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共12篇)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1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护理学基础》中的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是临床实施护理措施的根本和保证。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对广大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它是以教研室为单位, 在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 共同讨论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今后临床实习和工作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而集体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我校自2004年以来一直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取得良好效果,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方法
我校《护理学基础》实验课采取专职教师和临床教师共同带教的方法, 一般于课前3 d或4 d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集体备课并记录。由理论课主课教师全程主讲和操作, 操作过程中, 临床教师可讲解此项操作与临床具体操作的不同点;参加备课的教师可以补充操作相关新进展。在操作的同时可进行讨论,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取舍, 选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1]。具体实施分为3个阶段。
1.1 集体备课的3个阶段
1.1.1 主讲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为5 min~10 min, 包括授课章节;目的与要求 (掌握、熟悉、了解) ;教材内容的取舍、新进展的补充;基本内容、教学手段、时间安排;重点和难点所在以及针对性的讲授安排;教案展示、课件展示;需要解决的问题。
1.1.2 集体讨论、质疑、交流、完善
时间为15 min~30 min, 包括目的要求的合理性;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重点、难点的确定与讲解;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教案、讲稿和课件的改进;主持人组织、引导讨论并达成共识;主讲人可做适当解释并记录讨论内容。
1.1.3 主讲教师归纳修改意见
时间为5 min~10 min, 已达成共识;分门别类。
1.2 集体备课的3个要素
主讲人:备课前需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主持人:善于引导和小结, 充分调动积极性, 发现问题, 随机应变;参与者:身心投入。
2 结果
我校自采用集体备课方法以来,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与以往未采用集体备课方法时相比, 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反映因不同教师带教产生的操作标准不一致的状况明显改善,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生中的可信度。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同心协力, 解决疑难, 促进主讲教师搞好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 发扬专职教师和临床教师各自的优点, 避免了实验操作和临床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现象, 实现了使实验操作由学校向医院实际操作转化的过程。集体备课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 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保证教学质量。
3 讨论
3.1 集体备课注意事项
备课内容和次数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每一个实验操作都应经过集体备课;采用逐年轮换的方式, 有助于每一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侧重于讲授有一定难度的章节, 统一操作手法和规范操作流程, 如肌肉注射时, 注射部位的定位、持针手法和进针深度需重点讲解;注重对青年教师的锻炼。一次实验操作的集体备课时间一般为30 min~50 min。
3.2 集体备课记录
每次集体备课都需有人专门负责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备课时间、地点、科目、章节、授课对象、主讲人、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人;教学方案概要;讨论内容、意见和建议;小结或结论;集体备课记录不能过于简单。集体备课记录作为教学档案存档。
总之, 集体备课要避免千篇一律, 也绝不能流于形式, 而是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主讲人以外, 还要求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认真钻研[2]。讨论的时候才能各抒己见, 百花齐放。讨论时每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集中大家的智慧, 互相借鉴, 优势互补, 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使教师有所进步, 才能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集体备课,护理学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翠侠.集体备课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6) :82-83.
[2]李玲, 林平, 高学琴, 等.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下集体备课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9) :48-49.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2
目的:增加高职高专护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总结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近三年来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进方法,并列表比较这几年学生的护理操作成绩.结果:经过3年的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呈上升并稳定趋势.结论:合理的、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作 者:颜小芬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福建,漳州,363000 刊 名:吉林医学 英文刊名:JILIN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基础护理 实验教学 改革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3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6-0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帮助学生得到和提高经验,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主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下面就我校加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一、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1、完善实验教学硬件
我校在原有的中心实验室基础之上专门设立了基础护理实验室,目前具有一个示教室、一个准备室、四个实验室,更好地满足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中心供氧装置、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等,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完善实验操作规程
我们坚持采取“课前讨论,课后思考”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校本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重新整理并出版,严格规范了实验课各项技术操作,严把《基础护理学》操作关。
二、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1、我们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然后开展“小组竞赛”,最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
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同学们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另外,我校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来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案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和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配合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应变能力。新鲜有趣的情景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护理实验教学始终
在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通过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雁.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1.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篇4
1 教学改革
1.1 反馈讨论训练法
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或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 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彼此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 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 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1.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形象地充实实验教学的不足[1]。我们建立了2个多媒体示教室, 使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 既丰富了授课内容, 又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对操作步骤进行巩固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 病例式综合技能训练法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每一项护理操作中, 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病例要求, 使学生根据病例内容所需进行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 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 又让学生充当了患者, 实现了护患角色的置换。
1.4 ECS模拟情景演练法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代表目前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 (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 将ECS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例如通过ECS设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的病例, 让学生课前设计模拟抢救过程, 课堂中分组进行抢救操作的演练, 然后学生间相互讨论评价, 最后教师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通过模拟情景演练法,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情形, 把平时所学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际病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见习、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5 临床见习教学
实验课中, 我们安排9-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走出实验室, 真正与患者零距离接触, 在临床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课后延伸教学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中建立了在线辅助操作系统, 涵盖了各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观摩操作视频, 还可以浏览相关步骤详解, 随时就操作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提问, 教师在线答疑。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需要多看、多问, 更重要的是多练习, 才能熟能生巧, 牢固掌握。我们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 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 此种教学法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与学互相促进, 不仅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以达到具备关怀能力的目标[3]。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传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贵主.谈我校公共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1.
