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4-07-26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精选11篇)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1

森林产出的木材及林产品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最近几年,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十分严重, 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资源,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突出, 各级各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经验, 分析了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目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防治理念和手段落后, 多为事后补救

我国部分林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只从部门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没有上升到生态安全、物种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同时, 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以及防范治理的难度认识都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认为通过阶段性的努力, 就可以防治病虫害, 而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造林的全过程。在治理理念上, 还多为“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预防和保护的重要性。在治理的手段和技术上, 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 技术手段落后, 不能有效和彻底地杀死病虫, 因此经常复发。

1.2 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最近几年, 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但是造林多是纯种林, 混交林的数量较少, 进一步扩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最近几年季节干旱和冬季气温较高, 害虫越冬的数量增加, 导致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其危险性和威胁性不断增加, 而且随着害虫种类的持续增加, 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 在造林过程中, 林地和耕地接壤, 使得农业害虫进入森林系统中, 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造成顽固性的虫害持续发生, 农药药效持续降低。此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 这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1.3 顽固难治, 爆发现象常有发生

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是病虫害防治中很难根除的病灶, 频繁出现并且易形成规模化的破坏和杀伤力, 而且资金的投入不够造成监测系统不发达, 防治工作很被动, 没办法在病虫害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前, 将其扼杀和控制, 很多顽固的病虫害一旦爆发造成无法遏制的破坏。还有国际性检疫害虫红脂大小蠢。

1.4 管理机制不健全, 造成工作推进难度大

监测预报工作薄弱, 我国大部分林区还不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手段, 准确及时地掌握病虫情发生的规律并进行预报和防治的指导。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 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畅, 在我国管理部门有农业、林业、防疫等部门, 大家都有自己职责, 造成管理不顺畅, 再加上造林、育苗、引种这些部门很少沟通和协调, 造成预防和治理过程工作效率低下。检疫检验工作不规范, 一部分地区的检疫工作跟不上, 没有建立检验、检疫、检测与检查站, 造成了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与治理效果差。经费短缺, 具体表现在基层技术与基础设施不足, 缺少检疫设备与仪器和必要的通讯工作, 造成了整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较差。基层工作推进不力, 由于缺少人员和经费, 再加上基层对这方面工作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不完善, 造成基层工作素质较差的同时,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2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整个森林管理体系中, 始终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 将预防工作放在病虫害防治的首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家制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点突出, 整体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并逐渐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情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切实提高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减少因为病虫害对国家资源和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

2.2 加强组织领导力

从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看, 实现森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国际意义, 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保护生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森林病虫害与火灾等灾害相比破坏力极强, 并且防治工作更加艰巨且富有挑战性。为此,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2.3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2.4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 根据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管理制明晰, 国家、集体和机构甚至个人多方面、多渠道的开拓资金的投入力度, 坚持“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其次, 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时间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提前预警,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根据受益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经费。

2.5 积极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要健全管理体制, 明确不同机构的管理职能, 使日常的工作中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够及时合作, 交流信息。同时, 对基层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在预防和治理上, 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监测病虫的各种动态, 正确推断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做好宣传工作, 使基层林业职工和林农做到对危险性病虫害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 也要加强多林区周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使人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好林业工作, 健全森林系统对病虫害的防御系统。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作责任制, 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发生了森林病虫害疫情, 可以及时调动相关机构, 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6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科技手段被逐步广泛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工作也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撑, 而预测、预报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各地还应该把预防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合适的高新技术手段, 及时发现, 及时除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目前, 人工造林的面积越来越大, 坚持走生态林业的道路, 选择优良的种苗, 不要单一化的树种, 尽量实现混交林, 加强森林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强林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实现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共同发展的道路。因国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使用大量农药, 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 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故应禁止使用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等, 减轻二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在技术上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在防治过程中, 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不断提高防治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循环发展。

摘要:林场森林的安全是关系我国的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华飞.浅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4 (6)

[2] 孙文库.浅析森林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2

王宗银

(青海省互助县五峰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810500)

摘要

总结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发生规律、综合治理方案及策略。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要性;危害性;综合治理原则及策略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随着新时期林业工作重心的转移,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却面临许多问题.为此,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体系,积极推行以营造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以及依法治理森林病虫害和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等防范措施。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2.1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2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县,由于我县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2.3 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3.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信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60%),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4.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4.1.1 从加速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4.1.2 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4.1.3 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4.1.4 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4.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4.4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4.4.1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4.2 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4.4.3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

4.4.4 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4.4.5 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4.5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4.5.1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4.5.2 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

