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精选7篇)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营养饮食防治策略。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选取某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研究期间给予两组患者相同健康管理干预,并且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营养饮食指导干预。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并探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应采取的营养饮食防治策略。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都出现下降,并且小于教育后;同时教育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营养饮食指导干预十分必要,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分析研究
该文以某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的营养饮食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选取某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入选标准:该研究所选研究对象糖化率均处于7%~11%之间;且均具有生活自理能力,BADL量表评分为100分;并且,80例患者均无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无肝肾心功能异常,尿酮检测呈阴性[1]。其中,男性65人,女性35人;年龄在2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5±7.36)岁;病程在1.5~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42±1.33)年。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健康管理干预,并且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营养饮食指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管理
①建立患者档案:教育开始前统计记录患者的体重、身高、腰臀围、血糖水平、尿糖水平、血压等资料,并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②健康教育:组织患者接受统一健康教育,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知识。③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该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及时掌握其心理、性格特点以及心理情绪变化等;并结合患者家庭、社会背景,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④运动指导:针对患者个人喜好,指导其定期进行必要的体育活动。而糖尿病患者所进行的体育运动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1.2.2 营养饮食防治
按照合理控制总热量、营养元素平衡、因人而异,贵在坚持以及食谱多样化等原则,开展营养饮食干预。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分析发现,健康管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都出现下降,并且小于教育后;同时干预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病程长、易发作、易反复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社区常见疾病之一[2]。目前,临床并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因此,糖尿病的防治仍然以预防为主。临床研究实践表明健康饮食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饮食干预。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需做到: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少吃糖分以及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低盐、低脂肪、低热量以及高纤维等素食,要提倡患者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劝导患者不吸烟、不喝酒,平衡摄入营养,确保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如下:
3.1 合理控制总能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热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患者总热能的摄入以能维持标准体重为宜。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作用。
3.2 营养素平衡
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平衡。同时,通过合理节制饮食,在确保能摄取最低热量的同时,提倡进食高纤维饮食,并摄入充足的钙、镁、铬、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3.3 饮食指导
需因人而异并长期坚持,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安排营养治疗,因此要根据患者营养的需要,结合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个人嗜好,尊重其个人意愿,合理地调节营养饮食结构。
3.4 食谱多样化
调整摄入食物的种类、数量,充分利用各类饮食方法与指标,例如:食品交换法为糖尿病患者自我选择丰富食谱提供了可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又为患者提供了自我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研究表明,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与健康人相同的食品,没有必要过分限制糖类。
该研究发现,在干预后,同时接受健康管理与饮食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并且其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营养饮食指导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雪莲,王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糖尿病人营养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21(1):81-82.
[2]陆春霞,龙瑛.探究糖尿病营养膳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31(22):5181-5182.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2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荐方法,对重庆市36座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为36座水库中达到富营养的有17座,占调查水库的47.22%(中度富营养占11.11%、轻度富营养占36.11%);达中营养的有15座,占调查水库的41.67%;贫营养水库3座,占调查水库的.8.33%,表明重庆水库富营养化严重.作为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的27座水库达富营养化的有14座,占51.85%;中营养水库¨座,占40.74%;贫营养水库2座,表明重庆市饮用水源水质受富营养化影响严重.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 者:刘景红 张晟 陈玉成 黎莉莉 李松 黄宜平LIU Jing-hong ZHANG Sheng CHEN Yu-cheng LI Li-li LI Song HUANG Yi-ping 作者单位:刘景红,陈玉成,黎莉莉,LIU Jing-hong,CHEN Yu-cheng,LI Li-li(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张晟,李松,ZHANG Sheng,LI Song(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20)
