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

2024-0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精选12篇)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1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模拟企业为载体,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学习应用管理职能的教学方法, 创新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

关键词:模拟企业,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 通过将模拟企业引入课程教学, 让学生在组建、经营模拟企业的过程中, 尽早熟悉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掌握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其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学内容设计

1.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材为依据, 围绕管理的七大职能: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主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 不再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而是以“模拟企业”为载体, 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身, 融于七个与管理职能相对应的主题项目中。这样不但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 还使各个看似独立的管理职能通过“模拟企业”这个纽带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体会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2. 主要内容

成立“模拟企业”的主要内容: (1) 成立模拟企业:选定一家企业作为模拟企业, 对该企业现状进行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 (2) 模拟企业组织建设:绘制企业组织结构图, 并对该图进行说明和评价。 (3) 制定模拟企业计划:制定企业某项活动的年度计划。 (4) 模拟应用控制程序和方法: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控制相关的场景, 提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5) 模拟总公司经理竞选:通过各企业经理竞聘总公司经理, 总结出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6) 模拟应用协调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协调沟通相关的场景, 应用协调沟通方法和技巧。 (7) 制定模拟企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根据各企业情况, 制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 如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

二教学活动实施

1. 课前准备

第一, 教师任务。在开展模拟企业专题活动之前, 教师先讲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题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教师需对所涉及的任务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若各小组相互设计模拟场景时, 设计出的场景需在下节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审阅、修改, 保证设计出的模拟场景能够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二, 学生任务。专题活动开始前, 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由各组推选组长1名, 即模拟公司经理, 并将小组成员名单报给教师。然后,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召开小组会议, 对工作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将专题活动任务细化, 并进行任务分配。确保人人参与、各尽其能。

最后, 要将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制作成PPT, 情景模拟的则进行表演排练, 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2. 课堂开展

第一, 教师任务。当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或展示时,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样坐在台下, 认真观看和倾听。待各小组展示结束, 教师鼓励台下的学生进行提问或点评, 也可就有争论的问题组织讨论或辩论。在课堂上, 教师既是观众, 又是主持人, 但决不能是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交流时的真知灼见加以鼓励和引导, 使讨论不断深入, 让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获得启迪和知识水平的提升。

所有学生发言结束, 教师需就本次专题活动进行总体点评。主要是概述本专题的学习重点、难点;点评学生的表现, 指出其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肯定, 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指正, 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内容。

第二, 学生任务。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阐述或表演, 需配合PPT或道具。展示或表演结束后, 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和建议。

3. 课后评价

专题活动实施后, 采用与之配套的考评方式, 不但使学生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 使其有所收获和感悟。

每次专题活动结束后, 教师对本次活动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并留存, 作为期末总评时的参考依据。期末, 当所有专题活动结束时, 由各小组长对本组所有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并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打分。各小组成员也对自己和组长的总体表现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以教师、组长、组员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最后的考评成绩。

参考文献

[1]文新跃.讨论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2) :145~146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2

一、重点掌握

(一)、概念:

组织: 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二)、组织工作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4、管理幅度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二、一般掌握:

1.组织的类型。2.组织的作用。

第八章 组织结构

一、重点掌握

(一)、概念

1、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2、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3、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4、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5、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主要是指决策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6、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二 )、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矩阵制等。

二、一般掌握:

1、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2、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3、划分部门的方法。

4、授权的原则。

三、一般了解:

1.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2.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确定的因素

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第九章 人员配备

一、重点掌握

1、概念

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情景模拟: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设定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其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

2.人员配备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因事择人原则;量才使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3.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良好的决策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健康的身体素质。

4、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德: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

能:指员工从事工作的能力,包括体能,学识和智能、技能等内容。

勤: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中的表现,包括纪律性、干劲、责任心、主动性等等,积极性决定着人的能力发挥程度。

绩: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5、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组织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部门的数目;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

二、一般掌握:

1、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2. 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三、一般了解:

1.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第十章 领导

一、重点掌握:

1、概念:

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素质:则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是潜在的领导能力。

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知识结构:指的是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能力结构:就是整个领导班子拥有的各种能力的比例情况。

2、领导的实质。

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

(一)法定权力

法定权包括下述内容: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

(二)自身影响力

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3、领导理论。

(1)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领导方式是一个连续的变量,从“独裁式”到极度民主化的“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多种方式。哪种方式的好与不好取决于多种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七种。

A.经理作出决定并宣布

B.经理说服下级接受决定

C.经理提出计划,征求意见

D.经理提出初步的决策方案,以交换意见

E.经理提出问题,征求意见,作出决定

F.经理规定界限,请小组作决定

G.经理允许下级在上级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2)管理系统理论。

A.专权命令式

B.温和命令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3)管理方格理论。

(4)权变理论。

4.领导者个人素质的要求。

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

二、一般掌握:

1.领导的特征。

2.领导班子的构成。

3.领导艺术。

第十一章 激励

一、重点掌握

1.概念

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2.主要的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

二、一般掌握:

1.激励的作用。

2.激励的方法。

第十二章 控制的基础理论

一、重点掌握:

1、概念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成为反馈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2.控制的基本过程。

拟定标准;根据标准评定活动的绩效;采取纠正措施,

3.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控制工作要有全局观点;

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未来发展;

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控制工作应符合主管人员的要求;

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二、一般掌握:

1.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控制的作用。

3.控制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一、重点掌握:

1.概念:

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是指物质产品或服务产品适合社会和人们一定用途或者需要的特性总和。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则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产品达到质量标准;二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

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

3、预算控制的种类。

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总预算与部门预算

4、成本控制法的基本程序。

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根据企业的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5、零基预算法及采用零基预算法应注意的问题。

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在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管理控制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一些重要问题:

(1)零基预算法的思想应贯彻到每一个预算编制人员和部门项目负责人的思想中。

(2)零基预算的主持者必须能把握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

(3)摆脱旧有思想的束缚,发扬创新精神,。

(4)在实行零基预算法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形式主义。

二、一般掌握:

1.预算控制程序。

2.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三、一般了解:

1、预算的种类。

2、零基预算法的基本程序。

第十四章 协调

一、重点掌握:

1.概念:协调、冲突、信息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2.协调的原则。

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责任明确原则;加强沟通原则。

3.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回避、强制解决、妥协、树立更高目标、合作

4.信息沟通的影响因素。

信息发送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

接受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

沟通通道的选择;

外部噪声。

二、一般掌握:

1.正式沟通的方式。

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三、一般了解:

1.协调的内容。

2.冲突的分类。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4.信息沟通的障碍。

5.信息沟通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3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自主的运用管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宿舍的基础管理,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理解管理学的理论并切实的指导实践。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宿舍管理的具体尝试

