液喷射树干,隔15~20d(天)1次,共2~3次。130.什么是光肩星天牛?怎样防治?

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槭树,也为害杨、柳、榆、桦等阔叶树,是一种重要的蛀干害虫。成虫长15~39mm。体黑色,鞘翅上有白色绒毛组成的斑 点20个左右,腿和触角有部分兰色。幼虫在树干内穿凿隧道,严重影响材质,也使树木易遭风折。受害严重时,可使树木成片死亡。该虫在吉林省多数1a(年)发生1代,少数2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过冬。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可持续2个多月。防治方法:由排粪孔塞入毒签,触杀与熏蒸幼虫。树干基部注射氧化乐果等内吸剂。将受害的树冠平头,除去虫源枝条,消灭幼虫。于成虫羽化

始期,每隔15d(天)1次向树冠喷洒内吸性杀虫剂,共进行3~4次。131.如何识别杨圆蚧及其危害状?

对杨圆蚧的识别较为容易。在杨树干上,其雌介壳呈圆形、1.8~ 2.0mm(毫米),壳点居中或略偏,褐色介壳内圈深灰色、外圈灰白色。雄介

壳椭圆形、长1.0~1.5mm,壳点居端,褐色介壳从内向外分为淡褐、黑灰和灰白3圈。初孵若虫长椭圆形、淡黄色、体长约0.13mm,初孵时爬行 活跃。在找到适合地点后,开始固定、进食,发育至成虫。杨圆蚧主要危害杨树。杨树品种不同,对其抗性也不一样。该虫以刺吸杨树汁液方式危害杨树的主干和枝条,受害严重的枝干介壳密布,树叶 发黄或变小、收缩,枝条和新干部凹凸不平,严重时树干皮层开裂、梢枯,可致烂皮病侵入、造成全株死亡。132.如何掌握杨圆蚧发生、分布规律?

该虫1a(年)完成l代。4月中旬树液流动时开始取食。6月上旬雌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若虫孵化,各龄期发育不整齐,各虫态出现期可延续1~2 个月。杨圆蚧在平地人工片林、行道林带、特别是幼林和疏林中危害较严重,于坡地杨树林和山地杨树中危害轻。该虫在树干上虫口分布由多到少依

次为树干上部、中部、树冠下部、树干基部,阴面均多于阳面。主要由苗木调运和人类活动传播此虫。133.怎样防治杨圆蚧?

从外地引入苗木或接穗时,要严格进行检疫。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性,可减轻杨圆蚧的危害。药剂涂干防治。在树干近基部两侧各刮除一块树皮,露出韧皮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贴于刮皮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树上喷药防治。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若虫孵化初期。此时虫体活泼,尚未分泌蜡质壳,药剂易接触虫体。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也 可使用80%敌敌畏乳油、25%阿克泰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134.林间如何识别柳蛎盾蚧及其危害?

柳蛎盾蚧主要为危害杨树,是吉林省广泛分布的一种严重危害枝梢的害虫。在枝、干上吸食危害,引起枝、干畸形和枯萎。特别是由于它的危害,使杨树烂皮病危害加重,可使幼树死亡。

雌虫介壳牡蛎形、直或弯曲,长3.2~4.3mm(毫米),栗褐色、边缘灰白色,被薄层灰色蜡粉;前端尖、向后渐宽,背部突起,表面尤其是后 部粗糙、有鳞片状横向轮纹,2 个淡褐色壳点突出于前端。以上特征在树干上极好辨认。

135.如何掌握柳蛎盾蚧发生、分布规律?

该虫1a(年)完成l代,以卵在雌介壳内越冬。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大量孵化的若虫沿树干、枝条向上迁移,寻找适当位置固定危害。6月上旬初

孵若虫多已固定在枝干上,并分泌白色蜡丝覆盖虫体,至 6月中旬脱皮进入2龄,整个若虫期30~40d(天)。7月上旬羽化。交尾后的雌成虫于

8月初开始产卵。卵产于其介壳中。

柳蛎盾蚧危害程度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纯林受害重于混交林,树干光滑的品种受害重于树干粗糙的品种,树干上部重于下部,枝条重于主干,阴面重于阳面。该虫主要借助苗木远距离调运传播,因此应把好检疫关。

136.杨树干上的月牙形伤斑是如何造成的?怎样防治?

