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大肠杆菌病

2024-07-04

羔羊大肠杆菌病(共8篇)

羔羊大肠杆菌病 篇1

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幼羔,患羊以剧烈腹泻为特征。阴冷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该病发病率较高。病初羊体温升高(达40.3~41℃),很快开始腹泻,出现腹泻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39.5℃),若不及时治疗,患羊常在发病24~36 h内因脱水而亡。

1 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饲养的7日龄内的羔羊突然出现以腹泻为特征的疾病,其所饲养的10只羔羊中,有4只腹泻,其余的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不爱活动。

2 临床症状

病羊被毛脏污,弓背,畏寒、怕冷,卧地不起,体温达40.8℃,皮肤干燥;排糊状的灰黄色粪便,病重的排含气泡的稀便,粪中混有黏液,其肛门周围潮湿,后肢被粪便污染,有的后躯形成粪痂,并散发恶臭;患羊脉弱,最后脱水,衰竭而死。

3 病理变化

病羊肌肉干瘪、无弹性,皮肤紧贴肌肉;瘤胃和网胃黏膜脱落,真胃及肠内容物呈灰黄色、糊状,真胃、十二指肠及小肠中段严重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脑膜充血。

4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死羔羊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见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取病死羔羊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普通肉汤,pH值7.3条件下37℃培养24 h后,普通肉汤培养基混浊,形成浅灰色的沉淀,并散发特殊的粪臭味;普通琼脂上,形成稍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中等大小的菌落,继续培养24 h,形成边缘不齐的大菌落,镜检,得到与肝、脾、心血涂片相同的结果。

进行生化试验,该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反应阴性、枸橼酸试验阴性、硫化氢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

5 诊断

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与羔羊痢疾的鉴别:

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导致的病变在真胃、十二指肠、小肠中段及肠系膜,羔羊痢疾导致的主要病变在小肠,尤其是回肠。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导致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本例为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6 防治

发病羔羊内服敏感抗生素,严重脱水的灌服补液盐,每次30 mL, 2次/d,脱水轻微的灌服米汤,50 mL/次,2次/d。

7 预防

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为15%~75%,其严重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为减少本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妊娠母羊和初生羔羊的饲养管理,同时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

7.1 通过给母羊接种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多价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可使羔羊及早获得被动免疫力。

7.2 母羊临产前用温肥皂水洗除乳房及其周围的污物,再用淡盐水清洗乳房并擦干。羔羊出生后尽早让其吃上初乳,吃奶前应挤出最初的几滴奶扔掉,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母羊乳头后再行哺乳。

7.3 加强环境及用具消毒;合理通风,保持圈内干燥,温度适宜;防止羔羊饮脏水;发现病羔及早进行隔离治疗。

羔羊大肠杆菌病 篇2

鸡的`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常见,易引发鸡其他传染病,常继发或并发新城疫、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一些应激综合征.现介绍一例鸡非典型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作 者:王延树 王云霄 作者单位:王延树(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王云霄(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保定,071051)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技术 篇3

1 发病症状

1.1 败血症

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羔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轻度腹泻, 有的带有神经症状, 运动失调, 磨牙, 视力障碍, 有的出现关节炎, 有的发生胸膜炎, 有的在濒死期从肛门排出稀粪, 呈急性经过, 多在4~12h内死亡, 死亡率可达80%以上。

1.2 肠炎型 (下痢型)

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 主要症状是下痢。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 粪便稀薄、呈半液状、带有气泡、恶臭, 起初呈黄色, 继而变为淡白色, 含有乳凝块, 严重时混有血液, 粪便污染后躯及腿部。病羔腹痛、背躬、虚弱、严重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

2 剖检变化

2.1 败血型的病变

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 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 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 有很小的出血点。

2.2 下痢型的病变

主要为急性胃肠炎变化, 胃内乳凝块发酵, 肠粘膜充血, 出血和水肿, 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切面多汁或充血。

3 预防

首先要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做好抓膘, 保膘工作。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适当运动, 以利于胎儿的发育, 提高初乳质量;做好产前产后母羊的卫生消毒工作;对产房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3%~5%的来苏儿喷洒消毒。其次是加强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工作, 哺乳前用0.1%高锰酸钾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和腹下;让羔羊吃到清洁充足的初乳, 加强羔羊的保暖工作, 防止羔羊冻伤;对于缺奶羔羊, 一次不要喂饲过量;对有病的羔羊, 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对病羔接触过的房舍、地面、墙壁、料槽、排水沟等, 要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3%~5%来苏儿。

