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2024-09-12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共12篇)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1

摘要: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评价新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的教学改革中, 用教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将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与教师课堂评价有机结合, 体现评价的多样性;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文件夹评价。最后, 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一、用教师的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单一, 往往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教师, 谁是合格或达标的教师, 这种评价经常有失偏颇。如今, 互联网、远程教育走进校园, 对以往传统和单一的教学评价的改进势在必行, 以便适应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需要, 从而更客观地反应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

二、将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教师的课堂评价相结合, 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把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教师课堂评价相结合, 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小组内互评以及学生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而且授课小组也进行自评, 从中找到有待改进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前评价:在备课中, 教师在要掌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学生, 对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找出他们学习这一知识或技能的困难, 思考从哪一个角度去选择媒体和资源, 让学生可能容易接受和理解。

课中评价:利用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对学生观看教学媒体时的投入程度, 参与学习活动和积极性, 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表现与备课教师预想之间的差距, 通过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及时性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在远程教育环境下进行教学评价时, 由于目前还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 无法由机器进行评价, 加之有些涉及情感、态度、体验的内容, 也无法由机器代替教师进行评价, 特别是在远程教育环境下, 教师面临着大班额的学生困扰。这就更需要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收集资料、促成和完善成长记录袋, 以及大力倡导学生之间和家长参与的自评与互评活动, 教师可灵活运用抽查、集体展示与评比、集体指导、答疑等方式进行监控、指导。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2

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网络教学是必然趋势,并由此带来校园数字化、教材科学化、学生主体化以及教学形式多元化等新的变化.

作 者:徐平洲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浙江,长兴,313100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3)分类号:G72关键词:远程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 网络教学 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下创新教学探索 篇3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除了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2.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从为人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作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4.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并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潜能。

5.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和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渗透创新教学

中学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为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达到传授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要改变教学观念 果敢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的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四、把阅读教学和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对人的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既新又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课外阅读对人的影响不是短期效应,而是一种长效机制。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各项新要求,也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要把人才培养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及各科课外实践等各种方法,共同为新时期培养出更多、更合格、更优秀的人才。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4

关键词:远农工程,普适技术,终身教育,非学历教育

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一波接着一波, 全球经济体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都大小不同、轻重不一的受到了影响。金融危机对远程开放教育而言意味着什么呢?面对金融危机, 远程开放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1 机遇

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得好多行业受到影响, 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好多企业员工下岗, 好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危机。同时, 在这过程中, 也使人们开始了对知识的渴求。终身学习, 更新知识, 提高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成为个人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的基本需求。保住工作的想利用工作之余更新知识提高自己, 失去工作的想获得新的技能再就业。而远程开放教育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 这无疑使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 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与发展的契机。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远程开放教育应该继续保持质量和声誉, 继续发展实践和基础设施;通过合作促进发展;通过能力构建创造新的机会;通过探索不同的运作模式, 形成新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智慧, 推动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有效利用开放教育资源, 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性;通过审视市场变化, 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兑现教育平等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承诺。用智慧战胜萧条, 通过合作促进创新, 利用我们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 优化共享信息。这是远程开放教育面对危机所作出的对策。

在教育与培训中, 发挥技术支持学习的作用, 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 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各种高质量的培训和学习服务。特别是通过为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提供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机会。通过为更多人提供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这也是我们面对金融危机应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2 举措

金融危机的爆发, 带来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就要求远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开发更贴近生产实际、工作实际的教学资源,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由于我国地域广, 师资力量比较紧张, 教学很难做到长期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但现在科学技术, 尤其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2.1 校企互动, 大力推进网络非学历教育

网络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网络非学历教育比网络学历教育更具生命力和重要意义。在发展网络学历教育的同时, 要积极探索网络非学历教育。大力推进非学历教育是当前网络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构建在线网络学习平台, 实现全民学习, 平民学习, 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要更好的推进网络非学历教育这一目标, 要求我们走出去, 深入到企业, 深入到行业, 深入到基层, 进行交叉, 光有交叉还不行, 还要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这就是交流。交流的比较充分, 才能够量身订做, 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包括共同开发一些需要的课程。建立在线教学平台, 使企业员工接受在职继续教育, 真正的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而且不浪费时间,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在线授课、互动答疑与面授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 选择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 既节省成本,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浙大继教、中科大继教等好多部门已与企业建立很好的合作, 定期对该企业的员工进行远程网络培训, 效果突出, 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 利益共享。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应该努力为社会上的所有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鼓励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 珍惜终身学习的机会, 仅仅为满足劳动者目前特定需求而开展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为劳动者获得终身技能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市场的需求。如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免费大学, 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求学者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英国开放大学启动了Re—launch, 为经济不稳定期的社会成员提供咨询、服务、信息和实际的帮助, 即为求助者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等。所以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也应该面向社会上所有的成员开放, 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意愿, 我们随时都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使所有人都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2.2 发展农远工程

