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2024-07-25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通用11篇)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1

关于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1模拟模型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几个世纪以来,医学领域一直在使用模拟模型培养医学专业人员。早在17世纪,亚洲地区便已使用针灸模型;18世纪伊始,欧洲地区也开始使用助产模型培训助产士。现代医学教育中首次使用模拟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复苏安妮”(ResusciAnne,一个复苏训练模型)和“哈维”(Harvey,一个用来培训心脏学专家的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麻醉学教育者借鉴航空和军事训练领域使用模拟技术训练个人和团体处理危机事件的经验,布置模拟训练环境以实施麻醉实践。随着互联网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20世纪的最后10年成为模拟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太空探索、核技术、汽车工业的安全保护系统研发等。每个行业在进行耗费巨大或过于危险的系统测试之前,均会首先实施模拟以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近年来,更为经济、轻便的多功能模拟设备的应用,尤其是高仿真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变革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医学教育机构运用简易心肺复苏模型在公众中普及急救技术;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促使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用电脑装置进行灾难应对的模拟演练。此外,医学教育机构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模拟实验中心,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但无风险的模拟临床实践环境,为学生将来真正的临床实践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多个与模拟相关的区域性组织和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如1993年成立的欧洲医学模拟应用协会(TheSocietyinEuropeforSimulationAppliedtoMedi-cine,SESAM)和2004年成立的国际医疗保健模拟协会(TheSocietyforSimulationinHealthcare,SSH)。这些学术机构通过设立专业期刊和组织学术会议全面推动了模拟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2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模拟的概念

模拟是一种真实情境的展示。新牛津美语字典解释道:“当在进行直接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风险时,可以应用模拟;或者可以将模拟作为一种学习或人员培训的手段”。在医学领域,模拟被描述为试图“复制部分或全部必要的临床状况,以便这种状况在临床再现时可以被更快地认识和处理”。Nickerson等给出了护理领域中模拟的定义。其中理论定义为模拟是一种结合了多种学习策略的以现实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引导性反馈和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活动,以搭建理论知识或个人经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操作性定义为模拟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过程,模拟出真实场景并允许学习过程在一个无偏见的,合乎伦理及安全的氛围中进行。

2.2护理教育中模拟的特征及理论框架

Nickerson等归纳出了模拟的三大特征,分别为知识习得、仿真性和成效。其中知识习得这一特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引导性反馈中的讨论、分析和反思,所获得的知识保留率更高。仿真性是指模拟教学对现实的模拟程度,分为高度仿真、中度仿真、低度仿真3个层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对应的仿真设置。成效包含技能发展、知识整合、评判性思维、独立、自信心和学习者满意度等6大要素。Jefferies等综合了护理、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模拟教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性文献中的观点发展出了护理教育中模拟的理论框架。含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需融入到指导中的教学实践、模拟教学设计特征和预期的学习成效5个概念成分,每一个概念成分都可以通过细化的变量进行操作。笔者综合模拟的各项特征及要素,整理出了“护理教育中的模拟设计要素”。主要包括4方面。①教师职责:细化课程目标,密切联系临床,提供真实案例,设计清晰流程,再现仿真情境,多重角色互换。②学生职责:提前充分预习,明晰模拟目标,回顾背景知识,熟悉模拟流程,团队密切合作,角色分配明确。③设计要点:目标适切,匹配学习者知识及能力;复杂程度适度,模拟情境由简单至复杂,不确定性由低到高;充分告知,包括情境内容、流程、所需时间、角色要求、预期目标;直观仿真,包括环境、设备、模拟人等设置接近临床环境;决策触发点明确,提示恰当;模拟后讨论注重引导式反思、鼓励分享。④实施模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即时反馈,团队共商,师生互动,形式多样,角色轮换(病人及其家属、护士、观察者),教师高期待,学生高自我实现。

2.3护理教育中的模拟类型

模拟可以分为现场模拟和虚拟模拟。现场模拟是指将模拟与真实的临床环境结合,提升真实感和安全,在限定时间内反复练习。虚拟模拟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拟如虚拟医院等。按仿真程度,模拟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低度仿真阶段,多是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病人的临床状况或用角色扮演使学生融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随后是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局部训练模型,如静脉手臂、导尿模型、简易心肺复苏模型等,用于帮助学生训练特定技能。使用计算机的模拟科技含量更高,参与者在临床情境中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实施技能和做出临床决策。与真人相似,可以眨眼、流泪,有呼吸、心搏等生命体征,能与学生对话,并对学生的操作产生相应反应的逼真精致的高仿真模拟人,则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高度仿真的临床情景以及高水平的人机互动。此外,由经过训练的人,依照剧本来扮演病人角色,能准确、逼真、恒定地表现病人病情的模拟形式,即标准化病人模拟人也被广泛应用于学生互动性较高的技能练习。

