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2024-08-04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共12篇)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1

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同素异构和能位匹配原理,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把每个人安排在最恰当、最合适的位置,并且依据各种条件、因素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即人、财、物总处于最佳组合状态。所谓“动态思维”的“动”不仅表现在空间上的横向流动,还可以表现在时间上从现在追索到过去,从现在预测到将来的纵向流动,服从现在追索到过去的思维活动,叫作“后向思维”。而从现在向未来流动的思维,则称为“超前思维”。掌握动态思维方式正是应用于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的出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中的劳动者已被视作一种人力资源来开发与管理,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对企业就更有影响力。因此,企业由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转变,其理念上、方法上、效果上截然不同,有组织地、策略性地动态开发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一、企业人员实现开放式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使企业之间对人力资源的竞争,愈来愈成为一个焦点。没有市场,就没有充分竞争;没有充分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主动性和动力。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就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进行招聘,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用人机制,按照市场要求评价和考核。打破“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建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的用人机制。企业为留住人才,光靠关、卡、压的方式已无济于事。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放式管理,就是要建立企业人才流动的通道,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人员动态管理的基础。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需要开发”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并将其作为企业一项战略目标;二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理念,让人才资源、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同时进入市场,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三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的理念,鼓励人才依法合理流动,打破企业对人才的垄断的格局,盘活人才领域的存量资产;四要牢固树立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的理念,打破企业原先在工作中生产经营有计划,而人才的培养无计划的随意性。

二、积极拓展用人渠道

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要善于观察和实践,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要多分析多思考,根据发展目标设置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机构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配置最佳人员,并注意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企业对内可根据现岗位人员的设置和编备,进行岗位考核,因岗位考核是正确反映职工岗位劳动业绩大小的重要环节。岗位考核可包括三类内容:一是进行上岗前的岗位考核,以选拔最合适的本岗位的人员上岗;二是进行岗上工作考核,以确定工作期间的成效、业绩与历史记载;三是进行岗位综合考核,以综合评价人员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实际工作能力、事业心和工作业绩。通过人才测评,考察专业和技能之外的能力和素质。

三、企业人员的引进与培训相结合

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企业要根据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人员的结构需求的预测,实现企业岗位的调整变化与人员流动的动态平衡,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企业岗位的变化大体包括:岗数的增加或减少,岗位职责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对人员短缺的岗位可以采取对外引进人才和内部人员培训两种方法,岗位培训包括上岗培训、转岗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提高培训教育等,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采取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措施,企业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做到学用一致,学以致用。企业对外部招聘人员要进行利弊分析,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件,避免用“空头支票”来吸引人才。

四、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主导作用

企业领导要动起来。“树高影长,树大影深。”主帅不动,兵何以动?因此,作为管理者的领导首先必须动起来。据报载,我国国有企业亏损的60%的责任来自于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领导不仅要有长远的目光、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规划能力,关键是要言必行,行必果。动态管理要敢拆众人庙,敢搬铁交椅;敢破旧框框,敢立新用人机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集权用人制度、官僚主义作风,尽管不断变换企业领导,但每个企业领导都没能改变原有的用人体制。不敢破旧立新、破私立公,害怕得罪人、害怕掉乌纱帽,以致企业换领导不换企业机制,换汤不换药,企业仍然亏损。要搞好人力资源动态管理,我们的领导就不要处处顾及私利、个人安危,要敢为民请命,要敢闯、敢试、敢冒风险,要敢破、敢立、敢负责。否则,动态管理就不能成功。一个企业制定了好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好的用人机制,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要看执法者能否严格管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关系网”“情面子”成为灵活用人机制的大敌,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损害。要解决这个问题,执法者必须有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的“三铁精神”,必须本着公而无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严而公正,公而无私。这是动态管理的根本保证。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动态绩效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根据最新的一次全国民营企业普查资料,民营企业内部普遍实行家族制管理,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司治理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显得简单,但也埋下了隐患。在企业做大后,原先靠亲情维系起来的不明晰的产权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内部争权夺利,不少家

族企业内部人才缺乏却又不愿意管理权旁落,因此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许多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长挑战和观念升级。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民营企业由于收入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对人才晋升等要求的局限,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人才匮乏成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

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虽然有很多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水平上,如发发工资、管管档案等。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与现代人力资源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极不协调。

(二)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

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劳动力资源数量多,但是素质却不高,没有真正达到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要求;民营企业招一般员工时存在着只讲求忠诚而非表现的现象,只要你在企业中对老板忠诚,对企业忠诚,你就得到任用,至于你有没有才,工作能力怎么样,则是次要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狭隘的人才观,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使民营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

(三)用人机制不科学

民营企业管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老板在企业中享有最大的权威;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他们在用人机方面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唯亲”、“任人唯近”、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致使员工凝聚力下降,人力资源流动现象普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力成本逐步提升的局面,日渐降低的企业利润不可能再支撑原先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绩效管理是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动态绩效管理。

二、动态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企业绩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多维产出”,不仅表现在有形的物质形态产出,而且表现为无形的精神形态产出。

动态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员工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三、企业动态绩效评价的内涵

绩效评价,我国民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为核心,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对员工的行为、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分析和评定,并通过有效的反馈系统确保及时反馈,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人为本。员工绩效评价的初衷和灵魂应该是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开展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立员工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员工不是简单的被评价者,也是绩效评价过程中的评价者之一,不仅参与评价其他员工,也参与对自身的评价;第二,让员工有效地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包括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知情权和申诉权,以及在评价过程中与其他成员、领导之间的有效沟通;第三,使人性获得最完美的发展,通过充分调动其发自内心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理论修养,从而获得最完美的发展。

2.全面参与和全方位评定。员工绩效评价是由来自不同层面的人员共同参与,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反馈评价的过程。参与评价者包括被评价员工的上级、同事、顾客以及评价员工本人,来自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可以实现多渠道收集信息,帮助员工从多渠道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评价过程强调员工自身的参与,通过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参与自我评价,达到员工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集中各种评价者的优势互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和全面。

3.及时反馈。员工绩效评价目的是服务于员工的发展,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完成后,及时地反馈,一方面可以使被评价员工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到个人差距,以作为将来改善、提高、发展的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员工、管理阶层、顾客等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4.全面发展。员工绩效评价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员工的个人价值、专业价值,注重未来的发展,帮助员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把评价活动和过程作为员工展示自我平台和机会,促使每个员工在评价中获得激励,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庆华,钟文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探析[J].天府新论,2007,(12).

[2]姚世华.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9).

[3]李素英.关于加强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7,(6)

[4]行金玲.绩效管理工作常见的误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1).

[5]霍林,马意飞.绩效管理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经济论坛,2006,(2).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3

【关键词】 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优质服务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9-01

一个组织要完善自己的晋升体系、培训体系、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工作,从而为员工提供在组织内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开发、绩效考核等。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好的效果[1]。

1 培训与开发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是指医院为使护士具备完成现在或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改善护士在当前或未来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而展开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活动。培训与开发活动不仅是医院确保单位员工具备达到单位战略和目标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单位对员工所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2]。

1.1 培训的原则

1.1.1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管理者必须把它摆到发展护理事业的战略位置,根据各类护理人才的需要量、素质要求、群体结构进行规划,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1.2 重点培养与群体培养相结合 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创造力等,要在群体的基础上培养管理人才。

1.1.3 专长培训与基础培训相结合 专长培训是指培养专门的才能,如科研才能。扎实全面的医学与护理学是护理科研的基础,而业务专长则是解决难题的主要手段。因此,为造就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业务专长的人才,必须专长培训与基础培训相结合。

1.1.4 进修深造与在职教育相结合 可以到上级医院或医学院校深造和院内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这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

1.1.5 因人施教、因人而异 人才培养必须根据个人需要,坚持因人而异,有目的的培养,避免埋没人才和压抑人才,造成人才浪费。

1.2 人才培养的方法

1.2.1 基础训练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基础打牢了,才有利于今后人才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1.2.2 知识更新 知識更新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知识更新主要是以学习现代护理学科与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同时兼顾必备的相关知识。知识更新的途径主要有:(1)举办各种类型人才培训班如护理管理学习班,护理科研班、护理教育学习班、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学习班等,为医院培养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2)进修深造方法有两种:①带着问题到医学院校进修;②参加进修班或专科班。(3)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班可使人才拓展思路,开拓眼界,丰富知识。(4)在实践中学习人才的成功离不开实践。护理人才只有在临床第一线,才能不断充实知识,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经验才能不断积累。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3]。

