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共8篇)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 肥胖人群渐趋增加, 对于妊娠者而言尤其明显, 已有研究证实, 在孕期过程中若摄入过多的蛋白以及热量, 以致于孕期体重增加而导致妊娠期疾患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增加, 影响母婴安全[1,2]。因此, 对围产期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并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是现今妇产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早孕建档案, 并且按时行产前检查, 住院分娩的112例单胎初产妇, 在排除孕前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 精神及认知功能无异常的基础上,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项目之中。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 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予以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孕期指导, 每组56例。观察组中年龄21~38岁, 平均 (26.7±1.8) 岁;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18~26 kg/m2;平均 (20.4±0.7) kg/m2。对照组年龄:20~37岁, 平均 (26.5±1.4) 岁;孕前BMI:18~25 kg/m2;平均 (20.7±0.8) kg/m2。两组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措施, 主要包括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科学搭配饮食为主, 根据孕妇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 予以孕期营养指导、运动指导以及进行体质量管理, 具体为:每月对孕妇进行营养分析, 由笔者所在科室经验丰富的产科医师对孕妇近3 d的食谱进行收集与分析, 根据孕妇的增重情况制定个性化食谱, 进行饮食调整, 对于营养失衡或者超标的孕妇进行一对一沟通, 指出营养缺失问题, 并予以针对性解决措施, 合理安排饮食;自妊娠16周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开始进行运动, 如有氧体操运动和孕妇瑜伽, 1小时/次, 并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半小时, 同时在妊娠期进行改善心肺功能的运动, 诸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锻炼以及改善骨骼肌状态的力量锻炼;自研究开始每周对孕妇进行体质量的管理教育讲座, 内容涵盖孕期合理饮食、健康食品选择等, 由笔者所在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讲授, 并指导孕妇在家中自行称重, 进行体重的自我检测, 若出现每周体质量增加过多, 且胎儿有偏大倾向者, 可指导其增加运动量, 以进行能量的合理分配, 从而使孕妇更好的进行体重控制[3,4]。
1.3 观察指标
每月进行体质量检测, 并进行测定, 记录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 主要包括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 新生儿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孕周两组孕妇BMI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自第24周观察组BMI降低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剖宫产以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降低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kg/m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 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可导致孕妇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 进而影响其一生, 且导致下一代肥胖, 而若通过控制孕妇体重进而将新生儿体重控制在2900~3499 g则较利于获得最佳妊娠结局, 可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5]。本研究中观察组孕妇由于得到较为全面的营养及运动指导, 故而, 大多孕妇的增重符合标准, 进一步研究则发现, 在对体质量进行每月监测中, 自24周开始两组孕妇的体质量增加开始有差异, 这可能与之前呕吐、食欲不振等早孕反应有关, 而自21周开始早孕反应减轻, 体重亦随之增加, 可见自21周开始对孕妇进行饮食控制, 是孕期保健的关键所在。
同时, 本研究对妊娠结局进行观察, 发现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降低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由于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 从而导致胎儿体重的增加, 以致于巨大儿出现增多, 而使得剖宫产几率增加, 而过度的体重增加, 亦是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的诱导因素[6,7,8]。由此可见, 对于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及运动指导, 可较好的控制孕妇体重增长, 减少妊娠期并发症, 从而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钟若丽, 夏正杰, 张立军, 等.孕期营养个体化供给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3) :1014.
[2]周玲, 于力, 刘海深, 等.孕期体质量增长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1, 13 (1) :5-7.
[3]钟艳娟, 季布, 余晓凡.孕期体质量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6) :2031-2034.
[4]丁丽丽, 程博.个体化孕期饮食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1, 19 (3) :191-192.
[5]朱玉珍, 韩婷, 谭佳芬.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9 (1) :86-89.
[6]谈敏娟, 李军.妊娠期运动和锻炼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2) :199.
[7]张琚, 吴方银, 熊庆.孕期营养素摄入的争议问题[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3, 5 (3) :14-18.