2.4护理教育中的模拟教学流程

可以将模拟教学的开展视为一个项目计划,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用正确的成本和方法,给正确的人教导正确的信息。模拟教学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首先需要制定并改进模拟方案;其次需要对教师尤其是刚接触模拟的教师提供培训;最后便是实施模拟方案并进行评价。以高仿真模拟为例的具体实施阶段的具体流程:设计模拟案例—模拟案例编程—运行模拟案例—进行引导性反馈—效果评价。如此不断循环。

2.5模拟运用于护理实践初学者的教育中

日益复杂的临床环境、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和严峻的护理人员短缺,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或新手在实施操作时承受巨大压力。模拟可以为初学者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还可以为初入临床的新人提供一些应对罕见或高风险情境的临床实践机会。在模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并纠正错误;而这种错误并不会危及病人,也不需要理论课堂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介入、纠正和控制。学生可以重复训练同一个临床情景,用模拟学习来调整目标,这些都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做了充分准备。因而模拟教学已被整合入各个层次的护理课程体系以及临床的新职工培训计划;在过去几十年间,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模拟项目以增强病人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能力。同时,这些模拟项目涵盖护理的各个领域,除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和内外科护理外,还涵盖急、危重症护理,妇产科、儿科护理,灾难管理,姑息护理,社区护理和精神科护理等。诸多研究表明,运用模拟教学可以缓解绪学生的焦虑,增强同理心,提升自信和自我效能,提高学习满意度,增强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和多学科合作能力。

2.6模拟作为评估或评价工具

模拟在麻醉学领域被用于麻醉者的工作评估,纽约州麻醉协会用智能的人类模拟装置去评价和纠正麻醉师技术失误。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也已被运用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然而,在护理中模拟通常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而非评估或评价方法。尽管用模拟的方法来评估或评价能力的有效性、可靠性没有得到严格的论证,但在护理领域中,模拟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测评形成性评价和执照考试以及资格认证

2.7模拟教学的优势

护理教育者如果仅仅因为模拟教学是一种热门的教学方法而将其引入课程教学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相反地,需要将模拟教学的优势同课程设计充分结合。由于模拟教学在安全的模拟中心进行,消除了对病人的.威胁,学生可以不断练习,放心大胆地操作而不用担心风险,从而使学习成为最主要的任务。模拟也为学生提供大量机会去练习一些在临床中可能根本不会遇到的罕见、高风险的操作,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为处理危机状况做准备。良好的模拟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整合评估资料,应对临床的实际状况,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反思实践过程,评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技能,评价他人的临床判断。护生和新职工可以根据对自己错误的分析、指导者提供的反馈信息或高精密电脑辅助模拟设备提供的即时反馈,通过重复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模拟设计重塑教与学的过程,而不是陈述事实;成为促进者而非讲授者;指导学习者回顾并评判性评价其护理过程。同时,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不再通过单纯的记忆方式获取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并应用所学的东西,而不只是提供基于事实的测验答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时,获得的知识会更牢固,而模拟教学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模拟教学得到了学习者和教育者的积极评价。

2.8运用模拟教学面临的挑战

任何针对教学策略和实践的研究都不易进行。习惯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学习者需要改变学习习惯以适应模拟教学。与此同时,模拟教学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强调沟通和团队合作,要求学习者投入到模拟情境,参与讨论并以不评判的姿态指出他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这些都会给学习者带来压力。相较于学生面临的挑战,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运用给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带来的挑战似乎更大。模拟教学所需的费用、场地、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性支持、人员、时间均会带来挑战。模拟教学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设备的固定成本(模拟病人或局部模型)和相关的操作、维护、故障检查和修理等费用等。同时,模拟中心所需的场地问题也不可忽视,模型及支持设备安置区域、仓库、情景模拟区域、观察者区域、远离模拟场所的讨论区域(引导性反馈)等都需考虑进来。此外,由于模拟教学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课程,具备相应资质的模拟中心的实验人员和技术性支持人员也须纳入考虑。教师的兴趣、能力和时间是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尤其是高仿真模拟教学,护理教育者是否能够理解高度复杂和精密设备的操作原理和程序设计尤为重要。此外,模拟设计及实施所耗费的时间远比课堂讲授要多。然而,由于模拟涉及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故创作临床情景仅仅是个开头。教师还需要预设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的不同反应,并做好准备,由于在同一时间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者和观察者)可以参与到模拟实践中,教师必须反复提供模拟的机会。然而,模拟在护理和医学教育中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护理教育者要验证它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帮助学生提供护理服务方面是否具有优势。在评价模拟教学的成效方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工具。同时,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证明模拟教学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可行性。当今的学生是在高度信息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理应享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吸收了最新科学技术的教学方法,以此进行更高效、更实际、更安全地学习,从而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因此,我们必须推进护理教育科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面对这些挑战并促进教学实践。

