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羔羊病防治

2024-07-28

常见羔羊病防治(共8篇)

常见羔羊病防治 篇1

山羊口疮病是由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主要危害羔羊, 常因诊疗不当造成死亡, 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羔羊口疮病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3年12月份, 七星关区野角乡某山羊养殖户饲养的30余只10~30日龄羔羊发生口疮病, 陆续出现死亡, 笔者前往诊疗。

2 临床检查

病羔羊精神萎靡, 被毛粗乱, 消瘦;食欲减退, 口内流涎, 咀嚼缓慢, 在嘴唇、口腔处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 部分羊羔口腔内黏膜潮红, 齿龈、颊部及软腭上有水泡或脓疮, 部分羔羊牙齿松动或脱落。

3 病理变化

病死羔羊尸体十分消瘦, 口腔内有水疱、溃疡和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结痂或糜烂, 舌根、喉头、咽等部位红肿, 颌下淋巴结肿大;胃肠几乎无内容物, 其他未见异常。

根据病史调查及临床检查, 初步判定为羔羊口疮病并进行治疗。

4 治疗

1) 改善圈舍环境,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提供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 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2)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母羊乳房, 然后在乳头上涂抹红霉素软膏。

3)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带痂硬块, 用手摘除痂块, 再用碘甘油涂擦。

经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除3只病情严重羔羊死亡外, 其余羔羊全部治愈。

5 小结

口疮常发生于羔羊开始采食阶段, 常因采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对羔羊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后感染而发病。但由于羔羊较小, 按成年羊口疮病的处置方法较难取得较好疗效, 本病例诊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母体乳房抹药, 让羔羊在采食乳汁时摄入足够的药量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常见羔羊病防治 篇2

一、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

1.合群性强

可用于绵、山羊合群放牧和大群的放牧管理,但不足之处是易于混群。

2.采食率高

主要表现在采植物种类多,尤其是洁净的多汁、柔嫩、低矮或略带咸味或苦味的各种植物;适于啃食短草;放牧时爱吃“走草”即边走边吃,专挑草尖和草叶。

3.喜干厌湿

小尾寒羊的拦圈要经常垫土,久居潮湿之地时易患腐蹄病。

4.喜盐性

“羊性好盐,常以啖盐为妙”。“春不啖盐夏不好,伏不啖盐不吃草”。啖盐即设盐盐槽,按每只羊每天10~15g放粒盐,供其自由舔食。

5.嗅觉识羊

母羊认羔总是通过嗅闻羔羊尾根部气味来辨别。

6.耐渴性

“旱羊水马碱骆驼”说明羊耐渴,但保证饮水是养好小尾寒羊的有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在气温25℃以上时,不饮水则减少采食。一般每只羊每天需水3~5L。

7.胆小易惊

小尾寒羊公羊好斗,但母羊则胆小易惊群,此外羊只经受到惊吓时不易上膘。

8.对疾病不敏感

小尾寒羊对疾病的反应不敏感,其早期疾病状难以表现,故应细心观察,以便早治疗。

二、小尾寒羊的消化特点

1.瘤胃的作用

瘤胃大且可有效地利用粗饲料、非蛋白氮等,故羊不适合喂大量精料。为了提高瘤胃的利用效率建议:

(1)日粮精粗比。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料以占到60%,粗料40%为宜;如按50:50制成颗粒料,效果更好。

(2)尿素的饲喂。给羊喂尿素的目的是补充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喂量,按成年羊每日喂给10~15g是比较安全的。②不要单独喂给。③尿素必须配合易消化的精料或少量的糖蜜,以提高效果。④尿素不能单独和豆饼,苜蓿混合喂饲,因为其中含有脲酶,能迅速分解尿素,而使羊中毒。⑤连续饲喂尿素时,效果才会好,不要时喂时停。⑥有病的饥饿状态下羊只不要喂尿素。⑦尿素中毒时,轻则精神不振,重则中毒死亡。急救措施是静注100~200ml葡萄糖溶液,或灌服。⑧用磷酸脲代替尿素,喂量可以达到15~20%安全性大为提高。