1.2.3 定向培养 定向培养是指对护理骨干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方法是根据医院护理建设的需要,选拔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护理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出国学习,提高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专科临床技能,这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渠道。

2 绩效考核

2.1 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体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过程。

2.2 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到3个方面的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绩效管理体系的首要目的在于帮助高层管理者实现战略性经营目标。第二目的是组织做出各种员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决策包括薪资管理、晋升或调动、留有或解雇员工、对绩效优秀的员工加以认可、辨别绩效较差的员工等。第三目的是指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从而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2.3 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4个方面。德是指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是指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勤是指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心、组织纪律性;绩是指工作成绩、成果、贡献等。

2.4 绩效考核的方法

2.4.1 特征法强调的是绩效完成者个人的情况,它相对忽略了特定的情境和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在大部分组织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不直接使用特征法,往往是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对他们的特征进行衡量和评价。

2.4.2 行为法是以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为中心的方法,它重点关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做了些什么,而不考虑员工的个人特征或他们的行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4.3 结果法是一种只看结果的方法。它重点强调员工通过工作产生了哪些成果和结果,并不考虑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或员工是如何完成工作的[4]。

2.5 绩效考核的要求 ①绩效考核项目必须与不同类型人才的目标相符合。②评估者与被考核者均应熟悉考核的项目、内容及要求。③评估者应掌握各种考核方法与标准。④参与考核的评估者,一定要客观公正,尽量克服各种偏见。⑤培训与进修阶段的考核者,必须是被评估者的直接导师。⑥绩效考核应设立考核档案,并储存于人才库,以建立完整的人才资讯系统。⑦管理者应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才使用、晋升、奖惩的依据。

2.6 绩效评价与反馈 由于无论采用何种绩效评价方法和何种绩效信息来源,我们通常都需要让人来对人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因素导致评价者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或误差的情况。许多组织都采用所谓的360度绩效反馈的做法,这种绩效评价技术的主要做法是让多位不同的评价者来对同一位管理者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从绩效反馈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非要对一位员工的绩效给出一个总体性的评价。真正重要的是让员工们知道使用的每一种绩效信息来源是如何对自己的绩效做出评价的。

3 结 论

综上所述,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最大限度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一年多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达到了患者满意的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殷桂梅,吴红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病人满意度调查[J].全科护理,2011(19).

[2] 杨岚.浅议我院护士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8).

[3] 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全科护理,2011(06).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4

“以幼儿为主体的主题课程”教学结构模式主要通过“选择主题———搜集相关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和整理主题教育网络———创设开放式主题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编排与开展———学习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近年来随着主题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主题课程资源包应运而生。主题课程资源包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以教研组长为核心,教师集体收集内容,自主进行管理。资源包包括主题活动目标、主题各领域活动内容、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推荐课程(即备选课程)、主题反思等诸多内容。这些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的教育资源,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节约了许多教学成本。

(一)主体资源包。

主题课程中的各级活动目标、各领域活动内容安排、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等都是课程主体资源包中重要的常规内容。我们参考《江苏省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南京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幼儿园建构课程》、上海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等,结合自己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制订各年龄班相应的教学主题,并根据教学状况,每学期初再做微调。

(二)影像资料包。

在这里,我们会将一些研讨课用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特别是二研、三研后的精品课,几乎都以实录的形式保存在资源包里,在下一轮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主题反思包。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所选课程内容是否合适、目标达成度如何?在该主题中,哪个活动的组织是自己比较成功的?哪些活动需要重新思考调整等,都以主题为单位记录下来,供大家分享交流。在下一轮的课程实施中,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

(四)优秀课例备选包。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建立了资源备选包,里面有优秀、精品课例,也有老师平时积累的与主题相关的课例,这个备选包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子储物袋”,老师有需求就到袋中去挑,根据教学需求、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主题活动内容。

二、课程资源包———教师发展的“自主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课件,还应该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我园建构的园本化主题课程资源包,有效促进了主题课程网络的动态化管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和自身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内容选择———自主共享。

课程资源包的出现,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管理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择或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调整,不过这个调整一定要通过教研组这个团体共同的研讨和协商。如:大班教师在进行“我们爱祖国”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发现以前的课程中有的活动设计相当枯燥,于是几位教师便重新构思新的教法,以旅游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充分认识和美好向往。在该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把验证后的课程全部归档在课程资源包中,大大丰富了主题内容。她们在课程实施中充分享受着自主课程管理的快乐。

(二)目标制定———互通共长。

主题资源包的建设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互通共长。当大、中、小班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主题的活动时,教师们便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目标制定。

(三)课程生成———智慧碰撞。

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最具智慧和活力的一个内容就是“优秀课例备选包”,即不断有新课程生成的那部分。每个学期的练兵活动中、主题课程开放观摩活动中,都会产生一批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往往都是教师在多次智慧碰撞后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以后都会把这些优秀课例汇聚起来,大家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分类投放到课程资源包中。

三、课程资源包———优化课程的“便捷快车”

(一)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主动了。

在课程资源包没有规范管理之前,我们所谓的主题网络图是生拉硬扯牵强形成的,很多地方都缺少深层次思考。有了课程资源包以后,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学期对内容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解放了老师。这样教师就愿意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特别是“优秀案例备选包”,大家每学期都能够主动把自己开放的精品展示课及时放到其中,用以共享。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了。

两年多来,我们的课程资源包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教学课件、主题环境创设照片、教师各类教研活动录像等,这些影像资料为再次开展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和帮助。实践证明,教师在感受了直观的录像课之后,在自己的主题活动组织中就会做到有效调整,较好实现主题教育目标,同时也大大减少课前准备时间和精力,她们从中尝到了“做有心人”的甜头,在今后的课程资源包管理中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主题网络课程管理变活了。

在课程资源包中,主体课程资料分门别类清晰保存,要使用时点击相应文件夹就能迅速查找到该文件。当教师再次教学到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只要通过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思考,对储存在资源包中的原有资料再作修改、补充和完善就行,达到了教师之间备课资料的资源共享。在每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我们会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反思并电脑备档,给主题网络课程建构注入新的营养素。

可以说,一个类似于“电子储物袋”的课程资源包为我园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帮助,更给了她们一定的课程自主选择空间。现在我们的主题网络课程因不断推陈出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孤单的“一条线”渐渐变为张弛有度的“一张网”。

摘要:以前,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的运用, 而忽略了其在课程设计和课程管理环节中的作用。为此, 我们引领教师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课程资源包,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课程资源包更好地完善了幼儿园课程主题网络的建构, 优化了主题网络课程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课程资源包,主题网络,动态管理,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编写 篇5

本文所属专题:

※理论论文

标签:矿山储量矿产资源动态监测

摘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目的是通过对矿山的地质测量,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因此,储量动态监测是矿政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对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株洲市开展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做法;成效

株洲市储量动态监测于2003年完成试点工作,2004年已全面展开。目前该项工作正深入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提升了矿产资源管理整体水平。

1主要做法

1.1统一规划

通过实施矿山资源整合,对全市各矿区内已设采矿权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调整,重点解决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大矿小开,矿区范围重叠、矿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具体方法是:以矿区、矿段或井田或构造分区为基本单元,采取尊重历史、正视现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矿山最低生产规模和有关要求,将基本单元内的矿山群、按照矿体空间特点、矿山群各矿山相互空间关系,合理划定矿区范围、确定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如煤矿年生产规模必须大于或等于6万吨,服务年限必须等于或大于8年),对位于同一基本单元内矿山群以联合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并对整合矿山的矿区范围进行统一调整。

1.2夯实基础

1.2.1划分检测单元

根据地质成矿条件特征,以矿区、矿田、矿床及矿种为基本单位划分为8个基本检测单元。并确定在一个检测单元内的矿山群只能由一个地勘单位联测,严禁多家检测,确保了各单元内矿山储量检测成果的统一规范及延续性。

1.2.2建立测量控制网

按照有关测量技术标准,以各检测单元为单位,建立了与国家测量坐标网联测控制网,并对检测单元内的各矿山建立了近井口测量控制点,各项测量成果已

全部通过湖南省测绘产品授权检测站检测验收。

1.2.3规范检测基础资料

矿山储量检测严格以统一规划调整后的矿区范围所编制矿山“资源储量报告(核实、分割)”为检测前置基础。截至2003年8月止,株洲市全面完成了甲类矿种310个矿山的“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的编制,及时完成了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于2004年全面展开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

