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过程管理

2024-07-24

动态过程管理(精选12篇)

动态过程管理 篇1

信息时代的来临, 战略管理思想逐渐融入我国企业管理之中, 对战略管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企业拥有战略性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发挥其战略性作用。战略性资产管理是在公司战略管理的大框架下进行的。本文将从资本运营的视角出发, 站在企业层面, 对如何加强企业战略性资产投入管理、运营管理、重组管理和退出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研究。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下, 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动态观审视战略性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经历以外部环境为导向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以内部资源能力为导向的资源基础理论学派, 而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 产业竞争加剧, 传统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无法满足现实商业生活中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需要。提斯 (Teece, 1994) 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战略观, 其结合“资源观”将演化经济学的模型应用到战略管理中, 并建立了“动态能力”战略观框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在我国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都开始关注战略管理。部分学者在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 专门对战略性资产进行研究。姜付秀 (2003) 认为, 企业拥有战略性资产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的改善是不够的, 要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企业的优良绩效, 企业的财务政策就应该与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战略性资产相适应。其结论是:企业资产的专用化水平越高, 权益融资工具将会越受到重视, 反之, 企业资产专用化水平越低, 则企业将会较多地利用债务融资。陈炜 (2006) 则从需求管理、供应管理、实物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管理等角度对战略性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并参照资产管理过程, 提出构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管理体系。

二、战略性资产定义

艾米特 (Amit) 和舒梅克 (Schemaker, 1993) 指出, 战略性资产是指“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一组独特资源与能力”, 即一系列难以交易和模仿的、稀缺的、专用的和专门化的资源和能力。这反映了资源能力学派的战略理论观点, 上述可以看出战略性资产的范畴大于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资源不包含战略性资产所具有的能力因素。但我们认为难以交易不应成为战略性资产的性质, 因为有研究表明, 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能为可交易性的资产。因此, 我们认为战略性资产是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独特且难以模仿的异质性资源与能力。

三、战略性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

战略性资产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作的客观规律, 否则, 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还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甚至关乎企业的存亡。动态能力有限的企业不能够随时间培育并调整企业的优势资源, 动态能力很强的企业能够随时间的变化而调整其资源与能力, 并且能够利用新的市场机遇来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这体现了战略性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的思想与宗旨。

(一) 战略性资产规划与投入方式

1.战略性资产规划。战略性资产动态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 战略性资产规划属于战略规划的范畴。如何构建战略性资产规划模式?以前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维理念。例如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其以环境为基础的战略思维着眼于企业外部环境, 它通过对外部目标环境的分析, 评估环境所蕴含的机会, 并以此进行地域或产业选择。其缺陷是:在解释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成因上缺乏说服力, 它未能回答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以资源能力为基础的战略思维通过对其内部资源与能力状况的分析,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并通过经营活动进行资源与能力的积累, 以增强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其缺陷却是忽略外部环境的影响, 缺乏对资源的持续性管理。鉴于两种思维模式的优劣, 我们要重新构建战略性资产规划的模式, 可以在资源能力理论基础上进行修正, 把外部环境分析及“动态能力”思维加入其中。虽然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都存在一定缺陷, 但都不愧为经典的研究成果, 对于我们制定战略规划及战略性资产规划, 其意义是不容质疑的。

2.战略性资产投入要遵循的原则。首先, 要遵循战略导向而非利润导向原则。战略性资产投资对企业全局及未来有重大影响, 战略性资产投资必须以战略为导向, 因为利润导向往往使企业管理层只关注短期利益, 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战略导向下, 管理层会基于战略考虑, 把资金投资于对企业有长远影响的项目, 例如增加技术的研发投入, 制定有充分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培育企业文化等;其次, 要遵循战略性资产投资与融资策略匹配原则, 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再次, 要科学决策, 合理评估风险。

3.战略性资产投入方式。战略性资产投入包括内部投资、并购、自主培育等方式。内部投资是企业因战略性需要, 进行战略性资产规划, 在短期内投入资本购建, 包括购买和建造, 例如购入专用商标、专有技术、研制专用性设备等属于战略性资产内部投资行为。战略性资产并购是为了获得战略性资产而对目标企业的并购, 对象是企业, 目的是战略性资产。某些战略性资产难以通过购买或并购来实现, 企业可出于战略性的选择对战略性资产进行培育。战略性资产培育是时间过程比较长的投入, 需要资源和能力的不断积聚与升级, 战略性资产培育是战略性资产内部投资的特殊情形和特殊方式。

(二) 战略性资产动态运营管理

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培育获得战略性资产, 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但竞争优势是暂时的, 要使战略性资产持续发挥竞争优势, 这要求企业对拥有的战略性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在面对当今超强竞争环境, 企业须转变思维观念以动态的思维来管理战略性资产。企业占有战略性资产, 一方面, 发挥专用性资产、资源、核心能力的独特作用, 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随着时间推移, 战略性资产容易具有“核心刚性”, 由于核心刚性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变革与创新。核心刚性形成于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核心刚性的本质特征。由于企业员工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惯性, 以及企业制度、程序和传统文化观念的约束, 使企业成长形成路径依赖。战略性资产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 也由于路径依赖使企业在超动态竞争环境中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超强竞争环境对战略性资产提出不断变化的诉求, 核心刚性也要求战略性资产要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变化。因此, 如何在运营中管理好战略性资产, 要求企业要在不同情境下, 进行战略性资产动态管理, 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 战略性资产重组管理

战略性资产重组是出于战略性的需要, 受不同动因的驱动进行战略性重组, 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战略性资产重组是应对竞争环境变化, 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有效途径。在动荡的环境和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 战略性资产的异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经过战略性资产重组, 从企业全局、长期的角度, 不仅获得经验曲线效应, 还包括技术、专利等特长的提升, 使企业站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

企业由于扩张到一定规模, 还会出现规模负效应的情况, 即企业的扩张最后导致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在多元化经营中, 一些项目在不断侵蚀优势资源创造的利润空间。通过战略性资产重组, 实施收缩战略, 可消除非核心业务, 消除无效益产品, 使企业集中经营优势项目, 有利于发挥战略性资产的竞争优势。

(四) 战略性资产退出管理

投入与退出是企业运营的自然规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原有核心优势的技术, 在信息时代受到重大的冲击, 例如曾经在感光胶片上独树一帜的柯达公司, 产品市场占据全球的重要份额, 然而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 在数码研发上占据优势的索尼公司, 占据战略的制高点, 抢占了柯达公司以前的位置, 目前柯达公司正在朝数码方向做战略性调整, 并逐渐退出原来的胶片市场, 摆在柯达面前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当初的位置。

战略性资产退出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两种类型。战略性资产退出战略的实施要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 适当选择退出时机, 充分分析企业所处的产业周期、企业主营业务性质与退出部分的相关性、退出后拟进入的产业等因素。

在战略退出时机选择上, 现代实物期权的运用, 为我们进行战略性资产的弹性管理和退出时机选择提供了新的创新研究视角, 也是基于“动态观”的战略性资产管理的重要方法。相比传统的贴现现金流量法适用于不确定性和弹性比较低的项目, 实物期权适用于动态性较强的项目, 不确定性越强, 实物期权价值越高。在产业演化、竞争激烈使现有战略性资产变得过时的时候, 企业用较小的投入来保持未来行动的选择权, 可以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

战略性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要获取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要有全局性和动态性战略观。这样才能使企业站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 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使其充分发挥战略性作用,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受贵州省特助人才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罗兵, 张亚氢.基于二维核算模式的动画财务设想 (J) .会计之友, 2010 (7) .

