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精选12篇)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 篇1
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而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针对我校过去在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 也根据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近3年来, 我校对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实验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 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 验证性实验多,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去, 我校开展的药理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 重复操作多,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且由于动物的个体差异, 有些实验结果不够理想, 难以说明问题。
(2) 实验动物消耗多, 教学成本高。过去我校的药理学实验大部分是动物实验 (主要实验动物是家兔) , 实验动物消耗多。我校每年约有30个班级开设药理学课程, 按每个班消耗24只家兔计算, 一年约消耗家兔720只。
(3) 每个班级人数多, 分组少, 课堂纪律差, 教学效果不理想。我校每个班级约有60~70人, 分3~4组, 每组约15~18人, 每次实验操作时, 都是几个学习认真的学生在操作, 其他大部分学生在旁边观看。加上有些学生的自控力较差, 大家围成一组, 免不了闲聊, 做小动作, 个别学生甚至在实验室里打打闹闹, 影响了课堂纪律。一堂实验课上完, 有些学生说不出今天做了什么实验, 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也不清楚, 更不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总结实验结论, 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4) 学生主动性差, 实践操作能力差。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 学生照着做, 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学习。由于过去我校开展的药理学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 与临床护理操作联系少, 学生并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 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实践操作能力差。
(5) 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缺乏整体护理意识。有些学生不重视药理学实验课程, 在给动物注射药物时, 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以致打完药物后, 说不出刚才打了什么药, 打了多少剂量;有些学生用完药物后也不仔细观察动物的反应,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甚至胡乱编造实验数据;有些学生不爱惜动物, 用针头扎动物, 注射后不止血, 动物中毒后不及时抢救等现象时有发生。
2 改革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1 重新设定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我校的学生学历层次较低 (中专或高职) , 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 而是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护士。所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合理用药意识, 准确观察药物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用药咨询以及应急处理的能力。
2.1.1 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在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先耐心讲解并示范各种给药方法的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正确规范操作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 强调在动物身上多成功一次, 以后在病人身上就少失误一次的观点。由于护理药理学实验中的注射给药与临床护理操作紧密相连, 学生对各种给药方法的练习特别认真, 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在反复练习。我们将每班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 大家互相协作, 教师现场指导, 让每名学生都有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了课堂纪律,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2.1.2 注重临床合理用药意识的培养
在动物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把动物想象成病人, 模拟临床用药。教师自始至终在一旁指导学生, 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防止学生用错药, 乱用药。用药后,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反应, 并作好记录。在临床用药案例和处方分析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用药的对错, 指出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培养学生合理用药的意识。2.1.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 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我们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其作出应急处理, 以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如学生在做“地西泮抗惊厥实验”时, 由于有些学生注射地西泮的速度过快, 引起动物地西泮中毒 (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 , 教师会指导学生立即给动物进行胸腔按压, 并鼓励学生坚持抢救, 决不轻言放弃。
2.2 改革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全面改革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强化学生的安全合理用药意识, 强化对学生临床用药护理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环境, 将所学药物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减少动物验证性实验, 只保留经典实验项目
根据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我们只保留了4个经典动物实验: (1) 实验动物 (家兔) 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此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各种给药方法。 (2) 有机磷中毒及解救, 我校的学生以学习普通护理者居多, 面向农村就业的多, 此实验有助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药物中毒反应, 做好记录, 培养其基层护士应具备的急救能力。 (3)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此实验有助于强化学生合理用药的意识, 并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静脉滴注0.2%氯化钾和静脉推注10%氯化钾不同反应的比较, 通过此实验, 学生可以练习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 药物的配制、稀释, 滴注速度的计算, 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2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对比, 加强学生合理用药的意识。通过减少动物验证性实验, 既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成本, 也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2.2.2 增加电教实验
将一些对实验设备要求高, 耗时长且操作繁琐的动物实验改为电教实验 (如传出神经药对血压的影响) , 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 舒适的音乐, 以及教师在旁边适当的解释,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2.3 增加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 (1) 根据儿童的体
重计算药物的剂量。 (2) 熟练使用《注射剂配伍变化表》。 (3) 根据药物的性质、病人的体重和病情, 计算滴注速度。 (4) 药物的溶解、稀释和配制, 在实验中, 强调操作的准确、规范, 为今后学习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打好基础。
2.2.4 增加临床用药案例和处方分析 (1) 我们从各医院搜集
到一些关于用药的典型案例和处方, 然后各班分组讨论, 每组5~6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 运用所学的药物知识, 讨论药物应用是否合理, 预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强化学生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假设情景, 模拟临床用药, 让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 要求“护士”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提供用药咨询, 从而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环境, 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
2.2.5 增加实验考核内容 (1) 完成一项指定的操作 (如给家兔
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滴注速度的计算;药物的溶解、稀释和配制) 。 (2) 分析案例和处方中的药物应用是否合理或假设情景, 模拟临床用药。实验考核的分数按3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通过增加实验考核内容, 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改善课堂纪律,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校通过重新设定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 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强化了学生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 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蒉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 篇2
[摘要]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按照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护理 药理学 实验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护理药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是一门具有多层特征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应在实用型上多做探索,体现出高职护理特色。本文就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培养目标
