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规范管理

2024-05-09

过程规范管理(精选12篇)

过程规范管理 篇1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关键部门,因此,它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受到卫生部及各级医院的重视,因此,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行业标准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在2009年12月1日实施。我院结合规范及我院具体实际,加强过程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1 方法

1.1 布局与设备的过程管理

按规范要求,我院设置CSSD,该中心占地700m2,与临床科室、手术室、产房相邻,分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工作区域,包括污染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标识清楚、界限明确,遵循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采光、通风良好;我院目前有XG1.DW-12系列双门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3台,分别嵌入灭菌间与无菌间之间形成屏障,通过传递口传递物品,防止污染;设置了温湿度、机械通风换气次数、稳定的气源和水源等装置,并设安全通道;配备了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酸化水、压力水枪和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装置及热封机器械柜、敷料柜等。

1.2 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消毒灭菌流程管理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试行集中式管理,规范流程、职责明确、保证质量,具体流程如下:

1.2.1 收科室用后的器械统一放置于密闭回收箱内(浅蓝

色),由该科室工作人员将名称、数量填写清楚,CSSD工作人员每日定时用密闭的推车到科室收取,并回尽快回到CSSD进行清点、分类。

1.2.2 回收的器械及物品应根据其性能及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法,进行清洗、包装、灭菌[1]。

1.2.3 送各科将所需器械的名称、数量通知CSSD,或每日

定时由CSSD工作人员派专人将灭菌后的物品置于下送箱内(淡粉红色),再放置于密闭车内送至科室。运送分箱、分车、分通道。

成立质量监控小组,保证质量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从环节质量控制,保证全面质量控制。各种灭菌物品下收下送,发放时查对无菌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标志,做到收发无差错,保证按临床要求提供合格的、数字准确的无菌物品。如发现物品损坏或数目不符时,耐心冷静地按制度规范处理,并经常向临床科室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交流信息,不断改进工作。

1.3 灭菌效果监测的可追溯性管理

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由取得消毒资质的专人负责。每日灭菌前进行B-D测试,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如生物监测2次不合格时,立即追溯召回已发放的灭菌物品,重新灭菌。每包进行化学指示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每包的标识应有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具有可追溯性。

1.4 清洗质量的过程管理

清洗和灭菌同样重要。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因此,整个洗涤的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清洗工作流程的6个步骤,即分类、清洗、检查(用放大镜)、上油、包装、灭菌,以保证物品清洗质量。目前,我院清洗时将各类器械用酶液浸泡,并冲洗腔道,然后,再用含氯消毒液或酸化水冲洗,最后用净水漂洗并干燥。日常监测: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关节,有齿牙处应保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

1.5 专业人员培训管理

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的基础,但也必须要结合工作实际,有的放矢进行培训。器械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接受消毒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

为保证工作质量,建立了培训及考核制度,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大家掌握《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范中的重点内容,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每周科室内小讲课1次,每月参加院内继续教育2次,每季度参加院感科组织的业务学习1次,每年委派一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每年委派2~3人参加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或中华医学会举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做到人人熟悉和掌握消毒、灭菌相关知识、明确操作流程,掌握医疗废物处置常识、掌握标准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本科室人员与临床科室人员沟通的技巧。建立培训考核登记本,严格考勤,严格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允许补考1次,仍不及格,计入当月医院质量控制考核,给予处罚,连续3次不及格者脱产学习,扣除当月奖金,工作人员有了紧迫感,督促学习,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考试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得CSSD成为我院学习型之一。

1.6 消毒药械购入的过程管理

为避免购入劣质消毒药械和一次性诊疗疗器具,医院使用的所有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诊疗用品均经“医院招标管理委员会”招标后统一采购,严把采购关,严格执行准入制度。购入后由医院纪检室、医学工程科或药剂科或消毒供应中心协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对购入的药械、诊疗用品进行: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产品合格证等资质进行审验;购入的一次性使用诊疗用品查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并将复印件加盖相关企业的红印章后备案。建立登记账册,做到专室存放、两人验收把关、专人管理和发放、出入库记录齐全,热原监测、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发放,严格把关。

2 结果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使得我院在CSSD硬件设施、工作流程、工作效率、人员素质等方面均有很大改观和提高,实现了由经营管理、终末管理向依法管理、过程管理的转变[2],灭菌合格率由去年的97.8%达到目前的100%。

3 讨论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可降低医院感染率,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保证医疗质量,直接降低医疗纠纷[3]。消毒灭菌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过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出台,统一了标准,有章可循。通过规范,抓住了关键点,再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加强过程管理,使规范进一步落实,提高了医院消毒灭菌的总体效果,使供应室的管理日臻完善,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加强过程管理,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 设置CSSD并对布局、设备、消毒灭菌流程、效果监测、人员培训以及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购入等方面加强管理。结果 灭菌合格率由去年的97.8%达到目前的100%。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预防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奠定基础。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0~1131.

[2]黄瑞娟.过程管理在医院消毒灭菌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7(8):967~968.

[3]李六亿.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1~3.

过程规范管理 篇2

2.0.1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指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中,所预计花费或实际花费的全部投资费用的总和。2.0.2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它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相关质量要求。2.0.3 全面造价管理

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业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及造价咨询单位等,在建设工程投资决策、设计、交易、施工、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基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对建设工程本身的建造成本以及质量、工期、安全生产、环境等要素进行的集成化管理。具体包括:全寿命期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方位造价管理。2.0.4 工程造价控制

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计划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5 房屋建筑 在固定地点,为使用者或占用物提供庇护覆盖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实体,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2.0.6 工业建筑 提供生产用的各种建筑物,如车间、厂区建筑、动力站、与厂房相连的“生活间”、厂区内的“库房和运输设施”等。

2.0.7 民用建筑 非生产性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幼儿园、学校、食堂、影剧院、商店、体育馆、旅馆、医院、展览馆等。

2.0.8 建设项目 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工程总体。

2.0.9 单项工程 是指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具有单独的设计文件,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工程。单项工程是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一个工程项目可以仅有一个单项工程,也可以包括许多单项工程。

2.0.10 单位工程 指具有相对独立的设计文件,能够独立组织施工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永久工程的组成部分

2.0.11 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结构部位、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将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部的工程。

2.0.12 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按不同施工方法、材料、工序等将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分项或项目的工程。

2.0.13 投资估算

指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估计。是项目决策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项目决策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投资估算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即作为国家对该项目的计划控制造价。

2.0.14 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在批准的投资估算的控制下,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及一定的计价方法编制和确定的反映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造价经济文件。设计概算造价可分为工程项目概算总造价、单项工程概算综合造价、单位工程概算造价三个层次。设计概算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即为控制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2.0.15 修正设计概算

修正设计概算是在技术设计阶段,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通过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修正调整后编制的工程造价。在一般情况下,修正设计概算不能超过概算造价。

2.0.16 预算造价

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规定编制的施工图图上预算造价(过去常称施工图预算或设计预算),预算造价目前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

2.0.17 招标控制价 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以及拟定的招标文件和招标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的招标工程的最高限价。

2.0.18 投标价 是指投标人投标时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所报出的工程造价。2.0.19 签约合同价 发承包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造价,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的合同总金额。

2.0.20 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为加强成本管理,根据项目核算的要求,按照企业平均先进水平,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以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并根据施工图及说明、施工定额、施工组织及方案编制的工程预计施工成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的计划性支出成本的预计。

2.0.21 施工成本控制

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预算和合同价的控制下,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手段,在达到预定的工程项目功能和工期要求的条件下优化成本开支,将总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0.22 预付款