(2)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 (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 陈劲, 王焕祥.演化经济学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 林祥.企业核心资源理论与战略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5) (美) 梅森.卡彭特, 杰瑞德.桑德斯.战略管理 (动态观点) (M) .王迎军, 韩炜, 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 蒋东生.战略性资产与企业的财务决策 (J) .管理世界, 2007 (7) .

(7) 陈炜.论现代企业战略性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J) .生产力研究, 2006 (8) .

动态过程管理 篇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进度管理的限制性因素,其次基于甘特图模型探索工程进度管理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动态控制;甘特图

工程建设的进度管理一直被忽视,认为进度的管理只是占一小部分作用或者说是隐性的作用。在动态下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如果不重视进度的管理则会导致工期紊乱,影响工序的科学进行,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建设。因此,进度管理应该纳入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显性地位。

1.进度管理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影响工程进度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由于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会造成工程进度的紊乱,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会引发工序的错位。因此,笔者主要从这两方面分析工程进度管理的限制性因素,将主观因素归结为“人”的因素,将客观因素归结为“物”的因素。

1.1主观因素分析

主观因素是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基础上,分析主观制约因素从人的能动性状态进行分析,即是否有无能动性,能动性的量有多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度管理意识缺乏。这是限制进度科学管理的首要因素,有很多施工单位都很少重视工程建设的进度管理。在进度管理不重要的.意识指导下,造成了许多进度管理匮乏现象,如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工期的进度安排,在工程建设前没有仔细衡量工程进度问题,没有联系工程进度与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否认进度问题与成本问题、质量问题之间的互为转化性。(2)进度管理的能动性不足。能动性的衡量主要依据进度管理执行力的程度,进度管理执行力不足表明主观能动性动力欠缺。影响进度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执行进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会影响进度管理执行力的效果,执行进度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缺乏动态监测也会影响进度管理的数据分析,没有一套科学的进度执行管理计划和方案也会造成进度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1.2客观因素分析

客观因素是与“物”相关的因素,因此也包括很多方面,如客观物质条件、客观环境等都能影响工程进度的科学管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分配不足。在资金分配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工程建设是符合工程建设基本实际情况。但在资金分配中缺乏两类方面资金的投入管理,一类是质量管理,一类是进度管理。缺乏资金支持的进度管理很难实现进度的有序推进,同时,资金运用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工期计划和工期质量。(2)客观环境限制。客观环境的限制分为两个方面影响工程的进度管理,一是客观环境中工程进度管理的氛围不足影响某个局部单位进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客观环境的极具变化,如恶劣天气也会影响施工的进度。(3)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不足。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执行效果。在施工前施工方案没有得到科学论证和实际调查分析是很难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样很可能造成在施工中不断的去调整方案执行情况,影响施工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2.基于甘特图理论的进度管理改进策略

建筑工程的改进策略主要是从主客观限制性因素出发来探索改进的机制和策略。有学者从进度管理的计划编制出发,分析进度管理编制计划的科学性,进度计划的评价体系。也有学者将工程进度管理以纵向时间分布划分为施工前期、施工中期和施工后期的进度管理。笔者认为这些理论研究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性,但这些理论的宏观性比较强,在具体实际情况中缺乏操作价值。因此,笔者结合甘特图模型来探讨工程建设的进度管理。

2.1甘特图介绍

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为横道图和条状图,由20世纪著名的科学管理学家甘特发明。甘特图就是以一个简单的二维坐标为基础,横轴表示工程建设的时间,纵轴表示工程项目,由此罗列出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顺序和持续时间。通过甘特图,作业管理者能够直观的发现哪些工程建设完成,哪些工程还没有完工,又有哪些工程超期完工,哪些工程滞后计划。经过现代计算机科技的融合,甘特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软件绘制和管理的进度执行计划方法,其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图形直观反映工期,易于理解。通过二维坐标系能清楚明了各项工程的执行情况,并能发现各项工程的持续时间。(2)项目类别少,中小型项目。甘特图的局限性在于不能适应于大型的工程项目,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可以利用甘特图综合管理大的工程项目的执行进度,如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工程安装的进度。(3)有专业性项目管理软件。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工程项目的甘特图可以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计算和分析,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2基于甘特图技术的进度管理应用

甘特图技术的运用需要具体的实例来展开,笔者结合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实例来阐释甘特图的运用。在工程建设中一般包括几大类工程项目,如工程勘探和规划设计、采购、楼基建设、装饰工程、电气工程等,将这些大类可以放置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进度管理,还可以将某一大工程项目分离出来建立另一个甘特图,如装饰工程项目里面包括,粉墙工程、装潢工程等。此外,笔者认为甘特图技术并非全能型的技术,还存在许多缺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未能显示项目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甘特图只是机械的将工程项目的进度直观展示,但并未显示出项目执行中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需要项目管理者具体实际调查才能发现。(2)不适宜大型复杂项目。甘特图适用的工程规模比较小,因此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的甘特图处理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改进甘特图技术,或者是建立多个甘特图来展示施工的进度。

2.3结合甘特图技术的进度管理改进

甘特图技术不能囊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结合实际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要作出改进策略:(1)动态监测,调查访问。对于各类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项目管理者要动态监测,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的进度情况。(2)科学录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工程建设中可以建立一个施工动态体系,施工技术人员定期将施工情况录入电脑终端,通过远程技术传输给项目管理者电脑终端,项目管理者依据甘特图技术对施工人员的进度情况和施工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回路传输给技术人员。因此,这就要求技术施工人员保证录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依据实际情况而录入数据。

3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甘特图技术,依照施工具体情况,探索出科学的进度管理策略。

作者:林镇深

参考文献:

[1]孙怀玉.基于全过程动态控制下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07:389.

动态过程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全过程动态控制

1.对工程进度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有三大关键:经济、质量、安全,这三个关键点是相互影响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即工程造价。工程问题之所以涉及面广,难度大,就是为了平衡质量安全和造价之间的关系,即用最低的价格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提出了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对如何更好的控制工程的进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是指建设过程中按照已经确定的进度计划对工程的进度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协助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方案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使整个工程的进度有效的提高。

2.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

2.1设计问题

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甚至出现设计错误,比如查错规范、图纸绘制错误,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会对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问题。

2.2安全措施

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工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让承建单位无法承担后果,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也将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

2.3沟通不当

当工程设计出现变更以及图纸出现问题时,如果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就是工程的沟通出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工程停滞不前。

2.4工程队效率低

选择经验足的施工队也是影响工程进度很关键的因素。

3.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关键点

3.1图纸设计

设计是基础。整个工程的进度是否能够连续均衡的进行,都以设计为依据,和设计息息相关。管理部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设计进度,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要选择具有承担资质的单位对工程进行设计,不应该为了贪图价格的优惠去选择不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只有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才能保证设计质量,避免出现设计的问题。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幸出现图纸的问题,就需要及时与设计单位协调,对图纸加以改正,这也将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所以选择一个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很重要。

(2)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招投标的方式可以增加各个设计单位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在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3)阶段性的设计成果应由专业人员审批盖章。在设计的过程中,管理单位应当请相关的专家对设计阶段性的抽查审批,加强对设计图纸质量的监督。