[2]陈玲.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2) :72-73.
《电脑软件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篇5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0749 实验课程名称:电脑软件基础(1)
英文名称: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Design Software 课程总学时: 48 总学分:2.5 实验学时:3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
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脑软件基础(1)》课程中要讲解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的软件,是国内外现今常用的两种平面设计软件。其中Photoshop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影像处理软件,它的功能非常强大;CorelDRAW是广泛用于艺术设计的矢量绘图及排版软件,这些软件是进行工业设计所必需的强大工具,能让设计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和多变,是现代艺术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软件的各项命令和菜单,熟练掌握软件的核心内容和使用技巧,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中都能完成课堂训练,并在作业中使用教授的软件进行设计完稿。要特别注意与专业课的密切结合和实际应用,并设计完成一定数量的相关平面设计作品。
四、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来考察。评定标准:
是否能基本掌握课堂讲授知识点; 是否能按课程要求完成作业; 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
五、实验指导书
陈杰编《中文版Photoshop csCoreldraw 12 广告设计宝典》(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六、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Photoshop图像选取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认识Photoshop图象的选取技巧,为以后的软件操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结合产品广告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熟练选择和合成所需元素等相关的技术知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图象的选取,Photoshop产品广告设计案例讲授和实验
实验二 Photoshop 图层知识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认识Photoshop CS图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教学要求:深入理解Photoshop CS 图层蒙板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Photoshop CS图层的运用,Photoshop杂志封面案例讲授和实验
实验三 Photoshop 图象编辑和调整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认识Photoshop CS图象编辑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教学要求:认识Photoshop CS图象调整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用图象编辑工具改善图象,Photoshop图象调整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结合所学的图象调整知识,进行图象的裁切、旋转、变换图象及画布变换等的练习。
实验四 Photoshop造型工具的运用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基本掌握矩形、多边形、椭圆、直线、徒手画工具、钢笔工具等的基本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基本掌握绘制路径(直线路径、曲线路径、手绘钢笔路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深入了解路径(节点的增删和节点转换工具)、路径面板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Photoshop绘图工具的应用,Photoshop路径工具的应用。
实验五 Photoshop 蒙板和通道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基本了解和掌握Photoshop蒙板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基本了解和掌握Photoshop通道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Photoshop蒙板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技巧,Photoshop通道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六 Photoshop 文字处理和滤镜应用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Photoshop文字处理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Photoshop几种常用滤镜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Photoshop文字处理的操作方法和技巧,Photoshop几种常用滤镜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七 Coreldraw12 操作实验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初步了解Coreldraw12的基本功能、软件界面的基本内容和操作。
教学要求:深入了解Coreldraw12应用范围和矢量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Coreldraw12相关基础知识,Coreldraw12的操作简介。
实验八 Coreldraw12图形的绘制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2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矩形工具、椭圆工具、手绘工具、贝塞尔工具、艺术笔触工具、度量工具,交互式连线工具的操作和技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应用Coreldraw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标志和简单图形;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Coreldraw12图形绘制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Coreldraw12图形绘制案例讲授和实践。
实验九 Coreldraw12物件对象的操作和编辑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了解和熟练掌握Coreldraw12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应用Coreldraw12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Coreldraw12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技巧,Coreldraw12对象的编辑方法和技巧。
实验十 Coreldraw12填充操作、特殊效果和位图处理 实验类型:认识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Coreldraw12的应用填充、颜色与特殊效果。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Coreldraw12位图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Coreldraw12的应用填充、颜色与特殊效果,Coreldraw12位图的编辑方法和技巧。
实验十一 Coreldraw12填充操作、特殊效果和位图处理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通过单张设计实际案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将Photoshop与Coreldraw12两种软件结合运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两种软件的操作技巧,并能在设计中较好的再现。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示范、上机操作、个别辅导。
实验内容提要:创建文本、美工文本、段落文本、字行段间距、转换文本、编辑文本、填入框架,段落文本环绕、文本链接。渐变填充、蒙板、透视变形、图象合成、选区羽化、创建文本、编辑文本、填入框架,段落文本环绕。通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哪些步骤中的操作适合选择哪种软件制作,体会Photoshop与Coreldraw12的不同特点,发挥不同软件的优点,从而进一步熟练两种软件的操作。
七、其他说明
无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6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验教学 男护生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8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男性护士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要纷纷开始招收男护生,以解决目前国内临床中男护士供不应求的现象。《基础护理学》是护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实验教学是整个基础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有助于护生获得护理知识、积累操作经验,学会关心和参与性,促进护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单纯的针对女生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专业男女并存的特点,男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压力。这里浅谈一下对男护生的带教方法,以供参考。
1 方法
1.1 注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大多男生报考护理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该专业,而是因各种原因被迫无奈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巩固专业思想是保证男性护生认真踏实学习的根本。《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篇给全体护生介绍护理专业的历史、发展以及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内容,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学习特点;为护生播放电影《南丁格尔》,让护生了解护理事业开创者的风采,以及护理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从而建立对于护理专业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教师应重点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优势,以强化男护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
