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实验

2024-10-16

护理基础实验(共12篇)

护理基础实验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素质化。护理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

1 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合理

当前, 护理操作技术教学还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虽然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 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护理技术的整体提高。

1.2 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统一性和动作的规范性

护理学基础实验内容多是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训练, 教学时教师先示范, 然后学生进行训练, 教师过分强调动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 学生按部就班地练习, 而不明白其原理, 学生操作缺乏灵活性。例如, 在模拟“肌内注射”技术操作中, 教师特意准备了过期的维生素B12, 结果只有15%的学生查对出来, 其余学生虽然知道有查对制度, 却没有对所用药物的有效期进行查对。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缺乏灵活性, 难以适应变化的临床护理工作。

1.3 实验室管理低效

实验室属于三级管理, 主要用于课堂教学, 课外时间很少对学生开放, 这使得学生没有地方和物品进行课外练习, 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室效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形成资源浪费。

1.4 实验室设备少而落后

实验教学存在与临床脱节现象, 如临床医疗、护理文件书写与记录已有新的规范和要求, 导尿术、灌肠术鼻饲法等几乎都是采用一次性导管, 大多数医院的吸痰、吸氧都是由中心吸引、控制, 但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要求, 使用传统的用具进行教学。

1.5 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单一, 过于强调按流程操作

实验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对待示教“病人”如真病人, 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病人, 往往影响到学生工作责任心、使命感的建立[1]。新的护理模式要求以病人为中心, 使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由于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实施标准的基本操作技术作为关键性评判性指标[2], 其结果势必误导学生在操作练习中过度关注每一步骤, 生硬模仿教师和教学光盘的每一个动作, 却忽视了病人的主观感受, 最终背离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 改进护理实践教学的意义

2.1 是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护理教学的新路子, 因此, 开展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是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

护理人员是医疗保健系统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发展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新世纪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指导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学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3]。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3 改革的构想

主要通过调整教学思路, 使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护理教学中的教条与保守观念, 使学生在技术操作训练中注重掌握原则性问题, 而不是死记硬背操作步骤。

3.1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3.1.1 操作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考虑操作前应做哪些准备、操作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应如何解决。由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方案, 并写出改进建议。

3.1.2 课堂实施

各小组分别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给予评价, 然后观看录像或由教师示教。

3.1.3 实验总结

让学生对照教师操作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前提下, 提出最简便的操作步骤。

3.2 实施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应便于学生练习, 从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尽量模拟临床, 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如同进入病房, 以得到严格的训练。并由实验专管员负责实验室的开放, 当某班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时, 由任课教师联系实验专管员, 安排实验室的开放, 此外, 实验专管员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又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作用, 可基本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

3.3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已成为护理技术训练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角色扮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4]。由学生扮演病人, 可使学生站在病人角度思考问题, 使其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要。

3.4 在操作训练中引入竞争机制

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 在小组间进行操作技能竞赛, 此举可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使其课上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 有利于营造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

3.5 临床实习前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为达到操作规范化、熟练化、科学化的要求, 避免发生医院性损伤;同时展现护士优美的动作、姿态及语言, 体现白衣天使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逐渐引导学生将操作技能美、形体美、动作美有机结合, 并进行综合考核。

3.6 学校培训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安排学生定期到临床实践,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护理操作, 使学生将所学的操作技术在临床落实,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7 改革技能考核标准, 注重体现学生综合能力

将以往只注重护理技能操作程序的考核指标, 改为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指标。新的考核指标包括职业素质、操作程序和综合能力的测试, 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平时表现、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占实验考核总成绩的20%, 平时考核占30%, 期末考试占50%。这种考核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其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静, 孙洪玉, 郑修霞.实习护生专业态度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35~536.

[2]史瑞芬, 曾爱芳, 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23.

[3]沈宁.面向21世纪探索培养高等护理人才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8, (4) :10~12.

[4]赵峰, 福贵.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 1999, 1:32.

护理基础实验 篇2

综合性实验是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综合模拟实验室、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以学生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学主流。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目前此教学方法已引起护理同仁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国内外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嘱咐,使病人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知道怎样配合完成操作,并清楚有关注意事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是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角色扮演、认真预设操作用语、三级评价体系、课堂竞赛等方法的实践,培养护生在操作时使用操作用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使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病人舒适和满意。

[关键词]培养;操作用语;实践

随着护理学不断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护士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各项操作(如注射、导尿、口腔护理、鼻饲、注射、静脉输液等)时,必须使用操作用语。因为病人有权利知道护士将为他进行的是什么护理操作,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操作,会对自己有什么利害,需要自己怎样做等等问题。而护士也有责任在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运用良好的语言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在操作中给予正确指导配合的方法,操作后亲切询问病人的感受、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并向病人致谢,这样会使病人放心,会促进病人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实现现代整体护理的宗旨,促进人类健康,使其最大限度地达到早日康复。

1.操作用语的含义

操作用语按操作顺序,一般分为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嘱咐三个部分。

1.1操作前解释

[1]操作前解释是指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使用药物的浓度、剂量、时间、方法等进行查对,同时对本次操作的目的、病人需要做的准备、操作方法及过程、以及病人有可能出现的感觉等进行简单的介绍,争得病人的同意与配合。

1.2操作中指导

[1]操作中指导是指边操作边具体交代此项操作的配合方法,如深呼吸、请吞咽等,转移病人注意力,增强信心,鼓励病人协助完成操作,使操作顺利进行。

1.3操作后嘱咐

1.[1]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护理综合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病例设计为基

础,与临床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中开展综合性实验,具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技术的获得不是教师强行“灌”进去,而是应该让学生灵活掌握。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充分认识传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①教育观念陈旧。护理教学中操作步骤要求过于烦琐、教条,教学中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原则,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教学观念保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受到制约。

②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一些已经被临床淘汰或不常使用的操作还在实验室讲授;实验器材跟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护理操作日趋简单,尤其是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了操作的中间环节,使操作程序简化。

