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2024-07-26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共9篇)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1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学数学教学手段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发展到用投影仪投影,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投影、电子白板等高科技手段,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普及化,这相对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 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必须大力提倡和普及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通过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成才。但在使用这种新兴工具的时候,有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多媒体教具的特点和中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使用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不仅没有很好地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甚至也影响到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促进学生成才。

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最大程度地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兴趣激发,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内在推动力。有了一节课高效、有效的导入,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其次,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更加生动、丰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高效率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也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扩充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将一些重要例题、易错题目制作到多媒体上,增加课堂容量,给学生更有效、深入地讲解、剖析,有效突破重难点。

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数学思维也是抽象思维, 作为初中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将这种抽象思维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上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在中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中, 就存在着以下使用误区。

误区一:不管有无必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它的学科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这个“材”不仅仅是学生,还应包括所教授的内容,有必要使用我们才去使用,而不是把一切都搬上多媒体。如一节课我们可以使用40分钟时间来进行传统教学,而使用5分钟进行多媒体演示,这要看学科特点和一节课所教授内容的特点综合考虑安排,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明白,多媒体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教师永远是一堂课的主导。

误区二:课件当中加入过多不必要的、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元素,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在课件中使用过多的动作、音效、动画,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所授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去做多媒体课件,坚决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媒体”,在精不在多,不要为了所谓的多媒体教学而使课堂走味,偶尔地、适当地穿插一些小动作、小动画,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劳、起到提振精神、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用得过多、过滥,就成为课堂的干扰因素。

误区三: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操作,忽视了和学生的互动,直接用课件呈现结果,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我们讲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是45分钟全部用多媒体,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课件和黑板、粉笔一样,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多媒体课件也不可能代替黑板和粉笔。多媒体课不是翻课件,而是让课件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初中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正在初步形成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初中数学正好是培养这种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初期阶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但我们不能一直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

数学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板演是训练、检验这种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板演、步步推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跟进,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锻炼了操作能力。但有些教师将解题步骤全部制作到课件上,一下将结果呈现到学生面前,以多媒体演示取代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我们要享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增大容量、充实信息、促进理解、人机互动、探究学习”的特点发扬光大。但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因“材”施教, 我们要从成才视角出发,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目标等教学实际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让多媒体“绑架”了教师、“绑架”了学生、“绑架”了课堂。“……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多媒体  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27-01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不够重视,往往侧重于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和改善,而忽略了在理论基础上的改革教学。大学英语听力课课堂教学多拘泥于“听录音-看原文-听录音-对答案”的形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建构主义思潮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愈发显著。因此,我们倡导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快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该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构建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突破了原有的师生关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给传统心理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思潮。[1]

1.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必要因素。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协作学习,加工信息,主动建构意义的活动。它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将新旧知识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构建。

2.教学观

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环境,让学生自主分析、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社会背景,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倾听他们的想法,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以引导。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二语习得的情境,进行有意义和有目的性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听力中的真实问题。

2.布置合理的教学任务

情境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在与教师、同学的合作交流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抛锚式教学”方式,提前布置学习内容和思考题,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教学安排,然后通过设计真实的情景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3.增加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写部分的测试内容有所变动。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考试动态,有的放矢地增加听力模拟训练。也可通过观赏英文电影、收听英语新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另外,听力理解是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时一种复杂的趋向自动理解接收的动态过程。因此,加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听力训练,更能帮助学生增强听力学习的信心,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2]

4.适时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事后评价。动态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适时调整和转变教学方式;事后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达到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外都会积极主动练习听力,激发和训练学生已有的听力训练图式。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多媒体听力教学策略

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我们可以把而二语习得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通过建构主义与二语习得理论的有机结合,优化多媒体听力教学,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因此强调学生应该在一定情境下学习,才能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同化或顺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以营造更加真实的听力情景,如英语情景教学短片、听力教学软件等。在这些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听力经验和能力去理解同化这些“新情境”中出现的新知识,在理解情景过程中也在改变着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有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3]

2.利用多媒体开展“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与周围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这对于知识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听力教学的运用则提高了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多媒体听力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种情景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然后各小组可以对情景活动任务进行讨论和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交流,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习共同体内学生互相辩论与协商,共同理解各种观点和假设,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利用多媒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教师应在每堂课前讲解重点的听力技巧和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习软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总结练习的重点和注意的问题。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对知识信息的反馈完成对听力知识的构建,可以使其产生自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4]

在建构主义理论听力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建构知识,完成对听力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创设听力情景、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的工具。我们要不断拓展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多媒体听力教学的模式,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基础[M].商务图书馆,1994:66-68.

