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储量(共11篇)
资源/储量 篇1
在矿产资源评估和资源/储量核查的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新旧资源量/储量的分级与对比。矿产资源分级是矿产资源评估的基础, 是矿产供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资源分级依矿产资源评估目的与范围的不同而异, 在地质勘查、采矿工程、经济分析、管理决策等阶段, 对矿产资源的分级常常有不同的概念。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新标准于1999年8月6日发布, 并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有较大的区别。
1 新标准分类结果
新的分类将固体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两部分, 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 16个类型, 新标准分类结果汇总, 如图1所示。
2 旧标准储量分类分级
2.1 旧标准储量分类
第一类:能利用储量 (表内) 。此类储量按矿床内、外部技术经济条件又分为两个亚类:a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 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 符合当前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 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b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 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 符合当前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 但交通、供水、能源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 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 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
第二类:尚难利用储量 (表外) 。是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 矿体厚度薄、埋藏深, 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条件特别复杂, 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 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之下和有争议的国境线附近, 受国家法规限制, 当前难以利用的储量。
2.2 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级
1993年我国制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GB13908—92) 规定, 在勘探阶段或矿山开发过程中, 用工程取样揭露了工业矿体的厚度和位置, 测定了矿石质量, 并且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 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储量, 按地质勘探研究程度依次分为A、B、C、D、E五级。
3 新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
新标准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 笔者认为, 新、旧标准的资源储量类 (级) 别是不能一一对比的。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 所以, 新、旧分类标准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 可以大致、相当地对比。新标准资源量只有分类, 没有分级, 但可以把“探明的”、 “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看作分级。这样, 新分类就把矿产资源分为“4类3级16个类型”。
在类别上: (1) 经济的——相当于旧标准表内矿的a亚类; (2)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旧标准表内矿的b亚类; (3)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旧标准表外矿; (4) 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他储量;
在级别上: (1) 探明的——相当于B级; (2) 控制的——相当于C级; (3) 推断的——相当于D级和部分E级;
4 总结
A+B、C、D级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至于旧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对比, 则要给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 而共、伴生矿产储量, 除尚难利用 (表外) 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外, 其他 (经济轴) 与主矿产对应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 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 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 见表1。
摘要: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有较大的区别, 经过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归纳与对比, 认为新标准资源/储量与旧标准储量是不能简单地一一对比, 只可以做大致地、相当地对比, 这样对比, 是矿产资源储量核查、矿产资源评估、矿产供给研究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新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归纳,对比
参考文献
[1]候徳义, 刘鹏鄂, 李守义, 等.矿产勘查学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145-158.
[2]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S].
[3]GB13908—92,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S].
资源/储量 篇2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
(煤田)
原煤(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原煤(亿吨)
≥5
2~5
<2
(井田)
原煤(亿吨)
≥1
0.5~1
<0.5
油页岩
矿石(亿吨)
≥20
2~20
<2
石油
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天然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铁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钒
V2O5(万吨)
≥100
10~100
<10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
≥20
5~20
<5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2(万吨)
≥500
50~500
<50
(钛铁矿砂矿)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铜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铅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锌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铝土矿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镍
金属(万吨)
≥10
2~10
<2
钴
金属(万吨)
≥2
0.2~2
<0.2
钨
WO3(万吨)
≥5
1~5
<1
锡
金属(万吨)
≥4
0.5~4
<0.5
铋
金属(万吨)
≥5
1~5
<1
钼
金属(万吨)
≥10
1~10
<1
汞
金属(吨)
≥2000
500~2000
<500
锑
金属(万吨)
≥10
1~10
<1
镁
(冶镁白云岩)
(冶镁菱镁矿)
矿石(万吨)
≥5000
1000~5000
<1000
铂族
金属(吨)
≥10
2~10
<2
金
(岩金)
金属(吨)
≥20
5~50
<5
(砂金)
金属(吨)
≥8
2~8
<2
银
金属(吨)
≥1000
200~1000
<200
铌
(原生矿)
Nb2O5(万吨)
≥10
1~10
<1
(砂矿)
矿物(吨)
≥2000
500~2000
<500
钽
(原生矿)
Ta2O5(吨)
≥1000
500~1000
<500
(砂矿)
矿物(吨)
≥500
100~500
<100
铍
BeO(吨)
≥10000
2000~10000
<2000
锂
(矿物锂矿)
Li2O(万吨)
≥10
1~10
<1
(盐湖锂矿)
LiCl(万吨)
≥50
10~50
<10
锆(锆英石)
矿物(万吨)
≥20
5~20
<5
继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锶(天青石)
SrSO4(万吨)
≥20
5~20
<5
铷(盐湖中的铷另计)
Rb2O(吨)
≥2000
500~2000
<500
铯
Cs2O(吨)
≥2000
500~2000
<500
稀土
(砂矿)
独居石(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磷钇矿(吨)
≥5000
500~5000
<500
(原生矿)
TR2O3(万吨)
≥50
5~50
<5
(风化壳矿床)
(铈族氧化
物)(万吨)
≥10
1~10
<1
(风化壳矿床)
(钇族氧化
物)(万吨)
≥5
0.5~5
<0.5
钪
Sc(吨)
≥10
2~10
<2
锗
Ge(吨)
≥200
50~200
<50
镓
Ga(吨)
≥2000
400~2000
<400
铟
In(吨)
≥500
100~500
<100
铊
Tl(吨)
≥500
100~500
<100
铪
Hf(吨)
≥500
100~500
<100
铼
Re(吨)
≥50
5~50
<5
镉
Cd(吨)
≥3000
500~3000
<500
硒
Se(吨)
≥500
100~500
<100
碲
Te(吨)
≥500
100~500
<100
金刚石
(原生矿)
矿物(万克拉)
≥100
20~100
<20
(砂矿)
矿物(万克拉)
≥50
10~50
<10
石墨
(晶质)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隐晶质)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100
磷矿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500
自然硫
S(万吨)
≥500
100~500
<100
硫铁矿
矿石(万吨)
≥3000
200~3000
<200
钾盐
(固态)
KCl(万吨)
≥1000
100~1000
<100
(液态)
KCl(万吨)
≥5000
500~5000
<500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硼(内生硼矿)
B2O3(万吨)
≥50
10~50
<10
水晶
