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2024-08-25

枸杞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精选4篇)

枸杞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篇1

枸杞是重要的药食两用经济植物资源, 原州区黄铎堡镇是最早种植枸杞的乡镇之一, 已种植枸杞几十年, 从过去一家一户散种到政府倡导、园区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取得长足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种植规模扩大, 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黄铎堡镇枸杞种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面临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消除隐患, 保持其健康稳定发展, 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必者通过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枸杞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了以下原则, 供同行参考。

一、存在问题

㈠病虫害的问题 枸杞种植中为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枸杞黑果病 (炭疽病) 、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胶病、枸杞灰斑病等4种。这4种病都是长期种植过程中形成, 遇到一定自然条件就会爆发, 且难以防治。

㈡农药使用的问题 目前在农药市场上, 商品农药种类繁多, 除极少数种类确实为新品种外, 许多种类不是新名老药, 就是一些老品种的复配或混配制剂, 导致茨农面对众多的农药种类而不知所措, 甚至上当受骗, 给枸杞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为帮助广大茨农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农药, 笔者结合茨园现状, 将本区枸杞病虫害防治原则做以下介绍。

㈠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要充分利用自然界可抑制病虫害的各种因素, 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的环境条件, 以农业综合措施为基础,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综合利用物理方法、生物技术以及生态技术等,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 适当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为害。创造不利于其发生和为害的环境条件, 可限制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从而减少防治用药次数, 降低农药残留与污染, 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枸杞。

㈡充分利用农业综合措施 利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病虫害是最古老、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类防治方法, 具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特点。对许多病虫害通过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都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应采用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有:搞好茨园卫生, 清除遭受病虫害的残体, 防止水传病害, 及时通风, 控制病害发生。

㈢抓住关键防治时期 防治病虫害, 并不是见病虫害就防治。枸杞在生产发育过程中, 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病害或虫害, 但对人类经济活动真正造成较大损失的只有少数种类, 如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锈螨等。而多数种类病虫害仅为零星发生, 对枸杞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即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不会有明显损害或损害很小, 如枸杞红瘿蚊、枸杞蓟马等。对于那些对生产基本没有影响的虫害或病害, 并不需要防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 “和平共处”是最好的选择。而那些对生产经常造成较大或重大损失的虫害或病害, 才是应当防治的重点。要控制或减轻其为害程度。在防治时间上, 要抓住不同病虫害的关键防治时期进行重点防治, 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如防治枸杞瘿螨, 应在其没有侵入到及叶片里面之前进行。

㈣正确选用农药的剂型 枸杞虫害主要是木虱、二螨 (枸杞瘿螨和枸杞锈螨) 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应选用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渗透剂等农药, 而胃毒剂则对它们的作用很小。

另外, 枸杞木虱身体表面常带有一层蜡粉或蜡质层, 一般药液很难附着在其身体上, 使药液防治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为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应适当在药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农药助剂, 充分发挥药效。

㈤以生产优质无公害枸杞为目的 宁夏“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在2008年全面普及无公害枸杞生产。因此, 我们要重点解决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 力争做到生产绿色枸杞、有机枸杞。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 必须充分考虑农药的污染与残留因素, 通过减少用药次数和严格选用低毒、低残的安全农药, 确保生产优质无公害枸杞。

摘要:原州区黄铎堡镇依靠特殊的地理资源和引黄灌溉的独特优势,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以示范园区建设为带动, 大面积种植枸杞, 发展枸杞产业, 取得长足发展, 但也面临严重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原则加以应对。

关键词:黄铎堡镇,枸杞,防治,原则

枸杞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篇2

1 枸杞的病害

根据调查, 枸杞的病害主要有:枸杞黑果病 (炭疽病) 、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胶病、枸杞灰斑病[1,2,3,4,5]。

1.1 枸杞黑果病 (炭疽病) (图1)

