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2024-10-17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精选11篇)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教育必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核心特征和必然要求,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验中心管理和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2]。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护理实践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对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首家护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一直致力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2013年“中心”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契机,联合现代信息教育中心专家对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管理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改革。现探讨如下。

1 进行实验室信息化改造

为了满足现代化护理实践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需求,“中心”对各实验室进行信息化改造,每个功能间均建有门禁刷卡系统、24h监控系统、呼叫-对讲系统、录播-自主学习系统。

1.1 门禁刷卡系统

“中心”每个功能间设有门禁刷卡器,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教学日历导入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软件数据处理对各实践课所需功能间进行分配,并对教师和护生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限,以校园卡为“钥匙”,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师生自行刷卡进入实验室进行上课,有效减少实验员开关门工作量,并可通过管理软件清晰记录刷卡进入和离开实验室的具体时间、人员和房间名称,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1.2 监控系统

“中心”每个功能间建有标清摄像头,对各实验室状态进行24h实时监控和录制,保证了房间内实验物品安全。同时在实验中心办公室设有中央控制系统,随时观察各实验间功能状态,及时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为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根据护生课后练习项目所属课程对中心教师开放相应权限,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护生实践操作课后练习情况,为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1.3 呼叫-对讲系统

“中心”每个功能间设有呼叫器,由对讲系统与“中心”实验教学办公室呼叫终端相连接,实践课教师和护生对实践物品准备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通过呼叫器直接与实验员进行联系,使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提高实验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展。监控系统与呼叫-对讲系统相配合,对护生实践操作课后开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护生课后开放练习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4 录播-自主学习系统

“中心”每个功能间配有高清摄像头和一体机录播-自主学习系统,“中心”教师将护生需要掌握的各项护理操作过程录像,上传至网络教学资源库,护生操作练习感到困惑时通过一体机视频播放,对操作流程和细节进行再次学习,在增强护生操作练习效果和正确性的同时减轻教师课后辅导工作量。护生在实践操作课后练习时使用录播系统对其所练习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编辑完成后通过一体机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心”教师根据护生操作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反馈,督促护生积极进行课后练习的同时使其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以便能够及时改正,提高护生实践操作练习的正确率。同时护生通过个人账号进行一体机网络登陆,查询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最新进展,为护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建立远程交互教学系统

为了拓展教学资源,“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建立实验室远程交互教学系统。将“中心”实验室与附属医院的教学网络系统连接,实现了临床医疗、护理资源与护理实践教学无缝对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心”教师运用医院丰富的临床护理资源以及多学科专家讲座的远程交互,弥补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护生临床见习机会减少、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部分脱节的现状,促进护生对护理专科知识最新进展的掌握。建立手术直播系统,将对点医院的手术室与“中心”实验室利用网络进行连接,通过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护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实验室内观看手术过程的视频直播,在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医院临床见习的压力[3]。

3 构建护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4]。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生培养质量,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中心”对原有多功能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室和部分模拟病房进行改造,构建护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区。购进多台护理高端智能模型人,模拟成人、婴儿、孕产妇等生理、病理征,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病案库运行,利用各种情景模拟手段,再现临床护理工作场景,为护生提供一个零风险、可重复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学习条件与环境,使护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的实践操作,进而达到真实临床护理实践所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5],有效缓解临床实践资源短缺,加强护生综合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综合实践教学能力。

4 研发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实验室管理的需求,“中心”结合护理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了具有护理学特色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模块组成,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队伍、日常办公、仪器设备管理等。系统面向学校教学监管部门、“中心”教师及学生开放,根据不同的权限教学监管部门及教师了解“中心”运作过程及现状,同时将实验设备名称、性能、用途等在网上公布,实现设备共享,提高了贵重仪器的利用率,实现实验室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护生通过个人账号密码登录,进行实践项目课后操作练习网上自主预约、学习资料下载、在线师生交流、答疑解惑等,有效拓宽了护理实践教学空间,辅助常规教学,增加了护生学习的灵活度。

5 小结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颁布的新学科目录中,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为护理学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6]。实践教学是护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理教育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7]。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中心”所有实验室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远程交互教学系统,构建护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区,研发护理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使护理实践教学立体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5-8.

[2]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4-187.

[3]吴宗德,刘兴奎,蔡亮容,等.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贵州医药,2013,37(3):285-287.

[4]季林丹,朱剑琼,徐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工作总结[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143-146.

[5]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8.

[6]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EB/OL].(2011-03-08)[2015-04-16].http://www.moe.gov.e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834/201104/16439.html.

[7]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96号)[S].2011-12-31.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2

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护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发展护理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护理模式的新发展,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现行的护理教育与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相距甚远,如何使护理教育模式与现代护理共同发展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作 者:刘宇 张静平叶曼 LIU Yu ZHANG Jing-ping YE Man  作者单位:410013,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刊 名:现代护理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NURSING 年,卷(期): 13(21)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护理模式   护理专业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3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学评价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可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循证护理是一种观念、理念,是指导护理人员通过循证作出科学判断的工作方法。段丽娟等在“循证护理,护理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文中指出,鉴于目前我国传统护理教育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循证护理指导下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及评价方法。

一、教学理念

传统的基础护理实践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只是从教材和教师那里获取信息资源,但是传统教材中拟定的内容和规范在临床操作中十分僵硬,无法满足错综复杂的临床护理问题的需求。而循证护理则要求对待问题应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案例以问题为中心,从实际工作中探寻解决方案,在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帮助护理学生和护理工作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设计

基础护理学实践课程开设的时间往往在护理学学习的中后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循证护理结合起来。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由护理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目标,为其设计符合临床护理情境的个案分析,形成结构化的、确切的检索提问。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驱动,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面对问题时要有循证意识和态度,真正把循证护理思想当成一种工作习惯。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护理教师首先要对循证护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具有对护理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通过将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相结合,制订出设计完备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实践条件及步骤、循证护理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案例导入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问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献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筛选出适合患者需求及当前医疗服务情况的最佳证据。然后根据所得的护理实证,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别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护理操作。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护士如何与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如何让患者充分知情并能主动参与决策过程。最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对知识运用、操作技能、人际沟通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

