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范化问题(共12篇)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1
实行会计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内容客观真实、反映迅速及时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大多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企业的标准建立的, 无论是在制订还是执行时都忽略了小企业会计的自身特点, 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 加强小企业会计规范化, 提高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一、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2011年6月18日,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其中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 按照从属行业的不同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做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明确规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小企业存在着先天性的规模较小、资金匮乏、组织制度缺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活跃市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纵观目前我国小企业发展现状, 从财务管理方面来看, 普遍存在着财务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财务人员匮乏、专业水平不高、财务管理、财务控制及财务监督不力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小企业会计亟待规范。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执行
目前, 我国所采用的会计制度针对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 有关小企业的制度法规很少。但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小企业的立法, 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小企业法, 以支持和鼓励小企业的发展。如美国出台专门的小企业法律,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小企业政策和法律体系, 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设立了小企业管理机构, 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扶持政策。我国在200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这是我国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突破, 是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在《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后, 有关部门和各省 (区、市) 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 内容涉及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我国, 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本法的小企业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05年1月1日起, 《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已经明确地步入规范化道路, 它对促进小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应按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 把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银行、税务、工商及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出台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 保证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性, 使小企业在一个法制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三、建立与我国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准则
1.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原则
(1) 重要性原则。与大型企业相比, 会计信息需求者在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 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 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经营管理需求相统一;最后是银行贷款管理需求, 但是此需求因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而相对薄弱。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 决定了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企业税务上的需要和内部信息的需求。设计小企业会计准则, 要考虑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 如何满足领导层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 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等。
(2) 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 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 才是有必要的。
(3) 简便易行。为了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 我国现行的会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 报告的复杂性及难以理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 复杂的财务会计报告己大大超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简化型的财务报告无疑是很必要的, 它可以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 反映企业主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 并且附注内容很少。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
2. 加强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重要抓手
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 国家财政部制定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 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 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 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 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 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财务管理, 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依法纳税, 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 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
四、强化实际运作控制
小企业的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 管理跨度小, 管理幅度窄。而且在我国小企业大多具有家族传统的个体、私营性质, 领导集权现象较为严重, 对企业会计核算缺乏认知, 因此内部控制机构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 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应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从经济性、实用性角度出发, 注重实际运作控制, 即企业内部实际经营操作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控制, 它可以包括批准控制、会计控制和实物控制三方面。
(1) 批准控制系事前控制, 具有预防作用。小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较多, 可采用一般批准方式授权给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 由其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批准权, 这样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经济活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小企业的例外经济业务较少且无章可依, 对于这些业务必须采取特别批准方式, 由高层管理人员专门研究后决定。
(2) 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活动对经济业务实施的控制。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会计控制应包括: (1) 恰当的岗位设置。即一般应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 (2) 严密的凭证制度。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内容填写齐全、正确, 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 所有原始凭证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入账; (3) 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记账凭证内容须填写齐全、正确, 编号应连续, 及时、合理地进行传递, 稽核人员复核正确并签名或盖章, 记账人员分门别类进行账簿登记,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4) 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现金要做到日清月结, 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
(3) 实物控制包括企业的资产、物资以及会计资料的保护控制, 防止舞弊行为。对实物资产的购买应作到有计划、有审批、严格购买程序;应根据各种实物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加以储存保管, 固定资产应登记固定资产卡片, 落实到个人;会计资料应根据《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的规定, 在会计机构内部指派专人管理, 严格限制允许接近的人员;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 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实物资产的意外损坏和丢失。
五、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会计证》, 任何单位不得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同时, 由于目前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不明显, 加上当前财务会计管理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敏感性, 小企业在选用财务人员时存在着任人唯亲、甚至企业负责人兼任财务会计等现象, 这样财务的职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这是致使小企业财务问题不断的主要根源。因此, 小企业应当在加强岗位设置的基础上, 聘任合格的会计人员, 并授予会计人员适当的权力和职责, 尽量避免领导层不恰当的干涉。
同时, 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法》规定,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道德水平, 在后续工作中持证人员要接受每年不少于24小时的后续教育, 未参加继续教育者不得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对此, 小企业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做好会计人员对新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各种实施条例的学习和理解等后续教育工作, 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2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3
关键词:铁路多元化 会计核算 原始凭证
铁路会计系统作为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部门更应充分发挥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个职能的作用。随着铁路政企分开改革的深入落实,铁路所有制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电子商务在铁路系统的逐步应用,铁路会计的原始凭证遇到复杂化、多样化等问题,如何在铁路会计工作中做好会计原始凭证规范化问题成为目前铁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会计应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的要求
1.1 审核原始凭证的票据真实性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取得并填制的,用以证明或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是指原始凭证的业务内容真实和原始凭证的票据真实。审核原始凭证是铁路会计核算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不仅是维护铁路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国家税收、稳定铁路多经收入的需要,更是确保铁路企业内清正廉洁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和自制两种,自制原始凭证是指本单位业务部门和人员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对原始票据审核的第一步就是审核原始票据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真实性、合法性审核,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绝对禁止使用一般的收据(个别部门核发的统一收据除外);第二要掌握区分发票的真假。机打的发票多存在于电子商务类和指定物品采购单位,一般情况下都是真实的。手写发票主要通过看票面的内容,如先看发票监制章,字体为正楷,字迹清晰,颜色纯正。如果没有监制章或监制章的字迹模糊、颜色不纯正的一般都是假票。再看发票的纸质,可与标准的票据对比,如果纸张厚薄度不均、颜色太浓或太淡、纸质粗糙的就是假票。最后看发票的底纹、水印和防伪标志。具体方法是用验钞机的紫外线灯照一下,看发票上有没有水印的防伪标志。没有水印的肯定是假票据。
1.2 审核原始凭证记载的业务内容真实性
铁路多经系统涉及的业务种类比较全面,财务人员需要在了解各项业务基础上识别出业务内容的真实性。结合铁路工业系统和多经系统的业务知识,总结出识别业务内容真假的方法是“两查”。一是查多联式票据反面是否复写,是否是报销联,防止头大尾小的票据。如果票据没有用复写纸复写,而是用钢笔填写的,就有可能是鸳鸯票,也就是存根联与报销联内容金额不同;二是检查审核票据与所附的附件内容是否一致,如有漏洞或出入即为假票据。
1.3 审核原始凭证的时效性
原始凭证的时效性是指原始凭证所具有的时间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后,取得的原始凭证就必须及时送达财会部门办理报账手续。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过时的原始凭证,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时间过长无法查清责任。审核原始票据的时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核:
①严格审核票据所载经济业务的时效。
如欠条的法定年限是两年,所以要求财务人员接手欠条后要及时入账,对于两年内没有收回的库存,两年后其欠条就失去效力不能入账。
②审核票据的印制时间和有效时间。