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上,要把握两点。一要把握高职特色。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使学生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二要把握护理特色,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方案要通过护士具体执行。但护士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病人的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药理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需熟知药物的性能,熟练掌握给药途径和操作技能,协助医生搞好临床合理用药,观察分析病人治疗后的疗效与反应,要善于发现、及时解决不良征兆,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达到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药理课是联结基础与临床,联结医、护、药的桥梁和纽带,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相关。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的工作实际,侧重于技能训练和用药监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士的工作是直接执行医嘱、处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要主动配合医生正确执行医嘱,必需熟练掌握药物方面的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实验内容可选择一些如药品外观检查、对变质药物的判别技能、剂量的准确换算、药物配伍变化、剂量和途径练习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给药后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首先是护士进行观察。因此,培养学生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及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选择观察指标明确、便于灵活处理、容易操作的实验。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等,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更快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手段是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照着实验步骤去做。近年来涌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其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不同实验设想予以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纳式教学法,是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微机化实验操作系统,利用其强大的生物信号转化和数字处理及显示功能,有利于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合。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可采取实验前讨论、实验后归纳总结的方式。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拟定2~3个思考题,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实验方法确定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实施,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时抓住那些容易消失或不易发现的现象,养成认真、仔细、有始有终观察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归纳、比较,总结本次实验内容和经验教训。通过比较,会发现每个组的结果相差很远,有的组抢救非常成功,有的实验组因抢救不及时或静脉注射不熟练,未能及时给药,错过抢救最佳时机,导致动物死亡。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护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及时的解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从而受益终身。
总之,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药理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来为解除病人的疾苦多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莹.从教师做起提高高职护理专业药理课教学质量[J].中国伤残医学,,15(4):76.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6-0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帮助学生得到和提高经验,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主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下面就我校加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一、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1、完善实验教学硬件
我校在原有的中心实验室基础之上专门设立了基础护理实验室,目前具有一个示教室、一个准备室、四个实验室,更好地满足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中心供氧装置、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等,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完善实验操作规程
我们坚持采取“课前讨论,课后思考”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校本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重新整理并出版,严格规范了实验课各项技术操作,严把《基础护理学》操作关。
二、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1、我们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然后开展“小组竞赛”,最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
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同学们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另外,我校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来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案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和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配合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应变能力。新鲜有趣的情景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护理实验教学始终
在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通过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雁.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篇4
1 教学改革
1.1 反馈讨论训练法
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或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 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彼此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 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 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1.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形象地充实实验教学的不足[1]。我们建立了2个多媒体示教室, 使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 既丰富了授课内容, 又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对操作步骤进行巩固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 病例式综合技能训练法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每一项护理操作中, 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病例要求, 使学生根据病例内容所需进行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 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 又让学生充当了患者, 实现了护患角色的置换。
1.4 ECS模拟情景演练法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代表目前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 (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 将ECS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例如通过ECS设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的病例, 让学生课前设计模拟抢救过程, 课堂中分组进行抢救操作的演练, 然后学生间相互讨论评价, 最后教师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通过模拟情景演练法,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情形, 把平时所学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际病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见习、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5 临床见习教学
实验课中, 我们安排9-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走出实验室, 真正与患者零距离接触, 在临床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课后延伸教学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中建立了在线辅助操作系统, 涵盖了各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观摩操作视频, 还可以浏览相关步骤详解, 随时就操作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提问, 教师在线答疑。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需要多看、多问, 更重要的是多练习, 才能熟能生巧, 牢固掌握。我们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 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 此种教学法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与学互相促进, 不仅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以达到具备关怀能力的目标[3]。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传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贵主.谈我校公共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1.
