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2024-06-19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精选9篇)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1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及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土地乃国之根本, 为了满足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 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管理工作包含许多的层次, 涉及到许多的方面。本研究在此对土地管理工作做简单的介绍, 并就其基础业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土地管理,基础业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 处处都可以见到土地的身影。盖房子需要在土地上施工;耕种、开垦需要在土地上进行;连我们的日常活动也要在土地上。离开了土地, 我们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生活。所以, 土地对于人类来说是必需品。然而, 当前, 我国对土地资源运用不合理, 甚至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污染, 严重的土地浪费。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 我们应该对土地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合理、科学的利用。

1 土地

1.1 土地的简介。土地, 大家对这个词都非常的熟悉。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那么到底什么是土地呢。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通俗来说, 就是人类生存的空间范围。

1.2 我国土地资源概述。在我国, 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是众所周知, 我国的人口非常的多。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所以,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多, 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十分的少。其次, 我国的土地大部分被浪费, 利用率低, 并且存在使用不合理等问题。

2 土地管理工作

2.1 土地管理工作的简介。土地管理工作就是指国家运用一系列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在进行土地管理的工程中, 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都是其强有力的保障。国家希望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达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减少土地污染和合理分配使用土地等。

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等进行协调合作。运用相关的专业与法律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以后所要开展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与经验。

2.2 土地管理的特点。a.规范性。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如《土地管理法》) , 对土地管理有着强制性的要求。这样不仅规范了土地使用者的对土地使用的方法、途径, 也为管理土地的部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并且对土地使用的流程有着系统化的规定, 使用、登记、变更都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申请登记。b.具有明显的地理属性。确定了土地的地理位置, 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地的使用与管理。如城市用土地不能用于开垦、种植;农村用土地不能用于建设商务中心;不能用封山育林的土地进行农业的种植;不能医院旁的土地建墓地。因此, 土地的使用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c.涉及范围广。土地管理的工作不是单纯的国家的行为, 还需要各级行政机关的配合, 需要各级人民群众的配合。d.土地统计数据的繁多。从基层的数据汇总到各级土地管理机关, 在汇总到国家的管理机构。这些数据繁多, 工程十分浩大。

3 基础业务工作

3.1 土地地籍业务。土地地籍, 顾名思义, 就是土地的归属权。土地不同于其他的动产不动产, 土地权被分为所有权与使用权。所有权是拥有这块土地, 有权对其进行处置;而使用权则是没有处置这块土地的权力, 但是你有使用它的权力。土地地籍的管理需要明确某一块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归属。并且, 通过土地地籍的管理我们还应该清楚某一块土地的明确的位置、界限和用途。这样在将来进行土地管理的时候更明确清晰的了解该土地, 有利于做出相关的判断和决定。另外, 对土地地籍的调查离不开对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调查。自然资源帮助我们了解这块土地的属性, 便于我们对该土地还怎样使用做出正确的判断;生产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块土地之前的用途, 以便我们对其更好的进行管理。土地地籍管理低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认真与负责。

3.2 土地普查业务。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不仅仅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 还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了解我国的土地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土地状况的方式有很多种,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全国土地普查。我国会派相关部门对全国的土地进行定期的普查来了解全国土地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土地普查, 收集了一系列的数据, 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更新。全国土地普查主要是针对土地的现状、变化情况、权属及条件进行调查。这些调查旨在清楚的了解土地的位置、面积、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土地的生产条件如何。在调查资料汇集上来时与前期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土地的具体状况。全国土地普查是国家组织的, 需要各个部门进行的配合, 才能够拿到完整、正确的数据。土地普查应该做到不放过任何一块土地, 应该精确到某个县甚至某个地区。土地普查工作是繁琐枯燥并且十分细致的, 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保有耐心, 认真的完成普查工作。为土地管理提供放心、优质的数据资料。

3.3 相关法律法规。土地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应当予以法律上的保护。通过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达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因此, 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业务之一。法律与行政法规给力土地资源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当然, 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更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做出贡献。

3.4 土地的宏观调控。通过对土地资源普查及对土地地籍的调查。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到我国的土地及土地使用情况。如何使得土地使用实现经济最大化?如何使土地的分配变得更合理?这些都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去完成。我国虽然地大物广, 但是人口也繁多。因此, 人均土地并不多, 而且土地的分配并不合理, 造成了土地分配无法适应当前的人口发展及经济发展。对此, 国家应该结合当前我国的土地使用与分配情况, 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 来适应当今的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状况。过去的几年来,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的关于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的体系, 不过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来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4 如何更好的开展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管理是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那么, 怎样利用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呢。首先, 应该重视土地管理的基础业务。无论是什么工作, 基础业务工作必须夯实, 这样才能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的全面普查、土地地籍的调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等等。每一个基础业务工作都为下一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和资料, 使得土地资源的管理更加高效的开展。其次, 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包括对管理内容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 使管理工作内部不出现大的问题, 有效的完成管理工作。最后, 土地资源管理效果的反馈。这样我们才知道管理方法是否正确, 管理是否有效。并从每一项的管理工作中吸取经验的教训。

5 结论

我们都知道土地资源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性。上文通过对土地基础业务的介绍, 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因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更应该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领导, 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淑英.地籍管理制度浅谈[J].资源产业, 2009.

