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明细表(精选3篇)
储量计算明细表 篇1
目前计算动态储量的方法有压降法、不稳定分析法 (RTA) 、弹性二项法、压差曲线法等, 其中弹性二项法和压差曲线法要求准确的井底流压和压力恢复资料, 对于本气田来说是不实用的, 因此根据气田的实际资料情况, 采用压降法和不稳定分析法 (RTA) 来计算动态储量。
一、气藏压降法动态储量计算
压降法计算动态储量是建立在气藏物质平衡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有天然水驱作用的气藏, 气藏压力的下降, 会引起气藏内的天然气、地层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膨胀, 同时边底水也会侵入以前的含气部分, 这样就得到满足气藏的物质平衡通式:
对于定容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即当气藏没有边、底水入侵时, We=0, Wp=0, 由上述方程得:
当式 (3-2) 右端第二项与第一项相比很小, 可忽略不计时, 即认为开采过程中含气的孔隙体积保持不变, 则可转为定容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而天然气现行和原始的体积系数分别为:
式中:SC-标准状态;i-原始状态。
将 (3-4) 、 (3-5) 代入 (3-3) 整理后得:
式中:Gp、G-分别为累计产气量和气藏地质储量, 108m3;
Zi、Z-分别为原始和目前状态下天然气的偏差因子, 小数 (f) ;
Pi、P分别为原始和现行状态的气藏压力, MPa。
对于定容封闭气藏, 在直角坐标系中, 不同开发时刻的P/Z和Gp之间呈直线关系。
由于该气田的静压资料较缺, 压降试井资料质量较差, 利用已投产井得静压和产量资料进行压降储量评估的难度较大, 所以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可知, 井口压力随累计产气量的变化规律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反映地层压力随累计产量的变化规律, 即井口压力所对应的P/Z曲线与地层静压所对应的P/Z曲线平行 (图1-1) 。利用上述原理求解单井动态储量解决了地层静压资料录取困难的问题, 拓展了气藏工程的应用。若生产井气水同出, 压降曲线表现出明显的水侵特征 (如图1-2) , 则利用式 (1-1) 来计算动态储量。
二、RTA法气藏藏动动态态储储量量计计算算
不稳定分析法 (RTA) 是利用单井的生产动态历史数据 (即产量和压力) 进行物质平衡分析, 进而计算单井动态储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可以利用丰富的单井日常生产数据, 不必进行关井测压, 对产量和压力数据没有特殊的要求。
不稳定分析法包括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法、Blasingame产量递减法、Agarwal-Gradner产量递减分析法、NPI分析法和Transiet等几种分析方法, 各个方法的原理如下:
1. Fetkovich/Arps联合产量递减法是1980年由Fetkovich针对圆形封闭地层给出的经过归一化的无量纲产量递减联合图版, 该图版的前半部分是归一化的普通产量递减曲线簇, 而后半部分是无量纲的Arps产量递减曲线。与常规Arps递减方法相比, 该方法增加了早中期不稳态递减部分, 分析预测过程比较复杂, 类似于现代试井分析。
2. Blasingame产量递减法是现代产量递减分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它应用了物质平衡时间的概念, 能够解决Fetkovich/Arps典型曲线中不稳定流区域井底流压变化时的产量变化情况, 即同时适应于变流压变产量的情况, 同时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具有较好的光滑性, 可改善曲线分辨率, 提高拟合精度, 使得该典型曲线分析法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拟合效果, 是计算动态储量方法中可信度比较高的拟合方法 (图2-1) 。
3. Agarwal-Gradner产量递减分析法与Blasingame方法的区别就是通过重新定义无量纲量, 使得产量递减曲线的晚期能够归一化, 根本原理与Blasingame方法是相似的, 这种典型曲线的优点在于, 它能够比较清晰地区分不稳态流动和拟稳态流动。
4. NPI分析法同样是根据Blasingame方法的原理, 重新调整了无量纲压力和时间变量, 实际上NPI分析法是A-G产量递减分析曲线的倒数, 主要是用于分析井底流压变化曲线图版, NPI方法和A-G方法对比采用A-G方法计算单井动态储量。
通过上面对不稳定分析法几种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 可以得出Blasingame方法和A-G方法是可信度较高的方法, 其中A-G方法只是对Blasingame方法的无量纲量进行了重新定义, 使得递减曲线晚期可以归一化, 本质上并没有进行改变, 所以建议采用Blasingame方法来计算单井动态储量。
三、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拟合方法实例分析
1. 已知产气时间 (天数) 、日产气量 (104m3) 、井口油压 (MPa) , 导入这三组已知数据, 以A113井为例。
2. 导入的数据在双对数坐标中生成产量与时间的生产数据点图, 移动实测生产数据曲线进行拟合, 在曲线拟合过程中要注意, 应当以产量积分平均递减曲线的中后段为主, 而以产量递减曲线和产量积分递减的导数曲线为辅助
3. 当实测生产数据与图版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时, 则得到井控的动态储量。
四、某气田动态储量结果评价
分别采用压降法和Blasingame典型曲线拟合法计算某气田各气井的动态储量。从计算结果看, 压降法和Blasingame方法结果基本一致, 偏差小于10%, 本次研究选取利用实际动态资料计算的Blasingame典型曲线法计算的储量结果。
摘要:计算动态储量的方法有压降法、不稳定分析法 (RTA) 、弹性二项法、压差曲线法等, 其中弹性二项法和压差曲线法要求准确的井底流压和压力恢复资料。
关键词:动态储量,压降法,弹性二项法,压差
参考文献
[1]李传亮, 周涌沂;岩石压缩系数对气藏动态储量计算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5期.