[8]刘萍, 周伟杰, 张静, 等.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2) :3567-3568.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2
大学是学习科学知识,强身健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但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们的饮食结构可谓非常的不合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功利思想使得大学生们养成了极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使得大多数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了大多数学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1、摄入油脂过多
摄入油脂过多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过度肥胖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
2、食用肉类过多
肉类是大多数人都喜食的一种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去肯德基、麦当劳等肉食为主的餐厅,同时也有很多人会摄入很多的肉食。但是,作为蛋白质的肉食摄入应该是有限度的。作为食品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位于金字塔的上层位子,因此一个人摄入蛋白质量不应过多。
3、粗粮摄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粗粮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细粮开始占据我们的餐桌。可是,细粮没有粗粮中有的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造成了某些营养性疾病的产生。
4、果蔬摄入不足
果蔬层位于食品金子塔的底部,从这就不能不说明果蔬食品的重要。果蔬中拥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还有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对于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有排毒养颜的作用。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饮食营养的不均衡。同时还有以下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1、不吃早餐
大学生不吃早餐起因大多是起床晚来不及,就没时间吃。其实,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一天之计在于晨,吃好早餐是非常重要的。清晨起床之后,及时弥补营养是一天中脑力、智力恢复的主要保证。不吃早餐会直接影响身体机能,长此以往,会导致低血糖,诱发肥胖,胆结石等疾病。
2、食用过多油炸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油炸食品因其香味诱人,成为很多大学生常常抉择的食品,但油炸食品却不断受到健康组织和营养专家的质疑,主要是由于:1.油炸食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加入含铝的膨化剂,长期大批食用,铝在脑细胞中沉积对大脑有不利影响。2.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煎炸后会分解出丙烯酰胺,它可以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第三食品的烹制用油,往往重复应用,导致脂类过氧化物积聚,这些物质可促使脑细胞早衰。同时,人体摄入的油过多,轻易发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汗管等疾病.3、过量饮酒
因为大学生的生活没有了老师的管教和家长的监督,大部门学生开端接触酒类,尤其是一些男同学。酒可以加快血液中高兴剂如内啡呔的分泌,促进欢喜氛围。但是大学生饮酒往往不太注意把持酒量,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过量饮酒会侵害胃肠粘膜,会使体内营养素散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叶酸、维生素B1、B6、C及镁、硒和锌等。还容易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心肌缺血、冠心病。酒中的乙醇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乙醇可与脑组织中的卵磷脂联合,沉积其中可达0.5到1个月,发生长期的毒性作用,重大影响学习。
4、边走边吃
有些大学生因为赶时间,边走路边吃东西。这种现象很不卫生,吃的货色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传染,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活动体系,精力疏散,因此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有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的危险。
5、饥一顿饱一顿
大学生饮食无规律,有时间多吃点,没时间少吃点或罗唆不吃。这种饥一餐饱一餐的饮食模式最易导致体内脂肪贮备才能回升。对脾胃而言,忽而饥,忽而饱,必定会受到损害。
解决大学生饮食行为问题的对策
1、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学校就要对他们进行健康饮食教育,给予准确的指点,主要讲述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对学业乃至今后事业的影响,领导学生育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2、学校应定期或根据节令特色,组织专家教学举行面向全校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讲座,遍及健康饮食知识。
3、领导学校学生会或社团联,成破专门的健康饮食协会。组织会员学习健康饮食的知识,激励会员充任信息员,传布健康知识,并带出发边同窗建立健康饮食意识。
4、增强对学校餐厅的治理。请求餐厅干净卫生,工作职员具备一定的健康饮食知识,要保证食物起源的保险性以及食物加工的质量。学校要组织按期检讨,以监视餐厅的进货质量,卫生保洁情况。避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行为产生。
对于大学生健康饮食的倡议
1、摄人营养素尽量全面。大学生特殊要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各种营养素的摄人量以能知足需要又不外量为准则。人体所须要的全面营养素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吃的食物品种越多,取得的营养素越丰富。大学生除要摄入谷类、动物食品外,还应注意多食海产品、蔬菜、生果等。要多食含钙、磷等矿物质丰硕的食物,如虾皮,海带,乳制品,豆制品等。天天应食400克~500克新颖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的摄入,育儿。女大学生还应注意补充铁,注意选食铁丰盛且吸收应用率高的猪肝、瘦肉、木耳、红枣等食物。
2、进食要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是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构成的的生理节律,育儿,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前提。定时进餐能够保持血液中养分物资的稳固,保障人体的畸形运动,个别来讲,每餐之间距离4~5小时是依据食品在人体胃中停留的时光决定的。此外,进餐时还需留神食量,食量以满意食欲而又不觉饱胀为度,切不可养成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习惯。