1.2.4严格检测队伍

为确保检测质量,承担矿山储量检测单位原则上为驻株地勘单位,同时具有甲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和乙级以上测绘资质且诚信度高的队伍。

1.3强化措施

1.3.1储量检测与采矿权管理相结合采矿许可证审批发证(如延续、变更、转让、注销登记和采矿权价款评估等)必须由相应的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等资料。矿山检测成果(矿山储量年报)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所需发证资料,如保有资源储量、开采现状图,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资源储量估算图等必备资料,不但规范了企业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登记资料,也为管理机关依法审批采矿权登记发证提供了可靠依据。凡申办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转让登记的,必须提交经审查备案的“矿山资源储量年报”,按审查备案的储量参数决定服务年限和进行采矿权价款评估,按规定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否则,将暂停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等登记事宜。

1.3.2储量监测工作与矿山年检相结合通过监测所编制的“矿山储量年报”,能全面地反映了储量的实际的动态变化情况与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程度,同时也反映了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以及是否越界开采等情况。因此,凡未进行储量检测工作、未提交“矿山储量年报”的,原则上不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检查,从制度上强化了采矿权人增强了依法开采、科学开采的意识。

1.3.3储量检测与提高资源利用率相结合以往矿山企业总是将实际采出量作为资源动用量,忽视了开采损失量,造成一部分资源的流失。通过对动用储量块段检测,资源储量采损量有据可查,“三率”指标考核也有据可依,促进了矿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储量,提高回采率,提升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水平。

1.3.4储量检测与资源储量统计报表相结合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报表是反映资源储量情况的法定报表,只有采用经审查备案的矿山储量年报告的储量参数,才能保证了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报表的各类参数齐全、真实、可靠。因此,凡未进行储量检测工作的矿山、所提交的“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表”的参数上不予认可,从机制上保证了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报表的质量。

1.3.5储量检测与考核目标相结合为了保正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到位,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储量检测核查工作情况增列入各县(市)政府及各局目标进行考核,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工作成效

2.1提高了认识

通过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深刻地认识到: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一项核心工作,离开了矿产资源储量,就没有矿业权市场,也就没有矿产资源管理;储量监测是地矿行政部门的职责,提交储量年报也是采矿权人的法定义务;通过储量动态监测,既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也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宏观调控、制定资源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2模清了家底

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制度的建立,能及时掌握矿产资源储量总量及变化情况,为确保资源运行安全、宏观调控制提供依据,又能进一步查明并控制了矿山群间的新增基础储量,及时为规划矿山规模开采、寻找矿山接替资源、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资源储量统计登记、采矿权价款处置提供了基础资料,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2.3规范了管理。

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核查结果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管理职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有利于执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核查结果,客观反映了开采矿山资源利用及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监督和指导矿山生产,规范了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活动。

2.4矿山收到了实效

株洲市各矿区勘查程度低,绝大多数矿山无技术人员,凭经验采矿,风险大、效益低、成本高,无序开采、破坏或浪费资源的现象较为普遍,采矿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矿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检测,基本掌握了矿区情况和矿体的变化规律,加之有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现基本可以做到按有技术关规定有计划地科学开采,保护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2.5优化了矿山布局

通过检测,清晰掌控了矿山的开采状况,准确界定了采矿三维空间位置,及时发现和纠正越界开采行为,进而有效地解决采矿权属纠纷、矿区范围交叉重叠、矿山布局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如在2004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工作中,按测量技术规范建立了矿区(井田)测量控制网站,通过对攸县黄--兰煤田225个煤矿矿区范围和生产系统的控制测量后,发现各矿山井口及主巷道均与原测量的坐标有一定的误差,有一部份矿山主、副井口位置或主巷道在所批准的矿区范围之外及矿区范围相互重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矿山资源储量年报资料明确了整合矿山及矿区范围调整对象、调整方法、调整程序等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对矿山的整合及矿区范围的统一调整,原225个家煤矿减少至现96家,消除了年生产规模在3万吨以下和服务年限在8年以下的矿山,矿山布局不合理、矿区范围重叠、无序开采等问题基本解决。

2.6成果得到了应用

矿山储量检测成果资料已及时应用到矿产资源规划、各项产业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登记、矿产资源整合、采矿权价款评估、矿业权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登记发证、矿产资源监督管理诸多方面;为制定矿产资源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料。

2.7规范了检测市场。

我市有6个地勘单位具有检测资质。但由过去未建立正常市场竞争机制,存在无序竞争及压价现象,甚至出现同一矿山有多地勘单位编制同一个地质资料的现象;在同一矿区矿山群不同地勘单位所采用标准不一,所编制的资料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统一和综合对性差,严重影响了我市整体检测质量和成果资料的有效利用。为了规范检测市场,做了3方面的工作。

2.7.1以市场竞争确定检测单位

驻株具有地勘资质6家地勘单位可根据《关于选定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机构的函》(株国土资函[2004]6号)等要求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准备相应的申报资料及检测质量承诺书申请某一基本检测单元。市局对驻株6个单位的申报资料进行了审核、实地核查,结合省、市、县有关部门以及矿山企业对申请单位原所编制的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技术服务态度和信誉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公开、公平、公正”进行评标,从中选出前3位为株洲市储量检测承担单位。

2.7.2明确了检测单元

根据检测单位申请及地勘专业特点,明确了所承担检测基本单元及具体工作要求。

2.7.3提出了检测收费参考价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和各检测单位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价,结合全省其他市州的实际取费情况等,提出了检测收费参考价,避免了检测取费的恶性价格竞争。

2.8推进了中介机构建设

2.8.1组建了储量评审机构

指导完成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组建工作,制定了工作制度,配备人员与设备。在已有3个国家级储量评估师的基础上,推荐了17个储量评估员,涵盖了地质、采矿、水工环、物化探等专业,均通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资质考核,进入省级专家库,标志了株洲市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的评审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

2.8.2强化了业务培训

动态资源 “静态”应对 篇6

一、错误资源——变废为宝,大放异彩

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对于错误资源,教师要把握点拨、诱导、引领的机会,适时变废为宝,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例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等于多少吗?

生1:8+6=14。

生2:不对,8+6=15。(学生们哄堂大笑)

师(微笑地):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生2:我明白了7+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他的回答令全班学生另眼相看)

这里,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通过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二、差异资源——因势利导,共同提高

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性生成资源我们要因势利导,让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使课堂呈现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例如,教学“分数除法”一课,在解决“÷2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时,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方法。部分学生循规蹈矩,用分数乘法的法则类推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即÷2=÷=。部分学生标新立异,得出里有4个,2个就是的一半,所以除以2就是求的一半是多少。有学生提出疑问:“这两种方法能解决÷2,但不能解决÷3。”这时,一学生说,他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3倍,不改变被除数的大小。有学生喜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说:“如果是÷,按这种方法算不是太麻烦了?”也有学生认为:“除以2就是把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能转化为分数乘法,即÷2=×=。”正是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挖掘与引导。

三、意外资源——化险为夷,即兴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我们应该合理改变教学预设,即兴创造,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师预设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教师一下子愣住了。但他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于是,教师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不错。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契机说:“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学生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画着;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在这里,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意外资源进行冷静处理,使得学生由“学数学”变成“教数学”,学习热情直升极点。

