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营养干预

2024-09-24

规范化营养干预(通用7篇)

规范化营养干预 篇1

产妇在产褥期因妊娠、分娩造成严重应激反应, 引起生理和心理剧烈改变, 而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易诱发产后泌乳不足, 不利于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1,2]。如何有效增加产后泌乳不足产妇乳汁分泌量、改善乳房充盈程度已成为护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选取产后泌乳不足产妇120例, 分别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泌乳量评分、乳房充盈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探讨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用于产后泌乳不足产妇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蛟河市漂河镇卫生院产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后泌乳不足产妇120例, 均为顺产单胎, 排除出现妊娠合并症、乳房严重缺陷或产后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0岁, 平均 (24.8±5.2) 岁;平均孕周 (38.7±1.5) 周。试验组产妇年龄20~30岁, 平均 (24.6±5.2) 岁;平均孕周 (38.7±1.4) 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用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 包括: (1) 对哺乳期产妇进行母乳、产后营养相关知识宣传, 如散发宣传手册、定期接受相关知识咨询;其中宣传手册主要内容为母乳喂养方法、日常膳食计划、营养补充方案及必要自我保健锻炼; (2) 在哺乳期产妇产后基础护理中增加针对性营养干预, 首先评估日常泌乳量、乳房充盈程度, 如发现产乳房空虚或泌乳量少, 应当一方面指导调整饮食行为,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另一方面进行促乳汁分泌规范化食谱制定, 保证哺乳期产妇有充足母乳喂养新生儿。

1.3 观察指标

(1) 泌乳量评分[3]:0分, 无乳汁, 喂养全部采用代乳品;1分, 泌乳量少, 喂养需增加水分;2分, 泌乳量中, 喂养需增加哺乳次数至10次;3分, 泌乳量多, 可满足新生儿喂养需要。 (2) 乳房充盈评分[3]:0分, 乳房空虚;1分, 乳房轻度充盈;2分, 乳房中度充盈;3分, 乳房完全充盈。 (3) 记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产褥感染、产后贫血及子宫复旧等, 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1周和产后4周泌乳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产妇产后1周和产后4周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产妇产后1周和产后4周乳房充盈评分比较

试验组产妇产后1周和产后4周乳房充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产妇产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产褥感染和子宫复旧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产妇产后泌乳不足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及饮食习惯、结构改变密切相关[4]。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少, 无法满足新生儿正常需要, 导致因饥饿而哭闹, 明显加重产妇负面心理情绪, 易导致情绪失控;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哺乳经验及信心欠缺, 亦对泌乳不足产妇护理产生不利影响[5,6]。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通过向泌乳不足产妇宣传泌乳及产后营养专业知识, 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 有效改变产妇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以科学促乳营养膳食方案, 增强产妇哺乳主动性, 保证哺乳营养知识转变为规范饮食行为, 最终达到促进乳汁分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产妇产后1周和产后4周泌乳量评分、乳房充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应用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后泌乳不足产妇泌乳量, 促进乳房充盈;试验组产妇产后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产褥期规范化营养干预可促进产后泌乳不足产妇的乳汁分泌和乳房充盈, 降低产后贫血发生风险,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Lauritzen L, Carlson SE.Maternal fatty acid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and relation to newborn andinfant status[J].Matern Child Nutr, 2011, 7 (suppl 2) :41-58.

[2] 李红梅.催乳颗粒及人工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 2014, 30 (3) :13-14.

[3] 闫素芹.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揉在缺乳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4) :26-27.

[4] Chien YC, Huang YJ, Hsu CS, et al.Matemal lacta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consumption of an alcoholic soup during the postpartum doing-the-month&apos;ritual[J].Public Health Nutr, 2009, 12 (3) :382-388.

[5] 毛丽梅, 孙秀发, 刘烈刚, 等.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2) :3073-3075.

[6] Hill PD, Aldag JC.Milk volume on day4 and income predictive of lactation adequacy at 6 weeks of mothers of nonnursing preterm Infants[J].J Perinat Neonatal Nurs, 2005, 19 (3) :273-282.