[2]陈玲.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2) :72-73.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篇5
一、实验课的性质和目的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指导体育心理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达到:
1、能正确地进行心理测量,并对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进一步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体育心理实验课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项技术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之。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每2人为一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操作和答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其中试
卷部分占50%,操作占3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
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
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并按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五、大纲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使用。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实验内容简介
实验一肘关节动觉感受性的测定(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测量肘关节动觉感受性测定的方法。[主要仪器、设备]
肘关节动觉感受性测试仪。
实验二动作持续时间知觉的测定(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测定原地跑动动作持续时间知觉的方法。[主要仪器、设备] 秒表。
实验三深度知觉的测定(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测定深度知觉的方法,了解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主要仪器、设备] 浓度知觉测试仪。
实验四动作技能练习曲线(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使用双手调节器测定和绘制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主要仪器、设备]
双手调节器、秒表等。
实验五动作稳定性测试(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使用动作稳定器测量动作稳定性的方法。[主要仪器、设备] 动作稳定测试仪。
实验六操作思维的测定(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使用五格三筹码操作思维测定仪测定操作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仪器、设备]
五格三筹码操作思维测定仪。
实验七卡特尔16PF个性因素测试(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使用心理应用系统(PES)测定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仪器、设备]
心理应用系统(PES)。
实验八心理健康测试(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会使用心理应用系统中的SCL-90测试量表测定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仪器、设备] SCL-90测试量表。
九、使用教材
护理教学中的实验改革 篇6
为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我们紧紧围绕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断探索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练习,使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为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80-02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性很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渴求愈来愈高。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独立思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能力。为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我们紧紧围绕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断探索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练习,使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为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转变观念,增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我校每年招收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因而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上就比较困难。并且多数学生对上实验课认识不足,一种认为实验课就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不认真也没关系,等到毕业实习再说;还有的学生说什么:“将来当个护士还不是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跑腿打杂的事,需要有多高的护理操作技能?”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开始对实验课操作训练多持敷衍应付态度,严重影响着实验课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坚持进行学习目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其正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必须克服思想偏见,牢固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二是讲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是实践的起点,而不是终结,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缩短学习与临床应用的适应能力,在学校加强护理技能操作练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教育,学生上实验课的自觉性随之大大提高。
2 情景角色模拟教学
即通过摹仿临床工作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学院将专业实验室完全按照医院的护理单元进行了改造,配备了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建成了拥有人工呼吸机、自动洗胃机、抢救床等先进设备的急重症监护室(ICU),和医院病房相同的模拟病房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医院的环境和设备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技能训练方面,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项目都是每个学生逐项进行训练和考核,不仅要求操作规范和成功率,并且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模拟病房在满足手术患者的需要综合实验中,学生之间相互扮演护士、患者和家属,一切操作模拟真实情景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沟通教学和临床的桥梁作用。这样既利于学生从角色互换中领悟到不同心理感受,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及关心尊重患者的良好职业道德。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实验操作要求创设不同的情景,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味,兴致勃勃去做。例如,在创设“预防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 情景时,我们围绕实验教学目的,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物品准备到与患者解释、操作的过程;皮内注射应注意什么;若患者出现不适或过敏性休克如何进行紧急处置。