此病严重威胁枸杞生产, 常年因病减产50%左右, 猖獗年份高达80%以上, 甚至毫无收成。因此, 防治枸杞炭疽病的发生蔓延, 成为枸杞生产的关键问题。

1.1.1 症状

枸杞炭疽病, 俗称枸杞黑果病。主要危害枸杞的青果、花和花蕾。青果受害后, 果上开始出现数个小黑点或不规则状褐斑。在湿度大的阴雨天, 病斑迅速扩大, 2-3d蔓延全果, 变成干硬的黑果, 并长出桔红色孢子堆, 无法入药。晴天时, 扩展慢, 果实局部变黑, 成为次品, 降低药效。田间未开花的花蕾和小花亦受病菌侵染, 花蕾感病后出现黑斑, 轻者成为畸形花, 严重时成为黑蕾, 不能开花。小花受害, 轻者花瓣上出现黑斑, 重者变成黑花, 子房干瘪, 不能结实。

1.1.2 病原

枸杞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真菌中的半知菌, 盘圆孢属, 红斑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rufomaculans (Berk) Thum]。在枸杞上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在被害处产生大量分子孢子, 成堆时桔红色, 分生孢子单胞, 无色, 长椭圆形, 内有1-2个油球孢子, 大小7.8-17.2×4.1-4.9mm, 萌发时产一附着胞。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 后变成灰色, 基内菌丝黑色。分生孢子盘位于寄主表面下, 无刚毛, 后期表皮破裂, 散出孢子、分生孢子在8-33℃均可萌发, 菌丝生长适温为28℃。该病菌可侵染苹果、梨、沙果、葡萄、桃、黄瓜、西红柿等100多种植物。

1.1.3 发病规律

枸杞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残留于树上、落在地面或地下20-30cm处的黑果内越冬, 成为第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自5月上旬至10月中旬春、夏, 秋果均可受病菌侵染, 但在不同年份, 不同地区, 发病早晚和发病轻重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湿度和降雨量是枸杞炭疽病发生蔓延的主要因素, 温度则起促进作用。5-6月在日平均温度17℃以上, 相对湿度60%左右, 有2-3d降雨, 田间即可开始发病。7-9月如降雨次数多、雨量大, 病情发展快, 发病严重。降雨少的干旱天气, 病害被抑制, 病情轻。全年发病高峰和降雨量相符合。温度愈高, 潜育期愈短, 21-26℃潜育期5d, 26-30℃潜育期3d。病菌主要通过伤口, 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风力摩擦、虫伤是有利于侵染的因素之一。病菌的传播方式:病果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堆粘结较紧, 不易分散, 只有被雨水或露滴分散, 才能顺枝条流淌或被风雨击溅到附近健果、健花、蕾上继续侵染, 发病初期往往在老病果周围形成发病中心。风雨交加的天气是病害较远距离传播的条件。枸杞的不同品种, 如麻叶枸杞、火麻叶枸杞、黄果、圆果、白条等几个栽培品种, 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没有明显差异, 均属高感品种。

1.1.4 防治措施

(1) 冬春清园。由于病菌主要在病果内越冬, 因此清园工作在病害防治中非常重要, 冬前结合剪枝彻底清除病果, 在园外销毁。来年春季3月结合剪枝再清理一次残留于树上和树下的黑果, 这样可大大减少越冬菌原, 对推迟和减轻次年发病效果很显著。

(2) 喷药防治。在5-6月根据天气情况, 在第一次下雨前喷一次药, 以后每半月一次。发病高峰的7-8月份, 每7-10d喷药一次, 如喷药后遇大雨, 雨后应补喷。喷药种类以1:1:100倍的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600-800倍液, 45%代森铵800倍液, 70%代森猛锌700-800倍液, 农抗120,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交替使用。喷药时要均匀周到, 树冠内外、上下都要喷到, 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3) 栽培管理。在各地可根据气候特点, 采取避病措施, 如雨水多集中于夏季的地区, 可结合栽培管理措施进行“冬春轻剪枝, 夏季重剪枝”, 保春、秋果, 放弃夏果的措施。而秋季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采用“保春果、争取夏果, 放弃秋果”的措施, 进行彻底剪除秋果枝, 以积累营养为来年春果打好基础的避病措施。

