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共11篇)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1
1 学分制实行的可行性
1.1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
学年制与学分制作为不同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学年制和学分制各具一定的优势和科学性, 也有各自的弊端。学年制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计划性、教学及各项活动的集体性、课程的统一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教学计划的统一性和知识结构的狭窄性, 也导致因材施教的困难,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学分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竞争性和效益性等特征, 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实现因材施教和跨学科、多规格人才的培养。但若学分制自由度偏大、计划性较差、引导不当则容易肢解知识结构, 使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2者相比不难看出, 学年制更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优于学分制。而学分制更贴近市场经济, 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显然优于学年制。因此, 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我校学生对学分制的态度
在我国已经有较多的大学使用学分制。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还不多, 我省各中职学校目前还都处于实行学分制的探索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 有没有可行性呢?最近, 笔者对我校一、二、三年级的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 回收251份, 回收率为97%。结果汇总见表1、表2、表3。
被调查学生认为“在几年内学完原教学计划 (3或4年) 的全部课程”问题的调查情况见表1。
被调查学生对选择何种学习模式的调查结果见表2。
注:模式一:坚持按照教学计划, 学完全部课程,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二:先取得学籍, 然后一边工作, 一边完成学业,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三:先取得学籍, 然后工作一段时间, 再回校完成学业,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四:先学习一段时间, 然后申请工作一段时间, 再回到学校学习,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
被调查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专业选择模式见表3。
注:模式一:一开始就确定好;模式二:先确定好大的专业方向, 到二年级再确定具体的专业;模式三:先不确定任何专业, 到二年级再确定专业;模式四:每一个专业都想了解一些
从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还是十分理智和支持的。他们希望能根据自身特点用较合适的时间, 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2.1 实行学年学分制
笔者认为,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和管理现状, 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还未具备, 比如目前学生学习年限还不能缩短, 也很难延长。但在其他各方面, 我们均可发挥学分制的长处。因此, 我们可以采取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做法, 可称之为学年学分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学习年限不变, 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为普通中职学校的学制只有3年, 少于3年将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年学分制除了学习年限与原来相同外, 其他方面均按学分制的要求去做。
2.2 拟订学分制方案
2.2.1 课程体系改革压缩必修课, 增开选修课。原来我校没有选修课, 全是必修课。笔者认为应将各门必修课的学时压缩, 留出15%的课时开设选修课 (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 。将这些选修课分为三大块:一是专业拓展课, 比如健康评估、社区护理等;二是地方实用课, 如医学文献检索、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三是文化素养课, 如护理礼仪、民俗学、英语国家概况等。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其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 以增强跨世纪高素质人才需要的适应性。
2.2.2 拟订《实行有限制学分制的规定》, 将全部课程分为3类 (1) 必修课, 占65%。必修课为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必修课由学校指定, 以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 (2) 限选课, 占20%。限选课指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课程, 它是构成本专业特色的一部分。学校将主要专业的主干课程, 分成若干组合, 由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修若干课程组合 (即活模块) 。这部分限选课是为了解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以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专业的侧重面。 (3) 任选课, 占15%。它是为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能, 扩大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而设计的。学生可根据专业需要和自身基础、能力、兴趣等, 自主选修若干门课程。
2.2.3 用学分和学分绩点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和成效的单位, 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计算课程学分以16~18课时计1学分, 独立开设的实践课、体育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可以30~36课时计1学分, 改革有成效的综合化课程视情况以11~12课时计1学分。在校生每学期修习课程总学分在20~40学分之间, 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 通过考核取得学分。总学分达到合格要求者, 即可申请毕业。
为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情况, 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避免学生出现单纯追求学分的现象, 可采用学分绩点的办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 学校可对其奖励加计学分, 并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2.3 学分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我省中职学校虽然还没有实行学分制, 但从外省实行学分制的中职学校的经验来看, 学分制推行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激烈的生源大战, 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的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单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偏小, 学生的实习实训场地难以按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解决;学生选课的不同使常规班级面临着细划, 造成教师、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严重不足;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能处于“工学交替”的状态, 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障碍。这些问题实质上是中职学校学分制能否顺利推行的大环境问题, 中职学校要想有条不紊地推进学分制改革, 首先必须解决这个大环境问题。目前, 中职教育的发展, 完全通过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调节的条件尚未形成, 单靠学校自身来解决这个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使各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为开展学分互认创设现实性条件。
3 用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构筑学分制的运行平台
3.1 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与类型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将教育领域中各分散的职业学校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合起来, 并可跨地区、跨行业吸引、吸收企业 (企业集团) 的参与或赞助, 形成“强强联手, 以强扶弱”, 通过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来整合内部资源, 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按市场需求办学, 从而为学校、行业和企业构筑了一个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平台。按照职业教育集团组成单位的性质划分, 可分为校际合作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和多元合作职教集团3种类型。我省2010年底成立的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应属于多元合作类型, 集团成员涉及19所院校, 29家医院和1家企业。在这样有利的规模优势下, 各成员单位可以相互借鉴先进经验、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品牌效应, 减少各学校之间的层层壁垒, 加强合作交流, 最终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虽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并非直接针对中职学校学分制, 但在客观上为中职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和推进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3.2 职业教育集团在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进程中担负的主要功能