传统矿体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篇2
1庚20煤层地质条件及采区煤厚数据
1.1地质条件
平煤股份二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市区北部, 矿井主要含煤地层自上而下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 主要可采煤层为己15、己16、己17、庚20。其中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 厚度为0.8~2.5 m, 平均厚度1.6 m, 厚度变化较大, 含3层夹矸, 其中上部一层夹矸厚0.2 m, 比较稳定, 煤层平均倾角7°。
1.2采区煤厚数据
根据钻孔资料, 该区域采用的10个煤厚数据为:2.02, 2.18, 2.29, 1.19, 1.51, 1.90, 1.10, 0.90, 0.50, 1.78 m, 则该区域煤层的平均厚度d=1.54 m。煤的密度m=1.35 t/m3。
2储量计算
2.1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变成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 即把在勘探地段内的全部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质量等数值, 用算术平均法加以平均求其平均值, 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储量。
首先要计算面积S、煤层的平均厚度d (d=1.54 m) 和确定煤的相对密度m (m=1.35 t/m3) 。
通过计算, 可以得到面积S=3 507 583.14 m2。
Q=S×d×m≈729.2万t
2.2开采块段法
块段法是目前在煤炭储量计算中使用比较广的一种方法, 它是把一层煤利用各种要素分割成若干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小块, 分别计算每一块段的储量。首先计算每一块段的储量, 也是用平均法求得的煤层平均厚度和平均密度与块段面积三者的乘积。将每一个块段储量加起来就是一个煤层的储量, 同样每一个煤层的储量加起来就是整个勘查区的储量。
(1) 块段的划分。
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巷道、采煤工作面界线、各种受护物保护煤柱界线、最低可采厚度0.80 m界线、风氧化带界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把该区域分为8个块段A1, A2, A3, A4, A5, A6, A7, A8, 各部分储量单独计算, 以煤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用的厚度。
(2) 确定每个块段面积S及煤层厚度。
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煤厚根据各钻孔的煤厚求平均值得到。
(3) 计算储量。
利用块段法储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8个块段的储量 (表1) 。
8个块段储量之和Q总=687.94万t。
2.3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要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求出两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 再计算储量。根据求面积方法的不同, 又分2种情况:直接计算法和平均倾角法。在此采用直接计算法进行储量计算。
首先要量测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l, 两等高线间的水平投影长度 (平距) b, 等高距h, 煤层平均密度m, 煤层平均厚度d。经量测得到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l1, l2, l3, l4, l5, l6, l7, l8分别为1 337.8, 1 370.21, 1 411.84, 1 435.76, 1 478.17, 2 439.03, 2 287.71, 348.0 m;两等高线间的平距b1, b2, b3, b4, b5, b6, b7, b8分别为219.5, 313.2, 308.1, 302.9, 324.9, 315.9, 94.3, 255.0 m;煤层的平均厚度d=1.54 m;煤的相对密度m=1.35 t/m3;等高距h=50 m。
利用公式undefined计算储量, 得到总储量Q总=718.9万t。
3计算结果分析
将利用算术平均法、开采块段法和等高线法计算的储量结果进行比较, 以确定哪种储量计算方法求出的煤层储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将以上3种方法求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汇总, 求出汇总后数据总和的平均值为Q平=712.0万t。通过数值比较, 不难看出等高线法计算出的数值 (718.9万t) 更接近于平均值712.0万t, 这说明采用等高线算法求出的储量值与真实储量值的偏差相对较小。