5.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5.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5.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5.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5.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5.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5.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5.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5.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5.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南门峡林区、北山林区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县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5.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5.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5.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3.6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3.7 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效益;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國虽然国土辽阔,具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森林病虫害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在逐年递增,人工美化造成的单树种的过多和过密集种植等现象,在遭受病虫害时其受害程度和受害面积无法估量,十分严重且不断加剧。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局部地区的气候问题有关,森林所在地的温度、适度、天敌数量、人为因素等,也是造成受害地区和受害程度的差异。经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造成灾害的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原有虫害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目前害虫已达到50多种,不同的病虫已经对部分传统防治措施具有了相应的抗性,传统防治措施已难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获得较高效益的对策来解决病虫害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分布

我国疆土辽阔,不同气候错综分布在国土上,因为地势变化较为多样,所以森林资源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从北往南依次为常绿针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不同气候影响下的不同森林资源具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虽然有所差别,对地区的生态调节的影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森林资源非常庞大,这就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严重的考验。

2.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现状

由于我国存在大面积的森林资源,随着近几年病虫害问题的加剧,受害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增加的主要地区不光包括天然的森林资源,还有很大一部分为人工植树造林所产生的森林代。而后者相对于前者在发生虫害时,受害面积更大且受害程度更为严重,原因是人工造林的树种较为单一,植被覆盖率更低。其次,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原因,我国温度相对上升,冬季温度也较高,这就给病虫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很大的环境和机会,病虫的冬季死亡率下降了很多,造成病虫危害逐年上涨,灾害面积不断上升。因为防治手段较为单一、效果较差。虽然现阶段,对于现有的虫害的防治措施还较为有效,但是害虫的种类在不断增加,足已造成大量危害的害虫已经达到了上百种,且国外入侵的害虫也在不断增多。原有的害虫也在不断变异进化,如松毛虫等害虫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防治病虫害的现状不容乐观,病虫害防治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我国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对我国森林资源存在最大威胁的病虫害是部分虫害的潜在威胁,在上个世纪之前,我国虽然存在病虫害问题,但是危害相对较小,采用相应的措施就能控制住虫害的扩大,但是这种生态相对平衡却因为国外病虫的入侵而被打破了。近年来,多种不同的害虫已经入侵我国一部分林区,为了防止产生的危害,我国相应单位已经采取了一部分措施来解决和防止外来病虫的侵入,虽然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外来病虫的潜在危害确是不容忽视的。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进行预防。

其次,病虫的顽固性、抗药性、和复发性较为严重。存在一部分病虫,虽然在当时治理时存在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复发性较强,每年或者每个地区都反复遭受此种虫害,而且一部分的病虫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抗药性。在爆发初期,喷洒农药等简单措施较为实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药性不断增强,同种农药或者措施很难在起到相应的效果。病虫对药物性防治具有选择性,长久下去,新型的抗药性病虫就会产生并产生更大的危害。

最后,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很多虫害在发现的初期就进行防治,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损失较小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在虫害监管和发现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传统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做的应有的检测,而缺乏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实地检查,这就导致了在病虫害发证的初期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到,从而错过了其最佳防治时期,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了相应技术无法推广和应用,而现有的喷洒农药等技术不能彻底的防治,却存在加重问题的效果。所以我国病虫害防治问题较多且比较严重。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还不能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发展。

4.如何有效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就要摒弃传统的大面积喷洒农药的行为,切实有效的开发一整套实用的措施,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1)加强森林防虫害意识,提高有关人员的防害重视程度。组织相关人员和成立相应的机构来关注和研究分析各类虫害的产生和防止,虫害虽然没有其它自然灾害的迅速,能产生大量的直接性的损失,但是虫害自身具有危害面积广、破坏性大、反复性较强等特点,能对森林造成大量损失,而森林资源的损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从而较好的做到控制,防止在发生时手足无措;(2)要加大相应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对虫害的高科技技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防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大面积农药喷洒,而是要拓宽防治的手段,对于不同的病虫,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来治理。传统的治理方式单一且成效不强会造成害虫具有很强的抗药性难以治理,新式的治理方式应该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新的生态化森林系统害虫的防治应该以增加天敌数量等这种环保方式进行,尽量杜绝农药这种危害较大的方式;(3)要提高害虫的提前防治,设立相应的检测和报警系统。病虫害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孕育时期,在这一时期,病虫害已经出现了相应的危害情况,且治理相对较为简单,成效好。如果错过这一阶段,等造成大面积虫害时,治理难度也就大大上升了。所以要设立相应的报警和预测系统,在病虫产生初期或者潜伏期就开始治理。要想提高防止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就必须在以上几点做出相应措施。

5.结语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病虫害问题始终困扰着森林资源的正常发展,大量病虫的危害每年都使森林资源遭受极大地损失。在我看来,要想防治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科学、生态的方式,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采用积极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问题,是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森林的开采达到了最大化,所以在开采砍伐过后,所要关心的不光是补偿种植,还要做到分类多样化种植,防止过于单一的种类,同时也要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为我国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王富昌,桂红,书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4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防治观念和手段落后

