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

2024-07-15

基础计算(精选12篇)

基础计算 篇1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已经经历了资源开发水平, 能源开发水平阶段, 现在正在跨入信息资源开发水平的新时期, 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一定的社会形态, 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与一定的文化形态相联系。作为跨世纪的大学教育, 呼唤各个专业、各门课程面向21世纪的改革。而作为未来人类素质的重要方面的计算机信息技能和知识教育的改革, 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许多学校都列了专题进行研究。

信息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 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但是它涉及面极广, 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 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学的实践证明, 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 用“滚雪球”式的方法学习, 用层次结构组织教学。按照基本目的和教学规律, 本人认为将信息学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a.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这一层次主要任务是进行平台能力教育, 即是进行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内容应当包括单机平台 (当前主要是Windows) 和网络平台 (当前主要是Internet) 的主要操作、在这些平台上的日常工作 (如字处理、表处理等) , 以及平台维护 (如系统配置与设置、病毒防治、压缩解压等) 。

b.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这一层次的宗旨是使学生对当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同时还要对学生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意识的教育, 以便能很好地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c.程序设计。这一层次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功, 有助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程序存储控制原理,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严谨地运用公理系统进行演绎思维训练的与普通数学相平行的另外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极为有用, 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呢?

1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必然带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另一方面, 由于设备、师资、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 计算机与信息的基础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 除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外, 还表现在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上选取的区间的不同。对先进的院校来说, 如何探索新的教程及其体系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最好能形成“2003”、“2004”、“2005”……等一系列不同时间性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这个系列将描述出我国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前进的轨迹。同时它不要求把所有的院校都拉在一个水平线上。设备先进、力量强的院校可以选新一些的大纲和教材;设备落后力量弱的院校可以选较陈旧一些的大纲和教材。

2改变计算机中心的职能

在研究课程大纲和内容改革的同时, 必然要涉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计算机信息这门课程来说, 这些更为重要。但现实是, 计算机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计算机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尤其是图形界面的使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机器的速度、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一台P4兼容机大约5000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学生5~6人合买一台机器, 每人平均不到1000元。加上学校补贴 (应为学校省下了一大笔设备购置费和维护管理费) , 再加上公司的资助和薄利多销, 每人大约只需花费500~800元。学生花了这么点钱, 在整个大学期间便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机器了。对学校来说, 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教学质量;省下的买机器的钱用来进行网络建设, 不仅解决了上机难的问题, 还可以在网上开展其它教学或活动。

上述的想法如果说得以实现, 或者说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的学生一定没有问题了, 一定可以把计算机基础课学好了, 但事实上未必如我们所愿, 那么作为学生应该怎么样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呢?

我认为, 自学、动手和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大诀窍。

第一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 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就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而言, 几年前还普遍流行“DOS+WPS”, 现在几乎被窗口化的“Windows+Word”完全取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 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 任何一名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的需要, 如果我们继续坐等老师来传授知识的话, 恐怕只能是坐以待毙。因此, 我们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法, 努力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

我们这里所说的自学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课前和课堂上对教材的自学, 另一类是课余时间对教材之外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自学。前一类为课堂学习和后一类自学打下基础, 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后一类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带有广泛性和选择性, 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的获取。但是, 不管哪种形式的自学都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有自学, 善于自学,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动手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

自学是为了掌握知识, 为培养技能打下基础, 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 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而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恰恰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而其中技能性, 也就是操作性, 则占据主要地位。

动手增强你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 实际操作一下, 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 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 你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 随之你的信心也会大增, 学习劲头也就更大。

因此,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敢于动手, 勤动手。实践, 实践, 再实践, 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第三应用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 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 我们就要用, 要常用, 用它处理信息, 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 关键是使用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 最好是现实生活中。衡量一门英语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英语说的有多好, 衡量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用计算机帮助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学以致用, 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 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的真正目的。

总之, 只要牢牢地把握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三大诀窍, 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学习动力也会随之逐步增强, 最后, 你必定能驾驶信息技术这艘航船, 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方式, 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二、改变计算机中心的职能, 三、当前情况下学生如何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关键词:时间性,职能,诀窍

参考文献

[1]吴文虎等撰稿, 电视片大中学生电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播出.

[2]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基温.面向21世纪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4][美]珍尼特·沃斯、[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基础计算 篇2

1、[单选题]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微型化、巨型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____C___。

(A)、模块化

(B)、功能化

(C)、网络化

(D)、系列化

2、[单选题]在Windows中,“复制”操作的组合键是__C_______。

(A)、【Ctrl】+X

(B)、【Ctrl】+V

(C)、【Ctrl】+C

(D)、【Ctrl】+【Back space】

3、[单选题]光盘驱动器是一种利用___A____技术存储信息的设备。

(A)、激光

(B)、电子

(C)、半导体

(D)、磁效应

4、[单选题]在Windows中,新建文件夹错误的操作是___C_____。

(A)、右击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内容”窗口的任意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B)、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C)、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D)、在“我的电脑”的某驱动器或用户文件夹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5、[单选题]就计算机网络按规模分类而言,下列说法中规范的是___C____。

(A)、网络可分为数字网、模拟网、通用网

(B)、网络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远程网

(C)、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D)、网络可分为光缆网、无线网、局域网

6、[单选题]匿名FTP服务的含义是___B ____。

(A)、只能上传,不能下载

(B)、允许没有账户的用户登录服务器,并下载文件

(C)、有账户的用户才能登录服务器

(D)、免费提供Internet服务

7、[单选题]文件夹中不可存放__C_____。

(A)、多个文件

(B)、文件夹

(C)、字符

(D)、一个文件

8、[单选题]人们根据特定的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B___。

(A)、文件

(B)、程序

(C)、软件

(D)、集合

9、[单选题]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C

(A)、发送电子邮件需要E-mail软件支持

(B)、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地址

(C)、收件人必须有自己的邮政编码

(D)、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 账号

10、[单选题]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______C__。

(A)、打印

(B)、写盘

(C)、读盘

(D)、输出1、[单选题]在Word中,__D______的`作用是能在屏幕上显示所有文本内容。

(A)、标尺

(B)、控制框

(C)、最大化按钮

(D)、滚动条

11、[单选题]在Word中,如果当前光标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外框线上,按Enter键后,_C_____。