4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1) 算术平均法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作图简单, 计算方便, 但缺点是不能更真实地反映煤层的厚度、形态变化, 不能计算不同水平、不同地段、不同煤种的储量, 在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或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2) 地质块段法具有算术平均法的优点, 同时又可以按各种不同因素划分成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储量。因此, 在煤炭储量计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详查、勘探 (精查) 阶段, 绝大部分采用这一方法。但在工程密度不大、分布不均和煤层稳定性差的情况下, 精度较差。
(3) 等高线法因其按等高线分水平计算和统计储量, 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矿井设计和开采部门的需要, 计算方法也较简单, 精度较高, 适宜于稳定或较稳定煤层而且构造有明显变化的地区。
5储量计算误差分析
储量计算的成果带有一定的误差, 这个误差主要取决于矿床指标特征值的变化程度和研究程度, 也取决于储量计算的方法以及指标特征值 (厚度d、面积S、密度m和品位C) 的测定精度。在矿床指标特征值变化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为成熟后, 储量计算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①技术误差, 即在矿体各个点上测量指标 (厚度、密度、品位) 时, 由于仪器精密度不高、测量方法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技术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检核手段发现它, 并加改正数以消除。②代表性误差, 即在用样本数据向总体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从理论上讲, 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可以通过增加采集样本的数目来减小随机误差, 从而减小代表误差。
6结语
气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篇3
1.1 正常压力系统的气藏
定容封闭性气藏的压降图, 如图1所示。确定可采储量的公式为:
式 (1-1) 中的ψa叫做气藏废弃时的相对压力, 由下式表示:
若设:
则得:
当没有取到原始地层压力时, 可以采用下式计算气藏的可采储量:
式中:
1.2 异常高压系统的气藏
定容封闭性异常高压气藏的压降图, 具有两个直线部分的特点。前者表示异常部分, 后者表示正常部分。由异常直线推到p/Z=0得到的为虚拟地质储量 (G pseudo) ;储量 (G real) , 该类气藏的可采储量, 下式计算:
式中:
2 产量累积法
通过对气藏 (井) 产量的资料统计, 累计产量GP和时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 (10) :
显然, Gpt与t呈线性关系, 斜率a即为所需要求得的储量G。
根据对生产实际资料的运算与检验, 气井在无控制生产情况下或者气藏的采出超过气藏储量50%, 气井的产量连续递减后, 气藏 (井) 的累计产气量与时间的关系更符合下列经验公式 (11) :
C值可通过下面的方法得出。于累计产量的曲线上随意取两点1和3, 如图2所示, 其纵坐标分别是Gp1和Gp3, 在曲线中间再取出第三点, 使其纵坐标为:
这三点相对应的横轴坐标分别为t1、t2和t3, 根据已知的t值, 按照下面公式求出C的值:
C值确定后, 在GP (t+C) 和 (t+C) 普通坐标上可获得一条较好的直线, 直线的斜率a值即是所求储量的数值。
3 FAST.RTA软件分析方法
该软件包含了传统压降分析、Fetkovich典型图版分析、Blasingame典型图版分析、Arps递减分析、流动物质平衡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3.1 Fetkovich典型图版法
在八十年代的初期, Fetkovich (菲特柯维奇) 在均质地层不稳定渗流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Arps经验公式, 提出相对完整、受渗流机理控制的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
应用Fetkovich法要把非稳态、无限作用的流动状态和边界控制的流动状态都考虑到。首先来定义外界泄油区的半径/井筒半径即为re/rwa, 来反映非稳态流动特征。结合Arps递减常数b来表现拟稳定的流动状态特征。和Arps递减法相同, b=0时为指数递减, b=1是为调和递减, 而0
此典型曲线的左边称为不稳定期, 即为无限作用期, 右边称为衰减期即为拟稳态期。若单井控制范围小, 储层渗透率较大, 那么油气井生产较短的时间就能进入衰减期, 在双对数坐标内产量与时间呈下凹的曲线。反之, 则油气井开采时间较长仍处在不稳定期, 产量递减呈上凹的曲线。
3.2 Blasingame典型图版法
Blasingame运用时间重叠函数, 只需要一种匹配递减曲线图版的递减类型, 就是调和递减。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是递减曲线图版是和Fetkovich递减分析的曲线图版一样, 而不需要经验性的递减分析。用Blasingame重叠时间函数绘制曲线图版分析Fetkovich图版的指数递减将会变成调和递减。这种改变的重要性并不容易看出, 直到考虑在调和递减状态下的拟稳定递减, 且做出流动压力和时间的倒数曲线。事实上, Blasingame曲线图版允许稳定压力出现下的递减, 如果是在恒定流量条件下, 提供了单调性的压力产量递减。
参考文献
[1]李允, 李治平主编.凝析气井产能试静及产能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