护理操作步骤却没有针对一次性器操作后嘱咐是指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并询问病人感受,观察了解预期效果,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向病人致谢。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 实验教学改革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6-01

《基础护理》最为实践性的课程,在其实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技能的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提出和实施,对《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存在的问题的改进和解决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急需转变实验教学的理念 现在的很多护理专业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实验操作的重视,错误的把实验教学当作理论教学的一个简单的辅助,认为实验性的教学只是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完整性,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验教学,这严重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医疗技术更是不断的提高和更新,这就要求学校对护理专业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思想,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尽快适应临床的设备和技术。但是,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学校在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内容和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都远远跟不上临床上的实际要求,这就导致学校的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严重,不能很好体现出学校实验教学的意义。此外,学校的实验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和繁琐,与临床上简便的操作相差很多,使得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学到的操作技术与临床上的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3.实验教学的模式太过单一 现在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开始之前,由老师为学生安排和准备好该次实验课所需的所有设备及材料,课上老师对实验步骤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来按照老师的示教步骤来模仿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完全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会严重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操作死板固定缺乏灵活性,限制他们个性思维的发展,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一些应急问题不能灵活的去解决。

4.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步骤太过程序化 在实验教学的课堂上很多老师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理论上的程序一步一步的来操作,对于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操作动作的规范程度有着明确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都是在死记住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前提下,小心谨慎的模仿老师的实验过程,繁琐的实验步骤和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拓展。

5.实验室条件落后 学校实验教学所用的实验室的设备等条件与实际的医疗设备相差太远,陈旧的设备仪器以及仪器落后的功能是绝对不能满足学生们真实体验实际的操作过程的需求的,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很低。此外,由于实验室模拟所用的设备的仿真度太低,并且模拟的功能很差,使得模拟与实际的操作出入太大,导致学生们对模拟的意义产生质疑,态度散漫。再者,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的设备十分有限,在短短的一次实验课上,只有少数同学有机会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只能靠听老师讲解及观看少数同学的操作来进行学习,这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实验课的效果。

6.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太过单一 由于很多学校不能系统的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学生实验课的成绩就简单的依靠理论课的考察情况来给出,有的学校甚至不单独给出实验课的成绩,导致,《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考核成绩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很大的出入的,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此外,由于很多老师过分强调实验的操作顺序以及操作的规范程度,导致很多实验考核的过程中程序化要求过高,不重视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实验考核的成绩与学生的真实的操作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出入,这将严重打击到学生操作的灵活性及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走上实际岗位后的動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医疗改革的进行,从事《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老师必须要改变旧的观念,接受和探索新的实验教学观念,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充分肯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一观念灌输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也能充分重视起《基础护理》的实验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2.实验的教学设备及内容要及时更新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可以尽可能真实的体验临床上的操作步骤,但是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更新实验教学所用的设备及知识,只是让学生在实验室一遍一遍的模仿着老师陈旧的实验步骤,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将于临床上的实际需求产生大的出入,《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及时更新《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所用的实验设备及所涉及的内容,进而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不能满足现在教学需要的,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发现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这就对临床的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各个学校对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基础护理》的实验性教学加强重视,通过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莉.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3):78-79.

[2] 刘琼.《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刍议[J].科学时代,2012,(21).

护理基础实验 篇4

1 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的强化, 是实验室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在教师引进方面要求其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与临床紧密跟进, 从而保证自己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同时要求实验室的操作严格与临床上的要求一致, 例如PICC、多头留置针以及化疗药物渗出等的危险及处理, 另外, 实验室教师要多收集临床上的失误案例, 让学生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给学生以前车之鉴, 杜绝前人的错误, 真正的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风险, 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 时刻警钟长鸣。

2 加强实验仪器、教具以及卫生耗材的管理

仪器设备、教具以及卫生耗材是实验室教学的最为主要的物质条件, 亦是实验室的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示教室配备计算机摄像系统, 训练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另外, 每张模拟床均配备上配套的可拆卸模拟人、床头柜、洗胃机以及吸痰器等教具;训练室的储藏室存放功能各异、种类繁多的卫生耗材,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使用守则及管理手段。在我们实验室实施以下措施:实验物品由专人负责, 做到与实验进度匹配;电系统常年处于工作状态, 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耗材严格杜绝浪费, 定人定量的严格管理, 培养学生珍惜器材, 爱护物品的习惯;对于学生损坏实验物品我们不提倡文献上报道[3]的赔偿制度, 因为我们认为这将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关于卫生清洁方面要求分班值日, 另外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活动,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与美观;每一次课后均要求认真的填写试验记录单, 仔细的登记物品消耗情况和需要补充的物品;定期的清点实验室的器材, 并且及时的处理过期的物品;另外, 积极的引进临床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一次性的卫生消耗器材, 从而达到基础护理室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同步。

3 护理实验室以及实验课管理及改进

护理实验室以及护理实验课的管理及改进是加强基础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将基础护理实验室分为两部分:示教室和训练室。在示教室中除了配备和训练室一样的仪器设备以外, 另外要配备多通道的摄像系统, 该系统由统一的电脑进行控制, 从各个视角将示教老师的操作动作进行拍摄, 以便于学生观看投影, 而且要将学生座位呈半圆形和梯状排列, 使每个学生均能够看到示教老师的每一步操作。而训练室的设计则与病房的设计相同, 作为模拟病房, 每一个房间均设6张床位, 同时配上配套操作仪器、模拟人以及实验物品, 另外要安装上配有所有基础护理实验课需要的全部软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一次实验课均由示教老师首先在示教室做一次示范操作, 在此过程中示教老师要详细的将每一个动作分解, 并且讲解该动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重点的强调基础知识和示范动作的联系。在学生管理方面, 给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让其进入训练室练习, 且一边练习一边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标准操作的观看, 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布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 对教学中的简单进行操作理论化, 而且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 充分强化学生动手的能力, 最后达到操作的准确与熟练[4]。训练室必须常年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会以及各班级的负责人和教研室的工作人员具体的协调安排时间。训练室开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基本操作学习的时间,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操作水平的熟练与进步[3]。

通过上述的三条措施, 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示教室以及训练室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学校的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各项设备及物品常年处于使用状态,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师操作水平紧跟临床, 保持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同一水平。

总之, 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建设, 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 而且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使学校、学生以及教师三方均获益的效果。学生的动手、管理能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协调感和责任感等的增强, 给学生以后的护理工作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明, 孙亚男, 李苏丽, 等.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8) :102-103.