孕妇的合理营养干预 篇2

1 合理饮食和营养障碍

1.1 能量

一般妇女每日需2300 kcal热量, 而孕妇需2800 kcal热量。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中能量推荐摄入量 (RNI) 为孕中晚期在非孕妇女能量的基础上每日增加0.84M (200 kcal) [1]。

1.2 蛋白质

一般妇女每天需蛋白质60 g, 孕妇则需80 g。膳食中的蛋白质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性蛋白质, 来自鱼、肉、蛋类等;另一钟是植物性蛋白质, 来自豆和谷类。2000年中国DRIs中建议蛋白质RNI是在非孕期的基础上, 于早、中、晚期分别增加5, 15, 20 g, 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如果蛋白质缺乏体内血清水平下降, 出现水肿与体质衰弱, 分娩时增加滞产的可能性和出血量, 产后恢复迟缓, 乳汁稀少。

1.3 碳水化合物

主要来自谷类和薯类, 约占总热量的60%~70%以上。孕妇对谷类的需要量每日约400~450 g, 孕早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取不低于150 g的碳水化合物, 除保证胎儿的能量需要以外, 也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对胎儿脑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1.4 脂肪

孕妇对脂肪需要量每日约100 g, 脂肪供能比以占总热量的25%~30%为宜。如果进食过少, 热量不足, 到了妊娠中晚期, 每月体重增加不足1 kg, 可能发生低体重儿或各种产科并发症;若热量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过多, 孕妇过于肥胖, 妊娠中毒症发生率增加, 容易使胎儿过大分娩困难, 增加滞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从妊娠5个月起, 孕妇体重增加每周不宜超过0.5 kg。

1.5 矿物质

钙:胎儿足月时体内储钙30 g和磷18 g, 磷在一般膳食中不会缺乏, 但钙常会不足, 2000年中国DRIs中建议孕妇食物中钙适宜摄入量 (AI) 为:孕早期800 mg/d, 孕中期1 000 mg/d, 孕晚期1 200 mg/d。含钙最多的是牛乳和蛋黄, 其次是豆、麦麸和新鲜蔬菜 (白菜、韭菜和油菜等) , 如食物中钙供应不足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制剂, 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孕妇如无足量钙供给, 则胎儿要从母体骨骼中摄取, 使孕妇发生骨质软化病, 分娩时易发生子宫收缩无力和产后出血;婴儿出生后易患佝偻病。

铁:成人需铁12 mg/d, 孕妇需15~20 mg/d, 在一般饮食中, 含铁量往往不足, 尤其是妊娠末3个月, 胎儿体内的储铁量从80 mg增加到400 mg, 必然从孕妇体内摄取, 而孕妇本身还要储存一部分, 以备分娩时补充失血之用。中国DRIs中建议食物中孕妇铁AI孕早期15 mg/d, 孕中期25 mg/d, 孕晚期35 mg/d。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心, 瘦肉, 动物全血以及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等。如果孕妇摄取铁不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孕妇血红蛋白低于60 g/L, 易并发早产与死胎。

锌:成年妇女体内含锌1.3 g, 孕期增至1.7 g, 足月胎儿体内含有60 mg, 胎儿对锌的需求在妊娠早期达到最高, 每日约需0.6~0.8 mg, 中国DRIs中建议锌RNI为孕早期11.5 mg/d, 孕晚期16.5 mg/d。含锌多的食物有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和动物内脏, 蛋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也富含锌。母体补锌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

1.6 维生素

维生素A:成人需要700~800μg RE/d, 而孕妇需要比成人多20%~60%。食物中肝、奶、蛋及鱼肝油等的含维生素A量最多, 维生素A良好来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苜蓿、菠菜、莴苣、油菜、青豌、芹菜、胡萝卜、芒果、杏、西红柿等。

维生素B:成人需要维生素B11.3 mg/d, 维生素B21.2 mg/d, 烟酸13 mg NE/d, 而孕妇分别为1.8 mg/d、2.5 mg/d及18 mg NE/d, 这些维生素在糙米、粗面、小米、玉米中含量最多, 其次是酵母、豆类、青菜、水果、瘦猪肉、肝、蛋。

维生素C:成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 70 mg, 而孕妇需要100 mg, 以西红柿、柑橘、酸枣、沙棘中含量最丰富, 白菜、菠菜、芹菜、莴苣、豆芽及马铃薯中含量也较多。妊娠期如果缺乏维生素C不但孕妇容易患坏血病、贫血、流产及早产, 而且婴儿容易发生脑出血或其他出血病。

维生素D:孕妇需要约为4~8μg/d, 食物中以鱼肝油中含量最多, 牛奶和蛋黄次之, 人体经日光照射后, 也能产生维生素D, 只要平时注意饮食多晒太阳, 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

叶酸:孕早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重要原因, 一般为预防神经管畸形常于孕6周内服用叶酸, 6周以后仍间断服用。含叶酸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肾, 奶、蛋、豆类, 绿叶蔬菜、水果和坚果。