(压电水晶)
单晶(吨)
≥2
0.2~2
<0.2
(熔炼水晶)
矿物(吨)
≥100
10~100
<10
(光学水晶)
矿物(吨)
≥0.5
0.05~0.5
<0.05
(工艺水晶)
矿物(吨)
≥0.5
0.05~0.5
<0.05
刚玉
矿物(万吨)
≥1
0.1~1
<0.1
蓝晶石
矿物(万吨)
≥200
50~200
<50
硅灰石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钠硝石
NaNO3(万吨)
≥500
100~500
<100
滑石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石棉
(超基性岩型)
矿物(万吨)
≥500
50~500
<50
(镁质碳酸盐型)
矿物(万吨)
≥50
10~50
<10
蓝石棉
矿物(吨)
≥1000
100~1000
<100
云母
工业原料云母(吨)
≥1000
200~1000
<200
钾长石
矿物(万吨)
≥100
10~100
<10
石榴子石
矿物(万吨)
≥500
50~500
<50
叶蜡石
矿石(万吨)
≥200
50~200
<50
蛭石
矿石(万吨)
≥100
20~100
<20
沸石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500
明矾石
矿物(万吨)
≥1000
200~1000
<200
芒硝
Na2SO4(万吨)
≥1000
100~1000
<100
(钙芒硝)
Na2SO4(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石膏
矿石(万吨)
≥3000
1000~3000
<1000
重晶石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毒重石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天然碱
(Na2CO3+NaHCO3)
(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冰洲石
矿物(吨)
≥1
0.1~1
<0.1
菱镁矿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萤石
(普通萤石)
CaF2(万吨)
≥100
20~100
<20
(光学萤石)
矿物(吨)
≥1
0.1~1
<0.1
石灰岩
(电石用灰岩)
(制碱用灰岩)
(化肥用灰岩)
(熔剂用灰岩)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玻璃用灰岩)
(制灰用灰岩)
矿石(亿吨)
≥0.1
0.02~0.1
<0.02
(水泥用灰岩,包括白垩)
矿石(亿吨)
≥0.8
0.15~0.8
<0.15
泥灰岩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含钾岩石(包括含钾砂页岩)
矿石(亿吨)
≥1
0.2~1
<0.2
白云岩
(冶金用)
(化肥用)
(玻璃用)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硅质原料(包括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
(冶金用)
(水泥配料用)
(水泥标准砂)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玻璃用)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铸型用)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100
(砖瓦用)
矿石(万立方米)
≥2000
500~2000
<500
(建筑用)
矿石(万立方米)
≥5000
1000~5000
<1000
(化肥用)
矿石(万吨)
≥10000
2000~10000
<2000
(陶瓷用)
矿石(万吨)
≥100
20~100
<20
天然油石
矿石(万吨)
≥100
10~100
<10
硅藻土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页岩
(砖瓦用)
矿石(万立方米)
≥2000
200~2000
<200
(水泥配料用)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500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高岭土
(包括陶瓷土)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耐火粘土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凹凸棒石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海泡石粘土
(包括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膨润土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500
铁矾土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其他粘土
(铸型用粘土)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砖瓦用粘土)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水泥配料用粘土)
(水泥配料用红土)
(水泥配料用黄土)
(水泥配料用泥岩)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保温材料用粘土)
矿石(万吨)
≥200
50~200
<50
橄榄岩(化肥用)
矿石(亿吨)
≥1
0.1~1
<0.1
蛇纹岩
(化肥用)
矿石(亿吨)
≥1
0.1~1
<0.1
(熔剂用)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玄武岩(铸石用)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辉绿岩
(铸石用)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水泥用)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水泥混合材
(安山玢岩)
(闪长玢岩)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建筑用石材
矿石(万立方米)
≥5000
1000~5000
<1000
饰面用石材
矿石(万立方米)
≥1000
200~1000
<200
珍珠岩(包括黑曜
岩、松脂岩)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浮石
矿石(万吨)
≥300
50~300
<50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粗面岩
(水泥用)
(铸石用)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凝灰岩
(玻璃用)
矿石(万吨)
≥1000
200~1000
<200
(水泥用)
矿石(万吨)
≥2000
200~1000
<200
大理石
(水泥用)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玻璃用)
矿石(万吨)
≥5000
1000~5000
<1000
板岩(水泥配料用)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泥炭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100
矿盐(包括地下卤水)
NaCl(亿吨)
≥10
1~10
<1
镁盐
MgCl2/MgSO4(万吨)
≥5000
1000~5000
<1000
碘
碘(吨)
≥5000
500~5000
<500
溴
溴(吨)
≥50000
5000~50000
<5000
砷
砷(万吨)
≥5
0.5~5
<0.5
地下水
允许开采量(立方米/日)
≥100000
10000~100000
<10000
112
矿泉水
允许开采量(立方米/日)
≥5000
500~5000
<500
113
二氧化碳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
石油:油田
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
地势:地热田;
(3)
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
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
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
地热:电(热)能;
(3)
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
92)中的A+B+C+D+E级(表内)储量;
(4)
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有效实施煤炭资源储量管理的研究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储量;研究
煤炭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煤炭资源的特性为分布不均匀、耗竭性、动态性、不可再生性,根据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的,加大煤炭储量资源管理研究力度,是实现煤炭工业循环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煤炭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
1煤炭资源为国家的关键性能源,提升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在合理科学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是对于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一种落实贯彻,将解决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是落实我国矿产资源法和技术政策的一种需要。
2煤矿类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物质的保证,长期运行不能脱离资源作为基础。储量管理是对于煤炭资源的一种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做好储量管理工作,了解发展趋势,最终才能准确的利用资源。
3储量管理是矿井企业进行改建、扩展、进行生产安排的基本依据。如果储量管理水平过低,会造成资源的规划开发失去基本的依据,加上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整个开发环节会处于无序失衡状态,导致煤炭资源过度浪费,因此储量管理工作是必须重视且落实的任务。
二具体的实施方法
1提升人员工作水平。为了高效准确的反馈出煤炭企业资源信息的更新状况,需要建立综合水品高超的技术队伍。首先地测机构的从业人员需要热爱工作,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愿意为资源开发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矿产工作的深化发展,对于矿井内部的水文地质条件,实际的资源储量变化具有准确的掌握,及时将信息上报。工作中发现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的制定防范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要严格打击。未来需要逐步的提升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内部组织专项化的业务培训。