3小结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充分利用模拟这一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作为教学和评价方式的价值。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2

笔者于2006年8月至2006年10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NSW) 护理学院学习, 有机会了解了澳大利亚的临床护理教学概况, 其间也了解了护理学院的实习带教安排及实施, 感触很深。

1 澳大利亚临床护理教育者 (Clinical nurse educator) 又称临床教授 (Clinical Professor) 的职能

在澳大利亚NSW学习的护理本科学生, 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实习时间, 大学主要是聘用临床教授来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 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1 职责

临床教授在学术机构拥有职位, 但其工作环境仍然是由政府医疗健康机构或由私人捐助设立的医疗环境。这些创新的举动使得有足够理论基础的护士可以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开展科研课题, 从而有效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临床教授从政府医疗保健机构或私人那里获得研究经费进行与护理实践直接相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项目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护理理念在澳大利亚的形成, 另一方面也使护理学作为一个学科自身得到发展。他们一般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只负责教给护士如何去工作 (但有时为了不脱离临床, 也每周工作一天) 。

1.2 临床教授的资格

临床教授是目前从事着临床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 但不是全职护士。要在特定护理领域内工作2年以上, 要有护理学硕士学位及教育学硕士学位, 要做一定的研究。

1.3 临床教授的管理

护理学院的院长是最高领导人, 每个学期都专门指定几名教师对临床教授进行直接管理。这几名教师会定期到医院与临床教授开会, 讨论解决每组学生的问题。

1.4 临床教授的角色职能

临床教授将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带教的比例是1:8 (教师:学生) 。这个角色的功能包括3个方面。

1.4.1 发挥桥梁功能

临床教授将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进行临床学习: (1) 熟悉护理学院对于学生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实习地点的情况; (2) 熟悉课程的结构和相关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特殊要求; (3) 参加带教前的导师指导和讨论会; (4) 对实习单位充分了解; (5) 和大学各门学科的负责人联系以便更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预期的结果; (6) 和实习单位进行联系, 告知其学生的实习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些目的。

1.4.2 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习经验

临床教授应通过进行各种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1) 通过与临床护士充分联系来为学生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实践机会; (2) 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临床工作能力, 如小组工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沟通和反馈能力; (3) 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问题, 临床教授将及时满足学生和实习单位的需求; (4) 如果学生有进一步的工作安排需要和咨询需要, 应帮助学生联系大学的负责教师; (5) 在实习过程中, 保证学生和患者的安全; (6) 演示规范的临床操作模式。

1.4.3 评估临床实践

临床教授将会参加临床实践的评估, 不断改进学生的实习进展。 (1) 通过相关的学科目标和临床评估表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2) 定期向学生和学科负责人提供总结性和表格化的反馈; (3) 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 (4) 从临床工作人员那里获取其对学生的评价; (5) 将学生评估的基本情况, 差错事故的报告和实习安置的问题以文件的形式记录; (6) 参加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师的会议和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各种活动。

2 对中国临床护理教育的启发

目前, 中国的大学以其经济水平很难做到专门雇人来进行学生实习的管理。多数学校是指定一到几名专业教师负责医院实习学生的一般生活和学校事务, 而学生在医院中的学习主要是由医院的护士来指导完成的。护士不仅要完成本职护理工作, 还要进行一定的临床带教工作, 工作量非常大, 常常无暇顾及带教工作;带教教师常常论资排辈, 而一些年老的护士学历低, 授课能力相对差;带教护士带教方法机械简单, 一般只注重操作技能带教, 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不能将一些授课技巧融汇到理论教育中。将澳大利亚临床教授的职责与中国现有国情有机结合, 可以促进中国临床护理教育的发展。

2.1 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

选拔成长全面的护士做临床带教教师, 其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 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教学工作, 爱护学生, 会正确运用护理程序, 具有丰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1], 同时应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 对本科室的专业有一定的研究, 并最好发表过相应的文章。带教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 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好的教师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教师和学生的比例

澳大利亚的带教教师是专职教师, 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8, 而中国是临床护士兼职担任, 这样最好一个带教教师能够只带教1~2名实习学生, 学生的排班和带教教师完全一样, 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明白一个班次护士的全部工作。

2.3 带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单一的带教模式使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且局限, 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可能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学讲座, 对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进行培训, 从语言表达、知识运用等方面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人性化管理, 采取学生参与式的互动型实习带教模式,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能够较好地实现实习带教的个性化, 促进教学相长, 提高带教教师的影响力[2]。

(2)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些带教教师存在一些不良作风, 如清高而自命不凡, 随意许诺, 滥用权力, 奉迎上级领导而压制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等, 这些都使学生对其产生不信任感。澳大利亚带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等而且亲切, 有时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各种操作, 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带教教师不能将学生看作是跑腿的工具, 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 以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3) 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实习过程中, 多数以模仿教师或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导进行操作为主, 不分析实际病例。带教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 应该多设疑, 询问学生为何要这样做, 积极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定期组织实习学生一起座谈, 不要总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将临床中当天或近期发生的病例讲给学生, 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 然后讲述自己的处理方法,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析。

综上所述, 带教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发展自我, 不断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并且应不断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带教模式, 以促进中国临床护理教育的大跨步发展,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凤.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7) :40.