[2]沈健.护理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0 (7) :17-18.

[4]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78-78.

类与对象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 篇5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

类与对象基础实验

(一)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对象与类的关系 2.掌握类的域、方法、构造器的概念

3.掌握对象的创建与初始化 4.掌握方法和域(静态和非静态)的使用方式 5.掌握Math类,掌握静态成员的使用方式 6.理解方法和构造器重载现象

二.实验内容

1.程序阅读并回答问题 2.类的使用

3.编程实验:猜数字

4.编程实验:素数判断与统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可将程序运行结果截屏,也可分析运行结果)

1..程序阅读并回答问题:阅读实验讲义的对应代码,回答以下问题。

(1)将上述代码编译运行,将运行结果截图。

答:

(2)上述源码中共定义了几个类?分别刻画了哪些数学图形?Triangle类有哪些域和方法?Triangle的这些域和方法是静态的还是非静态的?

答:

上述程序共定义四个类

分别刻画了三角形,梯形,圆形 域有:sideA,sideB,sideC,area,length, boo 方法有: Triangle//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getLength//给出三角形的周长 getArea//给出三角形的面积 setABC//判断是否为三角形

其中所有的域都为非静态的,所有方法都为非静态方法

(3)类和对象是什么关系?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如何创建对象。

答:

类是对象的模板,也是对象的类型,描述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定义一个类。例如class Triangle。然后在main方法中定义域,然后给定义好的域调相应的类方法,赋予对象数据并构造。

(4)Triangle类中出现的Math.sqrt是什么?请举例说明Math类中还有哪些常用域和方法?

答:

Math.sqrt是math类中的求开根号的方法 Math.exp

(5)静态域和方法与非静态域和方法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

答:

静态域可被所有对象共享,并且在没有任何对象之前,就可以访问静态域,调用静态方法,并不需要创建这个类的对象;同一非静态域在不同对象之间相互独立,非静态方法的执行必须通过对象,所以需要事先创建该类的某个对象。

例如: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不需要创建对象,当程序运行时自动运行。而其他的类,例如class Triangle就需要main中创建好对象才能够调用

(6)什么是构造器?构造器与一般方法的区别是什么?构造器可以重载吗?请从上述AreaAndLength.java中举例说明。

答:

构造器用于创建对象,并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构造器与一般方法的区别:    构造器的名称必须和类名相同,而方法名不受限制。构造器没有返回类型,而方法名则不受限制。

一般通过new调用构造器来创建对象,而方法则没有这种调用格式。

构造器可以重载

非静态class Triangle public 和 Triangle(double a,double b,double c)静态Math.sqrt(p*(p-sideA)*(p-sideB)*(p-sideC))

2.已有Rectangle类(矩形类),它有两个浮点型属性length(长)和width(宽)。该类具有两个构造函数(无参和有参),perimeter()和area()方法分别返回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请编写相应的包含main方法的类和main方法来测试Rectangle类。(程序结构参考讲义)

(1)请将源码编写完整如下:

public class 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ctangle r= new Rectangle();System.out.println(“无参周长是:” +r.perimeter());System.out.println(“

面积是:”+r.area());

r= new Rectangle(1,1);

System.out.println(“有参周长是:” +r.perimeter());

System.out.println(“

面积是:”+r.area());

}

class Rectangle{

double length,width;

Rectangle(){

double alength;

}

double awidth;alength = 1;awidth = 1;length=alength;width=awidth;Rectangle(double alength,double awidth){ length=alength;width=awidth;} public double perimeter(){ }

return(length+width)*2;

public double area(){ return length*width;} }(2)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3.编程实验:猜数字。程序运行的界面截屏如下: 源程序: import java.util.*;import java.math.*;public class guessnu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um =(int)(Math.random()*100 + 1);System.out.println(“有一个1-100之间的随机整数,请您猜猜看”);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您的猜测:”);int choice = 0;do{ if(scanner.hasNextInt())

choice = scanner.nextInt();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您猜小了,请继续猜:”);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您猜大了,请继续猜:”);if(num == choice)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答对了”);}while(choice!= num);

4.编程实验:素数判断与统计。程序运行的界面截屏如下: 源代码: 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Hello{

static boolean isPrime(int n){

//如果参数n是素数,那么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for(int i=2;i<=Math.sqrt(n)+1;i++){ if(n == 2)

return false;

if(n % 2!= 0)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个区间:(如:1 100)”);

int a = 0,b = 0;do{ if(scanner.hasNextInt()){ a = scanner.nextInt();

} if(scanner.hasNextInt()){ b = scanner.nextInt();} if(a<0 || b<0)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两个正整数”);}while(a<=0 || b <=0);if(a > b){ int item = a;

} a = b;b = item;int count=0;for(int i=a;i <= b;i++){ if(isPrime(i)== true)count++;} System.out.println(a+“到”+b+“有”+count+“个素数”);}

护理基础实验 篇6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验教学 男护生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8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男性护士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要纷纷开始招收男护生,以解决目前国内临床中男护士供不应求的现象。《基础护理学》是护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实验教学是整个基础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有助于护生获得护理知识、积累操作经验,学会关心和参与性,促进护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单纯的针对女生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专业男女并存的特点,男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压力。这里浅谈一下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法,以供参考。