在不少的林区, 林业管理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数的行为都是从经济效益促发, 没有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考虑并病虫害的防治。同时,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认为在防治过程中做好阶段性的努力就行了, 而没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造林的整个过程中去。在防治观念上, 存在重视造林轻视管理、重视防治而轻视预防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要性。在治理手段方面, 不能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多数采用人工防治, 技术手段落后, 不能及时的消除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威胁, 造成了病虫害经常性复发。

1.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最近几年, 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但是造林多是纯种林, 混交林的数量较少, 这就造成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进一步的扩大,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最近几年季节干旱和冬季气温较高, 害虫越冬的数量增加, 导致森林病虫害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其危险性和威胁性不断增加, 而且随着害虫的种类持续增加, 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 在造林过程中, 林地和更新接壤, 使得农业害虫进入到森林系统中, 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造成了顽固性的虫害持续发生, 农药药效持续降低。此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由于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 这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1.3灾害监测和预报有待加强

灾害监测和预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监测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监测预报网点, 预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其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此外, 监测和预报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无法保证调查和预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此外, 没有落实综合性营林造林措施, 无法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整个林业的生产的全过程。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经常会营造纯种林, 而忽视了混交林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造成了森林抵抗病虫害能力降低, 一旦森林爆发严重病虫害之后, 其蔓延的速度十分快。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加强森林管理

在对森林进行管理过程中, 首先, 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不同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的划分, 保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 能够通力开展森林管理工作。其次, 在基层要建立病虫害防治机制和完善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再次, 在病虫害预防和治理过程中, 要使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和病虫害监测技术, 正确的推断出病虫害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使基层的林业管理人员和林农都能意识到病虫害对森林系统造成的严重影响, 及时的发现病虫害及时的进行预防。同时也要加强对林区周围病虫害的预防, 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第五, 做好森林预防工作, 健全森林预防病虫害的防御体系, 完善立法和法规制度建设, 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研究;最后, 建立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了病虫害就可以及时的调动预防机构开展病虫害预防工作,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2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 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整个森林管理体系中, 要始终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 始终将预防工作放在病虫害防治的首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国家制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大胆的改革,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点突出, 整体的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并逐渐建立符合当地林业实际情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切实提高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减少因为病虫害对国家资源和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

2.3不断创新预防技术

积极优化监测技术, 禁止人为传播有危险性的外来生物和害虫, 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快速应对一些重大危险性的病虫害。在用农药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尽量选择使用那些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且对环境和害虫天敌影响较小的新型农药, 同时还可以使用生物技术辅助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学的措施, 保护好森林中病虫害天敌, 用天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衍, 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大量高毒的化学药剂, 可以利用生物药剂、物理防治等措施诱杀害虫, 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无污染的长效治理和防治。

参考文献

[1]陈帅飞, 李国清, 周建清, 等.桉树和相思树Ceratocystis枝干枯萎病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 2013 (4) .

[2]颜学武, 嵇保中, 周刚.一种花绒寄甲幼虫半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 .

[3]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9) .

[4]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9) .

[5]孙妍, 赵红盈, 宋小双, 等.豚草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34) .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14-1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总土地面积1506.74km2,有林地面积75万亩,人工林37万亩,天然林3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82万m3,森林覆盖率为47.6%。宜君县是渭北最大的一块绿洲,是夏季纳凉避暑的胜地,森林病虫害防治在保护这块森林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全县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工作措施,严格落实目标管理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测报、防治、检疫工作,森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1‰以内,无公害防治率为80.97%,测报准确率为98.71%,种苗产地检疫率为96.25%,分别达到省市控制指标以内。

2 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宜君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各乡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意识淡薄,存在“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2)森防基础设施落后,防治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害防治专业人才少,技术欠缺,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跟不上;(3)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控面积大,工作量大面广,人力物力耗费大,资金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不足;(4)重药剂防治,轻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成本高,还易造成环境污染,难以标本兼治;(5)部分林地内人为活动频繁,森林抚育措施不到位,对林内火烧木、干枯木、病虫木未及时伐除,采伐木的伐桩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6)人工纯林面积大,纯林较混交林易遭病虫危害,且防治难度大,全县人工油松林多为纯林,因而病虫一旦大面积发生,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 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森防基础

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技术培训,是不断提高全民森防意识、普及森防知识、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创造良好森防环境的基础。

(1)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技宣传月”、“科技下乡”、“科技兴林”等活动,组织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区域,走村入户,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动态及有关政策、法规等;(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单及宣传标语等宣传形式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防治技术,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森防工作中来;(3)要加强森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邀请省市森防专家讲课,培训的重点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和与森防有关的法律法规。

3.2 抓好测报工作,保持信息畅通

根据宜君县森林资源分布、立地类型、林种树种等实际状况,保持信息畅通,定期开展测报工作,每年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出预测并制定全年防治计划,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3.3 做好检疫工作,防止病虫蔓延