1.2 发展批判性思维
考虑到男性思维灵活、逻辑性强、接受新信息快、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辅导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男护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PBL、CBL等方法,激发男护生对护理操作的兴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喂水端饭、伺候患者,而是有着特定的科学性、艺术性、严谨性。通过实验可促使男护生积极思考,认识到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启发护生学习不局限于教材,不迷信权威。指导学生展开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形成科研思维。
1.3 及时汇报专业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临床及国内外对男护士的需求,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男护生的教育,与男护生共同探讨男性在护理专业上的优势,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我国注册男护士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男护士的培养以及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大势所趋。护士地位的提高是以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和服务质量为基础的,男护生可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偏见,赢得患者的认可,社会的尊重,实现个人价值。
1.4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性别特点,合理调整教学重点。男护生大部分不喜欢过于琐碎的操作,如铺床、床上洗头、擦浴等,相应减少这方面的练习;而一些抢救技术、男性患者的护理则是男护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根据男性动手能力强,爱钻研的特點,要求男护生掌握一些设备器械的使用和简单的故障维修。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的操作使用,提高操作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处理一些小的器械故障,充分发挥男性的优势,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坚定男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1.5 欣赏教育
实验课中教师要注意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善于发现他们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表扬和肯定,激发其自豪感。创造男护生积极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增加男护生回示各项操作的机会;引入竞争机制,男护生之间,男女护生之间进行操作技能竞赛等。对于比赛中表现出色男护生要及时表扬。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任务的男护生,不要过度指责与批评,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做好辅导咨询工作,帮助解决思想及学习上的疑惑,以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对其加以正面引导。
1.6 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成绩实现量化,由人文关怀、仪容仪表、课堂练习态度、课堂纪律、期中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多项指标最终组合而成。考核手段采取角色扮演、情景设计、单项操作、随机演练等多种方式结合。指导男护生遵循护理程序,对预设的患者进行合理全面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经小组讨论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理准确的实施操作,最后对操作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好把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内容也作为考核项目,有利于激发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男护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验课教学,男护生对教师满意度达到100%,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达到95%;《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考核中,男护生的优秀率(>80分)达到93%;学期结束时,未发生男护生转至其他专业的现象。
3 两点思考
由于历史和社会观念的原因,护理领域一直是女性独领风骚,护理院校无一不是针对女性设计教育模式和教学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进入护理领域,大部分医学院校缺乏男护士的培养体系。更由于男性本身的生理特点、传统观念、学习及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若带教教师合理的引导,会导致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护理专业而另谋他业。
3.1 是否配备护理实验男教师
因性别问题,部分男护生不能与女教师进行坦诚地沟通;而女教师也不能十分精确地掌握男护生的心理与思想变化。故建议实验室应配备男性护理带教教师,以减轻男护生心理负担,增强练习操作的信心。
3.2 是否单独给男护生增加相应的实验课
当前的实验课程多考虑女护生的特点而设计的课程,有的实验并不适合男护生去操作,能否充分考虑男护生的特点,比如设备的检修与调整、器械的操作,可以适当增加男护生感兴趣的实验课,循循诱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因材施教。
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并有助于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在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突出男护生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男性护理人才,?共同推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素红,许艳春,魏淑霞,等.男护生心理特点及其心理调适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2~63.
[2]崔洁,庞晓丽.男性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1):41~42.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篇7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 严格控制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验教学管理上以现代护理工作模式为导向, 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空间的同时, 注重行为规范、人际沟通指导, 随时收集师生反馈的信息, 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关, 使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
2 重视学生礼仪和沟通意识培养
2.1 加强护理礼仪和沟通意识培养
学生今后的工作场所是病房, 服务对象是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这是一个紧张、多变的工作环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为此, 在校期间应加强学生意志素质培养, 让其意志品质在平常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和提高。实验室重点进行站功训练, 以增强抗疲劳耐力。靠墙站立, 不准嬉闹、手插衣兜及搂肩搭背。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前, 教师根据制定好的护理礼仪规范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强调养成良好护理礼仪和沟通意识的重要性, 并结合当今就业形势及临床实例对学生进行护理礼仪和沟通知识教育,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和接受礼仪和沟通知识。
2.2 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形象是学生头脑中最原始的护士形象。教师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素质, 做到言传身教;平时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 以身作则, 为护生树立榜样。
2.3 人性化培训, 体现人文关怀
在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端庄大方, 这就势必与个别追求时尚的学生相悖。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注意人性化管理, 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通过与学生交谈, 告知护士良好形象对病人的影响及护理专业特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4 提高礼仪与沟通能力重在实践
礼仪与沟通是在人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好和尊重,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为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训平台, 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 在实验教学中, 通过扮演病人深切体会护理操作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使学生树立爱伤观念。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能力
3.1 示教法[3]