1.成立管理自律小组

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更是学生思想和行为自由发挥和发泄的最好地方。在管理学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是促进宿舍有效管理的关键。在教学中以宿舍为单位成立管理自律小组,每个宿舍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宿舍的整体管理工作,宿舍其余成员在小组长的指导下明确分工,比如有人专门负责检查卫生打扫情况、有人专门负责核实本宿舍学生晚归情况、有人负责检查按时关灯情况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成立管理自律小组的宿舍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明显得到了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也是与日俱增,很多学生对如何搞好宿舍建设提出了各种积极的建议,宿舍的文明言行也无形当中规范了许多。

2.运用科学管理的知识加强宿舍制度建设

管理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性质就是它具有规律性。为了宿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规范宿舍成员的行为,我们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校有关宿舍管理的条例和实施办法基础上自己制定一些适合当代大学生宿舍管理的新制度,比如《宿舍文明用语有关规定》《床头文化若干条标准及评分办法》《宿舍成员内部矛盾处理办法》等,这种科学的人文管理很好的约束了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号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大家齐心协力把宿舍小家建成“卫生、安全、和谐、文明”的宿舍,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3.开展多种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

大学生是能张扬个性的一个群体,通过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各种活动,既能加强宿舍的基础管理工作,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差、缺乏合作精神的问题。从而彻底打破原来大家自己顾自己,只是睡觉前才能在寝室见面的不良局面,能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促进宿舍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及内部和谐。

在管理学的实践中,笔者在样本班级的所有管理自律小组间开展“舍歌”创作演出大赛、“舍标”征集活动以及“我也当宿舍长”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各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激情和集体创造力。比如“舍标”的制作,宿舍成员会制作多个并按管理学的原则进行方案比选,择优选出的“舍标”集中了宿舍的群体智慧并明显的具有时代特色。再比如在我们开展 “我也当宿舍长”演讲比赛时,参加竞选的每一个学生都全身投入并能从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出发,结合本人对宿舍管理内涵的理解来阐述自己更应该当选宿舍长的理由。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是宿舍这个“家”的一分子,每一个家的成员都有责任维护家的团结与和谐。

二、结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宿舍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在《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与宿舍管理结合的过程中,应该让宿舍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人承担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职责,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让每一人充分理解岗位的权力和责任,体会分工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性,体会分工基础上的劳动协作的必要性。

分工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效的分工能够很好的提高劳动效率。在成立管理自律小组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宿舍中都要有明确的任务,这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来确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宿舍组长的带领下来明确。

2.强化控制

在《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与宿舍管理结合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与宿舍管理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各种动态。比如在学生分工管理和各项活动开展之前学生是什么样的,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少进步是管理学实践作用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把特定时期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报,对出现的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重点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的奉献精神必不可少,因为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私人时间来走访、调查。教师掌握的一手资料越多,各项管理活动出现偏差的几率越小,也越有助于任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帮助学生切实的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3.适当鼓励

对于学生来讲,让每一个人都来履行管理职能的确有困难,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听别人指挥的同学,一下子让他对宿舍的发展出谋划策,可能他会不习惯甚至抵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变得异常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搞好调查,摸清哪些同学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同学协调能力比较强、哪些同学会积极的参与并给出适当的意见、哪些同学合作意识较强等等,课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应对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积极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试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与宿舍管理结合的成效与体会

1.成效

从2005年开始,笔者在一些专业班级有选择性的尝试宿舍分工管理。在运行的过程中,学生能很积极的将课程上所学的组织结构的有关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凭着初期对此项任务的好奇,每一个宿舍都能组建健全的且较有特色的组织结构,并且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权及职责,宿舍的全体成员都能在实践中充分感受管理的集权和分权;另外,每一个宿舍成员都能用《管理学基础》中组织文化的有关内容构建宿舍的文化、建立和谐的团队。通过在课程中实行宿舍分工管理,笔者发现几个作为样本班级中单个宿舍的团队合作意识都非常强。

2.几点经验体会

(1)如何变简单的好奇为习惯是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在这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应该端正学生的态度,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管理学的知识能够使宿舍管理的更加有效,同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不止是一学期、两学期的工作,更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应该让宿舍分工管理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2)使单个优秀宿舍带动整个班级需重点考虑。在宿舍分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个别宿舍会搞的非常规范、宿舍的文化非常的独特、宿舍成员间的关系非常的融洽。而恰恰是这种融洽的宿舍关系使得该宿舍成员之间形成了小团体。如何使这种小团体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团体的建设中,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其他宿舍也进入良性发展是任课教师应该慎重并考虑的问题。

(3)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宿舍分工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管理学能够解决的,有的是其他学科才能解决的问题,每一个任课教师不可能通晓所有领域内的知识,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自己解决,可以通过书籍、杂志中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道理,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总之,笔者认为,《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工作与宿舍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适时的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4

1 何为互动式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心理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为主。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该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的传授式教学逐渐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相关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2 互动式教学的实践

目前,我国的各院校在进行“管理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采取了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的运用,从而提升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逐渐构建起以四大课堂为基础的联动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 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

由于综合管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的课程相互融合、促进,才能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为此,任教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将“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课时增加到108个学时,并贯穿在高职教育的前三个学期中实施。关于课程内容设置的模块内容,笔者进行了总结,并绘制了相关的流程图,具体内容见下图。

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增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互动,突出“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基于此,就需要教师按照“学习引导—任务导入—指导答疑—交流点评”这四个教学环节展开相关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

2.2 加强校内实践活动教学

在进行“管理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任教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活动,为学生创建第二课堂,通过相关的社团活动、技能比赛等内容,加强学生对于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教师以及校方的相关部门可以以专业为导向成立多个学生社团,从而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构建起实践管理的平台,让学生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管理的环境,并促进体验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管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诸如“管理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等诸多专业性的比赛,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技能比拼氛围,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相关的实践显示,通过这一方面,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学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还会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校外综合性实践教学

在进行“管理学基础”的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校方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诸如企业考察等工作,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参观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管理学专业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并能够明确应该掌握的实践技能。为了实现相关教学效果,还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提高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在进行“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了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质量的提高,需要校方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教学,并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在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之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事实上,这一措施的采取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还能够由此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4 开展网络教学

在进行“管理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网络教学的开展。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该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促进学生对管理学科发展的认识和应具备的技能的了解。此外,学生在接受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现阶段的不足,并不断地补充、扩充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并在扩大其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3 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3.1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

3.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构造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基于此,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并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3 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再者,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从而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

3.4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运用,其不仅仅带来了上述的三个方面的措施,还促进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随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不断运用,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诸如企业实习等,逐渐了解、认识到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还能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诸如技能大赛、专业实习、参观企业等,实现其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文章主要分析了互动式教学的含义、方法以及实施的意义。笔者认为,随着高校的重视以及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必将推进一大步,并为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后续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璐.基于四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6).