指在开工前,发包人预付给承包人用于为合同工程施工购置材料、工程设备、施工设备、修建临时设施以及组织施工队伍进场等费用。预付款的额度和预付办法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一般发包人应在双方合同签订后的一个月内或不迟于约定开工前的7天内支付工程预付款。预付款必须专用于合同工程。2.0.23 进度款

工程进度款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按逐月(或分阶段)计算完成的工程数量的费用,并向业主办理的工程进度价款的支付。也常称工程中间结算。2.0.24 竣工结算价

发承包双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确定的,包括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按合同约定进行的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和价款调整,是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全部承包工作后,发包人应付给承包人的合同总金额。2.0.25 保修费用

是指对保修期间和保修范围内所发生的维修、返工等各项费用支出,一般是按工程造价或合同承包价的一定比例计算并在合同中约定。2.0.26 决算价

决算价是指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竣工决算文件由建设单位编制,上报主管部门审查。2.0.27 工程量清单

载明建设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以及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税金项目等的明细清单。2.0.28 招标工程量清单

招标人依据国家标准、招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的,随招标文件发布供投标报价的工程量清单,包括对其的说明和表格。

2.0.29 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构成合同文件组成部分的投标文件中已标明价格,经算术性错误修正(如有)且承包人已确认的工程量清单,包括对其的说明和表格。2.0.30 综合单价

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和工程设备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2.0.31 单价项目

工程量清单中以单价计价的项目,即根据合同工程图纸(含设计变更)和国家现行相关工程计量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量,与已标价工程量清单相应综合单价进行价款计算的项目。2.0.32 总价项目

工程量清单中以总价计价的项目,即此类项目在现行国家计量规范中无工程量计算规则,以总价(或计算基础乘费率)计算的项目。2.0.33 项目编码

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工程量清单项目名称的阿拉伯数字标识。2.0.34 项目特征

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和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2.0.35 措施项目

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2.0.36 工程量偏差

承包人按照合同签订时的图纸(含经发包人批准由承包人提供的图纸)实施,按照现行国家计量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得到的完成合同工程项目应予计量的工程量与相应的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列出的工程量之间的偏差。2.0.37 暂列金额

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并包括在合同价款中的一笔款项。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合同价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2.0.38 暂估价

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工程设备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2.0.39 计日工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完成发包人提出的施工图纸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按合同中约定的单价计价的一种方式。2.0.40 总承包服务费

总承包人为配合协调发包人进行的专业工程分包,发包人自行采购的材料、工程设备等进行保管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竣工资料汇总整理等服务所需的费用。2.0.41 安全文明施工费

承包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合同履行中为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护现场内外环境和搭拆临时设施等所采用的措施发生的费用。2.0.42 提前竣工(赶工)费

承包人应发包人的要求,采取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使合同工程工期缩短产生的,应由发包人支付的费用。2.0.43 误期赔偿费

承包人未按照合同工程的计划进度施工,导致实际工期大于合同工期(包括经发包人批准的延长工期),承包人应向发包人赔偿损失发生的费用。2.0.44 规费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省级政府或省级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费用。2.0.45 税金

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2.0.46 工程设备

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他类似的设备和装置。

2.0.47 材料、工程设备招标基准价

指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控制价编制时,材料、工程设备所采信的的预算价格。2.0.48 合同管理

指工程建设中各种合同的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实施等全过程内容的控制和管理。2.0.49 合同文件

指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比选申请函及比选申请函附录、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图纸、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以及其他合同文件。2.0.50 施工索赔

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非己方的原因而遭受损失,按合同约定或法规规定应由对方承担责任,从而向对方提出补偿的要求。2.0.51 现场签证

发包人现场代表(或其授权的监理人、工程造价咨询人)与承包人现场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责任事件所作出的签认证明。2.0.52 工程变更

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局部作出修改而引起工程量增(减)等变化。主要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新增减项目变更等。2.0.53 不可抗力

是指承包人和发包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水灾、骚乱、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其他情形。2.0.54 缺陷责任期

指承包人对已交付使用的工程承担缺陷修复责任的期限。缺陷责任期限由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缺陷查验和修复的费用由造成缺陷的一方(发包人或承包人)承担。2.0.55 发包人

具有工程发包主体资格和支付工程价款能力的当事人以及取得该当事人资格的合法继承人,本规范有时也称招标人。2.0.56 承包人

被发包人接受的具有工程施工承包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以及取得该当事人资格的合法继承人,本规范有时也称投标人。2.0.57 工程造价咨询人

取得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等级证书,接受委托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的当事人以及取得该当事人资格的合法继承人。

2.0.58 招标代理人

取得工程招标代理资质等级证书,接受委托从事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活动的当事人以及取得该当事人资格的合法继承人。2.0.59 承包人项目经理

指承包人派驻施工场地的全权负责人。2.0.60 分包人

指从承包人处分包合同中某一部分工程,并与其签订分包合同的分包人。2.0.61 监理人

指在专用合同条款中指明的,受发包人委托对合同履行实施管理的法人或其他组织。2.0.62 总监理工程师(总监)

指由监理人委派常驻施工场地对合同履行实施管理的全权负责人。2.0.63 造价工程师

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在一个单位从事建设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2.0.64 造价员

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在一个单位注册从事建设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

2.0.6

5施工组织设计

投标人编制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等方面的施工组织文件。2.0.66 企业定额

过程规范管理 篇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遇有什么事情都拿职称说事。这样一来,职称的本意就随之变色变味,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面目可憎。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水平。现在随着国家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教师职务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实施,实行岗位工资,大幅度提高职务工资。这就使得职称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青睐的焦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对职称问题高度关注起来,也从此开始,职称的申报和评审被“挪用”了。例如,要申报职称必须参加政府全员创新考试,必须要有政府表彰,要申报职称必须要有人事部门表彰,要申报职称必须要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在边远地区工作的经历,必须担任过班主任,必须担任教研组长,必须参与课题研究等等,现在又必须有支教经历,必须有农村工作经历。这些项目,要么是向教师高收费,要么是“霸王行动”,要么是不好推行。各省市、各地区要求不尽相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种不规范、不正确的规定和额外要求,必然导致职称评审被广大教师所指责,教师职务制度被广大教师所排斥。

职称评审加上“农村支教经历”或“农村工作经历”也不合适。职称评审是授予胜任某专业技术资格的性质活动,不包含其他参与教育以外的形势性、时令性的活动内容。支教或支农是政府部门目前时期的一项战略,单单凭少数教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政策不能由最底层的少数个体来承担。

当前职称申报和评审过程亟待规范。教师职务晋升需要逐级申报,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施意见》中指出:“评审程序,一般由教师本人填写《教师任职条件评审申报表》,学校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连同考核材料报送各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现在的实际评审程序是:本人——→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市人事局——→中级评委会,这是中级职称申报程序;高级职称申报程序是:本人——→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市人事局——→省人事厅——→省教育厅——高级评委会。这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多出了好多环节。现在每个权力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申报条件,上下级有差别,部门间有差别,而且各自固守把关不动摇。环节多,且标准不统一,给教师申报带来了很多很大的烦恼。不妨退让一步,环节多也不要紧,关键是标准要统一,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排斥,不能令老师们是非难辨,莫衷一是,到哪一关求哪一关,说哪一关的话。

职称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应由评委会制订。职称晋升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它的主旨与要义应以专业技术水平为标准。各级评委会的评审委员,都是从专家评委库中抽取,都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业务骨干,他们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实践多年,有经验也有理论有水平,应该由评委会根据《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制订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这样才能制订出符合教育行业、符合广大教师职业特点的标准。例如,专家评委会不会制订诸如“必须获政府奖励”“必须获人事部门奖励”等远离教育实际的内容,相反,优质课、示范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一些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就会被吸收进来,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越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内容越被拒之门外。