1.技能操作考核

传统技能操作考核只是单一的看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这样导致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和语言,在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时不能适应真实的临床环境,造成脱节的现象,因此改革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操作考核方式是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在实施循证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模拟临床情境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并进行评价,在实施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报告也同时作为评价的依据。而学期末的技能考核可以改为设定多个病历试题,由小组成员抽签后共同完成对病人的整体护理,然后根据学生个人准备、态度和回答问题等多方面给出综合评价,最后将通过观察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反思报告的评价结果以及期末技能考核的评价结果综合在一起,给出最后得分。

2.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学生的学习感受、获得的益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将循证护理的理念引用到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护生形成循证护理思想,在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后能够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来进行思考,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在此过程中,作为主导作用的护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循证意识和素质,经常到医院参与临床护理过程,获取更多的临床经验,为学生提供真实合理的临床实例。另外,护理教师还需要加强循证护理文献检索以及系统评价的培训,以获得适应临床问题的最佳护理实践证据。

参考文献:

[1]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8.

[2]段丽娟,蒋晓莲.循证护理:护理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护理研究,2008(05).

[3]黄艳群.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教育探讨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

[4]毛红英.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01).

[5]袁浩斌.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下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J].护理学杂志,1989(08).

[6]何莉芸.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4

影响着护理效果的一个因素是病人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 具有这些特征的病人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对疾病及其治疗和护理如实反映。这将产生伦理的问题:诸如谁对谁非、谁有权做主的问题。这些伦理观点与病人自由选择治疗、安乐死等特别相关 (AACN, 2009d) 。对于学生和初学者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是从职业临床实践的角度, 在伦理上来区别个人的信仰、价值和选择。面对伦理的多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学生、护士和其它提供护理的人员来接受他人的价值观, 明白很多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看法并不能黑白分明, 还有着灰色地带。目前对个体价值观有争论的是:个体对终止妊娠、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性取向不同、要求有权死亡和死得有尊严的看法。其他常见争论有选择西医以外的治疗方法诸如中草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Anastasi等2009;Helms, 2006) 。

六、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短缺 (Shortage of Nurses and Faculty)

护士和护理教育者短缺和老龄化是另一项对学生、老师和消费者来说产生严重问题的事件 (AACN, 2009f;Buerhaus, Auerbach, and Staiger, 2009;Falk, 2007;NLN, 2009b)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以及使用兼职或代理机构的护理人力降低了护理的整体质量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压力。这也意味着只有几个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指导学生。分配到社区医院的实习护士, 由于护士人手少, 个别很可能面临找到好的带教老师的困难。那些不得已成为临床带教老师或专职带教老师的护士也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学习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 没有怎样去指导学生的经验。因此, 学生本人有责任更努力学习, 获得核心胜任力。那种通过网络教学或者远程教学的学生需要更好的信心和创造力 (Rush等, 2008) 。因此需要发明更多很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从而不增加临床护士的带教负担 (Maclntyre, 2009) 。

尽管近几年申请护士学校学习的护士并不多, 而部分护校却无奈地拒绝了部分生源, 其原因是:缺乏护理教育者、培训教育设施以及某些管理上的限制。护理教师老年化或即将退休, 而各方面符合条件的接任的老师却很少 (Falk, 2007) 。某些学校越来越多地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助手、临床从业人员来补充教学, 甚至采用网上教学和模拟教学等间接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护士攻读硕、博士学位, 这些都是不能满足目前临床需要的原因。

七、灾难、暴力和恐怖事件 (Disas-ters, Violence/and Terrorism)

护理早就致力于灾难、家庭和社会暴力、战争等事件的应对。目前, 家庭暴力, 特别是针对妇女、儿童的暴力、工作场所和学校的暴力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因素促进了暴力应对的内容融入到护理教育中 (Veenema, 2006) 。从国家层面, 管理条列和年度报告等都体现了暴力发生率。在医院等医疗机构、护校等犯罪事件和吸食毒品日益多见, 威胁着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ANA, 2009c;Esposito等, 2005;Monroe, 2009) 。由此, 在招收学生、员工、收治病人时, 需询问病人的犯罪史 (Farnsworth and Springer, 2006;USDL, 2003) 。由于人口的膨胀, 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膨胀, 当出现大的灾难如飓风、洪水、地震等灾难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时, 护理人员能做好准备, 随时投身到抢救中去。Adelman和Legg (2009) 和Veenema (2006) 等人详细地向那些愿意学习的护士描述了自身能力齐备后将能赢得更多的帮助人的机会。美国某些州护士局也说明了相同的观点。

自从“911”后, 纽约州的护士更加注重自身学习, 随时准备投身到大的灾难和恐怖事件中, 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医疗救助。也有许多护理教育项目, 加入了现场急救, 甚至整个项目围绕着现场急救护理和飞行护士的能力进行培训 (Steed等, 2004;Weiner等, 2005;ANA, 2006;Adelman和Legg, 2009;Whitty和Burnett, 2009) 。例如:为了更好地应对不断增加的重大灾难事件, Vanderbilt大学组织了一些护理管理者于2001年建立了一项国际网络教育中心, 主要针对急症护理的培训。使之能满足重大灾难性事件的需要 (www.nursing.vanderbilt.edu/incmce) 。当然, 实际工作中不是需要所有的护士都成为现场急救的第一反应者;但是, 所有的护士和学生都必须在掌握足够的知识同时, 也必须认识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学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通知责任人, 学会怎样才能称职地与其他同行很好地合作。

八、不断增加的职业和个人责任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ies)