2提升资源回采率的方法。面对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管理非常混乱的各种问题,需要研究开发出具体的管理方法,提升对于储量的管理水平,建立基本的行业规范。加强矿井内部的管理工作,建立具体可实行的储量管理体系,完善内部制度规定,让企业内部的各级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责任具有明确认识,提升资源回收率。矿井内部建立专职机构,构建煤炭资源的转入、转出、报损、注销的台账和管理制度,各个考核环节需要准确管理,程序明确,审批制度落实到具体应用中。建立组织机构,聘请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将储量管理制度彻底落实,建立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于资源开发区域合理的设计,通过有效的部署,尽可能降低煤柱的损失,提升资源的回采率。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技术的高效结合,避免煤柱的过度损失。控制井筒内部煤柱的损失,缩小水平的隔离煤柱,相关的厚薄煤层配采政策需要严格落实,保证质量稳定性。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机械,结合先进的开采方式是提升整个回采率的重要步骤。
3重视储量管理工作的地位。现有的煤矿企业需要对于煤炭储量管理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提升储量管理工作的地位,构建符合现代化形式的基础储量管理制度,对于各种的评审活动要严格落实,为相关企业的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建立由采矿的专家、監查机构、地质专家工程构成的工作小组,对于矿井内部的储量状况进行不定时跟踪核实,企业需要定时的上报采掘计划、储量情况图纸和报表,监督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损失、大储量的增加或减少进行亲自的核实,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落实到实际中,不过分依赖数据信息和图纸信息,针对严重的损失需要追究具体的责任人,采取合理的措施。
4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未来符合现代化煤炭储量管理的需求,要合理利用矿、局、煤炭集团的储量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内部包括文件管理、图形管理、报表管理、系统维护和其他子系统。不同的矿区内部需要结合自己的规定和要求,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远程传输储量数据、开拓煤量数据、回采煤量、准备煤量报表等,将有效的信息资源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具体的职能部分对于报表综合浏览、分析、输出,在储量的上报、查询、报表生成等各个方面合理应用动态管理。同时信息系统包含对于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准备煤量、采损煤量数据报表的生成,实现三量数据和储量数据的互动,实现动态的管理。此外系统内部具有数据查错、改错等功能,对于输入储量块段的数据、采损煤量等数据展开有效的逻辑关系检查,发现漏洞的地方及时纠正,让用户具有更加良好应用体验,保证流畅性和准确性。图形管理子系统的最主要作用是将储量图件远程上传、浏览、管理、存储,结合具体图形的转化,进行管理控件的嵌入,对于不同类型的储量图件全面浏览,对于不同类型的图形要素及时查询。文件管理子系统作用是对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储量文件进行管理,例如文件的查询、上传、下载、分类管理、删除等,大幅度提升工作的效率,节省时间,让不同的使用者快速的找到目标文件。系统维护子系统具体含有用户管理和信息初始化两个环节。信息初始化的作用为对于煤矿常规的信息进行初始化,例如储量管理的基本状况、煤层代码的设置、单位代码等。用户管理是对于单个的用户合理控制,针对应用的不同设置具体的权限,设定系统功能,在符合应用基础上最大化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5大力宣传,提升意识。煤炭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的资源总占有量较高,群众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多年来煤炭企业内部没有保护资源的意识,加上运行机制的影响,煤炭资源保护意识极差。未来必须通过各种的途径大力宣传矿产资源法,对于各种法律规定、政策、方针合理利用,树立资源危机意识,构建全面参与保护资源的社会化环境。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日后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必须重视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提高全民的认识,煤矿企业内部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式,促进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科学化,让我国的煤炭行业向着持续、健康、节约发现的道路发展。
煤炭资源储量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篇4
矿权范围是指在地址勘探范围内或周围, 勘察工程队未到达的或者未进行估算的资源储量范围, 应参考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补充, 未经相关评审机构审批的报告, 应按照国土局颁发的矿权证书确定其资源储备。矿权范围是储量报告编写过程中必须的有效文件, 矿权范围分为采矿许可、勘探许可、划定矿区范围等, 其中二维的矿业产权设置方案为采矿许可和划定矿区范围, 一般表示方式为其范围用拐点标高和坐标。报告中的矿产设置应明确说明矿权的项目名称等内容。
2 资源储量估算
2.1 如何估算资源储量的范围
在有效的矿权范围内进行资源储量的估算, 现行的资源储量制度对未进行查询的资源储量不予备案, 范围只针对查明的资源储量进行备案;资源储量范围只是在推断及以上的控制程度内, 这要求相关人员要详细说明产权范围内和资源储量估算外的储量, 并说明未算量的原因, 在未算量的范围内是否有验证或者工程控制, 在报告中必须有明确的总结。
2.2 如何选择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地址块段法是现行的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首先, 矿区范围内总体构造为向背斜时, 需根据煤层底板剖面图和等线图作立面或斜面展开图, 在立面或斜面展开图上估算资源储量;其次, 矿区范围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时, 若岩煤层倾角小于60°, 需在地板等高线图上估算; 如岩煤层倾角大于60°, 则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作立面投影图, 在立面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在预普查阶段, 勘察许可范围内的煤层要采集样本送检并进行验收评级和初步评价, 根据评价情况确定并在设计中明确勘察报告勘察的许可范围。
2.3 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
新规范规定控制程度是指在以基本线距 ( 钻孔间距) 的1 /4 ~ 1/2 的距离所划定的, 在勘察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的全部范围, 由于未明确使用条件及范围, 在操作中存在较大差异;新规定中划分各类型块段, 原则上是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07 年颁布的指导意见阐明了到达响应的控制程度, 煤层块段的划分: 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巷道、采煤工作面界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在相应密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之外以本种基本线距 ( 钻孔间距) 的1 /4 ~ 1 /2 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而不再视为范围外;采用这两种划分法应根据情况决定, 不适合稳定性差的煤层, 故在做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估算时, 明确划定块段, 内有工程的举例范围, 外有工程见煤点控制。
3 煤炭资源的情况分析
3.1 对煤质进行分析
采样点的数量即煤样的数量, 煤质分析中采样点是分析的基本方法, 指层独立的累计数, 样点数据包括采煤的地点、钻孔、坑道、探头等, 一般样品的长度不高于3m, 在可见采煤点处均可采取煤样。而现行的规定对样品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勘探阶段要求也不相同, 这其中有明确要求, 可增加实验数量和项目。在整理数据方面, 要描述数据的两极和平均值, 为更明确的了解该测试的数据变化, 最好配合等值线插图和剖面曲线图解释变化规律, 重点突出工业指标等。
探采对比中有一重要的环节就是核实报告, 探采对比的内容在新规定有明确的要求, 探采对比是用生产时间检验勘察结果, 根据矿山最近报告、煤层特征、特质和开采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 以此来核实资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提高对矿床的认识, 加强指导和生产。
3.2 煤炭资源增减的主要因素分析
首先, 从勘探和开采角度把煤层厚度分为: 煤层总厚度、煤层纯煤厚度和煤层可采厚度, 采用厚度用于煤层可采程度和稳定程度来评价和计算煤炭的资源储量, 但在旧规范中对结构复杂每层的稳定性的说明是单层厚度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在煤矿生产和地址勘探中不需要分层工作, 可按照全层厚度变化来评价该煤层的稳定程度, 而这一说明在新规定和指导意见中并未明确指出。煤矿中在进行煤层沉积环境、赋存规律、对比时, 以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 煤层采用厚度是估算煤炭资源/ 储量的主要参数, 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 但在井下范围内大部分可采, 仅局部为不可采, 不稳定煤层, 但可以确定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和范围等, 当处在最低可采边界时结合探钻发来确定无煤区的范围并进行分析;资源储量变化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煤层厚度, 增加资源储量的方式是当采煤厚度点增加时会减少矿区煤层可采面积, 当采煤厚度点减少时会增加矿区采煤层可采面积, 使得资源储量减少。
其次, 探矿活动发现褶皱导致资源储量增加, 断层倾角陡缓造成资源储量减少, 煤层厚度的变化决定资源储量的增减。未进行规范的探测活动, 只根据现行政策原先的储量进行重新计量后再进行探测, 以下几个因素对增减量有一定的影响:煤层顶板与水层安全距离减少后, 导致煤层资源储量产生变化;矿山中的瓦斯爆炸、分成等因素, 井下的工程巷道密闭, 也是引起煤炭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当岩浆入侵煤层后, 使得煤质发生变化变成天然焦, 岩浆入侵煤层导致煤炭资源储量减少。
4 总结
煤层内裂隙发育产生的变动, 在含煤层发育形成后, 受到各时期地质影响造成的煤炭储量的变化;由于本区煤层的特点, 勘探地址阶段采取煤样的同时, 应代用单动双管曲煤器等方法提高煤样的采取质量, 作为第一手资料的煤样, 应确保精准、全面, 为提交优质地质报告奠定基础;在新规定中煤矿资源储量报告中先编写提纲, 因此在编制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时, 要遵循该提纲, 将煤炭资源储量报告准确、全面, 按提纲阐述清楚。
参考文献
[1]沈萍, 刘喜奇, 王立君, 咚德文, 刘志峰, 刘欣.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 2009, 6 (06) .
