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规范

2024-10-25

管理会计规范(共12篇)

管理会计规范 篇1

一、中小学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够

由于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 享受的是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工资, 如上面所言, 农村中小学财会人员在学校首先是一名教师, 然后才是会计从业人员, 这导致教师在潜意识中淡化了财会业务知识的学习, 而注重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英山县160多名会计从业人员中, 只有寥寥数人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而且大多是早些年会计职称实行“评审结合”时获得的, 仅占现有财会人员的0.03%。财会人员队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虽然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注重会计培训工作, 会计人员也按时参加了会计培训和学习, 但由于认识和学习的深度不够, 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还是不清楚, 所以对于编制预算, 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有难度了,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财会人员应是学校的“内管家”, 但“财会盲”型的“管家”是难以胜任的, 无论如何担当不起自己责任的, “不会管”必然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二) 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机制, 约束无力

由于一些单位会计工作不被重视, 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少数单位民主理财制度未能得到落实, 财务开支无计划, 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 相互牵制的财务管理岗位之间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资金开支和投向不合理以及不应有的浪费。

(三)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相关程序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复核”等互相牵制的程序办理, 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没有真正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尚未真正明确不相容岗位, 尚未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中小学会计问题成因

(一) 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

校长的认识直接影响学校作出的决定和一系列制度措施。一些学校认为, 财会工作是学校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的工作, 学校只要搞好教育教学就行, 校长本人认为只要钱没装进自己的腰包, 为学校用就行, 学校会计工作业务量又不大, 没必要专起来, 只需要一个得力的教师兼职就行, 考核时算点工作量, 这样既“不误正业”, 又能兼顾到财务工作这个“副业”, 正是这些认识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 对照《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 各单位的会计规范化工作就显得很单薄, 急需加强管理, 上认识, 促规范。

(二) “校财局管”监管不到位

自新机制实施以来, 按全省要求, 英山县成立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中心, 所在乡镇中小学设报账员到核算中心报账, 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 强化中小学会计工作规范化, 学校享有“三权不变” (即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签字权) 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 一是学校不能及时报账, 及时反映单位财务信息;二是对单位报账时, 不规范的凭证一直在递延, 报账员收发票时未把关, 校长签报时未把关, 核算点报账时, 即使主管会计想把关也退不回去, 核算中心的审核监督职权流于形式, 没有监管到位, 到最后, 核算中心成了为学校代记账机构。

(三) 财会人员学习不到位一是由于学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财会人员没时间、没精力加强财会法纪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即使通过学习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但也没有学以致用, 坚持只要资金不出差错就行, 所以为会计规范化工作造成了阻碍;二是过度依赖计算机, 从2007年以来, 英山县教育系统陆续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 一些单位逐步脱离了手工记账, 这样一来, 一些新上任的会计同志上岗后直接从事电脑记账, 对会计原理、会计基础应用不够, 所以导致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能按规范化要求执行。三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更新业务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 一些会计人员仍停留在老黄历上, 不能做到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新的会计制度要求。

(四) 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达到会计规范化要求, 英山县财政局和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有些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从根本上执行, 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小学部门预决算制度, 旨在加大学校资产管理, 确保资产上账, 反映学校真实财务信息, 实行部门预算、实行校财局管初衷是将对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权前移, 实现全程监管, 一改以往的事后监管,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全部达到如期效果, 也综合体现了财务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未能为中小学会计规范化全力保驾护航。

(五)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 业务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但不少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主动关心少, 致使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爱岗敬业精神差, 造成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控制信息失真, 加之有的财务人员由教学一线来的老师担任, 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又不注重学习, 未能及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 造成管理不到位, 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中小学会计规范化的改进对策

(一) 领导上认识, 提高重视度, 进一步营造良好会计规范化工作的氛围

作为单位负责人, 首先, 应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严禁违纪违规事项发生。其次, 单位领导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要懂管理、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 带头遵守财经法纪, 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减少会计人员的教学工作量, 不仅是让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会计事项, 更是为了让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会计知识。

(二)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

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各级文件精神, 上级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 结合本单位实际, 制定一整套合理合法、兼具完备性和协调性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本单位财务行为, 主要应完善以下制度。 (1) 现金管理制度。学校报账员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条例》, 实行备用金领用, 不得坐支, 不得白条抵库。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单位三日内日常零星所需现金, 不得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要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 做到日清月结。 (2) 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目前来说学校实物资产的管理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 不论规模大小都应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实物资产, 必须实行政府采购。购置的实物资产要登账造册, 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资产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确保账、册、物相符。大宗实物资产在处置时, 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县级以上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3)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 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强, 对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开始立项到竣工决算的程序要真实、合法, 完善招投标制度, 规范招投标行为, 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关键控制点在如何最大程度的控制工程造价, 节约财政性资金, 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应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指派专人对工程现场进行监督, 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 工程质量的合规;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 不得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 做到专款专用;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保证财政性资金直接从国库支付到施工方, 不再有在学校的滞留过程, 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制度上防止腐败。 (4) 会计稽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稽核是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事前或事后,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有关会计记录, 进行相互核对,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无误的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单位会计稽核内部控制制度,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途径。 (5) 预算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 加强了学校的预算管理。学校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实行统一管理。学校的收支要按年初预算执行, 不能把预算当作是任务应付, 其实质是对本单位所有资金所作的周密安排, 应该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这种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如何将预算的指标落实到每个预算的执行者, 包括各处室或每个人头上。学校必须重视预算执行过程的检查、分析、控制, 平时应定期、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保证预算顺利完成。