黄宜平,HUANG Yi-ping(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400020)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3
关键词:幼儿 饮食习惯 改善策略
一、幼儿不良习惯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儿童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发现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如下。
(一)幼儿出现严重偏食现象
幼儿偏食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对幼儿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不吃海鲜类食品的幼儿,就容易缺碘;不喜欢吃水果和青菜的幼儿,很可能某种维生素的缺乏;有的也会微量元素缺失。有科学研究指出,偏食的幼儿,一般胃口不会很好。偏食严重的幼儿,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二)幼儿进餐不专注
幼儿进餐不专注很多时候来自父母家人的影响。例如,有些家长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有些父母还有含着饭说话的不良习惯,这些都对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幼儿进餐时张望不专注,边吃边玩,甚至边吃边看电视等不良习惯。所以要注意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三)幼儿不能按时进餐
幼儿一般自控能力很弱,好奇心很强,容易沉溺于游戏和玩具之中,甚至放弃推迟就餐时间,家长出于对幼儿的关爱,只好等待幼儿想要进餐。但是儿童长时间不能定时、按时进行,就会给家庭和幼儿园带来困扰,甚至影响幼儿正常的生理代谢和肠胃蠕动功能。
(四)幼儿常用零食代替正餐
零食产品的泛滥逐渐导致了幼儿以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的表现为进餐前连续吃零食,进餐时不好好吃饭,然后饭后又经常肚子饿,继续吃零食。更有甚者零食不离口,缠着父母买自己钟爱的零食。长期下去会形成不良习惯,造成进餐时食欲不振。最终导致营养失调甚至营养不良,影响幼儿成长发育。
二、幼儿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
幼儿不良习惯形成原因是多样的,是多方面影响的集合。包括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幼儿方面。我们将一一分析。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幼儿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零食不断诱惑幼儿,这些零食满足了幼儿的食欲,却不能给幼儿带来基本的营养保证,甚至有些食品因为工艺原因,甚至难以保障食品的安全,逐渐造成了幼儿身体的不适。其次,食品广告的不良诱导,使得幼儿对其产品好奇,阻断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家长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因为孩子对食品的营养的认知不足,家长经常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分给幼儿,长时间受家长的影响,对正餐和零食的认知发生错解。这对幼儿均衡营养的吸收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家长饮食教育有问题。很多家长把营养丰富定义为荤菜,不注意营养均衡,还有家长乱买补品,各种补锌、补铁,这些都是错误的。还有家长溺爱孩子,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吃一些快餐。这种迁就溺爱,会满足幼儿的不良饮食欲望,很容易造成幼儿的偏食、厌食。
(三)幼儿方面的原因
幼儿有自己的饮食特点,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家长经常会忽略这些,按照自己的口味给孩子做饭,不仅孩子对饭菜不感兴趣,而且影响身体。幼儿食欲不振有时候是自己身体的原因导致的,在幼儿患病期间食欲下降还很正常,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慢性疾病,这也是引起儿童长时间偏食、厌食的原因。
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善策略
(一)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学饮食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家人父母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不挑食的榜样。同时家长要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了解适合幼儿的食物。通过不同造型的饭菜,激发幼儿的进食兴趣。此外,还要注意对幼儿的启发,培养饮食兴趣。通过参与买菜、做饭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意识到一顿饭所付出的劳动。在劳动中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增加幼儿活动量,养成健康体魄
让幼儿融入大自然,也是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之一。在大自然里,增加幼儿的活动量,通过有趣的户外运动,加强户外身体锻炼,在大量的运动之后,幼儿的饥饿感自然产生,从而引起幼儿的食欲。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过度疲劳反而会降低幼儿的食欲。针对学校方面,在关注幼儿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在校期间的活动量,例如,各种体育赛事,这也有利于养成幼儿勇敢、坚毅的品质。
(三)构建良好的饮食环境
首先是社会舆论宣传的环境。一方面要利用电视、报纸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对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正确饮食习惯的宣传,强调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大对幼儿食品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幼儿食品的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家庭良好的饮食环境。一方面父母要多多地了解喂养幼儿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的烹饪技术,为孩子做出营养丰富,吸引孩子的饭菜。另一方面,对幼儿的偏食、厌食问题,不要过分焦虑和急躁,逼迫幼儿就餐,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从中学习正确引导幼儿的进餐,以及必要的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家长要尽可能与幼儿同时进餐,保证就餐氛围的愉快。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自我控制能力很弱的幼儿的饮食习惯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幼儿不良习惯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而且对自身成长发育和健康有害。通过总结四大类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三个方面的成因,本文从饮食环境、饮食习惯养成以及幼儿活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策略。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给相关家长带来启发,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也希望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指导意义,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朕博.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家庭养成教育[J].东方教育,2013(5).
[2]刘金炼.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成就孩子健康未来[J].中国科技纵横,2010(14).