1.2 枸杞根腐病 (Fusarium spp) (图2)

1.2.1 症状

此病一般在植株根颈部附近开始发病。初期根部发黑, 局部皮层腐烂, 并逐渐向周围扩散, 破坏皮层输导组织, 使植株失去水分和养分供应而生长衰弱;后期外皮脱落, 只剩下木质部, 最后导致全株枯萎死亡。受害植株的皮层变为褐色。

1.2.2 病原

枸杞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是镰刀菌 (Fusarium spp) , 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

1.2.3 发病规律

6月中、下旬发生, 7-8月严重。枸杞根腐病病原菌既可以从伤口入侵, 其潜育期在20℃时, 在寄主有创伤的情况下为3-5d, 无创伤时则为19d。枸杞根腐病的发病因子主要由田间积水, 时间愈长则发病死株率愈高;机械创伤会造成发病严重。

1.2.4 防治措施

枸杞根腐病发病初期不易发现, 一旦发现被害根部腐烂已很严重, 很难治愈, 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①要注意平整园地, 及时排水, 严防枸杞园长期积水。②在挖园除草和根部徒长枝时, 注意不要碰伤根部造成伤口。每年还要翻晒园地, 使根部周围耕作层得到充分曝晒。③早期发现少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 并在病穴施入石灰消毒后, 补栽健株。④枸杞根腐病的药物防治以500-1000倍液的45%代森铵和40%灭病威抑菌效果最好。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倍液灌根。

1.3 枸杞流胶病

1.3.1 症状

常发生在夏季。其特征是树干皮层开裂, 从中分泌泡沫状带粘性的黄白色胶液, 有腥味, 常有苍蝇和黑色金龟子聚集。树干受害部位树皮似火烧而呈焦黑, 皮层和木质部分离, 使植株部分干枯, 严重时全株死亡。其病因尚不清楚, 但在流出的胶液中发现有镰刀菌。

1.3.2 防治措施

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防治。一般发现后, 用刀将被害部位的皮层刮净, 再用多菌灵原液或2%硫酸铜溶液或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涂刷即可。

1.4 枸杞灰斑病 (Cercospora Lyciiell.et Halst)

1.4.1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 在叶表面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 中心部灰白色, 边缘褐色;在叶背面多生有淡黑色的霉状物,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1.4.2 病原

尾孢属 (Cercospora Lycii ell.et Halst) 真菌。子座小, 褐色。分生孢子梗3-20根束生, 褐色, 顶端色淡而较狭, 不分枝, 正直或1-4个膝状节, 顶端近截形, 孢痕显著, 多隔膜, 大小为38-160×4-6μm。分生孢子鞭形, 无色透明, 正直至弯曲, 基部截形, 顶端略尖至较尖, 隔膜多不明显, 大小为45-144×2-4μm (图3) 。

1.4.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枯枝残叶和病果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扩大为害。高温多湿、土壤缺肥、营养不良、植株衰弱, 有利发病。

1.4.4 防治措施

①秋后清洁杞园, 扫除病株残叶以及病果, 减少越冬菌源。②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和磷、钾肥, 增强抗病力。③从6月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液, 每隔7-10d喷1次, 连续喷2-3次。

2 枸杞的虫害

枸杞害虫种类多, 发生频率高, 危害大的主要有枸杞实蝇、枸杞蚜虫、枸杞瘿螨[1,2,3,4,5]。

2.1 枸杞实蝇 (Neoceratitis as iatica) 又名称果蛆、白蛆 (图4)