总之,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们应该“静态”应对,及时了解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然后整合形成新的、有用的资源,继而推进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7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IBM就在System 370系统中使用虚拟化技术使多个操作系统共享硬件资源。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初期主要致力于CPU与内存的虚拟化, 注重于CPU及内存性能的提高。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 虚拟化技术在部件、系统及应用级都取得全面发展, Intel和AMD先后推出的一系列支持虚拟化技术的CPU,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虚拟机环境下CPU和内存的性能。然而在外围设备虚拟化方面, I/O设备的性能却损失很大。I/O设备的利用率瓶颈成为了提高虚拟机使用性能的瓶颈。因此, 提高在虚拟机下的I/O设备性能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此, Xen和VMWare分别提出了split I/O模型[1]和direct I/O模型[2]。split I/O模型将传统的I/O驱动框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发起I/O访问请求, 部署在无I/O访问权限的客户域中;另一部分负责实际的I/O操作, 部署在具有I/O访问权限的特权域中。二者采取特定的基于共享内存的通信机制以提高客户域访问I/O设备的性能及安全性。direct I/O模型将设备驱动部署在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中, 客户操作系统 (GOS) 通过VMM直接访问I/O设备, 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split I/O模型及direct I/O模型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I/O设备性能和共享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I/O性能, 近年来VMWare等公司又相继提出Passthrough I/O模型[3]。Passthrough I/O模型将设备独占式地分配给指定的客户域, 使该域具有最高的I/O访问性能, 这样做的优点是:由于不需要模拟设备进行请求转换, 所以访问速度高;GOS能根据最新硬件, 加载对应驱动, 可充分发挥新硬件的功能。Passthrough I/O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I/O性能, 但这却是以牺牲设备共享能力为代价的。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 结合Linux设备热插拔技术及Intel VT-d[4]技术,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KVM的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 在不降低Passthrough I/O设备访问性能的前提下, 仍然能够满足设备的共享能力。

1Linux操作系统的热插拔处理

由Intel、Microsoft及 Toshiba共同开发而成的高级配置与电源管理接口ACPI (Advance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能使操作系统依照一定的方式管理用电情况, 处理系统硬件产生的热插拔事件, 让操作系统从用户的角度上直接支配即插即用设备, 不同于以往的基于 BIOS 的管理方式。

ACPI对系统平台、外插板卡硬件都有特定的要求:系统集成热插拔控制集成电路和PCI插槽的逆电流控制器, 这样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可以自动检测PCI插槽上是否有设备, 当探测到PCI插槽上无设备时, 能够自动将该插槽断电。目前南桥芯片中都集成了ACPI协议。

以插入设备为例, 用户将一块PCI热插拔设备插入到主板的插槽后, 从南桥芯片中的热插拔控制器感应到有设备插入, 到插入的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操作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如下:

(1) 设备插入后, 南桥热插拔控制器生成GPE事件 (通用事件) 通知ACPI驱动层。

(2) ACPI核心控制芯片组根据GPE事件产生一个系统控制中断, 通知操作系统处理相应的ACPI事件。

(3) 硬件会清除这个GPE事件的响应位, 并且运行对应GPE位在ACPI名字空间中的控制方法。

(4) 控制方法将根据热插拔控制器的相应控制位来决定当前事件是否为一个设备插入事件, 以及哪个插槽有设备插入。

(5) 控制方法将向ACPI驱动层发出通知, 表示当前PCI总线上的某一个插槽有设备插入。

(6) ACPI驱动层运行相应方法获得第 (5) 步所知的设备的当前状态。

(7) ACPI驱动层通知PCI层对新插入的设备进行枚举。

(8) PCI层读入相关设备 (PCI功能模块) 的配置信息:对该PCI卡上所有设备根据设备制造厂商获得相关的驱动程序;使能PCI卡上所有的功能模块;ACPI驱动层根据PCI设备的电源管理规范, 使能PCI设备上的电源管理状态寄存器, 使PCI设备上电, 激活设备。

(9) 系统正常运行/访问设备。

2KVM的设备热插拔

KVM是2005年出现的开源全虚拟化技术, 它的代码量相对较小, 使用简单, 并且现在已经被Linux核心组织放入到Linux内核里面, 作为一个内核模块而存在, 这样它也可以使用Linux调度器和内存管理功能。在Linux自身的资源管理和CPU硬件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 它可以高效地支持多个GOS。

2.1设备热插拔初始化

KVM经由改写的Qemu[5]程序来模拟部分硬件资源和I/O设备的。GOS启动的同时, 创建其相应的Qemu进程, 初始化Qemu管理器。Qemu管理器是用户态的Qemu进程的一个子线程, 用于在GOS启动后动态地对GOS系统硬件进行管理。PCI设备热插拔的初始化是在Qemu管理器中进行的。

KVM的PCI设备热插拔初始化过程如下:

(1) 查找设备所要挂接的总线。

(2) 将PCI设备的设备信息添加到所要挂接总线上的模拟设备队列中。

(3) 使用Qemu标准总线挂接方法挂接设备, 包括为真实设备分配在虚拟机中将要使用的功能号;分配将要在虚拟机中使用的中断索引号及中断号等。

(4) 通过HOS的sysfs获得设备的真实配置信息, 保存在GOS对应的设备配置空间中。

(5) 向Qemu注册GOS所关心的I/O内存及I/O端口, 设置中断路径。

(6) 设置由KVM来进行设备的IOMMU及捕获设备产生的中断。

(7) 激活设备, 相当于给设备所插入的“插槽”上电。

(8) KVM向GOS对应的虚拟中断控制器中写入一个“产生一个设备插入事件”的中断。

(9) 转入到章节1中的操作系统对热插拔的处理过程中。

将设备从GOS中删除, 首先将设备从所挂接的总线上删除, 其次将设备所插入的“插槽”断电, 最后KVM向GOS中写入一个“产生一个设备拔出事件”的中断。

2.2中断写入

由于Qemu模拟的PCI总线不具备PCI热插拔控制器, 所以在添加 (或删除) 一个设备成功后, KVM需要向GOS的虚拟中断控制器中写入一个中断, 通知ACPI核心芯片组插入 (或拔出) 了一个设备及设备插入了哪个PCI插槽 (设备从哪个插槽中拔出) , 以代替热插拔控制器对PCI插槽的扫描。

最近, 英特尔提出了新的总线及接口标准—PCI-Express。作为下一代的总线标准, PCI-Express具有很多PCI总线所不具备的功能, 如它定义了标准的热插拔控制器和热插拔规范等。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进步, 未来可能出现模拟的PCI-Express总线。使用这种总线, 在设备热插拔过程中GOS可以自我感知设备的插入与拔出, 而不再需要KVM向GOS注入中断。

3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的设计

针对Passthrough I/O不具备设备共享能力的缺陷,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该框架主要应用了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 基于共享内存及信号机制实现物理资源管理模块与虚拟机管理进程Qemu之间的通信, 利用hypercall机制实现GOS与HOS之间的通信, 实现设备在多个GOS之间的分时共享, 在不降低Passthrough I/O设备访问性能的前提下, 仍然能够满足设备的共享能力。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允许每个GOS向管理器申请所需要的设备, 在管理器的协调下, 每个GOS可以分时独立的使用物理PCI设备, 来进行高效的I/O访问。

在图1中,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 (本框架下主要指PCI设备) 的作用是收集每个GOS对设备的请求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 设备管理员在多个GOS之间进行有限设备的分配。资源请求模块是运行在GOS中的PCI设备请求程序, 用户通过资源请求模块向管理器申请所需要的设备。每个GOS都有一个用户态的Qemu进程与其相对应。

用户在GOS中运行资源请求模块选择所要申请的设备类型, 根据预先设计好的hypercall机制, 将这一请求信息传送到内核模块KVM中, KVM对请求信息做简单的封装处理后将其传递到物理设备管理模块中保存并显示出来;设备管理员分析多个GOS的请求信息, 然后使用物理设备管理模块选择将设备分配给合适的GOS。在管理员进行设备分配时, 可能设备正在被某个GOS所使用, 那么物理设备管理模块需要先将这个设备从相应的GOS中删除, 然后再添加到另一个GOS中。

如图1所示, 某一时刻管理模块要将GOS1所拥有的设备分配给GOS2, 管理模块所要做的操作如下: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通知GOS1删除设备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将保存的设备信息写入共享内存中, 根据GOS1的进程号向GOS1对应的Qemu进程发送信号, 通知Qemu进程将设备删除;Qemu进程根据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删除设备;设备成功删除后, Qemu进程将删除的设备信息通知KVM, KVM向GOS1对应的虚拟中断控制器中写入一个“产生设备拔出事件”的中断, 进而GOS1处理这个热插拔事件;上述操作完成后, Qemu进程发送信号通知物理设备管理模块设备成功释放,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修改自己保存的对应设备信息。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通知GOS2添加设备 物理设备管理模块将设备的总线号、设备号等信息写入到共享内存并向GOS2对应的Qemu进程发送信号, 通知Qemu进程添加设备;Qemu进程根据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添加设备 (见章节2) ;设备成功添加后, KVM向GOS2对应的虚拟中断控制器写入一个“产生设备插入事件”的中断, 通知GOS2进行相应处理;上述操作完成后, Qemu进程将设备所插入的槽号及所挂接的设备总线等信息写入共享内存;物理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的信息更新自己保存的设备信息。