[2]张静.基于翻转课堂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21).

[3]李雅洁.关于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3(4):196.

[4]宫恩田,叶萍.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6-108.

[5]叶萍.构建基于四大课堂联动的互动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以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66-70.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篇5

一、实践教学的定位与目标

1、定位:符合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内容,并用以补充专业实践环节的不足,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2、总目标:培养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或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法与方式

(一)实践模式与体系设计

基于电大学员多数为成人在职学习,构建“基础理论+管理技能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设计中,以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为学员创设“管理情景”,引导学员去在仿真情境中模拟实际管理;结合管理学基础教材,通过知识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学习体系,由若干个实践环节练习,每个实践环节包括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管理沙龙等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分阶段进行。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指导思想:完全“以学生为主,以自我学习为主,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体现“体验式学习”和“互动式课堂”;以“学习团队”为载体;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管理能力。

1、角色扮演法:在模拟的公司中,或面临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调查与访问:根据教学与实践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3、模拟情景:模拟展示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实践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管理游戏:围绕着对管理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游戏,帮助学员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学员在放松的、非正式的情景下感悟管理技巧。

5、项目决策与管理:即设定一定管理情景与项目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该项目进行模拟决策与管理。这是大量采用的基本形式。

6、管理沙龙:电大学员多数 “在职”,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多运用沙龙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畅谈,交流,碰撞思想,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供学习总结和反思。

7、多媒体教学:在布置任务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项目可以要求学员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助学课件。

8、学习小组:基层电大的班级基本上都有划分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交流、讨论和总结,这种学习小组的方式非常适合成人在职学员,是大量采用的实践组织形式。

9.案例分析。电大在职学员有着较为丰富的案例积累,在学习中既可以采用现成的案例,也可以邀请学员分享身边的案例,分析时,既可以学员独立分析,再总结;也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集中讨论的形式。教师可在最后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三)实践学习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注重对参与性和团队的考核。占到形考成绩的80%。

⑴ 个体分值:学员参与的次数在5次以下者不及格,参与的次数在5-10次者及格,参与的次数在10-15次者良好,参与次数15-19次者优秀。个体分值满分为50分。

⑵ 团队分值:学员所在团队每次都能按照要求完成项目作业者并表现突出者为“优秀团队”基本完成者为“及格团队”,为完成者为“落后团队”。根据所在团队的情况为学员加减团队分,团队分值满分为50分。

三、实践教学组织、媒体与条件

1、组建模拟公司,作为实实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参与的班级中,以班级为单位或20人左右的学习团队成立一个模拟公司,选出负责人并设计其公司组织,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相互配合,同时,一些实践活动也在公司之间进行竞争和交流。

2、媒体与条件

根据实践教学方案来进行分阶段的实践学习,部分环节可根据“模拟公司”的状况灵活进行。一般的多媒体课室即可,需要配备两个麦克风或者无线话筒。能够随时上网。

四、实践课程时间安排

(一)实践活动课程时间运用模式

根据电大教学及学员学习特点,管理学基础的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1、对等课时模式。即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一半时间用于理论课时,另一半课时用于实训,进行实践活动主要项目的实践。建议20课时。其余项目在课外进行。

2、辅助实践模式。即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建议12-15课时。只是重点项目在课内进行,再选择部分项目在课外进行。

由于时间原因,一些讨论交流或调查只在课外由课程模拟公司(小组)组织完成作业,可不安排课内班级讨论。

(二)时间安排表

时间安排表 管理基础知识 技能实践目标 实践项目 课时 备注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1.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内容1.1 管理沙龙: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1 课堂进行 2.对不同管理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 实践项目1.2 调查与访问:你身边的管理者 1 课外进行

同时完成作业一第三题 3.思考并总结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实践项目1.3 组建模拟公司 1 课外准备

并形成演讲文稿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1.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实践项目2.1 管理沙龙: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 课外进行

课外搜集资料

2、小组讨论:心智模式 实践项目2.2 小组讨论:你对心智模式的认识,心智模式对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影响 1 课外准备

课堂讨论并总结 3.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设计能力 实践项目⒉3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1 课外小组讨论

写出ppT并演讲 第二篇:计划

(第三章——第五章)1.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实践项目3.1 管理沙龙:你所在的企业怎样做计划,并分享你自己的个人工作计划 1 课外调查

课堂交流 2.目标管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 实践项目3.2案例讨论:某企业的目标管理分析 1 课堂讨论

课外进行 3.科学制定计划的能力 实践项目3.3模拟公司编制活动策划(计划)书 2 课外准备

形成文稿 第三篇:组织(第七章—第八章)1.组织设计能力 实践项目4.1 模拟公司的组织设计 1 课外讨论

形成文稿 2.聘任与培训能力 实践项目⒋2 情景模拟——招聘 2 课堂模拟 3.考核与奖酬能力 项目4.3 调查与总结:评估你所在的企业的考评制度 1 课外进行

课堂小组交流 第四篇:领导(第九章——第十一章)1.对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深入正确认识 实践项目5.1管理游戏:面对迟到的骨干员工 1 课外调查

课堂讨论交流 2.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实践项目5.2 模拟公司制定一份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计划 1 课外准备 3.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项目5.3公司为单位,每个员工填写一份沟通记录卡 1 课外准备

课堂交流 第五篇:控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1.对控制在企业中重要性认识 实践项目6.1模拟情景: 1 课外进行 2.运用现代控制方法能力

实践项目6.2 为模拟公司制定质量及预算控制方法 课外准备

形成文稿

综合及总结 1.管理知识总结和综合能力 实践项目7.1写出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结合管理学形考作业四)1 课外进行 实践项目7.2.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2 课外准备

课堂交流 实训总时数 22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实践目标:

1、引发学员成长为优秀管理者的目标,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对高层、中层及基层管理者能力及要求的区分;

3、站在管理者角度思考管理职能和企业管理问题。

二、实践方法:沙龙;调查与访问;角色扮演

三、实践内容

1.1 管理沙龙: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准备,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具体工作,观察典型管理者的言行,为沙龙交流做充分准备。

2、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人就收集到的资料发表观点;或者集体讨论交流。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作业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区别。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1.2调查与访问:你身边的管理者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

实践要求:调查你身边一位管理者,并记录其某一典型工作日的活动,完成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三题。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三题。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1.3组建模拟公司

实践形式:组建公司,选举总经理

实践步骤:

1、以班级为一个单位,或20人左右的团队为一个单位,组建“××公司”,自定公司名称。

2、在公司中进行总经理推选,或竞争选出总经理一名。

3、由总经理进行就职演讲(在课堂上进行),并对公司进行介绍。

成果及成绩评定:在课堂上总经理就职演讲,并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宣布公司成立。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实践目标:

1、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并能在实践中去运用;

2、在实践中初步运用现代管理理理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深入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具有参与组织文化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二、实践方法:沙龙;调查与访问;角色扮演;项目决策与管理;小组讨论

三、实践内容

2.1管理沙龙: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观察这些企业的哪些管理行为、制度符合古典管理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为沙龙交流做充分准备。

2、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人就收集到的资料发表观点;或者集体讨论交流。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实践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管理理论的运用,总结并评价这些运用的效果。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2.2调查与访问:小组讨论:你对心智模式的认识,心智模式对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影响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小组讨论

实践要求:对于什么是心智模式,以及心智模式相关的知识收集资料,对心智模式的认识个人首先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由组长主持,专人记录。后在班级中进行讨论。

成果及成绩评定:由小组形成文字总结,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记录,教师点评。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实践项目⒉3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实践形式:由每个模拟公司设计本公司的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

实践步骤:

1、模拟公司所有员工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对本公司的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进行讨论,规划方案《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2、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做出相应的ppT。

3、由总经理或公司发言人对内容进行解说(在课堂上进行)。

成果及成绩评定:在课堂上模拟公司演示介绍本公司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的ppT。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二篇:计划(第三章——第五章)

实践目标:

1、充分认知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制定计划的能力。

2、对目标管理的运用有所掌握。

3、为团队制定计划的能力

实践形式:管理沙龙;案例讨论

实践内容: 3.1 管理沙龙:你所在的企业怎样做计划,并分享你自己的个人工作计划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调查其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写出个人的工作计划书。

2、在课堂上集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实践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认识计划的重要性,学员也能对自己的工作写出科学的计划书。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3.2案例讨论:某企业的目标管理分析

案例:A公司的目标管理

A公司自从2002年7月份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当时属于是试行阶段,后来人力资源部由于人员的不断的变动,这种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到现在运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理卡的填写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浪费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财务部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90%,目标管理卡的内容重复性特别的大;另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确定他们的目标管理卡。

A公司目标管理的程序如下:

一、目标的制定

1、总目标的确定

上一年末公司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向全体职工讲明下一大体的工作目标。然后,在年初的部门经理会议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讨论协商确定该财年的目标。

2、部门目标的制定

每个部门在前一个月的25日之前确定出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并以目标管理卡的形式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留存一份,本部门留存一份。目标分别为各个工作的权重以及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由权重、质量和效率共同来决定。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批阅以后方可作为部门的工作最后得分。

3、目标的分解

各个部门的目标确定以后,由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内部的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内部分工协作情况进行分配。

二、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监督、督促并协调的方式,每个月月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与人力资源部绩效主管共同或是分别到各个部门询问或是了解目标进行的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的负责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项目进行到什么地步,哪些项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质量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并督促其完成项目。

三、目标结果的评定与运用

1、目标管理卡首先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自评,自评过程受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的监督,最后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每个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目标管理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自评的调整。

2、目标管理卡最后以考评得分的形式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月考评分数,部门的员工的月考评分数的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目标管理卡。这些考评分数作为月工资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是在最近部门领导人大多数反映不愿意每个月填写目标管理卡,认为这没必要,在执行过程中,部门员工能够了解到本月自己应该完成的项目,而且每一个项目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完美的。还有在最近的一次与部门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到有的部门员工对本部门的目标管理卡不是很明确,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部门的办公环境不允许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出来(个别的部门),如果领导每个月不对本部门员工解释明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只是每个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很被动……可是部门领导如今不愿意作目标管理这一块,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员工也不明白目标管理分解到他们那里的应该是什么。

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应该怎样处理?

问题:

1、A公司的目标管理总体上存在哪些问题?

2、显然A公司的部门管理者不支持目标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为什么会出现“员工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情况,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实践步骤:

1、每个人认知阅读分析案例,并结合身边的实践分析。

2、由模拟公司或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3、由模拟公司或学习小组写出发言提纲,并进行集中讨论。

成果及成绩评定:每个人的发言作为个人成绩;每个模拟公司的发言作为团队成绩。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实践项目3.3模拟公司编制活动策划(计划)书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活动策划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活动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策划一项活动,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公司的创意。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活动策划书,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活动策划书。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活动策划书。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三篇:组织(第七章—第八章)

实践目标

1、认识组织结构的类型,并学会设计常见的组织结构。

2、对招聘和应聘有更深入的体验,具备招聘能力。

3、对企业考评制度及设计有初步分析能力。

实践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调查与访问

实践内容:

4.1 模拟公司的组织设计

实践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所有成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公司的总体组织结构。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公司的具体岗位设置及相应的人员配备。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写公司的杂志结构设计图,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组织结构。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组织结构。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⒋2 情景模拟——招聘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模拟情景

实践步骤:可选择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真实的企业负责人或HR负责人进行招聘,第二种是由模拟公司内部进行一场模拟招聘。

实践要求:

1、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教师公布招聘的公司名称、公司简介以及招聘的岗位及岗位要求,学员准备应聘资料(个人简历及面试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正式的招聘活动,后有招聘人员决定结果,并点评。

2、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由模拟公司自行决定招聘的岗位及岗位要求,公司员工准备应聘资料(个人简历及面试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正式的招聘活动,后有招聘人员决定结果,并点评。

3、需要有类似招聘现场的桌椅、公司简介单张,参与人员着正装。

成果及成绩评定:一场两个小时左右的现场模拟招聘会。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4.3 调查与总结:评估你所在的企业的考评制度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小组讨论

实践要求: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对其考评制度进行深入了解,了解考评制度制定的依据,内容及与薪酬制度的联系程度,并对该考评制度进行评价。

成果及成绩评定:学员写出调查报告,并在所在小组或模拟公司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第四篇:领导(第九章——第十一章)

实践目标:

1、对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深入正确认识

2、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3、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管理游戏;调查与访问;项目决策与管理;小组讨论

实践内容: 5.1管理游戏:面对迟到的骨干员工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管理游戏

游戏背景:王明达是A公司老总,A公司是广东一家有五百人的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该公司生产广东特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销售额上升很快,公司决定在湖北、湖南等地建立销售办事处,并派专人负责市场开拓。王总看好销售部门的区域经理李良朋。李在公司工作四年了,业绩突出,内外部对其均有好评,销售部门经理对其市场开发能力也充分肯定。不过最近一个月李的业绩下滑幅度较大,而且经常迟到,有小道消息说李想跳槽。王总决定和李良朋面谈一次。通知李周五早上8点到总经理办公室面谈。周五一早王总就在办公室等李,结果等到8点20分李才匆匆忙忙赶到总经理办公室。

游戏步骤:

1、由学员来分别扮演王总和李良朋。

2、两人进行5至10分钟的面谈。

3、换下一个王总扮演者上场,和李良朋进行面谈。

4、四到五组扮演者面谈完毕后,由其他学员(观众)来评出最好的王总扮演者,并点评;李良朋扮演者也对王总扮演者进行点评,分享个人感受。

5、通过游戏学员是体验和感受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怎样的,怎样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来。

成果及成绩评定:学员充分的参与,现场逼真的互动,观众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5.2 模拟公司制定一份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计划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激励计划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激励计划相关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如何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完整的激励计划。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激励计划,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激励计划。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激励计划。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5.3公司为单位,每个学员填写一份沟通记录卡

实践形式:主动和陌生人交往,交流某个有价值的、积极的话题,并就该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沟通中运用沟通的艺术。

实践要求:

1、每个学员在一周内和三个以上的陌生人交往,并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和每个陌生人沟通三次左右,直至能深入的和对方就某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2、在每次沟通前有周密的准备,并简要记录沟通过程,填写在沟通记录卡上。

3、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应自信、积极、诚恳,更要适度。

4、选出最成功的一份沟通记录卡,在公司中分享自己的体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进行评价或给出建议,最后公司进行总结和点评。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下面沟通记录卡,由模拟公司为每个成员打分。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沟通客体

姓名 沟通客体

性别 沟通客体年龄 沟通客体单位及职务 沟通前准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沟通过程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沟通心得 公司总结与点评 第五篇:控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实践目标:

1、引导学员认识并观察控制的重要性。

2、培养学员运用现代控制方法的能力。

实践方法:管理沙龙,小组讨论,项目决策与管理

实践内容:

6.1管理沙龙:质量管理问题讨论

讨论背景:某公司在业内一直是以技术领先和质量稳定而闻名于世。几年前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日益扩大和较低的工资成本等因素,遂于内地设厂。虽然这几年来产销量一直比预期的好,并且有很多产品返销国际市场,但一直困扰管理层的就是产品质量投拆一直居高不下,投拆量比本土生产时一般都高三、四倍,最高时达十多倍。

管理层认为:各项管理理制度或作业规范与本土并无差异(比如都执行ISO16949)。是什么原因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经分析后认为,主要不同的方面有:

1.中方工人的学历相对较高,而且年轻;

2.中方人员的主动淘汰率较高,达本土工人的10倍或以上;

3.中方人员的工资水平是本土人员的1/5—1/10或更低;

因为几年来产品质量一直未有显著的好转,管理层曾按有关人员包括顾问公司的建议进行了种种尝试,比好延长入职培训时间,制订更详尽和严厉的制度,大部份管理岗位换成本土人员等,均未如理想。

讨论焦点:质量无法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

实践要求: 1、8-10人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一名记录员。小组成员身份模拟为该公司管理者。

2、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及思考讨论背景。

3、小组成员围成封闭的圆形而坐,就讨论内容进行交流,由组长主持,由记录员记录讨论内容。

4、讨论完毕后,总结本组观点,并由本组组长或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和其他小组交流、讨论及相互评价。

成果及成绩评定:每位学员参与了讨论,每个小组由组长或发言人参与集中讨论。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小组)成绩。

6.2 为模拟公司制定质量及预算控制方法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有关企业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如何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对质量及预算进行控制,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完整的控制制度。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在模拟公司内部通过,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控制制度,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综合及总结

实践目标:

1、总结所学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写出体会

2、对运行了一个阶段的模拟公司进行总结,实践形式:书面总结;管理沙龙

实践内容:

7.1写出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结合管理学形考作业四)

实践形式:结合行考作业,写出书面总结

实践要求:根据所学理论及实践体会,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行考作业第四次第二大题。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7.2.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实践形式:管理沙龙

实践步骤:

1、首先由模拟公司就本公司一个阶段来的实践进行总结。员工首先自评,后由总经理全面总结。

2、模拟公司之间互相交流和互评,由教师最后总结。

成果及成绩评定: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管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33-02

《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我院2003年成立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11年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把管理学基础纳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管理学基础》已经成为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因此,如何选用适合于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教学是我非常亲睐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侧重实践和案例的讲解分析,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更注重概念定义的讲解,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学习。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主张案例教学应该作为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也有人认为传统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为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满意度。笔者在给几个年级、专业讲授《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便于比较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效果,首先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确保比较结果更公平合理我选择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9-1班和公共事业管理11-1班两个班级作为试点。因为这两个班级专业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授课时间分别是上下两个学期。时间间隔较短,并且都是文科生。最后确定管理09-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管理11-1班使用案例教学法。(为方便起见,以下称传统教学班为A班、案例教学班为B班)这两个班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班)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其特点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分级要求,也就是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使学生听课能够分清侧重点,教师利用讲解、书写板书和PPT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完全接收教师的教导,并按照教师要求,回答一些问题,并完成课后作业,这是一种在当前教育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2.2 案例教学(B班)的课堂教学设计

(1)学生自行准备。

在学习新章节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准备。

第一次案例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对公共事业管理11-1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后上课按照此分组方式不变,具体划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每组设一个组长,小组成员可轮流担任组长。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进行讨论,教师不进行干涉

(3)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的组长,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处理意见,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性回答。每组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10min以内,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4)总结阶段。

在各小组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做出点评,并对重要知识点做出讲解。最后教师安排学生课下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发言情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具体比例分配如下:本门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包括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期末考试占80分,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选择题和案例分析;平时成绩占20分包括:阶段性测验10分、学生出勤情况4分、学生课堂表现6分。

3.1 试卷结构及考试成绩统计如(表2)

3.2 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

(1)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主观题)来看,A班平均分为19,得分率为63.3%;而B班平均分为86.7%,可见采用案例式教学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强于传统授课班。

(2)从知识点掌握部分(客观题)来看,A班平均分为41.5分,得分率为83%;而B班平均分为31分,得分率仅为62%,可见传统教学知识点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案例式教学。

(3)平时表现成绩,因为我校对学生管理较为严格,不存在旷课的学生,并且学生对专业课重视程度很高,回答问题比较积极,A班平时成绩为16分,B班平时成绩为17分,无显著差异。

(4)平均成绩来看,A班的平均成绩为76.5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74分,因此管理09-1班与管理11-1班级期末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4 结语

传统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但是单纯的采用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期待和依赖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使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单纯的案例教学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容易使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就一味的采用案例式教学,也不要为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就忽略了能力的提高,而完全采用传统式教学,关键是我们要弄清什么时候用传统式教学、什么内容要用案例式教学;怎样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并不是矛盾,而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并非是一种方法讲到底。