[2]蒋忠新.英语听力构建主义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6(10):61-62.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1-115.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3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进入转型期,各种先进的媒体不断涌现并被应用到外语教学领域中。由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他教学资源。如今,许多高校都在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多依赖多媒体的运用,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因此,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尝试从体验哲学的视角分析多媒体教学的本质属性,探寻在体验哲学的理论背景下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体验哲学

体验哲学最早是Lakoff和Johnson (1999)在其著作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中提出的。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体验感知的结果。体验哲学认为,从最深层的意义上来讲,语言的意义生成、人类的心智及人类的思维都是基于身体体验的,这是体验哲学的核心。因此,体验是人类学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体验哲学的框架下,多媒体教学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老师以多媒体为授课桥梁,用以教师与学生沟通、学生体验学习。以体验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过程的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教师—多媒体—学生之间的基于体验的多重互动。

三、基于体验哲学的多媒体英语教学

体验哲学的语言体验观点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师和学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体验和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最早的语法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再到后来的交互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环境下的体验教学法,教师越来越注重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认知因素。若以体验哲学为指导,多媒体更好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体验环境,增强学习兴趣。

体验哲学的核心观点界定了多媒体英语教学要尽可能创造真实的教学语境,尽可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机制,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不只通过多媒体这个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尽可能提供符合真实交际的语境,让学生在和多媒体或者老师之间的互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立体、互动、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每个单元的四个教学环节中,要做到听说读写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语言材料和相关信息的感知和体验。立体化的教材,图文并茂的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体验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

(二)以学生体验为主,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刻通过体验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有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事实上从体验哲学的视角来看,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现在我们仍然是课堂教学,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全局的把握会直接影响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固守传统教师角色,未把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利用到知识传授过程中;二是没有更好地领悟多媒体环境下体验式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其实,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一些信息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照本宣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件中提出的问题或悬念安排学生进行英语小组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享语言学习认知的经验。

(三)强调文化体验,建构文化认知模式。

文化的不同造就了语言的不同,教授一门英语从根本上讲就是进入这门英语所在的“世界”。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不应只是教授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巧,而应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途径让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文化意识与新的文化意识发生碰撞,这正是学生构建文化意识,进入某个“世界”的开始。语言的意义必须建立在文化分析的基础上,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因此,要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就要注重文化体验。通过体验目标语言文化,语言能力才会朝着准确、地道的方向发展,避免了“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课堂文化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体验哲学的角度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体验环境,以学生体验为主,注重文化体验。体验哲学视域下,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不只是从技术或课件等外在因素提升教学水平,而是从师生间的体验性共享教学,只有着眼于教师—多媒体—学生这三者之间的体验互动,才能打破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英语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摘要:语言是体验感知的结果, 体验哲学对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高质量运用有着重要启示。体验哲学视域下, 互动体验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问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英语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体验环境, 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突出文化体验。

关键词:体验哲学,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Lakoff, G.&M.Johnson.G.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York:basic books, 1999.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王寅.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九论语言的体验性[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4

【关键词】新媒体;商务英语;教学创新;数字出版

【作者简介】周吉程,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集网络化、数字化于一体,具备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传播优势。新媒体使传播更为快捷、内容更丰富、形态更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在教育领域,伴随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教材和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商务英语教学也开始借助新媒体,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同时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和教学的创新对教材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即是对《商务英语》数字化出版的探索。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第一,新媒体传播范围更广,既包括普通大众,又涵盖社会精英。新媒体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传播媒体,它应用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中话语权的壁垒,实现了大众言论的自由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布消息,评论朋友或是其他公众人物所发的信息等。新媒体出现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变得更为大众化。

