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的常见病虫害预防与防治

2024-06-13

秀珍菇的常见病虫害预防与防治(精选6篇)

秀珍菇的常见病虫害预防与防治 篇1

农业知识全集之-农药,病害防治

秀珍菇的常见病虫害预防与防治

秀珍菇(又名小平菇、姬菇),因其菇体形态优美,秀气珍贵而得名。秀珍菇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蘑菇、香菇和草菇,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高氨酸等。是属于高营养、低热能的菌类食品。长期食用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能。是百吃不腻,市场最受欢迎的新菇种。

一、秀珍菇病虫害的预防1、环境方面:菇房和床架事先要经过严格的灭菌杀虫,种菇期间应当尽可能做好保温保湿和通风透气工作。2、原料方面:培养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不能采用被雨淋过的、霉烂的和发酵的原料,在处理原料时,要掌握好培养料的pH值。3、管理方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要多检查、勤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把它消灭在初发阶段。

二、秀珍菇主要杂菌的防治 1、霉菌。霉菌生长于培养料表面,与秀珍菇争夺营养,水分,有的还分泌出有碍秀珍菇生长的物质。菇房内高温,高湿,通气不良是造成霉菌发展的原因.所以,菇房要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房内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一旦产生霉菌,可用镊子夹除长有霉菌的培养料,也可用石灰粉薄薄撒在霉菌上,以杀灭霉菌。2、鬼伞菌。当培养料质量差,pH值偏高,通气不良,湿度偏高时容易产生鬼伞菌.所以要马上针对上述原因,加强防范.一旦产生应马上拔除。

三、秀珍菇主要虫害的防治 1、菇蝇。为害秀珍菇的主要是它的幼虫蝇蛆.蝇蛆先侵入菌柄,然后逐渐向菌盖转移,把子实体蛀成无数小孔。蝇蛆发生时,可适当停水,让床面干燥,使细虫因缺水而死亡,对成虫可用味精5克,白糖25克,敌敌畏0.25毫升,水1000毫升混合后诱杀。2、螨类。螨类多以菌丝为食,危害很大.如发现螨类可用不1∶1000倍的三氯杀螨矾或者1∶800倍的杀螨矾溶液喷雾杀灭。

四、采收与保鲜 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采收为宜,秀珍菇多为丛生,采收时必须整丛,采收后要及时整理鲜菇,清除菌柄上的杂物,并按商品要求剪去部分菌柄,检出破损和病虫害侵染的子实体。秀珍菇保鲜可以采用简易包装、冷藏、低温气调贮藏等方法储存。其中简易包装主要利用塑料食品盒进行包装,简便易行、成本较低。此方法用于短期保鲜的需要,结合于冷藏保存,一般可以保持10天不变质,外观形态也基本无变化。

秀珍菇的常见病虫害预防与防治 篇2

1 菊花黑斑病

菊花黑斑病是菊花叶部病害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 能使菊花下半部老叶枯死, 同时又让上半部幼嫩叶片布满着一个个显目的黑斑, 严重影响菊花的观赏价值, 更有甚者全株死亡。

1.1 症状

菊花黑斑病菌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 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病斑外围具有浅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可相互连接, 叶色变黄, 进而焦枯, 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严重时仅留上部2~3片叶, 发黑干枯的病叶悬挂于茎秆上。

高温多雨天气发病严重。田间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连作时间长及老根留种, 病害发生严重。

1.2 防治方法

1.2.1 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栽培时, 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增施磷钾肥, 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 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盆栽土应每年更换新土。选择健康母株作繁殖材料。

1.2.2 药剂防治。

杨红芳等试验表明:菌师、秘冶、王铜等药剂对防治菊花黑斑病的药效可达96%以上, 混合药液菌师800倍液+25%多菌灵6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可达100%。

2 菊花白锈病

菊花白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菊花病害, 在美国、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等被列为检疫性病害。

2.1 症状

菊花白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斑点, 相应叶背出现疱疹状突起, 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黄褐色, 此为病菌的冬孢子堆。发生严重时, 叶片病斑较多, 叶缘下卷, 干枯, 似蟾蜍皮状。植株生长逐渐衰弱, 花卉品质降低或完全丧失, 为害较重。有时也为害叶柄及幼茎。

菊花白锈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迅速。侵染适宜温度为16~27℃, 相对湿度大于70%, 特别是在光照弱、连阴雨、湿度大、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发病更重。

