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用字规范化

2024-07-01

社会用字规范化(精选5篇)

社会用字规范化 篇1

语言文字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开, 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最直接的反映, 语言文明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飞速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 在词语的使用方面格外活跃, 新词新语大量产生, 外来词大量涌入。同时在广告、商标、招牌中也大量出现了不规范甚至不健康的用词用语, 迫切需要加以规范。

一、汉字规范化概述

(一) 语言是有规范的

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有一个规范化问题。所谓“规范化”, 也就是按一定规矩说话、写作, 否则, 你说的话或写的文字, 别人就听不懂或看不明白。

(二) 语言的规范是发展的

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发展的, 要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从时间说, 现代和古代不同, 同是现代, 也有不同的阶段。

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这四个方面, 要实现汉字在这四个方面的规范化, 就要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而关于建立并推行字形规范的工作就叫正字法。

汉字正字法首先要区分规范汉字和不规范汉字。规范汉字主要是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与规范汉字相对的是不规范汉字。

二、社会用字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用字概述

社会用字指的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字。它面向公众, 面向他人。社会用字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出版印刷用字, 影视屏幕用字, 计算机用字或城镇街头用字。影响最大, 在社会用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前三个方面, 但是城镇街头用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 在观感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更强烈更深刻。

(二) 不规范用字的表现形式

由于现在社会用字混乱现象非常严重, 笔者仅从用字、书写、读音三个方面举少例加以说明。

1. 用字不规范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对成语的胡乱谐音和随意改造, 因袭套用, 篡改成语, 不当夹杂外语拼音和地方方言, 随意乱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甚至故意使用错別字。如痔 (志) 在必得, 天尝 (长) 地酒 (久) , 咳 (刻) 不容缓, 衣衣 (依依) 不舍等等。如此胡乱谐音和篡改成语, 不仅使听众对广告本身产生极大反感, 而且由于文化工业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 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语言教育也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2. 书写不规范

字形是书面语言的载体, 字形书写的规范与否, 直接影响到书面交流的效率。常见的“症状”大致如下:

(1) 结构错误。如上下结构的“萍、落”写成三点水旁;左右结构的“满”字写成草字头。

(2) 偏旁纠缠。如“言”之与“水”, “木”之与“手”混淆, 使“论、沦”无别, “枪、抢”莫辨。

(3) 笔形混淆。如“学、觉”的上半部写为“党、赏”的上半部。

(4) 笔画错乱。该两笔的连为一笔, 该一笔的写成两笔。如“去、却”竖、撇连写, “长、击”等字中的竖画分笔。

(5) 构件变形。如“临”的左侧与“归”的左侧相混, “监”之下半部“皿”写成“临”之右下角。

3. 读音不规范

在广播电视中, 也常出现令人扫兴的“误读”现象, 如把“僧多粥少”念成“曾多粥少”, “千里迢迢”念成“千里召召”等等。

有些字被读错呈流行趋势, 不知怎么的, 很多人都误读, 这误读是怎么发生的也不清楚, 到后来连播音员、主持人也跟着错, 这影响就大了, 甚至有以误压正的趋势。如:潜 (qián) 力误读为 (qiǎn) , 琴弦 (xián) 误读为 (xuán) 。

三、不规范用字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语言文字关系到每一个人, 爱护我们的母语, 治理语言应用中的混乱状况, 消除语言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影响,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 国家已公布了

《汉字简化方案》, 编印了《简化字总表》, 发表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颁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建立了现代汉语用字的规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工作开始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 各行政管理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管理

1. 加强舆论宣传, 创造良好的规范用语用字的社会氛围。

2. 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是法制意识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守法意识, 有法必依, 有令必行, 规范地用语用字。

3.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需要各级政府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管理、城建市容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标准化管理。