新技术的涌现, 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平台, 但也将因此扩大贫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目前, 农村教育结构单一, 体制僵化, 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他们无疑是“雪中送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 丰富的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 使农村的学习者也得到高水平的教育, 最终促进学习者素质的全面提高。

另外, 农远工程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 转变职能, 不断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依托农村中小学, 整合各种涉农信息化资源,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机制, 在服务教育教学的前提下, 发挥“一网多用”、“一站多用”的服务功能, 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总之远程开放教育在我国农村有着极为广泛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人才, 缩小城乡劳动力素质差异而努力,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

3 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上面的举措, 我们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3.1 普适技术的应用

金融危机必将促进新一代互联网和3G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从而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发展动力。金融危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加速了新技术的变革。如何借助新技术, 不断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课题。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普适技术”已逐渐成熟, 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普适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我国“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普适技术”, 即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数字化服务, 作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实现随时随地服务。它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技术及软件技术等。随时随地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这正是远程教育的优势, 所以, 应进一步研究开发普适技术, 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普适应用。

3.2 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远程教育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模式,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识。这同时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本专业知识融汇贯通, 要求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相当熟悉。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设计网络课程、选择交流工具、发展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 而且还要提供学习反馈、评价学习效果等。这就要求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这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所以, 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与时俱进”, 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教师也应不断的学习, 践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3.3 转变远程学习者的观念

远程学习者动力不足, 是国内远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大部分远程学习者直奔文凭而来,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过关以获取毕业证。获取毕业证是为了提干、晋级、择业、就业、保职、赢得面子等等, 这些功利性动机导致他们不愿意深入学习, 缺乏深层次学习的动机。

其实功利性动机并不必然导致内在动机缺失, 反而可以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这点可以在无数高考成功者身上得到印证。我国远程教育者之所以缺乏内在学习动机, 并不在于他们的外在学习动机过于强烈, 而在于他们自身带有许多不正确的观念。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阻碍了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致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偏离正确的远程学习轨道。

所以, 我们应该分阶段适时地转化远程学习者的观念:入学之初大力渗透远程学习观念, 消除传统面授教育中的学习观念和社会性不良学习观念;第二三学期大力渗透抵制不良学风困扰、抵制不良信息冲击困扰;第四学期强化终身学习意识, 树立虽然远程学习毕业了, 但终身学习才刚刚开始的观念。只有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合力, 内外共振, 才能达到远程教育效果, 真正提高人才质量。

综上所述,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人们对知识更加渴求, 远程教育发展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 应抓住发展机遇, 完成全民学习、平民学习目标。现阶段, 实现教学内容针对性、适应性变革手段已基本解决, 下一步就是努力搭建好全民终身学习大平台, 配备一流的软、硬件设备及师资, 建设一流的开放大学。笔者相信, 远程开放教育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李亚婉.挑战、机遇与对策: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远程开放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1) .

[2]张忠法.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及远程教育的有关政策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1) .

[3]吕瑶.高校牵手企业:“主力军”和“主战场”对接[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7) .

[4]贾巍, 高志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导向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8) .

[5]胡志金.观念:远程学习者的动力引擎[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7) .

大班下学期教育教学总结 篇5

我以龙的神奇传说作为切入点,很快就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通过图片PPT的观察,我让孩子开始画龙了,当我拿到孩子的作品时,我晕了!这那里是龙,简直就是四不像!我开始思考了,我要怎样指导我的孩子?我尝试改变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范画,学生跟画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于是我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再来引导我的孩子 。让孩子去发现龙具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例如:牛头、鹿角、蛇身、狮尾等。然后通过图片再做比较,让龙在孩子的记忆中更加的形象。孩子再画龙时能抓住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能画出各种龙的夸张表现,满足了幼儿喜欢新奇的思维。

孩子会画龙以后,我再次帮孩子提升,我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孩子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我根据班内孩子的特点,选择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装饰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装饰龙的身体,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漂亮的五彩龙使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睿睿说:“这条龙的鳞片像海浪”,子愚说:“这条龙上的鳞片好漂亮。”……一副副的五颜六色的龙在活动室摆放着,一张张图画纸在他们的手中画着、画着,他们把画好的龙装饰上各种不同的材料,然后轻轻地挂起来,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来了。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制作五彩龙,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就有了。

粘贴、剪纸对大班的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但是,要在40分钟内把龙画完,装饰好、并且图上颜色,对孩子来说,就太难了。所以后来经过和园长商量,园长给了我一个比较好的提议,她说:“你可以拿白纸,先上孩子图上底色,到时直接把有颜色的纸拿出来画画,那不就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吗?”后来这件小事在课堂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节约不少时间,孩子能顺利的参加完比赛。

生本教育下教学环节的研究 篇6

关键词:生本教育;合作学习;教学环节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本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被动学习吸收、被动吸收,学生有很重的依赖思想。上课时光听不练,做题时简单模仿,不重视基础知识,不记或者不会记笔记,对做错的题目置之不理。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是知识的分解,我们可以把要掌握的内容从学科的整个结构出发,分解成一个个的要素,即知识点,再分析这些知识点都针对的是哪些问题,理解教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路理清了,这个知识点也就掌握住了。其次,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学会从点到面,用系统的方法,层层构建,完成對知识点的整合。