3.2.1 在各中职学校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 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 在整个集团内部, 根据各校的实际需要, 统筹调配师资力量。原则上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教师各校正常配备, 专业课教师的配备应尽量侧重于各校自己的“拳头”专业, 以便形成各有所长又相互交叉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根据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 集团总部可以根据各校师资的闲置及欠缺情况, 在集团内部进行流动。这样, 既提高了师资的使用效率, 为学校节约了一笔外聘教师费用, 又促进了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有利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地等硬件方面,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后, 各成员学校的硬件设施将得到有益的共享和互补, 集团总部可根据各成员学校的实训条件及教学情况, 安排相互间协调使用。这样既可解决推行学分制后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地等相对不足的供需矛盾问题, 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 同时也可减少各校之间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3.2.2在各中职学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
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 可使各成员学校围绕集团的总政策、总协议有序地规范运作, 减少竞争强度和办学压力, 避免人为造成的招生大战, 增进友谊与合作交流, 增强各自的办学力量, 从整体上提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中职学校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健康强劲的身躯、宽广而又平坦的舞台, 才能有效地开展学分互认, 肩负起并承受住中职学校学分制连续运转带来的强烈“震动”。
3.2.3 健全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学年管理体制和模式很难适应学分制带来的新变化。学生已经习惯了班主任的管理, 不习惯按课程管理, 再加上教室的不断调换、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 给合班上课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因此, 在制订学分制方案时, 我们必须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 充分考虑到可能给学分制管理造成困难的种种因素, 建立起以选课制、选教制 (导师制) 、考勤制、分类考核制、积分制、免修与重修制、弹性学制、学籍管理等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由稳定的学年制逐步过渡到学年学分制。但如果让单个分散的学校分别去建立这样一整套具有中职特色的管理体系, 绝非易事。而吸引有经验的高校和医院 (集团成员) 参与到我校学分制的改革中, 可为学校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 高品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和“真刀实枪”的实习环境, 有利于规范学生实践课学分的认定, 提高学生实践课学分的质量;企业还可优先吸纳成员单位学校的毕业生, 拓宽其就业范围, 方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嵩.论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6) :62~68.
[2]金允昌, 夏娟萍.中职学生对实施学分制的认知态度调查[J].中等职业教育, 2008 (16) :34~38.
[3]宁一非.关于学分制实施中几种认识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85.
[4]涂三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2009 (1) :8~12.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2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处处长闫炳辰介绍,经过30多年教育的对外开放,中外办学、来华留学、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跨境教育的“三驾马车”。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2056个,其中涉及中国高校近600所,国外高校400多所,国家和地区33个,涉及在校的中国学生近55万人次。
此外,来华留学的办学主体也从政府变成高校自行开展。来华教育从单一的奖学金转为自费留学生为主,招生权也在下放。以2014年来华留学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华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有将近36万人次,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成为接收留学生的全球第三大国家。
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赴国外学习的留学人次是45.98万,其中近两万多人是公派职务留学,其余一大部分是自费出国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应该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家。”闫炳辰说。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认为,学生最多不代表最强。从资源流动来看,中国更多的是学生出国留学;从资源引进来看,中国更多的是国外资源的引进。必须加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建设工作,以此推动、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3
关于申报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1]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劳动保障局、财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1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资金安排上,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学校和项目倾斜。在建设内容上,重在强化内涵,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原则上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工作程序
(一)地方预审推荐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开展本地区项目学校预审遴选工作,根据中央下达的项目学校控制数(名额分配见附件3),确定本地区拟推荐申报的项目学校,由省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统一将项目学校名单及申报材料报至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
(二)中央组织复核
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组成专家组,对各地推荐申报的项目学校材料进行复核,根据需要对项目学校申报信息进行现场抽查。
(三)社会公示
复核结束后,在教育部网站(),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专栏,浏览并下载本通知及附件的电子文档。
附件:
1.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doc
2.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格式).doc
3.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控制数名额分配表.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4
一、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使用和管理计划
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有效管理,长期使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项目的安装
1、及时、认真安装调试,让仪器能够正常快速投入使用。
2、下载教学资源,让项目进入课堂。
(二)、项目的使用
1、要求一~三年级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三)、项目的管理
1、专人管理。学校安排各年级班主任管理仪器。
2、爱护仪器。在平时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学生不在一起旁边玩耍嬉闹,损坏仪器,养成人人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爱护仪器,正确操作。
4、清洁卫生。时刻保证仪器的清洁卫生,不让它沾上灰尘。
总之,让“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发挥优势,让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带动课堂,让项目在我校大放异彩。让学生受益,让教师成长。爱护仪器,让仪器长期为我们服务。