示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 是保证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示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 示范技能操作步骤等。它是对事实、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的解释, 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示教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在操作前进行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的操作程序、要领、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印象, 能够进行初步操作, 并逐步熟悉操作程序, 掌握要领。示教时, 教师要结合有条理的讲解, 根据操作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领会要领, 对难度大、步骤多的操作, 先分解动作演示, 使学生看清操作步骤, 领会操作要领, 然后再连贯操作示教;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模糊概念及提出的问题, 进行纠正、指导和答复。学生操作练习结束后, 教师可根据练习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
3.2 实验法
3.2.1 小组练习法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 小组练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掌握操作技能。教学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操作, 小组成员共同监督操作过程, 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其在讨论中巩固操作重点和难点, 加深对操作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小组练习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炼其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
(1) 课堂操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按照示范要领, 一步一步练习、体验, 先求正确, 再求快。若遇到困难或模糊不清的地方, 应及时向教师请教。学生练习期间, 教师应认真观看学生每个操作的练习步骤, 发现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共性错误, 应记录下来, 待练习结束后予以共同更正, 并重新示范。同时可以个案病例设计实验内容, 进行操作练习, 使学生不只完成单纯操作训练, 还要分析疾病、研究病情, 确认问题、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 课后操作练习。针对实验教学学时较少, 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个性需求的现状, 我们对学生开放护理训练室,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 以掌握护理学基础各项操作。开放护理实验室, 为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 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3.2.2 临床见习[4]
随着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深入, 开始进入临床课间见习阶段。这时需要课堂教学、实验室练习与临床见习同步进行。一方面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实际有机结合, 这对于巩固理论知识, 加强操作能力培养, 了解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脱节,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3.2.3 加强实习前技能培训
护士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术、熟悉抢救器具的使用, 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 防止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岗前培训, 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可缩短学校理论学习与医院临床实践的距离, 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实习状态。为此, 我校对学生进行4~5周的岗前常规操作训练。具体做法是:带教教师示教, 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术岗前培训, 使学生具有良好、正规的操作习惯及扎实的基本功, 很快进入实习状态。
3.2.4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5]
角色扮演与情境设置相结合, 学生恰当表演, 事后讨论, 让参演学生谈感受、体会, 观演学生谈看法, 最后教师针对内容、表演情况, 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总结。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可活跃实验教学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提升其专业素质。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角色置换学习法, 将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注射、输液、吸氧等实验项目从在模型人身上操作扩展到真人上, 学生2人一组互为“病人”和“护士”。教学前根据无菌原则准备好教学物品和必要的保障措施。操作中, “护士”和“病人”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场景, “护士”首先认真评估“病人”状况, 然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 最后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在模型人身上操作, 由于活动度有限, 缺乏真实感;真人真做, 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要领的基础上, 使其感受护理工作的真谛。在实验课中, 还可采取由学生互扮角色的模拟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病人心情, 增强爱伤观念, 同时也可增进学生间的交流,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
3.3 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 实施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6]
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 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先试后导再练,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先阅后练再导,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先观后议再练, 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4 操作技能评价
操作课程结束后, 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使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 以便针对性练习。理论考试占50%, 操作考试占40%, 平时态度占10%。
一般常规护理技术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对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作用, 但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一定限制[3]。为此, 我们应该使学生树立以下意识: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不违反总原则, 可以有所创新, 达到技能操作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7]。在监考过程中, 教师不必追究违反原则的错误, 而应侧重于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方面, 同时适当增加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分值, 以适应临床需要。单一的教师考核方法会使学生觉得乏味,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采用“师生同时监考”的方法进行考核, 考完后考生先自述操作中的缺点, 然后由监考学生指出不足, 最后教师点评, 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而且能增强学生对成绩的认同感。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既是实践教学方法, 也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
5 加强教师责任心培养
规范的操作手法示教和精辟的讲解无疑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当教师示教完毕, 学生分组练习或回示操作时, 教师应充当观众角色, 认真观看学生练习, 及时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以提高护生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 21世纪的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树立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护理能力培养, 以全面评价学生收集资料、评估病人、制订计划、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因此, 探索一种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对实现护理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护理人才,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确保教学质量,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艳华, 陆萍静.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8, 14 (1) :106-107.
[2]高燕, 张勤国.高职护生礼仪与人际沟通需求及人际吸引力的调查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8:489, 589.
[3]袁义厘, 孙建玲, 高井全, 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61-362.
[4]孟发芬.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0) :13-15.
[5]郭爱梅, 廖春梅, 孙丽媛.角色表演、情境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 2004, 3 (3) :59-60.
[6]石敬萍.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尝试[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23) , 52-53.
