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通用5篇)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篇1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串联;②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④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并联;②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3.电压的测量。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①将万用表水平放置;②机械调零;③插入表笔;④电气调零;⑤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②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④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3.直流电阻的测量。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的还有k(千欧)、M(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k(千欧)和M(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②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⑤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⑥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⑦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①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②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③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④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⑤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2.常用电阻器。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1、2或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③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电阻的伏安特性。【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电阻的伏安特性。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单相感应式电能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创设以下情境:若在标有“220V、40W”的灯泡、“220V、55W”的电风扇、“220V、1500W”的电吹风、“220V、1000W”的电饭煲两端都加上220V电压,请问连续使用1小时后,你知道哪个用电器消耗电能最多?哪个最少?分别为多少?然后引出电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能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讲解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听教师的讲解。知识点:
电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所做的功即电能W=U q=Uit。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在实际使用中,电能常用千瓦·时(俗称度)为单位,符号是kW·h,即1kW·h=3.6×10J。
电功率: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如果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功率为P=W/t。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写成P=UI=U2/ R=I2R。
教学环节2:额定值 6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例举一些电器中的铭牌数据,说明额定值的意义。然后例举一些含有额定值并需要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的相关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边思考边听教师讲解,从而理解额定值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掌握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
额定值:额定值就是保证电气设备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通常标在一块金属牌(铭牌)上,固定在设备外壳上,因而有时额定值又称为铭牌数据,如灯泡上220V、40W即为额定值。
教学环节3:电能表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电能表实物,讲解电能表上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可边仔细观察实物及多媒体,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知识点:
在电能表的铭牌上都标有一些字母和数字,其中DD228电能表的型号,DD表示单相电能表,数字228为设计序号;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选用DD系列的电能表,设计序号可以不同。220V、50Hz是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和工作频率,它必须与电源的规格相符合。5(10)A是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和最大电流值,5(10)A表示标定电流为5A,允许使用的最大电流为20A。1200r/kWh表示电能表的额定转速是每千瓦﹒时1200转。
三、课堂小结 1.电能与电功率。2.额定值。3.电能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6。
2.阅读课本中的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并回答:什么是超导?超导体有哪些基本特性?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篇2
关键词:电子,技能,理实一体化
对中职学校来说, 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及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然而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重要课程, 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适应时下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离,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从感性认识入手, 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效地将教师、学生、环境融为一体, 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简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纲, 同时考虑后续课程对基础知识的需要, 大胆地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降低难度, 精选理论, 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 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如复杂直流电路这一章, 对中职学生来说, 难度非常大, 考虑技能鉴定考核的需要, 我们只保留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 其它如电源模型、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等部分, 理论分析多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少用到的内容全部删除。又如, 在磁和电磁感应这一章中, 铁磁物质的磁化、磁路等内容非常抽象, 学生难于理解, 现实世界也少有接触, 因此留给有余力的同学来自学提高。最终,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特点, 我们将该课程划分为认识实验室与安全用电、电路基础知识、简单直流电路、电容器与电容、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变压器等九个教学单元。
二、科学构建实验教学环节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不只是教学内容抽象与枯燥, 更主要的是缺乏优质的配套实验, 使得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巩固与验证。《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 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 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
例如, 正弦交流电路中相位的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 所以在讲到“电阻、电感的串联电路”这一节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日光灯是最常见的电阻和电感串联电路, 把镇流器 (电感线圈) 和灯管 (电阻) 串联起来, 再接到220V的交流电源上, 这时候问学生这时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电压UR+UL是多少伏呢?同学们回答220伏, 然后让同学们一起动手, 亲自来检验, 同时在投影屏幕上录入大家的测量数据, 最终得出结论:UR+UL≠220V。接着笔者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UR+UL≠220V?难道交流电路不满足基尔荷夫第二定律吗? (2) 它们应符合什么关系?
