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2024-10-26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精选4篇)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篇1

1 矿山基本情况

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前身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煤矿, 本矿位于鹤壁煤田北部, 1957年3月动工建井, 1960年11月建成, 简易投产, 批准开采二1、一1、一2煤层, 开采深度为+170~-1070m标高, 核定生产规模150万吨/年, 矿井范围内第一水平 (二1煤底板等高线-50m) 和第二水平 (-50~-250m) 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 三水平 (-250~-450m) 为目前生产水平, 二1煤底板等高线-450~-1070m为中泰矿后备储量基地。

2 实施动态检测的任务目的

煤炭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生产矿井实施动态检测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是缓和采掘接替紧张、延长矿井寿命,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也是煤炭企业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储量动态监测是采矿权人对其依法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自主进行的技术检测, 其结果为矿山企业正常生产服务, 同时也是管理部门进行储量登记统计的依据, 目前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已经成为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加强对矿山企业资源储量消耗的监督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 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加, 矿产资源匮乏将日益严重, 矿山开采具有破坏性, 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开展矿山资源监测工作, 有利于动态掌握资源储量情况, 建立资源储量管理新的体系, 促进矿产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维护国家利益。有效的开展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指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

3 如何做好动态检测

3.1 实施检测

动态检测机构必须按照规程规范对矿山进行检测, 探煤厚人员定期到工作面进行实地煤厚探测, 并对动用资源储量情况进行核算, 与勘探资料进行对比, 确保了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计算并监督开采、损失等情况, 有效保护合理合法开采和准确计算矿山占用资源储量的年度变化, 为编写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提供准确的资料, 为矿山做出更精确的检测数据。

3.2 监督宣传

矿山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施高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广泛宣传提高回采率的重大意义, 提高职工珍惜国家煤炭资源的自觉性, 形成一种保护资源光荣, 浪费资源可耻的社会风尚, 努力提高煤炭回采率。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提高回采率的工作, 由矿长、总工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及时组织总结和推广提高回采率的经验, 对违反开采程序, 乱采乱掘要对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经常深入现场实地指导工作, 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发现一处, 处理一处, 绝不手软”。

4 动态检测计算方法及结果

4.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本区二1煤层大部为贫瘦煤, 有少量贫煤, 一1、一2煤层为贫煤, 可采煤层倾角一般12°,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 本次煤炭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为:

(1) 二1煤贫瘦煤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 二1煤贫煤、一1、一2煤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 (2) 原煤最高可采灰分 (Ad) 为40%; (3) 原煤最高硫份 (St, d) 为3%; (4) 二1煤贫煤、一1、一2煤原煤最低发热量 (Qnet, d) 为17MJ/kg。

4.2 估算方法

本次动态检测估算方法为:地质块段法。

估算公式:根据检测时在动用块段用坡度规实地量取的煤层真倾角为13°左右, 故选用在平面投影图上估算煤层动用资源量, 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Q-资源量, 单位:吨。S-水平面积, 单位:m2。M-块段煤层平均铅厚, 单位:m。d-煤层平均容重, 单位:吨/m3。

4.3 参数的选择

4.3.1 平面积

利用求积仪在储量估算图上测量平面积, 测量时每块至少连测3次, 且连续3次测得读数之差不超过1%, 然后取其平均值使用, 核实报告中应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平面投影图上求得块段水平面积。

4.3.2 煤层厚度

(1) 估算煤层厚度:利用动用块段内所有实际探测煤厚真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2) 对有夹矸煤层的处理:煤层中夹矸真厚<0.05m时, 与煤层合并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当夹矸真厚≥0.05m时, 夹矸厚度予以剔除。若夹矸厚度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且煤分层厚度大于夹矸厚度时, 则上、下煤分层合并参加资源储量估算;若煤分层厚度小于夹矸厚度, 则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原报告中利用煤厚点为钻孔见煤点和采面平均煤厚点。钻孔见煤点为钻探、测井综合质量均达可级以上者的纯煤真厚;采面平均煤点为生产中实际测得煤层真厚的算术平均值。

4.3.3 视密度

中泰公司采用1.40吨/m3。 (根据三、四、六、八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四矿:具有玻璃光泽, 易破碎。以镜煤为主, 属半亮~暗淡型煤, 以条带状结构为主, 容重平均为1.40t/m3, 煤类为瘦煤) 。

