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4-05-10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共12篇)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篇1

摘要: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大敌, 只有实施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 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 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鉴于此, 本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0 引言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 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 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 据初步统计, 有主要病害500多种, 虫害1 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 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 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 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1 预防

防治森林病虫害, 要立足于“预防”, 生产活动中, 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 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 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 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 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 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既防止外部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 又不能让本地区的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外传。对于已有的病虫害, 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做到有病、有虫不成灾, 采取应急手段, 降低病、虫的危害, 不让它继续扩散蔓延。

1.2 监测

监测测报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 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检测方法主要有:1) 踏查法:重点在林缘、树势衰弱的林地、有大量伐桩的林地、阳坡, 检查是否有漏斗状凝脂, 判断是否有红脂大小蠹;2) 目测法:观察油松林内是否有异常死树。如果有, 作进一步的调查;3) 引诱剂监测:在松林外缘挂诱捕器, 诱捕成虫。

1.3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用最广、见效最快、又较为经济的防治方法, 但是其弊端是对环境有污染, 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并杀灭天敌等。要根据病虫种类、特性, 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方法。害虫的口器类型很多, 有咀嚼式、刺吸式、刮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等, 根据害虫的不同口器和取食特点, 各种性能的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以及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粘捕剂等。例如红脂大小蠹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蛀根害虫, 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落叶松、云杉等。其危害具有繁殖快、传播快、成灾快、致死快等特点。红脂大小蠹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 虫孔注药:在成虫侵入初期, 从侵入孔内注入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 如50%敌敌畏100倍~200倍液, 可杀死成虫;如果侵入时问较长, 可采用毒丸毒杀的方法。用改锥在侵入孔的下方5cm处的树干上钻一个小孔, 把磷化铝毒丸塞入孔中, 然后用凝脂把侵入孔和注药孔堵死;2) 树干熏蒸:先将树干基部地面的枯枝落叶层扒开, 在距地面50cm~70cm处的树干处, 用手锯沿树干锯一个凹槽, 注意不要伤及油松的韧皮部。把塑料布一端置于凹槽处围绕树干一周, 用线绳在凹槽内将塑料布绑紧, 另一端沿地面四周铺开, 用透明胶带把塑料布的接缝处粘牢, 在塑料布内放置3~5粒磷化铝片剂, 然后用土将地面的塑料布掩埋压好, 防止漏气。

1.4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统称物理防治法。

1) 捕杀。就是用人工或简单工具捕杀。如在低矮的油松林中捕捉松毛虫幼虫、摘除卵块和虫蛹等;2) 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 将其诱集捕杀。如灯光诱杀、饵木诱杀、引诱剂诱杀等。

1.5 生物防治法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 是指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 害虫的天敌有捕食性的、寄生性的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1) 以虫治虫, 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或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蛹等而防治害虫的办法。如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瓢虫防治蚜虫等;2) 以微生物治虫, 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来抑制害虫的办法。如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对松毛虫、柳毒蛾、舟形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如白僵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对松毛虫、榆金花虫、天幕毛虫、春尺蠖等有显著杀灭作用;3) 以鸟治虫, 自然界还有许多以害虫为主要食料的益鸟, 它们在消灭林木害虫方面, 确实够得上“森林卫士”的美称。如灰喜鹊、啄木鸟等。

1.6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

一是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 大力提倡集体、企业、个人造林的积极性, 包片到户、到人头提高管护和防治病虫害的效率, 同时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投入, 积极探索森林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 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 应加大投入。强化政府监管功能, 培植和鼓励专业化防治实体的发展, 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局地打好防病治病这一仗。

2 结论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差距很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至今仍然是林业生产中伪薄弱环节, 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今后, 必须继续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准确掌握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搞好预测预报, 广泛开展遥感, 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M].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 2006.

[3]张宗炳, 等.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陈杰林, 等.害虫综合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 2004.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篇2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总结

对我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探讨 篇3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市、镇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不仅配备了一系列的机械设备,而且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2005年成功申报成市级中心测报点。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展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面对这一严重态势,2004年我镇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在全镇设立了4个中心测报点,每周上报2次各重点造林地块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并召开现场汇报会。通过几年努力,我镇林木病虫发生面积逐年减少,但由于近几年暖冬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现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镇能够严重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5种增加到8种,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草履蚧、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镇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1多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这些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镇,特别是美国白蛾,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镇的林木遭受到严重危害。

(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杨扇舟蛾、草履蚧、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

二、制约我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污染了环境,杀伤了天敌,并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部门内部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和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省、我县及我镇的生态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其中包括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等等,都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

(二)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督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督,要以全面、及时和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成灾的现象。从发展看,全镇要以市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村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其他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镇的、健全的预测预报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镇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和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镇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镇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三)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支撑。针对我镇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木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福美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高兴东、安大公路、三阳河、北澄子河都从我镇通过,保护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四)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县界。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五)大资金投入,保护防治需要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篇4

1.1 森林病虫害面积进一步扩大,预防治理比较困难

近年来因为连续出现旱灾、暖冬的原因,害虫过冬时的死亡率比较低,发生病虫害进一步扩大。在目前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紧张以及技术并不十分先进的状况下,增加了预防治理的困难。