当前的一种变化趋势是:学生、教师和护士面对的越来越多的维护生命的责任以及为应对这些所需要的智慧和精力。许多人同时采用日益膨胀的知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应对, 国家试图改变医疗照顾系统照顾病人。互动教学和课外教学方法, 参与多种护理场景的实践等都是培训好的护士的一个方法。而对护士胜任力的高期望值, 缺乏带教老师和护理老师, 社会变得多元化、伦理和法律等多方面起着变化使人应接不暇。护士还要照顾家庭的未成年孩子和上年纪的父母亲, 觉得负担沉重。

目前的社会现实也要求护士跟上时代的步伐, 做好职业发展的计划。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强调减少差错, 管理部门需要对护士执照、执业能力进行跟踪评判, 不得不监管护士执业的质量而重新颁发执业执照或换发新证。不断完善的州政府管理条例也在强调基本胜任力和持续改进的胜任力 (NCSBN, 2006) , 许多州政府强调继续教育, 甚至强制采用一系列记录的方法来确认护士持续的胜任力。早在1990年, 美国护士协会 (ANA) 就把护士的持续胜任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与职业相关的高要求引起的高水平的压力对护士本人及其周围人的健康产生着影响。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 把自己变得更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乐于帮助他人是很重要的。教师、学生、管理者、注册护士、员工、家庭需要学会重新理解在快速变化和复杂的今天, 一个“富有爱心的社区”的意义。

这种社会、护理、学术项目变化趋势所呈现的是怎样把额外的知识融入到已经不堪负荷的学习项目中。学生学会怎样使用无限的资信、区分学习重点、实施循证护理, 应对复杂的伦理相关问题, 把重点放在学会采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反思的方法, 以及把采用伦理的方法、富于热情等作为关键的职业技巧 (del Bueno, 2005;Ireland, 2008;Riddell, 2007;Skiba, 2005) 。

九、美国多种护理教育项目 (Diver-sity In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护理管理者、组织者以满腔热情地工作在公立医疗机构或者私人医疗机构, 有意改变着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带来的问题, 寻求更多的资金资助, 促进护士就业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当代发展趋势在给护生、护理教育者和护士带来了困难的同时, 也提升了以上人员的创造的积极性和改进工作的方法。例如许多医疗机构和协会开始了相互合作, 在各层次和各种形式上改进了护理教育 (Allen等, 2007;Campbell和Dudley, 2005;Horn等, 2007;Hunt, 2007;Murray, 2007) 。多家组织或协会创办了优秀的护理学校和护理教育发证项目。

为了应付临床的需要, 美国的大学、技术学院、甚至医院本身提供各种形式的护理教育项目, 下面将简单介绍美国各护理教育项目情况。

1. 有证实践护士项目 (LicensedPractical or Vocational Nurse Programs, LPN或者LVN)

美国的LPN或者LVN是指经过9~12个月护理相关技术或知识培训即通过“实践护士项目 (Practical nurse programs) ”, 获得护士局颁发的证书, 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护理病人, 但无给药权利的注册护士或在医生指导下工作的一类护理人员。实践护士项目 (Practical nurse programs) 为愿意从事护理的人员提供最短的、最严格的护理知识、技术培训。实践护士项目可以是高中、社区学院、职业或私人教育机构所设立的一个成年职业教育的项目。由各州护士局对这些教育项目进行监管。

美国也为这些LPN或者LVN提供了多种灵活的后续学习的课程, 最终可以成为注册护士。例如通过“1+1”获得助理学位, 或者由于表现和成绩优异允许攻读护理学士学位。

2. 医院文凭项目 (Hospital Diplo-ma Programs)

最古老而又传统的注册护士文凭课程是在医院培训的。1800年, 医院文凭课程是从美国的某些综合性医院开始最后席卷全球的。这项只有几周的课程项目采用南丁格尔的模式, 由医生执教。后来, 从护士的角度出发增加了教育和管理的课程来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1900年代中叶, 该课程基本规范化为3年学制, 也详细规定了理论和实践的时间。Linda Richards等早期护理毕业生编写了护士培训教材, Richard后来成为了护理教授在美国建立了多所护校, 在日本也建立了护校乃至开启了护理教育国际合作之先河。

随着医院业务的增加和扩展, 每个医院建立了自己的培训护士课程并成为了本院护士员工的主要来源。1950~1960年代, 全美有1300个护士文凭课程班, 而到2008年只剩下了75个这样的课程班 (NLN, 2008a) 。这种文凭课程与现在2年课程的大专文凭、或者副学士学位相似。很多学习护士文凭课程的护士都后续参加了下一级的大学护士高级课程。

3. 社区学院护理大专护士 (Asso-ciate Degree Programs, ADN)

ADN (Associate Degree of Nursing) 是社区学院护理专科, 通常学制两至三年。

上世纪50年代末期, 由于不断出现护士短缺, 社会、政治和教育的变化使得教育形式发生了各种改变。借鉴在二战间涌现的军队集中培训护士的模式, 得到公用资金赞助的社区学院承担了培训大专护士的责任, 同时护理教育先驱们也认为, 把基础护理教育放在社区, 有利于护士来源于社区, 服务于社区。截止2007年, 社区护理教育项目已经发展到了1000余个。从此, 确立了护理成为了一个学科。

4. 护理学士学位项目 (BaccalaureateDegree Nursing Programs)

1924年, 美国耶鲁大学培训了第一批护理学士学位毕业生, 其完成了为期28个月的学习, 内容包括科学和临床两方面的内容, 有自己的系主任和预算 (Kalisch and Kalisch, 1995) 。同期在美国的西储大学毕业了第一批4年制的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这些本科生也成为护理职业史上的第一批本科教育项目的毕业生。截止2008年, 美国AACN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2008a) 指出, 美国共计开展了748个BSN项目。

