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

2024-07-15

智能计算(共12篇)

智能计算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计算机给生活、生产和科研带来了更多可能,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面向大众性,导致网络安全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威胁。智能计算系统的出现有效降低了传统网络安全漏洞。智能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思考、自动控制等人工智能才能处理的问题。智能计算机作为人工智能体系的一个先行者, 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理。随着智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别于传统的网络安全漏洞层出不穷,新型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扩散、网络跟踪等问题呈现多样化深层化发展趋势。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这企业、 个人私密数据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智能计算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智能计算系统的平稳、安全、 合乎法律法规的运行。

1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因素

1.1计算机网络自身缺陷

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是全球无时差无地域的连接,其本质特点就是共享性和开放性,网络用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便捷地获取网络数据。网络本质特点虽然满足了用户便捷获取信息、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需求,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同时也将自己暴露给了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攻击、病毒式植入不仅加剧计算机网络传输路线的超载,同时网络协议、用户数据有被肆意破坏、修改、盗取的威胁。特别对于国家安全部门、金融部门的大量机密数据,一旦被肆意破坏、修改、盗取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

1.2黑客攻击和破会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使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的接触到网络,同时计算机网络对使用人无差别对待决定了别有用心的人攻击计算机网络时,计算机网络只能被动的防御。黑客恶意攻击和破坏是网络安全最严重的问题。 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通过非法入侵穿透计算机的防御系统,有意的盗取用于数据,恶意的对用户计算机加以破坏。黑客恶意攻击严重威胁着智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1.3软件漏洞

由于在软件的编写过程中,编写依赖的计算机语言本身存在着缺陷或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问题,导致应用软件本身存在漏洞。这就无形给了黑客可乘之机。 黑客程序源代码上下文细微错误就能篡改管理员权限, 远程控制计算机[2]。程序开发者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忽视了有效位检查的编写,黑客就可以利用这个漏洞修改源代码的数据,窃取管理员权限,远程控制网络系统。

1.4使用者安全意识

使用者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给了黑客可乘之机。虽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多人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但是一大部分人对网络安全掉以轻心。在上网过程中,不重视自我信息的保护、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这样很容易导致使用者将计算机数据毫无防护的暴露在非法分子的攻击之下[3]。

2智能计算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2.1防火墙措施

防火墙给用户信息增加了一层保护。在系统的内、 外网之间,设置防火墙能有效隔离黑客的恶意攻击。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最主要的措施之一。防火墙的设置可以实现内、外网之间的隔离、控制访问手段和对用户的读写方式。防火墙应该可以控制对档案信息的读写方式、过滤流过网络的数据、禁止非法请求、记录信息内容和进程动态、检测网络攻击。传统网络系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拦截能力较差。智能防火墙基于大数据下的筛选自动的配制过滤技术,不仅能有效实现内、 外网的隔离和防护,还可以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更新拦截函数,也就是说智能防火墙可以自我完成技术的进化从而达到技术的更新换代。

2.2防病毒技术

反病毒技术不仅可以检测网络非法行为还可以主动防御网络病毒的攻击。防毒技术具有查毒功能,可以对客户文件进行扫描,检查潜伏的病毒。同时防毒技术的在线功能可以及时监控网络病毒入侵并报警,网络管理人员将根据报警信息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4]。

2.3加密技术

为了用户数据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在传输之前要进行电子密码加密。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用户机密数据在数字化储存或传输过程中不被解密以保证用户数据的非公开性。在采用加密技术是尽量采用常规加密手段和公式密码算法相结合的加密技术。加密使用的密钥基本决定了加密强度。密钥分为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具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公钥是公开的,私钥是非公开的用户发送数据时使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接收者接受到数据时,只有使用密钥才能解密数据。 秘钥只有接受方才有,因此互联网非法分子很难从截获的加密了的报文中解出完整用户机密数据,这在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网络爬虫、黑客恶意窃取、 篡改和破坏。

2.4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信息技术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立法却严重滞后,相关互联网立法不健全,互联网犯罪行为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鉴定,造成目前有些方面之能参照传统法律。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使非法分子得不到惩治,黑客作案成本低,从而作案更加猖獗。因此,制定有效的互联网安全法规显得尤为重要。立法部门应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信息流通的安全,维护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3]。

2.5提高智能计算机网络人员的安全意识

互联网属于新兴行业,我国互联网使用者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在上网过程中,不重视自我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这样很容易导致使用者将计算机数据毫无防护的暴露在非法分子的攻击之下[5]。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使使用者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网络使用者安全意识。

3结论

智能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思考、自动控制等人工智能才能处理的问题。作为人工智能体系的一个分支,智能计算机是为了网络系统发展的趋势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智能计算系统的出现有效降低了传统网络安全漏洞。随着智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新型黑客攻击、木马病毒扩散、网络跟踪等网络安全问题呈现多样化深层化发展趋势。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这企业、个人私密数据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智能计算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网络运行的安全平稳规范。

参考文献

[1]郭曼.基于智能计算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解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111-112.

[2]刘光金.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181,183.

[3]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5.

[4]赵武.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法律的思考[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赵文胜.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武汉:武汉大学,2014.

智能计算 篇2

【中文摘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由于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得大量传统的低效率、高重复性的人力工作得到极大的解放,不但提高了工作速度,也极高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准确程度仍不受影响。智能化教学辅助训练系统的开发,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中的测试训练环节,将以往由教师所承担的完整的考试过程交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完成,不仅能够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可以提高测试过程的高效率和高准确性。本文所述的智能化教学辅助训练系统可以胜任起完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生能力测试环节的工作,完成平时的练习测试和期中、期末的考查,在保证测试效果的前提下,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测试工作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巩固、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的一项新方法。本系统具备以下的主要特点与功能:①畅通的网络化运行,可以实现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的系统扩展;②根据题型的要求实现自动判卷或提交给具有相应权限的教师进行人工判卷;③根据预设的题库系统可以实现教师的随机抽题组卷功能;④根据教师的要求实现临时增设题目并能够自动完成题库的分类收录或即时向已登录学生...【英文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involved in people’s daily lives, because of it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of making a lot of the traditional low efficiency, high repetitive work was a great human emancipation, not only increased pace of work,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high, but accuracy remains unaffected.Intelligent training system teaching aids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teachin...【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

【英文关键词】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AI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智能化教学辅助训练系统6-7Abstract7-8

摘要

1.1 教学

第1章 绪论11-25辅助训练系统综述11-15述15-

211.2 国内外计算机考试系统发展综

1.2.2 1.2.1 国外计算机考试系统综述15-19国内计算机考试系统综述19-21模式简介21-2321-22

1.3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开发

1.3.1 C/S(Client/Server)模式简介

1.3.3 1.3.2 B/S(Browser/Server)模式22-2

31.4 当前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混合模式2323-2424-25结构25-321.5 研究的目的意义24第2章 智能化教学辅助训练系统的目标、设计原则与

2.1 系统的目标25-27

2.2 系统设计原则

27-2828-302.3 系统的结构28-312.3.1.系统的结构选择

2.3.3.第3章 系

3.1.1 2.3.2.系统开发的软硬件条件30-31

2.4 本章小结31-32系统的数据库结构31统的功能与实现32-41管理员用户32-33用户35理模块35-36模块36-37块37-38考试38-39置3940-41

3.1 用户管理功能32-353.1.2 教师用户33-35

3.1.3 学生3.2.1 用户管3.2.3 题库管理3.2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35-38