(三)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素养, 进一步保障会计规范化工作的实行

会计人员专业性很强, 必须有过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道德修养, 因此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 并且要设立专职专人, 做到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规范意识, 就是要按规矩办事, 按程序办事;二是责任意识, 在法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 对法人负责, 对本单位利益负责, 对个人工作负责, 在法人的领导下, 完成分管工作, 协助法人做好正确决策;三是廉洁意识, 会计工作人员强调坚持按会计法规办事, 不该要的不要, 不该拿的不拿。四是奉献意识, 会计工作是枯燥的, 会计人生就是一部数字人生, 强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 就是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以实际行动谱写一曲会计之歌, 奉献之歌。随着时代的进步, 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一方面各学校要尽可能的保证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德修业,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努力提高会计业务素质, 提高科学理财能力, 自觉加强职业修养, 努力提高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确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广大中小学财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并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 注重培养懂经济、懂教育、懂管理、懂法律的全能型会计人才。

(四)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原始凭证的取得要真实、合法、有效, 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要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会计资料归档制度, 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专人负责, 并且必须保证会计档案不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 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管理会计规范 篇2

一、办公室行为要求:

1.办公室职员工作期间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2.职员着装得体大方,严禁穿着奇装异服、背心、短裤和拖鞋的服装进入办公区域。

3.工作期间,严禁在办公室内大声喧哗、嬉戏打闹。

4.严禁在办公室内使用手机、电脑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例如聊微信、玩游戏等。

5.未经许可严禁在电脑上安装WIFI共享设备,一经发现,没收处理。

6.库区内(包含现场办公室的库内所有区域)禁止吸烟,第一次罚款500元,第二次无条件辞退处理。

7.保持办公桌面整洁,严禁单据凭证等文件乱丢乱放,库内严禁随地吐痰。8.下班后整理桌面物品,非桌面物品需整理进抽屉或者文件夹。

9.节约用纸,鼓励二次纸利用,禁止打印、复印与工作无关的东西,一经发现按照10元/张进行罚款。

10.最后下班的人要确定办公室门窗、登、空调已经关好,并确定计划室玻璃门已锁好再离开。

11.各部门下班后要关闭用电设备(如照明灯、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一定要做到人走即关,特殊设备除外(如标签打印机等)

12.发现办公设备(包括对讲机、照明、电脑、桌椅等)损坏或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报修,严禁私自拆装维修。13.饮水机排水桶每天下班前进行倾倒。

14.公司员工要自觉爱护公司设备,节水节电,和谐相处。

二、办公秩序要求:

1.上班期间所有员工要保持微信、QQ等通讯软件在线,保证信息通畅,及时沟通交流。2.员工有事需要离开公司,需严格执行请假制度,获得审批后方可离开。

3.员工在公共区域用餐时,请保持餐桌卫生,餐后及时清理,以免妨碍会客接待事宜。4.员工严禁在非休息时间就餐。

5.员工手机在工作时间要主动调低音量并随身携带,以免打扰其他人的正常工作。会议期间手机应调震动或静音。

三、网络使用要求:

1.计算机(笔记本等终端)日常维护由使用者负责,电脑整洁、干净、不得有污垢、灰尘现象。爱护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如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应按照损坏程度进行赔偿。

2.严禁擅自在计算机中安装非工作软件,严禁擅自删除计算机中的系统文件,由此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计算机操作系统破坏,致计算机瘫痪而影响工作。

3.如有中毒、操作系统缓慢、死机等问题时,应向IT管理人员提出求援,严禁私自维修。

4.计算机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应及时更新。

5.使用U盘前,必须对U盘进行病毒扫描,确认无毒后方能使用。

6.为了防止病毒侵蚀,员工不得从internet网下载游戏及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微机上安装、运行游戏软件。

四、保密要求

拓展服务 规范管理 篇3

管建廷告诉记者,2002年以来,巢湖市房地产管理局按照"打基础、抓职能、活经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开放搞活,强化行业规范,拓展行业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推动巢湖市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推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开放搞活。为了给开发商和广大市民提供房地产交易平台,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扩大企业品牌,成功地举办了巢湖首届房交会。3天的房交会吸引近万人次购房户观摩洽谈,现场成交28户,实现销售收入391万元,达成意向购房协议480户,预期交易额5300万元。同时取消房改房上市限制,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