1.2 成灾病虫数量和种类增加,造成的危害以及损失加重

当前,我们国家出现可以造成灾害的病虫已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35种上升至大约50种,当中有一部分是从其它地区迁移而来的,有一些甚至是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那些以前就已经造成十分严重危害的比如毛虫、杨树天社蛾、天牛科之类的害虫等等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些在少数地方每年都出现,甚至导致重大的损失。

1.3 危险性病虫害构成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增加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陆续有美国灯蛾、强大小蠹、苹果绵蚜等等很多危险性害虫进入我们国家。所幸我们国家针对入侵的危险性害虫实施了积极治理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并未酿成很大的损失,但是潜在的危害却不容乐观。各种森林害虫随时会进入我们国家,尤其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极有可能对油松林的生存造成重大损失。

1.4 森林病虫害一时难以根治,暴发情况经常出现

以前就造成很大危害的比如毛虫、杨树天社蛾、天牛科等等生命力非常强,并且很多具备泛滥成灾的特性,有一些在少数地方甚至每年都暴发。如果监测没有及时跟上,病虫害出现的早期通常难以知道,到知道时局面就很难控制了,导致预防治理非常被动。

2 如何预防治理森林病虫害

2.1 加大宣传,提升认识

首先,进一步增加宣传力度,使人们都对森林病虫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发动全民预防治理,尽量阻断病虫传播的路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治理。其次,从降低危害损失推动经济发展的层面提升认识。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将严重阻碍着森林资源的成长积累,切实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治理,不但能够减小损失,保持森林资源,并且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再次,从完成林业跳跃式发展的层面提升认识。预防治理森林病虫害对于加速植树造林工作,改进生态自然环境,提升森林资源数量以及质量,推动产业发展,能够发挥保障作用。

2.2 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为了更好地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工作,就必须强化其关键的基础工作—预测预报。各地方务必将对病虫害的监测调研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森林资源实施病虫害监测调研,必须彻底、精确、及时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动态,确定专人负责,执行到位,坚持早发现、早治理。尽早确立一个全范围覆盖的预测预报网络系统。此外,应该对森林病虫害实施调查以及长期监测, 建立起基础资料数据库,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监测以及预防治理工作。

2.3 提高森防科学技术含量,改进预防治理方法

一是推行林业生态化。在保持好原有森林的前提下,植树造林应该因地制宜,选用优质的树种树苗,采取工程造林以及规模经营等林业政策,将预防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紧密结合,走林业发展和预防治理病虫害同步进行的路线。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科学、安全应用农药的相关要求。针对那些效果较为有限,且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的药物,应当有序的逐渐停止使用。积极支持鼓励使用那些高效且无污染的防治药物。

2.4 强化林木的检疫工作,防止高度危险的病虫传入

首先是需要加强好《植物检疫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工作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让群众对于检疫工作给以必要的配合。其次增加必要的检疫检查站点,提高对于来往的运送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核查。

2.5 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

面对现在经费使用起来捉襟见肘的实际情况,森林病虫害未能全面的有效控制,今后需要全面的增加资金的投入。需要坚持地方为主,国家适当补助的原则以及“谁经营,谁防治”原则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构建起由国家以及集体个人多个主体共同投入的模式,这样可以尽可能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入所在地的防灾减灾计划之中。

3 结语

森林病虫害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无烟火灾”,其破坏力比森林火灾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将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各地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要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先预防上,通过建立规范、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元才, 陈阿丽, 毕克德.树立森林健康理念, 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J].中国森林病虫, 2004 (4)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篇5

一、森林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是对外检疫,即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林木及其产品由国外传人或由国内输出。第二是对内检疫,即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使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疫区将其消灭。

第三是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侵入到新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或彻底消灭之。第四是保障林木及其产品的正常流通。

二、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在植物生长和检疫对象发生期间,由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所进行的检疫。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四、生物防治的优点:

大多数天敌对人、畜、植物无毒无害,选择性强,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不会产生抗性,能有效保护天敌,被驯化而建立了优势群落的天敌能长期控制害虫。

五、生物防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方面?

利用微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

六、赤眼蜂的释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掌握好赤眼蜂羽化与松毛虫产卵时间相吻合,即“蜂卵相遇”。

七、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能产生内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的芽孢杆菌。

八、白僵菌属于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菌丝和分生孢子。

九、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一般有几种方法?

一是放置有性信息素的诱捕器诱来雄虫,采用黏胶、毒药或其他方法杀死,若用诱虫灯或高压电网配合,效果更好;

二是在交尾高峰期,在林内喷洒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大量散布含有性信息素的小纸片,使雄虫迷失趋向雌虫的方向;

三是用性信息素将雄虫诱来,用一些不育剂或射线处理后破坏其生殖器官,使其不育,放返林间,这些不育雄虫与雌虫交配后,将不产生后代以达到逐渐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十、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一些器械或物理因素(光、热、电、风及放射能等)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十一、食物诱杀:利用害虫喜食某种食物的习性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食物诱杀。

十二、农药的发展趋势: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低残毒,走仿生化的道路。

十三、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为:

胃毒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透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滴滴涕、氰戊菊酯等。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甲烷、磷化铝等。

内吸剂:通过植物根、茎、叶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能传导至植物其它部位,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久效磷等。

十四、杀鼠剂按作用分类:胃毒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等;抗凝血类杀鼠剂,如杀鼠灵、多效唑等。

十五、农药的加工剂型可分为:

1、粉剂

2、可湿性粉剂

3、乳油

4、可溶性粉剂(水溶剂)

5、悬浮剂

6、油剂(超低溶量剂)

7、烟剂

8、微胶囊悬浮剂

十六、用晶体石硫合剂5千克,稀释75倍作冬季防治过冬害螨,需加水多少升?