杨树干上的月牙形伤斑是大青叶蝉产卵而造成的危害。成虫于秋季,常在树干2m(米)以下部位划破树皮产卵,造成月牙形伤痕。大青叶蝉喜

于幼林地的杨树上产卵,也产卵于其他阔叶树上。如果林地虫口密度极高,因产卵而造成树木伤口过多,来年春季会使树木过度蒸腾、或者引 发病害,造成幼树死亡。主要防治方法有,严禁用受害严重苗木造林。于早秋该虫未产卵前,清除林边杂草,于晚秋树干涂白。于9月份成虫刚到树木产卵时利用20%杀 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

林业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时间:2011-02-15 18:23来源:园林绿化 作者:绿化 点击:36次

国家林业局近日出台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导意见,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林业自主创新,加快林业核心技术产业化,建立健全林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意见指出,林业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林业知识产权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创造和运用能力持续增强,对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初步显现,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和测试手段基本完备。林业专利拥有量年递增10%,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达1000件,授权品种达600件;建立100家林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实施50项重大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20个优良植物新品种、10个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示范基地,组建10个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联盟。到2020年,林业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运用效果明显增强,政策法规基本完善,管理体系基本健全,林业知识产权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林业知识产权拥有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意见明确林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林业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促进林业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加大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健全林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项支持和保障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论文 篇6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才能做好。当前,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 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 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 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形势不容乐观。各行各业要从就森林病虫害工作工作现状入手,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探讨森林病虫害解决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重点国家之一,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大约有80 多种。其中, 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华山松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板栗疫病、柏肤小蠹、建庄油松梢小蠹、, 杨树蛀干类的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 食叶性的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松毛虫、刺槐尺蠖、松树叶蜂、白杨叶甲,柳叶蜂、蓝目天蛾、柳毒蛾、银杏大蚕蛾、春尺蠖、核桃举肢蛾、板栗雪片象、柿举肢蛾、枣红腊蚧、板栗实象、花椒绵粉蚧、杏仁蜂、日本龟腊蚧、花椒窄吉丁、松针蚧、桃小食心虫、中华松梢蚧、竹节虫、草履蚧等虫害, 以及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杨树褐斑病、松瘤锈病、松落针病、侧柏叶枯病、山茱萸病害、泡桐丛枝病等森林病害为常见与多发的森林病虫害。在林业建设过程中, 我们始终把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作为生态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过程中中, 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工作方针, 认真落实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紧紧围绕我省林业发展大局, 不断强化森防目标管理,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除治工作, 积极不断推进森林健康。切实加大对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杨树病虫害等重大生物灾害的工程治理力度, 进一步严格防范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应充分利用病虫害及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按照现代生态学理论, 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前提, 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首要手段, 以生物治理为侧重点,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积极因素, 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第一、要着力抓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 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 对于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 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 确保营造健康森林, 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

第二、要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的混交, 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极易分解的腐殖层, 生物种群比较复杂, 且昆虫种类较多, 有的昆虫对林木危害不大, 但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 能够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 使得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 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 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

第三、要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但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 且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成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 人工造林应按照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 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进行栽培。

第四、要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工作。在苗圃建设过程中, 鉴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 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及土壤进行消毒, 这样才能确保出苗率, 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第五、要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关键手段, 能够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成密林, 形成多样森林体系。应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 完善生物的群落, 增加天敌的数量, 不断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 达到控制病虫的有效目的。

第六、要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 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 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 且适时通报。要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 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 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 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 避免错过防治的良好时机。

第七、要切实保护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 微生物, 益鸟等有益生物, 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一定量的繁殖。

结论: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益探索 篇7

由于云南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林木种类较多, 林木病虫害问题比较突出。森林病虫害时常发生, 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 导致林木质量下降。常见的病虫主要有天牛 (类) 、松毛虫、黄刺蛾等, 当前, 对这些问题的防治与治理工作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成效。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 对病虫害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所有相关单位, 并没有意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 也不重视这个问题, 依法治理的理念比较淡薄, 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迅速传播。 (2) 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不是很发达, 从而不能够准确地掌握病虫害情况, 不能够及时地预报病虫害情况, 同时, 目前, 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 从而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3) 林业有关部门对林木检疫工作不到位, 使得潜在的病虫害问题越发严重, 加上各个林业相关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不能有效地协调工作, 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从而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最终导致病虫害传播蔓延。 (4) 该地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投入经费不足, 导致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 在防治工作过程中, 有些地方采取防治一片、留下一片的策略, 待病虫害传播后再重复防治, 这就使得资金紧张问题更加凸显。此外, 由于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些仪器设备落后, 使得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能力较低。

2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建议与探索

2.1 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 提高危机意识

针对有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病虫害危害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相关活动和学习课程, 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让大家了解病虫害的危害性和有关防治知识, 积极引导和指导广大群众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 让大家潜意识里重视林业病虫害这个严峻的问题。

2.2 加强林木培育, 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性能力

在该地区进行森林植造工作时, 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那些生长健壮、没有病害和抗病虫能力强的植被和树种, 坚持植物种类多样性, 避免树种单一, 这就从源头改善了树种的性能和结构, 从而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性能力。与此同时, 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 禁止一切乱砍滥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行为。