然后再让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操作,以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体现学生在校实验和医院工作的一致性,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在皮试、肌肉注射、静脉穿刺等实验,实施“用真药在真人身上练就真功夫”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并深刻体会到护理技术对于病人的重要性。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关键就是加强临床实用技能项目训练,凡护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都采取全真或仿真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保证岗位课程目标的实现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 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促进护理操作技能达标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要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熟练掌握的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就必须有一个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鉴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活动,总的要求是:理论教学,精心示教,分组练习,反复实践,以求真知。如让学生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练习,虽明确提示要重温无菌操作概念,掌握无菌操作原则,而许多学生在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等护理操作中往往不注意细节,无菌观念不强,跨越无菌区的现象比较普遍等。于是,我们把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予以讲解指导,并结合播放相关护理技术操作录像,让学生反复练习,准确掌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实验课课时安排是不够的,为给学生搭建进行实践操作练习的平台,我系决定在第四学期的第二个月开放实验室,进行护理实验的强化,安排专职教师值班辅导,学生自行管理。入室前专人负责填写实验室开放登记表,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用品,并相互配合监督,创设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环境。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实践操作练习的机会多了,也就能很快熟练掌握了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综合實验教学,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资料:
[1] 李小萍,基础护理。北京 :人卫出版社,2006.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7
1 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国内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课堂讲授占的比例较大,实验课的课时开设较少,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并且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实验项目与临床脱节。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设备落后,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等,而且缺少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临床技能水平下降[1]。
2 加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1 教师充分准备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典范,教师操作的规范程度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应统一操作标准,做到对每个动作要领表达准确、规范,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判,并制定最佳实验方案。
2.2 完善实验条件
外科护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大部分操作都是创伤性的,以患者为媒介完成实验不现实,也不可行,而动物实验成本又太高。近年来,我院购置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有效解决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操作对象而无法实施的难题,可以模拟完成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训练,如心脏胸外按压、穿刺导管置入等。
2.3 学生提前预习
学生在上实验课前先熟悉实验大纲,做到对实验的初步认识,教师要严明纪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规范操作。
3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进行训练操作,但是示教过程因操作范围较小,以及学生所处位置、学生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无法清晰、全面地看清教师的示教过程,就需要教师反复示教。鉴于此原因,我们通过电脑、手机、MP4等多种媒介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强化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目的,首先从基本训练开始,让学生勤动手,由外科手术中最一般的操作技能开始,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必须重视每一个细节,即怎么戴好口罩、帽子,正确更换衣服,穿无菌手术衣,手的清洁与消毒,戴无菌手套等共性准备;以及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的打结缝合技术以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操作,并且在学会的基础上要求熟练、规范地应用。
5 优化实验室练习
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验结束前留一部分时间,每组选派一位学生进行抽查,操作结束后,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学生自评,然后其他学生讲评,最后教师小结,评出成绩。采用实验操作随机抽查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传统实验模式,巩固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每一个操作细节,达到了熟练掌握每项操作技能的要求。
6 加强实验课课后的练习
掌握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临床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一个实验仅靠课堂时间进行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课外实验补充。第一,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实验的直观性和细致性点拨;第三,发挥骨干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协助教师指导;第四,在实习前进行实验技能考核[2]。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不能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行为再现,关键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规范有效的专业技能教育。改革传统的实验模式,培养具有优良职业道德、严谨踏实医风医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及牢固的无菌观念、扎实的外科手术操作基本功的人才,为基层和社区培养能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苏勤,王建林.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7-28.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8
1《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实验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节
1.1.1 实验操作内容落后
部分被淘汰的操作技术仍在讲授, 如开放式静脉输液法已被临床淘汰, 但仍被列为实验操作内容。
1.1.2 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不一致