1 方法

1.1 注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大多男生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该专业,而是因各种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是保证男性护生认真踏实学习的根本。《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篇给全体护生介绍护理专业的历史、发展以及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内容,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学习特点;为护生播放电影《南丁格尔》,让护生了解护理事业开创者的风采,以及护理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从而建立对于护理专业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教师应重点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势,以强化男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

1.2 发展批判性思维

考虑到男性思维灵活、逻辑性强、接受新信息快、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辅导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男护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PBL、CBL等方法,激发男护生对护理操作的兴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喂水端饭、伺候患者,而是有着特定的科学性、艺术性、严谨性。通过实验可促使男护生积极思考,认识到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启发护生学习不局限于教材,不迷信权威。指导学生展开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形成科研思维。

1.3 及时汇报专业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临床及国内外对男护士的需求,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男护生的教育,与男护生共同探讨男性在护理专业上的优势,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我国注册男护士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男护士的培养以及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护士地位的提高是以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和服务质量为基础的,男护生可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偏见,赢得患者的认可,社会的尊重,实现个人价值。

1.4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性别特点,合理调整教学重点。男护生大部分不喜欢过于琐碎的操作,如铺床、床上洗头、擦浴等,相应减少这方面的练习;而一些抢救技术、男性患者的护理则是男护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根据男性动手能力强,爱钻研的特點,要求男护生掌握一些设备器械的使用和简单的故障维修。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的操作使用,提高操作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处理一些小的器械故障,充分发挥男性的优势,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坚定男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1.5 欣赏教育

实验课中教师要注意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善于发现他们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表扬和肯定,激发其自豪感。创造男护生积极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增加男护生回示各项操作的机会;引入竞争机制,男护生之间,男女护生之间进行操作技能竞赛等。对于比赛中表现出色男护生要及时表扬。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任务的男护生,不要过度指责与批评,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做好辅导咨询工作,帮助解决思想及学习上的疑惑,以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对其加以正面引导。

1.6 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成绩实现量化,由人文关怀、仪容仪表、课堂练习态度、课堂纪律、期中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多项指标最终组合而成。考核手段采取角色扮演、情景设计、单项操作、随机演练等多种方式结合。指导男护生遵循护理程序,对预设的患者进行合理全面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经小组讨论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理准确的实施操作,最后对操作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好把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内容也作为考核项目,有利于激发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男护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验课教学,男护生对教师满意度达到100%,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达到95%;《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考核中,男护生的优秀率(>80分)达到93%;学期结束时,未发生男护生转至其他专业的现象。

3 两点思考

由于历史和社会观念的原因,护理领域一直是女性独领风骚,护理院校无一不是针对女性设计教育模式和教学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进入护理领域,大部分医学院校缺乏男护士的培养体系。更由于男性本身的生理特点、传统观念、学习及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若带教教师合理的引导,会导致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护理专业而另谋他业。

3.1 是否配备护理实验男教师

因性别问题,部分男护生不能与女教师进行坦诚地沟通;而女教师也不能十分精确地掌握男护生的心理与思想变化。故建议实验室应配备男性护理带教教师,以减轻男护生心理负担,增强练习操作的信心。

3.2 是否单独给男护生增加相应的实验课

当前的实验课程多考虑女护生的特点而设计的课程,有的实验并不适合男护生去操作,能否充分考虑男护生的特点,比如设备的检修与调整、器械的操作,可以适当增加男护生感兴趣的实验课,循循诱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因材施教。

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并有助于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在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突出男护生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男性护理人才,?共同推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素红,许艳春,魏淑霞,等.男护生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调适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2~63.

[2]崔洁,庞晓丽.男性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1):41~42.

让情境教学走进基础护理实验课堂 篇7

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法贵在以情感人, 以境动人, 达到专业知识和情感同时完满发展的过程[4]。2008年起, 笔者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现综述如下。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护55班为实验组, 共56名学生, 护56班为对照组, 共46名学生, 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生源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两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对照组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学生主动参与。

2.1.1 传统教学法实验课前, 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 按程序上实验课: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上课过程中强调程序精确、操作规范。

2.1.2 情境教学法 (1) 选择案例。

从《护理学基础》教科书中选择案例, 让学生按照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2) 人员组成。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

(3) 课前准备。如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课的实验一般会安排在第四学期护理学基础课程结束前, 此时学生已初步掌握大纲规定的所有操作技能, 进入理论学习的最后阶段。布置预习任务时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 并围绕入出院护理的内容向学生提出环境布置及实验要求,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病例, 并书写提纲给教师审阅。预习准备时间为1周。

(4) 场景布置。模拟医院布局, 设置急诊抢救室、住院处、病区护士站、治疗室, 备有平车、轮椅、血压计、氧气等常用设备及急救器械、药品等, 环境布置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

(5) 演示。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使学生进入角色状态, 打开思维的闸门, 培养她们敏锐的观察力, 激发她们创造的想象力, 激活其各科学习中储存的知识, 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5]。将参与演示的学生分成3组, 分别表演一般患者、急诊患者、急诊手术患者的入出院护理全过程。根据模拟情境的不同, 每组学生数在5~8人不等, 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急诊室护士、住院处工作人员、病区护士、医生、麻醉师等角色。不参与演示的学生都作为评议员, 并分成若干小组, 负责评价各组演示情况及各模拟角色的学生在演示中的优缺点。

(6) 课程评价。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又使学生从角色中领会到该项护理技术的含义, 使学生的护士角色不断得到强化, 为将来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并且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2 评价方法

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102份, 回收102份, 回收率100%。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基础护理实验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两组学生基础护理实验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比较 (见表2)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经χ2检验 (χ2=12.62, P<0.05)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

3.3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测查结果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3显示, 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后, 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综合素质都有明显提高, 说明此种教学方式是成功的。