2.小肠的功能

小尾寒羊小肠长,是体长的25~30倍,故吸收能力极强。

3.出生羔羊的瘤胃特点

羔羊出生瘤胃、网胃、瓣胃不起作用,只有真胃起作用,故在羔羊生后7~10d时,采取①补饲容易消化的精料和优质干草;②可在精料中添加每日每只25mg抗生素等措施能提高增重11%.20d左右的羔羊和开始出现反刍活动,应停止喂给抗生素。

三、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基本要求

种公羊应力求保持常年健壮。中等以上膘情的中用体况,才能保证与配种期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草料要力求样化,互相搭配、营养全面,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可供选择的有:①粗料有优质青干草、苜蓿干草等;②精料有玉米、高粱、豆饼、豌豆和黑豆等;③多汁料有胡萝卜,玉米青贮料等。

2.种公羊的饲喂管理

(1)非配种期日粮。①冬春季:日粮精料0.4~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k,骨粉5g。②夏季:以放牧为主,另补混合精料0.5kg。

(2)配种预备期。即在配种前1.0~1.5个月,要求精料给量为配种期的60~70%,即每日每只0.84~0.98kg,然后逐步增加到配种期标准。注意有人认为此时每天喂一个鸡蛋是没必要的。

(3)配种期日粮。日粮组成是混合料1.2~1.4kg、青干草2kg、胡萝卜0.5~1.5kg(放牧时、青干草和胡萝卜剪掉)、食盐15~20g,骨粉5~10g。

3.从饲养管理角度提高种公羊利用效率

①谷物中含磷量高,应保证钙、磷比例不低于2.25:1,否则易造成公羊的尿结石症。②公羊每日都应有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舍饲公羊)③本交羊在混群配种时,应早晚撒群,白天公母分开。④尽量集中配种、集中产羔。⑤配种期前补料只有在使用前3~4周时开始才能起到作用。⑥小公羊的合理利用。一只7~8月龄发育良好的小公羊,在管理良好时,可以配15~25只母羊。但配种过程中,给其增加额外的营养,并控制配种次数,最好每天1次,连续2d休息一天。

四、种母羊的补饲

1.基本要求

种母羊一年中分为5个阶段即配种准备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前期、哺乳后期。重点补饲期是配种准备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预备期

配种前1个月是配种预备期,要采取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可达到的效果是母羊体重每增加1kg,产羔率可望增加2.1%,而且发情整齐、产羔集中。研究表明,膘情差的母羊效果好于膘情好的羊,与实际生产中经验是一致的,例如产冬母羊的产羔率高于产春糕的,配种早期受胎母羊的产羔率高于后期受胎的,第一个情期受胎的母羊的产羔率好于以后复配的,其原因就是与羊体营养好坏有关。

3.妊娠后期

既是妊娠期的最后5~6周,要增加营养达到维护需要的125%。原因主要是提高羔羊率初生重和母羊泌乳量,其日粮组成是精料0.45%,干草1.0~1.5kg,青贮料1.5kg。管理措施重点是保胎,如母羊进入栏圈要慢,不要急赶羊,饮水时防拥挤和滑倒等。

4.哺乳前期

此期的特点是母乳作为羔羊的主要营养源,故意注意产羔后1~3d,如母羊膘情好,不喂精料,只喂优质干草,以后的日粮为精料0.5~0.6%,青干草1.0~2.0kg,多汁料1.5kg。

5.育成母羊的利用

①应把育成母羊与老母羊分开,以免受老母羊的控制。②要用比较小的种公羊配种,以便能生出较好的羔羊。③在产羔前后要增加营养,产羔羊时细心管理。

五、羔羊常见病的防治

1.弱羔~饥饿~发冷

(1)原因。早产的羔羊,母羊营养不良,ve和硒缺乏。

(2)防治。①提供温暖的环境;②导管喂奶(或含蜂管等);③观察羔羊,升高环境温度24~48小时;④及时助奶。

2.羔羊肺炎

(1)原因。2天至5周内易发,表现为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且密度大,通风不好。

(2)防治。母羊注p13;疫苗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羔羊用青霉素、四环素、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