第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路径不同。传统媒体虽然也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但是其传播速度远不及新媒体迅速。当下的信息传播时效加快,人们登陆任何一个网站,人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新闻、资讯,而手机等移动通讯的广泛应用,又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利。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媒体的一端是信息发布者,另一端是信息接受者。新媒体是网络状传播,人们可以随时和任何人进行信息沟通,其对信息的评论也可以让他人看到,这方面的显著例子就是娱乐新闻的传播。新闻刚一出来,就会有很多人关注并在聊天当中谈及,或是当作一个话题来聊。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可以实现时时互动交流,信息经过层层衍生和传播,已经难以辨别和在严格意义上区分发布者和接受者。参与新媒体的人,通常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下次信息传递的发布者。

第三,新媒体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新媒体还未出现时,人们的交流是单一的,每个人只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聊天,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当新媒体产生并成为流行的交流平台后,每个新媒体用户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网络当中人人地位平等。可以说,新媒体改变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使大众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新媒体的一部分。

第四,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传统媒体中,人们接收资讯受到固定时空的限制。而新媒体所带有的巨大知识库以及信息网,打破传统媒体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原来封闭的信息变得自由、公开和透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搜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新媒体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出版

在新媒体视角下,《商务英语》也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原有的纸质文字、图片,存储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通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读取、分析。《商务英语》突破纸介质的媒介特征限制,内容不仅可以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存在,还可以是音频、视频、Flash等形式。多媒体融合的内容表达形式,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也提升了教材内容的自我表现力。数字出版方式改变了原有印刷图文的载体,从而扩展了图书内容,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和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出版方式,使图书出版开始向多元化转变,由此印刷版图书被转化为更为环保的网络版图书,原来的厚重书本也变成数字化的字符图案以供读者阅读,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大大增强了图书的实用性。

数字化的《商务英语》具备了网络传播的可能性。借助新媒体销售平台,《商务英语》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销售方式。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的书店不同,读者能够借用网络轻松了解书籍内容,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评论,帮助他们决定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图书。网络的快捷传播,也使《商务英语》吸引并拥有了更多的阅读者和学习者。

数字化出版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随时更新教材内容,适时增加教学的丰富资源。纸质图书容量固定,修订的周期较长。而数字化出版可以随时调整内容,如若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更改,若发现更好的内容素材可以替换。数字化出版还可以大量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比如音视频配套资源、习题资源,方便读者选购。学习资源的立体化、多元化构建,使得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按需选择。

关于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利弊的讨论不绝于耳。目前以数字出版物完全替代纸质出版物还有一定风险,借助新媒体,我们也可以轻松实现二者结合的方式。即使沿用纸质出版物,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销售平台实现《商务英语》的发行工作。同时新媒体上的大量资源,对于纸质出版物更是必要的内容补充。如果同时出版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既能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匹配,减少教学的不适应性,又能基于网络平台,为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商务英语》的教学创新

1.更加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生的主体性往往体现不足,加上僵化的考试制度的限制,学生积极性不高,以考试通过为目的。课堂上的正式教学,师生互动因时间关系十分有限,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能获得及时解答。新媒体的使用,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连通课内外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发挥,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检测学习进度,和教师保持实时沟通。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商务英语》教材为媒介,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效知识进行自我学习评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更加注重案例教学

商务英语的学习需要借助很多实际商务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去体验、去学习,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搜索更多鲜活的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职业要求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商务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技巧,为未来从事该职业做好准备。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讨论。案例教学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最好的解决方案存在于充分的智力交流中。

3.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扩大商务英语词汇、短语、句型,在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所提高,以便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借助新媒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分别进行英语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比如,传统媒体下的听说读更多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者录音、录像等,新媒体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网络上的商务英语教学的视频、App、公共微信等,都是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源。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教材编写、出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教材编写者、出版社和教师需要积极应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商务英语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1]韩晶晶. 浅谈外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科技信息,2011(9).

[2]严俊,廖国强. 从英汉商务合同的对比看英文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J]. 经营管理者, 2011(8).