[7]周银玲, 宋丽华, 王咏梅, 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2 (2) :82-84.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8
1 实验教学方法
1.1 前期准备
《基础护理学》开课前,授课老师通过与班上学生代表交流,在对全班同学学习情况大致了解后,提出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的设想,并与学生代表一起探讨教学改革实施方法而后,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传达交流会主要内容,收集学生对教学改革方式的意见和建议,由课代表以书面总结形式呈交给授课老师。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全班性交流会,解答学生的疑问,介绍教学改革的方法。授课老师选取《基础护理学》中相对比较简单、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易于理解的护理操作内容,如铺床、口腔护理、基本生命体征的测量等,由各小组分别承担一定教学任务。而相对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相关理论知识要求较高的护理操作内容,如给氧、各种常用注射法、静脉输液等,则仍主要由老师承担。课代表依据授课老师筛选出的学生实验教学内容制订授课计划,将全班87名学生随机分成10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1.2 实战演练
在组长领导下,小组成员对所承担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对操作演示内容进行讨论,包括实验操作的目的、具体流程、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等。然后,一起观看教学视频,针对视频中的操作发表各自见解,如精简某些繁冗步骤,增加某些省略内容,如与病人的交流、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等。初步讨论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战演练”。将实验操作分为5个部分,即用物准备、病人评估、具体操作、用物处理、病人健康教育,其中具体操作又可分为几个小部分。将小组成员分成3个小组分别进行练习,待每个小组基本熟悉整个实验操作,将全部小组同学集合起来进行操作的分配,包括角色分配(护士、病人)和内容分配。通常由学生自愿选取自己演示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反复练习后向小组其余成员演示,再由小组成员提出不足和建议。针对不足再次练习后,所有组员一起按分配内容对整个操作进行练习,以保证其完整性、连贯性及流畅性。正式讲课前,小组成员将操作向授课老师演示。老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不足予以指出并提出修正建议,对操作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指点、说明,以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 正式演示
实验教学小组于课前准备好操作演示所需用物,然后在老师主持下开始操作演示。首先,负责讲解的学生说明操作目的,介绍“四备”内容(用物准备、环境准备、病人准备、护士准备)。同时,负责该部分操作的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然后,小组其他成员按照练习时内容分配分段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操作,直到整个操作演示完毕。负责讲解学生的解说也会贯穿其中。在此过程中授课老师对实验教学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必要的书面记录及评价。整个操作演示完毕,实验教学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演示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有疑惑的操作部分。而后,授课老师针对实验教学小组的操作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指出实验教学小组操作中做得好的地方,以作为练习时的借鉴;找出操作中的不足,作为练习时的修正之处。最后,授课老师对本次实验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
1.4 课后总结
实验教学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对实验教学小组的讲课进行书面评价,以此作为该小组成员考核成绩的参考之一。同时,实验教学小组成员也会在组长带领下对本次操作演示进行书面总结,包括在准备及演练中的体会、经验等,以此作为下次实验教学时的借鉴。
2 体会
2.1 顺应护理教学改革潮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改革应符合社会和时代对护理发展的需求,遵循当代学生全面发展规律和科学教育原则[3]。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学生参与式教学”顺应了当今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将教师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索者[4]。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准备阶段到演示阶段,从用物准备、操作设计到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都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参与式教学”要求负责教学的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多次练习实验教学操作内容。以上过程包含了多次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而每一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学生学习能力历练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满足于限定的护理实验操作,必然导致因循守旧;无视护理实验教学的规律,必然造成学而无序[5],所以适当的创新是必要的。学生在准备及练习的过程中,穿插了多次讨论,如对授课方法的探讨,对繁冗操作程序的简化,每一次讨论及有建设性的提议都是学生创新的表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式教学”,虽然看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调整,实际上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准备与演练过程中,一方面,多次的合作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利于学生共同努力实现小组目标,从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另一方面,反复的讨论与争议,使学生学会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实验操作演示时护士与病人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护士的爱伤观念和责任感;加强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了解、认识,易于学生将角色扮演所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类似临床场景中,从而有利于角色转换[5]。
2.4 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老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如前期准备老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方法的共同探讨,操作演示前学生的预演及老师的指导,操作演示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操作演示结束后老师的评价及学生的总结。一次次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及时表达学生的想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抓住教学重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授课学生要不断练习、改进、总结,授课老师多次的评价、指导,都有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相长。
2.5 不足及有待改进之处
由于承担教学任务所形成的压力,各小组对自己所负责的授课内容会进行充分准备,而对非授课内容主要仍是被动性的学习。另外,学生在授课前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施行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李光兰,邬维娜,叶昌华,等.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52-53.
[2]姜丽萍,杨晔琴,姜文莉,等.护理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39-740.
[3]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1-533.
[4]余晓云,张建欣.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66-1667.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9
1.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1 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渗透整体人本服务理念
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再加上长期受功能制护理观念的影响,不能以人为中心,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只重视技术操作,而忽视了病人最渴望得到的人文关怀和护理,只认“病”,不管人,缺乏对人的关爱[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育人是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强化人文精神的渲染。例如,在练习护理操作时,以临床上的典型案例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与病人沟通交流时,操作前如何核对解释,操作中怎样指导并观察病人反应,操作后如何嘱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了解病人的需要,如何使病人能接受你的护理,如何使病人感到满意,使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护患关系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的理解。
1.2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1.2.1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阶段教学法,即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指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入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如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在已学习过铺床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使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操作给护生留下整体的印象,然后给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完成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这样可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加深印象,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1.2.2 尝试情景教学,鼓励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地做法是,课前教师简单介绍下节课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好情境病案,体会病案中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然后进行角色扮演的预演。最后,教师针对内容、表演情况,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总结。通过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能实现护理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护生适应岗位护理岗位的能力。