3.2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组织流水作业时,应保证施工连续均衡的进行。关键的任务要保证连续施工,也要保持每个不同的施工队能够尽可能的不间断施工,避免窝工对整个项目造价带来影响,其他非关键的任务可以有所间断。影响组织流水的因素主要有:

(1)图纸设计有所变更,具体的施工方案需要时间进行进一步探讨。

(2)部分施工队的进度跟不上。

(3)施工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变更。

参照以上几点影响因素,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该进行阶段性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将施工过程尽可能全面的考慮进来,除了关键任务要保持连续且有质量的进行以外,其他施工项目可以安排的稍灵活一些,方便在特殊情况下不影响人员的调动,而且还能保证工期完满的结束。

(2)可以组织各个不同工作队的成员来一起进行探讨,这样可以将组织流水设计的更加详细,还可以避免只有少数人在做决策时候的失误。

3.3施工过程

施工现场的控制是整个工程进度管理中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分。施工现场不仅仅要讲施工人员管理到位,还包括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的运用。这些因素都将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也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产生增大的可能性,所以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进度非常的重要,站在现场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技术要过关,工程质量才能过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工期也将受到影响,轻则返工重建,重则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管理人员也将承担很大的后果。所以在选施工队的时候就应该要小心谨慎,选择有经验口碑好的施工队。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如网络进度计划的设计,先进施工机械的采用。而且随着工期的不断进行,还可以在不同的时候采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方式,这样还可能有助于工期的缩短。

(2)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材料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要的材料都要及时到位,采购部门应随时关注材料价格的最新信息,购买性价比高的材料。不仅仅是控制材料价格的因素,材料浪费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应当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节约意识。而且材料的节约还能够使整个工程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施工人员要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各个单位的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工程进行是否连续,各方协调是否合理。总分包之间、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要增强沟通,在施工的过程中遇见问题才能及时反馈,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管理部门要随时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取适当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4.结论

以上就是笔者对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进行的浅显的研究。在工程管理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不断的更新管理水平,更新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全过程动态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更多更详尽的方法还有待后辈们的研究。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不仅仅是质量安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应当将进度管理也放在一个与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做到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工程进度,才能从根本上节约建筑工程成本,才能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陈志,李邵春.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动态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1):85-88.

动态过程管理 篇4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例如:水泥、粉煤灰、硅粉、外加剂、砂、石等)属于非均质材料,不同批次、批号、不同时段与同批次、批号、同时段不同部位材料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查,以确保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要求,并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种原材料质量变化的规律,准确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最终确保水工建筑物质量与运行安全。

2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水胶比、水泥强度,此外,还有其它的次要因素(如: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总之这些因素对混凝土强度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并根据现场原材料质量的波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修正施工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与理论配合比基本相符或一致,绝对不能把试验室的理论配合比,不经调整直接当作施工配合比使用。那样将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或埋下质量隐患,甚至降低混凝土建筑物的耐久性。为此现场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它是采用双控设计,重点要满足耐久性指标要求,其次是考虑强度指标,再者还要满足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的特殊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胶结材料用量,在满足施工规范和浇筑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必须采用最低用量。

3)在现场施工环境条件恶劣的、原材料质量波动大的、施工水平低的条件下,必须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率。

4)水工混凝土掺合料的掺加比率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规定,尤其是高耐久性指标的混凝土结构物。

5)有条件或有能力的施工企业可以探讨建立混凝土生产动态控制体系,实施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生产全过程动态控制。

6)及时采用统计技术进行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强度的统计工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提供依据,及时发现问题和预防事故发生。

3 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

1)采用控制图,为混凝土生产动态预控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1)绘制原材料质量控制图

例如:水泥强度X-R控制图或X-S控制图、砂细度X—R控制图、砂含泥X-R控制图、外加剂减水率(含气量)X-R控制图、掺合料细度X-R控制图等。

(2)绘制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控制图

例如:坍落度X—R控制图、拌合物水灰比W/C—R控制图;

(3)绘制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图X-R-R

2)混凝土拌制的计量器具确保准确,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必须保证每班工作前及时对称量设备进行校正,并及时做好校准记录。

3)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拌和时间准确。

4)认真做好混凝土拌和记录,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及时检测原材料的各种参数。

5)根据出机口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或水胶比变化情况,结合原材料进场质量波动范围,综合分析关联因素,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4 结语

1)水工混凝土超强现象在大多数的工程实际施工中较为突出,就其原因分析主要是规范要求的耐久性指标限制了最大水胶比不能突破的原因所致;其次,是由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实施动态控制,原材料质量波动所致。两者叠加后,使之更显突出。

2)为避免或降低水工混凝土超强,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优质高效的外加剂,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增大水灰比的措施。

3.采用水工混凝土动态控制除了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用量,充分发挥各种原材料作用,降低工程造价,此外还有利于建筑结构安全,保证混凝土质量;节能降耗,有利于环保,它是可以推广实施混凝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4)实施水工混凝土动态控制所要求的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分析能力较高,经验丰富,判断能力强。

5)水工混凝土动态控制手段,可以由基本、简单的低水平逐步做起,随着业务水平、分析能力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提高。

6)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总体来讲,若在全行业实施水工混凝土动态控制,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JGJ/T115-2008]《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06

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篇5

而对城市形象的建设当然少不了形象工程,说得更加详细,形象工程就是(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生态环境等社会形象进行的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包括塑造和经营等的战略管理活动)。

形象建设工程对城市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形象工程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具有良好形象的地区、城市,才能够引进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使本地区的城市建设更加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良好的形象还能够对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外国企业和友好人士有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使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

缺少了形象建设工程,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街道环境、公共场所环境恶劣的城市,一个丝毫看不出文化底蕴的城市,一个杂乱无章的城市,怎样能反映出它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呢?如果所有城市都如出一辙,所有城市都毫无特色,那么投资者还怎样取舍自己的投资目标呢?而得不到建设资金的城市的发展必然会被制约,城市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

理财是契合人生目标的动态过程 篇6

金价创历史新高,黄金类银行理财产品一度走俏,仔细研读收益条件,发现挂钩标的并非是金价越高,收益就越高,金价与收益之间的正相关需具备诸多辅助条件。

万能险疲软进一步加剧,其赖以成名的高结算利率如今差强人意,很多勉强徘徊在4.0边缘。有消息称,一些大型寿险公司如平安等将淡出万能险。根据以往经验,保险产品停售,往往会招来销售潮,物以稀为责,在“以后想买都买不着”的蛊惑下,人们购买的是心理诉求,而非实际需要。

这些在投资理财中常见的现象,均是闻风而动的写照。随大流,追炒作,无视自身实际,没有清晰的理财目标,是投资者之忌。在本刊即将举办的中国首届最佳理财家庭评选中,衡量是否“最佳”的一个重要标准,即是你的投资绩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理财目标。同时要考量你对人生不同阶段资产配置的理解,还有生活消费方式是否健康,你是否幸福快乐。

既然有生命周期,理财应顺周期而行。资产配置概念不宜生搬硬套。单身白领要学会利用信用卡积累现金,省下来的钱可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定投或做其他简单投资。对于普通家庭和中产阶级,则可根据投资计划的时限及可承受的风险,来配置资产组合。不需要攀比和跟风,符合自己的组合才是好组合。收益仅仅是理财的一个分解指标,再高的预期收益如果超出理财目标所允许的风险承受,也不能称为最佳的理财方式。