家禽营养代谢疾病的原因及防治 篇4
1 家禽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病因
1.1 营养摄入不足
饲料配比不合理, 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蛋白质含量不足;长时间投料不足, 家禽得不到需要的营养;在各种应激条件下如发生疾病、接种疫苗、惊吓过度、气温异常、湿度过大, 家禽食欲下降, 采食量明显减少, 若时间过长, 也会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
1.2 营养消耗过多
家禽在生长旺盛期和生殖高峰期, 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若不及时增加饲料配方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 就会导致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家禽在发生热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时, 营养消耗也会大量增加, 从而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
1.3 消化吸收不良
家禽在发生消化道疾病如嗉囊阻塞、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时, 不但营养消耗增加, 而且消化、吸收、代谢都出现障碍,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容易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感染传染性腺胃炎, 鸡只生长受阻, 选择调整肠道菌群的药品, 促进鸡只生长。
1.4 物质代谢失调
家禽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十分复杂, 除了各营养物质独特的作用外, 还可以通过转化、协同、拮抗等作用相互调节, 维持平衡。如钙、磷、镁的吸收, 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 缺少了维生素D, 即使饲料中不缺乏钙、磷、镁, 肌体也会因难以被吸收、转化而造成无机盐缺乏;磷和钙之间相互制约, 磷过少, 钙就难以沉积, 若钙过多, 就会影响铜、锰、锌、镁的吸收和利用。
1.5 饲养方式改变
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 笼养鸡不能从青绿饲料中获得维生素K, 若不注意补充, 笼养鸡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为了控制家禽的球虫病, 有些养禽户在其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球虫药物, 这必然会影响其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使合成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有益菌受到抑制或被杀死, 导致相应的营养代谢病发生。
1.6 营养搭配不合理
用大量的动物内脏, 肉屑, 鱼粉, 豌豆等富含蛋白质和核蛋白的饲料喂家禽, 代谢产生的过多的尿酸盐会沉积在内脏器官, 引起痛风症;长期饲喂高能量饲料, 能量摄入过多, 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过多, 会引起产蛋禽脂肪肝综合症;青年家禽脂肪沉积过多, 会引起脂肪肝肾综合征。在养殖过程中, 特别是肉鸡, 生长速度快, 吸收能量、蛋白高, 建议每隔十天, 投服保肝健肾药物进行鸡体保健。
2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特点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 需要我们通过其发病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 并在实际的生产中, 能够更加科学的控制发病率, 该病的临床诊断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家禽营养代谢病具有发病慢, 病程较长的特点, 从病因作用到家禽表现临床症状, 通常要经过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
2) 家禽营养代谢病多为群发性, 这与其的饲养管理方面有关, 因为家禽是群体饲养, 很难说进行单一饲养, 如果在饲养管理方面有疏忽的话, 则会造成家禽营养代谢病的集体病发, 因此该病的发病率高, 但群发特点不明显。该病与传染病的明显区别也在于在鸡群之间不发生接触性传染。
3) 该病发病早期不太容易诊断出来, 且治疗时间长, 家禽营养代谢疾病虽有特征性血液或尿液生化指标的改变, 或者有关联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 而临床症状的表现却不明显, 使该病的诊断难度加大。