1.2.3 采取病案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护理学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探索活动来获取知识,无疑与《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相一致[2]。如讲灌肠术时,课前选择了下面病例:王芳,女,64岁,脑血栓,住院观察治疗。主诉3日未排便,现腹部胀满不适,不能自行排出。护士给患者实施了按摩等一般性护理措施,但未能满足排泄的需要。请学生根据病例分析病人出现了什么护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灌肠术?灌肠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既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又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利用课件教学,激发形象思维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解决采用口头讲授和黑板书写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强化操作要点,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可以给学生视、听上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形象思维。多媒体课件把视频、声频和动画等结合起来,可以进行逼真的模拟护理操作,学生经过反复模拟演示后,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目的的掌握自身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的准确性[3]。例如,在肌肉注射这一章中,增加各种注射部位的解剖图,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1.4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机制
1.4.1 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学院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的护理实训基地,主要由基础护理实训中心和护理情境实训中心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护理实训中心设护理示教室、更衣室、用物准备室、生活护理实训室、无菌技术实训室、消毒洗手间、形体实训室等,所有基础护理操作技术都能在此中心进行实训。同时,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室配有各种技术操作的软件和检测系统,可供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检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1.4.2 规范实验室管理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我系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为了确保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制定了实验室老师和任课老师的双重管理制度,加强对每次实验课后练习的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及不足之处,使学生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1.4.3 实施实验室开放
为了确保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增强教学效果。操作训练除安排在课堂上,我们还有计划的利用晚自修、周六、周日让学生自主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针对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训练效率,在安排训练时将学生分成2人或3人一组,学生分组时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进行合理搭配充分。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当课代表,总体负责本班训练期间的分组安排、纪律管理及卫生安排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课代表负责收集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疑问及难点,这样指导老师在巡视指导时更加有针对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2.1 强化实验考核制度
我院将实验课考核成绩由原来占护基总成绩的30%增加到50%,可由阶段考核及操作总考核组成,其中操作总考核占实验课考核成绩的70%。建立实验课试题库,阶段和操作总考核都实行完全“教考分离”,由非任课老师从试题库抽题出卷,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考核时每项操作都以病例形式出现,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要求、评估、操作过程(操作熟练程度、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病人安置和物品处理等操作全过程。考核过程中限定时间,超时扣分,对于违法原则性的错误,一律不及格,并集中辅导。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例与测评内容、方式的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4]。
2.2 制定操作练习评价手册
操作练习评价手册由评分标准及评价记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实验报告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评价记录包括自身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分别由5次自身和同学评价记录,以及2次教师评价记录组成,自身和同学评价占本操作得分的20%。通过自身评价和同学评价,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不但可以提高对操作要点的掌握程度和拓宽对内涵的深度理解,还可以培养评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雪琴.试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整体人本服务理念的迫切性和必要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11):67
[2]李艳玲.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 (11):993
[3]杨运霞.多媒体CAI课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815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10
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1.1 调整实验课结构,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突出护理学基础以实践为主的特征, 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比例, 将理论课教学由原来的68学时调整为60学时, 实验课教学由原来的70学时调整为78学时, 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由原来的1∶1调整为1∶1.3。
1.2 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前我校护理学基础教学集中在第3学期进行, 课时安排较紧, 周学时多, 教学进度快,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现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调整为导论部分、生活护理部分、治疗部分3个模块, 分别安排在第1、2、3学期授课, 并根据教学内容同步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激发了学
性,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4.2存在的问题
(1) 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实验、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 师生需要一段时间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2) 如何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实验课时进行有机整合是需要探索的课题。如在做综合性实验时学生因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有一部分需在课余时间完成, 于是部分学生照搬、照抄书本, 背离了实验的初衷。
(3) 设计性实验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没有科学的评价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1.3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教师示教法
传统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讲授、示范, 学生练习、回示, 教师总结。教师借助模拟人边讲解、边示教, 学生观察教师示教后, 凭记忆做练习, 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后, 引进了一套开放性教学系统, 通过此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护理学基础中任何一项护理技术操作, 此系统可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操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既能看到整体的操作步骤, 又能清晰地看到放大的某些局部操作, 还可通过慢放、分解演示, 牢固掌握关键步骤。避免了学生只听教师讲、看不清教师做的现象, 有效拓展了教学广度, 开拓了学生视野, 强化了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加强总结示教法, 即在每次课结束前15~20分钟, 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当堂演示本次课程所学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操作情况进行总结、示教, 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总体认识, 加深其理解及记忆。学生通过当堂演示, 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同时也使带教教师对学生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 有利于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进行个性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潜能, 达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总之,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虽然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但这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它将会通过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小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李军, 雷敬卫, 白雁, 等.中药专业开设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13 (19) :73~74.
[3]毕建杰, 孙印石, 叶宝兴, 等.开设药用植物学设计性实验的思考与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5 (2) :69~70.
