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学院(精选12篇)
国家教育学院 篇1
2011年, 教育部选取北京、河北、吉林、江西、广西、福建、重庆、青海、宁夏、西藏1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此次监测内容为小学、初中学生英语、体育与健康质量状况, 以及影响学生英语、体育与健康质量的主要因素等。
此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时间安排在今年9月下旬, 监测的对象为2011-2012学年度秋季学期的5年级和9年级 (初二) 学生, 以及2010-2011学年度的4年级、8年级英语教师、体育教师和校长。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目标是,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需要出发,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我国学生学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信息数据采集为手段, 全面把握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 科学诊断国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国家教育学院 篇2
“国家安全教育课”学习心得1
通过这次的国家安全教育课,我认识到在现在我们应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更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要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同时要加大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法治宣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加大以案普法的力度,坚持网上网下结合,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 传播力!
通过范维澄院士的讲座,我了解到今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通过后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首次被提到如此高度,主要与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有关。国家安全机关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力量,为保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国家安全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国家安全千警不愧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忠诚卫士,不愧是甘于奉献的无名英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最后,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换句话说,在当代全球化的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和世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解决反恐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我们注意到民众在公共安全事件面前绝不仅仅是被动的、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他们也是积极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主体。面对疫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好日常的自我与家庭预防、利用假期丰富自我,做好心理调控、提升信息辨识能力、不传谣不造谣。大学生们创新前行,在积极对社会做贡献中,将实现自身的韧性增强和境界升华。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国家安全,你我都是受益者,虽然,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安全问题却每时每刻都值得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它关系民生,关系国家稳定,关系社会长远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成为公众习惯,应是全社会的期待。
“国家安全教育课”学习心得2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观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疫情防控》视频,我对国家安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习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左传·新序·杂事》也曾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国家安全才能保证人民安全。而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许多起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生物恐怖和传染病的危害非常严重。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安全受到了重创,目前虽然国内的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是国外疫情依然非常严重。我认识到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意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在目前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安全,从我做起,防范疫情期间不聚集,戴口罩,共同战胜疫情。
面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无数个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逆行者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我们要感恩自己身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同时,也要树立“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形成以维护国家安全为荣,损害国家安全为耻的正确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家安全的知识,提升国家安全的意识,为维护国家安全尽一份责。做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安全教育课”学习心得3
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教育日,说到国家安全,有人觉得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是“国家安全”要就已经不限于“保护国家不受侵犯”的范畴,而是拓展到了多个方面,国家安全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等多个方面,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基本保障,通过本次学习范维澄院士的讲话,我深刻的理解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是徒劳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需要我们尽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国家安全,为国家安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学习和交流,同学们对于国家安全有了深刻的了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线上的讨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并认真记录了自己的学习过程、撰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仅丰富了疫情期间学生的的课余生活,增长了知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在全体学生中营造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舆论氛围,为疫情期间以及返校后的安全稳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家安全教育课”学习心得4
听完这堂课,我了解到《国家安全法》,了解到国家安全的定义,即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为11+5,总书记报告中提到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国际安全为依托,国家安全形势为: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风险有涉恐,涉暴,外敌侵略,南海军事,中美贸易争端,信息化战争等。还有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也要引起重视,与人类环境息息相关。
疫情后中国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对国际赛事活动的影响巨大,东京奥运会,欧洲杯,NBA赛季纷纷被推迟,公共安全从双轮驱动到三足鼎立、文化,科技,管理,提升人的安全素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实施从个人到国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升公民应对疫情素质,吧“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到实处,注重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外溢风险及应付政策措施。
关于面对疫情,大学生应做好日常自我与家庭预防,利用假期丰富自己,做好心里调控,提升信息辨识能力,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规范网络言论,是当下疫情中,我们应该做的事,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应当创新前行,在积极对社会作贡献中,将实现自身的韧性增强和境界升华。
“国家安全教育课”学习心得5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散发光和热;这是一场必胜的战斗,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一条心,每个人都是战士,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为疫情防控工作有力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通过这次观看,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到了有关国家安全的含义,更让我学到了这次突发的疫情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篇3
(2004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发布,根据2012年1月5日《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以下简称考生)、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
第三条 对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以及考试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公开公平、合法适当。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或者本地区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有关考试的具体实施,依据本办法,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二章 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第七条 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八条 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五)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试的,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一)组织团伙作弊的;
(二)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三)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四)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有前款严重作弊行为的,也可以给予延迟毕业时间1至3年的处理,延迟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第十条 考生有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第十二条 在校学生、在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通报其所在学校,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或者予以解聘:
(一)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的;
(二)组织团伙作弊的;
(三)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
第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二)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三)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
(四)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的;
(五)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秩序混乱、作弊严重或者视频录像资料损毁、视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
(六)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差错的;
(七)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八)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卷的;