解:公式,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 — 1)据上式得:

加水量=5(75—1)= 370升

答:需加水370升。

十七、用50%的DDV乳油1500倍液来防治松毛虫,2千克需加水多少千克?

解:根据公式: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

代入公式:加水量=2Kg×1500 =3000Kg

答:需加水3000千克。

十八、喷粉法的优缺点:

它是利用喷粉机或其它器械所产生的风力直接将药粉喷撒到防治对象表面。优点是它不用水、工效高、方法简便、药粉分布均匀等;缺点:药粉在防治对象上附着吸收能力较差,容易飘移而造成药粉损失和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较差。喷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切忌顺风喷,以防药粉喷到自己身上而发生中毒事故。

十九、喷雾法的优缺点

利用机械,在一定压力下将药液以雾状喷出,均匀地覆盖在林木和防治对象的体表。此法适用于乳油、水剂、浓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农药。药液可直接触及防治对象,分布均匀、见效好、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液容易飘移流失,需要良好的水源。

二十、放烟条件:应在害虫幼龄时期。产生气温逆增时,一般产生在日落后至次日黎明前。放烟时,林内风速不超过1.5ms。

二十一、简述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采用1:2:200:CuSO4:石灰:水

优良的波尔多液呈胶体悬液状。配制顺序:先用110的水制成石灰乳。910配成CuSO4溶液。然后把CuSO4液慢慢的倒入石灰乳中,并强烈搅拌。或对半制液再倒入第三桶中。注意事项:

(1)、现配现用,不能超过两个星期。

(2)、选用青蓝色有光泽的CuSO4和生石灰,块状,如消石灰可加量13。

(3)、不可将浓石灰水倒入CuSO4溶液中。

(4)、两溶液温度要均匀,并且低于室内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和搅棒。

(5)、使用时可直接喷雾,对易受CuSO4药害的林木,可用多石灰量配药,反之。避免阴湿天,雨天施用,否则无效。及时清洗喷雾器械。

二十二、简述白涂剂的配方。

配方:选用纯、质量好的生石灰(CaO)或消石灰(CaOH2)浸透后无颗粒。采用:5kg(生石灰)+0.5 kg(石硫合剂原液)+0.5 kg盐+0.1kg(动物油)+20kg水。先将石灰与盐用热水化开.再将两液混合搅匀,然后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涂抹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涂刷越高越好,1—2m或再高。

二十三、试论述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1、对症下药。

各种药剂都有它一定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在决定施药前,要弄清防治对象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药剂,切实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用药。

在预测预报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治早治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幼龄时抗药力弱。对子吓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病害,一般应在冬季消灭越冬病原和在生长季节孢子萌发阶段喷药防治。

3、严格掌握用药量

超量用药,浪费,产生药害和发生人畜中毒事故。用量低,达不到防治效果。

4、合理混用农药、交替用药。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经常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根部和种实病虫害防治

一、苗圃害虫有地下和地上两大类,其中以地下害虫为害较严重。

二、苗圃的病害,发生在苗木上时,造成危害严重的原因:

(1)苗木组织幼嫩,对病害的抵抗力弱。

(2)幼苗植株体积小,受病部分的面积往往占全植株面积的很大比重。

(3)苗木植株密集,易受暴干暴湿和骤冷骤热的影响。适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三、有些金龟成虫嗜食蓖麻叶,饱食后麻痹中毒,甚至死亡。

四、苗木猝倒病(幼苗猝倒病、苗木立枯病)其症状一般可分为几种种类型?

(1)种芽腐烂:

(2)幼苗猝倒:

(3)茎叶腐烂:

(4)苗木立枯:

五、简述种实霉烂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绝大多数是种实表面携带的。这些菌类普遍存在于各种容器、土壤、水、空气和库房里。成熟的种实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采收和贮藏时含水量大或受潮,存放密度高,病害则发展快,引起此病的主要因子是其生长温度,一般以25℃左右适宜。

防治方法:

(1)在种实成熟时及时采收,避免损伤。

(2)贮藏前种子应适当干燥,除大粒种子外,一般应干燥至含水量为10%-15%,并将坏种、病种剔除。库内温度保持在0-4℃,并保持通风。

(3)仓库应消毒处理,并经常保持库内卫生,以减少病菌。

(4)用沙埋种子催芽时,种子和沙均要消毒。用0.5%高锰酸钾液浸种15-35分钟,清洗后再混沙。沙也要先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消毒,30分钟后摊开,待药味散尽后再用。