[2]尹鹏程, 李钢, 黄亮等.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9.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属于__。A.法律 B.行政法规 C.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

2、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Ed<1,称为缺乏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则不足1% B.Ed=1,称这富于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动为1%时,需求量同时变动1% C.Ed=∞,称为完全无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动为1%时,需求量无穷大 D.Ed=0,称为完全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动时,需求量不变

3、下列不是估价需明确的基本事项的是__。A.估价的范围 B.估价的目的 C.估价的对象 D.估价的时点

4、某宾馆建筑物尚可使用25年,剩余土地使用权年限为27年,预计未来第一年的纯收益为39万元,此后纯收益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减少2万元,采用收益还原法计算该不动产价值时,收益年数应确定为年。【2009年考试真题】 A:19.5 B:20.5 C:25 D:27 E:时间因素

5、根据地租理论,最劣等级的土地。A: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B:无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C:无级差地租,有绝对地租 D:有级差地租,无绝对地租 E:时间因素

6、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10,标准差为11,乙数列平均数为16,标准差为5,则。

A:甲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 B:乙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 C:甲、乙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直接比较甲乙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E:土地

7、在下列选项中,是项目敏感性分析的最常用财务评价指标.【2008年考试真题】 A:成本利润率 B:投资利润率 C:资产报酬率 D:内部收益率 E:土地

8、下列关于路线价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路线价法实质是一种市场法,其理论依据与市场法相同 B:路线价法适用于城镇街道两侧商业用地的估价

C:运用路线价法的前提条件是街道较规整,两侧临街土地的排列较整齐

D:路线价法是在特定的街道上设定标准临街宽度,从中选取若干标准临街宗地求其平均价格 E:时间因素

9、以下因素中,是土地价格存在的根源。A:级差地租 B:垄断地租 C:绝对地租 D:相对地租 E:时间因素

10、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标准来分类,按交割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A: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B: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C: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D:票据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E:土地

11、土地等级评定或土地条件均值区划分以__现状为准。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城镇土地 D.农村土地

12、证券可以分为__。

A.公司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B.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C.商品证券、国家证券、资本证券 D.商品证券、货币证券、银行证券

1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具备__的基础数据。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经济数学 D.数理统计

14、土地价值是由于土地的三者互相结合所产生的土地经济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2006年考试真题】

A:供给、需求、利用条件

B:效用、相对稀缺性和有效需求 C:成本、租金、利率 D:使用价值、用途、容积率 E:时间因素

15、土地等级是在城镇内部,通过投资于__等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各具体地块的收益差异,从而得出在城镇内部的排序。A.土地的资本 B.自然条件

C.经济活动程度 D.经济活动频率 E.土地的增值性

16、《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__具体负责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A.国土资源部

B.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 C.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D.省级土地估价师协会

17、阿尔申尔德·韦伯认为,工厂企业自然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为最小的地方,因此,运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A.货物的绝对重量 B.货物的相对重量 C.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 D.限制性原料的产地

18、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图册是指__。A.土地记录册 B.地籍 C.地图

D.土地地形册

19、《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__公顷以下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A.600 B.700 C.800 D.1000

20、甲、乙、丙三宗土地的单价分别为每平方米1066、905、899元,建筑容积率分别为5.

5、5.0、4.5,若该三宗土地的其他条件相同,则明智的购买者会选择土地用于开发建设。【2002年考试真题】 A:甲 B:乙 C:丙

D:甲或丙 E:时间因素

21、回归分析不包括回归分析。A:简单线性 B:多元 C:曲线 D:复杂 E:合法性

22、在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是由于。

A: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不同主体及其垄断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B: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地租

C: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 D: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E:时间因素

23、市场比较法的间接比较法是以为基准,把交易案例和待估土地均与其逐项比较,然后将比较结果转化为修正价格。A:标准宗地 B:待估宗地 C:类似宗地 D:比较宗地 E:时间因素

24、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平方米.【2004年考试真题】 A:5 B:7 C:9 D:11 E:土地

2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A:省 B:县 C:乡 D:街坊

E:35%~50%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A:乡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政府国土资源厅 D:国土资源部 E:35%~50%

2、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的限制中,对短期使用或用于修建临时建筑物的土地,应实行短期租赁,租期一般不超过__年。A.5 B.8 C.10 D.15

3、按我国现行规定,预备费包括()两部分。A.基本预备费 B.人工预备费 C.材料预备费 D.工程预备费 E.涨价预备费

4、下面是关于确定土地估价基本事项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考虑抵押估价目的的同时适当考虑股权转让目的

B:在确认土地估价对象时,要遵循委托约定、估价对象实际情况和合法性进行 C:在确定估价基本事项时选择估价方法和估价原则

D:土地价格条件应包括价格时点、价格种类、土地开发程度、估价目的、土地使用年期等

E:确认估价对象的内容包括确认土地的类型、位置、范围、权利状况、利用状况、宗地条件等

5、成本逼近法运用于既无收益又很少发生交易的土地估价,这类土地主要包括等。

A:公共建筑用地 B:空置住宅用地 C:公益设施用地 D:待出租空地 E:图书馆用地

6、__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A.土地使用权 B.土地租赁权 C.永佃权 D.地上权

7、对于以具体数据方式为指标的因子分值计算,都可以通过位序标准化或极值标准化方式来实现,如__等因素对应因子分值计算。A.城镇集聚规模 B.城镇区位

C.城镇基础设施

D.区域综合服务能力 E.城镇人均生活水平

8、单位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耕地不足__公顷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A.0.2 B.0.33 C.0.67 D.1.33

