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防治

2024-09-19

大肠杆菌病防治(通用12篇)

大肠杆菌病防治 篇1

1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 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 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 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 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 应引起足够重视。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 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 该菌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因经构成了养鸡全过程的威胁。本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和成年产蛋鸡均可发生, 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 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响, 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往往在开产阶段发生, 死淘率增多, 影响产蛋, 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种鸡场发生, 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 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 健雏率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2 临床表现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 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2.1 初生雏鸡脐炎

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 少食或不食, 腹部大, 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 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另一种表现为下痢, 除精神、食欲差, 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 病雏1~2d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2 在育雏期间其中包括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

原发感染比较少较少见, 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 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拉稀。同时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状。育成鸡发病情况大致相似。

2.3产蛋阶段鸡群发病

多由饲养管理粗放, 环境污染严重, 或正值潮湿多雨闷热季节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以原发感染为主。另外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鸡白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 产蛋高峰上不去, 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 鸡群死淘率增加。病鸡临床表现有如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表现。

3 病理剖检变化

(1) 初生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 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 新生雏以下痢为主的病死鸡以及脐炎致死鸡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 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 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 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 肝包膜略有增厚。 (2) 与霉形体混合感染的病死鸡, 多见肝脾肿大, 肝包膜增厚, 不透明呈黄白色, 易剥脱。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 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 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 心包增厚不透明, 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 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 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蛋黄。 (3) 有的病死鸡可见输卵管炎, 黏膜充血, 管腔内有不等量的干酪样物, 严重时输卵管内积有较大块状物, 输卵管壁变薄, 块状物呈黄白色, 切面轮层状, 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 (4) 较多的成年鸡有卵黄性腹膜炎, 腹腔中见有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 腹膜发炎, 腹膜发炎, 腹膜粗糙, 有的可见肠粘连。 (5)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 肠粘连不易分离, 肝脏则表现为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6) 其它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只是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总之,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 可以作出诊断。

4 临床诊断

用实验室病原检验方法, 排除其他病原感染 (病毒、细菌、枝原体等) , 经鉴定为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 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 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

5 防治措施

5.1 优化环境

(1) 选好场址和隔离饲养:场址应建立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 (最少500m) , 特别要远离其他禽场, 屠宰或畜产加工厂。生产区与生产区及经营管理区分开, 饲料加工、种鸡、育雏、育成鸡场及孵化厅分开 (相隔500m) 。 (2) 科学饲养管理: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3) 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是养鸡场必须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常用方法如下:药物喷雾:0.3%/d。在25m2垫料中加入4.5kg多聚甲醛和空气中氨中和, 氨浓度很快下降到5×10-6, 但21d后又回升到100×10-6, 因此应重新使用。

5.2 加强消毒

(1) 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 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 以减少种蛋、孵化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及其传播。 (2) 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可使用颗粒饲料, 饮水中应加酸化剂 (唬利灵) 或消毒剂, 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乳头饮水器饮水, 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

5.3 提高禽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1) 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 (或优势菌株) 多价灭活佐剂苗。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 25~35日龄, 120~140日龄各1次。 (2) 使用免疫促进剂:如VE300×10-6, 左旋咪唑200×10-6。Vc (高稳西为微囊化Vc) 按0.2%~0.5%拌饲或饮水;VA1.6~2万IU/kg饲料拌饲;电解多维按0.1%~0.2%饮水连用3~5d。 (3) 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及AI等。 (4) 控制好枝原体, 传染性鼻炎等细菌病, 可做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

5.4 药物防治

应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d进行预防性投药, 或发病后作紧急治疗。 (1) 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 (氨苄西林) 按0.2g/d饮水或按5~10mg/kg拌料内服;阿莫西林按0.2g/L饮水。 (2)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作原料, 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 常用的有20种, (3)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2~4万IU/L饮水;卡那霉素2万IU/l饮水或1~2万IU/kg肌注, 1次/d, 连用3d;硫酸新霉素0.05%饮水或0.02%拌饲。 (4) 四环素类:土霉类按0.1%~0.6%拌饲或0.04%饮水, 连用3~5d;强力霉素0.05%~0.2%拌饲, 连用3~5d;四环素0.03%~0.05%拌饲, 连用3~5d。 (5) 大环内脂类:泰乐菌素0.2%~0.5%拌饲, 连用3~5d;泰妙菌素125~250g/t饲料, 连用3~5d。 (6)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 预防量为25×10-6, 治疗量50×10-6, 连用3~5d。 (7) 抗感染中草药:黄连、黄岑、黄柏、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

6 小结

本病主要发生密集化养禽场, 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菌易感。特别幼龄禽类发病最多, 如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 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 有毒有害气体 (氨气或硫化氢等) 长期存在, 饲养管理失调, 营养不良 (特别维生素的缺乏) 以及病原微生物 (如支原体及病毒) 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大肠杆菌病防治 篇2

广西北流市一养鸡专业户梁某,饲养黄羽肉鸡6 900羽,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在55日龄发病,每天均有鸡死亡,发病率高达16%以上,死亡率则为3.67%,病程历时7d.病鸡以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腹泻、粪便带血、死亡为主要特征,当初该养殖户根据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判断为球虫病,用以前使用过多次并且效果还不错的.磺胺药治疗,发现无法控制疫病,后拿到北流市民安镇兽医站诊断.

