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2024-07-30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精选8篇)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篇1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一、A1

1、①下列提示休克患者进入微循环衰竭期的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血压低,脉搏细数

C、神志淡漠

D、末梢血运差

E、皮肤出现瘀斑、瘀点

2、①休克时主要的代谢改变是

A、酸中毒、高血钾

B、碱中毒、低血钾

C、低镁血症、低渗性脱水

D、低血钙、低血糖

E、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3、①以下关于感染性休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

B、体温多升高或下降

C、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D、应早期应用皮质醇

E、应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4、①休克抑制期相当于

A、微循环收缩期

B、微循环痉挛期

C、微循环扩张期

D、微循环衰竭期

E、休克代偿期

5、①各型休克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

A、组织缺氧

B、代谢改变

C、血压下降

D、重要脏器受损

E、微循环灌流不足

答案部分

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休克患者出现瘀斑、瘀点为DIC的表现,此时微循环已经衰竭,如处理不及时则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83】

2、第1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机体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由于H浓度增高,细胞内外H-K交换增加,H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内K转出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故选A。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12】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休克未纠正以前,以抗休克为主,同时抗感染。休克控制后,着重治疗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56】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休克病人的微循环变化分三期: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此三期分别对应于休克早期(代偿期)、休克抑制期及休克失代偿期。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55】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其中,微循环灌流不足最为基础。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547】 ++

第2页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篇2

标致 匿名 诘责 纳粹 杀戮 娴熟 华裔 精髓 溺爱 深谙 浮躁 融合 踉跄

辗转 窒息 侏儒 消弭 驾驭 颠簸 挚友 携手 驯服 疲惫 累赘 惬意

成群结队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侃侃而谈 兴致盎然 锲而不舍

不解之缘 一丝不苟 一瘸一拐 转瞬即逝 半身不遂 百无聊赖 惟妙惟肖

与世隔绝 了如指掌

二、理解下列词语

油光可鉴:在《藤野先生》中是说头发上擦油, 梳得很光亮, 可当镜子照。鉴, 照镜子。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恶, 厌恶;痛, 深切地;疾, 痛恨。

兴致盎然:形容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十分浓厚。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 缺点、毛病。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或雕刻得非常逼真。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 感到非常无聊。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鲁迅,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等。

2.铁凝, 当代女作家,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成名作是短篇小说《哦, 香雪》。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 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等。

3.杰克·伦敦 (1876—191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人们称之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甚至誉之为“美国的马克思”。代表作有《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热爱生命》等。

知识管理第二波 篇3

然而,繁荣与泡沫可能就在一线之间。在这种繁荣下,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不禁令我对知识管理产生了些许迷思。虽然很多人都曾经写过这个题目,但我仍然想“炒炒冷饭”,因为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所有关注知识管理的人一再玩味。

到底什么是知识?

知识与信息可否混用?

今年以来应邀参加了两场由业内知名机构主办的知识管理研讨会,听了各位专家和样板企业代表的发言,使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Jim Botkin曾说过的一句话:“很多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其实不过是穿着伪装的信息技术项目而已”。虽然大家都在热烈地谈论着同一个词汇—“知识管理”,但好像对于何谓“知识”,还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人把知识等同于数据、信息、甚至文档,有些人甚至大讲特讲办公自动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知识?知识与信息能否混用?

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知识与信息有着显著差异,但许多人会将两者混为一谈。按照我的认识,信息(information)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数据”(彼得·德鲁克),是编制好的数据,是一定环境之下的数据。例如一个完整的句子、一张地图以及一篇文章,它们都是不同数据的集成和按照一定规则的组合,其本身是有价值的。我们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数据附加价值后,可以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必须反映出数据的准确性,应及时地发送和允许方便地访问,以及适用于用户解决问题的需要。

知识(knowledge)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念、关联信息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是有一定环境的信息,加上对于怎样运用它的理解。它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构架。知识产生并运用于知识工作者的大脑中。在组织机构里,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或文件库中,也大量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并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和规范之中。

正如《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所说,我们可将知识看作产生有效行动所需的能力,而信息则是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有效行动的资料。因此,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但我们常会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使得“知识管理”只是代表不同人的许多不同的观点而已。

知识能够被管理吗?

