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大肠杆菌诊治

2024-09-03

水貂大肠杆菌诊治(共7篇)

水貂大肠杆菌诊治 篇1

水貂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大连市金州区某个体养貂场饲养种貂92只, 产仔貂358只。2005年8月5日, 发现幼貂群大部分拉稀, 在2~3d内便出现死亡。发病前误认为是腹泻, 曾用过酵母片和土霉素治疗, 没有疗效, 几天就死亡了25只, 每天都在发病, 有增无减。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病貂食欲减退, 进而完全废绝。病貂很少活动, 躺在小室内不动, 粪便呈黄色液状, 然后下痢加剧, 粪便呈灰白色, 或暗灰色, 带粘液, 常常有泡沫, 有时出现呕吐。肛门四周、尾部、后肢被粪便污染, 被毛常粘在一起, 病貂很快恶化及衰弱, 体温上升40℃, 经2~3d死亡。

3 剖检变化

急性亚急性病貂剖检可见脾淤血性肿大;胃粘膜充血肿胀, 肠结膜充血肿胀;有小出血点, 呈现卡他性出血性肠炎变化;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见小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慢性经过的病貂, 严重衰弱, 贫血。胃内含有粘液, 粘膜肿胀, 带有多数的小溃疡病灶和单个的出血点。在肠道中有大量得暗灰色或黄灰色粘液, 粘膜肿胀, 有单个或多个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 切面充血和溢血。肝脏稍微肿大, 灰黄色, 脾脏增大2~3倍, 有点状溢血。心肌呈煮肉样。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 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5 治疗

对病貂立即注射“拜有利”, 0.15~0.2g/只, 1次/d, 个别严重者再注射一次黄连素, 1~1.5mL/只, 经过5d, 病兽全部康复。

水貂大肠杆菌性肺炎的诊治 篇2

1 病原

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 埃希氏杆菌属,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杆菌, 大小为 (0.3~1.0) µm× (1.0~6.0) µm, 多数菌种有鞭毛, 能运动, 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一般都有菌毛。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在15~45℃均可生长, 最适p H值为7.2~7.4。

2 临床症状

病貂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 患病貂常卧于小室内, 卷曲成团, 体温高至39.5~41℃, 弛张热, 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 呼吸达60~80次/min, 食欲废绝。日龄小的仔貂, 多半呈急性经过, 看不到典型症状, 叫声无力, 长而尖, 吮吸能力差, 吃不到奶, 腹部不膨满, 很快死亡。成年貂发病多数由于不坚持治疗而死亡。病程8~15d, 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很高。

3 病理剖检

共剖检死亡貂10只, 貂尸体营养状态良好, 口角有分泌物, 胸腔剖开, 肺充血、大面积出血。尤以尖叶为最明显, 肺小叶之间有散在的肉变区, 切面暗红色有血液流出, 支气管内有泡沫样粘液, 心扩张, 心室内有多量血液, 实质器官黏膜有泡沫样粘液。

4 实验室检查

4.1 直接镜检

无菌采取死亡貂肺组织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见有革兰氏阴性、粗短、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4.2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死亡貂肺组织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和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28h后观察结果, 可见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整齐, 稍凸起, 表面光滑湿润, 直径约1.5~2mm粉红色圆形菌落;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周围有透明的溶血环, 呈β溶血;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形成1.5~2mm黑色、带金属光泽、湿润、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取典型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粗短、无芽胞的G-小杆菌, 单个散在。

4.3 生化试验

V-P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和枸椽酸利用试验阴性, M.R.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阳性, 并能分解葡萄糖、乳糖和甘露醇。由此确定乳汁感染大肠杆菌。

4.4 药敏试验

采用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菌必治、替米考星、恩诺沙星、阿奇霉素、罗美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七种药物进行敏感性实验, 结果: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高敏, 恩诺沙星、罗美沙星中敏, 菌必治、阿奇霉素、氟哌酸低敏或抗药。

5 防治措施

(1) 注意水源的卫生管理, 有条件者可经常清洗给貂供水的水塔, 并在水中按10g/m3加入百毒净, 10min后饮用。做好全群笼舍的清洁消毒工作, 每天清洗水槽、食槽。污秽不洁的水不能供水貂饮用, 也不能用于洗刷食具、工具或洗涤饲料, 以防污染。发生本病的貂场, 要及时进行全面性消毒, 貂的所有食物全部熟喂, 饮水也要煮沸后利用。 (2) 选用富程百菌克 (其主要成分为替米考星) , 按100ml/250只貂饮水, 1次/d, 连用5d, 单方黄芪多糖按200ml/300kg饮水, 效果非常理想。