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培训内容
(一)目标:
1.保证设备到位的同时,国家提供的以人教版为主的1-3年级教学资源播发到位;
2.在设备到位的一个学期内,通过培训、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学点教师利用设备和资源至少开好一门过去开不齐或开不好的课程;
3.探索实现教学点“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资源组织和传输的工作机制。
(二)、操作方法
1.教师上课栏目:
资源内容: 通过有经验的专家、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音视频等)组织成1节完整的课
设计目的: 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环节:依据每个学科特点和不同课时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子栏目,如情景导入、范读课文、学习字词、能力反馈、课堂操练、拓展延伸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环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栏目: 资源内容:
(1).跟我学(以人教社“小班教学”视频为主,有些课可能是以同类视频替代);(2.)学生练习。
设计目的: 在没有教师或者教师作为辅导者情况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进行课堂学习。
具体环节:依据每个学科特点和不同课时的需要来设置,不同环节之间可自由选择。(如跟我学、跟我练、练一练、做一做等。
3.拓展资源栏目: 资源内容:
1).教学设计2).教学案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3.)常见问题 设计目的: 作为辅助材料,供教师观摩、参考。
设计原则: 1.)课堂实录具有示范性。2)教学设计提供可下载的word文档,便于教师编辑使用。
设计原则
1.突出重点,首先解决教学点开齐课问题;
2.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操作、可检测;
3.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强调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
4.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既要体现学生生活特点,又要高于生活,有助开阔学生眼界。
5.注意知识的政治性、科学性,描述文字准确、清晰;
6.教师授课使用的指导语统一置顶,教师操作的提示统一置底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应用培训
一、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使用和管理计划
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有效管理,长期使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项目的安装
1、及时、认真安装调试,让仪器能够正常快速投入使用。
2、下载教学资源,让项目进入课堂。
(二)、项目的使用
1、要求一~三年级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三)、项目的管理
1、专人管理。学校安排各年级班主任管理仪器。
2、爱护仪器。在平时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学生不在一起旁边玩耍嬉闹,损坏仪器,养成人人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爱护仪器,正确操作。
4、清洁卫生。时刻保证仪器的清洁卫生,不让它沾上灰尘。
总之,让“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发挥优势,让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带动课堂,让项目在我校大放异彩。让学生受益,让教师成长。爱护仪器,让仪器长期为我们服务。
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培训内容
(一)目标:
1.保证设备到位的同时,国家提供的以人教版为主的1-3年级教学资源播发到位;
2.在设备到位的一个学期内,通过培训、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学点教师利用设备和资源至少开好一门过去开不齐或开不好的课程;
3.探索实现教学点“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资源组织和传输的工作机制。
(二)、操作方法
1.教师上课栏目:
资源内容: 通过有经验的专家、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音视频等)组织成1节完整的课
设计目的: 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环节:依据每个学科特点和不同课时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子栏目,如情景导入、范读课文、学习字词、能力反馈、课堂操练、拓展延伸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环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栏目: 资源内容:
(1).跟我学(以人教社“小班教学”视频为主,有些课可能是以同类视频替代);(2.)学生练习。
设计目的: 在没有教师或者教师作为辅导者情况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进行课堂学习。
具体环节:依据每个学科特点和不同课时的需要来设置,不同环节之间可自由选择。(如跟我学、跟我练、练一练、做一做等。
3.拓展资源栏目: 资源内容:
1).教学设计2).教学案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3.)常见问题 设计目的: 作为辅助材料,供教师观摩、参考。
设计原则: 1.)课堂实录具有示范性。2)教学设计提供可下载的word文档,便于教师编辑使用。
设计原则
1.突出重点,首先解决教学点开齐课问题;
2.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操作、可检测;
3.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强调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
4.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既要体现学生生活特点,又要高于生活,有助开阔学生眼界。
5.注意知识的政治性、科学性,描述文字准确、清晰;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 篇5
德庆县九市镇中心小学陆灶婵
“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索然无味的,缺乏活动的。然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启动的确给我们农村教学点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股新的冲击力,它促使师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那么如何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课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开课前5分钟,我把“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美丽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浓厚,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二、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文本精彩纷呈,但有难有易。我们可以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弥补不足,成为突破教学难点“尖刀”,增强教学效益。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难点是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 1
同阶段的形态变化和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在解决这两个难点时,我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首先播放小蝌蚪生长顺序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文本中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小蝌蚪有什么特点,然后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进行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遇到鲤鱼和遇到乌龟”的两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是需要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三、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精当拓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必需明确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重在以教材为引子,启迪教师开放教学空间,拓展探究领域,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寻求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和思维历练构置直观鲜明、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6
一、职业教育资源的内涵
职业教育资源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 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总和。它是一个组成、维持、参与并服务于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
职业教育资源的构成, 一般来讲, 可以分为学校要素和社会要素。
1. 学校要素是指校内各种有利于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的显在与潜在的教育资源