各地的财政票据和税务票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不同的版本,新票据出来后,旧版票据就自动失效。所以要审核票据的印制时间和有效时间,仔细辨别是否有过期作废的发票,防止有人钻空子又拿来使用。比如说长春地区的定额发票已在右下脚注明在XX年底前使用,而且定额发票左边的发票号码的数字应与右边也就是兑奖联下方的位置模样相同,只不过右边的阿拉伯数字比左边数字小一点,还有刮开定额发票右边的密码,假的发票密码是相同的,真发票即使是连号的密码也不相同。
2 审核原始凭证的技术性
对原始凭证应具有的内容、逻辑关系和附件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技术性要求称为原始凭证的技术性。审核原始票证的技术性方法是:
2.1 票据的行业性质与发票类型要对应正确
有时销售方本身没有发票而是在别处讨借的发票。比如维修费等工业发票开的却是商业销售发票、住宿费等服务行业应使用地税发票开的却是国税发票等,这些都是不合法的。
2.2 审核票据凭证填制的内容
原始凭证的内容包括开票日期、客户单位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大小写等必须齐全。不能漏填或重填,有的只写名称、金额,不写数量或者只写大概念,不写具体商品名称,就很可能是故意隐瞒不能报销的内容。如购买文件夹、计算器等文具时,不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只填写办公用品或文具。还有只填写金额无任何内容,必定是不可报销的内容在里面。
2.3 审核开出凭证单位的公章或开票人印章、签字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符合计划预算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如果原始凭证上的印章模糊或不清晰的;或不按规定使用专用印章而乱盖其他行政印章、合同印章的或者不盖印章的,可能是虚构的业务绝对不能作为报销的原始凭证。作为原始凭证的发票背面要有经办人、验收人和业务主管签字,同时写明经济业务用途。报销单要由报销人、财务主管和单位领导签字。购买实物的发票若没有注明实物明细时,必须附有与发票金额相符的明细表,同时应有验收证明。办理诸如设备大修、投资和工程结算必须有项目竣工验收纪要、设备维修验收交接单、施工决算等与大修决算相关的资料,土建工程大修和投资还要有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作为附件。经过审核后,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是内容填写不全、手续不完备和计算差错等技术性错误,应将原始凭证退还原经办的部门或人员,并由其负责补办手续;对于不合法、用假票据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涂改或伪造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以及超计划预算或者超过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各项支出,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受理。
3 电子发票在当前铁路财务领域的应用
随着铁路客货运系统电子商务的逐步应用,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铁路多经财务已经开始了电子发票的时代。由于电子发票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处理简单等优点,所以是铁路多经财务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沈阳局铁路多经物流单位规模大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已经具有了稳定的供应链和客户群,有的还刚刚起步,因此对于不同的单位应采用不同的电子发票流程和系统方案。现就笔者目前所在的单位规模和业务性质对发票的电子流程作以下设想:
①应设计一个专门的系统将本单位业务范围所辖各个车间(分点)所要提供的传统原始凭证进行扫描,完成发票的电子化存储。或者将发票内容转化为PDF格式的电子发票或仅转化成一串数据代码,再将代码传递给财务部门作为合法的电子发票。
②各车间(分点)可以将各种含有发票信息的文件(如写明金额、数量、供应商和客户名字的电子邮件)转化为发票。
4 结束语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功能实现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记账凭证记载的是会计信息,因此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是经济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质的飞跃,只有适应原始凭证电子化、多样化的新形势,才能够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方式解放出来,才能够提高会计水平,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齐晓晶.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第15期.
[2]孟静.浅谈铁路会计核算有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2期.
[3]郭蕾.电子发票的发展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2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浅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规范化,措施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化潮流的袭来, 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才能在激烈的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会计核算是降低企业风险性的有效手段, 因此对从事会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这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会计核算对企业能够起到预警作用, 在企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制不够完善, 在实际实施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样状况的影响下, 导致企业面发展趋势变得更加严峻。因此, 给予会计核算足够的重视, 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 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最具价值的核心内容, 企业做好会计核算正是体系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只有当企业会计核算实现了规范化, 才可以更全面服务于企业的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要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 要具备高效性、可靠性、易操作性, 这样既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是企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情况看,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会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 很对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造成会计核算规范化严重受阻, 在未来的会计企业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对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现状的分析
(一) 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实际性
主要表现在另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会计机构体系不完善。通过对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调查发现, 各部门的功能设置存在脱节现象。从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的角度看, 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都会出现极为混乱的现象, 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表现的更明显。会计机构在企业管理中原有的职能不能完全体现, 例如一些企业的全面管理取决于老板的个人经验, 专业人员若想了解企业财务的实际状况, 根本不现实。一些会计人员即使了解企业财务的实际状况, 但是为了自保, 常常做出假账来迎合上级的意图。这样现象的存在, 会在反映企业实际状况时带来极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建账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从来不设账, 多是用票顶账, 还有企业即便是有账, 但账目记录不清晰;还有企业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而设置不同的账目, 导致企业会计实际情况与事实不接轨。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使, 很多人会进行暗箱操作, 很多数据的建立都是假的, 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出现。
(二) 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过低
目前, 从会计企业管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角度分析, 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很多拥有高职称的会计管理人员都集中于行政事业部门, 普通的企业会计人员拥有高职称的人员数量少之又少。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较传统, 专业性水平不达标, 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融合, 导致企业会计核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企业会计核算法规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 包括企业成本核算的法规、无收支审批法规、财务清查法规等,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与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有很大的内在联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必然会给企业外部监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此外, 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实际企业管理中也没有按章执行, 这就给会计核算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导致企业财产大量流失。
(四) 账目操作不切合实际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为了简化工作流程, 就会出现违反相关法律而建账的现象, 最终会造成账目一片混乱。有很多企业处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同部门上报资料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从而利用各种法律、法规的空隙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及折旧年限等其他费用都不能遵照章程执行, 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设置, 暗地操作企业利润, 造成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失去真实性。
(五) 企业内部监督职能无法落实
会计核算监督是会计基本职能的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标是能够确保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及法律实施的规范性。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很多企业在有在季度报表和年度总结时进行审计工作, 实际内部监督逐渐趋于表面化和过程化。此外, 有些企业高职人员会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 导致监督人员不能依据正规的程序完成监督工作, 给内部监督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主要职能在逐渐退化。
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探寻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这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必然选择。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企业其他生产正常活动的可靠保障,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极具现实意义。
(一) 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若想把会计法落实, 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稳健的发展, 就一定要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真正地做到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各部门间的工作提供法律的保障, 还可以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 对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科学化管理
首先, 要严格核对企业固有资产与实际资产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其次, 统一规定设备的折旧费用, 对企业收支资金要及时入账, 避免私人挪用公款;再次, 应用永续盘存的管理手段, 真实反映其收、发、存的情况。最后, 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进行业务检查工作。
(三) 强化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我国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 特别是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等法规更加需要完善,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健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需要注重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完善措施, 使得会计工作及其监管部门有章可循, 能够更好的禁止会计核算当中的不规范行为。强化会计法律法规需要强化实施力度, 对于会计核算当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 并且需要追究出现问题的责任人, 落实责任制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 要按照要求进行惩处, 严格执法力度。
(四) 加强外界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若想充分发挥外界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就必须要求中介机构发挥出其相应的职能。在日常工作中, 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单纯依靠企业本身约束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 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将实际变化考虑在内。因此要求外部的监管一定要积极的参与其中, 它们可以从企业会计及税务上缴等有关方面的监管来帮助企业逐渐倾向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实现。此外, 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企业的财务活动都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要求, 可是税务部门会受到表面现象的蒙蔽, 而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这些违法行为。因此外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可以配合执法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惩, 起到警戒的作用。
(五) 加强会计从事人员道德素质建设