水貂大肠杆菌诊治 篇3

1 临床症状

患病水貂精神沉郁, 不食, 拉绿色或白色粪便, 个体大的先死, 死后倒提后吐血水, 口流发黑或深红色的粘液。

2 病理变化

肺脏严重出血, 边缘有梗死;脾脏肿大, 边缘有梗死;肝脏有少许出血点, 肾脏、淋巴结正常。

3 实验室诊断

3.1 绿脓杆菌的检查

3.1.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貂肺、肝、脾和肾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 可见绿色菌落, 挑取菌落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上培养, 可见绿色菌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表面光滑、湿润、微隆起、圆形中等大小, 培养基表面染成青绿色;在肉汤内生长迅速, 呈淡绿色, 并形成一层菌膜, 培养时间稍长, 则绿色加深。采取单个菌落接种于NAC鉴别培养基上培养18 h, 于室温下能逐渐产生绿色素, 并可渗透入培养基中, 取细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3.1.2 生化试验

该细菌不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分解尿素, 能形成硫化氢, 靛基质试验、M.R.及V-P试验均为阴性。根据以上试验, 鉴定细菌为绿脓杆菌。

3.1.3 动物试验

选用10只健康小鼠作动物试验, 每组5只, 1组用分离的细菌24h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 另1组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0.2ml/只。结果显示, 注射后对照组全部正常, 接种细菌培养物的于24h内全部死亡, 剖检后用肺脏和肝脏涂片、镜检, 结果检出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经鉴定为绿脓杆菌。

3.1.4 药敏试验

采用10余种抗菌药, 结果为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 氟哌酸, 先锋必呈高敏;庆大霉素、复达欣为中敏;其他抗药或耐药。

3.2 细小病毒的检查

病貂症状明显的, 采集粪便分泌物制成棉拭子, 放置于专用稀释液中充分搅拌混合, 用滴管抽取上清液, 在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样品孔中滴加4滴提取液, 5~10min观察, 结果为弱阳性。

4 诊断结果

综合临床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 可以确诊, 引发这起水貂发病致死的病原为绿脓杆菌, 并继发细小病毒感染。

5 防治措施

(1) 立即对病貂和有症状的貂进行隔离, 及时消毒貂舍, 使用全价饲料,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貂的抗病力。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在饲料中按临床常规用量添加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或氟哌酸, 2次/d, 连用5~7d。配合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进行辅助治疗。严重脱水者静注5%葡萄糖液。 (3) 采用从死貂中分离的病菌制作甲醛灭活苗接种, 防止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6 体会

铜绿假单胞菌惯称绿脓杆菌,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在正常人与动物肠道和皮肤上亦有存在, 也易从外伤、烧伤及尿道感染等发现。因具有多种致病因子而且有强侵袭力, 因此认为本菌并非潜在致病菌而是完全致病菌。水貂绿脓杆菌病传染性强, 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为防止本病流行, 除对患病或带菌水貂进行严格隔离外, 对被污染的笼子、地面和用具, 应彻底反复消毒, 并注意把绒毛烧净。6月中、下旬是水貂换毛期, 水貂抵抗力下降, 脱落的毛绒随风飞扬, 容易传播疾病。同时季节交替时期, 早晚温差大, 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的消毒, 不喂被病菌污染的饲料, 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绿脓杆菌很容易通过伤口感染, 因此应减少创伤, 注射器械应严格消毒。该养殖场暴发本病的起因怀疑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注射器具被污染。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造成大量绿脓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所以, 此类疾病应尽早做出正确诊断, 并通过药敏试验, 选择最敏感药物, 才能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避免浪费药物和延误防治时机, 减少损失。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诊治 篇4

病毒性肠炎与饵食性肠炎的某些症状相类似, 也常与细菌性肠炎 (大肠杆菌、肠型巴氏杆菌病) 、犬瘟热病相混同。因此, 我们要细心鉴别, 以免作出错误诊断。

当发生肠炎时, 要认真加以区别。除全面考虑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及病理剖检材料外, 还要考虑饲料质量是否是细菌感染。如果是饲料质量不佳引起的肠炎, 从日粮中去掉不良饲料, 貂群就会停止发病和死亡。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感染, 剖检时多数尸体脾脏肿大, 涂片能看到细菌, 给予抗生素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而病毒性肠炎无上述的情况。病毒性肠炎与犬瘟热的区别则是犬瘟热除了有肠炎症状外, 还有可视黏膜的变化及结膜炎, 皮疹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做实验室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2.1 细菌学检查

用病貂肝、脾、肺、心血分别涂片、触片镜检, 检查可疑致病菌。将肝、脾磨碎, 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 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肉汤, 置37℃培养, 观察病原菌生长, 根据菌落形态判断是否为水貂肠炎病毒。