当前争论不休的楼市,是出手还是观望,买卖双方似乎都在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僵持中,很多人弃自己买房之初衷于不顾。假若资金充裕,又亟待用房,指望拉动GDP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房地产市场崩盘,期待何其渺渺,不如在低迷时出手,圆了住房梦。倘若费尽周折,捉襟见肘,仍凑不齐购房款,就不宜操之过急。楼市新政绝非一纸空文,重拳出击房价仍难撼动时,政府该不会袖手旁观,不妨将精力转向开源节流,为未来购房夯实财基。本期封面报道《楼市迷局:向左?向右?》。就提醒购房人,无论楼市走向哪里,都要打造适合自身实际的买房规划。

动态过程管理 篇7

关键词:二维码,变电站,二次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图纸、说明书、校验记录、缺陷记录等作为变电站二次设备重要资料, 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 由于近年变电所发展比较快, 变电站二次设备资料信息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缺失, 尤其变电所现场。

(2) 现有变电站二次设备资料管理系统, 如图档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等严重依赖公司内网电脑, 较为分散, 无法实现离线查阅、无法根据移动平台远程指挥运行值班人员临时处理故障。

(3) 变电所二次电缆挂牌由于质量问题, 时间久了易脱落, 字迹模糊, 且电缆多时难以查找, 给故障排查造成很大麻烦, 原有的电缆挂牌受限于体积及书写规范问题, 电缆信息表述不全, 容易误导检修人员。

(4) 变电站二次设备定期校验是二次运检人员日常接触最多的工作, 二次检修人员至现场往往在携带一大批仪器设备之外, 还需准备一大批纸质材料, 现场填写、查看, 现场工作后需带回归档, 极为繁琐却是规范化工作必需, 极易造成资料的丢失。

鉴于以上情况, 开展变电站二次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2 具体方案

2.1 技术路线

在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二维码标签唯一识别的基础上, 开发移动平台版及后台管理机版“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移动平台识别二次设备即可智能调取所需二次设备图纸、说明书、以往缺陷处理记录、二次安措票, 试验报告、二次电缆信息等资料。基于移动平台软件, 工作人员可实时填写二次安措票、试验报告等资料, 并与后台管理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实现集中管理。

2.2 研究内容

(1) 研究二次设备间隔和电缆的二维码标签和基于移动设备二维码识别设计方案。

(2) 研究移动平台及后台管理机上的“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技术方案。

(3) 研究二次设备二维码标签与移动平台及后台管理机上“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接口设计及应用关联。

(4) 研究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二次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离线、实时查询, 实现在间隔处即可智能调取该间隔图纸、说明书等二次资料, 并实现二次安措, 风险预控卡、试验报告的电子化管理;智能变电站SCD集中管理、查看功能研究。

(5) 研究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缆电子挂牌的设计方案。

2.3 软件架构及主要功能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架构由三部分组成 (图1) , 主要包括后台管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及前台操作子系统 (手持机) 三个部分。

后台管理子系统负责用户的管理、设备资产及其标签的组织及维护、相关诊断软件的信息互操作及用户管理等服务。

前台操作子系统 (手持机) 负责设备的识别、设备的信息维护及设备的查阅等。

通讯传输模块负责诊断软件的互操作及内在模块的上传下载等。

3 技术特点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设备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其主要的特点是:

3.1 保密性好

系统采用经加密的二维码。灵活的加密方式, 可以确保系统良好的保密性。

3.2 可靠性高

成熟的二维码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有效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3.3 数据实时性强

有别于传统的人工设备管理资料模式, 二维码管理系统通过自动识别和网络实时交互等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 在盘点等作业中更具有优势。

3.4 扩展性强

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及模块化功能设计, 系统可大可小, 位置点可多可少, 功能可增可减, 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适应性。

4 实践验证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笔者单位进行实用化应用。

动态过程管理 篇8

对于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企业如何将各种资源、信息、环节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利用, 以合理的消耗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是生产过程管理的关键目标, 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基础。但是在传统串行生产组织模式下, 每个职能部门只关注某个具体环节, 人为地割裂了整个制造过程, 不仅延长了制造周期, 且不易保证产品质量。

CAPP是连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 工艺文件中包含的各种信息为产品制造过程的执行、评价、分析、改进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但CAPP作为工艺人员编制工艺时的辅助工具, 被定义为部门级软件, 导致在企业信息系统体系内, 工艺设计过程与生产、计划、质量等业务部门脱节, 难以保证为其他信息系统实时提供一致、有效的工艺信息。MES系统连接企业控制层与计划层, 拥有控制车间内包括物料、设备、人员等在内各种资源的能力, 在生产管理的纵向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随着产品的多样化及企业管理的精细化, MES在过程信息的有效挖掘、质量缺陷分析等方面能力不足。因此, 如何在产品“设计——制造”的横向上有效共享整合工艺、物料状态、质量等信息, 在制造过程的层面上统一业务, 将过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化,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 其生产模式多为单件、小批量、多品种、订单式, 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 生产柔性较强, 不确定性较多, 且由于对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及其严格, 故其过程管理较为复杂。为此本文根据某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基于MES与CAPP集成的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框架, 旨在通过CAPP中工艺数据与MES中制造数据的动态集成, 提高生产过程中部门间信息交换与利用效率, 增强企业对在制产品的管控能力, 同时通过对质量缺陷的及时追踪[1], 提高企业内MES的过程优化能力及CAPP的工艺优化能力。

1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制造与装配、质量控制等诸多环节, 涉及信息较为复杂, 工艺过程与制造过程关联性较强[2]。通过CAPP和MES的动态集成, 工艺信息与制造信息可以无缝传递与交换, 企业得以实现制造过程中工艺、质量、材料、设备、人员等信息及资源的实时跟踪管理, 合理调度生产资源, 分析工艺执行情况, 及时诊断质量故障, 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基于MES和CAPP的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集成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CAPP与MES的系统间集成, MES可以实时共享CAPP中产品的工艺路线、详细工序内容、质检工艺等信息。在此基础上, 通过采集现场数据, 系统可以实现对在制品工序状态及质量状态的动态追踪。物料的工序状态控制着质量任务的节拍, 质量活动的执行结果制约着生产任务的继续进行, 以此将生产制造过程与质量监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当加工过程产生质量缺陷后, 通过质量缺陷追踪体系与质量状态追踪体系及CAPP之间的信息集成, 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信息及产品设计时的工艺信息等因素进行综合比对分析, 追溯缺陷的产生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后反馈至MES或CAPP系统, 及时纠正。通过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 为上层功能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工艺设计——工序跟踪——工序质检——缺陷追溯——工艺及过程优化”的信息闭环传递, 形成了CAPP-MES动态集成体系。

2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在制造业中, BOM (Bill of Material, 产品物料清单) 是企业进行生产组织的基础核心数据, 贯穿于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计划、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故BOM成为系统间集成及模块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依据[3]。

2.1 物料追踪

在高效的管理环境下, 企业需要实时掌控在制品 (Work-in-Progress, WIP) 的位置及状态。随着企业对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及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日益严格, 需要对WIP进行更加准确的追踪。

WIP的追踪可以通过其工序状态追踪来实现, 操作者按照工艺文件对物料进行加工, 其工序状态随着加工进程而改变, 结合某时刻物料的工序状态及对应的加工工艺文件, 便可以判断此时物料的加工进度及所处的加工位置。如图2所示。