4 讨论

4.1 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重教师讲, 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教学将病例讨论教学与角色扮演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使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6]。避免了单纯依赖语言教学, 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 更符合人类认知规律[7]。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4.2 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患者的康复, 是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的结果, 护士是联系医师、医技部门、患者、患者家属、社会之间的纽带, 肩负着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病痛的神圣职责, 维系着患者生命的安危, 要从事好这项工作, 要求护士具有团队精神。而情境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教学案例的构思, 教学情境的创设, 角色扮演的排练及表演, 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及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评价及矫正能力,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3 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护对患者的康复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6]。情境教学中把教室、实验室作为病房, 让学生按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史来扮演, 并由其他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医师、护士, 进行诊治、护理,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换位思考, 学生、教师提问、评价、矫正, 使学生更能理解患者, 更能感受患者的疾苦和需要, 从而对患者产生同情、关爱之心, 职业情感便油然而生。

4.4 情境教学可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传统教学方式限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识记和操作的训练, 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情境教学通过表演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及其他学生的看、听、想、问、议、评价、练习, 促进了学生的课前预习, 提高了自学能力, 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 加强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和护士职业能力。

总之, 提早让学生模拟接触各种患者, 可以培养学生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服务意识, 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8]。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法是实现这一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某种情境, 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 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有目的 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是培养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基础护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青文, 谭栋梅.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3) :96.

[2]徐美贤, 谢丽燕.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3) :91.

[3]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6) :442.

[4]蒋峰, 金爽, 陈金梅.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10) :63~65.

[5]史平, 叶晓珍.模拟情景演示与护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J].护理与康复, 2005, 4 (2) :149.

[6]高国贞, 潘汉韶, 王少玲.思维训练教学法的临床实践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1 (12) :707~709.

[7]王菊吾, 叶志弘, 菜学联, 等.关怀照顾的本质及内涵[J].护理研究, 2005, 19 (1) :1~3.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篇8

1 教学改革

1.1 反馈讨论训练法

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或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 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彼此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 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 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1.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形象地充实实验教学的不足[1]。我们建立了2个多媒体示教室, 使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 既丰富了授课内容, 又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对操作步骤进行巩固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 病例式综合技能训练法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每一项护理操作中, 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病例要求, 使学生根据病例内容所需进行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 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 又让学生充当了患者, 实现了护患角色的置换。

1.4 ECS模拟情景演练法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代表目前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 (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 将ECS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例如通过ECS设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的病例, 让学生课前设计模拟抢救过程, 课堂中分组进行抢救操作的演练, 然后学生间相互讨论评价, 最后教师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通过模拟情景演练法,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情形, 把平时所学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际病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见习、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5 临床见习教学

实验课中, 我们安排9-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走出实验室, 真正与患者零距离接触, 在临床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课后延伸教学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中建立了在线辅助操作系统, 涵盖了各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观摩操作视频, 还可以浏览相关步骤详解, 随时就操作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提问, 教师在线答疑。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需要多看、多问, 更重要的是多练习, 才能熟能生巧, 牢固掌握。我们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 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 此种教学法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与学互相促进, 不仅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以达到具备关怀能力的目标[3]。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传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贵主.谈我校公共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1.

[2]陈玲.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2) :72-73.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篇9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 严格控制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验教学管理上以现代护理工作模式为导向, 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空间的同时, 注重行为规范、人际沟通指导, 随时收集师生反馈的信息, 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关, 使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

2 重视学生礼仪和沟通意识培养

2.1 加强护理礼仪和沟通意识培养

学生今后的工作场所是病房, 服务对象是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这是一个紧张、多变的工作环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为此, 在校期间应加强学生意志素质培养, 让其意志品质在平常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和提高。实验室重点进行站功训练, 以增强抗疲劳耐力。靠墙站立, 不准嬉闹、手插衣兜及搂肩搭背。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前, 教师根据制定好的护理礼仪规范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强调养成良好护理礼仪和沟通意识的重要性, 并结合当今就业形势及临床实例对学生进行护理礼仪和沟通知识教育,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和接受礼仪和沟通知识。

2.2 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形象是学生头脑中最原始的护士形象。教师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素质, 做到言传身教;平时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 以身作则, 为护生树立榜样。

2.3 人性化培训, 体现人文关怀

在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端庄大方, 这就势必与个别追求时尚的学生相悖。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注意人性化管理, 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通过与学生交谈, 告知护士良好形象对病人的影响及护理专业特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4 提高礼仪与沟通能力重在实践

礼仪与沟通是在人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好和尊重,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为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训平台, 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 在实验教学中, 通过扮演病人深切体会护理操作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使学生树立爱伤观念。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

3.1 示教法[3]

示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 是保证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示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 示范技能操作步骤等。它是对事实、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的解释, 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示教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在操作前进行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的操作程序、要领、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印象, 能够进行初步操作, 并逐步熟悉操作程序, 掌握要领。示教时, 教师要结合有条理的讲解, 根据操作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领会要领, 对难度大、步骤多的操作, 先分解动作演示, 使学生看清操作步骤, 领会操作要领, 然后再连贯操作示教;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模糊概念及提出的问题, 进行纠正、指导和答复。学生操作练习结束后, 教师可根据练习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

3.2 实验法

3.2.1 小组练习法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 小组练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掌握操作技能。教学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操作, 小组成员共同监督操作过程, 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其在讨论中巩固操作重点和难点, 加深对操作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小组练习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炼其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

(1) 课堂操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按照示范要领, 一步一步练习、体验, 先求正确, 再求快。若遇到困难或模糊不清的地方, 应及时向教师请教。学生练习期间, 教师应认真观看学生每个操作的练习步骤, 发现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共性错误, 应记录下来, 待练习结束后予以共同更正, 并重新示范。同时可以个案病例设计实验内容, 进行操作练习, 使学生不只完成单纯操作训练, 还要分析疾病、研究病情, 确认问题、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 课后操作练习。针对实验教学学时较少, 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个性需求的现状, 我们对学生开放护理训练室,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 以掌握护理学基础各项操作。开放护理实验室, 为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 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3.2.2 临床见习[4]