它们包括: (1) 由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构成的人力资源; (2) 由学校品牌资源、示范专业品牌资源、特色专业品牌资源、骨干教师品牌资源构成的学校品牌资源; (3) 由教师群体资源、教研中心资源、信息中心资源、班级资源构成的团队资源; (4) 由实习、实训场地资源、设备管理资源构成硬件设施资源; (5) 由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组织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构成的文化资源。
2. 社会要素指政府、企业、行业、民间团体等相对独立而又关联的资源
它包括政府财政资源、企业技术和设备资源、培训基地资源、社区资源、联办学校资源、机遇资源等等。
职业教育资源的学校要素中品牌资源是核心资源, 有了好的品牌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才能发挥作用。所以, 许多国家都在搞校企合作, 其实质就是引进或者输出品牌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做到优势互补。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
1. 从实训师资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大多以集团化的模式存在;他们在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实训师资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在企业中, 培训师傅是最大的人力资源, 他们负责指导学徒的培训。他们不仅向学徒传授专门的技能, 同时还向学徒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师傅资格的取得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师傅考试, 培训师傅不仅要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 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劳动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职业学校里, 实训教师由本校专业教师与从企业聘请培训师傅共同担任。他们不仅应具有丰富的本岗位及相关岗位的理论知识并达到大专以上的水平, 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达到高级以上的技术水平, 还要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钻研教育理论, 熟悉教学大纲, 熟悉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教学中各课题的加工工艺、操作规程, 使制作产品 (制件) 达到规定的精度。实训教师还应熟练安全使用有关生产设备、工艺装备, 熟悉生产管理知识和生产管理过程, 具有管理经验及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2. 从实训设施方面实现物力资源的共享
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实训教学方面实现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创新机制等物力资源的共享。
双元制的一元———企业, 主要提供设备精良的培训场所。这些企业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及技术训练学生, 学生操作的是最先进的设备, 学到的是最先进的技术,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设备及工艺流程, 以保证上岗后能适应发展需要, 同时, 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另一元———职业学校, 主要负责课堂教学, 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的教具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供辅助,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 信息存储量大, 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3. 从吸纳教育经费方面实现财力资源的共享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 一部分是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 另一部分来至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企业资助是职业培训经费的主要渠道。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 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这些措施吸引了企业的参与, 企业为社区学院提供经费。德国政府还通过给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德国企业建立职业培训中心, 购置培训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徒的培训津贴。
国家资助是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在德国和美国, 国家资助主要是通过州政府、联邦劳动局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向各类职业学校, 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在国外, 搞好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企业、政府资助, 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团体得到更大的发展。
4. 从制度保障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 加强学校和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政府提高了职业资格的地位, 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使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与学位获得者待遇平等。职业资格证书是“由认可机构颁发给个人, 明显与工作相关, 能为就业、接受继续教育和训练提供凭据的关于个人能力的证明书, 由经过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批准的颁证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强化了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企业的职责和社会义务。同时各国在规范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方面, 促进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开展;德国政府通过立法, 建立了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体制, 在《职业教育法》、《教育法》中严格规定了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 不仅有专门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习, 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充足的经费, 而且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资源共享的成果
1. 学校与企业相互受益
职业教育是为企业 (行业) 培训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形式, 不能离开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 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的是教育资源共享的形式———校企合作, 他们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由两个不同的培训部门合作, 在同一时间培训同一批学员, 职业学校担负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 企业承担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整个教育过程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双方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又实现了经济利益的互惠、互利、双赢。
2. 企业得到最大的发展
德、日、美、加、韩、法、英、瑞士等许多国家的大企业、大公司不满足于间接地参与, 而是根据自身丰厚的企业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社会资源、商业机遇资源等独立创办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一致的职业技术学校, 如日本丰田公司的丰田大学, 松下电气公司的松下电子工学院、松下商学院, 日立制作所的日立横滨工业专科学校等。中小企业也根据本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具体情况, 单独或联合开办企业学校, 培训自己的职工。他们的职业教育为市场运作形式, 办学动机来自企业, 办学主体是企业, 学校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和学生参加工作的过程融为一体。学生进校时同时具有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徒工的身份, 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职业人才具有高专门化、高针对性的特点。这不仅增强了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还为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增加了实力。
3. 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职业教育为行政管理形式, 办学动机来自政府 (社会) , 企业虽参与职业教育, 但办学主体为政府, 国家发挥很大作用, 实施权威的行政管理方式。