根据产品的设计BOM, 一方面由工艺人员针对其中需要自制或外协的零部件进行工艺路线规划及工艺设计;另一方面, 系统通过对BOM中的零部件关键件标识的识别自动对其进行逐件或逐批编码, 保证系统内物料信息的前后一致性。针对用量较大的钢材, 当按照零件规格下料后, 标识移植的同时在系统内建立零件物料编码与钢材材质编号之间的映射, 不仅实现了产品中零部件的追踪, 同时保证了系统对零部件所用材料的追溯。

当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完某一道工序后, 便根据所加工零件的物料编码进行工序汇报操作。传统的人工录入方式对车间相关设备要求较低, 但所采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较差。采用无线射频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可自动识别对象, 无需人工干预, 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实时数据[4]。

通过分布在车间的各种数据采集装置 (如焊接设备上的无线电流传感器、焊接熔池图像传感器等)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系统读取实时数据, 在实现物料位置跟踪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该工序某些关键工艺参数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 为质量缺陷的分析、工艺的优化等提供精细的底层基础数据。同时系统可自动填充过程记录文件 (如焊接操作记录等) , 相比传统人工观测并记录的方式, 在提高过程见证文件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使操作者更加专注于零件的加工过程。

通过焊缝编号与制造工艺中工序编号相关联, 系统实现了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重要制造环节——焊接的进度及质量的跟踪与管理。同时, 根据零件的加工进度及BOM中零部件之间的父子关系, 系统还可以实现装配部件及产品齐套信息的跟踪。

2.2 质量状态追踪

工序质量是构成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始质量信息是落实制造过程质量管理预防作用的基础。质量状态追踪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当某道工序操作完成后, 操作人员便可在系统上汇报此道工序完成。同时工序汇报信息会同步到质检子系统中的工序检验模块;质检人员依据工艺要求判断产品质量, 并手工录入结果或系统自动获取数据 (如系统自动获取便携式探伤仪中的数据) , 合格产品继续流转, 不合格产品则进入质量评审管理流程。

当打印某检验记录单时, 系统根据操作人及检验人ID自动附上其电子签名, 通过MES与CAPP的信息集成, 系统在对工艺与质量信息管理的同时, 也可以生成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产品工艺流转记录卡等质量见证文件。

2.3 质量缺陷跟踪

制造工序是产品形成的直接环节, 工序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般来说, 工序质量由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等六大因素 (5M1E) 决定。如果这六大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 则产品的工序质量的处于稳定状态, 否则产品质量将出现波动甚至缺陷。

如在制造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 即未达到一次交检合格时, 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置, 如降级、返工或报废, 同时及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找出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 改进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使制造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受控状态。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

在CAPP与MES系统数据库的交互支持下, 发生质量缺陷的工序, 其工艺参数、操作规范、执行标准、工艺编制及审核人员等工艺设计信息, 及操作人员、质检人员、该道工序前质检结果与工序后质检结果、设备信息、工况环境、生产时间等制造执行信息可实时提取, 系统一方面可以对缺陷问题进行基于案例推理 (Case-Based Reasoning, CBR) 分析处理, 检索质量缺陷案例库中的相似案例, 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在系统的支持下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并对其中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验证试验, 确定根本原因后及时制定并实施相应整改方案, 同时更新案例知识库。当确定质量缺陷由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时, 系统可追溯相同材质编号的零部件或成品, 通过复验或隔离等措施, 排查同类问题, 防止有潜在质量缺陷的产品流入下道环节。

3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数据模型

基于MES和CAPP集成环境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数据库设计的部分E-R模型如图4所示。

图中只给出了与动态追踪体系相关的主要数据表, 忽略了其他为系统开发需求而设计的辅助表格。动态追踪体系集成了MES与CAPP的主要数据表, 通过将零部件信息、工艺信息、生产计划信息、物料信息、工序汇报信息和质检信息进行连接, 实现了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动态跟踪。通过对两系统中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实现了CAPP与MES的动态优化。

4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应用实例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 压力容器大多是非标产品, 生产重复度小; (2) 由于产品属于订单式生产、订单式设计, 技术不成熟; (3) 由于压力容器加工周期较长, 故企业一般同时进行多个订单产品的制造, 生产组织与管理难度较大; (4)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繁琐, 制造过程约束较多; (5) 压力容器属于特殊设备, 工作环境恶劣, 其产品的质量缺陷将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故其制造质量要求极其严格; (6) 由于工艺离散程度高, 且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较多, 质量稳定性较差; (7) 压力容器生产过程受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复杂, 且生产过程记录文件较为繁复。这些行业典型特征使得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较其他制造企业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前述理论、行业特点及原型企业实际情况, 本文生产过程跟踪管理体系应用于压力容器生产企业, 功能架构如图5。

系统选择C/S体系结构, 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系统开发环境, 利用ADO.NET数据访问接口建立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

系统建立了基于产品BOM的物料体系与工艺体系, 调度人员可以及时追踪统计某产品或某订单在制品当前的工艺及质量状态, 发现生产瓶颈, 合理调度车间生产资源, 立体安排某些辅助部门 (探伤、试验、热处理等) 的作业时间[5], 提高生产过程效率。同时通过统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追溯其成因, 找到重点监控节点。

如图6所示, 系统通过对三个工作令下的所有焊缝质检记录统计后发现, 环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远远低于纵焊缝, 因此提高环焊缝的焊接质量对于减少焊缝返修次数、提高产品质量及保证生产进度至关重要。通过MES与CAPP的无缝集成, 系统可以横向比对环焊缝焊接工序的工艺参数、焊接操作记录、施工工况、被焊筒节封头质检记录等相关工艺及制造信息, 并自动计算不合格焊缝的关键工艺设计节点及制造控制节点所占总数的比例。运用5M1E分析法, 通过统计、分析及试验验证, 最终确定影响环焊缝焊接质量的因素有封头与筒节的累计误差、组装方法、施焊时焊丝与筒体中心线的偏移量、偏焊量等, 相关技术人员据此对相关工艺环节及制造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改善了环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

5 结论

本文在CAPP与MES集成的基础上, 针对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工艺、制造、质控等环节的特殊性, 构建了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 通过对在制品的物料追踪、质量状态追踪及质量缺陷追踪, 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质量的管理;通过对集成体系内现有数据的充分挖掘, 提高了质量问题的追溯效率和加工工艺及制造过程的优化能力;同时, 提高了企业围绕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关联度, 为生产周期的缩短及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验证了本体系的有效性。相信长期使用必定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根保, 任显林, 李明, 等.基于MES和CAPP的动态质量可追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02) :349-355.

[2]李洲洋, 田锡天, 贾晓亮, 等.基于单一企业物料清单的飞机制造过程管理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8 (07) :1356-1362.

[3]张永弟, 杨光, 岳彦芳.基于BOM的CAD/CAPP/MES集成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 (03) :78-79.

[4]贺长鹏, 郑宇, 王丽亚, .面向离散制造过程的RFID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 (05) :1160-1170.