(九)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十)其他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调离考试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或者考试工作人员资格的;
(二)因玩忽职守,致使考生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的或者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利用监考或者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
(四)伪造、变造考生档案(含电子档案)的;
(五)在场外组织答卷、为考生提供答案的;
(六)指使、纵容或者伙同他人作弊的;
(七)偷换、涂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或者考场原始记录材料的;
(八)擅自更改或者编造、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九)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十)诬陷、打击报复考生的。
第十五条 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1/5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該考点当年及下一年度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区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业考试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给予该考区警告或者停考该考区相应专业1至3年的处理。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国家教育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参考,下同)丢失、损毁、泄密,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教育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卷、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行为人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授意考试工作人员放松考试纪律,致使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的;
(二)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
(三)组织或者参与团伙作弊的;
(四)利用职权,包庇、掩盖作弊行为或者胁迫他人作弊的;
(五)以打击、报复、诬陷、威胁等手段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考生人身权利的;
(六)向考试工作人员行贿的;
(七)故意损坏考试设施的;
(八)扰乱、妨害考场、评卷点及有关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后果严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议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第三章 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
第十八条 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如实记录;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予暂扣。
考生违规记录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应当由2名以上监考员或者考场巡视员、督考员签字确认。
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向违纪考生告知违规记录的内容,对暂扣的考生物品应填写收据。
第十九条 教育考试机构发现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事实调查,收集、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在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考试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发现考生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立即通知在现场的考试工作人员,并应当将视频录像作为证据保存。教育考试机构可以通过视频录像回放,对所涉及考生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第二十条 考点汇总考生违规记录,汇总情况经考点主考签字认定后,报送上级教育考试机构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考生在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出现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备案;出现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处理,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也可以要求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报送材料及证据,直接进行处理;出现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对考生及其他人员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有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并通知市级教育考试机构。
考生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行为,由组织考试的机构认定,由相关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考试的机构做出处理决定。
在国家教育考试考场视频录像回放审查中认定的违规行为,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认定并做出处理决定。
参加其他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行为的处理由承办有关国家教育考试的考试机构参照前款规定具体确定。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考点、考场出现大面积作弊情况或者需要对教育考试机构实施监督的情况下,应当直接介入调查和处理。
发生第十四、十五、十六条所列案件,情节严重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并及时报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或者直接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场、考点及评卷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的,考点主考、评卷点负责人应当暂停其工作,并报相应的教育考试机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生,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备案。
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试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根据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向提出处理的教育考试机构通报。
第二十五条 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给予考生停考处理的,经考生申请,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应当举行听证,对作弊的事实、情节等进行审查、核实。
第二十六条 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载明被处理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处理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决定的内容、救济途径以及做出处理决定的机构名称和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
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
第二十七条 考生或者考试工作人员对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违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其上一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機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授权承担国家教育考试的主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复核申请的教育考试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处理决定所认定的违规事实和适用的依据等进行审查,并在受理后3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核决定:
(一)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处理决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决定撤销或者变更:
1.违规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处理程序的。
做出决定的教育考试机构对因错误的处理决定给考生造成的损失,应当予以补救。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复核决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 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保留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人员的相关信息。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删除、变更。
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可以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查询,并应当及时向招生学校或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参考条件。
第三十一条 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及时汇总本地区违反规定的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处理情况,并向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报告。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考场是指实施考试的封闭空间;所称考点是指设置若干考场独立进行考务活动的特定场所;所称考区是指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由若干考点组成,进行国家教育考试实施工作的特定地区。
第三十三条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其他各级各类教育考试的违规处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办好孔子学院,打造国家名片 篇4
一、中国的软权力资源
按照约瑟夫·奈的解释, 软权力的资源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 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1] (10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悠久, 灿烂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被某些国家总结概括为“北京共识”;以及中国对国际制度态度的巨大转变和行动的迅速有效, 毫无疑问中国的软权力正在成可喜的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 我国的软权力在国际上的影响还非常有限, 而且中国的很多政策引起了他国的误解。因此, 我国需要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的同时我们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向世界展示一个爱好和平, 追求和谐, 蓬勃向上的中国形象, 让更多的人认可中国的崛起带给世界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软性的同化权力与硬性的指挥权力同样重要[2] (107) 。例如日本虽然拥有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 但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不能取信于周边和世界, 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政治大国梦想难圆。而英、法等国的硬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虽不比昔日, 但借助西方同盟体系, 广泛推广语言教学和文化产业, 总体保持了对世界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硬实力的不足[3]。这从正反两方面给我国提供了借鉴。
笔者认为, 中国的软权力现在有三大突出的资源
一是中国的历史悠久从未间断的传统文化是最厚重的软权力资源,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对中华文化感兴趣。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贵和”、“仁政”、“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 都成为我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能够增强我国的感召力、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中国的灵活, 务实, 注重合作的外交政策是最耀眼夺目的软权力资源。冷战结束后, 中国提出了要做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从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的提出, 到“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务实政策的推行;从多边国际组织的冷眼旁观者, 到积极的融入国际体制并自觉的承担责任;从日益加大的对外援助到六方会谈的大力斡旋。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国际社会冉冉升起。
