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流程

2024-07-25

规范化流程(共11篇)

规范化流程 篇1

实践中可以看到,医院物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涵盖了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基建材料等方面的内容,管理水平、管理要求以及监管标准等,都存在着加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以及地域文化等层面,存在着更大的区别。这是因为上述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医院物资的统一规范化,因此加强对医院物资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进货流程规范化

医院进货流程,即医院采购流程,其主要是基于医院的需求,作为医院各项物资流程的源头,应当将需求申请作为规范化流程的第一步,然后按照医院物资应用规律,对所需物资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进货需求申请到最后的入库出库,整个环节需要经过六个流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具体的环节执行过程在,应当做到充分,每一个步骤都应当按照要求进行记录;上述流程中的第5步,即论证过程中,不同医院的物资论证方式存在着差异性,比如大型的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时,一定要论证充分,而普通的药品或者小型医疗器械以及后勤保障性材料,则没那么严格。

二、医院物资应用流程规范化

(一)物资应用规范化设计思路

对于医院物资而言,当其出库以后就进入到应用流程,此时应当结合财务记账以及核算进行综合考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物资进入应用流程以后,基本上都是作为物资管理部分而难以进行跟踪,更无法实现实时流程化管理。比如,药品出库以后,进入药房货架,等待病人取拿,置于何时发出,管理部门也没有办法准确掌握时间。然而,对于财务核算部门而言,因涉及到收费和记账等环节,所以能够了解具体的药品流向及其应用状况。基于此,在运行流程过程中,应当将财务、核算纳入医院物资流程规范体系之中,以此来确保应用流程的规范化(如图2所示)。

如上图所示,上半部分主要是医院物资的运行流程,而下半部分是财务管理流程。具体而言,经(1)、(2)和(3)流程,将医院物资流程与财务流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实时、有效地掌握和反映物资流动、财务流动的整体运行过程,从而实现实时核算、监督管控以及全成本过程核算与管理之目标,大大提高了医院物资运行管理效率。

(二)条形码的应用

条形码是基于编码排列的空符号,主要是用来表示字符、符号以及数字信息。当采用条形码以后,可以使每种物资得以有效的区分,从而提供了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料。在医院物资流程中,需监理一套条形码体系,包括符号设计、扫描阅读器在内的自动识别系统。医院物资采购入库过程中,采用扫码的方法,即可获知该产品的名称、数量单位、规格型号以及生产厂家和入库及批发价格等信息。条形码入库信息不仅反映出“物”的自身特点,而且还体现出“财”的属性,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可将其直接输入“财务挂账”系统之中。财务记账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最初环节,因物资入库既是物资管理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开始。

(三)医院全成本管控

管理部门将物资发放至各应用科室以后,因医院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流程,通常采用的是领物收费模式,即无论科室领回的物资是否应用,均应当计入成本之中,然后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从过程来看,这根本无法真实地反映出财务流程的成本核算全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对医院物资、财务管理进行流程化管理,比如科室在领到物资“出库”以后,在物资流动程序中只反映支出信息,不进行财务成本核算,而是在该科室真正地应用从医院领取的物资以后,才将物资流动与财务流动程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将医院物资费用采取财务流程流成本审核,并且从物资流程上对已完成的程序进行管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反映出科室物资应用成本,而且还要通过财务审核,计算出科室库房的剩余物资库存成本。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将传统的、以领物来决定科室成本的机制,逐渐转向以实际应用来确定成本的核算模式,这样更加符合医院、各科室的物资应用实际情况和成本体系构成。

(四)付款计划控制

在医院物资流程完成后,物资管理部门对付款流向的跟踪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经常是生产厂商、供应商纷纷来医院打听。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今天,只需通过医院物资、财务管理平台,即可及时了解医院财务部门的付款计划,以及对账、付款执行状况。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以往物资管理过程中与财务管理工程不相干的环节,从而使医院物资流程规范化管理与财务管理、厂商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协调,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使用运行流程的规范,使“物流”与“财流”管理有效地结合到一起,真实合理地反映了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加强了医院物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沟通,更加合理的有效利用和扩展了医院H IS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这一可以有效减少具体对象在运行流程中对规范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不同管理机构的差别性要求和冲突,对实现医院物资流程规范管理,提高其实际可操作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医院物资流程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医院应当从底层设计着手,将物流、财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互相推动和互相促进,来实现医院物资流程管理的规范化。

摘要:医院物资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从医疗设备、药品采购,到应用、处理,整个过程都需要规范化管理。本文将对医院进货流程、应用流程两个关键环节及流程规范化管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物资管理,流程规范化,研究

参考文献

[1]邢斌.加强医院库存物资管理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05).

[2]汤黎明,吴敏,王卫,钟添萍.对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环节协调优化的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2011(08).

[3]刘学鹏,曾世鸿,曲建明,段方明.数字化医院系统整合住院收费流程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4]郝梅,闫华,刘帆.论医院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8(5)P35-39.

规范化流程 篇2

从目前印刷水平来看,无论如何进行防范、管控,至少98%的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都会出现色差,差别在于色差的大小是否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减少色差发生的概率,就要从流程、制度入手。印刷现场管理者不但要对色差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而且还要转变印刷色差的控制思路。很多时候,不是不可以控制色差,而是印刷管理不够精细化、数据化、标准化。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生产管理的经验,分享如何从印前、印刷等不同阶段预防、管理与控制色差。

印刷前期准备阶段

(1)看清楚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品质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印刷机长要明确印刷颜色的跟色标准,是跟数码稿还是跟色稿,是跟彩通色谱还是跟成品样。

(3)明确承印材料的品牌、规格、尺寸,确认无误后再安排调机试印。

(4)在安排印刷生产计划时,尽量将新产品、采用金银卡纸和镭射卡纸的印刷品以及含有容易变色的专紫、专蓝、专灰等色系的产品安排白班印刷,以尽可能减少印刷色差。

(5)对于需要进行表面整饰处理的产品,需要依据表面整饰处理后的产品颜色变化情况,辨识颜色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印刷生产调机阶段

(1)印刷机长根据印刷排期,首先检查资料(如生产工艺单等)是否齐全,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要求是否清晰明确。

(2)分析产品的颜色特性,确定印刷色序,并追踪以往相同产品的订单是否有质量问题发生,这个可以通过《产品客诉履历表》(如表2所示)来实现,并针对产品工艺与质量特性,提出印刷色差防范措施,告知印刷机长操作注意事项。

(3)确定四色印刷、专色印刷以及表面整饰处理导致的颜色变化给印刷生产带来的难点;确保印刷颜色干前与干后的色差以及表面整饰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印刷颜色在客户允许范围内。

(4)确认印刷生产所用纸张的纸色与客户色稿的纸色偏差对印刷颜色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浅网部分是否能符合客户色稿。

(5)确认油墨的品牌、配方是否无误以及搅拌是否均匀,尤其要注意专色油墨搅拌不均匀会导致印刷色差的情况。

(6)确认企业的彩通色谱版本与客户的彩通色谱版本是否一致、有无过期,客户提供的色稿有无过期。

(7)确认分光密度仪是否校正,其相关技术参数是否达到标准,如色差计算方式采用CIE2000还是CIE1976,测色光源是D65光源还是D50光源,测色角度是10°还是2°,滤色片是否合乎印刷颜色检测要求等。