所谓“知识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试图对知识的产生、获取、传播、使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产生组织想要的结果。

这个看似平常的定义下却隐藏着我们思维模式中根深蒂固的假设:我们愿意把知识当成一种有形的东西,它可以被某种形式管理和控制。这是典型的机械式世界观的反映。但不幸的是,知识并非如此。从根本上讲,知识是不可被管理的。

其实,以上论断并不是我独创的,全球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很早就说过这句话。

按照我的理解,宣称“知识不可被管理”的理由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

首先,知识隐藏于一个复杂系统(人)的脑海中以及人际之间的互动中,多重复杂性(个人、团队、组织、网络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所特有的“突现”(emergence)特性,使得知识不能被一种线性模式所管理。

其次,如果我们把知识定义为付诸行动的能力,那么,知识只能被习得,而不能被传授。从这种意义上讲,就不存在孤立的可以被“管理”的知识。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知识极少透过正式的报告及数据库扩散,“同样的,那又是信息,而非知识”,圣吉斩钉截铁地说。因此,“知识管理”这个朗朗上口的流行用语存在着巨大的危机。

在实际行动中,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一种内容、资产来处理,很少被当作过程来处理—请注意,这里的“过程”指的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复杂过程,而不是企业内部各种作业流程。我相信,知识管理可以被视为一种赋予并加强“新的学习”产生及扩散的方法。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我们发觉知识之所以产生,是当某个人学到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然后当这个人能与其它人分享所学,知识就开始扩散,第二个人再进一步改进所学。因此,知识最主要的本质是,它藉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并传播—Etienne Wenger称之为“实践社团”(community of practice)。

知识管理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最近在知识管理领域,比较“扎眼”的一件事是中国知识管理的“急先锋”—中国惠普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遇到波折。与中国惠普知识管理项目相连的原惠普中国CKO高建华先生也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记得曾经看到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管理是锦上添花。

很多人也认为这句话顺理成章—如果企业连命都活不了了,还谈什么知识管理?但我对此却不以为然。事实上,知识管理不应该成为“另外一项工作”,它必须融入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流程之中,作为它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知识管理既不是锦上添花,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张忠谋曾说过:“知识管理是要赢得企业竞争力,是要赚钱的。”

这种念头的产生得益于以下两点事实:

首先,我在审校《英国石油公司组织学习最佳实践》时,两位身为BP内部人士的作者指出,知识管理这个术语可能令人困惑,有些人会因为害怕别人试图控制自己的知识而感觉受到威胁,因此,你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术语,甚至不需要任何标签来参与这个活动。理想的知识管理境界是人们把知识管理工作当成他们日常工作的自然行为,而不是额外的负担。我崇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有过切身体验。在某咨询公司,我们内部也试图启动知识管理项目,让我们每个咨询顾问花时间去整理出自己所谓的“知识”(虽然那只不过是一堆文档而已)。即便如此,也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虽然很少有人是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做,但却受到了项目紧张、没有时间等现实压力的影响;即便有了时间,要完成那些复杂的文档,也会令人索然无味,更不要去指望其中包含什么“知识”了。我接触的另外一家机构,他们则更聪明了几分,把知识管理作为作业的平台和工作流程固化下来,由于大家都得在这个平台上工作,所以,有时也会顺手往里面贡献一些资料,写一些心得。虽然历经时日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件,但我始终对这个东西是否属于知识表示怀疑。

因此,知识管理既要作为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部分,又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包含着科学与艺术成分的复杂过程,完全没有说起来这么轻松。

技术推动对于知识管理

是福还是祸?