是我国枸杞主要害虫之一, 一般年份因实蝇为害损失枸杞子22-55%, 严重时达80%。其幼虫专以枸杞果实为食, 为害后变成蛆果, 无药用价值。

2.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0mm, 翅展8-10mm。头部黄褐色, 复眼翠绿。胸部黑色, 背面有一不明显“北”字形白纹, 腹部黑色, 背面有3条白色横斑, 足黄色, 翅面有指状花纹4条。卵:长圆形, 白色, 产于幼果内。幼虫:长5-6mm, 蛆形, 白色。蛹:长4-5mm, 黄褐色。

2.1.2 为害习性

一年2-3代, 以蛹在土内5-10cm深处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枸杞现蕾时成虫羽化出土, 一般在早晨6-7时羽化, 早晚温度低时, 活动力弱, 可用瓶口套捕。羽化后2-5d交尾产卵于幼果皮内, 通常每果只产1卵。幼虫卵化后, 一生都在果内生活, 蛀食果肉, 果肉吃完, 布满虫粪。被害果成熟时变色萎缩干枯, 不能药用。实蝇主要是以第1代幼虫为害, 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时, 在接近果柄处, 钻孔脱出果外, 入土化蛹。幼虫入土深入约3-10cm, 7月中旬为入土化蛹盛期。据调查, 实蝇蛹夏季多集中于树冠下, 土下3-10 cm深处和果园边行树下地势较高的干燥地, 土壤施药时, 宜在果园边行及树冠下重点用药。7月中旬第2代成虫出现, 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第3代成虫出现, 以第3代老熟幼虫化蛹越冬, 越冬蛹出蛰盛期为5月中, 平均地温为17℃, 此时消灭越冬蛹和初羽化成虫是防治实蝇的有利时期。成虫羽化率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关系, 在较干燥时羽化率高。

2.1.3 防治方法

(1) 土壤拌药, 杀死初羽化成虫于土内, 是目前防治枸杞实蝇的基本措施。于4月下旬至5月初, 结合枸杞园的翻耕, 每hm290%晶体敌百虫1.1 kg-1.5 kg或50%辛硫磷乳油7.5 kg与225-300 kg细土混合拌匀, 撒于土面, 树冠下及枸杞园周围较高地面要多撒, 然后浅耙, 并以表土覆盖, 以保持药效。成虫发生多时, 于6月底再作一次土壤施药防治第1代脱果入土的幼虫及土内初羽化成虫。也可在4月上旬和6月中旬, 将甲基乙硫磷粉剂按11.25kg/hm2直接撒施在枸杞园后覆土的方法进行防治。

(2) 人工摘除虫果。结合采果时, 摘除蛆果, 集中烧毁或深埋坑内, 撒施2.5%敌百虫粉后踏实。

2.2 枸杞蚜虫 (Aphis sp) , 俗称绿蜜、蜜虫、油汗 (图5)

2.2.1 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蚜, 体长1.9mm, 头、触角、中后胸黑色, 复眼黑红色, 前胸绿色, 腹部深绿色, 尾片黄色, 两侧各有毛2根;无翅胎生蚜, 体长1.5-1.9mm, 色淡黄色至深绿色, 尾片两侧各有毛2-3根。

2.2.2 生活习性

以卵在枸杞枝条缝隙内越冬, 翌年4月下旬日均温达14℃以上时, 卵孵化, 孤雌胎生, 繁殖2-3代后即出现有翅胎生蚜, 飞迁扩散危害。5月中旬至7月中旬蚜虫密度最大, 6月是危害高峰;8月密度最小, 9月回升, 危害秋梢, 10月上旬产生性蚜, 交配产卵, 10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在夏秋季节平均气温18℃时, 7-8d就可繁殖1代, 1年约发生15代。常群居在枸杞的顶梢、嫩芽、花蕾及青果等部位, 吮吸汁液, 使受害枝叶卷缩, 幼蕾萎缩, 生长停滞, 严重时叶、花果表面全被它的分泌物所覆盖, 影响光合作用, 引起早期落叶, 造成大减产。