[2]江雪梅, 周枫.护理带教老师持证上岗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3, 17 (9) :1040.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3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 影响性

技术操作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所以教师在让学生熟悉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在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中把护理安全教育的知识充分结合起来。接下来,笔者就谈一下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影响。

一、我国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护理技术操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理论又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但现今大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很扎实,这就对今后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是由于学校的生源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

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还要有非常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但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这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到位,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

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医疗人员不但要有非常专业的技能,还要要一定的道德素质。因此,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今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的。

2.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保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相应转变,使得护理专业中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的胜任该份工作,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得各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掌握该种技能和方法,而是培养学生该门专业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护理技术操作又是与法制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增加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该门学科所设计的法制法规也要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还应该督促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因为,法律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准则,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除了在教学中要涉及一些法律知识外,还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合理的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接下来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完成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结合该节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从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而在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把护理安全教育的理念充分的考虑进来,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教学设计才能符合新时期医疗护理的标准和理念。所设计的教学设计必须包括评估、核对、操作的准备和步骤等。其中核对是实施护理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确认患者和将实施护理技术是否吻合的基本保障。而评估也是护理技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估中除了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之外,还要对相应的医疗器械等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对在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都要如实的告知病人,或者家属。

3.加强对学生的具体实践

在护理技术操作这门课程中,一定要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然后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把护理安全教育所设计的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因为,该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护生命、促进就健康的重任。所以,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有非常崇高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该种职业赋予给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所以加强护理技术操作中护理安全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希望可以为今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唐晓英.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护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认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61-162.

[2]王佩丹,林以环,张华娜,等. 轮班所致睡眠剥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7):1-3.

[3]王秀芳,黄炯. 构建护理安全的思考与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415-416.

[4]葛静玲.关于病例导入式一问题定向相结合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4.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4

摘要:护理学科迅速发展,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社会尤为关注护理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本文从当前护理工作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基础护理工作者来自学校护理毕业生的国情,从根本上制定相应对策:《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护生素质教育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关键词:基础护理;素质教育;护理工作;措施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促进护理学科迅速发展,护理模式发生了相应转变。从事基础护理的工作者只有具有精湛的专业护理技能以及优秀的文化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对基础护理工作提出的新需求。针对基础护理工作者来自学校护理毕业生的国情,从根本上制定相应对策:通过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基础护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人文素质概念

一直以来,中西方理论界对“人文素质”的概念认知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对人文精神、人文学科、人文主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关于人文素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有的学者通过诠释“人文”和“素质”的概念而总结出“人文素质”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各国学者的理论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类世界、生活、价值观和个性、气质和培训方面的内在体现,也包括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和风气的整体表现。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表现的是精神价值的追求和反映。现代护理逐渐加入人性化的理念,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关怀,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利益,因此加强现代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础护理工作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现状

对于护理人员的人文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国外的情况调查,国外的护理学课程基本上是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护理学三大类组成。其中护理学课程仅占总课程的25%到30%(不同国家情况不同)。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开设108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由此可见,国外教育重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医学专业学习人员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这种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更侧重于对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教学,对病人的护理相对忽视人文素质的提升和培养。

目前护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与临床医学系模式相似,基础课甚至同班上课,现行教学计划仍是传统设置,即分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我国高等护理专业的主要生源是高中理科生,缺乏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有些高校将大多数人文社会学科设置为考查课,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影响基础护理中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因素

素质教育在基础护理中的发展一直都不是很完善,这种问题造成的后果是严重阻碍我国当前基础护理的不断健康发展的。下面文章将对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教师因素。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成为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教师应对教学中的各种反馈信息,应及时响应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免造成护生引发更多的思想混乱。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在学术上不断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环境因素。护理专业的学生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其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所以学校和社会要积极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仅仅指的是在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教育中,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外部环境,包括学校自身文化氛围、学校的图书设备,以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环境,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3.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管理因素。学校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学校管理系统的发展应体现人文关怀。如在制定管理系统时,应当确保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使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同学生实现沟通上的平等,听取其意见。确保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使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和创造人文关怀。学生应当在加强本专业的护理知识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于人文课程的素质培养,学校应当开设多样的文化课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策