在德国, 政府出面干预, 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一方面, 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 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 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 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 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一定的税金, 并公开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 减少或停止对其的财政支持, 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所以,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政府认为, 加强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 这种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结果将最终惠及社会。
四、启迪
1.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要采用工学结合。特点是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 为企业服务, 以获得企业的支持、帮助和参与, 形成共赢的良好态势, 职业教育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相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习相脱节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研究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校企合作中的成功模式。通过政府搭台, 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之路, 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凡自愿遵守章程,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 成为集团理事成员单位。成员单位根据共同制订的集团章程承担规定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形成由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场所和基础理论课教师,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格局。
与此同时, 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改革教学体制, 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法, 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顶岗实习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为学生良性就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2. 构建职教实体
(1) 构建东西部贯通的职教实体
我国是人口大国, 13亿人口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如何使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变成巨大的人才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要;财政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0亿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 财政支持力度向西部倾斜。如何运用好国家的财力资源及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笔者认为,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可构建东西部贯通的职教实体;一是采取东部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部企业联合开办以学校为主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以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西部企业的发展。二是东部企业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办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以东部丰厚的物力资源提升西部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2) 构建连接城乡的职教实体
建设新农村,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达到7.96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62.3%, 要解决农村问题, 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 就要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利用好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财力资源和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 借鉴美国职业教育模式, 在城乡结合部成立职业教育社区学院, 一方面, 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进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 为支援新农村建设的城市人员提供农村建设方面知识和技能,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摘要:文章阐述发达国家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经验, 从实训师资、实训教学、教育经费、制度保障等方面, 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使职业教育集团化中校企合作的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受益。建议我国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构建职业教育实体, 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产教结合, 资源共享, 互利双赢。
关键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教育资源,启迪
参考文献
[1]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06, (35) .
[2]马思援.校企合作在国外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2-27.
[3]郝惠珍等.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7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41-02教育正成为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目前在线教育越来越热,无论是正在创业的小公司,还是类似腾讯、淘宝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又或者类似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的教育培训商,都在纷纷杀入在线教育领域。同时,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据此,教育部还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和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和时间表。美国是教育资源建设最好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时,在线教育已经极大改变了人们接受教育的形式。反观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教育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此时,借鉴美国在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大有裨益。
一、美国教育资源建设的特色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成为了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多数名校如哈佛、麻省理工都开发了很多教学资源,并放在他们的校园网上供给学生学习。在投入上,由于美国大多数大学的经费来自于捐助,因此产生了一些明确的捐助基金用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并要求向全社会开放。早在2003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的华人教授王逢旦就在在教育国际化、趋向教育资源共享的大好形势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Hewlett基金会的支持下,发起并组织了“2003年MIT开放式课程国际论坛”,并于2003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但当时国内的优秀课件太少,以致没有获得太好的互动。
近10年来,美国以数字出版为辅助的在线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例如,培生、麦格劳-希尔、汤姆森教育集团等出版商借助他们的教育出版资源开发出了很多在线学习资源和科研资源。同时,很多美国大学也纷纷建设了自己的在线学习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在本校的图书馆网站获取,并可以远程学习和考试,丹佛大学的图书馆就有这个功能。我们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大多数也是采取这个模式。
还有很多学校是与一些专业技术公司合作,使在线教育的变革变为现实,包括杜克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在内的10所著名高校将结成一个在线联盟(http://semesteronline.org/),并向联盟内部的学生提供30门左右的课程,学费跟线下课程相同,学生也可以拿到学分。而这10所高校联盟的背后还有另外一家创业公司2U(原名为2tor.com)这家公司累计融资近1亿。2U公司负责虚拟化、还原线下课堂,这使类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名校也成为2U公司的合作伙伴。目前已有17家著名大学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