化指导。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 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提高学习小组整体的操作水平。
1.4 运用角色互换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2人一组, 进行护患角色扮演, 要求扮演患者角色的学生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对护士提出各种问题, 而扮演护士的学生要熟练、准确地完成操作,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交流, 如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交待相关注意事项等。操作结束后“患者”要对“护士”进行评价。传统练习方法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 由于活动度有限, 缺乏真实感,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运用角色互换教学法, 改变了以往学生面对患者无话可说, 只单纯注重操作的状况。运用角色互换法, 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要领, 更使学生有了角色体验, 加强了爱伤观念的培养及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 使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同时, 学生由被动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双向获得知识, 提高了护理学教学质量。
1.5 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操作流程的模仿, 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 我们提倡在不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根据操作原则,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使用不同方法, 达到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使学生明确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不违反总的原则, 可以有所创新。如有一名学生在进行穿、脱隔离衣练习时, 脱衣过程中按操作流程的要求洗手前先解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再解袖扣。这名学生创新发明洗手前解腰带后不在前面打活结, 而是将腰带末端塞于两侧腰间, 洗手后解领扣、褪下部分袖子后, 在衣袖内拉出腰带末端后按放置区域要求折衣挂衣。这种操作方法有利于避免在洗手时隔离衣因松散而污染, 更利于操作。
2 强化基本功训练, 建立和完善操作标准
2.1 规范操作流程, 统一质量标准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和广西卫生厅制定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结合临床实践, 我们编写了《桂林市卫生学校常用护理技术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规范了操作流程、统一了质量标准、细化了评分依据、规定了操作时间, 使带教教师、学生在操作中有可参照的标准, 能够对照标准进行操作。一类评分项目包括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和终末质量三大部分, 在一类评分项目中再细化为若干二类指标, 并有具体标准。例如:准备部分的二类指标有4个, 包括操作者、物品、环境和病人准备。终末质量部分二类指标有3个, 包括学生的态度、动作技能和运用知识整体情况, 把学生的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变能力等列入各项要求中。通过在教学和技能考核中采用新编评分标准, 学生在评估病人、与病人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应对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2.2 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技术, 单靠课堂上讲解、示教、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加强学生操作练习, 我们开放了护理实验室, 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到实验室练习。实验教师按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准备好所需物品, 列出物品清单, 放于实验室柜子中, 然后将实验室门、柜门钥匙交给各班学习委员, 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学生到实验室练习。每次练习前小组长清点物品并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后, 在物品清单上签字, 练习结束后, 整理物品, 由各小组长清点后放回原处。
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之迅速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我校在24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挑选出临床常用且重要的12项技术, 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皮试液配制、各种注射法、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 抽出2~3周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训练后对其进行技能考核。
2.3 改革考核方法, 公正评定学生操作技能
考试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 不仅有鉴定和改进作用, 还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2]。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考核, 既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常用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我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操作考核, 考核内容为本学期学生所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设4~5项, 学生先抽号, 再抽考核项目签, 到准备室准备物品后, 在指定的考场进行操作, 操作考核结束后进行口试, 即叙述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考核结束后由主考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讲评。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实习, 部分重点操作, 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皮试液配制、各种注射法、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的操作成绩要求达到70分以上, 如不达标, 可练习后向教师申请重考, 但只有一次补考机会;若仍不合格则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对考核成绩优秀者, 记入学生档案, 作为评选特优生、推荐优先就业的依据。
3 结果
我们在2005、2006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其中200份发给在校学生, 200份发给实习学生, 200份发给医院带教教师, 收回有效问卷536份, 有效回收率为89%, 调查结果如下。
3.1 学生评价
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对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 9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 93%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 95%的学生认为熟练操作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92%实可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93%的学生认为成绩评定客观、合理。
3.2 实习医院带教教师评价
92%的学生工作积极、主动;95%的学生操作熟练, 动手能力强;90%的学生理论知识牢固;92%的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强;90%的学生有一定创新能力。
4 体会
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 从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训练、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结果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临床带教教师对此项教学改革满意度高。结论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593.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 基础护理实验室 开放与管理 三级负责制
目前,开放实验室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加深了对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师生三级负责制仿效医院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工作环境,更好地与临床实习衔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基础护理实验室基本概况
1.1基础护理实验室师资配置
基础护理实验室现有实践教学人员10人,由专业课教师及专兼职实验教师组成。其中专业课教师7名,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3名。
1.2基础护理实验室管理人员情况
基础护理实验室具有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3人,主要管理实验室的日常教学及实践实训
教学工作,实验室按职能区域划分设立负责人,实验室管理责任明确,相互协助。
1.3基础护理实验室实践教学情况
基础护理实验室承担护理、助产相关专业基础护理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任务,在完成日常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全方位开放,由于护理学科的实践性强,每年超过2100人参加实验室课外开放训练。
二、基础护理实验室开放基本情况
2.1开放对象
基础护理实验室针对学生的开放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实践教学的课外操练训练、护理、助产专业技能竞赛、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拓展实验、校外参观、兄弟医院的护士招聘实践操作考试场地等。
2.2开放时间
实验室的开放主要结合实验室课外空余时间和学生机动时间,有以下时间段可以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双休日等。
2.3开放形式
采用全面和预约式相结合的开放形式。
2.3.1全面式开放
基础护理实验室接受护理课程计划内的实践教学,但由于课时限制和护理学科实训特殊性,学生在正常实践教学结束后,还需要增加一定时间的课外操作训练巩固和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护理实训中心南楼五楼课外活动、晚自习时间段开放,保证日常教学用到的实验物品、耗材、仪器等,实践指导教师每学期初制订开放计划,上报学院实训中心审核,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实验室提前告知学生参加技能操练,学生接到通知以班级为单位,按班级顺序进行操作练习。
2.3.2预约式开放
基础护理实验室主要接受参加护理技能竞赛的学生、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及部分学生操作考核前的强化训练、校外人员参观、护士招聘实践操作等。有预约开放需要的按各自需要申请,开放申请可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进行,申请人可以为教师或学生、单位,但为保证整体开放工作有序进行,要求申请者提前1周进行开放申请并详细注明开放项目名称、人数、场地、仪器设备、时间跨度等具体要求。基础护理实验室根据实验室教学安排情况和申请要求进行协调,申请一旦被确定后,即列入学院正常的教学管理程序,申请人必须按规定时间到实验室按照教学管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接受随意更改。实践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管理,实验室由专职教师值班辅导学生实训操作练习和协调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