1.在基础护理的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教学。虽然当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工作技能,但若这种基础护理教育脱离了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不断排除在基础护理教育之外,这将使护理教育的变革停留在原地,培养出来的护理工作人员也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应当在加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养时,同样加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在基础护理教学活动中,开设第二课堂,借以开拓护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如:组织护生表演文艺节目;组织专题演讲会,让护生表达自己对护理的认识和心声等,增强护生对护理的热爱;分期分批组织护生到敬老院开展敬老及各种护理活动,激发其爱心,唤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2.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讲求“求新,求变,求广”的教学任务,在新时期,甚至对基础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的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往往有很高的期望,教师以人为本的护理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己任,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基础护理操作练习时,每次操作前都设置一个情境,通过锻炼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病人状况,应当采取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加强沟通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不同的情景模拟训练,反复给护生提供护理用语技巧性训练的机会,不断提高护生沟通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体现。

3.加强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性。设置模拟病房,提高护生沟通技巧。

第一,增设护理心理、人际沟通的有关课程;

第二,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

第三,将沟通技能纳入临床实习考核内容。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由教师进行行为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动手能力强、反应灵敏的学生,教师和他们之间组成小组,使他们作为老师的助理,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实践护理,有效地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取得最好的结果。同时,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充满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通过开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不仅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提高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基础护理中的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护理工作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基础护理中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因素包括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教师因素,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环境因素以及影响基础护理中素质教育培养的管理因素。为了更好地加强基础护理中的素质教育,要在基础护理的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基础护理中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弋冰,许乐.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9(3):15-17.

[2]黄弋冰,许乐.临床护理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16(6):89-91.

[3]郑慧梅“.护生入科须知”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6(3):11.

[4]刘芳.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5):8-11.

[5]张静,吴守伟,胡明洁.融人文教育于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8(9):49-52.

[6]铁金玉,王金红,张婷,王小燕.浅析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焦虑情绪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33(6):21.

[7]汪美华,余立平.国内外护生评判性思维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19(4):13-14.

[8]王侠,李利,孙翠.手术室护生的带教[J].中外医学研究,2011,18(7):35.

[9]郝静.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SHEEP课程与“羊文化”[J].护理研究,2011,18(9):99-102.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对基础护理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促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重点、要点更加清晰,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次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其指导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我深有感触。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任务、目标、方法等与成功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高度吻合,在其框架下进行教学实践,可以使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佳,教师的表叙可以句句中的,更加清楚,以致达到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的境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成功素质为根本目的,从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成大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专业观念素质、专业品格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专业身体素质和专业心理素质。而基础护理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将一名高中生引入护理领域,转化为护士角色的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情感、行为上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需要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

一、教学目的更加清楚

传统教学思想主要是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素质教育进了一步,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而成功素质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成功、自信、消除失败因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功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有梦想和努力实现梦想的人。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漁”,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受益终生。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按旧意是教学生掌握基础护理的一系列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但现在我们明确地提出,这些是不够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护理实践越来强调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关怀作为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成为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操作技术的功效,忽视了情感的沟通,对培养学生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不够。我在自己主编的基础护理学教材中就提出:“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基础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塑造护理职业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帮肋学生塑造护士角色。根据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合格的护士人才,首先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毕业时能拿到两证(毕业证、护士执业资格证),助推就业成功。由于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了成功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观念、品格、能力、身体、心理五大方面打了比较好的基础。相信他们在社会立足之后,通过数年努力,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护理专业上崭露头角。同时也创造了学校护理学教学品牌。

二、教学重点、要点更加明确

基础护理学的教材内容,以往从国外引入的理论、理念偏多,与其它相关学科简单重复,模式化的内容偏多,贴近生活的.、务实的内容不足,跟进科学发展的内容不足。教材改革后情况有很大好转,但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要点仍然难以把握,有了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框架,问题就迎刃而解。首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要求,我们将实践课时增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大量内容是操作,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会”上,并在不断操练中升华,将“三基”内化为职业本能、习惯。如无菌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以后,不仅对无菌技术的目的、原则、要求能够基本掌握,并在以后的操作中成为一种概念,上升为一种习惯,在打针、发药、治疗以及生活中都与常人不一般,处处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污染、病原体传播和医院感染。通过这样的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一种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基础护理的对象是病人,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不仅教技术,更重要的是带作风,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情感和行为习惯。曾有多次报导,我校护生在外出中遇突发事件挺身而出,救病人于危难之中。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教学成果。我校现有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双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教学中随时考虑实际工作情况、病人需要,授课时往往以生动的案例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大学成功素质教育倡导开发内内教学模式,强调内化的过程,首先是认识,进而理解,最后要落实到会不会层面上。基础护理学的教学采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充分内化,将教学重点放在“会不会”上,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职业本能、习惯即专业素质。如静脉穿刺,要求学生象一个老护士一样一针见血,而不是回忆操作要领,战战兢兢的一针见血。