(5)用新鲜稠李叶片快速切碎后与种子拌混在一起播种,可防止播种时种实霉烂。用1份干牛粪加3份水浸泡3天后(25℃),再加3份水过滤,用清液处理种子,可以起到壮苗灭菌的作用。

(6)利用氮气(气态或液态)贮藏种实,能保存种实的所有生物特性和营养价值,不霉烂、不污染。

叶部病虫害防治

一、落叶松毛虫一年或二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枯枝落叶层下越冬。

二、简述落叶松毛虫防法方法(请自己补充):

(1)营林技术措施

(2)物理和人工防治

(3)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松毛虫,利用其下树越冬、出蛰后上树的习性,可用毒环、毒笔阻杀。

毒环

毒绳

毒笔

三、黄褐天幕毛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翌春孵化,初孵幼虫吐丝做巢,群居生活。稍大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夜间取食。

四、试论述舞毒蛾防治方法:

(1)林业措施。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改善和促进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有利于控制毒蛾成灾。加强林区抚育,合理采伐,保持适当密度,对减少毒蛾为害有一定作用。因舞毒蛾多发生于通风透光林分,应注意调节林分郁闭度。

(2)人工防治。于秋、冬或早春刮卵块,或采用煤焦油或石油加沥青(2:1)涂抹卵块,可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又可避免遗漏。还可将卵放人寄生蜂保护器中,使寄生蜂飞出,以保护天敌昆虫。

(3)灯光诱杀: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因虫、因地、因时制宜,采用黑光灯、高压诱虫灯、100-200W白炽灯,甚至火堆诱杀成虫,并有利于测报虫情。

(4)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毒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卵蜂、姬蜂、寄生蜂、小蜂及寄蝇等,对控制害虫的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作用。在幼虫期,喷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个以上的青虫菌制剂,均有效果。

(5)化学防治:幼虫期可采用50%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等化学药剂2 500-5 000倍液喷杀。用毒环、毒笔等,对舞毒蛾等的幼虫,群集上、下树时实施阻杀。

五、简述叶甲的防治方法。

(1)早春及解除夏眠前及时除治上树成虫,可采用涂毒环、绑毒绳等方法阻杀成虫。

(2)利用初出蛰成虫假死性,实施人工振落捕杀。

(3)人工摘除卵枝和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烧毁。

(4)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卵期的赤眼蜂、跳小蜂,幼虫期的寄生蝇,成虫期的鸟类及蜀蝽等。

(5)在卵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幼虫为害期,在树干两侧交错刮去死皮长15cm的半圆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涂刷。

六、落叶松杨锈病,俗称黄粉病,青杨叶锈病。此病害病原菌的另一个转主寄主是杨属植物上。病菌的O、Ⅰ寄生在落叶松上,Ⅱ、Ⅲ、Ⅳ寄生在杨属植物上。

七、杨灰斑病(黑脖子病):病原有性世代为东北球腔菌。无性世代为杨棒盘孢菌。

八、杨灰斑病(黑脖子病)防治方法:

(1)播种苗不要过密,适当间苗或打去叶片,使其透风降湿。

(2)清除病落叶和带病萌条,减少病菌来源。

(3)6月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或1:1:125—170倍波尔多液,每半月喷 1次共3—4次,施放五氯酸钠烟剂等。

干部病虫害防治

一、杨树三种检疫枝干害虫危害状

A,白杨透翅蛾:

B,杨干象甲:

C,青杨天牛:

A:被害枝干有一瘤状虫瘿,在离虫瘿一指处有一羽化孔,通常蛹皮留在坑口处。B:危害处具有刀砍状横裂纹。

C:被害处有一倒马蹄形刻痕(槽)。

二、柳蝙蛾危害状:

坑道口呈环状凹陷,坑口外由丝网粘满木屑连缀成包状。

三、松大蚜成若虫常群居在松树1-2年生嫩梢或幼树枝干上,吸食树液,被害枝条针叶颜色渐淡,生长不良,嫩枝常有一层黑色分泌物。

四、松大象二年一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常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交尾。

五、光肩星天牛幼虫为害多种杨、柳、槭树。成虫取食嫩枝和叶脉。

六、松疱锈病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等地,分别发生在二针松和五针松上。在黑龙江以红松和樟子松发病为重。

七、红松疱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茶藨生柱锈菌。

八、红松疱锈病由红松上散发的锈孢子在阴湿条件下侵入中间寄主茶藨子和马先蒿叶片,经10—11天,产生夏孢子堆,并进行再侵染。

九、樟子松疱锈病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症状基本与红松疱锈病相似,侧枝发病率高于主干。Ⅱ、Ⅲ在芍药叶上。

十、杨烂皮病防治方法:

(1)选良种状苗,抚育管理,树干涂白,防治蛀干害虫。

(2)林地卫生、迎风口栽植小灌木或榆树保护。

(3)将患病以小刀刺破,再涂药剂。使用10%碱水,25×多菌灵、托布津、50 Beˊ石硫合剂,涂后5天,用50单位内疗素涂治病斑。

十一、松烂皮病(垂枝病、软枝病)病原为薄盘菌属的铁锈薄盘菌。

十二、松烂皮病此病菌是森林习居菌。常态下生长在树木下层的侧枝上,具有整枝作用。

十三、立木和木材腐朽的病原绝大多数是担子菌中的多孔菌,它们能分泌多种水解酶,把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素分解成简单的糖类,作为生活的养料。