3.2.2 考务管理模块363.2.4 试卷管理模块37

3.2.5 考试管理模

3.3.1 在线3.3 系统核心功能与设计38-403.3.2 用户组卷39

3.3.3 考生IP地址设3.4 本章小结

4.1 组卷方式3.3.4 考生成绩查询39-40第4章 智能化的组卷功能41-47

4.2 组卷的特点42的确定41-42数学模型42-4444-45

4.3 智能组卷系统的4.4 BP神经网络在智能化组卷系统中的使用

4.6 本章小结45-475.1 系统安全保障模块

5.3 数据安全保障模块

5.4.1 密钥的产生

第4.5 实验结果455章 系统安全性的保障47-534750515253-5653-555.2 身份认证模块47-505.4 考试数据的加密保护50-525.4.2 密钥存储51-525.5 本章小结52-536.1 硬件系统容错53

5.4.3 数据接口第6章 系统的容错功能

6.2 软件系统容错

6.2.2 系6.2.1 防止打开多个考试程序53-54

统重启546.2.3 更换计算机考试54-556.2.4 学生考

6.3 号或姓名异常55本章小结55-56展望59-626.2.5 学生分数没有正常回收55第7章 系统测试56-598.1 结论59-61

第8章 结论与

8.1.1 系统运行后收到的效果59-618.1.2 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61-62参考文献62-67

基于计算机智能模糊控制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硬件设计 控制特点 控制方案设计及控制算法

对于轧钢企业实现加热炉自动控制最主要的两个任务是:对温度的控制。加热的温度不易过高,因为温度太高容易使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附在钢坯表面(称之为氧化烧损),造成了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温度过高会使钢坯粘性增加,钢坯容易贴在炉辊上,可能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并且,温度也不应当过低,太低会使得钢坯不易被炉辊压轧成钢板,严重时可能出现断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停产。为保证钢板的质量,也要注意均匀加热。对流量的调节,要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最佳的煤气、空气配比,达到节能降耗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一、加热炉工艺流程图

课题以冶金生产过程的加热炉为对象进行研究。冶金生产工艺一般有以下环节:选矿——烧结——炼铁——炼钢——铸钢——加热——轧钢——成材,由此可见加热炉是轧钢的前道工序,通过对钢坯的均匀加热,使其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有利于轧机的轧制,提高成材率。如图1所示为加热炉生产工艺流程图:

该加热炉以煤气为燃料,通过煤气和空气的配比送到各烧觜,对坯进行加热,它分为预热、加热、均热三段。通过推钢机将待轧冷钢坯推入炉内,然后由链式拉钢机拉动在爐内缓缓前进,依次通过预热、加热、均热三段,根据工艺要求,各段有各段的期望值,当达到期望值时,炉门开启,通过辊道将钢坯送入轧机。

二、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案

本课题以某企业燃气三段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对象的特性分析,温度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而对小惯性环节的空气和煤气采用线性PI控制,以温度作为主控制器,空气和煤气的调节器作为副调节器,构成一串级比值调节系统,其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

我们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对加热炉的各段温度进行控制。传统的控制方式不能收到好的控制效果,许多投运的过程控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停留在手动状态,控制不精确,能源浪费。模糊控制系统易于接受,设计简单,维护方便,比常规控制系统稳定性好,鲁棒性高。

三、系统模拟调试

由于没有条件到工厂实际调试,我们选取工业电阻炉作为加热炉的模拟对象,仅对算法进行验证。此模拟系统是一个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带有输入输出模块)、工业电阻炉、温度变送器组成的DDC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简称DDC)是指直接与控制对象连接的系统。它是计算机过程控制的核心。它可以独立地同时完成多个回路自动控制的任务,也可与其他DDC及计算机设备构成更大的控制系统。DDC的特点是易于实现任意控制算法,只需按人们要求改变程序或修改算式的某些系数,就能得到不同的控制效果。只要充分发挥DDC的功能,就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和算法,以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的需要。DDC系统功能的齐全程度,随完成的任务和控制机本身的功能不同而异。

其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中SP为设定值,PV为测量值,e为偏差值,偏差通过变结构数字控制输出调节电压u,由0~5v的调节电压来改变可控硅调压器输出到电阻炉的电压u1,从而达到控制电阻炉温度的目的,电阻炉的温度由温度变送器转化为1~5v的电压信号,传入到模板,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讨论了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的应用,提出通过模糊控制系统,实现加热炉最佳的煤气、空气配比,达到节能降耗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春明:加热炉模糊控制系统[J].攀钢技术,2002,25(3)

[2]张凯举邵诚:钢铁工业加热炉先进控制技术及其发展[J].冶金自动化,2003,27(1)

计算智能方法的优化机理研究 篇4

计算智能方法是科学家们用数学方式对自然界的进化过程或生物的某种行为进行抽象简化模拟而形成的一类优化方法。它已在众多工程领域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属于典型的随机优化算法, 同其实际应用相比, 其理论方面的研究, 还处于探索阶段。

1 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遗传算法作为一类随机优化算法受到各学科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基本遗传算法的主要执行步骤为: (1) 随机产生由定长字符串 (问题解表示为数字串的形式编码) 组成的初始群体, 并计算群体中每一个体串的适应度; (2) 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 如满足则输出结果, 否则执行下述步骤; (3) 按给定的交叉概率执行交叉操作; (4) 按给定的变异概率执行变异操作; (5) 返回步骤 (2) 。

2 进化规划寻优机理分析

2.1 进化规划

进化规划由美国学者L.J.Fogel提出, 适用于解决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不可微的复杂的非线性实值连续优化问题。进化规划与遗传算法在原理上相似, 但在具体实现方面有差别。其中最为显著的区别是进化规划中不采用交叉算子, 仅通过变异操作来维持两代之间的联系。其基本步骤为: (1) 编码:对要求解的问题以数字串的方式进行编码; (2) 产生初始种群; (3) 应用式 (1) 对父代个体进行变异产生子个体;

(4) 计算子个体的适合度值; (5) 采用竞争选择的方法选出新一代种群, 返回 (3) , 重复此过程, 直到满足一定的收敛准则。

2.2 进化规划寻优机理

进化规划相对于其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客观实际而言, 其数学基础要薄弱一些。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算法的收敛性方面。同分析标准遗传算法类似, 对采用浮点数编码的方式分析时, 认为编码长度及种群规模均在有限空间内, 且认为进化规划的Markov链是有限维的。经随机过程分析, 在经过m代进化后, 进化规划将达到如下的一个状态:

式中:PmEP为m代转移矩阵;H*为每一个状态初始概率的1× (t+1) 阶行向量;T为严格正的t×1阶转移子矩阵;Nm为t×阶转移子矩阵的多项式表达。其吸收概率为:

式 (2) 表明了一种概率收敛, 但进一步暗示了以概率1收敛。

在进化规划寻优机理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尝试提出建立种群微分方程来研究进化规划的动态寻优过程。该研究针对进化种群, 以种群在线性能及种群离线性能作为研究对象, 综合考虑变异与选择操作对一个种群进化的影响。采用离散变量连续化处理方式, 建立相关微分方程来揭示一个有限空间内, 某一种群在线、离线性能在环境中的演化情况。通过为该微分方程的解及稳定性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同样, 目前的研究都是在理想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 旨在揭示优化过程的基本物理含义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工作。

3 蚁群算法基本理论与收敛性分析

3.1 基本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模拟自然界中真实蚁群的觅食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它采用有记忆的人工蚂蚁, 通过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相互协作来找到从蚁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描述如下:

(1) 初始化蚁群算法并设定相应的参数。

(2) 选择城市。蚂蚁从某城市出发, 按照下述转移概率选择下一个城市。

式中, τij (t) 表示t时刻在路径ij上的信息量;ηij=1/dij, dij (i, j=1, 2, …n) 表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距离, 为启发式因子, 表示由城市i转移到城市j的期望程度;tabu (k) 为tabu表, 用以记录蚂蚁k已经走过的城市, 它随着进化过程做动态调整, 蚂蚁在后来的运动中不能选择那些已记录在tabu表中的城市;s表示蚂蚁k下一时刻所允许转移的城市, 即不在tabu表中的城市;α, β分别表示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及启发式因子在蚂蚁选择路径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蚂蚁按照上述状态转移规则选择城市并最终形成一条封闭路径, 当所有的蚂蚁完成了它们的闭合路径后, 即一次迭代结束, 利用全局信息更新规则来更新路径的信息量, 再开始下一次迭代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最大停滞次数。

(3) 全局信息更新原则。算法完成一次迭代后, 各路径信息量的更新应遵循如下的全局信息更新原则:

式中:ρ表示信息残留的程度, 即信息素挥发系数;Q为常数;Lk为第k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所走过的路径的长度。

3.2 蚁群算法收敛性分析

目前, 蚁群算法在很多NP难问题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在理论分析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国外学者从图论、极限理论对蚁群算法进行了收敛性分析。证明过程都是比较基本、笼统的。国内学者在此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考虑了算法中某些参数的影响。经适当的假设和分析, 可得到如下初步、基本的结论:

(1) 设蚂蚁数为m, 并令Xmin为所要求解问题的最优值 (最短路径长度) , 如果在t*次迭代时, 找到最优解X*, 则对于坌 (i, j) X*路径上的信息量τ*ij在足够长的迭代次数下, 必有:

对于任何路径ij上的信息量τij在足够长的迭代次数下, 存在:

(2) 对于任何路径ij上的信息量τij, 在有限的迭代次数下, 存在:

(1) 和 (2) 说明了对于任何路径ij上的信息量都有:

类似地, 可以证明:该算法在有限迭代次数下以概率1-ε (ε是一个很小的正数) 找到全局或局部最优解 (至少一次) 。如果迭代时间足够长, 将以概率1收敛于全局或局部最优解。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计算智能方法中的遗传算法、进化规划和蚁群算法的寻优机理及收敛性分析。这对于真正认识此类方法内在优化机制、有效进行算法改进, 进一步提高算法的解题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此类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机、不确定性, 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 某些结论值得进一步商榷。总之, 计算智能方法的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其动态优化机理及收敛性证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 H HOLLAND.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5.

[2]H P SCHWEFEL.Evolution and Optimum Seeking[M].America:John Wiley&Sons, 1994.

[3]DAVID B FOGEL.An Introduction to Simulated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4 (1) .

[4]石立宝, 徐国禹.进化规划动态寻优机理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2 (5) .

[5]MARCO DORIGO, VITTORIO MANIEZZO, ALBERTO COLORNI.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J].IEEE Trans.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1996 (1) .

[6]WALTER J.GUTJAHR.A graph-based ant system and its conver-gence[J].Future Gener.Comput.Syst, 2000 (8) .

[7]THOMAS ST TZLE AND M.DORIGO.A short convergence proof for a class of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J].IEEE Trans.Evol.Comput, 2002 (4) .

智能计算 篇5

根据智能计量业务的需求,智能计量平台将基于云计算技术,使系统需要和营销管理系统、95598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小区系统以及省网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交互,以实现计量业务与营销其他业务的双向互助支撑。此外,系统还需要整合现有的居民集抄系统、负荷控制系统及配电变压器监测系统,构建电力客户与电网管理部门的智能化和多样化互动服务平台。系统的物理架构。

可知,本系统的目的是将不同领域的单一监测系统(如厂站电能量遥测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和智能小区系统)进行整合,通过利用虚拟化平台对上述系统涉及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资源进行虚拟化,屏蔽了由于硬件资源的不同导致相互通信受阻问题,并以虚拟机为单位进行统一的资源管理,通过虚拟机将各类系统数据集中到主站或者通过统一的虚拟机将主站的指令发送到各监测终端,然后在主站端进行计量业务的综合应用分析和用电信息辅助决策。

核心技术介绍

Hadoop是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是由开源组织Apache开发。基于Hadoop[9]的应用系统可以运行在廉价的硬件设施组成的集群上,通过Hadoop可以快速构建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扩展性的分布式系统。系统主要由HDFS、MapReduce和HBase等组件组成,其中HDFS和MapReduce是Hadoop的两个核心组件,HDFS是Hadoop实现的一个高度容错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同时HDFS也是Hadoop系统的基础层,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并且能够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程序。而MapReduce[10]是一种并行计算模型,它能够有效合理地分割输入数据,进而并行处理,适合对海量数据的处理。Hadoop实现的MapReduce计算框架提供一种简单的编程模型,节省时间,可以快速实现分布式计算应用;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云计算中的开源实现,支持高性能并发读写。

在本项目中,H a d o o p 集群局域网由1 台NameNode服务器、1台SecondaryNameNode服务器、1台JobTracker服务器和多台从服务器组成。NameNode服务器负责管理海量数据文件的分割、存储以及监控DataNode的运行情况。应用程序需要读取数据文件,首先访问NameNode服务器,获取数据文件在各DataNode上的分布,然后直接与DataNode通信。一旦发现某个DataNode宕机,NameNode将通知应用程序访问宕机节点各数据块的副本,并在其他DataNode上增加宕机节点各数据块的副本,以保证平台的可靠运行。SecondaryNameNode服务器用来监控HDFS状态,与NameNode进行通信,以便定期保存HDFS元数据的快照,若NameNode发生问题,其作为备用NameNode使用。JobTracker服务器负责管理计算任务的分解和汇总,负责监控各TaskTracker节点的运行情况,一旦某个任务失败,JobTracker自动重新启动这个任务。从服务器承担了DataNode和TaskTracker两种角色,分别负责数据块的存储和数据计算的map、reduce任务的运行。平台框架结构

结合智能计量平台自身的特点,智能计量云平台在设计上采用分布式、分层结构,可以划分为整个系统的实现由云设备、云平台、基础服务、高级应用及表现层五层构成,云设备层由主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其他设备组成。在本系统软件设计中,采用VMware虚拟化平台管理技术,通过对上述设备进行操作系统虚拟化处理,实现了对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并对上述虚拟化后的硬件采用虚拟机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资源抽象、资源监控、资源部署以及安全的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实施,不但保证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使系统管理人员可以不受形式各异的硬件资源及操作系统的影响,而将工作重心全部投入到系统业务应用上。

云平台由数据存储、计算服务、负载管理、数据隔离和备份管理等服务组成。该平台以虚拟机为单位构建了数据库集群、应用集群、网关集群、采集集群、Web集群和接口服务器集群等基础平台运行环境,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大规模存储,为后续的数据挖掘,高级数据应用提供了高性能的分布式计算环境。服务层由系统模型管理、数据中心管理、数据访问服务、消息服务、报表服务、通信管理、规约管理、系统维护及权限服务等组成,本层是业务系统的坚强基础,高级应用的每个模块都要求这些服务的支撑。该层采用MapReduce作为处理海量数据的并行编程模型和计算框架。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集合操作,采用任务分解与结果汇总的方法。此外,通过采用高级数据流语言Pig实现了简化MapReduce任务的开发过程。在系统模型管理提供了整个系统内在的基于IEC 61970/IEC 61968的数据结构,能够实现系统的互操作;数据中心管理及数据访问服务提供了基础运行大数据的快速准确访问机制;通信管理提供整个系统通信信道及通信方式的选择机制;而规约管理提供了系统数据交换的模型格式。