3.腹泻

(1)原因。3~5日内易发,由于地面潮湿,拥挤而由大肠杆菌造成的。

(2)症状。突然发作,粪便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灰色、黄绿色或水样色。

(3)治疗。母羊kgg苗免疫。羔羊药物(氨苄青霉素、奇霉素、二甲氧嘧啶)治疗或口服或静注电解质缓冲液。

4.脐带感染

(1)症状。昏睡,拒走动,体温升高(39~40℃),脐带周围肿大、脓肿,还有一些关节肿大。

(2)治疗。每天注射青霉素,连用5天,依效再用。

5.眼脸内翻

属先天性下眼睑翻转,眼睫毛刺激角膜而流泪,不及时治疗则会失明。方法为纠正性疗法即轻微的向下扒、反复多次,重的可以在下眼睑主入缝线或u形针或注射消毒的矿物质油或长效青霉素。

6.球虫病

绒山羊羔羊口疮病防治 篇3

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每年的2~3月, 多发于幼龄的羔羊 (3~6月龄羔羊) , 病死率较高, 成年羊发病较少, 呈散发性传染。病羊和带毒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脓疱和痂皮内, 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病畜的皮毛、尸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牧地、用具等可成为传播媒介。

2 症状

在口角或上唇, 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开的红斑、痘疹或小结节, 继而成为水疱、脓疱、脓肿互相融合, 波及整个口唇周围, 形成大面积痂垢, 由于有渗出液, 痂垢逐渐扩大, 严重影响采食。l~2周则痂皮干燥、脱落而恢复正常。

3 治疗

3.1 用消毒外科剪和镊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 消毒创面后, 用0.

1%~0.2%高锰酸钾溶液冲刷创伤表面, 再涂以龙胆紫、碘甘油或5%土霉素软膏, 1~2次/d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

3.2 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0mg/m 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m L, 按2:1混合肌肉注射, 成年羊3mL, 羔羊减半或2mL;严重病例要配合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2次/d。

4 预防措施

4.1 病羊及时治疗污染的用具和羊舍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0%石灰乳消毒。

4.2 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 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 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篇4

在养羊生产中, 羔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腹泻、肺炎、佝偻病和营养缺乏症等。

1.1 羔羊腹泻

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原因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 (有时C型荚膜梭菌也可引起) 引起的羔羊痢疾, 新生羔羊于产后8 d内多发, 表现为剧列腹泻, 极易引起死亡;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 如不及时治疗, 可于24~36 h死亡, 病死率15%~17%。非传染性因素有消化不良、寄生虫感染和其他诱发因素等。

1.1.1 羔羊痢疾

母羊用三联四防苗或五联苗5 m L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预防, 如在产羔时, 免疫时间超过半年, 在配种前1个月或产前1~2个月再注射一次。羔羊治疗:胃蛋白酶0.3~0.5 g, 磺胺咪0.4片/kg体重, 矽碳银0.4片/kg体重, 2次/d, 连用2 d,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配合中药方剂为白头翁8 g、黄连6 g、黄柏6 g、秦皮6 g、陈皮10 g、神曲12 g、甘草6 g, 共研细末, 加水300 m L煎汤, 侯温后灌服, 每次50 m L, 2次/d, 连服3 d。

1.1.2 大肠杆菌病

曾发过该病的羊群怀孕母羊用甲醛大肠杆菌灭活苗或乳酸大肠杆菌苗按说明书免疫预防。病羔隔离治疗, 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按0.1m L/kg体重肌注, 2次/d, 连用2~3d;或用乳酸环丙沙星, 按0.1~0.15 m L/kg体重肌注, 2次/d, 连用2~3 d, 胃蛋白酶0.3~0.5 g,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配伍白头翁汤和黄芪多糖。

1.1.3 寄生虫性腹泻

羊群每年2~3月份和10~11月份定期驱虫, 未实施程序化驱虫的羊群, 母羊在配种前25 d驱虫1次, 间隔7 d再驱虫1次, 怀孕羊不驱虫, 待产后20 d左右再驱虫。羔羊首次驱虫可在50日龄进行, 90日龄第2次驱虫, 以后每隔3~4个月再驱1次或按程序进行, 可用阿维菌素和丙硫咪唑或左旋咪唑交替使用。阿维菌素:用量按0.3 mg/kg体重皮下注射。丙硫咪唑:用量按10~25 mg/kg体重灌服。左旋咪唑:用量按10 mg/kg体重灌服, 1次/d, 连服2 d, 肌肉注射按8 mg/kg体重, 10 d后再注射1次。