华尔街的投资家和其他一些教育基金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大。比如目前最为炙手可热的在线视频教育网站cousera.org。它免费公开在线课程项目,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创办的,其最近获得的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是有公益性质的。与其他风险投资不同,它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Coursera 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但这个网站目前只提供网站的完成学习的证书,还没有完全得到相关大学的學分承认,但不久的将来,估计会有不少学校承认其学分。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EDX.org,一天大约有100万学生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网站上的课程。在美国, Coursera,Udacity和EDX已经成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三驾马车。
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在不间断地借助网络技术优化教学服务。比如,在丹佛大学,学生可以在线阅览教师的教学课件并提交作业。每年,学校还在线进行教学成果和教学技术展示,及时丰富更新在线教育教学资源,以期为师生在线学习交流提供更多保障。
除高校外,还有成人继续教育网站,比如KhanAcademy.com(可汗学院)。它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旨在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综上来看,美国的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有如下特点。一是美国大学大多面向全球招生,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大学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二是美国近几年不断有新的在线教育公司出现,而且美国的公司的投入比较大也比较专注。它们专心制作内容,虽然投入巨大,但是一旦内容到位,其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另外,其在在线教育的技术研发上也非常成功,比如Knewton,他们依托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开发了适应在线学习的系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三是美国的教材出版商自己也在转型,除了提供数字化教材外,还不断努力创新,提供不同形态的教学软件和内容。四是美国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接受互联网学习的认可程度比较好,从而给在线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五是在资金来源上,他们的高等教育资金不来自政府而来自民间的公益资金,所以很多网络课程资源是开放式的,是公益的;而中小学教育是来自于政府的预算,学生不收学费,但他们的网络资源是收费的。
二、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非常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提升教育资源建设的水平。比如我国主推的教育在线资源建设,其中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获得了教育部重点投入,建立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些在线资源的通用性不强,利用率也不高。我国目前在教育资源建设的投资上,主要来自于财政的拨款,民间资本虽然也有投入,但是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而不是内容的建设上;公益资金的投入则几乎没有。由此造成了只有平台,没有内容,或者有内容,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学校、培训机构和软件公司根据各自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课程组合方式,开发出的在线教育资源种类繁杂,资源分类也不规范,兼容性很差, 很难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情况下,师生无法获取专门的、开放的、统一的门户网站, 无法通过大量有效的学习连接和搜索引擎,灵活并适时获取其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
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不统一,而且大多数处于孤立分散状态, 能够用来交流与分享的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该制定教育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减少教育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此外,各个教育库之间应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换,防止因为不同厂商开发的系统之间不能实现交互和联系而使各资源库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网络教育资源要在共享、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完善和繁殖。同时,我国应该建设相应的高等教育资源门户网站,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发展。
同时,我国的教育出版商在数字化出版方面走得也非常缓慢,除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以外,其他出版社投入的不是很多,很多出版社也不愿意与相关技术厂商合作,有技术的没有内容,有内容的没有技术。同时很多高校也在各自为政,虽然多是公立学校,但是要开发他们的教育资源,与开发他们的运动场一样是非常困难的。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国人的开放合作的心态不如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情愿自己抱着金蛋去讨饭,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相关资源拿出去与别人合作。比如出版社有很多教育资料,但他们宁愿自己慢慢做,也不愿意与很多技术商合作;很多学校有很多教育资源,但他们不愿意与相关教育平台合作,更不愿意与其他学校共享。真正潜下心去投入作内容的学校和机构太少,这就是我国在线教育远远落后美国的主要原因。
其实,教育应该回归于公益本身,回归于开放,不论是高校,还是相关的教育机构,都应该有比较开放的心态。一方面要在在线资源的建设上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做好规划和分工,成果要强制共享,以商业化的模式制作好平台,但是要向全球的学习者免费开放;另一方面要吸收相关公益资金参与,这样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陈明]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8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户外体育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五个方面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对教师、学生、教学、活动所带来的新的变化,进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学质量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72
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抓住学校、社区和家庭三大方面,发掘新的课程资源,把新开发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学生创编游戏活动。韵律操教学中,指导学生创编活动操,培养体育特长生组织体育活动;在投掷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废旧塑料瓶创编沙瓶操等,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展示才能。在教师中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对课程标准有正确认识,并使他们具有课程标准要求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把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方法等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正确合理地运用。对于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得以展现。如让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兼带体育课,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当体育委员、小辅导员等,交给他们带操、辅导、组织体育活动的任务。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其次,自制简易体育器材。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利用废旧物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竹竿来跳竹竿舞;将学校库房中常年废弃的木棒、竹竿、木板等整理出来,制作成栏架等。
再次,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设置适宜的场地器材,以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利用学校空地,并强调在使用上下工夫。学校在制订课表时,制定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分配时间表,按指定区域和时间进行教学和体育活动。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