4) 在饲养管理中, 饲料、土壤、水质都可能造成家禽营养代谢疾病, 而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也可查明该病病因, 并且针对致病因素进行饲养方面的调整, 加强治疗, 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3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1) 饲养人员要对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及时的分析, 要根据鸡群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性和生产性能等具体要求进行饲料的科学搭配, 保证营养物质的满足。要关注并掌握饲料营养成分的水平及比例等方面的资料, 这也会给家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带来很大的帮助。
2) 要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 时刻监测日粮中的维生素, 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否缺乏, 以及日粮是否发霉变质。同时也要对饲养环境内的水进行分析。
3) 对于流行病, 要能够及时的对其作出反应, 以避免因流行疾病从而影响到鸡群对营养物质的摄取以及消化吸收, 从而造成家禽以昂扬代谢病的病发。
4 总结
家禽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家禽营养代谢疾病, 工作人员要及时分析其病因和相应特点, 并及时作出治疗。家禽是我们日常所食用的肉类之一, 家禽的健康也关系我们的健康, 因此, 我们必须对家禽营养代谢疾病提高重视, 将该病的发病率尽可能降低并进行控制。
摘要:家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需要从饲料中摄取适当数量和质量的营养。任何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量和代谢失常, 均可造成机体内某些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障碍, 由此而引起的疾病, 称为营养代谢病。
关键词:家禽,营养代谢,疾病
参考文献
[1]贾崇瑞, 贾崇伟.畜禽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9) :43.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5
1 露地蔬菜常见的营养失调元素种类
博兴县露地蔬菜常见的营养失调元素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大量元素, 主要是氮、磷、钾;二是中量元素, 主要是镁、硫、钙;三是微量元素, 主要是铁、锰、铜、锌、硼、钼等。蔬菜营养元素失调的症状较复杂, 在诊断时必须做到综合性诊断, 以形态诊断为主, 辅以蔬菜种类和土壤成分分析等其他方法。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均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 当营养缺乏或过剩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会引起病害。防治时要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追肥和浇水, 并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
2 几种常见大量元素失调后蔬菜症状及防治措施
2.1 氮素缺乏
蔬菜缺氮初期生长很慢, 叶片褪绿, 以老叶失绿最明显, 茎叶细小, 果实小而畸形。严重缺氮时, 全株呈淡黄色, 老叶死亡, 幼叶停止生长, 腋芽枯死, 根系细弱, 根数减少, 不伸长。防治措施:培肥地力, 增施有机肥, 深施, 分层施肥。发生缺氮要及时追施速效氮素化肥, 可向叶面喷施尿素或含氮复合肥。
2.2 氮素过剩
蔬菜表现叶片肥大, 叶色浓绿, 贪青徒长。果菜类蔬菜氮过多时, 易落花、落果。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氮素的情况,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氮素过多, 增加浇水, 消除氮过多引起的毒害。
2.3 磷素缺乏
菜株生育延迟、矮小、瘦弱, 叶片小、僵硬, 叶色深绿, 无光泽, 有时叶脉变红色。根系受阻, 不发新根。果菜类开花、结果不良, 果实小, 成熟慢。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性状, 新菜园多施磷肥, 可条施或穴施。搞好田间管理, 科学用水, 避免大水漫灌, 加强中耕松土促进根系伸展, 增强根系吸收磷的能力。出现缺磷症时, 及时向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钙液[2]。
2.4 磷素过剩
磷过多菜株茎叶生育受抑制, 叶片厚而密集, 生殖器官过早发育, 常引起植株早衰。防治措施:磷素过多的地块, 下茬可不施或少施磷肥, 但要多施有机肥。
2.5 钾素缺乏
老叶先出现症状, 并向新叶扩展。老叶叶片暗绿, 叶尖和叶缘变黄绿色, 以后变褐甚至坏死, 后期叶脉失绿, 并在失绿区出现斑驳, 最后叶片干枯坏死。果菜类果实成熟度常不均匀。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 增强地力, 蓄积钾, 待蔬菜需钾时随时可吸收。氮肥宜多施硝态氮, 适当增施钙、镁肥, 促进对钾的吸收。果菜类果实膨大期需钾多, 应此期施钾。肥力差的砂壤土钾易流失, 要多次分施。发生缺钾症, 可对土壤追施钾肥或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
2.6 钾素过剩
叶缘上卷, 叶面凹凸不平;叶片脉间褪绿。防治措施:合理施用钾肥, 勿过量施用。如有过量钾积累, 可不再施钾而种植需钾多的蔬菜, 也可通过浇水灌溉降低土壤中钾的浓度。