2 孕妇的合理膳食

孕妇不需要增加过多的主食, 需要增加的是副食的种类和数量。故饮食要多样化避免偏食, 如多吃杂粮和粗粮就不会缺乏维生素B1, 多吃白米、白面则需补充维生素B, 夏季多吃蔬菜, 秋季多吃水果, 不习惯吃肉可以用豆类代替。此外劳动强度、身材大小、不同妊娠时期对营养需要也不同。妊娠最初3个月, 胎儿生长缓慢, 营养的需要与未孕期相同, 到了妊娠中晚期, 由于胎儿生长快必须增加营养量。

谷薯类:孕妇应多吃粗粮, 煮饭不要去米汤, 发面碱不宜过多。孕妇每日约需谷类食物400~450 g。肉类:猪、牛、羊、鸡、鸭、鱼、虾中, 都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 瘦肉中含有磷、钾、铁较多;动物内脏中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肝最好。每日需供给75~100 g。蛋类:每日吃鸡蛋1~2个, 蛋中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且含钙、磷及各种维生素。乳类:牛乳、羊乳等含丰富的完全蛋白质及钙、磷和维生素, 每日可饮牛乳500 ml。豆类:为素食食谱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含磷、钙、铁及维生素B, 每日需供50 g。蔬菜:如菠菜、油菜、白菜、红萝卜、西红柿等都含有维生素A、B、C, 铁, 钙及纤维素, 每天应吃新鲜蔬菜375~500 g。水果:含有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C, 故应多吃水果。

综上所述, 孕期与非孕期相比, 孕妇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均有所增加, 尤其是能量、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以及钙、铁、叶酸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但孕期体重增长过度营养过剩, 对母亲及胎儿也不利, 一是出现巨大儿, 增加难产的危险性;二是孕妇体内可能有大量水储存易发生糖尿病、妊高征等。为了满足孕妇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整个孕期应摄入由多种多样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规范化营养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90例初次确诊为GDM的患者,孕期24~28周,平均年龄(28.3±3.3)岁,排除孕前有糖尿病史、患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采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治疗者。

1.2 方法

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干预,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及孕期增重(IBW),GDM患者在基本能量(En)供给(表1)基础上,额外再加200 kcal/d[4],以满足胎儿需要;少量多餐,多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合理调整膳食热量比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热量比分别是50%~60%、25%~30%、15%~20%)。食物选择:主食多选择血糖指数(GI)较低的粗粮(燕麦、荞麦、薯类和杂豆类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严格限制含淀粉多的食品,如粉丝、淀粉、藕粉等;蛋白质主要选择蛋、奶、畜肉、海鲜、豆制品,优质蛋白应占每日总蛋白的50%以上;蔬菜充足,每日供应不少于500 g,以绿色和黄色蔬菜为主;水果在血糖控制达标时供给,最好选用火龙果、柚子、橙子、李子、樱桃、鲜桃、猕猴桃、草莓、苹果等,应放在两餐之间吃,一次100~150 g,不要过量食用,或以西红柿、黄瓜代替;烹调油选用植物油,适当少量选食核桃、杏仁等硬果类食物加餐,增加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的比例;禁用纯碳水化合物食品,如糖果、蜜饯、甜点心、水果罐头、碳酸饮料等;合理的餐次安排及热量分配: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加餐按15%~20%、5%、30%、10%、25%~30%、5%分配,有营养厨师定量制作。GDM食谱举例,早餐:牛奶1杯(180 ml),燕麦粥1碗(燕麦50 g),鸡蛋1个(去蛋黄),拌芹菜豆腐皮1小碟;加餐:生菜1小碟(200 g);午餐:米饭(大米100 g),清蒸鱼(125 g),菠菜鸡蛋汤(菠菜250 g,鸡蛋1个);加餐:苹果1个(150 g);晚餐:米饭(大米75 g),芹菜炒肉丝(芹菜250 g,瘦肉50 g);加餐:牛奶1杯(180 ml),全日烹调油15 ml,盐5 g。饮食控制后即开始监测营养代谢指标,血糖控制平稳后3 d出院,出院后30 d随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直至分娩。

1.3 临床评价指标

主要指标有: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婴儿出生体重、新生儿血糖、围生儿死亡等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分析营养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指标变化

90例GDM患者经个体化营养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 孕产妇妊娠结局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058±769)g,无巨大胎儿,无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围生儿死亡等发生。

3 讨论

妊娠期母体由于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并在外周组织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呈现相对不足,进而表现出糖代谢异常,使正常妊娠具有糖尿病倾向[5]。此外,本地区是沿海开放地区,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来自于家族和社会的影响,为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总要求孕妇多吃,由于长期进食过多而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使得B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最后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血糖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使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6,7]。饮食行为指导是治疗和控制GDM的首选,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一方面保证孕妇和胎儿有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使孕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的出现,并使孕妇体重合理增长。本研究中,患者通过个体化营养治疗包括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满足妊娠需要及不发生酮症为原则,并且与母体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致[8],空腹血糖、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在理想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说明规范、严格控制饮食可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大约85%的GDM患者靠单纯饮食治疗和适当地调整饮食结构就能使血糖达到理想范围[9]。