[2]姚嘉, 毛绍胜.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西煤炭科技, 2012 (02) .
资源/储量 篇5
1前言
1.1任务来源
1.2工作目的和任务 1.3 工作依据 2.工作区概况
2.1 工作区范围
2.2工作区交通位置概况 2.3工作区矿权设置情况
2.4工作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概况
2.3工作前人工作程度及非法开采前开采情况 2.4本次工作情况
2.5 工作区非法开采现状 3 工作区地质
3.1矿床特征 3.2矿体(层)特征 3.3矿石质量 3.3.1矿石物质组成 3.3.2矿石化学成分 3.3.3矿石风(氧)化特征 3.4矿石类型和品级 3.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3.6矿床共(伴)生矿产 3.7 水工环地质简况 4.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5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5.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5.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5.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5.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5.5矿体(层)圈定原则 5.6采空区边界圈定 5.7块段划分
5.8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5.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10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结论
附
图
1.工作区地形地质图
2.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
3、中段平面图(或巷道分布图)4.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或纵投影图)
附
表
1.各类岩矿测试成果表 2.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恒信移动:连续储量 蓄势待发 篇6
在二级市场当中,恒信移动在近期连续出现放量成交,而股价并没有出现大涨,这样的个股大家要格外注意。
恒信移动(300081):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地面零售连锁商务经验和移动信息技术研发、业务平台运营经验的企业。
2016年2月,公司以29.67元/股发行4347万股收购东方梦幻100%股权,东方梦幻主营业务为基于IP内容的全CG影视及动漫内容制作、虚拟现实影视及体验内容制作。
2016年4月,公司使用自有资金2270万美元收购美国VRC公司部分股权,同时,获得VRC公司在大中华区为期2年的排他性分销权。
我们来看看该股目前的技术走势图:
首先:从该股的成交量来看,无论是周线的成交量还是日线的成交量都出现明显的放量,特别是周线在最近3周连续出现明显的放量成交,股价在近期并没有出现较大涨幅。
第二:该股从2016年7月11日开始在日线形成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至今没有回补,说明主力成本在17.50元左右非常明显,之后,就连续放量上攻,尽管近期出现回调,但是,股价并没有跌破缺口线,说明主力未来上拉意图明显,在缺口线附近就是最佳进场机会,所以,该股未来行情还是值得期待。
第三:从黄金分割线来看,该股该股从黄金分割线0.50位置回调到0.382位置,是一个最近进场位置,在近期一旦企稳,必然会出现一波明显的行情,所以,该股未来值得看好。
第四:从MACD的走势来看,该股的DIF和DEA两条线在周线图上,在0轴以上,数据小于1.0,说明目前股价并不是很高,风险不大;而在日线图上,MACD的DIF和DEA两条线也是在0轴以上,数据也没有超过1.0,说明日线也是没有多大风险,所以,未来要把握机会。
第五:从抛物线指标(SAR)来看,在日线上最近2个交易日SAR出现了2绿圈圈,但是,离绿圈圈有点远,有反弹要求;而周线开始出现3个红圈圈,目前回抽位置正好在红圈圈边上,说明市场出现共振的进场机会,近期主要观察是不是能够回抽到17.50元附近。
综上所述:该股在近期蓄势待发,在未来即使回抽到17.50元左右也是进场机会,坚持看好该股的未来走势,建议注意把握机会。
资源/储量 篇7
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前身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煤矿, 本矿位于鹤壁煤田北部, 1957年3月动工建井, 1960年11月建成, 简易投产, 批准开采二1、一1、一2煤层, 开采深度为+170~-1070m标高, 核定生产规模150万吨/年, 矿井范围内第一水平 (二1煤底板等高线-50m) 和第二水平 (-50~-250m) 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 三水平 (-250~-450m) 为目前生产水平, 二1煤底板等高线-450~-1070m为中泰矿后备储量基地。
2 实施动态检测的任务目的
煤炭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生产矿井实施动态检测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提高煤炭资源回收是缓和采掘接替紧张、延长矿井寿命,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也是煤炭企业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储量动态监测是采矿权人对其依法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自主进行的技术检测, 其结果为矿山企业正常生产服务, 同时也是管理部门进行储量登记统计的依据, 目前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已经成为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加强对矿山企业资源储量消耗的监督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 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加, 矿产资源匮乏将日益严重, 矿山开采具有破坏性, 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开展矿山资源监测工作, 有利于动态掌握资源储量情况, 建立资源储量管理新的体系, 促进矿产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维护国家利益。有效的开展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指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
3 如何做好动态检测
3.1 实施检测
动态检测机构必须按照规程规范对矿山进行检测, 探煤厚人员定期到工作面进行实地煤厚探测, 并对动用资源储量情况进行核算, 与勘探资料进行对比, 确保了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计算并监督开采、损失等情况, 有效保护合理合法开采和准确计算矿山占用资源储量的年度变化, 为编写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提供准确的资料, 为矿山做出更精确的检测数据。
3.2 监督宣传
矿山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施高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广泛宣传提高回采率的重大意义, 提高职工珍惜国家煤炭资源的自觉性, 形成一种保护资源光荣, 浪费资源可耻的社会风尚, 努力提高煤炭回采率。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提高回采率的工作, 由矿长、总工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及时组织总结和推广提高回采率的经验, 对违反开采程序, 乱采乱掘要对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经常深入现场实地指导工作, 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发现一处, 处理一处, 绝不手软”。
4 动态检测计算方法及结果
4.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本区二1煤层大部为贫瘦煤, 有少量贫煤, 一1、一2煤层为贫煤, 可采煤层倾角一般12°,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 本次煤炭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为:
(1) 二1煤贫瘦煤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 二1煤贫煤、一1、一2煤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 (2) 原煤最高可采灰分 (Ad) 为40%; (3) 原煤最高硫份 (St, d) 为3%; (4) 二1煤贫煤、一1、一2煤原煤最低发热量 (Qnet, d) 为17MJ/kg。
4.2 估算方法
本次动态检测估算方法为:地质块段法。
估算公式:根据检测时在动用块段用坡度规实地量取的煤层真倾角为13°左右, 故选用在平面投影图上估算煤层动用资源量, 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Q-资源量, 单位:吨。S-水平面积, 单位:m2。M-块段煤层平均铅厚, 单位:m。d-煤层平均容重, 单位:吨/m3。
4.3 参数的选择
4.3.1 平面积
利用求积仪在储量估算图上测量平面积, 测量时每块至少连测3次, 且连续3次测得读数之差不超过1%, 然后取其平均值使用, 核实报告中应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平面投影图上求得块段水平面积。
4.3.2 煤层厚度
(1) 估算煤层厚度:利用动用块段内所有实际探测煤厚真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2) 对有夹矸煤层的处理:煤层中夹矸真厚<0.05m时, 与煤层合并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当夹矸真厚≥0.05m时, 夹矸厚度予以剔除。若夹矸厚度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且煤分层厚度大于夹矸厚度时, 则上、下煤分层合并参加资源储量估算;若煤分层厚度小于夹矸厚度, 则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原报告中利用煤厚点为钻孔见煤点和采面平均煤厚点。钻孔见煤点为钻探、测井综合质量均达可级以上者的纯煤真厚;采面平均煤点为生产中实际测得煤层真厚的算术平均值。