作 者:陈德镇 李志贵  作者单位:陈德镇(广西省北流市民安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401)

李志贵(广西省北流市西罢蛩产畜牧兽医站,537405)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22) 分类号:S8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防治 篇3

“德国大肠杆菌疫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O157是EHEC的一个主要菌型2011年5月3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情蔓延,中央政府与各州代表举行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应付与化解这场危机。还讨论了疫情在欧洲多国蔓延的问题。

本次疫情已在德国各州造成14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至少14人因此丧生。近期,这种流行病又开始向其他欧洲国家蔓延。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表示,这是“德国历来报道的最大规模、也是全球最严重的大肠杆菌疫情之一”。

发生此病的国家有德国、瑞典、丹麦、英国、法国、荷兰、瑞士和奥地利等国。患者大部分曾到过德国。目前,还无法确定大肠杆菌的来源。但认为是生吃黄瓜、番茄和生菜所致。

最近新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在欧洲多国陆续爆发。虽然最新的化验结果已为西班牙进口黄瓜洗脱了“罪名”,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已成为热门词汇,让许多人感到震惊。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早在1982年就在美国首次发现,并在许多国家相继发生爆发和流行。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也发现了此类病菌,但今年我国暂时还无人报道此病的感染。

疫情“另类”

德国负责流行病预防研究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现,此次疫情可能的传染病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大肠杆菌通常是无害的,是人类肠道菌群的正常组织部分。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能致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EHEC就是其中的一类。导致EHEC感染爆发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血清O157的大肠杆菌,但是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和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分别对德国各地共15名患者进行抽样检查,发现的病原体均是血清0104的大肠杆菌。这种较少见的菌株此前还未引发过疫情,本次疫情中的病例是否都由这一菌株引发,还有待更大范围的调研证实。

本次疫情在患者年龄段和性别上表现出引人注目的特异性。以往EHEC病例的最高发病率出现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成年人所占比例较低,并且男女比例大致相当。而本次疫情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的重症患者中,>18岁的人所占比例87%,女性68%。此外,14名死者中只有2名男性。本次疫情在暴发初期的表现也比较“另类”。EHEC的宿主主要是家畜何其他反刍动物,常见传播媒介是未经烹调或烹煮不透的肉类和奶制品。但是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和汉堡卫生当局在本次感染病例最多的汉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患者患病与生食黄瓜、西红柿和生菜等有很强的相关性。截至2011年6月29日,国际专业机构认为是0104:H4是致病源,并认为是由人类引起,而不是动物和蔬菜、水果等,但是我国已经快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04:H4检测方法。还认为最近在德国引发暴发疫情的0104:H4是EHEC家族一种罕见的血清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防治措施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之一,是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致病菌,也是今年来食品卫生、给水卫生及流行病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因感染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至少可导致6.5亿人发病,并引起约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2]。如何及早防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情蔓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广东省与欧洲的人员、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建议近期赴德人员应暂时避免生食西红柿、黄瓜及生菜等。而广东省卫生厅已在20家医院开展监测,尚未接获有关病例报告。河北省在2000年報告过在腹泻患者和牛便中检出0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确认为引起发病和流行的一种出血性大肠杆菌[3]。

目前,仍无法确定此次欧洲大肠杆菌疫情的传染源,但有调查称,本次疫情多数患者患病与生食黄瓜、西红柿和生菜等有很强的相关性。作者提醒,夏季一向是病菌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人们易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真菌感染的食物“袭击”。为此建议,近期最好少吃沙拉等生食;从冰箱取出的隔餐、隔夜菜一定要重新热透后再吃,因为,肠出血性

大肠杆菌可在7℃~50℃的温度中生长,其最佳生长温度37℃。出血性大肠杆菌一般在75℃以上煮几分钟就能杀灭。

老人、儿童更需要注意食品安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目前来讲还是可控的,因为抗生素的作用还有其他措施,基本上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主要目前可能有一些高危的人群,比如说婴幼儿和老年人自身抵抗力比较弱,所以一旦感染这种细菌后,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症状,最后导致死亡,所以这两类人是重点的防护对象。

还要注意:在烹调食物时,惟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加强对肉产品、奶类、水果和蔬菜的管理。

一旦发病,关键是及早治疗,最好不用抗生素,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邹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感染防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4,5.