9、国土资发[2006]307号发布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是__。

A.省级人民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时必须执行的最低控制标准

B.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确定土地使用权出止价格时必须执行的最高控制标准 C.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确定土地使用权划拨价格时必须执行的最低控制标准

D.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时必须执行的最低控制标准

10、可以减免耕地占用税的情况有。A:军用设施用地 B:铁路线路 C:学校 D:工矿区

E:公共设施用地

11、土地分等反映的是不同区域层次内__的差异。A.土地效益 B.土地收益 C.土地质量 D.土地生产力

12、存货核算方法有__。A.按取得存货核算 B.按购货价格核算 C.按实际成本核算 D.按固定计价法核算 E.按计划成本核算

13、建设用地中的特殊用地包括__用地。A.军事设施 B.使领馆 C.宗教 D.机场 E.监教场所

14、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而且要求土地利用必须遵循__原则。A.统筹安排 B.协调性 C.因地制宜 D.时序性

15、下列不属于基准地价表现形式的是__。A.区片基准地价 B.级别基准地价 C.路线价 D.标定地价

16、土地估价师以恶意压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揽业务,违反了()。A.《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 B.《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章程》 C.《注册土地估价师自律守则》

D.《土地估价师实践考核与执业登记办法(试行)》

17、《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规定,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依据__确定。A.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 B.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等情况 E.耕地计划总量指标

18、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包括等方面。A:建立实施规划的领导责任制 B: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 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审查

D: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监察管理 E:杜绝规划公告制度

19、《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定,根据的规定,制定划拨用地目录。

A:《土地管理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城乡规划法》 D:《建筑法》 E:《物权法》

20、《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情况下,主持人应当终止拍卖。

A:竞买人不足三人 B:竞买人不足五人

C:竞买人的最低应价未达到底价时 D:竞买人的最高应价未达到底价时 E:竞买人的报价未达到底价时

21、土地权属争议也称土地纠纷,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土地权属争议的起因可分为__。

A.单位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 B.由于国家政策变动引起的土地权属争议 C.1987年以后发生的土地权属问题 D.因用地手续不完备引起的土地权争议

E.因实地面积或个人之间权属界线不清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

22、长期股票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入账,下列项目中;不应包括在长期股票投资成.本中的项目有__。A.经纪人佣金

B.购买股票前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C.税金 D.手续费

23、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分析中的建安工程费主要包括__。A.建筑工程费

B.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C.室内装饰费

D.建安工程设计费 E.建安工程补贴费

24、在统计调查设计中,调查目的是第一位,因为它决定调查的__。A.具体任务 B.性质 C.对象 D.内容 E.时空范围

25、国家融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A: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 B: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C: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浅谈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3

1 土地管理工作概述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 调整土地关系,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为土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权管理简称地权管理, 主要手段是依法进行土地登记。通过进行土地登记, 确保自己对土地的使用权利。目前我国实行的土地登记制度, 不仅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好的传统制度, 还借鉴了国外的一些优点。土地利用管理主要是各级政府通过编制和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 对土地的配置和利用实施宏观的控制性管理等。它的主要任务是合理有效的配置土地资源, 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改善土地环境, 以土地的永续利用来保障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2.1 全国土地普查工作

全国土地普查工作, 也可以称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 这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我国土地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会定期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范围为全国, 且具体调查到某一地区甚至到某一单位的土地。通过全国土地普查工作, 了解我国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得到结果之后再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全国土地普查工作主要内容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及土地监测等。其中,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对我国土地目前的利用状态进行调查, 例如农田、森林、商业用地的具体情况等;土地质量调查是指对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表现 (或可能表现) 出效果的优良程度进行调查;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和土地等级的评价等, 土地等级的划分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土地监测则是利用遥感、遥测技术,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测定, 目的在于为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便于及时进行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与对比分析, 以便编制土地利用变化图解等。

2.2 土地地籍管理工作

土地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通过进行土地地籍管理工作, 使相关单位对我国土地的具体使用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是我国进行土地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此外, 土地地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当我们在土地方面产生纠纷时, 地籍就是最有力的的依据。总的来说, 土地地籍管理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因此做好地籍管理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该项工作呢?首先,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思想认识;其次,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来规范工作, 并在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做好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

2.3 土地宏观调控工作

通过对我国土地进行普查以及地籍信息的管理, 从中获取当前我国土地的利用情况, 并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整和规划。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但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现有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因此对我国目前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通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 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制订, 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

2.4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证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益, 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使用。目前, 我国的土地立法已由十多年前的单一土地管理法, 发展到以《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主体, 辅之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的一套较为完善的土地法制、法规体系和执法监察制度。为土地管理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3 土地管理工作相关建议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一直都在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首先, 在改革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完善土地立法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等。此外, 要深化土地改革的任务,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下面几个土地管理的体系:建立以耕地保护为重点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建立以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权管理体系;建立以土地调查为先导的土地业务基础体系;建立土地管理业务经费的正常供给体系;建立以土地为主的不动产统一管理体系等等。

结束语

本文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概述, 在简单介绍了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的内容之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意识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它决定着我国土地资源是否能够合理利用, 在保障人们的土地使用权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 我们了解到土地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地利用情况复杂都为土地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不断努力, 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贡献。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 包含多个业务方面, 可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此, 本文将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简单介绍, 并围绕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完兰.中国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工作指导, 2004.