4.3.3 视密度
中泰公司采用1.40吨/m3。 (根据三、四、六、八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四矿:具有玻璃光泽, 易破碎。以镜煤为主, 属半亮~暗淡型煤, 以条带状结构为主, 容重平均为1.40t/m3, 煤类为瘦煤) 。
4.3.4 工作面采出量的改正
因为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网下放顶煤, 采出量无法实际测算, 故采出量的估算结果是根据1983年9月原煤炭工业部制订《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试行) 》用统计产量代替实测产量改正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的, 改正计算公式为:
Q′=统计产量×改正系数
注:改正系数= (100-原煤全水分/100-煤样水分) × (1-[ (原煤灰分-煤样灰分) / (矸石灰分-煤样灰分) ]
改正产量Q′=统计产量×改正系数
损失量Q″=动用资源储量Q-改正产量Q′
5 动态检测结果
本次动态检测对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度全年实际动用的二1煤层资源储量块段进行检测并估算了动用资源储量。其余二1煤层资源储量块段因没有动用, 故没有重新估算。
2013年度对本矿资源储量进行了检测, 经检测分析估算截止2013年12月31日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共估算二1、一2、一1煤层 (111b) + (122b) + (333) + (334) 类资源储量29618.2万吨, 其中二1煤层查明资源储量 (111b) + (122b) + (333) 类21292.2万吨。动用资源储量6562.7万吨, 二1煤保有 (111b) + (122b) + (333) 类14729.5万吨。其中二1煤保有储量【 (111b) 4377.7万吨, (122b) 5452万吨, (333) 4899.8万吨】。一1煤层资源量 (333) + (334) 类7643万吨, 均为保有资源量【 (333) 类6275万吨, (334) 类1368万吨】。一2煤层资源量 (333) + (334) 类683万吨, 均为保有资源量【 (333) 类585万吨, (334) 类98万吨】。
6 结束语
加大动态检测力度, 及时准确的收集动态数据, 积极推广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 严格做到“精采细回, 粒粒归仓”, 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储量动态监测是采矿权人对其依法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自主进行的技术检测, 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资源/储量 篇8
本文引入三维地质模拟技术,以道坨锰矿地形地质图、钻孔数据、勘探线剖面等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建立可动态更新管理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地质剖面解译,构建矿床数字化三维模型[7—10],建立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储量计算方法流程,该方法简称为三维储量计算( three- dimensional reserve calculation,3DRC) ,以数据库为基础核心,借助数字化[11,12]、可视化[13,14]等计算机技术[14,15]和空间信息技术[16,17],结合地质学相关理论[18,19],实现真三维环境下矿体资源储量动态分析,以“可视”的方式科学的划分矿体块段,建立块体模型; 采用合理的空间统计学方法作为映射模型对每个子块进行品位插值,建立品位模型,进而实现资源储量的高效计算,提高精度,辅助决策找矿和采矿工作。
1距离幂次反比法
距离幂次反比法[20]是最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之一,与空间距离有关。该方法综合了泰森多边形邻近点法和多元回归法渐变方法的长处。假设空间任一点的属性值是在局部邻域内中所有数据点的距离反比加权平均值,则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块体模型进行品位插值时,利用搜索椭球体确定搜索范围和表达的各向异性,椭球体参数直接影响到品位的分布走向以及估值的范围。
基本原理: 利用空间中已知点的属性值计算待估点属性值。
基本原则: 计算插值点取值时距离越近权重越大。
基本特点: 充分考虑已知点与待求点之间的距离对插值结果的影响,不考虑已知点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对权函数的影响。
适用条件: 适用于构造复杂程度不高的层状矿床[21,22]。
相关概念: 权函数,空间中已知点与待求点P因分布位置的差异,对P影响不同,把这种影响称为权函数。权函数主要与距离有关,有时也与方向有关,若在P点周围四个方向上均匀取点,那么可不考虑方向因素。
数学公式:
式中,设己知空间离散点位置坐标为( xi,yi) ,属性值为zi( i = 1,2,…,n) 。P( Z) 为待求插值点,是任一格网点; di( x,y) 表示由离散点( xi,yi) 至P( Z) 点的距离; Wi( x,y) 为第i个点的权函数,u值一般取2。
2 3DRC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3DRC方法关键在于矿体模型和品位模型的建立:
( 1) 矿体模型建立是基础核心。
目的在于精确计算矿体体积,建立矿块模型以便构建品位模型。
( 2) 品位模型建立是重点难点。
目的在于科学合理计算品位,通过已建立的矿块模型,结合空间统计学法[20,23]进行品位插值运算。3DRC方法流程( 图1) 。
矿体模型及品位模型( 属性模型) 的空间变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品位模型的建立实质是通过品位属性模拟建立空间域和属性域之间的映射关系[24]。
数学定义:已知空间域为R,r为R的子集,;属性域为D,d为D的子集N为自然数)。
设r到d的映射为f:xi→yj(xi∈r,yj∈d),品位属性模拟就是通过f建立起一个空间域R到属性域D的过程F: xi→ yj( xi∈ R,yj∈ D) 。
2. 1矿体模型建立
矿床三维地质模拟按照模拟对象的形态特征分为钻孔三维模拟、层状地质体和地质实体三维模型。 其中,层状地质体三维模拟包括断层、地表等,地质实体三维模拟包括地层、矿体、夹石等。根据道坨锰矿床实际情况及资源储量计算需求,除完成钻孔三维模拟,层状地质体三维模拟主要完成地表模型建立,地质实体三维模拟主要完成矿体和夹石模型建立。本文借助国际先进矿业软件Surpac重点介绍矿体实体模型建立。
2. 1. 1多源异构数据收集与处理
地形数据和钻孔相关数据是矿体圈定时相对重要的数据。地形数据多采用的是Map Gis格式,对地形线进行高程赋值,并进行校正和投影变换; 钻孔数据通过获取工程定位( 井口表) 、测斜、岩性、样品分析数据,并对四种数据进行分析校验。
2. 1. 2地质空间数据库建立
数据库建立( 图2) 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尤其是剖面解译、储量计算环节。地质数据库建立主要就是钻孔相关信息数据库建立。数据结构表主要是: 工程定位( 表1) 、测斜( 表2) 、岩性( 表3) 、 样品分析( 表4) 。
2. 1. 3样品数据统计分析
提取数据库中全部样品数据,对样品品位和样长进行基本统计分析,获取样长的平均值,并进行样品组合分析,通过样品品位直方图,得出样品分布情况。
2. 1. 4剖面解译
根据剖面端点、剖面视域范围,以及勘探线坐标等信息,自动的批量的切剖面,实现剖面解译,标注地质要素。
2. 1. 5实体模型建立
以三角形为基本体面,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包括矿体和夹石。为了便于后期体积计算,矿体和夹石采用方向相反的闭合线圈表示,并区分代号,实现实体模型可视化( 图3) 。
2. 2品位模型建立
块体模型是以组合样品为基础,把矿体分布的空间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小的长方体块( 简称矿块) , 每一个块体的质心点用于存储属性值。
品位模型是块体模型基于空间统计学方法为映射模型对各个子块赋予品位属性值,得到品位属性模型。
基于块体模型和品位模型概念,结合3DRC资源储量计算流程( 图1) ,品位模型建立详细描述如下:
2. 2. 1块体模型建立
确定子块尺寸的大小,通常子块大小为勘探线间距、开采段高的整数倍。确定规则: 根据矿体模型走向和倾向变化,矿体的实际尺寸、勘探线间距、开采段高,以及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
2. 2. 2椭球体参数确定
根据每个矿体的总体走向、倾向、倾角及地质工作经验; 或者根据需要求解变异函数,确定椭球体的各个参数。
2. 2. 3品位模型建立
选择距离幂次反比法等空间统计学法作为映射模型,利用已知点品位值求待求点,完成各子块品位属性赋值,建立品位模型,以便完成资源储量计算, 同时进行储量级别分类。
3实例应用及结果对比
道坨锰矿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边缘与江南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受全球性的Ra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形成的新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解谷盆地[25],锰矿集中分布在大塘坡组一段( Nh1d1) ,也称“含锰岩系”, 是锰矿赋矿层位。道坨锰矿矿体埋深700 ~ 1 500 m,具有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产状平缓并完全隐伏、沉积成锰盆地保存完好和矿体厚度大、变化小、 规模大、矿石品位高、质量稳定的特点[25,26]。矿区共布置11条勘探线,垂直于矿体走向,勘探线间距为400 m。
3. 1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数据库是资源储量三维评价的基础,地质体模型是空间信息承载体。本实例基于地质数据库进行钻孔三维表达,提取全区900多件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品位直方图( 图4) 和样长统计分析结果( 图5) ,平均取样长度约为0. 44,最小值为0. 07, 最大值为1. 15,并对样品进行组合分析; 利用地形模型、矿区范围模型等数据进行自动剖切辅助地形线、矿权范围和自动切剖面,完成矿体解译( 图6、图7) ,建立矿体三维模型( 图8、图9 ) ,进而建立品位模型( 图10) ,计算资源储量。
3. 1. 1块体模型建立
矿体的形态为层状,产状较缓,选择块尺寸为40 m × 40 m × 2 m( 北 × 东 × 高) ,划分子块尺寸为10 m × 10 m × 0. 5 m,以保证与矿体的空间实体模型边界的误差最小。
3. 1. 2椭球体参数确定
