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管理

2024-08-27

关于土地管理(共12篇)

关于土地管理 篇1

关于土地管理:

一、目前现状:自2009年3月以来,国家每年3月份和10月份将对各县市区土地进行两次卫星航拍,对照航拍,国家将追究土地违规案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去年航拍通报我镇违规的有以下几例:3号图斑,鄢烈福在平堰村4组未报先占13.6亩。5号图斑,鄢来刚在平堰3组未报先占3.3亩,建预制厂。9号图斑,丽阳村新农村占地等。今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航拍,主要违规案例有:丽阳村、壕沟村、陡堰村、周岗村、尹湾村等,其表现为部分村干部和农户私自做主,未批先占,以租代征,私自流转。由于土管部门监管理不力,地方政府根本不知情。

二、今后土地管理措施:

1、严格土地管理,今后严禁任何村、任何人私自流转,以租代征、未批先占等土地违规现象发生,一经查实,将责令当事人依法复耕同时将追究村主要领导的责任。

2、加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力度。今后,所有新建各体实业用地,未经土管、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审批手续,电力部门一律不准接入电源,这将作为一条硬性规定。

3、土管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这次会后,全市将组织一次由纪委、检察院、国土、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土地大整顿,整顿至3月开始,9月底结束,在此期间,各占地实体该办证的要办证,该复垦的一定要依法复垦。

4、严格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管理,这次会后,桥垱村、丽阳村、平堰村、金山村四个村的新增地一律不准划宅基地,对于存量地的使用,没有政府、城建、土管到场的,一律不审批。

关于土地管理 篇2

由此可见, 农村制度建设的走向是:实施稳健的基本经营制度, 从紧的土地管理制度, 积极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 支持性的农村金融制度, 一体化的城乡发展制度, 自主化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一、实施从紧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原因

原因一: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据国土资源部统计, 1996~2005年, 我国耕地减少1.2亿亩, 占耕地总量的6.6%。截至2005年底, 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8.31亿亩, 人均1.4亩,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约相当于美国的1/8, 印度的1/2。而且耕地质量不高, 高产田仅占28%, 低产田为32%。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6亩,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也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8亩的警戒线。因此, 自“十一五”起, 我国坚持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 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

原因二: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我国粮食生产2000~2003年连续4年减产, 这些年粮食产量徘徊在4亿多吨。上世纪90年代末, 每人每年的平均口粮约400千克, 2007年降至380千克。由于库存充足, 粮食供给仍可满足。今年有望达5亿吨以上, 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但是, 国库存粮毕竟有限, 而且本世纪初以来, 世界粮食贸易额年均约2亿吨, 从长期看, 中国的粮食供给必须坚持自力更生, 必须把粮食的数量、质量安全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必须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以应对突发事件。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物价水平稳定、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原因三:是土地政策扮演宏观调控重要角色的继续。自2003年起, 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当前, 参与宏观调控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税收政策等等。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能:一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二是实现土地使用与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

二、土地政策调控取向

“今后土地政策调控取向:一是调控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并重, 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土地计划政策等调控政府行为, 严把土地审批‘闸门’。”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改革征地制度, 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可见, 今后土地政策调控取向:一是调控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并重。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土地计划政策等调控政府行为, 严把土地审批“闸门”;通过土地税费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 调控企业用地行为。二是总量调控与结构、布局调控并重。既要加强总量控制, 又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调控手段并重, 有别以往以行政手段为主。

三、从紧的土地管理制度不影响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既符合党的一贯政策, 也符合农民的强烈愿望。

各地探索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践已有十几年, 如广东主要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租赁制、逆向承包制等形式。重庆、成都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将农业用地集中到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手中, 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武汉实行土地向优势产业流转, 农民以地为股。河南沁阳试行农村土地“竞拍”流转等等。土地流转与政府征用土地不同, 前者必须农地农用, 而后者可以改变土地用途。

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促进劳动力转移。因此, 必须探索一条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用地需要与保护耕地政策相协调的新途径。