[3]毕秀英. 中原经济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J]. 河南科技学院院报,2012(9).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在使用信息技术后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例, 该方法不仅扩充了教学内容并增添教学趣味性, 还有助于促进教学团队的成长进步。但是近年来,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尚不能满足教学实际所需, 而教学团队建设不力则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一大关键原因。

一、多媒体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 当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普通教师而言, 这些课件制作软件很难一下较好地掌握, 如何结合已有的几种制作软件来做出精美课件更是难度很大。虽然很多学校也开设了软件使用培训班, 但由于时间较短、基础薄弱等原因, 往往老师们也只能勉强掌握, 很难较好地使用。这样的课件制作水平反而制约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促进作用。

1.2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不够完善。除了制作软件的掌握应用情况不够理想外, 不少老师虽然着手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但却并未从思想认知根源上扭转错误的教学理念。很多老师不过是将课本上的部分内容挪到多媒体课件中进行简单地编辑或装饰, 在使用时甚至出现了按顺序播放讲解一遍就结束使用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课堂反而更让学生感到繁乱枯燥, 根本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的优势。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时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应用程序, 它集合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 并发挥出了远大于单一教材的教学作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当下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运用效果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佳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不力相关。因此, 很多院校提出要以教学团队的提升建设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使用水平这一全新思路。这种教学建设改革思路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们的软件应用能力和教学使用能力, 不仅增强了整体教学团队的实力, 而且提升了多么提课件的总体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视角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提升要点

1. 沟通交流, 相互理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团队必须明确课件的内容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明确广大学生们的课件使用需求, 并确保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简便性和修改便捷性。只有课件制作团队在正式制作前明确这几点关键要求, 所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质量才能得到应有保障。除此之外, 课件制作团队与教学团队一样, 对默契合作的要求很高。每个老师都分配了具体的负责模块, 而各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且密切相连的。要想发挥出团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教学团队就必须做到相互理解和及时沟通, 只有这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2. 明确意图, 达成共识。人与人相处难免出现矛盾摩擦, 当肩负着提高教学质量和课件质量的两大重任时, 由于任务较重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要求优势截然不同的。此时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意见不合等情况, 就必须始终保持大局观念, 明确教学团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意图和建设目标, 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团队内部产生摩擦纷争, 保持教学团队内各位老师追求目标的高度统一, 以共同目标促进团队协同前进。

3.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团队制作的一大显著优势, 可以避免主观臆断及认知不足等个人制作时难免会出现的问题。团队集体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 毕竟与教师个人完成制作是有所不同的。除此之外, 每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惯用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这也是导致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却成绩相差较大的根本原因。在以团队为单位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改进时, 每位老师都应当坚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思想认知, 切不可存有“留一手”、不合作等想法。只有老师之间坦诚相待、相互督促, 团队协作的多重提升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头脑风暴、集众所长, 都是个人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很难做到的。一份融合了教学团队整体智慧结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是兼具人文气息、思维活性、精湛技术的作品, 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必然可以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提升作用和团队促进作用。

结语

教学团队着手制作和提升多媒体教学课件, 是一种既满足教育需求又促进团队提升的全新发展思路。以教学团队建设为视角指导当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是值得学习推广的。

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当下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落实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对教学效果、学生培育和教师成长都具有很大的促进效果。本文分析了建设多媒体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并就如何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刘志选.谈影响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 (03) .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6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一个人学习并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首要任务是先培养其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这点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对象是尚年幼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在他们眼中任何事情都十分具有吸引力。然而,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严谨和枯燥容易打消学习者的兴趣。如何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他们培养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则成为当前众多数学教师不断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对数学知识的阐述和分析中,将枯燥、难懂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声色并俱的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准确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更便于小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知识。

在面对年龄较小的教学对象时,如何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处理得更具象、简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很多学生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许多圆的实物,但对于圆的概念和特性的掌握还不够深入。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熟悉的圆的物品图片直观展示在屏幕中,如圆盘车轮、气球等,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形案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接着再进行进一步引导与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轻易掌握圆的基础知识,而且有效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小学数学知识都十分简单,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与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却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对课时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注意此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看事情,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尤其是相对小学生而言过程理解较复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讲路程问题时,就借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用动画分别演示乌龟和兔子从起点跑到终点的整个过程,并告诉学生,乌龟每分钟能爬5米,兔子每分钟能跑10米,乌龟和兔子分别用时1分和5分,请问乌龟和兔子分别跑了多少路程? 他们跑的路程一样吗? 通过多媒体演示, 学生一下子就了解整个运动的过程,并且更直观、简单地理解和掌握路程问题的解答方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十分有益。