目前护理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 然而教材仍然没有革新, 因此许多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像导尿术、灌肠术、鼻饲法等, 在临床都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操作, 而在实验室则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练习, 二者的差别较大, 致使学生在临床操作时感觉无从下手。另外, 临床带教教师工作强度较大, 带教水平参差不齐, 对一些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不严格, 与实验室练习时差别较大, 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1.1.3 临床应用较多的操作技术在实验课中未开设
如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引流术等,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频繁, 但在实验课中并未开设, 使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
1.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管理方法落伍
1.2.1 青年教师缺乏临床经验
我校担任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教师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 没有经过临床实践的锻炼就走上讲台, 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基础。
1.2.2 教师传授护理操作的方法不统一
由于没用集体备课, 教师传授护理操作方法不统一, 加上有些教学录像和教科书有出入, 导致学生操作方法混乱, 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怀疑。
1.3 教学模式单一, 操作指导教条
1.3.1 目前,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即在实验课前, 由实验老师为学生准备好用物, 上课时先教师示范, 之后学生回示, 再分组练习。结果学生机械模仿教师, 没有独立思考, 从而在考试或实际工作中, 用物准备不全, 丢三落四, 这样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1.3.2 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要求过于教条、繁琐过分强调操作的顺序、动作的规范程度, 致使学生死记操作流程、尽力模仿教师动作。这样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养成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
1.4 实验条件相对不足, 实验室管理不规范
实验室设备陈旧、功能落后、数量不足、临床用物添加不及时, 使教学跟不上临床。如导尿术、灌肠术、吸痰法、鼻饲法等都需进行模拟操作, 而实验室模型人的数量较少、模拟功能较差, 以致不能真实的模拟, 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室设备不足, 有时十几个同学一组, 加上课时限制, 学生做的机会少,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 实验室开放力度小, 实施不到位, 且限制练习项目, 减少了学生练习机会。
2 实验教学的改革设想
2.1 实验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1.1 更新实验操作内容
为顺应当今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教师应深入临床实践, 了解临床常用操作项目及方法, 及时删减已被临床淘汰的内容, 保持教学与临床的统一。
2.1.2 提高带教教师教学
临床带教教师所教护理操作技术应规范化, 使临床见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实验教学的延伸。同时, 在校教师应经常与带教教师沟通, 了解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另外, 实验操作用物应与临床相一致, 以免学生不适应临床。
2.1.3 增加临床应用较多的护理操作项目
如医嘱处理、病历书写、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抽血、等。另外, 对各项常规操作要经常研讨、修订, 使教学与临床保持一致。
2.2 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
2.2.1 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 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是一名优秀的护士。因此建议青年教师多去临床进修和学习, 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2.2 实验教学统一
集体讨论操作中的重点、难点, 取精去糙, 统一实验教学的内容、操作步骤。及时补充国内外护理学基础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上已出现但未编入教材的护理实践内容。
2.3 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3.1 学生准备实验用物
改变传统的教师准备实验用物的做法, 改为学生自己准备用物, 实验教师指导。
2.3.2 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学习方法[1], 由美国教授Barrows首创, 80年代引进中国[2]。其特点是: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讲授鼻饲法时, 可先提出以下问题:在插管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及如何处理?如何验证胃管已插入胃内?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 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其探究兴趣。
2.3.3 案例分析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 以提高其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鼻饲法时, 设置病例:患者张某, 男, 68岁, 口腔手术后七天不能进食, 在此期间如何满足病人的营养, 治疗需求?此病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满足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需求, 并在操作中考虑病人的需求, 真正做到为病人解决问题。
2.3.4 角色扮演法
是一种模拟一定的生活片段, 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将角色的言语、行为、表情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以学习新的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角色扮演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 使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迁移到临床情景中, 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如为病人更换床单、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等, 都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学习。实践证明, 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 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
2.3.5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教学中操作步骤教条、繁琐的现状
要求学生掌握操作原则, 不要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使学生明确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 允许有换操作顺序及方法的改变。如口腔护理时, 只要学生能将病人口腔擦洗干净, 动作轻柔、熟练, 病人感觉舒适即可。没必要死记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操作顺序。另外, 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更先进、实用、科学的方法,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能力, 改变学生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
2.4 加强实验教学设施建设, 规范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因此, 应加大实验教学投入, 扩大实验室面积, 增设模拟病房, 模拟病房应按医院病室进行设计, 使学生对医院环境有一个感性认识;还应增加实验设备, 要求设备功能齐全、仿真效果强, 既能满足单一实验需求, 也能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另外, 根据学生需求, 逐渐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使学生可以自主安排练习时间, 对自己薄弱的实验操作项目进行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Glen S, Wilkie K.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nur~sing:A new modelfor a new context[M].Malaysia:MACMILLAN PRESS LTD, 2001:5~60.