企业的发展与其从事人员素质道德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会计从事人员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实施者, 因此提高会计从事人员素质道德建设, 是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关键环节。因此, 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会计从事人员素质道德建设。第一, 对会计工作树立新的认识。会计人员工作时维持企业会计管理不可或缺的, 更层次的领导及管理者都要意识到这点。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 结合自身业务量的多少来确立机构的服务范围, 之后在聘用高素质人才。企业应该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到不同的阶层人员都要平等。在平时工作中对下属加大关注力度, 从各个生活细节来表现关心, 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第二, 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 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 并聘用专业的人才来管理。此外, 企业对那些非专业的会计人员应该采取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 保证这些非专业人员也能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从而为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保障。第三, 对会计从事人员采取专业培训。领导层次要给予从事人员培训足够的支持, 尽最大努力来保证专业培训能够定期开展, 在完成培训后应该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 进而确保会计从事人员能够不断汲取理论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才会更好地结合实际来运用。此外, 应该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 对那些优秀的学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对那些不能顺利通过考核的学员, 要进行适当的惩罚。
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全面考虑一切影响因素, 结合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 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探索, 建立最优化的对策, 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5
摘要:事业单位的会计必须是全面、系统的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的。但是在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方面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预算制度的不完善,内控监督管理缺乏执行力度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诟病。本文从产生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关键字: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规范 问题 建议
1、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产生的问题
1.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国有财政资金的拨款,受到传统制度的管制和约束。事业单位进行的资金的规划完全依赖于财政资金的多少。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薄弱,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也不严谨。即便是有,也没有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操作,执行力度过低。在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很多的盲点,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影响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有些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往往只体现为形式,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
1.2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却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相互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和互相检查,导致了会计核算没有按照规则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会产生违法、舞弊等现象的产生。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个人担任多个会计职位,不相容的职位没有相互分开。而事业单位领导有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的经验知识,对于会计工作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检查,这样会计的监管就会产生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不但不认真执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还借工作之便进行专项资金的挪用,公款私用,给事业单位有效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虽然在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首付和集中管理,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的现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在预算的编制或者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使得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财务预算的执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困难。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中,对于支出控制的力度不严格,超支和浪费的现象普遍的出现。并且在资金的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定不清,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监管制度也不完善,使得预算执行力度相当的薄弱。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
2.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
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只有会计制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明智的决定。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会计制度,在能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混乱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
2.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进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必须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科学的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规划监督的各项内容,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根据国家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人员在岗职责的规定、账务处理的程序、内部相应的牵制制度、财务审批的制度等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分级别进行授权。同时建立内部相应的稽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反应出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
2.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改革,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其使用规定,实行部门的预算制度,建立国库的单一的账户制度,构架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框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增加,则意味着财务管理的内容将会更加的丰富,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中心的内容,财务预算将贯穿于真个财务工作之中。加强预算管理,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对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部门要根据上级的收支规模的批复进行预算的编制,对于批复的项目支出,要科学的制定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预算。办理好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进度制定,并且根据执行情况,及时对于支出明细进行及时的调整。
2.4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种的成本核算体制,便于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消耗,并及时进行补给,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只有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制,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21-123
[2]于红,浅谈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65-165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建议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微观管理及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它占到了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会计信息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公开上市公司重要会计信息,以有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缺乏主动性
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面陈述大致雷同,大都在照搬《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条文,不是主动、有针对性地去披露有关信息,这种不重视实质的作法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识是一头雾水,投资者面临很大风险。此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而不愿充分披露真实的信息,而是采取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就过量披露,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就避重就轻,甚至故意回避。
(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法律法规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法律制度制定的人为性
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其间参杂了人的主观因素及人的自身水平等限制因素,所以由人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本身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此遵守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性
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及制定的滞后性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前瞻性不够,未能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作出适当的补充和修订,于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急需会计法规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的企业经济创新行为的会计处理也无法可依。
3.法律法规的奖惩形式性
法律条文中没有具体规定发现了虚假、失真会计信息问题的处理办法,且有的惩罚措施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三)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1.监管力量薄弱
由于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上市公司會计造假案件被发现的概率很小。据统计,“过去十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十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半年度会计报表、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募股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等财务资料不下1万份。”
2.惩处力度不足
对会计造假的公司或中介机构惩治力度明显不足也降低了造假成本。我国对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理,多以行政处罚为主,刑事处罚为辅,很少涉及民事处罚。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质和执业水平,同时,由于在公司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包括上市前的辅导、市相关资料的准备以及最后上市发行,证券公司担负着总策划、总负责、总关的作用,因此,对于凡是骗取上市资格或上市后与原来的公告信息出现重大差异者,证券公司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二)加强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
单一形式的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暴露初了严重的弊端,如很多公司制性披露的内容欠缺不足,避重就轻,在法律的规范上明显有滞后的现象,缺乏应有的公允性。而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对作为基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它对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展示公司未来和真正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监管部门要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公司做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三)增加预测性会计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纠正有关中介机构对它们的不合理预测,往往会主动披露财务预测信息。预测性会计信息是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它的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到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因而备受投资者的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其中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并由此引发有关各方承担法律责任。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供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中介审计机构提供会计信息审计中的独立性,三管齐下,从而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谢爱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262-263.
[2]晏曦,张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博弈分析及建议[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1):113-115.