三和谐也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最大软权力。中共执政理念已从“文革”期间所谓“斗争哲学”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哲学”, 如今又转向“和谐哲学”。“发展才是硬道理”依然没有过时。但是经济发展到现在,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发展必须与和谐并重, “和谐也是硬逆理”已是顺理成章。[5]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得人心, 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目标也是高瞻远瞩。和谐已经正在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的这些软权力资源或者比较抽象, 或者是阶段性的, 中国需要有更明确而又具体的形象展示。笔者认为, 作为一个面临前所未有局面的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 塑造能为人接受的国家名片不可或缺。一个有效的名片能让人联想起一个积极, 正面, 健康, 和平, 厚重, 让人产生亲近感的中国[6]。而星星之火正在成燎原之势的孔子学院堪当此大任。
二、孔子学院, 国家名片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建立诸多的孔子学院, 以这种方式向各国人民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在这个矛盾错综复杂, 利益相互交织的世界, 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如何更好的相处, 以及怎样应付各种各样的挑战, 是我们全人类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迫切难题, 而回归儒家经典以期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也许对解决目前的问题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但是想要把孔子学院打造成国家名片不仅仅靠宣传, 更重要的是认真谨慎, 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正所谓“满招损, 谦受益”, 不但宣传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重大意义, 而且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把孔子学院办好, 让它们内在的为增进中国与合作共建国的文化交流与往来贡献力量。如果华丽的宣传带来的不是儒学的兴盛, 智慧的远播, 那结果将是令人遗憾甚至可悲的。相反, 所谓“静水流深”, 踏踏实实的做好学问, 认认真真地传播智慧, 则是功德无量的善举。在文化的对外宣传中, 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防止骄傲自满。以下三点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1建孔子学院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 而不是搞文化的对外扩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底蕴丰厚, 魅力无穷。不仅是中国的财富, 也是世界的财富。所以, 无论从中国对世界贡献的角度, 还是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来考量, 中华文化都应该走出国门, 迈向世界。中华文化蕴含着多少伟大的智慧, 但需要做好宣传。但是切记的是, 宣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搞文化的对外扩张。扩大影响与对外扩张是两码事, 不可混淆。否则容易被好事者抓住把柄, 成为受攻击的对象。
2建孔子学院是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 而不单是为了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虽然我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对外宣传工作, 但是外国人对中国仍有很多的误解。如很多人指责中国体制不透明, 未来不确定, 所以各种威胁论盛行。我们当然要进行反驳, 但是如何解释才能消除别国对我们的误解?笔者认为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重要, 因为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与其文化特点紧密相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国情及实行的内外政策。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了解的只是些皮毛, 所以做出的结论往往与事实不符。举例来说, 外国的一些军政要人和新闻媒体对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颇有微词。的确, 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 它给人一种卧薪尝胆后发制人的感觉。但实际上, 只有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更深的把握, 才能更好的领会其中的内涵。其实很多时候, 误解源于信息掌握得不够, 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 而在这一方面, 孔子学院责无旁贷。
3建孔子学院是为了让辉煌的遗产为各国共享, 优秀的成果为人类造福, 而不是为了东方文化要与西方文化一决雌雄, 争长论短
曾经无比灿烂的东方文化随着中国近代的衰落而被西风几乎完全压倒。毫无疑问, 西方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全人类分享, 但同样无可置疑的是, 东方文化的因子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有极强的“入世”精神, 其智慧远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这不仅是儒家文化的不幸, 也是世界文化的悲哀。现在是向全世界揭开儒家经典神秘面纱的时候了。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不要给外国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中国人擅长的是太极而不是拳击, 讲究的是柔道而非霸道, 需要的是韧劲而非蛮力。
21世纪, 文化外交己经成为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孔子学院又是文化外交的重要载体。如今孔子学院正如雨后春笋, 走俏海外, 值此良机, 把孔子学院打造成国家名片不仅仅是推介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窗口将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浓缩展现, 使西方看到中国人民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愿望。将一个古老文明而又开放、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 一个富有创造与革新精神的中国传达给世界, 从而在获得国际社会肯定和认可中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7]。
参考文献
[1]约瑟夫·S.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 门洪华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约瑟夫·S.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 门洪华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杰:《软实力建设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 国际问题研究, 2007年第一期
[4]国青霞:《中国软实力现状分析》[J], 当代世界, 2007年第三期
[5]孙自发:《和谐也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最大软实力》[J]资料通讯, 2006年第十一期
[6]区陆:《打造我们的国家名片》[N], 环球时报, 2007.5.30
国家教育学院 篇5
各班:
根据学院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系实际情况,为做好今年我系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范围
(一)国家奖学金申请范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中的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范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
(三)国家助学金申请范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体包括:
1.来自贫穷地区、灾区、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的学生; 2.父母双亡或离异、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 3.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
4.家庭或本人突遭意外或不幸,如家庭经济破产或家有病人长年治疗,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
5.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 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
二、申请条件
(一)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2013-2014学各科(公选课除外)成绩平均分达90分以上(含9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85分;
5.社会实践、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本综合测评排全年级前五名(班内综测排名可咨询本班班长)。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2013-2014学各科(公选课除外)成绩平均分达80分以上(含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
4.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本综合测评排全班前十名(班内综测排名可咨询本班班长);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三)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通过勤工助学方式资助和贷款仍难以完成学业的本院在读本科生。
3.在校能认真学习,无旷课记录,遵纪守法,无违纪处分。
4.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无铺张浪费、乱花乱用、吸烟、酗酒现象,师生反映良好。
5.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家庭发生意外陷入贫困,致使学生学习生活难以为继。
6.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良好,原则上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
三、评审办法
(一)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要如实介绍家庭经济状况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参与本学期的贫困认定,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生本人要提交申请表。
(二)国家奖学金申请表及有关资料表于10月11日11:00前以班为单位报学工办李旭基老师处;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申请表及有关资料于10月15日11:00前以班为单位报学工办李旭基老师处。逾期不再收取,后果自负。辅导员将组织各班同学进行评议,并签署意见。各班要成立民主评审小组对本班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
(三)系里对各班上报的情况进行审议,公示。如有疑义,由系部核实、复议。
四、评审要求
(一)各班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推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评审条件,通过辅导员推荐、调查核实、再评定程序组织评报。
(二)凡受到违纪处分的学生取消本的资助资格。
(三)获资助的学生,必须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如发现有违纪、铺张浪费、请客送礼、抽烟喝酒等现象,将停发其资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理。
(四)评审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不能同时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将不能再申报校内任何一项奖学金。如:松田学子奖学金、一、二、三等、单项奖学金、等。
五、材料要求
(一)国家奖学金申请表一式两份,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申请表一份,学生成绩单、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一份。申请表格除可以手写外,也可以在电脑填好再打印出来(签名处和日期需用黑色的签字笔手写)。表格填写应当清晰、信息完整,不得涂改数据或出现空白项,出现以上情况的表格一律按不合格表格处理。
(二)申报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在申报表上要同时附上2013-2014学年成绩表(加系公章),班长收齐本班学生的申请表格,以班为单位到系教务办统一打印成绩单。必须把本学年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标注在成绩单的右上角。
附件:2.国家奖学金申请表
3.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表 4.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5.国家奖学金申请表(指引版)6.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表(指引版)7.国家助学金申请表(指引版)
“木桶原理”与国家教育战略 篇6
遇到应试教育,则什么都需要考试才能施行。而考试则是选择最优秀的,而不是补充最短板。正是考试内容越来越多,学生负担则越来越大,短板没有补齐,长的那些却有向短板看齐之势。现在学生体质越来越差,功利性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窄,价值观越来越唯一。
其实,说到这里或许有明白人已经糊涂了,为什么从娃娃抓起,娃娃个人水平提高,似乎宏观教育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呢?