--加大房地产行业规范力度。今年以来,巢湖市房地产管理局在房地产产权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房屋租赁管理、抵押管理、白蚁防治和房屋安全管理、房地产中介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各方面都加大了管理力度,适时开展了全市房屋安全大检查,开展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工作,贯彻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强化了商品房预、销售管理,全面推行了商品房销售合同示范文本和建立住宅"一书两证"制度。目前,市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已全部纳入规范化轨道,新建商品房预售领证率达100%。强化了对直管公房管理,在低房租、负担重的情况下,完成100余万元的租金收缴任务,房租收缴率达98%,确保了国有资产增值增量。同时,认真开展了物业管理行业创优达标活动,规范了物业管理行为,促进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

--不断挖潜,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他们充分发挥房地产部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了房地产评估业务、住房置业担保业务、房地产中介业务。对房地产评估事务所进行了改制、脱钩,成立了市惟一一家具有乙级资质的兴业房地产评估事务所,为房地产流通,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局属市房地产产权、产籍交易中心与省银桥拍卖公司联合注册成立了巢湖拍卖分公司,涉足房地产拍卖业;房地产中介所,同时积极组织房源,开展周末房市、二手房拍卖广场等活动,促进巢湖市二手房市场的繁荣;局属各单位还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实体,增收创收,以主业带动其他产业,推进巢湖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成绩喜人。一是完成"东苑新村"10.3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的建设,目前已申报"全省优秀住宅小区"评选。二是"东苑新村"营业房销售4690平方米,"卧龙山庄"住房4500平方米已全部售完。三是"康乐新村"A组住宅小区销售171套别墅2幢,目前B组7幢272套2.7万平方米住宅全部开工。并完成别墅区基础建设,建成道路、水电、电话、有线电视、路灯等,解决了小区内子女入学、户口安置及公交等问题。同时,新征土地47亩,完成场地平整、勘探、设计等基础工作。四是总投入2253万元的西河街改造工程完成,拆迁户基本安置全部到位。

--优质服务。市局本着"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办事宗旨,将涉及房地产业的2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房地产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投资建成市房地产局域网,将逐步实现网上发证、档案微机管理,实行房地产交易、抵押、评估等业务自动化管理。

管理会计规范 篇4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 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 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 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 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 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 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 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 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 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 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 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 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 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 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 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 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 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 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 确实履行工作职责, 加强农村财务票据, 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 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 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 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 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 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 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2.4 严格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范围,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行为

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税务票据主要用于归集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资金;农村财务结算票据, 主要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部单位和个人, 内部组织及个人之间的结算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包括代收的水费、电费、新农合、新农保等代收代付资金的管理及结算;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支出票据使用范围。

2.5 强化农村财务票据核销、年检及监督检查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 篇5

为切实加强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会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第二条 总体目标。自2010年至2012年,用3年的时间,使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规范化工作。

第二章 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

第三条 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设置财务会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

第四条 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并明确工作职责。

第五条 会计人员的任免符合法定手续。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六条 会计工作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

第七条 各级工会应当根据财务会计业务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收支预决算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经费定额(包干)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第八条 严格遵守国家《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工会预算管理办法》。

第九条 各级工会要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编制工会经费预算、决算和组织预算执行;县级和县级以上工会要按照政府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政府补助资金部门预算、决算。

第十条 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

第十一条 没有“小金库”或账外设账行为。

第十二条 一切开支均在经批准的预算内执行。调整或追加预算,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

第十三条 预算、决算按照规定程序审核、报批。第十四条 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工会会计制度》等规定建账。

第十五条 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会会计制度的要求。

第十六条 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更正错误方法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会会计制度的要求,经有关人员签章,字迹清楚,装订整齐。

第十七条 会计账簿设置齐全,有总账、明细账(各类收入明细账、各类支出明细账、拨缴经费收入台帐、固定资产明细账、往来款项明细账等)、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设有必要的辅助账簿(如财政划拨、税务代收工会经费辅助账等)和备查账簿(如低值易耗品、呆坏账处理备查账等)。各类账簿的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会会计制度,记账及时,文字规范。

第十八条 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相符)、账账相符(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相符)、账实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相符)。

第十九条 按照《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经过审核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十条 财务报告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并经分管财务的工会主席、财务负责人审阅并签章。

第二十一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具体方案,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 用于账务处理的计算机应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专用,不能联入单位局域网及互联网;需要联网的,应通过物理隔离等技术,保证账务数据的安全。

第二十三条 账务处理等电子数据定期备份。

第二十四条 下级工会财务软件、报表软件应能满足上级工会数据上报、报表上报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按照《工会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