基层组织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探讨 篇7
按照组织最终战略目标的不同, 可将基层组织分为两类:民营小企业与县级以下行政事业单位。民营小企业基本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一般来说, 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 经理人即是老板, 老板即是经理人。小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小企业的扁平化层级结构。即使在大企业中需要一个部门处理的复杂工作, 在小企业中往往也只由1到2个人负责。这样就失去了层级结构带来的各种绩效, 但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合作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层级结构下, 决定企业管理质量的, 往往就是管理者。管理人员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 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政策, 能够对员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直接影响企业业绩。但是, 现实情况是, 这种小企业的法人代表, 也就是管理者, 往往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缺乏管理的热情, 普遍表现为缺乏知识, 管理理念落后。
在这种现状下, 基础会计工作当中的很多问题, 都被认为是很难解决的。在稍大一些的单位, 管理者一言堂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合理分权并注重合作在基层单位其实是难以被管理者接受的。这些问题反映到会计基础问题上来, 就是财务部门的一些正当职能被侵占, 同时, 很多不正当职能被划归财务部门名下。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基本的职能分工, 仍然存在出纳会计一体的现象。这主要是管理者缺位导致的。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行政职能的特殊性, 具有比一般企业复杂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人民委托人大, 人大委托政府, 政府指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直接对政府负责, 间接对全体人民负责。同样,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也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 单位会计又分为三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诸多基础会计工作问题。由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初衷的弱化, 会计部门在直接上级的领导下更多地是依据组织管理者的决定和思路来进行工作, 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往往被摆在了第二位。从组织层级来说, 各层级的会计部门其实是相互独立的, 相互之间并没有制衡或监督的职能。当失去层级竞争效益后, 在管理者一人独大的局面下, 权力之下的腐败就是绝对的, 腐败的数量和规模是相对的。于是, 各种“小金库”就层出不穷了, 核算也就不可能规范了, 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也得不到保证。
二、现有的解决方法及其局限性
针对基层组织的问题, 现今已经提出并采用多种解决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内部控制、立法监督。这两种方法, 前者试图从基层组织内部解决问题, 遵循着从微观到宏观的解决方法;后者是从立法高度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 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的解决方法。
(一)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出发, 期望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准确性, 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理念。全球上市公司的舞弊案件频发, 受到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广泛重视。换句话说, 内部控制其实是投资人和债权人限制经理人和管理层过大权利的需要。其中的思想和具体措施, 对基层的会计基础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 这种关系本身与基层组织的会计工作没有必然联系。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内部控制, 从广义的内部控制来讲, 它存在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中, 不只对基层会计工作适用, 对所有会计工作都适用。
(二) 立法监督
1996年,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成为对基层会计工作最直接的行政约束。1998年, 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成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最直接的行政约束。2000年, 新《会计法》颁布实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基层组织的具体会计工作, 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 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第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这两条法案实际上规定了会计系统当中, 最基础的职责分离原则。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当中, 第十二条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 第十三条甚至基本得不到执行。
再如, 其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第八十二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的监督, 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这两条法案基本涵盖了与会计监督相关的内容, 并点明了基层会计系统需如实提供资料, 接受国家机关的审查。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中, 基层组织的会计系统基本没有对组织的监督能力。而且, 对没有经费拨付关系、直接审计关系的非税务机关, 很多小企业和事业单位都通过不配合态度, 来消极抵制其正当的监督行为。
《会计法》是全国会计工作的行为依据, 从全方位对各种会计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 也对中国会计管理体系做出了规定, 明确了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其中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这两条法案是为了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中, 这两条法案往往缺乏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 会计信息失真, 单位负责人并不承担全部的责任。而且, 负责人授意会计违反制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 从基层管理者的内部动因入手, 加强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视
会计工作规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 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能够要求整个社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现在关于基层会计工作的讨论很少, 这是需要改变的。现代的会计系统毕竟还是舶来品, 只有将其扎根基层, 才能提高整个社会对它的认同感。现今基层管理者思想层面的漠视, 需要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基层的会计工作才是国内会计工作的生产力, 应保障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追根溯源地从基础会计工作出发, 才能找到现代会计系统和中国基层会计行业的最好结合点。当正确的会计工作变得理所当然, 会计工作才可以从基层往上实现普遍的规范化。而基层管理者的知识局限性问题,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 应该会逐渐有所好转。
(二) 从基层组织的角度, 考虑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目前基层组织的内部控制由于管理者、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原因, 存在如下问题:以单位负责人为首对内控认识不足, 并忽视组织结构中的问题, 造成了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最终导致了资产管理不善、风险控制薄弱、监督考核机制缺失。基层组织内部控制, 需要从整体上得到改善。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要真正树立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 明确自控重点, 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 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五项原则。一是要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要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同时兼顾效率。四是要与单位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 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是要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层次, 重点不一样, 各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 以合理的成本推动行之有效的内控建设, 关键是还要能长久地、持续地实施下去。三是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与内部控制的成效密切相关。应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基本已形成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律法规中的许多条文已急需修订。如在20世纪, 我国会计电算化不够普及, 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单位更是凤毛麟角, 但当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化程度已经很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涉及的会计电算化条文, 其内容显得空泛、滞后, 很难对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起到详细规范作用。因此, 笔者建议, 应结合目前最新会计电算化研究成果及财务软件功能, 编制出实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目前, 需要强化现有法律法规的落实, 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辖区会计行业进行管理, 达到规范基层会计工作的目的。在遇到不配合、不合作的情况时, 需要财政部门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对基层组织进行严正申诉, 如申诉无效, 应当向当地法院提出上诉, 运用法律武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会计学会.会计基础[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
[2]刘长庚, 韩雷.企业内层及收入差距和企业绩效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 (1) .