根据调查得知,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其喜欢上数学,除了跟学科本身有关外,还与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无疑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将文本知识经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用趣味性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育教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十分频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本文主要基于多媒体视角下,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这一现象着手分析,进一步探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7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提出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通讯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与娱乐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介, 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与共享性、海量性与及时性, 代表媒体有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是一场具有伟大意义的革新, 不仅是技术的革新, 更是理念的革新, 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重大变革,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梅耶在他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的两大目的是识记和理解, 识记是一种重现材料的能力, 理解则是将材料融会贯通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是让学生置身于海量的信息中,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 进行多媒体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部学习机制, 梅耶对学生进行多媒体学习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内部机制。这个内部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语言加工系统和视觉加工系统, 那么,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图文和声音等形式实现全方位的立体教学, 促进学生知识与理解两大能力的共同提升, 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

二、新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一) 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费时低效、应用能力差的缺陷, 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鲜活有趣的学习氛围, 更能契合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心需求, 从而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因此,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加快新媒体基础设施的建立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同时也是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 建立良好的英语教学课堂环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以老师的口头传授为主要教学方式,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而新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图文与影视并茂的教学课堂环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 以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新的课堂体验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善了了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效率。

(三) 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延伸性发展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不足以达成英语教学的目标的,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课下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内容。课堂上, 教师通过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原生态的英语氛围中深入认识并理解英语语言的特征和应用, 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外,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温习学习内容, 巩固英语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与教师保持实时联系, 询问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反馈课堂学习情况, 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跨地域的交流环境加深语言的理解和交际能力。综上所述, 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延伸性发展。

三、完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 完善新媒体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新媒体教学基础设施是新媒体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的通用语言, 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语言能力和交际工具, 因此, 在利用多媒体设施加深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同时, 还需要开设一些英语应用类、实践类的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中锻炼英语应用和交流能力。而这些活动的实现都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新媒体教学基础设施, 从而提供良好的新媒体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语境优势

儿童时期的我们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学会母语, 并且可以正确使用母语进行流利的交流, 这是由于语言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的学习, 语言学习与语言情境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充分发挥语言情境的作用, 才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义并且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多媒体英语教学在创建英语学习语境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 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师生间交流平台, 这样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影视并茂的形式提升了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了各种不同的学习语境, 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语境中深入理解语言特征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三) 加强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

互动式教学是素质教育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要实现英语互动式教学,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以丰富有趣、符合学生兴趣的多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例如, 可以通过情节有趣的原声电影进行视听训练, 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影配音以及字幕翻译, 这样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丰富的资源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将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了全新的新媒体时代, 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引进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探讨了完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文彬.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张申艳.新媒体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好家长, 2014, (51) :254.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8

充分利用现代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大学英语教改的不断深化,有关写作教改方面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以往的研究有些是注重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写作方法,验证写作效果;有些只是侧重不同写作模式和平台的构建,研究其对写作水平的影响,保证这些模式或平台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目前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助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它们对学习成绩的不同影响。在写作研究方面,顾纪鑫和丁煜(2002)建议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建立网上写作实验室或者网上写作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写作的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王立非和张大凤(2006)研究了二语学习中预制语块的作用。滕延江和刘世铸(2006)论证了语料库应用于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卜杰民(2009)进行了基于计算机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郭晓英(2009)探讨了基于网络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然而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教师批改仍然是目前写作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在写作课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环境也未能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特征。

根据Arnold(2000)的定义,情感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和态度等。他把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学习者个人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动机、焦虑、抑制、自尊心等;第二类是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和课堂交流等。语言学习离不开认知,也离不开情感,忽视了情感,认知将大打折扣。过程写作法从写作过程出发,强调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诸多写作心理障碍,为写作教学铺平道路,给写作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写作教学中努力去实践过程写作法,学生就一定能从写作过程中获取写作乐趣,在愉悦的气氛中全面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胡新颖2003)。如果我们充分运用好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各种有效途径展开教学,让积极的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增强学生写作的交互意识,就能使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迈出可喜的前进步伐(张省林2005)。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具有很大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分数愈高,其对英语学习就愈持一种积极情感态度,学习成绩的分数也就愈高,学习效果相对良好;相反,学习者的情感分数愈低,其对英语学习就愈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情感态度,其学习成绩的分数也就愈低,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申丽娟2006)。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重视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能够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是基于多媒体环境下对大学英语写作授课模式进行研究,通过积极培养学习者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即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方面,分析其对英语写作绩效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写作绩效的关系上,剖析了在多媒体环境下,怎样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的绩效,以期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二、理论基础