三、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在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合理、更具多样化。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将素质分为五大素质,即观念素质体系、品德素质体系、知识素质体系、能力素质体系和身心素质体系。本课程教学正是要从这五个方面培养每一个学生。

观念素质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护理学从专业角度提倡以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为已任,护士的观念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随时都要灌输尊重生命,关爱病人,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热爱护理事业,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每一项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必须查对,对床号,对姓名、对剂量、对浓度、对用法,形成工作习惯。我在实践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一项操作前必须做到“查对、评估、解释”,查对即“三查七对”,评估,即评估病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解释即简要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过程、病人应如何配合,争取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达到最佳效果。

品德素质指人格、道德、性格等。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具备自觉培养护士应有的人格、道德、性格,而且有较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护士对待病人应该一视同仁,对待工作应该一丝不苟,需要有慎独精神,医护人员之间应团结协作,语言、仪表、行为举止应符合基础护理学所列举的规范性要求。因此,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成为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对病人富有爱心的人。护士会经常遇到危急重症病人甚至临终护理,对人生全过程的守护需要有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能力素质。主要指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等,所以这种认知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重的体现在对人的认知上,这是职业的要求。学习成绩好不代表认知能力高,学生应具备从职业出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沟通,缺少沟通就谈不上准确的认知。护士对待病人的言行都应该有职业性关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相互间多交流,培养一种积极、热情的与人交往习惯。出操作考试题以案例的形式出现,避免简单形式,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如铺床法,过去考试题的铺备用床、铺麻醉床,现在以案例形式考查,首先学生要通过案例分析,再确定铺哪一种床。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护理职业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与病人打交道接触最多,夜班最多,处理突发事件多,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可能胜任工作的。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提示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锻炼。首先在思想上有了准备,才不至于在工作中退缩,例如,没有强健的体质,与病人接触,很可能自己也感染了疾病;经常上夜班,生物钟被打乱,自己不会调整,就不能长期坚持工作;危重症病人抢救,行动不敏锐,思维不清晰,就会贻误工作;遇到血淋淋的事件或作临终护理,如果胆小、迷信,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遇到病人不理解,家属不理解,甚至于医闹,没有冷静的情绪,强大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正确处理问题,如此等等。因而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讲一些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护理角色。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确实有明确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

★ 舞蹈教学实践论文

★ 对话:理论与实践

★ 法学理论论文

★ 教学艺术理论与策略初探论文

★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6

主任委员郑修霞 副主任委员李红玉姜小鹰 秘书长孙宏玉

北京大学

辽宁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

姜安丽

第二军医大学委员

尤黎明王维利王惠珍白琴刘华平刘革新刘晓英孙秋华安力彬何国平吴瑛张广清李小妹李小寒

中山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河南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岛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李春玉李秋洁李继平李斯俭陈先华陈锦秀姜丽萍娄凤兰胡雁赵岳徐丽华徐桂华崔焱

延边大学

护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1 护理教师以身作则,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老师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护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 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 无论是在理论课还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 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热爱本职工作,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的愿望,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 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1]。

2 培养护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 这就要求未来的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人在环境中生存发展, 首先需要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又包括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独立处理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平时注意培养护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克服依赖心理, 按时作息, 遵守规章制度并持之以恒。有调查表明, 90%护生在实习期间, 尤其在轮换病房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护生面对病人束手无策、面对教师无所适从、面对护理操作很茫然, 这主要是由于护生护理操作不熟练, 害怕静脉穿刺不成功, 担心病人不满意。 对此, 护理老师要引导护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环境, 结合护生的专业特点, 把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准确地讲授给护生, 让护生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深刻理解, 并时时对照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检查, 纠正存在的亚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

3 采取多种方式,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如我校每年会借助5·12国际护士节这个平台, 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书画展、演讲比赛、服装设计大赛、摄影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等拓展护生视野, 提高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人文基础课, 如护理美学、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构建了护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老师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 不断渗透人文思想, 全面充实护生的人文知识。

4 根据护生的特点, 加强护理实践

护理教育老师应了解护生的特点, 根据护生的特点和能力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安排实践课程。如在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 护生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先观摩老师的示范操作后练习每项操作。学生可分小组在护理模拟人上练习, 程序熟悉后可以在同学中互相扮演护士与病人角色进行情境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护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加强无菌观念, 并注意训练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还可安排护生到医院见习等。

5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护生创新能力

护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进行创新教育, 从大一进校开始进行, 让护生树立创新意识, 指导护生学习创新方法;②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鼓励护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 培养护生探讨医学奥秘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及培养护生的科学研究能力;③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和严格的处罚机制, 杜绝学术造假活动[2]。

参考文献

[1]潘凤.指导临床实习护生适应角色转变[J].护理研究, 2002, 16 (7) :430.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8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职教育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职生有了新的特点。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常常抱怨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只有正确把握中职生的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障碍。