[3]刘树林.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物.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
[4]许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工作实务.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8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弹性大, 创新能力强, 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中小型企业与较大企业相比, 最大的优点是组织灵活, 它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来自于它的经营富有弹性, 生命力旺盛。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它们一般会采用集中一点的战略, 战略措施还包括寻找空白、特色经营、竞争战略联盟等。中小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于它能够与大企业一起, 为社会生活服务,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弱势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如:产业规模、项目资金、国家支持程度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对市场的开拓能力也不强, 这主要还是因为资金困难造成的。
2.比较小的企业规模, 比较宽泛的行业面, 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所以年营业额自然也会比较少, 有很大一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方面不如大企业方便, 主要靠个人筹集或者向他人借款, 依靠政府和银行的可能性不大, 其资金投入量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小企业涉及比较宽泛的行业面, 这是其优势, 但也是其劣势, 由于只重视对一项产品或业务的生产及发展, 经营模式单一, 其业务程序也比较简单。
3.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想象是管理水平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培训的原因。首先, 要破除陈旧的管理观念, 在选用人才上不能只依赖血缘关系, 更要注重才能;其次, 有些管理者过度集权, 致使企业缺乏民主性, 成员的积极性易受到打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现象, 过分强调家族利益, 降低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 随意性强。精神激励也是奖励的一种方式, 管理者不能忽视, 不能过于注重物质激励。
4.逃避纳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 营业额自然也少, 所以更想逃避税务。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小, 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 想通过避税的方式来为企业添财, 这种状况尤其发生在年营业额较少时。而比较弱的外部监管力度也是这种现象频发的原因。
►►二、在会计核算中,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界限不明会计核算主体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所以西方的产权制度并没有在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起来, 中小企业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产权会与个人财产交缠在一起, 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尤为明显。既投资又经营, 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相互占用, 进货取现金, 很多花费不是通过规范程序支出的, 所以无正规发票, 这无疑增加了许多困难在会计核算上, 账务处理也变得更加不容易。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原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能通过会计工作反映出来, 但是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这方面并未做到, 甚至徇私舞弊、掩盖真相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建账不规范、混乱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常有弄虚作假、违规操作, 如:账外设账、造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 不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使会计工作规范化, 机构设置方面的完善与人员配备方面的完善都必不可少, 缺少专门的会计机构, 这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就算是有的设置了, 不明确清晰的分工及层次也是常见的, 在人员任用上不能做到任人唯贤。中小企业的社会认同度低, 加之在工作保障上也不能与大企业相比, 所以许多优秀会计人员放弃选择中小企业就业。
3.会计没有发挥出真正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应该包括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等工作也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活动, 但是这个监督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来, 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 受压力及受利益唆使, 会计人员会妥协, 致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4.较差的财务分析能力, 造成较高的投资失误率
中小企业的由于没有建立财务管理规范, 所以水平比较低, 留不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许多比较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无法真正发挥, 这就会造成市场分析和论证不科学, 会发生较大的投资失误行为, 企业也由此产生沉重负债, 最后以至破产。
5.制度缺失
总的来说, 中小企业内部基本制度残缺不全, 如:没有建立完整的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一些有理想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试图建立并完善这些制度, 但是之所以无法实现还是由于人员素质有限造成的, 对企业的经营及管理带来不好影响的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 以上的这种状况不但会带来外部监督不力的不良影响, 企业自己的利益也遭受了更大的损害, 资产的严重流失、混乱的经营管理就是表现方面。
►►三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单靠一两家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 是解决不了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的。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隔离开来看, 这是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分析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得知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帮助其实现科学化管理, 中小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其会计规范化的问题。
首先, 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而事实也是这样的, 近两年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此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保障。同时强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开拓, 使中小企业朝着规范化的道路发展。该法的实施大大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企业将会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 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也将解决企业的许多其他问题, 如资金的困难等。
2.要实现会计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目前, 应该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 一切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 强化分工, 科学合理。
3.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中小型企业大都采用的核算方式是集中核算, 这是由其业务量较少决定的, 许多中小企业交易种类不多, 也比较单一的经营活动, 数据需要的也相对简单, 应允许社会中介机构代理会计机构。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要予以考虑的。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它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必须要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相一致。同时要保证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冲突。
4.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但是这个监管成本就会大大提高, 有效性也不强, 也易引发诸如腐败等其他社会问题, 而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也是形同虚设。因此, 政府应为之举是转变监督方式, 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 像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中介机构, 应该成为监管重点, 可以通过此举来加强社会监督, 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可以依赖会计师事务所。当然, 外部监督固然重要, 但是内因不能忽视, 企业自身非常重要, 只有充分发挥内外相协调的作用, 会计工作规范化才能做好。