2.2 防治方法

2.2.1 加强检疫。引进种苗时进行严格检验, 杜绝染病苗或带菌苗引入本地。

2.2.2 利用抗病或耐病菊花品种。

我国的菊花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现有品种约4000个。选择品种时, 应在考虑观赏性状的同时, 兼顾其抗白锈病的性状。

2.2.3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注意通风排湿, 降低湿度。一旦发现有植株染病, 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病源传播。如果仅有少量叶片染病, 可以直接摘除病叶;对于发病严重的植株, 应立即拔除, 在室外销毁。

2.2.4 药剂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控制该病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发病后, 可每周交替喷洒1次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10%保丽安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1500倍液, 能够有效抑制白锈病的发展。目前国外控制该病的特效药剂主要有阿米西达、腈菌唑+代森锰锌、戊唑醇+粉锈、克琳菌+氟环唑、代森锰锌交替使用丁苯吗啉+丙环唑、己唑醇十克菌丹、腈菌唑。

3 蚜虫

3.1 发生与危害

菊花受蚜虫危害最严重, 从苗期到花期均有发生, 其中菊姬蚜最常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梢、花蕾或叶背上吸取汁液。苗期主要为害嫩茎和嫩叶, 造成叶片发黄、皱缩、枯萎。现蕾开花期则集中为害花梗和花蕾, 开花后为害花蕊, 造成花蕾变小, 易脱落。蚜虫还大量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使枝叶和花朵变黑色。该蚜虫1年发生l0~20代, 每年4~5月、9~l0月为繁殖高峰期。

3.2 防治方法

3.2.1 物理机械防治。

在有翅蚜迁飞高峰期, 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盆栽菊花零星发生, 用毛笔蘸水刷掉。

3.2.2 药剂防治。

试验表明:蚜虫大发生时, 用10%吡虫啉1500液防治效果极好, 其次可用3%啶虫咪乳油2000~2500液, 0.26%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由于蚜虫繁殖快, 一年发生若干代, 应随发生随用药。

4 红蜘蛛

4.1 发生与为害

红蜘蛛多发生在高温干燥季节, 潜伏于叶片背面, 刺吸汁叶, 叶片呈灰白色小点, 后期干黄枯死, 花期潜藏在花瓣中, 群集拉丝结网, 使花朵很快凋谢

4.2 防治方法

4.2.1 农业防治。

一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增加空气湿度, 注意通风。夏季干燥季节, 经常用清水喷雾, 能起到预防作用。二是清洁园圃, 消灭越冬虫源。三是盆栽菊花发生少量红蜘蛛危害时, 可以将虫叶摘除, 集中销毁。

4.2.2 药剂防治。

生长期红蜘蛛为害严重时, 应及早喷药。可喷1%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0.5%阿维菌素乳油2500~3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或34%哒螨灵乳油1500~4000倍液。

5 菊天牛

5.1 发生与为害

菊天牛又名菊虎、钻心虫。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成虫将植株嫩梢茎部咬1~2圈小孔后产卵, 并在产卵处上部将枝条咬成环状刻痕, 致使枝条失水萎蔫、枯死。幼虫钻蛀茎杆为害, 被害植株嫩梢易折断, 不能正常开花生长, 甚至整株枯死。菊天牛对大型艺菊危害最大.一旦造成损失, 便无法挽回。

5.2 防治方法

5.2.1 农业防治。

春季分根系繁殖时, 除去有虫的老根, 杀死越冬成虫及幼虫;在5~6月成虫危害期, 于清晨人工捕杀成虫, 并将萎蔫、枯黄的枝梢剪除, 集中销毁, 以灭其卵。

5.2.2 药剂防治。

射干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3

射干为被子植物门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乌扇、草姜、凤翼、地扁竹等。块茎药用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常见病虫害有锈病、叶斑病、钻心虫、毛虫、小地老虎和蚜虫等。

1. 锈病 秋季为害叶片,初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微隆疱斑,后期疱斑上长出黑褐色粉状物。发病植株叶片干枯、脱落,茎枯死。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12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2~3次,每次间隔7~10天。

2. 叶斑病 为害叶片,通常7~9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期斑点互相融合形成大斑,颜色也变成深褐色。常造成叶片发黄、早枯。防治方法:①播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3小时后再播种。②控制氮肥施用量;雨后及时松土,降低土壤湿度。③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3. 钻心虫 又叫环斑蚀夜蛾,5月上旬为害叶鞘、幼茎,造成断苗、枯心。随着虫龄增大,7月以后幼虫向根部移动为害块茎,造成虫茎或根部腐烂,影响块茎质量。防治方法:①5月上旬幼虫孵化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等喷雾。②7月中旬用45%乐果乳油800倍液喷雾。