森林鼠害防治

一、在森林内生存繁衍的鼠类,大多数是以植物为食。

二、鼠类为害林木的方式有几种:

1.啃食幼苗、幼树的树皮,形成带状或环状剥皮,重者则使树木死亡。

2.啃食幼树的嫩枝、嫩芽,影响树木生长或造成树木畸形。

3.啃食和破坏树根;

4.盗食果实和直播造林的种子。

三、花鼠背部有5条明显的暗黑色纵纹,俗称五道眉。

四、一般在一个地区或某一生境调查的鼠类中有20%以上是属同一种鼠时,这个鼠种就是优势种,应是防治的对象或重点。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问题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当前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2万公顷,病虫害发生面积0.8万公顷,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更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目前的32种左右。过去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害虫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0m3,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万元,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芽果牙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然害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松材虫病和我国内检疫对象日本干蚧的适应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尽蛾、红脂大小蠢、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局部地区有的几乎年年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

2.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2.3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2.4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2.5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提高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3.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确保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在我省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我省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1]苏龙云.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科技,2006,16.

[2]李延友,耿晶华.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正确认识,民营科技,2009(11).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7

1 目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防治理念和手段落后, 多为事后补救

我国部分林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只从部门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没有上升到生态安全、物种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同时, 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以及防范治理的难度认识都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认为通过阶段性的努力, 就可以防治病虫害, 而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造林的全过程。在治理理念上, 还多为“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预防和保护的重要性。在治理的手段和技术上, 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 技术手段落后, 不能有效和彻底地杀死病虫, 因此经常复发。

1.2 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最近几年, 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但是造林多是纯种林, 混交林的数量较少, 进一步扩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最近几年季节干旱和冬季气温较高, 害虫越冬的数量增加, 导致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其危险性和威胁性不断增加, 而且随着害虫种类的持续增加, 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 在造林过程中, 林地和耕地接壤, 使得农业害虫进入森林系统中, 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造成顽固性的虫害持续发生, 农药药效持续降低。此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 这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1.3 顽固难治, 爆发现象常有发生

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是病虫害防治中很难根除的病灶, 频繁出现并且易形成规模化的破坏和杀伤力, 而且资金的投入不够造成监测系统不发达, 防治工作很被动, 没办法在病虫害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前, 将其扼杀和控制, 很多顽固的病虫害一旦爆发造成无法遏制的破坏。还有国际性检疫害虫红脂大小蠢。

1.4 管理机制不健全, 造成工作推进难度大

监测预报工作薄弱, 我国大部分林区还不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手段, 准确及时地掌握病虫情发生的规律并进行预报和防治的指导。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 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畅, 在我国管理部门有农业、林业、防疫等部门, 大家都有自己职责, 造成管理不顺畅, 再加上造林、育苗、引种这些部门很少沟通和协调, 造成预防和治理过程工作效率低下。检疫检验工作不规范, 一部分地区的检疫工作跟不上, 没有建立检验、检疫、检测与检查站, 造成了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与治理效果差。经费短缺, 具体表现在基层技术与基础设施不足, 缺少检疫设备与仪器和必要的通讯工作, 造成了整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较差。基层工作推进不力, 由于缺少人员和经费, 再加上基层对这方面工作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不完善, 造成基层工作素质较差的同时,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2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整个森林管理体系中, 始终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 将预防工作放在病虫害防治的首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家制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点突出, 整体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并逐渐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情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切实提高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减少因为病虫害对国家资源和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

2.2 加强组织领导力

从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看, 实现森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国际意义, 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保护生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森林病虫害与火灾等灾害相比破坏力极强, 并且防治工作更加艰巨且富有挑战性。为此,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2.3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2.4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 根据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管理制明晰, 国家、集体和机构甚至个人多方面、多渠道的开拓资金的投入力度, 坚持“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其次, 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时间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提前预警,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根据受益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经费。

2.5 积极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要健全管理体制, 明确不同机构的管理职能, 使日常的工作中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够及时合作, 交流信息。同时, 对基层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在预防和治理上, 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监测病虫的各种动态, 正确推断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做好宣传工作, 使基层林业职工和林农做到对危险性病虫害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 也要加强多林区周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使人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好林业工作, 健全森林系统对病虫害的防御系统。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作责任制, 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发生了森林病虫害疫情, 可以及时调动相关机构, 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6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科技手段被逐步广泛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工作也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撑, 而预测、预报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各地还应该把预防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合适的高新技术手段, 及时发现, 及时除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目前, 人工造林的面积越来越大, 坚持走生态林业的道路, 选择优良的种苗, 不要单一化的树种, 尽量实现混交林, 加强森林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强林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实现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共同发展的道路。因国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使用大量农药, 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 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故应禁止使用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等, 减轻二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在技术上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在防治过程中, 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不断提高防治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循环发展。