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9
1 实验内容的选取
1.1 精选实验项目, 保留经典实验, 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保留静脉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配伍禁忌、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3个实验。药理学验证性实验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实验,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都是建立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的。因此, 精选、优化、完善传统实验项目非常必要。例如, 静脉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该实验安排在临床常用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学习之后, 因为这些药物使用时都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课通过观察给予同等剂量的氯化钙, 静脉给药速度不同出现截然不同后果的两只兔子 (一只立即死亡, 另一只心率、呼吸加快) , 使学生认识到应严格遵照医嘱给药, 注意给药速度,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河南省为农药使用大省, 基层医院农药中毒就诊率较高, 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在已结束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安排此次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 建立兔子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 观察中毒症状, 在症状出现后立即给予解救药品进行解救, 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的理解, 也能加深对中毒症状及解救药物知识的记忆, 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在用药过程中正确合理配伍, 保证给药安全。通过观察乳糖酸红霉素药物配制及模拟临床常用4组药物输液时药物配伍禁忌变化, 强化学生药物配伍意识并学会查看《注射药物配伍变化表》。
1.2 完善内容, 弥补缺陷, 增加提高护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
溶液浓度和剂量计算实验为单纯的操作性实验,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讲相对简单并且与临床联系不紧密, 故教学改革中去除此实验, 增加模拟临床护理用药训练实验, 将实验室布置成“模拟治疗室”[2]。护理活动是一个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3]。“模拟治疗室”和护理用药程序的应用, 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 重教师、轻学生的教学观念, 将素质教育和情景教学融入药理学教学之中[4]。因此, 模拟临床护理用药训练就成为此次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在“模拟治疗室”进行护理用药程序训练, 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之间的距离。我们共收集胰岛素、地塞米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奥美拉唑、阿司匹林等11种临床常用药物处方, 从拿到医嘱、审核处方、领取药品, 到配制药品, 然后给患者用药, 观察患者用药中和用药后的反应, 交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环节进行分析, 通过理论指导、角色互换及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 让护生明白规范的用药护理对于保障用药安全, 提高医嘱质量, 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最大程度地限制药源性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教研室还将这11种药物处方模拟临床用药护理过程制作成视频, 供教学及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使用。
2 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改革后的护理药理学实验学时紧凑, 教学内容有利于知识的横向联系, 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药物及药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摘要:通过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实践, 改革护理药理学实验内容, 让药理学实验与临床实际工作进一步对接,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临床需要的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袁耀萍, 王晓岚, 储敏.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24) :111-113.
[2]汤昕恺.“模拟病房”在药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8 (5) :128.
[3]晏云霞.浅谈《护理药理》实验教学与护生能力的培养[J].医学信息, 2010, 23 (7) :2081.