5. 护理硕士学位项目 (Master'sDegree Nursing Programs)

此项目由于上世纪60到70年代, 需要合格的临床技术员、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增多, 申请护理硕士学位学习的注册护士也越来越多。起初的护理硕士学位教育注重于教育和管理的知识, 尔后才开始强调临床实践、专科实践, 甚至发展到后来有执照的护士执业者可以有处方权。当然, 具有护理学士学位的护士也可以申请其他学位的学习。

6. 临床护理领导人 (Clinical NurseLeader)

这是一个全新的护理教育项目。2000年伊始, 由于强调医疗质量与安全, 使得美国护士协会、护理管理者和其他医疗管理者展开了大讨论, 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一个新的护理职能:临床护理领导人, AACN于2002年7月, 出台了TFER 2 (Task Force on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TFER]) 条列, 来规范目前或者将来护士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来改善对病人的护理, 说明了护士的职责, 并于2007年发表了临床护理领导人职责的白皮书 (AACN, 2009a) 。CNL是具备全面知识的护理硕士学位获得者, 而不是一个高级的开业护士。其职责是能够全面预见某一组特定病人的所需要的各种协调, 评估病人的预后, CNL需要时有权改变病人的护理计划。CNL也主动参与到直接护理病情复杂的病人。

临床护理领导人 (CNL) 是一个能提供专家意见、改进质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医疗照顾团队的领导人 (Rosseter, 2009) 。从2007年到2009年的两年内, 美国护士颁证委员会就颁发了700个CNL的证书。

7. 博士教育项目 (Doctoral Pro-grams)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9-02

多元文化护理是由护理专家Leininger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多元文化护理是研究护理对象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从而为护理对象提供与其文化背景和健康需求一致的护理服务[1]。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是指护士根据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式,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健康需要[2]。

1.我国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发深入,护理工作者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才能为病人提供适合其文化需求的人性化护理。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课程中多元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制约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缺少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课程

我国的医护院校多注重护理技能的练习及基础医学教育,不注重多元文化的传授,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课程[3]。仅有16.6%的护生通过学校教育了解过多元文化护理 [4]。而开设多元文化护理的院校,有关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仅是增加了人文课程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道德法规》,并且更偏重理论学习,实践内容很少。

1.2缺乏多元文化护理的师资

护理专业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欠缺,不熟悉哲学、社会学、宗教信仰等人文学科知识,因此多元文化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相对不足。教学方法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质量,培养能够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2.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1.1在校护生 开设有关多元化的护士语言沟通、各国家及各民族的文化风俗(社交习俗及禁忌、饮食习惯等)的课程;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习多元文化护理的护生能用英语进行护患沟通,并储备一定的护理英语知识。

2.1.2临床护士 可通过面授、VCR电化教学、案例讨论、座谈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融合的在职培训对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培养,通过培训,医生和病人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均有提高。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学习。

2.2师资建设

采用到国外的护理院校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多元文化护理师资,以培养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授课、熟悉各国风俗文化、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临床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型”护理师资。

2.3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设置

增设多元文化护理的课程是培养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学、文化交流、宗教民俗等人文课程,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护理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建议:可同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多元文化概述》、《社会心理学》、《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可作为必修课;《中西方文化概论》、《宗教民俗学》可作为选修课。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注意加强双语教学。

2.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的课堂多以老师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流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多元文化护理发展较成熟,教学中非常注重师生互动,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在校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建立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资源库:案例、课件、VCR、护理英语学习资料等。对于临床护士采取专题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活动来更新教学方法以深化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及知识。

2.5强化以英语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主学习各国、各民族的风俗文化的习惯与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在课前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进行深入研究,课前网上查阅中、英文资料,课上用英文向大家展示该国家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社交习俗、对疼痛及死亡的反应、葬礼风俗等。也可以请外教定时组织英语角,提前确定交流主题,跟学生一起讨论、探讨国外的文化元素。

多元文化护理是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要、促进优质护理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对象既应包括全体的在校护生,也包括在职的临床护士;通过创新课程设置,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构建系统的、有效的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文化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Madeleine Leininger,Marilyn R. McFarland. Transcultural Nursing:concepts, theories,research and practice.3ed.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 2002,28(5):517.

[2]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129.

[3]李娜,杨淑芳.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 (2) :444-446.

[4]仆玉粉,吴金燕,工志稳等.护士多元文化认知度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25-28.

作者简介: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平台,护理业务学习,分组,评价考核,满意率

更好的适应当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整体质量水平,我科采取了每周进行科室内业务学习,但受时间、人员、环境的影响,科室业务学习多采取的是单一的授课模式,学习内容也是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原则和处理方法,学习内容缺乏时效性且目前业务学习质量及效果都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医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护理工作方面,加之如今的网络教学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在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选择,

同时也提高了当下的教学质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网络教育模式启发,我院头颈外科于2013年6月开始,依靠网络信息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授课业务学习模式,开展了远程语音分组业务学习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网络环境下护理业务学习工作中的应用

实践及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1.1 头颈外科护理人员构成

我科共有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5名,按照职称和工作年限,将我科护士按层次、业务水平分为3个小组,即每个小组8名组员,且每个组设组长一名。

2 开展网络业务学习

开展网络业务学习主要通过小组组长授权给组员的方式来学习,改变了传统定时间定地点单一的传授制模式,这样有利于科室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增加了科室凝聚力,也使得业务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流程如图1:

2.1建立网络教育平台

经过成员之间细致的研究以及与软件行业人员的交流,我们最终确定将该网络教育平台分为两大模块:学习专用平台、管理专用平台而这两个平台可以说是涵盖了整个网络教育系统平台的所有功能,首先学习专用平台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它是面向整个科室所有人员开放使用权限的,该功能主要提供:用户交流、资料上传下载、在线学习三个子模块;然而对于管理专用平台对于整个网络教育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人员管理、资料审计、邮件提醒三大主体功能。