(8)确认四色油墨的色相与彩通基准色的差别能否满足印刷产品颜色要求。

(9)确认CTP制版网点是否准确还原,保证高光处2%的网点不丢失,整个版面有无斜纹,网角、网线合乎标准,CTP曝光、冲版合乎质量要求,印刷网点补偿曲线正确。

(10)对于容易变色的特种油墨,印刷时尽量往变色后色相相反的方向调整,比如,对于射光蓝油墨,印刷颜色干燥后会偏红,导致大批量产品的颜色与客户标准色稿的颜色差得太远,因此印刷颜色应稍微偏向蓝色。

首件签样试印阶段

(1)打样和新品第一次正式生产时,必须得到印刷现场主管、技术主管、品质主管、业务主管4方共同在首件上签字确认后,才能大批量进行印刷;对于翻单产品,印刷机长、印刷现场主管以及品质主管3方共同签样后,方可生产;夜班打样或新品第一次正式生产时,必须得到技术主管与品质主管同时签好印刷首件后,才能进行生产。

(2)在没有将油墨颜色调好、调平之前,杜绝一边印刷、一边调。

(3)在首件签样前,必须确保所有的技术质量指标合乎客户要求,如套印、针位、密度、色差值、网点增大率等。

(4)在正式生产前,确保所调配的专色油墨份量足够,避免由于专色油墨数量不足重新调配或者色相反复调整导致的严重色差。

(5)对于颜色敏感的专色油墨或者容易变色的油墨,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干燥后颜色变化太大,导致色差发生,如荧光油墨、射光蓝油墨、紫红油墨、紫蓝油墨等。

(6)对于表面整饰处理后变色较严重的产品,如覆亚光膜、过UV等,必须进行对色,确保表面整饰处理后的印刷颜色与客户的标准样张一致,且留3张表面未做整饰处理的印张,留3张表面经过处理的印张,以便后续翻单生产时作为跟色参考,亦可用作质量异常时的追溯依据。

(7)首件签样前,必须将颜色调平,印版靠里与朝外、叼口与版尾处的颜色必须保持一致,尤其是专色密度要保持一致;天地处颜色确实难以调好的,必须由印刷现场主管或者品质主管做出判定,方可开印;印版叼口和版尾之间的专色色差值ΔE不能大于1;如是印版叼口和版尾的四色存在色差,须由品质主管、印刷现场主管共同判定。

(8)正式生产前,必须将飞达调节好,避免走纸时开开停停,造成印刷色差。

(9)首件签样前,工艺部门或者印刷车间必须确保打样与正式生产时的版面排列相同。

nlc202309011150

(10)因印刷纸色与客户色稿纸色不同造成的浅网部分跟不上色从而导致色差发生的,必须向印刷现场主管汇报,印刷机长不得擅自做主,待印刷现场主管与品质主管做出明确指示与判定后,才能生产。

(11)印刷首件签样确认没问题后,印刷机长必须填写《胶印首件签样记录表》(如表3所示),并做好相

关的记录与检查,尤其是密度、Lab、ΔE等颜色指标。

(12)印刷首件签样完成后,需要做上下限度样张的,印刷机长与印刷现场主管要用分光密度仪测量标准颜色与深浅色之间的差距,并避免颜色范围太大,客户不接受,或颜色范围太小,实际生产中很难控制到位。例如,对于黑色印刷,标准密度为1.7,印刷上限度样张时,密度应为2.0,如果密度为2.2~2.4,则颜色偏深,客户有可能不接受;印下限度样张,密度应为1.5~1.6,如果密度为1.3~1.4,则颜色偏浅,客户也不会接受。

(13)印刷机长与印刷现场主管在首件签样时,必须控制好签样时间和签样样张数量,通常签样样张数量在500张以内,签样时间为10分钟。

正式印刷生产阶段

(1)印刷首件得到印刷现场主管签名确认后,需将签名确认后的印张剪成多模,用于正式印刷生产时跟色,这是因为看整个印张的颜色,反应会比较迟钝,而逐个模进行对比的话,颜色控制将更加精准。

(2)为了确保正式印刷过程中颜色的一致性,除特殊情况(如上洗手间)外,印刷机长不能离开操作台,原则上不允许机长助手调校颜色。

(3)正式生产前,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在首件签样样张上注明特别需要重视、留意的地方,例如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异常、客户对产品的关注点、LOGO颜色、主体颜色、主体色块等。

(4)正式生产时,每印500张必须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客户色稿或者首件签样印张,检查是否存在色差;用分光密度仪测量专色油墨的Lab值、ΔE值以及四色油墨的密度。

(5)印刷过程中,由于飞达走纸不顺或者停开机而造成色差时,需挂黄色标识牌《多模产品质量异常示意表》(如表4所示),做好产品隔离与记录,并与质检人员、后工序人员做好相关交接,确保色差产品不会混入大批量产品中。

印刷完成处理阶段

(1)印刷完成后,印刷机台人员要将存在色差的产品隔离至不良品区域或待处理区域,进行清晰而准确的不良描述与记录,并上报至印刷现场主管。

(2)后工序人员对挂有黄色标识牌、存在色差的产品,或经工序质检人员提醒后,一定要在生产时区分、隔离,分开生产。

(3)质量部门每周要对印刷车间存在的色差产品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找出色差存在的根源以及色差发生频率最高、发生类型最典型、发生最频繁的颜色、工艺或机台,为印刷色差指明需要重点改善的方向。

(4)成立色差项目攻关小组,集中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彻底解决色差频繁发生的根源,并持续对印刷过程进行标准化、数据化、流程化。

(5)根据PDCA质量循环改善法则,出现色差的机台的印刷机长应规范填写8D报告(8D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8D问题求解法,其是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品质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如表5所示),进行深刻的分析、检讨与总结,为后续的印刷生产减少色差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印刷产生色差的原因很多,但绝大部分原因与印刷现场的操作规范、管理、控制、执行有重大关系。我们长期以来对于色差,都致力于人、机、料、法、环的分析与数据统计,却不知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分析与补救不过是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而已。现代化的G7工艺、GMI认证、色彩管理说到底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控制手段,要想真正控制好色差发生的范围与机率,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把色差的管控重点放在流程的执行、作业指引的完善、方式方法的控制、质量风险隐患的识别、预防性针对措施上来。

构建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 篇3

关键词:护理流程,规范化,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医学护理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给护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 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接踵而来, 使护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加强规范化护理流程建设, 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 笔者针对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作一总结和归纳。

1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流程管理就是把流程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中, 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的过程就是一个护理质量流程不断规划、优化和改进的过程[1]。近年来, 临床应用表明: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1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1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 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临床优秀护师中选拔出来的, 而他们均未接受过新的系统管理知识培训, 在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以经验管理为主, 缺乏科学管理思维方式与应用技能, 有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管理思路偏差和管理缺失。