1.1.4 营养不良性腹泻

先用石蜡油或植物油等缓泻药100~200 m L灌服, 清肠驱腐, 间隔半天后, 用健胃消食片或酵母片等4~10片, 胃蛋白酶0.3~0.5 g, 黄连素片0.5~1片或磺胺咪0.4片/kg体重, 2次/d, 连用2~3 d, 配伍参苓白术散,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1.2 肺炎

用青霉素l万~1.5万单位/kg体重、链霉素10mg/kg体重肌肉注射, 2次/d, 磺胺甲基嘧啶, 日服2 g/只, 分3~4次灌服, 连服3~4 d;卡那霉素5~15 mg/kg体重肌肉注射, 2次/d, 磺胺甲基嘧啶灌服;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 m L/kg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3 d;30%氟苯尼考注射液, 0.075 m L/kg体重, 1次/d, 连用2~3 d。对于严重病例, 可用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3 m L0.25%盐酸普鲁卡因中, 或将链霉素0.5 g溶于3 m L蒸溜水中气管注射, 2次/d。

1.3 佝偻病和其他营养缺乏症

加强围产期母羊及新生羔羊饲养管理, 母羊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羔羊发生佝偻病时, 多晒太阳, 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50 m L (5~10g) 静脉注射, 1次/d, 或口服液5~10m L口服, 1次/d, 或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5 m L,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7 d。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时, 补充相应的添加剂。

2 体会

一是要树立养防结合,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现代养殖和疫病防控理念。羔羊常见病的防治应从围产期母羊和新生羔羊两方面着手, 因此, 母羊在怀孕后期和泌乳期, 必须供给优质全价饲料以满足新生羔羊的营养需求, 分娩前和哺乳期应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接羔时注意脐带和乳房的消毒;要保持羊舍卫生清洁、通风干燥, 寒冷季节注意新生羔羊的保暖;发现疑似病羊, 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病羊的粪便和分泌物、棚圈、用具等要进行严格消毒, 做到不留死角, 彻底干净;发生痢疾、大肠杆菌病等疫情时, 健康羔羊要紧急预防接种相应疫苗;病死羊要深埋或焚烧, 作无害化处理。二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 应准确诊断, 采取不同的方法, 及早治疗, 避免贻误病情。病原性腹泻, 要选用敏感抗生素, 如先锋霉素、黄连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尽量少用或不用土霉素、氟哌酸。要重视补液, 防止脱水死亡。中西兽药配伍应用, 效果更佳。消化不良性腹泻, 应先清肠驱腐, 再健胃止泻, 不要立即止泻, 否则, 易引起不食, 便秘, 甚至死亡。

摘要:近年来, 在国家一系列兴牧政策导向的带动和资金扶持下, 农区养殖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甘肃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支持下, 甘肃养羊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羊只饲养量成倍增长。在羊只饲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 羊病的发生与流行也随之增多, 成为制约养羊业健康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而羊在一生的生长过程中, 羔羊阶段由于体质相对弱小, 更易受到疾病侵袭, 引起死亡,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因此, 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 重视疾病防治, 对提高养羊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羔羊常见的几种疾病防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供同仁和广大养羊户借鉴参考。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技术 篇5

1 发病症状

1.1 败血症

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羔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轻度腹泻, 有的带有神经症状, 运动失调, 磨牙, 视力障碍, 有的出现关节炎, 有的发生胸膜炎, 有的在濒死期从肛门排出稀粪, 呈急性经过, 多在4~12h内死亡, 死亡率可达80%以上。

1.2 肠炎型 (下痢型)

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 主要症状是下痢。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 粪便稀薄、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恶臭, 起初呈黄色, 继而变为淡白色, 含有乳凝块, 严重时混有血液, 粪便污染后躯及腿部。病羔腹痛、背躬、虚弱、严重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