4. 毛虫 5~6月为害射干叶片,啃食叶肉后,留下1层透明网状表皮,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防治方法:①捕杀幼虫,在发现为害症状处找到幼虫,将其杀死。②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③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

5. 小地老虎 俗称地蚕,越冬幼虫3月中旬化蛹,4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为害射干幼苗,造成缺株断行,5月下旬化蛹,6月产生下一代。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早上在田间发现新断苗时,可用树枝从断苗处将虫掏出杀死。②喷洒农药,可用59%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洒幼苗根部。③撒毒土,用25%敌百虫粉0.5千克加细土20千克,在射干出苗前撒入土中。④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6. 蚜虫 射干生长期均能为害,以传播花叶病毒造成花叶病。防治方法:蚜虫发生期用20%菊·马(氰戊菊酯·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2500倍液喷雾。

关于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分析与防治 篇4

1.1 稻瘟病

此病较为常见(民间称为“鬼掐颈”),其发病特征较为显著,关键防止方法操作起来并不难。

1.1.1 发病特征

苗瘟特征通常为底下颜色呈深褐色,而顶部通常呈浅红色,呈枯死状。若其较为潮湿,则外部会出现霉斑。叶瘟关键特征为其形似纺锤,外部颜色为黄,里面颜色为褐,中间为颜色不太明亮的灰白色[1]。病斑的两边沿着外侧延长,呈灰绿色。其穗颈瘟重点发病位置即为穗颈(褐色)。

1.1.2 防治方式

初期对其加以消毒,将所有的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应利用石灰水(浓度1%)加以侵湿种植,利用强氯精将其消毒。将稻秧放入相应的化学溶剂中浸泡(三环错可湿性粉剂,其中粉剂50m L,水25m L进行配置)。此后待稻秧全部干燥后放到药液中(约为30s),并放入净水中,到30min后加以插秧。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相关有此功能的喷雾(亚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等等)。

1.2 稻飞虱

稻飞虱通常分为白背和褐飞虱这2个状况,主要由于W-S(西南方向)大气流入形成的,初期为白背飞虱,而后来则转换成褐飞虱。

1.2.1 发病特征

稻叶是黄色的,如过于枯黄则会死亡。

1.2.2 防治方式

针对这2种飞虱防治情况通常应用相关化学用药(虫量50个的白从喷药),其重点应用的为大功臣、叶蝉散等等,并且有了比较好的防治成果。

1.3 水稻文枯病

此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病虫害之一(民间被称作花脚杆)。

1.3.1 发病特征

其叶里面为灰白颜色,周围是较深的褐色,大部分是成块状相连,形状如纹路状,有很多纹路斑[2]。在气温达到一定的值时,经常有白颜色的菌丝体出现(蛛丝形状),并且最终形成菌块(白绒状与褐色2种)。

1.3.2 防治方式

应用科学方法对于菌块加以去除和消毒(具体方式可以打捞浪渣),同时将地上不需要的草清楚。依照生病状况的产生,适当控制好喷药的多少,应用相对应的药物(井冈霉素湿性粉剂,浓度1%,7500g或者2%的井冈霉素,1125g)。

2 综合防治方式

防治方式一般在各种水稻生长时期加以防治,通常将物理和化学相结合进行防治。

2.1 播种期

2.1.1 选择种子

在种植水稻前应对其加以晒干,并且在风选、盐水选等方式后,将秕谷挑选除去。选择较好的水稻种子,可以保证其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健康,避免稻瘟病的产生。

2.1.2 消毒

一般应利用石灰水将种子泡一段时间,并且加以防治病害。

2.1.3 催芽

应对催芽步骤加以重视,避免水稻出现烂秧情况。催芽是水稻健康生长必须要关注的一点,因此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通常会利用温汤浸种的方式进行催芽。

2.2 秧田时期

秧田时期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肥控制。通常目的为避免秧烂掉,并且应注重对稻飞虱和褐飞虱的控制。对于药物最好选择稻瘟灵等。当移植栽培时,应依照病虫害的情况适当进行药物喷洒,避免把病虫带到稻田中去[3]。

2.3 大田时期

事先耕地灌溉。大田期间灌溉后,将浮起的渣滓全部捞出,将其中的病菌全部清理干净,参考水稻种子和土地特征第一时间进行移植。

2.3.1 水田管控

开好周边沟渠,灌溉方式选择浅水,并且多次浇水,适时放置农田,增加稻田的抵抗能力,并防治纹枯病等等。

2.3.2 科学施肥

依照有关原则进行施肥,每次量不用太多,进行多次,应注意避免用量过度导致病虫害的出现。

3 结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强化对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在保证水稻大量生产的基础上,了解病虫害特点,掌握喷药方法,强化施肥和管理,保证其质量,保证社会稳定水稻产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带动社会、经济共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琴.荣昌县古昌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10(19):220-221.