2.3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检疫工作

林业病虫害的首要工作是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和检疫工作。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报和检疫网络体系, 根据该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气候气象多变等情况, 有效监控病虫害发生情况, 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前期病虫害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工作, 从而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同时, 开展植被检疫工作, 并随时观察林木的生长情况, 及时有效地防止危害性病虫的传入, 减少对林木的损害。

2.4 改进防治手段, 提高林业防治的科技水平

当前,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治理模式主要以化学手段为主, 治理手段单一, 缺乏选择性, 应大力提倡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手段的综合应用, 严禁不合理的农药使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将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引入林业病虫害治理工作中, 并不断进行推广。这样就可以缩短病虫害治理的时间, 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出病虫害的种类数量, 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用药知识。此外, 在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 也较大范围内减少了人工的使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2.5 加大治理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监管和领导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 增加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经费投入, 例如, 建立一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合理安排病虫害防治经费, 借此完善预测、防治和检疫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 因为有关部门的分工不明确, 政府应加强领导和监管, 将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纳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建设中, 相关部门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责任, 协同其它部门一起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结语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结合先进的林业科技技术, 采取符合该地区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简述云南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提出几点有益探索, 从而促进该地区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探索

参考文献

[1]曲宏伟.关于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7)

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 篇8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日益突出。要从林业防治的实际出发,总结各类病虫害发生的条件、环境,切实找到防治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进而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本的营林措施为基础历年,主要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做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及化学的有效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的面积,切实控制其危害蔓延。根据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预测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的状态,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最高,所以重点要抓好前二代的防治工作。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及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基本原则。

1.关于茎点菌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此病主要危害1- 2 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冬季容易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 5 年生幼树也可能感染此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形状,随着上下的不断扩展,可产生5到15cm 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侯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而后坏死。在发病的中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显出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状,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大约在5 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始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及孢子角,在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会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于拟茎点菌。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之下,单生或时聚生在子座内,呈显出扁球形或不规则形。一般情况下,分生孢子有2 种形状,纺锤形孢子和线形孢子,二者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且较短。该菌在13- 32℃温度范围均适宜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左右。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4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5 月初,病斑纵横逐渐扩大成梭子形状。在5月下旬或6 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分裂,可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解,被昆虫和雨水溅射而随风吹散传播速度极快。在7 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感病树皮失水干缩会全部脱落。在8 月停止发病。防治的具体方法:(1)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期,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掉,然后喷涂化学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一到二次次。(2)可以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含水量,不断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关于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幼树20- 30cm 的主干和分枝上面。在发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并且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组织色泽有明显的差异,树皮稍微下陷,其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会坏死,不断开裂。在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斑,病部以上部位常呈枯枝或是整株枯死。在感病的后期,病组织变成淡黄色,发病部位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后开裂,不断溢出炭黑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堆。在发病初期往往与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很容易混淆。病原菌:此病病原菌为球壳孢科、球壳孢目、球色单隔孢属于杨球二孢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面,单生或是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椭圆形或是不规则形,顶端有乳头状的突起。产生分生孢子的类型一般为环痕型,其分生孢子初无色,随后呈浅褐色,单胞或双胞,横隔处无缢缩,圆形或是长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短、直立,且不分枝。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到28℃,适宜生长温度为20到25℃,其中最佳温度为25℃。发病的基本规律:4 月下旬开始发病。5 月初,病斑逐渐扩展,树皮色泽变浅呈淡黄色,产生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在6 月下旬后,分生孢子器全部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随风吹散传播而来。防治的基本方法:(1)喷撒40%福美砷、750%多菌灵、0%甲基托布津等200 倍液1- 2 次;(2)通过营林的措施,保持苗木水势的平衡,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树木抗病性能。

3.关于细菌性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常发生在移栽的大苗和弱树上。其初期在树干形成椭圆形、光滑的小瘤,直径约1cm左右,并逐渐增大,形成明显的肿瘤,且表面粗糙,纵向开裂,颜色先是浅绿色,后变成灰绿色。在其后期,肿瘤可环绕树干一圈,形成一个梭形瘤或是长圆柱形瘤。夏季从肿瘤开裂处流出棕色得粘液,有臭味。粘液可沿树干流到地面。在病害严重时,可以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每年4月开始发病,一年有两次发病的高潮,其5- 6 月为发病盛期,7- 8 月为发病缓慢,9月会再次盛发。病原菌会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及伤口侵入危害,潜育期一般为1- 2 个月。防治的基本方法:(1)要强化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或是栽植抗性强树种,比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树种等品系。及时伐除病木,以减少侵染来源。(2)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3)在早春用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世1:1:160 波尔多液喷树干,来预防感染。在发病初期,可刮去树干上的溃疡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克服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就必须懂得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尽量将预防工作坐在前头,做到预防与治理并举,切实将该项工作做好。

上一篇:aql国际质量抽检标准下一篇:2024烟台莱州市招聘高层次教师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