摘要:林场森林的安全是关系我国的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华飞.浅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4 (6)

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篇8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 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目前, 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 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 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 (类) 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 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 由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 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 特别是松材线虫病, 一旦侵入, 很可能使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3.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 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 育苗的只管育, 引种的只管引, 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 预防机制差, 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 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 调运检疫严重失控, 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病虫害的防治率低,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重视和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 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 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 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进行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 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 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 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 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 , 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 (BT乳剂和病毒等) 、仿生农药 (灭幼脲)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等) 、植物性农药 (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 、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 ,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和青杨天牛,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利用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 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 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都有广阔的前景, 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松毛虫、美国白蛾、小蠹虫类等监测技术。

4.加强林木检疫,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 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分布区外围及相关的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 严防带疫进出省界。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 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 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 但运至目的地后, 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 做到万无一失。

5.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 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 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 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 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 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 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 长期没有经济收益, 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 应按“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 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 概述

现阶段, 各地发生的病虫害森林面积越来越大, 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 必须确保防治工作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的平衡, 使用科学合理的防治办法, 认真落实防治工作, 科学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很多病虫害防治方法都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不同的防治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一种病虫害防治方法的话, 不仅不会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坏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它是一个病虫的防治办法, 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而且在减少经济投入的前提下科学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从本质上说,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防治有害病虫的具体工作, 也就是在满足生态学的原理条件下, 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管理, 科学的使用栽培养护方法, 不断的改善森林环境, 减少害虫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对病虫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控。合理的把自然防治与人为防治结合起来使用, 同时, 要不断增加自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1 在生态系统中, 森林、害虫以及害虫的天敌, 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影响、共同存在。在森林生态系统内, 不管是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害虫、天敌、森林等共同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而综合治理指的是在进行森林树木的栽植等过程中, 合理的调控生态系统中一些组成部分的数量, 进而实现生态系统中树木的数量以及害虫天敌的数量, 最终实现减少病虫害发生以及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的目的。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

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既针对不同对象, 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 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当森林遭到不同害虫的破坏时, 必须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同时, 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中的好的一面, 结合起来使用, 并且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进而有效的防治害虫。同时, 要尽量控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可能会会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 防治方法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目标, 而且还能够确保人以及其它生物不受侵害。

2.3 为了有效的进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稳定生态的平衡性,

也可以恰当的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必须确保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 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 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 , 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 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 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经济原因是为了减少病虫害, 控制病虫害

的危害程度, 进而将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影响降到最低, 减少经济损失。所以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名词, 也就是经济允许水平。病虫害防治时必须合理的把握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时间, 进而有效的减少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这也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指标。如果病虫害造成的危害并没有达到开展防治的水平, 就不必开展防治工作;而如果高于防治指标的话, 就应该开展合理的防治工作。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 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 而非经济效益, 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科学的开展城市森林的种植工作

在进行城市绿化时, 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性问题, 同时还要考虑到以后可能会造成的病虫害问题。合理的根据当地经常发生的一些病虫害, 选择一些能够拥有对这些害虫抵抗作用的一些植物, 进而有效的控制这些病虫的数量。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 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 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 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 抓好常年监测工作, 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 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 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并结合秋冬季修剪, 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 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 通风透光增强树势, 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一是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 有效的实现生物防治。一般情况下, 生物防治的效果非常持久, 而且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只要害虫的天敌数量增多, 害虫就会长期的被天敌压制, 数量减少, 进而实现了生物发展的目的。城市内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因此有利于建立害虫天敌的有利生存环境, 这样以来不仅完成了害虫的防治工作, 同时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现阶段, 许多发达国家都立法来保证植保工作的实施, 逐渐形成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标准, 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 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5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队伍, 投入足够的资金稳定森防队伍

每个森林都会由专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来进行保护, 承担着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工作, 保护着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所以, 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些防治检疫站的重要性, 投入资金进行森防队伍的建设, 进而能够有效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措施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森林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具有复杂性, 不同种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有效的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将森林的重要功能性更好的体现出来。但近年来, 人工林的增加导致生态系统平衡性被打破, 这也给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及范围不断扩大, 给林业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损害。所以需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 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自然灾害, 昆虫在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及吸食植物的汁液, 从而导致林林营养减少, 或是营养物质被破坏, 吏其生长发育不良, 甚至死亡, 林木及林产品产量下降,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发生。当前有森林病虫害的种类较多,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侵染型病害。侵染型病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二是非侵染性病害。这种病害多是由于不适于林木正常生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及空气污染等诸多因素导致的, 不具有传染性。

三是衰退病。这种病害属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病害, 这些因素会按照特定顺序出现, 从而对林木的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 最终导致林木死亡。

森林病虫的发生离不开两个关键要素, 即植物及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 缺乏任何一个因素森林病虫害都不会发生。在这其中引起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即病原, 多以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为主,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从而产生森林病虫害。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

随着前些年我国植物造林工作的蓬勃发展, 我国人林造林面积不断增加, 人工森树种较为单一, 作为一种纯林, 缺乏完整的生物链, 从而存在着严重的病虫害隐患。近年来, 景观林又兴起, 景观林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在景观林种植过程中, 一旦不能合理选择树种, 则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隐患。而且当前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制于资金、人力、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2.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