应用层由能耗管理、运维管理、降损节能管理、设备状态评估、信息发布及数据接口等组成。能耗管理主要涉及异常用电、虚拟费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动能管理、分布式新能源管理及智能家居管理等;运维管理主要涉及计量校验数据移动接入、计量设备缺陷分析及移动处缺管理等;降损节能主要涉及到关系电网经济运行的损耗分析、电能质量各指标分析以及增值服务等;设备状态评估主要涉及到供电仿真分析、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表现层主要是整个系统的访问界面,电力客户与供电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客户端、手持终端、LED大屏、触摸屏及多媒体电视等实现双向互动、用电信息的及时披露、异常供电的早通知及处缺管理的更加便利化。本层在设计时主要使用Flex技术来保证系统的易用性,并使用Swiz技术框架来实现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设计,并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中的系统管理功能。平台系统特点

与原计量平台相比,新型智能计量自动化平台具有下述优点:

1)在主站平台系统的设计上,底层系统采用云平台架构,整合主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其他设备,在这些设备基础上进行操作系统虚拟化处理,提供数据存储、计算服务、负载管理、数据隔离及备份管理等服务,保障设备高效利用、上层服务及时响应,保障高级应用各模块能够负载均衡,且快速得到处理。

2)在系统内核设计上,采用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即:统一设备建模、统一业务管理、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分析计算、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告警及统一信息发布,避免重复建设,以便各种后续高级应用模块能够灵活配置,达到即插即用的目的。

3)在网络设计上,以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为基础,与厂站电能量遥测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计量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及智能小区系统统一组网,共享通信服务资源,共用相同的数据库服务系统,建设一体化主站系统。一体化主站系统中市局、县局、供电所、变电站、母线、主变压器要求、线路、大客户、台区、专用变压器、配电变压器、表计、终端和计量点等对象各自唯一编码,可满足采集模型和分析模型的构建。

4)在系统部署上,采用集中式部署方式。即:只在地市供电局部署主站,各县级供电局不单独建设主站,而以工作站的方式接入主站,所有的业务都必须在主站完成。

智能计算 篇6

你在看巴西世界杯(FIFA World Cup),脚痒痒了吧?你在看温网(Wimbledon Championships),手痒痒不?你在看环法(Tour of France),能忍受心中的狂躁吗?

一起来运动吧!

别忘了带上你的智能装备!

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也在迅速的成长和发展。人们在关注饮食健康,溢价购买有机食品的同时。下班后,出来快走、长跑的人多了;周末,自行车骑行、参加赛事活动的人多了。减脂、健身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而在科技不断发展,技术推陈出新的今天,电子设备在不断地将我们包围。从30年前个人电脑慢慢走入大众,到现今个人电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从10年前掌上计算还是一些不成熟的方案,到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个;从只有在科幻片中才能见到的人工智能设备,到今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热潮。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在被科技改变着,周边的一切都在被“电子化”,自然人在被电子设备无死角地包裹。

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个曾经很陌生的名词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智能,意味着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人性化,将重力加速、音频、显示、心率侦测等等一系列你能想到的功能,都加入到看似平常的设备中,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热爱“汗水”的人们

在现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中,与运动相关的可穿戴设备是发展最迅速的,也是目前产品最丰富,普及率最高的产品。

当你还在抱怨工作压力大,腰背不适,颈椎疼痛的时候,你还在想通过药物、按摩、牵引等医疗手段来改变现状吗?

你会不会想到,运动可以帮你解决这一切?

通常那些定期或长期进行运动的人往往被大家称为“喜欢运动的人”,他们在运动中挥汗如雨,在运动中超越他人和自己。难道他们只是“喜欢运动”那么简单吗?答案是运动让人快乐,任何人都可以。

运动会让你身上的肌肉、骨骼等得到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运动给人带来的物理变化,与此同时,运动还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化学变化。

医学研究者认为,主导人类产生爱情感觉的物质是多巴胺;内啡肽则被称为“吗啡样物质”使人产生愉悦和快感,它们是人体的“快乐因子”。多巴胺、内啡肽是人类腺体中可以自己合成的物质,都会让人有兴奋和享受的感觉。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看到运动中的人都很快乐,运动中的异性都很美丽了。

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腓肽等物质,不仅能分散注意力、忘掉不快,还可缓解不适、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运动过程中,“出汗”也是帮助你放松的最好手段,压力也会随着汗水,“溜”出你的身体。大运动量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会让人沉浸在快乐和享受之中。

于嘉跑马

于嘉,央视体育频道著名的篮球主持人,在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沙桐的怂恿下,他参加了第一次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中的迷你马拉松。之后其微博中随口说的一句“差不多15分钟,4.2km不过如此嘛”引起了跑友们的非议,接着于嘉一股拗劲让他跑上了。也在2012年完成了第一次全马,这逐渐让他跑成了跑步圈的公众人物,几年间他完成了多个全程马拉松。

9年前的于嘉判若两人,那时体重高达100公斤,如今他已经减掉了25公斤的体重。不仅如此,于嘉也拉着联想副总裁魏江雷等名人加入跑马行列。从最早的“C5爱跑团”,到现在“嘉友跑”,利用跑步来呼吁社会,带领推行公益活动。

2012年北京马拉松,于嘉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全程马拉松(42.195km)。当时跑步他都是戴耳机听音乐,结果那天戴了一蓝牙耳机听歌,跑一半就没电了,非常囧的后半程只能把耳机缠在手上。不过像于嘉一样出现跑马一半耳机没电的窘境,也是我做这次专题内容的原因之一。

运动中的听感

跟随音乐的律动,感受运动的节奏。相信在运动中听音乐是不少人的选择,这不仅会让人在运动中得到精神上的充分放松,也让独自运动显得不是那么孤独。为了不让大家像于嘉一样遇到,跑着跑着步耳机没电了的尴尬,我决定要把市面上的运动型蓝牙耳机搜罗一下,并进行体验测试。

蓝牙无线技术发展到4.0之后,在音频立体声传输和功耗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快摆脱线缆的束缚吧,让我们隔空听音!蓝牙技术在移动计算终端中得到广泛采用,从而让蓝牙成为了立体声无线耳机的首选技术规格。这次我征集了缤特力BackBeat FIT、Backbeat GO 2、捷波朗ROX三款无线蓝牙耳机,并选取了一款有线版本的索尼XBA-S65耳机来对比。

缤特力Backbeat FIT(899元)

缤特力Backbeat FIT的造型非常有运动范儿,蓝色和绿色让人第一眼见到它就觉得非常动感。它设计简单,属挂耳式耳机的设计,为了在运动中使用它还做了一些优化。例如胶质机身可任意弯曲不受限制,外层为防汗水的纳米涂层;耳机声音导管使用橡胶材质,可适度旋转,并有固定弹片防止声音导管脱离耳道。更重要的设计是,Backbeat FIT并非入耳式设计,所以耳机不会因为运动者听音乐而造成无法听清身边人说话,或周边的声音(例如交通声音等)。

Backbeat FIT的续航时间也是最长的,长达7小时,跑个全马怎么也都够了吧?(通常全马关门时间为5~7小时)。而Backbeat FIT随耳机配备的臂袋也非常实用,平时可以用来装耳机,翻过来就是臂袋,可以用来装手机、零钱、信用卡等。

缤特力Backbeat GO 2(558元)

缤特力Backbeat GO 2是这三款耳机中设计最简单的,也是设计最轻巧的无线耳机。而它的轻巧也恰好局限了它的体积,影响了续航时间。约4小时的使用时长,确实让不少速度正常(全马成绩4~5小时)的跑友在达到终点之前耳机电池就消耗殆尽。

nlc202309021426

Backbeat GO 2佩戴比较舒适,因为它很轻巧的缘故,所以在跑步时也不会因为入耳式耳塞的缘故而滑脱出来。硅胶的固定弹片是可旋转调整的,能将耳塞固定在耳廓和耳洞之间。而值得一提的是它拥有一个带有电池的保护套。在不佩戴时,可以把耳机放在其中,通过内藏的电池为耳机充电,收纳、充电一举两得。