(1)改造现有运动项目。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2)积极引用新兴、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新兴、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一般都是中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滑轮、空竹、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运动项目,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户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号召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阳光、走向大自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其根本宗旨就是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因此,积极开发户外体育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及课外活动中,我们改变过去的内容,增加了广播操、眼保健操、球类活动、民间传统体育、新兴运动项目、游戏活动等内容。
五、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我们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观赏体育比赛等,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还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查阅体育信息,增加了内容丰富的“体育知识手抄报”“体育赛事专栏”等体育信息资源,这样使体育课更具特色,更具活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涵,拓展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推进了体育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9
【考试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师(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HRP)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管理人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严格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培训、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证书核发”的原则。考试合格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证书全国通用。
【培训费用】
580元/人(包含报考费、鉴定费、教材费和培训费)。
【报考时间】
报名时间:10月9日晚上17:30-19:30。
报名地点:暂定法商综合楼一楼招聘大厅。
【报名资料】
二寸蓝底电子照片四张、身份证复印件二张、学生证复印件二张。
【咨询电话】
027-81290919 肖博
滨海湿地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篇10
滨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调节水文过程、改善水质、支持植被、提供动物栖息场所等生态服务功能。滨海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也起重要作用,以我国鸟类资源为例,栖息于滨海湿地的水鸟约有230种,占全国湿地鸟类种类总数的80%以上,尤其是滨海湿地为迁徙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繁殖地、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对于亚太地区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健康的滨海湿地是我国近海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渔业资源保护的基础。我国目前潮间带滩涂面积约为3,200万亩,由于河流径流的泥沙淤积,每年还新成陆50多万亩,使得滨海湿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但是,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过程迅速、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等原因,滨海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1、过度收获和捕捞:过度收获和捕捞导致了主要经济物种种群衰退与崩溃。以崇明岛的水产品产量为例,从1969年到1981年,每年水产品平均产量为7,453吨,1982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为600吨;到1998年,水产品年产量仅为200吨;长江口掠夺性捕捞鳗鱼苗、蟹苗等,使渔业种质资源近于枯竭。苏北每年大量采收沙蚕、贝类等,改变滩涂水盐动态,使经济物种种群近于崩溃,湿地严重受损。
2、污染:滨海湿地是陆源污染的重要通道,来自上游的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近海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滨海湿地的严重污染。中国沿海主要城市有217个排污口。近十年来,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每年有102亿吨直接排入海洋,其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平均每年超过145万吨。另外,滨海地区大规模的水产养殖所带来的高浓度氮磷排放也对滨海湿地的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水质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种群爆发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不断恶化,赤潮发生次数增加,面积扩大。
3、机械性生境破坏:人类活动以多种机械性方式破坏生境,如围垦、大型水利工程、资源开采、港口码头建设等,其中在我国,围垦是造成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4、外来种入侵:由于滨海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例如,1979年引入的互花米草,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扩散迅速传播,至2010年,全国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估计已达100万亩,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合浦县的沿海滩涂均有分布。据研究,互花米草已强烈改变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并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5、全球气候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在不断变暖,平均气温上升0.4-0.5%,且今后我国气候将继续保持变暖趋势。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明显上升。在过去100年间,我国海平面上升了20-30厘米,其中近50年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6毫米。这种海平面上升趋势将使我国许多滨海湿地遭受严重侵蚀和海水入侵,风暴潮和台风的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沿海区域的生态安全。
可喜的是,中央政府与沿海地方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建立,如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始启动,如崇明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杭州湾生态修复工程等。
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一批高校或研究机构在滨海湿地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复旦大学完成了米草属植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及管理对策研究,厦门大学以亚热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环境修复研究为方向,完成了海陆交错带红树林湿地典型污染物的生态学过程及修复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完成了浅海养殖自身污染机制及其生物修复研究等等。
但这一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 篇11
一、实施背景
(一) 共享优质数字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迅速发展。一波信息化大潮、“数字海啸”正扑面而来。“谁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中落伍, 谁就会被时代淘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在国家层面上强调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提出了“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的论断:“学习技术的深度应用, 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主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是率先在全国1000所中职示范校中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 正是随着“三通两平台”规划项目的启动同步实施, 开启中职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并在“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的推进中不断扩充内涵的项目。