参考文献

[1]戴瑞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7(15).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7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善于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潜在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讲授内容结合起来,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授饮食与营养课前, 根据学生当时所处的具体情景, 如上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即时灵活地导入新课。若是在早晨, 亦可从调查学生是否用过早餐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实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的状态引入新课, 联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的饮食习惯与健康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也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强健康意识。

1.2 精心设计, 培养兴趣

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枯燥问题生动化, 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如果有家人或邻居发热或是有高血压的病人, 都可以加以应用, 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 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 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 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效果也会越好。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单调的弊端。

2.1 问题教学法

主要用于偏重理论知识的章节。具体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先用1/3~1/2的学时讲授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让学生对其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然后教师再提出适当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剩余时间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解决问题, 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对问题给予必要的点评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课后可再给学生一些高度综合、高度概括的问题, 使学生通过复习讲授内容, 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得出正确答案, 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案例, 让学生就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例如:配合治疗饮食的讲解, 插入病例:病人李某, 男, 56岁, 因肝性脑病引发昏迷, 经抢救后苏醒, 家属为了给病人补充营养而给病人食用高汤, 结果使病人再次陷入肝昏迷状态。案例提出后, 引导学生思考肝性脑病病人为何要食用低蛋白食品, 禁忌的饮食有哪些, 护理人员应如何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鼓励学生结合相关知识, 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新内容的学习。

2.3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 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角色扮演实现了护理专业学生对护士和病人角色真实体验的训练, 符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要求。例如, 在试验饮食的理论教学中, 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病人”准备进行胆囊造影检查, “护士”给“病人”讲解胆囊造影试验饮食的要求, 提出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 “病人”则向“护士”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最终达到“病人”能够正确理解试验饮食的要求, 并清楚怎样实施。通过角色扮演, 学生体会到若要进行健康教育, 必须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 应遵循的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 形象比喻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较抽象、复杂、深奥难懂的内容, 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恰当、贴切又形象的比喻, 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不仅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模糊问题鲜明化, 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兴奋和好奇的心理, 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基础护理学中的一些内容, 可通过形象比喻的方法, 提高学生感知的清晰度, 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把肺部气管可比喻为倒置的大树, 主气管为树干, 细支气管为树枝, 毛细支气管及肺泡为树叶。病人的痰易聚集在肺泡, 帮助病人排痰, 可采用头低脚高位引流排痰或背部叩击的方法, 使痰液沿着支气管的走形而被迫排出。通过这种形象比喻使书本文字成为有形的活动图像, 把书本知识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记忆。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所知, 而且让学生有所思, 使学生既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类比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几类事物进行比较对照。类比能启发学生进行多方位探求, 能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其思维活跃善变。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 适应护士角色, 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仅限于课本知识, 应结合临床实例将知识从横向或纵向进行类比, 避免机械重复。譬如:灌肠法的讲授中, 将几种灌肠法列表类比, 内容层次清楚, 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类比与思考, 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同病人的灌肠法及禁忌证, 并能灵活应用。

2.6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 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符合人们正常交流的习惯, 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多感知的、形象化和多维的知识体系, 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压疮时, 仅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了解它的发生和临床表现, 但是通过录像和一些动画课件, 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病变部位的深部发展、疾病带来的痛苦等, 加深了学生对压疮的理解和重视, 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如在各种注射法的教学中, 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 我们将注射部位的神经、血管与肌肉的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 制成动画,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清晰地展示了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 阐明了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 并将进针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 分解动作讲解, 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 放大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2.7“自学—辅导式”教学法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和总结[3]。

(1) 自学:自学是结构中的核心部分, 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将学生原有知识同新的要求相对照, 教师课前将自学内容下达给学生, 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查找资料。

(2) 讨论:讨论旨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在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编号随机分成4组, 在自学的基础上先给各组适当时间进行讨论。

(3) 启发:教师针对学生经过上述两个环节之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 练习和总结: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 指出各组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该模式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在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合作精神方面。

2.8 助导式教学法

主要用于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 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精湛的操作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原则进行实际教学设计。其基本程序是自助、互助、指导。

(1) 自助:课前布置实习内容, 预习教材和护理操作常规中的相关内容, 明确操作目的、要求, 熟悉实验用物、操作。

(2) 互助:课堂上先看操作录像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熟悉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操作中的护患沟通等, 然后教师再针对操作要领进行示范, 并对重点步骤进行讲解、讨论, 最后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用物, 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指导:在互助的基础上进行讲评, 肯定正确的操作, 指出错误, 并结合临床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及处理办法, 让学生矫正练习, 直到达标。实验结束后, 让学生自行整理用物, 归还原处。

2.9 临床见习教学法

临床见习法贯穿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全过程, 专职教师跟班见习教学, 及时与科室负责人、带教人员沟通, 确保见习内容、项目质量、有效时间、教学目标的完成。带教医护人员具有中级以上的职称, 精心选择病人和家属, 注重实物实景讲解示范, 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因材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通向专科护理学的桥梁, 在护理教育中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 其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科学施教,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 加强技术训练,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向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护理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 (第三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田贞尚, 胡月琴.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90-91.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8

关键词:慕课,管理学,在线课程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近年来掀起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 如同一场数字海啸席卷而来。2012年, 美国的许多大学相继设立网络学习平台, 在网上提供大量的免费课程, Coursera、Udacity、ed 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 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在线系统学习的机会。美国《纽约时报》也将2012年定为慕课元年。慕课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让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成为可能。这种在线式的学习方式, 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以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 如何在慕课视角下开展教学, 更好的服务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是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管理学基础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经贸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成效。传统的管理学教学依然存在很多欠缺。

1. 理论教学宣讲过多。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 某些必要的理论教学无可厚非, 但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围绕课本理论内容为主, 缺乏新旧知识的更新。即使加入了某些实践教学, 多半以国内外的企业案例教学为主, 姑且不去讨论案例的典型性、针对性, 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 难以有效的理解具体情境和实际, 再者, 很多老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就相当不足, 难免造成理论内容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2. 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 教师对整个课堂的起组织、主导与控制作用, 虽然强化了教师本身的主体地位, 但却弱化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学生真正的参与机会并不多,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制, 更谈不上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提高了。长此以往, 必将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 影响管理学的教学教果。

3. 考核模式难以富有成效。

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学考核方式不能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 要求教师需要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授课内容也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最后的考核与评价也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命题考试, 通过传统的已有标准答案的题型和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导致学生通过集中突击或者各种方式寻找标准答案进行应对, 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所以, 针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呼唤一种能够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MOOC的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思考

1. 碎片化学习与整体性学习的统一。

慕课最大的特征就是“开放”, 凡是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慕课的存在。管理学基础慕课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打破常规的整体学习模式, 很多慕课本身以微课为载体, 在网络上大量呈现, 碎片化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 但只是从尽可能小的知识点和和技能入手, 关注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和相关技能的熟练掌握。不过也给学习者理解知识的全貌造成障碍, 达不到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整体效果。因此, 必须要使知识点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