3 几种常见中微量元素失调后蔬菜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3.1 镁素缺乏
首先在老叶上表现症状, 先是叶尖表现症状, 叶脉间失绿, 而叶脉仍保持绿色, 以后失绿部分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的斑点或条纹。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 避免偏施氮。出现缺镁时, 及时叶面喷施1%~2%硫酸镁液。
3.2 镁素过剩
一般菜株高度下降, 根系发育不良, 叶色深绿。镁极端过量时也能发生异常症状。防治措施:镁吸收过多时, 可施用钙抑制。在栽培时多灌水, 通过流水冲洗。
3.3 硫素缺乏
菜株多表现为生长受到严重障碍, 瘦弱、矮小, 叶片褪绿或黄化, 茎杆僵直, 分枝减少。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 施用硫酸铵、硫酸钾等含硫化肥, 以补偿硫的消耗。发生缺硫症及时叶面喷施含硫微肥。
3.4 钙素缺乏
蔬菜缺钙的典型症状是幼叶叶缘失绿, 叶片卷曲, 生长点死亡, 但老叶仍保持绿色, 所以缺钙症状常表现在新生组织上。防治措施:施用有机肥, 增加腐殖质含量。避免连续种植需钙较多的蔬菜。在肥水管理上,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适宜含水量, 施肥时要注意全面混合或分施, 防止一次施肥过量造成土壤盐类浓度过高。出现缺钙时, 追施石灰质肥料, 也可叶面喷施0.3%氯化钙液。
3.5 钙素过剩
土壤中钙如果过剩土壤变成碱性, 易引起微量元素缺乏症, 出现锰、铁、锌、硼等缺乏症。防治措施:碱性土壤或施用石灰质肥料过多时, 可施用酸性肥料, 硫酸钾、氯化钾等, 也可适当施用硫磺粉。适当增加灌水次数, 洗去碱性的钙等。钙过量地块可种植耐碱性蔬菜, 如番茄、菜豆等[3]。
3.6 硼素缺乏
根系不发达, 生长点坏死, 花器发育不全, 果实易畸形。防治措施:多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 增强保水力, 促进根系伸展和对硼的吸收力。砂土地、有机质低的地块, 更应适量施用硼肥。合理灌水。出现缺硼, 应及时追施硼肥, 可叶面喷施0.10%~0.25%硼砂或硼酸液。
3.7 硼素过剩
蔬菜成熟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灼伤干枯, 叶背发生褐色斑点或斑块。叶缘枯死呈茶褐色和白色。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灌大水或流水灌溉, 通过水溶解并淋失一部分硼。可种植对硼耐性强的番茄、茄子、甘蓝、萝卜等蔬菜[4]。
3.8 锌素缺乏
首先在下部老叶上出现, 叶片叶脉间出现褪绿斑点, 叶尖和叶缘黄化, 坏死部分增加, 呈畸形生长。菜株顶端也受害, 出现顶枯现象, 叶片变小, 节间缩短形成簇生小叶, 严重时全株萎缩。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 特别是含锌有机肥, 勿施用过量磷肥。注意调节土壤p H值, 以6.5左右为好。发生缺锌时, 施用硫酸铵、氯化钾等酸性肥料, 提高地温。可向土壤施用硫酸锌, 一般施用量15.0~18.0 kg/hm2。作为应急措施, 可叶面喷施0.3%硫酸锌液。
3.9 铁素缺乏
首先在菜株顶端幼嫩叶表现出来, 叶肉部分首先失绿变成淡绿色、淡黄绿色、黄色甚至白绿色, 但叶脉仍绿色, 形成网状。严重时, 叶脉绿色也会变淡或消失, 整个叶片呈黄色或白色。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 碱性土壤施用酸性肥料, 也可施用螯合铁等铁剂改良土壤。合理灌水。出现缺铁症时, 可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液。
3.1 0 铜素缺乏
铜素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新叶、新梢上, 叶片失去韧性而发脆, 幼叶尖发白, 以后干枯, 叶上出现坏死斑点, 枝条弯曲, 枝顶生长停止, 菜株呈现萎蔫, 生长受到抑制。防治措施:防治蔬菜病虫害时, 喷波尔多液等含铜农药, 可补充菜株体内铜的不足。发生缺铜时, 及时叶面喷施0.2%~0.4%硫酸铜液。
3.1 1 锰素缺乏症状
首先表现在幼叶时, 叶肉失绿, 叶脉仍为绿色, 使叶片产生明显的绿色网纹状。严重时老叶也褪绿呈黄绿色。防治措施:施用有机肥, 增加土壤缓冲平衡力、土壤水分保持力, 不易引起锰缺乏。土壤碱性应施用酸性肥料, 增加土壤中有效锰量。缺锰田施用含锰肥料, 基肥施用硫酸锰。发生缺锰后叶面喷施0.1%~0.3%硫酸锰液。
3.1 2 钼素缺乏
菜株矮小, 生长不良, 上部叶片叶脉间失绿或叶片扭曲。豆科蔬菜根部根瘤不发达, 根瘤小而少。防治措施:结合施用有机肥加施钼酸铵等含钼肥料。出现缺钼症时, 可叶面喷施0.02%钼酸铵液。
摘要:博兴县露地蔬菜生产中的许多病害由营养失调导致。不同营养元素失调后蔬菜表现不同的症状, 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该文对几种常见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失调后蔬菜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以供参考。
关键词:露地蔬菜,营养失调,症状,防治措施,山东博兴
参考文献
[1]陈欣.作物缺素和养分过量症状诊断[J].现代农村科技, 2013 (8) :19.
[2]牛亚琴.作物营养失调症的诊断[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8) :31.