[2]张振兴.稻腾拿敌稳组合防治水稻病虫害与保产效果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9(10):103-112.

玉米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篇5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5

针对玉米虫害而言,笔者建议农户还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尽最大努力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做好玉米虫害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一旦发生虫害,或多或少都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发生虫害之后所进行的药剂根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植株和土地带来负担,所以笔者建议农户做好预防工作,一旦玉米发病再使用药剂治疗。

1 玉米螟

1.1 玉米螟症状识别

玉米螟是玉米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以为害玉米和高粱为主,主要发病地区就包括东北地区,该病危害严重,一旦发病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各个部位,造成玉米植株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影响玉米结穗,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玉米螟属于多食性害虫,该害虫蛹为褐色,发育成幼虫是白色,成虫仍为褐色。对玉米危害最大的是玉米螟的幼虫,玉米螟幼虫出去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吸食大量的营养,幼虫主要侵害玉米的心叶,当玉米叶展开之后,农户可以看到由玉米螟侵蚀的小孔。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还不仅仅体现在对玉米叶片的侵害,该害虫在玉米雄穗抽出后钻入雄花为害,影响雄花生长和发育,甚至是折断雄花基部。等到玉米雌穗抽出后,该害虫又马上侵害玉米花丝,侵害籽粒,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玉米结穗困难。有时该害虫还会侵蚀玉米茎秆,导致玉米茎秆发育不良,生命力弱,遇到大风天气非常容易折断,造成玉米减产。

1.2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预防:选择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是第一步,其次可以种植诱杀田,消灭害虫,另外要及时清理病源,在越冬玉米螟羽化之前处理有害虫寄居的秸秆,可以采取焚烧处理,消灭虫源。

药剂防治: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对细沙5公斤拌成颗粒剂,投到玉米心叶当中,每株投1~2克最为合适。

2 玉米蚜虫

2.1 玉米蚜虫症状识别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如果蚜体深绿色,成蚜为暗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体表有网纹。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收缩,腹管具覆瓦状纹,基部周围有黑色的晕纹;尾片圆锥状,具毛4~5根;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深绿色,头、胸黑色发亮,复眼为暗红褐色,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腹部2~4节各具1对大型缘斑;翅透明,前翅中脉分为二叉,足为黑色;腹管为圆筒形,端部呈瓶口状,暗绿色且较短;尾片两侧各着生刚毛2根卵椭圆形。玉米后期蚜虫主要为害雄穗和上层1~5叶,下部叶片受害轻,刺吸玉米汁液,致使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蚜虫危害雄穗,导致其不能散粉,影响授粉受精,导致不能结籽,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2.2 玉米蚜虫防治方法

预防:选用抗虫品种,降低发生玉米蚜虫的几率。建议可以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清理玉米蚜虫的寄主。注重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虫害能力。

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或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0.36%绿植苦参碱水剂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3 玉米粘虫

3.1 玉米粘虫症状识别

玉米粘虫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体长在2厘米左右,一般不超过2厘米,该害虫颜色较深,一般为褐色,雄性蛾子颜色较深。该害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玉米粘虫的幼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可以将叶片吃光,最后导致植株死亡,直接给玉米造成减产。一般来讲,地势低的玉米种植区或者玉米生长高低不齐的地块易发生玉米粘虫。

3.2 玉米粘虫防治方法

预防:以抗虫品种为首选,建议玉米种植地块尽量平坦,不要在低洼处种植玉米,避免受到粘虫侵害。在玉米出苗后可以适当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生长环境,降低发病几率。

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77.5%敌敌畏乳油5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

4 红蜘蛛

4.1 红蜘蛛症状识别

玉米红蜘蛛也称火龙,可以危害100多种种植物,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该害虫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一般是寄生在玉米叶片的背面,以吸食玉米叶片背部组织的汁液为主,造成叶片发育不良,光合作用下降。玉米植株受到红蜘蛛为害严重的时候,叶片颜色逐渐变白,甚至干枯死亡,最终导致玉米籽粒不饱满,甚至结穗困难,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质量。

发生条件与传播途径: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里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气温达7℃~12℃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

4.2 玉米红蜘蛛防治方法

预防:选择抗红蜘蛛能力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药剂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 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冯献荣.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11).