[2]魏淑英.地籍管理制度浅谈[J].资源产业, 2009.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租金水平,与所开发房地产类似的房地产月租金水平为每建筑平方米300元,其中维修费、管理费等出租费用为租金的30%,假定综合还原率为7%,总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可出租率为85%,则所开发房地产的总价可确定为万元。【2004年考试真题】

A:108000 B:131143 C:9180 D:91800 E:时间因素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一般根据工程结算结果,编制,便于施工企业核算单位工程的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成本降低额,作为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反映经营效果、总结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手段.【2004年考试真题】

A:单位工程竣工成本概算

B: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决算

C:单项工程竣工成本概算

D:工程竣工决算

E:土地

3、根据杜能的理论,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为。

A:P=V-(E+T)B:P=V(E+T)C:V=P-(E+T)D:V=P+(E-T)E:时间因素

4、采用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折旧额逐年递减.【2004年考试真题】

A:直线

B:工作量

C:平均年限

D:年数总和

E:土地

5、城市规划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为.【2009年考试真题】

A:一类用地

B:二类用地

C:三类用地

D:不适宜修建用地

E:土地

6、将标准深度100英尺四等份,每一等份的价值占路线价的比例分别为40%、30%、20%、10%的路线法则是。

A:慎格尔法则

B:苏慕斯法则

C:霍夫曼法则

D:哈柏法则

E:时间因素

7、某房地产开发商取得一宗商业用地法定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预计2年完成开发建设,经调查测算,项目建成后的商场房地年净收益可达到400万元,综合还原率为7%,则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为万元。

A:5333 B:5277 C:4804 D:4754 E:时间因素

8、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B: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C: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D: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E:35%~50%

9、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列关于会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历的8月1日至第二年的7月31日止

B:公历的7月1日至第二年的6月30日止

C:公历的1月1日至当年的12月31日止

D:农历的1月1日至农历的最后一天止

E:土地

10、裸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且其覆盖面积大于或等于的土地。

A:40%

B:50%

C:60%

D:70%

E:35%~50%

11、根据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

B: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开始下降

C:当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最低

D:当坐标原点与总报酬曲线上某一点的连线恰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平均报酬率最高

E:时间因素

12、在剩余法的基本公式“地价=不动产售价—开发成本—利润—利息—税金”中,利息是指__。

A.开发费的利息 B.各项预付资本的利息

C.贷款资金的利息

D.场地取得费及开发费用的利息

13、条件、位置大致相同的几宗土地,形状的宗地一般地价较高。

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E:时间因素

14、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是__税率。

A.比例

B.名义

C.实际

D.定额

15、从不同目的出发,可以将地价分成不同种类,按分类,可分为交易价格和评估价格。

A:土地权利

B: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手段

C:土地价格形成的方式

D:土地价格表示方法

E:时间因素

16、__是指在城市中,随着土地离道路距离的增加,道路对土地利用价值影响为。时的深度。

A.标准深度

B.标准宗地

C.路线价区段

D.地价指数

17、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__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的第一因素。

A.社会

B.自然

C.经济

D.气候

18、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是__。

A.土地规划

B.土地管理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土地利用

19、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是__。

A.土地供给稀缺性

B.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C.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0、H省W市A县县城居民孙某对A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其做出的处罚行为不服,孙某可以向__申请行政复议。A.A县人民政府

B.A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W市人民政府

D.W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E.H省人民政府

21、从时间价值的角度看,__是购买者对这种商品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期望收益的折现。

A.货币

B.价格

C.价值

D.使用价值

22、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调查包括__。

A.政治法律环境

B.经济环境

C.人口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自然环境

23、对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权,下列__经批准可以采取保留划拨方式处置。

A.国有企业破产

B.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

C.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

D.外资企业兼并国有企业

24、某土地正常年收益为5000万元,当前银行利率为10%,土地使用年限还有2年,则该土地价格应为__万元。

A.50000 B.20000 C.10000 D.25000

25、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6年7月取得某市5000㎡商业用地40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2007年2月,开发完成工程进度的90%,在取得房地产预售许可证后,开发商与某超市签订了为期5年的租赁协议,其中租金约低于市场租金15%.该商业项目预计于2007年12月开发完成.现因资金短缺,开发公司拟利用该地块土地使用权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委托某土地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经土地估价师调查,该地块周围类似商业用房多以出租方式经营,年租金水平为600元/平方米.该市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风险调整值一般取2%.另外该市于2004年完成了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如果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该商业用房,可能的售价应是元/平方米。

A:7500 B:7155 C:7115 D:9487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2007年考试真题】

A:对外捐赠支出

B: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C:违反经济合同的罚款支出

D:债务重组损失

E:因债务人无力支付欠款而发生的应收账款损失

2、下列项目中,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有。

A:商品房销售收入

B:商品房出租的租金收入

C: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

D:配套设施销售收入

E:小区物业服务收入

3、下列属于闲置土地的范围的包括__。

A.按照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

B.按照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

C.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D.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自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半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E.已动工开发,但或投资额不足总投资额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4、征收土地是一种__行为。

A.法律

B.国家

C.政府

D.集体

5、申请采用授权经营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配置土地的企业,必须为批准的实行授权经营或国家控股公司试点的企业。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