护理学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 篇10
1.“活 ”学大体标本
(1)串联基础知识
大体标本可以最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观察大体标本时,首先要明确标本是什么组织器官,可以让学生复习以前组织解剖学学习的内容。学生中普遍存在此种情况,应试被动地学习,学一门丢一门。我们在给学生展示大体标本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组织器官,要让学生回忆组织解剖学知识,自己说,并给予适当提示。比如:一个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标本, 血管取纵切面展示, 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何种脏器。提示学生:是实质性还是空腔脏器? 显然是管腔状脏器的切面。让学生回顾实质和空腔脏器都包含哪些及其结构,呼吸道(气管)壁有软骨环支撑,消化道内壁则有黏膜结构(皱襞、绒毛),一一排除,且该组织器官有分支结构,最后得出是血管来源的标本。
(2)联系临床 症状
实验学习过程中, 要将标本形态结构的改变和功能代谢变化即临床表现联系起来。给学生观察消化系统常见肿瘤标本,如食管癌的标本。食管癌主要发生于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及缩窄型,不管哪一型,都可能导致食管管腔病理狭窄。让学生边观察标本,边结合食管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不难说出食管癌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且应该对此类患者如何护理。
(3)将标本“立 体化”
让学生做个“有头脑”的护士,拓展思维,联系病理生理知识,使标本“立体化”。例如,在讲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中的慢性肺淤血大体标本时,不仅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标本,而且让学生分析发病机制。结合循环血液流向启发学生:肺淤血可由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并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通过思考分析,学生由基本病变拓展到对某一疾病比较完整的认 识 , 培养全方 位的思维模式[2]。
(4)学生讲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唱主角。可以将学生分成几小组, 每个小组一个大体标本,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讨论后派一代表描述此标本,并给每个小组打分,分数最高者给予表扬。此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给予鼓励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率。
2.浅 学镜下结构
根据护生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只需让他们宏观掌握大体病变,而疾病的镜下细微改变不需详细讲述。给学生镜下观察切片标本有个大致了解, 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一些典型病变即可[3]。
3.动 物实验
开展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动物实验 (如空气栓塞实验),通过动物实验复制人类疾病,让护生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过程及病理变化有感观的认识,不仅加深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4.临床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是病理实验课中学生较感兴趣的一个环节,通过病例中提供的资料,结合病理理论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做出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的病例讨论,学生不仅将所学的病理知识活学活用,而且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将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分析内在因果联系,学生的归纳推理、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活”学大体标本、动物实验、临床病例讨论等丰富的病理实验课内容,让护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打牢基础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临床思维,为打造高素质护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以上只是笔者的经验之谈,病理实验教学这门艺术科学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在教学培养人才方面继续探索。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通过“活”学大体标本、动物实验、临床病例讨论等病理实验课内容,探讨如何为临床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 综合教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6-02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实验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临床工作态度,因此,构建优秀的实验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重视和探讨。现将我校实验教学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专科学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57人,对照组60人。两组护生在性别比例、班级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示教,学生反复练习”为主;实验组采用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小组合作教学法、PBL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进行综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采取适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操作”时,可按照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病例和教学问题发放给护生,课前由各个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问题;②实验课堂上,可以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10岁的儿童,儿童的母亲。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护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护士不仅仅要注意技术操作的熟练性,还要做到安慰患儿,对患者母亲给予指导和健康教育,并随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前十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对各个小组的操作手法进行评价,对所设置的问题一一解答。
1.3 教学评价 ①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统一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满分100分;两组护生的考试内容、监考老师均一致。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②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分析 资料整理收集后,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课堂教学效果调查情况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经分析认为,综合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法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堂教学。学生为了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及利用电子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也有利于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综合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
3.2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护生学习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在实验练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学病例,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将情境-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动力[2],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又能够感受到护士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3]。同时,小组成员间也相互比较和相互竞争,学习紧迫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护生学习更加自主主动。
3.3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综合教学模式,教师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放给护生,各个小组护生通过角色扮演,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無形中拉近了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得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也有利于高职护生更快的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总之,综合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习的思维[4],顺应了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高职护生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护理人才,值得护理教育者将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窦冬梅,李博.综合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C):564-565.
[2] 周芸.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8.