三、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从客观上看,在自学情况下,学生会面临很多问题,光靠个人力量有时很难实现,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合作精神。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小组的形式来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及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弥补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自学方法。

四、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但自学也不是无师自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内,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五、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作业或者分层布置作业内容。另外,作业可布置为个人单独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也可布置为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以数学为例,学习立体几何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每天的课后作业,也可以布置小组作业。

六、合理地对作业进行评价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温故而知新,进而起到对知识巩固达到创新的作用,而且通过作业,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了解,从而对下一步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作业的批改情况,教师要找出作业中出错的内容,及时引导学生更正,可以用“错题鉴赏”的形式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评价。

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知识内容,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吸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7

网络教学有效性, 除了同传统教学有效性一样外, 还表现为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深度和网络教学对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要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探求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提高学员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学员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决定了网上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人的实际行动, 学习者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网络教学形式, 将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实施。因此, 提高学习者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是实施网上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确立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

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入学前基本上都是在师传生受、耳提面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接受教育的, 认为面授课安排得越多越好, 在学习及考试上还完全依靠老师的教学。要在学员观念中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 通过入学前教育和培训, 让学员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加强入学前的教育和培训。

从现在参加开放教育教学的学员看, 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 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 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 在学员入学时, 学校和教师就要通过组织开学典礼、专业活动、学习小组活动等有意识地向学员介绍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学习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环节等, 使学员认识到远程学习与传统学习形式不同, 要求学员必须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利用各种网络和多种媒体, 实施时空分离的远距离教学。

二、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是否有效, 是通过网络教学活动的结果与学员个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价值判断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 网络教学活动的价值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撑, 网络资源是教师辅导和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所以, 要提高网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网络资源的多样、适用就成为实现网络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条件。

1.网络教学提供的资源要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 网络教学资源要充分注意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界面的美观性, 人机交互的简洁性等因素。要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使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理解;在用户界面设计上, 要简洁、美观, 不仅要符合学员的视觉心理, 还要符合学员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和阅读水平。同时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要增强交互性, 学生可进行人-机对话, 并可通过各种专业论坛、聊天室和电子邮件等形式,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一个主题, 进行实时或不实时的网络学习交流。

2.网络教学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广度。

学员是否能从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得所需的各类资源, 依赖于网络教学形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广度。因此, 网上资源不仅包含教师教案、课件、教学材料、经验、素材或是教学录像、学法指导、试题等, 而且还要提供下载讲义、背景资料、补充材料、作业、参考资料以及学生成果发布、交流心得等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或者针对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某一主题在更大范围内利用资源展开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 通过自主探索或协作研究学习, 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处理, 最终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师的网络辅导过程

网络教学中师生分离, 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 没有常规校园的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教师的工作重心将从注重课堂教学转移到注重网络教学,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广大学员提供网上学习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因此, “有效教学”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应该不再是依据课堂教学的效果了, 而在看教师的“辅导”过程。

1.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服务。

在远程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 包括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上学习习惯, 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媒体使用技术等。还要因地制宜, 充分了解不同学员的个人学习条件, 采取合适的资源传输方式和资源格式, 并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

2.指导学生正确获取和整合网上学习信息。

网络学习信息量大, 而且良莠混杂,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学习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利用和评价, 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有选择地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益:一是综合利用。将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四类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和“配合使用”教学资源, 发挥系统资源优势。二是选择使用。将教学资源按知识点、难点、争鸣点进行筛选后整合,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用教学资源;三是配合使用。对完整和相对成熟的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配套后全盘利用。

3.营造虚拟空间的学习氛围。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的交互方式中, 需要教师参与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环境, 组织一种“虚拟”的组织学习小组, 降低学员的学习孤独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 进行异步交互。还要注意发挥网外的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鼓励协调学生与其他团体组织成员和专家进行交流, 完成社会协商过程, 在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与思考中, 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并重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 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渴望, 用新的方法理解学习材料。

四、完善网络学习的监控机制

学习控制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种。在校学习是典型的外部控制的学习, 而网络学习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的学习, 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我国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习惯于集体授课有监控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上呈现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学习能力等诸多不适应网络学习的特征。因此, 建立和完善网上学习监控、学习约束和督促、建议机制, 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网络课程内容。

1.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教学师生时空分离, 没有了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 要注意培养学员对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观念、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适应能力, 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 使学员实施良好的自我监控, 逐步适应网络学习。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 辅导教师要与班主任紧密配合, 指导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进行学习资源组织、学习策略制定、学习效果测评等, 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