在施行“从娃娃抓起”的时候,考虑的是宏观的国家教育战略,而具体的实施则是微观的个人全面发展。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把每个学生修理成每块木板一样高的水桶,来尽量容纳更多的水,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并没有错。当然这一样高的木块肯定是不可能都和最高的那块木板一样高,或许是截长补短,或许所有木板是和短的一样齐,反正不影响木桶的水容量。而从宏观来看,这一个一个的木桶装的所有的水看作是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或者智力水平。这些水是由一个个小木桶里面的水汇聚而成,无论水的量有多少,总是无法汇聚成一定的高度,也就是无法形成“势能”,或许这和学生创造力匮乏有关。
从国家整体教育战略来看,需要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木桶,这样所有小木桶的水才能形成更大的“势能”。但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下,为了盛更多的水,消去最长的那块木板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在基础教育结束之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很精致的小木桶,而这些小木桶却是在国家这个大木桶的制作上没有太大的作用。
从国家教育战略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需要学生发现自己的长板在哪里,也就是常说的个性化发展教育,但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的是在很多学科中尝试而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当然这个和应试教育中“木桶原理”是不吻合的,但是却是国家教育战略需要的。而在高等教育中,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在基础教育发现的自己的特长自由地选择专业,从而使得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小木块长成国家需要的大木块,然后根据团队合作形成一个大大的木桶,如此国家整体教育才会显示出巨大的势能。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需学生多方尝试发现特长,高等教育需要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发展特长,如此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团队合作才有了价值观上的根基,如此,国家教育才得以兴盛。否则,再多精美的小木桶依然是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形成“势能”。
国家教育学院 篇7
人力资源, 从狭义上讲, 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从广义上讲, 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或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社会或者组织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 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人力资源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源的特性。物质资源一般来说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会逐渐消耗, 但是人力资源在此过程中不但不会消耗, 反而会增加。在其他各类资源稀缺和消耗的情况下, 人力资源就成了财富创造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战略, 是指根据国家或者组织总体战略的要求, 为适应国家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科学地分析预测国家或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需变化状况, 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战略, 确保国家或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 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使国家、组织和个人获得协调的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是国家或者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战略, 相对于组织层面的人力资源战略, 更具有长期性、宏观性、政治性等特点。国家人力资源战略, 必须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必须适应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国防发展等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 以保证国家在国际社会竞争中保持长久的战略优势。国家人力资源战略包含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体现在国家的多项政策和法律中, 包括人口政策、劳动人事政策、人才政策、教育政策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层面, 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是在经济、社会和人类总体发展的环境下, 国家为增加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 促进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益的产生所采取的开发战略。可见, 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 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国家教育体制是国家教育政策、法律和战略的具体实施结果, 是国家教育发展意志的体现。自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源的理念后, 人力资源在国家经济增长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开发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实力的强弱。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效果, 也就最终影响着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结果。通过国家人力资源战略视角, 可以发现美国和中国的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差异, 从而可以提出深化中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二、美国的国家教育体制分析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也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 具有结构完整、成熟的教育体制与种类繁多的教育类型。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共存, 专业培训与学术研究并重。美国战后经济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本质原因, 也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发达的、成熟、完善的教育体制, 奠定了其经济、科技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坚实基础。
(一) 美国教育行政体制
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 以州为主体负有主要责任, 地方承担具体责任, 联邦具有广泛影响。美国宪法明确规定, 州政府对本州教育事业中的各项工作, 从政策制定到经费使用, 从师资标准到学生考核内容, 都有直接决定权。联邦政府对教育所提出的任何改革意图, 必须依赖于各州政府的合作意愿, 而不能强施其意。联邦政府即使制定教育法规政策, 也没有强制性, 只有指导性。
美国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 由原教育总署升格而成。联邦教育部下设14个职能机构。教育部还设有若干顾问委员会, 各顾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向教育部提供制定、实施、检评、修改有关教育计划决策的建议, 并且每年要向部长和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总结和建议汇编。联邦政府教育部, 虽然不负有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责任, 但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对教育的发展施加重大影响。
州政府的教育责权来自于州宪法, 也来自于州立法机关和法院。它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它的职责是: (1) 对全州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监督; (2) 依据有关法令确定州教育政策; (3) 在某些州还指派州教育专员, 根据专员的推荐确定人员任免; (4) 批准由专员制定的预算; (5) 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教育资料; (6) 就本州的教育问题向州长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等。州教育厅是州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州教育厅设厅长一人, 副厅长若干人。由于各州学校的类型、性质和传统不同, 决定了各州教育立法和州介入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学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体制的多样化。
学区 (School District) 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学区包括基层学区和中间学区两种。大多数的教育政策不是由联邦政府而是由州政府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制定, 具体由各州教育部门及各地方约15000个学区中的教育董事会 (Board of Education) 来负责实施。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是教育界以外的各界人士, 如企业家、律师、医生、家庭妇女、退休人员、州政府官员和学生代表, 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从州立大学系统到各个私立大学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美国教育行政体制符合美国民主自由的精神, 使得各相关利益方利益得以平衡, 也符合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特征, 限制政府权力和对教育的直接干涉, 重视发挥微观层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对教育的影响以宏观指导为主。
(二) 美国教育规范体制
美国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 形成了今天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美国现行学制基本上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12年, 高等教育4年, 加上研究院, 总计学程为20年左右。并且有完善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体系。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 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 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 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 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称为单轨制。
美国的义务教育, 有29个州从7岁开始, 16个州从6岁开始, 3个州从5岁开始。义务教育的年限, 长则12年, 短则8年, 一般为9年, 通常到16岁结束。美国50个州都规定中学和小学为免费教育。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在于把教学与科学原理、技巧和技术训练结合在一起, 帮助青年人或成年人找到工作或搞好他们现有的工作;同时使受教育者成为了解经济的、社交的、热情的、体质好的和文明的公民;还应对受教育者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态度、习惯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普遍重视实际训练, 把培养实践技能放在首位。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 为每个人以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帮助他们把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通过研究及学术成就扩展人类的知识和幸福;通过相应的和适应的服务, 满足社会的需要。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进行的。
美国的继续教育特点是紧密联系社会发展, 培养专业化人才。突出表现在培训工作是根据学员及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形式。
(三) 美国的教育法律法规
虽然美国政府审慎地通过行政行为直接干预教育, 但是为保障教育体制的规范运行, 美国制定了详尽的教育法律法规, 确定了通过教育立法来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管理这一原则。其教育法律法规主要特点为: (1) 覆盖面广。由初始的义务教育到如今国民教育系统的所有领域, 皆有相应的立法。 (2) 种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 仅国家教育立法的种类, 美国联邦有成文法规80余个。 (3) 内容细致。从教育行政体制设置、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 到关于应开设课程、教育内容、授课时数的原则性规定;从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到教职员的责任、权力、利益、资格、进修、待遇、考核, 以及私人教育、家庭教育等, 几乎无所不包。内容极为丰富。 (4) 层次完整。在宪法的教育条款下, 以“教育基本法”为基础作原则性规定进行统率, 以“学校教育法”为核心作一般性规定, 下设各单项教育法规进行具体规范, 并以“实施细则”“实施办法”使之更加具体可行。再加因地制宜的各级地方教育立法和日趋重要的不成文法, 构成了相当完整的立法层次。