[3] 秦晓明,胡明宇.分组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优势[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75-76.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 篇12
1 护理实验室和实验课的管理与改进
我们把基础护理实验室分为示教室和训练室两部分。示教室不仅有和训练室同样的仪器设备, 还有由计算机控制的多通道摄像系统, 可以从各个角度把示教教师的操作动作投影放大。学生的座位呈阶梯状、半圆形排列,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示教教师的操作过程。训练室即模拟病房, 每个训练室有6张床位及配套的模拟人、实验物品和仪器, 并配有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其中装有基础护理实验课所需的所有操作软件。实验课先由示教教师在示教室给学生操作一遍, 示教教师需要分解每一个动作并讲解动作的理论基础, 强调示范动作和基础知识的链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操作, 使学生在没有动手操作时, 就知道每步操作的重点及理论支持。然后, 学生分组到训练室练习, 学生操作练习后, 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浏览标准的操作过程;并在重新练习后, 给学生布置问题, 要求学生课后解答并练习所学习的操作内容, 使其操作达到熟练、准确。教学环节中的这一变化使学生能把简单的操作理论化, 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室常年对学生开放, 由学习部、各班班长及基础护理教研室根据各自的时间进行协调安排。训练室的开放, 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基本操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熟练、更准确, 这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又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
2 实验仪器、教具、卫生耗材的管理
仪器设备、教具、卫生耗材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基础护理教研室管理着示教室和4个训练室。示教室有计算机摄像系统;训练室有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每张床配有可拆卸的模拟人、床头柜等教材配套教具及洗胃机、吸痰器等设配;训练室后有储物间, 存放教具以及卫生耗材, 品种繁多、功能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使用守则。我们的做法是:电系统由专人负责, 使其常年处于工作状态, 并定期加以维护、检修及更新软件;实验物品由教学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 使其与实验进度相匹配;耗材定人定量严格管理, 避免浪费, 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实验物品, 珍惜实验器材的习惯。有文献报道护理实验室物品损坏赔偿制度[3~4], 但我们认为有损坏是正常消耗, 而赔偿和罚款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求知欲的提高, 所以我们不实行这种管理方式。卫生方面除每个班级课后教具清洗和卫生扫除外, 每周安排一组学生专门进行清理, 保持训练室病床、“病人”、桌椅等放置有序, 整洁美观, 并在课后填写物品消耗和需求补充报告单。实验仪器定位, 实验物品定点, 教具陈列存放;同时定期整理、清点常用物品, 及时处理过期陈旧老化物品;积极引进临床应用技术和一次性卫生耗材, 使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同步。
3 人员管理
从近几年我院引进的教师来分析,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历极不相配, 理论基础雄厚, 但实践能力欠佳。所以我们采取新进教师必须准备教学实验并要管理训练室, 使教研室每个人除了教学外都还有一项主要工作, 并要求教师紧跟临床, 保证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实验操作要符合临床的要求, 例如PICC、多头留置针、化疗药物渗出的危险及处理等。同时让教师积累些失误的临床案例, 使学生警钟长鸣, 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真正胜任护士这一高风险的职业。
4 结语
经过以上改革, 基础护理的示教室和训练室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院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各训练室的物品和设备长年处于应用状态,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操作技术更是始终保持在一线护理人员的水平。2011年我院有426名护理本、专科毕业学生, 其中有115名毕业生分别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四医院录用。录用比例远远高于本地区其他医学类院校。其余毕业生也被省级、市级中心医院录用。
综上所述,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还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使学院、教师、学生三方受益。学生的责任感、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 为学生日后的护理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顾慧明, 尤黎明.护理技能教学中心, 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姚英, 马翠萍, 朱珍.浅谈护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7) :70.
【实验室教学护理学论文】推荐阅读: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06-28
毒理学实验教学06-09
病理学实验教学09-20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05-21
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06-13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06-29
病理实验教学论文10-25
初中实验教学论文05-12
谈实验异常设置对实验教学的甄别作用论文07-18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论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