(A)、光标所在行加高

(B)、光标所在列加宽

(C)、在光标所在行下增加一行

(D)、对表格不起作用

12、[单选题]微型计算机中常提及的Pentium II或Pentium III是指其____A___。

(A)、CPU类型

(B)、主板型号

(C)、时钟频率

(D)、运算速度

13、[单选题]打开窗口的控制菜单的操作可以单击控制菜单框或者__D_______。

(A)、按【Ctrl】+【Space】

(B)、双击标题栏

(C)、按【Shift】+【Space】

(D)、按【Alt】+【Space】

14、[单选题]一个磁盘格式化后,盘上的目录情况是___C____。

(A)、多级树形目录

(B)、一级子目录

(C)、只有根目录

(D)、没有目录,需要用户建立

15、[单选题]下列操作中,不能在Excel工作表的选定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是_C _____。

(A)、单击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B)、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

(C)、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D)、单击“编辑公式”按钮,在从左端的函数列表中选择所需函数

16、[单选题]PowerPoint中,在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幻灯片,可以完成___B_____操作。

(A)、移动幻灯片

(B)、复制幻灯片

(C)、删除幻灯片

(D)、选定幻灯片

17、[单选题]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___C____。

(A)、体系结构为TCP/IP参考模型

(B)、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连接

(C)、地理范围在几公里的有限范围

(D)、需要使用网关

18、[单选题]在IE浏览器中,如果要浏览刚刚看过的那一个Web页面,应该单击一下___A___按钮。

(A)、后退

(B)、历史

(C)、前进

(D)、刷新

19、[单选题]作为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图表是动态的,当改变了其中___B_____之后,Excel会自动更新图表。

(A)、Y轴上的数据

(B)、所依赖的数据

(C)、标题的内容

基础计算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1 计算思维的概述

1.1 计算思维的概念 对于计算思维的概念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计算思维应用计算机科学基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活动,概括来说计算思维就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面对计算机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因此计算思维具有抽象化和自动化特性,人们在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把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建立相应的模型并且设定计算方法以及进行计算编程设计等,实现在计算机中的运行。

1.2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主要职责,计算思维能力是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而实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基础教学贯穿到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而不能单靠某一两个课程所能实现,尤其是陈国良院士提出的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切入点后,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了良好的氛围。

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个高职院校都开始积极研究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但是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的单一,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选择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发展要求相差甚远,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与简单的上机操作,而且学生的上机操作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流程化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极为不利,最终影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材料的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单一,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之间的教材缺乏衔接性,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调动他们对计算机问题的深层次理解会产生消极影响,因为计算思维培养需要教材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和学科知识的交叉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懂得计算机的内在知识联系性,所以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不能适应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4 计算机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要具备某种能力,前提是教师必须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认识还不全面,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思维能力。

3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要侧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改革。

3.1 教学过程要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也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策略:首先开展具有专题性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交流,培养计算思维能力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将内容的本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刻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体现计算思维的知识点进行专题教授,并且采取讨论的形式拓展教学手段;其次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开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引入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侧重对具有启发性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对计算机问题进行抽象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入具有思索性的知识,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3.3 加强教师对计算思维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对计算思维知识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教师的提炼展现计算机知识的思维,进而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对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计算思维,研究计算思维。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案例,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和勇于探索。实践中,采取小班试点,逐步提高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普及和实效,实现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稳步提高。

4 结束语

计算思维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它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资源以及提高师资力量等积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鸣华,赵铭伟,赵晶,林鸿飞.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2]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38

(3).

基础计算 篇4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都沦为“狭义工具论”课程, 即教计算机基础就是教些计算机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另一方面, 由于计算机操作的简易和教材内容、模块的浓缩, 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兴趣不大。很多人质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课程面临被裁掉的危机。类似的情况美国也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等教育研究会一直都在追踪学生主修专业的情况。他们发现自从2000年以后学生对计算专业的兴趣比例在急剧下滑。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这些问题, 迫使我们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

早年, 在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 (PITAC) 2005年6月给美国总统提交的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竞争力》 (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 有明确阐述计算科学的重要性。报告认为, 虽然计算本身也是一门学科, 但是其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的作用[3]。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2010年7月, 在西安会议上, 发布了《九校联盟 (C9) 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 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4]。在国内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有说服力的、权威的报告和会议, 种种迹象表明了大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决心, 并将矛头指向“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与计算机能力的局限性, 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学科中碰到的问题, 而不是让计算机单纯的沦为“工具”。

2 解析计算思维

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思维呢?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计算思维定义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CMU) 的周以真 (Jeannette Wing) 教授。周教授认为,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 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利用计算的基础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就像拿杯子喝水, 用人脑的思维是“直接喝”呗, 因为在你看到杯子的一瞬间大脑已经做过很多判断了。而计算机不会, 你得一步一步告诉它要去做什么判断:首先你得定位杯子, 然后看是否是你的杯子以及杯子中是否有水, 最后才去执行喝水的操作。当然我举这个例子, 并不是要人碰到问题就像计算机那样思考, 而是要说明计算思维是一种思想, 无处不在, 是人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每个人都应掌握、使用它。

3 如何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

那么如何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呢?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怎样让学生拥有计算机思维?