4.3.4 工作面采出量的改正

因为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网下放顶煤, 采出量无法实际测算, 故采出量的估算结果是根据1983年9月原煤炭工业部制订《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试行) 》用统计产量代替实测产量改正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的, 改正计算公式为:

Q′=统计产量×改正系数

注:改正系数= (100-原煤全水分/100-煤样水分) × (1-[ (原煤灰分-煤样灰分) / (矸石灰分-煤样灰分) ]

改正产量Q′=统计产量×改正系数

损失量Q″=动用资源储量Q-改正产量Q′

5 动态检测结果

本次动态检测对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度全年实际动用的二1煤层资源储量块段进行检测并估算了动用资源储量。其余二1煤层资源储量块段因没有动用, 故没有重新估算。

2013年度对本矿资源储量进行了检测, 经检测分析估算截止2013年12月31日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共估算二1、一2、一1煤层 (111b) + (122b) + (333) + (334) 类资源储量29618.2万吨, 其中二1煤层查明资源储量 (111b) + (122b) + (333) 类21292.2万吨。动用资源储量6562.7万吨, 二1煤保有 (111b) + (122b) + (333) 类14729.5万吨。其中二1煤保有储量【 (111b) 4377.7万吨, (122b) 5452万吨, (333) 4899.8万吨】。一1煤层资源量 (333) + (334) 类7643万吨, 均为保有资源量【 (333) 类6275万吨, (334) 类1368万吨】。一2煤层资源量 (333) + (334) 类683万吨, 均为保有资源量【 (333) 类585万吨, (334) 类98万吨】。

6 结束语

加大动态检测力度, 及时准确的收集动态数据, 积极推广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 严格做到“精采细回, 粒粒归仓”, 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储量动态监测是采矿权人对其依法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自主进行的技术检测, 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储量动态监测,监测方法,动态检测计算方法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篇2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规范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 和安排2009年动检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机构: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国土资发﹝2008﹞163号)和省厅《关于加强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8﹞18号)、《河南省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技术指南》有关规定,结合全省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现就规范管理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和安排2009年储量动态检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管理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

(一)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审查验收程序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检测报告的审查验收工作,审查验收是对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质量的综合评述,动态检测工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弄虚作假现象,需要专家进行审查验收,提出有明确结论的意见,动检报告和审查验收意见要存入长久档案备查。审查验收务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矿山企业按时提交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后,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基层矿管站(所)掌握的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对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并将收到的矿山企业电子报盘数据及时读入县级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系统,对采矿证范围与储量报告范围、动检范围与采矿证范围、动检范围与历年动用范围等进行判别,根据系统提示信息对矿山动检报告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动检要求,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意见。

2、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要组织专家组对动检报告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动检工作是否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动检报告是否按照技术指南要求进行编制、动检结果计算是否合理正确等,对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数据,要及时汇总。出现以下7种情况的,动检报告不得验收通过:

(1)实际测量工作量不能满足动检工作要求的;

(2)不按技术指南规定的章节和内容编制动检报告的;(3)报告附图不齐全,图纸格式和内容不符合技术指南要求的;(4)《统计表》数据填写混乱,与动检结果出入较大的;(5)检测矿种与采矿证批准开采矿种不一致的;(6)检测范围超出采矿证范围的;

(7)动检报告中保有资源储量不仅不减少,反而增加较多的。

3、省辖市局要对基层国土资源局和专家组的审查结果进行汇总验收,并提出动检工作是否合格意见,各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情况要以正式公文形式发布公告。

各省辖市每年3月25日前向省厅上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总结报告,要包括检测矿山名单、开采矿种、矿山年初年末保有资源储量情况、开采动用情况、以及动检结果是否合格等基本情况,可以以表格形式报送,需要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将汇总后的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电子报盘数据上报省厅。不按时上报总结和电子报盘数据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

(二)检测矿种必须与采矿证批准开采矿种一致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机构在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工作中,如果发现矿山企业实际开采矿种与采矿证批准开采矿种不一致时,首先要停止检测工作,并将发现的问题向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储量动态检测只对采矿证批准开采的矿种进行检测,未批准的矿种不得进行检测,采矿过程中新发现的矿种只有在采矿证变更或增加开采矿种后才可以进行检测。