当需要从外地订购大量的种苗,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合格证发放制度。组织森防检疫员对出入全县的木材、苗木严格依法按规定开展检疫检验工作,严令不得放行违规调运的木材出境、过境,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保证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3.4 狠抓硬件建设,提高防治质量

积极争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和项目,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配备现代化的预测预报监测仪器、机械化的防治工具和野外森防工作工具,建立县级森防实验室和标本室,开展森防科技攻关。同时,加强森防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森防工作的要求。

3.5 预防防治并重,降低病虫危害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消灭”的方针。

(1)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2)采用生物、生态、药剂等综合防治措施,物理机械、人工捕捉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分类施策,积极防治,坚持走以生物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路子;(3)认真抓好红脂大小蠹综合治理工程。积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严格执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和《植物检疫条例》;(4)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力度,及时清除林内的干枯木、病死木和采伐木留的枝梢;(5)在今后的造林当中以营造混交林为主,这样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6 采取有效措施,检测重点病情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危害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松树一旦染病,快则40天即可枯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宜君县针叶林面积大,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监测工作。

(1)一是要及时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制定具体而详细的检测及防治方案,划分责任区,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2)严格联系制度、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本辖区内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核实、汇总与上报;(3)全面加强对本县内生产使用经营松木的单位和个人的登记调查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并做好疫情监测普查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地非法调入松类植物、松材及其制品。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广东省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资源, 对调节气候和保证人类生活的协调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林业资源的快速增长,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但是, 森林病虫害危害逐渐加剧, 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也对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 由于病虫防治方法和技术等原因, 导致我国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十分有限, 这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国林业部门必须对森林病虫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并根据相关策略来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 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炎热, 境内的河流众多, 河谷和盆地等地形交错[1], 年降水量丰富,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 由于气候炎热也导致了病虫害现象的疯狂扩张, 给广东省森林资源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1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的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繁殖、储存、运输等过程中, 遭受其他生物病毒的侵害而造成生长不良或死亡的现象[2]。

1.1 病虫害种类多且危害大

广东省由于常年气候较炎热, 导致全年虫害泛滥。据统计, 广东省病虫害种类现已经有60多种[3], 部分是地区本有的害虫, 另一部分是从外地传入的害虫, 比如杨扇舟蛾、松毛虫和天牛类等害虫经常会造成局部地区病虫害泛滥, 对广东省林业资源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1.2 害虫种类扩张速度快

20多年前, 广东省害虫种类只有30多种[4]。20 a来, 外来害虫侵入范围增大, 害虫扩张的速度非常快, 虽然林业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始终不能有效防治这些病虫。

1.3 顽固难治, 病虫害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松毛虫、青杨天牛及落叶松尺蛾等害虫都有快速爆发的特点[5], 一旦有地区被带入了此类病毒, 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造成地区爆发, 甚至有的地区常年都会有此类病虫害的爆发。加之森林面积较广, 不能做到及时的监测和上报, 也给病虫害蔓延提供了时间, 对森林资源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2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要客观对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而不是一味按照传统的灾害防治方法进行处理。

2.1 森林病虫害的预测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性不够, 灾害预测的手段和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实际防治工作难以进行, 无法真正做到灾害的有效预防, 只能做到灾害发生后的补救工作, 不能从根源上遏制森林病虫害。

2.2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落后

目前, 广东省依然沿用传统的化学方式来治理病虫害, 这种化学防治措施, 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污染, 还提高了森林病虫的抗药性, 对林区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越来越难以进行。

2.3 基础投入不足

由于地区内对病虫害的检疫和检验工作没有跟上病虫扩散和变异的速度, 导致现阶段检疫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造成危险性的病虫更加肆意传播。另外, 由于病害防治经费不足, 导致整体的抗灾和减灾能力较为低下, 检疫基础设施不足, 林区没有足够的监测和预报设备, 无法做到及时上报疫情, 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和检疫工作难以进行。

3 广东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 细化分工, 明确人员工作职责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这个工作有艰难性和长期性, 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对森林病虫害工作的治理和预防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分工, 把工作任务划分给每位工作人员, 明确每个人的治理工作, 防止出现有逃避责任和推卸责任的人员。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 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不仅仅是需要林业部门的支持。在治理病虫害之前, 应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宣传手段增强人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 将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放在首位, 自觉地加入和参与到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中。此外, 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完善森林病虫害检疫和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保证为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丰富林木品种, 提高其抗病能力

广东省气候炎热, 适宜多数树种的存活, 这就要求当地林业部门不再选用单一的树种, 而是根据新型技术等手段多引进和培育新型树种, 形成一种多种林木种类共生的状态, 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 培育出有抗体的新型树种;对于其他病虫害, 适当研究和培育相关的抗病毒树种。

通过喷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的传统化学防治方法, 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而新型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无公害、高效益、低成本、无污染等多种优点, 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措施能够保证整个林业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由此可见, 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如利用生物手段加快病虫害天敌生物的培养, 创造一种有利于天敌的生长环境, 一旦有天敌生物在林区成活, 就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

4 结语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是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必须着眼于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细化分工, 明确人员工作职责, 加强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同时, 增加林木品种, 提高其抗病能力, 并适度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达到对林业核心工作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钟海生, 谢向荣.广东省蕉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原因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 (212) :176-177.