E:35%~50%

6、剩余法估价中调查地块的权利状况主要为确定开发完后的等服务。

A:收益

B:不动产价值

C:售价

D:税金

E:租金水平

7、在国有土地使用证中,关于土地用途一栏,下列填法正确的是__。A.企业用地

B.煤矿用地

C.商服用地

D.机关用地

8、《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是制定的。

A:国土资源部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E:政府规章

9、成本逼近法适用于。

A:新开发土地的估价

B:待开发土地的估价

C:学校、公园等特殊性的土地估价

D:地产市场比较发达、有充足的替代性的土地交易实例的地区

E:有收益的地价

10、《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包括等。

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占用耕地要大于开发复垦耕地

E:提高土地利用率

11、土地征用程序描述正确的是__。

A.用地者向市、区或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证明资料

B.用地者填写建设项目征地申请、呈报表

C.用地者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农民缴纳或支付有关费用,领取有关批准文件或证明

D.用地者自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E.用地者会同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及被征地单位等有关部门共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12、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地籍图的比例尺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三种基本比例尺。

A.1:500、1:1000或1:5000 B.1:1000、1:2000或1:5000 C.1:1000、1:2000或1:10000 D.1:500、I:1000或1:2000

13、用来体现经济变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经济数学的内容为__。

A.几何代数

B.线性代数

C.多元微分方法

D.采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14、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分为。

A:附息债券 B:抵押债券

C:担保债券

D:信用债券

E:国库券

15、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金融政策措施中,__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土地金融政策依靠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土地信用业务的质和量。

A.直接调控

B.间接调控

C.全面调控

D.片面调控

16、下列属于商业用地特点的是。

A:收益高

B:集中分布在城区人流量大的区域

C:开发量大

D:价值量大,附属设施较多

E:市场活跃

17、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要求有__。

A.评估数据要符合数理统计要求

B.样本数据要准确

C.评估数据以现时土地成本为主

D.评估模型选择要合理

E.要以级或均质区域为单位,分行业测算土地收益和评估土地价格

18、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包括__。

A.人民币现金

B.港币现金

C.银行汇票

D.银行存款

E.外币现金

19、影响土地价格凶素中的经济因素有__。

A.经济发展状况

B.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C.房地产投机

D.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

E.物价变动

20、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三部分组成。

A:使用面积

B:套内墙体面积

C: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D:公摊面积

E:建筑面积

21、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__方式。

A.协议

B.招标

C.签约 D.拍卖

E.公证

22、《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补充耕地的实地核查工作应当与相结合。

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准备运作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

C:地籍调查工作

D: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E:土地整理工作

23、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造成成本提高的原因有。

A:工资成本增长

B:材料成本推进

C:工会组织

D:间接成本增加

E:直接成本增加

24、下列反映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是__。

A.绿化覆盖度

B.人均土地面积

C.自有资金投入量

D.建筑密度

25、在建设项目工程的概预算中,施工定额是由以下的构成的.【2007年考试真题】

A:劳动定额

B:材料消耗定额

C:市政工程定额

D:间接费定额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5

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途经。本文根据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的需求, 基于现代GIS的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了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 解决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

2 技术背景

2.1 组件式GIS

组件式GIS就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系统 (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成几个控件, 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他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的GIS应用系统[1]。

与传统GIS开发技术比较, 组件式GIS具有无缝集成、跨语言使用、易于推广、成本低、无限扩展性已经在Internet应用等特点[2]。正是因为组件式技术的这些特点, 使得组件式GIS成为当今GIS软件技术发展的热点。

2.2 B/S与C/S架构

C/S (Client/Server, 即客户端/服务器) 、B/S (Browser/Server, 即浏览器/服务器) 是两种常用的软件架构。C/S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 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C/S结构将应用一分为二, 服务器 (后台) 负责数据管理, 客户机 (前台) 完成于用户的交互任务。B/S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B/S体系结构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 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段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3]。

本系统是以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 由于空间数据具有海量性特征, 作为GIS对基础地理信息的业务处理, 一方面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快速、安全的存取模式, 采用Client/Server结构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另一方面办公自动化则要求简化客户端, 简化客户端操作, 且能够方便进行信息发布, 而采用B/S结构则能更好满足这种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C/S+B/S的混合结构可以分开行业内部业务工作和外部服务、平衡网络负载、包融现有系统体系和数据结构、同时满足系统应用部门内部业务运作和社会公众对城市土地应用服务的不同需求。本系统采用C/S+B/S的混合结构, 两种结构可以取长补短。

3 系统总体设计

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为基础, 结合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库框架, 设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由网络硬件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部分组成, 三级软件均采用SOA理念设计、以Arc GIS为平台、C#为开发语言进行设计研发, 同时都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工作流、LDAP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访问控制, 这充分体现了软件一体化设计的思想, 实现了县、市、省三级的技术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数据一体化。

4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不按工作区来设计的, 系统用户界面可根据用户权限来设定 (工作区系统与组织结构权限进行绑定) , 不同权限用户登录后的操作界面不一样。因此系统设计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设计, 包括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及更新系统、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公共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和后台维护管理系统。

4.1 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及更新子系统

本子系统为市、区、县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数据的采集、处理、检查、更新、浏览、查询、调用、分发、转换、统计、分析、输出、上报、审批和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网络化应用模型实现本级数据中心内数据共享, 并根据需要提供对外数据发布服务, 同时通过数据交换标准及数据更新接口规范实现省、市、县之间的数据交换, 能够实现多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增量交换与实时同步。

4.2 数据中心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营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共享与交换的平台, 主要负责数据的日常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描述、展现、发布、备份、恢复等, 它向用户展示了多区域、多时态、多专题的数据, 便于领导视察工作和决策。

4.3 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共享服务系统

本子系统是对国土局系统内进行共享服务和数据应用服务, 为各业务系统和各部门提供全市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共享服务, 要给其它业务系统和各部门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和数据共享服务, 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两种数据共享服务和数据应用服务方式。