3、要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习惯卫生与否,与食物摄人后的消化、接收有着亲密的关联。要取舍清洁卫生、整洁、宁静、高兴的场合进餐,吃饭要一心、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
4、注重异地食品互补。大学生应多吃些间隔自己故乡较远的地域生产的食品,这可能补充身体里可能缺少的某些成分。也就是北方人要多吃南方菜,南方人要多吃北方菜。
林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3
1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
1.1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状
目前, 老年患者在外科患者中比例逐年增多, 其中65岁以上者约占手术总数的40%。一些研究表明, 住院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患病率高达40%~60%[2]。Pickering[3]报道, 综合性医院住院的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1%, 潜在营养不良为46.5%。北京协和医院于康等[4]调查显示,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高达41.6%, 有发生营养不良危险者占20.8%, 二者均高于中青年患者。
1.2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营养不良对疾病的转归及医疗费用的负面影响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证实。麻醉、手术创伤、术后禁食等均可诱发不同程度应激, 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应激能力降低, 对治疗的反应本来较青壮年弱, 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若术前存在或发生营养不良, 会引起术后机体发生系统性免疫抑制;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系统性器官功能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功能恢复延迟;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增高, 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医疗费用增加, 增加疾病的痛苦, 生活质量降低[5]。外科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高、危害大、后果严重, 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2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方法
由于影响人体营养因素的复杂性, 以及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在医学伦理上的限制, 还缺乏普遍接受的金标准[6]。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7], 营养评估的目标之一是将患者的营养不良从罹患的疾病中分辨出来, 如果拥有适当评估工具,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对其进行营养评估以便早期发现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营养评估有助于制定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 是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
2.1 简易营养评价法 (MNA)
于康等[8]首次在我国使用MNA来评价外科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 简易营养评价法 (MNA) 是根据老年人特点设计, 专门用于老年人营养状况的评价, 以量表形式进行检测, 有明确的判定标准, 简易快捷。MNA量表既是营养筛检工具, 又是营养评估工具;与营养传统评价法有较高的符合率 (90%) 及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且有较好的实用性, 特别推荐临床护理人员使用MNA量表评估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9]。MNA的营养评价能较好反映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能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若能及早干预, 可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10]。当然, MNA量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痴呆或昏迷患者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11]。
2.2 主观全面评定法 (SGA)
Detsky在1987年首先提出, 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推荐的临床营养状况的评估工具。SGA的主要优点是重复性强, 操作简易, 不需要任何生化分析[12]。缺点在于各部分无客观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最终的评估结果主要依据评估者的主观综合印象得出, 影响了SGA的准确性。
3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方法
3.1 术前营养指导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13]。治疗既要考虑原发病及伴发病的特点, 又需注意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应密切评估与检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医师及患者及其家属分享与信息交流、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指导, 提高对营养不良及后果的认识。“健康老龄化[14]”, 加强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从社区护理开始。纠正老年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15], 多食含优质蛋白的家禽类、豆类、牛肉、羊肉等, 不食剩菜、隔夜菜。
3.2 术前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及老年人生理及消化功能的特点, 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 只要肠道有功能, 应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符合生理, 有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防止肠黏膜萎缩和肠道菌群易位。目前, 以管饲喂养为主, 最常见的是经鼻胃管输入[16]。对于肠道手术患者, 如果肠功能状态允许, 幽门下的肠内营养 (鼻肠管或PEJ) 对此类患者是较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否则, 肠外营养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或采用PN+EN的形式实现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纠正营养不良与代谢失衡,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与病死率。
3.3 术后营养支持