2. 学生个性化的慕课学习机制的强化。

在慕课视角下, 学生的学习时空非常自由, 只要有移动学习终端, 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参与学习进程。除一些特定的项目需要缴费外, 学习者能无障碍的访问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 自由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 慕课给予学习者大量的交流机会和体验, 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及学习同伴通过在线互动, 课后咨询等形式保持信息交互。在这种环境下, 学习权威已经消失, 学习者负责媒体语境下的自身知识建构, 达到真正的学术和言论自由。慕课环境下, 学生将按照如下路径进行学习:课程注册——视频学习——完成作业——在线交流——个性化评价——测试。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组织结构模块的学习为例, 学生可以首先观看组织职能的相关视频, 对组织内涵和组织工作以及组织结构的设计有个初步的了解, 理解并掌握相关重要概念, 个人独立完成相关线上个人作业, 以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如果在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有问题, MOOC搭建了在线交流平台, 学生可以围绕这个专题展开讨论, 解决疑难问题。MOOC提供两种测试方式, 一是章节后的作业测试, 二是课程结束后的整体测试。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新的教学流程一般为: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老师进行线下教学--学生完成在线练习与测验--学习系统分析学习数据--在线反馈学习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 系统了解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期望和要求, 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基础有初步的认识, 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必要的安排和调整, 也可以个性化的去设置一些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时间期限, 然后提供管理学基础各种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系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切实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互动交流和研讨, 从而进一步强化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效。课后, 教师可以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通过学生们的信息反馈了解学习满意度, 并收集整理其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的建议, 制定课程总结报告并共享。

4. 考评模式的立体构建。

慕课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能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检测, 可以在观看完管理学的学习视频后根据后面设计的问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如果觉得学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反复观看和学习好多篇。这也是管理学基础慕课教学的一个优点, 便于学生习之后一段时间学的复习和巩固, 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而且很多管理学知识以微课为载体呈现,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 教学者自己也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 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 这种“现炒现卖”式的学习, 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 人人参与,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管理学基础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保证教学质量。

管理学慕课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 动态组合碎片化的教学视频, 智能调整课程的学习路径,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引导学习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但慕课具有在线课程与生俱来的缺陷, 在线教学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实时反馈, 学习者的遗忘率较高。有必要采取电脑互动分析、检查、评价和学生间互学、互评等多种方法的结合, 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

2. 确保教学完成率。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 个性化的学习模式给予学习者更大的学习自由度, 选择怎样的参与路径、参与程度等完全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背景而定。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慕课参与者的学习持续性不强, 退学率较高。虽然注册的人数多, 但完成学习的人较少。由此可以看出, MOOC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这种学习模式。如何确保学习的完成率也需要管理学基础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

3. 相关配套的支撑。

强大的平台研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与网络交互技术是慕课开发与推广的重要支撑, 这就要求管理学基础慕课的制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管理学专业知识、多元化的表达形式以及精湛的临场表演能力, 同时, 还要兼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这些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慕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具备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将MOOC这种全新的模式融入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是一种发展趋势, 必将对传统的教学体系产生冲击。就目前而言,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应当积极顺应这种变革, 并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必将促进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 2015 (1) .

[2]曾晓洁.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 2014 (7) .

[3]王永固, 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 2014 (9)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体会 篇9

1 教学改革

1.1 反馈讨论训练法

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示教, 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成每一步操作, 通过操作或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 再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彼此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 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 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1.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形象地充实实验教学的不足[1]。我们建立了2个多媒体示教室, 使实验内容声、文、图并茂, 既丰富了授课内容, 又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对操作步骤进行巩固和复习,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 病例式综合技能训练法

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当、富有启每一项护理操作中, 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的兴趣, 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来完成病例要求, 使学生根据病例内容所需进行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 既让学生掌握了技术, 又让学生充当了患者, 实现了护患角色的置换。

1.4 ECS模拟情景演练法

我院自2006年9月引进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代表目前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技术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ECS (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 将ECS模拟系统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例如通过ECS设置“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处理”的病例, 让学生课前设计模拟抢救过程, 课堂中分组进行抢救操作的演练, 然后学生间相互讨论评价, 最后教师总结,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通过模拟情景演练法,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情形, 把平时所学的技能操作和临床实际病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见习、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1.5 临床见习教学

实验课中, 我们安排9-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走出实验室, 真正与患者零距离接触, 在临床实际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课后延伸教学

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中建立了在线辅助操作系统, 涵盖了各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观摩操作视频, 还可以浏览相关步骤详解, 随时就操作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提问, 教师在线答疑。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需要多看、多问, 更重要的是多练习, 才能熟能生巧, 牢固掌握。我们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 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 此种教学法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与学互相促进, 不仅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以达到具备关怀能力的目标[3]。这种来自实践的人文教育远比课堂传输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贵主.谈我校公共电子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1) :31.

[2]陈玲.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2) :72-73.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10

一教学内容设计

1.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材为依据, 围绕管理的七大职能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主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 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法等, 而是以“模拟企业”为载体, 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身, 融于7个与管理职能相对应的主题项目中。这样不但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 还使各个看似独立的管理职能通过“模拟企业”这个纽带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体会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2. 主要内容

内容有: (1) 成立模拟企业:选定一家企业作为模拟企业对象, 对该企业现状进行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 (2) 模拟企业组织建设:绘制企业组织结构图, 并对该图进行说明和评价。 (3) 制定模拟企业计划:制定企业活动的年度计划。 (4) 模拟应用控制程序和方法: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控制相关的场景, 提出应对方法和措施。 (5) 模拟总公司经理竞选:通过各企业经理竞聘总公司经理, 总结出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6) 模拟应用协调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协调沟通相关的场景, 应用协调沟通方法和技巧。 (7) 制定模拟企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根据各企业情况, 制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

二教学活动实施

1. 课前准备

第一, 教师任务。在开展模拟企业专题活动之前, 教师先讲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题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次课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教师需对所涉及的任务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若各小组相互设计模拟场景, 设计出的场景需在下次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审阅、修改, 保证设计出的模拟场景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二, 学生任务。专题活动开始前, 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由各组推选组长1名模拟公司经理, 并将小组成员名单报给教师。然后,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召开小组会议, 对工作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将专题活动任务细化, 并进行任务分配。确保人人参与、各尽其能。最后, 要将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制作成PPT, 情景模拟的则进行表演排练, 在下次课进行展示。

2. 课堂开展

第一, 教师任务。在课堂上, 教师既是观众, 又是主持人, 但决不能当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交流时的真知灼见加以鼓励和引导, 使得讨论不断深入, 让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获得启迪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待所有同学发言结束后, 教师再就本次专题活动进行总体点评。主要概述本专题的学习重点、难点;点评学生的表现, 并指出其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肯定, 并就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指正, 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内容。