2 剖检变化

2.1 败血型的病变

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 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 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 有很小的出血点。

2.2 下痢型的病变

主要为急性胃肠炎变化, 胃内乳凝块发酵, 肠粘膜充血, 出血和水肿, 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切面多汁或充血。

3 预防

首先要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做好抓膘, 保膘工作。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适当运动, 以利于胎儿的发育, 提高初乳质量;做好产前产后母羊的卫生消毒工作;对产房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3%~5%的来苏儿喷洒消毒。其次是加强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工作, 哺乳前用0.1%高锰酸钾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和腹下;让羔羊吃到清洁充足的初乳, 加强羔羊的保暖工作, 防止羔羊冻伤;对于缺奶羔羊, 一次不要喂饲过量;对有病的羔羊, 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对病羔接触过的房舍、地面、墙壁、料槽、排水沟等, 要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3%~5%来苏儿。

4 治疗

羔羊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6

1.1临床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至1~2天,分败血型和下痢型。败血型的体温41℃~42℃,精神萎靡,四肢僵硬,头常弯向一侧,视力障碍,后卧地磨牙,头向后仰,有些关节肿胀疼痛,最后昏迷,有的由于继发肺炎而呼吸加快,很少或无腹泻。下痢型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病初体温升高到41℃左右,不久即下痢,且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羊拱背萎顿,粪便先呈半液状,以后呈液状带气泡,死亡率15%~75%。

1.2治疗方法

氯霉素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呋喃唑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分2~3次内服,新生羔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对有脱水现象的羔羊,应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或加入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等注射液,以预防酸中毒;调节胃肠机能可用鱼石脂乳酸溶液灌服,每天2~3次。

1.3预防措施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污染的环境、用具要用3%~5%来苏儿液消毒。母羊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母羊的抓膘、保膘工作,保证新产羔羊健壮、抗病力强。同时应注意羊的保暖。对病羔要立即隔离,及早治疗。易发地区用羊大肠杆菌病菌苗对3日龄以上的羔羊预防注射。

2羔羊痢疾

2.1临床症状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低下,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颜色黄绿、或黄白、或灰白,到了后期有的含有血液,直至成为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多在1~2天内死亡。有的病羔表现为腹胀而不下痢,呈现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迫,口流白沫等症状,病情严重,病程很短,常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死亡。

2.2治疗方法

可内服土霉素0.2~0.3克或加等量胃蛋白酶,加水灌服,每日二次,连服2~3日。或用磺胺眯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三次。或先灌服含福尔马林0.5%的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小时内再灌服1%的高锰酸钾溶液10~20毫升,每日服两次。

2.3预防措施

抓膘保暖,增强孕羊的体质;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消毒隔离,每年在入冬之前做好圈舍及用具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病羔;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及时注射三联四防疫苗,初生羔做好预防工作。

3羔羊传染性脓疱

3.1临床症状

本病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羔羊多为群发,其特征为嘴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潜伏期为4~7日,病羊首先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形成麻子大的小结节,继而形成为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厚痂,以后患部继续发生,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及脸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痂垢,严重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

3.2治疗方法

可用清水、食盐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患部,糜烂面上可涂以1%~2%的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克、碘化钾5克、酒精100毫升,溶解后加入甘油10毫升),或涂以青霉素药膏或磺胺药膏,每天1~2次。

3.3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是由创伤感染,要保护黏膜、皮肤勿使发生损伤;平时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啃土啃墙,保护皮肤黏膜不受损伤;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应彻底清洗圈舍及用具,并进行多次消毒;因羔羊口疮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必须加强防疫措施,保持清洁的卫生,消灭疫源。

4羔羊肺炎

4.1临床症状

羔羊肺炎有急性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见于1~3月龄的羔羊,病羔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听诊有湿性啰音,心跳加快,低头闭眼,伸颈拱背,急剧消瘦,很快死亡。慢性型多发生于3~6月龄,急性治疗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之后病情反复发作,继而引发肺脏感染,造成长期发育不良,直到死亡。