2.制定网上学习措施, 完善网上学习考核机制。

在网上学习过程中, 要事先设定一些时间与学生在网上讨论和交流, 随机抽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情况;通过网络定时向学生布置、批改、反馈学生的作业;在网络课件中开发具有一定功能的教学检查和管理功能的模块;在网络课件的管理平台上开发、设置类似网页流量监测的各种管理软件, 帮助教师或网络管理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网络上学习情况。建立完善的网上学习考核制度, 并与每个学员的终结性考核挂起钩来。这种挂钩可以与形成性考核结合来实现, 也可以直接与终结性考核结合来实现。

3.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学习的监控。

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管理可以打开学习者学习记录情况表, 通过浏览学生所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一步分析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时间上、学习内容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从而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分配建议。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笔记进行监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无论是点播视频教学 (IP课件) , 还是浏览文字辅导资料的自主学习, 出现的疑难问题, 都可以记录在在线学习笔记中, 教师在查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笔记时从中发现问题, 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学员在对单元、章节内容学习之后, 能在网上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测试, 教师通过测试情况监控学员的学习。利用BBS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功能, 也可以监控和解决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将疑点问题内容发表于网上, 供其它学员与教师阅读, 参与在线讨论。

摘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网络教学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出现了学生网上学习的低效现象。本文试图从重视网络学习、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加强远网程上教学育习辅网导络和学网习上学有习效监性控等学方习面监, 寻控找确保网络学习有效性的微观策略, 以期能够给实践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有效性,学习监控

参考文献

[1]戴仁俊.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佛山现代教育技术网.

[2]朱艳侠.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8

远程教育资源是指远程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包括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类的硬件资源,以及专为远程学习者设计、开发、制作的信息产品类的软件资源。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时事中心、教研论文、课程改革、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等栏目,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超链接性、低成本性和便捷性等优点,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首先,教师传道的前提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技能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自己要专攻某个学科,并且对本专业的研究动态有较清晰的了解。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次,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能够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远程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最后,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应付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要充分掌握网络技术并熟悉多媒体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设计[1]。

二、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特点

1. 教师教育技术的终身性

教师教育技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和自身价值取向共同形成的趋势,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新知识会逐渐的代替老知识,教师个体的知识储备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知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下,教育技术是终身性的,教师要掌握最新的远程教育理论与技术。教师只有不断促进自身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从最初稚嫩型教师发展到骨干型教师,才能确保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

2. 教师教育技术的多样性

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除了一般性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需要能够运用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掌握远程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如:教师采用直播课堂、BBS、双向视频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教学,或者进行远距离教学。由于教师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具有了多样性。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同时,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授知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

3. 教师教育技术的阶段性

教师的教育技术不是静态的、线形的,而是动态的、灵活的。教师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教师在知识储备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不同阶段中,教师教育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曾经有人把这个过程划分四个阶段,四个不同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即:职前、入职、职中和职后阶段[2]。其中,职前阶段是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准备期;入职阶段是教师积极寻找新资料、新策略、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能力,接受新观念,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积极参加教师培训的阶段;职中阶段是当教育技术发展上升到相对成熟的时候,教师会具有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的阶段;职后阶段是教师退出了教师职业的阶段。

4. 教师教育技术的自主性

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指教师能够自主地进行课程设计和规划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自主地选择教材。教师对自身教育技术进行规划,要具有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未来教育技术前景的意识,也包括对自己过去教育技术的意识。为了逐步取得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的自我意识能够让教师不断探求自我发展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除了自我意识之外,为了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教育技术,自我规划是任何教师教育技术提升的重要环节,是为自己教育技术设计的蓝图。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1.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要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海量性、超链接性、共享性和低成本性等优点,能够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支撑。而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具有经济性、灵活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等优点。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步骤如下。

(1)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需求

学校应该预先计划培训的时间、途径、费用,制定出学校年度计划、教师个人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年度计划等,提前一年对教师培训作出分析,并且要及时监控与评价,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3]。同时,为了使教师能够接受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教师培训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与教师的培训需求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2)明确培训目标,强调培训职责

为了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对教师意识与态度理念方面的讲解培训,使其具有随时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并具有应用教育技术意识的习惯性。同时,为了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内容等,通过实践培训,使教师能够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常见的教学辅助软件。学校要定期检查和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参加培训业务档案和评估考核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

为了树立应用教育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使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丰富而先进的教育理论重塑其思想。如:为了逐渐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以专题讲座结合讨论的形式开展,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研论文”栏目。在职后培训中,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思考,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以资源中教学课件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为主题。

(4)培训的管理与考核、评价

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做好培训记录,如:培训过程中填写考勤考核表、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同时,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取自评和互评结合的评价方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对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培训是校本师资培训模式的基本精神。如:在学校中指定专人负责新任教师的入职训练;设立中心学校,为邻近的学校提供各种进修服务;指配师资培训联系人,定期收集教师信息,与教师教育机构沟通。为了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培养骨干-示范引路-共同提高”三步走的形式。信息技术将促使学校校长观念发生转变,成为培训计划目标、需求的制定者,使其成为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培训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者。

2.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开展校本教研

为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校本教研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即: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我国,教育研究工作一直被认为与广大教师无关,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事。而实际上,教师要具备课堂知识、技能,还要对教学方法、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才能在应用与创新中符合教师科研与发展的要求,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校本研究创造条件,改善学校单一的教学软环境。