[3]吴治国, 曹爱兰, 史延春.容易错判误诊的蔬菜营养失调症[J].蔬菜, 2011 (10) :24-26.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6
1 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现状
1.1 贫困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我国农村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有6 000多万, 其中西部地区占50%以上;贫困儿童约有760万集中在西部地区[1]。
近年来, 国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育经费, 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 扩大义务教育规模, 对农村经济困难的学生施行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这些扶贫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使得农村的孩子不但能及时接受学校教育, 而且膳食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都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儿童少年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均有所提高, 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有所下降;农村儿童少年的膳食结构有向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膳食结构发展的趋势。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 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 2000-2005年农村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从20%降低到13.2%, 低体重率从11.0%降低到6.8%[2]。
1.2 贫困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依然堪忧
1.2.1 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
生长迟缓和消瘦是儿童时期营养不良的表现。生长迟缓通常反映儿童慢性营养不良, 而消瘦则通常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陈春明等[3]采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 对贫困农村5~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状况分析表明, 西部贫困农村地区 (分为西北、西南和其他地区) 是我国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率最高的地区, 其中“西南地区”生长迟缓的检出率最高, 5~12岁男孩、女孩分别为38.0%和38.2%, 13~17岁分别为40.0%和36.5%。但这3个地区儿童消瘦的检出率并不算高, 说明近期西部儿童的营养状况确实得到了改善, 但不能因此忽略慢性营养不良的问题。生长迟缓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均衡营养, 不仅是食物量的增加, 还要注重蛋白质和各种重要微量营养素 (钙、铁、锌和维生素A) 的供给。如果不能及时改善生长迟缓问题, 将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和身心发育, 甚至影响到这些孩子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生产力水平[4]。所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1.2.2 微量营养素和钙缺乏严重
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对于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生理活动不可或缺, 一些营养素 (维生素A、铁和钙) 的缺乏, 不仅影响儿童体格的发育, 还会影响到其智力的发育[5,6,7]。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儿童 (尤其是贫困农村的儿童) 维生素A、铁及钙缺乏或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2002年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 贫困农村 (13.2%) 远高于城市 (3.0%) [2]。农村和边远地区仍是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重点地区。我国农村5~1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7%, 明显高于城市的8.7%, 但较1992年却降低了2.1%[8]。而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造成的, 这表明随着营养状况的提高, 儿童缺铁的状况有所改善, 但农村地区改善的步伐明显比城市慢, 农村儿童缺铁的情况仍十分严峻。另外,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 农村地区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369.6 mg, 不足参考摄入量的50%。
2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
针对目前农村 (尤其是西部贫困农村) 的营养现状, 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共同组织实施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工程从2004年起, 用4 a左右的时间, 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兴建对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 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方便学生上学, 便于学校统一管理, 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而且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9]。
然而, 许多调查研究也发现, 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基本生活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膳食营养状况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得到相应的改善。陈润等[10]在对某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膳食调查分析时发现,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蛋白质和部分营养素的摄入严重不足, 其中钙的摄入量严重缺乏, 仅占膳食推荐摄入量 (DRIs) 的18.89%;每日总能量摄入水平很低, 并且三餐能量分配和产能营养素摄入比例不合理,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产能比分别为8.65%, 13.64%和77.71%。另外, 王婷等[11]对宁夏、湖南和广西贫困地区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用餐方案和营养水平进行调查显示, 贫困地区寄宿小学生的一些重要营养素摄取量普遍较低, 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A、钙、锌等;寄宿生在学校摄入的主要营养素的量低于在家摄入的量, 寄宿生由于住校使本来已经较差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阿拉坦巴根[12]调查发现, 在广大农牧区, 寄宿生吃住条件不如走读生的情况也很普遍。寄宿生的营养摄入量与其在家时摄入量相比均有下降[13]。提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营养素的摄入方面还是膳食结构方面, 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 有的甚至出现恶化。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3.1 营养知识匮乏
一系列的调查发现,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无论教师、学生还是食堂工作人员, 营养知识普遍匮乏, 对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识淡薄。科学的营养理念和干预政策如果没有深入的宣传并被大众接受, 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其不合理的营养意识, 也就不能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