第二, 学生任务。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阐述或表演, 需配合PPT或道具。展示或表演结束后, 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和建议。小组长还需向教师提供本次专题活动小组成员任务分配表。

3. 课后评价

专题活动实施后, 采用与之配套的考评方式, 不但使学生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 使其有所收获和感悟。

每次专题活动结束后, 教师对本次活动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并留存, 作为期末总评时的参考依据。学期末, 当所有专题活动结束时, 由各小组长对本组所有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并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打分。各小组成员也对自己和组长的总体表现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以教师、组长、组员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最后的考评成绩。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 如何以模拟企业为载体,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学习应用管理职能的教学方法, 创新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模式。

关键词:模拟企业,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文新跃.讨论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2) :145~146

管理学基础教学 篇11

【关键词】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一、高职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实践性教学的根本障碍是由于教师陈旧的传统教育理念所导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一律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塑造”。教与学的不平等传统观念,成为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情感障碍,教师和学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受压抑,扼杀同学们实践过程中的创造、创新热情。要实施实践性教学,就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填鸭式”的单向信息流动,变为师生双向信息流动,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2.实践教学缺乏

实践教学设置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能型的特色。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但实践教学计划的可执行性往往让教师觉得无从下手,做一节实训课,要在课下做很多工作。另外,没有系统的实训教材,导致教师在进行实训授课时,实训的内容、方式、手段都有所不同,结果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上的讲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当成理论教学的完善过程和一般性辅助手段,实践课时偏少,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实训常因各种因素而受到阻碍。

3.实训设施落后

管理实训模拟室的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等各种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设施和条件都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从而形成多数教师的实践性管理教学往往是做一些案例分析,难以将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短缺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也是实践性教学难以贯彻实施的一个因素。因而,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往往大相径庭,学无致用。

4.教学评价欠妥

高职院校一般对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成绩只是作为理论教学成绩的一部分,没有把它和理论教学提到同一高度上来,评定成绩仅从学生的实训报告,出勤次数等项目上考核,对实践企业管理原理与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各环节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很大程度地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导致管理学教学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的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

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性教学的前提。要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从改变观念入手。树立新型的应用性、实践性教育教学理念是企业管理学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就要通过一些办法来渗透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第一,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重点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进行学习。第二,根据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如:教学方法的研讨会,实践性教学的观摩学习,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等,在开展活动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三,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

2.实践教学设置

实践教学计划是规定实践性教学总体规划和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实践技能。尤其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比如,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激励、执行能力及如何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和总结评价能力等。还要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具体程序、所要达到的结果,并确定可量化的考核办法。实践性教学计划既要模拟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又要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当然,编写与之匹配的实践、实训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编写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性教材时,要重点体现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对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等。

3.有效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是构筑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应建立与企业管理基础理论教学评价等值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实践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仅使学生不再轻视实践教学,而且也使教师更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更注重掌握实践技能。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确立一个共同目标,目标要量化,让大家实实在在的能看到,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4.实践教学保障

(1)加快实训模拟室的建设。实训模拟室可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训练学生具备与真实企业管理工作零距离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加快软件方面的建设,尽快达到能完成实践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内容,能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感性知识。

(2)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进行控制,在招聘教师时,尽量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招聘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加强我们的实践教学。另外,对于已经在校的教师,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自我提高、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建立实践教学的制度。首先,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分工职责,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其次,用制度加以制约,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践教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4)建立有效地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生产实践联系最紧、距离最短的教育形式,这决定了人才培养须走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途径。建立适当的校企合作模式很有必要,学校负责为企业培养人才,编写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践环节,做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既锻炼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

参考文献:

[1]胡红云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教育教学研究.2010.6

[2]王淑娟.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商品与质量.2011.12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12

基础护理学不但包含自然科学的知识, 同时还包含社会科学的知识, 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结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 我们说基础护理学本身既是一门理论课, 又是一门十分注重应用的实践课。对于大学生来讲, 这门课程能否学好, 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后对护理的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许多有相关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也都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使学生在对护理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的基础上, 再通过实际操作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打好护理基础, 尤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1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于应试教育

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相关基础的, 他们刚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往往对本学科一篇茫然, 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 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 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 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 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 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 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 (导向) 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 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 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 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事实上, 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学生为了就业, 就努力的考证, 着力应付就业“面试关”, 而不是着力实际操作应用, 也不去想提高岗位工作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 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 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 明确方向和重点, 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1.2 忽视学生的差异

护理的最大特征就是护理对象的变化性, 因而对于不同护理对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服务方式。然而,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 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与此同时, 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 还是在能力方面, 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 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 进行因材施教。

2 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改革建议

2.1 明确教学目的

护理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实际上其直接目的是指导实际操作, 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护理教育, 主要是培养操作型的护理人才。也就是说, 护理教育中的基础护理学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护理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 掌握为生、老、病等对象服务的方法。同时, 护理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人们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 以适应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

2.2 因材施教, 综合多样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各个学科都老生常谈并在不断探索的, 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来说, 因材施教应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点, 让学生掌握如何给护理对象提供良好服务并留下良好印象的方法, 塑造不同类型的优秀护师。这是因为, 不仅仅所谓的温柔型的才是好的护师, 干练型或其他类型的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护师。因此,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另外, 不同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和技术掌握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学生可能掌握慢一些, 但不一定就是差一些, 教师在课下也可以成为护理基础稍差学生的“良师益友”, 帮助基础稍差的同学尽快地达到学习要求, 缩小同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差距。护理实践是护理基础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迅速地投入到实践中往往不能提高认识或认识不够深刻, 只有在对护理的实际应用中, 学生才可以亲身掌握护理的操作技术。所以, 学校应该更新现有的教学设施, 并与医院多建立实习基地,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护理实践空间和机会,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3 优化授课方法,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适应老年社会、休闲社会的需要, 就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好的方面的同时, 积极探索授课新方法和教学新模式。其中,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自身应该努力钻研业务, 创新研究教学方法, 用新颖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护理应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学、科研、教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外, 还要积极了解护理应用发展前沿, 不断优化授课方法, 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护理的内涵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已经从侠义的医护照料, 延伸到心理护理、健康维护、情绪改善以及照顾老幼等多个方面。适应休闲社会、老年社会新的发展需要, 基础护理学教学应深入社会实践、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并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护理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在此基础上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降低考试要求、弱化就业功利性, 提高过程评价、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建立护理学习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李志芳.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范畴[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4) [1]李志芳.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和范畴[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4)

[2]赵海平.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1) [2]赵海平.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1)

上一篇:牌号识别下一篇:教研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