手术后估计5~7d内不能恢复口服饮食的人,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稳纠正后即应予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中密切监测体内代谢状态及脏器功能。早期术后营养支持与传统术后营养支持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总体并发症, 而且对病死率、吻合口裂、肠道功能恢复或住院时间无不良影响[17]。
3.4 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支持执行力
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营养问题的共同管理和护理。在医院, 有90%的医师意识到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给老年患者的常规治疗中却未应用营养治疗[18]。尽管有MNT (多学科营养治疗团队) 参与, 22%的患者被延长NPO (禁食) 或采用C L D (无营养流质) 。1/3以上的N P O医嘱和2/3以上的C L D医嘱是不合理且不正确的。不遵循MNT推荐阻碍了改善营养治疗的充分性[19]。
总之, 外科老年患者在住院及诊治过程中营养不良普遍存在, 通过简便、敏感、可靠的适合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筛选工具, 早期发现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以便早期进行营养干预及护理, 改善外科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以期达到降低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 节省日益紧张的医疗卫生资源。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4
(1) 中晚期肿瘤患者, 由于疾病的原因, 患者机体消耗增加, 加之接受放、化疗等各种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会损害机体的正常细胞, 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更加不佳, 所以每日所需蛋白质和热量都比正常人要高, 所以过分强调忌口不利于康复。忌口应因时、因病、因人而异。
(2) 补品, 总觉得吃总比不吃好, 这是错误的。饮食治疗也应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应循序渐进。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护理饮食干预, 指导其多吃包括菠菜、韭菜、甘蓝和深绿色的莴苣等颜色深的蔬菜, 含抗氧化剂越多, 抗癌力量越强。蛋白质类食物应补足, 蛋白质的摄入应足量而应饮食多样化, 因中晚期癌症患者消化功能减弱, 肿瘤增加机体消耗而引起营养不良, 甚至恶液质, 肿瘤病人多数肌肉萎缩, 特别是大肌肉的萎缩比较明显, 所以应给足量的蛋白质。如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淡水鱼肉、鸡肉、鸭肉以及蛋类;同时多食粗粮, 粗粮能阻止皮肤癌扩散、抑制肝癌、结肠癌生长作用, 如玉米中含胡萝卜素多, 对肺癌、胃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大豆中含强抗氧化剂, 能抑制癌基因的产生。但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应限制, 淀粉类食物应控制在每天的70%~90%为佳。
(3) 嘱咐病人多休息, 避免劳累, 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不要吃海鲜、羊肉等, 尽量清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4)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疾病进展中, 常有恶心、呕吐、厌油腻、消化功能差等表现, 这时应采用低脂肪饮食。脂肪的来源一般以深海鱼油、橄榄油、或山茶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为主。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出院的8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经鼻咽病理学活检确诊为鼻咽癌。纳入标准:(1)鼻咽活检病理确诊为初诊鼻咽癌患者;(2)分期为Ⅱ~Ⅳb期(鼻咽癌2010UICC分期);(3)一般情况较好:KPS评分≥70分;(4)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或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2)年龄≥70岁或≤16岁;(3)曾接受化疗或放疗;(4)精神病史;(5)贫血史或血液疾病史。8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34例,女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10例,高中及中专7例,初中13例,小学11例;临床分期:Ⅱ期13例,Ⅲ期16例,Ⅳa~b期12例。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21~63岁,平均45.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7例,高中及中专11例,初中15例,小学8例;临床分期:Ⅱ期16例,Ⅲ期11例,Ⅳa~b期14例。治疗方法:对于Ⅱ期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于Ⅲ~Ⅳa~b期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调强放疗剂量:PGTVnx:68~74 Gy/30~32 F,PGTVnd:60~71 Gy/30~32 F,PCTV1:60~70.4 Gy/30~32 F,PCTV2:54~60 Gy/30~32 F。新辅助或辅助化疗方案:TPF方案、TP方案或PF方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期、治疗方案、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后由专职疾病管理员给予常规随访,未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3个月的饮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通过医院疾病管理系统,及时、全面地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入出院时间、住院治疗情况、身体状况、患者的联系电话、地址等。
1.2.2 干预方式和时间
由护理经验丰富的疾病管理员通过电话、QQ群、短信温馨提醒、来院复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于出院1周内进行,第1个月每周1次,1个月后改为2周1次,期间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调整。
1.2.3 饮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向患者及家属讲授营养学相关知识,告知其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纠正患者在营养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2)疾病管理员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消费水平、家庭情况、摄食量、餐次、常用食物、对食物的偏好、食物禁忌、常用烹饪方法等,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有营养及维生素,且容易消化食物,不要盲目忌口,采用蒸、煮、炖、煲为主,保证食物成分和种类的多样化,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口腔反应严重时,指导患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提供食疗和菜谱,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结构;对味觉异常者,要注重食物的色、香;对于贫血患者,可在饮食中搭配枸杞、红枣等食物。(3)动员家属参与配制出花样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食欲,使患者最大限度多进食,家庭陪伴员督促患者进食。(4)评价患者食欲,对患者进行鼓励,指导餐前运动,增加患者食欲。