2.2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环境及原则

在该平台设计环境讨论中,我们翻阅大量资料,向专业开发人员进行询问,同时也与相关产品开发环境进行对比,我们最终确定在基于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运用JAVA语言进行以C/S架构为主题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同时使用TCP和UDP作为传输协议,由于该网络教育平台会存储相关人员的个人资料,因此还需运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储;

对于设计原则我们要求做到界面整体排版大方、整齐、美观,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度,并且

易于课程的学习。由于此软件的会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多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在设计时尽量使该平台易于维护和升级,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随着隐私信息量的不断扩大,这样对于安全性就要有一定要求,而决定安全性的很大因素来自于服务端操作系统的应用,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使整个网络教育平台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2.3网络教育平台特点

进入该系统的医务人员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并且对于他人上传的文件以及视频资料可以不限次数的下载,对于文件资料可以进行预览;同时该平台对于权限分配比较明确,由于目前该教育平台是为一个科室为整体提供解决方案,因此该科室主任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人员进行实时的增、删、改以及发布信息等操作,除此以外,护士长可以进行相应权限的赋予,例如:将上传资料的权限赋予给每组的组长。这样可以使整个教育系统结构清晰、层次鲜明;对于各小组长统计上传的资料,护士长及其责任组长具有审计的权限,对于无关资料可不予以上传;同时,该教育平台还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自动邮件提醒功能,每当课程临近,系统会自动将提醒邮件发送给所有用户。

3具体实施

3.1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

根据我科室人员配置、专科特点及临床需要做好知识评估,从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院内感控、学科发展等方面做计划。确立科室业务学习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的具体内容等,合理安排计划时间,同时注重计划与应变的有机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计划可不断完善,以此保证学习效果。

3.2业务学习的时间

由于科室成员排班的不确定性以及周末入院病人相对于正常工作日较少的情况,我科将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安排在周日晚19:00,时间为每月2—3次,每次90分钟,前30分钟用来讨论分析上次业务学习时遗留下来的疑问,以及将查阅到的资料共享,中间40分钟采用讲课的方式学习本次计划中业务学习的内容,最后20分钟用来课后习题练习以及护士长提问总结,以此保证大部分科室人员都能按时参加,同时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前的讨论和学习后的巩固,充分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3业务学习的内容

3.3.1本科室相关解剖学知识和病理学知识

主要通过学习相关解剖学知识如了解耳、鼻、咽、喉、气管、食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与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才能了解疾病变化的过程才能够更好的解答患者提出来的疑问,促进护患沟通,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3.3.2本科室常见病的护理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对本科室常见病如外耳畸形、中耳炎、鼻骨骨折、鼻出血等常见病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措施、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学习,通过大家共同讨论建立起一套属于本科室的护理常规,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化护理,也有利于科室的管理以及促进整体护理的发展。

3.3.3本科室疑难复杂病例的护理

对本科室疑难复杂病例诸如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外科性疾病亦或其他系统的病变导致的疑难杂志由科室人员共同协商探讨,分析找出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科室医护人员互相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疾病信息并互相交流意见,商量解决对策,提升护士专业水平。

3.3.4本科室急救病例回顾性讨论

对科室急救病例配合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制定合理解决对策,全面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士面对休克、大出血、心肌梗塞等急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急救水平。

3.3.5对隔离病例的护理

对肝炎、梅毒、艾滋、结核等传染病人的相关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讨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技能,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降低院内感染率。

3.3.6关注护理学科新发明、新进展

时刻关注护理学科新发明、新动态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

3.4实施的方法

首先护士长在科室提前2周在科室、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中下达业务学习的通知,通知包括本次业务学习的内容,时间,参与者,授课者等信息,并将业务学习的组织权下发到3个组的责任组长手中,各组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业务学习前1周进行资料查阅,查阅完毕后3个组长将本组资料汇总并将查阅到的新技术、新项目、及晨间提问等学习资料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里,大家自行下载或查阅,之后确定业务学习的授课者,专科理论、专科进展邀请主任或主治医师讲授;专科护理、护理新理论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讲授,对新毕业的护士或低年资护士以掌握专科技能、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重点[1]。2周后由护士长组织一次集体讨论学习。

3.5评价与考核

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内部交流、外部借鉴,都应注重学习的实效[2]。考核主要是检查护士业务学习的效果,让护理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业务水平。我科主要是通过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对科室业务笔记检查、晨间提问、以及书面试卷的形式来进行业务学习和考核的。笔记检查的内容包括笔记的数量和质量,即笔记是否做到重点突出、对有争议的问题是否有自己的看法以及对新发明、新进展是否有记录等。晨间提问即护士长在业务学习的第二天晨间随机抽取人员进行提问。书面试卷考核即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四种题型,试卷采取百分制形式,结果显示,科室在90-100分中有4人,在80-90分中有15人,在70-80分中有4人60-70分中有1人,无不及格者。

3.6激励制度

通过红包奖励、小礼品等方式对于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比较积极的,考核中比较优秀的人员实施奖励制度以此来督促护士积极参与其中,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于临床,促进个人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结论

自从我科应用网络学习平台之后,患者的满意率由之前的94.23%上升到了如今的97.56%,同时科室员工从对之前万方数据库,知网、维普的不熟悉到现在能够自如的去查找相关的文献来辅助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使大家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接受信息。该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激发和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有相关文献表明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 %来源于视觉,11% 来源于听觉,还有3.5% 来源于嗅觉,1.5 %来源于触觉,1% 来自味觉[3]。由于这种模式的业务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包括ppt的设计、资料查询、课堂准备等锻炼了教学能力也增强了自信。但是,同时该学习平台对操作者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它也对网络传输速度有一定要求,否则对该次业务学习就会带来诸多麻烦。综上,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学习方式、方法,与当前实际相结合,与国内外先进模式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律,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持继续教育工作的活力[4]。