关于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探究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土地管理;政策探讨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意向是早几年就提出的,今天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迅猛也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的结果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成效,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减小贫富差距的距离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但是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也是一样受到了关注和注意。只要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是应当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人们没有节制的耕作、放牧、办厂,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是经济有所发展,反而是破坏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从而致使土地资源的缺失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对于土地的资源的保护,就要先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改善农业的生产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综合性能力。那么对于农用地的整理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符合新社会农业的需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实践可以说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 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结构,调整土地的使用关系,这样才能很大的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也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保留;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的使用,从而加大机械化,提高整体的农业水平;对于基础建设的改善,推广新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造更好的生态和居住的农村和农业环境。

3.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他不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适应一定阶段的农业政策,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优势也在慢慢的弱化,他的弱点也在暴露,也有一些不适合现有生产力的弊端。正是因为单一的家庭持有的生产要素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各个分散的农业家庭模式难以追上整个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还不算,还有农民自身对于土地资源的认知不够的客观明了,各自持有的意识和思想又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地方规模和流转的差异,还有没有可行性的指导方案,使土地的流转处在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

4.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4.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只要是别并没有合理的提高其利用率,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资源的短缺,在加上不能高效的利用的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关键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产出和利用的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集约的利用是可以很好实行可行的资源配置的,其实质就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可以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没有威胁,这也就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

4.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的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4.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结论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是做不到全面完善的,而新农村的出现和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完善这些法制是有帮助的,那么能不能做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协调合理的发展就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这是要靠相关的部门大力的协调要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的。

做到生态平衡的同时取得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武子宁,路紫.河北省村庄改造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邹礼红,张俊飚.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5(6).

[3]韩荣青,郑新奇.济南市农村土地整理模式与措施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 篇4

《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的通知(1995年12月20日 京房地拆字〔1995〕第56号)

各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各房屋拆迁单位:

为加强对本市房屋拆迁行业的管理,促进拆迁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我局制定了《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等级标准

一、接受委托从事房屋拆迁业务的单位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房屋拆迁单位、二级房屋拆迁单位、三级房屋拆迁单位。

二、一级房屋拆迁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20人以上的拆迁专业人员(含正式聘用人员,下同);

(二)有工程技术、经济、财务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

(三)有20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

(四)受托完成过50户以上的拆迁项目20个。

一级房屋拆迁单位可以受托200户以上的房屋拆迁业务。

三、二级房屋拆迁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10人以上的拆迁专业人员;

(二)有工程技术、经济、财务中级职称的管理人员;

(三)有10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

(四)受托完成过20户以上的拆迁项目20个。

二级房屋拆迁单位可以受托200户以下的房屋拆迁业务。

四、三级房屋拆迁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正式职工8人以上,其中拆迁专业人员须占75%以上;

(二)有30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

三级房屋拆迁单位可以受托100户以下的房屋拆迁业务。

五、房屋拆迁单位等级将注记在《北京市房屋拆迁资格证书》上。

六、各级房屋拆迁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北京市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确定的等级接受相应的房屋拆迁业务。

关于土地管理 篇5

自去年下发南政乡关于加强土地保护杜绝违法占地的实施意见,和转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有关文件以来,我乡土地管理工作有所进展,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乡村两级干部的土地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呈下降减少趋势,土地保护得以落实。但是,近来仍然有少部分村民和村干漠然《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进行有意无意的破坏土地和毁坏农田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此,结合我乡今年以来土地违法违规的行为现状和中央、省、市、县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处理的新规定和要求,特出台我乡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

一、坚决执行和贯彻落实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行政处分行为办法》,进一步强化村级对土地保护的第一责任,确保区域内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强化土地保护政策“高压线”的警觉意识。

二、坚持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共同担负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责任。以“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为基准,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

三、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乡、村两级对土地建设用地,只有申请山报的权利,严格审批程序,待县级以上土地部

门批准后再行实施。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准许、或他人或自行占地建设,已经发现,严格查处责任人和当事人的有关责任。

四、村支书是土地保护的直接责任人。村委主任是土地保护的法定责任人,特别是对自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具有法律规定的保护责任和义务。不得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有责任监管好辖区内土地动态平衡,出现问题必须及时予以有效制止。对制止无效的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做出反映。未采取防范措施或制止不力、不制止、隐瞒不报、严重失察备上级土地部门巡查发现的违法占地现象,将严肃追究村支书和村委主任的有关责任。