随着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深入, 开始进入临床课间见习阶段。这时需要课堂教学、实验室练习与临床见习同步进行。一方面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实际有机结合, 这对于巩固理论知识, 加强操作能力培养, 了解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脱节,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3.2.3 加强实习前技能培训

护士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术、熟悉抢救器具的使用, 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 防止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岗前培训, 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可缩短学校理论学习与医院临床实践的距离, 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实习状态。为此, 我校对学生进行4~5周的岗前常规操作训练。具体做法是:带教教师示教, 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术岗前培训, 使学生具有良好、正规的操作习惯及扎实的基本功, 很快进入实习状态。

3.2.4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5]

角色扮演与情境设置相结合, 学生恰当表演, 事后讨论, 让参演学生谈感受、体会, 观演学生谈看法, 最后教师针对内容、表演情况, 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总结。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可活跃实验教学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提升其专业素质。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角色置换学习法, 将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注射、输液、吸氧等实验项目从在模型人身上操作扩展到真人上, 学生2人一组互为“病人”和“护士”。教学前根据无菌原则准备好教学物品和必要的保障措施。操作中, “护士”和“病人”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场景, “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 然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 最后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在模型人身上操作, 由于活动度有限, 缺乏真实感;真人真做, 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要领的基础上, 使其感受护理工作的真谛。在实验课中, 还可采取由学生互扮角色的模拟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病人心情, 增强爱伤观念, 同时也可增进学生间的交流,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

3.3 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 实施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6]

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 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先试后导再练,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先阅后练再导,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先观后议再练, 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4 操作技能评价

操作课程结束后, 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使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以便针对性练习。理论考试占50%, 操作考试占40%, 平时态度占10%。

一般常规护理技术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对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作用, 但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限制[3]。为此, 我们应该使学生树立以下意识: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不违反总原则, 可以有所创新, 达到技能操作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7]。在监考过程中, 教师不必追究违反原则的错误, 而应侧重于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方面, 同时适当增加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分值, 以适应临床需要。单一的教师考核方法会使学生觉得乏味,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采用“师生同时监考”的方法进行考核, 考完后考生先自述操作中的缺点, 然后由监考学生指出不足, 最后教师点评, 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而且能增强学生对成绩的认同感。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既是实践教学方法, 也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

5 加强教师责任心培养

规范的操作手法示教和精辟的讲解无疑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当教师示教完毕, 学生分组练习或回示操作时, 教师应充当观众角色, 认真观看学生练习, 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以提高护生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 21世纪的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树立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护理能力培养, 以全面评价学生收集资料、评估病人、制订计划、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因此, 探索一种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对实现护理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护理人才,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确保教学质量,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艳华, 陆萍静.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8, 14 (1) :106-107.

[2]高燕, 张勤国.高职护生礼仪与人际沟通需求及人际吸引力的调查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8:489, 589.

[3]袁义厘, 孙建玲, 高井全, 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61-362.

[4]孟发芬.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0) :13-15.

[5]郭爱梅, 廖春梅, 孙丽媛.角色表演、情境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 2004, 3 (3) :59-60.

[6]石敬萍.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尝试[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23) , 52-53.

[7]周银玲, 宋丽华, 王咏梅, 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2 (2) :82-84.

浅谈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篇10

一、增加实验操作的课时, 减少理论讲座的课时, 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来到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 都是健康的学生。在她们的思想中, 病痛离他们还很遥远。之所以来到这里学习, 一部分是盲从, 一部分是热爱, 还有一部分是稀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 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在讲解“卧有患者床整理及更换床单法”时, 可以简单告诉学生几个步骤, 然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分角色扮演患者和护士, 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中, 告诉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由于她们不正确的方法, 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的损伤, 导致患者伤口的再次感染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 让学生学会如何为卧床患者更换清洁床单, 使病床整洁, 患者睡卧舒适, 防止压疮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无意外损伤发生, 保持病室整洁美观。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需要很多次的操作才能达到熟练, 给病人及时送去温暖。

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不仅是教者, 还应该是教具的研制者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离不开教具的使用, 然而有些环节的教具还很缺乏, 教师可以自行研制。郑云慧在研制吸痰实验模具的过程中体会到, 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临床就地取材, 动手制作, 以配套教具辅助于教学,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干瘪的理论, 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例如, 在讲授“导尿术”时, 首先告诉学生, 这项操作的目的就是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 以减轻痛苦、协助临床诊断、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等。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该做到:正确地进行导尿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以防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及黏膜损伤。然而男、女病人所用的教具是不一样的, 尤其针对女病人的教具容易让学生错误理解导尿的部位。因此在教学中, 要做适当地补充教具, 才能教会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这项技术。

三、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研究。学生在接收完教师宏观上的指导后, 在实际操作实验中, 应该积极开动脑筋, 教师应该做好引导。例如, 在讲到“常用注射法”时, 很多学生都认为很简单,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出现忘记推药水、注射错部位、配置药物的时候弄错等低级错误。因此, 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分情况进行研究。先引导学生思考:皮内注射法怎样操作?要熟练掌握各种注射的进针角度, 推药手法。在进行药物过敏实验时, 动作要领是怎样的?在预防接种, 特别是针对哇哇啼哭的婴儿时, 如何才能做到语言、动作、心里的和谐统一?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 去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实际沟通能力

学习基础护理实验的学生, 在未来的职业中多数从事着护理工作, 而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人。在临床过程中, 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 既需要护士的良好技术服务, 同时也需要护士的微笑服务。例如, 在对患者称呼时, 有的护士直接说几号病床, 而有的护士却说某某阿姨、叔叔等等。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让病人在病痛中体验到别人对他的关爱, 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微笑服务很重要, 然而由于个人生活的繁杂、护理工作的劳累等等, 护士能否抛开个人的因素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成为所有护士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让这些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护士们, 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2, 6 (37) :442.[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2, 6 (37) :442.