动态过程管理 篇9

一、以全过程动态管理为指导

全过程动态管理, 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对事前、事中、事后整个管理过程适时调整、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应用于能源费用预算定额制定与运用中, 具体体现在:首先, 预算定额是计划量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预测能源消耗量编制能源费用草案, 对费用发生有效预警, 以实现事前控制;其次, 将能源费用预算定额按照各部门各工区层层分解, 使其成为生产监控的管理依据, 并通过电力信息监控系统对各项成本要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时时监控, 实现了事中控制;最后, 将上一年预算定额执行情况作为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并逐步调整和完善能源预算定额指标, 以实现事后的反馈控制。

二、能源费用预算定额制定

基于全过程动态管理的能源费用预算定额的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1、预算定额计量基础

预算定额的基础是准确的生产数据, 完善的计量监控设备是提供准确生产数据的前提。从2006年开始, 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为了解决电力设备防盗问题, 给变压器安装了电力信息监控系统, 目前已经覆盖全厂。这套系统不仅在变压器防盗方面效果明显, 而且还能实时提供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能消耗等运行参数, 奠定了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基础。图2为采油四厂计量数据获取过程。

2、预算定额归集分配方法

预算定额立足于解决每年的成本预算、生产定额和效益评价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基于此出发点, 能源费用预算定额的制定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以采油、注水、集输和天然气处理分类为基础, 生产单耗为标准进行核算, 用于成本指标分解;二是以断块为基础, 以产液量为标准核算生产定额, 用于效益评价。

油气产品是通过注水、采油、油气集输处理这三大流程完成的。因此能源费用包括注水能源费用、采油能源费用和油气集输处理能源费用三大部分。根据生产流程和“谁受益, 谁承担”的会计原则, 注水以注水量, 采油以产液量, 油气集输处理以处理量来计算各工艺流程的每年动力单耗。具体而言, 各断块能源费是由断块所属单井发生的直接能源费和各大站、接转站按受益点分配的间接能源费构成。直接能源费就是断块内所有油井的抽油机电机、电加热杆以及储罐加热耗电费用。间接能源费分摊标准按照该断块的产液量所占各站点总处理量的比例计算。具体分配公式如下:

3、生产参数定额标准制定

生产参数的定额指的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设备表征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即时功率等的定额。对于油气生产, 其耗电设备主要有抽油机、注水泵、压缩机、输油泵等。这些设备生产参数定额标准制定方法相似, 其中抽油机运行参数是变化较大的, 定额标准制定过程最为复杂, 电力消耗量也最大, 因此本文以抽油机运行定额标准的建立为例, 说明生产参数定额标准的建立。

抽油机运行参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电流和即时功率上, 根据已有的数据资料和长期的观测, 抽油机在一个冲程中的电流和功率曲线是相对稳定的, 对这段曲线积分求得的与其向下对应的面积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值, 当这个值发生变化时, 说明抽油机设备的工况发生了变化, 如液量、机械故障、蜡卡、杆脱等等。而将经过调整的最好工况作为一个标准, 对照这个标准, 监控参数的纵向变化, 可以给工程人员提供信息, 用以追寻工况变化的原因, 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注水泵、压缩机、空压机等可以参考抽油机设备, 结合其压力和流量录取连续的电流和即时功率曲线, 截取固定时段建立设备运行的参数定额标准, 方便工程人员对设备的生产运行管理, 保证生产指标的同时降低运行费用。

三、能源费用预算定额运用

1、提高了能源费用精确预测

没有运用预算定额系统前, 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仅仅通过调查各工区申报的负荷变化, 参考地质工程部门给出的来年油气开发计划, 计算出下一年各工区所需的电量。由于开发计划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造成预算误差较大, 一般在15%左右。而能源费用预算定额则通过当年的采油、注水、气处理、外输的各项电量单耗和地质部门根据生产任务给出的按断块的配产指标, 再考虑变动因素来预算, 相对准确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采油断块的电量核算方法为单条油井线只带一个断块的, 按变电所高压表电量计量对其进行计算, 一条线路带多个断块的, 按各断块低压表电量统计后在根据断块产量对线损进行分配来计算各断块的电量;注水、外输、气处理也都是按站内的各块电表计数进行计算的, 各项数据都是有据可查的, 一般预算误差率可控制在5%以内, 精度大大提高。2011年和2012年预测能源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对比如图3所示, 误差率由26.5%下降到2.6%, 能源费用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2、实现了对生产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

(1) 对抽油机不平衡参数的监控。抽油机平衡的检验方法通常为上下行程的电流峰值的比值在80%~120%, 认为是平衡的, 但是应用电流曲线可以发现, 即使通常认为平衡的油井, 电流曲线波动也特别大, 按照油田公司精细管理的要求, 对油井进行调试, 调试后油井的电流曲线明显平缓, 耗电量下降。在对日常400多口抽油机井的电流监测不仅给操作员工增加了劳动强度, 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数据录取的准确度也是一个问题。为完善预算定额, 电量信息监控系统已经实现了4次/秒连续50秒的电流录取, 基本覆盖了油井的冲程周期, 对生产管理的优势表现在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采集电流的劳动强度, 消除了安全隐患, 同时也增加了电流的采集量, 数据更加准确。而且采回的连续电流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抽油机在一个冲程的做功情况, 通过纵向的数值对比就可以分析抽油机工况的变化情况, 技术人员可以参考这些数值对抽油机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

本文以桐47-8井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桐47-8井井深2500米, 抽油机电机50kw。从图4中的冲程的电流曲线可以看出, 上行最大电流为41A, 下行最大电流为58A, 比值为0.71, 抽油机运行很不平衡。通过采取拆除小平衡块的方法, 如图5所示, 电流曲线有了明显的变化, 上下行最大电流分别为41A、42A, 比值为0.98, 达到较好平衡状态。

(2) 对抽油机电机工况的监控。电机是抽油机工作的核心, 对抽油机电机工况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有效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本文以泉63-36井使用的开关磁阻调速电机为对象, 说明实时监控的预算定额对电机工况的监控。该电机可以方便的调整冲次, 以适应地层渗透的生产需要, 节能效果良好。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该井在接近下死点时, 电流增加明显, 噪音变大, 经调查是由于该井供液不足, 电机自动调整磁阻形成电流升高, 上下行电流比仅为0.5%, 如图6所示, 此比率表明电机工作不正常。通过现场工作人员对电机进行调整, 磁阻电源有了明显下降, 如图7所示, 按照供液情况, 将该井的冲次由2次调整到了1.5次, 磁阻电流从18A降到了14A, 电机噪音大大降低, 日耗电量由91kwh降至64kwh, 年节约电费0.68万元。

(3) 对抽油机井开井时率的监控。抽油机井开井时率是采油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原油产量。通常情况下, 抽油机井是否正常运行都要依靠员工巡井才能发现。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如果抽油机井意外停井, 员工不能及时发现并开井, 将影响工区产量;二是因为意外停井时间不确定, 生产报表中需填写的抽油机运行时间就无法准确填写, 由此计算出的开井时率将与实际值存在较大的误差, 无法准确分析开井时率对生产的影响。而监控系统通过对抽油机运行时间的累积, 可以准确地反映油井的开井时率, 为油井的实时监控提供依据。

(4) 对抽油机间开符合率的监控。目前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执行的是“三8”制的峰、平、谷电价, 峰电价比谷电价高0.2335元/kwh。对于间开井利用谷时相对较低的电价运行, 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而谷时段为23:00—7:00, 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监控系统可以利用对开关井时间的监控, 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语

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能源费用预算定额制定体现了全过程动态管理思想。预算定额是计划量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 对费用发生有效预警是事前控制思想的体现;能源费用预算定额应用于生产实践, 指导生产活动的开展是事中控制思想的体现;最后将生产活动结果反馈给财务人员, 修正定额的过程实现了事后控制。由此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全过程动态管理思想下能源费用预算定额的制定有效地提升了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管理的精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程先民:加强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 (10) .