职称申报和评审条件由评委会制订,不仅符合教育教学实践,而且也符合《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评委会是教师职务资格鉴定的最高机构,只有它才有授予专业技术资格的权力,所以,评委会制订的条件是合法的。评委会是最高也是最后机构,它制订条件或标准也当然是最后的解释,从这里说,评委会制订条件和标准是有利于上下保持一致的。虽然评委会每年成立每年解散,是一个临时机构,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只有尊重评委会,重视职称评审的严肃性,保持和积累职称评审的经验和资料,才可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一些事情。

根据上述观点和分析,职称评审要不要与农村工作经历挂钩,要不要有支教经历,显然是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支教不重要,农村教育事业不重要。笔者也是拥护支教工作的,也是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只是不同意用职称做工具来进行被动的支教,被动地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过程规范管理 篇4

一、认真落实引畜疫病风险分析措施

为防止动物疫病传入, 在引进种用、乳用、生产用畜禽时必须将风险分析放在优先的位置,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依据《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引进种用、乳用畜禽防疫管理规范性文件, 严格落实引畜风险分析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引畜疫病风险,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引进畜禽要实行风险回避政策, 禁止从一类疫病疫区引进畜禽;对二类、三类传染病和一些新的疫病,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降低引畜风险, 通过风险管理措施, 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禁止从二类、三类疫病疫区引进畜禽;禁止从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等疫病的疫区引进畜禽。通过掌握产地疫病流行情况、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动物防疫有关证明有效性、实施检疫审批、免疫、驱虫、隔离、消毒等措施, 鉴定并确认引畜时的危害致病因子及风险, 开展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最大限度降低引畜风险。

二、加强调运动物的检疫审批管理

跨省引进种用、乳用、生产用畜禽的检疫审批是《动物防疫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动物检疫制度, 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一) 从省外、区外、县外引进种用、乳用畜禽时严格实行检疫审批制度

检疫审批实行逐级申报、分级审批, 引进人在欲调运畜禽前提出检疫审批申请, 实行“先办审批、后签合同”, 即在签订贸易合同或赠送协议之前提出申请。从省外引进畜禽, 由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 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区外引进畜禽, 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 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区内引进畜禽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

(二) 明确申报内容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按照各自审批权限制作检疫审批表, 在引进人提出书面引进申请时发给引进人。引进人按照检疫审批内容认真填写拟引进种用、乳用畜禽的品种、年龄、性别、数量、用途、产地、调运时间、调运方式、引进过程中的防疫措施、产地疫情情况、隔离场所及动物防疫条件、动物防疫合格证、法人资格或个人身份证明等内容, 要求内容真实。

(三) 规范审批审核程序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引进人检疫审批表时, 立即开展审核、审批工作, 以书面审查方式实行专人审核、审批。审核工作在接到审批表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 审核通过后将审批表交给引进人, 并备案, 由引进人向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审核、审批;审批工作在接到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审批通过后将审批表交给引进人, 并备案;审核、审批未通过的, 向引进人作出明确答复, 并说明理由。经过审批、审核机构审核, 引进畜禽的产地为非疫区。引进畜禽符合《种畜禽管理条例》规定, 符合区域布局, 适应本地区饲养, 从省外引进畜禽, 输入地具有隔离场所, 并通过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认定, 调运方式符合调运种畜禽规定, 引进人具备引进畜禽常识, 在发生疫情时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其他内定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审批内容齐全真实, 并通过逐级审核, 审批、审核机构可同意引进人引进畜禽。

三、积极开展引畜评估, 强化产地检疫

(一) 认真开展引畜评估

引进人到产地选购畜禽前, 可向畜禽输入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2名以上兽医到产地县实施引畜评估工作。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指派2名以上兽医到产地实施引畜评估, 为引进人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派出兽医应实地开展调查, 依据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的疫病防治资料, 了解产地动物疫病流行及防疫情况, 对引进人提供的非疫区资料进行再确认;对引进畜禽实施临床检查, 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执行《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国家标准GB 16549) , 牲畜每头个体进入隔离场时检查1次, 出场时检查1次;及时评价有关动物防疫证明有效性, 如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内容齐全、填写规范, 在有效期内;《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必须是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畜禽调运3周前进行了国家规定的口蹄疫等疫病计划免疫项目, 并且在疫苗的有效保护期内等;指导引进人实施集中隔离观察措施, 隔离观察期不少于21天;对必须开展实验室检验的项目执行《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GB 16567) , 由取得检验资格的实验室检验, 并由其出具检验单。根据以上检查, 确认产地为非疫区;引进品种、年龄、性别、数量、用途、产地、调运时间、调运方式与检疫审批表相符, 畜禽在产地饲养3个月或自出生以来一直在本地饲养;临床检查健康, 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及其他实验室检验项目呈阴性;有关动物防疫证明有效;运输车辆符合有关规定等内容相符的, 派出兽医做出综合评估意见书。引进人依据派出兽医做出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 决定是否从当地引进本批畜禽。

(二) 规范产地检疫

引进种畜禽产地检疫必须在产地饲养地进行, 不能在畜禽批发市场等交易场所采购和检疫, 引进人申报当地检疫机构对拟调入的种畜禽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疫, 经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免疫、隔离观察, 确认临床健康、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阴性、隔离期间无疫病、调运前2周进行过强制免疫的种畜禽, 具有调运种畜禽所需的品种状况、种畜证明及种公畜谱系资料、产地疫情资料、检疫证明、疫病检测、疫病免疫、检疫审批手续、隔离观察、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 取得检疫审批手续、检疫证、消毒证、非疫区证、免疫证、种畜禽合格证及谱系等证明及资料齐全真实, 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阴性, 临床健康, 审报产地与选购产地相符, 引进人方可实施调运畜禽。

四、加强运输过程中动物防疫管理

(一) 对运输工具的要求及运输过程中畜禽的管理

起运前押运人员要合理分工, 备齐途中使用的各种用具、饲料、饮水、消毒药品等;运输工具应坚固、完整、宽敞、有完善的通风和防雨设备, 若为公路运输, 装载大家畜时, 要在司机台顶上设置横木拴系家畜, 若装运猪、羊, 要有网盖, 以防猪、羊窜出;装载工具上应无尖锐物质, 装载过腐蚀性、强烈刺激性物品、散装食盐、农药、杀虫剂的车, 经清洗处理后方可装运畜禽;运载工具必须清扫、消毒, 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运畜禽。装载时, 给车门搭好木板或利用土坎慢慢赶装, 驯服登车, 严禁棒打、重鞭等粗暴方法装车;装载数量可根据运载工具的载重量、动物大小、气温高低、里程远近而定, 以既保证畜禽安全又不浪费运输费用为原则;运输途中应对畜禽精心管理, 按时饮喂。应时刻注意畜禽的动态, 防止挤压。夏天炎热时要通风降温, 冬天寒冷时要防寒保暖, 保持车内清洁卫生, 粪便、垫草及病、死畜禽不能沿途丢弃。

(二) 途经省际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时及时报检

省级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疫站要严格进行查证验物, 严格检查《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派出兽医出具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证物相符, 允许入境;对证物不符、证件过期的坚决堵回;发现染有一、二类传染病的畜禽, 就地依法无害化处理。

(三) 到达引入地时及时报检

畜禽启运前应通知输入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畜禽到达目的地后, 调运人需持检疫审批表、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实验室检测单, 对种公畜要求有种公畜系谱档案、派出兽医作出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购畜合同等材料到输入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五、输入地隔离检疫与投放管理