捷波朗ROX(699元)

捷波朗ROX的人体工学设计非常好,铝合金外壳加上固定弹片(挂耳)的设计非常有特点。这个耳机最赞的就是它的固定弹片设计,而最失败的也是它。这个固定弹片可以很好地卡在耳廓之中,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但是这个固定弹片是靠橡胶圈的弹力固定在耳机上的,在佩戴或携带过程中,稍不小心就掉了。在试用过程中,这也让我多次去寻找那掉落的一只固定弹片。

ROX内部加了磁铁,收纳时可以两只耳塞贴合在一起,这让收纳、充电盖操作很方便。可同时问题也来了,它采用了铝合金的外壳,让它的自重比较大,所以在带着它运动时(跑步),它比较容易滑脱,不时还需要用手去调整。

经过实测,ROX可以提供6小时的音乐、语音通话的混合应用,跑个全马也基本无压力。另外ROX支持NFC连接功能,用NFC来支持蓝牙配对。而在我的试用过程中,NFC始终无法连接成功,我测试的手机使用的是三星Note 3。

索尼XBA-S65(369元)

索尼XBA-S65是本次运动耳机中唯一的有线产品,它使用了全频动铁音频单元,这也让它成为了本次试用中音质最好的一款产品,让“有线产品音质更优秀”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索尼XBA-S65的挂耳设计很独特,硅胶材质的挂耳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耳朵进行调节长短的,所以佩戴舒适也方便。既然是有线产品,那线缆如何解决又是一个问题。XBA-S65所配备的组合线夹还比较独特,绕线器需要配合线夹一起使用才行,但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错。

本次试用中缤特力Backbeat FIT、Backbeat GO 2,捷波朗ROX无线蓝牙耳机的实际使用效果各有千秋,耳机音效、麦克通话效果都不错。而操作方面,由于按键比较简单,而且一些操作都是按键组合操作,需要熟悉一下才能使用。其实,我想说的是,操作一点都不繁琐,这都不是事儿。如果你不在乎有线耳机的线缆,对音质要求较高,那你就选择有线耳机吧!有线耳机有些也没有麦克,所以对智能手机的配合并不一定总是特别好。

运动科技范儿

运动追踪器、运动手环、智能体重秤、智能心率带、无线耳机等等,这些设备都可以被穿戴在我们的身上或周围。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玩意儿,如今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需要就可以马上得到。

移动计算的迅速发展,瞬间让我们的运动也可以进行互联,运动也可以社交了。一系列基于移动计算的软、硬件应用层出不穷,围绕着移动计算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健康应用设备等纷纷崭露头角。

智能手环

运动手环中有比较早出现的是Nike+ Fuelband、红极一时的Jawbone UP,以及后进者咕咚智能手环等等。这次、我主要试用了Nike+ Fuelband和Jawbone UP。

Nike+ Fuelband

Nike+ Fuelband是最早的智能手环产品,不过刚刚在2014年Nike宣布不再推出Fuelband系列产品。因为Nike认为手机端的Nike+ Running应用,对于跑者而言更加简便,门槛更低。

Nike为Nike+ Fuelband开发了一个新的系数——Fuel,它依据活动燃烧了多少氧的算法而产生,而非我们常说的卡路里。以至于Fuelband的具体计算规则没有具体的技术文件露出,我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它是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来侦测摆臂实现的脚步侦测。Fuel、卡路里都是通过步数来进行计算的。在我经过了几个10km长跑之后,我发现它的侦测计算很准确,所以我就带着它去徒步(爬山)了,最终在手机应用中查看,能够明显地看出我在爬升过程中的Fuel消耗明显要更快(即便爬升速度慢,步幅和摆臂频率都要低),这让它的计算方式更加神秘。

Fuelband会对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同时也会为你颁发一个个勋章,让你倍儿有成就感。不过Fuelband只支持iOS设备,安卓设备暂不支持,这点也挺悲剧的。

Jawbone UP

Jawbone UP可以说是疯及一时,从表面看它就是一个橡胶手镯,没有任何特点。虽然Jawbone UP有几种颜色可选,但它终归也称不上好看。当然,UP的功用并非装饰品,更重要的是它能对你的运动、睡眠、饮食进行管理。它还能与Strava应用进行联通,让你的其他运动也可以一同统计。

Jawbon UP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耳机孔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支持iOS和安卓操作系统。但实际上它对安卓的支持并不好(小米2s电信版),常常连接同步不成功,以至于没有了使用它的兴趣。UP的运动侦测功能与其他智能手环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可以量化你的运动,我和同事一致认为它的睡眠质量侦测和闹钟功能非常值得称赞。一夜之中睡得好不好,看看图标一目了然。而到了清晨,你还可以设定闹钟,Jawbone UP可以通过轻微的振动叫醒睡梦中的你。这对能闭着眼把手机闹钟关掉,继续睡的神经大条的我着实有用!

由于UP只有一个按键,所以它的操作需要大家熟悉一下。每天夜晚和白天都要按键来切换,否则它会震动来督促你运动,小睡功能也需要熟悉一下操作。它也可以纪录你每天的饮食能量摄入情况,以求达到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但吃的食物热量都是估值,实际上并不是很准确,而且很浪费你的操作时间。

科学训练监测

如果你运动是有目标的,而且希望有训练纪录,并真实有效的话。那科学监测运动和记录自身数据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论你是以减脂健身为目的,还是以竞技体育为目的都是一样。

nlc202309021426

我们常见的科学训练监测设备有GPS运动码表、智能手环、智能体重秤等。GPS运动码表有我们常见到的佳明(Garmin)Forerunner跑步系列和EDGE自行车系列;百瑞腾(Bryton)的Cardio跑步系列和Rider自行车系列等等。

GPS运动码表

佳明在GPS导航仪产品中比较出名,而其运动系列产品也是频频亮相于各大国际赛事,不论是马拉松、铁人三项,还是自行车职业竞赛中都有它们的身影。百瑞腾、Holux等台湾品牌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产品也算说得过去,用户也在不断增加。

心率监测

如果你看到身边的男生在运动时,在胸间也有一个带子,不要惊讶,他们没有带BRA,他们戴的是心率带!

心率带是除了功率计(专用功率计量设备)之外最为重要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科学训练监测工具。通过心率来判断运动者的身体状态,以及运动层级。

这次,我征集到了咕咚的智能心率带。它使用了蓝牙4.0无线技术,从而让它可以和很多移动终端进行连接,例如iPhone 4s之后产品、安卓4.3以上操作系统等。我带着它进行了实际跑步测试,并与佳明(ANT+无线协议)的心率带进行对比。最后我发现,咕咚智能心率带相比佳明的心率带准太多了。

身边的朋友们使用的佳明心率带,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会出现侦测不准的情况。这是让很多车友/跑友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在竞赛中无法看到实时心率和储备心率的话,可以说这个心率带就是个废物。虽然咕咚智能心率带在我试用的这段时间内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但在长期使用的效果如何,恐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

智能体重秤

体重秤都智能了?是的,现在的体重秤开始有智能连接功能,与无线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互联之后,可以将测试数据同时传到智能终端。同期,用户可以对体重秤侦测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如今的体重秤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呢?与常规的体重秤不同的是,智能体重秤可以测量体重、脂肪率、含水率,以及计算BMI指数,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对数据进行计划和管理。这次我征集到的产品是咕咚智能体重秤。