2.2.3 防治方法

生长期用20%速灭威600-1000倍液, 50%定虫保 (抑太保) 乳油, 70%抑食肼 (虫死净) 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苦参素500-1000倍液, 2.5%敌杀死乳油7500倍液, 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10%高效灭百可乳油6000倍液,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加5%来福灵乳油5000倍液, 阿维菌素类微生物类农药进行喷雾进行防治。

2.3 枸杞瘿螨 (Acericma crodonis) (图6)

枸杞产区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枸杞叶、花蕾、幼果、嫩茎、花瓣及花柄均可受害, 造成蓝黑色隆起虫瘿和弯曲、畸形的叶、花、果, 严重时全株树势衰弱, 叶片提早脱落, 产量下降。

2.3.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08-0.3mm, 全体橙黄色, 长圆锥表, 形如胡萝卜, 头胸部宽短, 尾部渐细长, 口器下倾向前, 腹部有细环纹, 背腹面环纹数一致, 约53个, 腹部前端背面有刚毛1对, 腹侧刚毛4对, 腹端刚毛1对, 较长, 其内侧有短附毛1对, 足2对, 爪钩羽状;卵圆球形, 直径0.03mm, 乳白色, 透明。

2.3.2 生活习性

以雌成螨在当年生枝条的越冬芽、鳞片内以及枝干缝隙越冬。翌年4月中旬枸杞展叶时, 越冬成虫迁移至新叶产卵危害。5月中、下旬新梢盛发时, 又转移危害新梢, 6月上旬形成第一次繁殖危害高峰。8月中、下旬秋梢开始生长时, 又迁移危害, 至9月形成第二次繁殖危害高峰。11月上旬成虫全部进入越冬休眠期。1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部位呈紫色或黄色痣状虫瘿。

2.3.3 防治措施

(1) 不用有瘿螨的枝条作扦插材料;

(2) 及时摘除虫瘿带出园外集中处理;

(3) 药剂防治。

①春季4月中旬左右, 枸杞展叶,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扩散时, 及5月中旬新梢生长、瘿螨转移时, 是虫体暴露于瘿外的两个时期, 正是喷药防治的有利时机, 可采用20%杀螨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 25%杀螨脒水剂;2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0-1000倍液或45-50%硫磺胶悬液喷雾, 在防治适期每7-10 d 1次, 防治效果明显。②越冬前成螨防治。10月下旬对当年生鳞片内及枝条缝隙内过冬的成螨, 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 虫口数量可下降94-100%。③新农药超低容量喷雾。在瘿螨暴露于瘿外时期, 用50%敌-丙油雾剂 (安阳农药厂出品) 加柴油 (1:1) 人工地面超低容量喷雾, 每667m2用药200g, 防治效果100%。这是省工易行, 成本低的新防治法。

摘要:本文对枸杞生产中为害较重的枸杞黑果病 (炭疽病) 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胶病、枸杞灰斑病等4种病害, 枸杞实蝇、枸杞蚜虫、枸杞瘿螨等3种虫害的识别、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插有三副三种病害为害症状或病原形态插图, 3种害虫的为害症状或害虫的形态特征图、便于枸杞病虫的变别识记。尤其在防治措施中, 重视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药的选用上, 汰除了过去使用的一些毒性大、残留量高的农药, 新增了一些符合绿色枸杞生产, 符合国家农药使用安全要求, 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一些农药新品种。

关键词:枸杞,主要病虫害,识别,防治

参考文献

【1】吴福桢, 高兆宁.宁夏枸杞害虫调查及重要种类论述【A】.枸杞研究编写组、枸杞研究【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2.140-153.

【2】安巍等.枸杞规范化栽培及加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25-110.

【3】刘英慧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149-162.