(三)检测范围必须在采矿证批准开采范围内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机构在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工作中,如果发现矿山动用储量范围超出采矿证批准开采范围时,要将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的问题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四)在矿政管理工作中不得使用动态检测报告代替储量核实报告

动态检测报告反映的是生产矿山检测周期内动用矿体的实际情况,储量核实报告反映的是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情况,两个报告反映的主体不同。而且两个报告所要求的资质单位、审查人员、审查程序都不相同,两个报告的使用范围也不相同。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只能作为储量核实的依据,不能代替储量核实报告。以动检报告储量为依据进行采矿证延续、变更、转让,融资等,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由采纳动检报告的单位、部门以及个人承担。

动检报告反映的保有资源储量,原则上随矿山生产进度逐渐减少,不能增加。因探矿、采矿工程验证,确需增加保有资源储量的,可提交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备案后调整占用资源储量。

(五)严肃处理矿山企业与储量动态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矿山企业与储量动态检测机构勾结或串通在一起,编制虚假检测报告,不仅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矿政管理工作,危害性极大。凡发现矿山企业与储量动态检测机构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行严肃处理,矿山企业年检要定为不合格,要暂停检测机构动检工作业务并进行通报,连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要取消检测机构动检工作资格。

(六)认真做好储量动态检测与登记统计工作衔接。

经省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验收通过的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其载明的保有资源储量数据纳入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修编查明矿产资源储量表,不容许有错误发生。各省辖市局一定要认真做好储量动态检测与登记统计工作的衔接工作,确保登记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如果因登记统计数据有误,导致储量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省辖市局工作失职责任。

(七)建立储量动态检测数据库。

为了提高储量动检工作规范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省厅决定自2009开始使用全省储量动态检测管理系统,2009年及今后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在提供纸质文档的同时,提供电子文档和矢量化图纸。动态检测单位要对矿山企业的检测情况及时录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盘系统,通过使用报盘和管理系统软件,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对持证矿山数量、动用储量、保有资源储量等实现有效监管。

二、2009年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安排

2009年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要提前部署、审查验收要提前完成。按照全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安排,2009年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要提前部署。12月初各省辖市、县国土资源局要督促辖区内矿山企业编制2009年储量动态检测报告;12月底前动检报告务要编制完毕并上报县级国土资源局;1月31前各省辖市局要完成2009年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的审查验收工作,2月10日前将动检工作总结上报省厅资源处。未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工作的省辖市局,目标任务考核动态检测工作时将按不合格对待。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篇3

关键词:复杂地质构造矿井,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管理

1 概况

平煤十三矿是典型的复杂地质构造矿井, 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 顶板管理为全部陷落法, 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 开采己组煤层。2008年末矿井实际损失煤量49.7万t, 采出煤量157.4万t, 采区动用储量207.1万t, 采区回采率76%, 基本完成了省对该矿下达的73%回采率计划。

分析2008年矿井导致损失的原因主要有: (1) 采区内损失, 除采区阶段煤柱和巷道损失外, 主要是工作面内的厚度损失, 再次就是采区面积损失。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是该矿主要采煤方法, 虽然该矿采取了积极措施严格要求沿煤层底板推进。在采面初采初放及采面回采结束时, 三角煤的丢失在工作面内损失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主要发生丢顶煤或丢底煤形成厚度损失。 (2) 矿井生产区域内构造复杂, 尤其断层较多, 且煤层倾角较大, 造成大量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3) 采面 (过断层) 跳眼搬家而产生的面积损失。如己15.17-12051采面受多条断层影响, 采面在推进至风巷F15点里4 m处, 机巷G13点外8 m处顶板破碎, 采面倾角大, 片帮冒顶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采面被迫在此停采。 (4) 设计不合理形成损失, 主要是由于十三矿地质构造复杂, 形成避开地质构造带预留煤柱损失和阶段煤柱损失。

2 矿井煤炭储量动态检测管理

在矿井煤炭储量动态检测管理工作中, 准确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变化, 大力推行矿产储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储量动态监测制度。在煤炭储量动态检测管理工作查找不足, 总结经验。

2.1 制度建设

2.1.1 矿检测制度管理

矿储量动态监测业务主要在矿地测队, 且由地测队、技术科、调度室三家联合验收, 地测工作严格按有关煤矿生产规定执行, 并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技术考核制度、岗位技术练兵制度、图纸资料和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的保管制度等, 并按制度要求严格遵守。