(一) 开展隔离检查

从省外引进畜禽, 在指定的隔离场所集中实行隔离观察、检疫、免疫、驱虫等防疫措施;从省内引进畜禽, 在农户、饲养场分户 (场) 实行隔离观察、检疫、免疫、驱虫等防疫措施。隔离、免疫、驱虫、临床检查、检疫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及监督, 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实行检查情况和疫情日记制。

(二) 加强引进畜禽饲养管理

过程规范管理 篇5

昆招监委发〔2011〕9号

━━━━━━━━━━━━━━━━━━━━━━━━━━━━━━━━━━━━━━━━━━━

昆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开标、评标过程管理规定的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单位、各招投标相关单位:

《关于进一步规范开标、评标过程管理规定》已经市招监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开标、评标过程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昆明市招标投标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明确招投标活动各方主体在开标、评标工作中的职责,特作如下规定:

一、昆明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必须为开标、评标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安保措施,维持好开标、评标秩序;对进入开标、评标区的人员建立门禁系统或能确认人员身份的签名登记制度;对开标、评标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存盘备查。

二、采用委托招标的,招标代理机构(包括昆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作为招标活动的组织者,对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的投标文件安排专人负责保管运送。采用自行组织招标的,由招标人负责。

三、在投标截止时间后,不得再接收任何投标材料。

四、所有招标项目的开标、评标开始和结束时间由受委托的公证机构人员宣布并记录在案。若未委托公证机构的由招标人或代理机构负责。

五、开标会由招标人或受委托的代理机构负责主持,唱标过程中,受委托的公证机构人员负责拆封投标文件,招标代理机构应配合公证机构做好对已拆封投标文件的登记造册工作。若未委托公证机构的由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负责。

六、唱标结束后,公证机构人员当场询问投标人开标活动是否有不当或违法行为,若有不当或违法行为必须当场提出,公证机构人员记录在案,并及时报告监督管理部门。若没有,公证机构人员组织各投标人签字确认唱标结果。在昆明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见证及监督人员监督下,公证机构人员将之前拆封的所有

投标文件进行密封(若未请公证的由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密封),由招标代理机构负责将所有已封存好的投标文件安全、完整地运送至评标地点。

七、评标前,参与监督的人员负责检查密封的完整性,受委托的公证机构当众将投标文件拆封,由招标代理机构交由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若未委托公证的,由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负责。

八、参与开标、评标过程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监督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并选出监督小组长,监督小组负责对开标、评标过程进行监督,并在评标结束后向市招监办提交监督小组人员签字认可的监督报告。

九、外出评标的项目,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对评标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存盘备查。

十、参与专家抽取的相关人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书,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一、所有参与昆明市国有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的各方当事人,若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过程规范管理 篇6

摘要: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音译问题。音译在翻译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音译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翻译的质量与水平。藏汉音译拥有长久的历史,但是在音译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藏汉翻译过程中的音译规范理论进行探究,仅供业内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藏汉翻译;音译;规范

对任何语种的翻译来说,都是离不开音译的,何谓“音译”,就是指在原语的音位在发声过程中用最近接、最相似的音色来表达。音译主要是表达它的声符,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专用的名称,如寺庙名、人名、地名等特殊的词汇。虽然汉语和藏语在发音上各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技巧和发音特色,但是在音译过程中都能找出相似、相近的词语进行表达。

一、音译规范概述

音译即译音,就是把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相似或相近的词语表达出来。在实际中,音译是一种翻译手段,音译是伴随着翻译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音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且还是常用之法、可用之法以及有效之法。

二、藏汉翻译音译现状

(一)藏语没有通用语言

藏语的地方方言种类繁多,目前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康巴方言、前后的方言以及安多方言。其中康巴方言的使用区一般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玉树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与凉山牡蛎藏族自治县等;前后藏方言一般用于西藏中西部的地区,而安多方言用于除了青海玉树州之外的各个藏族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阿坝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甘南藏族州等地区。每一种方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自然而然对于不同方言的翻译,其音译也就有所不同。例如byam s pa这个词语,有过“祥巴”、“强巴”、“向巴”等音译,这主要是由于对于bya这个词语,前后藏方言和康巴方言有不同的音译,前后藏方言一般会读成“qia”音,而康巴方言会读成“xia”音。

(二)音译和意译名称通用

由于藏汉翻译的历史比较久远,因此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一般都了解和熟悉藏文和汉语的特色。但是由于汉族的翻译者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所说的方言和汉字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容易出现在翻译同一个藏文词语的时候使用不同汉字的现象。例如,藏语中的tshering就有“泽让”、“泽里”、“策里”、“才让”等多种翻译。这是由于并且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的多种情况。

(三)译名存在差异

例如,thon m i sam bho ta这个词语曾有“吐弥三步杂”、“吞米桑布杂”、“瑞美三菩提”等多种译写法,如果根据藏文书面语中的用法,应该译写成“屯弥桑布扎”、“吞米桑布扎”或者是“撴密桑布扎”。又例如rgya m tsho这个词语曾有“嘉措”、“加措”、“甲措”等书面语,而口语却是“江措”、“降措”以及“将初”等。总之从目前来看。译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混乱不规范的形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汉语翻译的用字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辞书不齐、欠缺资料,使翻译者只能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翻译,从而使得同一个任命出现许多译写法;第二,是俗名今译不一样,由于汉藏翻译拥有多年的历史,很多藏文名词有了比较固定的译写,使得后面的翻译者墨守成规,沿用传统的译写法,而又由于缺乏对于汉藏两族历史知识的了解,出现了一名多译,甚至在翻译一个新的名词时,还会按照传统的方法去译写。

三、藏汉翻译中音译规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词音的规范性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使用多余的音节。一旦在翻译中使用多音节就会造成被译词汇音节增长或增多,从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在翻译若是遇到音节不明显或不自成的,那么其前、后或上、下的读音就可以不进行翻译。如在翻译Rdo rje rgyalm tshan时,一般直接翻译成“多吉坚赞”,而不翻译成“多尔吉坚木参”;Bsod nan s dar rgyas一般直接翻译成“索南达吉”,而不翻译成“索特那木达尔吉”等。这样的翻译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藏汉翻译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二)词义的规范性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这样可以使音译的时候,不会从字面上产生错误,特别是一些具有明显的褒贬含义的词语。例如mam rgyal应当音译成“郎机、南吉、朗杰、囊杰”等,却有很多翻译成“拦截、狼藉、南极”等。Bkav mgon应当翻译成“噶衮、嘎衮、尕衮”,不能翻译成“干棍、干滚、呷衮、干木滚”。Thon m i应当翻译成“撴密、屯弥”,但是不能翻译成“吞米、屯米、土木、吐米”。Shes rab应当翻译成“喜饶、协饶”,不能翻译成“血饶、西饶”。Bs tan pa应当翻译成“旦巴、登巴”,不能翻译成“丹巴”。

(三)词性的规范性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使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地名和人名音译的时候,需要尽量的避免使用贬义词语。例如nor bu可以翻译成“络布”,但是不能翻译成“落不”、“萝卜”;don grub可以翻译成“邓珠”、“顿珠”,但是不能翻译曾“沌珠”和“邓猪”。Phg phrug可以翻译成“帕初”,但是不能翻译成“怕丑”、“怕抽”、“扒错”等等。