[2] 柏新娣,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09).

紫薇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6

1 紫薇长斑蚜

1.1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长椭圆形, 体长3.0mm左右, 体表有黄绿色斑点。有翅胎生雌蚜长卵圆形。体长2.5mm左右, 黄绿色, 腹部背面中部有一黑色横斑, 前翅沿前缘及顶端有较大的灰绿色斑块。若蚜和成蚜相似, 但个体较小。

1.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多代。在其它寄主上越冬。翌年6月开始迁至紫薇上繁殖和危害, 8月份危害最重, 10月后陆续迁移越冬。受害叶片背面布满虫体, 刺吸叶内汁液, 易形成黄叶、落叶, 并排泄大量蜜露, 从而引起煤污病, 枝叶变黑, 影响叶片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受害严重的树木, 秋季不能开花, 或花蕾脱落。

1.3 防治方法

(1) 当蚜虫初侵染危害时, 结合整枝修剪, 剪除带有虫害的萌芽或枝条, 防止扩散危害。 (2) 蚜虫量不大时, 可喷洒清水冲洗, 或根部浇灌40%的氧化乐果, 灌木树冠直径每20cm用原药1.5ml兑水1000~1500倍。 (3) 危害期可喷1.1%烟百素乳油2000~3000倍液、50%灭蚜松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鱼藤精1000~2000倍液等。 (4) 用烟草末40g加水1000g, 浸泡48小时后过滤取其原液。使用时加等量水稀释, 另加洗衣粉2~3g, 搅匀后喷洒植株, 有较好效果。 (5) 利用色板诱杀, 诱粘有翅蚜虫或采用白锡纸反光, 拒栖迁飞的蚜虫。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繁殖和散放天敌, 如异色瓢虫及草蛉幼虫。

2 紫薇绒蚧

2.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椭圆形, 长1.5~2.2mm, 宽0.8~1.0mm, 黄色略带红色, 触角和足黄色。体被蜡粉, 体周边有枣刺状白蜡丝, 每侧18根, 从前端向后逐渐变长, 尾端的2根稍长些。雄成虫体长约0.8mm, 黄褐色至灰紫色, 触角和足灰白色。翅灰白色, 半透明, 尾端有2根白色蜡丝, 长超过体长1/2。雄虫茧长椭圆形, 长1.1mm左右, 白色。若虫长椭圆形, 体长0.3~1.4 mm, 尾端略尖。浅黄色至黄色, 随着身体增长, 体色加深, 蜡粉增多。

2.1 发生规律

衡水地区每年发生2~3代, 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6~9月份为孵化盛期, 雌虫在小枝分杈、叶丛中等处排出白色絮状卵囊, 并将卵产于卵囊中, 每雌虫产卵数十粒至百粒, 若虫孵化后爬至嫩梢嫩叶、花蕾、花朵及果实的基部, 群集刺吸汁液危害, 受害叶片变黄, 枝梢变弱、叶稀少、花蕾弯垂, 脱落或不能开花, 果变畸形。7~9月常见有成虫、若虫、卵同时存在。以受精雌成虫、若虫或卵在枝干裂缝内越冬。该虫还分泌大量蜜露而诱发煤污病, 使叶片和小枝变黑, 失去观赏价值。

2.2 防治方法

2.2.1 加强植物检疫。

从外地引种或采购苗木时剔除带有蚧虫的树苗, 如发现带有严重的蚧虫,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经过认真处理才能使用, 否则要集中销毁。

2.2.2 结合绿地管护, 剪除被蚧虫侵染的枝条, 合理确定植株种植密度, 使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 增强植株自然抗虫力。

对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 可用软刷刷除, 或用竹片轻轻刮掉, 或用破布蘸煤油抹去。虫体刮下或受损以后, 便丧失繁殖能力。

2.2.3 用高分子膜混合喷雾。

喷洒在植株上形成一层薄膜, 使虫体呼吸困难, 以致窒息死亡。此外, 保护利用红点唇瓢虫等天敌, 可降低危害。

2.2.4 刷涂白剂。

涂白剂的配置比例:生石灰5kg、硫磺粉1kg、盐250g、动物胶适量。配置时加水量以便于涂刷又不流淌为宜。

2.2.5 药剂防治。

上一篇:镇化解信访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下一篇:新公司总经理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