5 讨论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遂川县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140例。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疾病症状及诊断符合痛风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中男56例,女14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4.2±3.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4±0.3)年;身高1.52~1.89m,平均身高(1.67±0.22)m;体质量55~82kg,平均体质量(65.3±3.0)kg。对照组中男62例,女8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1±4.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6±0.4)年;身高1.55~1.92m,平均身高(1.67±0.18)m;体质量56~84kg,平均体质量(66.1±3.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口头教育为主,主要讲解痛风用药知识、治疗措施和饮食、休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患者入院时即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管床人员的介绍,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饮食治疗和痛风药物知识认知度的评估,为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健康手册,使患者及其家属加深对疾病的了解,能够坚持用药、注意保暖和饮食。(2)患者入院第2天即进行各项检查,并在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时间、注意事项和意义,评价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和饮食情况,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药师和护士共同配合讲解痛风的症状表现和合理用药的意义。(3)出院时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用药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复诊。(4)患者出院后科室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填写医患沟通卡,以便与患者咨询。康复护理干预包括:(1)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根据食物的嘌呤含量进行分类,以尿酸为依据调整膳食,并定期进行血尿酸含量复查。控制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控制在80%左右[3]。肥胖超重的患者应低热饮食。控制患者饮酒。(2)告知患者消炎镇痛药物对尿酸排泄和代谢无影响,但长期用药会引发肾功能损伤。告知患者不合理应用降尿酸药物的危害,单独应用降尿酸药物会增加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等[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体质指数(BMI)、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对痛风用药知识、治疗措施和饮食、休息指导知识的20个选择题,每个问题设有3个答案。调查问卷由患者独立完成,且当场回收。如果患者的答案符合现行观点,则为正确,反之则为错误。答对题目≥16为良好,答对题目11~15为一般,答对题目1~10为差。调查两组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00分,80~100分为良好,60~79分为一般,<6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BMI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痛风在中老年人中较多见,属于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中尚无根治的特效办法,发病急性期起病危急,多在午夜或凌晨发作,症状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患者疼痛难忍、辗转反侧,慢性痛风患者或缓解期患者的痛苦虽有明显减轻,但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5]。多数痛风患者不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入院前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或住院后不积极配合治疗,未按要求用药或进食均会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增加疾病复发的机会[6]。由于痛风与患者的生活方式联系密切,故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对其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将成效管理概念引入,以“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7]和“尽早康复”[8]为护理内容。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主动地、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并能够使患者明确护理干预的目标,可自觉的参与疾病的护理过程,进而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佳疗效。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对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健康教育,适时评价其疗效,护士长能够随机、定时的检查护理效果,并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9]。

在痛风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指导,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和护理方案,可有效克服传统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保证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理论,进而坚持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BMI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遂川县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体质指数(BMI)。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痛风,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齐红梅,李洪宇.痛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155.

[2]冯坡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215-217.

[3]翟惠嫦.个体化护理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31-32.

[4]郑淑瑛,周建平,胡瑜,等.模块式护理计划对痛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77-2079.

[5]胡子丹.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32):315.

[6]宋歌.8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37(1):42-43.

[7]万燕萍,田丽.2型糖尿病并痛风伴下肢痛风石破溃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6):1235-1236.

[8]周政梅.痛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86-187.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8

1.1 实验设施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国家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 但资金有限, 不足以使每个中职学校都能享受资助和扶持。对于非示范学校和非重点建设的专业来讲, 没有更多的财力来改善教学实验设备, 以致教学设备落后, 并与临床工作脱节。如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护理组) 竞赛项目———心肺复苏, 由于我校选手训练时使用的心肺复苏模型人与大赛中的模型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 从而影响了选手能力水平的发挥, 最终导致其成绩不理想。

1.2 教师超负荷工作

近年来, 各地中职学校不断扩招, 造成师资严重短缺。新大纲增加了实践课时, 造成理论教学课时紧张, 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必要的课时保证,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加班对学生进行补课。

1.3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负导向

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及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也成为社会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学校为提高执业考试的过关率, 纷纷进行“题海战术”, 造成了“唯分数”论和应试教育的重新回归。

1.4 各级护理技能大赛参赛压力

每年4月的省级护理大赛和6月的国家级护理大赛, 是各学校的头等大事。大赛的内容逐渐丰富, 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考核, 还包括选手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的考核。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赛已给各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还从客观上引起了有限师资的分流。

2 重塑中专护理教育模式的对策

2.1 加强政策的支持, 促进职业学校均衡发展

中职护士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 应加大对所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促进中职护理教育的均衡发展。

2.2 灵活执行教学大纲, 给予教师裁量权

应给予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执行教学大纲自由裁量课时的权力。同时, 在实验课配备相应比例的带教教师,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学生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 可以培养其团队意识, 而每个人的分工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增强其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实验课可以采用“小老师”形式的授课方式, “小老师”在帮教的过程中, 扮演着双重身份, 起到了表率及榜样的作用[1]。

2.3 教学内容实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2011年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重大改革, 并对考试形式进行了整合, 在试题内容中更加注重对临床案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改革后的基础护理和内科、外科、妇 (产科) 、儿科、人际沟通、伦理、法律法规、中医等科目试题在一张试卷中, 增加了对各科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难度。2010年, 我校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班级相差较大, 高中护理班为90%, 初中护理班最高为75%、最低为20%。这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有关, 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与授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密切联系。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 带着问题走”。在授课中应用教学艺术, 如将物理消毒灭菌法比喻为烧、烤、煮、蒸法;女性内生殖系统比喻为人躯体双臂平伸———输卵管、上半身———子宫、下肢———阴道,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通过重复训练,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有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4 积极参加说课竞赛活动, 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在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后, 大家问他准备一节课花了多少时间, 他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 可以说, 对每一节课, 我都用一生的时间。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 则花了15分钟来准备”[2]。2011年我省举办的“人卫社杯”说课竞赛活动, 有效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说课等竞赛活动的组织也为教师职称晋升、业务素质提高、专业技术的钻研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

总之, 护理岗位需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护理技术、沉着勇敢的心理素质并熟悉医疗法规的护生[3]。达到这些标准不是靠某一学科、某一位教师就能完成, 而是需要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 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学科相结合的方式, 反复强化、不断纠正其错误、及时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崔红霞.发挥“小老师”在实训辅导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7) :101.