[2]潘志强, 俞明坤.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 (61) :241.

[3]王永彬.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 201 (531) :111.

[4]张志宏.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 (55) :95.

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林木检疫

1 引言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 具有多样性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林木种类, 因此危害林木的病虫害种类自然也比较多。尽管在多方努力之下,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指导方针。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都属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范围。预防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把防治工作做在前头, 才能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或者造成重大危害之前进行有效控制, 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人工植树造林的面积不断扩大, 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 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张, 病虫危害加剧。

2.1 森林灾病虫种类增加, 危害严重

近年来, 在陕西省范围内不断发现由外地传入的, 或是在该省从未见过的新的森林病虫害, 其数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5种增加到现如今的50余种。有些病虫害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 如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等种类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更有地区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因为病虫害的侵袭, 该省木材每年减产达70万m3, 直接经济损失约2亿多元, 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损失更是不可计算。

2.2 潜在威胁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多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病虫害进入陕西省, 如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 对该省大面积森林造成威胁。虽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了有效防治, 但其潜在危害仍不可忽视。

2.3 难以根治, 爆发频繁

除了外地入侵的森林病虫害, 还有多种本地早已存在的病虫害相当顽固, 很难彻底清除, 如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就是这类病虫。由于它们具有顽固难治的特点, 几乎年年会对部分地区森林造成严重损害。如不能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防治, 后期的防治工作便会很难开展。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就目前来讲,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基础不扎实, 很多地方还不能做到及时监测并掌握虫情等基本型工作。相关科技不足, 防治不力。很多地区依然使用大面积喷洒药剂等较为原始的防治方法, 由于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强, 不仅很难达到有效防治, 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水污染等。虽然更有效的物理除虫方法不断出现, 但是由于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很难做到全面推广。由于林业系统内部机制不完善, 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在林业系统内部, 造林的只管造林, 育苗的只负责育苗, 林业规划部门从来不考虑病虫防治规划, 各部门缺乏协调合作, 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同时, 有些地区严重缺乏森林检疫站和专业检疫人员, 调运检疫也严重失控, 致使疫情不能被及时发现, 及时控制。防疫经费紧张, 在整体检疫能力低下的情况下, 很多地区经费短缺, 造成基础设备不足, 专业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和交通工具配备不齐全, 导致最新的防治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及应用, 防治工作效果差等局面。

4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有着必然联系。笔者认为, 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几点基本工作。

4.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加速国家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已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直观体现, 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最大程度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危害了森林资源, 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故而, 将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不仅可以保护森林, 还可以降低经济损失, 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森林病虫害工作有助于加快造林绿化计划的推进, 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木材质量, 从而推进新世纪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4.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预测预报对其有着重要作用。各地要及时、严格的对本区域的森林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调查监测。监测人员要将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作为本职工作的第一目标, 做到专人专责专地。从系统化发展来看, 全省要以国家级测报点为指引, 以本省及重点城市测报点为基本面, 以辖区内各区县测报点为根基, 使预警网络体系覆盖全省。第一时间掌控森林病虫害疫情发生情况, 依据具体森林特点及即时天气情况制定针对性、可行性方案, 从而形成有效监控、及时防治、重点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预报体系。

4.3 改进防治手段

科技是森防工作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 要结合陕西省生物多样性、环境特殊性等具体情况, 依靠先进科技改进防治手段。坚持走生态林业之路。在此基础上, 强人工造林。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树, 优良育苗, 在森林规划之初应将森林病虫害防治融入其中, 便于后期森林病虫害工作的有序开展, 有效开展。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合理利用农药的规定使用农药产品。在森林病虫害工作中尽可能的避免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例如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逐步将低危害的农药推广使用, 例如微生物农药 (BT乳剂和病毒等) 、仿生农药 (灭幼脲)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等) 、植物性农药 (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 、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 将生物防治大力推广并投入使用。

4.4 加强林木检疫工作,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要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就要不断加强林木检疫工作。由于检疫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等基本特征, 所以现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增强人们的法律观念。在日常工作中, 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植物检疫条例》法规及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以此来得到人们对林木检疫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2) 加强对运输车辆的建议检查。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分布区外围及与辽宁、山东、山西毗邻地区相关的干线公路都是森林病虫害进入我省的重要地区, 要在这些区域设立检疫站, 对运输林木产品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 以防病虫害的进一步传播。