(1)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的教师学习支持系统的建立

第一,技术及资源支持。采用以单向卫星传输为主的资源传输方式,建立以卫星传输、地网、人网为依托的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平台,将教学资源发送到培训中心,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把分散在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校长集中起来,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有目的、计划和组织地进行校本教研,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人力支持。着力于不同教师的自我锻炼、发展需求,着眼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不同教学经历,建立“教师成长链”,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

第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形成使本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课件,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架起沟通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桥梁。

第二,开展优化远程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组织全体教师整理下载资源,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快捷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查找和加工远程教育资源的技能。

第三,开展“有效教学”的系统设计研究。学校设立学科备课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资源”范例,采用“系统设计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设计每一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使教师胸中有全局,着眼于整体,兼顾各个方面循序操作。

第四,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观看课堂实况录像等形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堂实录与点评”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开展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实现向教学行为的转变[4]。

(3)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首先,选择一名正在培养的年轻教师来做案例研究,教师们一起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第一次研究课教案,即把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加以修改。其次,教师们一起评课修改教案,教师之间进行同伴互助,不断改进,一起总结收获。再次,经过多次集体备课、反思、评价、改进,再进行反思小结,内化实践,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并且写一份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反思。为了把自创资源与大家共享,可以发表在校园网、远程教育资源博客上。最后,为了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达到研究以致用,教师们把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更多教师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汲取精华,让校本研究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再生远程资源。由此可见,从资源中来的课例校本研究,能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教师进行讨论研究,在学习资源中的课堂实录基础上,修改并进行教学实践,最后使教师教学真正实现了研究反思、资源共享的目标。

摘要: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而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具有终身性、阶段性、多样性、自主性等特征。同时,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但能够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有力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还能够使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教师教育技术,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红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王凤蕊,王文宏.“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3]朱静.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3(28).

对自我教育理念下教学的思考 篇9

什么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产生的强烈的个人进取心, 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学习习惯而进行的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自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职能来分析基本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能按其作用大小分为主导和辅导。主导是指以教师的教导为主。辅导是指教师以学生自学状况来进行指导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主要职能按其主动与否分为主学和自学。主学是指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导来学习为主。自学是指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

从教师与学生职能的关系可得出三种基本教学方式:主导主学式、自学辅导式、自学自导式。

第一种:主导主学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主导为主。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在前, 学在后, 边教边学。这种教学方式在现行授课中还较为普遍, 学生学习较被动, 不利于学生自学性的培养。

第二种:自学辅导式。这种教学模式主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与学的关系是学在前, 教在后, 边学边教。这种基本教学模式目前在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成功的运用。

第三种:自学自导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自己指导自己, 自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 然后实施学习, 学习后及时总结学习的收获, 进行自我评价。这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应该说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后两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体现自我教育理念, 尤其是自学自导式教学方式。

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教学方式又该如何实施?

我们认为, 自导自学式大体分成四个环节:

一是自我定向, 即学生确定了某一学习主题内容后, 就要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这个学习目标和计划可以是一学期、一周, 甚至是一课。教师要在学生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二是自我实施, 即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独立完成作业以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在实施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思学习行为的合理程度, 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监控自己的学习。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试着解决问题。作业的布置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布置和小组协商布置为主, 老师指定为辅的形式, 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三是自我评价反思, 即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的一个评价反思。就语文学科而言可以指导学生从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方面进行评价, 可以用写总结、做练习、作品展示、作测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自己。还应有意识地辅导学生自我反思, 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四是自我调控, 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后的调节和激励。通过这一过程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以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自学自导关键在自导, “自导”不仅指学生个体, 也可指学生群体自己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这里也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部分学生主导其他学生主学。例如由部分学生备课, 上台讲课, 其他学生讨论、质疑、交流。第二是部分学生辅导, 其他学生自学, 有什么问题学生自己辅导、解疑。小组学习便是一种主要的自己辅导自学形式。第三种是学生个人自导自学为主, 辅之以群体交流。

自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我想应该把握住几点:

1、在具体的操作中, 在中学的各个阶段,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主有次, 开始以教师主导为主, 学生自学为辅, 待学生的自学的各阶段运作熟练后, 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学辅导、自学自导为主, 而以教师主导为辅。至于有些学生自学已成习惯, 发展的比较优秀的, 也可以有些单元, 有些内容完全离开教师, 实行“自导自学”。

2、教师教学观念必须发生变化。教师必须建立学生主体观, 把时间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教师必须建立教学民主观, 与学生平等相处,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建立学生个性观,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探索促进学生个体成功的方法。

3、学生观念必须发生转变。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不要等到老师家长来督促, 在学习意志消沉时能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尽可能清晰地呈现“理想自我”, 然后激活潜在自我, 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斗争, 从而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语境下的《论语》解读与教学 篇10