5.改革会计机构设置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中应该按照规定设置会计机构, 并且对其职能加以明确, 会计人员的责任及义务也要得到健全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家族管理的模式, 积极吸纳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优秀的人才。企业都有自身的内部审计机构, 要把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可以尝试将审计部门独立的做法, 让其直接受董事会领导, 并由董事会听取其报告, 由此来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想不断完善, 就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
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涉及职责不同的企业款物工作, 应该由两人进行分工合作。谨遵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等, 要远离虚假的财务信息、远离犯罪就必须做到三个一致, 即:账证、帐表、账实。管理层要想对企业进行预测和分析, 就必须有正确的财务信息作为支撑, 这样才能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吴玉.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2]唐国平.会计学基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核新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9
一、对铁路会计原始凭证审核方面的要求
1. 审核铁路会计原始凭证的票据是否真实
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填制源于经济活动的发生, 它的作用是以文字凭据的方式来证明、记录经济活动发生与完成的具体情况。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包括原始凭证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及原始凭证票据的真实性这两大方面。对铁路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是铁路会计核算工作的必备内容, 审核铁路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对于保障铁路财经制度及财经纪律具有强大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收取工作的开展, 更对保障企业内部的作风建设具有深远而又长久的意义。
原始凭证有着不同的来源, 并分为自制原始凭证与外来原始凭证这两种类型。其中, 自制原始凭证只可以在单位内部使用, 由本单位业务部门所填制。对于原始票据的审核工作来说, 首先要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审核原始票据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工作中, 要注意禁止对一般票据的使用, 同时要牢固地掌握收据真实性的区分方法。电子商务类或物品采购定点单位普遍使用机器打印的发票, 这种发票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手写发票的真实性主要靠观察票面内容来判断, 应先着重于对发票监制章的观察, 发票监制章应为正楷字体, 要具有清晰的字迹和纯正的颜色。没有发票监制章的发票或监制章字迹与颜色模糊不清的发票, 普遍为虚假发票。同时, 虚假发票还有纸质粗糙、纸张薄厚不一和颜色差别明显等主要特点。真实的发票具有清晰的底纹、水印和防伪标识。
2. 对原始凭证记载的业务内容进行真实性审核。
由于铁路多经系统的业务涉及面比较广, 所以铁路财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各项业务的基础知识与业务内容, 从而判断出原始凭证记载的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对于业务内容的识别, 应充分结合铁路工业系统与铁路多经系统的业务知识。在对多联式票据进行真实性审核时, 应注意票据反面是否为复写纸书写或报销联, 禁止“头大尾小”的虚假票据存在。若票据由钢笔书写, 则应重点注意存根联与报销联内容金额是否相同, 提防“鸳鸯票”的情况发生。同时, 要对票据与附件内容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如果不一致则应被视为虚假票据。
3. 对原始票据的时效性进行审核
原始票据具有的期限要求即为原始票据的时效性。原始凭证需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之后立即被送往铁路财务会计部门来进行报账手续的办理。而在铁路财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当中, 常常会出现过时原始票据存在的情况, 这极大地降低了铁路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即使出现问题, 也会由于时间过长而导致无法对责任进行查清。对原始票据时效性的审核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 对原始凭证所载经济业务的时效进行严格审核
比如, 该欠条的法定年限为五年, 则财务人员应在欠条接手以后做到立即入账, 如果库存在约定的五年之内没有被收回, 那么欠条在五年之后便不具有效力, 不可以被入账。
(2) 对原始凭证的印制时间及有效时间进行审核
我国各地市的财政与税务票据版本更换频繁, 新票据的推出便意味着旧票据的失效, 在现实中, 常常有钻空子的情况发生。在对票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中, 应严格区分出过期作废票据版本的存在。例如:长春地区的定额发票, 其使用年限在发票右下角有明确的标注, 同时与发票号码与兑奖联下方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字体完全相同, 唯一的区别在于左边数字比兑奖联下方数字稍大一些, 如果是虚假的定额发票则是完全相同的。
二、对原始凭证的技术性进行审核
原始凭证的技术性包含着原始凭证内容、逻辑关系及附件等方面的技术性要求。原始凭证具体审核方法如下:
1. 要明确票据性质与发票类型的对应
现今, 我国大量存在着销售方向别处讨借发票的情况, 比如维修费本应该开具工业发票, 结果开具的却是商业销售发票, 再比如住宿费本应该开具地税发票, 结果开具的却是国税发票, 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
2. 对票据凭证填制内容进行审核
原始凭证必须对开票日期进行明确填写, 并注明客户的单位名称。同时, 应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交易的数量及金额等内容进行精确的填写。如果原始凭证出现只标明名称和金额、没有表明数量的情况时, 应充分考虑为有意隐瞒不能报销的内容。在对票据凭证填制内容进行审核时, 应对这一方面的检查加大力度。
3. 对开具凭证单位的公章及开票人印章进行审核
如果原始凭证出现印章模糊不清、专用印章使用不符合规定或根本没有印章的情况出现时, 应充分考虑为该业务是虚构的, 禁止把它当作报销的原始凭证。一个真实的可以作为原始凭证的发票背面应分别存在着经办人、验收人与业务主管的签字, 并对经济业务用途予以明确说明。费用报销人、财务主管及报销单位领导应分别在报销单上签字。如果客户单位开具的发票没有对购买实物的明细加以注明, 则应该以附表的形式注明与发票金额没有出入的实物明细, 同时还应开具相应的验收证明。例如:在设备大修、投资与工程结算等大型经济业务活动的办理中, 必须向客户单位索要项目竣工验收纪要、施工与大修决算及设备维修验收交接单等重要资料, 如果是土建工程大修等经济业务, 还应以附件的形式添加审计报告与审计意见。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之后, 应将内容填写不完整、手续不齐全及存在计算结果出入等技术性错误的资料退还给原经办部门, 并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原经办部门对手续进行重写填写或补办。当遇到涂改或伪造原始凭证等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虚假原始凭证或预算超支的原始凭证等, 铁路会计人员应拒绝报销。
三、在铁路财务领域加强对电子发票的推广和应用
现今, 我国铁路客货运系统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 随着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财政在管理上对电子商务化趋势的大力推进, 电子发票在铁路多经财务方面的全面应用已经势在必行。以沈阳局铁路多经物流单位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各多经物流单位规模不一, 也正处在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中。部分发展较早的铁路多经物流单位已经具备成熟而又稳定的供应链条, 同时也具有扎实的客户基础, 所以在对电子发票流程及系统方案的制定中, 应充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现以沈阳局铁路多经物流单位为例, 对发票电子流程的建立做出如下设想:应建立一个可以对原始凭证进行真伪扫描的系统, 从而实现发票的电子化存储。也可以以数据代码的方式对发票内容进行转化, 从而变成合法的新型电子发票, 传递给铁路系统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含有例如供应商、金额及客户姓名等各类发票信息的文件可由各车间转化为发票的形式。
四、结语
原始凭证对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记账凭证信息是会计信息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所以从原始凭证信息到记账凭证信息之间的跨越对铁路单位财务部门的发展有着深远而又长久的影响。铁路企业财务部门应紧随时代的步伐, 及时转变思维观念, 加大对铁路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可防性经济损失的发生。同时, 要将电子商务应用科学合理地融入到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当中, 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和多样化, 这样不仅可以使铁路会计的原始凭证管理更加规范, 也可以把铁路单位财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为铁路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秀丽.探析铁路会计核算应注意的事项[J].企业导报, 2011 (12) .
[2]吴鸿妍.浅谈铁路会计核算注意事项[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5) .
[3]宋阜娟.浅谈铁路会计核算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2) .
[4]王铁强.铁路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技, 2012 (11) .
[5]唐金玲.浅谈铁路会计核算有关问题[J].现代商业, 2013 (05) .
[6]齐晓晶.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 2011 (08) .