(3) 在源头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产地检疫是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对告诉公路难以设置免疫站的路段来说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农村集镇等基础市场的树苗、花卉、果品等区域的检查, 从源头上杜绝森林病虫害的扩散及发生。

(4) 严格控制国外林产品入境, 尤其是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入境的相关林产品。

4.5 增加资金投入, 确保防治需要

资金是基础, 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全力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 就是由于自己不足造成的, 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森林病虫害的资金投入。

(1) 在资金筹备过程中, 要将“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资金投入原则与“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有效结合。将国家、地区、组织、个人等渠道都纳入资金投入渠道, 以募集更多资金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防治、测报、检疫等基本建设投资,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防灾救灾工作范畴内的一项基本工作, 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

4.6 增加财政投入, 实行工程治理

经历多次森林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必须意识到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对此, 国家应该设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基金, 从上至下提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以“谁经营, 谁防治”为基本原则, 以国家、地区、组织、个人等多方面为资金来源, 加大人力、物力的双方面投入, 将病虫害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允许的范围, 维护生态利益的同时维护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

[2]王富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6)

加强大宁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8

1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1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防治意识不强

有的林业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从保护生态安全、物种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认识稍显不足。县级政府部门还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1.2 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科技防治推广力度不足

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陈旧滞后, 机械化程度低, 应急防治设施建设不完善, 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导致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因缺乏防治技术, 防治效果不佳, 效率也不高。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防治经费不足, 基础设施匮乏, 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十分短缺, 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跟不上。由于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导致有的乡镇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不能及时发布信息预报。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

2.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起着支撑保障作用。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森林病虫害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此, 县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从资金、领导力量上给予重视。

2.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要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 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依法防治, 强化政府行为, 倡导群防群治, 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资金投入, 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 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2.3 加强测报, 科学防治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认真调查监测, 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县、乡 (镇) 必须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要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 加大生物防治推广普及力度。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 造林要采用良种壮苗, 坚持适地适树,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营林措施,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需要。

2.4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

要建立外来森林病虫害风险评估体系。森林病虫害检疫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严格执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 逐步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 有效地处置突发森林病虫害事件。

总之,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时, 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 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 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 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协调运用各种科技手段, 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 促进大宁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制约大宁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加强大宁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 对于今后防治森林病虫害具有参考价值。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9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 病虫危害加剧。据湟中县森防站统计资料来看, 2000—2008年, 病虫害发生面积以每年6 666.67 hm2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 害虫越冬死亡率低, 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 再加上退耕还林户只领补助款, 不重视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致;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防治难度加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 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8种增加到10多种左右, 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 有的是湟中县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 (类) 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 生长量下降, 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黄斑性天牛侵入湟中县, 由于对其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极力控制, 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还有桦尺蠖和鼢鼠, 如果不加大力度防治, 很有可能对湟中县大面积桦树林、青杨林、沙棘林等造成毁灭性危害。

1.4 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鼢鼠、桦尺蠖, 加上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 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制约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造林的只管造, 育苗的只管育, 引种的只管引, 有的单位和个人搞育苗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 预防机制差, 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 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 调运检疫严重失控, 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极为短缺,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病虫害的防治率低,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减少经济损失, 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1], 以保护青海省及湟中县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 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 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3.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 全县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 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 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2]。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本县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进行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 为湟中县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 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 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湟中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 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 , 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3]。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 (Bt乳剂和病毒等) 、仿生农药 (灭幼脲)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等) 、植物性农药 (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 、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 ,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 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 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 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等都有广阔的前景, 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防治病虫等监测技术。

3.4 加强林木检疫,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结合湟中县的实际情况, 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干线公路路口加大检疫检查力度,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 严防带疫进出。三是加强源头管理[4]。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 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 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 但运至目的地后, 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 做到万无一失。

3.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 每年大约有6 666.67 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 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 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 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 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 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湟中县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 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 长期没有经济收益, 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 应按“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1]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 2009 (12) :41.

[2]袁晓庚, 刘伟各.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1) :97.

[3]李波, 李业秀.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4) :23.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营林技术

近年来国家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森林病虫害日渐严重的现状同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病虫害对于森林资源的影响重大,对于森林的破坏不言而喻。相关部门不断采取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营林技术作为重要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

1.1 防治森林病虫害,能够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 人工造林面积的增长,使森林病虫害的趋势逐渐上升。我国的人工林、生态林、防护林以及公益林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些人工林的治理工作中,防治森林病虫害能够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扩大我国森林资源的面积,保护森林资源,由此可以看出,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1]。

1.2 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 在进行防治森林病虫害时,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随着对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不断研究,采用生物技术能够直接消灭病虫害,并且对人、畜、植物等不存在威胁,不会有残留污染问题,不会使病虫害产生抗性。防治森林病虫害在选取技术措施时不能够对生态进行再次破坏,治理过程中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对森林的再次破坏起到限制作用,实现环境保护。