单纯强化式饮食可减少总热量和总脂肪摄入[10],本研究中,患者通过规范、严格控制饮食,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饮食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在热量摄入减少后营养状况较好,无营养不良。

GDM的结局主要取决于孕期血糖的控制情况,GDM发生胎儿窘迫甚至宫内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孕妇高血糖本身降低胎盘对胎儿的血氧供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胎儿的耗氧量增加易并发孕高症,又可加重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病死的主要机制是葡萄糖容易通过胎盘,母体高血糖时胎儿血糖亦高,但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胎儿胰岛郎格罕岛增生,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热量转化为脂肪,故使胎过大[11]。本研究中GDM无巨大胎儿,无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无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说明规范、严格的饮食控制有利于GDM孕产妇良好的妊娠结局[6],可明显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新生儿血糖的恢复[12]。有报道指出妊娠糖尿病合理饮食控制可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影响胎儿发育[13];妊娠结局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GDM实施严格、规范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改善血脂水平,改善营养代谢,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及体重,使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0~12.5 kg[16],降低围生期母婴的并发症,使孕产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不需用胰岛素治疗,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明确诊断为GDM的孕妇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孕期分别结合孕前标准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监测饮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及婴儿出生体重。结果:饮食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58±769)g,无巨大儿出生。结论:饮食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血糖、血脂及营养代谢,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结核患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篇4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结核患者,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8.3±4.5)岁,平均体重(51.3±4.6)kg,平均病程(3.3±1.6)年,肺结核73例,淋巴结核4例,腰椎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糖尿病、胸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危重症、肝肾功能异常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评估营养状态: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检查与问询,评估其营养状态。制定护理规划:以营养状态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营养护理计划,护理前,讲解营养知识及营养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掌握相关的饮食知识,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实施饮食护理:结核病作为消耗性疾病,易造成能量一蛋白质缺失,因此,在营养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可加餐2次,优质蛋白的总量≤120g/d,总热量为10.4~12.5MJ/d,可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有羊肉、牛肉、黑鱼及鸭蛋等。

1.3 疗效判定

经1个月护理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营养程度,评定标准根据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评分,正常:男性AMC为24.8cm,女性为21.0cm,18.5kg/m2≤BMI≤23.9kg/m2;轻度营养不良:AMC占正常值的80%~90%;中度营养不良:AMC占正常值的60%~80%;重度营养不良:AMC占正常值低于60%。总营养不良率=(轻度不良例数+中度不良例数+重度不良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MI水平分别为(17.7±0.7)kg/m2、(22.5±0.8)kg/m2,对照组分别为(17.5±0.6)kg/m2、(19.0±0.8)kg/m2,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M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营养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伴有营养不良,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偏低,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制约着其康复效果。因此,对于结核患者而言,要积极实施营养护理。据报道[3],结核患者欠缺营养知识,未能明确饮食营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实施营养护理过程中,要讲解营养护理的意义及相关的饮食知识,以此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同时,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制定适合的营养护理规划、落实各项营养护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使其实现早日康复[4]。

本组探讨了结核患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其结果为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BMI水平、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MI水平、营养不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控制了营养不良率,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保证了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彦.结核患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3:6-8.

[2]张秀芬.营养护理干预对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21 6-21 7.

[3]姚艳秋.结核患者的营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178.

营养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的意义 篇5

1研究背景和糖尿病营养干预技术发展

1.1我国首次对放开谷物和桑黄子营养干预进行立项研究

《碳水化合物控制对糖尿病患儿健康的影响研究》是2008年8月经吉林省财政厅、科技厅立项的省属科研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对放开谷物和桑黄子营养干预进行的课题立项研究。此前, 该科研组的聂文涛医生多次公开倡导放开谷物, 并明确表示有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存在。立项前, 已经有3名糖尿病患儿开始接受“桑黄子代谢干预、谷物保护和运动刺激三合一行为医学技术”。这种组合行为医学技术与药物控制方法结合之后, 被称为糖尿病治疗五种技术联合[1]。