(二) 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现代学生接触的信息, 除了传统的课本与课堂之外, 网络是信息与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教学上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转变为教学平台上的项目教学、任务引领、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同时教学网络平台的发展, 促使校园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和教学平台开放的信息化教学变革。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资源建设课题组, 为中职电子专业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供了共享资源库, 顺应当今的教育变革;通过课题建设让示范校电子专业教学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起到引导各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作用。
二、主要目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重点建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热电动产品原理与维修》《视听产品原理与维修》《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单片机仿真设计及应用》《Protel电路设计与仿真》共8门本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方案和所有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源。
整个资源包含8门课程项目化的知识点内容和交互式习题库、教学PPT、Flash动画、项目典型案例和竞赛方案、源程序、项目仿真软件、岗位技能考核试卷库以及行标国标等通用主题素材等。课题的研发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以项目式教学方法入手, 以项目内容为知识单元, 划分任务, 课程资源以积木式搭建为原则进行研发, 与最底层手持终端进行对接, Android或PC终端均可无需增加控件运行, 实现教学资源优化。
三、实施过程
(一) 调研与论证
为使课题的研发建设具有技术前沿性和使用前瞻性, 针对课题建设内容, 课题组调集全国三十多所示范校电子专业教师参加课题资源建设的核心工作, 并邀请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专家和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闽南师范大学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等对课题部分资源成果进行技术论证;组织骨干教师前往高校调研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电话调查;下企业调研生产工艺和实用技术要求,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二) 规划与实施
根据教育部部署参加政策、技术标准、组织方案等内容培训, 制定课题建设任务书, 规划课题建设的工作计划和节点要务。
如, 《电工基础》摈弃原学科体系按章节的教学模式, 交流电路原理采用项目式教学, 以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项目开始, 引出识图、安装、认识交流电等任务, 在任务的执行中掌握相关的各个知识点。
(三) 检查与修订
在建设过程中强化过程监控, 聘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企业技术能手对课题的内容、质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阶段性评审, 对不合格资源及时进行整改, 提出修改方案。
如, 在单片机课程的机器人项目中, 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硬件、软件、技术指导;台湾中洲科技大学教授则从伺服、感测、通讯等任务的教学设计和项目实训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修订。
(四) 试用与反馈
按照阶段性任务推进, 以单机版、普通网络版及SCROM标准版三种形式进行封装和平台测试, 并先行在我校适用, 之后分发到三十多所共享学校进行教学试用, 从一线教师的试用当中提出缺陷和不足, 及时返回修订。
(五) 条件保障
1. 人员保障:
调动各校电子专业教师全程参与, 汇集全国示范校电子专业110多名骨干教师及闽南师大、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部分电子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发, 不仅具备最前沿的电子电器专业水准, 并且具有崭新的教学理念。
2. 技术保障:
资源建设由具备电子专业教学经验的软件技术公司作技术支持, 福建省信息产业局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台湾英棒科技有限公司、台湾中洲科技大学等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力量雄厚。
3. 管理保障:
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本资源建设成功的关键。在教育部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 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财政和税务等政府主管部门、各共建共享学校领导等多方面人员及部门, 制定工作条例和工作制度, 依据建设任务阶段性工作要求, 细化任务点、时间节点等要素, 落实任务责任, 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 资金保障:
本期共建共享总计投入资金355.2万元, 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管理办法, 建立单独的财务账户, 单独核算收支, 通过项目管理平台定期汇报课题经费开支情况。
(六) 推广与示范
以创新、示范、引领、带动、辐射、贡献为目标, 在共建共享单位进行资源部署、安装和开展教学。同时依靠教育部信息网和示范校群落网站在全国进行资源推广, 介绍课题研发经验和研发模式, 对中职学校本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起到辐射贡献的作用。
四、成果及其特色
集合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行业、高校、企业、兄弟学校的100多名专家、骨干教师历时1年多的开发, 共研发出8门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方案等容量近40G空间成果:1300多个知识点积件, 1500多道试题, 1196个教学PPT课件, 276个知识点动画, 35个教学案例, 33个竞赛方案, 58个源程序, 2个仿真软件, 1647个行业标准文档, 33个岗位技能考核等大量课程教学辅助资源以及大量的行业标准和通用主题素材。
按照本项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展建设, 相比较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资源建设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 项目化教学
所有知识点改变章节式传统教学, 全部采用项目教学。
(二) 内容实用、前沿
除了各项目基础知识点外还包含有C语言源程序、Protues仿真和机器人实训拓展模块、技能竞赛模块。
(三) 动画与仿真
复杂、微观、不可拆卸、危险的实验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教学、虚拟仿真等方式展现, 动态效果展示, 交流互动好。
(四) 积件化组合
依据SCROM标准建设, 在各平台上可跨任务、跨项目、跨课程, 以致跨专业学科自由搭建积件, 手机、PC访问网络社区、论坛、在线交流与练习等形式丰富多彩。
(五) 具有示范性, 利于辐射推广
以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漳州市电子协会为行业指导, 台湾英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产品支持, 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专业指导, 集全国几十所示范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之智慧, 严格按照部颁标准进行建设;有单机版、网络版和SCROM标准模型版三种版本为资源成果, 适用于各类职业学校、技工技师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岗位培训。本课题项目经教育部验收合格后, 现已在全国30多个职业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学中使用。
五、体会与思考
(一) 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大工程, 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使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是应用的关键, 建议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真正使优秀资源充分展示魅力, 发挥传统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共建共享才具有最大化的价值
综合大批本专业骨干教师的技术能力水平, 资源才能开发得更全更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避免了学校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达到了提高建设水平、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集全国示范校专业教师之所长, 共建单位既能自主创新, 又可全力共创精品、高效完成专业建设需求, 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成本集中制作和优化最好的资源;教师通过共建共享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建设及教学能力都得以大幅提升。
(三) 决策与管理要科学
在参建人员、共建共享学校领导、企业和行业、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等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必须做到科学、高效。
(四) 应用技术手段先进
【国家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下载】推荐阅读:
教育教学资源08-04
教学资源远程教育05-25
教育教学资源库09-06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7-05
远程教育资源美术教学09-03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09-10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09-12
语文教学资源远程教育09-26
资源库教育教学改革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