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2024-07-23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精选8篇)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篇1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语文组 张 超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的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加里。D。鲍里其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中也提出了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师”的问题。随着教学的整体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学”也成了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因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具体研究每一篇课文,研究每一篇课文的内在美。我认为,多媒体比较适合资料性强、欣赏性强的课程,而追思性、追问性强的课程最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同样,在语言欣赏及思考性强的课程,也不宜用多媒体教学。

在人教版第四册中,课文的设置是三个小说单元,两个戏剧单元,一个文言单元。在这六个单元中,涉及到语言分析的课文就占到一半,尤其是现代戏剧单元。以《雷雨》为例,在课文的预习提示中,明确提出了“注意任务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教学任务。在笔者的两个教学班级中,笔者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故事梗概,特意挑选了《雷雨》这幕戏的电影版让学生观看,但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把浓厚的兴趣放在欣赏故事情节上,根本没有去动故事情节以外的文句的脑筋。学课文就像看电影,快乐一阵之后就什么都忘记了。而在传统教学的班级中,虽然学生对《雷雨》这幕戏在细节上不如多媒体教学的班级,但是他们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和人物语言的丰富内涵都有很到位的理解。同样,在《茶馆》中,在《罗密欧与茱丽叶》中,在《三块钱国币》中,课文的预习提示中都明确提出要欣赏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因此,我认为,在戏剧,尤其是现代戏剧的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也没有必要非到多媒体教室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挂图、投影片、录音带等就可以解决的,也要自制课件授课。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 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教师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资源。

其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能代替学生的再创造。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因此情景教学是诱发学生认知内趋力的最佳条件。而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虚拟化的生活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篇2

一、多媒体的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近几年, 现代教学媒体不断地引进课堂,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 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例如, 高一物理中弹力的教学, 传统的教法是作图讲解, 但学生对弹力的方向及弹力的施力物体经常出错, 似懂非懂。。如果用摄像机摄下皮球撞击地板的全过程, 再用放像机慢镜间或定格, 再现出其逼真的物理过程, 教师边放边讲, 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 就能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弹力的方向及施力物体。又如再将机械波的干涉时, 光在黑板上讲, 学生半信半疑, 如果采用投影的发波水槽演示, 学生亲眼看到了水波的干涉图样, 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媒体的选择和设计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顺利完成知识点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目前, 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承认, 特别是录像教学以及微机教学的介入,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从而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例如我校部分教师在重视传统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也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信息量大的功能优势, 大量运用了投影、录像、电影及微机教学, 精心设计投影组合, 音像组合。针对教学目标, 设计综合概括图表, 设计知识纲要图像投影, 设计每一知识点教学后的反馈练习, 达到了综合贯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又如我校物理组的高中教师, 每年高考前夕都要组织学生看高考范围的十七个学生分组实验的录像片, 再现以前做过的实验, 查缺补漏, 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对考出好成绩是大有帮助的。

但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多媒体教学虽好, 也不能滥用。

首先, 应掌握好多媒体应用的时机。

多媒体的作用时机不同, 对学生认知系统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在教师思维记示点与学生思维障碍点趋于统一的“临界点”时, 是多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起作用效果最好。例如在讲布朗运动时, 如果不让学生看到实际现象, 他们缺乏真实感, 就不可能正确理解, 甚至不相信真有其事, 若让学生都通过显微镜观看, 又很不方便。利用电教手段播放《布朗运动》录像片, 不但可以看到液体中、空气中微粒的布朗运动, 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物体内石膏晶体的布朗运动。在上述观看时, 只要稍加讲解, 就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牢记不忘。

再就是, 多媒体应用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它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应用整体。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师的活动以及媒体的选择和学生的活动, 所以教学媒体的应用应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 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技巧, 以便媒体发挥更大作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确定后, 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所进行的媒体选择、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多媒体的组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在,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相互渗透, 取长补短, 使教学整体更丰富更充实。例如进行高二物理第六章中第一节《电磁振荡》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了解电磁振荡的产生, 掌握振荡电路和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的公式。教学的重点是振荡过程的分析及振荡周期和频率与电路的电容、电感的关系。教学难点是LC贿赂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分析。传统的教法是借助演示LC振荡电路, 让学生观察振荡电流作周期变化 (电流表的指针作周期性摆动) , 边作图边讲解。但振动过程的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 涉及的变化量多且抽象, 又较多的利用了旧知识, 多数学生始终有疑问。若有条件, 在演示了传统媒体LC振荡电路后, 借助微机这一现代教学媒体, 利用其动画技术, 将常规演示中难以详尽反映的抽象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变抽象为具体, 静态为动态, 使学生边观察边分析思考, 这样处理学生兴趣浓, 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同时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 多媒体教学中, 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优势 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9-01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转录和翻译”一节,首先让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图解,对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其过程进行讲解,最后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整个过程,这样通过动画形象的给学生演示了转录和翻译的全过程,使学生加深了理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 过去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需要三课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现在只需要二课时即可,利用第三课进行巩固练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知识面。