2 尹秀玲,牛发良.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 叶青,史明坤,刘波,等.河北省0157:H7大肠杆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7.

家兔大肠杆菌病防治 篇4

1 流行病学

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 断奶前后仔兔的发病率较高, 而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本病经消化道传播, 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 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结构不合理、饲草腐败变质、气候变化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可导致大肠杆菌病流行。

2 临床症状

仔幼兔发病初期精神不振, 采食量下降或废食, 挤堆, 有的排软粪, 中期表现为腹泻, 其粪便污染肛门、尾部, 严重的水样腹泻, 有的排出被胶冻状物质包裹的粪球, 患兔耳根和四肢末梢冰凉, 体温下降。本病病程2~5 d。

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表现为排软粪或一过性拉稀, 患病老年兔常便秘, 其粪球细小。

3 病理变化

病变多出现在消化系统。病兔胃膨胀, 胃内的多量稀粥样物质有酸臭味, 胃底黏膜严重脱落, 有的胃壁有出血点, 小肠充满气体, 肠壁变薄, 肠内容物为黏液或胶冻样液体。膀胱积尿。便秘患兔盲肠内的粪便板结或成团, 含有气泡, 盲肠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等, 若需鉴定血清型, 还要进行血清鉴定试验。

5 防治

5.1 预防

加强断奶前后兔的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品质及营养平衡, 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抗应激药物 (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等) 在天气变化、进行长途运输时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可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

研究表明, 在日粮中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5.2 治疗

腹泻兔可应用庆大霉素, 每千克体重2~4 mg, 一天2次, 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2.5~5 mg, 一天2次, 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5 mg, 肌肉注射, 一天2次;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50 mg, 首次用量加倍, 以后剂量减半, 一天2次;磺胺嘧啶片, 口服, 每千克体重100 mg, 首次用量加倍, 一天2次。

鸡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 篇5

鸡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

重点对鸡李氏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搞好环境卫生的角度对鸡李氏杆菌病的防控作了简单介绍.

作 者:胡金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户胡镇畜牧兽医站,安徽,霍邱,237400 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 31(3) 分类号:S858.315.12 关键词:鸡李氏杆菌病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诊断   防控  

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6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菌的禽类,如它们的尸体和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池塘、饲养场地、工具及种蛋等都是传染源。健康鸭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上大肠杆菌,但不一定即刻发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患其它疾病时,寄居体内的细菌便乘机进入血管,随血流分布全身,引起败血症或其它病症。也可通过皮肤伤口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另外,鸭舍内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1 流行特点

各品种的鸭均可发生,初生雏鸭的感染是由于蛋被污染,带菌蛋或蛋壳被污染而侵入蛋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末和冬春多见。常并发小鸭传染性浆膜炎。

2 病变

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本病的解剖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只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在病鸭肝脏上形成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干燥、较薄,更易剥离,而大肠杆菌形成的则相反,大肠杆菌病的肠道病变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并且产蛋鸭还表现坠卵性腹膜炎。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鸭或正在产蛋的母鸭,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鸭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3 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两翅下垂,站立一旁,头向下弯曲,嘴角触地,两眼和鼻孔处常黏附分泌物,有的病鸭拉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流腹水。剖检见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质脆;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肠道黏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病鸭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确诊需送实验室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卫生管理制度 鸭场应建立防止疫病从外部传入的防疫和消毒制度,包括进出场区人员、车辆的防疫消毒制度,饲养员工作和消毒制度,种蛋、鸭雏消毒程序,饮水、饲料消毒程序等。鸭场要设兽医室,并配备具备兽医师以上职称的专职兽医人员;兽医室应备有必要的诊断、治疗设备和药剂。场门、生产区入口处要设有消毒池,鸭舍入口处应设有消毒槽和装有紫外灯的更衣室,消毒药剂应定期更换。鸭场应设有病害肉尸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粪便、污物发酵池等,这些设施应建造在种鸭场下风向。

4.2 免疫和治疗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最好采用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苗。使用免疫促进剂维生素E、电解多维等拌饲或饮水,提高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并且可以抵抗免疫抑制和协同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应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d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作紧急治疗。可选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新霉素、安普霉素等拌料或饮水,连用4~5d,头孢类药物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黄连、黄岑、黄柏、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等抗感染植物药物进行治疗。但大肠杆菌对上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使用前最好先进行药敏实验。

仔猪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该市某猪场有生猪230余头, 2012年11月12日有多头母猪产仔, 同期产下幼崽43只, 饲养3日龄时突然有12头仔猪相续发病, 突然出现拉稀腹泻病症, 排出粪便呈浆状, 颜色呈乳白色或淡黄绿色, 腥臭而粘腻, 部分仔猪粪便中带有血丝, 采食量减少, 病发时曾请村兽医治疗后未见好转, 病情随之恶化, 已有4头死亡。养殖户见事态严重遂请笔者前往诊治。