【4】任月萍等.宁夏枸杞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J】.宁夏虫学院学报, 2004 (3) :88-91.

洮南市枸杞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篇3

1 栽培管理预防措施

1.1 彻底清园, 尽量减少越冬病原

许多病菌可以在果穗、果粒、枝条、卷须和树叶上越冬。这些植株器官可以残留在植株上, 或挂在铅丝架上, 或落在地面上, 修剪时要把枸杞植株残体彻底清除, 清除的植株残体最好用火烧, 其草木灰可于植株根部做肥料, 一举两得。

1.2 做好果园排水设施

使雨水能顺利从水沟排出园外, 降低果园的湿度, 使病菌不易繁殖或向周围蔓延。果园积水, 浸泡树根, 易诱发各种根的病害。

1.3 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情况, 适当保留结果母枝, 使新梢能均匀地分布于架面。枝叶过多, 光照不足, 易诱发各种病害, 此外, 白粉病菌是在结果母枝上越冬的, 修剪时留结果枝过多, 白粉病菌的越冬量也相应增加, 使翌年初侵染源增多, 因而加重白粉病的发生。其次, 及时进行打副梢、绑蔓等作业。如能在喷药前进行更好, 既能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到植株的各个部位, 也有利于架面的通风透光。

1.4 降低果园的湿度, 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果园杂草太长, 雨后、浓雾或大露水之后, 常使植株表面较长时间湿润, 易诱发多种病害。及时除草, 则可避免这种情况。

1.5 适当施基肥

枸杞植株的营养, 主要靠冬天施的有机肥料做基肥, 结果的植株如不施肥, 将削弱抗病力, 加重白粉病、褐斑病的发生。此外, 施有机肥料也可增加抗旱能力。枸杞需要的钾肥量较大, 如能适当施用, 既可提高植株抗病性能, 也可改善果粒的品质, 对植株有利。

1.6 刮树皮

有些害虫, 如东方盔蚧是在树皮底下过冬的, 修剪以后, 刮掉老皮, 并用刀轻轻将虫子刮掉, 喷洒石硫合剂, 可彻底滴除害虫。

2 药剂防治

2.1 休眠期喷洒铲除剂

所谓铲除剂, 就是选择病原菌、害虫的薄弱环节, 喷洒强有力杀菌剂、杀虫剂, 把潜伏着的病原菌、害虫杀死, 以减少翌年病菌侵染或害虫危害的机会。枸杞植株在休眠期抗药性强, 能抵抗杀伤力强的药剂, 而生长期叶子和果粒绿色组织抗药性弱, 易发生药害, 所以, 铲除剂应在植株休眠期使用。枸杞瘿螨病菌、白粉病病菌、枸杞瘿螨等在树上越冬, 在休眠期喷洒20%乐果乳剂2000倍液, 可以收到病虫兼治的效果。20%三氯杀螨醇乳油, 或35%杀满特1000倍液, 对防治病害也有良好效果。

2.2 生长期喷洒保护剂

在果粒生长期间, 要喷药保护, 重点防治白粉病和枸杞木虱。施用的药剂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百菌清800~1000倍液等。约半个月喷1次, 雨多时缩短喷药间隔日期, 连喷3~4次。中熟品种采收后喷1~2次药剂, 保护叶片, 防治枸杞蚜虫和褐斑病。施用的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药剂600倍液, 1:0.7:240波尔多液, 50%水溶性消灭灵粉剂等。喷药时注意喷叶片背面, 因为病菌多从叶背面气孔侵染。

枸杞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篇4

1 土肥水管理

1.1 耕作

早春土壤解冻, 对间作区浅耕15 cm, 树冠周围10 cm, 5—8月结合除草每月中旬中耕1次, 翻晒均匀, 不伤根, 对土壤进行杀菌、杀死土壤中羽化的虫体, 降低虫口密度。