近年来, 常见的森林病虫害种类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而随着林业市场交易的频繁, 一些外来的危险性病虫也存在着侵入的态势。一些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的情况下, 一些境外的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也在增加, 给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一旦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会给林业部门带来严重的损失。

2.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在当前各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 由于多种危险性害虫的侵入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即使对一些危险性害虫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但还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威胁, 特别是一些威胁较大的病虫害, 一旦侵入, 势必会对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

2.4 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严重的害虫具有较强的顽固性, 一旦暴发则会导致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受到损害, 在防治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再加之当前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导致不能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及时发现, 从而给防治工作造成较强的被动性。

3 森林病虫灾害防治措施

3.1 加大宣传, 提升意识。

首先,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使人们对森林病虫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通过加大宣传, 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来,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进行治理。

其次, 要从降低病虫灾害造成的损失, 推动经济发展出发, 来提升百姓的认识。森林病虫灾害会影响森林资源的累积, 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能带动全民参与, 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 从而保证林农的经营收益。

再者, 要从林业跳跃式发展的角度提升百姓的意识。比如, 预防森林的病虫灾害是对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能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推动产业发展等等。

3.2 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预测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 应该将病虫害预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管辖范围里的所有森林植被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测调查, 调查应全面准确, 以便能及时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情况, 发展程度等。预测结束之后, 对不同区域的森林, 要确定专人对其负责, 执行工作到位, 坚持越早发现、越早治理的原则。最好是能尽早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大的预测网络系统, 能实时监控并且发布相应的信息。

3.3 做好森林的种植规划。

森林能极大的美化城市环境, 但是, 在考虑森林对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上, 也应该合理地配置植物的品种, 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解决森林的病虫害问题。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 要根据每个地区的病虫害具体情况而定, 减少相应的病虫害喜食植物的栽植, 尽量多规划种植一些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植物, 以减少有害生物的寄生, 从而从源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3.4 推广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第一, 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和治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森林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治理效果十分显著, 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一定森林区域内, 一旦有病虫害的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 它对病虫害的抑制时间十分长, 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

第二, 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 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病虫害的天敌, 消灭害虫。另一方面, 生物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 对人畜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污染都比较小, 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 其控制作用更持久。

结束语

森林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具有不可或缺性,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有效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范。各地可以针对自身的区域条件及病虫害特点来采取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从而维护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宇, 葛伟, 田敏爵, 郭朋博, 李宇春.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 2011, 2, 15.

[2]丁筱慧, 谢业霞.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4,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篇11

关键词 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减轻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

林木虽然生命力比较顽强,但其应对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因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开始大面积种植人工林,但缺失对人工林培育的合理指导,导致人工林培育方面存在较多弊病,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在不可控制的森林环境中,容易出现较多新物种,长期使用杀虫剂也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进一步侵害林木健康生长;在众多的病虫害中,有相当一部分害虫具有较强繁衍能力,无法斩草除根。鉴于林木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目前,我国经常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被破坏的森林资源逐渐恢复[1]。但病虫害仍是威胁森林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探究森林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运用

2.1 科学营造混交林

科学营造混交林,对于土地难以利用、生长环境恶劣的地区,可通过营造混交林等方式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科学营造混交林,一方面能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资源。在培育人工林方面,应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森林环境。混交林凋落物会进一步形成腐殖质层,这部分物质养分高、易于分解,能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丰富养分[2]。另外,混交林生物种类繁多,部分昆虫对树木侵害小,但其补充宿主能有效对抗某些生物天地,优化森林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2.2 设置隔离带

部分害虫的迁徙能力、扩散能力非常强,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极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单一食性的幼虫其迁移能力比较弱,因此,可通过设置隔离带等措施,阻止幼虫迁移,减少其食物来源,进而保护森林资源。另外,在森林中存在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有益生物,这部分有益昆虫在抑制虫害繁殖、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保护这类生物,及时采取措施,抑制虫害传播。

2.3 提升树木免疫力

不同树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即便是同一品种的树种也会存在差异性抗病虫害能力。在具体营林工作中,应加强选育、抚育工作,全面提高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在选择树种方面,应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实现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等多种造林方式混交种植,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林木免疫力[3]。选种、播种是造林工作的起始点,而结合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科学选种,则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选好种子后,要科学保存种子,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方能进入播种环节。进入秋季后,应施磷肥,不能施氮肥、不能灌水,确保苗木根部正常生长。进入冬季后,要做好防寒工作,预防苗木受冻害。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暖棚、风障、盖草和土埋等保暖措施。苗期与幼苗期的苗木无需大量水分,对水分要求不多,不能过量灌溉;而生长期的苗木对于水分的需求则较大,应及时灌溉,保障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2.4 优化树木生长环境

林业生产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因此,在林业生产之前,必须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力,设计科学的造林方案,争取赢得经济与生态双收的效果。结合林业生产方案确定林业布局、树种及林种,更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修地整理工作是改善树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通过休整土地,清除杂草、灌木丛,翻垦土地,施肥浇水,改善土壤生物性能,全面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此外,树木生长受到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选择科学的植树方法,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4]。