第二十六条 现金管理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存款管理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符合《支付结算办法》。

第二十七条 没有下列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擅自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二十八条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三十条 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第三十一条 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程序和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做到申请、经办、证明、验收、审核、签批等经费开支手续完备,原始凭证合法有效,相关附件齐全。

第三十二条 重大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十三条 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第三十四条 发票、收据等原始凭证由财务部门统一领购,由不直接经办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保管。

第三十五条 发票、收据做到手续清、账目清、责任清;使用专柜、专账、专表;防火、防盗、防霉烂损毁、防虫蛀鼠咬、防丢失;不准相互转借、转让,不准擅自处理空白联和其它质量残次的无效联。

第三十六条 银行票据明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设置登记簿进行记录。

第三十七条 严格按照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的规定管理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第三十八条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调阅和销毁符合规定手续。

第三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全国总工会财务部负责对省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指导和检查。省级工会财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产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指导和检查。省、市级工会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和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的指导和检查。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初探 篇6

关键词: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基本信息;监管制度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各种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会计员工应该具备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会计核算提高规范程度刻不容缓。

一、会计核算简介

(一)会计核算的定义。会计核算又叫会计反映,计量尺度主要是货币,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的进行情况。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会计工作中举足轻重。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要求的企业管理规范程度越来越高。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遵循了会计的新准则,这也引起了会计核算的具体职能的变化。在企业的科学化管理的探索道路上,会计核算是进行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会计核算的作用。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可以使财务信息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会计核算合理规范,企业的生产发展才得以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应该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适用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员工欣然接受、操作现实可行。企业各项工作尤其是经济行为得以畅通有序进行的关键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因此,要切实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但是,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况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财务制度的制约较大,这些都会影响会计核算应有功能的发挥。从这些现实情况中可以看出要使会计核算真正合理规范,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现代社会中,统观会计行业,非专业的会计人员较多,而专业的会计人员只占很小一部分。除此之外,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会计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下学历阶段,学历普遍较低。虽然学历与能力不能划等号,但学历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会计人员的学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企业安排非专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因为不具备专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企业的高质需求。财务是各项事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最不容忽视的工作之一,需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兼具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便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实际上经常是会计人员经验不足、知识缺乏、素质较低,不能高质量完成与会计相关的各种工作,影响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信息不准。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和加工与企业经济运行相关的数据信息。高质量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是作为整理基础的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无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日益活跃,企业的活动也更加繁琐复杂,客观上增加了会计收集信息的复杂程度。在具体经济活动的数据、信息的搜集、记录以及分析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会计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由于搜集的信息处理不当以及会计人员知识、技术不过关,有时产生信息片面、虚假的问题,不能做到核算工作的准确真实。除了搜集的信息不准的问题,企业的会计工作还存在报表的编制不足问题。企业很少做必要的财务报告外的报表,有的企业甚至只编制年末的报表,而不编制月度或者季度的报表。很多企业把纳税当成编制报表的唯一原因,没有意识到报表在企业内部优化中的巨大作用。制作报表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在这样的目的的引导下核算处理的信息、制作出来的报表就丧失了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不利于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程度。

(三)制度不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制度的安排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管理与优化。一方面,没有明确会计主体,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划分不明确。现阶段,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个人私有财产和企业产权方面的划分不明确,经常出现资金相互占用的现象,并且具体的账目没有准确记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安排不合理,不是能者担任,而是亲信优先,于是经常有一些能力欠缺的人在关键岗位,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建账的时候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建账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要依据企业的规格、业务、性质等具体情况。然而,在实际建账的时候,经常出现用票代替账、账目乱杂的现象。有的企业在建账的时候多手准备,账目不一,制造虚假信息,与现实相差甚远。部分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制造账目的时候主观上更改信息。第三,监督体系不完善。企业一直按照传统的模式经营,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造假账的行为能够轻易进行。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提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首先选拔会计人员时要严格认真。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规定安排会计方面的工作人员,以便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安排合理,并且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质量。在工作与生活中,企业领导者要一直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处事理念,关心爱护员工,根据公司盈利情况适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其次,要经常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活动,并提高考核标准,以便确保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最新规定有明确了解。为了达到考核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巩固专业知识、积极关注最新信息、熟悉各种具体事务,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发展需要。并且,企业可以采取设置奖励的措施,对在培训活动中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会计人员予以特别的奖励,通过这种方法激励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二)细化基本信息。首先,为了得到准确的基本信息,可以加大在基本信息搜集环节的投入,增加该阶段的工作人员,并且保证工作人员办事认真严格,对搜集到的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呈现给下一环节的工作人员。其次,企业应该按照制度严格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按月或季编制报表。报表的作用除了作为纳税的依据,更重要的应该是根据报表的信息,分析企业各方面的运行情况,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三)完善监管制度。第一,可采取企业内部相互牵制的制度,对涉及到款项、登记、结算以及财务的方面进行监管,通过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使各方面的人员相互牵制。第二,可实施内部审核,通过审核监督会计核算工作,进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有了审核制度做保障,可对核算工作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扩大企业利益。第三,要确保财产的安全,禁止私人挪用公款,并且要保证账目的真实,不建立伪帐,一经查处要严厉惩罚。

小结:企业的会计核算还存在诸多问题,想要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力。要依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徐馨.关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2,12(16):134-135.