4实现与测试

考虑到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技术所需要的设备热插拔技术及其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择在支持VT-d的机器上实现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 KVM的版本选择KVM-85这个比较稳定的版本。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中的物理设备管理模块实现为一个设备管理器, 资源请求模块实现为一个GOS中的用户态程序。

在管理器中, 实现设备请求结构体, 保存GOS对设备的请求信息, 如发起请求的GOS进程号、请求发生时的系统时间及申请设备的类型等。GOS的进程号从GOS对应的进程控制块中获得;系统时间通过系统函数do_gettimeofday () 来获得。

在管理器中, 实现设备分配结构体, 保存PCI设备的信息, 如设备的配置空间信息、设备所属的GOS、设备插入GOS的哪个插槽等。设备的配置空间信息包括设备总线号、设备号及功能号等;设备所属的GOS的进程号在设备分配成功时从GOS的进程控制块中获得;设备所在的插槽在设备分配成功后从共享内存中获得。

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主要考虑设备请求过程及设备分配过程两方面的实现。

4.1设备请求过程

设备请求过程的实质就是GOS与HOS通信的过程。GOS与HOS通信的方式有两种, 另一种是使用hypercall的方式, 一种是发出I/O请求的方式。hypercall是GOS主动发起的到VMM的陷入, 在KVM中它是通过虚拟化指令vmcall模拟实现的;I/O请求则是当GOS要访问设备时, 会触发处理器异常, 从而进入到HOS。这里选择用hypercall的方式实现GOS到HOS信息的传递。

如图2所示, 用户向管理器申请设备, GOS调用hypercall函数将申请设备的类型信息传递给KVM;KVM调用标准的vmcall接收函数处理这个hypercall后, 调用预先定义好的函数将申请设备的类型信息及申请设备的GOS的进程号传递给管理器。管理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设备请求结构体中, 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最后, 管理器将GOS对设备的请求信息通知设备管理员。

4.2设备分配过程

在将设备分配给目标GOS时, 管理器首先要判断设备是否已经分配给其他的GOS。判断设备分配结构体所保存的GOS的进程号:如果其值为0, 说明设备没有进行分配, 可以直接分配;如果其值为正值, 则说明设备已经分配给其他的GOS, 需要先将设备从所属GOS中删除, 然后再添加到目标GOS中。由于设备的删除过程与设备的添加过程类似, 所以下面以设备的添加过程为例来说明设备的分配过程。

如图3所示, 管理器将设备的信息写入到共享内存中, 然后调用kill函数发送信号SIGRTMAX通知目标GOS对应的Qemu进程。Qemu进程调用对应的信号处理函数将共享内存中的设备信息取出并写入到缓冲区中, 然后调用Qemu标准的命令处理函数进行设备添加操作。添加设备完成后, Qemu进程将系统分配给设备的插槽号和总线号写入共享内存, 发信号通知管理器根据这些值更新设备分配结构体。管理器判断GOS分配给设备的插槽号, 如果是非正值, 说明设备的分配失败;如果是正值, 那么管理器更新设备分配结构体。

4.3测试结果

本文在下面这样一个场景中对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进行测试:GOS1对外提供HTTP服务, 将网卡分配给它以实现高速的网络访问。在一段时间内, GOS1所在的主机负载过高, 需要将GOS1迁移到局域网中的其他主机上运行以平衡负载。此时在GOS2上启动相应的HTTP服务, 将网卡从GOS1中删除, 然后分配给GOS2, 由GOS2继续对外提供服务。在进行设备热插拔过程中, GOS是无法对外提供服务的, 这里使用ping命令测量在热插拔过程中的ICMP报文的丢失率。

硬件环境 一台支持VT-d功能基于X86体系结构的PC机, CPU:3.33GHz, 内存:2G, CPU和主存之间有64K的高速缓存;一台基于X86体系结构的PC机, 两台计算机之间由100Mb/s的以太网LAN相连接。

软件环境 支持VT-d的PC机:HOS:Kylin Linux+KVM-85, GOS1:Kylin Linux, GOS2:Fedora 9 Linux;基于X86的PC机:Kylin Linux。

本文设定ping命令每10毫秒发送一个ICMP报文, 10秒钟后停止发送, 在这10秒内将网卡从GOS1分配到GOS2中。经过二十次的反复测试计算平均值, ICMP报文的丢失率为39%, 也就是说物理资源分配过程耗时大约为4秒, 这段时间包括网卡热插拔分配的时间及GOS对网卡进行配置的时间。相较于长时间及高性能的网络服务要求, 应用物理资源动态分配与管理框架所造成的性能损失还是很低的。

5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Linux的热插拔处理过程, 然后分析KVM的热插拔实现, 最后基于Passthrough I/O模型设计了物理资源动态分配管理框架并在支持VT-d的机器上将其实现出来。物理资源动态分配管理框架支持多个虚拟机动态分时的使用PCI设备, 测试表明它提高了Passthrough I/O模型的共享能力。但是本框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设备从GOS中删除时, 没有保存当前GOS对设备的使用状态, 当设备再一次分配给该GOS时, 是一个全新的状态, 这对用户的使用来说是非常不便的, 这点不足也是我们以后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Barham P, Dargovc B, Frase K, et al. Xen and the art of virtu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19th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October, 2003.

[2] Intel Corporation.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 I/O[EB/OL].Intel technology Journal 10 (03) . September, 2008.

[3]Liu Jx, Huang W, Abali B, et al.High performance vmm-bypass i/oin virtual machines[C]//proceedings of the 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May, 2006.

[4]Adams K, Agesen O.A comparis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tech-niques for x86 virtu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 ACM, 2006.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8

平衡计分卡是针对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目标考核的动态方法, 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企业仅靠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考核的局限。平衡计分卡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企业可以通过这四个层面将企业战略与部门职责和员工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 能为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日常工作指明方向。平衡计分卡是一套用来衡量企业绩效并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按照不同时间阶段来综合评判企业能力的系统。

(一) 财务维度

是指企业通过何种方法来达到利益最大化。主要包括, 收入方面的标准、成本与利润的标准、资产利用以及投资的标准。具体的指标有, 经济的增长率、收入的增长率、财产的负债程度、目标市场、投资收益率等指标。

(二) 客户维度

客户作为企业的直接利润来源, 企业所从事的各项活动首先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这类指标主要有, 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客户关系等。

(三) 内部运营维度

也称为内部业务流程, 是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 通过分析和评价能清晰的知道企业运作成败的转折点在哪里等。主要包括, 企业的经营过程、改进创新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等。

(四) 学习与成长维度

这个维度主要突出企业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把实现的重点放在了企业员工提升的积极性上面, 只有企业自身不断在学习中发展, 在学习中成长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这类指标有, 员工的能力、信息系统的能力、规章程序与组织的匹配度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主要是指组织为赢得优势竞争力、适应环境变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过程中, 对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薪酬体系的设计、绩效管理等核心工作的整合、构造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稳定能力

是指在竞争环境中, 使组织对技能型、管理型人力资本的储备程度可以迅速被界定、发展和实施, 以最大化这些人力资本所内在的、必需的人力资源活动。主要从员工配置指标、员工素质指标、人力资本投入指标、员工满意度指标等几个方面来衡量。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

人力资源是组织各种资源的重要综合剂, 它可以把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组合运用, 在组织的价值链环节和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在企业实践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对企业经营的支持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 对人力资源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管理能力

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决定了员工的幸福指数以及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和归属感一方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员工发挥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又影响着企业的动态能力, 使组织赢得利润最大化。

(四) 组织的学习能力

在多变的环境中, 动态能力着重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的流程, 主要表现在组织对外的交流, 包括知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 内外部培训等方面。

(五)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量化为员工的薪酬。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以及薪酬的预期度对组织成长性人才的稳定性和对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成长性员工拥有的人力资本, 表现为组织的价值创造和发展潜力, 是组织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将平衡计分卡考核方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 可以实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企业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的结合。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一) 财务角度模块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产出比的分析, 该模块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培训成本收益、招聘成本收益。

(二) 内部运营模块

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公司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留人才, 对公司的工作效率给予一定程度的改进等。内部运营角度模块考核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素质与配置、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源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员工互动管理等。

(三) 顾客角度模块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 企业员工同样可以被看作为顾客。顾客角度诊断模块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员工对薪酬和绩效的满意度等。

(四) 学习和成长角度模块

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为企业在组织氛围、文化、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提升作用。学习和成长角度模块包括:组织文化、信息化管理、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的评价的功能主要通过评估找出企业管理实践的优势和劣势, 提高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洞察力, 找出最适合的改进方法。动态评估可以结合相应的专业软件进行,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也可以结合企业相关管理评估及诊断进行, 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评估的过程帮助企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的顺利实施,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使企业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这种评估是基于组织内部的管理现状进行的, 结合组织的战略来进行。

摘要:人力资源能力的动态管理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体系, 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 能够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的高低等级, 引导组织进入逐级提升的动态能力结构, 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另一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实践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战略流程等方面, 本文探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期能丰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研究与平衡计分卡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汤伟伟, 冯俊文.动态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 2015年11月.