大家都觉得这一现象很奇怪, 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师生一起讨论分析, 发现在正弦交流电路中不同性质的元件串联, 各元件的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 所以总电压有效值不等于分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通过实验, 结合电压相量图进行分析, 使知识的真相被发现 (建构) 出来, 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正弦交流电相位知识的理解, 还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包涵理论讲解、操作示范、技能训练, 它不是将理论和实操内容简单地堆砌, 而是需要根据教材大纲、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设备条件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是上好课程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难点; (3) 课前准备, 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准备; (4) 教学时段安排; (5) 教学内容及过程组织; (6)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备实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把实践探索的大量机会还给了学生, 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每一章节均设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课前应该备好实验实训器材、工具等, 并对实践内容演练一遍, 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二) 做好教学时段安排
因为在课程表中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以2节或4节为一个模块, 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要环环相扣, 需要规划好内容安排, 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 经常要引进实物图片、电路图、曲线、数据表、元器件符号等大量素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调用各种素材, 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既可加大教学容量, 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也缓解了教学内容与学时不足的矛盾, 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 重视组织过程的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淡化理论、强化实践、分组训练、互助互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五) 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贵宜新, 把现代优秀的教学方法, 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动手训练法、讲练结合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备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努力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一体化教学法强调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2011年东莞市轻工业学校投入近60万元, 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来规划和设计相关的实验实训器材, 新建了一个多媒体、多功能的一体化实验室,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有效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将学科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考试成绩、自评与互评四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 单元测试占20%, 期末考试占20%, 自评与互评各占10%。平时成绩考核又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在学表现和平时技能训练成绩等多个方面,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单元测试有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知识技能。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与每一个独立的实验实训内容相结合, 在小组评价中表现出来, 是一种常态化的促学手段, 有利于评价的公平性, 养成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实践证明, 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积极反思一体化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形象化, 单调的教学内容辅以生动有趣的实践探索, 把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课堂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课堂, 扭转了电工基础课堂上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 从潜意识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交互进行, 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设计, 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但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应该避免进入以下误区, 否则会导致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一) 盲目增加实验、实践时间
相对而言, 学生对实践环节更感兴趣, 于是很多教师很容易就会想到缩短专业理论课时, 增加实验、实训时间。但是过分地强调增加实践内容, 而忽略理论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指导, 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不利于技能的巩固与形成。
(二)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随意凑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先理后实还是先实后理, 关键是取决于能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开启学生的思维。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宜对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忽视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体化课堂容易引起混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 教师既要负责理论教学, 又要指导学生实践, 且实践环节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多, 指导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 班级人数一般不宜超过40人。二是教师没有注意掌控好课堂, 以为课堂越热闹气氛越好, 其实不然。只有严格要求、实时监控、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 课堂教学才会在安全有序、有条不紊中进行。
(四)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脱离实际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基础、学校现有条件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综合整合教学内容。由于与企业相互合作, 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课程的设计并非易事, 导致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容易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 闭门造车, 脱离实际。因此, 在整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时宜深入企业调研, 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内容的制定和编写, 才能保证教学项目的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设计, 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亦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启迪思维、挖掘潜力、开启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 如何在理论教学、示范操作、反馈纠正、理实相互渗透等这些问题上准确讲解、精确引导, 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需要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和改进问题, 不断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得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为专业建设增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向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 2009 (11) .
[2]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3]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
[4]贺新, 赵昊昱.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J].化工时刊, 2011 (9) .
[5]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7)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篇3
关键词:学生;电工技术;人才;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71-0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工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障碍,并且此课程的课程内容不是非常具体的,而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比较难学,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此门课程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把畏惧困难的情绪克服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防止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怎么样才可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把学生畏难的情绪予以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应该怎么具体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比较有成效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课堂教学艺术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一人在讲,学生在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述概念、定律还是理论推导与计算,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非常枯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运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在教学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充分体现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比较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动态图像演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难点是以往教学模式很难突破的,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轻而易举额地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导课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极佳的学习状态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课堂教学导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注重导课环节的设计,导课环节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导课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导课的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并且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采用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遇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的时候可以采用生活经验导入法,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电源的时候,教师会拿出一个小灯泡,上面标有额定电压“1.5V”,表明当它两端加上1.5V的电压时,才能正常工作。教师提问全体同学用什么给小灯泡提供这1.5V呢?学生集体回答:电源。教师接着导入:同学们说对了,电源是让小灯泡正常工作的装置,也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演示实验
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所改变,演示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概念,更加容易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入电动势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展示问题:先用电压表测量不接入电路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电压表上显示的数值是1.5V;再用导线把额定电压为1.5V的小灯泡接在电池的两端,此时测量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结果却小于1.5V。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之后教师解答:电池内部分去了一部分电压,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教师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需要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动手操作,并且非常熟练,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学现象入手
学生在最初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时候,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事情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处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拆装闪光灯,发现它工作的真正原理(利用大电容先充电后放电闪光),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对电学产生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维修身边的电器来实现