4.4 公共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本子系统是对国土局系统外进行数据共享服务, 建立地理信息共享, 把一个领域的数据, 共享给其它领域, 减少成本, 已经是GIS发展的大趋势。在数据中心管理系统中, 用户对数据进行筛选, 将需要共享的数据发布到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以供外网用户在线浏览数据。对某块数据感兴趣的外网用户, 可以通过系统提起订阅请求, 中心用户审核通过后, 将数据发送到外网只有订购用户才能访问的地方。

4.5 后台维护管理系统

不论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及更新系统、数据中心管理系统, 还是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都需要支持其运行的基础功能, 而提供这些基础功能, 正是后台维护管理系统的职责。后台维护管理系统不单独部署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而是将其下的功能以插件化的方式, 嵌入到各个系统中。

5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同步更新

5.1 Arc GIS的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Arc GIS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在两个或者多个Geodatabase之间实现数据的复制与同步, 比增量数据备份更为有效。Geodatabase Replication是建立在版本化数据的基础上的, 支持拓扑与网络等完全的数据模型, 并且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之间实现数据的复制与同步, 例如Oracle与SQL Server之间;并且还支持在联网和非联网的方式下实现, 在支持本地数据库连接的基础上, 还支持通过Internet所获得的Geodata Server对象。

5.2 数据库同步更新的实现设计

结合青岛市数据中心的具体情况, 青岛市与各区、县的数据库同步更新的实现方式采用Arc GIS的分布式数据库 (Geodatabase Distribution) 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

具体实现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5.2.1 在青岛市数据中心建立两套Geo-

database, 一个提供只读数据, 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浏览, 另外一个提供可编辑的数据, 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更新。然后定期用可编辑的数据库去同步只读的数据库, 实现数据库的同步, 并且达到负载均衡、提高效率。

5.2.2 区、县数据中心将市中心数据库分开拷

贝到子数据库, 由县数据分中心进行维护, 维护后的结果需要同步到市中心数据库。

5.2.3 负责维护区、县数据库建库和维护的作

业单位, 在区、县中心数据库签出的一部分数据拷贝到本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 拿到野外进行离线编辑, 最后连接到县中心数据库, 利用本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的数据来更新县中心数据库。

结束语

GIS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而采用组件式结构的GIS可以降低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并且本文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同步更新, 很好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更新, 保证了系统的可持续性运行。相信本方案对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及更新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当然, 考虑到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本方案仍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摘要:为了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有机地管理与共享, 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土地资源利用宏观决策中的作用, 建立了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构建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 基于ArcGIS二次开发, 运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同步更新, 实现多源土地信息基础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关键词:组件式,ArcGIS,分布式

参考文献

[1]朱志斌, 李大军, 何红.基于AE的全国天气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8) .

[2]罗予东, 陈伟君.组件式GIS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时代, 2004 (2) .

浅谈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 篇6

基层国土资源所在承担大量基础性业务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们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基层土地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汗水,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财富。

1. 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工作中形成的征地文书及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旧。

2. 在现代社会中,经常发生一些土地纠纷问题,而解决土地纠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阅原始档案。实际工作中占地建设,是否属于违法占地,有无合法手续,在当事人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也要依靠查阅土地档案来解决。因此,在建设用地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真实实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和违法占地的法律凭证,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积极的作用。

3. 土地管理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基层国土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把这项工作切实摆到一个重要位置。

二、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1. 按照基层国土所“六个一” (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有一个规范服务窗口,有一个设施完善的阅览室,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有一个设施达标的职工餐厅,有一个洁净舒适的施工宿舍) 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是“六个一”标准中的一个,这就要求加强领导,做到落实责任、设施配套及配备专职馆员。

2. 确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档案实物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并且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土地档案信息。为此,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以土地档案信息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强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

3.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除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有计算机、外语、管理学等知识。

4.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按照土地档案管理目标确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即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管理要系统化;档案的保护要科学化;档案的管理要现代化。另一方便要积极探索电子档案管理新办法,把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围,并在档案部门的监督管理中。

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土地,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合理和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土管理基础之一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加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认真做好基层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 认真编制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档案检索目录,便于查找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索工具较为迅速、系统地提供和查找各类档案。要积极开展多种汇编和参考资料德编研工作,增强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和服务功能,为正确合理的处理土地问题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2. 充分利用土地档案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矿产勘查开发领域。在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以及土地契税、耕地占用税的收取等经济活动中,其土地、矿产资源等有偿使用价格的制定,主要依据土地档案队所利用的土地质量、数量、位置、类别、使用年限、地价总额等要素的翔实记录。因此,依发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3. 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4. 转变观念,超前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因此,现在要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5. 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6. 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他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7. 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8.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单可循,并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类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加强重点监护。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二是眼勤;三是手勤、脑勤。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

参考文献

[1]孟完兰.中国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工作指导, 2004

[2]姜杰, 陶传平, 夏宁.城市管理问题聚焦, 2007

[3]刘柱, 刘成.法制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 2005

[4]曹建海.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重复建设之关联[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4 (11)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7

一、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原则

(一) 坚持统一领导。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工作是事关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国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核心经济利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流转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 实行统一领导, 统一制度, 统一标准规范。

(二) 坚持分级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是各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 (居) 民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是本级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形成机关, 也是管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按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认真抓好本级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 并监督、指导和帮助基层特别是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机关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 (居) 民委员会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