2 临床症状

临场观察发病仔猪典型的症状是严重拉稀腹泻、排出乳白或淡黄色或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的水样粘腻粪便, 几分钟即拉稀1次, 后躯及尾巴沾满污粪。病猪表现口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体温正常、畏寒、吃奶减少或停止吮乳、无呕吐现象, 严重脱水、皮下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周围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 昏迷而死。病死的仔猪皮肤干燥、皱缩、肛门敞开。

3 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仔猪和濒死猪可见仔猪颈部、腹部皮下水肿, 肌肉呈苍白色。最明显的病变变化是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 十二指肠尤为严重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肠黏膜有肿胀、充血、出血、肠腔充气等病症, 肠内充满腥臭味黄白色内容物,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切面多汁。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小出血点, 肝肾有小凝固性坏死灶, 少数病例脑实质有小软化灶。

4 病原分离和鉴定

4.1 镜检

无菌操作取5头仔猪病料 (小肠前段) , 分别接种于马丁肉汤、厌氧肉肝汤、血液平板、普通琼脂平板, 37℃经24 h需氯、厌氧培养观察, 需氧培养肉汤高度混浊, 血液平板长出较大的浅灰色菌落, 呈β溶血, 厌氧肉肝汤微混, 将分离到的五株菌株分别涂片镜检,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4.2 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5株菌株分别接种SPS琼脂板, 37℃经24 h培养观察, 长出粉红色菌落, 选典型菌落做生化试验, 结果, 靛基质阳性、V-P阴性、MR阳性, 不利用枸橼酸盐, 初步定为大肠杆菌病。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症状和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大肠杆菌。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 对于该病的防治应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 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措施。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同时注意保暖通风。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供给哺乳母猪全价饲料, 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 保证仔猪正常发育和生长。不可过早断奶, 1周龄左右应合理补饲全价仔猪日粮, 让其自由采食, 以满足快速发育的仔猪机体对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促进消化器官早期发育, 提高抵抗力。

6.2 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对病猪污染过的猪舍、用具等器材要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的百毒杀交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杀死猪舍中的大肠杆菌。同时对出入猪舍的人员进行消毒、换鞋等卫生措施, 各种饲养用具要严格分开, 不得混用, 防止疾病的传播。

6.3 治疗措施

对患病仔猪进行隔离治疗, 肌肉注射痢炎宁或痢菌净注射液, 每次每头5~10 mL, 每日1~2次。另外用土霉素1 g加少许糖和口服补液盐溶解与60 mL水中, 每次5 mL, 每日2次口服。对病情严重仔猪, 除上述方法外, 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在葡萄糖盐水中, 加入适量抗生素、地塞米松2 mL和10%维生素1~2 mL;为防止酸中毒, 还可用3%~5%碳酸氢纳。以上药物均连用3 d。

3 d后回访该户主, 发病仔猪已完全恢复正常, 精神旺盛, 采食正常、排粪恢复正常, 其它健康猪无发病征象。建议畜主对康复的仔猪饲喂量逐渐增加, 辅助喂适量米汤或粥, 以调理仔猪的脾胃, 使其尽快康复。

7 体会

7.1 治疗时应全窝给药。

最好先做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 选用敏感药物,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 防止产生耐药性菌。在有本病的猪群中, 也可进行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马上用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 连续数天, 但不可与动物微生态制剂同时应用。

7.2 本病的暴发与仔猪的抵抗力、环

境条件及饲养管理措施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 除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外, 还应加强日常卫生与饲养管理工作, 减少环境诱因及应激反应;在母猪临产时要注意猪体清冼与消毒及空产床的消毒等工作;做好母猪产前补硒和仔猪产后补铁与补硒工作;确保保育舍内一定的保温和干燥效果;对已发病的猪只应及时搞好隔离消毒和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等, 从而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7.3 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该病暴发的一个重要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篇8

本文通过近几年的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发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因素

(1)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雏鸡出壳后肠道内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可能。(2)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多,疫苗防疫效果不理想:不同地区、不同鸡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一般不同,并且同一个鸡场内往往有多个血清型大肠杆菌同时存在,不可能将很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菌株放在一起制成疫苗使用,所以疫苗免疫有时效果好,有时效果差。(3)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它疾病:大肠杆菌极易与其它病原 (如支原体) 混合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并病 (如新城疫、传支等) 感染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4)耐药菌株增多: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低剂量长期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这些错误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1.2 管理因素

(1)饲养环境:条件差、密度过大、鸡舍内的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等因素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乘机侵入机体造成发病。(2)应激因素:如转群、断嚎、换料、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噪声等应激反应,能使鸡群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杆菌病。(3)雏机鸡鸡苗质量差:种蛋带菌,在孵化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鸡胚而引起发病的孵化室和出雏室污染大肠杆菌,可引起雏机鸡在孵化过程中和出雏时感染大肠杆菌。