[2] 李娜.浅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7(4):127-128.

[3] 孔莉.探讨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J].时代金融(下旬),2014,10(1):101-102.

管理/规范 篇7

9月24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获悉, 2008年度“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已经发布, 进入公示阶段。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入围本年度示范企业。为了鼓励和推动我国化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 并促进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推动化工行业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同时树立化工行业技术创新典范, 自2004年以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开展了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

评质量奖也要比节能减排

最近, 山东省对第11届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开出新的评选条件, 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将无缘该奖。增加这个看似与质量没有直接关系的必要条件, 是该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体现, 对提高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非常有利, 值得推广。

巨化集团制订的甲烷氯化物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由巨化集团公司负责起草制订的《工业用氯代甲烷类产品纯度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工业用二氯甲烷》、《工业用四氯化碳》三项国家标准, 经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 于9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实施。这是巨化继参与制订《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 (HCFC-F22) 》、《工业用氟代甲烷类产品纯度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两项国家标准后, 再一次以优良的产品品质赢得了权威“话语权”, 氟化工行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

上海市拟起草《食用香精香料暂行管理办法》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篇8

一、理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

明确了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 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 赋予管理职能, 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

县政府出台了《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郧西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备管理等暂行办法》、《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流程图》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备、使用、处置、收益等管理工作。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按部门预算编制的统一要求, 在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时, 根据单位业务需求、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购置资金来源等情况, 编制年度资产购置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时, 根据所属各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有关配置标准、单位各类资金来源情况和本部门资产使用情况, 对各单位的资产购置事项进行审核。主管部门认为能通过调剂解决的资产配置, 按资产调剂程序办理;主管部门认为确实需要购置的, 同意所属单位将购置计划列入部门预算, 送县财政局审批。财政局根据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行资股、预算股等相关业务股室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需求、资产存量、配置标准、资金来源等因素, 审核部门的资产配置计划, 研究提出增量资产配置审核意见。凡能通过调剂的资产配置, 按调剂程序办理。确需购置的资产配置, 预算股根据单位财力情况列入单位部门预算。不同意列入新增资产配置计划的资产事项不得安排资金, 没有资金安排的购置事项原则上不列入增量资产计划。各行政事业单位提出购置申请, 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计划申报申批表》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政部门。县财政局行资股根据年度批复的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核, 并将购置申请和审核意见送相关业务股室, 相关业务股室审签后, 报局领导审批, 审批后纳入政府采购。经过财政审批的资产购置计划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购置。未经批准购置资产或应进行而未进行政府采购的购置行为, 财政国库收付机构不予办理购置资金拨付手续。真正做到配置有标准、有范围, 购置有计划、有程序。将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纳入政府采购制度管理, 有效降低资产采购成本。

四、严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有偿使用国有资产, 单位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财政部门。县财政局根据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进行审查, 报局领导审批, 确定招租方式:具体分为一般招租、公开竞价招租方式两种。一般招租方式是出租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租金在2万元以下, 公开竞价招租方式是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租金在2万元以上。制定统一招租程序及方案, 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确定底价。组织公开竞价招租或委托中介机构投标竞价, 中标确认、合同鉴证。出租经营收入全额缴入国库, 实行“收支两条线”, 纳入预算管理。收入缴入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 支出由单位申请, 送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 单位按规定用于事业发展。建立资产出租审批制度, 并对租金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金使用率, 有效增长了政府非税收入。

五、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 经主管部门审查核实后报县财政局行资股。经县财政局对口业务股室审签后, 对单项资产金额在30万元以下的资产处置由县财政局审批;30万元以上的资产由县财政局审核后, 报县政府审批。审批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单位的不动产和其他固定资产及单个资产原值在5万元以上的资产评估, 报县财政局核准;原值在5万元以下的单个资产及批量资产 (含低值易耗品) 的评估, 报县财政局备案。经批准的资产处置由财政局实行竞价、招标或拍卖等形式进行公开处置。资产处置收入和残值收入均属国家所有, 按照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入上缴国库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纳入财政预算。支出按部门预算程序, 审核审批后用于缴入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行为, 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包括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经济实体上缴收入、对外投资收入、广告经营收入、特许经营权收入、资产处置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局行资股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行资股负责专用票据的统一领用、统一保管、统一发放、使用核销等日常管理工作。县财政局行资股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对专用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统一使用“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专用票据”, 不得使用其它任何票据, 一经查处收入全额收缴。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时在财政局行资股代开或领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专用票据。向征收对象收款并将资金及时全额缴入国库国有资产收益财政专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资产处置收入, 实行收支两条线, 纳入预算管理, 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在按照湖北省政府第233号令规定缴纳“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后的资产收益, 其所有权、使用权不变, 主要用于本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有关事业发展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缴入的资产收益时, 由单位上报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事业发展项目、资金支出计划, 报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 由国库从资产收益专户中拨付给单位或项目用款单位。

