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黑暗世界

2024-07-25

体验黑暗世界(共6篇)

体验黑暗世界 篇1

25年前, 19岁的奎尔特不幸患上了喉癌。医生切除了他喉管上的恶性肿瘤, 他的声带遭到了彻底损坏, 从此再也无法开口讲话。

然而, 坚强的奎尔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经过不懈地努力, 他成功地创办了一家在当地颇具规模的洗衣店。之后, 奎尔特娶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为妻, 第二年, 他们的儿子戴斯出生了。

小戴斯聪敏可爱, 尤其是那双灵动的大眼睛, 如蓝宝石般明亮, 很是招人喜爱。

时光荏苒。转眼间, 21岁的戴斯即将大学毕业。他无数次地在心底为自己勾画着未来美好的前景。

这年暑假, 戴斯和母亲一起到海边度假, 而奎尔特因生意繁忙没有一同前往。谁料一个星期后, 噩耗传来:戴斯母子返程所乘坐的巴士汽车, 在行驶至一座大桥上时刹车突然失灵。汽车载着数十位乘客冲出桥梁, 从十多米高的桥面跌入河中……

在此次事故中, 只有戴斯一人生还, 母亲与其他游客全部遇难。

当奎尔特赶到医院时, 戴斯已被推进抢救室。四个多小时后, 戴斯虽脱离了生命危险, 可是他的双眼却被碎玻璃刺穿, 永远地失去了光明。

昏迷了三天三夜后, 戴斯开始逐渐地恢复了意识。当发现眼前一片漆黑时, 他疯狂地怒吼着:“你们为什么要救我呢?我现在成了废人, 还不如和母亲一同到天堂去。”

奎尔特很想用温暖的语言安慰绝望的儿子, 可他却无法开口说话。就算用肢体比划, 或把想说的话写在字条上, 失明的儿子也是看不到的。

突然, 奎尔特大步走到儿子身边, 用双臂紧紧地将他拥进怀中, 把儿子的头轻轻地抚在自己宽阔的胸前。在父亲的怀中, 戴斯感受到了一股温暖和安全感, 狂燥不安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

接着, 奎尔特握住儿子的右手, 然后用食指缓缓地在儿子的手心上写道:我的宝贝, 用心去感受。

起初, 戴斯不明白父亲的用意, 心烦意乱地一把将父亲推开。然而, 奎尔特仍不厌其烦地在儿子的手心中反复写这句话。渐渐地, 戴斯安静下来, 静静体会父亲的一笔一画。

终于有一天, 戴斯眼里闪着泪花说:“爸爸, 我懂了。您是在告诉我, 失去双眼, 就要打开自己的‘心灵’, 学着用心去感受生活。”

奎尔特高兴极了, 他轻轻地拍打着儿子的肩头表示赞赏。从此, 这对父子开始用“心”沟通和表达。

不久, 细心的奎尔特发觉戴斯失明后性格变得沉默和忧郁。他知道, 失明使儿子失去了自信。如此下去, 他的心灵也将被锁进黑暗里。

于是, 奎尔特决定把儿子送进盲人学校, 希望他能在那里重新找到人生的航标。

开学第一天, 奎尔特没有开车送儿子上学, 而是带他乘坐公交巴士。一路上, 奎尔特没有为儿子引路, 更没有去搀扶他, 而是让戴斯学着用手杖探路前行。

走在喧闹的大街上, 戴斯不禁感到惶恐不安, 步履维艰地向前挪动着。这时, 奎尔特在他的手心上写下:不要怕, 爸爸守护在你身边。

一连数月, 奎尔特不辞辛苦, 每天陪着儿子步行去车站。而戴斯的步履, 也渐渐比从前娴熟轻快了。

一天早上, 天空中下起瓢泼大雨。戴斯对父亲说:“爸爸, 今天的天气不好, 我不想乘坐公交巴士。您还是开车送我去学校吧!”