因此,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宣传变得尤为重要, 如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营养知识宣传, 提高合理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配备专 (兼) 职的营养师, 科学地制定菜谱, 以此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3.2 硬件设施不完备
在2008年和2009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调查发现, 许多学校没有食堂, 或仅有一个容纳力不足的小食堂, 并且食堂提供的饮食不符合科学的膳食结构, 不能给学生每日提供充足的营养素和能量, 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而且在此基础上期望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更无从谈起。
为此, 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 督促各级部门尽快落实各项政策, 确保农村寄宿学生能普遍享受到充足的生活补贴;同时更好地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 解决食堂人员编制问题, 促进农村寄宿制学生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4 国外学生营养干预计划
当前,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制定了针对学生的营养干预计划。美国联邦政府于1935年开始至今, 经过逐步的探索, 逐渐完善了校园餐项目, 包括“学校午餐计划”、“早餐计划”、“儿童保健食品计划”、“特别牛奶计划”、“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零食计划”等, 全方位地对学生饮食健康进行干预[15]。政府每年对学生营养餐项目投入大量资金, 并规定了贫困标准, 对不同贫困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这个项目还鼓励家长参与其中[16], 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项目对其成长的好处。学生在校享受良好教育的同时, 能够得到营养上的保证。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不乏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少年教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的例子。在加纳, 营养充足的儿童入学时间比营养不良的学生早, 上学时间长[17];肯尼亚的国家学生餐计划 (WFP)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入学率, 尤其对边远和贫困农村的入学率有很大影响[18]。虽然这些项目对学生营养整体状况的改善存在争议, 但是对早餐的积极影响还是得到了大部分研究者的肯定。足够的营养早餐对体重和学习成绩都有正面影响, 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均得到良好的发育, 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了优秀的人力资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ogel[19]采用经济学方法, 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北欧在工业革命极盛时期的长期经济增长有一半以上归因于其人群体格发育的改善。可见儿童营养干预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具有显著的社会回报。
因此, 要保证一个国家的不断发展, 教育上的加强和投入是关键, 而膳食营养方面的投资是根本。应根据我国国情, 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尽快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营养干预计划, 以保证农村地区寄宿制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5 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干预效果
5.1 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生营养改善项目
2007年3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广西省教育厅在广西2所小学共同实施“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 帮助学校建立学生食堂 (包括配备厨具、聘请厨师等) 、伙食补贴、为住宿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等, 经过1个学年的营养干预, 这些学生在体质体能等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身高、肺活量、50 m跑和立定跳远等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 吃营养餐后不仅身高体重有所增加, 而且身体的抵抗力也有相应的提高。另外, 从项目中还发现, 女生体质的改善效果比男生明显, 寄宿生的效果强于走读生[13]。在对河北崇礼县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进行营养改善的项目中, 也可以看到学生在体质体能方面发生较明显的改变[14]。
5.2 农村儿童营养改善及学校营养服务
国际计划 (中国) 从2005年起,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陕西省4个县市的21所中小学开展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及学校服务”项目[2]。不仅使项目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 还聘请卫生部门的专家对学校食堂操作人员、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用餐的营养质量, 增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营养知识和健康意识, 使学生的营养及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5.3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巡回演讲
2007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组织学生营养专家, 采用多种形式在西部3省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中进行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为主题的巡回演讲[2]。巡回演讲提高了许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营养和健康意识, 纷纷在校园里开办了营养知识专栏或黑板报。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 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 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但必须同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改善方面的资金投入, 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只有将2个工程相结合, 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增强其体质和学习能力的目的。改善我国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与国家经济互为因果, 它不仅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还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
6 结语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70例病人通过临床CT、腹部MRI等相关检查,并在手术以后通过病理诊断,均符合胃癌和恶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1]。胃癌类型包括有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它们依次为15例、16例、24例、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当中,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29-81岁,平均年龄为58.3±7.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在31-85岁,平均年龄为60.2±8.1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年龄、疾病类型以及性别等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疗法