五、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一 经查实,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不足3亩,或者其它耕地不足5亩的,建议乡纪委给予村支部、村委主要负责人党内警告处分,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不足5亩,或其它耕地不足10亩的,移交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其它耕地10亩以上的,转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问责处理并移交有关部门相关刑事责任。

南政乡人民政府

关于土地管理 篇6

专项检查的报告

市政府:

根据《市监察局2012年执法监察工作安排意见》的部署,市监察局、国土局、财政局于8月下旬起对全市土地整理项目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印发以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检查组采用查阅财务账册凭证、工程建设档案、承发包合同等资料和实地察看等方法,检查了****等八个镇(街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农业发展的“保护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工程”来抓,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统计,2011年1 月至2012年6月,全市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个,新增耕地面积亩,其中已完工 个,未完工 个,未实施 个;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项目工程款万元,管理经费万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促进了我市土地的更新换代,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了紧缺的耕地资源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新增耕地指标又能及时服务于我市总体规划报批,为增强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后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基本能按照项目申报、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制度规范操作,项目公告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招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执 1

行情况良好。但检查中也发现项目立项申报审核把关不严、招投标、项目变更及资金管理等环节控制不够到位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镇(街道)对《实施细则》精神领悟上存在偏差。2011年6月修订出台的《实施细则》是以实现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前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查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有目的性地提出管理办法,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它的要旨集中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主体及权责的明确化和项目资金管理的明细化。但在实践操作中,各镇(街道)未完全理解《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或未真正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各镇(街道)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未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全面管理职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招投标、个人操作实施项目等问题未能深度介入并有效解决;二各镇(街道)在管理费留存上存在2000元-8000元额度不等情况,未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执行,个别镇(街道)存在管理费挤占造田资金的现象。

(二)立项申报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别项目选址不够理想。随着前几年土地整理项目的大力推进,在原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及荒草地、裸土地等可利用开发的土地资源日渐短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逐渐往坡度较大、植被养护较好的山上发展,违背了《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申请立项的项目必须符合„„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严禁毁坏森林„„”。二为了切实防止个人操作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干部腐败风险,《实施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行政村为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单位,„„不得转嫁于施工单位及其他个人实施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该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纠正。经查,部分镇(街道)、村为了“图工作方便”,只提取相应管理费用后,将项目转嫁于施工

单位或个人进行实施操作,由此产生的收益也归个人所得。由于个人操作在政策处理、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各种“三资”管理矛盾,引发了一些基层信访件的增加。

(三)项目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招投标制度执行不规范,项目肢解拆分现象仍旧存在。实施主体通过肢解工程、拆分标段的办法缩小单次招标总额,规避进入市招投标平台公开招标。如**镇**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被拆分成三个标段在镇招标平台进行招标,最终由同一施工单位中标实施。二是工程变更随意性较大,程序不够规范,监理工作形同虚设。检查中发现个别项目在工程量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未按《**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暂行办法》文件规定进行报批。如**镇**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因征用土地过程中无法满足村民的补偿要求,将原申报新增面积5.892公顷,缩减为3.3043公顷。由于未按规定实施项目变更,工作衔接又不够及时,导致财政部门在下拨工程款时出现超拨工程款20.0924万元的现象。上述现象也突显虽然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实行监理制,但监理单位的到位率缺乏监督,职责履行还未到位,部分项目的监理工作尚需强化。三后续管理和资料归档方面跟进不力。检查中发现多数村未按规定在项目结余资金中提留50元/亩的新增耕地补种费和1%的工程后续管理费,后续管护责任也未得到实质性落实;另外建设单位的对项目资料不够重视,资料存放比较分散,未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管理,给相关部门审计、监督等带来难度。

三、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强化观念。由国土部门牵头,监察局、财政局共同参与,召开一次各镇(街道)的农业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当前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实施细则》的要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学习和总结;重点突出《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镇(街

道)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全面管理的职责、行政村作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项目资金明细化管理的目的性;使得镇(街道)、行政村和建筑方权责清晰,各司其职,避免三方相互争利,顺利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发展,继续壮大村级经济,减少干部廉政风险。