关键词:教育语境,论语,解读

一、《论语》研读课程产生的背景以及教育语境的解读

《论语》研读, 从古代汉语的选文延伸到一门单列课程, 是因为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好老师是被学生逼出来的, 好课程也是师生呼应的产物。在最初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 因为同学们所知有限, 课堂上我指东打西, 信手拈来, 横跨古今, 联系生活, 效果极好。在课程开设一段时间后, 就有同学完成了全书背诵, 并有少数人延伸到《大学》、《中庸》、《老子》和《弟子规》、《千字文》等的背诵, 课堂上不少同学表现为“点读机”式的对文本熟悉状态, 点到哪背到哪。再有, 课堂常常出现多个年级同学共同听课的现象, 既要使新同学听得懂, 又让听过的有同学有新收获, 自然对课程的讲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与过去介绍性的讲授相对比, 要更有系统性论述, 任何一章都尽量纳入孔子学说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判断之中, 使零散的篇章纳入到完整的体系, 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如此, 每一章讲授都不再是孤立的, 而是孔子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论语》的学习, 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修正了不少以往似是而非的错误, 反响十分强烈。例如“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孔子不是对吃饱饭和居住的安逸持否定态度, 而是通过对比的方法, 强调在物质满足和精神追求的对比上, 人生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明理知道, “就有道而正焉”, 尤其是超越物质羁绊的生命价值体验, 如此才有对颜渊“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不改其乐的赞许。“无欲速, 无见小利”, 不是不要速度, 不要小利, 而是以否定的态度来警示: 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要关注过程; 不要只注重局部利益, 要有全局观念。通过学习之后, 学生们的收获很大, 除了字词理解更准确之外, 对整个文意表达的教育指向认识也更清晰。孔子本来是非常强调中庸、中和的, 但是在具体中容易让人产生强调一端, 忽视另一端的感觉,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比如全书有八个“吾未见”, 包括刚者、仁者、好德如好色者, 都是极言难得一见, 并不是绝对没有。是教导学生时的现场话语, “声口宛然”。

在讲授过程中, 我长期坚持了字字过关、理解准确、言必有据, 每一章在孔子的整体学说当中对应的教育语境的位置得到明确。如此的课堂已然悄悄发生深化: 准确释读, 准确定位, 圆通解读, 点面呼应。讲授中撒得开, 聚得拢。散则为五百一十二章, 聚则为孔子学说体系的仁、中、和三要点, 话语语境则归为施教者、求教者、受教者、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教育语境。

在学员讨论中, 大家依据各自手上的《论语》注本, 提出不同的解释, 论争不下, 互执一词, 于是, 辞简意丰, 文约义富, 一语多解, 随意为解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微言大义, 是理解运用层面的延伸, 但是, 语言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定性, 如果可以一语数解, 没有边界, 没有确诂, 本身就是对经典的伤害, 换言之, 没有真的读懂经典。由于《论语》特殊的文献地位, 历史上积累了浩繁的各种岐解, 让后学莫衷一是, 实际造成亲近元典的障碍。

有几点可以事前预设。一是文献所记只能有一种表达目的, 不应该可东可西, 可大可小, 否则语言的表述就不知所云。换言之, 经典原文只有一种解释, 不应该有多种解释。语言的内在规定性是唯一的。二是远古文字记载条件既简陋又难得, 无论是更早的甲骨、青铜, 还是稍晚的竹简木牍以及丝帛, 能记载的空间小, 花费也很昂贵, 文辞刻写必然省之又省之, 客观促成“其文约, 其辞微”的状态, 远不及今天的写作成本和表达习惯。三是就某件事发表意见如果有前因后果的记述, 形成一定语境, 理解就会准确。所以关注语境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书中所记, 是在什么状态下, 基于什么目的留下这些话语陈述, 是理解该书原意的有效方法。但因为《论语》的篇章之间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很多时候找不到对应的背景, 即使是《史记》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中也不是都有交代, 便是《史记》所交代的背景, 也只是司马迁的见解, 所以需要对《论语》全书构建整体语境。如果构建成功, 对于客观理解《论语》各章意义极大。

孔子被后世尊奉为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等等, 但其实孔子的职业就是老师, 而且是万世师表, 他创设了教师这样一个职业, 虽然一生中有十四年的时间广泛地游历各国, 间断性地从事过一些政务管理, 但他终其一生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就是教育活动。他教学生, 教国君, 教社会人士, 从事教育三个维度的活动: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所以我们推断《论语》整个话语背景就是教育语境。当理解出现多种可能的时候, 我们就要回归到教育语境寻求解答。《论语》所记, 多是受教育者向孔子提出的某种学习修养的疑问或是为政者向孔子提出针对政权活动或家庭管理中的疑问, 孔子根据提问者的状态、经历和提问背景予以相应回应和解答, 体现了十分强烈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的辅导。只有把各种同类问题的回应加以汇聚才有可能寻绎出孔子对某类问题的一贯主张, 而不能寻章摘句拘泥于某一回答就认定孔子就是某一观点。这就像子夏与子张都得到了有关交友的引导, 可是一个是以拒绝心态交友, 一个是以包容心态交友, “可者与之, 不可者拒之”与“尊贤容众, 嘉善矜不能”, 几乎是对立的, 原因其实在他二人性格特点不同, 孔子予以的教导完全因人而异。人生道路和志趣发展没有标准答案, 过与不及都不是理想状态, 恰当合适, “无可无不可”的中和适度才是渐入佳境。