4 治疗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报告 篇4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0年3月初特克斯县天气逐渐变暖, 但突然降温, 风雪交加, 特克斯县六乡, 阿某的新生羔羊开始生病死亡。虽然当地兽医用青、链霉素进行了治疗, 但病情没有能得到控制。在随后的几天内病情逐步扩散到周围的几户的羊群。该病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高, 我们接到病料时, 已死亡69只羔羊。发病羔羊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病初体温升高到42℃, 精神委顿, 结膜潮红、呼吸困难、四肢僵硬、运步失调继而卧地磨牙、卧地不起、头向后、一肢或数肢呈游泳样运动、食欲不振、发抖, 另还口吐泡沫, 鼻流粘液, 多数在发病后12小时内死亡, 死亡率为70%。

2 剖检变化

病死羔羊的胃、小肠、大肠内容物呈灰黄色, 粘膜充血, 微肿, 肠系膜肿大充血, 盲肠鼓气, 淋巴结肿胀, 肝质脆, 充血, 色发黄, 肺显著充血肿大, 有出血性坏死灶, 肾皮质充血, 心包积液。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3 病原菌分离鉴定

3.1 病原菌的分离

无菌取备检心、肝、脾、肺、肾等病料组织分别进行直接涂片, 用革兰氏、碱性美兰染色, 并镜检。在肝、肺等组织涂片中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碱性美兰没有明显两极着色, 且细菌较大, 另外还可见小量革兰氏阳性双球菌。

分别将心、肝、脾、肺、肾等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 厌气肝汤在37℃培养24小时, 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肉汤明显浑浊, 厌气肝汤微量产气浑浊, 分别进行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在上述组织的肉汤培养物都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肝组织细菌量最多。在厌气肝汤培养物中也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另外在肝组织的厌氧培养物中可见革兰氏阴性球菌。

取生长较旺盛的肝组织培养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上划线进行纯分离, 37℃培养24小时。结果在普通培养基和鲜血琼脂都长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色黄白色菌落、不溶血, 鲜血琼脂上另还长出针尖大小淡灰白色隆起, 闪光的菌落、但不溶血。对上述两种菌的单个菌落分别进行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非常单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 取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单个菌落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和SS琼脂上, 37℃培养24小时, 在SS琼脂上长出红色菌落, 革兰氏染色, 镜检肉汤培养物, 证明分离到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2 动物实验

取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纯培养物, 给两只小白鼠分别经腹腔注射各0.3m (16~18g小白鼠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 , 观察其发病情况, 两只小鼠在16小时内都死亡。剖检死亡小白鼠, 可见肺出血性坏死、小肠出血、肠道内容物变黄、肝脾肿大、肝脏有条状坏死灶。无菌取小白鼠的心、肝、脾、肺、肾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与注射菌株相同的细菌。

3.3 生化实验

取致病菌的普通琼脂培养物进行氧化酶实验, 结果为阴性。取培养物接种ATB EXPRESSTON (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 的ID 32E试条上37℃培养24小时。

4 药敏实验

取上述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纯培养物作药敏实验 (药敏纸片由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批号:200404) 。结果, 该病菌对诺氯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甲基异唑等药物不敏感。

5 防治

控制本病重在预防。怀孕母畜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 仔畜应及时吮吸初乳, 饲料配比适当, 勿使饥饿或过饱, 断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改变。对密闭关养的畜群, 尤其要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用针对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多价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畜或种禽, 可使仔畜或幼禽获得被动免疫。近年来使用一些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有竞争抑制作用的非病原性大肠杆菌以预防仔猪黄痢的菌群调整疗法, 已在国内某些地区推行,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羔羊大肠杆菌病 篇5

1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 也有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是污染的垫草、饲槽、粪便、用具等。能够引起羔羊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也能促进本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 例如母羊营养不足或者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等。母羊乳房不洁和羔羊脐部感染, 羔羊出生后吃不到初乳或者圈舍潮湿阴冷、气候骤变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

2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2015年3月,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一牧户家中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 病羊多为4~20日龄的羔羊, 死亡54只, 死亡率约44.6%, 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 约30 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刚开始时体温升高, 达41~42℃, 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 继之出现呼吸困难, 脉搏快而弱, 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 运动失调, 卧地磨牙, 头弯向一侧, 最后在昏迷中死亡, 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3 病理变化

对死亡的羔羊进行剖检, 发现大多数的羔羊胸腔、腹腔、心包均有大量积液, 内有纤维素样物。部分关节腔肿大, 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 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肺有纤维素性渗出, 小部分的边缘发生实质病变。肝的边缘呈出血。肾软化, 肾表面及肾盂有出血点。少部分羔羊发生急性胃肠炎的变化, 胃内乳凝块发酵, 肠粘膜充血、水肿等。