(三) 坚持集中保管。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必须由档案形成单位集中保存, 科学管理, 不得分散。各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 特别是县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关,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配备档案管理设施设备,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专柜存放、有专用档案室保管。

(四) 坚持科学分类。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形成的历史记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一般可分为:文书 (综合) 类、合同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等。各单位在收集、整理并形成档案过程中, 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分工和工作实际, 本着工作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 科学分类, 建立分类归档制度。

二、农村土地流转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一) 上级机关和本单位关于土地流转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启用印章的文件;

土地流转工作会议纪要及涉及土地流转的重要会议文件;上级领导关于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材料;本单位关于土地流转工作的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大事记、新闻宣传材料;土地流转中的协议、合同书;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纠纷、仲裁材料, 如诉求申请、调查笔录、调处协议等。

(二) 上级机关关于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办法、方案;

土地流转工作中的数码照片等是土地流转工作中重要的文件材料, 应收集整理, 立卷归档后可划分为“定期30年”。

(三) 土地流转工作简报、数据统计、入户调查表、信息采集表、信息发布表;

出让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和受让方立项及批复文件或其他相关文件材料等是土地流转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文件材料, 也应收集整理, 立卷归档后可划分为“定期10年”。

三、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事关重大, 除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外, 加强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 也是十分重要的。各级农村工作、农业及相关职能部门, 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将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列入土地流转工作议程, 确保土地流转档案齐全、完整与安全, 使其在为农民长远利益服务、为农村长期稳定服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创造必要的保管保护条件。

要加大投入, 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所必需的人员、经费和设施条件, 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应设置专橱, 分专人负责, 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 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

(三)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

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和档案管理法律政策规定, 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确保土地流转档案内容真实有效、信息完整、实体安全。各级政府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和档案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有章可蹈, 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法律的轨道健康推进, 顺利开展。

(四)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各级政府要依托农村经济服务站, 安排专门人员, 投入专项资金, 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 购置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软件, 确保土地流转档案实现纸质、电子双套制归档, 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已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乡镇街村需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档案信息化管理, 有条件的乡镇街村可试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信息化管理, 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五)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在土地储备管理工作中如何创新 篇8

1 土地储备工作创新必须根植于对本职工作的胜任和履职尽责

任何创新都来自于对基础性工作的熟悉、乃至了如指掌, 可以说, 创新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是质的提高。对于土地储备工作而言, 首先是对现行国家关于土地储备业务方面的政策、相关的要求予以严格的执行, 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做到对工作了如指掌;其次是通过工作实践勇于发现在现行政策体系下土地储备工作会存在什么样的掣肘, 既不利于土地储备工作开展的状况, 发现问题是我们开展创新工作的起点, 只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解决问题, 才会将创新工作打开一扇窗;第三是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好的管理经验、好的做法加以总结, 并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加以推广, 那么我们的土地储备工作质量将会得到提升, 工作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会为土地储备工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土地储备工作创新式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它与技术创新还有不同, 但无论怎样, 做好当下的工作, 对你所从事的工作必须有全面的了解,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 并能够很好的胜任当前所从事的工作, 这才是能够创新的基础。因此, 要想在土地储备工作方面有所创新, 必须扎实工作、勤奋研究, 靠汗水和智慧去取得突破。

2 土地储备工作创新必须注重个体及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人的创新,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但仅仅有了人才还远远不够, 对于大多数情况下, 还必须需要一个创新的团队。对于土地储备工作也是一样, 土地储备工作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 它涉及财务、管理、建设、金融等等多个领域, 要想在这项工作上有所创新, 仅仅依靠一两个人是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土地储备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 形成一个创新团队, 那么我们的土地储备工作创新才会有希望。

今后一段时期, 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阶段, 是培育创新人才、加快科技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土地储备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要以提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 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家, 特别是抓紧培养造就一批青年人才, 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一要加强筹划。要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 着眼土地储备工作发展需要, 确定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全局, 审视和把握创新团队发展思路。要科学分析当前土地储备人才队伍发展状况和创新团队建设需求, 明晰领域布局, 统筹部署, 优化创新团队人才结构。要在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落实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的导向, 坚持团队协作, 加强目标引导, 发挥协作创新优势, 全面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二要完善管理机制。要重视和加强创新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 针对创新团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要引导依托单位及主管部门及时给予创新团体各方面的配套支持, 关注创新团体建设, 在人才引进、条件支撑等方面给予扶持, 促进创新团体的长远发展。三要构建团队文化。团队精神和创新文化是团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灵魂。成功的创新团体无不具有激励人人进取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 每一位成员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成功的创新团体无不具有富于亲和力的文化氛围, 它使置身其中的成员始终有身处"大家庭"的温暖, 没有平等交流的障碍。成功的创新团体无不具有甘于寂寞的文化氛围, 能够从容、冷静地面对各种浮躁和诱惑。要在创新团体中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创新团体要敢于担当, 乐于合作, 甘于寂寞, 勇于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出创新业绩。