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用计算思维的观点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虽然近几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但课程体系大体没什么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按学科分类, 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应用、数据库应用以及程序设计 (只有理科学习) , 教学重点是介绍些常用的计算机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如图1所示。

这种教学方法, 缺乏了对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容易使计算机基础沦为“狭义工具论”课程, 也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但是难道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点都没教授计算思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图1的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 现在的教学内容正在朝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方向靠, 只是计算思维隐藏在内容中, 没有被挖掘出来, 被忽略掉了, 要靠学生自己领悟出来, 这往往就无疾而终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计算思维从课程内容中显性出来, 见图2。

根据图1和图2的比较, 可以看出, 图2中理科、商科和文科都需要学习程序设计, 训练计算思维。当然, 这里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去编程,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程序设计学会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 把复杂问题归纳推导至他们熟悉的简单问题上去。另外, 图2中课程内容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上, 涵盖广、实用, 并且有所加深, 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而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只有理科需要学习程序设计, 内容单一, 忽略了思维的培养。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 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接着我们要根据制定好的课程体系分层次教学:注重基础、提升能力、激励思维创新。采用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 从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发,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 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对复杂事物分析、分解的能力, 逐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这整个过程的实现还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两者融为一体, 才不至于使课程内容沦为“纸上谈兵”。

有了以上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定位, 最后构建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 体现计算思维的特色。初步构建的主要内容有:

1) 计算思维: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对其它学科的影响, 计算思维的技能、应用案例等。

2)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等认知内容。

3) 计算机综合应用:分三个学科教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避免“工具论”教学, 要结合计算思维的培养方式。

文科:多媒体技术和技术应用、数据库技术。

商科: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算法设计。

理科:数据库技术、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4) 程序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接收情况, 安排不同语言学习, 如:

文科:VB/VB.NET程序设计。

商科:C#、java程序设计。

理科:C/C++程序设计。

5) 综合案例应用:加入与计算机思维相关的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 让学生亲身实践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 感受计算机思维无处不在, 领悟计算思维在复杂问题求解过程中体现的无穷魅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所以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协调好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这两个环节的关系, 衔接好技能培养、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三者间的关系,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改革计算机课程, 不能拔苗助长, 否则适得其反。

4 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唯一但却是培养计算思维最好的课程, 所以在竞争激烈、急需创新型人才的当今,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将“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 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跳出“狭义工具论”的华丽转身, 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更是机遇。对于学生,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们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与计算思维有关的课程, 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处理问题求解, 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EB/OL].http://www.nitrd.gov/pitac/reports/20050609_computational/computational.pdf.

[2]九校联盟 (C9) 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9) .

[3]Jeannette M.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 49 (3) .

[4]陈国良, 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

[5]David Patterson.Restoring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scienc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5, 48 (9) .

[6]王移芝, 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建设方案[EB/OL].http://www.docin.com/p-461359055.html.

[7]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EB/OL].http://www.crct.edu.cn/University/detail.aspx?id=2054.

计算机基础教案 篇5

一、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基本资源,方便用户方便而有效的使用这些资源的程序集合。裸

机:

仅有硬件的计算机就是裸机,裸机是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功能: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3、操作系统的分类:

(1)按使用环境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系统。(2)按用户数目分为单用户(单任务、多任务)、多用户,单机系统、多机系统。(3)按硬件结构分为网络、分布式、并行和多媒体操作系统等。

4、常见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Linux和UNIX等。其中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似于UNIX的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环境的演变与发展 以IBM PC机型为例:

DOS→Windows 3.x → Windows 9x → Windows 2000 → Windows XP

二、windows XP 基本概念

1、启动关闭计算机

启动:按下计算机上的电源开关,如果计算机安装了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则自动启动windows XP;如果安装了多操作系统,会显示系统选择菜单。

进入到了登陆界面,系统要求用户选择用户,如果设置有密码,输入密码进入到windows XP中。

系统的管理员帐号为administrator,通过管理员帐号可以创建其他不同权限的帐号。(选择“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选择——用户帐户,打开窗口,可以进行用户帐号的设置)。

关闭计算机前,要正确的退出windows,才能确保对计算机的一些设置进行保存。如果非正常的关闭,会导致文件的丢失,或出现硬盘损坏。

选择“开始”——“关机”(或在桌面下按Alt+F4),打开“关闭计算机”对话框,进行选择。

2、键盘、鼠标及其基本操作

鼠标

鼠标操作包含有:指向、单击、双击、三击和拖动等。

三击在word中用于选定整个段落或整个文档。移动:在桌面上移动鼠标 拖放:先指向对象,再按下鼠标按钮,然后拖动对象到一个新位置,最后释放鼠标按钮。鼠标的指针:不同形状代表不同意思 键盘

(1)键盘的分区

键盘上键位的排列按用途分为4个区

打字键区

功能键区

全屏幕操作键区

小键盘区(2)键盘的操作指法:

手指按键分工

操作要领:不能看键位击键(盲打)

3、汉字输入方法 输入法的选择

(1)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键盘语言指示器

(2)键盘:中英文切换:Ctrl_Space

各种输入法循环切换:Ctrl_Shift

全角半角切换:Shift_Space

4、认识桌面

桌面是指windows所占据的屏幕空间。

用户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桌面的“开始”菜单来完成。桌面上包含常用的系统程序图标和快捷方式图标。(复制、更名)

桌面的设置:在桌面的空白处右击,可弹出桌面的快截方式。选择“属性”命令,将打开“显示属性”

5、窗口

窗口是桌面上用来查看应用程序或文档等信息的一块区域。windows所有的程序都在窗口中运行。

1)、窗口的组成 2)、窗口的操作(1)打开

(2)关闭 Alt+F4(3)移动

(4)最大化

双击标题栏(5)调整大小

(6)切换

按住Alt连续按Tab选择切换的窗口;按Alt+Esc,切换到下一窗口。3)、对话框组成

按Ctrl+Tab为选项卡的切换 按Tab为当前菜单切换选项。

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

1、“开始”菜单

(1)程序

(2)文档

(3)设置

(4)搜索

win+F

(5)运行

win+R

2、任务栏

任务栏一般在桌面的最下面。从左到右项目分别为:

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任务栏、通知区域。鼠标右击任务栏空白处,选择“属性”可进行设置。(通过设置,可以选择合适自己习惯风格的菜单栏)。

云计算基础架构五步走 篇6

据IDC用户调研显示,多数用户在选择云计算架构时,希望未来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和现有基础架构兼容,从而降低实施风险,并且快速过渡到云平台上。同时,从现有架构平滑过渡,从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用户节省投资和缩短实施周期的要求。

为此,IDC总结了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实施的路线图,建议用户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 规划阶段:将采用云计算作为企业战略问题来对待,及时获得管理层的关注与支持,并明确设置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总体而言,用户需要将云计算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上进行统筹,从业务创新和IT服务转型的高度进行规划和部署。

2. 准备阶段:根据企业行业特性,充分认知采用云计算基础架构想要获得的服务与应用。对建设云计算平台进行充分的评估,来选择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架构。用户还应充分考虑自身的业务和行业特征以及现有平台状况,充分评估系统迁移的可行性,保证基础架构平台的技术连续性和核心业务的连续性。

3. 实施阶段:企业级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构建满足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灵活性等各方面要求的企业级虚拟化平台是建设云计算的必由之路。

4. 深化阶段:在基础架构虚拟化的基础上,用户还要实现自动化的资源调配。云计算基础架构不仅是平台的虚拟化,还需要自动化的监控和管理工具对虚拟资源来进行调配。

5. 应用和管理阶段:开放性是云计算的基本特征,云计算平台应能提供标准的API并很好地兼容现有应用。企业应谨慎选择供应商,优先考虑致力于构建开放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 企业的应用移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云计算基础架构应该支撑企业的核心应用,而并不仅仅是新增的需求。同时,建设云计算是个闭环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需要对云计算平台进行不断改进 。

箱形基础计算方法 篇7

1 箱形基础结构设计——内力计算

首先介绍一下整体弯曲与局部弯曲的概念。

箱形基础在上部结构传来荷载、地基反力及箱基四周土的侧压力共同作用下, 将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称为整体弯曲。顶板在荷载作用下也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称为局部弯曲。底板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也发生局部弯曲。因此在设计箱形基础时, 必须按结构的实际情况, 分别分析箱基的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所产生的内力, 然后将配筋量叠加。

1.1 内力计算方案

箱形基础的内力分析实质上是一个求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课题。由于箱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体系, 要严格分析仍有不少困难, 因此, 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强弱选择不同的简化计算方法。

1) 当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内的图层在竖向和水平方向较均匀、且上部结构为平立面布置较规则的剪力墙、框架、框架——剪力墙体系时, 箱基的顶、底板可仅按局部弯曲计算。即顶板以实际荷载 (包括板自重) 按普通楼盖计算;底板以直线分布的基底净反力 (计入箱基自重后扣除底板自重所余的反力) , 按照上课时所讲的倒梁法进行计算, 但必需注意的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情况, 因为它假定的是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 因而把柱脚视为箱形基础的绞支座。2) 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箱形基础, 应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及整体弯曲的作用。基底反力可按《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推荐的基底反力系数表确定, 该表是根据实测反力资料经研究整理编辑的。

因为对粘性土和砂土地基, 基底反力分布呈现边缘大、中部小的规律;但对软土地基, 沿箱基纵向的反力呈马鞍型, 而沿横向则为抛物线形, 所以规范中对这两类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反力系数。

1.2 箱基承担的整体弯矩

计算箱基的整体弯矩时, 将箱基视为一块空心的厚板, 沿纵、横向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单向受弯计算, 荷载及地基反力均重复使用一次。

显然, 按上述方法算得的整体弯曲应力是偏大的, 因为把箱基当作梁沿两个方向分别计算时荷载并为折减, 同时在按静定分析法计算内力时也未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对后一因素, 可采用G.G.迈耶霍夫 (Meyerhof, 1953) 提出的“等代刚度梁法”将Mx、My分别予以折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F——折减后箱基所承受的整体弯矩;

M——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时, 箱基整体弯曲产生的弯矩, 即上述Mx、My;

EFIF——箱基的抗弯刚度, 其中EF为箱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IF为按工字形截面计算的箱基截面惯性矩, 工字形截面的上、下翼缘宽度分别为箱基顶、底板的全宽, 腹板厚度为在弯曲方向的墙体厚度的总和;

EBIB——上部结构的总折算刚度。

2 构件强度的计算

2.1 顶板、底板、墙体的计算

如前所述, 主要考虑将箱基视为一块空心的厚板, 沿纵、横向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单向受弯计算, 在此不再阐述了。

至于墙体的计算, 主要涉及的是剪力的计算, 内外墙的抗剪强度均需满足V≤0.2fcA的要求, 将箱基看成是一根在外荷载和地基反作用下的静定梁, 求出各支座截面左右两边的总剪力Qj, 然后把总剪力分配到各道纵墙上, 而分配的原则是根据各道纵墙宽度和所受的柱子轴向压力所占的比重决定的,

式中bi——第i道纵墙宽度 (m) ;

Σbi——各纵墙宽度总和 (m) ;

Nij——第i道纵墙在j支座处的柱子轴向压力 (k N) ;

ΣNij——横向同一柱列中 (即一榀框架) 各道柱子轴向压力总和 (k N) ;

2.2 墙体开洞洞口过梁计算

箱形基础兼作地下室或人防工程使用时, 必有门洞或窗洞, 这些洞口的位置及其大小要符合有关的规定。内墙门洞要设在两柱轴线之中间, 洞边离柱轴线不宜小于1.2m。开洞系数为:

洞口上、下要设上、下过梁。上、下过梁的钢筋必须同时考虑箱基的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 并按下式计算弯矩:

式中a——剪力分配系数;h1、h2——上、下过梁高度 (m) ;

q1、q2——作用在上、下过梁的均布荷载 (k N/m) ;

Q——洞口处剪力值 (k N) ;

上、下过梁还要满足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剪条件:

式中A1、A2——上、下过梁的计算截面, 按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计算, 取其中较大值。

洞口处截面被削弱, 在转角处有应力集中, 因此洞口两侧及转角处应增加附加筋以加强。每侧加强钢筋的面积不得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钢筋面积的一半, 且不得小于2Φ16, 此钢筋在洞口边缘应再延伸40d, 洞口每角各加上不小于2Φ12的斜筋, 长度不小于1m。

3 综述

1) 从阅读的文献可以看出, 箱形基础的内、外墙体是研究得比较少的一个部分, 而且在JGJ6-99规范中也对其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的指示, 只是指出“箱形基础的内、外墙, 除与剪力墙连接者外, 其墙身截面均应按公式KQ≤0.3RaA (公式4.0.12) 进行验算。对于承受水平荷载的内外墙, 尚需进行受弯计算。”这与JGJ6-80规范的内容是相同的。

2) 再来对比一下J GJ 6-99规范与J GJ 6-80规范, 在地基反力系数中, 两者是没有作出任何改变的, 这就证明了采用这个经验的系数在实际工程中还是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的, 但它也有其局限性的。首先是基础底面形状的局限性, 这里仅仅提供了有限的几种平面形状, 所涉及到异形基础的就更少了。其次是地基土质的局限性, 仅仅分成粘性土、砂土和软土是非常的粗糙的, 不能反映地基土质的复杂情况。因此地基反力系数表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

3) J GJ 6-99规范也有比J GJ 6-80规范改进的地方, 就是考虑上部结构刚度时, 建筑物小于8层时取实际层数, 大于8层时n取8, 这样做是偏于安全的, 这里涉及到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问题。

4) 但是工程实测也表明, 整体弯曲钢筋应力都不大, 一半只有20~30Mpa, 远低于钢筋计算应力, 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变化规律, 就是随着楼层的升高荷载的增加, 钢筋应力不断增长, 当楼层达到某一个临界层后, 钢筋应力又开始逐渐下降了。即证明在设计中钢筋是被浪费了, 这在设计中是一个尚待合理解决的问题。

摘要:基础设计是“3分计算, 7分经验”的体现, 特别是现有的一些计算箱形基础刚度的公式都难以准确反应基础整体刚度的大小, 所以当箱形基础的几何尺寸、洞口设置以及混凝土强度符合《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的有关规定时, 即可认为其“整体刚度较好”。

关键词:箱形基础,整体弯曲,局部弯曲,基底反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基础计算 篇8

一、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思维形式, 在目前的研究过程当中, 刘冬梅《计算思维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指出计算思维具有形式化、程序化和机械化特征, 有限性、确定性和机械性标志使计算思维区别于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李萍《计算思维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究》研究指出计算思维纠正了计算机科学等同于计算机编程, 但是, 我们不能狭义地认为计算思维等于计算机科学。许多人特别关注计算思维驱动下能否深层次地解决问题, 特别在数学基础不强的领域。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当中计算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当中计算思维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计算机思维的理解不到位。在当前很多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当中计算思维运用过程当中, 很多老师不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怎样将计算思维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当中。其次对计算思维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日常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当中, 部分高职计算机老师对计算思维重视程度不够, 一味的强调重点教学, 没有将计算思维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最后方法不对。部分高职计算机老师, 认为计算思维只要把计算方法及模式告知学生即可, 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认识到计算思维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课程中的很多概念、命令、人机交互的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很难讲解, 讲授知识局限在讲、写, 表达形式单一, 学生感到抽象、枯燥无味, 得不到感性的认识, 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加强计算思维运用的具体措施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是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高职计算机老师必须对计算思维有个充分的认识, 对计算思维的内涵、计算思维的特点和具体运用进行了解。计算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可计算性 (computability) 理论, 即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计算的, 哪些问题是不可以计算的;另一方面是研究计算复杂性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 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本身固有的计算能力和计算范围的局限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态度, 消除一些错误的观念。本部分对冯·诺依曼结构和图灵机模型进行简明扼要地阐述, 展示计算之美。让学生了解以“合理抽象、高效实现”为特征的构造过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将计算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基础

教育过程当中。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 如何提炼共性问题, 使用计算思维思想加以解决;分析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的辩证关系, 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思维加速科学技术的创新;计算思维不能仅限于理论概念的阐述, 而是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衍生出新技术和新方法。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思维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密切相关, 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过程当中,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的理解计算思维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将计算思维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梅.计算思维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6:159.

[2]李萍.计算思维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究[J].通讯世界, 2015, 12:248-249.

[3]杨松涛, 杨旭华, 王斌.计算思维驱动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4, 03:39-41.

[4]汤松萍, 丁新昶.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探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4, 09:11-13+17.

[5]高林.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12, 11:98-103.