七、强化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产权交易、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调处。县财政局行资股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和相关资料, 会同相关业务股室, 根据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统计报表、资产信息管理。根据省市要求和县政府安排, 县财政局行资股会同相关股室适时开展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统计报表、资产信息管理。对各单位资产清查情况及资产统计报表, 行资股应及时报相关业务股室, 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和编制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 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监督管理。县财政局行资股会同相关对口业务股室根据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和《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郧西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郧西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等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发现有违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完善会计准则规范盈余管理 篇9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在现代委托代理关系下, 由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 企业的管理层以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为目标, 同时也为自身的利益实行盈余管理, 这些措施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在我国, 由于《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和股票发行价格有着严格的规定, 必须在近三年内盈利才能申请上市。急于上市的公司为了达到这个标准, 便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利润进行包装, 粉饰公司股票发行前的财务报表以达到具备上市、高定价的目的。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缺乏其独立性,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也给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留下较大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两大工具进行盈余管理:

1.会计手段。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虚拟资产项目;二是利用债务重组;三是利用改变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四是利用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五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六是利用时间差和政策变更;七是通过改变折旧政策;八是收益性支出资本化等。

2.非会计手段。盈余管理的非会计手段包括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等等。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交易经常不公允, 从而成为盈余管理更有效的手段, 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交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在信息披露上主要表现为:披露简陋含糊;不披露比例或比较数据;回避敏感事项等。需要注意的是, 有时公司通过秘密控制与某个公司的关联交易, 而在法律形式上该公司并不具备成为其子公司的条件, 不必纳入合并报表, 此时盈余管理的隐蔽性更强。上市公司也可以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将坏帐、长期资产损失、滞销存货、固定资产损失等确认为评估减值, 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二、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可以从博弈的角度探讨会计准则制定与盈余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 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为公司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

会计准则在制定时, 通常会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 所以会留有一定的可选择空间, 给予公司会计人员一定的自主性。会计人员可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 这就给盈余管理留下了可乘之机, 增加了人为因素。

同时, 会计准则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为社会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 新交易、新业务层出不穷, 由此就导致了经济生活中新经济行为“无法可依”的现象出现。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 有些原则本身带有缺陷。如稳健性原则, 它使得企业收益平均化和秘密准备金的操作更容易。此外在一些会计业务的核算中又存在着不确定性, 如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只能凭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做出估计, 这些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支撑点。

(二) 不当盈余管理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建设

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空间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而市场各个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都有一定的预期和容忍度。对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 基于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 必须建立在盈余管理程度、频率以及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发挥影响的证据之上。我国应该加快出台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 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的漏洞, 并补充和修订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

三、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 新会计准则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空间

1. 资产减值准备不再充当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减值准备》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条规定让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划上了句号。同时, 根据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 对应收账款在一定条件下作为金融资产管理, 并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证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再也不能对减值准备“想提就提”。

2. 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减小了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可能。

新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做了新的规定, 要求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这是我国从市场实际出发, 谨慎使用公允价值的一次正确选择。新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要求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这一规定, 使得上市公司必须承担其所控制的所有公司的债务, 包括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的债务, 隐藏子公司亏损的行为将被禁止, 这促使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更加透明、公正, 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3. 存货计价方法的新规定削减了上市公司存货成本计价时的人为因素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计价作了严格的规定, 要求公司存货的发出只许采用先进先出法, 最准确地反映了存货的历史成本, 削减了存货成本计价中的人为调节因素, 使得上市公司通过存货计价方式的变更调节利润的方法很难行得通。

4.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了适当限制, 缩小了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空间。

新准则恢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总的来说, 与国际准则基本保持一致, 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比较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调节盈余的空间, 相信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5. 新准则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 增强了企业损益信息的透明度。

新准则对损益披露的要求随处可见, 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 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要求,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确认的损益金额等。这些会计报表列报要求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较好判断企业损益的构成, 增强了决策科学性。

(二) 新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开“新路”

1.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由于企业的借入资金借入后是混合使用的, 企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到底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 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到底有多少被用于短期投资性运作、产生了多少投资收益, 企业外部人很难准确了解, 因此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数量上如何分配, 企业管理层选择的空间有所增大。