只有这样, 培养出一流的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创新型人才、建设出一流的创新团队, 那么土地储备工作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将会不断涌现, 土地储备工作必将会获得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3 土地储备工作创新必须紧紧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篇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 没有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 在人类的活动影响下, 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方式必然发生变化。所谓土地利用, 指的就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亦发生改变, 因此, 土地利用就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那么, 土地利用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创造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二是指利用土地, 改善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土地利用的实质是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和土地社会经济子系统为纽带和接口藕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土地合理利用, 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谋求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最高的生产率, 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和良好的环境, 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 取决于上地利用的方式是否与上地的自然特性, 以及最终要达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目标相和谐统一。从这一点上说,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就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 生态-经济-社会适宜性在时间上能不断延续。因此,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对制订上地利用规划,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土地配置是一个转换用途和或对土地做实体性改变的社会过程。由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因而土地配置的目的和途径也千差万别。土地配置实质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等在内的综合性问题。土地优化配置, 应该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 通过土地的最优分配和最佳使用, 合理组织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协调人地关系, 以期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研究土地本身物质形式或能量形式、竞分者开发者、利用者、分配者以及竞分规范的合理结构, 使土地利用朝着更为持续、协调、优化的方向发展。就土地优化配置研究的内涵而言,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社会经济诸物质要素在自然环境上的投影, 是由其经济职能的分化带动形态上的分化造成的。土地优化配置需要研究并确定有限的土地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比例, 以及各类用地内部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用地比例, 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2.2土地空间布局优化。由于影响土地及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 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等, 具有空间地域差异。也就是说, 不同的土地对指定用途具有不同的适宜性、限制性。所以, 土地优化配置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土地的空间分异规律, 调整土地利用布局, 使土地空间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化。2.3土地集约配置。土地集约配置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标志。在我国,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在于更有效地利用既有的土地资源,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对土地从下部到上部进行立体空间的多维开发。2.4土地优化配置效益。土地优化配置效益主要研究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根据比较利益原则, 合理布局, 提高土地配置的全面效益, 即确定每块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 发挥其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二是要发挥土地配置的结构效益, 即发挥各用地项目之间的互补互济的综合效益。

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的土地优化配置方法

3.1 极限条件法。极限条件法是基于系统工程中的“木桶原理”, 即分类单元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条件最差的因子的质量, 即以所有参评因子中最低的单项因子评价等级作为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模型为:式中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为第i评价单元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3.2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法。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法是一种综合定量的比较方法, 对土地潜力评价中的评价因子, 概括它们相互之间的重要性分别给定一定的量化值, 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将这些数据加以综合, 产生总的土地性能指数。最后, 将这些指数进行适当的划分, 并与各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数相比较, 对土地质量作出等级评定。目前方法很多, 此处采用专家评分法即通过专家系统由有经验的若干土地评价方面的专家分别对各指标打分, 经过综合、整理、归纳, 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得到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3.3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法。土地适宜等的评定方法采用加权指数和法, 该法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因素对土地质量的作用或限制强度的不同, 给定与该因素作用相对应的权重和评级指数, 然后利用各评价单元的各个评价因素资料确定该单元各评价因素的评价指数, 以加权指数和求得各评价单元的总分值, 根据总分值来确定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等。3.4数字化仪法。此种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先进的图形面积量算方法, 也是今后面积量算的发展趋势。它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到资源研究中来, 不仅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处理速度快、处理精度高的特点, 而且可以将量算的结果值自动存贮, 并进行有关处理和分析。任何一个连续曲线围成的一个封闭图斑, 都必须通过数字化仪点入计算机中, 变成为一级离散数据围成的多边形。该系统包括两部分组成, 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有数据采集管理软件、计算软件、平差软件、制表软件、分类软件、查错的纠错软件及统计分析软件等, 整个量算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靠软件实现的。硬件系统由一台图形数字化仪和一台微型计算机所组成。图形数字化仪有两类, 一类是手扶式数字化仪, 另一类为扫描式数字化仪。

4 土地适宜性评的分析

4.1 评价对象、系统及单元的确定。农用地系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及养殖水面等。根据本村土地资源实际情况, 针对全村宜耕、宜园、宜林类农用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该评价目的, 确定本次评价的对象为土地利用现状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遵循综合性与主导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差异性与可比性、针对性与持续利用原则进行评价。评价系统由农用地适宜类和适宜等二级组成, 农用地适宜类分为宜耕、宜园、宜林类, 共3类。宜耕、宜园和宜林类农用地均分为3等, 1、2、3等地分别表示高、中和低产农用地。4.2评价因素选择、分级指标及权重的确定。遵循主导性、稳定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原则。选择对各类农用地质量影响最显著的、性质较稳定且可度量的、从现有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农业区划等资料中可获得数据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类农用地对各评价因子的具体要求及素心村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 确定宜耕、宜园和宜林类农用地评价因素的极限指标、指标分级和指数赋值,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4.3评价单元适宜类、等的确定及其面积量算统计。采用极限条件法确定土地适宜类.通过将各评价单元的诸评价因素值与各适宜类的极限指标进行逐一比较, 依次评价各单元是否宜耕、宜园、宜林。采用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法计算各单元评价因素的加权指数和。根据各适宜类单元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的频数分布规律分别确定的各适宜类的分等指标为:a.宜耕类农用地的1.2, 3等地划分指标分别为>270, 270-}-240和<240;c.宜园类农用地的1, 2, 3等地划分指标分别为>250, 250-230和<230;d.宜林类农用地的1, 2, 3等地划分指标分别为>250, 250-220和<220, 将各单元的评价因素加权指数和与分等指标相比较, 分别确定各适宜类单元的土地适宜等。

5 结论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 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共建和谐社会的方略,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农村建设, 是从统筹城乡发展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部署。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把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结合起来, 通过科学配置农村土地,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

摘要: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土地优化配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优化配置,地适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倪绍祥.近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2]孙文盛.管好用好国土资源是对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支持-在重庆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 2006.

上一篇:研究和解决下一篇:复合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