[2]吴艳玲.浅谈如何有效改变护理教师的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7) :82-84.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邯郸市市区 (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和峰峰矿区) 6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的361名从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护理人员。

1.2 方法

首先根据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年限的不同, 将361名护理人员分为3个层次:工作3年及以下的为低年资护士层;工作4~10年的为中年资护士层;工作10年以上的为高年资护士层。然后根据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岗位要求、理论及技能水平、学历职称等不同特点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 使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获得与其岗位和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1.2.1 低年资护士培训

针对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较短、临床理论水平及技能操作水平较低的特点, 培训内容主要为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社区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操作等。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多媒体课件授课、技能操作示教等。

1.2.2 中年资护士培训

针对中年资护士特点, 围绕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术、各种专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各种社区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专科护理前沿理论知识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多媒体课件授课、技能操作演示、典型病例分析等。

1.2.3 高年资护士培训

针对高年资护士特点, 围绕社区护理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护理管理、各种疑难杂症的护理、人文知识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多媒体课件授课等。

1.3 培训效果评价

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以100分为满分。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2]来评价, 包括25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计1~5分, 满分75分, 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对工作越满意, 该量表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76。患者满意度采用冯志英和王建荣[3]研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来评价, 包括20个条目, 每个条目满分5分, 总分100分, 该量表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72, 咨询专家后认为内容效度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不同层次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比较

培训后不同层次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比培训前高 (P<0.05) , 见表1。

注:与培训前比较, aP<0.05

2.2 培训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比培训前高 (P<0.01) , 见表2。

3 讨论

3.1 提高了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针对各层次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特点, 开展分层培训, 因需施教, 取长补短, 提高了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低年资护士培训的目的是使其了解社区护理的发展历程, 明确自身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为自身从事临床初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年资护士, 承担着相关科室的主要护理工作, 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使其能更好地完成社区专科复杂的护理工作, 掌握社区急危重症急救和护理的重点。高年资护士主要的培训内容是社区护理前沿知识、科研能力、社区护理管理等内容, 目的是使其与时俱进, 紧跟社区护理发展的步伐, 在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2 提高了各层次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通过针对各层次护士特点的规范化培训, 激发了各层次护士的潜力, 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打破了传统培训的局限性, 促进了临床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使各层次护士职责明确, 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最可靠的标准之一[4]。分层培训模式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更注重细节护理, 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分层培训就是对护士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培训, 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将其分成不同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 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在职教育[5]。分层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结合, 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实践证明, 分层培训模式可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的培训模式, 以提高邯郸市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方法 自2014年对邯郸市361名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低年资护士层、中年资护士层、高年资护士层开展分层培训, 对培训前后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分层培训后不同层次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比培训前高 (P<0.05或P<0.01) 。结论 分层培训模式可显著提高邯郸市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层培训,邯郸市,社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巩玉秀, 郑修霞, 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陆虹.用因子分析测量“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结构效度[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1) :975-977.

[3]冯志英, 王建荣.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2) :6-9.

[4]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10

【关键词】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教学

护理安全,通常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程中,未出现法律规定以及法定的规章制度外的机体结构或功能以及心理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等。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精通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一个实习护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提。由于临床上存在着大量具有个体差异的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能够明确认识到关键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用有效而安全的措施加以防范,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想具备这一技能,实习护士生必须要接受有效的训练,因此,对实习护士生的护理教学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本次实验选取了近三年来在我院实习的100名实习护士生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100名年龄在18~24岁的实习护士生,其中有男性6名,女性94名,平均年龄20.1±1.4岁,学历分布情况:本科20人,大专65人,中专1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部分,其中实验组有男性3名,女性47名,对照组有男性3名,女性47名,两组医患人员在工作经验以及学历、年龄等各方面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0名实习护士生均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具体方法为:授课老师依据培训手册等教材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授课老师进行个别案例的实际护理操作,实习生进行观摩学习;实习生开展实际技能操作,在临床病例中进行护理实践。

实验组的50名实习护士生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实验对象接受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方法为:由指导老师告知实习护士生有关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操作流程,并针对护理技术操作要求进行不断的深化研究、改进,对以前产生问题的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强化实习护士生的法律意识,使其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同时要明确教学条件,确定教学内容及技能的分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制定测试标准,对实习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帮助实习生建立护理工作安全意识以及整体理念框架,保证护理技术的能够顺利而系统的进行,从而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定期安排教学活动,首先要使实习护士生熟记有关护理操作的相关知识以及遵循的原则等,帮助他们培养护理工作的风险鉴别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从容理智的面对风险。

1.3效果评价

由专业的见习老师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以及理论考核标准,设计试卷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考核总分均为100 分。同时记录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统计资料按照平均数±标准差的方法表示,检验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考核评分后统计,实验组在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两项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护理人员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护理质量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恢复速度,护理水平的好坏也能够直接体现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安全有效的护理,不但可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还能很好的促进医患关系,而护理方式不当不但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时间不断延长,还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够优质的护理服务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技术操作由于病情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性越来越高。

因此, 临床护理应当将这些不确定因素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而引起实习生的高度重视,授课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实习生的安全意识,以此打下临川护理安全的基础。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要灌输安全教育思想,强调临床护理的关键环节,将实习生在临床护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把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深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安全意识,为之后的临床护理操作奠定扎实而安全系数很高的基础。

综上所述,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实习护士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情况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第二期:54-55.