(二)严格立项审核,加强实地勘踏。各镇(街道)必须就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流程中前2个环节——行政村向各镇(街道)提出造田申请和各镇(街道)初步勘踏意见,切实加大项目审核报批监管力度,应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广大村民的意向性、造田项目的可行性、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是否有职业造田公司(或个人)参与操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结合本镇(街道)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择优上报项目。

(三)挖掘民主监督力量,完善现有监督制度。各镇(街道)首先应督促各项目实施村就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收支情况在村级公务栏中定期、全面公开,重点对村级留存、补偿政策兑现及个人承包费用作出详细书面说明;同时为确保村级经济收入,防止镇(街道)和建筑承包方挤占村级留存资金,结合各镇(街道)实际情况也可设定村最低留存标准。其次各镇(街道)应切实承担招投标制度执行和对监理公司考核的监管责任,杜绝肢解工程、拆分标段、监理缺位的现象。

关于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篇7

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土地管理工作仍然有一些比较显著的问题的存在, 那么“金土工程”的建设, 就会为这些棘手问题的解决做着技术的坚强后盾。

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是必然的, 所以把它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也就是必要的了, 在土地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就是一个方面。目前我国的土地问题十分的受关注, 人们已经看到了土地问题引发的一些矛盾, 更看到了土地资源的缺少和不合理的使用。那么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的、能够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模式就是必要的, 也是需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的重视这个问题本文就主要基于GIS技术以及VPN系统管理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 对于土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管理之中, 提出了参考。

1 GIS概述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主义是基于GIS技术的。所谓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实质上是一个属性概念, 它主要是对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类与空间相关的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GIS技术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持和基础的, 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验、显示以及综合性地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要上溯于20世纪60年代, 到20世纪80年代时在国外已经得以广泛地应用。

GIS技术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 而且这个时候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那么GIS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地迅速。GIS技术将计算机软硬件、地理方面的数据 (如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以及个人设计等方面熔于一炉, 高效地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搜集、储存、管理、显示以及更新等。GIS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功能十分强大, 如它具有独特的数字高程模型、网络分析功能以及空间分析功能等, 那么基于此优点, GIS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地质、环境、水利、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灾害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所以这样多功能的系统模式对于应用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上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2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地构建

2.1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既然已经看到了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要付诸实际的行动中去, 做好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技术, 做到有效的管理土地资源。那么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和构件就是关键的一环, 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方式和管理水平就是重要的, 下面就说一说在构件这个系统时需要注意和遵循的一些方面。

2.1.1实用性原则。构件土地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对土地信息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认真清晰的分析, 站在实际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才能结合实际做到适合的最好的方案, 所以这样才能设计出简单具有使用价值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只有结合具体的实际的情况设计出来的系统才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 这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所以系统的设计构件都不能忽略这个环节。

那么系统最终设计之前就必须要分析实际的情况, 在实际的应用中达到标准, 还要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 应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的日常管理过程之中, 这样对于友好的用户界面加强必要的有成效的操作, 这样使系统简单、灵活的应用, 使整个系统以最好的方式服务于土地的管理中。

2.1.2节约性原则。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际构建过程之中, 应该加强对现有的数据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 并能够很好地选择最佳的系统开发方式。结合经验和实际的现状找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最后根据本行业的相关经验, 构件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 科学合理性的, 又能在此基础上降低成本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2.1.3先进性的原则。达到整个系统的完善和合理, 就要做到先进性原则。所以说对于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从整个相关行业出发, 不但要对相关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归纳和总结以此对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做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分析处理。采用当前主流的GI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 结合先进的设计和创新的开发思想, 从而设计一个不但操作上容易又符合当前的实际需要能够面向整个区域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2.2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有着结合实际和做到合理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目标, 那么整个系统的总体目标和设计遵循的原则就是十分的重要的, 这样水平的管理模式是需要若干个不同功能的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和实际的需要, 所以只有各个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相互结合配合, 最后才能达到整体的实际效果水平。