张吉生和周平(2002)认为英语写作中的“结果法”和“过程法”不仅是两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以“命题—作文—批改/点评”为模式的传统教学(即“结果法”),为我国英语写作教学做出过重要贡献,其有效性无可厚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认知观的不断变化,传统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凸现其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传统的“结果法”决定了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关心评判结果,不会主动修改错误,因而相同的错误往往一犯再犯,屡纠不改(何培芬2007)。

“过程法”的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语言教学,其强调的是写作过程,提倡学习者的相互合作。此方法通常分为三大步骤:写前准备(prewriting)、写作(drafting),以及修改阶段(revising)。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探索人们头脑中的意义和通过写作行为本身来了解这些意义的过程”(Zamel 1987:268)。写作意义经历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面向读者再到文本的过程(Furneaux 1998:257),其中充满着作者与读者、意义与语言、思维与表达的循环交互。

过程写作法已成为近些年西方国家语言类课程写作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方式,它提倡通过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认知和交互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针对传统的结果写作法的一次主动的创新。过程写作理论认为一次性写作影响学生思维、信心和兴趣,不利于写作质量的提高;它注重写作过程,倡导“过程”教学法。该理论主张通过写作过程的交互、共享与协商完成写作任务,变一次性成稿为反复磋商、修改成稿,改单向反馈为双向反馈(同伴与教师);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生是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协商者以及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仅仅是任务的布置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和反馈者)及角色转换(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和评判者)。学生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写作的本质和创作的快乐,消除其原先对写作产生的畏难情绪。

三、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过程法英语写作教学,以多媒体、网络为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与、分工协作、共享资源与集体智慧完成写作任务。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教学模式的推广更有利于现代教学技术和英语写作教学的结合。

以下写作教学课堂设计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进行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予以展示。本设计将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话题并进行讨论。写作的话题可以从大学英语读写译教材里有趣的话题中引出,也可以由学生选择他们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或流行的话题。通过运用计算机或者班级讨论板,教师将话题和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愿望,最终使乏味的写作任务变得有趣味。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写作初稿。经过课堂讨论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互评,就初稿内容和结构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

第三阶段,教师给予信息反馈。教师看完初稿以及网上的互评后,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总结和引导。重点在于句型转换、改写句子,在写好一句的基础上再进行段落构建,进而设计整篇布局。

最后,学生根据互评内容及教师反馈意见在网上修改作文。这个修改阶段是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核心,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修改初稿实现对知识的重建,从语法、内容、句子结构、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最终真正实现过程写作法的教学目的。在学生将终稿提在网上提交后,教师可以对同学的终稿进行评分,也可以让同学进行评优。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写文章的积极性,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每个阶段中,教师刻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其形成良好动机,引导其树立正确态度,帮助其塑造健康人格。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兰州理工大学2008级144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4班的学生。参与本实验的144名学生中,男生104人,女生40人。该试验前,自然班1~2班共72名同学和3~4班共72名同学组成两个合班,授课教师为同一教师。

采取分析的数据是2009年春季、秋季期末考试中两个合班的写作单项分数及其在2009年12月国家英语四级中的写作单项成绩。具体分析比较实验前,两个班2009年春季期末写作单项成绩;实验后,两个班在2009年12月国家四级成绩和2009年秋季期末写作单项成绩。

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本研究将被试分为实验班(1~2班)和对照班(3~4班)。为了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教师、教材、学时等)对实验产生不利干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均由同一位教师承担。

(二)研究方法

研究以对比教学实验为主。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而学习时数、学习资源、教师、教材、写作策略、写作题目等变量则完全相同。

为了保证期末考试中写作评分的公正和信度,评分由不承担该研究的两位教师进行。两位评分教师在熟悉评分标准并统一认识后,流水作业,给出分数。当他们对同一作文的评分不一致时,由两位评分教师和研究者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对照班:在非网络学习环境下,依靠传统的结果教学法,独自完成写作任务,其写作教学模式为:接受任务—作文(纸质文本)—教师批改—信息反馈。