4 诊断要点

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 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注意和B型魏氏梭菌的区别。B型魏氏梭菌也可引起初生羔下痢, 应注意区别, 在病羔濒死或刚死时, 采取内脏和肠内容物作细菌分离培养, 如分离出纯的B型魏氏梭菌时, 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5.1.1

要加强怀孕母羊和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 使母羊膘肥体壮, 保证所生羔羊体质健壮、抗病力增强加强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充足。产羔前对产羔场地、棚圈等做一次彻底的消毒。

5.1.2

对新生羔羊做好保暖和及早吃初乳工作, 哺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和腹下, 让羔羊吃到足够的初乳产后母子留圈2~4 d, 精心饲喂。对于缺奶羔羊, 一次不要喂饲过量。对有病的羔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并做好严格的消毒。

5.1.3

也可用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羊或羔羊, 以使羔羊获得免疫抗体。

5.2 治疗

5.2.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实际治疗效果, 用卡那霉素常规用量对全群进行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同时对严重病例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C。

5.2.2

用环丙沙星3~5 m L、地塞米松3 m L、5%葡萄糖20 m L混合静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2~3 d。

5.2.3

新生羔羊再用胃蛋白酶0.2~0.3 g灌服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樟脑1~3 m L;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 m L;对有兴奋症状的病羔, 用水合氯醛0.1~0.2 g加水灌服。

5.2.4

发病羔羊用W-h特效肠炎灵肌肉注射, 每次2 mg (0.1 m L) /kg, 一日2次。

5.2.5

用消维康口服液每只羔羊4~6 m L口服, 2次/d, 连服2~3 d。

5.2.6

用20%磺胺嘧啶钠5~10 m L, 肌内注射, 每日2次。

6 体会

该病一旦发生, 病程往往很短, 早期诊断很重要, 目前对此病防制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和疫苗接种, 结合环境消毒与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来进行。

特异性预防可使用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 (青海生物药厂生产) , 羔羊注射1 m L, 母羊注射2 m L, 效果不错。也可提前对怀孕母羊进行免疫接种, 以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

为防止疫情扩散, 将病羊与健康羊立即隔离, 及早治疗, 同时应注意羔羊的保暖。对污染的环境、用具, 要用3~5%来苏儿液消毒。

羔羊腹泻病的诊治 篇6

1 发病病因

(1) 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传统的平养方式由于羔羊接触粪便的机会多, 而且地面不易干燥, 寄生虫、细菌易滋生繁殖, 羔羊易发病。产羔舍和育羔舍的温度低于3℃、相对湿度高于90%, 羔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羊舍阴暗、潮湿、低洼也是引发该病的诱因。此外, 不重视母羊乳房卫生也会导致羔羊腹泻。

(2) 饲料与营养因素。饲草料储备不足, 饲草单一, 营养不平衡, 饲养水平较低, 怀孕母羊膘情不好, 所生羔羊体质弱, 羔羊腹泻发病率就高。初生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乳、体格小、体质差、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低, 易引起腹泻。

(3) 气候因素。产羔圈舍简陋, 保温设施不配套, 温差波动大, 致使羔羊遭受寒冷或贼风侵袭, 产生应激引起腹泻。

2 临床症状

(1) 轻度腹泻型。以排出稀软粪便为特征, 粪便呈黄白色、酸臭, 尾根被粪便污染, 排粪时表现腹痛, 体温正常, 食欲无影响, 精神较好。如果治疗及时, 治愈率较高, 而且痊愈后状况良好。此种类型多发生于发病初期。

(2) 肠炎脱水型。以剧烈腹泻为特征, 粪便稀如水样, 呈黄绿色、恶臭, 内有脓性粘液及絮状乳或混有少量血液, 腹痛剧烈。病羔失水, 被毛粗乱, 食欲废绝, 卧地不起, 最后窒息死亡。这种类型多发生于产羔中后期, 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造成死亡。有些病例痊愈后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

(3) 神经型。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 步态不稳, 倒地不起, 口吐白沫, 角弓反张, 腹胀抽搐, 体温40.5℃, 腹痛呻吟, 很少有腹泻症状, 死前四肢滑动, 呈游泳状。这种类型发病急, 疗效差, 死亡率高。剖检后发现除膀胱积尿以外, 无其他明显的病理变化。