1.3 观察指标
(1)体重: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体重变化。(2)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出院后3个月的营养指标状况,主要包括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值。判断标准为:血清白蛋白正常值35~50 g/L,<35 g/L为异常;总蛋白正常值60~80 g/L,<60 g/L为异常;男性血红蛋白≥120 g/L为正常,<120 g/L为不足,女性血红蛋白≥110 g/L为正常,<110 g/L为不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的形式获取资料。出院前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出院前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华南、西南地区尤为高发,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联合化疗,可改善治疗效果,但是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叠加,使营养不良发生及严重程度也明显增加。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饮食问题和营养损害,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8%[3]。营养不良可导致体重降低,限制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影响治疗效果,是导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目前鼻咽癌患者饮食干预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然而出院患者仍处于疾病恢复期,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鼻咽癌出院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使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到营养支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纠正饮食误区,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结构,并告知每天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饮食教育及指导,引起患者对饮食的重视,全程督导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饮食情况进行评估,不断调整计划,使饮食护理成为一个连续的追踪过程,患者能主动、积极、合理地进食,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疾病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预后显著改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5]。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普遍存在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和免疫力下降等潜在营养不足问题[6]。因此鼻咽癌患者出院后需要合理饮食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仅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还能影响患者总的生存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给予饮食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识水平并主动参与,及时帮助患者将饮食健康知识转变成饮食健康行为。同时由于鼻咽癌患者受其疾病的影响,心理负担重,食欲差,疾病管理员给予患者支持,增强患者治疗和回归社会的信心,指导家属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包括食物营养补充、休息、锻炼等。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能使精神、体力在治疗后迅速得到恢复。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合理的饮食营养有助于疾病康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院的饮食安排在疾病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物,采用多种烹调方法摄取营养,以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实施营养饮食健康教育,也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掌握足够的营养理论及肿瘤专业知识,结合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营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年龄等,才有针对性,效果才会更好[8]。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内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后由专职疾病管理员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3个月的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结果:出院前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鼻咽癌出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体质,利于康复。
关键词:鼻咽癌,饮食护理干预,放化疗,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曾雷,龚晓昌,敖帆,等.基于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分期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3):285-289.
[2]Pan J,Xu Y,Qiu S,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2008 and the 7th edition AJCC staging system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Am J Clin Oncol,2015,38(2):189-196.
[3]韦夏,陈丽君.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2,4(2):200-203.
[4]潘冬梅,廖金莲,韦榕飒,等.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5,37(12):1848-1850.
[5]连萍红.饮食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9):1047-1049.
[6]程金建,杨华,陈甲信,等.调强放疗及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7):2336-2338.