以美国的几个著名教育法规为例。1862年林肯总体签署了第一个大学法即《莫雷尔法》。此法案作为第一个高等教育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对于全面推动各级学校改革, 倡导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教育服务产生了重要作用。美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法是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育立法。明确了联邦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方法。1966年美国正式通过了《成人教育法》, 该法案系统规定了美国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师资培训、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等要求, 确立了美国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 为美国继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1984年的《帕金斯法》是一个由联邦拨款资助的计划, 帮助各州更加全面地发展接受中等和中等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的学业和职业技能。将美国职业教育带入一个新境界。1994年通过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该法的宗旨是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向工作岗位过渡。由以上法律可以看出, 美国教育体制的法律法规体现了支持其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
三、中国的国家教育体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的是政府单一办学体制。三级教育的学校几乎全部由政府举办, 政府是唯一的办学主体。这种办学体制同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公有制相适应。全民所有制居支配地位, 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政府单一办学体制正是单一公有制这种基本经济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 教育决策也是高度集中, 政府不仅是唯一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 也是唯一的教育决策者, 学校仅仅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
改革开放后,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 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各种非公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全民所有制仍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这种基本财产关系决定了教育领域中的办学体制, 必然是以政府办学为主, 包括多种非政府办学主体的多元的办学形式。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 排斥集中决策, 不同的决策主体, 在决策权上明确划分。
然而, 虽然经过多次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教育体制仍然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目前, 中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也滞后于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要求, 未能很好地达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一) 中国教育行政体制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分为中央、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 (州) 、县 (区) 四个层次, 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 形成教育行政管理的纵向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所属职权范围内还设有直属单位, 按其职能管理相应的教育事宜,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教育部为首的纵横交织的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倾向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就形成了不管哪一类教育哪一类学校的管理, 基本上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二) 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
中国教育体制的规范体系在此不再赘述。现行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且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掣肘, 既存在着总量和水平的问题, 也存在着结构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中国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 它有待大大提高。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为22%, 而大学生人数只占世界的8%, 每万人的大学生比例虽有较大提高, 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教育结构不合理, 突出地表现为在我国这样的欠发达、低收入水平的国家里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 导致职业技术教育一度萎缩。 (3) 培养目的不明确, 没有突出人力资本的特性, 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首先是初中等教育的内容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 从而无法给予学生在生产劳动和一般技术岗位发挥有效作用的必要知识、技术和观念, 而大多数人在未来将从事这类工作。即使是高等教育, 也脱离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大多模仿发达国家大学的功能和结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1) 过于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使得教育不依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动和投资收益而转移。由于办学主体单一, 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 也就难以使人力资本得到有效的形成和高效的增长。 (2)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没有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服务。没有从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视角进行国家教育体制的设计。
四、国家人力资源战略视角下的美中国家教育体制比较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但如果没有优越的教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这个主渠道就可能不畅通, 甚至被堵塞。国家教育体制的优劣和效率, 将影响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结果, 最终也将会带来人口素质、竞争力上的巨大差别, 影响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造成国家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的巨大差异。
美国的国家人力资源战略是要为维持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服务。美国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都离不开教育立法的支持和推动。通过立法程序保证教育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确保人力资本投资成为美国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一种竞争型的战略模式。美国的人力资源战略, 是体现在具体的人力资源项目中。为维护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 美国不断更新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 在实施过程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强化人力资源战略对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美国的国家教育体制是与其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相适应的。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服务于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现实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 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继续教育,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2010-2020) 》也指出:“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深化改革, 提高教育开放水平, 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应是如何使我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相适应, 如何满足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要求, 如何使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最大化。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目标, 把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本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二是要解决教育的运行机制问题, 特别是要引进市场调节机制, 使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个人对接受教育的选择建立在利益比较基础之上并成为自主行为, 从而使教育所提供的劳动力与社会所提出的需求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 还要建立人才流向生产、技术和第三产业的传导机制, 从根本上使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结构协调发展。三是要加大教育投入, 也就是加大人力资本开发投入。打破教育垄断, 推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制度, 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
摘要: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国家教育体制的优劣和效率, 将影响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结果, 最终也将会带来人口素质、竞争力上的巨大差别, 影响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造成国家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的巨大差异。通过国家人力资源战略视角, 可以发现美国和中国的国家教育体制的发展差异。从而可以提出深化中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家人力资源战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国家教育体制,美中比较
参考文献
[1].肖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肖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2
[4].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2
[5].刘追, 邢春雷.美国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 2011 (4)
[6].杨路华.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本增值[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9)
[7].高远.教育必须立足于人才资源的扩张性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6 (1)
[8].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正式挂牌 篇8
中国铸造协会与国家开放大学自2011年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以双方优势资源投入为基础, 在探索新形势下校会合作办学崭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3年11月26日,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正式成立, 标志着中国铸造协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历时三年的合作结出了硕果。