3将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

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也就不由自主的把计算机这个技术广泛的使用在了各个可以利用和挂钩的领域, 笔者就是在熟悉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同时, 研究发现VPN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的构建之中, 并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VPN的意思是“虚拟专用网络”, 它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VPN技术指的就是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那么它所拥有的功能根据根据以上论述的信息可知, 是可以将VPN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信息管理之中。因为只有合理的适合的技术使用才能对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起到关键的作用。

4结论

总而言之, 目前我国的土地问题十分的严重, 一方面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开始激增, 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再加之人类活动的频繁, 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因此, 土地管理成为当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实际土地管理过程中, 要加强运用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土地管理过程中。

摘要:我国面积广阔, 人口多,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也就给土地资源的管理带来了难题, 即便土地资源的管理有着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和纸介质的信息存储形式已经有其缺憾, 所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必然是更好的土地管理的选择, 针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 重点阐述我国土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土地管理之中, 对此为同行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煌武, 谢庆胜, 沈业龙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森林防火的初步研究[J].中国减灾, 1999, 9 (2) .

关于土地管理 篇8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管理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时,应当完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注重科学规划、拓宽资金渠道以及鼓励群众参与,确保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管理质量。

一、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投入的水利设施未能全面覆盖农村耕地,加上一些原油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后期维护管理管理不当和资金再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实际需要,无法保障农业旱涝保收。同时,一些农村在农业生产道路设施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农业作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肩挑背驮作业方式,未能普及小型机械作业,直接影响当地农村生产力水平。第二,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农业设施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及高产出的项目,使得低收入农民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矛盾,导致农民自行筹资进行设施农业建设存在较大困难。同时,一些农民对设施农业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加上缺乏完善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机补贴种类和范围相对较窄,同时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相应的专项资金投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土地整治管理难度。第三,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土体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土地整理中心将项目移交给项目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移交给村社进行管护,然而一些项目在后期维护管理中缺乏经费投入,加上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理利于形式。

二、强化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改革有效途径

(一)完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

完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是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 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改革时,应当制定相关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国家应当制定涵盖地整治目的、任务和方法、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土地整治参与者利与义务、土地整治资金、权属调整以及成果检验等完善的土地整治法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科学、高效的土地整治运行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注重科学规划

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时,应当注重科学规划,确保农村土地整治与当地各项发展规相适应,避免出现农村土地整治决策失误。同时,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时,应当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整治法。农村土地整治应当在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具备防洪条件、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置换潜力以及拆迁工程量相对较小的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增加农村耕地数量质量,构建良好农村生态环境且具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拓宽资金渠道

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农村土地整治的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时,应当拓宽资金渠道。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土地整改资金投入。各地政府统筹力度,对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土地资金进行统筹利用,同时对农村土地整治资金进行专项利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土地整治金融投入。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农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改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四)鼓励群众参与

在進行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时,应当鼓励群众参与。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改项目立项时,应当注重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听取土地整改民意,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农村土地整改项目设计阶段,应当注重充分调查,听取村民意见,杜绝“一刀切”现象,汲取农民创新、创造的智慧来进行农村土地整改项目设计。此外,在农村土地整改管理时,应当落实政务公开制度,确保农民对土地整改项目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时,应当完善土地整治法律法规,注重科学规划,同时拓宽资金渠道,并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管理质量。

参考资料:

[1] 孙芬,郑财贵,吴涌泉等.关于改革农村土地整治管理体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27):70-72..

[2] 张彭.浅谈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 肖成廷.浅谈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大观周刊 ,2013,(1):54-54.

关于土地管理 篇9

加强土地储备机构、业务和资金管理,理清土地储备业务与融资的关系,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保障土地储备工作规范健康运行,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的主要目的。

土地储备制度亟待规范、完善

土地储备制度是落实土地调控、土地供应政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依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使之具备供应条件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自200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规范运行土地储备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制订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这项制度的规范健康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是严格土地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民生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管理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关企业或融资平台公司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对规范的土地储备机构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亟待规范管理;二是土地储备机构贷款融资难度加大,土地储备贷款政策需调整完善;三是部分地区土地储备实践操作不规范。有的地方储备土地入库的标准低,土地产权关系不够清晰。个别地方土地储备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监管不到位,存在地方政府挪用土地储备资金问题。