在通过蓝牙配对之后,咕咚智能体重秤便可以测量使用者的体重,配合咕咚的“摇摇减重”应用,将数据传递到手机上,在计算BMI指数的同时对使用者的体重监测进行分析。你也可以对自己的体重进行计划,看你究竟在多长时间内减/增重了多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咕咚智能体重秤需要使用的设备必须支持蓝牙4.0,同时必须是iOS设备(iPhone4S、iPhone5、iPod touch5、the New iPad、iPad4、iPad mini)。这让我等安卓用户有点郁闷了。需要购买的朋友请注意。

此外,咕咚体重秤的摇摇减重与咕咚运动+应用是分离的,这恐怕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并不是很方便。如果能够将摇摇减重与咕咚运动+两个应用进行整合那就比较好了,用户可以一次性观看自己的运动情况和体重情况。同时通过一款软件就可以做到体重、心率、运动量等等的综合分析,这不仅仅提升了产品应用的便捷性,同时产品间的整合度也得到了提升。

平板支撑世界杯

平板支撑(Plank)在2014年异常火爆。这项运动是通过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的运动。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实际并非容易,它相当考验人体躯干的核心肌肉群,腰、腹、臀、肩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尤其对腰部、颈部的不适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平板支撑是一个公认的非常好的运动,“男士健康平板支撑世界杯”总决赛也于6月22日在北京拉开战幕。这一天,共有2014人同时做平板支撑,创下了最多人做平板支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次日,于2013年4月30日创造的3小时7分钟15秒世界吉尼斯纪录的56岁的George Hood(乔治胡德),也在北京举行的这次平板支撑世界杯上将成绩再次刷新为4小时01分钟。

平板支撑的成风,大概是由潘石屹在微博中称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可以坚持51分钟而开始的。而潘石屹还用平板支撑“打败”了羽毛球奥运冠军林丹,自此平板支撑这项运动便一发不可收拾。在6月22日的平板支撑世界杯总决赛中,潘石屹、熊晓鸽、魏江雷、于嘉、杨恭如等公众人物也一起来参加了活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乔治胡德坦言,练习平板支撑,想增加时常,除了训练之外,还要在练习的同时分散注意力。于是这就与英特尔平板电脑的宣传不谋而合,英特尔以“超低功耗,超长续航,超强性能”为契机,将平板电脑与平板支撑联系在一起,练习平板支撑的同时使用平板电脑来分散注意力。

智能手机之妙用

各种各样的应用让智能手机变得神通广大,一会儿它是自拍神器,一会儿它是K歌工具,一会儿它又是运动记录设备。在智能手机上,有众多的关于运动、健康的应用涌现。让应用简单化,并具有社交属性,成为了运动、健康类应用的一大趋势。因篇幅缘故,我只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应用程序来做介绍。

Nike+ Running

这是一款非常流行的,也是比较简单易用的跑步软件。利用手机的GPS定位功能,记录你的运动轨迹、运动距离、时长等等。同时它会在使用者完成之后给予各种勋章,让你倍儿有成就感。而Nike+的社交功能就在此体现出来了,你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查找你的真实朋友,同时还能跟他们一起来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互比赛。相互激励,运动社交很潮哦!

由于Nike+ Running的运动项目比较局限,只支持跑步运动,所以如果你只是跑步或快走的话倒是可以选择它。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费用支出和硬件,当然这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缺点,因为不可附加任何附件,如心率带、计步器等。

Runtastic

nlc202309021426

Runtastic是一个非常老牌的,也是功能非常强大的跑步应用软件。Runtastic旗下还有Pedometer计步器应用、SitUps仰卧起坐应用、PushUps俯卧撑应用等等。

Runtastic可以连接心率带、或Runtastic心率接收器;还能连接Pebble、Sony、三星的智能手表;可以制定训练计划,甚至是专业的间歇训练计划。虽然它没有内置社交功能,但是它可以将你的运动信息分享到社交网络(Google+、Facebook、Twitter等)。

在使用中Runtastic可以记录使用者的心情、地点情况、天气状况等等,这对专业训练者可能帮助要大一些,而对于一般用户而言,社交网络分享和训练提示比较有用。只是Runtatic也只是提供了英文语音的训练提示,所以这让中国用户也有些困难。

Strava

Strava也是一个非常老牌的运动应用,它以自行车运动应用而起家的应用提供商,旨在打造一个可以社交的自行车应用,随后Strava又集成了跑步应用在其中。它提供详尽的数据浏览、分析功能,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同时也可以在PC网页上浏览。

登陆到Strava你能看到自己的运动纪录、朋友的运动信息,以及谁打破了你曾保持的纪录,而你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发起挑战。或者是你跟朋友一起参加一个活动,或训练。其实你也可以不去购买佳明这样的GPS运动码表,买一个心率带就可以把你的手机变身成为一个专业的运动码表。

不过有一点可惜,就是Strava并没有汉化版本,所以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使用会有些许不便。

咕咚运动+

咕咚运动+是国内运营非常出色的运动应用,它可以被应用在跑步、自行车、滑冰、滑雪等运动,你也可以为你的运动制定一个目标,这些与Strava、Runtastic等软件没有什么不同。咕咚出色的是它拥有的社交功能,而且是中国本土出品的非常易用的应用。

咕咚有咚圈、约跑、竞赛、活动等等将线上应用转移到线下的真实交流当中。当然咕咚运动+在实际运动应用方面表现并不差,这也是让中国大部分朋友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另一大原因。此外,咕咚还做了本地化的优化。咕咚跟百度合作,提供云服务和百度地图服务。与那些国外运动软件都是用谷歌地图不同,在谷歌被墙的今天,咕咚依旧可以用百度地图显示。

配件方面,咕咚也是出的比较全的,咕咚糖果、咕咚智能手环、咕咚智能心率带等等都可以与其连接。咕咚从单纯的做软件服务,到现在开始做硬件产品,打造软硬结合的服务平台,这对于一个中国民企来说非常令人高兴。也希望咕咚能有更好的产品,以及更多的创新。

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APP应用越来越出色,为人们在锻炼时增添了不少乐趣。在本文中,我没有介绍大家熟知的Endomondo,因为最近的Endomondo(安卓版、小米2s电信版)总是在运行一半时无故停止,也始终查不出原因,所以暂且不推荐。

另外,我还发现很多好玩的APP应用,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将运动社交作为带动人们去运动和分享的纽带,利用运动来划分社交圈。如挑战Plank平板支撑,能让稍显乏味的单一运动变得更有竞赛性质;去动运动社交软件,则让参加不同运动的人聚到一起,利用位置社交来发现人,发现运动场馆,再来引发社交。基于线上、线下社交的应用,让运动的快乐加倍!