幼林抚育工作是提高树木成活率、降低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从整体上来说,幼林抚育包括以下环节:修剪幼林不良枝干;对分布不均的幼林进行去劣存优管理;清除灌木、杂草、藤类植物;合理规划树木密度;施肥、翻垦等工作,改善土壤环境、增加通透性,促进树木快速生长。5月中旬前后,要对幼林进行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从而使幼林可获得足够水分与阳光;7月与9月应分别进行1次抚育管理,进行“三铲三趟”,幼林抚育工作需持续3 a。杂草是幼林的劲敌,清除杂灌杂草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部分杂草还能产生病虫害,所以,幼林抚育中必须及时清除杂草。一般来说,主要是采用人工除草,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最近几年,机械化除草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幼林抗逆性比较差,必须做好冬季防寒管理工作,以防幼林受到冻害。

适当修剪,对于枯枝和已经遭受虫害的枝条应及时修剪,及时砍掉病株,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的整体影响。同时,去除枯枝也能提高森林成活率[5]。

2.5 创新防治观念

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创新策略、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推广健康森林理念,进一步实现“除治”向“预防”方向转变。在具体防治对策上,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治理效果。通过喷洒农药或人工摘除越冬蛹、虫卵等方式进行,并采用涂干、喷洒石硫合剂等方式,预防发生腐烂病。防治病虫害应朝着生态防治方向靠近,减少药物使用,通过生态防治措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6]。在防治病虫害组织管理方面,应由传统一般防治转向工程治理,并积极采用生物防治策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与科学性。

3 结语

从我国森林病虫害现状入手,从科学营造混交林、设置隔离带、提升树木免疫力、优化树木生长环境、创新防治观念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对策,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花旭,姜艳,王镇江.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2).

[2]吕军美.基于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3).

[3]廖水龙,何信江.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21).

[4]叶建厂.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营林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8).

[5]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2014(4).

[6]高宪春.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5(32).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12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防治观念和手段落后

在不少的林区, 林业管理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数的行为都是从经济效益促发, 没有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考虑并病虫害的防治。同时,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认为在防治过程中做好阶段性的努力就行了, 而没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造林的整个过程中去。在防治观念上, 存在重视造林轻视管理、重视防治而轻视预防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要性。在治理手段方面, 不能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多数采用人工防治, 技术手段落后, 不能及时的消除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威胁, 造成了病虫害经常性复发。

1.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最近几年, 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但是造林多是纯种林, 混交林的数量较少, 这就造成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进一步的扩大,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最近几年季节干旱和冬季气温较高, 害虫越冬的数量增加, 导致森林病虫害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其危险性和威胁性不断增加, 而且随着害虫的种类持续增加, 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 在造林过程中, 林地和更新接壤, 使得农业害虫进入到森林系统中, 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造成了顽固性的虫害持续发生, 农药药效持续降低。此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 这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1.3灾害监测和预报有待加强

灾害监测和预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监测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监测预报网点, 预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其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此外, 监测和预报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无法保证调查和预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此外, 没有落实综合性营林造林措施, 无法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整个林业的生产的全过程。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经常会营造纯种林, 而忽视了混交林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造成了森林抵抗病虫害能力降低, 一旦森林爆发严重病虫害之后, 其蔓延的速度十分快。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加强森林管理

在对森林进行管理过程中, 首先, 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不同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的划分, 保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 能够通力开展森林管理工作。其次, 在基层要建立病虫害防治机制和完善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再次, 在病虫害预防和治理过程中, 要使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和病虫害监测技术, 正确的推断出病虫害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使基层的林业管理人员和林农都能意识到病虫害对森林系统造成的严重影响, 及时的发现病虫害及时的进行预防。同时也要加强对林区周围病虫害的预防, 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第五, 做好森林预防工作, 健全森林预防病虫害的防御体系, 完善立法和法规制度建设, 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研究;最后, 建立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了病虫害就可以及时的调动预防机构开展病虫害预防工作,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2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整个森林管理体系中, 要始终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 始终将预防工作放在病虫害防治的首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家制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点突出, 整体的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并逐渐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情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切实提高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减少因为病虫害对国家资源和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

2.3不断创新预防技术

积极优化监测技术, 禁止人为传播有危险性的外来生物和害虫, 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快速应对一些重大危险性的病虫害。在用农药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尽量选择使用那些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且对环境和害虫天敌影响较小的新型农药, 同时还可以使用生物技术辅助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学的措施, 保护好森林中病虫害天敌, 用天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衍, 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大量高毒的化学药剂, 可以利用生物药剂、物理防治等措施诱杀害虫, 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无污染的长效治理和防治。

参考文献

[1]陈帅飞, 李国清, 周建清, 等.桉树和相思树Ceratocystis枝干枯萎病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 2013 (4) .

[2]颜学武, 嵇保中, 周刚.一种花绒寄甲幼虫半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 .

[3]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9) .

[4]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9) .

[5]孙妍, 赵红盈, 宋小双, 等.豚草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34) .

上一篇: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下一篇:写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