[7]刘洁,廖剑绚,杨巧.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监测及院内感染人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3):188-191.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的门诊糖尿病病人78例。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2岁,平均(56.1±5.6)岁;病程0.5~17年;身高150~183 cm,体重56~98 kg;1型糖尿病人4例,2型糖尿病人74例;有2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
1.2 方法
首先调查病人每日进食量、食物种类及烹调方法,身高、体重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合并其他疾病,每天体力活动强度,近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等生化指标,了解病人身体基本状况及饮食习惯。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病人的饮食结构及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并将分析结果向病人做详细解释,指出目前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病人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1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营养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病人坚持终身的营养治疗,而且营养治疗的实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病人原有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要结合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教育,丰富其营养知识,坚定自我控制的信心。
1.2.2 个体化营养治疗计划的制定
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总热能,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并合理分配餐次。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时,在不影响营养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病人本身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同时教会病人使用食品交换份,以达到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全面、平衡的要求。
经常与病人联系,了解营养治疗计划执行的情况,对执行不理想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营养治疗方案调整。
1.2.3 评价方法和指标
分别在对病人进行营养干预前和营养干预后,对饮食行为、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营养干预前后饮食行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营养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糖尿病病人个体化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
通过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后,糖尿病人饮食结构合理、每日热能摄入量适量、掌握BMI的计算方法、饮酒与零食习惯改善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餐次合理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糖尿病病人营养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
采用t检验结果,个体化营养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有明显差异(P<0.001);从样本均数来看,认为个体化营养干预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相对正常值更高,见表2。
3 讨论
人们有关食物和营养的观念和知识,是人们决定选择某种食物的依据。有关食物和健康的观念支配人们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购买、吃什么、吃的频度、如何吃、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吃多少、餐次等,这就是饮食行为[3]。由于有关营养知识的缺乏或不全面,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物选择、消费、制作,这些都会影响到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对营养和健康产生影响。据郑淑君等[4]对3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统计,能完全做到按计划控制饮食者占9.2%,能完全做到按时进餐或吃零食者占12.6%,能完全做到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者仅占2.6%,能完全做到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者仅占1.4%。对相关营养知识的了解可以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TSORBATZOUDIS[5]对335名希腊高中生开展了为期12周的健康饮食营养教育活动,利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饮食行为的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在教育后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和饮食行为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营养教育能提高人群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代谢控制,提高生存质量[6,7,8]。
糖尿病的治疗有赖于病人终生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10]。在同等治疗条件下,糖尿病知识教育可使病人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目前,很多糖尿病营养知识的教育都是以讲大课或小组教育的方式进行,只能针对原则和共性的问题讲解,单纯的告诫糖尿病病人什么样的食物能吃、什么样的食物不能吃,病人对自身能量的需要量以及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没有量化的概念,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同时,由于营养治疗要改变原有的生活饮食习惯,这些增加营养治疗的难度,降低营养治疗的可实施性,导致多数糖尿病病人在营养干预前饮食不够科学合理[11],有的大吃大喝,不加节制,也有的过度控制,出现营养不良或血糖偏低的现象。通过营养干预,让病人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指导饮食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12]。
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文化程度、接受相关知识与否、疾病长短有显著相关,故营养干预要个体化[13]。每位糖尿病病人的病情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因疾病状态、体力活动多少、精神状态等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同。并且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既不能不加控制,也不能过分严格,要根据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每日工作活动量、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调整饮食。这就是说,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必须个体化。结合病人的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和市场供应情况计算营养供给量,随着活动量的增减而灵活调整饮食量,设计食谱要个体化、家庭化、多样化,列举菜单越具体越好。个体化营养干预针对病人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病人易于接受,可操作性强,这样可以增强病人的信心,摆脱心理压力,由被动改变转化为主动改变,有效地调整其饮食行为,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不改变原有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变病人的饮食行为,明显提高病人对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认知程度,明显改善病人空腹及餐后2h血糖,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营养知识教育,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及血糖的变化。结果 78例糖尿病病人,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后对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显著改善,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及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变病人的饮食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7