1.1.2 护理质量检查多流于形式

目前医院管理中大多数的年查、季查、月查方式采用的是“明查”, 即事先通知做好准备, 为应付检查, 补写记录, 故缺乏真实性, 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服务质量和发挥实际作用。造成“检查时比不查时好, 平时比节假日好, 白天比夜晚好”的现象, 患者并没有从护理检查中获益。

1.1.3 护理质量管理不注重过程

在护理活动中考核主动与被动的护患关系时, 管理者多会寻找无自主能力或神志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而使一般患者产生不被重视或被忽略的感觉。

1.2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的策略

更新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传统护理管理是以质量控制为主要手段, 强调护士对服务质量的监控, 而忽略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实践证明, 医疗机构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就必须树立质量控制与质量经营的双重理念。经营就是推销质量的管理意识, 通过院前的预防性服务、院中的全过程服务、院后的指导性服务用心经营每一个护理环节, 这样就必须建立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

2 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

2.1 确定核心流程和流程创新的目的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是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化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属于核心流程范畴[2]。

护理流程质量管理创新目标:是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研究、科学的分析和科学的构建, 达到质量的最优化、患者满意度的最高化、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护理工作服务与患者要求之间的偏差最小化, 最终达到无缺陷服务。

2.2 确定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结构

传统护理管理组织结构是一个垂直的领导体系, 即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 设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制, 而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结构则是成立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分设管理层 (护士培训与科研管理委员会) 、执行层 (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 、操作层 (职业安全与维权委员会) , 强调每位护士操作的准确性, 规范护理人员的从业行为, 把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患者投诉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指标, 同时运用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风险教育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用岗前岗位培训、专科培训、分层次培训、在职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大对临床护士的教育力度, 使其了解行业规范要求, 掌握考核标准, 熟悉服务流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参与医院管理, 精心打造爱心团队。

3 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3]

3.1 质控管理常规化

成立质控办公室, 设置专职人员, 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明确各岗位职责, 督导全院护理质控小组的活动并考核、追踪服务和安全最终质量, 积极听取患者的反馈意见, 包括各护理单元执行力、有效率的结果反馈。

3.2 架构无缝隙管理网络

按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教研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配、岗位要求, 应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 让每位护理人员从自身作业标准、规范、整体工作流程模式入手, 与上下流程配合, 建立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自我管理、相互帮助的运行机制, 确保临床护理服务与患者安全的需要。

3.3 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反馈系统

按照《规范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部相应组建10个护理流程质量监控小组 (护士长管理、病区管理、分级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文件书写、技能操作、专科专病、满意度调查) , 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骨干组成三级质控, 科护士长、片区护士长组成二级质控, 以每个护理单元为一级质控。每月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各科逐级逐项督查, 要求查出问题时限期整改, 要将框架性制度落到实处, 有效减少服务质量的可变性和风险性;每季对检查到的护理缺陷和医疗安全隐患在护士例会上通报, 做到归因分析、质量讲评, 营造“质量、安全、快捷、高效、满意”为主题的人性化全员认证氛围,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推广成功经验, 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打下基础。

3.4 提升质控人员整体素质

人是护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护理流程保证体系不仅是要评出质量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要评估出存在的问题, 为质量改进提供切入点。这就要求质控人员熟悉和掌握各项质量标准的考核内容, 对所有的考核对象一视同仁, 避免随意性、主观性、片面性, 要力求达到自觉认识、自觉把握、自我定位,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5 规范化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全程质量管理

由于规范化护理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 故在实践中应重点抓以下方面:一声问候, 晨会时强调礼貌用语;两个关键, 主要观察执行力和有效率指标;三个落实, 具体包括新任务、责任人和时间点;四个必看, 要重视新入院患者、危重症患者、手术患者和有纠纷隐患的患者;五个到位, 指的是重大抢救、重要手术前、疑难病例会诊、死亡病例讨论和重大检查前务必做到缜密;六个坚持, 坚持首问负责制、每天巡视病房、医护晨会大交班、护士长例会、科主任和护理部例会、质量督查和信息反馈;七个必报, 及时上报意外事件、突发事件、有创检查治疗、护理差错事故、纠纷患者、特殊患者和传染病患者;八个掌握, 掌握重点患者的基本资料、入院诊断治疗情况、当天的阳性指标、现存的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观察要点、措施落实和康复计划;九个做到, 对患者问一声、嘱一句、指一向、留一言、帮一下、助一力、扶一把、送一程、谢一声;十个承诺, 对每位患者入院有迎声、治疗护理有轻声、巡视病房有问声、患者合作有谢声、护理差错有歉声、患者询问有答声、主动服务有笑声、患者意见有回声、病区环境少噪声、患者出院有送声。使全院每一个护理单元在服务质量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范围。

4 关于规范化护理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的体会

4.1 优化护理流程, 满足患者需求

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也是顾客,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其最直接的产品, 而产品优劣要由患者评价, 因此, 护理工作流程设置应以顾客为圆心, 以顾客需求为始点, 以顾客满意为终点。改进后流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要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不但要对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还要尽可能为其节省医疗费用, 最终树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形象。

4.2 注重团队精神, 强调全员参与

流程管理强调将组织作为系统来看待, 而不是一些独立的部门和孤立的过程累加, 质量保证不是组织内一个部门的功能, 而是每个人的工作, 流程创新也不是个人的行为, 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 护理流程创新要让护士参与进来, 因为护士是流程的具体实施者, 只有他们才能发现流程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并能够提出建议, 同时也能促使护士按流程操作, 确保整个流程畅通无阻, 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4.3 人性化服务为医院竞争赢得效益

临床护理各项工作的质量达标, 不仅为医院的安全质量和优质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崭新内容, 也为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双赢保证, 从而推动了护理队伍建设和内涵质量的提升。

总之, 护理质量保证体系不单纯是为了评出医院各护理单元的质量优劣、分数高低, 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价护理过程和成效, 从而为赢得顾客对护理服务的良好评价、保障医院医疗安全和取得服务质量的最佳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 科特勒著.俞利军译.市场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2]冉希, 林琦远, 龙之淑.护理质量流程化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3) :7~9.