1.2.1 对照组疗法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疗法,其中包含奥曲肽的应用。
1.2.2 治疗组疗法
治疗组对病人采取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同时在导丝引导之下置入RH导管,分别把导管置入到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动脉当中,注入化疗药物,采取雷替曲塞2毫克,奥沙利铂50-100毫克,多西他赛20-40毫克。采取生理盐水稀释以后一次性注入,当中肠系膜上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总体剂量的50%-60%,手术以后穿刺点压迫5-10分钟,采取弹力绷带或者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加压包扎,采取平卧体位6-12小时。手术之前18小时和1小时分别采取地塞米松10毫克,采取静注方式,在手术以后1小时当中采取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一次,在手术之前30分钟采取氨磷汀0.4克,当做细胞保护剂,手术以后静脉补充液体72小时。手术以后7天复查血液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腹部立位X片。介入化疗周期为每三到五周一次。另外,对病人采取TPN(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在治疗之前,通过Kamofsky评分系统对TPN营养液当中的基本成分给予全面评估,其中包含葡萄糖盐水、脂肪乳、氯化钾(10%)、葡萄糖(5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胰岛素以及微量元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适当增减不同成分。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肠梗阻缓解标准:CR(治愈):腹部疼痛、呕吐以及腹胀完全消失,腹部肠型、压迫性疼痛以及蠕动波完全消失,气过水声或者金属音完全消失;PR(好转):其相关症状有一定好转,肠梗阻征象有一些缓解;PD(无效):其相关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变化或者改善。(2)腹水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不可测量病灶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腹腔积液全部消失,症状消失持续>一个月;有效:腹腔积液减少>50%,症状好转持续>一个月;无效:临床治疗以后,腹腔积液增多或者减少<50%,相关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肠梗阻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癌属于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以发展中国家病人居多,其中在胃癌进展期最为常见的转移为腹膜转移,对病人预后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然而恶性肠梗阻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政治,这种类型的病人占恶性肠梗阻病人的35%左右。当前,对这种类型的恶性肠梗阻相关报道较少,同时没有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使病人倍受病痛的折磨。
恶性肠梗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包括有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前者一般因转移肿瘤导致的肠腔外肿物侵犯压迫,盆腔或者腹腔癌性粘连等相关诱因导致的。部分在手术探查的时候发现腹腔转移,同时肿瘤在部分区域还会以小肠系膜缘为开始,呈现环形浸润肠壁,这也是引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后者一般指的是肠道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狭窄,然而是由肠道本身动力障碍造成的肠梗阻。
一般根据症状和腹部CT以及平片等相关临床检查。初期临床一般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以及腹胀等,特别在用餐以后特别明显,可是通常仍然存在排气或者排便。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在检查身体的时候会发现腹部以及肠型压迫性疼痛、肠鸣音亢进或者完全消失等相关变化。晚期肿瘤病人骨骼肌消耗通常是最先出现的,所以,部分病人身体消瘦。因为梗阻会造成腹部膨胀,在检查身体的时候能够看见“蛙状外貌”。腹部平片能够清晰显示肠管扩张以及气液平面等相关征象,这对肠梗阻部位判断起到明显的作用,也是目前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因为胃癌会发生腹腔转移,其造成的恶性肠梗阻会出现节段性以及多部位的特点,腹部CT能够协助判断肠梗阻部位和程度,同时还能够发现系膜和肠壁的癌性浸润,是确定这种疾病疗法的根本依据。可是对直径在0.5厘米以下或者在盆腔的腹膜种植结节,临床CT诊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率<20%。除此之外,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腹部BMI检查能够准确发现肠壁癌性浸润和腹膜转移,能够帮助病人确诊为癌性肠梗阻,可是其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雷替曲塞属于一种细胞毒抗癌药物,其主要对TS(胸腺嘧啶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其还可以利用还原型叶酸甲氨蝶呤细胞膜载体被细胞主动摄取,进入细胞以后可以迅速全部为叶酸基聚谷氨酸合成酶代谢,成为各种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进而对细胞DNA合成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在细胞当中潴留,长期发挥细胞毒的作用。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可以形成烷化结合物作用在DNA,进而对DNA的复制以及合成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凋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抗癌作用效果明显,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多西他赛属于一种全新行得紫杉类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微管或者微管蛋白系统,对细胞当中的微管聚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使微管保持稳定,对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增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以上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同时采取动脉灌注方式,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等明显优势。
营养支持能够维持病人机体营养状态,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纠正,以及还能够使部分病人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可是,营养支持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同时临床治疗费用昂贵,以及部分终末期肿瘤病人无法从其当中收益。所以,这种疗法并属于常规疗法,应该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梗阻部位局限病人可以采取TPN(全胃肠外营养)当做手术之前的治疗的一部分,可以使病人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使手术以后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3]。本文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总结
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其中恶性肠梗阻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当前对这类疾病认知度和关注度较低。然而在国内胃癌发病率较高,并且患有这种类型的病人也相对较多,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日益改进,会有更多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世英,王杰军,王金万,等.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11,29(8):637-640.
[2]钱振渊,孙元水,叶再元,等.家庭肠内营养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2):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