试验班:在网络学习环境下,采用上述过程教学法,通过协作、讨论完成写作任务,其写作教学模式为:写前预热—小组成员思路沟通和讨论—作文(电子文本)—文章点评—句型欣赏—总结重写。

(三)结果分析

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成绩比较

本研究首先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两个班学生在2009年春季英语期末考试中写作得分,如表1所示,目的是检查两个班在实验前成绩有否已经存在差异。如果两个班实验前写作水平相当,那么实验后出现差异,就可以归结为不同教学方法所起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两个合班2009年春季期末考试中写作部分实验班平均分为7.31,对照班平均分为7.21。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得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写作水平相当,t值为0.44,p>0.05,说明两个班写作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么,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成绩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对比实验,我们对实验班和控制组班在2009年12月国家英语四级成绩中单项成绩进行整理,写作在满分710分中占15%,共106分。统计和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学期后写作水平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不同模式写作授课,在2009年12月国家四级考试中,对照班和实验班写作水平拉开了差距,实验班的均值为79.26,对照班的均值为74.43。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为2.43,p<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此阶段的写作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成绩好于对照班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对两个班在2009年秋季期末英语考试写作单项得分也作了分析比较,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写作均值为8.17,而对照班均值为7.60,差距已基本拉开。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为1.98,p≤0.05,说明实验班的写作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班。

由此可见,网络技术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网络环境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其提高写作绩效。这种特殊的授课模式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其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写作练习机会,训练思维能力,有效激发英语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

五、结语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为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评语要以建设性的积极鼓励为主,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是要首先转变观念,强化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的意识,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情感教学越来越重要。

多媒体视角中音乐教学 篇9

综合说来, “80后”白领是一个走在社会前沿的群体, 不仅能快速感应社会变化并自我调整, 而且对社会及个人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各种事务也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与见解, 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乐于尝试各种各样的新事物, 包括手机媒体, 所以“80后”白领具有研究的价值。

手机本来是奢侈品, 技术进步使生产成本下降, 种类繁多, 成为一种普通的耐用消费品, 随着手机媒体化的深化, 人们对手机本身的关注度正在下降, 对手机媒体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关注度在提升, 在本文中关注的是“80后”白领关于手机媒体的消费观念及背后的符号意义。

一、“80后”白领的手机消费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个人所有物, 已经具有了社会性特征, 这种社会性特征既包括手机媒体的社会化的作用, 也包括手机媒体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在20世纪末, 手机作为一种奢侈品使用的人并不多, 可以说是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之一, 其符号意义是财富, 但是当下, 手机已经非常普及, 所以这里考察的是手机现在是否还承担着财富的符号意义。

根据调查结果, 仅有16%的调查对象认为手机是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之一, 而48.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手机并不能作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标志, 而且社会阶层定位、使用手机的价格与月均收入对是否同意“手机是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之一”这一陈述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也就是说现在手机购买行为本身只是一种普通的消费行为, 其炫耀性消费的意义已经不大, 手机本身并不能作为“80后”白领的财富符号。虽然手机并不是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标志, 但是与手机相关的经济行为是值得考量的, 这也是我们了解“80后”白领关于手机媒体消费的一个途径。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 调查对象购买手机的价格、月平均费用支出与月收入是有相关性的。

在表1中, 手机价格与月均收入是呈正比的, 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36, 即月收入越高, 手机价格价格也越高。这主要反映的是手机价格与“80后”白领群体经济承担力的关系, 收入高, 经济承担力越高, 可以购买的手机的价格也越高。

在表2中, 手机月平均费用支出与月均收入是有中度相关性的, 二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26, 月均收入越高, 手机的月平均费用越高, 而且特别集中在51元~100元段, 这证明手机消费虽然是日常消费中的一个固定环节, 但是在整体消费中的比例并不是特别大。

二、手机媒体的符号意义

语言、文字、动作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符号, 对于符号具体的定义要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中, 手机为媒介的人际互动中的符号传播及意义是不同的, 所以人们在理解符号意义之前对情境的理解是必要的。手机人际互动的规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无明文规定, 所以实质上是自我互动的过程。手机的文字符号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呈现出来, 如同网络聊天中的表情符号系统, 在手机文本中也有这种符号系统, 如:-) 表示开心, T_T表示流眼泪等, 脱离了人际互动, 这种符号便不存在意义。