2 营林技术分析

2.1 育苗技术 育苗作为最基本的营林技术,在森林防治病虫害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选取育苗的地理位置时,要与林业的地理位置相近,保证树苗的生长环境相似,提高其成活率。要尽量选取平地或者缓坡地,土层深厚的地方,促进树苗的生长。同时在选址时要靠近水源,方便对苗地进行灌溉。在育苗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许多问题,要对苗地进行杀菌消毒,并做好施肥工作,使土壤有很高的适用性。对种子也要做好消毒、催芽工作,同时苗地的除草和除虫工作也要妥当处理[2]。

2.2 人工造林技术 人工造林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营林中居于重要地位,同时它所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多,对其的技术含量要求以及科学性要求更高。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树种的选择,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治,使育苗土地的适应性不断增强。第三要尽量选择一些优良树种,提高造林的高效性,并且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最后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人工造林进行养护,使人工林能够顺利生长。

2.3 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营造主要包括带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和区域混交等。混交林的特殊性较强,不同于一般的单一树种林。因此在对混交林进行營造时要根据树种特征、地理条件和相关的技术进行整体的评估选择,不能盲目进行。混交林能够改善林地的条件,使树种进行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树种之间的功能,使林地的各项功能得到补充。同时,对于林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整个林区的生态效益。

3 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1 选取抗虫的树种,提高对病虫害的免疫力 大部分事物之间都会存在抗体,树种也不例外。在自然界中同一层的的不同树种之间,同树种的不同个体之间,都会存在抗逆性的差异。在引种和杂交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抗病虫树种的种植,使树种自身对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和干扰,提高树种对病虫害的免疫。

3.2 通过设置隔离带防治害虫 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能力比较强,扩散速度较快,对于大部分害虫的幼虫而言,是不能够进行长距离移动的,对周围的树种有很大威胁。对于一些食性比较单一的害虫,在缺乏食物时就会进行大规模的迁移,由此可见,在树木种植区域间,加强隔离带的建设是必要的,既防止了病虫害的传播,同时也为树木健康生长提供了保护[3]。

3.3 要按时对林内的卫生进行管理 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存活状况,因此,注重林内卫生对于防治病虫害有积极作用。要对林内的草进行定时清理,不断改善林内的卫生条件,防止病虫害寄生,营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同时要定期对林内进行松土除草,避免病虫害的生长和传播,阻止病虫害的繁殖。对树木进行适当的松土,为树木的生长提供空间,并且提高树木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4 加强林内土壤的肥力 在林内施肥,能够加强土壤的肥力,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抵御病虫害。病虫害对树木进行侵袭时,树木自身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当病虫害的侵害力度不及树木的抵抗能力时,病虫害的繁殖就会受到影响。对林内进行施肥,能够提高树木的抵抗能力,阻止病虫害的干扰,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

结束语: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大部分地区通过营林技术对森林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营林技术方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营林改造与防治病虫害紧密结合,为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给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袁晓庚,刘伟各.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4(11):23-24

浅谈虎林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篇11

虎林市是黑龙江省重点林业县份, 同时也是林业有害生物多发区。随着造林绿化面积的逐年加大,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影响我市林业发展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 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市造成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过其它森林灾害, 直接影响我市造林绿化的成活率, 破坏造林绿化成果, 破坏森林资源的持续生长和永续利用。影响森林生态效能的发挥, 直接对我市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构成威胁。因此, 对我市林业部有害生物的防治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策略。

1 林业基本情况

虎林市林业用地总面积57525.2公顷, 有林地面积48941.2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34408.3公顷;人工林面积14532.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479795立方米, 其中:天然林活立木蓄积2773497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706298立方米。我市属林区天然林树种, 种类较多, 常见树种有20种以上。其中柞树林分布面积最大, 其次以椴、山、白为主的软阔叶混交林分, 以及柞、色、椴阔叶混交林分和硬阔叶混交林等。人工林多为纯林, 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红松林、杨树林等。我市的森林资源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完达山林区能抵御西伯利亚寒流, 沿乌苏里江森林对涵养水源, 巩固国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农防林是我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天然屏障。对相关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2.1

发生面积大, “十一五”期间, 全市累计共发生各种森林病虫鼠害14247公顷, 年均发生面积2849公顷。

2.2 局部地区危害严重。

森林鼠害在我市主要危害新植林和幼林, 造成有的林地林木大量死亡, 甚至绝产。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蠖、樟子松红斑病也不同程度地危害林木生长。2010年虎林市东风林场职工张金花承包的造林地块新植落叶松幼苗发生鼠害, 被害率达到30-50%左右, 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2.3 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严重。