据了解, 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试点实践和相关课题研究, 探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为纽带, 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工作需要众多行业教育培训基地或学习点来落实、实施。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之对比 篇9
一、家庭教育目标
1.中国家庭教育目标
在古代中国, 人们对教育高度评价。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 维持自己的统治, 统治阶级试图建立原始教育体系。如果人们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 他们将实现成功。这一被统治阶级直接认为是“权力、金钱和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的做法, 大大地吸引了广大人民。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 但从一般人看来, 知识分子意味着未来可能成为政府官员, 因此, 人们尊重知识分子。至今为止, 知识分子仍然受到尊重, 中国的家长们经常以他们为榜样鼓励自己的孩子。但是, 我们继续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例如, 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虽然中国教育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但由于一些必然的因素, 中国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娱乐休闲时间, 努力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受教育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在考试中得高分。中国人喜欢通过考试来判断学生, 他们认为高分等同于高智商。另外, 对于证书的盲目追崇, 使得个人能力通过证书来体现。例如, 大多数中国公司的招聘广告就明确规定证书的重要性, 一纸证书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另一方面, 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着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家长们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 以达到得高分的目的。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感到学业过重的真正原因。
2.美国家庭教育目标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新国家, 今日美国的繁荣与富强是建立在过去改革和动荡的基础之上的。在美国, 只要你有能力, 就没有必要用证书来证明的, 这一做法被美国人代代相传。美国人认为, 无论你来自哪里, 无论你是谁,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 无论你从哪所学校毕业, 人人的机会均等, 人人都可以成功。然而, 值得一提的是, 相比中国来说, 美国人口少, 美国学生面临的竞争就少很多了。这也成为美国人对教育不断追求的最美好的佐证。
那么, 美国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一项有关美国教育目标的法案, 相关内容为:美国所有成年人应该为国家负责, 具备文字和阅读能力。所有的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家长帮助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帮助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沟通技巧。美国的家庭教育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他们的家庭教育全面、切实, 而并非仅仅仅局限于学校学习到的知识。美国父母主张孩子应该学会跟上主流社会的步伐, 注重减轻儿童的成长压力。综上所述, 美国人有信心将他们的教育目标变成现实。
二、家庭教育内容
1.中国家庭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 从根本上源于教育目标, 而随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目标, 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必然不同于美国。在中国, 进入哪一所学校在人的一生当中至关重要:进入一所大学, 尤其是进入一所名牌大学, 在某种意义上, 就意味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 从小学起, 中国学生们就为将来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而努力。然而, 中国人口众多, 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为中国学生们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无论能力如何, 分数才是成功的关键。这就迫使广大教师和家长为孩子们创造出更多的学业压力。而所谓的学习, 也不过是一些英文单词、一些数学公式和一些历史故事的记忆。如果学生努力, 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是不难的。相关主要学科有: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等, 这些学科就构成了现今中国的高考制度。而其他一些学科, 例如, 音乐、美术等则被认为是副科, 大多数家长认为学这些学科是没用的, 浪费时间。据我所知, 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 书本知识几乎占去了他们所有的时间, 他们没有时间锻炼, 没有时间接触社会, 严重睡眼不足, 过度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远离大自然, 远离童真。讽刺的是, 家长为孩子们安排一切学习计划, 孩子则成为计划的实施者。成绩成为调节家庭气氛的焦点。如果孩子取得良好的成绩, 家中一片欢喜;反之, 则一片黯然。
2.美国家庭教育内容
在美国,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目标就是赋予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各种各样的展览、频繁的体育比赛、精彩的庆祝活动等等, 都将成为孩子们的教育内容。家长鼓励孩子们参加任何合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例如, 回家后, 美国家长不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相反, 孩子们必须承担类似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家务劳动。如果孩子们不情愿, 家长将会以劝导的口吻告诉他们, 家务劳动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重要的是其中体现的学习精神。正如中国一句古语:“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多读书。然而, 美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做的好, 他们不用支付孩子们的旅行费, 孩子们自己也能通过兼职挣钱。美国大学生也是一样, 有些学生通过奖学金或自己挣来的钱交付学费, 几乎没有学生不出外工作的。从表面看来, 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 但这也是美国教育的精髓所在。通过参与各类社会活动, 美国孩子们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学识, 而且变得越来越适应社会。中国人普遍认为, 美国家长对孩子不负责, 孩子们不应该自己为学习承担任何责任, 所有的一切应该由父母承受。
假设绘画成为中国高考的一项内容, 那么那些善于绘画的孩子们将不用担心害怕高考;如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发挥孩子们的长处, 那么中国孩子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三、家庭关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由于社会传统因素, 中国的家庭关系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古代中国, 子女对父母无条件地服从, 即他们应该孝顺父母。人们普遍认为:孩子缺乏经验, 而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们应该跟随自己的步伐, 仿效自己。当子女与父母需要讨论时, 父母总是一带而过, 并直接为孩子们做决定, 因此, 孩子们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自由, 也没有权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候的父母往往就像一位独裁者, 令孩子们不太满意。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点:在常州, 约54.4%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在湖南省, 约有34%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不喜欢他们;在北京, 问卷调查表明, 70%的孩子不敢违背自己的父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最终渗入到教育中, 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脆弱的, 应该永远保护他们。
2.美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在美国, “平等对待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孩子多大, 父母永远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问题, 并寻求建议与意见, 可能最后还是父母为孩子做出决定, 但至少他们听取了孩子们的观点, 这一方式让孩子们有种参与感与自主感。当孩子难过时, 父母陪伴并安慰他们;当孩子获得成功时, 父母尽其所有表扬他们。然而中国父母的做法呢?当孩子得奖时, 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将会骄傲自满, 停止进步, 从而他们吝啬地给出赞美;当孩子有心事时, 父母认为相比学习, 心事不重要, 从而要求他们不要分散注意力, 好好学习, 很少关心孩子。
四、结论
众所周知, 经济竞争、政治竞争、文化竞争等国际性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竞争不像20世纪上半叶, 通过发动一场战争就能征服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想在竞争中获胜, 关键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而教育和科技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最终由教育和科技决定。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般意义上说, 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来说, 更科学、更具体。然而, 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内容将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和教育体系。相比中国学生, 西方国家的孩子们更喜欢与同伴在一起, 他们富有创新、富有冒险和探索精神, 他们有着很强烈的自我意识, 而中国学生就比较单一固定了。可喜的是, 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正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善中国的教育体系。
摘要:众所周知, 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发动一场战争就能征服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世界了。赢得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特别是一个国家的科技与教育实力。而教育又决定着科技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实力是关键的关键。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的家庭教育也与美国有所不同。两者的对比, 或许可以给中国的家庭教育一些启示。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魏嘉琪.美国中学生报告.作家出版社, 2002.
[3]王天一, 夏之莲, 朱美玉.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4]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欧美国家的公民教育价值观 篇10
近几年, 欧美国家多个城市的街头, 似乎都看到愤怒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着自己所捍卫的坚持, 走上街头示威、抗议, 令有关当局头痛不己。2012年, 英国伦敦发生的滋事暴动也在中部的伯明翰上演,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院主任詹姆斯·阿瑟教授住在伯明翰郊区, 看着电视新闻播映市中心遭毁坏的画面不禁感到震惊。
据他的分析, 这次的犯事者主要是社会底层的白人和黑人, 而他们肆意妄为的举动恰恰反映了社会缺乏公民意识和参与感。在阿瑟教授看来, 由于英国的公民教育助长了“权利文化”的风气, “人权重于一切”被当成是主流;然而, 良好的公民教育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建立学生对社群的联系和参与感。
詹姆斯·阿瑟教授日前受新加坡主办单位邀请, 为“面向教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研讨会”主讲嘉宾之一员, 对英国的“权利文化”进一步解说。
“公民教育过于政治化的缺点是, 政治本身是很抽象的概念, 学生会因此觉得课程和他们距离很遥远。不过, 也不能在公民教育中完全忽略这一块。学生必须了解他们在社会的地位, 尤其在民主制度中, 这更是促进国家进步的关键。”
对此, 他幽默地比喻说, 学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为年轻人而设的“专属俱乐部”, 而是成为社区里的一部分。学校和社区应该制造更多机会让孩子和社群交流, 尤其是让学生多接触老年人, 学会敬老尊贤、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那么, 向学生灌输公民教育与道德品行, 父母或老师, 谁的责任较重?