2.2 血常规检查

患貂白细胞总数下降, 平均5 000~6 000, 个别的仅9 000 (正常为9 500~10 000) , 嗜中性白细胞由正常的40%升到65%~70%, 淋巴细胞由正常的60%降至25%~30%。

2.3 血清学检查

取病死貂肝脾组织磨碎后以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 离心后取上清液作抗原, 与病貂1∶8, 1∶16, 1∶32, 1∶64稀释的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抗原与病貂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 而与健康貂对照孔血清则不出现沉淀线。

2.4 动物试验

取病貂的肝脾悬液 (10%) 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 000单位/m L, 4℃冰箱过夜, 次日对2头外观健康貂腹腔注射5m L/头。隔离饲养观察。如果2头貂分别于接种后出现呕吐、腹泻等典型症状, 死亡后剖检其病变与自然发病貂一致, 即可判断为水貂病毒性肠炎。

2.5 血凝试验 (HA) 和血凝抑制试验 (HI)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HA和HI,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 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3 防治措施

3.1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有条件可应用卵黄抗体进行治疗。当继发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巴氏杆菌) 时, 可推荐应用抗生素和黄胺类药物治疗。

患过病毒性肠炎的水貂可获得高度免疫, 在自然情况下很少能发生第2次感染。因此, 对发病貂也可注射耐过水貂的血清进行治疗。但因各个养殖场的条件所限, 实际上大多数养殖场在发病后都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 以延长病貂的生存时间, 等到打皮时打皮, 以减少损失。

3.2 预防措施

有貂舍要严格卫生管理, 疫苗接种和扑杀病貂。可考虑用人工感染发病貂的肝, 脾, 肠的乳剂用福尔马林灭活制成的疫苗, 给水貂皮下接种2 m L, 隔7 d后再接种1次, 以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或用猫肾细胞培养的水貂肠炎病毒培养物的上清液, 用福尔马林灭活而制成的苗。一般对繁殖用母貂, 每年在配种前数月进行疫苗接种, 仔貂从母貂体获得的母源抗体可持续6~8周龄, 通常于离乳后进行免疫。

一般种貂在1~2月份接种疫苗, 幼龄貂在6月末或7月初接种疫苗。在发病的貂场里流行初期可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一旦发生本病时, 凡是表现临床症状的貂, 一律采取扑杀处理, 尸体深埋, 垫草及粪便送场外发酵或烧毁。对临床检查正常的貂, 立即接种疫苗, 同时服用病毒灵、氟哌酸、肌注庆大霉素、小诺霉素。

场地、环境用3%氢氧化钠严格消毒, 1周后再重复1次, 食具、水具2 d煮沸消毒1次。以防止本病的蔓延, 并采取严格的兽医卫生措施。从最后的患病水貂痊愈或死亡之日起, 经1个月再无此病发生, 并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方可解除封锁。

水貂链球菌肺炎的诊治 篇5

1 病因

(1) 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拥挤闷热、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不良应激因素存在, 致使抵抗力下降, 可促使本病发生。 (2) 当用未经煮熟的大量肺炎球菌感染的鸡、鸭、兔、猪等肉类产品饲喂毛皮兽, 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2 症状

患病动物表现食欲减退, 严重的拒食, 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呼吸急促, 咳嗽, 眼有脓性分泌物, 鼻流清液, 后期成脓性分泌物, 口角流泡沫;初期排粘液便, 后期排带血的恶臭稀便, 急性病兽突然死亡, 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病动物在发情季节不发情。

3 病理变化

发病动物剖检以各脏器广泛性出血为特征。鼻、气管黏膜有粘性分泌物, 并有出血。胸腔及心包内有淡黄色积液, 有的含有纤维蛋白渗出物, 肺脏弥漫性出血, 有大的出血斑, 水肿, 有的可见化脓灶;脾脏肿大2~3倍, 有出血斑;肝脏肿胀、出血呈黑红色, 边缘有锯齿状缺口;胃黏膜弥漫性出血;肠黏膜呈红色弥漫性出血, 有煤焦油状内容物;肾变软, 表面出血。

4 防治措施

水貂圆环病毒病的诊治 篇6

1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食欲不佳、厌食、精神状况不好、被毛粗乱, 粪便呈白色, 但大部分自行康复, 康复后消瘦或生长迟缓, 除了本身生长不良以外, 其产仔数降低, 所生仔貂个体也较小, 貂皮品质明显降低。部分水貂粪便从白痢逐渐变为黄痢、红痢, 脓样 (胶胨样) , 站立不稳, 趴卧不起, 可视粘膜苍白或发黄, 重症病例出现黑色血便, 口鼻苍白, 最终极度瘦弱死亡。大部分成年貂不发病, 少数发病病例只表现一过性下例便很快康复。