4.2治疗方法

病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青、链霉素胸腔注射,在倒数第六至八肋间,背向下4~5厘米处进针l~2厘米,注射各10~20万单位,每日两次,连用3~4天。磺胺嘧啶肌内注射,每日两次,剂量2~3毫升,连用3~4天。枝原净、泰乐霉素口服或注射,每千克体重45毫克,每日1次,连用6天。

4.3预防措施

加强护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对膘情不好的怀孕母羊和哺乳母羊要补饲草、料,人工补喂羔羊要定时、定温和定量。发病严重地区,母羊和2日龄以上的幼龄羊接种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毫升。

5羔羊营养代谢疾病

5.1矿物质缺乏症

5.1.1临床症状

舍饲圈养的羔羊多易发生,该病与缺乏无机盐特别是微量元素铜、钴、镁、钙、磷等有关。病羔表现为比较瘦弱,被毛粗乱,食欲减少、咀嚼无力,拱腰、磨牙、口腔干燥、排灰白色样稀粪,常见病羔味觉异常,出现不可遏止的舐食、啃咬和吞咽异物,病羔相互间舐食被毛,尤喜啃食圈墙土,个别羔羊由于幽门或肠道被毛球阻塞而死亡。

5.1.2防治措施

平时科学搭配饲料,给予全价日粮,经常喂给食盐;在有青草的季节多为青草,无青草季节要喂质量好的青干草、青贮料等营养丰富的饲草;用羊矿物质添加剂,按每只羔羊日补3~5克拌入少量精料中喂给,连喂5~7天;如果发现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根据羔羊临床症状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5.2维生素缺乏症

5.2.1临床症状

维生素A缺乏时,羔羊皮肤可呈现皮脂溢出和皮炎,生长发育缓慢,易得干眼或夜盲症。维生素B缺乏时,羔羊生长缓慢,易发生“抽风病”。维生素C缺乏时,多表现大量皮屑脱落,易得贫血病或口疮炎。维生素D缺乏时,羔羊出现软骨症,食欲不振,体质虚弱,发育缓慢。维生素E缺乏时,主要表现肌变性、肝坏死、不孕不育等病症,易得白肌病,病羔运步蹒跚,精神萎顿。

5.2.2防治措施

对妊娠、哺乳母羊及羔羊要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冬春季应注意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和青干草的供应;根据症状,及时给羔羊饲喂相应的维生素,如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铁制剂、维生素AD、葡萄糖酸钙等口服药或针剂,按需要调整用药量;病羔给予充足的光照,适量的运动,有其他症状应搭配用药,确保及时治疗。

6初生羔羊假死症

6.1症状及病因

羔羊横卧不动,闭眼,舌外垂,口色发紫,呼吸微弱甚至完全停止;口腔和鼻腔积有黏液或羊水;听诊肺部有湿啰音、体温下降;严重时全身松软,反射消失,只是心脏有微弱跳动。造成原因主要是对接产工作组织不当使羔羊受冻太久,或难产时脐带受到压迫造成循环障碍,或母羊有病,血内氧气不足,刺激胎儿过早地发生呼吸反射,以致将羊水吸入呼吸道。

6.2防治措施

常见羔羊病防治 篇7

1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 也有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是污染的垫草、饲槽、粪便、用具等。能够引起羔羊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也能促进本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 例如母羊营养不足或者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母羊乳房不洁和羔羊脐部感染, 羔羊出生后吃不到初乳或者圈舍潮湿阴冷、气候骤变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

2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2015年3月,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一牧户家中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 病羊多为4~20日龄的羔羊, 死亡54只, 死亡率约44.6%, 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 约30 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刚开始时体温升高, 达41~42℃, 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 继之出现呼吸困难, 脉搏快而弱, 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 运动失调, 卧地磨牙, 头弯向一侧, 最后在昏迷中死亡, 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3 病理变化

对死亡的羔羊进行剖检, 发现大多数的羔羊胸腔、腹腔、心包均有大量积液, 内有纤维素样物。部分关节腔肿大, 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 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肺有纤维素性渗出, 小部分的边缘发生实质病变。肝的边缘呈出血。肾软化, 肾表面及肾盂有出血点。少部分羔羊发生急性胃肠炎的变化, 胃内乳凝块发酵, 肠粘膜充血、水肿等。