(三) 我们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 注意正确使用汉字

1. 不书写错别字。

2. 不随意生造简化字。

3. 不书写繁简夹杂的字。

结论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是为了进行交际, 为了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语言文字的使用表面看似乎是个人行为, 而实质是社会行为。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此, 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时, 必须遵守统一的明确的规范。只有这样, 交际才能顺利实现, 生产和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摘要:本文通过汉字规范化概述, 从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及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着重分析了当前社会用字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不规范用字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并提出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字规范化,形式,现象,危害,对策

参考文献

(1) 江蓝生张国宪《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咬文嚼字》编辑部《咬文嚼字》合订本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97年

社会用字规范化 篇2

调查时间:2012年4月15日

调查地点:周戈庄社区中心街

调查人员:王晓璐

调查目的:现代生活中,处处用到文字。但在一些广告牌、招牌、标语中,却存在着错别字。为了了解社会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我进行了这次调查。

调查内容:名称牌、广告牌、招牌、标语等上面的错别字。调查方式:观察、访问。

调查经过:早晨,我走在周戈庄中心街上,观察着每个招牌和广告牌。突然,在一家服装店门口,我停住了。招牌上写着“衣见钟情服装店”。于是,我走进去询问店主,他说是为了吸引顾客。我告诉他,这样做的不良影响,他听后深受启发。

社会用字规范化 篇3

这则消息,充分说明了规范用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家、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如是说。

中央电视台则针对提笔忘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准备以“拯救汉字危机”为己任,做了一档专门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节目中,“癞蛤蟆”这一妇孺皆知、几乎不会有人念错的动物名词,只有30%的成年人在“听写大会”上写对了这3个字;而间歇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用,听写的错误率竟高达40%。

而且在节目录制中,成人汉字书写所呈现的低能,更让导演组咋舌。或许正因汉字危机已如此严重,央视才表现出空前的重视,首度派遣新闻主播李梓萌、郎永淳、郭志坚等集体助阵这档赛事类节目,以期通过这一活动,来增强国人对汉字的兴趣。

此节目推出后,很多网友都称自己是“失写族”。很多时候,明明平时在说的字,一到写的时候却忘记该如何书写了。

那么,造成提笔忘字、不规范用字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电脑越来越普及以及打字系统的不断更新,譬如,“搜狗”“QQ”等的广泛使用,很多时候,只需要打上几个字母,就能出现想要的词语、句子甚至诗词等,甚至连前后鼻音、是否翘舌都不必考虑。如此“快餐式”的写字,就造成了面对纸张却下不了笔的现象。

再加上现在学习电脑、使用电脑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学生从很小就习惯性地使用电脑打字,上贴吧,玩微博。现在国家为了规范网络用语,所以很多时候平常正确使用的很多词语,在网上就没有办法打出来使用,因此网民们便“聪明”地用一些另外的字代替。比如,用“河蟹”代替“和谐”、“翔”代替“屎”等。或者用拼音代替,但是又不使用正确的字音。比如,“shi”代替“死”等。长此以往,习惯了这种“替代”的孩子,习惯性地就会在生活中、学习中不自觉地使用这样一些替代的字,这也是不规范用字产生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许多成语乱用、同音字混用、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这些和人们平时的不注意和不在意有莫大关系。虽然现在全国推行普通话,但是很多地方方言的使用率还是相当高的,即便是说普通话也带有地方特色。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在加上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很多字人们不自觉地就读错,进而写错。再加上汉字本身同音字、形近字就特别多,很多词语,比如,“嬉”和“嘻”,按照人们平常的理解,“嘻”是喜笑的样子或声音,所以组词的时候就会把“嬉笑”错写成“嘻笑”。在笔者教书的这短短几年生涯中,譬如,“平心而论”“和盘托出”“委曲求全”等,也是经常出错的。

苏士澍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愈是全球化,汉字书写愈显其珍;愈是科技进步,汉字书写愈彰其贵。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更从娃娃抓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这说明国家对汉字的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脱离“失写族”和“不规范用字”的行列呢?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切实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决好师资、教材等问题。可以在小学开设“生字听写比赛”,以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二是由政府组织开展全民书法活动,用固定的时间,从小孩到成人都一起进行比赛或进行关于书法的亲子活动。