2. 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拓展。

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确认与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如能在上述经济业务事项中得到正确运用, 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不被滥用。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关系密切, 其可验证性相对较差, 加之存在信息不对称, 审计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审计、监管手段、方法等又不尽完善, 所以企业管理层有意识地借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极大。

3. 资产减值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

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 “资产组的认定”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 若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 极具隐蔽性。

4. 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过去一直是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新无形资产准则则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分成两个阶段, 并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 然后分期摊销。由于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对发生当期利润的冲击, 对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但由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大, 风险高, 且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也较难准确划分, 因而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用于盈余管理。

5. 预计负债计量的新规定。

新或有事项准则对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增加了“如果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 应当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同时还增加了后续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 应作相应的调整,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新规定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余地。

总体来说,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双向的, 新会计准则对扩大和缩小盈余管理的空间都存在一定影响。在限制旧的盈余管理现象的同时, 新的盈余管理现象也会应运而生, 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因此,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很可能会增加, 方法也会更多变。

四、制约盈余管理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 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评估并据以修订既有的会计准则, 可以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 也可以在缺乏会计准则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为此, 我们必须加快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完善。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逐步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可以有效防范盈余管理的泛滥。

(二) 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意志的体现, 而和会计准则有密切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却基本没有参与会计准则的博弈。程序上的缺陷导致了市场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盈余管理行为盛行。而明确的会计规则制定原则和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 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特征。必须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才可以有力的遏制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 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

原则上, 准则提供的职业判断空间是为了企业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由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存在, 可能会导致管理当局主观的利用便利进行盈余管理, 从而使制定的会计准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应该在对现有会计准则修订的基础上, 不断推出新的会计准则, 遏制企业利用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摘要:我国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准则的重大变化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上的有效性问题, 为制约盈余管理, 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 从而更加科学地建设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制约,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任春艳.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当代财经, 2005 (5) .

[2]王群宇.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互动关系[J].长治学院学报, 2007 (12) .

[3]刘英男, 王丽萍.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2) .

[4]鄢志娟.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 2008 (12) .

管理会计规范 篇10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如何更好的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 确保正确行使检察权?近年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以成立案件管理办公室为契机、以推进规范化管理为抓手, 着力打造检察权规范运行的制度平台、监管平台、问责平台, 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夯实规范化管理基础, 创建检察权规范运行制度平台

大港人民检察院组织公诉、侦监、反贪等多个部门骨干结合自身实际编写了70余万字的规范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文件, 制定了全面、具体的检察权运行流程图。将全院工作按职责划分为111个岗位, 梳理出105个工作流程, 分解出2841个工作环节, 明确了246个工作环节的接口, 进一步完善了执法岗位职责规范、业务工作运行规范、执法质量保障规范、业务工作考评规范和执法责任追究规范, 形成了规范统一化、职责明确化、工作流程化、质量标准化的制度体系, 全面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证可查, 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环节之间形成监督制约的完整链条, 做到了事事有人管、项项有记录、件件有考核, 切实用制度与机制来规范、激励、约束检察人员的行为, 促进各项执法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

完善规范化管理手段, 搭建检察权规范运行监管平台

2012年底, 大港人民检察院成立案件管理办公室, 通过受理、审查、监控、核实、处置5项工作流程, 实现案件流程“一体化操作”、案件质量“全程化监督”、案件信息“全方位控制”, 每起案件的“进”与“出”, 都要经过“案管中心”的统一受理、统一流转、统一备案、统一监控等一整套环节, 特别是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实施以来, 将线索管理、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等各个执法关键环节作为网上实时监督重点, 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规程, 这就使得“案管中心”对案件的“过滤网”和“监控器”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改变了过去办案“多头进, 多口出”、案件不易管理的弊病, 规范了办案流程, 强化了过程控制, 促进执法效率和办案质量的双效提升, 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横向监督制约, 纵向统筹指挥。

强化规范化管理实效, 构建检察权规范运行问责平台

地方金融管理的规范 篇11

【关键词】 地方 金融管理 规范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地方金融以其定位于区域、服务于微小、成长于地方的特点而受到当地政府的特别青睐。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壮大的同时,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地方金融管理基本情况

1.1地方金融管理范畴

地方金融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并主要为当地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地方金融管理对象看,包括以下三类机构。

1.1.1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中央管理金融企业。该类机构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相对健全的监管制度。

1.1.2地方准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性质,但不受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直接监管。

1.1.3其他地方性机构。此机构是指以合作制形式存在,主要为合作会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该类机构通常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业务发展上也欠规范。

1.2地方金融管理特点

随着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地方金融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1.2.1管理主体上。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信用联社、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按照分业监管的原则实施管理。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则以出资人身份,通过选派、任免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负责管理地方金融机构财务;小额贷款公司由省金融办负责机构准入和市场退出,有关重大事项和高管层任职资格也由金融办审核;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由省经信委负责;典当行则归口省商务厅管理,并由商务厅对其进行年审评级。