根据矿体总体走向、倾向、倾角及经验值得搜索椭球体参数: 方位为275°,倾伏角为- 10°,倾角为15°,主/ 次主位1. 7,主/ 次位3. 6。
3. 1. 3品位模型建立
本文结合道坨锰矿床特征及各空间统计学特点[20,21],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品位计算。
利用3DRC法进行资源储量计算( 表5) ,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得到的矿区样品品位与吨位关系曲线( 图11) 和趋势分析( 图12) ,结果表明: 矿体范围内块体模型和组合样品曲线分布形态吻合程度较好,附合规律,计算结果准确。
3. 2结果对比分析
本文利用3DRC法进行资源储量计算,对比验证地质工作者使用的传统几何法———块段法( 表5、 图13) ,结果说明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准确、合理,可用于资源储量报告提交服务。
4结论
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以数据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结合多学科理论,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解决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问题,辅助决策找矿和采矿工作。具体优势和下一步工作如下:
( 1) 3DRC法计算结果科学合理、高效准确。可用于对比验证传统几何方法,提高资源储量计算精度,满足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两种以上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的要求,服务于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提交。
( 2) 3DRC方法具有推广性和适用。可推广应用到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尤其适用于贵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现状。
( 3) 直观感受深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数字化三维模型信息表达区别于传统二维信息表达方式,能够准确表达地质体空间位置信息,形象、直观的表达矿体形态、产状等。
( 4) 多源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大数据[27]背景下,地质数据同样面临着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存储管理问题,本文对多源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进行初步研究,下一步将深入研究,为找矿预测等工作打下基础。
摘要:贵州松桃道坨锰矿床是新发现的超大型全隐伏矿床,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为降低资源储量计算难度、提高精度,引入三维地质模拟技术,结合现代地质统计学法,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建立真三维环境下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流程。该方法直观形象地表达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可视”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划分矿体块段及储量类别;并对比分析传统几何法,实现道坨锰矿资源储量分类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科学合理、高效准确,可用于对比验证传统几何方法;该方法具有推广性和适用性,可推广应用到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尤其适用于贵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现状。
资源/储量 篇9
关键词: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前景
该矿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北部, 潞王坟乡境内, 矿区位于太行山拱断束东南角, 属于太行山小区, 即华北地台的山西台隆与华北断拗的过渡带。区内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统, 上寒武统, 下奥陶统, 中奥陶统, 上第三系, 第四系等。核查内矿床有简单的层状矿层组成, 其岩性由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积云状白云质灰岩, 上第三系上部的石灰岩, 角砾状石灰岩组成。分为凤凰山矿层, 潞王坟矿层。其中凤凰山矿层位于O2m25地层, 由深灰色纯灰岩夹积云状白云质灰岩组成。潞王坟矿层位于N22b地层, 由石灰岩, 钙质粘土, 角砾状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矿床总体产状平缓, 东西长约1500米左右, 南北宽467米。矿层总厚度8.64-30.93米。成因属沉积矿床。
1 矿区地质
凤凰山石灰岩矿核查区位于太行山拱断束东南角, 即华北地台的山西台隆与华北断拗的过渡带。
区域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全区构造简单, 地层基本呈单斜产出, 褶曲少见, 区内构造简单, 地层基本呈单斜产出, 仅见一些断裂构造, 岩浆活动不发育。区内出露之地层有中寒武统, 上寒武统, 下奥陶统, 中奥陶统, 上第三系, 第四系。
2 矿床特征
凤凰山水泥灰岩矿体主要产于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第五段, 矿体为地台型浅海相碳酸盐化学沉积, 呈平缓单斜岩层产出, 在矿体的中上部有一似层状的白云质灰岩, 为矿体中之夹层, 把矿体分割成上部矿层及下部矿层, 造成矿体复杂化。
潞王坟水泥灰岩矿区由第三系上部的石灰岩钙质粘土, 角砾状石灰岩及泥灰岩组成, 矿层呈层状产出, 产状平缓, 倾角1°~5°, 倾向南东~南西, 是一套陆相湖泊化学沉积的石灰岩,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稳定, 故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中, 又形成了钙质粘土, 角砾状石灰岩及泥灰岩等。凤凰山水泥灰岩矿分上下两层矿, 潞王坟石灰岩矿分一层矿。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的矿物成份比较简单, 主要组份为方解石, 含量98%左右, 含微量白云石及少量的褐铁矿、铁泥质等。
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的主要成分为Ca O, Mg O, 其它还有Al2O3, Fe2O3等, 矿石的有害成分为:K2O, Na2O, P2O5, Ti O2, Mn3O4, 含量甚少, 对矿石质量无影响。
3.3 矿石类型
3.3.1 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的宏观结构, 构造特征, 矿石分为两种自然类型:致密块状灰岩, 轻积云状灰岩。
致密块状灰岩:深灰色—灰黑色, 隐晶质结构, 致密块状构造, 波状缝合线构造特征十分突出。贝壳状断口, 中—厚层状层理。经镜下鉴定:主要矿物为方解石, 他形粒状, 粒径0, 01mm以下, 含量98%左右, 褐铁矿, 铁泥质含量微量及少量, 前者呈星点状和浸染状分布, 后者呈细分散状分布。矿石中偶见白色方解石脉穿插, 为后期裂隙充填形成。
轻积云状灰岩:深灰色, 隐晶质结构, 中—厚层状层理, 位于矿体的下部和下部矿层的顶部, 为渐变过渡到积云状白云质灰岩的过渡带。经镜下鉴定:主要矿物为方解石, 他形粒状, 粒径0.01~0.02mm左右, 含量达90%。白云岩含量5%左右, 呈自形菱形切面晶体分散于微晶方解石中, 可见同生白云石, 铁泥质少量。
3.3.2 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矿石的工业用途, 其工业类型为水泥用灰岩。
3.4 矿体围岩
矿体围岩即矿体之顶板岩石和底板岩石。凤凰山水泥灰岩矿区矿体顶板为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下段地层 (O2m26) 。矿体的底板为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下段地层 (O2m24) .岩性为薄中厚层状的白云质泥质灰岩.潞王坟石灰岩矿区矿体顶板为第四系地层, 底板为下奥陶统底层。该层主要为块状石灰岩, 角砾状石灰岩。
4 资源储量估算
4.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4.1.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原地质勘探报告采用的地质块段法。本次仍采用地质块段法。利用原报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进行面积分割估算资源储量。
4.1.2 资源储量估算公式
地质块段法估算公式:Q=S×H×D×10-3
式中:Q———块段矿石资源储量 (千吨)
S———块段平面面积 (m2)
H———块段平均厚度 (m)
D———平均体重 (t/m3)
4.1.3 数据精度规定
面积的有效位数取整数:厚度、品味、体重、矿石量有效位数取小数点后两位 (矿石量为了与原数据保持一致, 能入进数据库, 部分数据不得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
资源储量估算单位:矿石量为千吨;块段面积为平方m;厚度单位为m;品位为百分数;体积质量 (体重) 单位为t/m3。
4.2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的原则
(1) 平面面积:分割块段面积是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上利用MAPGIS软件直接量出。单位为平方米。
(2) 平均品位:本次核查工作未取样品, 故本次所有单工程及各块段的平均品位均采用原勘探报告中的结果。
(3) 体积质量 (体重) 值:本次核查储量估算中, 仍采用原勘探报告体积质量 (体重) 值, 即为2.74t/m3。
(4) 矿体厚度:单工程厚度采用原勘探报告中的结果, 未动用块段厚度采用原勘探报告块段厚度。动用块段厚度采用资源储量除以平面面积以体重求得。
4.3 矿体圈定原则
4.3.1 单工程矿体 (层) 圈定
在单工程中圈定矿体 (层) 时, 根据矿石质量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厚度达最低可采厚度 (2m) 以上者圈为矿体 (层) ;矿体 (层) 中质量达不到指标要求, 单层厚度达夹石最小剔除厚度 (2m) 以上者, 作为夹石剔除;当夹石厚度小于最小剔除厚度且上下任意8m进行加权平均, 其加权平均值达到工业指标要求者, 作为矿体 (层) 圈定, 如果达不到工业指标要求者, 则合并相邻样品至2m (夹石最小剔除厚度) 予以剔除。