3 防治措施

(1) 采用高架漏空羊床饲养模式。羊粪能通过漏空网眼落下去, 从而使羊舍环境维持干燥、清洁, 能够显著减少寄生虫性腹泻病的发生。

(2) 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怀孕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 如玉米、豆饼等, 添加一些矿物质、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 保证优质饲草的均衡供应, 确保母羊奶水充足, 增加羔羊抵抗力。做好哺乳母羊的乳房消毒工作。在羔羊吃初乳前, 做好母羊乳房和乳头的消毒工作, 并挤掉几滴奶再喂羔羊, 可有效防止乳房、乳头带菌而感染羔羊, 导致发病。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暖防寒工作, 产房应保持清洁卫生、保温、干燥、通风和勤换垫草。

(3) 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尽早吃足初乳, 可以确保羔羊体况健壮, 抗病力强, 降低发病率。尽早给羔羊补饲, 出生15~20天开始补饲玉米、豆饼等精料, 训练羔羊吃草、吃料, 同时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不能饲喂露水草和雨水草。

(4) 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羊舍的卫生消毒工作。羊舍要及时清扫, 保持产羔、育羔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定期进行消毒, 粪便要及时处理。出生羔羊断脐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对病羔要及时隔离, 加强护理。

(5) 预防接种。每年春秋或母羊配种前注射羊四联苗 (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羔羊可以从母羊的初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产生被动获得免疫, 这是预防羔羊痢疾成败的关键。

(6) 药物防治。羔羊出生12小时内口服200mg土霉素粉或环丙沙星水溶性粉, 每日1次, 连续3~5天, 可有效预防羔羊腹泻发生。

一起羔羊口疮病的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2013年12月份, 七星关区野角乡某山羊养殖户饲养的30余只10~30日龄羔羊发生口疮病, 陆续出现死亡, 笔者前往诊疗。

2 临床检查

病羔羊精神萎靡, 被毛粗乱, 消瘦;食欲减退, 口内流涎, 咀嚼缓慢, 在嘴唇、口腔处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 部分羊羔口腔内黏膜潮红, 齿龈、颊部及软腭上有水泡或脓疮, 部分羔羊牙齿松动或脱落。

3 病理变化

病死羔羊尸体十分消瘦, 口腔内有水疱、溃疡和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结痂或糜烂, 舌根、喉头、咽等部位红肿, 颌下淋巴结肿大;胃肠几乎无内容物, 其他未见异常。

根据病史调查及临床检查, 初步判定为羔羊口疮病并进行治疗。

4 治疗

1) 改善圈舍环境,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提供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 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2)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母羊乳房, 然后在乳头上涂抹红霉素软膏。

3)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带痂硬块, 用手摘除痂块, 再用碘甘油涂擦。

经及时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除3只病情严重羔羊死亡外, 其余羔羊全部治愈。

5 小结

羔羊球虫病的诊治病例 篇8

1 发病情况

2009年12月17日, 某养羊户发现所饲养的76只波尔山羊中有8只羔羊拉稀, 有的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 个别病羊甚至排水样稀粪, 本村兽医使用抗生素、止痢药物、补液治疗等措施几乎无效, 已死亡7只。

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反刍减少、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排出暗红色血痢、甚至含有血凝块、恶臭, 有的病羊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为骚动不安, 或来回兜圈子或向一侧旋转。病重后期眼球下陷, 结膜苍白、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或血粪污染、精神萎靡、倒地不起、神态昏迷, 由于脱水而迅速消瘦, 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在肠道, 肠道黏膜充血、出血, 有些地方出现溃疡, 肠内容物基本空虚,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其它脏器未见有明显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1) 取病羊带血粪便进行镜检, 发现可见视野里有许多圆形球虫卵囊。

(2) 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新鲜羊粪, 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笔者诊断为羔羊球虫病。

5 防治措施

(1) 将病羊隔离治疗, 病死羊尸体深埋, 粪便发酵处理, 对圈舍、用具及周边环境, 用5%热碱水消毒, 1次/d, 连用5d。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 通风干燥, 每天清除粪便。

(2) 按药品说明用磺胺喹恶啉按每千克体重12.5mg, 配成10%溶液灌服, 2次/d, 连用5d。

(3) 用恩诺沙星注射液和穿心莲注射液分别进行肌肉注射, 用量遵照药品说明, 1次/d, 连用5d。

(4) 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羊, 可对症治疗, 按药品说明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 1次/d, 连用3d。

(5) 按药品说明在羊群日粮中加入克球粉, 阿莫西林, 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 电解多维混饮, 连用7d, 以增强体质, 防止继发感染。

上一篇:微分控制方程下一篇:人工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