1.2糖尿病营养干预观念的变化

2009年5月, 有10年病史的1型糖尿病患儿庞丽文, 已经摆脱了胰岛素注射, 并在眼病和肾病恢复上取得特殊效果。鉴于糖尿病患儿例数太少, 以及患儿对课题干预的依从程度的欠佳, 科研组把成人糖尿病肾病作为对照组, 纳入到观察范围。2009年3月, 武汉大学徐焱成指出, 主食吃得少容易诱发糖尿病, 无数事实可以说明糖尿病患者主食不足的危害。2009年11月, 德国拜耳公司发起“健康主食教育”, 谷物保护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2010年7月, 美通社等西方媒体正面报道了谷物保护和桑黄子营养干预技术。2010年9月, 张韬玉、张晓昀、王永庆、闫雅更、孟庆刚、高天晨等肯定了桑黄子片运用于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变的安全合理性[2]。

2方法与评价标准

2.1研究方法

患者来源:自愿使用谷物保护和桑黄子干预技术的患者。

纳入标准:①有糖尿病病史;②生化检测中肌苷、尿素氮和尿蛋白三项中有一项超出健康参考值范围。

观察时间: 2009年5月开始对少数正在使用桑黄子和陆续使用桑黄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 2010年12月末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观察方法:采用自身使用前后健康指标的对照方式。对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病情加重, 均不排除对本营养干预安全性的怀疑。

2.2评价标准

生命质量量表:鉴于观察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患者空间分布和调查渠道等综合问题, 采用ADL量表, 即日常生活独立活动六项指标:洗澡、穿衣、去厕所、用餐、室内走动和大小便自我控制。

生化检验指标:肌苷、尿素氮和尿蛋白三项使用前后指标对照。

3观察结果

(1) 所有在应用本干预技术2个月后的患者, 活动能力提高, 食欲提高, 小便状况改善。显示了对改善生命质量的显著意义。

(2) 对肌苷、尿素氮和尿蛋白三项检测指标, 均为使用本干预技术2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应用本干预方案经过2个月以上时间之后, 全部观察对象 (30人) 的生化检测指标均显示出明显好转或恢复。其中一人在恢复期间感冒曾出现肌苷检测值的波动, 并随感冒治愈而恢复。无一人加重。

表1中的康复是指肌苷、尿素氮和尿蛋白三项指标都达到健康范围, 并不代表这三项指标今后一定会长期处于健康范围。好转是指肌苷、尿素氮或尿蛋白三项指标中无任何一项进一步加重并且至少有一项改善。

18位肌苷高的患者, 经过长时间使用桑黄子营养干预技术后, 发生明显变化:使用前肌苷406.3889±149.9640, 使用后尿素氮200.4056±162.8706。t0.001=3.601。T=3.9473, P<0.001。表现出该项干预的显著意义。

17位尿素氮高的患者, 经过长时间使用桑黄子营养干预技术后, 同样发生明显变化:使用前尿素氮13.8706±4.1089, 使用后尿素氮8.6176±2.9773。t0.001=3.622。T=4.2684, P<0.001。表现出该项干预的显著意义。

4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孙桂馨, 女, 1938年出生, 原哈尔滨市第三十中学音乐教师。20岁时, 患慢性肾炎, 此后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检测一直不好。1982年患糖尿病。1992年开始注射胰岛素。在使用谷物保护、桑黄子干预之前, 经常出现乳糜血。患有白内障、眼底多发血管瘤, 因经常眼底出血, 致双目失明。冠心病, 每天需要多次吸氧。使用谷物保护和桑黄子干预技术一年后, 视力恢复到生活自理, 停止吸氧, 体力明显恢复, 胰岛素用量由原来的每天40单位减少到19个单位。生化检测结果见表2。

这一检测结果与桑黄子干预理论相符合。桑黄子营养干预的目的在于, 让肌体在处理桑黄子的过程中提高代谢功能, 改善人体血气质量。健康的血液不仅避免了对微血管的破坏, 而且具有修复微血管病变的能力, 从而能使肾脏微血管得到修复, 实现肾病的根本好转。

5结论

用于代谢功能衰退的组合营养干预技术,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非常多见。多归于食饵、食治、食疗、食养的范畴。从桑黄子干预与谷物保护结合的观察结果显示, 这一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①由桑叶、黄精、葛根、山楂等组成的营养干预食物, 对高血糖、高血脂良好的调节作用;②放开谷物, 对糖尿病肾病是安全的;③该营养干预措施有助于微血管病变的恢复;④桑叶、黄精等营养干预有利于解除患者饥饿感;⑤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减少胰岛素的使用。

本次观察的结果限于坚持应用该技术的患者, 因此可能造成无效病例缺乏。即便如此, 作为本土传统行为医学技术的中医学营养干预对糖尿病肾病仍然具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全年.驯服血糖[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 2010.