这个方式的释读, 可以将许多歧解纷呈的历史疑难问题予以较为妥帖的解释, 同学们也觉得受益匪浅。于是, 我就写了一篇《教育语境下的< 论语> 研读》, 2013 年发表在中国纺织大学的学报上, 正式提出了“《论语》的教育语境”这样一个观点。

二、教育语境下解读和教学《论语》的成果

《论语》教学方法的贴近经典, 解读经典的语境方法的创新, 再度激发起同学的学习热情。于是便有同学提出将这些教学成果固定起来, 形成教科研成果。在第二轮讲授完成后, 便组织有13 同学参与的解读本编写小组, 开始将研读成果编著成书。师生一起利用暑假相对自由的时间, 将一年多所录下的讲课录音进行分配, 以录音为依据, 对全书进行重新解读的编写。通过一个暑假的写作, 大约完成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 但是质量不高。因为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过多受到讲课形式的限制。讲授偏重师生互动, 观点相对分散, 聚焦不够, 大家感觉到写作难度很大, 需要参考的书也特别多。加之暑假期间分居各处, 讨论也不方便及时。值得一提的是, 这期间汉语言专业2008 级王一波同学把《论语》古注的十多种常见版本的电子版全部予以下载, 包括十三经注疏版、朱熹版、杨树达版、钱穆版、张居正版、程树德版、南怀瑾版、傅佩荣版、毛子水版、金良年版、李泽厚版等。将此分发给参与书稿写作的同学, 在离校期间这些资料的电子版极好方便了检索。旧注新解在手, 使课程讲授内容和旧注之间形成相应关联, 使每一个词义解释都是在研判古人研究上的理性结论。

课堂教学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有老师讲, 有学生讲; 有课堂讨论, 也有利用人文讲坛的平台进行研究性解读。既有课堂的诵读, 也有课外的晨读, 共同指向是对文本的熟悉, 熟能成诵, 所以经过一学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研习, 很多同学对《论语》的感悟加深, 自信增强, 不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择撰写与《论语》相关的选题。

经过新一轮课堂研读, 2012 级汉语言专业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群体状态, 以他们为主体, 展开进行课题成果集结的条件逐步成熟。经过论证, 确定书稿框架为三部分:原文、注解和解读。原文主要依据来自朱熹的《四书集注》版本, 但有所调整, 注解力求简注, 内容繁复则放入解读中加以阐释, 因此解读是整本书稿的核心。解读广泛应用了教育语境的研究方法, 兼顾前人的研究成果, 但不拘泥于旧说, 按照校园故事、师门逸闻、请教、论难、传述等主题, 使纷繁的歧解得到条分缕析的解析。从2013 年9 月到2015 年5 月, 两年多的师生努力, 《教育语境下的论语研读》书稿终于诞生。

《论语》研读的课堂是开放式的, 听众有固定的, 也有变化的。为便于更多有兴趣的学生降低到课难度, 课程一直选择在晚上讲授, 与各专业课表冲突几率较小。因此到课的既有本专业的, 也有外专业的; 有高年级的, 也有低年级的; 有校内的, 也有校外的; 有学生, 包括本专科学生, 还有过硕士生和博士生, 还有社会人士, 如企业主, 中学老师。当然, 主体还是本院的目标学生。

课堂教学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有老师讲, 有学生讲; 有课堂讨论, 也有利用人文讲坛的平台进行研究性解读。既有课堂的诵读, 也有课外的晨读, 共同指向是对文本的熟悉, 熟能成诵, 所以经过一学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研习, 很多同学对《论语》的感悟加深, 自信增强, 不少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择撰写与《论语》相关的选题。

期间, 以这个目标为选题, 先后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教育语境下的“论语”研究》, 批准文号: 鄂教思政函 ( 2014) 1 号文, 项目编号14G533, 偏重方法论证和文本解读; 申报了湖北省教研课题《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完善高校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批准文号鄂教高〔2015〕1 号, 项目编号2014438, 偏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这种师生选定文献, 一同研学, 砥砺前行, 经年积累,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既可与共学, 亦可以适道, 至于因事而变落实于自修实践则因人而异, 类似宋明书院的教学形式。两年时间的专题研修, 参与撰写的同学感觉收益明显。很多同学毕业后考入新的学校深造或者在工作岗位上传播传统文化, 体现出一定专业优势。在读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这种教育语境下解读和教学《论语》的方式是我个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也希望可以借鉴到其他的古典文献的解读和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6:182.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教学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育、教学现代教育、传统教学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教学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變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教育学科中渐渐赢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而且在教育实践范围内,网络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的优化,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最后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的涵义及研究方向