4.3.2 矿体外推原则
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及工程控制程度, 矿体开采边界用无限外推法确定, 外推矿体边界的最大距离为相应工程间距的一半;或采用地质块段法根据控制矿体的构造, 矿体底界出露标高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要求合理外推, 确定矿体外推边界。
5 矿山经济评价
矿床自然地理及开发外部条件概述:
核查矿区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处, 属典型的山前丘陵区, 山势低平, 矿区内最高海拔276m, 最低海拔165m, 相对高差70~110m, 地形切割强烈, 岩层多裸露, 植被不发育。矿区外围有乡村柏油公路环绕, 交通极为便利。各种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水泥用灰岩矿属Ⅰ品位, 然经济地理条件。
6 结论
6.1 本次资源储量核查评述
本次资源储量核查充分搜集已有的地质资料和矿山的实际开采资料, 结合本次测量、采动区调查等成果, 对矿区地质进行了研究, 对矿体储量进行了分割, 基本查明了矿体赋存位置、规模、产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本次资源储量核查成果, 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满足了摸清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家底, 查清了保有资源储量与矿权人的时空关系, 查明了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位的空间分布, 了解了矿区生能潜力。
6.2 开采技术条件
核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开采时大气降水可以自然排泄、不会对开采造成影响, 矿床底板、夹层及矿层属于坚硬岩石工程地质组, 在开采时只要留足边坡, 不会造成自然滑坡及坍塌。其开采技术条件十分简单。
矿床开采时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大的破坏作用, 在开采时可采取喷水预防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对开采形成的台阶可采取边开采边绿化的方针。
参考文献
资源/储量 篇10
关键词:矿产资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0 引言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对人类有重要作用的资源, 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是进行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而且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其储量是有限的。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品种、分布、储量决定着采矿工业可能发展的部门、地区及规模;其质量、开采条件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 采矿工业的建设投资、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及工艺路线等, 并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初加工工业 (如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工和建材等) 以至整个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矿产资源的地域组合特点也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工业结构特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 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因此, 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年鉴 (2013) , 选取12个指标:铜矿X1, 铅矿X2, 锌矿X3, 硫铁矿X4, 高岭土X5, 石油X6, 天然气X7, 煤炭X8, 铁矿X9, 锰矿X10, 钒矿X11, 原生钛铁矿X12。
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 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的信息的统计方法。为了消除各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 将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 并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 可用因子分析进行精简。KOM的值为0.713>0.7, 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268.813, Sig.=0.000, 拒绝了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 即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由旋转后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基于过程内定取特征值大于的1规则, Factor过程提取了前4个因子, 可以看出选入的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5.142%, 被放弃的其他8个因子解释的方差仅为24.858%, 说明前4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因此, 本文选取前四个主成分作为降维以后模型评价的核心指标。
其中λ1=3.146, λ2=2.566, λ3=1.865, λ4=1.440分别求出其特征向量, 并计算各变量在个主成分上的载荷, 最终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 建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向两极分化, 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
从成分旋转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上X12、X11、X4、X9上有较大的载荷, 说明第一主成分是由原生钛铁矿, 钒矿, 硫铁矿, 铁矿决定。它们是质地属性为金属性黑色矿物, 我们把第一主成分命名为黑色金属矿产因子。
第二主成分上X2、X3、X1, X8上有较高的载荷, 说明因子2主要依赖于铅矿, 锌矿, 铜矿, 煤炭这几个指标, 除煤炭以外, 它们都是质地属性为金属性的有色矿物, 我们把因子2命名为有色金属因子。
第三主成分上X10、X5上有较高的载荷, 锰矿, 高岭土这二个指标反映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等, 我们把因子3命名为非金属矿产因子。
第四主成分上X6、X7上有较高的载荷, 石油, 天然气这二个指标反映了可以提供或者产生能量物质的矿物, 我们把因子4命名为能源矿产因子。
由SPSS可以得到各个变量的各个因子得分, 为了最后的分析, 我们考虑因子的综合得分, 依据如下公式:
经计算, 可得出各个地区的各因子得分排名。将各个地区的各因子得分数据代入上式, 可得出综合评价指标F的得分, 以F得分从大到小排序为:四川, 内蒙古, 广西, 新疆, 云南, 广东, 陕西, 甘肃, 辽宁, 江西, 海域, 河北, 黑龙江, 贵州, 湖南, 福建, 青海, 山东, 重庆, 山西, 安徽, 湖北, 河南, 吉林, 西藏, 海南, 江苏, 浙江, 宁夏, 天津, 北京, 上海。
2 聚类分析
根据指标特征, 利用SPSS软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中间距离法作快速聚类分析, 以便得到更加合理的结果, 分析各个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
结合最终聚类结果和各地区各因子得分排名, 可以发现第一类广西矿产分布集中, 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开采。其中水泥用的石灰岩是重要的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 广西的石灰岩无论是矿床规模、质量、面积, 均系全国之冠, 已探明的矿区有39处。因此其在第三个因子排名第一。
第二类为内蒙古和云南。内蒙古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 内蒙古就有135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 居全国前十位的有67种。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 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 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它们分别在第二个因子得分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
第四类为四川, 该地固体矿产保有储量名列全国第一位的有钒、钛、硫铁矿、白垩、水泥配料用矿岩、陶瓷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熔炼水晶, 光学萤石, 玻璃用脉石英共10种。其在第一个因子排名位于第一。
以上三类地区均在一个或多个因子得分上排名较高, 因而其综合排名得分也较高。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三类, 该类地区在四个因子成分上则无明显优势, 因而综合排名也相对靠后。
3 结论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因子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聚类分析, 各地区可以看到自己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以便于合理的管理、开发与利用。在开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同时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 浪费或破坏:并且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做到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版社, 2013.