[2]任秀梅、王立娇、施继坤、张广宝:我国石油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3) .

捕捉过程资源生成动态课堂 篇10

一、抓住“意外”情境,激发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信息,抓住这些“新”信息,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充实。对动态的体育教学资源,要做到充分利用、灵活处理。只要教师把握时机,利用好生成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源,就能有效激活课堂教学。

在一节5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地参与比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转过头一看,是第一轮比赛中最后一名的小炜,他全然不顾同学们的反应,继续说:“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可能觉得小炜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小炜同学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小炜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这次比赛小炜得了小组冠军。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我们还应感谢小炜,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习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需要用到。如果没有他的创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要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小炜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现的稀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不要轻易把学生的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大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种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只有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出现的偶发教学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巧妙地进行引导,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产生了更多有创意的方法。

二、运用生成资源,拓展课堂教学

生成资源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却在教学中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在制定教案的时候,教师常常会从一些常规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有时也比较主观),但与现实的教学情境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思维,因为儿童的思维中有许多想法是成人所无法想象出的东西,也是教师无法预设的。

在二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师只有不断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动态生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新教案,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

三、重视亲身体验,充实课堂教学

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体验是动态的。在课堂上由于他们思维的多样变化,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碰撞,这时教师不包办代替,正如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教师只做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为思维的碰撞推波助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决堤而出”,主动探寻最佳锻炼方法,;有的同学“胡思乱想”竟使锻炼内容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在进行投掷课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小器材(小皮球、小沙包、呼啦圈、接力棒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场地和器材,可以自由组合练习伙伴,鼓励学生创造新“玩”法,“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从而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又如:在进行“多足行进”的游戏时,我只说明条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体会、去探索最有效的合作方法,由失败到成功,去亲自体会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

学生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象学生向新知识、新技能自主探索的冲锋号,激励着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只有善于鼓励学生开动头脑、努力探索,促使他们为解决练习中的疑惑、为获得成功体验而努力。

动态过程管理 篇11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动态评价;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9

福建省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项目《大学英语》公共课网络自主学习平臺 (项目编号Sj2013005)

在中国,大学的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其中,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着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与口语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终结性测试在英语写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标准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量的数据和观点表明写作已成为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2007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评估的重要性;鉴于此,动态评价理论与方法逐渐被应用于英语写作过程中。

1.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从方法上看,主要包括成品法和过程写作法的认识与评价,对写作的认识进行了相应的转变。第二,从改写或重写作文,最低限度评改,有关评语的措辞,教师的作文评改标准,师生之间应加强交流以及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等方面讨论了写作评改方式。第三,很多学者也从模仿范文对英语写作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提供相应类型的范围,写作阶段何时给出模仿范文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1]。第四,对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的研究。

2.动态评价体系构建

2.1构建原则

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态评价(DA)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态评价(DA)要与教育过程相结合,作为辩证的统一体,在对学生英语写作评价中不能依某一次的结果进行推测,而是要在不断地教学写作过程中继续推进,达到评估与教学相融。(2)动态评价(DA)分为两种方法,其中,介入式(inter-ventionist D A )动态评价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而交互式( inter-actionist D A)动态评价倾向于开放式互相交流,最终达到渐进式序列化交互评价[2]。

2.2 介入活动构建

鉴于评估与教学相融,渐进式序列化交互原则,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态评价可划分为写前、互评、修改、终稿、自主五个阶段。其中,写前阶段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安排,自主命题写作,也可提供在线写作,如“批改网”的媒介形式,加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学生有问题,可以在第一次写完之后以电子邮件等形式回馈给老师,教师及时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为后续介入提供依据。其次是互评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第一次写作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借鉴其他同学英语作文中写的精彩的部分,该阶段可以通过制定评阅标准,互评讨论等方式实现。第三是修改阶段,在通过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学生自己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资源库,同时也要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和标准,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在终稿和自主这一阶段,教师在修改学生英语作文的同时要指出作文中的亮点和缺点,引导学生进行再次修改,最终形成终稿,对其中优秀的范文放在范文库中,供大家使用和下载,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扩大作文范文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3.动态评价体系综合评分标准

根据张艳红、曾用强、王初明等[3-5]的评改办法, 动态评价体系综合评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分项打分。(1)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多鼓励学生进行练习,对提高英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巨大的帮助,因此在文章篇幅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作文的字数和体裁,从不同角度给予打分。(2)对于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教师对每一个能支撑文章主题(theme or topic)或分主题(sub-topic)的观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数,而对支撑主体的分数可以适当的比支撑分主题的分数高,评分时候在文中标明。(3)对于英语作文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程度的评价标准,比如,可以规定使用新鲜的、生动的短语或者歇后语等适当加一分,对于用词不当等现象适当扣除一分,这样的结果会在作文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指导自己在哪里用词恰当哪里不恰当,以后如何改正。(4)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写作文的过程中,对英语文章结构把握不够,对语法和连接词使用不恰当,在政策允许的情况和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只加分,不扣分,采用鼓励法、写长法,鼓励学生在篇章结构方面顺利过渡。

4.结语

笔者将上述评估模式运用到武夷学院2015级数学与计算机系100余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证明,该动态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克服学生害怕英语写作的心理障碍,而且激励学生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4):28-29,38.

[2]范兆兰.动态评估的特征及其方法论意义[J].心理科学, 2009, 32(6):1414-1416.

[3]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1):46-50.

[4]曾用强.过程化的写作评估模式[J].福建外语,2002,(3):26-31.

离合器的动态过程仿真 篇12

本文拟分析离合器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狭义动态摩擦系数, 提出离合器动态特性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1 离合器动态过程动力学分析

离合器主要是传递和中断发动机传递给变速器的动力, 图1为离合器在车辆动力学传递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其力学示意。

从图1中可以看出, 离合器是车辆动力传动的枢纽部件。以离合器主从动片为界, 分别对其动力学进行分析, 根据其运动规律, 建立其动力学方程为

式 (1) 、 (2) 及图1中, T1——发动机的输出转矩;

T2——离合器传递的摩擦力矩;

T3——等效到变速器输入轴的车辆运行力矩, 即由空气阻力矩Tw、道路阻力矩Tr和制动力矩Tb等效而来;

ω1——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即离合器主动片的角速度) ;

ω2——离合器从动片的角速度;

J1——发动机转动部分惯量 (主要是飞轮) ;

J2——等效到变速器输入轴上的车辆平动、转动惯量;

rw——车轮半径;

ign和i0——变速器第N挡传动比和主减速比[2,3]。

离合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完全接合、完全分离和滑磨3个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是稳定的, 后1个阶段是不稳定的。

1.1 完全接合、完全分离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稳定的, 离合器转矩是确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 离合器主从动片的相对速度为零, 即

完全接合:T2=T3

完全分离:T3=0

1.2 滑摩阶段

滑磨阶段是两个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 (主、从动片) 的摩擦, 它只与接触表面的作用有关, 与固体内部状态无关, 其实质是一侧摩擦片将自身的运动传递到与它相接触的另一片摩擦片, 并试图使两者的运动速度同步, 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动力的传递和转换。这个摩擦过程在滑动面上发生速度的突变, 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关系随着工况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滑动速度为零时, 主从动盘之间存在的不再是滑动摩擦, 而是静摩擦[4,5]。