(四)特殊要求的规范性

在藏语和汉语的翻译中,其音译的翻译方式一般多用于人名、地名的翻译。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或音译家注解以及一半音译一般意译的方式。例如rts is kh ang可以翻译成“孜康”,这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财务机构。K hal sd em可以翻译成“克登”,是一个纸张的计算单位。在翻译的时候,许多翻译工作者还会遇到一个词语有不同意义的情况,因此在音译的时候不能以一概全。例如go la这个词语有苍穹、球形、天球以及天空轨道这四种意义,如果只把它翻译成其中一种意义是不行的,因此必须使用音译,翻译成“古腊”并且应该脚注。又例如a ba ahvu这个词语有愧、怖、断及取的含义,也不能只翻译成一种含义,因此使用音译翻译成“阿伐赌底”。另外还有一些音、意并存的词语,例如dgav ldan lnga m ch od这个词语翻译何曾“噶丹安曲燃灯节”,是纪念12月25日宗喀巴去世的日子,在藏族的风俗中需要在夜晚点燃酥油灯供佛。音译加注,某些名词在使用音译后,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还要在旁边加注起解释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音译过程中,不能表达出事物的属性或本质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音译加注不仅能根据原音找到相似的词语,而且还能提示读者事物的属性和性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方式,但是音译加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例如yar k lung g tsang po翻译成“雅鲁藏布江”,sm on lam ch en m o翻译成“大愿法会”,b ar sk or翻译成“八角街”,其中节、街、会等是该词的注解。音译兼有不屬于音译的范围,应该将其全部翻译出来,例如ae pa yon b dag翻译成“埃巴司书”,其中“埃巴”是音译,“司书”是意译。

四、结语

藏汉之间的音译不同于其他语种之间的音译,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让汉字与藏文紧密联系起来。音译在地名、人名以及其他特殊词语的翻译中,都是比较常见的,虽然汉字和藏文都有不同的发音,但是在音译中都能找到相似和相近的词语进行表达,为增进藏汉两族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

参考文献:

[1]华旦仁青.关于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浅议[J].金田,2014,(4):329.

[2]谭益兰.藏式菜单的汉英翻译现状与规范[J].西藏科技,2014,(7):15-18,26.

[3]王培培.俄藏西夏文《佛说诸佛经》考释[J].宁夏社会科学,2011,(6):93-97.

过程规范管理 篇7

一、运用“三论原理”, 创新工作理念

在房屋征收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力求理论创新, 运用三论理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指导房屋征收工作实践, 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运用理论对房屋征收实践进行总结提升,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房屋征收系统操作模式, 突破房屋征收工作的瓶颈, 使房屋征收工作更高效、更阳光、更和谐。

(一) 运用信息论, 抓好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首先是抓好信息输出关。在信息输出的形式上做到全覆盖, 采取标语、编印小册子、流动广播、手机短信、广场大屏幕、入户讲解等方式深入宣传政策, 政策信息完全向社会公开。在信息输出的内容上做到全方位, 将补偿安置方案、安置套型、征收公告、房屋面积、违建面积、补偿总额、交钥匙时间等彻底公示。

其次是抓好信息输入关。通过听证会、入户走访、座谈会、模拟算账、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 收集被征收户对征收补偿方案和征收工作的意见, 采集被征收人家庭成员构成、社会关系等信息, 为控制管理奠定基础。

(二) 运用控制论, 做到全方位可控操作

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及信息收集和分析结果, 对房屋征收工作节点安排、工作人员行为、信访稳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做到依法规范、科学高效、阳光和谐。

一是执行政策不走样、政策红线不突破, 一杆尺子量到底。2012年以来, 我们所有地块征收绝不暗箱操作解决问题, 绝不让先签者吃苦, 后签者得利。二是风险评估做在前、矛盾排查做在先, 化解预案做详细, 确保征收不出事, 我们对每一个地块在启动前都由县维稳办牵头开展风险评估, 而且风险评估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今年的水釜城北侧地块, 由于存在风险, 我们建议县领导责成相关部门将风险隐患全部化解, 再做出房屋征收决定。三是公检法纪齐介入、约束机制定到位、行为规范有监督。为此县纪委、监察局专门出台《关于征收拆迁工作纪律规定》, 要求所有参加征收拆迁的人员做到“六不准”;征收安置中心对具体操作的人员多次进行警示教育并印发行为规范手册, 从而避免了政策不平等引发问题、风险不清楚引出事端、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激化矛盾, 促进征收工作和谐可控。

(三) 运用系统论, 固化房屋征收工作模式

我们首先将房屋征收工作作为一个大系统, 再分解成若干子系统, 形成结构化的固定工作模式, 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是建立程序推进系统, 保证征收工作自始自终合法合规, 直至发出补偿决定后, 经得起法院的审查, 能够让法院及时裁决。二是建立文档管理系统, 做到电子表格、纸质文档全部周密严谨, 合乎规范要求, 确保文档制作、采集、存放、调阅系统化。三是建立组织系统, 固化指挥系统模式, 每个地块都成立现场指挥部, 组建“一室六组”即办公室、纪检效能督察组、政策咨询监督组、信访稳定组、动迁工作组、违法建设界定工作组、后勤保障组。

二、抓住核心环节, 优化安置方案

新《条例》出台后, 一段时期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洪泽的拆迁一直体现着惠民富民的理念, 通过调研对比, 我们发现中心城区的房屋征收按《条例》实施, 对于居民户来说, 很多方面不如以前优惠。补偿是征收的核心环节, 这个环节抓不好, 整个工作就无法推进。为了解决好政策的拐点, 我们做到:借鉴外地经验。我们先后赴盐城、宿迁和本市的淮安区、涟水县、清浦区、清河区等县市区学习, 吸取成功经验, 得到兄弟单位的支持, 同时多次请市征收办给予指导, 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为我们调整政策拐点积累了经验。争取领导支持。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新《条例》的内容向县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 让他们了解新《条例》与过去拆迁的不同之处, 从而让上层领导有了三点共识:一是现在的征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前置程序不到位, 不能实施征收。二是必须就地或就近安置, 否则拆不动又无法强制。三是市场类似房地产评估, 可能增加货币补偿的比例, 增加征收的现金流。领导有了这样的共识, 就有利于征收方案的形成。2012年实施的几个地块全部是就近或就地安置。实施有效调整。洪泽一直执行等面积产权调换后剩余10平方米可以再拿一套安置的政策, 超面积拿房的价格在新《条例》出台后发生了十分突出的落差, 为了保持政策的平稳过渡, 我们提出等面积政府优惠价安置, 经过政府常务会议反复研究得以实施, 效果明显。

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 我们始终坚持“农村拆迁、进城安置, 农民拆迁、城镇保障”指导思想, 县开发区、盐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块拆迁, 全部安置到城市规划区内, 并争取在新建的省重点中学周边建安置房, 以提高安置房的经济价值。为改善群众的生活, 解除后顾之忧, 洪泽一直推行了“吉祥三保”拆迁制度:即享受“环保”、让安置区环境变美, 生活质量提高;享受土地换“城保”, 实施比农村社保高几倍的城保, 让所有拆迁户退休后生活待遇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镇居民“医保”, 让拆迁户得到更丰厚的医疗保障。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绝大多数群众参与城市拆迁的积极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 依法推进征收

我们实施的征收项目, 除了按新《条例》规定的前置程序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按规定的流程组织实施推进外, 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 抓公开透明

在征收实施过程中, 针对以往拆迁过程中补偿不公开, “早签吃亏、迟签得利”等不正常现象, 我们对房屋面积、违建面积、评估单价, 特别对房屋补偿总额和交房时间进行彻底公开, 签一户公示一户, 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事实证明, 这些做法打消了老百姓的顾虑, 使其放弃观望态度;打消交办单位的顾虑, 使其工作义无反顾;打消了一线工作人员的顾虑, 使其工作更有信心, 在政策的执行上切实保证了征收工作的公平公开。