理清土地储备机构与融资平台的关系

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土地储备名义融资用于非土地储备业务,混淆了土地储备的概念。受其影响,正规的土地储备机构不仅贷款难度加大,有的还被地方政府当做融资工具,被迫偿还其他债务,影响土地储备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储备机构的规范管理、理清土地储备机构与融资平台的关系,控制贷款规模、减少地方政府债务成为相关部门的共识。

《通知》要求,要加强土地储备机构管理,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土地储备机构名录制(以下简称“名录”)并定期更新。国土资源部将名录或更新结果抄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经审核后的名录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名录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其他融资平台相区别,名录以外的各类单位不得享受土地储备的相关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得向其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同时,为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土地储备机构和储备工作的监管,国土资源部将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中增加土地储备信息模块,对列入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监管,并将相关信息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部门共享。

为政府供应“净地”提供有效保障

《通知》要求,土地储备机构应组织开展对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

进行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不得通过下设机构进行工程建设。有下设或挂靠从事工程建设机构的,必须与土地储备机构彻底脱钩。

《通知》提出,要加强土地储备及管护工作,强调两点:一是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必须是产权清晰的土地。二是对纳入储备的土地采取自行管护、委托管护、临时利用等管护方式。

保障土地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储备土地规模应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要符合土地调控的要求,也不能增加过大的资金压力。土地储备机构应加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市场形势分析,根据未来用地需求预测及市场调控的方向,向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确定储备土地规模、结构及开发的储备计划建议。为此,《通知》要求,每年新纳入储备的土地量,原则上控制在市、县本级前三年平均年供应的储备土地量之内。优先收购储备空闲、低效利用及其他现有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工业用地储备。储备土地应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其他公益性事业。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储备计划,核定土地储备机构融资规模,并实行融资规模控制卡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批准融资前,应对融资规模控制卡中的已有融资额度进行认真核对,拟批准的融资额度与本已发生的融资额度(包括本贷款已在本归还部分)累计不得超过可融资规模,对本年融资额度已达到可融资规模的土地储备机构,不得批准新的项目融资。

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财政返还的资金只够偿还以往项目的贷款,要开展新的土地储备项目离不开银行贷款的支持。但目前各地土地储备机构面临的贷款融资难度较大。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贷款期限按房地产类对待,最长不超过两年,这与土地储备项目实施周期不匹配,绝大多数项目两年内无法完成储备出让;二是贷款只能用于对应抵押的土地,能够合法抵押的都是已理清产权关系的“净地”,资金需求量小,而资金需求量大的地块则由于产权关系尚未理清,无法进行抵押以获得贷款。

为此,《通知》提出了调整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政策的规定,列入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有关部门关于土地储备贷款的相关规定,根据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土地储备项目周期、资金回笼计划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贷款用途可不对应抵押土地相关补偿、前期开发等业务,但贷款使用必须符合规定的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城市建设以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的项目。纳入储备的土地不得用于为土地储备机构以外的企事业法人融资担保。

《通知》要求,名录内土地储备机构所属的储备土地,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方可用于储备抵押贷款。

加大资金收支监管力度

对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管理,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除《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外,还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出台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规定,土地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前期开发支出费、贷款利息支出及其他相关费用等。

关于土地管理 篇10

川国土资发〔2011〕36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近期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所谓“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规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事业改制”等各种名义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

二、规范土地前期开发,坚决制止土地出让收益分成行为。各地对已完成征收、转用的国有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通过市场公开招标选择实施单位。经过前期开发的土地,依法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出让。应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前期开发整理的审计,审计费用纳入前期开发整理成本,所需经费按照《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规定列支。国有土地出让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凡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土地出让 收益分成的相关协议、合同立即

终止。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涉及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的相关文件立即废止。

三、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级国土、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强化土地出让收支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法律规章。对擅自减免、截留、挤占、挪用、返还应缴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违反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不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政府采购等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会计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令第1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关于土地管理 篇11

关键词:土地复垦整理 项目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15-0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与进步,我国土地项目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项目管理工作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使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而为了使土地复垦整理能够实现全程的规范化管理,并满足集约以及计划的科学管理水平,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掘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土地复垦整理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1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申报质量低