手术室护理流程规范化论文 篇4

推荐阅读:总之,做好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主要是做到组织管理程序化、工作管理制度化、技术管理正规化、设备管理科学化、标本管理严格化、环境管理洁净化,达到洁净、整齐、无菌、安静、严肃的工作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水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我院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内容及其对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提高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我院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采用美国的法约尔管理方法,有年、季、月、周计划。明确分工,协调好护患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控制对检验工作是否与制定计划相一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要求护士做到的管理者必须做到,护士长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管理,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二、工作管理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程序化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确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核对工作,并记录在手术室

护理记录单,我院自2002年9月份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凡住院的手术患者均有手术室护理记录与病历保存归档,护理部不定期的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做到工作管理程序化,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按责上岗。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

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副护士长为副组长,成员3人,每月有检查有记录。

3.1术前访视

为了保证手术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好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会见患者先问好,作自我介绍,再详细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化验结果、了解病情和手术部位及过敏史,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3.2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如手术器械必须高压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备好足够的手术用物,每月监测空气、物品的细菌培养,以利分析无菌技术管理。

3.3业务技术管理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以上,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病人抢救,新仪器的使

用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记录本等,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的概念[2]。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

3.4专科配合效果好

根据护士的年资、能力大小、个人特长进行科学分工、合理安排,如进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腹腔镜、激光、骨科等手术、仪器操作要求精确、熟练,对不同的专科进行相对固定配合。这样既促进专科配合,又促进专业性管理,同时亦取得各科手术医生的满意。

3.5标本管理

标本是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此我科对标本管理进行把关,凡手术结束的标本均由巡回护士放入标本袋,记录好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及标本名称等,由手术室护工亲自送病理科,并做好标本的双签名工作。

四、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手术日益创新,手术设备日益新颖,且种类较多。据统计,手术室各类物品达数千种,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品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各类手术仪器完整性。我科设器械护士一名,负责器械的供应和次日特殊器械的挑选,与设备科联系仪器维修和保养工作。器械物品定位、定点放置,贵重仪器每日清点并交班,如C臂机、显微镜、进口电刀、各类内窥、钬激光、低温等离子消毒机等,使用后要登记,值班者每天交班。备用器械用后清洗消毒烤干上油。保护好各

类仪器,防止遗漏,避免损伤,延长使用时间是设备管理好坏的关键。

五、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必须放在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每天对手术室进行湿式扫、抹和整理。每周五下午彻底搞卫生,并进行细菌学的监测;对参观人员制定入室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空气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减少患者手术的心理恐惧。使手术室的环境适合现代手术间的要求。公务员之家

总之,做好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主要是做到组织管理程序化、工作管理制度化、技术管理正规化、设备管理科学化、标本管理严格化、环境管理洁净化,达到洁净、整齐、无菌、安静、严肃的工作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规范细节流程完善解题步骤 篇5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1已知在25℃,101 kPa下,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68 kJ。书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步骤:

步骤1.写出正确的的化学方程式:

2CH3OH+3O22CO2+4H2O

注意点:

(1)物质前面的系数可以出现分数。

(2)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前面系数为1。表示中和热时,水前面系数为1。

步骤2.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CH3OH(l)+3O2(g)2CO2(g)+4H2O(l)

注意点: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用同一化学式表示时,在标明状态的基础上还要加上物质的名称来区别,

如:C(石墨,s)、C(金刚石,s)。

(2)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必须为稳定的氧化物,对C元素而言指CO2(g)、对H元素而言指H2O(l)。

步骤3.在热化学方程式后边书写“ΔH=”及“+”与“-”号和单位“kJ·mol-1(或 kJ/mol)”,如

2CH3OH(l)+3O2(g)

2CO2(g)+4H2O(l)

ΔH= kJ·mol-1

注意点:

(1)“ΔH=”与单位之间留空白用以填写数字。

(2)若无法判断反应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则暂不写“+”“-”号。

步骤4.计算反应热,填空。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注意点:

(1)ΔH必须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计算反应热时必须按照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计量数来进行。

(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根据键能来计算:

ΔH=断裂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检查判断的原则是从简到繁。

例2已知25℃,101 kPa条件下,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2H2(g)+O2(g)2H2O(g)ΔH=+484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C.H2+12O2H2O(g)

ΔH=-242 kJ·mol-1

D.H2O(g)H2(g)+12O2(g)

ΔH=+242 kJ·mol-1

判断步骤:

步骤1.检查Δ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

A选项为放热反应,ΔH应该为负值。

步骤2.检查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及标明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B选项中水应为气态,C选项没有标明物质的状态。

步骤3.检查ΔH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成正比)。表示燃烧热(中和热)时,可燃物(水)前面计量数是否为1。

答案:D

三、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例3已知:

①2H2(g)+O2(g)2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2=b kJ·mol-1

③H2(g)+12O2(g)H2O(g)

ΔH3=c kJ·mol-1

④H2O(g)H2(g)+12O2(g)

Δ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a>b

C.2c=b<0 D.a=2d>0

比较步骤:

步骤1.判断反应为吸热或放热反应,确定数值的正负。

其中a、b、c均为负值,只有d为正值。

步骤2.比较物质前面系数和物质的状态,判断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②放热最多、①放热次之且是③的2倍。

步骤3.判断得出结论。

答案:B

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流程 篇6

一、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软硬件要达标

(一) 建立设备现代化、办案安全化、管理科学化、指挥系统化的“四化”高标准的办案工作区

人民检察院应要高度重视办案工作区建设工作, 在建设办案工作区的过程中, 根据建设方案将办案工作区建在办公大楼一楼或者独立区域, 安装防盗门, 设有安全通道, 整个讯问室和询问室的墙壁需进行软包装, 安装空调, 所有房间的电源线、网线全部走暗线, 电源插头安装在犯罪嫌疑人不能触摸的地方, 有效地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2]。采取使用双层吸音板材的方式进行隔音处理, 为了方便办案, 办案工作区应独立一定区域, 不与其它办公地点混合, 办案工作区内要设有讯问室、询问室、医务室、执勤室, 物品管理室和卫生间等, 形成一体化格局, 并保证达到安全实用标准。在办案工作区内装有监控录像设备, 办案工作区各讯问室、询问室、楼道均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避免了监控的死角和盲区。在办案工作区的执勤室因配有警械具, 防止突发事件的处置;医务室应配有相应的药品和医用器具, 设施齐全, 保障安全。

(二) 司法警察统一管理办案工作区制度

细化办案区管理规定, 规定院办案工作区由法警部门管理, 明确检、警、技、办各部门职责, 形成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一体化执法工作机制。明确司法警察在办案区的工作职责, 进一步明确司法警察在交接班、值班、看管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要求, 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办案安全。警务部门对办案工作区的使用状况进行登记, 同时, 对办案工作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出入[3]。做好使用准备, 细致检查办案工作区环境、设备, 保证电脑、监控设备不出故障。积极配合自侦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给予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有必要, 应该只有警械器具, 比如手铐等。

(三) 建立医疗救助绿色通道

为了严格依法办案, 加强安全防范, 切实防止在办案工作区讯 (询) 问人员发生自杀、自残、突发疾病等办案安全事件,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直接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加强安全防范的规定》, 不断促进依法、规范、文明、安全办案, 防止办案安全意外事件发生, 检察院应与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建立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建立领导机构, 明确责任;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医院院长和法警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统一指挥处置突发事件。2、健全应急医疗救助设施, 检察院在办案工作区建立专门医护室, 由医院负责指导采购治疗常见突发疾病的备用药和医疗救治备用器械。医院设立独立的安全隔离特护病房, 检察院与医院开通24小时急救专线, 由专人负责联系, 确保发生涉案人员在被调查中突发疾病、自杀、自残危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3、工作协助原则, 建立应急突发事件专业培训机制。医院将定期组织检察院相关部门干警开展紧急医疗救助培训, 讲授急救知识和救助方法, 并在办案工作区关键部门配备医用急救工具箱。同时, 定期对配备的药械进行检查、更新。