知识管理近年来的发展一直以技术为主要驱动力:提供知识管理产品的厂商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极力推广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在组织内部,规划、推动和实践知识管理的也以IT人士居多;大多数导入知识管理项目的组织也仍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主要内容。

然而,与这种主流相悖的一个趋势是:知识管理愈发超越“硬性”的技术和系统,而趋于“软性”的人际关系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必须找到自己恰当的定位。

在目前知识管理领域,存在着“第二代知识管理”的说法。有人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从建设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库等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储存文件和信息,实现工作的自动化;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储存及运用隐性知识,因为忽略了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人”。

随着人们逐渐发现仅凭技术本身并不能全然改变人的行为时,“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就悄然兴起。所谓“第二代知识管理”,即注重组织内的非正式沟通,强调人际间的互动与隐性知识的挖掘。事实上,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如果不能与现存的企业创新架构协同运作(如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散播新的见地、实践、技巧及能力的非正式网络的运作),不能搭配好组织结构、领导变革、奖惩制度、运作机制、企业文化的转变,不能实现与组织变革步伐的合拍,知识管理将难以真正奏效,只能成为有钱人奢侈的摆设。

诚然,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获取、储存及传播信息、促进交流,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错,但技术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应该是知识管理的全部和主流。相反,我们必须花费更多心血和智慧去考虑如何协助企业去加强个人、团队和“实践社团”的学习,从而推动组织的学习和进化。

彼得·圣吉建议,为了产生更有效益的知识管理第二波,我们必须去面对两个主要的问题:(1)在团体中的成员如何产生新的知识?(2)这些知识如何散播到那些未直接参与知识产生的其它人身上?这些才是核心的议题,圣吉说,未来的管理者会与此搏斗20年。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篇4

第二节 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的三种类型;了解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了解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严谨的设计态度。教学重点:

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

各种综合性设计之间的差别。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引入。

“思想——方法”的转变。新课教学:

一、技术设计的种类

技术设计三大类:原创性设计、改进性设计、综合性设计。【案例】红酒开瓶器的三种设计

(一)原创性设计

为了打开红酒瓶塞的软木塞,设计的螺旋状开瓶器。这种最初的设计属于原创性设计,又称为开发性设计

提问:想一想这种开瓶器存在哪些不足?

1、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木塞时,当软木塞突然离开酒瓶时,因酒瓶的突然后退,可能将酒洒出瓶外,甚至因左手握不住酒瓶,造成酒瓶脱手。

2、有些酒瓶由于软木塞太紧,即使用较大的力也无法拔出。提出:想一想如何改进?

(二)改进性设计

利用杠杆省力的原理以及齿轮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进行改进。在总的方案原理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已有的设计进行局部的变更改进,使其更加合理、完善,或满足某些特定的需要。

(三)综合(组合)性设计

应用现有的技术及原理重新进行组合,使其系统化、综合化、产生新的优点、特色,创造出新的功能设计方法叫做综合(组合)设计。

图片展示:几种开瓶器的综合性设计。各种综合(组合)性设计:

1、外形的组合设计:多功能螺丝刀

2、性能的组合设计:通信光缆

3、原理的组合设计:喷气式飞机

4、功能的组合设计:汽车、剪刀

5、自身的组合设计:双体船

6、模块的组合设计:文艺晚会、装潢设计

7、系统的组合设计:计算机系统、神舟六号飞船

二、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1、技术设计九大原则

2、技术设计七种方法

3、设计的依据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案例:我国家用吸油烟机的设计、生产制造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吸油烟机GB/T 17713-1999》

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必须遵守的步骤,省略某些步骤会带来设计的缺陷,甚至造成重大的失误,最后导致设计失败。

【案例】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艇不足 小结与练习:

1、技术设计的种类

2、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篇5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串联;②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④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并联;②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3.电压的测量。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①将万用表水平放置;②机械调零;③插入表笔;④电气调零;⑤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②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④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3.直流电阻的测量。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的还有k(千欧)、M(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k(千欧)和M(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②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⑤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⑥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⑦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①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②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③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④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⑤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2.常用电阻器。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1、2或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③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电阻的伏安特性。【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电阻的伏安特性。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单相感应式电能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创设以下情境:若在标有“220V、40W”的灯泡、“220V、55W”的电风扇、“220V、1500W”的电吹风、“220V、1000W”的电饭煲两端都加上220V电压,请问连续使用1小时后,你知道哪个用电器消耗电能最多?哪个最少?分别为多少?然后引出电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能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讲解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听教师的讲解。知识点:

电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所做的功即电能W=U q=Uit。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在实际使用中,电能常用千瓦·时(俗称度)为单位,符号是kW·h,即1kW·h=3.6×10J。

电功率: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如果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功率为P=W/t。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写成P=UI=U2/ R=I2R。

教学环节2:额定值 6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例举一些电器中的铭牌数据,说明额定值的意义。然后例举一些含有额定值并需要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的相关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边思考边听教师讲解,从而理解额定值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掌握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

额定值:额定值就是保证电气设备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通常标在一块金属牌(铭牌)上,固定在设备外壳上,因而有时额定值又称为铭牌数据,如灯泡上220V、40W即为额定值。

教学环节3:电能表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电能表实物,讲解电能表上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可边仔细观察实物及多媒体,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知识点:

在电能表的铭牌上都标有一些字母和数字,其中DD228电能表的型号,DD表示单相电能表,数字228为设计序号;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选用DD系列的电能表,设计序号可以不同。220V、50Hz是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和工作频率,它必须与电源的规格相符合。5(10)A是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和最大电流值,5(10)A表示标定电流为5A,允许使用的最大电流为20A。1200r/kWh表示电能表的额定转速是每千瓦﹒时1200转。

三、课堂小结 1.电能与电功率。2.额定值。3.电能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6。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篇6

2.宽带城域网的核心技术是:核心交换网和接入网。

3.计算机网络建立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自治计算机”

4.计算机网络分类如按拓扑结构、应用协议、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方式等等。如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有总线网、树型网、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传播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等。

局域网10 Mbit/s误码率较低。从介质访问控制上分为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

5.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网络中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广播信道通信子网拓扑结构有总线、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传输延迟)树型与网状(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

6.计算机网络传输特性参数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Rmax=2*B Rmax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通信信道带宽(频率)HZ香农定理给出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新到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关系Rmax= B*LOG2(1+S/N)S/N信噪比(信号与噪声功率比)分贝。

7.通信子网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存储转发交换转发数据的单位分为两种:报文和分组。报文数据长度不限,增加目的地址、源地址与控制信息组成一个逻辑单元分组限制报文长度

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DG与虚电路方式VC数据报方式: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与目的之间建立连接 虚电路方式是将数据报与电路交换结合起来;发送前建逻辑连接 虚电路的工作过程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拆除。

8.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ISO/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联;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格说明。

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在物理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的通过选择最适当路径。需要实现路径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功能。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传输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功能,是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交换。表示层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格式转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与数据恢复等功能。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9.TCP/IP参考模型与层次主机-网络层(物.数)、互联层(网)、传输层(传)和应用层(应)互联层功能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处理接收的数据报,处理互联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传输层实现应用进程间的端到端通信具有两个协议TCP和UDP TCP是一种可靠面向连接的协议UDP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应用层的主要协议 Telnet.FTP.SMTP.DNS路由信息协议RIP网络文件协议NFS.HTTP

第二章护理基础知识 篇7

在最差情况下,可以采用发射机线圈来接收MR信号。但是将接收器线圈靠近信号源尽可能地近一些将具有很大的优势,这通常都是采用专门的表面线圈来实现的。采用了成像矩阵这个术语来描述覆盖某一特定解剖学区域的大量线圈元件。采用较小的线圈有利于达到较好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几个小线圈可以保证充分覆盖,线圈元件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用于获得否则便只有通过测量得到的空间信息。因为所有这些线圈或矩阵元件都在测量相互平行的信号,所以便形成了平行成像这一术语。下文中我们将把平行成像作为一种降低沉积入患者身体的能量的可能方法进行讨论。

3 SNR和空间分辨率

图像判读时的诊断信心同患者体内被激发切片的体素的信号强度与潜在的“噪音”之间的比值有关。噪音指的是表现为MR信号的较大幅度的电磁波的被检测到或模仿到的幅度的突然出现或快速消失。在所有噪音源中,患者的身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噪音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推荐在MR成像中使用表面线圈,这种线圈只能够观察到有限的区域,因而所吸收的噪音也较少。我们可以假定噪音在我们的成像方案的频率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因为采用了频率编码来获取空间信息,而且两个相邻体素之间的频率差值在几赫兹左右(所谓的带宽),所以低带宽序列中的噪音会分布得较少一些。信号强度取决于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质子数,所以体素越大质子数越多,因而信号也会越强。磁场强度越大,平行排列自旋和反平行排列自旋之间的比例也越大,信号就越强。