3.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特点,突破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有动态、抽象、细微的生理知识。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重点,但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如讲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去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强调了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教学录像片演示其过程,就能真实、艺术地再现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放映时,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映、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得到老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存在的不足

1.动态教学过程被“电子化”,教学主题被冲淡

教学是一门艺术,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气氛等因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便处理的内容进行尝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有些课件为了赶时髦(或应付检查或参加比赛),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简单地将教材内容“电子化”,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有些课件则为了追求新颖,制作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画面和音乐,成了“花架子”,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2.课件切入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要掌握好时机,而且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课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声”;而有的使用者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以及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是进行简单的切换,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绘图、板书、画图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变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件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4.硬件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采用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长期沿用的以黑板为主要媒体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何将多媒体显示屏与黑板及其他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从空间位置及声、光、色等多方面解决好它们的匹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

5.以课件为中心,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品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篇4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它在课堂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整合资源,广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初中思品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近年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对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它更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浅谈一下初中思品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注意的问题。

一、思品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它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如将一些视频、图片等引入课堂,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的贯穿于其中;二是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

(二)多媒体环境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一样,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在思品课上,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便于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师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在思品课上,多媒体可以与网络相结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最新的时政热点,浏览最新的的时事要闻,甚至直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学生对社会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优化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

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五)多媒体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教师不必再在课堂上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有时思品课上的问题或知识网络可以直接展示在多媒体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就必须集中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做笔记,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漏抄笔记,那样就不会开小差了。如果真的漏了内容也可以课后再看,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另外一点就是学生要边看边听边写,所谓的眼到、手到、耳到,那心岂能不到,因此,整个上课过程必须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

二、多媒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用而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有的老师往往追求形式而置教学内容于不顾,为使用而使用。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的局面。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

3.多媒体并非用越多效果就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

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避免满堂灌

避免多媒体使用中的问题就要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重要教学内容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宜利用多媒体的,要舍得去除。

总之,我们要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兴利除弊,提高提高初中思品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篇5

从学生报到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同大家一起见证了我们新英才的成长。在我心中新英才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欣慰的是在这一年的历程中自己没有错过太多。虽然自己用心去呵护,但也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暴露了不少的教学问题,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具体问题和改进方法归结如下:

1、备课不充分

虽然在每节课之前自己都会提前备课,但在教学中会遇到突然断弦的状况。比如说有一次同学们对我的解答提出疑问时,自己没有做出最好的解释,面对同学们的疑问自己出现了不自信,以致同学们对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误会。事后自己做了自我反思,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给同学们去解答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如果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把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就不会出现面对大家的疑惑而没有做出更好的解释方法。更不会出现教学中的不自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就是老师的失职。

2、板书不规整

自己的书写确实需要练习,加之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板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利用黑板的格局。所以板书不够规整。自已一直以来也在改进自己的板书,自己也看到了进步。还需要课下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怎样去板书,把知识点罗列的更清晰,把难点突出出来。

3、不够细心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而酿成大错。比如说,自己可能会在讲课中出现脑子想的是负号,可自己讲出来的却是正号,这样的小错误,不能犯。会在学生面前失去教学威信。这样的问题是一定要改掉的。自己一定要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更细心。我相信这样的错误一定会杜绝。

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很感谢这一个月以来同事给我的帮助,教学前辈们给我了很好的建议,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批评我而是给了我很大个鼓励。我很感谢他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6

(2009-10-10 16:40: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个别的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作为讨论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比较活跃,实际上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实效性差。有的问题结论不是学生的内心的真实体验。学生思考过程变成了标准化的答案,对答如流,有的问题(或片段练习)不到一分钟都完成了(或1、2百字的片段),这都是教师预设好的(或课前预备好的),不是引导这学生去研究去分析得出自身的结论和体验。这样的课不真实,是表演性的。