三是随着手机功能的提高,更多的人喜欢用手机上网,可以在手机上网时固定用手写来发微博或者帖子。也可和网页经销商一起联合起来,对书写规范的予以一定的奖励,相信会有很多人参加,进而扩大规范书写的人群范围。

涉茶常用字、词辨析及规范 篇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是我国词书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使语文规范化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然而,综观近10多年来涉茶用字、用词中,错用、错写、错读等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比比可见。

下面举几个多见的例子

1“名茶”与“茗茶”

陆羽《茶经》一之源,说茶的名称有五: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注释为茶树的嫩芽,泛指饮用的茶。

“名茶”,著名的茶叶。这里的“名”是形容词,意思是:有名的,众所周知的,如:名人、名校、名牌、名茶。

“茗”与“茶”连用,成了“茶茶”,两个同义的名词叠用,重复了。“茗”可与“香”、“品”组合为:“香茗”、“品茗”。

由此可见,“名茶”不可以错写为“茗茶”。

2“丛”与“枞”

武夷四大名丛、凤凰单丛和老丛的“丛”,不可以错写为“枞”。

“丛”(叢)cóng,密集生长的草木,如草丛、灌木丛、茶丛。

“枞”(樅),是双音字。读cōng,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释:古书上指一种跟松、柏类似的树。

读zōng,[枞阳]地名,在安徽省

3是“香橼”,非“香椽”

“香橼”,是永春佛手茶的别名,也是外销的商品名。

“香橼”,读xiāng-yuán,学名“枸橼”,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叶卵圆形,花瓣里白外淡紫,果形长圆,色黄,香浓郁,果皮可入药。佛手茶树的叶与香橼的叶相似,成品茶又有类似香橼的果香,故茶区称佛手茶为“香橼种”。

“椽”读chuán,指架在檩条上承受屋面板和瓦片的长形木料。“香椽”是错写。

4是“炭焙茶”,不是“碳焙茶”

“炭焙茶”的炭,是木炭,指茶叶干燥过程用木炭作燃料烘焙。

“碳”,则为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它不能作为燃料焙茶。“碳焙茶”是错写。

5“工夫茶”与“功夫茶”有区别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功夫:本领、技能。

“工夫茶”,特指条形红茶。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是福建的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拥有各自的消费群体。

“功夫茶”,是广东、福建一带的一种饮茶技艺。对茶叶、茶具、水质等都有特殊要求,沏茶、饮茶也有一定的程序和礼仪。

6“若深杯”,不可错为“若琛杯”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这首诗摘自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的《剑花室诗集》,堪称名器、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功夫茶的连横还在其《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功夫茶器具中之重要。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若深”探源,“若深”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1851年,一位具名为“杯隐”的雅客写了一本古陶瓷专著《杯史》,书中明确记载:“本朝器……抹红碗、若深杯,雕龙杯”。同时期,就有三个若深款记:若深珍藏、庆溪若深珍藏和西朱若深珍藏。(摘自顒若斋主、佛见笑在搜狐博客中:词海拾贝、静水若深——略说功夫名器“若深杯”)

7“焙”,读bèi (与“贝”同音),不读péi (陪)。

8“窨”,是双音字。

读yìn (与“荫”同音),作名词用,意为:地下室,地窖。读xūn (与“熏”同音),作动词用,意为:熏制茶叶,把茉莉花等与茶叶混在一起,使茶叶染上花香。

再举一个错用留下笑柄的例子。

在福州温泉大酒店附近,有家销售烟酒的商铺,在门店醒目处设置单色滚动视屏,广告语里显现“茗烟、茗酒”两词组,令人捧腹。

为实现涉茶用字、用词规范化,希望茶界同仁都来读一读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师大副校长许嘉璐教授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2]里的一段话:“语言,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有符合社会规范才能达到完好的交流目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当通用的语言由于全民遵守规范而高质量地通用了,其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为了达到社会个体和全体两方面对语言规范的要求,于是字典、词典就成了文明时代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可少的工具”。