俗话说, 林业有害生物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它的危害不象森林火灾那样直观, 而是呈零星、局部发生趋势, 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它发生时呈突发性, 有时局部大发生, 累计发生面积大, 对森林 (林木) 造成的损失严重, 每年因林业有害生物而减少的林木生长量超过2200立方米, 直接经济损失达33万元, 远远高于其他森林灾害。这不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而且给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严重影响。

3 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的原因

一是近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呈零星、局部大发生的趋势, 其原因除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外, 个别地方的领导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只重经济效益, 不重社会效益, 领导不够重视。使得“预防为主、科学防控, 依法防治, 科学治理。”的方针以及“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在有些地方难以落实。二是不合理的林分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脆弱。由于天然林的过度采伐和不合理的经营方式, 使森林环境恶化, 林分树种单一, 人工纯林面积过大。三是不科学的造林营林方式。造林时科学规划, 适地适树, 良种壮苗不够, 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衰弱, 抗病虫能力不强。四是森防体系建设滞后, 机构不健全, 队伍不稳定, 设备不完善, 防治、检疫、测报技术落后等等。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 人工林面积增加, 以及全球气温升高, 积温带北移带来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增加, 林业有害生物还将进入高发期, 防治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

4 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森防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森防体系不健全、资金短缺、技术人员少, 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陈旧, 多数林业站没有完整的实验室, 尤其是乡镇林业站更为突出, 缺少必要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 只有一些比较落后的喷药器械。一旦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很难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治。二是病虫害测报基础还薄弱, 调查手段落后, 缺少必要的调查设备和监测预报经费, 监测预报工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三是森林植物检疫检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现有的设备无力完成对国内主要检疫对象的封锁和扑灭任务。四是缺少森林公安执法队伍和木材检疫检查站, 无法对我市道路路口、木材市场、木材加工企业的检疫检查力度, 对于严重违反《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律的企业, 执法工作受阻。

5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展望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可以说, 我们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虎林市的森防工作。

5.1

加强森防体系建设, 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森防队伍。

5.2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完善全市测报网络体系, 加强测报体系建设, 健全测报组织机构, 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建设和规范两级网络建设, 设立2-3个能代表本地森林组成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监测点。二是在加强对主测对象和常发性病虫害监测的同时, 提高对危险性、潜在性和外来病虫害的监测。三是制定和颁发虎林市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加强全市测报工作联系报告制度。

5.3 强化检疫管理, 确保全市林业安全。

一是要积极争取在市建立二级木材检查站, 在与主要省际公路交界处设立木材检查站, 加强对调入本市的应检森林植物及产品的检查。加大对木材市场、木材加工利用企业的检疫检查力度, 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企业, 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对本市苗木、花卉等生产单位的产地检疫, 防止未经检疫的林木、花卉苗木流入市场, 造成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三是加强对植物检疫办证点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使这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四是加大对造林、绿化工作中造林、绿化苗木的复检复查力度, 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扑灭, 防止形成新的病虫害发源地。

以科技为先, 提高防治工作的实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成效。一是重点抓好危险性病虫的监控和治理做到科学管理和决策。二是开展对落叶松、食叶害虫和早落病等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三是及时发布经济林病虫危害、新农药信息, 对经济林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6.1 要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以前由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 致使社会上包括林业系统内容的有些同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了解不多。因此, 要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 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做好森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6.2 要加强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目前我市搞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人多为兼职人员, 他们专业知识缺乏, 业务素质低, 加之有的单位人员不固定, 致使森防工作无人做的局面。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场、乡站森防队伍, 配齐人员, 添置必要的设备、仪器, 使森防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

6.3

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为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要加强市森防治站测报人员素质, 增强测报能力和水平, 建立市、场、乡站测报体系, 加大测报覆盖面, 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动态, 定期发布测报信息。

6.4 要坚持从基础抓起, 从源头抓起, 实施科学、综合治理。

首先要采取营林措施, 以营造混交林为重点, 解决单一树种问题。其次是要从品种选择、育苗、造林、采伐、运输等林业生产环节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系统预防措施, 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 从根本有效地治理森林病虫害, 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三是要及时清理无保留价值的林木, 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对常灾区的疏林、迹地, 不允许再造人工纯林, 防止出现清理、危害、再清理、再危害的恶性循环。

6.5要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严格控制危害性病虫的传播蔓延, 进一步加强苗木的产地检疫和木材的调运检疫工作;

加强无检疫苗圃的建设。

6.6要广泛筹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要按国家林业局的要求, 育林基金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的比例要达到4%以上, 必须提足到位。其次, 要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 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增加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

6.7要加强领导, 继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目标管理, 落实责任制。

要按照“十五”期间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精神, 落实新“四率”指标, 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身上, 切实加强对森防工作的领导。

摘要:本文结合虎林市林业现状, 在分析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治对策。

上一篇:单位法人责任下一篇: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