3.“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问题设置过大,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读课文也是这样),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思维能力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还有的满堂问,大都是齐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4.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5.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6.课堂容量过小或过大

有的教师课堂环节松散,不够紧凑;还有的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少,还完不成任务,如:一节课讲一首几句的短诗,学生当堂不会背诵;还有的教师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或板书较多的教学内容,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想学洋思、杜朗口,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课堂容量过大,教学目标未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罗列目标,教学内容繁杂,急于求成,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7.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

有的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巩固和自测。还有的教学目标设定过多、过大,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教学闲散有余而凝炼不足。由于内容太多,目标分散,不符合学生实际,加之教师引导过于游离教材,失去教材的学科性;内容不能紧扣目标,如:品味本文的精妙语言,只是读了读。外显动词运用不够准确,要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哪些知识是了解层面,哪些是理解层面,…掌握…会运用…等等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还有的把情感目标单独拉出来,不能有机地融入或潜移默化知识教学当中去。加一个美丽的政治尾巴或贴一个政治标签等。

8.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没有应变能力,具体表现:(1)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了;(2)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3)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4)不能较好地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9.教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也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方法,也不顾学生的兴趣,也不给学生创造学习情景,一节课就采用一种方法,学生学的枯燥乏味。

10.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板书不整洁,绘图能力差,画表格时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特别是课堂语言,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言语不规范:给我答答;给我说一说;我找咱班成绩最差(最不好说话)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总是不会呢?好,你不会就坐下吧,×××你来回答吧。……有的语言拉杂,有的随心所欲,信口开合,几句话还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满堂口头禅——这个、那个、啊等等。

11.课堂教学板块式

各环节问题衔接不自然,有板块教学的弊病。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深怕学生遗漏了该学的知识点,于是在本已设计好的一堂课的各环节之间,会常有一些“兴致之笔”,强加进去,给人以突兀之感,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突然中断,反而达不到效果。

12.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恰当运用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和板书一样,直观性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分析等。而有的教师既不板书课题,也不板书主要内容,只是边讲边点鼠标,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先让学生答一答,然后打出答案,呼啦一片。整个一堂课都是这样进行。应根据学科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13.学生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新课时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学生不会,这是复习不够。切记,在我们进行教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学洋思、杜朗口中学,不仅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课堂模式要改变,还要培养出一批洋思式或杜朗口式的学生。既会课前预习又会课后复习,是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课堂气氛沉闷和“活跃”

不善于综合运用教学语言,不创设学生学习情景。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木然的表情及语言,教师教的无劲,学生学的无趣,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

有的课堂活跃,是预设好的,“用你真棒!”或鼓掌(不是师、生用激励的语言去评价)来衬托课堂气氛,不是教师导学生动,学生学的有趣、积极参与,自然生成的活跃。

15.创新教学欠缺

老路好走,不敢另辟蹊径,根据教书用书及买的教案备课,根本不去钻研教材、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教学,还有的拿着教师用书(或买的资料)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没有新意。

16.讲重复课

用新授课课型,讲已讲过的课,让学生做为教师服务的工具,耽误学生的时间,浪费学生的精力;给学生一个不好的影响,老师也弄虚作假,学生能不跟着学吗?

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既有部分教师基本素质、能力水平的因素,也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和对学生指导督促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不良学习习惯的因素。但是最为关键的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教师缺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教学观、学生观的主导思想,还没有真正从传统教学的固有思维之中走出来,也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把课堂、时间和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还没有在理念和实践中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正确的方法教育下,不同程度的取得进步,最终达到学会的目标。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优势,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相对传统教学手段有一些优势, 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将知识直观化, 易于学生理解