阿瑟教授说:“老师是政府的雇员, 如果道德教育完全由公务员掌控, 这对整个社会和孩子的教育会有不良的效果。当然, 教师在育人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他们应该是家长的辅助, 而不能完全代替父母。政府必须不断向国民强调这点。”
他强调, 父母是孩子领略价值观和道德的最佳榜样, 父母应切记别将这份责任推卸给教师。“在英国, 对年轻人展开的道德认知研究显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 接着是朋友、父亲和兄弟姐妹。”
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否认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但部分家长、甚至是学校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 会务实地以孩子能否考取优异成绩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对于这样的观念, 阿瑟教授指出:“这才不务实。”他解释,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孩子进入职场的最大考验是能否通过待人处事之道、和别人合作、有效沟通、融入团体的一部分。成绩虽然是雇主考虑的重要环节, 但不是最关键的。
“如果只是单凭成绩录取适合的人选, 那企业根本无需进行面试。我们可以按学生的成绩把他们分配为医生、律师、老师等等。遴选雇员为何要经过面试阶段就是要觉察各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一个人的品行是他最大的优势。”
2001年, 只有5岁的加拿大小女孩汉娜泰勒,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第一次见到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在垃圾堆中寻食。这个画面在她脑海中久久无法散去, 也令她产生许多疑问。
过了一年, 她仍然无法对露宿者面对的窘境释怀, 她的母亲只好对她说:“如果你尝试做一些事, 或许心里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母亲的鼓励启发了汉娜。她和幼儿园的级任老师商量应该如何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结果, 她们一同策划了糕点和手工艺品义卖筹款活动。汉娜觉得这还不够, 过后她还萌发了请企业老板吃饭说服他们为公益活动作出贡献的点子。这个看似只能在电影才会发生的情节竟然成真———汉娜至今已经在多个加拿大城市举行了无数的 “ 大老板午餐会” (Big Boss Lunches) 。
8岁那年, 汉娜创办了以协助流浪和贫困者为目标的“甲虫基金会”。10年过去, 该基金会为加拿大的相关慈善机构筹得约300万加拿大元, 汉娜也时常受邀到国内和美国的学校做巡回演讲。
汉娜不久前受邀出席“面向教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研讨会”, 并向与会者分享其助人经历。之后, 在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 当被询及她当年凭什么力量说服现实的成年人使梦想成真, 她多次谦虚地表示, 自己和其他同龄人没有什么分别, 只是较早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更重要的一点是, 她有一对愿意聆听并支持她圆梦的父母。
“我的父母亲从来不觉得年龄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当年我‘突发奇想’时, 他们并没有敷衍我, 反而很支持我。我觉得家长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聆听者'角色。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非常有热忱, 家长是最好的引导和支持者。”
盘点提供免费大学教育的国家 篇11
法国
一般而言,法国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留存成本偏低。即使并非法国所有的教育都免费,学费和生活费的总和也要比伦敦低很多。平均算来,学生每年需交最高150英镑的管理费。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尽管法国大学有提供英语课程,但是数量有限。
希腊
希腊是欧洲生活成本最低的国家。本地和欧盟学生免费接受教育,其他国际学生则每学年需交1256英镑。但遗憾的是学校所能提供的英语课程较少。
意大利
大学并不是免费的,但学费比英国低很多,平均每学年的费用为720-840英镑。但要注意的是私立通常比公立大学贵很多。国际学生与本地和欧盟学生一样,可申请相同的奖学金。当然意大利也提供有英语课程。
比利時
欧盟学生需交付705英镑/学期的学费,而其他国际学生则需缴纳3520英镑的费用。此外,学费随社区的不同而不同,在申请之前,学生最好调查清楚。比利时大学也提供英语课程。
奥地利
欧盟学生与奥地利学生享有同样的权利,每学期只需交极低的学费,及300英镑。但从明年秋季开始,国际学生需交730欧元/学期的学费。需要注意的是,奥地利课程主要是以德语和奥地利语传授,英语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课程。
捷克共和国
大学学费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熟练捷克语的学生不需交任何学费。而对于英国学生而言,即使不熟悉捷克语,他们的学费也比较低。当然,捷克大学也提供有英语课程,但需要交3380英镑的额外费用。
挪威、丹麦、芬兰和瑞典
目前,挪威有4所大学对外开放。凡是欧盟国家学生,均可免费在丹麦接受高等教育,而任何国家的学生都可在芬兰免费接受大学教育。但自2017年秋季开始芬兰将对国际学生收取1256英镑/学期的学费。自2011年起,瑞典开始向欧盟、欧洲经济区和瑞士以外的学生征收学费。
阿根廷、印度
欧洲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学费用非常低。在阿根廷各大学,国际学生需交500-1185英镑/学年。在印度各大学,学生需交2025-3840英镑/学年。
国家教育学院 篇12
关键词:学费定价,学费制度,制度变迁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是一项理论性、操作性、实务性很强的制度安排,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特殊的经验与方法, 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学费政策, 因此, 总结国内外学费定价经验与改革实践, 对探求学费定价规律, 特别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费定价理论、方法与机制, 大有裨益。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与制度变迁
作为礼仪之邦的教育大国, 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作为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 其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一起几经沧桑, 与之相适应,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制度也不断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免费———收费———免费———收费的循环, 导致这种循环的出现, 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的推进:人们对高等教育属性不断深入的认识及剖析、经济短期的刺激和长期的增长促进、政治文化气候及公共选择。古代高等教育是免费的精英教育。其角色定位是政府的官僚选拔机构, 高等教育是附属于并服务于统治王朝的。因此高等教育有着很强的阶级性和公益性。教养合一, 学而优则仕, 所以说传统的免费官学教育是选士教育的副产品, 是绅衿阶层的特殊福利[1]。
清末, 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国门, 促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向近代高等教育的飞跃。高等教育的属性、功能被人们重新审视, 即高等教育是为培育实用人才而服务的。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了经费、学费方面的章程。“现在官立高等学堂, 五年之内暂不征收束脩;以后征收, 每月每人不得过银钱二元”;“学生现定额五百名, 约以二百名为预备科学生之数, 以三百名为速成科学生之数, ……体操时所用之衣服冠靴, 分冬夏两季发公款制给。”[2]
民国时期, 学费观念的冲击、人才观的转变与新式高校的建立巩固了学费定价在高校建制中的基础。教育部1912颁布的《学校征收学费规程令》:“凡按月收费之学校, 学生欠费两月不缴, 及按学期收费之学校, 学生在入学后两个月若不缴学费, 均应由该校长令其退学。……高等专门学校征收学费, 每月银圆自二圆至二圆五角。大学征收学费每月银圆三园。[3]”
新中国成立后, 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宏观层面上走了一条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市场属性 (商品属性) 的政策选择, 而在微观层面, 即学费具体定价中, 从计划经济的免费大学跨越到市场转型时期学费的成本分担。个人成本分担比重有上升趋势, 学费占城镇家庭收入从2000年的20.4%上升到2004的21.2%, 同期学费占农村家庭收入从42.2%上升到51.1%[4]