[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 2003, 2 (1) :32-33.[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 2003, 2 (1) :32-33.

[3]朱玲, 马翠萍, 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 2004, 18 (10A) :1779-1780.[3]朱玲, 马翠萍, 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 2004, 18 (10A) :1779-1780.

论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基础 篇11

一、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以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为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但并非所有验证实验都能改为探究性实验。有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后,非但起不到原有的提高科学素养的要求,而且也让探究性实验失去了实证逻辑性的公信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结构》第1课时,在设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实验时,一些教师将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教材实验如下:

1.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注入近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注入酒精,使酒精上液面距管口约5 厘米,标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

2.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此时混合液的液面将______原先所标的液面位置。

为了进一步理解以上实验的结果,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

1.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          毫升。

2.将量筒反复摇晃几次,使黄豆和芝麻混合。可以看到, 混合后的总体积将          混合前的总体积。

显然,教材先提出“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再通过“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来验证“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但由于分子是微观粒子,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没有生活体验,教材顺势增加了“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来模拟“水和酒精混合”实验,通过类比更好地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如果我们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所以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减小”作为正命题,用“水与酒精混合”实验来验证“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结论是合乎逻辑的。

正命题成立,是否意味着逆命题也成立?通过实验发现“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了”,是否能推论得到“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呢?实践表明,按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形成上述的结论。

一次教学公开课活动中,教师将上述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活动: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

问: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原有体积之和,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1:说明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总体积变小了。

生2: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它们混合后,水分子或酒精分子自身的体积变小了。

生3:说明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混合后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体积变小了。

三位学生的逻辑推理都是合理的,而且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可圈可点,不见得生3的答案逻辑思维能力就比生1、生2强。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还没有“化学反应”的知识,也不能理解“水与酒精混合时,分子自身体积大小不会变化”,所以,不可能证伪生1、生2的回答。

这位教师在遇到学生如上的三个答案后,有些束手无策。最后只能告诉学生,生1、生2的推论不可能成立。

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1]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依据是其是否具有可证伪性。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我们不能说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学力水平,不能证伪学生1、2的推论,就说本探究实验的结论就是个伪科学,但是,由于它们在本实验过程中的不可证伪性,使本探究性实验结论形成的合理性存在严重问题。

这种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只是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形式,完全失去了探究性实验应具有的探究本质,这样,不但不能达成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而且造成严重的科学态度的偏颇,成为典型的伪探究实验。所以,当要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时,要严格评估改变后的教学风险、可能造成的利弊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进行预设。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以科学思维发展自洽为基础

科学逻辑自洽是按照科学自身的逻辑推演,自己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必须是自洽性的。一个类似于“同义反复”的条件与结论论证,毫无科学性而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金属活动性。教材第1课时介绍了金属与氧气反应(代表金属有镁、铜)、金属与酸反应(代表金属有镁、锌、铜),通过比较反应的速率来说明:不同金属的金属活动性是不同的;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本课时结束,教材没有要求形成上述几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结论,只是介绍了置换反应的概念。

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探究实验来展开: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提供的实验物品包括铜丝、铁丝、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显然,这个探究实验是想通过“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用来达到活动目的,即铁丝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丝若能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是这样的: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显然,此探究实验的方案的逻辑是不能自洽的。如果这个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则“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就不应该是假设,而是完成本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如果实验是为了验证“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就应该是本探究实验的事实前提与基础,而不应该是探究实验的目的。此实验方案的目的与假设是两个互为探究前提的内容,这严重违背了逻辑自洽性原则。endprint

其实,只要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探究实验的内容还是可以达成正常的逻辑自洽的。首先,第1课时结束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形成“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锌比铜强”的结论。其次,第2课时的实验目的就是探究“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否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与盐之间的反应还是在镁、锌、铜之间进行。

逻辑自洽是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基础,没有自洽的逻辑,科学探究实验违反了科学最基本存在的条件。

三、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以操作性定义为基础

操作主义者认为,科学概念与相应的操作是同义的,凡是不能与操作相联系、不能由操作定义的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对初中学生来说,科学概念是抽象的,是难以在实验中直接体现的,这就需要给科学概念下操作性定义,使之转换为可以直接被测量、被观察的对象。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就是以操作性定义为基础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是物质的比热,因为比热概念太过抽象,七年级学生较难理解。

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不仅仅是因为概念本身的抽象性,更有教学过程的不切合性。分析此章节干扰学生实验建构比热概念的因素大体有:没有掌握热量的概念,难以区别温度与热量的关系,难以将热量、温度、比热等概念“生活化”等。这些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还仅仅是停留在科学术语阶段的文字,而没有与实践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相关联,即还没有达到实验可操作的程度。我们需要将科学概念进行实验可表达的转化,这就是下操作性定义,它是基于把科学概念与经验过程、操作过程联系起来,是操作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进行下操作性定义时,要对形成科学概念的前提条件的种种细节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将这些经验分解为一系列可理解的要素,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或再现经验。

在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夏天的沙滩上,沙子的温度为什么比海水要高”导入是比较贴切的,这个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种类有关,即为建构比热概念服务。而“质量”“变化的温度”两个因素对吸热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并非本课题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建立比热概念),但为使整个探究实验较完整,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实例去说明。如“用同样的热源烧一壶水比烧半壶水时间更久(吸热更多),这是质量大小影响吸热多少”“用同样热源烧一壶水到80℃比到100℃用的时间短(吸热更少),这是变化的温度影响吸热的例子”。

但此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尝试去解决“沙子温度比海水高”,问题指向与实验研究目的指向并非同向,尝试解决问题反而会对形成比热概念产生干扰。

为了解决几个实验概念易混淆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几个概念进行下操作性定义。比如,同样的热源,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同样的热源加热物体,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越多”理解,这样抽象的、不可操作的热量就转化为可实验测量的“加热时间”;而物质温度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去测量。