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 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 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亲自剪一剪、拼一拼, 在这个基础上, 再运用多媒体课件, 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 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 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善用多媒体, 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交流, 即学生以口头的或书面的、运用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以某种方式 (听、读、看等) 理解和接受来自别人的见解和观点。而网络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网络交互性强, 交互方式灵活。人机交互、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 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同时学生又可以通过网络, 了解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 相互激励、评价, 从而为学生创设了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通过贡献智慧, 分享成果, 进而学会合作。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时, 通过让学生上网查看“各国水资源情况统计表”和“清远市年均降水量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从这些统计表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贫乏的情况后, 建议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一张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整个活动注重开放, 突破课内外的时空界限, 学生兴奋地上网, 通过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的网站, 各小组成员出谋划策, 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张张精美有意义的海报。小组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交流, 这样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小组交流合作实践活动, 不仅使学生将人民币、统计等知识和技能有机融于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使其在体验了数学魅力的同时,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加娴熟。如: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操作、Powerpoint的操作、电脑绘画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适当的图片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使他们融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张幻灯片中的文字也不宜过多, 一般安排50字左右, 背景要统一, 背景和文字的颜色要对比突出。但是在有些内容的新课讲授方面, 由于开始没有抓好重、难点, 而使多媒体讲授效果并不好, 往往还需要用传统方式再讲解一遍, 学生才能抓住其原理。比如除法一章, 对于除法竖式的格式,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有些知识孩子缺乏实际生活经验, 比如克、千克、吨, 必须让孩子充分融入生活, 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变化地运用这些质量单位。在课件中我尽可能多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 让学生去联想生活, 比如铅球, 很多同学认为铅球的质量是4吨, 但当我展示一幅扔铅球的图片时, 大家立刻改变了答案, 想到是4千克。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近两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大量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 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 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1. 取代板书, 主次不分

前些天, 我参加了几节观摩课。让人遗憾的是连着三节课, 没有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有很多人认为课堂教学由于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而我认为板书是我国小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设计, 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 操作简便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 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 只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视觉暂留, 学生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板书还有许多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的记录, 这些是在屏幕上无法体现的。

2. 没有与传统教学密切结合

虽然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怎样把多媒体搞得更吸引人, 却忽视了学生的反应。要知道,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 即使有了兴趣也要看学生是有了兴趣在刻苦学习呢, 还是有了兴趣之后看热闹看得更高兴。在多媒体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多媒体演示的东西“好看”时, 学生个个头昂得高高的貌似在认真听, 可真正去分析其中数学原理时思考的没有几个, 当真正讲到枯燥的概念和习题巩固的时候只有很少学生还在认真学。还有就是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不足。出现教师仅仅忙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忽视或削弱了对学生的组织管理, 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结果。所以多媒体教学是对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模式, 是教学中的一种工具, 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数学教师进行所有的教学, 它必须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密切结合。

3. 教师多媒体操作能力不强

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是半路出家, 只是进行短期培训和自学后, 就承担起多媒体教学的工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 不能独立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不会使用音频编辑、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制作等软件和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视音频采集卡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硬件设备。在一些公开教学中, 我们常见到教师仅仅是因为音量过大刺耳、一个小小的失误操作或简单的部分软件间的切换而手足无措, 以至于课堂教学中断, 经常出现专业的多媒体操作人员随堂跟班的情形。加上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教学资源库,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有的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反而会误导学生。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 在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 以及每一节课内容的不同, 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手段, 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使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代军.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6年06期

[2]吕效国.姚海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误区[J].教育信息化, 2006年24期

我看多媒体教学中不足 篇8

一、发挥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CAI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理智型”的教学方式展示的平台,对一些内部结构严谨,历史理论性较强的教材,CAI可以解决逻辑问题,通过模拟问题情境,小组的互助学习,从而訓练了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断加强了,知识的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因为,多媒体技术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项差导图符都可以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

3.化静为动,灵活使用历史地图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可采用手绘和多种箭头的组合,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张骞出使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新航路的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些历史地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科技的作用总是呈现多面性,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会产生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过多的影像资料可能会使课堂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等。具体来说,其不足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1.课堂教学过于倚重多媒体

在一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有趣现象,教师在上面将课件放一遍,学生看一遍即算完成一堂课。在此,教师成为一个放映员,而学生则成为进入电影院的观众。更有甚者,教师放映的课件是没有经过自己修改的原始课件。应该说,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个前提是教师认真备课,将所要宣讲的内容,通过一组优秀的课件传达给学生。课件所起的作用,就是将教师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其思考和提高课堂印象,而不是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2.部分教师教学无粉笔板书设计

以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告别了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实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勾划在课本上);还有极为重要的是黑板上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实际中,多媒体教学虽有文字演示的板书,实际中对学生往往只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演示,当然就对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本来系统性的黑板板书是教师在讲解引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黑板板书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第二学期小学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下一篇:煤矿文明生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