1.3 疾病方面

(1)支原体的普遍存在:鸡群感染支原体后,鸡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2)发生病毒性疾病:由于病毒的感染,呼吸到和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大肠杆菌病。(3)免役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如发生法氏囊、传染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体抵抗力,从而发生本病。

2 临床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由于侵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共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会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出现腹泻,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粪;侵害关节的表现跗关节或趾关节肿大,在关节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和脓疱,病鸡破行;侵害眼时,眼前房积弄脓,有黄白色的渗出物;侵害大脑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产颤,角弓反张,呈阵发性发作。

3 病理变化

由于侵害部位不同,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3.1 败血症型

表现为突然死亡,皮肤、肌肉淤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紫黑色;肝脏肿大,成紫红色或铜绿色,表现散在白色的小坏死灶,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整个肠管呈紫色色;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变薄,心包腔充满大量淡黄色液体;肾脏肿大,呈紫红色;肺脏充血、水肿。

3.2 肝周炎

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肝脏变形,质地变硬,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坏死点。脾脏肿大,呈紫红色。

3.3 气囊炎

多侵害胸气囊,也能侵害腹气囊。表现气囊浑浊,壁增厚,不透明,内有粘稠的黄色干酪样分泌物。

3.4 心包炎

表现为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心包膜及心外膜上有纤维蛋白附着,呈白色,严重者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

3.5 肉芽肿

以心脏、肠系膜、胰脏、肝脏和肠管多发。在这些器官可发现粟粒大的肉芽肿结节,结节切面呈黄白色,略现放射状、环状波纹或多层性。

3.6 关节炎型

此型多见于肉仔鸡,感染后慢性经过的多见于跗关节炎和趾关节炎肿大,关节腔中有纤维蛋白渗出或有混浊的关节液,滑膜肿胀、增厚。

3.7 眼炎型

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膜潮红,严重者失明。

3.8 输卵管炎

产蛋鸡常发生慢性输卵管炎,其特征是输卵管高度扩张,内有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切面呈轮层状,输卵管黏膜充血、增厚。

3.9 脑炎型

雏鸡及产蛋鸡多法。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脑膜易剥离,脑壳软化。

3.1 0 肿头综合征

头部肿大,头部皮下出血、水肿,并有干酪样的渗出物凝快。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型采取不同的病料,如果败血性疾病,采取血液、肝、脾等内脏实质性器官;若是局限性病灶,直接采取病变组织。采取的病料尽可能在病禽濒死期或者死亡不久,因死亡时间过长,肠道菌很容易侵入肌体内。

4.1 涂片镜检

取肝、脾、心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散在单个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37℃条件下培养24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微隆起的湿润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的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长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

4.3 生化试验

取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并产酸产气,能产生靓基质,不能发酵蔗糖,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不液化明胶,能还原硝酸盐。

5 防制

大肠杆菌病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做好鸡舍的消毒、卫生、保湿和通风工作,饲料营养成分要全面。孵化器、种蛋、各种器具应严格进行消毒。此外,减少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流行。(2)推广微生物制剂:在鸡群体质良好的情况下,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并且其中还有相当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条件下或在机体发生时才能变为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使致病菌有机可乘。另外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力,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迅速补充有益菌群,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3)药物治疗: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沙拉沙星、头孢噻肟、新毒素等药物。但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多,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致,经常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耐药性,盲目使用药品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使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因此,选择药物时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以免应用无效的药物。在实际用药时,应选择高敏药物,用时药物剂量要充足,可在发病前1~2日进行预防性投药。

6 小结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篇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或条件致病型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不同的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在养鸡生产中大肠杆菌病日趋严重, 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 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资料, 结合临床表下表现、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发病原因, 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把由大肠杆菌病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发病原因

1.1病原因素 (1) 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雏鸡出壳后肠道内就有大肠杆菌, 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 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可能。 (2) 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多, 疫苗防疫效果不理想。不同地区、不同鸡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一般不同, 并且同一个鸡场内往往有多个血清型大肠杆菌同时存在, 不可能将很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菌株放在一起制成疫苗使用, 所以疫苗免疫有时效果好, 有时效果差。 (3)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其它疾病。大肠杆菌极易与其它病原 (如支原体) 混合感染, 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并病 (如新城疫、传支等) 感染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大肠杆菌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 (4) 耐药菌株增多。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 如随意加大剂量、低剂量长期使用, 投药途径不当, 不注意轮换用药, 这些错误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1.2管理因素 (1) 饲养环境条件差、密度过大、鸡舍内的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等因素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 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乘机侵入机体造成发病。 (2) 应激因素:如转群、断嚎、换料、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噪声等应激反应, 能使鸡群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杆菌病。 (3) 雏机鸡鸡苗质量差:种蛋带菌, 在孵化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鸡胚而引起发病的孵化室和出雏室污染大肠杆菌, 可引起雏机鸡在孵化过程中和出雏时感染大肠杆菌。