2 剖检变化

剖检10只死亡水貂, 可见病死貂均体况较差, 消瘦, 贫血, 皮肤苍白, 黄疸, 胃空虚, 有少量粘液和胆汁色素, 粘膜特别是幽门充血, 有的有溃疡灶。肠道呈鲜红色, 粘膜充血、出血, 肠内有少量混有血液和未消化的食糜, 呈急性卡他性出血肠炎性变化。肠壁菲薄,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出血、水肿。有2只水貂肠管内容物呈黄绿色水样, 肠壁有纤维素样坏死灶。大部分水貂全身淋巴结肿大, 切面外翻, 呈灰白色。肝、脾、肾无明显变化。有一只水貂肝肿大, 质脆呈土黄色, 胆囊充盈。

3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1) 无菌操作采取死亡水貂肝脏接种于肉汤、麦康凯、营养脂培养基上, 37℃培养24h, 结果无细菌生长。

(2) 无菌采集死亡貂肠内容物5份, 采用细小病毒性肠炎抗原检测试纸条和PCR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全部为阴性。

(3) 用兔高免血清结合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 再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抗兔二抗与兔血清结合, 最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染色, 可以发现阳性细胞内存在大量浓染的圆形结构, 大小和形状与包涵体相似。

(4) 无菌采集水貂血清20份, 分离血清, 采用猪圆环病毒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诊断试剂盒, 在酶标仪上测各孔OD630大于或等于0.4的值, 结果17份血清为阳性。

(5) 采用猪圆环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 对上述20份水貂血清进行抗体检测, 17份阳性。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圆环病毒感染。

4 防治

(1)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应早发现, 早确诊, 早治疗。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持清洁卫生, 保温, 通风良好,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2) 水貂舍过道和场区用2~3%火碱消毒。舍内每天用百毒杀对水貂圈进行喷雾消毒, 杀死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3) 高热混感清 (其主要成分是奥比沙星、盐酸林可霉素、胸腺五肽、复合多糖、华蟾蜍、进口特效增效剂等) , 按1/1000拌料, 同时用阿莫西林500mg/kg和健胺维他饮水, 连用7d。重症病水貂采集本场康复水貂的血液分离血清, 按0.1ml/kg体重肌注, 有一定的疗效。

水貂黄脂肪病的诊治 篇7

1 发病情况

据畜主反映, 7月25日左右水貂陆续出现拉稀、不吃食等症状, 投喂硫酸粘杆菌素等肠道药后效果不明显, 而且病例不断增多, 并有死亡病例。自行解剖之后发现肺部有病变, 按肺炎处理, 投喂氟苯尼考等药物, 用药3天后效果也不理想。之后送专业检测部门化验, 发现肝脏发黄, 腹腔积液, 怀疑为中毒症。解毒2天后又陆续死亡70只, 而且病情继续恶化, 遂送至我处就诊。

2 临床症状

据畜主反映, 病貂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行动迟缓, 后肢麻痹, 个别尿湿, 腹围增大, 后期排煤焦油状粪便, 死亡周期一般为2~3天。眼观可见被毛逆立, 无光泽, 手摸可明显感觉腹股沟处有硬块。

3 剖检症状

剖检可见肝脏黄染, 腹腔积液严重, 腹腔大网膜黄染, 皮下有胶冻样浸润。脂肪液化有水样物, 胃肠出血, 内容物呈红色或黑色, 肾脂肪变性, 呈淡黄色。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死貂肝脏做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分离培养, 经镜检和细菌培养, 均未检出大量致病性细菌。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综合诊断, 确诊为水貂黄脂肪病。

5 治疗

经询问, 畜主饲喂了一些不太新鲜的带鱼。因此立即停喂饲料带鱼, 全群更换新鲜鱼类饲料。全群用电解多维和葡萄糖饮水, 连用5~7天。饲料中添加3倍剂量的维生素E并配合消炎药。经过连续5天的治疗, 新病例逐渐减少, 至第5天基本没有新增病例出现。之前出现的病例在单点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之后, 个别的也出现好转。至第7天大群采食和精神恢复正常, 达到痊愈的标准。

6 预防方法

(1) 做好饲料营养配比的预防工作, 考虑日粮中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合理配比, 并注意饲料原料的多样性, 防止饲料原料过于单一, 适当控制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原料的用量。

(2) 一旦确诊为该病后, 立即调整使用的饲料。将饲料中的油脂、鱼及其副产品用量尽快减少, 适当增加其他质好原料的种类。

(3) 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 (最常见的是维生素E) , 增加体内剩余脂肪氧化清除的能力。

(4) 添加维生素B4 (氯化胆碱) , 提高肝脏利用脂肪酸的能力, 防止脂肪在肝脏过多沉积而引发、并发肝炎和胆囊炎。

7 结论

上一篇:"最后一公里"问题下一篇:自主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