(二) 抓模拟算账

在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征求意见期间,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 除了向被征收人宣传政策外, 工作人员还登门入户, 逐一进行模拟算账。由于在此阶段, 被征收房屋及安置房评估价格还未公布, 在具体操作上, 首先是将地块上的房屋进行分类, 确定不同等级结构被征收房屋的均价, 但在评估价格定位上, 被征收房屋的价格略低于最终的评估价格, 而安置房价格则略高于最终的评估价格, 逐一对每户的补偿总额、安置房选择套型、安置房差价款等事项进行模拟算账。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被征收户在签协议前做到心中有底, 节约正式签协议时的谈判时间。

(三) 抓司法裁定

对在签约期限内, 经多轮工作仍不能签订协议的被征收人, 经征收部门申请, 由县征收办召集征收双方当事人、实施单位、社区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进行调解, 经调解仍达不成协议的, 由县政府依法下达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在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送达后, 在规定时间内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 期满后由征收办再次向被征收人送达催告通知书, 对拒不履行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的, 由征收部门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我县的二中东侧汽车站等地块旧城改建项目, 率先启动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程序, 对剩余的9户被征收人依法下达房屋征收补偿决定, 并有5户经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目前, 已对其中2户制定出详细的强制执行方案, 近期县政府将组织实施强制拆除。

四、实施有效控制, 促进有序安置

(一) 细化安置流程

我们将分房组织流程进行细化, 一是细化审核流程, 特别是对残疾人的认定, 由纪委牵头, 组织残联、县医院医生对被征收人家庭成员残疾等级进行复核认定, 只有下肢残疾二级以上的, 才可以优先选择一套低楼层的安置房。二是细化选房流程, 根据被拆迁户选择的安置房套型的不同, 向被拆迁户发放不同颜色选房证, 控制每个时段的选房人数, 每种选房证上都注明安置房的套型、选房时间及具体的选择程序, 只有在该套型安置房分配当天, 拆迁户才可凭选房证到指定地点选房。三是细化交接流程, 拆迁户选好安置房后, 凭选房组出具的安置房选房单到财务结算组结算, 结清楼层系数等差价后, 凭结算清单与物管交接, 拿到安置房钥匙。

(二) 强化秩序稳控

过程规范管理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涵,教学运行

进几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对于学校而言, 教学质量就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突出的重要地位,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提高教育质量, 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因此, 强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内涵[1]

所谓教学质量, 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判标准, 而是指高等学校为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德性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期望目标的程度。它表现为一定的效果和效率。具体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所谓智慧, 是指人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是智力与能力的融合。包括一般能力 (指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等) 、专门能力 (指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 和符合创造活动要求的创造能力。它反映在高等学校的学生上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善于处理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 积极探索、敏于创造的求实创新意识。所谓德性, 是指道德水准和个性品质,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反映在高等学校的学生上主要表现为具有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 具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学生知识内化成智慧、德性程度的高低。

第二, 所谓教学内容的学术性, 是指高等学校传授的是具有高深性的专门知识, 它既包括人类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 又包括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所谓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指教学方法的选定既要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又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等特征。

二、规范教学运行,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运行是按教学计划实施的、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管理和以校、系 (院) 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 上下协调, 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 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 保证教学质量[2]。

1、强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3]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府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文件, 它要符合教学规律, 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教学计划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效果与学校管理的目标相统一, 并协调教学管理系统内各层次的目标、任务和行为。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是按专业制订的。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环节, 学时安排和学分分配。上述五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课程设置也对教学环节起着重要作用, 而学时安排是针对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的, 学分是计量课时分配的依据, 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学时和学分的分配综合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强化教学大纲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4]

教学大纲是参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依据学校制 (修) 订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 组织有关教师编写, 经院、校相继认定, 批准施行的纲要性文件;也可参照使用国家教育部组织制定或推荐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努力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 体现改革精神, 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 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

3、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5][6]

实践教学应包括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 严格考核。实验教学必要时可以单独设课, 或组成实验课群, 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具有相对固定的内容, 并能够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并且应有相应的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基地。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 要保证足够的时间。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自行安排。

4、强化考试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7]

考试是高等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手段之。考试本身就是学校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所具有的标准统一、评定客观、公开公正等性质, 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 组织考试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活动, 考试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对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督促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把好命题关, 实行教考分离。

一是命题要以教学太纲为依据。考试内容要体现出考试课程的主要内容, 覆盖面要广, 要有深度和梯度;试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 难易有别, 应有标准答案和统一的评分细则, 从而保证考试能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测试。二是实行考教分离, 建立试题库、试卷库。

(2) 加强考风建设, 严格考试纪律和监考制度。

要搞好考风建设,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其次, 严格执行考试违纪处罚制度。对学生考试作弊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在监考、巡考时失职, 一经发现, 要从快从严处理, 以维护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再次, 要精心组织监考人员, 认真学习监考工作细则。监考人员不能等学生作弊成功了才去抓, 而是要防患于未然, 监督提醒学生, 打消其侥幸心理, 实事求是答好考卷。最后, 要建立考试巡视制度。各院 (部) 要成立考试工作小组, 对本院 (部) 考试班级进行考场巡视, 监督检查考试情况。教务管理人员在考试期间应进行巡视, 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督和对考场的组织管理, 及时全面地了解考场情况, 以保证考试制度的贯彻实施。

(3) 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

由于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 使得教室资源严重不足, 所以在安排考试总表时, 更需要多动脑筋, 统筹考虑。不仅每门课程间隔时间要安排合理, 场次、地点、监考教师也要安排舍理。

(4) 阅卷公平合理, 注重成绩分析。

阅卷是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试卷一般应有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但由于涉及到学生的具体结业成绩, 会使得个别老师在改卷时随意降低标准给人情分, 甚至成绩出来后随意改动分数, 这些不良风气容易诱导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完后找老师说情, 影响优良学风的建设, 也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改进评分方法。公共课可实行考教分离、密封集体阅卷、流水批改, 但对部分不能实行教考分离的课程, 就要严格阅卷纪律, 阅卷后应由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抽查, 起到监督作用。

考试后, 教师应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成绩分析, 通过分析, 教师可以发现自已的成绩和优势, 找出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成效,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规范教学运行, 强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是高等学校建设发展的长期任务, 必须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手段和机制, 从而达到规范教学运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并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黄美珠.对于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3 (5) :145.

[2][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 1999, 10.

[3]李玉霞.强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 2005, 3 (1) :55.

[5]张萍萍.规范实习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华夏医学, 2004, 17 (5) :782.

[6]刘雄, 林湘.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6 (3) .