二、检查机关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

(一) 办案工作区实行司法警察值班制度, 强化防范意识, 抓学习促理念

法警部门必须每天安排至少一名法警在办案工作区进行值班, 保证办案工作不受外来一切干扰, 防止其它人员损坏办案工作区设备, 确保办案工作区的环境卫生;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 能够及时有效的为我院自侦部门提供较好的办案环境, 完善相关制度。对办案工作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学习, 进一步明确了办案工作区的使用、管理和审批程序, 细化了司法警察的责任, 确保办案工作区管理规范, 司法警察工作到位、保障到位、配合到位、安全到位[4]。

(二) 自侦部门使用办案区, 法警部门提前检查, 中间配合, 事后整理, 强化保障措施, 抓落实促成效

办案工作区是自侦部门办案的重要场所, 办案工作区的使用必须要规范, 不管是自侦部门还是警务部门, 对办案工作区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办案安全。在使用办案工作区前, 法警部门必须提前做好使用准备, 细致检查办案工作区环境、设备, 保证电脑、监控设备不出故障。在自侦部门带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 司法警察应及时对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告知进入办案工作区的规定, 对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和其它不应留在身上的物品给予扣押保管登记。

(三) 办案工作区文书规范填写整理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带回办案工作区时, 应登记《办案工作区值班记录本》, 对有必要保管的物品的, 给予登记《办案工作区物品安全登记表》要让物品所有人签字, 被保管的物品妥善保管, 询问或讯问结束, 物品应归还物品所有人或移交自侦部门的工作人员。办案工作区值班法警要及时做好《办案工作区值班记录本》的记录[5]。明确办案工作区的区域划分, 规范办案工作区的工作运作程序。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办案区申请、使用登记表》规定, 把申请部门、审批程序、办案人员、传唤对象、安检情况、时间登记、值班记录、处理结果都作为必填内容, 将所有的办案程序都纳入规范运作。

三、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的使用流程

(一) 办案区申请使用, 警务部门根据领导批示安排使用

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传唤、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院接受讯问或询问证人的专门场所, 所以办案工作区一般是自侦部门的办案场所。办案工作区必须先有自侦部门填写《办案工作区使用审批表》, 报分管检察长审批, 警务部门在接到分管检察长的指示后, 安排使用办案工作区。

(二) 安全检查办案工作区

司法警察每日安排法警值班办案工作区, 使用办案工作区之前, 值班法警都会检查办案工作区, 消除办案工作区的安全隐患, 提供办案工作区的饮水和休息场所。对被带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先予以告知进入办案工作区的规定, 例如:“1、主动配合司法警察检查。2、身上不得带有金属的物品 (包括手表、戒指、硬币等) , 若带有金属物品应一律上交给法警保管。3、通讯工具应给予关闭并交有法警保管, 身上带有贵重物品应说明。4、在办案工作区内未经侦查人员批准, 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随意出入办案工作区。5、在办案工作区内若有身体不适, 应向办案人员说明。6、去卫生间必须有办案人员或法警陪同。然后按照上述规定给予身体检查, 使用金属探测器等工具检查, 对需要保管的物品给予登记保管[6]。

(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的移送

对于案件的结束或阶段性结束, 自侦部门带回办案工作区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离开办案工作区的情况, 警务部门要根据案件的需要分不同情况分别移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必须安全离开或正确离开, 办案工作区的使用才算真正的结束。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办案工作区的情况有提押押解、通知领回、自行离开等。不管是何种离开方式, 警务部门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确保被带来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离开, 不留安全隐患。

(四) 整理办案工作区, 做好总结

自侦案件使用办案工作区要建立一案一回顾制度, 每个案件结束后, 司法警察都要召开例会或总结, 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同时建立办案工作区资料档案。检查办案工作区设施, 整理办案工作区环境, 规范办案工作区使用文书。确保办案工作区环境整洁、设施良好。

四、结语

办案工作区是检察院的重要场所, 司法警察是维护办案工作区安全的重要力量, 加强办案工作区的规范管理、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消除, 对细节进行把握和注意, 能有效防止办案工作区安全事故发生[7], 当前检察机关办案工作区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 需要各级检察机关从硬件建设时就要重视, 使用中从实践掌握经验, 全力促进检察机关反腐和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师岩.司法警察必备[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1.

[2]将彬, 林旭东, 邓雪梅.办案工作区建设:要硬件更要制度和管理[J].中国检察报, 2011.5.

[3]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办公室编写.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管理规定[EB/OL].安徽检察网, 2008.

[4]胡建江, 刘丹阳主编.司法警察工作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金川, 唐长国, 柳捷, 冯秀成.司法警察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办公室编写.司法警察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规范采购流程 篇7

对于经理人来说,有效率的采购管理是一个比较紧迫的管理话题。用管理流程的方法控制采购的各个环节,并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改善成本结构,使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这样去管理采购,企业的采购职能才能成为管理中的增值环节。从这一点上来说,你怎么花钱采购,往往能够决定你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怎样赚取利润。案例中使用信息化来规范、提高采购效率的做法很好,其中的采购流程值得探讨。

首先,采购流程要发现问题,此阶段由使用部门提出需求。只有具体的使用者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决策者。这是工业品销售的基层环节。然后进入采购流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使用者已经将发现的问题向上层汇报,客户内部在酝酿要不要建立采购计划、考虑预算等问题。在采购流程项目立项阶段,一般会组建有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决策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采购小组。

之后就要确定采购的技术标准了,这是客户关于采购标准的制定阶段。通常由客户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分析需求,再把需求转化成采购标准。采购标准制定好以后,客户将以标书的形式发布出来,准备投标的厂家拿到标书就可以制定方案了。此时,不管销售人员如何推荐本产品的优点,客户一般不会改动采购方案,除非发现了致命的缺陷。因为对他们来说,采购方案的改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本很高。客户一般会与两家以上的销售厂家进行洽谈,以便进行评估和比较,得到更好的商业条件。这个阶段会确立首选供应商。

还需要进行采购流程合同审核,这一阶段客户会通过商务谈判,努力争取一些附加价值。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格、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都是合同审核的内容。如果你知道你供应商的成本,就能在谈判中压低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果你知道竞争对手的成本,就能建立并保持明确的竞争优势。

积极进取的公司使用战略成本法来评估和指导其竞争努力,实现持续改进以致达到最优绩效。战略成本核算体系有助于规划未来目标,控制成本和投资,以及衡量企业的绩效。

如果企业能够估算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就可以有力地洞察并控制采购流程。这样,他们就能够采取下一步行动:在谈判中压低采购价格,以尽量减少材料成本。材料和劳务成本占产品直接总成本的比重最大。因此,降低材料成本能对减少总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企业在估算竞争对手的成本之后,可以根据竞争情况,将其与自己处于优势或劣势的成本领域相比较。通过确定竞争对手和你公司在产品或服务成本上的差异,你能利用标的成本建立成本目标。这就是战略成本核算的力量,即战略性地管理自己的成本,以尽可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规范化流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就诊, 期间超声检查人次共42317人。初次检出胎儿畸形儿的459例单胎妊娠孕妇, 妊娠12~40周, 孕妇平均年龄27.6岁, 平均孕周27.1周。超声诊断畸形儿标准参照《中国出生缺陷检测方案》的监测类型确定。