基础计算 篇9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提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即“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并提出计算思维应是在阅读、写作和算术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能力,倡导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随后,国内外著名高校普遍对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有了充分的关注和认可。

回顾国内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历程,1997年,教育部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意见”(简称155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将计算机课程纳入基础课的范畴,并且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随后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提出了高校当前计算机教学的1+X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基本要求。

如何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课题,现就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提出一些想法。

2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时安排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和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总学时64课时,其中讲课32-48课时,上机32-16学时。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和进度大致安排如下:

1) 理论知识

(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二进制的基本运算,6学时。(2) CPU/6

(2)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6学时。(3) 6

计算机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学时。

(4) 计算机网络,介绍数据通讯知识、TCP/IP协议作用、因特网服务,6学时。

(5) 数字媒体技术,介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原理和方法,6学时。

(6)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库的操作,6学时。

2) 上机操作

学习Office办公自动化相关的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共五个应用软件,上机30学Office时,平均一个应用软件上机操作6学时。6

在上述教学安排的具体实践中,上机操作部分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基本能掌握相应软件的基本操作,达到相应软件的使用要求,并且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的操作要求。

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脱离,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能看出,各章节计划课时平均只有6学时,其中还需要穿插安排上机操作的课堂讲解,所以实际的各章理论知识的课时不足6学时。在短短6个学时不足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真正完成相应章节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解,同时,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领会相应章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类似于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其他基础课程,内容较为稳定、规范和系统。

但是在实际教与学中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仅就知识概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几乎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知识概念,各章节在不足6学时里,仅仅概念的陈述都很难做到透彻,更不要说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了。实际的教学状况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赶进度,而学生往往反映听不懂、或者听不透,来不及消化、理解和记忆,甚至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对课程学习目标茫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课程的学习效果,与课程内容的科学设置密切相关,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是否合理和科学。

2.2 教材内容组织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版本较多,基本都是按照教育部的颁布的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的,其内容基本都是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其中涵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算法与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述,这些课程中,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50-60课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相当于把300-400课时以上的多门课程的内容,压缩到一门课程中,要求在30-4课时中掌握,即使只是要求掌握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很难做到合理安排的。

目前各版本的教材的内容,基本就是大量名词和概念的简单罗列,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和科学,加上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一些课本知识很容易变为陈旧,很难做到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那样稳定、规范和系统,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容易陷入“似懂非懂”的状态,或者只能是“走马观花式”阅读,很难做到对具体内容的透彻理解和掌握。

如何组织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做到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课程那样的稳定、规范和系统,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3 结合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置

大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学以致用”,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所以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考量,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可理解的、可运用的、可验证的”作为选取思路。

其中“可理解的”知识,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情况下,确实能理解其含义。“可运用的”知识,是指该知识能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可验证的”是该知识能用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工作或者未来工作的一类或者几类问题。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所以受到关注和认可,是因为计算思维强调运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符合“学以致用”的理念,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都需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更需要运用计算机科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各自专业中的问题,所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计算思维的核心是“抽象与分解”,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需要“抽象和分解”,简单的说就是需要提取课程中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化简和舍去无用的枝叶,以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的设置。

将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两部分,理论课讲解不变的理论,实验课实践最新的计算机应用。具体来说,针对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有如下两个建议:

3.1 在理论课中保留不变的理论

对计算机科学来说,不变的部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即“程序存储控制”原理,几十年来没有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几十年来没有变化,而这些基本原理正是计算思维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将这些计算思维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详细讲解,要求达到理解和能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程度,即在理论课上只讲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3.2 把变化快的计算机具体应用技术安排在上机操作中

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技术,往往更新较快,例如,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这些知识内容变化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旧的技术很快淘汰,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必详细讲解,只需通过安排相应的实验操作,尽量选取最新的应用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掌握。同时,对于新的技术应用也可结合不同专业应用的需要,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安排。

3.3 教材内容的组织

对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同样分为两个部分。要求理论教材内容少而精,充实符合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科学基本思想,即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软件(算法)的基本思想。将变化更新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部分,放在上机操作指导当中,在上机操作课中,简单介绍概念,强调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和了解和认识计算机最新的应用技术。

4 小结

动力机器基础的静力计算 篇10

1 动力机器的静力计算

1.1 地基承载力验算

中心受压时:

偏心受压时:

其中, W为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填土总重量;F为基础底面积;p, pmax分别为地基平均压应力和最大压应力;P, Pmax分别为作用于一根桩上的荷载和最大荷载;R为经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nh为桩数;Q为单桩垂直向容许承载力;Mx, My分别为作用于基础底面x向、y向的力矩;Xxmax, Xymax分别为由通过基础底面形心的轴至x向, y向的基础边缘的距离, 或由桩群重心轴线至最外一排桩的中心的距离 (力矩方向) ;xix, xiy分别为桩基在x向、y向第i根桩中心至桩台底形心的距离 (力矩方向) ;Ix, Iy分别为基础x向、y向底面的惯性矩 (力矩方向) 。

1.2 机组重心的核算

机组包括机器、基础和基础底板上的附属设备及填土;为了防止机器基础偏沉, 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简化动力计算, 机组的总重心应力求与基础底面形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如偏心不可避免时, 其偏心距与偏心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之比不得大于下列限值:

1) 对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3%;

2) 对金属切削机床基础以外的一般机器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50 kPa时, 3%;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50 kPa时, 5%。

下面通过某一空分工程的离心式压缩机进行如下演算:

压缩机基础底板长17.2 m, 宽11.7 m, 厚1.2 m。

1) 基础底板重心:

2) 机组重心:

机组重心其他参数见表1。

3) 混凝土框架重心:

混凝土框架重心其他参数见表2。

4) 混凝土框架及基础底板重心:

机组重心:XCG-m=∑ (p×x) /∑p=1.439 4 m;

YCG-m=∑ (p×y) /∑p=-0.445 8 m;

框架重心:XCG-F=∑ (p×x) /∑p=5.172 m;

YCG-F=∑ (p×y) /∑p=-1.095 m;

底板重心:XCG-S=1.17 m;YCG-S=-0.85 m;

XCG-F&S=∑ (p×x) /∑p=2.101 6 m;

YCG-F&S=∑ (p×y) /∑p=-0.907 13 m。

框架及底板重心其他参数见表3。

5) 上部所有荷载重心:

上部所有荷载重心其他参数见表4。

6) 上部所有荷载重心与桩基形心之间的偏心:

(X-X) /L=4.92%<5%, 满足要求;

(YCG-T-YCG-S) /B=0.23%<5%, 满足要求。

7) 机组重心与混凝土框架及底板中心之间的偏心:

(XCG-m-XCG-F&S) /L=-3.85%<5%, 满足要求;

(YCG-m-YCG-F&S) /B=3.94%<5%, 满足要求。

1.3 基础局部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大块式机器基础, 一般不验算混凝土的强度, 但重量大而底座支承面积小的机器应验算支承处混凝土基础表面的压应力。大块式基础的抗裂性是由构造钢筋来保证的, 具体规定详见有关规范。构架式、墙式和壳体基础的强度与抗裂性, 可按一般结构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

2 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当进行静力计算时, 荷载应采用设计值;

单纯的计算是数理的基础 篇11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本该备受重视的小学生计算练习,如今却存在着被严重忽视的现象。父母觉得反正有计算器,学不好计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现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退化,甚至到了一种荒谬、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真不是危言耸听。父母自以为有“远见”,其实是一种无知,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

在小学低年级时,老师布置的题一多,一些父母就厌烦,说老师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当然不好,但是没有足够量的练习,怎么可能达到质的变化?

有一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算9加5都要扳着手指想半天,10、11、12、13、14,在除法中做减法,11减2要思考3分钟,根本不会自动、迅速反应出来正确的得数,想不出来就会走神,十几分钟不动。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却认定孩子是聪明的,做错这样简单的题,也只是粗心、不认真而已,如果细心一点绝对能够做对。

忽视计算练习,绝对无法增进数学的真正实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在减弱,看着别人轻松而过,而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有厌倦。到了初中,数学不行的孩子,计算没有一个是快速准确的。

父母总想让孩子学得轻松,可是大自然是公平的,因为没有用足功,本该是简单的计算对于没有用足功的孩子却是很艰难,无法进行后面的学习。

因为忽视计算能力,所以数理能力也受到抑制。忽视计算能力的孩子也就无法进入高速的学习状态,总是以低速前行。

孩子表现不佳,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

孩子表现不佳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父母错误的学习理念,父母固执而错误的理念会让孩子走更多的弯路,费力却没有成就感。如果孩子的痛苦能给父母带来成长的动力,激励父母去探索,更好的办法才能被找到。拒绝成长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孩子越是在年纪小的时候,尤其是小学阶段,学习状况越是父母思维方式的反映。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不理想,父母其实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父母的每一个想法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印迹,形成一种趋向,而这种趋向吸引相似的想法,拒绝学习所真正需要的正确思想,形成错误固执的想法,并且不断地加强印证,最后收获到不希望得到的结果。

苏姗就忽视计算,四年级时,做数学作业总是不想做,做之前心里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做得慢且时间长,还总是出错,考试成绩总是在下游。因为睡眠不够,总是精力不足,快到考试时总是说“压力山大”,也容易生病。生病多,落下的功课就越多,反正是病了,学习的期望也就低了。父母觉得,有个健康的孩子就好。但等孩子病好了,父母又会继续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发怒。

苏姗的妈妈因为孩子出生时比预产期晚了,“姗姗来迟”,就给孩子取名为姗姗。她爸爸和妈妈说:“都怪我们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做什么事都拖、都慢,不然我们给孩子换个名字吧。”

苏姗的妈妈厌倦了担忧与折磨,于是寻求我的帮助。

只有厌倦了才想改变。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主动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乐意接受那些不期而遇的帮助。

孩子以前犯的错,不需责备

改变想法,也就改变行为,也才能取得我们所渴望的结果。

机缘凑巧,我看到了苏姗做作业时的痛苦以及她妈妈的错误指导。她妈妈不停地说:“你要认真审题,多读几遍,就不会出现审题错误。”其实那是很简单的题,一遍不懂的话,读多少遍都没有用。她妈妈说:“你计算要认真、仔细,不要粗心,粗心就会出错。”可是孩子没有学会,无论要求孩子如何细心认真都没有用。

我看苏姗做的作业,结果对的多,可是过程都不对。问苏姗为什么,她不肯说,因为不想说。等她妈妈不在时,我问她:“你做计算题是用计算器,还是抄别人的答案?”

她一开始不承认用计算器,也不承认抄别人的答案。我也不逼她非承认不可,因为那样反而不利于她以后的学习。她所受到的惩罚已经够让她痛苦了,没有必要痛打落水狗,因为她需要的是帮助而非落井下石,错是以前犯下的,责备是没有用的。

过了两个月后,她才和我说心里话:“反正以后要用计算器,学会计算没有用。”

把竖式写在漂亮本子上,以示重视

因为没有计算能力,她无论做什么样的作业都慢,没有准确率。看清她的问题,我让她把计算题竖式写在一个漂亮的本子上,她怀疑地看着我:“写竖式还用这么漂亮的本子?”

在漂亮本子上写竖式,因为隆重,因为能保留下来,所以她会自动写认真。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明白和重视竖式计算的重要。

她在计算13减5得数错误时,我轻轻地告诉她正确的得数,她吓得哆嗦了一下。她这一哆嗦表明了她以前因为做错题挨过多少次训斥打骂。

她在学校里做作业也不愿意写竖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不会计算。学不会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有多么难受,也只有自己知道感觉有多么糟糕。她用愤世嫉俗的话语表达着对父母和老师的不满,而反过来又会伤害到自己,因为她把精力用在了愤世嫉俗上,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她的老师才30岁,她就说老师提前到了更年期。

她在漫无目的的懒散的思考中浪费时间和消磨精力,为自己积累了很多麻烦。

她的愤怒不仅冲着父母,而且是对自己进行自我攻击、贬低自己,认定自己是笨的,是一个傻瓜。她对她妈妈说:“我就是笨,我可能因为晚出生了,把脑子憋坏了,你们不要对我有什么期望了,你们就是打死我,我也学不好。”

单纯的计算让孩子建立起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

姗姗认定女孩都是笨的,年级越高越笨,无论怎样学都学不会。

追根究底就是她对于数学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会走很多弯路。姗姗不重视计算,觉得计算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来,她也不记忆公式定理,认为数学不是需要记忆的科目。