1.2.2管理手段上。一是根据法律规章对地方金融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如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管理。二是通过财政部门,以出资人身份委派高管人员积极参与到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事务中。三是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能,如出台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四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如为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地方政府在资金组织、优质项目推荐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積极进行政策扶持。

1.2.3管理方法上。地方政府以整治信用环境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湖南省政府一直以来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近十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协调推动、部门参与的创建模式。

1.3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3.1职责重叠,易形成工作推诿。如部分地区明确规定金融办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与变更审批及监管工作,但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仍由经信委负责。由于职责存在重叠,在以后工作中易形成工作推诿。

1.3.2制度缺陷,准金融机构管理不到位。目前,对准金融机构如担保公司、典当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法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造成准金融机构运作比较混乱,一些准金融机构偏离主业,进行高息借贷、变相融资。

1.3.3条块分割,部门沟通协作不充分。如各地虽已建立金融稳定联席会议,但联席会基本没有召开过,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一行三局”虽也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但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很难保证。

2.目前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及利弊分析

2.1地方金融管理模式

2.1.1“分类管理、专办协调”模式。分类管理指的是不同类型地方金融机构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各自行使监督权。专办协调指的是地方专设的金融办代表地方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部分金融办还被赋予对地方特定金融行业进行指导和监督职能。

2.1.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权,通过成立金融办,授予金融办相应职责来主导地方金融管理。

2.1.3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控股集团整合地方金融和产业资源,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实现了对地方金融的掌控。

2.2利弊分析

2.2.1分类管理模式的利弊。分类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适应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源配置国情以及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但随着监管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这种模式日益暴露出问题。一是不利于统筹规划,制约了地方金融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和部署。金融办虽然具有协调职能,但各地普遍存在级别定位不明晰,履职能力有限的问题。二是导致“风险大锅饭”局面,可能出现谁都行使监管权利,谁都不担监管责任,金融风险遭到漠视,出了问题财政和央行兜底的局面。

2.2.2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利弊。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实行大金融监管战略,具有规模效益,能有效节约成本。

3.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

3.1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

针对地方金融快速发展的局面,首先,国家应出台地方金融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重点,加强对地方金融发展的引导,防止出现一哄而的上局面,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加强对地方准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管理,规范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3.2明确地方政府行为边界

地方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观,明确地方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争取资金投入转为协调和服务,以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为主导,不干预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操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本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为地方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3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因掌握的资源较多,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金融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由于地方金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内容较丰富,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一行三会”、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3.4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职能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行与地方金融机构联系紧密的优势,继续加大差别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密切关注地方金融发展态势,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示风险,切实维护辖内金融安全和稳定。

管理会计规范 篇12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 具体体现在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到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日常核算工作中。它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着和监督着企业、事业、机关及其他经济活动过程的资金运动及其成果。如何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记账规则。这是规范会计行为, 提升会计档案价值的前提保证。《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会计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要求, 体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各单位要依据《会计法》与国家相关法规,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 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做到原则性和操作性相统一。

二、依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必须根据各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下子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三、如实登记会计账簿。做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 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会计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 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

四、严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 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其编制依据相一致的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 为经济管理层提供价值信息和经济信息。

五、重视会计档案价值要求。在开展会计业务的过程中, 就要注意程序、手续、报表、资料的合法性、整体性、真实性和原始性, 不能带主观性、武断性和随意性, 更不能随意更改、撤换。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 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必须遵纪守法;第二, 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流的专业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同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跟上形势发展;第三, 会计人员应具有一流的职业道德, 具备公私分明、清正廉洁、顾全大局、恪尽职守的品格。真正做到:政治上求高、思想上求新、理论上求明、业务上求精、工作上求实、作风上求正、生活上求廉。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强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有效杜绝管理漏洞和违法行为, 规范会计材料的立档与保管, 针对会计实务中的各个环节, 着手于基础, 着力于规范, 从以下几方面夯实会计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一、规范会计档案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 封粘装订线, 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 (凭证) 盒中, 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进行封账, 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 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应该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 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需将装订线封粘, 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 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因会计月报表与会计决算表的保管期限不同, 必须分别装订成册。

二、规范会计档案保管。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 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 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对已离任的财会人员, 其会计档案应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财会部门保管, 不得自行存放。对已终止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或部门, 其会计档案应交局档案室保管。凡未移交的单位或个人, 应立即办理移交手续。

三、规范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 需要销毁时, 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 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 严格审查后, 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 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应单独抽出, 另行立卷, 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 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 应当认真清点核对, 销毁后, 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 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往往容易被忽视, 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直接影响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 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去探索。而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自觉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只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 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 使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上一篇:收入分配不公平下一篇: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