奎尔特在戴斯的手心上写道:不要被微不足道的困难吓倒。

最终, 父子俩还是披上雨衣, 向巴士车站走去。途中, 一辆轿车挡住他们的去路, 奎尔特定睛一看, 司机是洗衣店的一位老顾客。

“奎尔特先生, 下这么大雨, 您怎么没开车?是不是汽车出故障了?我送你们一程吧!”他微笑着说。奎尔特摆了摆手, 指了指前面不远处的巴士车站。

“奎尔特先生, 下这么大的雨, 别为难您的儿子了。快上来吧!”他再次热情地邀请。而奎尔特又坚定地摆了摆手。

这时, 对方面露不悦之色:“下这么大雨, 您怎么忍心让他遭罪呢?”然而, 奎尔特还是朝他摆了摆手, 然后带着儿子往车站走去。

乘上巴士, 奎尔特看到戴斯的眼眶湿润润的, 想问他怎么了。然而就在奎尔特伸手去握戴斯的手时, 戴斯却迅速地把手抽出来, 背到了身后。很显然, 他在拒绝和父亲交流。

到了学校门口, 戴斯用埋怨的口气对父亲说:“我现在失明了, 是残疾人, 难道就不再是您的儿子了吗?您为什么对我这么狠心?”说完, 他拄着盲杖头也不回地走进学校。

一连数日, 戴斯始终不肯理睬父亲。终于有一天, 他冷冰冰地对父亲说:“爸爸, 从明天开始, 我要自己去上学, 您不用陪我了。”

第二天早晨, 奎尔特站在家门口, 目送儿子倔强的身影消失在人潮中。

走在大街上, 泪水不止一次浸湿戴斯的眼眶。他怎么也想不通, 父亲怎么会变得如此狠心和绝情。

然而, 令戴斯感到惊讶的是, 一路上, 他竟能轻松地找到车站, 独自登上巴士, 顺利地抵达学校, 他不禁为自己成功的“独行”而倍感自豪。从此父亲不再每天送他去车站, 手持盲杖的戴斯可以轻松地出门上学或是到超市去购物。

一年过去了, 戴斯通过在盲校的刻苦学习, 最终考取了职业品酒师资格证, 成为了一名职业品酒师。

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 以及对酒类独特的见解, 很快在品酒行业里声名鹊起。熟识他的人, 无不为他的自立和自强而感到惊讶。

某天, 电视台一档栏目的工作组专程来采访戴斯。当记者问及戴斯是如何走出黑暗的时候, 戴斯陷入了沉思, 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凝重。

沉默良久, 戴斯嗓音微颤地说:“是父亲当年在我的手心中写下的那句:‘用心去感受’, 一直鼓励着我, 是这种特殊的父爱, 教会我如何独立和坚强地去面对绝境。这是黑暗中的‘光明’, 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安

(转载自《健康》杂志)

体验黑暗世界 篇2

游戏是这样玩的,一位同学拿着一样物品,蒙住眼睛,转三圈,之后将物品送到另一位同学桌上。

游戏开始之前,我十分紧张,怕自己闹出一个笑话,又十分激动,因为很期待体验当一次盲人。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游戏开始了。我蒙上眼睛,就感觉十分头痛,转完三圈,顿时感到工旋地转,不知道该朝什么方向走,也站都站不住了。稍做停顿,我硬着头皮向前走。啪的一声,我撞到了墙上,刚一调头 ,一抬脚,咦,怎么这多么椅子?我把伸着双手摸索着,顺着障碍物往前走,又碰到了桌子……。后来,我向左走走,又向右走走,胡乱一气,到最后,受不了,把蒙布一解开,不看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黑暗体验,“看不见”的精彩 篇3

黑暗体验,张力无限

Dark,黑暗的英文,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汇它再简单不过,不过,当Dark与Dialogue、Canteen等词汇混搭时,它便开始具有了张力——