1.2 调查内容

孕妇中孕期以后接受超声检查时的孕周, 在本院建孕期保健卡情况, 胎儿每次超声检查情况及出生 (或引产) 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 3.1软件整理数据, 用SPSS 13.0软件对病例检查孕周段及孕期保健卡建立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胎儿超声诊断与胎儿畸形相符情况

459例畸形儿出生 (或引产后) 经尸检或电话跟踪随访证实主要疾病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符, 符合率为95.6%其中81例合并其他超声不能检出的畸形。另外, 21例胎儿畸形被漏诊。

2.2 产前超声检出畸形胎儿的孕周分布

见表2。

由表2可见, 56.9% (261/459) 的病例在孕12~28周期间检出, 其中孕24周检查胎儿畸形病例数最多, 共检出胎儿畸形42例, 其次是孕25周和孕26周, 43.1% (198/459) 的病例孕29周后检出。

2.3 孕妇建保健卡情况与畸形儿检出孕周的关系

将本组妊娠22周后超声检出的366例畸胎儿分为孕22~28周和孕29周~出生前两组, 其开始到医院建立孕期保健卡及胎儿畸形检出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 孕22~28周检出的胎儿畸形的孕妇中建卡组占78.6% (132/168) , 未建卡组占21.4% (36/168) , 孕29周后检出的胎儿畸形的孕妇中未建卡组占85.9% (170/198) , 对两组胎儿畸形检出率比较, χ2=153.34, P=0.00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孕28周前建卡组胎儿畸形检出率高于未建卡组, 胎儿畸形检出时间也早于未建卡组。

3 讨 论

我国每年出生的BD新生儿约占出生人口的4%~6%, BD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产前筛查BD的重要手段。虽然超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有关对胎儿产前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检查规范等方面的资料尚少, 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专业协会建议产科超声检查可分为3类: (1)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2) 系统产前超声筛查; (3) 针对性检查[2]。孕妇应在何时接受何种产科超声检查?在整个中晚孕期接受几次超声检查为宜?这些问题《产科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并未做具体规定。

目前医学在早中孕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畸形方面, 有了很大的进展[3], 认为在11~13+6周可进行早期超声筛查, 内容包括胎儿颈项透明层、胎儿鼻骨、静脉导管血流、胎儿心脏三尖瓣频谱等。再结合11~13+6周母血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妊娠性血浆蛋白-A测定, 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达85%~90%, 可尽早诊断出染色体病儿[4]。

国内学者认为, 孕妇应在孕12~28周到有资质的医院进行一次系统超声筛查, 避免到围生期才发现BD[5]。妊娠18~24 周时胎儿的各系统基本发育成熟, 检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时机应该是这个阶段, 在此期间接受1次详细的系统产前超声筛查为宜。本研究结果显示, 妊娠24周BD检出率最高, 24.4%的病例是在18~24孕周之间检出, 56.9%的病例在孕28周前检出, 说明产前超声检查能检出大多数BD, 可明显降低围生期BD发生率。

此外, 本组数据显示43.1%的病例在孕29周后检出。其中28例病例在我院建卡, 回访发现孕妇在孕28周前在我院超声检查时并未发现胎儿形态学变化。说明某些迟发性BD在超声图像上表现较晚, 如小的脐膨出、肾积水等不一定能够在孕28周前超声检出。所以接受过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后的孕妇, 在围生期至少还要进行1次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 35.7%的胎儿畸形在孕29~36周期间检出, 7.4%的病例在孕36周以后检出。本组中170例孕妇是下级医院转诊或之前从未接受健康指导及产前检查者。根据这种临床现象, 对孕期保健卡的建立情况分析, 发现孕22~28周时78.6%的胎儿畸形在建卡组, 接受系统的产前健康管理, 孕29周后的病例85.9%为未建卡组, 明显晚于建卡组的检出时间。对两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建卡组与未建卡组有明显差异。说明在相对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建卡, 接受系统管理, 有利于选择最佳时机, 及早检出BD, 有效降低BD出生率。

尽管超声检查是目前为止检出胎儿结构畸形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对胎儿做较全面、详细的评估, 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伪像和误区[6]。胎儿畸形种类繁多, 对一些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BD超声诊断仍较为困难。孕妇和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孕期筛查BD的目的、检出率和局限性, 必须清楚不是所有的胎儿畸形均能被检测出来[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孕妇需要及时接受合适的超声检查, 才能最大可能地及早发现BD。建议妊娠中晚期孕妇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建立孕期保健卡, 根据医生指导接受3次产前超声检查, 即孕11~13+6周早中期产前超声筛查, 孕18~24周详细的系统产前超声筛查, 孕29周至出生前的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孕中晚期超声检出畸形儿孕妇的检查次数和时段, 探讨孕期超声检查的合理次数和时段。方法对经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畸形的中晚期单胎妊娠孕妇的孕周及孕期保健卡建立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接受产科检查共42 317人, 检出畸形儿459例, 经尸检或电话跟踪随访证实459例, 漏诊21例;56.9% (261/459) 的畸形儿在产妇孕1228周期间检出;产妇孕2228周检出的畸形儿建卡组占78.6% (132/168) 。结论对中晚期妊娠者建议行3次超声检查, 即孕1113+6周作早中期产前超声筛查, 孕1824周作详细的系统产前超声筛查, 孕29周至出生前作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关键词:产科,超声,流程,出生缺陷,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 14 (2) :68.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产前超声检查规范 (建议稿) [EB/OL]. (2006) Http://www.prenatdiagn.com/Article_Show.asp?

[3]Dimitrova V, Markov D, Chernev T, et al.Ultrasound screeningfor Down syndrome and othe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by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measurement between 11-14 weeks ofgestation[J].Akush Ginekol (Sofiia) , 2005, 44:32-37.

[4]Nicolaides K.The 11?13+6weeks scan.London 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EB/OL]. (2004-8) Http://www.studiolift.com/fetal/site/FMF-chinese-simp.pdf.

[5]卢钺成, 曾慧倩.产前超声检查的布局[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1) :1482.

[6]陈焰.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9 (2) :73-75.