3.1 切片厚度

体素的大小同切片厚度以及SNR成线性函数关系。切片越薄,空间分辨率越好,部分容量效应越小,其代价就是SNR会呈线性下降。

3.2 视野

体素的大小是切片厚度、相位编码方向的大小以及频率编码方向的大小的乘积。降低视野(field of view,FOV)将降低频率方向以及相位编码方向的大小。体素的大小和相关信号强度将随任何FOV降低情况而双倍下降。体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好。部分容积效应和敏感伪影随空间分辨率的上升而下降。但是体素大小的降低也会导致SNR方面的损失。其损失量与体素体积成线性函数关系。

3.3 矩形视野

历史上采用矩形视野(RecFOV)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保持空间分辨率恒定的同时来降低测量时间。保持每个所接收到的信号都是每个体素、每次采集的所有单个信号的总和这种观点,无论是否经过相位编码,可获得更好的SNR。降低相位编码方向的FOV,并同时保持空间分辨率不变(例如,相位编码步骤从256变为128)可使测量时间降低二倍并导致SNR下降到0.71()。

3.4 矩阵大小

基矩阵的大小考虑到柱子数要和排数相等。矩阵大小下降二倍将导致空间分辨率因体素大小的增加而降低四倍(2×2)。因为每一个相位编码步骤也可作为一次采集步骤,所以四倍的信号增量需要乘以0.71()。使矩阵大小降低两倍将使测量时间降低两倍,并导致SNR上升2.84()倍,但需要牺牲空间分辨率作为代价(部分容积效应及敏感伪影增强)。

4 SNR和k-空间

扫描(测量)时间根据将要采集的傅氏线的数量而定,也称为相位编码数或k空间线数。可通过降低傅氏线的数目来降低测量时间。降低相位分辨率虽然会付出牺牲相位编码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的代价,但它会缩短测量时间同时导致SNR上升。牺牲空间分辨率通常可以导致图像中出现更为突出的截断伪影。在保持空间分辨率恒定的同时增加傅氏线数称为相位过采样,因为增加了测量次数,它将清除卷积伪影并导致SNR增加,不过却会增加测量时间。利用k空间的对称性,可以回顾性地重建另一半k空间,这可以降低测量时间,但会付出牺牲SNR的代价。

4.1 相位分辨率

相位分辨率指的是相对于基矩阵大小,相位编码方向上的空间不对称性。缩短测量时间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减少相位编码步骤数,而其代价就是牺牲相位编码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其结果,体素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大小增加,更多的质子会在形成被确定是从某一单个体素中发出的信号方面起作用。分辨率从100%降低到50%将使体素的大小增加二倍,预期其信号也将增强同样的程度。因为每一条所测量的相位编码线都对SNR起作用,而这些线的数量被减少了一半,所以SNR增量需要除以。相位分辨率从100%降到50%时在将相位编码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一半的同时会测量时间缩短一半,则SNR将增加倍。

4.2 相位过采样

系统将根据基矩阵的大小和相位分辨率选择适宜的采样网格。FOV之外较高的频率将被采样,就像它们是出现在FOV之内导致出现卷积伪影一样。去除这种伪影的方法之一就是“过采样”。此步骤的效果等同于在仍然显示相同FOV的同时增加“被测量的”FOV。将在频率编码方向的采样点加倍不会有什么损失,通常都将这种模式作为默认模式,并不给出不作这种选择的选项。在相位编码方向,增加采样点就意味着增加所测量的傅氏线,这将导致测量时间增加。因为每一条测量的傅氏线对整体SNR都有作用,所以相位过采样不仅能够清除卷绕伪影,而且能够导致SNR提高。选择100%相位过采样将使测量时间翻倍、使所测量的FOV翻倍、并使SNR增加.倍。