1988年,极具创意的德国社会学家海勒奇博士创办了第一个“黑暗对话体验馆”,创办初衷是想透过黑暗的场景,创造视障与健视者相遇相知的机会,使大众除下对视障人士的有色眼镜。第一个“黑暗对话体验馆”位于德国汉堡——它的英文原名叫做Dialogue in the Dark——在黑暗体验馆中,近五千平方尺的场地内,海勒奇博士设置了四个场景:家居、办公室、公园及市中心,让体验者用大概九十分钟走完这个展览场地。场里完全没有光,由一位失明人士当导游,人们在漆黑中步行、经历、感受这个旅程,他们会听到各种声音,感到微风及温度,接触到不同的物体;在黑暗中,日常行为变了样,角色也被转换了,导游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完成这个旅程之后,每个体验者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或对人生有了顿悟,或对团队协作有了新的认识,或对磨难有了不一样的挑战信心……无一例外,黑暗体验馆都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因此,关于团队协作、拓展训练等功能也被相继开发出来。1996年,“黑暗中对话”走出德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大型会场开设临时体验馆,随后风靡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创意人士开创了“黑暗餐厅”,当视觉通道被关闭,在黑暗中就餐,味觉和嗅觉就张开了所有的潜力……

黑暗体验馆:黑暗构筑起的世界更深刻

Anta是意大利米兰“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曾经是一名运动员,但是后来却得了青光眼,眼睛面临着失明的可能性。Anta一直郁郁寡欢,2010年,家人带她去了一趟米兰“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体验,这次经历也彻底改变了她的心境和职业道路。

在导游的带领下,她进入到黑暗之中,就像一张滤片,原来的花花世界被切断,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一片黑暗,此时的世界开始变得纯净起来。随后,Anta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逛黑暗中的公园,虽然眼前一片漆黑,但是盲人导游却用动人的描述,为体验者们展开一幅美丽的图景,这时候耳边传来鸟叫声,而鼻息里,也是清新的青草气味,而脚底下则软软的,原来是松软的沙地……黑暗关闭了视觉,却放大了触觉、嗅觉和听觉的感知,平时不太留意的一些事情,现在却如此清晰美妙。

后来,Anta还去到了音乐厅,在黑暗里听那些天籁之音,思绪也仿佛是借了天外的能量,她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原先固有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势。

90分钟的黑暗体验,Anta一点都没有觉得难熬,体验结束,她跟家人说,如果以后她的世界永远黑暗,她也依然可以拥有一个丰满的世界。2012年年初,失明后的Anta第一时间向米兰“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到这里做一名盲人导游,2012年的6月1日,她收到了自己的儿童节礼物——一份薪水并不低的offer。

黑暗餐厅:味蕾的绽放瞬间

黑暗餐厅最早于2004年7月14日诞生于浪漫的法国,随后在英伦半岛、意大利等地也风靡起来。

黑暗餐厅的设置和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类似,餐厅服务员由盲人担任。所有可发光的物体,如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打火机、荧光饰物等等都不允许带入。进入黑暗餐厅时,盲人服务员负责引客人落座,为他们上菜、斟酒,或带他们去洗手间。

“黑暗餐厅”内,食客们既看不见眼前食物,也不知置身何处,更无法一览餐厅内部环境。如果一伙朋友在此举办小型聚会,人们可能连自己身旁坐的是谁也不清楚。

黑暗餐厅巴黎分号的经理阿兰·马佐耶说,“在黑暗餐厅里,你会不知所措,你的行动将困难重重。举办黑暗餐厅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去体验盲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不过,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餐,有助于拓展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令味蕾的体验更加深刻。在黑暗中,人的其它感觉将被唤醒,鼻子、手指、耳朵都能让体验者更精细地感受菜肴的滋味……

黑暗餐厅的隔壁是一家手工皮鞋店,店主Kanel是位35岁的时尚女士,黑暗餐厅对于她来说是永远都玩不厌的地方。她常常去那里和顾客们玩“迷藏”,她跟黑暗中的顾客神侃一通,结果顾客走出黑暗区之后再与她交谈,很少有人能察觉到前后其实是一个人。Kanel还特别有主人翁意识——虽然这家餐厅不是她的——她会跟顾客说,不要只忙着吃,跟朋友玩玩猜表情和摸鼻子摸眼摸耳朵的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以去到的黑暗餐厅

深圳:“月全食”黑暗餐厅

北京、香港:木马童话黑暗餐厅

体验黑暗小学作文 篇4

“啊,辣死了……”餐厅里发出了一阵阵刺耳的叫声,很显然,这声音是从我口中发出的,像我这么不怕辣的人都被辣的差点流出泪来,可见我吃的那么“不小心”。其实,是因为我正在蒙着眼睛吃饭,这次特殊的体验真的令我受益匪浅。