资源/储量 篇11
地球是一个富含各种资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 每个国家、城市或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 为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储量监测机制,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矿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在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系统介绍了RTK技术用于动态监测矿产资源的存量 (变化) , 为该技术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方案。
1 矿产资源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案
界址点确认-地形地质图测量与勘查-地形地质图绘制-切剖面储量计算-储量报告
2 通常采用的矿产资源储量测量方法
通常根据所含矿产成分的多少以及矿产规模的大小将现有已经开采的矿产分为甲类矿产或乙类矿产。矿产储量计算主要根据实地勘察测量成果, 选取适宜的计算模式类型进行数据处理而得。
2.1 测量作业的原有技术方案
矿产资源储量测量工作应按照GB18341《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范围》规定执行。但对于大多的乙类和部分甲类矿产来说, 通常这些矿产大都远离城市, 所以国家、城市基本控制点无法服务于矿产的勘察测量, 给矿区地形地质图绘制的控制测量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 在现有管理模式以及测量经费较低的情况下, 在不便于进行布设导线测量时, 大都以1:10000地形图为基准, 在相应矿区范围内, 根据典型地物 (如房角、电杆、路口等) 进行图解坐标, 在利用全站仪 (或常规的小平板) 测制1:2000地形图地质图。对于矿区范围内无典型地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 只好利用手持GPS接收机, 根据单点定位原理测定2-3个图根控制点 (RMS为15米) , 在进行地形地质图测量。外业测量完成后, 数据传输、展点、按地物编码编辑、绘制成图。
2.2 现有矿产资源储量测量方法的不足
2.2.1 图根控制点精度低, 很难满足GB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2.2.2 图根控制点难以具有满足规范要求的三维坐标 (尽管各点高程系统不属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不影响矿产的储量计算, 但不符合规范要求) ;
2.2.3 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作业效率低。
3 GPS RTK测量作业模式
3.1 GPS RTK系统简介
GPS RTK技术系统需要的配置包括三部分: (1) 参考站接收机; (2) 流动站接收机; (3) 数据链及支持GPS RTK技术的软件系统及各种测量应用功能。GPS RTK技术要求在一个已知地心坐标的控制点 (或未知点) 上安置GPS接收机, 设置成参考站, 对视野内的GPS卫星信号的连接跟踪, 并把卫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发送给需要定位的一个或多个流动的GPS用户, 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 通过OTF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 通过相对定位获取待定点相对参考站位置坐标和精度指标, 实施快速定位。通过坐标系统转换, 即可得到实用的测量成果。
3.2 GPS RTK系统用于储量监测的工作流程
3.2.1 建立矿区控制网 (若进行储量检测, 且界址点已知, 此步可免)
建立矿区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RTK工作提供坐标已知的参考点, 用于架设参考站, 同时为RTK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用于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3.2.2 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RTK测量是在WGS-84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而各种工程测量的实用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或其他地方系统, 为此需要将坐标转换至北京54坐标系或其他地方坐标系中。
在进行坐标转换时, 至少有三个同时具有WGS-84地心坐标和北京54坐标 (或其他地方坐标) 以及海拔高的已知点。根据矿区大小以及已知点类型 (椭球、投影) 来选取不同的转换模型。
3.2.3 参考站的选定
参考站除应满足GPS静态测量设站条件外, 还应考虑数据链的发射问题。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的位置。参考站即可架设在已知控制点 (或界址点) 上, 也可架设在适于工作的未知点上。
3.2.4 现场作业
在矿区范围内或周边, 选择适宜GPS信号接收和电台数据链有效发射的地方架设参考站, 进行设置, 流动站在完成坐标转换后即可进行测量。每点测量只需5秒钟左右, 个碎部点的点位精度均控制在厘米级。
4 工程实例
2002年11月, 作者应用GPS RTK技术在阜新市石灰岩矿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监测 (计算) 的外业测绘任务。由于阜新市的基础控制较好 (1999年建立全市二等GPS控制网) , 且矿区位于控制网内, 故将参考站架设在矿区周边距矿区较近且地势较高位置的已知点上, 输入该控制点的WGS-84坐标。流动站通过其他已知点 (包括参考站已知点) 进行三维坐标转换后, 开始实施测量。
首先测量出该矿区各界址点 (各界址点的具体位置由所在区域的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与矿产主共同认定) , 测量精度同一级导线点。根据矿体的实际形状, 进行地形测量, 同时记录每点的地物属性。
内业处理时将观测数据通过随机软件以CAD格式输出。RTK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为每个点位的坐标, 通过软件输出, 并结合其他成熟的绘图软件即可绘制矿区的地形地质图。根据矿体的实际地形以及现场的勘察、调查结果切剖面, 依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储量, 编制报告。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RTK测量系统在某石灰岩矿储量监测中应用, 分析介绍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原理和方法, 并得到以下心得体会:
5.1 RTK技术可以完成采矿区地形图的首级控制、测量矿体范围的各界址点坐标以及地表以上矿体的现势形状, 进行外业一体化测量或动态监测, 技术上是可行的, 可以解决当前矿山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诸多矛盾。
5.2 基础控制点具有三维测量结果, 则可进行三维坐标转换, 从而实现三维外业测量, 内业成图时可直接输出CAD格式或其他成图格式。
5.3 采用RTK测量系统结合相关软件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监测, 技术先进, 具有良好的推过应用前景。
5.4 因尚没有成熟的地质储量计算软件, 没能直接将RTK数据输入其中, 真正实现内外业一体化。
5.5 RTK测量模式灵活多样, 系统功能强大, 根据不同的矿体及其基础控制情况, 可做出不同的系统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