[2]武春友, 江洪.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 2015 (9) .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9

龙岩市矿种齐全,截至2015年末,已发现64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40种,其他矿产3种),有35种矿产进行过普查—勘探工作,大多数矿产已被开发利用。龙岩市主要的矿产,尤其是煤、铁、铜、金、锰、稀土、石灰石、白云岩、高岭土等,在省内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龙岩市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1.加强地测机构建设。由于多方面原因,龙岩市矿山点多面广,规模小,除省煤炭集团下属矿山和个别大型矿山外,许多矿山专业技术人员少,地测机构未建立。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龙岩市就着力培育面向市场的矿业中介机构,服务矿山企业,向资质管理部门审核上报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测量等多家矿山中介机构。经努力,目前龙岩市共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10家,矿产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单位9家,较以往有较大增加。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启动后,龙岩市充分发挥在岩技术单位的专业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促使一些矿山企业与地勘单位、测量机构合作,共同做好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民营矿山和小型矿山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2.加强监督管理。龙岩市国土资源局把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列入采矿权年检内容之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结合矿山日常监督管理对企业的储量台账开展实地检查。同时,注重加强矿业中介机构的管理,要求严格行业自律,按国家规程开展工作,并不定期地组织实地互检,召开会商会。发现弄虚作假、随意增减资源储量等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情节严重的进行通报批评,有效地防范了违规问题。

3.建立储量年报审查制度。每年1月初,矿山企业需将上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提交国土资源部门审核。2009年至今,龙岩市国土资源局每年聘请若干名专家,组成核查小组,认真审核每份矿山储量年报,填写评审意见,并抽取一定比例的矿山进行实地检查,听取矿山对年报审核工作的建议,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有效促进矿山储量年报编写逐步规范化。审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在储量年报核查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核查工作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核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在宣传好的做法的同时,警戒错误,引起注意,使矿山企业认识到加强储量动态检测的重要性(见下页图)。

4.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一是严格储量评审关。认真执行储量会审制度,加强矿产储量评估员的管理,确保储量真实准确。二是严把储量统计登记关。每年初都认真部署储量统计工作,按时完成已上储表和未上储表矿区统计工作,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对储量查明登记、占用登记把好法律关、政策关,作为矿山开采和矿权取得的依据。三是把储量动态监管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相结合,年检时要求矿山企业提交有资质单位出具的“三率”考核指标,对“三率”指标不达标、矿产资源储量浪费大的企业按开采回采率系数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三、龙岩市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2009年以来龙岩市矿山储量检测工作实践中发现,普遍存在矿山企业的开采储量年报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其中有人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三种:一是把开采储量“做小”,可以小到实际储量的20%,即将实际开采储量的80%隐瞒掉;将储量“做小”的原因是矿业权人为了少缴矿业权价款。二是将保有储量“做大”,做大的目的是矿业权人为了保留住采矿许可证,隐瞒矿山资源储量近于枯竭的真情,用“做大”的储量延缓关井闭坑的期限。三是个别中介机构编制的矿山储量年报数据是按矿山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反算、倒推,没有到矿山实际进行检测工作,造成储量年报瑕疵较多。

而龙岩市矿产储量管理中技术因素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矿产开采储量家底不清。受福建省矿产资源政策调整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龙岩市对规模小、设备落后、对环境影响、破坏严重的小矿山实施了关停并转,全市矿山数从2008年的808个减少到2015年底的461个。另因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矿业类生产出现收缩态势,各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大批矿山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关闭倒闭。2015年列入市级储量动态检测的矿山仅48家,列入县级储量动态检测的矿山仅169家。已停产、将停产及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矿山,没有安排储量核实检测工作。

2.个别煤炭矿山各煤层的顶底板均为泥岩,没有明显标志层,顶底板中也很难敲到化石,各分层之间又时而尖灭时而分叉,且主采煤层赋存常以鸡窝状、串珠状、藕节状分布,造成实际开采中,煤岩层难以对比确认,造成测量单位无法区别具体动用了哪一号煤层的资源储量,例如漳平吾祠煤矿、永定上在侨资矿。

3.个别铁矿矿山,例如漳平洛阳矿区后头山铁矿,在详查地质报告时,发现部分磁铁矿矿体为层块状赋存。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该矿采用坑探钻增加控制程度,新增发现多处磁铁矿矿体,均为团块状赋存。详查地质报告确定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与实际矿体赋存的资源量存在较大差异。

四、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不执行储量动态检测,各项工作不到位的矿山企业,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做好储量年报成果与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采矿权年检等矿政管理的衔接工作,煤炭矿山储量年报所计算出来的采区回采率可作为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标准,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也必须附有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的历年矿山储量年报数据,其资源储量数据应相吻合,以此提高矿山企业规范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鼓励矿山企业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根据福建省国土厅文件,《矿山储量年报》的编写单位未作资质限制。技术力量较强的矿山企业应自行开展矿山地质测量,做好日常台账,组织专业人员编写《矿山储量年报》,独立完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

3.坚持实施储量动态跟踪监测。2012年开展的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只反映当前的矿山情况,它是在一个年度的节点上,因此不能代替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矿山储量检测工作是长期的、动态、常态化的监测。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地测机构或配备地测人员,由地测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矿山地质测量工作,建立“一账三图”制度(一账是资源储量台账,三图是指采剥或采掘现状平面图、井上下工程对照图、资源储量估算图),每年年末提交矿山储量年报,平时严格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块段和矿产储量进行采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企业动用储量块段的批准文件,按期对企业开采位置进行现场标注,不定期对辖区内矿山进行检查,对进度、检测质量和各类台账进行监督复核。

4.煤炭矿山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断总结岩煤对比标志,以确实摸清当年度实际动用的煤层,为矿山储量年报的编制和储量动态检测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为矿山企业的采掘工程布置和今后的储量核实工作提供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五、结语

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应成为矿山企业的一项制度化工作,就如同企业每年编制的财务报告一样。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严格的储量动态管理,为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增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矿产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国家资产不流失,确保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足额征收,确保矿业秩序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龙岩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Z].

[2]王丽瑛,李利波,陈一笠,周志勇.关于天津市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思考[J].地质找矿论丛,2010,(2):168.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我国正在进入中度缺水国家行列,尤其北京市作为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大中型城市,对水资源具有更加紧迫的需求[1,2]。在此形势下,我国已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水资源、水环境工程总量控制作为我国治水的基本战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不断突出,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方法与策略成为研究热点。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主要包括国家、地区、流域三种研究尺度。2006年,Andreo B等[3]采用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对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水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降水对水资源的供给量影响较大。2010年,Rebecca L等[4]从生态系统角度的不同方面入手,研究提出了全球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策略,但均没有从整个流域的角度出发,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对流域内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国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方法较多,多采用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方法,2007年,陈守煜等[5]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对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未能定量化的从宏观层面开展评价。2010年,杜超等[6]采用Bossel可持续评价的理论框架筛选出36个评价指标,对双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这些评价方法所采用的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来源较困难,数据分析过程较为复杂。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发现,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对水资源供给或水资源需求单一方面的研究,并未从水资源需求、供给双向调节的角度,选定合适指标对区域水资源动态平衡开展分析,且不同区域的指标体系也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可推广使用的评价方法。