滑摩是分离、接合阶段的过渡阶段, 既可以是从接合阶段到分离阶段的过渡, 也可以是从分离阶段到接合阶段的过渡。从其传递的摩擦力矩来看, 是离合器摩擦力从零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到T2或者是由T2变化到零的阶段, 而摩擦力本身由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过渡。

2 离合器静态模型分析

离合器静态模型认为离合器在正常工作工况下离合器传递的力矩为静态摩擦力矩Tes, 其表达式为

式中, z——离合器摩擦面的个数;

μs——离合器静态摩擦系数;

FN——弹簧对压盘的正压力;

RC——离合器等效半径。

静态摩擦力矩计算公式对设计离合器参数、保证离合器的后背功率、估算离合器滑磨功等方面很有实用价值[6,7]。

但是, 静态模型没有考虑到动态摩擦系数, 不考虑离合器传递力矩的过渡过程, 只是用静态摩擦力矩代替了动态摩擦力矩, 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应用于机械变速器的自动离合器可对离合器的传递力矩实现较精确控制, 故离合器静态模型分析存在不精确性。

3 离合器动态仿真分析

3.1 离合器动态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离合器的动态接合和分离过渡过程, 基于摩擦学原理提出了离合器动态过程模型, 这充分考虑了离合器发动机输入力矩的影响, 也充分考虑了离合器在传递动力过程中的动态摩擦力矩的作用。

在摩擦过程中, 离合器主从动盘的相对滑动速度会引起表面层的发热变形、化学变化和损坏等, 会影响离合器动态摩擦模型的摩擦系数。对于一般弹塑性材料接触状态的摩擦, 摩擦系数会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到超过一个极大值后有所下降, 并且随着表明的刚度或者载荷的增加, 极大值位置后向坐标原点移动。经历了极大值后, 摩擦系数会出现一个下降区间。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归纳得到离合器在动态滑动过程中的动态摩擦系数的经验公式

式中u——相对滑动速度, m/s;

a、b、c、d——材料和载荷决定的常数。典型材料的动态摩擦系数与相对滑动速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载荷为1.9 Mpa) 。

离合器从滑摩阶段到完全接合阶段的动态过渡过程中, 动态摩擦力矩是渐变的。前期主要取决于弹簧的正压力, 随着转速差的减少, 逐渐过渡到主要取决于离合器的输入转矩, 即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定义输入力矩影响参数λ=e-du来表征离合器输入力矩对动态摩擦力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离合器转矩的传递特性。

根据离合器转矩的传递特性, 将载荷的影响分离出来, 狭义动态摩擦系数到达极值后随着相对滑动速度增加而下降, 得到离合器狭义动态摩擦系数和输入力矩影响系数与相对滑动速度的关系, 如图4所示。

3.2 离合器动态仿真

基于UG实体建模软件对离合器进行了实体建模, 根据离合器实际工作状况将关键部件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考虑到关键部件的传动关系和连接关系, 并检查零部件运动不存在相互关涉, 得到了离合器的装配图, 如图5所示。

将实体模型进行格式转换后, 通过接口技术将离合器的实体模型导入到动态仿真软件ADAMS环境中。按照离合器的实际工况在ADAMS环境中对离合器的部件进行相关属性定义, 并施加边界条件后得到离合器的虚拟样机模型, 如图6所示。

3.3 仿真分析结果

将建立的虚拟样机模型应用到车辆自动变速仿真系统中, 与静态模型在起步过程和升挡过程中接合过渡相比较。由于离合器的降挡过程与升挡过程在受力和摩擦方面都类似, 故在此不对降挡过程中虚拟样机仿真模型与静态模型的分离过渡进行比较。根据发动机实际工况下输出力矩和离合器输出力矩的测试, 可以得到在起步过程和升挡过程中虚拟样机模型和静态模型的效果。

图7为离合器虚拟样机模型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为30%工况下起步过渡过程中的转矩和转速变化, 图7a实线为离合器的输出转矩, 虚线为发动机输出转矩;图7b实线为离合器从动盘转速, 虚线为发动机转速。

图8为离合器静态模型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为30%工况下起步过渡过程中的转矩和转速变化图, 曲线的意义同图7。

从图2离合器起步转速转矩特性可知, 在离合器快速接合的过渡阶段, 离合器的输出转矩逐步增加, 而发动机的输出转矩较小, 并且它们的差距不断缩小直到为零。通过对图7和图8的比较可知, 离合器的快速接合阶段, 即对应图7上0.90~0.95 s的阶段, 离合器的传递力矩平稳过渡, 表明离合器的工作状态很稳定。而图8在离合器的快速接合阶段的时间非常短, 几乎接近零, 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发生了突变, 跳变幅度达到了50%, 这不符合离合器实际工况下的工作状态, 不能反映离合器的工作性能。

图9为离合器虚拟样机模型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为90%工况下升挡过渡过程中的转矩和转速变化, 各曲线意义同图7。

图10为离合器静态模型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为90%工况下升挡过渡过程中的转矩和转速变化, 各曲线意义同图7。

离合器在升挡过渡的快速接合过程中, 离合器输出转矩继续增大, 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也继续增大。图9表明, 在升挡过程中, 离合器的输入转矩和输出转矩都继续增大, 并且在15.2 s后离合器的输出转矩起主要作用, 这完全符合离合器在实际工况下的实际状态。而从图8可以明显看出, 在14.75 s附近, 离合器的传递力矩却发生了突变, 跳变幅度达到了74%, 这完全不符合离合器在升挡过渡阶段的实际工况下的工作状态, 不能真实反映离合器的工作性能。

通过对离合器在起步和升挡过渡过程中动态虚拟样机模型和静态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比可知, 静态模型在过渡过程中反映离合器不能平稳过渡, 从而也不能对离合器传递的动力力矩作出精确的模拟和估算, 会影响离合器的运动控制和设计。动态虚拟样机模型较好地体现了离合器在传递力矩的过渡阶段的工作状态, 真实地反映了离合器在实际工况下的实际工作状态, 表明了离合器的工作稳定性是可靠的。

4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离合器动态过程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静态模型, 借鉴动态摩擦系数的经验公式定义了离合器狭义动态摩擦系数与输入力矩影响系数, 在离合器实体建模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动态虚拟样机模型和静态模型的动态仿真, 表明虚拟样机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离合器动态过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状态, 能真实反映离合器的实际工作性能特性。这对离合器的运动过程控制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俊智等.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接合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39 (8) :56~59.

[2]葛安林.离合器最佳结接合律的研讨[J].汽车工程, 1988 (2) .

[3]Shushan Ba, Robert L.Moses, Todd Schanz and Michael J.Gorman.Development of a new Clutch-to-Clutch Shift Control Technology.SAE, 1991-01.

[4]康海涛,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4.5.

[5]M.Goetz, M.C.Levesley, Integrated Powertrain Control of Gearshifts On Twin Clutch Transmissions, SAE, 2004.

[6]陈燕.自动变速器汽车的自动换挡规律和特性分析.山东交通科技, 1999 (1) :4850.

[7]郑定浩.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最佳动力换挡规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0 (1) 1~3.

[8]申水文、葛安林.基于二参数换挡规律的模糊换挡技术.汽车技术, 1998 (1) :9~12.

上一篇:歌唱气息运用下一篇:产业组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