规范化流程 篇9

1 高校财务报账的内容及流程

高校财务报账是指经办人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收据发票或相关单据, 填写报销单, 附原始票据, 交相关经费负责人审批签字, 携带签批后的报销单与票据及相关“经费卡”交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进行审核付款的过程。财务部门内部的报账流程是:对经办人提交的报销单据经过审核、制单后, 通过记账凭证二审复核由出纳支付的过程。

2 财务报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报账签批难。高校财务报账一般实行“一支笔”的制度, 但高校领导都兼有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 事务十分繁忙, 财务报账业务需要务级领导的层层签批, 才能完成财务报账手续。这些繁琐的财务报账程序容易耗费师生的大量时间, 当票据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审批时, 师生还会对财务部门产生抱怨情绪。

(2) 报账一次性通过难。影响教职工报账业务能否顺利通过的重要因素是报账信息的掌握情况及信息的透明程度, 由于报账信息的不对称性, 财务人员与报账经办人沟通不畅导致报账经办人在办理报账业务不能一次性办理完成, 增加了经办人报账业务的时间成本。

(3) 报账排队难。排队难是高校报销流程中的难点, 虽然大多数财务部门效仿银行引入叫号设备, 排队无序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对每位报账经办人所持业务量多少不太容易量化, 致使财务部门处理业务人数无法预估, 对于报账经办人而言, 排队已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懊恼的事, 而排队的不可预知性更令其不安, 经常出现伍前面只有两个人, 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自己的局面, 只有拿到较为靠前的号码才能保证报账业务完成, 这就出现了为拿到较为靠前号提前数小时到财务处排队的现象。报账

点:第一, 要对本企业的生产动态与生产过程比较熟悉。第二, 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第三, 要有预测能力, 能够进行价值分析, 能够精打细算, 对合适的物资进行采购。第四, 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经办人员为了拿到号都在比谁来得早, 耗费大量精力, 怨言不断。3高校财务报账难的原因

(1) 高校财务环境趋于复杂化, 高校经费来源多样化。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逐步扩大, 高校的办学主体日益多元化, 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也随之变得复杂。如今的高校基本都扩大实施自主办学, 在经费来源方面, 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和省、市级主管部门的补助外, 还有科研经费拨款、学费收入、合作办学收入、社会捐款等。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 使得经费管理、业务核算更加复杂。尤其是实习经费的核算, 无论是从票据方面还是报账方面都很复杂。

(2) 传统的报销制度滞后。高校的报销制度具有滞后性, 由于审批流程复杂、缓慢, 报销人员经常因找不到院校领导进行签批, 或因财务部门过于繁忙而使报账业务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在费用报销上浪费了过多时间。低效的传统报销流程, 不仅增加了组织的人力成本, 而且导致了财务部门提供的费用开支信息具有滞后性, 不能反映学校资金流动的实际情况。

(3) 财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低, 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高校的持续扩张, 核算资金量成倍增加, 而财务核算人员增加有限, 巨大的工作量使财务核算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面临着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的财务核算人员在高校中被划分为专业技术人员, 与高校教师一样要进行科研工作量考核, 身心疲惫的财务人员大部分不能完成, 导致奖金被扣。超负荷的工作量, 单调刻板重复的工作, 心理上的失落与抱怨, 使财务核算人员普遍有过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性较差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很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规范高校财务报账流程措施建议

(1) 制定符合新的形势的报销制度。建立健全对财务报销的约束、监督机制, 把财务监督与审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 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 优化资本结构, 有效地利用学校各种资金,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使高校财务报销审核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

(2) 利用校园网络打造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解决高校各部业能够认真对待,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而言之,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还能提高采购质量, 只有这样, 才能使物资采购顺利地进行, 并对采购人员吃回扣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遏制。

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

贾茜1, 王亚莉2

(1.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西安710061;2.韩城市地方税务局, 陕西韩城715401)

要]目前, 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应加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 特别是要加强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不断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审计;审计现场;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2) 11-0023-03

现阶段, 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重视查问题, 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计划管理粗放, 缺乏科学性;三是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 审计项目组各自为政, 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五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在审计过程中, 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多凭主观经验工作, 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 我国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及制度还不完善, 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 应进一步加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 防范审计风险,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此, 应重点做好审计现场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1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 做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准备阶段, 其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审计组成员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型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 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 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 超过这个数量, 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

[收稿日期]2012-02-16

门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出网上自助报账模式, 将财务人员从海量的信息录入及查询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从核算型转为管理型。同时报账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登录自助报账系统录入报账信息, 提交报账申请, 查看申请情况。签批人员在网上进行签批, 不再受地点时间限制, 紧急时可通过手机签批, 减少报账经办人的“皮鞋成本”,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3) 引入激励机制, 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制订激励办法, 必须明确与经济事项有关人员的职责和考核目标, 对完成考核目标、业绩突出的审核人员应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 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只有满意的财务人员才会提供满意的财务服务。

5 结束语

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础, 其所提供的会计信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 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 反之越长。所以在一定数量内, 审计人员的增加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 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 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 但超过这一临界点, 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 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 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 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 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们常说某某人审计经验丰富, 实质上就是表示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1.2把好审前调查关, 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 更要花费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 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 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 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做好这项工作, 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 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 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明确项目组长息是高校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但目前高校出现的报账难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解决报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报账流程, 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提建议还需通过具体规范加以实施,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摘要:现今国家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支持逐年增长, 高校经济业务更加复杂, 大大增加了高校的财务报账的工作难度, 高校财务流程中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影响高校的建设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解决高校财务流程中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账流程,问题,规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慧卿.浅析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 2009 (3) .

[2]杨朝晖.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J].教育财会研究, 2010 (4) .

规范交接流程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规范交接流程;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90-02

全身麻醉后要由手术室送至复苏室复苏,之后再转回原病房或综合ICU,之中要经过两次交接,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心及规范的交接流程,则很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及矛盾和纠纷。为确保患者安全,应设计交接记录,明确要交接的内容,规范交接程序,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 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手术室与恢复室的交接

麻醉恢复室是对手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恢复室位于手术麻醉科内,手术室、恢复室、麻醉科在行政管理上均属麻醉科主任管理。因此,科室成员之间均由于工作关系,彼此联系频繁,交接班时,经常麻痹大意,疏于交接,甚至迟于交接。有时患者手术结束由手术台过床至复苏室期间,麻醉师、巡回护士由于手头工作未处理完,未能及时到复苏室交接,而由服务中心的运送工人自己护送患者到复苏室,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交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引流管标识未贴上、输液通路不畅、三通帽子未复位、患者手术衣裤潮湿、深静脉及外周静脉穿刺处未标识、皮肤受压潮红、所输液体未贴上输液贴、患者所带物品遗留在手术间等。种种情况可能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大意,或者碍于同事间良好关系而发现问题不当面指出,使交接过程不严肃。如:在手术即将结束麻醉师从小管加入舒芬太尼,患者送至复苏室无交接,至复苏室时患者躁动,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而予以拔除气管导管,之后由于点滴快速滴入,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又如,巡回护士未能及时将患者影像资料随患者带至复苏室交班,而在术后整理手术间发现后由运送工人带至复苏室,工人未经查对就放至其他患者床头,引起患者不满。再如,一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送至恢复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巡回护士未进行交接,患者麻醉清醒转回病房后,冰冻结果出来提示乳腺癌要再次进行乳癌根治术,将已清醒患者再次送入手术室,给患者造成极大不良精神刺激。