以系统工程理论为科学基础,吴季松教授创建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模型[7]。本文以该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模型为理论基础,基于总量管理策略,以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研究对象,开展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应用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定量化地描述北京市水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动态供需矛盾关系,并进行定量分析预测与评价。根据对形势的发展预测,提出了解决北京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2 基于总量管理的水资源供需关系模型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开展水资源动平衡态供需关系研究,应当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发展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合理的优化计算方法,并对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提出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因此,本文应用吴季松教授提出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模型[7],从总量管理的角度开展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应用研究。该模型的理论结构如下所述。

根据水资源循环的规律,总量控制以年为时间单元,水资源动态平衡有如下模型,见式(1):

其中,水资源总供给WS包括地表水Wg、地下水Wu和再生水Wr,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式(2)所示:

水资源总需求WD包括生活用水Dl、生产用水Dp和生态用水De,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式(3)所示:

根据以上公式可知,所建立的水资源动态平衡模型即为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关系,需求量要符合供给量才能够保证年度内水资源的利用达到平衡,才能保证水环境状况在正常状态下,动态平衡模型如式(4)所示:

在定量化描述动态供需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动态平衡的因素,该模型中涉及因素的符号及意义见表1所示。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2002~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北京市统计年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有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官方数据。

3 北京市水资源用水需水形势分析

根据水资源的用途需求,可以将水资源需求从总体上分为三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

3.1 生活用水需求

生活用水需水量包括居民的生活用水(包括第三产业(服务业)等的用水),还包含居民用于生活环境所使用的水量。生活用水量Dl由居民总人口数X和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水量AD决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计算关系如式(5)所示:

在模型计算中,居民人口总数量是指该城市的年末统计的常住人口。同时,实际计算中因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难以区分,故将第三产业用水统一划入生活用水的计算中。

从表2中所列的北京市生活用水总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人均用水量相对基本稳定,人均用水量在82.67m3.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11年已经突破了两千万人,AD已从2001年的86.6m3/人·年降到2011年的77.3m3/人·年。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均供水还会下降,可能降到68m3/人·年的满足舒适生活的需水线以下。

人口数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生活用水总量的增加。以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基点,采用Leslie预测模型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1~205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结果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常住人口的自然发展结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02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数量达到最大,为2102.1万人。假定人均用水量不随时间发生较大变动,可以发现在2025年前北京市生活用水量将呈现持续增加的形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在2025年后2050年前,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总量将会呈现下降趋势,生活用水需求量将会呈现下降趋势。

3.2 生产用水需求

我国将三大产业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方便实际计算,第三产业用水已统一划入生活用水中,因此,生产用水Dp的计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产业用水Dp1和第二产业用水Dp2,计算关系如式(6)所示:

其中,第一产业用水Dp1=万元GDP产值用水量AG×第一产业产值G1(万元);第二产业用水Dp2=万元GDP产值用水量AG×第二产业产值G2(万元)。

根据表3中万元GDP水耗统计数据可知,每年万元GDP耗水量在逐年降低。在前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工业和农业生产用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用水量的降低与开展农业节水措施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历年数据,对万元GDP水耗的变化规律进行指数模拟,并用于预测今后时期生产用水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在国家相关规划方案的指引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北京市的万元GDP的水耗将会持续降低,但是由于GDP的增长速度大于万元GDP水耗的降低速度,因此在短期内,工业生产用水仍将增加,预计到到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需求量约为11.43亿m3,但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万元GDP耗水量的降低幅度会逐步大于GDP增长幅度,到2050年左右,生产过程的耗水量将会大幅降低,将导致生产用水总量开始减少,这将有利于后期北京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生态用水需求

生态用水量是针对具体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以地带性理论、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水力学理论、遥感等高新技术为基础所计算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变化的构成生态系统的各项需水量的广义和[8,9]。生态用水De主要用于维持地下水埋深。

从表4中历年生态用水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生态用水自2002年的0.8亿m3,仅用于公园和绿地用水,到2012年的生态用水增至5.7亿m3,使北京从河道基本无水到水系初成,对修复北京生态系统起了重要作用,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从多年平均降雨量来看,北京市在2002~2012年处于降水偏枯年,水资源总量折合地表径流深仅为138mm,达不到维系北京现有较好植被的200mm最低标准。由此可见,北京市对生态需水仍然具有较大需求。

为了维护北京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假设生态用水补给地下水的需求仍然持续增加,恢复到北京历史上“河湖纵横、清泉四溢”的水乡景象,通过对北京市生态用水的预测分析发现,依据现在增长速度,北京市对生态系统用水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在改善城市水系、绿化及相关市政工程的应用等方面对生态水的需求量巨大,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6.54亿m3,是目前生态用水量的5倍左右。

4 北京市水资源供水状况与能力分析

依据水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与来源途径,水资源的供给可分为三个方面: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分析三类供给途径的开发现状,可明确水资源供给中的主要来源,并为今后的合理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4.1 地表水供给

地表水主要来自于降雨,地表水供水量受流域降雨量、流域入境水量、流域出境水量、地表水下渗水量和地表面挥发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数学关系方面分析,可以认为地表水资源量与降雨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地表水资源量Wtg=降水总量×(1-水的蒸发系数)=(年降雨量Y×江水流域面积)×(1-水的蒸发系数),从这个计算数量关系可以看出,地表水资源量Wtg与降雨量Y的关系是线性的,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数量关系。

而地表水供给量Wg与地表水资源量具有复杂的计算关系,与降与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地表水下渗水量和水挥发量相关。为维系生态系统,对地表水的利用必须加以控制。表5所示为北京市历年地表水供给数据统计表。

将北京市历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历年的年平均降雨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地表水资源量与降雨量呈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得到地表水资源量Wt与年降雨量Y存在的线性关系如式(7)所示,线性方程的回归系数R2=0.913。

通过建立的线性模拟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北京市今后时期的地表水资源量。通过预测发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北京市的地表水供水总量持续缓慢下降,到2020年之后地表水供给量将低于3.5亿m3,若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地表水供给量更是将降低到2亿m3左右,都会对北京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严重影响。

4.2 地下水供给

地下水补给的直接来源是地表水的渗流,间接来源就是降雨。而地表水渗流的多少与地表水资源量Wg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地下水供给量Wu与降雨量Y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地表水下渗漏的过程中与地质结构、地表水量大小、降雨量大小等诸多因素有关,呈现出多因素影响下的非线性关系。表6中为北京市地下水供给数据统计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降雨量的增多有利于地下水资源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了地下水供给量。

通过对历年地下水资源量Wtu与降雨量Y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Wtu与Y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或指数的关系,而是呈现多项式的关系,得到的地下水资源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如式(8)所示。分析原因认为是由于地下水资沾的总量还有地质特点等诸多因素有关。

资料表明,北京市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极为严重,已经导致了很多湖泊干涸、河流断流的情形[10]。根据表6中的官方数据,从目前趋势来看,地下水供给量正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通过预测分析发现,若以现有的速度无序超采,地下水资源持续降低,到2040~2050年期间,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将消耗殆尽,那时的生态系统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必须加以合理控制。

4.3 再生水供给

再生水资源作为现在北京市生态用水的主要供给方,保障了北京市的生态绿化环境用水。再生水是解决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再生水主要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等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非传统水源回收之后,经过特定的处理过程使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在与标准相适应的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水[11]。再生水的使用量Wr由三个因素决定,即污水排放总量Q、城镇污水的处理率p以及城镇再生水的利用率q.根据再生水的定义知,再生水量的计算公式如式(9)所示:

通过以上假定,分析得到水资源供给量的计算公式如式(10)所示:

表7所列的是北京市历年来再生水资源利用量统计,通过表7中数据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北京市水资源供给满足需求,北京市几年来一直加大对再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在城市绿化、工业冷却水、农田灌溉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根据历年来污废水的排放数据,假定今后各年的污废水排放量均以每年3%左右持续增加,同时结合国家目前有关污废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假定北京市污水处理率p年均上涨1%,最终上涨到95%,大量的再生水资源得到利用,将成为水资源供给的作要来源。预测发现北京市再生水量将持续增加。污水再生利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于污水中存在的难降解有机物、病菌、重金属等的处理已经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12,13,14,15]。处理后的污水在经过深度净化达到相关更加严格的处理标准后,再生水就可以用作农业用水或生活用水[16,17]。因此,随着污水净化技术的发展,再生水资源供水量将会逐年增加,将对水资源的供给将产生更大的作用。