2.1.2 储量管理

矿地测队制定有完善的“三量”管理制度, 《资源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及时发放丢煤通知单, 做好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的管理, 做到及时、准确。按照技术管理规定及时进行探放煤厚, 确保回采率的提高。对各种采面贯通工程, 按照规程的要求及时进行回采煤量计算。

2.2 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内容及方法

2.2.1 人员和设备

矿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 总工程师、生产矿长为副组长, 各有关科室及储量管理人员为成员的资源管理小组。资源管理小组下设资源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队, 由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主抓资源管理工作, 并对资源管理小组负责;办公室有一名专职储量管理人员, 三名地质兼资源管理人员, 从而保障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队配备有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瑞利波地质探测仪、流量数字式求积仪、全站仪等4种仪器设备, 并装备有地测管理空间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水位观测系统, 满足动态检测管理工作要求。

2.2.2 工作方法

本次储量动态检测工作首先是将以往钻孔资料及井巷工程和其所揭露的煤厚、地质构造等情况填绘到储量计算图上, 然后在对地质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 进行储量级别的升降和块段的划分, 最后采用求积仪在图纸上实测, 并将测算面积按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由于十三矿井田范围广,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首先对所获得的地质及相关资料进行核对、上图、分析, 制图、计算、核实, 最后形成核定报告。

2.2.3 动态技术管理工作

(1) 深入井下、及时掌握储量变化动态, 认真做好三量及采区、采面回采率的月报、季报、年报工作, 做到上报及时准确。仔细分析查找采区、采面回采率变化原因,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为矿井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2) 做好原始记录, 旬末时坚持探明采面煤层全厚, 丈量采高及留顶, 底煤, 浮煤的厚度, 并侧重对采高的合理控制和留顶, 底煤, 浮煤的监督管理, 要求采面回采率达到国家标准。

(3) 当发现采高超限或丢煤现象时, 及时向有关部门发放《丢煤通知单》并提出调整采高等合理意见。对分层开采的厚煤层, 根据实测煤厚和上分层采高等资料, 为下分层采掘生产提供可靠的煤厚资料。

(4) 十三矿地质条件复杂, 给设计部门合理布置采面带来很大困难。该矿采用三维物探、瞬变电磁法等新技术对采区、采面进行物探, 并在物探基础上采用钻探和巷探相结合的方法, 摸清煤层赋存规律, 合理准确判断出构造内断层的性质及发育情况, 探明采面地质构造, 从而为设计部门合理布置采面、采区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提高资源回收率。

(5) 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加强动态管理工作方便, 引进了北京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矿山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RGIS) 系列软件之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建立矿山储量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煤矿资源储量工作自动化。

经过一年多的储量动态检测管理工作, 2009年度矿井年度回采率均达到规定设计要求:采区动用储量242.22万t, 其中采出煤量194.7万t, 采区损失煤量47.52万t, 回采率完成80.4%。

3 结语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篇4

地球是一个富含各种资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 每个国家、城市或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 为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储量监测机制,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矿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在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系统介绍了RTK技术用于动态监测矿产资源的存量 (变化) , 为该技术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方案。

1 矿产资源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案

界址点确认-地形地质图测量与勘查-地形地质图绘制-切剖面储量计算-储量报告

2 通常采用的矿产资源储量测量方法

通常根据所含矿产成分的多少以及矿产规模的大小将现有已经开采的矿产分为甲类矿产或乙类矿产。矿产储量计算主要根据实地勘察测量成果, 选取适宜的计算模式类型进行数据处理而得。

2.1 测量作业的原有技术方案

矿产资源储量测量工作应按照GB18341《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范围》规定执行。但对于大多的乙类和部分甲类矿产来说, 通常这些矿产大都远离城市, 所以国家、城市基本控制点无法服务于矿产的勘察测量, 给矿区地形地质图绘制的控制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 在现有管理模式以及测量经费较低的情况下, 在不便于进行布设导线测量时, 大都以1:10000地形图为基准, 在相应矿区范围内, 根据典型地物 (如房角、电杆、路口等) 进行图解坐标, 在利用全站仪 (或常规的小平板) 测制1:2000地形图地质图。对于矿区范围内无典型地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 只好利用手持GPS接收机, 根据单点定位原理测定2-3个图根控制点 (RMS为15米) , 在进行地形地质图测量。外业测量完成后, 数据传输、展点、按地物编码编辑、绘制成图。