很多项目都存在着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不满足复垦整理规划以及土地使用规划的需求;有些地方缺失对预算编制以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视,没有科学地对配套工程以及土方工程进行测算,致使很难对项目进行实施;有些地方在对项目进行申报以及实施的过程中,缺失对群众意见的采纳,从而使项目实施面临着很多的麻烦。

1.2 相关制度缺乏执行力度

很多地方为了对工程招投标进行规避,则随便地使工程肢解,更有甚者,不能充分地履行工程招投标的相关手续,而是擅自地进行施工建设;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缺乏组织力度,没有充分地对参加竞标企业具备的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查,所以导致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已经中标,但是并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能力;还有些单位不能充分地对招投标制度进行执行,从而为竞标企业串标给予了便利,这些都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1.3 未规范地使用项目资金

项目核算的主体是多元的,很多地方随便对已批准的预算进行更改,擅自使前期工作的费用标准提高,并私自占有工程施工费用。在对资金进行使用与核算的过程,缺失规范性,存在着乡镇挪用与截留的情况。还有些地方同时把一个项目申报为土地整理项目与农业综合利用项目,从而套取上级的资金。

2 改善项目管理的建议

最近几年,通过土地复垦项目直接投资的手段,既可以确保国家耕地总量对于动态平衡的需求,还可以充分地对地方政府对新增耕地进行复垦整理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而为了保证该制度能够有效的被落实,一定需要从机制与体制等着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项目管理。

2.1 强化项目投资管理

在对项目投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投资与拨付等进行进一步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在对项目资金进行下拨时,需要适当地使资金拨付时间延长,并根据实施项目前、实施项目中以及项目验收以后等对资金进行相应的拨付。此外,相关部门在对项目资金进行拨付前,都需要委派专门机构以及专门人员深入到项目现场进行验收,并按照具体的情况,确定项目资金的拨付情况。

2.2 强化项目后续管理

对于一些国家级以及省级的投资项目来说,在进行项目验收前,应该由投资主体以及相关审计机构严格地对项目的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等进行审计,如果未通过审计,则需要相关单位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此外,还需要制定项目验收的时间表体制的,待项目结束后一定要按照限期要求进行验收,反之的话则认为项目的实施不满足要求,而需要原渠道把资金返回。

2.3 强化监督机制与外部竞争

现阶段,很多地方都邀请相关的检察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加入到资金使用以及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建议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第一,坚持项目的招投标体制。一定要避免项目实施企业随便对项目工程进行肢解的现象,并对招投标工作进行规范。如果工程总额已经超过一定的数额,则需要采取招投标。此外,还需要不断地对竞标人资质进行审查,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承担项目的单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水利资质。第二,坚持工程监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使工程质量加强,并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保证。监理单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水利资质,而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具备交通以及水利等资质。第三,坚持项目施工前公示制度。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和公开,切实加强对农户与村组合法权益的维护,在实施项目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对项目公告进行发布,并制作公示牌,从而使其透明度有效增强,并得到社会以及群众的广泛监督。

3 结语

在土地的改良与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复垦技术,从而满足耕种需求,还需要增加耕地面积,并在新增耕地上,科学合理地对浇水管线埋设、挖设沟渠、修建田间道路、布置林网以及生产道路等建设进行布局。在自然灾害损毁以及矿山生产等废弃土地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复垦技术恢复土地开垦耕种,并在完成复垦的土地上,科学合理地对浇水管线埋设、挖设沟渠、修建田间道路、布置林网以及生产道路等建设进行布局,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建设得到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武京涛.论在农村宅基地复垦中推进新农村建设[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2010.

[2]柳博会.加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C]//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2010.