5 北京市水资源供水均衡与控制

根据北京市水资源历年数据,对北京市今后时期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在不考虑从流域外调水情况下,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的数据关系可见,北京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更为严峻,2015年以后,水资源总量动平衡态关系将被打破,水资源供给将不能满足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的短缺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将会受到较大限制,生活用水供给将受到制约,同时,水环境系统也会因为资源短缺而受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短缺会减弱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水质恶化,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图2所示为北京市历年水资源供给总量的占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供给是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所占比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地表水资源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表水资源供给量也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而随着污废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程度的加大,再生水资源所占比重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综合目前发展形势,认为地下水供给仍将是水资源供给的主要方面,再生水资源供给量将超过地表水供给,成为水资源供给的第二大来源。根据前面对水资源需求的论述,从双向调节的角度考虑,生态用水需求量的增加,主要用于提高地下水资源量,保障今后水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生态需水量的增加,将会提高对地表水和再生水供给的需求,因此,加大地表水供给和再生水供给对于实现水资源动平衡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全面通水,根据规划,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亿m3,不仅能明显增加北京的地表水供给总量,而且能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得到补充和涵养,多方位缓解北京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系统用水需求。

渤海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海域,曹妃甸等海域的海水水质常年稳定,目前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实施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工程,在成本方面,由于净化、调水成本的不断降低,加上政府补贴及阶梯水价等价格调节,成本可逐渐为市民接受。在调水效果方面,如日产100万吨淡化海水,每年可为北京供水超过3亿m3,未来还可根据情况实施日产300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每年为北京供水超过10亿m3,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规模。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海水淡化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发展,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也将成为北京市水资源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

6 对策建议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维持人口总量合理化发展。在城市发展中“量水而行”,合理规划人口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维持人口总量合理化发展,避免人口总量过快增长对北京市水资源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加强南水北调水资源管理,实施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工程。对南水北调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将水源用于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首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抓住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契机,打破行政分割,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承载力,并实施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工程,进一步增加对北京市的水资源供给。同时,北京市应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利工程,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捕捉动态资源,实现有效生成 篇11

1 设计厚实而灵动的教学预案。为动态生成提供必要条件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活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会可望而不可及。有效教学必须要有开放的意识,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开发资源,使教学资源尽可能在预设之内,改“线性”设计为“板块”设计方案,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1 准确把握教材。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工具,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基本线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尽管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教材的思路是先教直线,再教线段。但这样的设计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直线的概念几乎没有,生活中也很难见到直线,课一开始就让他们举出直线的例子,对学生而言,未免太抽象。因此认为是先教线段再教直线比较好。

1.2 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如,“圆柱的体积”的教学,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圆植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就要教学方案进行充分预设: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该如何引导自主探索;对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又将如何引导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1.3 注重有效资源的开发。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不断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如果预设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无疑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因此,我们还要为学生提供了游戏棒、水彩笔、细绳、直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操作材料,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学具材料。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做的角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心。

2 捕捉动态资源,直面动态生成

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走,已成课堂教学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不利于激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也不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指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借以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预设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循着学生的思维起伏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从而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2.1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也就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的新目标。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三(1)班到图书室借了73本书,三(1)借了57本。三(1)班给多少本三(2)班,两班图书同样多?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列式为:73-57=16(本),16÷2=8(本)。而一个学生则列式为:73+57=130(本),130÷2=65(本),65-57=8(本)。”受他启发,又有学生列出73-65=8(本)。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智慧、潜力是非常大的。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调整预设目标使得教学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实现了思维超越1

2.2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处理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由几个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预设后,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去推进、处理。

如“圆的周长”的教学,这位教师原来预设的导入是让学生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的圆片后,出示大屏幕的圆,能否用绕、滚的方法得到它的周长,说明绕、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揭示怎样圆的周长呢?由此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可是在讨论怎样得到圆桌周长的时候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这时,把原先的教学流程改为:“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白的?”,从而使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去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上。正是教师的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2.3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变更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教预案时,如果老师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真正形成了“动态——生成”的课堂。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刚出示挂图,还没有提问,一名学生就举手:“5的乘法口诀,我会编”。她在迁移《2、3、4的乘法口诀》几节课的学法。教师立即变更教学过程。“那你说,怎么编呀?”该生伸出一只手:“一五得五”,伸出两只手:“二五一十”……还真不错!“还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之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挈机说:“这些小朋友还不会背,谁愿意帮帮他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帮他们记住‘5的乘法口诀’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

动态人力资源管理 篇12

一、工作流的定义

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如果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 其中流过的就是工作流。工作流模型通过定义任务 (活动) 、任务间逻辑顺序、数据和资源等对流程进行抽象处理。工作流实例可以分为静态工作流和动态工作流。

二、使用同步器进行应用程序的控制

本文是在应用程序全局状态的监控下基于同步器实现的动态工作流技术。应用程序向特殊的同步器程序发送局部状态, 同步器构建了一致的应用程序状态并在这些状态的基础上进行谓词的计算。同步器持续监控一致的全局状态, 这些状态由成对并发的局部状态所组成。这些状态的构成和谓词评估能够在应用程序运行时以较低的计算和内存代价在线进行。依据这些谓词, 同步器可做出控制决定。这些决定以控制信号的方式被发送到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信号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激活与它们相关的控制活动, 进而在异步方式中影响应用程序行为, 它们能改变应用程序的有效内容, 修改执行顺序。

在已知的工作流的环境中, 控制流的实现都是基于其他的模型或表示方法, 例如petri网模型, BPMN业务流程图或UML2.0活动图。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一种基于同步器来实现工作流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比我们所知的工作流控制范例能提供更多的通用规则。因为工作流的控制是基于在工作流执行状态基础上进行计算的程序化谓词。此外, 提出的控制实现方法能方便工作流的程序实现, 并且工作流的组成元素可以显示运行时可修改的功能特征和动态交互, 它与具有活动动态功能性的动态工作流相一致。

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是基于执行过程状态监控, 从程序执行过程中返回的状态构成了全局或局部应用程序状态。在这些状态的基础上, 一组用户定义的谓词被评估。当一个谓词满足, 一个控制信号发出来选择执行过程。这个信号能影响程序执行内部过程控制流。它仅能传送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可被正在进行的计算所利用。它也能激活与它相关的程序代码, 取消当前计算使程序执行过程忽略程序代码的当前部分。

我们假定执行过程的时钟以一种已知的精确度保持同步, 我们使用持续一致的全局状态并且在这些状态的基础上评估谓词。它包括附在程序执行过程状态信息的时间戳, 该状态信息将由用于过程时钟同步的假定限度决定。在许多情形中, 事件时间戳 (还有时间的同步化) 可以被忽略而且被监控的全局状态也可被使用。当工作流方案使用这种状态监控机制实现时, 这是完全正确的。应用程序使用专用的传送命令发送关于它们状态的时间戳, 而同步器负责程序状态的接收, 全局/局部状态构建, 谓词评估和控制信号发送。

一个同步器的工作过程描述如图所示。同步器等待从程序执行过程中返回的状态信息并且进行检查是否有一个持续的/被观测的全局/局部状态已经到达。如果状态已经到达, 同步器会在这个到达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哪一个谓词会被评估并且进行评估。独立的谓词, 根据每个定义的区域 (每个区域是应用程序的全集或子集) 的全局或局部状态而被定义。一个谓词以与过程相似类型的控制流程图的形式被描述。

三、用同步器实现动态工作流

动态工作流结构包括:支持型工作流和联系型工作流。在工作流中, 基于活动中间全局状态的分析, 它们在控制流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一是支持型工作流。在支持型工作流中, 一组正被执行的活动将支持其他主要活动的执行, 而主要活动提供最终有用的结果。这两组活动的相互协作需要支持型工作流向主工作流部分进行信息和状态的传送。二是偶合型工作流。在偶合型工作流中, 一系列当前被执行的活动相互交换中间状态来做出控制流管理决定, 而这对工作流的执行和完成时必需的。许多活动的全局状态被监控并且根据需要控制指示将被发送到特殊活动中, 任务参数和数据相互交换, 活动参数根据辅助的计算被更新。

参考文献

[1]舒后:分布式并发控制技术研究.北京印刷学院学报Sep1, 2003

[2]邓水光等:动态工作流建模方法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Jun, 2004

上一篇:血小板减少紫癜下一篇:逆作法施工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