用实验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种类有关”时,各取50克水和50克沙子,用同样的热源(两盏相同的酒精灯或放在同一个电炉上)给它们加热,保持水和沙子的初温相同,要求学生每半分钟读一次水和沙子的温度,并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沙子,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沙子升高的温度较高,这说明,水和沙子的物质种类不同,影响了它们的吸热多少。

仅仅获得这样的结果,还是无法建构比热的概念,也无法解决“夏天沙滩上沙子温度比海水高”的问题,只是通过实验重复了一次“沙子比海水温度高”的现象而已。

科学解决问题的精要之处,就在于通过现象看本质,抽象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抽象的概念。为了建构比热的概念,继续要求学生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显然,实验数据显示,水和沙子达到相同的温度(如50℃),它们加热的时间不同,加热水的时间比沙子长,即加热水和沙子到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这说明水和沙子吸热本领(能力)的不同。就像不同的人吃饭一样,名字叫“水”的人吃了三碗饭才饱,而名字就“沙子”的人吃了两碗就饱了,我们说名字叫“水”的人会吃饭(吃饭本领强)。

至此,比热概念得以建构。

上述实验的目的并非为了直接去建构比热的概念,即实验不是去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谁大”,而是说明“水和沙子吸热本领不同,影响了它们吸热的多少”,只是在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水和沙子的吸热本领不同,从而建构了比热的概念。这两者的逻辑关系是不一样的: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物质种类(即比热),但由于比热概念正是需要此节课去建构的,所以获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在“质量”和“升温”相同情况下,通过“吸收的热量”不同,建构比热的概念。

比热概念的构建,基于实验之前的操作性定义。如果混淆了“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比热概念的构建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科学探究实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存在逻辑缺陷时,探究性实验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探究性的存在价值没有“法理”基础。而科学探究实验的逻辑缺陷就是缺失了逻辑基础造成的。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实验 篇12

长期以来, 解剖学的基础考试, 虽然采用理论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但实验考核所占的比例甚微 (10%或更少) , 存在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情况。本文暂不论述书面考试时, 由于命题、考试管理、评分过程的种种不足给考试的信度、效度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及与目标教学的差距。现在着重阐述传统实验考核的弊端。

以往实验考核沿用的方法是:事先选择最典型、完整的标本或模型, 按命题的内容标记好1、2、3……若干数码, 学生分批进考场, 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这样的方法至少存在以下弊端。

(1) 只重于测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 而轻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只重于测试学生在局部的标本上, 孤立的回答出名称、部位等, 而轻视了学生了解该局部标本与人“整体”的有机联系。

(3) 只重于测试学生的知识储存量, 而轻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只重于测试学生在静态的标本上复述书本上现成的答案, 而轻视了学生在人这一活体上动态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 还由于标本模型的来源紧缺, 限制了命题的广度、深度与难度, 影响了考试的信度与效度。首先, 学生在考核中难免有移动、拉扯, 导致标码脱落, 甚至移位, 而与教师原意不同。再则, 多人同批考核, 易互相抄袭, 使考核结果失真。这些弊端使考核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考试既是检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是否达标的“标尺”, 又是指挥、推动教师教学, 鞭策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2 实验考核改革的尝试

实验考核改革的目的是通过考核, 使学生成绩能客观、可靠地反映其是否达到课时、单元、课程目标的要求;使反馈的信息能更有效地推动教与学双方按照培养目标, 沿着实用型人才轨道运行, 真正发挥好“标尺”与“指挥棒”的作用。实验考核的中心环节是命题与考核方法的改革。笔者注意围绕新教学大纲的要求, 改进命题工作, 按认识领域的各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 即记忆、理解应用各占一定比例, 并依比例组合种类题型。增加了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 着重加强了实验操作考核的改革, 具体做法如下。

(1) 注重应用心理层次的命题。

例题1:在活体上指出并描述心尖搏动的体表投影;例题2:在活体上指出并描述麦氏点的体表投影。

改革后的命题与传统的、仅在标本上能辨认出某结构就能得满分的命题相比, 优点更多。如例题1, 首先学生必须把胸骨角的位置在自己身上找出来, 理解它是平对第二肋骨, 借此数第五肋间隙, 并指出左锁骨中线, 最后综合运用上述知识, 在人体上指出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

以往学生在静态的局部胸骨上能准确指出胸骨角, 可到了临床实验课便出现很多错误, 不是无法准确触摸胸骨角, 就是错误地顺着锁骨往下触, 先触到第二肋骨再找胸骨角;或者面对“怎么找第五肋间隙”的问题发傻, 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思索。提高实验考核的命题质量, 这为促进学生认识领域的各个心理层次发展与联系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把较低的心理层次———记忆、理解知识, 引导向较高的心理层次———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方面。同时, 这也便于教师评估学生达标程度, 反馈“教”与“学”。命题工作怎样改革, 是牵涉到解剖学基础课程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 只有提高命题质量, 才能体现解剖学基础为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所起到的奠基作用。

(2) 注重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

笔者改变以往预先组合一套完整的标本, 让学生先观察后笔试的考核方法。而是让学生按命题要求, 在成堆“无章”的标本模型中亲自动手找出并组合起来, 再口头表述的考核方法。

例如:“请准备组合膝关节的骨标本, 说出各部分名称和与该关节运动相关的肌肉, 并做该关节运动的动作。”等类似命题。这样, 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可以得到较全面的检测。通过考核, 教师便于发现在操作技术、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便于后续教学有的放矢。

(3) 注重“模拟病人”的考核。

例如:“假设某病人面部大出血, 请描述最佳止血部位并进行操作。”考核时, 由邻桌学生当“模拟病人”, 另一位学生扮演医护人员, 上述参与者可以同时是考官, 判断、评估操作者讲得是否正确?做得是否准确、规范?笔者在尝试中发现学生不仅进行一步体验解剖学基础知识的作用与力量,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促进学生平时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4) 增设难题的尝试。

上一篇:法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论文下一篇:辅助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