结语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终端APP应用不断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不论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是APP应用,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产品的不成熟,才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将来,我们应该会看到整合度更高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更加易用的APP应用。将设备、应用进行更合理的整合,将复杂的多重监测与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是可穿戴设备和APP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将来的可穿戴设备会不会被植入我们的躯干,或藏在我们的皮肤下面?应用软件会不会在各个计算设备中都能够联通展现?这是很可能的,在未来,也许和你交谈、玩耍的不仅仅是人,还可能是某一个计算机或机器人……

The Color Run与“色魔”

The Color Run(彩色跑),同时也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是一项推崇健康、快乐的跑步活动。彩色跑不追求速度不同,在The Color Run活动中,跑者每一公里都将经过一个色彩站,从头到脚都会被抛洒上不同的颜色。冲过终点线后,大家会一起把手中的彩色粉向空中抛洒,每个人都会像调色板一样色彩缤纷。

彩色跑不再强调速度,不再强调竞技,参加Color Run只需要穿着白色衣服,以最炫的色彩冲过终点线。对于跑着而言,这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狂欢,是一种社交。这种体验可以朋友为单位,也可以恋人为单位,而欢乐的家庭跑也是不错的选择。

Tips: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测个心率吗,有啥用。可不要小看心率带,它能帮运动者实时监测心率,让你得知自己现在的运动状态是有氧区带,还是无氧区带。这在竞赛中固然重要,在减脂训练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因为减脂的最大目标是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果心率过快就达不到减脂的目的,成为无氧耐力和力量训练了。如今流行的MAF低心率训练法(max arobic function heart rate),就是让运动者的心率始终控制在个人的有氧心率最大心率(180-年龄=有氧最大心率)之下,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地锻炼有氧运动能力,同时为以后的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绿华智能云计算有机快餐连锁项目 篇7

项目摘要:本项目宗旨是以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表现方式, 针对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快餐连锁行业的强大的市场潜力, 开发出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动平台, 使“绿华智能云计算有机快餐连锁项目”成为有机餐饮业最新颖的互动式连锁快餐经营模式, 具有新模式下的行业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基于团队成员的商业策划、财务分析、有机农业的工作学习背景以及良好的产业分析能力, 本项目的目标市场定位于为:1、中等以及中等收入以上的消费群体 (白领以及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群体) ;2、对食品安全有特殊要求的群体 (孕妇, 病患等) 。并向他们/她们提供:1) 店面实体产品和服务:针对客户需要提供有机食品快餐和部分有机食品半成品堂食及外卖送餐服务, 并实现快速、安全、健康、环保理念;2) 网上产品和服务:WEB2.0概念, 由客户提供的用于相互之间的宣传/推广、展示/查询/搜索等;3) 网下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在网下协助发起或组织各种互动活动和服务;4) 云计算健康咨询服务:基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管理团队, 提供专业化的计算机云计算技术提供健康信息咨询服务。本项目将至少通过:1) 媒体广告;2) 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折扣;3) 基于营销策划所产生的活动收入;4) rebate获得短期现金流;5) 基于与高级会所、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及商业CBD等政商界高端人士聚集地的合作, 拥有稳定的客户流;6) 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与周边有机销售商店和农场合作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

产品优势和市场前景:从预期财务分析来看, 若该项目能按计划运营后, 可望在1年后营业收入达到1846.8万元, 净利润达到134.5万元;5年后营业收入达到39391.5万元, 净利润达到2452.7万元。我们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是因为我们的资源主要用于1) 实体店面的装修和维护;2) 云计算系统的扩容和完善;3) 有机食品的采购和营养配餐;4) 建立与房地产开发商、高级会所等的长期合作。其中多为一次性大批量投入, 后期只需要投资维护费用。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征稿启事 篇8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的前身《电脑学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技术类刊物, 创刊于1985年。期刊更名后, 在保持计算机应用技术集粹、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基础上, 倾力于大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刊物受众群体, 为推动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贡献力量。

办刊宗旨:刊发国内外智能计算机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成果, 搭建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推进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稿件要求:本刊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方法新颖、结构清晰, 有可行性成果和有价值的结论, 同时要求论证完整、逻辑严密。作者文责自负, 稿件不存在抄袭、剽窃或侵权等不良行为。稿件要求提供:

(1) 中、英文题目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 中文题目名称不得超过20字; (2) 中、英文摘要150~300字, 关键词3~6个; (3)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4) 对文中的图题和表题提供中、英文对照翻译; (5) 公开出版发表过的参考文献。

征稿内容:

(1) 综述与探讨: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活跃领域或新兴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2) 学术论文:有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 可促进或丰富该方向研究的学术论文。

(3) 技术专题:计算机理论、技术及应用相关领域的专题讨论、研究与论述。

(4) 技术报告:有较大的实用性、推广价值、技术先进及内容完整的研究报告, 促进学术交流。

(5) 开发与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可促进该课题领域技术发展的技术报告、研究论文等。

(6) 研究生论坛:刊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7) 技术产品介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影响较大, 技术含量较高的最新产品及实用技术。

(8) 信息与文摘:介绍国内外智能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

投稿须知:对于审核通过的文章, 编辑部将以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通知作者, 确认后编辑部将发出录用通知书, 稿件刊载后, 赠送当期期刊两本。本刊不委托任何其他机构代为征稿。为防止假冒行为, 重要事情请直接通过电话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请将所投文稿以Word格式发送至本刊的投稿信箱, 并在文中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 (省, 市蛐县) 、所在单位全称 (大学应注明学院、系、所) 、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 (含邮编) 、作者Email、联系电话, 基金来源等。

投稿邮箱:ica@hit.edu.cn 电话/传真:0451-86413183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繁荣街155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技术楼916室) ,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编辑部 (收) , 邮编:150001。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征稿启事 篇9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的前身《电脑学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技术类刊物, 创刊于1985年。期刊更名后, 在保持计算机应用技术集粹、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基础上, 倾力于大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刊物受众群体, 为推动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贡献力量。

办刊宗旨:刊发国内外智能计算机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成果, 搭建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推进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稿件要求:本刊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方法新颖、结构清晰, 有可行性成果和有价值的结论, 同时要求论证完整、逻辑严密。作者文责自负, 稿件不存在抄袭、剽窃或侵权等不良行为。稿件要求提供:

(1) 中、英文题目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 中文题目名称不得超过20字; (2) 中、英文摘要150~300字, 关键词3~6个; (3)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4) 对文中的图题和表题提供中、英文对照翻译; (5) 公开出版发表过的参考文献。

征稿内容:

(1) 综述与探讨: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活跃领域或新兴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2) 学术论文:有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 可促进或丰富该方向研究的学术论文。

(3) 技术专题:计算机理论、技术及应用相关领域的专题讨论、研究与论述。

(4) 技术报告:有较大的实用性、推广价值、技术先进及内容完整的研究报告, 促进学术交流。

(5) 开发与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可促进该课题领域技术发展的技术报告、研究论文等。

(6) 研究生论坛:刊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7) 技术产品介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影响较大, 技术含量较高的最新产品及实用技术。

(8) 信息与文摘:介绍国内外智能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

投稿须知:对于审核通过的文章, 编辑部将以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通知作者, 确认后编辑部将发出录用通知书, 稿件刊载后, 赠送当期期刊两本。本刊不委托任何其他机构代为征稿。为防止假冒行为, 重要事情请直接通过电话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请将所投文稿以Word格式发送至本刊的投稿信箱, 并在文中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 (省, 市蛐县) 、所在单位全称 (大学应注明学院、系、所) 、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 (含邮编) 、作者Email、联系电话, 基金来源等。

投稿邮箱:ica@hit.edu.cn电话蛐传真:0451-86413183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繁荣街155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技术楼916室) ,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编辑部 (收) , 邮编:150001。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和博看网收录, 为扩大作者的知名度和宣传作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刊载声明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征稿启事 篇10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的前身《电脑学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技术类刊物,创刊于1985年。期刊更名后,在保持计算机应用技术集粹、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基础上,倾力于大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刊物受众群体,为推动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贡献力量。

办刊宗旨:刊发国内外智能计算机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成果,搭建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稿件要求:本刊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方法新颖、结构清晰,有可行性成果和有价值的结论,同时要求论证完整、逻辑严密。作者文责自负,稿件不存在抄袭、剽窃或侵权等不良行为。稿件要求提供:

(1)中、英文题目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中文题目名称不得超过20字;(2)中、英文摘要150~300字,关键词3~6个;(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4)对文中的图题和表题提供中、英文对照翻译;(5)公开出版发表过的参考文献。

征稿内容:

(1)综述与探讨: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活跃领域或新兴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2)学术论文:有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可促进或丰富该方向研究的学术论文。

(3)技术专题:计算机理论、技术及应用相关领域的专题讨论、研究与论述。

(4)技术报告:有较大的实用性、推广价值、技术先进及内容完整的研究报告,促进学术交流。

(5)开发与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可促进该课题领域技术发展的技术报告、研究论文等。

(6)研究生论坛:刊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7)技术产品介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影响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最新产品及实用技术。

(8)信息与文摘:介绍国内外智能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

投稿须知:对于审核通过的文章,编辑部将以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通知作者,确认后编辑部将发出录用通知书,稿件刊载后,赠送当期期刊两本。本刊不委托任何其他机构代为征稿。为防止假冒行为,重要事情请直接通过电话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请将所投文稿以Word格式发送至本刊的投稿信箱,并在文中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省,市蛐县)、所在单位全称(大学应注明学院、系、所)、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含邮编)、作者Email、联系电话,基金来源等。

投稿邮箱:ica@hit.edu.cn电话蛐传真:0451-86413183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繁荣街155号(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技术楼916室),《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编辑部(收),邮编:150001。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和博看网收录,并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为扩大作者的知名度和宣传作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刊载声明

智能计算 篇11

关键词:ICAI;课件;辅助教育

一、ICAI 概念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ICAI)是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的一门新的教育技术。

二、学校课堂教学中ICAI 的应用情况

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硬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已经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的学校中,计算机还只是应用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各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面临诸多困难,大多数学校几乎是空白。上海市电教馆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市21 个区县的中小学共有1.6 万台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计划中的计算机课程,尚未摆脱“为计算机考级而教计算机”的怪圈,中小学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还未真正进入角色。

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课堂教学软件不足。一份对某权威杂志刊载的177 种邮购软件的调查大致反映了我国教学软件的现状:面向中小学的光盘占所有光盘的57%,其中试题库类占38%,百科知识类占16%,各年级分科教学的软件占43%,但这些软件大部分仅适用于个别化学习,或为电子练习册,或为课本搬家,信息量很少,不太符合课堂教学要求,很难作为课堂教学使用。

三、ICAI 软件的优化设计

在ICAI 软件设计中,该如何进行选择性注意策略的设计,使学生在使用ICAI 软件进行学习时,形成良好的选择性注意呢?笔者认为,各类ICAI 软件选择性注意策略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心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实现教学目标展开设计。下面侧重于分析如何根据学生注意力发展特征进行ICAI 软件注意策略的设计。

(一)注重影响学生无意注意刺激因素的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注意的发展特征上主要表现为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注意的集中性深度不够,注意的范围较小,在学习中,对新材料中的陌生概念和重要信息的选择性注意能力较差。因此,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征,小学CAI 软件注意策略的设计首先应注重影响无意注意的各种刺激因素的设计。

1.利用刺激物间的差异性,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异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吸引人们以各种方式去探寻,而千篇一律,多次重复的刺激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ICAI 软件的设计中,可通过加大色彩的对比,包括具体图形色与背景色的对比,字幕色与衬底色的对比,同行文字中关键字、词句与其它文字色的对比等,使重要信息显著突出,便于学生优先感知。但是,在颜色符号的选择设计上,应注意同一画面选用的颜色种类不易太多,多则容易杂乱,颜色的种类少,反而对比强烈,重点突出。

2.运用简洁的画面呈示,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

根据中小学生注意范围有限及从复杂刺激中辩认出重要信息能力及阅读能力较差的心理特征,一般在ICAI软件的画面设计上,文本内容的显示要尽可能少,尽可能简炼,对于某些重要的信息最好辅以解说或配以音响,同时每一画面显示的信息量不易太多,画面要尽可能的简洁;对于画面中的图形符号的设计要把握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只表现与主题最有关的内容,删除无关的背景信息及图形中多余的细节,使重要信息突出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完全如实的画面因常含有太多视觉信息,易使学生的注意被无关信息所吸引。

(二)利用有意注意规律引导学生的选择性注意

无意注意毕竟是一种被动的、短暂的注意状态,所以在学生ICAI 软件设计中,还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

1.通过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的选择性注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期望能对注意指向产生强烈的影响,而学习目标是引起和引导学习者期望的重要手段,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定向的标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定向作用对他们来说显行尤为重要。那么,在各类ICAI 软件设计中,如何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标,发挥学习目标的定向作用呢?笔者认为,呈现学习目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在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呈现之前,利用一屏空间采用文本配以解说的形式呈现;也可直接通过配音解说告知学生,或将学习目标列在与软件相配套的印刷学习材料中,供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随时查阅。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应注意展示的目标一定要清楚,明了,难易适度,同时应尽可能具体。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新材料前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而且问题还能提供一种“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信息的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材料之后提出问题,影响学习者对已阅读过的材料的注意量,有利于学习者的偶然学习(偶然学习是指在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的信息的获得);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ICAI 软件设计中应注重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习者的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一般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可通过前置问题的设计,激发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前置问题的设计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在智能型CAI系统中,常用的问题类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配对题、短答题、完成题等,它们中有些问题类型侧重于材料的细节,如填充题、配对题等;有些侧重于材料的基本结构,如短答题、完成题等,以上这些问题类型较适宜于后置问题的设计。

通过实践研究,立足改革,走出误区,就必然会看到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的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春天。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参考文献:

[1]王相东.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发展[N].计算机世界报,1996-12-23.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3]王吉庆,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李克东,何克抗主编,Multimedia Learning Resources(MLRS),Zhang Jiping,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7.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征稿启事 篇12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的前身《电脑学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技术类刊物,创刊于1985年。期刊更名后,在保持计算机应用技术集粹、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基础上,倾力于大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刊物受众群体,为推动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贡献力量。

办刊宗旨:刊发国内外智能计算机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成果,搭建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我国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学科的发展。

稿件要求:本刊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方法新颖、结构清晰,有可行性成果和有价值的结论,同时要求论证完整、逻辑严密。作者文责自负,稿件不存在抄袭、剽窃或侵权等不良行为。稿件要求提供:

(1)中、英文题目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中文题目名称不得超过20字;(2)中、英文摘要150~300字,关键词3~6个;(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4)对文中的图题和表题提供中、英文对照翻译;(5)公开出版发表过的参考文献。

征稿内容:

(1)综述与探讨: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活跃领域或新兴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

(2)学术论文:有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可促进或丰富该方向研究的学术论文。

(3)技术专题:计算机理论、技术及应用相关领域的专题讨论、研究与论述。

(4)技术报告:有较大的实用性、推广价值、技术先进及内容完整的研究报告,促进学术交流。

(5)开发与应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可促进该课题领域技术发展的技术报告、研究论文等。

(6)研究生论坛:刊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7)技术产品介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影响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最新产品及实用技术。

(8)信息与文摘:介绍国内外智能计算机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

投稿须知:对于审核通过的文章,编辑部将以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通知作者,确认后编辑部将发出录用通知书,稿件刊载后,赠送当期期刊两本。本刊不委托任何其他机构代为征稿。为防止假冒行为,重要事情请直接通过电话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请将所投文稿以Word格式发送至本刊的投稿信箱,并在文中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省,市蛐县)、所在单位全称(大学应注明学院、系、所)、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含邮编)、作者Email、联系电话,基金来源等。

投稿邮箱:ica@hit.edu.cn电话蛐传真:0451-86413183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繁荣街155号(哈尔滨工业大学新技术楼916室),《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编辑部(收),邮编:150001。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和博看网收录,为扩大作者的知名度和宣传作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刊载声明

上一篇:香蕉生产下一篇: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