因为老师让我们蒙着眼睛吃一顿饭,体验黑暗,于是,我就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来体验体验啦!而事情远比我想象的`糟糕多了。

她的世界拒绝黑暗 篇5

爱上星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她是如此温柔,如此美丽。可她似乎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我不知选了多少该让女孩子笑魇如花的礼物,她偏偏就连正眼也不瞧。

事情突然就有了转机,那天,我到12楼办事,正好在电梯里遇到了她。电梯刚行了3楼,突然在一声巨响后停了下来,然后就是一片黑暗。接着,我听到了她的一声尖叫,怀里突然就多了一个温暖的身体。我赶紧对她说:“别怕,别怕!”,马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了打火机,嗤地一声就点燃了。火光在黑暗里照亮了她的眼,她的脸红红地从我怀里退回去,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有点怕黑。”

很久都没有人来修理电梯,而我握着打火机的手也被打火机烫得生痛生痛的,我几次都想关了打火机,冷却一下再打开,可一想到她这么怕黑,就忍住了。等有人把我们救出去的时候,我的两个手指上已经被烫满了水泡。

没想到,就是这几个水泡竟打动了她的心,她说:“你能给我安全感。”就这样,我们牵了手,还一直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之夜,她羞涩地问:“你真的爱我吗,是不是为了我什么都能忍受?”“当然!”我毫不犹豫地答道。“那好。”她笑着说:“我从小就有个习惯,希望你能迁就我,我睡觉喜欢开着灯睡。”

这是个什么习惯?我不禁有点奇怪,但既然老婆大人开了口,我莫敢不从。

可当夜一点点沉下来,刺眼的灯光却让我怎么也无法入睡,我用被子蒙住头,又觉得气闷。再看看身边的她,早已睡得香甜。我想,既然她已经睡着了,再把灯关了也无妨。想到这里,我便悄悄起身关了灯。

半夜,我突然被她的尖叫惊醒,我吓了一跳,冲起来开灯。她揉着泪眼,问我:“是你把灯关了吗?”我自知理亏,低声解释:“我看你睡着了,所以……”

“你,你太过分了,刚答应我的事就出尔反尔。才刚结婚就这样,谁知道以后是怎么回事。”她越说越气愤,最后索性抱起被子到客房去了。

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床边,有些不知所措,真不明白不就是关了一盏灯而已,怎么就闹到分房而眠了呢。

为了挽回我们的关系,我第二天乖乖地向她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一定开着灯睡觉。刚开始,我还是整晚瞪着灯光睡不着,可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我想,如果不是后来那件事的发生,也许我和她就会这样开着灯睡一辈子。那天晚上,灯突然又熄了,她开始不停地尖叫。我把她搂在怀里,去查看电闸,才知是停电了。可不巧的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打火机了。待我好不容易从厨房里找到一小盒火柴时,她竟已吓得昏倒在地板上。

我连夜把她送到了医院,醒来时,在医院明亮的灯光下,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医生在听完了我对她的病情的解释后,善意地对我说:“我看你还是带你爱人到心理诊室去看看吧,我觉得她应该是患上了心理疾病。”

医生的话让我如梦初醒,确实,她对黑暗的害怕情绪有些太异常了。

第二天,我就带她去了医院的心理诊室,医生在详细地询问和检查后告诉我们,星晴应该是患上了开灯睡眠癖。所谓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造成对灯光的依赖。

开灯睡眠癖实际上是恐惧症的一种,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多是因为早年有一些关于黑暗的精神障碍,比如幼年听过一些关于黑暗中的鬼怪的故事,或是曾经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由于这些恐怖的感觉未能及时排遣,因此造成了对黑暗的恐惧。于是,他们便把恐惧与黑暗连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

在医生的引导下,星晴这才告诉我们,在她小时候,家乡有一个亲人去逝了,当时,姑姑为了不让她乱跑,故意吓她说,人死了就变成鬼,只有在黑暗里才看得见。从此,每当星晴处在黑暗中时,她总是好像看到了鬼魂在她的身边飘荡。

周云蓬:在黑暗中感知世界 篇6

2011年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那天一早,周云蓬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节日,黑暗自己找上门,光明出门去争取。