[3]范金梅,孟宪素,薛永森.论土地整理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C]//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4]窦洪桥,金晓斌,赵婕,等.不同地貌类型土地整理区景观粒度效应差异性分析[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关于土地管理 篇12

1 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1.1 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资源能达到最优的配置, 但在我国县级的土地资源管理中, 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土地管理主体也不集中, 即使部门间也不协调, 市场的透明度不高,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当中, 土地资产运作还存在诸多漏洞, 致使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

1.2 耕地锐减,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崛起, 乡镇企业越来越多, 建设用地与居民点不断增多, 很多耕地遭到破坏, 乡镇耕地总量与人均量逐渐下降, 而现代体制下, 城市与工业发展经济的收益比农林牧业方面的收益明显高, 土地利用自然向高收益方面发展, 这也使得耕地越来越少。并且在土地利用当中, 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强, 易出现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 在历史上又存在管理政策失调的情况, 致使土地垦殖泛滥, 森林过度伐木, 生态质量严重下滑, 土地质量也不高。

1.3 县级乡镇的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恰当

县级城镇建设的外延较快, 而内涵潜力的挖掘不足, 城镇用地的容积率也不高, 功能布局不合理, 易出现土地乱占滥用的现象, 而且土地资源的管理措施不够, 无法有效保护土地, 集体土地的流转管理措施不严, 如交通建设用地方面, 每年大量土地被改建成交通用地, 但因规划不够合理, 很多道路的拓宽是建立于房屋被拆迁前提下的, 不仅耗费人财力, 还会使得道路不能合理利用, 出现浪费的情况。

2 县级城镇土地加强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土地领导管理, 构建科学管理机制

在县级城镇地方上, 构建土地管理领导小组, 并实施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 让城镇政府直接管理, 带动各部门实施用地联审的制度, 并逐步建立起统一集中管理机制与土地供应机制, 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也是必要的, 之后实施一站式的土地交易、竞拍成交与办事收费制, 各部门各司其职, 而各县级乡镇积极配合, 形成合力, 让土地资源管理形成良好局面。

2.2 合理控制县级城镇人口, 增强集约化运用

在我国土地资源弹性不足的情况下, 降低城镇人口的数量, 可最直接缓解土地的稀缺问题, 人口降低, 可有效降低建设用地方面的压力, 为县级城镇的经济建设带来较大发展余地, 在控制人口规模同时, 还应提升城镇人口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身体、教育方面的素质水平, 以提升城镇整体的文明素质。与此同时, 要提升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利用率, 实施集约化利用, 依靠科学技术增加单位土地的资金与劳动投入, 以满足城镇的建设用地要求。城镇政府还要做好旧城区的土地整改规划工作, 将存量土地盘活, 走内涵发展式道路, 将节约用地放于首位, 在建设用地方面, 避免过度利用耕地、湿地及林地等, 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2.3 加强土地资源的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要有效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离不开土地利用者的积极配合, 这就需要提高其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提升的方法为:一是从宣传教育方面积极入手, 增强人民素质, 向土地利用者树立良好的土地利用观, 加强人们的土地忧患意识, 让利用者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二是利用宣传教育, 树立科学的土地价值观, 并提升人们的土地经济价值认识, 在土地利用中, 能按土地价值规律自觉办事, 形成土地资源保护的良好风尚。现代市场经济下, 将土地资本当作一项成本投入, 利用者对环境保护就越重视, 土地的生态价值也越重视, 这样可有效促进土地的持续性利用。

2.4 强化土地规划用地管理

在县级城镇土地的规划中, 用加强城镇用地规划管理, 以提高土地管理的力度, 城镇建设用地申请时, 要先到相关规划管理的部门进行用地许可证的申请办理, 并规定用地的性质, 对其用地界线与位置进行核定。

2.5 强化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

在县级城镇土地的开发管理中, 应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 并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开发当中, 土地利用要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与特色农业等, 使其成为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点, 尽量建造高质量的耕地及用地结合点, 立足现代农业的发展, 并积极服务于现代农业, 在土地开发中, 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 将城乡、水利、林业与生态环境统一发展, 形成统一整体, 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在我国城镇体系当中, 县级城镇是重要的构成部门, 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均需要县级城镇来管理落实, 而土地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 合理利用管理土地资源是必须的, 为了维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加强城镇土地执法力度, 可有效实现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的相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李敏飞.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镇化进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杨玉萍, 牟秋颖.浅谈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8) .

[3]王蒲吉, 王占岐, 任明兰.小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5) .

上一篇:青海省2016年上半年司法考试冲刺考试试题下一篇: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2013年春季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