一、实验与观测
研究对象选取某大学健美俱乐部男生35名,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对照组, 共17名;B组为实验组, 共18名。
1.研究方法。两组每周训练4次, 训练时间为下午4:00~5:00。本研究采用计算法[2]制定食谱。两组均进行同样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训练, 实验组严格按照食谱进食, 对照组则采用“自由式”的饮食。每天记录学生所吃食物, 并对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进行计算。饮食营养干预8周, 于实验的前、后分别对两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记录。
2.食谱制定。根据BMR公式和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提出的我国居民体力活动强度水平分级PLA计算出实验对象每天的能量推荐摄入量。根据大学生群体业余训练的特点, 有别于专业训练人群, 设定三种能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例为蛋白质占20%, 脂肪占20%, 碳水化合物占60%, 计算求出三种能量营养素的一日能量供给量。知道了三种产能营养素的能量供给量, 还需将其折算为需要量, 即具体的质量。根据三餐的能量分配比例计算出三大能量营养素的每餐需要量。一般三餐能量的适宜分配比例为:早餐占30%, 午餐占40%, 晚餐占30%。已知三种能量营养素的需要量, 根据食物成分表[3], 确定主食和副食的品种及数量。主食品种、数量根据各类主食原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确定。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 则根据三种产能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而得出每日进食三大营养素的总量, 再根据食物成分表的各营养物质的总需求量, 按每餐总热量分配到各种食材当中, 在选取食材上, 尽可能多地选取牛肉羊肉等蛋白含量较高、脂肪较低的食材。从而使得实验组成员在参与实验中更为有效科学的进食营养, 如三餐摄入蛋白质含量不足, 则在饭后1~2H内进蛋白粉补充。
3.统计方法。数据统计用Excel进行处理, 测试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 (M±SD) 表示;同一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双尾) , 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双尾) 对实验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在没有营养干预前, 两组的形态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经过8周的营养干预后, 两组的围度指标都较实验前增加。其中, B组胸围、上臂 (紧张围) 、上臂 (放松围) 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提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肩部围和大腿围有增加的趋势。8周的营养干预后, 在训练强度一致的前提下, 实验后B组胸围较A组胸围有显著增加,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实验后的上臂围、肩部围、大腿围较A组实验后数据均有提高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实验后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的差值大于3cm, 较A组实验组后的围度差有增加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目前, 对于健美运动的营养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健美运动员, 而对健美爱好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营养研究较少。与竞技健美运动员不同, 健美爱好者无论在训练的强度、密度和训练量上, 还是在专业化训练上都达不到前者的标准, 在膳食安排上, 尤其是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不能按照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设置。本实验制定的食谱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分别为20%、20%、60%。
1.蛋白质对形态指标的影响。本实验制定大学健美爱好者的营养食谱, 蛋白质占总能量20%, 低于目前社会健身行业较为流行的高蛋白质摄入比例。蛋白质在机体内不断消耗和重新合成, 而蛋白质的更新取决于代谢的强度。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 机体代谢明显增加, 蛋白质的需要量也明显增多, 适当补充蛋白质, 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蛋白质摄入过多, 易造成蛋白尿的出现, 严重者会出现氨中毒的现象, 进而有可能损伤体内器官, 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也会损伤其他器官。如果进餐时蛋白摄入不足, 饭后补充蛋白质时间上, 本实验选用晚饭后的1~2h, 此时正是蛋白质吸收的高峰阶段。训练后进食高蛋白食品, 可使负重训练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与蛋白质吸收的高峰时间一致, 因而更有利于肌肉生长, 更容易使健美爱好者肌肉形态达到理想目标。
2.碳水化合物对形态指标的影响。本实验的营养食谱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的60%, 并且安排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 实验组实验后的围度指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 原因在于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有协同作用, 可以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提高血糖, 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组织利用葡萄糖, 促进糖原合成, 维持血糖, 它还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 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发挥作用, 如使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细胞的过程加速, 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加速核糖体的转运过程, 使蛋白质合成率增加。虽然胰岛素在肌肉蛋白更新中充当的作用仍不清楚[4], 但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对体内蛋白质合成, 进而增加肌肉围度是极为有利的。此外, 训练后, 碳水化合物还可以促进体内糖原物质的补充, 对于健美爱好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脂肪对形态指标的影响。摄入脂肪过少, 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会影响睾酮的分泌。睾酮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睾酮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不利于肌肉体积的增加。过多的脂肪摄入又会使脂肪代谢产物积聚, 从而降低机体耐力, 降低蛋白质和铁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率, 并且容易转变为体脂, 使人体发胖。本实验根据文献的建议及大学生健美运动人群的特点, 食谱中脂肪的摄入占总能量摄入的20%, 而且所选食物含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从实验结果来看, 实验组围度指标较对照组增加, 这说明本实验食谱脂肪的摄入比例比较合理, 其摄入并没有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肌肉体积的减少。
四、结论
1.8周的饮食干预。经过8周的营养干预后, 两组的围度指标都较实验前增加。实验组 (B组) 实验后的围度比较对照组 (A组) 胸围、上臂 (紧张围) 、上臂 (放松围) 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提高, 肩部围和大腿围有增加的趋势。8周的营养干预后, 在训练强度一致的前提下, B组胸围较实验A组胸围有显著增加。B组实验后的上臂围、肩部围、大腿围较A组实验后数据均有提高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定食谱能满足健美爱好者的能量需要,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提高肌肉体积。
2.按营养食谱评价。本实验食谱中三大营养素摄入比例、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三餐的分配比例合理。
3.使用计算法制定营养食谱可操作性强, 比较准确。
在未来进一步探讨本课题的实验中, 可加入较为精确的七大营养素对于大学生健美爱好者群体身体形态指标变化的影响, 以及更为明确各体差异性的饮食干预。在条件允许下, 尽可能多地增加受试者人数及女性受试者。在可操控范围内, 更为严格地要求实验组人群的营养摄入量以及营养摄入时间, 进而得出更为科学、更有参考价值的科学实验数据以及相关论文。
摘要:根据健美运动的特点, 提供合理科学的运动营养处方, 观察营养干预后大学生健美爱好群体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为提高健美运动训练质量、增进大学生健美爱好群体的健康和训练效率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健美,饮食营养,肌肉围度
参考文献
[1]杨文斌.健美训练中“潜在的不安因素”的预防及控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3) :136-139.