2.2 现有矿产资源储量测量方法的不足

2.2.1 图根控制点精度低, 很难满足GB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2.2.2 图根控制点难以具有满足规范要求的三维坐标 (尽管各点高程系统不属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不影响矿产的储量计算, 但不符合规范要求) ;

2.2.3 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作业效率低。

3 GPS RTK测量作业模式

3.1 GPS RTK系统简介

GPS RTK技术系统需要的配置包括三部分: (1) 参考站接收机; (2) 流动站接收机; (3) 数据链及支持GPS RTK技术的软件系统及各种测量应用功能。GPS RTK技术要求在一个已知地心坐标的控制点 (或未知点) 上安置GPS接收机, 设置成参考站, 对视野内的GPS卫星信号的连接跟踪, 并把卫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发送给需要定位的一个或多个流动的GPS用户, 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 通过OTF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 通过相对定位获取待定点相对参考站位置坐标和精度指标, 实施快速定位。通过坐标系统转换, 即可得到实用的测量成果。

3.2 GPS RTK系统用于储量监测的工作流程

3.2.1 建立矿区控制网 (若进行储量检测, 且界址点已知, 此步可免)

建立矿区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RTK工作提供坐标已知的参考点, 用于架设参考站, 同时为RTK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用于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3.2.2 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RTK测量是在WGS-84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而各种工程测量的实用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或其他地方系统, 为此需要将坐标转换至北京54坐标系或其他地方坐标系中。

在进行坐标转换时, 至少有三个同时具有WGS-84地心坐标和北京54坐标 (或其他地方坐标) 以及海拔高的已知点。根据矿区大小以及已知点类型 (椭球、投影) 来选取不同的转换模型。

3.2.3 参考站的选定

参考站除应满足GPS静态测量设站条件外, 还应考虑数据链的发射问题。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位置。参考站即可架设在已知控制点 (或界址点) 上, 也可架设在适于工作的未知点上。

3.2.4 现场作业

在矿区范围内或周边, 选择适宜GPS信号接收和电台数据链有效发射的地方架设参考站, 进行设置, 流动站在完成坐标转换后即可进行测量。每点测量只需5秒钟左右, 个碎部点的点位精度均控制在厘米级。

4 工程实例

2002年11月, 作者应用GPS RTK技术在阜新市石灰岩矿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监测 (计算) 的外业测绘任务。由于阜新市的基础控制较好 (1999年建立全市二等GPS控制网) , 且矿区位于控制网内, 故将参考站架设在矿区周边距矿区较近且地势较高位置的已知点上, 输入该控制点的WGS-84坐标。流动站通过其他已知点 (包括参考站已知点) 进行三维坐标转换后, 开始实施测量。

首先测量出该矿区各界址点 (各界址点的具体位置由所在区域的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与矿产主共同认定) , 测量精度同一级导线点。根据矿体的实际形状, 进行地形测量, 同时记录每点的地物属性。

内业处理时将观测数据通过随机软件以CAD格式输出。RTK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为每个点位的坐标, 通过软件输出, 并结合其他成熟的绘图软件即可绘制矿区的地形地质图。根据矿体的实际地形以及现场的勘察、调查结果切剖面, 依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储量, 编制报告。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RTK测量系统在某石灰岩矿储量监测中应用, 分析介绍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原理和方法, 并得到以下心得体会:

5.1 RTK技术可以完成采矿区地形图的首级控制、测量矿体范围的各界址点坐标以及地表以上矿体的现势形状, 进行外业一体化测量或动态监测, 技术上是可行的, 可以解决当前矿山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诸多矛盾。

5.2 基础控制点具有三维测量结果, 则可进行三维坐标转换, 从而实现三维外业测量, 内业成图时可直接输出CAD格式或其他成图格式。

5.3 采用RTK测量系统结合相关软件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监测, 技术先进, 具有良好的推过应用前景。

5.4 因尚没有成熟的地质储量计算软件, 没能直接将RTK数据输入其中, 真正实现内外业一体化。

5.5 RTK测量模式灵活多样, 系统功能强大, 根据不同的矿体及其基础控制情况, 可做出不同的系统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波发射机天线场地下一篇:电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