二、当代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及类型
世界各个国家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 学费定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国外高等教育经费筹集、学费定价制度的梳理, 对我国学费定价制度改革将不乏启示作用。
1. 美国:高学费高资助与差异化学费定价模式
(1) 较高水平的私立大学学费
美国提供优质高等教育的大学集中在私立高校。相对公立高校, 私立高校收费昂贵, 一般每学年收费在3.7~4.2万美元之间。这样昂贵的大学教育成本, 对美国中产阶级构成严重负担。耶鲁大学2002~2005三年间, 学费增长了20%, 在这三年里美国GDP增长幅度平均每年为2.9%, 而同期耶鲁大学的收费每年增幅为6.3%。耶鲁大学的收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2) 差异定价的公立大学
美国大学的学费差异定价是根据学生不同居住地定价和根据居民不同收入水平定价。
州立大学是由美国各个州政府出资兴办的大学, 主要为本州居民及其子女提供高等教育, 就学费一项, 本州居民可以享受巨额的优惠待遇。州立大学伯克利大学对州内、州外学生收取学费分别为5, 858美元、20, 068美元。同期耶鲁大学对州内、州外学生收取学费分别为31, 460美元、31, 460美元。[5]
美国的学费差异定价不仅体现对州内州外学生收费的差异, 并根据居民收入状况实行差异收费, 学费和家庭收入挂钩。对高收入家庭收费比对低收入家庭收费高出3, 000-8, 000美元不等。[6]
2. 德国:低学费高资助与灵活多样的学费定价
德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免费的精英教育。近年因政府经济拮据难以维持庞大的教育开支和国际上成本分担理论的影响, 德国高校遂进行渐进式收费改革。2005年规定:禁收学费是违背宪法的。由于学费收取权利归属各州, 各州学费定价模式及收费方法不尽相同。
(1) 学费居住地法:2005年收费的法令并没有让德国各州行动一致, 对学费收取的认识不一, 致使各州的学费征收与否、征收对象、征收额度、具体费用项目各有不同。其学费收取的对象分别为第一学位、第二学位、超时学费、非本地居住费等。收费标准在500生/学期/欧元左右。[7]
(2) 成绩差别定价法:开罗德国大学实施了一种较为积极地弹性收费模式, 即新生入学成绩位列前25%者学费削减42.5%;入学成绩位列次50%者学费削减27.5%。针对往届学生, 一门课程列前2名则免除整个下一学期学费;第3和第4名下学期学费减50%;第5~10名减42.5%。这种收费方式不仅可与国外的奖学金制度相媲美, 而且能够提高高校质量。
3. 印度:低收费的高等教育
印度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口大国, 但是它倾注国力进行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印度所有公立高校基本上靠政府投资, 其依赖程序占院校所需经费比例从78%~92%不等。
(1) 收费种类繁杂, 学费水平较低
印度高校实际要缴纳的学费对于民众来说微不足道。不仅因为独立时期制定的学费标准至今未作多少变动, 还有公立大学收费低廉, 即使是收费较高的学院, 学院也会为学生给与一定补助。印度德里大学的各类学生都须缴纳学费和其他费用。各学院收费项目达25项左右, 收费项目的繁多与收费额度偏低。
(2) 私立学校之间学费定价差异较大
印度的私立高校一般由邦政府管理, 各个邦的管理制度并不一致, 学费标准不—。根据私立程度的不同, 学费收取也有所差异:公助私立学院的收费标准等同于公立学院, 每人每年15, 000卢比;纯私立学院的收费远远高于公立学院, 每人每年至少为50, 000卢比。[8]
综上所述, 印度高等教育几乎完全由政府免费提供;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成本的增加, 成本与学费之间的差距扩大, 提高收费标准以增加成本回收的建议不时为人们所提出。然而基于现实的考虑, 即一半印度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提高学费只是纸上谈兵。[9]
当今各国,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差异, 各国市场的基础调配与政府的宏观政策两种力量的张弛不一, 因此各国的学费各具特色, 但总体上讲, 处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中, 成本分担理论的盛行, 各国的差异性在此取得了同一性。最基本的一致是学费的普及与方法的多样。
三、中外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经验考察的结论
1. 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学费定价的制约与联动
学费现象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 是一定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水平下的公共经济行为。学费的收与免, 定价标准的高与低, 总是在一定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公共选择。通过对国际高校学费制度的分析与比较, 可知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与该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发达的程度具有相关性, 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10]
经济的发达能促动教育收费制度的规范化, 法制化和日益靠近市场化, 其学费价格相对应的更能体现高校的质量, 某专业的日后收益率, 然而学费的总体高低却不能反应国家经济的强弱, 同属经济发达的国家, 美国、德国的学费差距颇大, 这就跟两个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属性的商业性和文化性的取舍上。
短期的经济局势却可以制约或牵动学费定价。例如我国晚清, 已经实施新政, 并确立学费制度, 其重要原因就是, 因为战争使得国库无法全力支付所有学子的费用, 因此实施收学费, 不能说经济是绝对的因素, 但是经济上的短缺而导致学费的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在国际也屡见不鲜。英国、德国、北欧是福利高的国家, 一直采取免费上学, 然而, 最近政府财力的不济才会将眼光放在成本分担这一理论上, 并作出相应的学费改革。
2. 各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的变迁与定价标准的变动
学费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 各国总是在不断变化、改革与调整之中。我国的学费制度与学费定价标准几经变迁;美国学费制度没有大的变化, 但学费定价方法、学费定价水平也是不断变化;德国经历了由免费向收费的改革, 大学收费制度不断法制化;可见, 学费制度和政府其他公共政策一样, 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但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学费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
从学费水平变化来看, 一国学费水平在物价因素、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改革、高等教育成本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 总是呈现增长之势。高校学学费增长也是世界性的趋势, 其典型代表是美国。自80年代初期, 学费增长的速度就远远超过了消费价格水平。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90年代。截至2004年的22年里, 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收费增长了202%, 而消费价格指数仅仅增长了80%。[11]
3. 学费定价与文化传统的互动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 是内在于政治、经济和人的一切活动领域之中的一种精神存在, 主要表现方式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12]表现方式的转变, 能深层次地制约、促进高等教育的变化。因此说处于变动中的学费制度, 源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和政府财政状况的支撑。[13]
古代中国是一个强调中央集权、政治气息浓厚的国家, 其高等教育亦被政治化。教育是为王朝培育官员的基地, 教养合一, 学生具有“准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同时尊师重教的风气促使学生向教师缴纳束脩, 并以制度形式流传下来。免费的官府教育与民间尊师重教的传统特点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及教育的政治性密切相关。[14]
【国家教育学院】推荐阅读:
国家教育考试10-19
国家与教育关系05-09
国家高等教育理念11-03
国家继续教育项目05-25
国家法制宣传教育08-26
国家安监总局教育宣传11-07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06-26
国家主义与教育借鉴07-04
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08-05
国家高等教育资助政策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