1. 时尚符号。

不论哪个领域都存在着时尚, 手机领域也是如此。手机外形从最初的“大哥大”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饰品工业的一部分, 如人们常使用的手机外壳、手机吊坠等, 都使手机具有了时尚领域的特色, 而这种时尚特色也是个人价值观、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 还有许多手机制造商会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地区生产不同型号、颜色、材质、价格的手机成品, 这意味着, 购买与使用手机同时成为一种时尚行为, 也成为界定各人的标志, 是个性、自我意识、风格与品位的区分手段。此外, 手机时尚符号还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群体, 因为手机消费过程中不同群体有着不同消费模式与消费习惯, 如“80后”白领的消费行为具有其群体的独特性。

但是对于“80后”白领群体而言, 手机的时尚符号意义并不明显:一方面, 手机的工具性极强, 加之“80后”白领消费观中的实用性倾向, 所以手机只是一种沟通互动的必需品而不是展示个性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 手机属于批量生产、普遍使用的产品,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相同型号、相同颜色的手机, 已经不能称之为个性化的个人用品。

2. 身份象征与群体标志。

手机作为一种品牌符号, 随着国内外的手机品牌越来越多, 其质量符号已经不足以吸引大众的眼球, 所以要抽空原有的手机符号意义, 注入新的符号意义, 如身份象征符号等, 目前手机有一个发展趋势, 即将手机打造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所以手机价格高低不一, 但是手机在“80后”白领群体中的身份、财富符号并不突出, 因为对于“80后”白领群体来说手机只是个实用的产品, 并非奢侈品。但是手机媒体的群体标志意义逐步显现, 即手机不同的业务品牌代表了不同的身份群体, 如学生、白领工笔者、老年人等, 如“校园动感地带”、“老年卡”、“公务员移动卡”等。

3. 社会资源符号。

在人际互动中最重要的客体是自我、规范与价值, 在手机人际互动中表现为社会网络价值。当手机的原始沟通意义被完全挖掘后, 人们开始赋予手机更多的深层意义, 我们可以将社会网络背后的社会资源作为手机的一个独立象征意义进行考量。在“80后”白领群体的人际互动过程中, 个人会依赖于不断地复制其已有网络结构与特征而获取资源, 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当“80后”白领体会到通过手机建立人际关系从而获取社会资本的优势后, 出于维持已有社会资本的目的, 在扩展已有的社会网络时, 会趋向于使用同一种渠道复制已存在的关系模式, 从经济学说, 这是一种有偿行为, 其不同点在于这里的报酬既可以是具体的物质, 也可以是抽象的非物质, 在手机人际互动中, 社会资源的汲取成为了社会互动的内容、方式与目标。

4. 文化符号。

手机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 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创造着文化, 传播学者詹姆斯·凯利就指出, “传播的最高表现并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送, 而是通过符号的处理和创造, 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的、有意义的、成为人的活动的制约和空间的文化世界。”

因此, 手机既可以作为一种时尚符号与身份符号、群体标志区分个人与群体, 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符号作为手机人际互动的交换内容, 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独立成为一种文化特质。换句话说, 手机人际互动的过程实际就是符号互动的过程, 既是信息与社会资源交换的过程, 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 更是一种符号与群体交换的过程。

三、结语

根据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人际互动的过程就是符号互动的过程, 在符号消费的框架下, “80后”白领通过手机消费着时尚、财富、文化与社会资源, 同时也获得了对等的人际关怀、情感支持与社会资本等。符号互动论强调符号意义应该在具体互动过程中定义, 因此在不同群体交往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重点内容是不同的, 而在“80后”白领群体的手机消费过程中, 其社会资源符号意义最具有工具性, 其情感、信息、文化的符号意义则更多体现的是价值性。当手机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互动渠道, 人际交往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交谈, 更多的是这种人际交往背后的符号交换, 这也是对手机媒体的一种全新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刚,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佳煌.手机社会学[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出版社, 2005.

[3]陈力丹.试论人际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10) .

[4]徐伟峰.手机的符号与符号消费[D].无锡:江南大学, 2004.

[5]靖鸣, 刘锐.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J].新闻知识, 2008, (12) .

上一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下一篇: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