4 诊断要点

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 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注意和B型魏氏梭菌的区别。B型魏氏梭菌也可引起初生羔下痢, 应注意区别, 在病羔濒死或刚死时, 采取内脏和肠内容物作细菌分离培养, 如分离出纯的B型魏氏梭菌时, 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5.1.1

要加强怀孕母羊和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 使母羊膘肥体壮, 保证所生羔羊体质健壮、抗病力增强加强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充足。产羔前对产羔场地、棚圈等做一次彻底的消毒。

5.1.2

对新生羔羊做好保暖和及早吃初乳工作, 哺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和腹下, 让羔羊吃到足够的初乳产后母子留圈2~4 d, 精心饲喂。对于缺奶羔羊, 一次不要喂饲过量。对有病的羔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并做好严格的消毒。

5.1.3

也可用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羊或羔羊, 以使羔羊获得免疫抗体。

5.2 治疗

5.2.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实际治疗效果, 用卡那霉素常规用量对全群进行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同时对严重病例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C。

5.2.2

用环丙沙星3~5 m L、地塞米松3 m L、5%葡萄糖20 m L混合静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2~3 d。

5.2.3

新生羔羊再用胃蛋白酶0.2~0.3 g灌服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樟脑1~3 m L;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 m L;对有兴奋症状的病羔, 用水合氯醛0.1~0.2 g加水灌服。

5.2.4

发病羔羊用W-h特效肠炎灵肌肉注射, 每次2 mg (0.1 m L) /kg, 一日2次。

5.2.5

用消维康口服液每只羔羊4~6 m L口服, 2次/d, 连服2~3 d。

5.2.6

用20%磺胺嘧啶钠5~10 m L, 肌内注射, 每日2次。

6 体会

该病一旦发生, 病程往往很短, 早期诊断很重要, 目前对此病防制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和疫苗接种, 结合环境消毒与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来进行。

特异性预防可使用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 (青海生物药厂生产) , 羔羊注射1 m L, 母羊注射2 m L, 效果不错。也可提前对怀孕母羊进行免疫接种, 以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

为防止疫情扩散, 将病羊与健康羊立即隔离, 及早治疗, 同时应注意羔羊的保暖。对污染的环境、用具, 要用3~5%来苏儿液消毒。

羔羊三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 篇8

羔羊刚出生时,应及时擦干其身上的黏液,再用干净的麻袋片等物将其包好,放在保温的暖舍内,卧床上要铺较多的柔软干草,以免羔羊受凉。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10 日龄内的羔羊应尽量不到舍外活动,以防感冒。羔羊患感冒时,要加强护理,并喂给易消化的食物、清洁的温水,防止再受寒。治疗病羔羊时,可肌肉注射百乃定或氨基比林等,剂量为每只每次1~2毫升,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二、肺炎

羔羊出生后10日内,肺炎发病率较高,除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断奶过早导致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外,天气多变也是引发该病的因素之一。预防羔羊肺炎要加强饲养管理,喂足母乳,保持产舍清洁、温暖,勤换垫草,保持舍内空气良好,防止寒风侵袭。治疗羔羊肺炎时,可肌肉注射10万~20万单位青霉素或20万单位链霉素,每日2次。

三、痢疾

羔羊痢疾多见于出生后7天以内的羔羊。病羔不吃奶,拉稀,粪便先是灰白色或淡黄色,后变成红色和褐色,并有恶臭味,常在2~3天内死亡。治疗羔羊痢疾可用下列几种方法: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次12.5万单位,每日2 次;磺胺脒1 克、鞣酸蛋白0.2 克、碳酸氢钠0.2 克,1 次内服,每日3次;对于冬痢,可用常参、炮干姜、炙甘草、白术各等量(20~80克)煎水降温后内服,每日2~3次,连服2~3 日;或用杨树花500 克,加水适量煎汁浓缩至500 毫升,每日取10~15毫升1次内服,连服2~3次即愈。

上一篇:贵州黄平下一篇:三维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