1.2 恢复室与病房或ICU的交接

患者在复苏室期间,麻醉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而决定是否回科室或转至中心ICU继续治疗。复苏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之间经常就患者意识恢复情况产生分歧,闹得不愉快,影响工作情绪。患者过床时双方不能参与搬运患者,搬运工作由护工或家属等非专业人员完成。如:一进行剖腹探查患者,护士过分依赖护工,过床时一条引流管卡在平车上,护工搬运时引流管脱落。笔者所在科室麻醉护士6人,扣除夜班、夜休2人,白天4个护士上班,床位7张,每日需接收的全麻患者大约50个左右,工作量极大,经常周转不过,麻醉师有时为提高周转率,早送患者回病房而使用麻醉拮抗剂,或推注升压药、降压药而造成患者复苏后意识清醒、生命征平稳的假象。

2 管理的要素包括人员、物品、制度

2.1 人员

包括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恢复室护士、病房护士、运动途中的运送人员。

2.2 物品

包括运送途中所携带的急救物品及患者相关资料等。

2.3 标准及制度

包括患者出入恢复室标准、拔管指征、护理常规、交接班制度等评价标准以及交接程序与内容等。

3 管理的重点

3.1 管理的基本目标

保证医疗安全,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如拔管指征、出室标准、生命体征情况等。术毕应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当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吸空气氧饱和度大于92%再转回原病房。转出恢复室之前提前通知病房护士准备好常规心电监护、给氧裝置等。口腔颌面颈部手术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使用血管活性剂备好推注泵,腹腔持续冲洗者备好床旁负压吸引器等,同时呼叫电梯工将电梯开至所要楼层,以缩短转运途中时间。转运途中携带轻便急救箱,内有简易呼吸器、50 mL注射器、口咽通气道、吸痰管、拉舌钳等。回原床位搬运之前做到一查二看三整理四搬运,麻醉护士、病房护士均要参与。特殊手术,如颈椎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等,应有手术医师在旁指导,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3.2 设备要有保证、记录可追溯

转运急救箱、插管盘、喉镜、氧气袋、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饱和度、便携式监护仪等应有专人保养,每周检查、维修、保养并登记,使各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认真清点。交接记录要详细,建立手术室与恢复室交接记录本,由巡回护士于手术结束后随患者带至恢复室,双方就患者氧饱和度、血压影像资料、标本、药物以及特殊交班进行确认、签字。在新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麻醉恢复室有严格要求。包括人员资质要求、书面记录要求、评价标准等对患者苏醒情况具体采用Steward评分并有记录,并要求要有出室标准,转入病房要有交接程序与内容,要求书面记录合格率达到90%以上。麻醉恢复室评估表中,由麻醉医师对麻醉后患者进行评分,包括Steward评分、转运途中氧饱和度情况,是否吸氧、是否出现意外情况,如意识丧失、口唇青紫等。麻醉中液体出入量、携带的引流管及装置、携带的影像资料、标本等有关物品、需注意的事项等,如患者宫腔内填塞纱布数量、患者输血情况。对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引流管、意识、生命体征进行确认、签字。评估单上有手术麻醉师、负责复苏麻醉师、复苏室负责护士、护送人员、病房护士共同签字,以便出现情况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3.3 提高医务人员对标准的依从性

标准以医学科学理论为基础,参照新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交接流程。专业人员和管理者间的共识,会大大提高对所选标准的依从性和管理上的执行力[1]。护士长、质管员定期进行抽查并反馈,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强化教育并培训。执行标准和测量标准公开、透明,表述准确、操作简单,相关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控者。Steward评分法操作简单,对患者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肢体活动度进行评分,满分6分,大于4分方能离开恢复室。

4 讨论

今年4月,卫生部制订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新标准对麻醉恢复室提出具体规定。2008年我国出台了《2008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的是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2]。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而交接流程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医院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持续改进质量才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3-4]。

[参考文献]

[1] 李岩,王东信,许幸,等.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08,4(12):65-68.

[2] 刘晓敏,韩兴平,刘安敏.ICU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95-96.

[3] 窦凤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重病人交接流程[J].当代医学,2011,17(4):123-124.

[4] 戚引芝.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14.

规范化流程 篇11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确诊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入组条件: (1) 经病理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确定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 存在广泛区域或全身转移, 不具备手术、化疗、放疗的指征; (2) 患者小学以上文化水平, 能参与本次调查; (3) 排除条件:脑转移患者, 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入组89例患者, 男/女比例为68/21, 年龄49~50岁, 体重57~58kg, 疼痛分级例比轻/中/重为15/40/34, 遵循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 对照组42例。两组病例年龄、体重、性别、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常规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 干预组由经过癌痛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按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疼痛评估:对疼痛进行常规评估和全面评估, 彩页数字分级法 (NRS) 量化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 0表示无疼痛, 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 (1~3) 、中度疼痛 (4~6) 、重度疼痛 (7~10) 。

1.2.2实施治疗:药物治疗: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癌痛的原因、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正确、及时的按嘱使用止痛药, 动态观察患者癌痛变化。非药物镇痛: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态度和蔼可亲, 给患者足够亲和力及安全感, 有效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 耐心听取患者倾诉, 及时疏导, 排解其不良心理障碍, 提高护理责任心与爱心。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 提高治疗依从性, 加强治疗与护理配合。

1.2.3疗效评估:在止痛治疗过程中, 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如果止痛药物未发生作用, 疼痛未缓解, 及时告知医生, 更改治疗方案。正确使用疼痛护理记录单, 将患者的疼痛部位、时间、性质、评分、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等疼痛伴随症状。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如呕吐、恶心、便秘、呼吸抑制、尿潴留等情况, 一旦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汇报医生, 并给予对症处理。

1.2.4 健康宣教: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发作详细情况, 普及癌痛相关教育, 使患者认知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 且多数癌痛在医师指导下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 不要随意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及止痛药的给药剂量, 吗啡及其同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不必过于担心, 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1.2.5 简明疼痛评估 (BPI) 量表[3,4]:BPI量表能对癌痛进行较为全面评估, 能够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 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 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 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1.3 评价标准止痛治疗前、治疗后3d采用BPI量表对每个观察对象进行调查、评估, 比较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 (包括: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 。并在止痛治疗后3d, 对患者进行满意率评价;相信患者的切身感受, 止痛满意程度综合评价, 分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够满意、不满意四级;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合并为满意病例, 据此计算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分析,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对比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控制癌痛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至“2000年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躯体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影响其精神、心理、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使患者身心遭受极大折磨, 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意志, 癌痛管理仍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大挑战[5]。

临床工作中, 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 本文结果表明, 护理过程强调护士应早期参与癌症疼痛患者评估, 同时通过组织护士癌痛规范化护理培训, 进一步实施癌痛规范化流程, 在对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等护理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同时及时实施护理干预, 使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癌痛知识普及, 让癌症患者能够更有效的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了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Bennett MI, Rayment C, Hjermstad M, et al.Prevalence and aetiology of neuropathic pain in cancer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Pain, 2012, 153 (2) :359-365.

[2]郭素萍, 武艳阳.规范化止痛治疗对癌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48 (32) :3975-3978.

[3]沈平群, 蒋韩琴, 方伟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4) :9-10, 13.

[4]刘纪红.癌痛规范化管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5) :167-169.

上一篇:体验黑暗世界下一篇:农村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