1.3疾病方面 (1) 支原体的普遍存在。鸡群感染支原体后, 鸡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 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 (2) 发生病毒性疾病。由于病毒的感染, 呼吸到和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 机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造成大肠杆菌病。 (3)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如发生法氏囊、传染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体抵抗力, 从而发生本病。

2临床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由于侵害的部位不同, 在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共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会出现呼吸困难, 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出现腹泻, 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粪;侵害关节的表现跗关节或趾关节肿大, 在关节附近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和脓疱, 病鸡破行;侵害眼时, 眼前房积弄脓, 有黄白色的渗出物;侵害大脑时, 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为头颈震产颤, 角弓反张, 呈阵发性发作。

3病理变化

由于侵害部位不同, 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3.1败血症型表现为突然死亡, 皮肤、肌肉淤血;血液凝固不良, 呈紫黑色;肝脏肿大, 成紫红色或铜绿色, 表现散在白色的小坏死灶, 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 整个肠管呈紫色色;心脏体积增大, 心肌变薄, 心包腔充满大量淡黄色液体;肾脏肿大, 呈紫红色;肺脏充血、水肿。

3.2肝周炎肝脏肿大, 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肝脏变形, 质地变硬, 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坏死点。脾脏肿大, 呈紫红色。

3.3气囊炎多侵害胸气囊, 也能侵害腹气囊。表现气囊浑浊, 壁增厚, 不透明, 内有粘稠的黄色干酪样分泌物。

3.4心包炎表现为心包膜混浊、增厚, 心包腔内有脓性分泌物, 心包膜及心外膜上有纤维蛋白附着, 呈白色, 严重者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

3.5肉芽肿以心脏、肠系膜、胰脏、肝脏和肠管多发。在这些器官可发现粟粒大的肉芽肿结节, 结节切面呈黄白色, 略现放射状、环状波纹或多层性。

3.6关节炎型此型多见于肉仔鸡, 感染后慢性经过的多见于跗关节炎和趾关节炎肿大, 关节腔中有纤维蛋白渗出或有混浊的关节液, 滑膜肿胀、增厚。

3.7眼炎型单侧或双侧眼肿胀, 有干酪样渗出物, 眼结膜潮红, 严重者失明。

3.8输卵管炎产蛋鸡常发生慢性输卵管炎, 其特征是输卵管高度扩张, 内有异形蛋样渗出物, 表面不光滑, 切面呈轮层状, 输卵管黏膜充血、增厚。

3.9脑炎型雏鸡及产蛋鸡多法。脑膜充血、出血, 脑实质水肿, 脑膜易剥离, 脑壳软化。

3.10肿头综合征头部肿大, 头部皮下出血、水肿, 并有干酪样的渗出物凝快。

4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型采取不同的病料, 如果败血性疾病, 采取血液、肝、脾等内脏实质性器官;若是局限性病灶, 直接采取病变组织。采取的病料尽可能在病禽濒死期或者死亡不久, 因死亡时间过长, 肠道菌很容易侵入肌体内。

4.1涂片镜检取肝、脾、心涂片、染色、镜检, 可见到散在单个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 37℃条件下培养24h,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微隆起的湿润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的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长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

4.3生化试验取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 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并产酸产气, 能产生靓基质, 不能发酵蔗糖, M.R.试验阳性, V.P试验阴性, 不产生H2S, 不分解尿素, 不液化明胶, 能还原硝酸盐。

5防治

治疗大肠杆菌,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 做好鸡舍的消毒、卫生、保湿和通风工作, 饲料营养成分要全面。孵化器、种蛋、各种器具应严格进行消毒。此外, 减少应激因素, 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流行。

5.2推广微生物制剂在鸡群体质良好的情况下, 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 并且其中还有相当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 在应激条件下或在机体发生时才能变为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 使致病菌有机可乘。另外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 影响机体免疫力, 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迅速补充有益菌群, 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 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

5.3药物治疗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 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沙拉沙星、头孢噻肟、新毒素等药物。但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多, 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致, 经常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耐药性, 盲目使用药品不仅效果不佳, 而且会使养殖成本增加, 效益降低。因此, 选择药物时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 以免应用无效的药物。在实际用药时, 应选择高敏药物, 用时药物剂量要充足, 可在发病前1~2日进行预防性投药。

6小结

家兔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篇10

1 流行病学

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传染源。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 特别是断奶前后仔兔发病率较高, 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特别在寒冷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 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结构不合理、饲草腐败变质、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