糖调节受损人群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篇6

1 能量摄入与体重减轻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显示, 体重指数 ( BMI) 处于超重和肥胖范围者比BMI处于正常范围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38. 8% 和20. 1% 。控制体重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血糖[8]。

糖尿病预防项目 (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PP) 的研究发现, 经过平均2. 8 a的观察, 对于IGR人群, 通过对其生活方式的干预, 控制其体重增长, 最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将大大降低 ( 平均降低58% ) , 其效果优于服用二甲双胍 ( 平均降低31% ) [9]。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也是生活方式的干预优于药物的干预[10]。因此IGR人群中超重、肥胖者首先要控制体重, 而通过控制总能量摄入是有效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

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通过对IGT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指导, 内容中包括减轻体重5% 以上, 减少脂肪摄入 ( 少于能量消耗的30% ) ,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增加纤维摄入。平均随访3. 2 年后的研究结果显示, 对IGT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 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58%[11]。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IGR人群经过膳食干预, 体重控制理想, 糖耐量水平恢复较多[12]。

2 三大营养素的摄入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总能量的55% ~ 65% , 脂肪占20% ~ 30% , 蛋白质占10% ~ 15% 为宜[13]。

2. 1 碳水化合物研究发现, 一些碳水化合物如膳食纤维、阿拉伯木聚糖、低生糖指数 ( GI) 食物、饮料中的单糖等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高膳食纤维摄入被证明可以预防许多慢性病,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前瞻性研究发现, 不可溶性纤维和全谷物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而可溶性纤维几乎不起作用。其机制是使人体产生代谢效应, 如提高胰岛素抵抗性, 增强代谢综合征有关的代谢炎性因子的效应[14]。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预防Ⅱ型糖尿病的营养疗法中包括摄入富食膳食纤维的食物, 因为高膳食纤维食物一般生糖指数较低, 会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水平, 同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Meta分析显示, 多摄入膳食纤维能控制IGR及正常人群血糖水平[15]。

阿拉伯木聚糖是一种多糖, 在临床可有效地增加免疫系统活性, 可以帮助人体控制血糖水平。一项随机、单盲的对照试验将IGT人群分成2 组, 分别给于安慰剂与阿拉伯木聚糖, 结果显示, 摄入阿拉伯木聚糖组的人群餐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甘油三脂水平都较低。研究提示, 阿拉伯木聚糖能改善IGT人群餐后血糖水平[16]。

低GI膳食替代可以作为糖尿病和IGR防治的一项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摄入与高GI食物相同量的低GI食物, 餐后血糖较低, 这会减轻IGR人群的糖调节功能所受的压力。研究显示, 与普通膳食相比, 以大豆、燕麦等为主的低GI替代膳食能改善IGR人群的糖耐量, 减少胰岛素抵抗, 调整血脂, 减轻体重, 减小腰围, 减少内脏脂肪面积, 还能提高IGR人群的 γ-谷氨酰半氨酸甘氨酸 ( GSH)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水平[17-18]。最近发表的一项为期1 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接受低GI膳食干预的IGR人群体重相对减轻, 糖耐量水平更好, 1 年后糖调节能力恢复的比例也远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低GI膳食能够促进IGR人群的糖调节能力的恢复[12]。

对饮料等中所含有的单糖是否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国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 含较高单糖的饮料果汁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因为其能量高, 经常饮用会增加体重, 而且饮用后血糖升高快, 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8]。但同时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单糖与其他糖类相比不会额外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只是因为含单糖量高的饮料属于高能量食品, 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从而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19], 单糖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引起糖尿病, 这是一种混杂因素。尽管如此, 控制饮料饮用还是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2. 2 脂肪国外研究发现, 脂肪的质相比量对于预防糖尿病起着更大的作用。脂肪供能比在18% ~ 40% 的膳食相比对体重和血糖变化产生类似的效应, 高脂肪饮食不会显著增加肥胖的风险[8]。而脂肪酸的种类和结构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为甚。营养干预采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减少2 型糖尿病的风险, 如食用富含植物油的食物, 如坚果、种子等替代含饱和脂肪高的肉类和奶制品, 而且要将氢化脂肪酸的摄入降到最低水平[20]。

如上所述, 芬兰的研究对IGT人群进行干预, 内容中包括减少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结果显示, 对IGT人群进行干预后, 干预组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糖尿病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58%[11]。

Corpeleijn等对147 例IGT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干预, 内容中包括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比例高于55% , 脂肪摄入比例占30% ~ 35% , 饱和脂肪摄入少于10% , 胆固醇摄入小于33 mg / MJ, 结果显示, 经过干预, 人群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21]。