这是一所盲人影院

那儿也是个盲人影院

银幕上生满潮湿的耳朵

听黑蚁王讲故事:

有个孩子

九岁失明

大半生都在一所盲人影院里

听电影

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写诗弹琴

走遍四方

——《盲人影院》

1970年12月15日,周云蓬出生在沈阳铁西区。9岁起,他开始看不见了。但9岁前的颜色记忆,他一直保存着,被细细摹化在文字与音乐里。“它们是我想象的原材料,梦会告诉你,那就是绿色的。在我生活的70年代,颜色都比较单调,我失明前没见过彩色电视机,人们穿的也是绿色的军装或者深蓝色粗布衣服,建筑也是灰色的。那是一个比较灰色的年代,我都没见到过姑娘穿裙子。”

失明的岁月里熟悉的一幕是拿着小砖头一样的收音机,电台信号不清楚,不断变换方向听,听着邓丽君甜蜜的声线在小胡同里回荡,“简直是天籁!”这是音乐最初给周云蓬最强悍的杀伤力。同样的震撼还来自于文学,那是“再也无法复制的一个年代”,在工人的胡同区,大家坐在路灯下面,谈论卡夫卡、斯宾诺莎,八十年代的人们对文化有种崇拜。那时周云蓬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周云蓬第一把琴是花二十块钱买的“百灵牌”吉他,学会的第一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92年在长春上大学的时候,跟同学油印了一本小诗集叫做《失眠者》;1994年,《地平线的呼唤:中国当代残疾人诗文选》里,他以“凡天”的笔名发表了六篇随笔和诗歌。不想再多描述周云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磨砺,但音乐与文学这两条主线,在他生活里不断出现。文学带来的养分“或者直接转化为歌词(如《盲人影院》),或者让他写出《不会说话的爱情》那样意向古典却又锋利直接的歌,如果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让他的音乐无形中厚重,诗性却助长了它的轻盈,这成为周云蓬独特的音乐气质。”

2007年4月30日,周云蓬在“无名高地”酒吧演出,带了刚刚出厂的《中国孩子》唱片。就是这张专辑里,《中国孩子》、《买房子》等充满现实冲击力的歌在周云蓬的全国巡演和网络中传唱开来。也是凭借这张专辑,周云蓬获得了“第八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发的“最佳民谣艺人”、“最佳作词人”两个奖项,并被人赋予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音乐人、音乐公民、抗议歌手等称号。但是周云蓬说:“人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为了一个角色而骑虎难下。”

春天

责备没有灵魂的人

责备我不开花

不繁茂

即将速朽,没有灵魂。

马齿咀嚼青草,

星星在黑暗中

咀嚼亡魂

——《春天责备》

周云蓬的《春天责备》,2005年就曾自费出版,印了1000册,据他说“基本上都送完了”。后来,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喜欢他的歌,进而联系他,希望出这本书,最终有了这本正式的《春天责备》诗文集。里面包括诗作、这些年写的一些随笔,以及一篇名为《歌者夜行》的周云蓬口述自传。

周云蓬将命运所带来的黑暗化为一首首诗与歌,他闭着眼,却能以超凡的感知力洞察生活和世界,看到的比明眼人更多。罗永浩在听过他的音乐、看过他的诗歌后,心头为之一震:“没法相信一个盲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周云蓬的诗文、思想来自于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文字的审美则更多地来自于与生俱来的灵性。他曾经狂热地喜欢舍斯托夫,“以头撞墙与狂野呼告的哲学”;如今,周云蓬最喜欢的作家是契诃夫,“契诃夫把欢乐的事情写得那么辛酸,把辛酸的事情写得那么欢乐,连死亡也是忧伤而温柔的。他把许多种复杂的情绪都调和在一起,我觉得好的东西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性。”

当年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念中文系时,盲人书籍太少,周云蓬只有靠教人弹琴来交换别人给他念书,教一小时琴,帮他念两个小时书。都是名著,也有萨特、加缪和尼采。现在,他使用听书机阅读,“读书是我的乐趣。这种乐趣不是为了写作,就像我听音乐不是为了写歌。过去读书是教人弹琴,用劳动换来的,所以舍不得看武侠小说,只读名著。现在用阅读器读书方便多了,比以前自由。我现在每天都读一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阅读状态更幸福了。”