2 临床症状

仔幼兔发病初期首先出现精神不振, 采食量下降或废绝, 打堆成团, 有的出现排软粪等症状;中期一般表现为腹泻、拉稀, 污染肛门、尾部 (图1、图2) , 患兔被毛粗乱, 严重的呈水样腹泻, 粪便污染肛门及尾部, 有的病例拉出胶冻状物质 (图3) 包裹粪球, 患兔耳根和四肢末梢冰凉, 体温下降, 病程2~5天。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一般表现为拉软粪 (图4) 或一过性拉稀, 有的老年兔常出现便秘症状, 粪球细小。

3 病理变化

仔幼兔的病变多表现在消化系统。可见胃膨胀 (图5) , 胃内容物多为稀粥样物质, 有酸臭味, 胃底黏膜严重脱落, 有的胃壁有出血点;小肠充满气体 (图6) , 肠壁变薄 (图7) , 内容物为黏液或胶冻样液体。膀胱积尿 (图8) 。便秘患兔可发现盲肠粪便板结 (图9) 或成团状中间间隔有气泡形式, 盲肠黏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4 诊断方法

根据断奶前后仔幼兔多发, 以拉黄白色水样粪便或粪便外有一层胶冻样黏液, 小肠胀气, 肠壁变薄, 内有黏液和胶冻样液体等特点, 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 若需鉴定血清型, 还要做血清型鉴定试验。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预防

加强断奶前后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品质, 饲料营养平衡合理, 精心饲喂。在冬春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天气变化、长途运输等应激情况下, 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 (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抗菌肽) , 可预防大肠杆菌发生。

5.2 治疗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11

1.流行情况: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肠道、孵化场等各处普遍存在,由于是常在菌,当环境因素改变时,极易发病。鸡大肠杆菌病对3-6周龄的幼雏和中雏危害最大,不同品种和不同龄期的鸡群均可发病。发病较早的4日龄,通常1月龄发病较多,成鸡特别是产蛋鸡亦可发病。近几年由于饲养者加强了鸡群的保健用药,逐渐形成了死亡率低,发病率高,耐药性增高,治疗相对困难的状况。环境因素及养殖模式的改变,往往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气候变化时往往多发。在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质量不佳的鸡场最易发病。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养鸡业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2.临床表现 :(1)发病鸡只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尾部被粪便污染,食欲明显减少,鸡冠发紫,排黄绿色粪便。(2)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肉鸡养殖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可达到5-20%。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松乱、喜卧、拉稀,肚皮发青。同时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状。到后期往往发展成腹水症。(3)产蛋阶段鸡群发病,多发生在150天以后,如无继发感染大群鸡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零星死亡,死亡鸡体况较肥。死亡率在5%以下。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鸡群死淘率增加,畸形鸡蛋增多,蛋皮颜色发白,着色不好,蛋皮污染物增多,蛋壳薄,极易破碎。(4)幼雏发病,精神不振,衰弱,腹部胀满,脐带愈合不良,死亡率较高,个别鸡只有神经症状,尤其是育雏期温度上不去,更加明显。(5)种鸡产蛋期发生后,造成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增高,受精率,孵化率下降,用此种蛋孵化出来的雏鸡弱雏增多,死淘率高,雏鸡一般在1-5天死亡。

3.常见病理剖检变化(1)脐炎:幼雏发病死亡后可见脐带呈蓝紫色,腹部膨大、卵黄囊壁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2)眼炎:在发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后,个别鸡出现单侧性的眼球前房积脓。(3)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输卵管充满干酪样或带恶臭的渗出物。分泌物、细菌等凝结成干酪样物质在管内贮存,逐渐凝结增大,使输卵管堵塞,导致排卵逆出进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有的病死鸡往往在泄殖腔内有一颗正常的鸡蛋未能产出,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病程较长的鸡剖开后发出恶臭。(4)气囊炎:气囊浑浊肥厚,大量的干酪样渗出物与周围得脏器粘连,肝脏肿胀变脆,被膜白浊肥厚,肺充血与胸腔粘连。

4.防治方法 :(1)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认真落实鸡场消毒和防疫措施。(2)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在种蛋产下1-2小时后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进行熏蒸处理。(3)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为了降低抗药性,在生产中要坚持“无病少用药,用药不超量”的原则,药物治疗时有条件的场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治疗药物。(4)在规模鸡场可以使用疫苗来控制本病的发生,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大肠杆菌是常在菌,当鸡群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往往继发大肠杆菌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辩证施治,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篇12