[7]孟静.浅谈铁路会计核算有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10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1.创新为主, 灵活机动
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 中小型企业展现出灵活机动并且具有很高效率的特点, 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等特点, 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影响下, 中小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 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直面挑战, 将中小企业灵活机动的特点发挥出来, 着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以此为核心, 使中小企业以此为中心, 构建一个协调完善的企业机制。中小企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 大大刺激了创新性企业的发展壮大, 随后由中小企业所创造和开发的各项产品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所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其规模较小, 受政府的重视程度较低, 资金方面也容易短缺。所以, 在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的同时, 需要将其转化成动力,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以此来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2.小规模大范围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 但拓展业务范围广阔, 但是中小企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市场竞争力度小, 运作节奏缓慢, 公司运营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所以只能依赖于融资。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融资所得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些甚至达到一半之多, 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企业所需承受的压力。而在我国来说, 融资比例更大, 融资对象一般是企业员工以及管理阶层人员的亲戚朋友, 这样的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中小企业上市一段时间之后业务范围扩大, 所需资金已经不是内部成员简单融资就可以的, 这时还需要市场融资手段。中小企业想要获得市场融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是因为银行贷款不容易批示。由于运营资金不够, 所以中小企业规模不大, 但是并不影响企业业务涉及范围的拓展。这是由于企业管理阶层的雄心, 想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度, 促使其进行融资。另外运营规范的中小企业很容易得到政府的扶持与帮助。这样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且融资存在问题, 所以业务范围很难拓展, 运营出现问题。
3.缺乏企业人才和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尤其是民营企业公信力度弱, 导致大多数人都争取在大型企业工作, 中小企业备受冷落。所以缺乏人才, 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还有就是组织结构的问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 容易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扭曲, 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4.管理模式落后和管理制度欠缺
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无法再很好的适应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管理阶层常常靠关系徇私舞弊, 只看重嘴皮子功夫, 无法招聘到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另外管理阶层不仅拜金, 还看重实权, 形成权力至上的风气, 对公司事物的决策比较武断, 不是特别透明化, 绝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话语权, 从而挫伤员工奋斗的热情。俗话说子承父业, 如今也依然盛行, 公司领导往往也会选择让子女接手自己的公司, 公司高层也几乎都与最高领导人员有裙带关系, 这样无异于中央集权制度, 员工想要升职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工作热情度不大。公司没有一套完备的监管监督机制, 各项事物的进行均会受到影响。
二、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没有明确划分企业产权和员工个人资金的性质,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和企业法人代表没有明确的身份区别。中小企业的企业产权和个人容易发生混淆, 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 将投资者直接设为管理人员。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 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混合使用, 使企业会计核算增加很大的难度。
2.会计基层基础工作不到位
会计机构的构建确实和人员素质不够规范。有些小型企业的会计部门管理混乱, 甚至直接放弃对会计部门的设立, 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作。在相关财务人员的聘用上, 小型企业在设立会计部门时一般都会让家人亲戚朋友信得过的人掌控公司经济命脉。企业的资金核算并不详细, 只是必要时进行简单统计。不光这样, 企业甚至会聘请一些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熏陶的员工, 这些人都没有专业认定资历的证件。所以小型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远不如大型企业那样正规, 这多多少少对企业运作有负面影响。企业建帐不规范。小型企业账目大多存在做假账, 乱做账的问题。经常出现一些人为做空账的现象, 这严重损害公司的信誉度。还有事后做帐, 看着盈利状况往账本上补账的现象。有些企业会计部门整体水平落后, 不能用现代技术很好诠释企业运作状况, 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会计部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会计对企业运作状况的定期统计可以很好反应企业现状, 方便企业领导人员制定后续发展方案。小型企业的会计部门往往对账目的准确率不深究, 给了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糊弄的机会, 所以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内容的可信度。因此在企业会计部门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与监督制度是必要的。
3.获取业务凭据较困难且会计制度缺失
凭据的获取需要一定的资金, 这是由于企业在进购物品时商品是有成本的, 原价购买时商店不会主动予以凭据, 若需要凭据证明就会需要加付另外的资金, 这样就会使购货成本增加。所以造成企业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而不要凭证, 引发的后续问题是在会计核算做帐是无法有效记录交易事项。进而使得企业只能做假帐或者空账来填补这些漏洞。中小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上存在的很大的欠缺, 虽然少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也认识到其中的弊端, 但是仅仅靠现有的水平和员工的整体素质难以实现制度的建立, 尤其是内部监督存在的缺失使这些基本制度很难落实, 这样不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也使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的建议
1.政府加强法律法规约束
中小企业在会计规范化上有很大欠缺,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仅以个别企业和少数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上述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和在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来看,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规范化问题, 不能仅局限于其本身, 要清晰透彻的认识到只有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 才能弥补企业的发展缺陷, 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再加上相关法律的支持,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并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和银行等各部门间要依照规定, 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
2.会计制度和准则要和中小企业相适应
我国在制定会计规范化的过程中, 往往偏向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很低下, 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随着中小企业对于我国主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小企业的规范化问题渐渐的也暴露了出来。以下为笔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首先, 要与中小企业的特点相协调。在制定会计规范化制度时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出现资金混乱问题。在制定会计准则制度时,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会计核算如何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注重企业在银行融资难等问题上, 制定与中小企业相协调适应并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制度。
第二, 注重成本效益。获取会计信息是需要成本的, 中小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在选取信息时要有目的的选择, 对于没用的或者用不到的信息可以不去获取, 信息的成本过大甚至超出其所获利益的信息也可以舍弃。由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高有低, 层次不齐, 所以在会计制度制定时要特别注意应将这点考虑在内, 在进行操作时要注重简便原则。同时我们也要同外国企业学习, 汲取其中的经验, 学习其优点,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经济制度, 与国际惯例接轨, 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3.强化对于外部的管理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趋势来看, 如果想要凭借企业自我制度来完成是不太可能的, 这时我们就必须要在外部管理的辅助下进行。考虑到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招聘一些高学历, 证书齐全的高素质人才, 并且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不能放任一些员工假冒。还要时常组织一些专业培训课程, 帮助员工培养职业技术自己工作能力等。对于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员工要进行批评教育, 实行一定惩戒, 而对于一些恪尽职守表现出色的员工要予以肯定。归根结底就是要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在税务相关方面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查税上, 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问题, 维持一种公平公正的氛围, 因此税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另外最重要还是建立一套完备的税收制度。
四、小结
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来说应当有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所以当地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因为当今存在一些低俗的贪污等腐败风气, 所以更加要严厉对待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也并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需要区别对待, 把重点放在监督企业信息质量的部分, 例如会计事务所等, 时时更进监管力度和内容, 除此之外, 外部监督也相当重要。所以要内外兼修, 争取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规范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企业的主力军, 在如此强烈的工作岗位竞争中, 中小企业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万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及对策[J].江苏商论, 2011, 23.
[2]唐文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 2013, 06期.