听书机,就是把txt文档导入进去,能听到机械式的读音,语速慢一些,断句有时候也奇怪,周云蓬要自己重新组织一遍词语。《春天责备》里的散文,短句子多,就和他的读书方式有关。“我‘读’的书其实是听,所以更在意句子的听觉效果。这个听书机效果和一般阅读不一样。另外,我本来就喜欢短句子,把整个文章的节奏放缓下来。还跟我打字有关,打长句子,错误率高。” 现在他还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语音软件,上网浏览和写作。

周云蓬的诗和散文有文字的音律和节奏。“我从小就靠耳朵来阅读。视觉和听觉的阅读是两种方式,记忆起来是一样的。听书不会考虑象形文字,而是注重音节。像我现在写东西时,就会注重好听,注重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每次写完什么,我都会用语音设备听一遍,感觉不好听就修改。我听到一些好的句子都会自然记住。”

上天拿走了周云蓬的光明,在这样负面的、有缺失的人生中,他找到其他的方式体会文字。周云蓬对《诗经》有一种“嗅觉上的好感”,《牛羊下山》,还有《不会说话的爱情》的歌词,很多来自嗅觉上的灵感。什么是“嗅觉的”?“牛羊下山,晚炊,草木香,山气日夕佳,生火的柴火和牛粪味,陈年的米缸。嗅觉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它和艺术冲动一样的深邃原始。”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诗经最终长成了一株香樟树/杜甫是那种沉寂的落叶/欧阳修是秋天的苦香。

我走遍八千里水路永远在路上不断离开

我去神农架的深处去梅里雪山

进入天坑,去藏北无人区,以凋零残破的人生来一次辉煌的豪赌

——《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

2011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周云蓬举办了一场读者见面会。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的活动场地来了不少人,椅子不够,很多人坐在地上。这次周云蓬也带了吉他——在他身上,“文学”与“音乐”这两种文化载体,“书写者”与“歌者”这两种身份,早已无法分离。活动开始前,他坐在台上调弦,女友绿妖一直在旁协助,低声和他说话,完全陌生嘈杂的环境里,她是他的眼睛。

很快现场的提问就争先恐后起来,有人问:周老师,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否有个人独有的经历?周云蓬说,神秘的暗示,不可测的梦。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躲避意外,但生活有时会把你一脚踢进一条岔路,他喜欢这样的偶然性。主持人补充道,周老师就是一台没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坦然地去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意外。又有人问,艺术家如何在吃不上饭时仍不向生活妥协?周云蓬回答:吃不饱饭的时候,可以向生活妥协啊,人首先要吃饱饭,这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台下顿时掌声一片。

这样的智慧与通达,来自于周云蓬曾经历的生活,那是一种曾经动荡的,饱尝过流浪、自由与磨砺的生活。上中学时,周云蓬曾发愿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1995年,怀揣着600块独自到北京谋生,“什么失明残疾,都忘了,一头扎入火热的、为生存斗争的洪流中。”一次采访中他提到,那时他在街头或酒吧卖唱,“在酒吧基本上属于伴餐性质的,台下都是鱼香肉丝,烧茄子,好比在厨房里唱歌。最困难的时候,还是依靠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老人家,看他比我还纠结,心就踏实了。”

问答结束后,周云蓬开始调弦唱歌。《小王子》,新疆民歌《阿瓦尔古丽》,还有那首著名的《九月》。现场音响其实并没有很好,但在现场听他的歌,看着他的脸,十倍地让人动容。所有人都非常安静专注,不断有人从旁边的展馆走过来站定聆听。不少人买好他的《春天责备》,静静等候在签名的队列中。

周云蓬签名是颇为费力的。他要用手指协助笔尖定位,慢慢地在扉页上写出一个大大的“云”字,像是一幅画。很快,他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就被签字笔画得一片黑点。有人想和他握手,在他耳边说:周老师握个手好吗?他会朝自己想象的方向和高度伸出大手,等两只手相遇,就实在地握一握。

上一篇:科学培训下一篇:规范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