4.3 部分傅立叶法

在理论上,k空间呈埃尔米特对称,仅测量一个象限应该就已经足够了。实际上,相位变形会破坏这种对称性,并清除相关的伪影,所以通常会测量整个k空间。部分傅立叶法是一种省略对k空间的某些部分的测量的方法,采用经过测量的半个k空间中的傅氏线的镜像来代替未测量的部分。因为每一条所测量的相位编码线都对SNR起作用,而这些线的数量被减少了一半,所以SNR的降低量为=0.71 (半傅立叶采集)。

5 SNR、平行成像和磁场强度

在MR中,最开始便使用了表面线圈来缩短到信号源的距离以提高SNR。结果显示,将线圈大小缩小大大地提高了SNR。为了达到足够的原子覆盖率,采用了多个小线圈,称为线圈阵列或成像矩阵。不久人们便发现这些线圈元件的空间分布形式可以用于获取空间信息,因而在不降低空间分辨率的同时降低了需要测量的k空间线数。

在保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缩短测量时间往往会以牺牲SNR为代价。采用如3T等高场强系统提高SNR可以使我们能够通过采用平行成像缩短测量时间。平行成像是采用多个线圈元件获取空间信息的普遍说法,因为所有这些线圈元件同时在测量信号(“平行”地进行测量)。

5.1 表面线圈

距离信号源尽可能地近对整体SNR有利。安在患者体表的接收线圈称为表面线圈。因为采用了多个单独的RF接收器渠道并使用了大量的线圈元件,所以又引出了成像矩阵这个术语。SNR的增量同矩阵设计有关,而与信号源和下一矩阵元件之间的距离有关。

5.2 平行成像、mSENSE或GRAPPA

通过采用具有分布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的矩阵元件的成像矩阵,可以省略对傅氏线的测量,转而采用在该方向上分布的矩阵元件的空间信息。因为所采集的傅氏线数很少,所以SNR会下降。如果所选择的加速倍数为二,则将省略对每个间隔第二根的傅氏线的测量,测量时间将缩减一半,且在空间分辨率方面没有什么损失。因为傅氏线数减少了一半,所以SNR降低量为。

5.3 磁场强度

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不仅平行排列的自旋和反平行排列的自旋之间的能量差异会增加,而且将跃迁到高一级能级的自旋而后再返回原来位置并发出强信号的自旋数差值也会增加。所获得信号的增量与磁场强度的增量成正比。由此获得的增量可用于缩短测量时间或增加空间分辨率,其中一种方法(对后者)就是采用前文所述的“平行成像”技术。

5.4 带宽

为了确定信号的位置,利用了磁场梯度来使拉莫尔频率出现局部相关的表现。而用户需要负责根据定义选择出相邻体素的频率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频率)带宽。通过滤频器将未使用的频率去除,这样只有在图像带宽范围之内的频率噪音才会对整体噪音起作用。采用低带宽方案可以降低成像噪音。此噪音同成正比,v是所用方案的带宽。数据采集窗的长度根据临近体素横向磁化旋转360度所需的时间而定。低带宽序列所用的时间将更长一些,导致数据采集窗更长,回波时间更长,使方案对流动、运动和敏感伪影更敏感。因为化学位移伪影可随磁场强度增加,采用3T系统时通常需要使用较高的成像带宽以减少伪影。使用较高的带宽将导致SNR下降,从而消减了与高磁场强度相关的SNR增量。

6 CNR和弛豫时间

若想通过成像形态判定正常组织结构和异常组织结构,异常组织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之间需要有信号强度差异。若想鉴别较小的物质,这种信号差异需要超过成像噪音的水平。两种不同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同噪音的比值叫做对比噪音比(CNR)。因为很难分辨因同一组织之内的结构变化而引起的信号变化和因真正成像噪音而引起的信号变化,所以通常采用背景(通常为空气)信号偏差来计算CNR。

在上文已经讨论过了某一单个体素对整体信号的所用。有三种可以导致MR信号强度出现差异的组织特异性因素。分别为质子密度、Tl弛豫和T2弛豫。这些组织特异性参数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根据所用成像序列的类型以及所选择的方案参数而定。而图像的对比度也相应地分别称为质子密度加权、T1加权或T2加权。