所谓教育技术,按照AECT的最新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2.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于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

二、科学合理的网络环境下教育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多媒体的特性和资源丰富,远程交互的优势,所以它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及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学习内容与内容展示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且具有开放性的优势。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网络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不仅在教育学科中渐渐赢得了相应的学术地位,而且在教育实践范围内,网络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网络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合理施展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将丰富的知识,激发兴趣,并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在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将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按原班级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四、网络环境下教师定位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 篇12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 传统教育方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体制等均需要及时作出创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务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积极结合新的教育观念, 做到主动、积极创新, 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施教。宏观教育属于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此观念提出在教学中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实践能力, 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高校目前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教学管理依旧较为传统, 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应用积极进行创新,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满足社会需求。

一、分析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困境

1.教学模式陈旧。目前, 国内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依旧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使用传统的、老套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也比较陈旧, 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很多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没有及时学习相关教育方法, 也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低,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2.高职教师的综合水平较弱。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当中, 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很多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较为薄弱, 加之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往往出现因循守旧的情况。甚至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掌握现代化教育设备, 所以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教育方式, 所以就放弃了创新。而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则对教育成果带来严重的影响。3.高职实践活动少。通常情况下, 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所以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实践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学生的课外实践管理水平较低。通过课外实践学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用于实际, 并且通过实践教育能够从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二、基于宏观教育观念的高职教学管理方法

(一) 强化现代教育理念意识

在宏观教育背景下, 高职教育管理需要重视创新与改革并行, 学校应当积极使用社会需求, 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 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另外, 高职学校通过宣传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会其熟悉并掌握更多学习技巧。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这种形势必定会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带来冲击,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 教师务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同时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 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将更多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 提高其兴趣。

(二) 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水平

高职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当中, 教师充当重要的角色, 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所以高职教师能力水平会对教学效率起到直接的影响, 也会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造成影响。高职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当中, 应当针对不同教师实施不同的方式, 提高其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多为高职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参加知识培训的机会, 让教师充分把握机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当然, 高职学校在组间教师团队的时候也要对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等给予重视。一个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 在创新教育模式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此外, 高职学校也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和其他院校的教师多交流教学经验, 互相探讨宏观教育模式, 通过各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达到互相借鉴的效果。总的来说, 高职学校的教育改革少不了教师的支持, 而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的过程中, 更是创新教学的承担者, 所以, 积极更多教师更多培新学习的机会,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涵养, 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高职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2]。

(三) 积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

1. 积极应用网络教学

目前, 我国已经步入了网络信息时代, 互联网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资源早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形式之一, 可以说网络的应用在培养高职人才过程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 很多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 都已经积极设置了网络教学的平台, 高职学校也应当积极顺应网络教育趋势, 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应用网络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在实际教学管理中, 及时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网络工具, 搜索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 通过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媒介素质, 使学习资源能够得到共享及有效应用。老师也可以创建一个班级学习交流平台, 供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 甚至是学校学习交流平台, 让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级、甚至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久而久之, 让学生爱上学习。

2. 强化师生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互换是目前教育管理中最常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 指的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互相转换角色,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比如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在互换角色的时候, 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 而学生则充当教师的角色。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一章节的内容时, 可以列出几个问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学习, 或者把本章节的网络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黑板上重新对知识进行复述讲解。最后教师再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这种互换角色的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提高其积极性的同时, 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 强化实践活动教学管理

众所周知, 高职学校属于实践性学校, 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以针对理论课多, 实践活动偏少的现状, 学校应当重新规划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而通过实践课程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践教育水平, 也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有效利用到实践中, 这是一个理论知识验证及升华的过程。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学习的机会, 比如创建一些校企合作的平台, 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学习, 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实践, 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习更多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将学校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与人相处的道理, 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

(五) 强化及完善教学评价

基于宏观教学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 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公平客观的教学评价, 而实施教学评估也是学校进一步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助于高职学校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进而及时进行完善。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不能够以单纯的评价方式进行, 也不可仅仅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考核,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实践单位评价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评价, 使得学生在学生生活中得到全方位的评估。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 教室应当积极分析相关不足的原因, 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管理方法, 全面提升高职学校的综合水平。而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 也需要创建更多民主的管理模式, 充分对学生给予尊重, 并且客观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管理。通过采取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使学生由被动学生、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积极接受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与管理, 最终使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人才[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各大企业、单位等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要求也更加严格。高职学校承担着向社会各界培养人才的责任, 其教育管理目标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 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通过改革教育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积极借助宏观教育的教育管理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转变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教学师资团队建设、强化教学多元化评价等方式, 使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进而促进高职学校持续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带动着社会各界迅速发展, 其中, 教育行业一直备受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其教学质量不断被人们关注, 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 及时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宏观教育观念,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 然后提出详细的对应措施, 如:强化教师团队建设、积极采取多元评价、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等, 以期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宏观教育,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汤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3:172-173.

上一篇:高职数学实验下一篇:湖南农业大学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