刍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已被列入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至到2006年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43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虽然中国中小企业进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障碍依然存在。如融资难,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等问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中暴露出来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1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2.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帐。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1.2.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
1.2.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1.3制度缺失中小企业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名存实亡。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2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应采取的对策
2.1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及壮大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2.1.1在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要明确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实现中国长期充分就业,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并要从法律上保证中小企业具有与国有企业的同等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建设。
2.1.2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制度创新,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我国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利益等市场分割对统一市场的阻挠。
2.2从严审计,规范会计秩序。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国家应加大审计力度,改变现有的审计方法,由一年一次的审计,改为经常性审计。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应独立于财务,审计人员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派驻企业。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尽快把监督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可成立会计监督统一协调组织,使审计、财务、税务形成一个统一体。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只是对财务的审计,而应纳入日常工作之例,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因为会计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内部、外部的方方面面都发生联系。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得到单位领导和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要加强对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宣传,将学习会计法规纳入单位领导班子的培训内容。
2.3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2.3.1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中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应允许一些企业不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般以2-3人为宜,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帐,明细帐的分离等。对于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往来帐户加强核算;适当放宽凭证的认定,而非单认定统一发票为唯一合法的凭证,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合法凭证的问题。总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
2.3.2重要性原则与大型企业相比,会计信息需求者在中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的管理需求相统一。最后是银行贷款管理需求,但是此需求因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而相对薄弱,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税务上的需要和内部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重要问题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全统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能满足这些需求就足够了。
2.3.3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共同保持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
2.3.4简便易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在会计报表的体系设计中,应只要求编制简化型的财务报告,而且只要求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可以了,免除编制现金流量表。实行简化型财务报告,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它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并且附注内容很少。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我们也应该吸取国外的经验。
2.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队伍素质。加强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是根除会计失真,提高人员素质的关键。对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要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素质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会计规范化问题 篇12
(一) 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够
由于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 享受的是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工资, 如上面所言, 农村中小学财会人员在学校首先是一名教师, 然后才是会计从业人员, 这导致教师在潜意识中淡化了财会业务知识的学习, 而注重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英山县160多名会计从业人员中, 只有寥寥数人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而且大多是早些年会计职称实行“评审结合”时获得的, 仅占现有财会人员的0.03%。财会人员队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虽然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注重会计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也按时参加了会计培训和学习, 但由于认识和学习的深度不够, 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还是不清楚, 所以对于编制预算, 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有难度了,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财会人员应是学校的“内管家”, 但“财会盲”型的“管家”是难以胜任的, 无论如何担当不起自己责任的, “不会管”必然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二) 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机制, 约束无力
由于一些单位会计工作不被重视, 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少数单位民主理财制度未能得到落实, 财务开支无计划, 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 相互牵制的财务管理岗位之间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资金开支和投向不合理以及不应有的浪费。
(三)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相关程序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复核”等互相牵制的程序办理, 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没有真正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尚未真正明确不相容岗位, 尚未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中小学会计问题成因
(一) 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
校长的认识直接影响学校作出的决定和一系列制度措施。一些学校认为, 财会工作是学校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的工作, 学校只要搞好教育教学就行, 校长本人认为只要钱没装进自己的腰包, 为学校用就行, 学校会计工作业务量又不大, 没必要专起来, 只需要一个得力的教师兼职就行, 考核时算点工作量, 这样既“不误正业”, 又能兼顾到财务工作这个“副业”, 正是这些认识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 对照《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 各单位的会计规范化工作就显得很单薄, 急需加强管理, 上认识, 促规范。
(二) “校财局管”监管不到位
自新机制实施以来, 按全省要求, 英山县成立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中心, 所在乡镇中小学设报账员到核算中心报账, 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 强化中小学会计工作规范化, 学校享有“三权不变” (即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签字权) 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 一是学校不能及时报账, 及时反映单位财务信息;二是对单位报账时, 不规范的凭证一直在递延, 报账员收发票时未把关, 校长签报时未把关, 核算点报账时, 即使主管会计想把关也退不回去, 核算中心的审核监督职权流于形式, 没有监管到位, 到最后, 核算中心成了为学校代记账机构。
(三) 财会人员学习不到位一是由于学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财会人员没时间、没精力加强财会法纪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即使通过学习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但也没有学以致用, 坚持只要资金不出差错就行, 所以为会计规范化工作造成了阻碍;二是过度依赖计算机, 从2007年以来, 英山县教育系统陆续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 一些单位逐步脱离了手工记账, 这样一来, 一些新上任的会计同志上岗后直接从事电脑记账, 对会计原理、会计基础应用不够, 所以导致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能按规范化要求执行。三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更新业务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 一些会计人员仍停留在老黄历上, 不能做到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新的会计制度要求。
(四) 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达到会计规范化要求, 英山县财政局和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有些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从根本上执行, 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小学部门预决算制度, 旨在加大学校资产管理, 确保资产上账, 反映学校真实财务信息, 实行部门预算、实行校财局管初衷是将对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权前移, 实现全程监管, 一改以往的事后监管,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全部达到如期效果, 也综合体现了财务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未能为中小学会计规范化全力保驾护航。
(五)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 业务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但不少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主动关心少, 致使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爱岗敬业精神差, 造成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控制信息失真, 加之有的财务人员由教学一线来的老师担任, 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又不注重学习, 未能及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 造成管理不到位, 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中小学会计规范化的改进对策
(一) 领导上认识, 提高重视度, 进一步营造良好会计规范化工作的氛围
作为单位负责人, 首先, 应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严禁违纪违规事项发生。其次, 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要懂管理、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 带头遵守财经法纪, 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减少会计人员的教学工作量, 不仅是让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会计事项, 更是为了让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会计知识。
(二)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
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各级文件精神, 上级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 结合本单位实际, 制定一整套合理合法、兼具完备性和协调性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本单位财务行为, 主要应完善以下制度。 (1) 现金管理制度。学校报账员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条例》, 实行备用金领用, 不得坐支, 不得白条抵库。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单位三日内日常零星所需现金, 不得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要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 做到日清月结。 (2) 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来说学校实物资产的管理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 不论规模大小都应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实物资产, 必须实行政府采购。购置的实物资产要登账造册, 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资产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确保账、册、物相符。大宗实物资产在处置时, 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县级以上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3)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 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强, 对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开始立项到竣工决算的程序要真实、合法, 完善招投标制度, 规范招投标行为, 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关键控制点在如何最大程度的控制工程造价, 节约财政性资金, 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应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指派专人对工程现场进行监督, 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 工程质量的合规;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 不得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 做到专款专用;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保证财政性资金直接从国库支付到施工方, 不再有在学校的滞留过程, 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制度上防止腐败。 (4) 会计稽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稽核是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事前或事后,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有关会计记录, 进行相互核对,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无误的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单位会计稽核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途径。 (5) 预算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 加强了学校的预算管理。学校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实行统一管理。学校的收支要按年初预算执行, 不能把预算当作是任务应付, 其实质是对本单位所有资金所作的周密安排, 应该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这种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如何将预算的指标落实到每个预算的执行者, 包括各处室或每个人头上。学校必须重视预算执行过程的检查、分析、控制, 平时应定期、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保证预算顺利完成。
(三)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素养, 进一步保障会计规范化工作的实行
会计人员专业性很强, 必须有过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道德修养, 因此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 并且要设立专职专人, 做到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规范意识, 就是要按规矩办事, 按程序办事;二是责任意识, 在法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 对法人负责, 对本单位利益负责, 对个人工作负责, 在法人的领导下, 完成分管工作, 协助法人做好正确决策;三是廉洁意识, 会计工作人员强调坚持按会计法规办事, 不该要的不要, 不该拿的不拿。四是奉献意识, 会计工作是枯燥的, 会计人生就是一部数字人生, 强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 就是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以实际行动谱写一曲会计之歌, 奉献之歌。随着时代的进步, 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一方面各学校要尽可能的保证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德修业,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努力提高会计业务素质, 提高科学理财能力, 自觉加强职业修养, 努力提高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确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广大中小学财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并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 注重培养懂经济、懂教育、懂管理、懂法律的全能型会计人才。
(四)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