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仔猪, 一窝仔猪中只要有一只发病, 其它仔猪在1~2天内就会陆续发生下痢。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 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发病日龄愈早, 病程愈长, 危害愈严重, 死亡率愈高。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不同胎次无明显差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温暖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 强烈的应激因素常会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 剧烈腹泻, 后躯污浊, 粪便粘稠恶臭并带有气泡, 与病毒性传染病的灰白色下痢, 呕吐有明显区别。同时由于严重腹泻, 仔猪会表现明显脱水现象, 并拒绝吮乳, 肛门发红。由于低血糖和酸中毒, 后期表现出昏迷现象。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以2~3周龄多见。1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该病发生时仔猪日龄已经较大, 抵抗力也相对变强, 因此, 对于养猪业的危害比黄痢要小很多。该病发生亦和气侯的变化、应激、饲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 排出白色、灰白色的糊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体温和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病猪畏寒, 拱背, 皮毛粗糙, 发育迟缓, 逐渐消瘦。病程长短不一, 一般为3~7天左右, 大部分病猪可自行康复, 但容易复发。根据2~3周龄的哺乳仔猪成窝发病, 体温不高, 排黄色浆糊状稀粪;剖检时仅见胃肠卡他性炎症等特点, 通常即可作出诊断。除特殊需要外, 无需做病原分离鉴定其血清型。只在必要时做细菌学检验。

1.3 猪的水肿病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该病除了与大肠杆菌有关以外还和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有关, 因此缺硒地区以及应用缺硒地区生产的玉米做饲料时, 要注意硒的添加。病猪的主要症状为体温没有明显变化, 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口吐白沫, 脸部、眼睑水肿, 叫声嘶哑, 后肢麻痹, 卧地不起, 在昏迷状态中死亡。剖检时常见胃壁、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水肿为特征性病变。临床上通常根据发病的日龄、特征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即可作出诊断。除特殊需要外, 无需做病原分离鉴定。

2 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2.1 环境卫生的控制

在母猪分娩前3天, 彻底清扫产房1次, 用10%~20%的石灰乳或2%的火碱溶液消毒、冲洗, 待产房干燥后方可使用。母猪进产房前, 对母猪进行仔细清洗, 在哺乳前对乳房进行清洗消毒;产仔后饲养员应对圈舍进行及时清扫减少仔猪直接接触粪便的机会, 保持仔猪舍干燥、清洁;每周用2%煤酚皂溶液消毒1次。每批仔猪出栏后, 先用水将仔猪舍冲洗干净, 再用2%煤酚皂溶液消毒1次。

2.2 母猪的饲养管理

尽可能保证母猪哺乳期内健康无病, 切忌突然更换饲料, 特别不能使用普通高能量配比育肥猪饲料喂母猪, 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限定在60%以下, 粗蛋白不低于18%。

2.3 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以后, 要及时让其吮吸足够的初乳, 尤其要注意弱仔, 由于固定乳头工作量大且效果往往难于控制, 因此, 笔者认为最好是把弱仔集中调配给一头奶水足的母猪哺喂, 仔猪出生后第3天补牲血素1毫升 (含铁25毫克、钴1毫克、硒1毫克) , 第10天再补牲血素2毫升。并注意仔猪防寒保暖工作。从第7天开始进行教槽, 增加仔猪接触饲料的机会, 及早适应从乳汁向饲料的过渡。另外对于没有限位栏的猪场, 一定要注意防止母猪对仔猪的踩压, 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对于断奶仔猪, 应该在断奶以后用7~10天的时间, 从教槽料过渡到保育料, 并在保育开始后的2周内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对大肠杆菌进行控制。在吃奶前投服某些微生态制剂, 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等, 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4 疫苗的接种

目前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疫苗是K88、K99、987P三价菌苗, 从笔者的临床经验来看, 该苗的免疫效果不尽人意, 接种该苗以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该病的发生, 但是应用该苗以后, 再用药物进行控制, 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 且不易复发。猪场管理者可以有选择性选择该苗的接种。目前对猪水肿病尚未有正式批准生产的商品化菌苗可使用。但可以从本场分离致病性菌株制成的自家灭活菌苗, 在仔猪断奶前一周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 可使仔猪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2.5 药物的控制

母猪产前3天到产后1周,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对母猪肠道进行清理, 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仔猪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母猪乳房炎发生几率;另外对于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仔猪在出生后几天灌服喹诺酮类药物, 能够有效的控制腹泻的发生, 另外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 (辉瑞生产) 也是控制该病的一种好方法, 还可以控制喘气病的发生,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2.6 其他疾病的影响

仔猪球虫病, 由于发病时往往一窝只有2~3头发病, 危害较轻, 因此往往被临床兽医所忽视。另外, 病毒性腹泻由于其传播速度快, 感染仔猪死亡率高, 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该病疫苗的预防接种非常重要。一般选在每年的9~10月份, 最好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三联苗,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不能有效控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3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3.1 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原则是, 早发现, 早治疗。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 且易于发生耐药性, 因此培养致病菌株, 及时进行药敏试验, 是快速控制大肠杆菌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药敏试验结果产生以前, 则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仔猪补充能量, 口服补液盐, 纠正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3.2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

上一篇:探究实验教学下一篇:助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