国内有学者研究了茶籽油对于IGR人群的干预效果, 发现使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茶籽油来补充IGR人群膳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改善糖、脂代谢, 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是简单易接受且有效的方法[22]。

2. 3 蛋白质对于蛋白质的摄入, IGR人群未有特别要求, 可以参考糖尿病患者。而近90 年来, 糖尿病患者膳食蛋白质能量比例一直维持在15% ~ 20%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较正常人有所改变, 故仍采用健康成人每日膳食供给量标准, 即0. 8 ~ 1. 0 g / kg, 能量比为15% ~ 20% 。目前也无证据表明摄入正常量蛋白质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虽然有研究表明, 高血糖状态可加速蛋白质分解, 并有人因此主张增加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 但长期高蛋白低糖膳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目前仍应避免蛋白质产热比> 20% 。若肾小球滤过率 ( GFR) 降低或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则须将蛋白质摄人量降至每日0. 6 g /kg。小规模临床研究表明, 该水平蛋白质摄人量可能延缓GFR的降低[23]。

3 其他营养素

糖尿病出现的早期, 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延缓临床上2 型糖尿病的出现。而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预防2 型糖尿病的发生, 对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 如糖耐量异常者) 的作用尤为明显。由于我国人群普遍钙和维生素D营养水平偏低[24]。因此, 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糖尿病的干预效果显著。

B族维生素作为许多代谢途径中关键的辅酶, 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IGR人群应当考虑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如粗杂粮、新鲜绿叶蔬菜、菌藻类和豆类等。维生素C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 还可促进胆固醇代澍。有研究报道, IGR机体的脂质代谢与氧化抗氧化系统已开始发生改变, 且朝着疾病方向发展。建议IGR人群在平时饮食中注意摄入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绿色蔬菜、新鲜水果[25]。

我国中老年人膳食铜摄入不足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膳食铜摄入不足同时血糖、血脂偏高的人群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膳食铜摄入量, 可能有利于防止血糖、血脂偏高人群发展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26]。

5-氨基乙酰丙酸 ( 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 是四氢吡咯 ( 四氢吡咯是构成血红素、细胞色素、维生素B12的物质) 的前缀化合物, 是生物体合成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必不可少的物质。一项12 周的随机双盲的前瞻性研究发现, 不同组的IGR人群分别摄入不同量的5-ALA, 与对照相比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更低, 且有一定的剂量- 反应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存在类似的结果。整个研究中没有不良反应的报道[27]。研究提示, 5-ALA可以控制IGR人群血糖水平。

对于我国成年人群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铁摄入过多可能会增加高血糖和糖尿病的风险, 由于中国采用补铁来预防和治疗贫血, 因而有铁摄入过多的可能[28]。

4 多酚

有证据表明, 膳食中的多酚能在多水平上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 从而多使用含多酚较多的植物性食物, 如大豆、全谷物、茶、苹果、葡萄等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29]。

5 乙醇

国外大量观察性研究发现, 乙醇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呈现J型曲线, 当饮酒适量时对糖尿病是保护因素, 但当摄入过量时会增加糖尿病的危险[29]。

规范化营养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安阳地区医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出院的患者,每个科每月抽取30例进行电话随访,共计4560例。年龄2~89岁,男女性别比例不限,病死人数不计。包括:神经科、妇产科、血液科、肾病科、肿瘤科、小儿科、分泌科、普外科、中医科、心胸外科、核医学科等。

1.2 方法

1.2.1 设立电话随访小组,由质管科负责。每月每个科室随访30例出院患者,对这30例患者,至少20%要打通电话,联系到患者及家属,询问健康情况以及进行营养指导。设出院随访有营养干预的患者为实验组,无营养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300例。

1.2.2 动员医务人员系统学习公共营养师所必备的科学知识,便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得到专业的营养指导,提高患者对营养干预的依从性,加快疾病康复。

1.2.3 制作学习课件讲课,宣传营养知识。包括婴幼儿喂养,运动处方,瘦身课程等。

1.3 评价标准

v意、不满意,以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满意度=很满意人数/各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中级以上职称有47人报名学习公共营养师系统知识,33人参加了公共营养师三级资格考试,27人取得三级公共营养师的资格。

2.2 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21例,提高满意度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2, 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首先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营养教育,系统的学习相关营养理论,掌握了营养理论也随之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拓宽了服务范围,有效加强了医患沟通,提高了医院满意度。通过出院随访,利用电话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和健康随访,对双方有利,医患双方互动性增加,缩短医患距离,增加信任感,电话随访促使医护人员积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随访质量也随之提高;电话随访成本低,效果好,值得推广。