词典是我们永远的老师,有疑问可随时请教。

大湾小学规范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篇5

4月11日清晨9时许,天气有点冷飕飕的,我校32名学生分成3个小队举着队旗和彩旗,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大湾村委会街头,开展了社会用字调查行动。

一、调查概况

4月10日下午学校召开了本次行动的预备会,指出了本次行动的目的和有关安排,分配了任务,部署了工作。学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有关政策和业务培训,同时积极教育引导各活动小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严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因此,各活动小队安排2名教师带队指导。

我校的调查区域为大湾村委会门口及3条主干街道的铺面。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找出不规范用字10余处,我们将其归类整理,大致情况如下:

1.使用繁体:”

本次调查中使用繁体字的不规范用字占了绝大多数。一些企事业及党政机关名称用字就使用了繁体字。比如 “中国税务”的“国”和“务”等等。还有一些酒店、宾馆的招牌使用了繁体字。再一个就是沿街店面的一些招牌和广告牌有使用繁体字情况。

2.使用别字情况: 此类情况不是很多,仅有几例。是一家布行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依衣不舍”的字样,服装店广告牌出现了“衣拉克,副食品店出现了付食。这是店家故意使用别字以达到广告效应。

3.使用错字情况:

此类情况有五例:一是零售店铺门口的招牌上写作“另”售;二是家具店门头上的大幅匾额上写成家“俱” ;三是装潢店门口玻璃上贴着:装“璜” ;四是一收废铁处的墙上用红漆写着:收铁“肖”;某饭店菜单上有:炒鸡“旦”。

4.使用近音字情况: 此类情况有两例:一理发店横额上是“爱情魔发师”(法);一舞蹈培训处楼外的横幅上印着“舞与伦比”(无)。

不规范用字情况大致总结如上。本次调查中在我们的调查区域内尚未发现使用二简字和异体字的情况。

三、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社会用字中不规范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分类究其原因如下:

1.使用繁体字的情况: 这是不规范用字中频率最高的一种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在社会用字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加上我国早期的一些出版物有用过繁体字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一时还难以消除。另外繁体字笔画较多,书写起来能给人一种典雅的美感,视觉效果较好,估计这也是人们喜爱使用繁体字作招牌字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古董店更是首选使用繁体字,以增加其古色古香之味。但繁体字不易辨认,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2.使用别字情况: 使用别字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区域内不算太多。主要是店家为了追求一种广告效果而使用别字来代替成语或熟语中的一些字。在公共场所这样用字,会起到扰乱视听的不良作用。

3.使用错字情况: 公共场所使用错字来做招牌的情况不容忽视,像这样容许错字出现在招牌或广告牌上的现象反映了有些人对规范使用社会用字的要求不是很高,甚至是漠视。

4.使用近音字情况: 使用近音字的情况不是太多,可能也是商家为了与本店面内容相关而故意用的,是为了吸引顾客。

四、整改建议: 本次行动是我校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了学校周围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种不规范的社会用字的氛围会对我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没有一个足够好的接受、传承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环境。因而整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现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本次行动的调查部分我们已经完成,但后期的整改才是更为重要的。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政府行为和有关单位的落实,整改工作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2.为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整改的质量,整改后还应组织实施一次调查。

3.应广泛宣传文明规范使用社会用字的一些相关规定和意义,让人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自觉的来营造和维护文明规范使用社会用字的良好氛围。建议发放一些相关宣传资料,以期社会的理解,并达到宣传的作用。

4.这次整改工作我们觉得应把制作广告牌、招牌的一些广告商作为重点单位,可以说不规范用字的源头就在这里。

上一篇:新建变配电工程下一篇:文字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