数学学习计算比我们想像得重要,记忆也很重要,记不住也就理解不了,也就不会用。所以她只要遇到做错的题,我就告诉她正确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让她在漂亮的本子上重新做一遍。因为已经品尝了太多的痛苦,这点练习反而不难,即使是大人看来乏味繁琐的练习。因为有了准确率和速度,她学起来就有了兴趣,也有了成就感,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坚持下去就好。

因为所谓计算练习,就是加减乘除。父母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不会增强孩子的能力。可是孩子因为单纯的计算,对于数字这个东西,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亲切,而渐渐建立起“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有助于数理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以高速前行。

解决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身体也健康了

计算毕竟是简单,练上一段时间并且重视起来也就算得快,准确率也就高了。碰上以前认为的难题反而也不觉得难了,甚至觉得有趣。姗姗说:“以前觉得难的题,其实都是计算简单的题,真有趣!题虽然是难,可我不怕做这样的难题。”

随着姗姗计算能力的增加,她对自己的期望也提高了。理念也变正确了,认定自己能够学会任何想学到的知识。

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她能够迅速开始进入状态了。听到别人喊她“姗姗”也不觉得刺耳了。

姗姗做题快了,精神足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三天两头生病了。

让孩子陷入悲剧的是:父母让孩子相信有用和有趣的事情既乏味又无用,让孩子认定数学越学越难学,连带着化学、物理也没有办法学下去。

这个观点虽然很荒谬,但依然有许多人拥有这个观点。凡是数学没有学好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都持有这种观点。

尽量不要抱怨已成定局的事实和孩子目前的状况,因为它取决于我们以前所思所想,我们还可以改变它们,使它们成为我们所想成为的样子。所以说现在正好是该努把力的时候了。我们得承认这些条件并不苛刻。做到这些,就会拥有从前梦想不到的力量,他们再也不会怯懦、软弱、犹豫或者恐惧了,在执行过程中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基础计算 篇12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操作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术[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学科对其它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促进了其它学科发展。通过计算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生物信息学、量子通信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对大学生而言,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计算思维概述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时间,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新兴、年轻的学科。计算机最初主要作为计算工具,用在一些数据处理量大、难度高的领域。如今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维。 正是由于计算机从思维的角度影响着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人们逐步意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2]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的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是覆盖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自从计算思维被提出,计算思维、理论思维和实验思维被列为三大基本思维。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习惯采取压缩课时的办法,各专业都将《计算机基础》列入压缩课时的对象,更有甚者,将该课程当作选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与数学、英语等同等重要,需要保证其教学课时。这一现象与该课程设立的目的相矛盾,不利于课程内容教学。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及教学内容应因专业而异,如电子类专业,可以加设编程课程;而文科类专业,应以实际应用为主。不管何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3]。

3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3.1计算思维培养的意义

计算思维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而且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发展。计算思维拓宽了其它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该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计算思维培养的内容

计算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表示的形式化和执行的机械化,抽象和自动化是计算思维的本质内容,在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思维与实验思维、逻辑思维鼎足而立,在科学工程以及社会经济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无可替代的地位。也就是说,三种思维各有所长,各有所重,一起形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4]。计算模型与计算思维的关系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文献[5]、[6]

3.3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内容和概念很抽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需明确哪些内容需侧重计算思维培养,采取什么方式。可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过程。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未接触这门课程前,绝大多数同学知道如何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不知道操作系统的类型、 功能以及开发技术。在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前,可通过章节学习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CPU、内存储器, 各种外部设备和不同接口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对文件系统有初步掌握。相对于计算机系统而言,操作系统相当“管家”,它对计算机系统所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管理。 根据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可以引导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将操作系统的功能概括为以下5点:1对CPU的管理,即处理机的管理;2对内存的管理,即存储管理;3对各种外部设备的管理,即设备管理;4对各种接口的管理,即接口管理;5对文件的管理,即文件系统。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有条理、有依据的思维过程。以常见的“如果…那么…”句型为例,比如在讲解冯·若依曼原理时,就可以将其转换成5个判断句式。如果没有输入设备,那么就无法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如果没有输出设备, 那么计算机就无法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如果没有运算器,那么计算机就无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存储器,那么计算机就无法存储中间计算结果,也就无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控制器,那么计算机就无法决定计算的顺序。这5个部件缺一不可,这样讲解,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迭代思维的能力。迭代最初是起源于数学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初始值经过相应公式计算后得到新值,并通过相同方法对新值进行计算,经过反复计算得到最终结果。在介绍软件时,可以引入迭代思维。在网络时代,每一个软件产品的第一个版本都相对简单,在第一个版本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进行迭代,于是不断推出新版本。

(4)培养学生递归思维的能力。递归思维在逻辑学、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经常应用,对于某些问题,只能用递归的方式,利用递归比其它方法更有效。在计算机领域, 递归就是构造一种自动推理的机制。递归思维原意是指借助“回归”方法将未知的归结为已知。即先将问题转换为规模小的同类问题,当这些小的同类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整个问题得到求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灌输递归思维。例如,在介绍Word文档排版时,由于内容多而杂,有很多同学起初不知所云,可以根据递归思想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包括字符、段落和页面格式3类,比如字符格式可以分解成字体、大小和颜色;段落格式包含段间距、行距、项目符号和编号等;页面的格式包含页边距、页眉、页脚等。当这些小问题完成后,即可完成整篇文档的排版。

(5)培养学生建模的思维。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 在一定假设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建模不仅应用于数学领域,在其它领域,运用建模思维同样重要。培养学生建模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观察、抽象和探索的能力。例如,讲授数据库时,可灌输数据库设计就是一个建立模型过程的思想。

4结语

上一篇:资金预算审核论文下一篇:艺术教师信息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