组织的质子密度不受磁场强度的影响,因此不需要进一步进行讨论。T1弛豫时间指的是激发之后纵向磁化的恢复时间。这种组织特异性T1弛豫时间是分子运动的函数。在激发之后进行弛豫时,被激发的自旋必须经历同其拉莫尔频率相似的磁场波动以将能量发送到环境中(自旋-晶格相互作用)。分子运动显然不是磁场强度的函数,但拉莫尔频率是。因为从1.5T转到3T时拉莫尔频率会大大增加,所以会妨碍自旋-晶格相互作用,导致T1弛豫时间延长。必须和1.5 T系统所用的方案参数进行对比,相应地调整为在3T系统达到T1加权图像而采用的方案参数。

一般而言,T2数据同磁场强度没有相关性。T2弛豫时间仅仅是分子运动的函数,因为同一分子内的相邻质子会对其相邻质子施加磁矩,根据分子相对于磁场的方向而导致分子水平的磁场强度增强或减弱。对于一个快速翻转的游离水分子,其平均化效应将抵消所有的相互作用,因为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的快速变化而导致信号衰减速度相对较慢(T2弛豫时间长)。

但是,在有组织铁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状况会发生变化,这种组织铁例如血铁黄素等(这种物质的存在似乎能够缩短T2弛豫时间,但实际上它是T2*效应和水分子在激发脉冲和再聚焦脉冲之间传播联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明显的T2变化与磁场强度有关,在低磁场强度时不那么明显。因为铁在较高磁场强度时对T2的作用也较大,所以采用3T系统成像能够进一步帮助理解涉及到大脑铁含量水平的神经变性情况。除了这三个主要的组织特异性参数(质子密度、T1和T2)之外,MR中还有各种其它因素,包括磁化率、T2*、扩散、灌注、流量、磁化转移和组织弹性可用于改变图像的对比度。

7 CNR和磁化率

磁化率是某一物质或组织响应某一磁场而表现出的磁化度,不能将其同原子核自旋而引起的原子核磁化相混淆。能够减损磁场的物质叫做反磁体。能够将磁场增强达1%的物质叫做顺磁体,能够将磁场强度增强超过1%以上并同时能够在外部磁场消失后保持一定的磁化度的物质叫做铁磁体。磁化率的差异也称为磁化率梯度。

因为磁化率不同,患者体内的组织边界是导致局部磁场不均匀的原因。磁场强度的局部变化将引起拉莫尔频率的变化,导致信号快速失相。因为通常磁化率与磁场强度不具有函数关系(除了铁磁体物质之外),所以拉莫尔频率的差异随外部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采用3T系统时与采用1.5T系统时相比与磁化率相关的伪影更为显著。这既是一种好处也是一种坏处。

大部分生物体组织都稍微带有反磁性,也就是说组织内部的磁场减弱程度低于1%。脱氧血红蛋白的磁化率为顺磁性,导致同结合了氧的血液相比脱氧血液的反磁性会降低。具有氧合血红蛋白的区域的信号与具有脱氧血红蛋白的区域的信号相比要稍微强一些。这种现象称为血氧饱和度依赖性(BOLD)对比度,用于功能性成像。因为与磁化率相关的效应在较高磁场强度时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同采用1.5T系统相比采用3T系统时BOLD效应将会增强。

采用3T系统的一项可能劣势,与敏感伪影相关的无用信号(采用3T系统时更为明显)与某一单个体素内的频率分布具有函数关系。因而可以通过增加空间分辨率来减少敏感伪影。因为这种情况通常是通过3T系统进行的,为了利用所增加的SNR的优势,同时也考虑了减少敏感伪影的问题。

8 CNR和介质共振

一些因素使在FOV范围内其他方面相同的组织的信号幅度发生变化。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是线圈设计和B1磁场不均匀。