3.2 通过电话随访,延长了对患者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的时限,有效促进了医患沟通,把电话随访与营养干预有效结合起来,在进行电话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指导,能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缩短病程;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对医院的信赖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紧张焦虑心里,提高了医院满意度[1]。使用电话进行随访时,医护人员语气亲切柔和,语速适中,有针对性回答问题,尽量少用或不用术语,随访结束后,一定要礼貌结束谈话,表示感谢。通过出院随访,患者于医护人员建立了和谐朋友关系,主动介绍亲人来医院治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医院的美誉度。

3.3 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出院随访。通过电话进行随访,询问产妇和幼儿健康状况,并提供指导咨询等相关服务[2]。产妇出院后,开始亲自对新生儿护理,会有很多问题,如孩子吐奶怎么办?孩儿脐带脱落怎么处理?小孩儿正常体温是多少?母乳不足怎么办?婴儿怎么喂养等问题。随访人员要积极学习,指导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问题有些难度,明确告诉患者,需请上级医务人员解答,回访结束后,产妇表示感谢,非常信任医院。

3.4 对内分泌科患者进行随访。内分泌患者糖尿病居多,大多数超重。出院患者对控制体重、瘦身、控制血糖很感兴趣,对营养指导依从性较高。我国的体质指数正常为18.5~23.9,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3]。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改变生活方式,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运动是关键。超重及肥胖出现的基本原因是能量过剩,摄入能量过多,消耗能量过少。超重患者最基本的应该遵循膳食宝塔的要求每天饮水1200 ml,谷薯类及杂豆250~400 g,水果类200~400 g,蔬菜类300~500 g,蛋类25~50 g,鱼虾类50~100 g,畜禽肉类50~75 g,大豆类及坚果30~50 g,奶类及奶制品300 g,油不超过25 g,盐6 g,每天步行6000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根据情况确定个人喜欢的运动处方。患者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治疗饮食及活动建议后,积极与医生配合,依从性高涨[4],并且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向身边的亲人朋友推广、传播知识、建议有需要者就医治疗、合理饮食康复锻炼,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患者及早就医,及早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节省医疗费。

3.5 对神经科患者进行随访。脑血管患者血脂异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及肝脏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有显著关系。为出院患者提供科学的方法,有利于稳定病情,减少复发。患者出院后,在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尽早全面的纠正血脂异常。治疗性的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有氧运动,运动有利于降低甘油三酯。控制体重,低油少盐平衡膳食,戒烟酒,药物治疗,控制体重,不追求快速达成,持久的逐步减肥,每月减1~2斤为宜,容易成功不反弹,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有极大益处。

科学的营养干预对出院患者在膳食平衡、营养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5],能促进疾病恢复,保持患者的健康状态医务人员通过系统学习营养知识,综合素质的到提升,拓宽了对患者的服务范围;医务人员利用所学的营养知识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及健康教育获得了患者的信任。营养干预是出院患者树立良好生活方式,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督促,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的一种良性因素,贴近患者日常生活[6]。患者出院后,对康复及营养、日常生活有许多担忧和困惑,非常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7]。医务人员及时的电话随访,良好的素质,贴近患者日常生活的营养指导等干预活动,树立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医院形象,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提高了医院满意度。

摘要:目的:通过出院随访, 应用电话调查的方法, 了解患者健康情况及营养状况, 分析存在问题, 进行营养干预, 为患者推荐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树立平衡膳食观念。方法:设立电话回访小组, 调查了解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了解健康状况。动员医务人员学习公共营养师所必备的科学知识, 以利于患者在住院及出院后得到专业的营养指导, 提高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从性。结果:有中级及以上护理技术职称的人员27人获得了三级公共营养师的资格, 提高了医患沟通效果, 提高了服务质量, 拓宽了业务学习内容;进行营养干预的患者对医院满意度提高7%。结论:电话随访患者健康状况并进行营养干预在医疗工作中是一个良性诱导, 能增加患者日常营养知识, 改善饮食习惯, 使“知识-信念-行动”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治疗及饮食保健的依从性。

关键词:电话随访,营养教育,营养干预,膳食宝塔

参考文献

[1]余桃英.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0) :246.

[2]胡淑英, 胡明英.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提高住院患者依从性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1) :43-44.

[3]潘长玉.加强糖尿病综合防治, 努力减轻糖尿病负担[J].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 (3) :165.

[4]卞加明.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1) :94-95.

[5]刘桂红, 周凤娟, 苗慧.苏北地区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20) :1-3.

[6]武红, 甄洁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4) :128-129.

上一篇:成功的天赋下一篇:河南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