[2]刘博.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0):6803-6804.

实践教学下护理教育 篇11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2] (Status epilepticus, SE) , 指一次癫痫发作至少持续30 min以上, 或者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恢复者。

本症为临床上的常见急症, 需作迅速及有效的处理。笔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癫痫持续状态下的急救护理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1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男性12例, 女性4例, 年龄15~63岁, 平均38.2岁。其中脑炎3例, 原发性癫痫8例, 脑出血术后2例, 脑肿瘤1例, 脑外伤2例。16例患者均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持续时间为30 min至2 h, 在经过迅速及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取得很好的效果。

2 循证护理实践

2.1 循证问题

控制抽搐;脑水肿的预防与控制;高热的降温;保持气道通畅;生命征的监测;皮肤护理等。

2.2 循证支持

根据以上问题, 分析癫痫持续状态致使脑缺氧、脑水肿、吸入性肺炎、心率紊乱表现, 原因是持久而严重的癫痫持续状态, 继发了一系列的代谢改变。癫痫持续状态期的患者, 因呼吸不规则, 耗氧量增加, 易导致脑组织缺氧, 血管通透性增加, 而引起脑组织水肿。同时由于连续抽搐、肌肉过度运动及继发的感染, 因此癫痫持续状态常伴有高热的症状, 长时间高热导致脑组织的基础代谢率增高, 需氧量增加致使脑水肿加重。有研究表明[3,4], 脑部温度下降1℃, 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6.7%, 颅内压可降低5%~6%;脑部温度降至30℃时, 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可降低50%, 可有效防止或减轻脑水肿。因此头部的物理降温很重要。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而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 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肠液从而导致将液体吸入气管[5]。

2.3 护理干预

上述循证的结果, 使全体护士了解并掌握了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过程和体征, 并采取以下措施。

2.3.1 迅速控制抽搐, 防止造成大脑的不可逆病变及其他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迅速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避免抽搐发作时针头穿破静脉壁而重复操作。首选地西泮10~20 mg静脉注射, 其速度不超过2 mg/min, 为了防止癫痫再次发作, 可在静脉注射后, 将地西泮80~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或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 以10 d/min的速度缓慢滴注。

2.3.2 改善脑组织缺氧, 保护脑细胞。应中流量或高流量给氧, 改善脑组织缺氧。同时做好头部的物理降温, 用冰枕或冰帽, 以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并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250 ml以125 d/min的速度静脉快速滴注, 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待癫痫控制后逐渐减量。

2.3.3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解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 将头偏向一侧。尽快清除口腔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分泌物过多不易吸出的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2.3.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处理突变的情况。使用心电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密切观察癫痫发作的部位、每次持续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频率、发作时的表现及发作后的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抽搐和体温的变化情况, 警惕脑疝的发生, 准备好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械。避免一切外来因素的刺激,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 认真正确地执行医嘱, 保持镇静, 忙而不乱, 避免过强的光源和声源, 保持环境安静。

2.3.5 做好安全防范,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抽搐发作时由于患者的意识不清, 易在抽搐的过程中发生外伤或舌咬伤, 应加强防护, 要有专人看护, 床旁加床档。抽搐肢体不可用暴力按压, 防止骨折及脱臼, 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约束, 注意约束带要打死结, 因为活结在患者抽搐的过程中会随着肢体的剧烈运动而越抽越紧, 造成受约束部位的肢体坏死。有假牙应先取下, 同时用牙垫或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 防止咬伤舌头。少数患者在抽搐停止, 意识逐渐恢复的过程中有短时的兴奋、躁动行为, 应加强防护, 避免刺激。

2.3.6 用药护理。

2.3.6.1 抗癫痫药物 首选安定。安定对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尤其是年老体弱者, 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 且与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时可产生白色浑浊, 是因为安定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所致, 安定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氯化钠注射液的量小于60 ml时, 则会产生白色浑浊, 不宜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的量≥60 ml (1∶30) 时, 混合液澄明, 可以静脉注射[6]。

2.3.6.2 脱水剂 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 耗氧量增加, 易导致脑组织缺氧, 血管通透性增加, 而引起脑组织水肿。应遵医嘱以125 d/min的速度在20 min内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 随着神志的清醒逐渐减量至停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尿量及尿液的颜色改变情况。

2.3.7 皮肤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外伤, 卧软床, 每2 h翻身一次, 观察记录皮肤情况, 抽搐时注意保护皮肤, 避免受伤。

3 体会

通过对1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思想指导的方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 16例均在24 h被控制并逐渐清醒。

循证护理是目前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受到关注的热点领域, 它强调护理人员的知识及经验在寻求证据过程中的价值, 并与临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促使护理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 并且通过讨论, 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开展, 使护理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并且使护理人员在寻求证据的过程中更多的参与到医疗当中, 通过这种深入而细致地护理活动, 能够不断发现问题, 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去粗取精, 总结经验, 促进护理活动的发展。使护理人员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自身价值的同时, 也提高了整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癫痫持续状态下的急救护理实践。方法对1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在循证护理思想指导下的急救护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经正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16例癫痫大发作均被控制, 其中24h内得以控制并逐渐清醒者16例。结论循证护理思想在指导癫痫持续状态下的急救护理很重要。

关键词:循证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蒋红梅, 蒙增萍.循证医学与医学生素质教育.医学教育, 2003, 23 (3) :21-22.

[2]杨明山.神经科急诊诊断治疗学.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5:257-265.

[3]宋昭惠, 邵延婷.应用护理程序对一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2) :157.

[4]张鸿敏, 赵爱玲, 杨季芹, 等.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8) :47.

[5]程艳爽, 王建荣.鼻饲病人易发误吸的原因及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619.

上一篇:地基承载力计算下一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