三、师生三级负责制的实验室管理
基础护理实验室在保证日常教学实践任务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确定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实行三级负责制,提出采取师生共同管理,积极推进师生三级负责制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即实验指导教师—助理实验员(勤工俭学学生)—学生自管委责任人(班级学习委员)
3.1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我院在常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实验室开放特点,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登记制度》等,保证实验室有序开放,便于实验室管理。
3.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
3.2.1加强实验指导老师水平建设
实验室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实验室管理交流会,通过交流,发现近期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好的方法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观看其他同类学校的先进做法和管理经验。如学院实验室专门组织实验指导老师赴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实验室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活动结束后,专门组织实验指导老师开展学习研讨会会,不断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努力提升我院实验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
3.2.2加强助理实验员队伍建设
根据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助理实验员岗位,主要由勤工俭学学生组成,即勤工俭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各3人。学生进入三年级临床实习后,再从新生中继续招聘替补名额,由二年级学生进行工作指导。助理实验员主要工作为协助实践指导教师完成分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日常保洁工作和安全管理、实验设备的简单维护和实验物品准备等[2]。
3.2.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基础护理实验室以竞聘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学生实验室自管委成员,原则上每个班级一名(一般由学习委员兼任),在教师指导下全面负责实验过程的管理工作,记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放期间各班的交接工作和开放实验效果,学生出勤率和纪律性等问题。
3.3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开放的“三阶段”重点管理
学期初,实验指导老师和专职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制定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开放对象、开放内容,初步拟定本学期基础护理开放实验室的安排等,检查实验室内的设备是否完好,实验物品是否充足等。实验指导老师完成助理实验员管理培训工作,明确职责,确定各组责任人、成员及操作训练项目等。
学期期间,实验指导老师每天检查实验室环境,发现问题及时与助理实验员联系共同解决,及时了解学生开放训练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助理实验员做好日常登记等工作。操作训练期间,自管委成员维持实验室正常训练秩序并妥善保管实验器材,操作结束检查无误后将物品放回器材仓库。
学期末,实验室管理教师对开放实验室内放置的所有实验室物品进行全面清理,了解本学期实验室物品损坏、遗失等情况。召开基础护理实验室师生座谈会,对本学期开放实验室运行情况、学生训练效果进行介绍,听取专业老师对完善基础护理实验室的意见和建议。
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是由教师为主体到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转变的需要,是适应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三级负责制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和独立进行实验活动的空间和平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金仙,曹梅娟.论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中华护理教育,2010,7(9):430-431.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 篇12
《基础护理学》(简称基护)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必修课程,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从站上讲台,我讲授基础护理学已经4年了,现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同行切磋、交流:
1 课前充分备课
1.1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现代
教育模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证。护理技能是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2]。在课前充分准备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课时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2 课前一周左右组织集体备课,由专职教师全程操作实验内
容,边操作边讲解,在操作的同时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确定最适当的教学步骤。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反映不同带教老师操作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同时使操作更加规范。
1.3 基础护理学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熟练的技能来源于手、脑
并用,反复的练习,教师也需要在课前进行操作练习,使技术准确、规范,给学生正确的示教。
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学生参与准备用物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实验员将实验用物准备好以后学生直接操作,学生不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造成学生依赖性较强,出现刚到临床实践时手忙脚乱、物品准备不齐全,影响操作过程和效果的问题。采用教师示教后,由学生自行准备实验用物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项目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更加适应临床的需要。
2.2 丰富学生素质培养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护士素质的形成。护士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修养,是护士通过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加强在校护生的素质教育,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3]。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以模范的行为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用临床上的模范事例和血淋漓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热爱生命,关爱生命,为病人服务的信念。
2.3 注重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项目如注射等,采用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实验项目需要用到模拟人模拟操作,由于模拟人没有思想,无法交流,无法表达不舒适与疼痛,造成学生爱伤观念不强,操作时不解释、不交流、不取得病人配合。为了在平时实验中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要求自己,实验室的走廊设计与医院走廊相同,有电子显示时钟和“肃静”的字牌,房间设计与病区相同,有护士站和治疗室、抢救室、消毒室等,将基护实验室的布局安排的与病房相同,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会有进入病房的感觉。在使用模拟人或真人操作时,由同学自己设计不同年龄、性别与疾病的情境,鼓励同组同学担当病人的角色与护士交流,站在病人的角度提出问题,操作中可设置一些干扰因素,要求根据不同病人需求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可锻炼操作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担当病人角色也可以使同学体会病人的感受,在操作中体贴、关爱病人,更容易从病人的角度为病人着想。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知识、示教。护生被动学习、记忆知识及练习操作的过程,护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转”。无法主动参与教学,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4]。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灌输的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视频可重复观看,满足学生回顾复习的需要。针对不同实验项目采用不同方法,可采用启迪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采用老师误操作,学生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小组问进行操作技能竞赛,可增强其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
4 安排书写实验报告应有意义
传统的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的抄书,应付了事,浪费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恰当安排实验报告的内容。对实验报告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画图说明用物及摆放,用箭头的形式写出操作流程,归纳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此次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对老师和电教片操作的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5]。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徐玉兰.护理实习生护理技能掌握的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l,15(4):240.
[3]许建香.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护士素质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53-55.
[4]徐锦江,宁素荣.角色扮演在<健康评估)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l(7):7.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推荐阅读:
护理基础实验10-16
基础护理实验考核06-09
基础护理实验课的改进08-05
基础护理学教学刍议09-24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11-03
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07-25
管理学基础教学0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辅导11-11
基础护理学题库08-03
关于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