1.2 施肥

幼树期, 成活后6月初、7月中旬各追肥1次, 每次每株100 g为宜。2~3龄树, 发芽前、盛花期前、果实初熟时各追肥1次, 沿树冠外沿用机械开15 cm深的环形沟施入, 其中发芽前至抽新梢时, 追施尿素、二铵混合肥250 g/株, 盛花期、果实成熟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0 g/株。随着树龄增大, 施肥量也相应增加, 前期以氮磷肥为主, 后期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高温时减少氮肥用量, 避免肥害[1]。

1.3 灌水

春季萌芽抽枝前灌透水, 促发新枝, 落叶后灌足冬水“洗碱、压盐”, 确保田间水量, 避免抽干。盛花期、盛果期灌水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 可少量多次, 以放过水为主, 高温期避免地表积水, 灌水后结合除草及时旋耕, 确保土壤湿度的同时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

2 病虫害防治

2.1 农业防治

早春和晚秋清理园内枯枝落叶, 连同剪除的病残枝, 集中园外烧毁, 消灭病虫源。

2.2 化学防治

2.2.1 蚜虫。

在4月初至8月下旬, 选择蚜虫 (干母) 乳化期和无翅胎生期等最佳防治期, 在枸杞展叶、抽梢期用2.5%扑虱蚜3 5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 开花坐果期用1.5%苦参素1 200倍液、5%绿得宝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2]。

2.2.2 枸杞木虱。

在成虫出蛰期 (3月至5月下旬) , 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洒园地及其周围沟渠道路, 园地喷后要浅耙;若虫发生期用1.5%苦生素1 200倍液, 或2.5%鱼藤酮乳油500~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防治;秋末冬初及春季4月以后, 灌水翻土以消灭越冬成虫。

2.2.3 瘿螨。

在叶片、嫩茎、花蕾上形成紫色虫瘿, 使植株无法正常生长。越冬前及时对枝条缝隙内的越冬成螨用石硫合剂防治, 成虫转移期, 选用1%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对树冠及地面喷雾防治, 摘除有虫瘿的枝条并带出园外处理[3]。

2.2.4锈螨。

成虫在枝条皮缝、芽眼、叶痕等隐蔽处越冬, 发芽后到新芽上为害并产卵繁殖, 在叶面游离生活, 被害叶片变厚质脆, 呈锈褐色而早落。成虫期用石硫合剂600~800倍液, 若虫期用1%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对树冠喷雾防治。

2.2.5红瘿蚊

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枸杞现蕾时, 越冬成虫羽化在花蕾上产卵危害, 新梢蕾期盛发。成虫羽化前期采用以树行为中心在树体两侧覆盖地膜的物理防治方法, 宽度保持在超出树冠投影面积15~20 cm;5月15日前后成虫羽化结束时撤膜。

2.2.6 黑果病 (炭疽病) 。

枸杞炭疽病主要以菌丝体残留于树上、落在地面的黑果内或地下20~30 cm处越冬, 该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与湿度和降雨量成正比, 全年发病高峰和降雨量相符合, 并且温度愈高潜育期愈短。对该病的防治应关注当地天气变化, 如预报有连续阴雨需提前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保护剂100倍液预防;连阴雨结束后, 在4 h内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杜邦福星氟硅唑乳油6 000~10 000倍液, 每隔7 d左右防治1次, 连防2~3次, 也可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2.2.7 白粉病。

宁杞7号对此病抗性弱, 需重点监控,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组织在土表面及病枝梢的冬芽内越冬, 翌年春季开始萌动, 在枸杞开花及幼果期侵染引起发病, 此期是该病害防治的关键期。天气干燥比多雨天气发病重, 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 防治可参照黑果病。

参考文献

[1]周元满.枸杞的利用价值、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J].防护林科技, 2005 (1) :74-76.

[2]张建军, 刘德海.固原市原州区马店村枸杞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7) :159.

上一篇:排料系统下一篇:路面厚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