过程规范管理 篇9

1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某二线城市2012年GDP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GDP占到全市总GDP的68%, 而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小企业虽然在增加就业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其中有外部因素的作用, 但更多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漏洞[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规范, 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严重影响了自身的长期发展。

1.1 外部因素

首先, 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总体上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约束和指导, 实际上基本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考虑到其会计的需求, 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作为保障, 一定程度上也为个别企业投机取巧提供了方便条件。其次, 相关部门的监督审计实际执行效果很差。

1.2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虽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的规范化, 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才是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 混淆会计核算主体[2]。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明确的界限, 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财产与企业的产权经常发生矛盾, 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举例来说,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因思想局限, 并不放心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交给“外人”, 导致私人财产和公司财务不能有效地抽离开来, 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问题日渐显露, 会计核算工作难上加难。

(2) 会计核算违规操作。中小企业聘用的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同时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往往会做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同时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 甚至鼓励财务人员设置两套记账方法, 人为地对利润进行控制, 呈现出来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权威调查表明, 设置两套帐的中小企业高达79.13%, 长此以往, 必定会损害企业的利益, 制约企业稳定发展。

(3) 财务机构设置不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比较单一, 层次不够分明, 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置单独的财务。财务从业人员较少、彼此之间分工不明, 出纳和会计一人兼任。为节省支出、避免道德风险, 很多企业将财务工作交给自己的亲属, 大量的优秀人才无用武之地, 流失在所难免, 造成财务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偏低。

(4) 缺乏财务监督机制。一些中小企业意识到了财务问题的重要性, 也试图改变落后的会计制度, 但受企业自身规模、经营状况以及管理水平的制约, 中小企业始终无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那么企业的财务清查、成本核算以及财务收支状况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出监督管理职能。

2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措施

2.1 外部控制

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和企业特点, 尽量在细则中多增加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使得其在发展中有据可依, 同时也能有效地制止道德风险的发生。我国政府对会计制度的监督初具规模, 但还不够完善。因此政府要正确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做到从点到面实时监控。另外, 鼓励社会监督, 完善整个外部环境的监督管理系统。

2.2 内部控制

2.2.1 理清会计核算主体

会计核算主体的混乱, 给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因此要理清核算主体。

(1) 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 必须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确定企业的会计制度。企业要制定未来发展的计划纲要和战略目标, 在大环境的指导下制定出与之发展相结合的会计制度。

(2) 中小企业应充分明确自己的法人地位, 借鉴大企业的管理经验, 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

(3) 为了企业的长久稳定持续发展, 领导层要树立新的经营和管理理念, 严格约束自我行为, 不要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未来发展。

2.2.2 规范会计核算违规操作行为

要想彻底杜绝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违规操作行为, 中小企业必须做到全面规范管理。

(1) 更新企业管理者理念。企业的持续发展, 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正确领导,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遵纪守法。

(2)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3]。企业内部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控制人员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3) 人力资源部在聘用财务人员上, 不仅要关注财务从业人员的技能, 更要对其法律意识和个人素质进行考核, 合格者方能录用。

2.2.3 完善财务机构

为更好体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规范财务管理机制, 应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机构。

(1) 注意区分:财务机构范围相对较广, 科学合理地设置财务机构要求企业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有效区分, 明确各部门职能、细化各岗位责任、落实人员分工,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2) 重视人才: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领导者应切实转变思想, 改变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 聘用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2.2.4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对财务监督和控制认识不够, 已有的监督机构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机构的检查, 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要做到:

(1) 禁止投机取巧行为。中小企业在面对巨大的市场利益时, 往往将经济效益看作是第一准则, 通常采用一切擦边球的手法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针对这样的行为,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做好监督引导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另外要加大惩处力度, 规范企业领导层融资行为。

(2)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会计法》[4]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也就是说, 财务监督的主体是财务从业人员。财务人员一方面要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方面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加强对财务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要求从业人员坚持自身原则。同时也要在法律、道德层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加强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样不可忽视。基于以上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充分重视起来, 同时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摘要: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2月份发布了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并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正逐步朝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对提升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的措施, 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梅.关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规范化的研究[J].财会研究, 2012 (5) .

[2]王朝萍.浅谈如何实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规范化[J].经济丛论, 2012 (4) .

[3]陈微莉.浅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管理办法[J].论述专著, 2013 (9) .

过程规范管理 篇10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配套环境,评定标办法,企业定额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必须要与其他改革配套实施,才可以顺利完成。而营造一个有利于新清单规范实施的配套环境也是工程造价改革特定阶段的特定工作。

1 加强建筑市场的法制化建设,实施有效合同管理

从招投标法、99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到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倾向于更好的保护业主的利益。这使得在建筑市场上本就不占强势的施工企业为了获得企业目标利润动起了不该动的脑筋。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应当面对建筑立法滞后及不适应特定时期的市场状况的实际情况,从法制建设入手,加快立法步伐,使建筑市场的运行早日走上法制化轨道。为新清单规范实施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铺平道路。

在制定真正公平的合同法律体系之上重视合同签订,规范合同管理是营造新清单实施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引进律师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效举措。律师运用法律条文和国家有关政策,对合同签订、履行严格把关。签订施工合同必须遵循建筑业法律法规,明确发、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工程变更、索赔、合同价款的支付及调整方法,使工程发包、承包双方充分了解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及违约责任,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引进律师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保证合同的签订质量,使合同签订更加规范、标准化,而且可以强化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保证工程量清单计价顺利实施。

2 评定标办法应进一步改革

评定标是招投标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在有效投标者中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承包者。在工期、质量既定的情况下,公平竞争实际上是标价的竞争。新清单规范针对2003年以来清单计价下投标中出现的围标等带来的虚抬报价等问题采取了相应对策,采取招标控制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施工单位虚抬报价影响评标的情况。但在评标中还有不少的问题急需解决和提出对策。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现行招标工程评标过程过于简化,评标时间仓促,多数仅为半天或一天。而通过预审的有效标书一般在5家以上,评标专家的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技术标,加之投标人的标书越作越厚,他们只能知其一鳞半爪,印象不深。另外,评标专家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造价方面专家仍然偏少,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评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造成评标专家难以准确把握、比较标书内容。商务标中仍存在审核依然不够仔细,及一些常见性的误差未能及时纠正之类的低级错误,导致中标后发承包双方在工程计价上的扯皮、纠纷不断,不利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因此,招标人必须重视评标工作,根据工程特点,区分不同专业,从专家库选择相应的专家。在时间安排上,以保证评标质量为原则,同时合理支付报酬。评标委员会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标准,对所有符合要求的投标文件进行详细评审,对标书中存在的纰漏进行必要的补正,以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无谓的推诿扯皮,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3 继续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1)转变观念仍是提高造价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首要工作。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造价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的因素较多,如施工条件和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合同条款等。另外,由于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也要求造价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预测市场风险及建筑产品价格运行机制。然而长期以来,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为工程造价人员所熟悉、掌握与运用,可谓是根深蒂固。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后,出现两种对清单计价不正确的认识。一种认识是社会上流传的“定额无用论”。另一种是认为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是换汤不换药的计价方式。其实,这都是造价从业人员在观念上的误解。定额计价作为一种计价模式,今后将继续存在于工程发承包计价活动中,即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工程发承包计价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仍是一种补充方式。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图预算,业主预测工程投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编制概算定额、估算指标;法院和仲裁机构处理工程造价纠纷等等,均离不开定额。它仍然将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计价模式要以企业自己的施工定额为基础,但目前在我国基本没有哪家施工企业有自己的定额。在清单推行的这几年里,施工企业仍然在用国家制定的预算定额来报价,这难免会给一些造价人员带来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是换汤不换药的错误认识。因此,造价人员继续在观念上转变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让清单计价得到更好的使用。

2)认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造价人员在清单计价上观念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本能的抵触及法律政策层面工作的不很完善;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造价人员没有认真学习清单知识及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导致的。因此,作为造价从业人员必须对《08计价规范》所规定的计价方式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并熟练掌握。 特别是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起步较晚,大多数造价从业人员是从工程或经济专业转行而来,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知识水平与《计价规范》所要求的存在着明显差距。所以广大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预测市场风险和建筑产品价格行情,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结合大量的工程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技能,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胜任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

4加快企业定额的制订

在市场经济下,承发包价的形成机制一方面是竞争形成的,另一方面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基于这一机制,各个施工企业应该有一套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体现本企业先进性的内部定额,这个定额对外可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对内作为编制施工组织、内部核算的依据。并且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实施必须以施工企业定额为基础。企业个别成本只有以企业定额来衡量,并以各企业个别成本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形成工程价格。