8.1 线圈设计

对于平行成像,最好每隔矩阵元件都具有封闭式敏感剖面。这可以帮助在平行成像中确定卷绕伪影之处。它利用线圈元件的空间分布,使我们可以省略某些相位编码测量。如果所有线圈元件代表具有相同的信号强度的每个位置,这将对整体SNR有利。通过所分布的线圈元件获取空间信息的计算方法要求每个线圈元件都具有显著的敏感剖面。复杂线圈设计采用的模式转换或者将矩阵线圈元件进行排列以生成最大SNR以及最佳化的均匀敏感剖面,或者转换到使用不同线圈敏感剖面的多RF渠道以进行平行成像。

8.2 B1磁场不均匀

患者的身体将提供一种能够削弱某一正在传递的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成分的绝缘介质,无论是所发射RF还是所发出的MR信号。对于1.5T系统的RF波长,这种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采用3T系统时患者身体内的RF波长则可导致严重的问题。在超声技术中也存在一种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的限制,众所周知,较高的超声频率不能对位于患者身体深部的结构进行评估。对于MR成像而言,这种情况虽然也值得注意,但并不是那么严重。一项需要额外注意的事项就是具有不同导电性能的组织边界(例如身体和空气之间)处的电磁波反射。因为患者体内RF场的波长变得同人体大小的样品相当,其问题在于,这将导致一种驻波行为,也称为介质共振。幸运的是,在纯水样品中的这种驻波类型和相关的介质共振在人体中并不再完全适用,因为样品抗性可导致RF电磁波发生非常强烈的衰减。剩余的问题就只有患者体内根据到皮肤的深度而变化的指数RF场衰减了。

8.3 归一

“膜”法护理“第二张脸” 篇8

颈膜:敷对了才有效

俗话说颈部能够反映出女人最真实的年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女性颈部的皱纹就像年轮一样开始不断增多、加深。即使面部看上去还年轻,但颈部却往往暴露出年龄的秘密。尤其刚刚经过了秋冬季节,颈部缺水比较严重,肌肤很容易变得粗糙,出现老化迹象。所以,爱美的女性一定不能忽视颈上功课!

护理常识:

颈部在人体学上是一个“多事三角区”,颈部肌肤比较细薄而脆弱,厚度仅有面部的2/3,纹理较深且横向,胶原细胞含量比较少,因而容易缺乏弹性,血红色素含量少令颈部暗沉及较黄。颈部肌肤的皮脂腺和汗腺的数量只有面部的1/3,皮脂分泌较少易干燥,难以保持水分,所以很易产生皱纹。

用膜要诀:

1.颈部不要深层清洁

颈部敷面膜,纸状及膏状均可。针对干燥的可敷保湿面膜,去暗哑的可敷美白面膜,增强弹性的可敷抗老化或胶原蛋白面膜等,但最好不要使用深层清洁面膜,否则令颈部更干燥。

2.天然精华最抗老

可以选择海洋精华成分或中草药成分的天然型颈膜,不仅可滋润颈部肌肤,还能减少皱纹形成,延缓颈部衰老,恢复颈部肌肤弹性。

3.天鹅美颈按出来

在颈部做面膜的同时,可以辅以按摩以减少颈纹,增进血色。当颈部疲劳时,可用热毛巾暖敷两分钟,增加血液循环。平时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因为热水触及颈部肌肤,会刺激皮肤老化及出现颈纹。

手膜:滋润最重要

和别人第一次见面时,在你传递名片、握手、觥筹交错时,手扮演了重要角色。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不要因为手部皮肤粗糙,使美好印象大打折扣哦!

护理常识:

从皮肤构造来看,人体角质层最厚的地方,除了脚底就是手心。但手心缺少皮脂滋润,所以在秋冬季节特别容易干燥、皲裂,格外需要滋润。手背皮肤柔软、细致,比脸颊皮肤还薄,如果常常接触清洁剂等去脂产品,很容易变得粗糙。

用膜要诀:

1.要方便还是要滋润

因为手部肌肤状况千差万别,所以手膜的挑选应该有针对性。市场上有无纺布手贴膜、膏状手膜两种。前者更方便,而后者则更滋润。将不油腻的手霜涂厚一点儿,然后戴上一次性手套过夜,这是美容大王大S的自制手膜秘诀。

2.爱上手膜 按需选择

上一篇:我和福娃看奥运作文下一篇:重阳节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