[2]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56-377.
[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5-123.
饮食及营养干预措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从2013年10月22日至2014年11月22日期间选取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 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8例) 以及实验组 (48例) ,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再添加饮食营养干预。
其中, 实验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30∶18, 患者年龄在44~60岁, 平均年龄为 (52.25±1.14) 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7例, 痛风性肾病患者13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8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31∶17, 患者年龄在43~60岁, 平均年龄为 (53.07±1.17) 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8例, 痛风性肾病患者12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9例。
两组患者都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较小 (P>0.05) , 因此可以比较、分析[2]。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饮食营养干预护理。包括饮食知识教育、制定膳食标准、对患者膳食集中训练、解决患者饮食问题等。
1.3 观察指标:
将实验组患者 (48例) 和对照组患者 (48例) 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 其中测评的指标有Alb、Hb、PA。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束后, 将患者的Alb、Hb、PA水平情况数据都准确地录入到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测定。当P<0.05时, 表明实验组患者 (48例) 和对照组患者 (48例) 数据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将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见表1, 实验组患者 (48例) 干预后的Alb、Hb、PA水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48例)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饮食知识教育:
每隔两周对患者进行一次健康教育, 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给患者讲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以及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了解加强饮食管理的重要性, 以及营养不良的危害。可以给患者发放一些健康宣传小册, 供患者翻阅, 尤其对刚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要提早进行宣教, 并且重点宣教, 加强患者们饮食管理的概念。
3.2 制定膳食标准:
在患者新型的饮食营养标准中, 热量要>146 k J/ (kg·d) , 蛋白质要>1.2 g/ (kg·d) , 并且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透析次数、体质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膳食食谱。将各种疾病需要禁止食用的食物清单列出, 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少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 痛风性肾病要少摄入嘌呤高的食物。
注: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相比, *P<0.05
3.3 对患者膳食集中训练: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集中的训练, 告诉患者常见食物的成分类型以及营养摄入量该如何计算, 并告诉患者食品交换法。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口味和爱好, 自己设计自己的食谱。给患者提供20份示范菜单, 让患者进行参考, 给患者食物等值交换表, 便于患者通过交换食品满足每日的营养需求。例如300 g草莓可以换200 g苹果, 100 g马铃薯可以换25 g大米等。
3.4 解决患者饮食问题:
每日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登记, 针对患者的饮食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肠胃运动比较弱的患者, 则叮嘱吃饭时细嚼慢咽, 多吃清淡的食物, 若依旧无效则适量服用胃肠动力药物;厌食的患者, 则要改进烹饪方式, 在食物中再添加一些佐料, 增强患者的食欲;有龋齿的患者要立即进行修补, 防止影响进食;感染患者要对原发灶进行积极治疗。多和患者进行交流,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解决, 尽量建造一个愉快的进食环境[4]。
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知识的匮乏, 例如不清楚每天饮食量为多少才合理, 不清楚关于透析时的营养摄取要求。因此要对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 指导患者如何科学饮食以及健康饮食, 只有医师、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饮食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意义, 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将我院从2013年10月22日至2014年11月22日期间选取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 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8例) 以及实验组 (48例) ,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再添加饮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测量的Alb、Hb、PA的水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饮食营养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营养状况, 值得进行借鉴。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饮食营养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齐士君, 刘旺兴, 田小莲, 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1) :92-93.
[2]贾志芳.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临床荟萃, 2010, 25 (22) :1971-1973.
[3]赵伟, 朱宁, 史均宝,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蛋白-能量摄入与死亡风险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4) :2358-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