当然在有效推广、使用新清单规范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为了顺利的推行新清单规范,营造良好新规范实施的配套环境,更需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施工、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广大人员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尹贻林,申立银.中国内地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比较[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何佰洲.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工程量清单专家委员会.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投标报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过程规范管理 篇11

【关键词】规范性 具体要求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1

规范性解题体现了学生的一种优良的个人学科品质,它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应有的物理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严谨的思想、周全的分析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道试题清晰的分析思路,完整的解答过程,规范的书写情况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物理学科的素养,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规范性解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高一学生物理规范性解题现状分析

由于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初高中物理学科的差异性大,在初中阶段解题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只写出必要的已知、求解、单位和答的过程,没有注重试题的分析过程,对文字表达和规范没有严格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已养成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惯性思维,书写格式马虎,思路混乱,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试卷如草稿,这无意给刚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改正过去的不良习惯是必要的。

二、物理试题规范性解答的具体要求

高中物理规范性解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研究的对象

由于高中物理试题的特殊性,在解题时,明确研究对象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如果研究对象选择错误,将导致问题复杂化甚至无法解答。如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作为整体来研究,合理选取研究对象,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则要学生在一定量的试题分析基础之上方能达到对象选取的准确性。

(二)画出正确的运动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

在运动学知识中,能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过程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力学部分,能对物理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一环,如果以上两步骤没不能完成,将无法实现后面的步骤,如果在哪个地方受力分析出现错误,多画、少画、错画,都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三)要有基本公式和必要的演算过程

在解答物理試题时,每一环节要有对应的基本公式,要有统一的书写格式,要书写规范的字母,注意字母的大小写,注意前后顺序,不能随意交换。除了基本的公式外,还要有针对本问题涉及的物理量的代入过程,还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在演算过程中要注意物理量单位的统一。

(四)要有明确的结果

每一个对应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结果,要根据问题写出对应的结果,结果要最简形式,是有明确数字的要有理化,对结果是字母形式的要最简形式,特别注意的是结果一定要与问题对应。如在求物理对接触面的压力时,我们时常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计算结果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而要用牛顿第三定律加以描述,才是最终的结果。

三、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规范性解题的措施

(一)教师在解题过程中板书要规范、清晰

由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殊性,物理试题大多数涉及到物理过程分析,这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正因如此,教师在试题分析时只注重了过程分析而忽视了规范的板书,特别是部分同学听得模糊不清的,下来根本没有办法去领悟和理解。所以,教师在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过程分析固然重要,还必需板书规范、清晰,对在课堂上还没有领悟到的同学在课下有据可查,充分体现了板书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规范板书时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以下一道具体的实例来显示解题时的规范性:

例: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M,BC长1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的1KG物体,从A点以4M/S的速度开始向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零。(g=10M/S2 )

求:(1)物体与轨道BC的动摩擦系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

解析:(1) 由动能定理得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 ,由动能定理

(3) ,由动能定理

(二)展示学生规范性解题样本,树立良好的规范解题榜样

规范解题的榜样作用,不仅仅是在学生心目中有参考的镜子,还能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书写规范,从而会使得同学之间为了更规范的解题献计献策,促使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得人人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从提高教学效果上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敦促学生在解题规范性上要循序渐进

由于高一学生从初中学习过程带来的不规范性的病根,想一步改掉原来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在改正的过程中还存在反复性。所以,在做好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不规范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以例题为模板,

不断强化,达不到标准的同学要重做。但有部分同学可能在开头做得很完美,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对这部分学生要时刻提醒,警钟长鸣,一次都不能给以侥幸心理。还要注意循序渐进,时常给予做得优秀的同学以鼓励,长此以往,对提升学生的规范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有学生在试题的处理过程中,没有按照具体要求做,但最后的答案也对的情况,对这部分同学要正确引导,使这部分学生深深地认识到若解题不规范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在重要考试中,由于解题不规范,没有基本的物理过程分析,没有所需的基本公式,最后结果又是错误的,这道试题将会得零分的结果,或有对应的物理过程分析,加之对应的基本公式描述,虽然结果不正确,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这进一步体现了规范性解题的重要性。

(四)提醒学生细节不能忽视

物理试题的解题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节,随时提醒学生不能忽视解题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在运动学中,对物体运动的过程分析时,要正确画出运动示意图,标注初末位置、使用相应的字母,标明运动方向,标明加速度方向和时间对应的位移,特别是相遇追及问题,做好这一步尤其重要。在受力分析中,要使用规范的符号标注对应的受力,不能想当然乱用,要区分在同一方向上的力,不能重合到无法分辨。在曲线运动中,在能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的可能轨迹图,不能随意性画出,将影响分析做答。以上仅是一些小细节问题,但若做不好将严重影响学生对试题的解答。

过程规范管理 篇12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规范化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的实验学课程。这门课程除了将原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经典实验内容归纳为基础性实验外, 还比较系统地增加了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将上述3个学科的实验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了综合性实验项目和探索性实验内容[1,2]。

高职机能实验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验证和巩固已知的医学规律, 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严密的科学思维。2009年, 在我校校长基金的资助下, 我们对机能实验学各教学阶段进行了规范化研究。

1 准备阶段

1.1 学生的准备

实验前进行预习, 具体内容包括: (1) 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熟悉实验步骤并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 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日期、名称、目的、原理、疑难问题等。在做实验之前,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并记入平时成绩, 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不能进行实验。

1.2 带教教师的准备

实验前集体备课, 对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际操作的要点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进行充分讨论, 最终达到统一和规范, 并把每个教师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记录, 以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进行多次预实验。

1.3 实验技术人员的准备

课前准备好所需仪器、设备、原材料, 并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学生实验前保证实验室清洁, 并参加带教教师的集体备课。

1.4 课前讲授

课前讲授是在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基础上, 学生操作之前进行的, 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包括: (1) 对上一次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提醒学生吸取经验教训; (2) 通过提问等手段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介绍本次实验的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进行难点释疑。

2 实施阶段

2.1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机能实验学教学的中心环节, 进入实验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按实验卡检查、核对仪器和药品, 不得擅自拆装仪器; (2) 教师课前讲授可以弥补学生预习的不足, 避免实验中出现错误, 操作之前应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如清点实验药品、安装仪器等; (3) 实验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时间,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仔细观察, 积极思考, 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客观、正确、完整、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原始数据, 数据尽量表格化, 字迹清晰, 不可用铅笔或红色笔记录; (5) 实验时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 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安全规则, 爱护仪器, 节约药品; (6) 实验完毕应将所得数据交给教师审阅后方可拆卸实验装置, 清理仪器, 打扫卫生, 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2 实验报告

书写实验报告能使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绘图、误差分析、问题归纳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实验报告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和考核。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基本情况; (2) 实验课题、目的、原理、仪器、药品等; (3) 实验操作要点; (4) 数据及其处理, 包括实验条件、原始数据、列表、绘图、结果等; (5) 总结、讨论, 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实验方法或操作的改进意见、心得体会等, 总结与讨论的深刻程度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高低, 教师在此方面应注意引导。实验报告要独立完成, 既要有一定的格式, 又要避免一体化, 要有自己的风格, 杜绝学生互相抄袭。

3 评价阶段

实验考核是保证机能实验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必要环节。通过实验考核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机能实验学考核分3部分:平时成绩、操作考核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等, 需要教师严格把关;操作考核是学生通过随机抽取完成某个实验操作, 要求动作规范, 结果准确;相关理论知识考核, 要求围绕实验展开。

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的规范化, 是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通过实施规范化教学,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水平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张玉芹, 聂辉, 王育斌, 等.“三理”综合实验的实施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678~679.

上一篇:校外调查下一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