1.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其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四年制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往往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多元化,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等。

3.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内科护理教材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不同,内科护理学,与医学类教材比较,内容较浅,知识点面广难精,中专医学类教材包括内科学、神经病、寄生虫和传染病4门课程,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认症外,学生还要学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5.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和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的上进意识,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开发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6.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6.1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教学“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教师问诊,让其模拟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要点,说明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点。在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还可让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总结护理要点,应用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有效记住专业知识,又能强化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6.2课间走到学生中去:中职院校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10~20分钟组织趣味小活动,或找个强化话题和其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其闪光点,让其喜爱学习这一学科。

6.3布置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应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侧重背诵。在护士资格证相关辅导书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多为选择题),并打印出来与同学一起分析,引导他们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每次课上提问不同的学生,答对的给予表扬;对答错的学生适当提示正确答案。应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4阶段测验改方式:抛开传统的一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把各病基本要点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如:最常见、最主要的题目,在班内多次组织抢答和轮流答,记录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肯定。

6.5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赏识适当会事半功倍,赏识过度会让学生骄傲自满,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中职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难免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赏识教育”需要实事求是,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当然,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个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9

执业护士只有取得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很好地服务于护理对象,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

新时期高等护理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护理理念,自私自利。

只有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逐步树立人的整体观念,适应现代护理理论,才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2课程设置不完善 目前多数护理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即前期基础课程同临床专业,后期则是专业课程的学习[2]。

这种课程设置不能为护生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

而且高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多数护理专业均未开设循证医学相关课程,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也未有循证护理相关的章节或内容,仅

见少量的讲座与报告,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导致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情况出现。

1.3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说教性的给出资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素质的需求。

学生不能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机械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教师未进行知识更新及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空洞的理论知识。

2 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高素质是实现护理角色多元化的重要保证。

所谓素质是指护士通过培养教育所获得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即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备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严谨稳重、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工作作风及洁净端庄的外观仪表,对待患者要讲文明、讲礼貌等。

护士的素质在护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

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树立新的观念,主动适应改革,护理工作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才能使护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高道德为标准、高素质为前提,建立高技术下护患间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是未来护理学研究的医德课题之一。

2.2优化课程体系 护理人员的培养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和护理服务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护理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设置各种综合课程及跨学科课程,以保证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的趋势,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3]。

在课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重视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更新,又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融合和应用。

使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课程体系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到临床工作模式,都应贯穿着全职护师的思想,体现着服务、技术工作一体化的思想。

逐步建立一个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整体护理观为理念的具有护理学科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增加理论思考,寻求理论模式的支持;科学、合理地调整护理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科类知识;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等课程应突破原有的学科组织模式,进行优化重组、立体整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上要注意坚持基础性,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组合,促进相关课程的综合化。

2.3改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护理教学手段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结合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实际情况,CAL、IPE和PBL教学法以及PDA教学工具走入护理教育中已成历史的必然[4]。

我国护理教育学者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这些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护理教育质量,以此来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包含观念环境、人际环境以及课堂环境的人文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这些方法的运用需注意其灵活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对正确价值观的重构,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构建独立、完善的教评体系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而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价机构较少受到政府和办学方的影响,因此成立独立于政府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构建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必须。

3 结论

国内的护理教育却未能跟上我国医学的发展及健康观念更新的时代步伐, 未来医学的现代化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减少,妨碍了护患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而新一轮的医改又将给我国护理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若能应时采取相应措施,必将促使我国护理教育摆脱滞后现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妍,何围平.质与量的抉择--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反思[J].中华医护杂志,,4(5):389-390.

[2]姜小鹰,高骇.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9(1):12-16.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3(1):73-77.

[4]蔚颖.PBI.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1(10):1619-1620.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篇10

一、为患者及家属准确且恰当地提供有关的一般公共卫生知识,如传

染病患者不要乱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要吸烟,以及宣传有关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二、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

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配合某些特殊检查等。

三、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的种种因素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对一位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告诉患者及家属拟作哪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麻醉苏醒后会有什么感觉,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疼痛或不适,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四、心理卫生教育。

五、指导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以及预防疾病

复发的有关知识。

以上内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指导,而不是局限于入院介绍或出院指导时进行。也就是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

一、入院教育:

1、知道自己的分管医生和护士。

2、熟悉病区的生活环境:床头呼叫器的使用。

3、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告知吃饭时间、查房时间、治疗时间、探视时间、护理级别等,住院期间不擅自离院,未经主管医生允许不得擅自使用自购药。

4、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要点。

5、学会用教育资料,掌握用药常识。

二、住院教育:

1、常规住院教育:

(1)您和家人是否可以参与教育活动。

(2)诊疗活动的一般常识,学会反应病情、掌握检查的配合要点。

(3)了解疾病的一般常识。

(4)心理卫生教育。

(5)介绍住院费用的查询。

2、特殊检查治疗前的教育:

(1)非介入检查治疗前的教育。

(2)介入性检查:告知检查前后的饮食及检查时配合要点。

3、手术前后教育;

术前教育:

(1)了解术前签字意义。

(2)了解术前准备内容:身体方面、心理方面。

术后教育:

(1)术后环境介绍。

(2)配合治疗、能力锻炼:配合护士完成术后护理,讲解患方对伤

口、引流管的自我保护、情绪的调节、活动与休息、意外损伤的防范、特殊用药的相关知识等。

(3)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三、出院教育:

1、出院后如何用药。

2、如何活动和休息。

3、如何加强营养。

4、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合理饮食、定时休息、适当运动、按时用药、适应社会、保持愉快。

5、按时复查。

备注:各科室根据各专科特点做好宣教卡。

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 篇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光有相应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已经远远不够。近些年,不时传来对护理专业学生“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道德”的批评。在医院里,也常有护士因为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导致误会、争执甚至护士被打杀等恶性事件。来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驱使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除了开设必要的人文课程,还应该将人文教育引入专业教育之中,让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醫学是一门古老而长新的学科,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特色的学科。佩里格里诺说:“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医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三者结合的医学模式。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目前,很多护理学校已经开设了《语文》、《历史》、《哲学与道德》等人文课程,但效果却不佳。导致此种结果的原因众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素质课的老师不懂医学专业课,医学专业课的老师人文知识相对不足,使得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互分离,如同水与油,不能相互融合。如果能够将人文素质教育合理的引入医学专业教育,让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水乳交融,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各方面原因,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管是进入医院、药店,还是养老院,均无法避免面对内科疾病,无法避免与内科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同时,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具有迁延不愈、疗效相对较差等特点,内科病人承认着身体上的痛苦、经济上的压力,家属承受着照料和经济上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护士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只知治病,不知治“心“,轻者导致病人疗效不佳,重者可导致医疗纠纷、病人发生自杀自残等意外事故。如果一个护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对患者身体、心理、精神、文化、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进行关注与干预,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大大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那么,怎样将人文素质教学引入内科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老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外乎言传身教。言传的前提,需要“肚中有货”。中职学校的内科老师,大多是医学专业毕业,人文学科知识相对薄弱,要想在教学中将人文教学和内科教育相结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如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欣赏一幅传世名作,等等。但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简便的,当属读书。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就觉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多读人文方面的书籍,自然腹中有货,谈吐不俗,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水乳交融。

当然,比言传更为重要的,还是身教。比起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可以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身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一言一行,使自己的言行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一定要明白,如果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学生一旦看清我们的“本质”,我们在他们面前将失去“公信力”,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要对病人具备人文关怀,可看到班上的同学生病时,却连一句基本的关心的话也没有,你让学生怎么认为你是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呢?

二、依靠自己丰富的人文学科和医学专业知识,搭建好人文学科和内科护理学之间的桥梁。

教师通过阅读等提升了自身的人文修养之后,就能在教学中搭建一座联系人文学科和内科护理学的桥梁。其实,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与人文学科相联系的地方很多。比如,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这一节中,我们就可以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瞿秋白……因为他们都是肺结核患者。学生们知道结核病曾经残忍的夺去这些名人和伟人的生命,自然会对这个病格外重视。比如,在讲到高血压等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我们可以提到《晋书·乐广传》所记的人人皆知的故事:杯弓蛇影。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喝下后即因疑虑而生病。后来获知真相,才沉疴渐愈。以此说明,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密切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对内科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一定不要忽视病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内科疾病,不仅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其治疗效果,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人在生病之时,心理上往往较为敏感和脆弱,护士的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病人或是引起病人的不满。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除了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态度、需要对病人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这需要卫生学校的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断的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痛苦,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明白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和健康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从而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增强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通过身教,化理论为实践。

前面已经强调过身教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言教结合身教,让学生从各个环节——尤其是在细节上体现自己对于病人的关心和重视。比如,在内科操作技术中,胸腹腔穿刺是常见的操作之一。虽然是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我们却要将它当成真实的人,从各个环节与细节中展示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形成正确而有益的引导。比如,面对“病人”的时候,教师要着装整齐,态度要温和,在操作前要向“病人”介绍操作的目的、方法等,消除“病人”的顾虑,取得“病人“的信任;实际操作时,除了按照操作要求认真进行操作外,还应该询问病人的感受,安慰病人。如果有学生因为面对的是模型,不以为然的说笑、打闹,要给予制止和纠正。另外,如果是在冬天进行操作,我们一定要先打开空调,调节好温度,避免病人因为裸露身体而受凉感冒——这些细节上的用心,即使不解释,也能令学生心领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预约拜访邮件英文下一篇:幸福在那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