一般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以及出现故障后怎么维修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训练,再设计一些电器的维修技能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此学科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探索性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比较复杂、比较难懂,很多时候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就应该用有趣的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被层层落实,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梅.《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点滴[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
[2]赵兵.示范教学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12
[3]沈丽.《电工技术基础》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篇4
【摘 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进行概念性描述,分析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省区市先后将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不断探索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概述
顾名思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网络运行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它是以数据为核心,依靠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共享式和互动式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和课件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对其进行使用、传输和拷贝等,而且它是开放性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对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进行访问和使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为中职教学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均比较晚,目前仍然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予以有效管理,因而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凭借自己的经验各自为战,难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并没有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其中,而且在技术处理方式和资源内容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资源库之间信息共享。
第二,整体统一的规划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软件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在教学软件的购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导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教学软件出现重复投资或严重老化的现象。另外,缺乏对自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通常情况下,教师自主开发的各项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会将相同的内容重复放在不同的资源库中,从而造成教学资源内容的冗余。
三、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一)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首先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构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时,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具体而言,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多媒体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实现多媒体化的信息显示,努力设计出友好型的交互界面,并建立起超文本链接,便于日常使用和管理,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适用,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服务。第二,将网络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必须具备实时性、共建性、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基本特性。第三,支持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实现多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自主式学习等,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必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除了需要具备一体化编辑机、高配置计算机、数码照相机以及摄像机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音视频、动画、图像以及编辑软件,并且需要接入各种类型的服务器群和超大容量的储存系统,甚至还需要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努力构建出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拥有几台液晶投影仪方面,以便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起来。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不仅需要在所有教学场所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并为所有教学工作者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时,还需要配备高清智能录播室,通过有效运用自动拾音仪器和高清摄像头等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并且自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成,而针对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应该配备移动式定位型自动采集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从而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三)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从我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来看,首先应该建立专门负责审核与指导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骨干教师、软件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等。同时,应该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一学科为单位,努力建立起包含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学资源开发团体,并且应该积极聘请相关专业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他们负责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和评估工作。另外,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当中,中职学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并且还可以利用出版社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设施供应商等资源进行开发,而针对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条件开发出来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先购买再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实现,从而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科学教师的教学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不断推进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则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8)
[2]张有杰.浅谈团队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
[3]耿建.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9)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篇5
由于计算机仿真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理论中一些典型的知识点进行仿真, 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电路中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参数改变对响应的影响等特性, 因此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在将仿真引入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方面展开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本文将在深入学习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的特点, 对将仿真技术引入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
一、仿真软件Multisim简介
Multisim是加拿大IIT公司电子线路仿真软件EWB的升级版本, 专门用于电路仿真, 在保留了EWB形象直观等优点的基础上, 大大扩充了元件库中元件的数目, 特别是增加了大量与实际元件对应的元件模型, 还支持用户自定义的元件;提供了双踪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波特图示仪、数字万用表等十多种虚拟仪器、仪表, 操作界面如同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仪器一样, 可非常方便地用于分析、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十几种电路的分析功能, 有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等。Multisim的功能非常强大, 是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基础, 也非常适用于电路理论的仿真。
二、在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Multisim
在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阶跃响应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利用阶跃响应求解分段常量信号作用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初学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学生对电路的线性时不变特性理解不深刻。利用Multisim仿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Multisim的主界面中建立起如图1 (a) 所示的电路图, 其中R1=51Ω, C1=10μF, 激励波形如图1 (b) 所示。
此时电路的激励可以看成是2个阶跃信号的叠加:
is (t) =is1 (t) +is2 (t) =0.02ε (t-1) -0.02ε (t-2)
当is1 (t) =0.02ε (t-1) 作用于电路时, 利用示波器观察可知电容两端电压的波形如图2 (a) 所示;当is2 (t) =-0.02ε (t-2) 作用于电路时, 电容两端电压的波形如图2 (b) 所示;而is (t) 作用于电路电容两端电压的波形如图2 (c) 所示。从波形上可以看出, 原脉冲信号作用下电路的响应可以看成是2个延迟阶跃信号分别作用在电路上时所产生的响应之和。
谐振是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种特殊的工作状态, 谐振现象在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仅靠理论的讲述很难帮学生迅速建立起对这一问题的直观的认识, 而利用Multisim的交流分析功能可以用一种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谐振电路的特性。以RLC串联电路为例, 在Multisim中建立起电路模型如图3 (a) 所示, 根据图中参数计算可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f0=503Hz。设定频率范围为1~1000H z, 以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为输出进行交流分析, 可以得到电阻两端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如图3 (b) 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出,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呈现出带通特性, 且电阻两端的电压在谐振时达到最大值。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之间的关系, 连续改变输入电压的频率,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波形。图4表示当f=100Hz, f=503Hz以及f=1000Hz时电源电压与电阻两端电压的波形。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 在电源频率由小变大的过程中, 电阻两端电压由小变大, 在谐振时达到最大, 然后又迅速变小;在相位上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随频率增大的变化过程为超前→同相→滞后。
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Multisim仿真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谐振电路的特点。
三、结束语
在电工与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仿真, 可以把理论性强、抽象化的知识点用简单、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 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因此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同样引入仿真, 让学生自己体验动手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自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梅, 任坤, 高俊侠.Multisim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9
[2]孙国强, 卫志农.基于Multisim的并联谐振电路仿真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6
[3]于军.Multisim 9在电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3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推荐阅读: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05-10
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08-26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05-26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9-27
电工技术基础习题练习10-26
电工技术与实训09-04
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论文10-25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08-10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