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2024-07-14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共8篇)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1

关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的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发展的越来越快。而在这一形势下,土地规划管理就对城乡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际的发展中,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却存在着多个方面的联系。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建设中开展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并对推进城乡规划与土地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提高我国土地规划管理的水平以及城乡规划实施的水平而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协调发展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土地规划管理,还是城乡规划实施都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进一步联系,并且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

施关系的研究却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进而也就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与落实都还不到位。因此,本文主要以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二者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希望可以有利于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一、城乡规划建设中开展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城乡规划建设是一个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一项建设,同时也是与城乡经济发展休息相关的一项建设。然而,城乡的规划建设要想在最大程度上便于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利于城乡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对于城乡的发展来讲,建筑用地、住房用地、工业用地等等都要占据城乡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如果不对城乡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则会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城乡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城乡的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管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

1、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增减挂钩政策是村镇建设项目中用地规划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帮助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乡经济发展。在城乡建设中在用地中增加挂钩能够增加农村土地利用率,将农民的居住情况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将城乡布局进行优化,在保障耕地正常的情况下缓解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中可能和一些农民的意见出现冲突,为了化解冲突就必须建立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能进行明确,也让土地使用和城乡规划更加有序的开展。

2、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目前的土地规划有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两种模式。对城市扩张进行控制加强土地利用率。像是开发区、小城镇可以通过扩张的方法进行城乡规划,在大中城市土地资源缺少在使用上要进行控制,对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进行协调,对当地城乡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控制建设用地量,对规划方案中的经济结构和土地用途进行重点研究,在实施规划之前对发展的重点和用地的类型进行区分,落实集中产业和集中居住等方案实施情况。

3、拓展土地规划的深度,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搭建桥梁

对于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会影响城乡规划的发展,造成城乡建设和土地储备方面的战略性和欠缺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基础设施不足,降低城市功能,对城市生态进行破坏等情况。为了有效的提升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和整体质量,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储备的引导作用和调控作用,加强土地调控在宏观层面上的意义。

三、推进城乡规划与土地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土地管理对于城乡的规划发展有着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无论是在“两规性”发展方面,还是在城乡发展方面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存在如果能够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那么对于我国土地

管理以及城乡发展将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1、规范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监督机制

城乡规划建设是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状况,还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规范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监督机制,在规范土地时要坚持坚持严控总量、优化结构、集约高效的原则,严格规范土地管理,积极主动服务,构建科学的发展新机制。

2、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管理强度,推动城乡规划的顺利进行

推进城乡规划与土地建设的协调发展,除了要做好土地管理的规范以及土地监督机制的完善工作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土地规划与整治的管理强度,进而使得城乡规划能够有序的进行。因而,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视以及宣传,对于违法行为要给予严肃的处理,使得土地管理有法可依。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二者本身涉及的内容都很多,二者关系涉及的内容也是多个方面的。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二者关系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上述研究都还比较浅显,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二者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合理的利用以及城乡的发展进步,同时更有利于我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二者关系的研究比较复杂,再加之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土地管理水平以及城乡规划的落实。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二者关系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土地规划管理的多个角度,从城乡规划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维威.浅谈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4,25:309;

[2]熊雄.对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政策关系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2:16;

[3]朱红静.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0.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2

一、城乡规划管理现有的问题

1.项目规划的审批流程繁琐,办事效率较低

目前,一些城市的规划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并且材料报送以及审核发证等环节的办事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规划项目的正常推进。同时,就国内机构设置的体制来看, 规划部门在与其他管理部门协调业务时易受到体制的制约。此外,一些单位仍在采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使得规划项目的审批效率难以提高。

2.规划的批后管理力度不足

(1)个别规划主管部门未能将规划监管(批后管理)作为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2)有的规划主管部门在实施规划监管的过程中未能细化监管内容,并错误地认为只要“大面”能够达到审批要求就能做好批后管理工作,而这种自降标准的态度也严重影响了批后管理质量。

(3)还有部分规划主管部门疏于管理,只是对一些违章建筑行为进行处罚,而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3.规划的执法效果不佳

(1)执法代价较大

现阶段,部分建设单位为了能够尽快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通过未批先建的手段来达到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 但目前主管部门的执法效率较低,查处程序较为繁杂,不能严厉打击这种“未批先建”的行为。

(2)执法体系不成熟

现阶段,许多城市违规行为的查处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供水部门、建设部门、交警部门、工商部门、供电部门以及国土部门等管理机构无法协作执法,这就造成一些违法建设依然能够照常得到供水以及供电。

二、做好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统一

1.拓展土地规划深度

拓展土地规划深度是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间关联性的体现,即不合理土地管理问题的凸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建设策略的实施,且致使城乡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土地利用问题的影响将无法达成建设目标,为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土地规划深度的拓展,最终由此推动城乡规划实施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依据土地规划管理现状构建相应的土地规划方案,且在方案内容完善过程中明晰土地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并以功能区划分的方式提升土地规划管理水平,最终为城乡规划实施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另外,在拓展土地规划深度的过程中完善相应政策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2.基于土地管理,推动城乡规划发展

基于土地管理,推动城乡规划发展的相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城乡建设规划的发展,且促使部分农村地区在土地使用的过程中能严格遵从增减挂钩政策需求,继而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并达成集中式土地使用目标,最终推动城乡结构布局能逐渐趋于规范化;第二,基于土地管理,推动城乡管理发展的关联性特征亦体现在政府部门在实施增减挂钩政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违背农民意愿问题的凸显,有效结合了土地利用管理需求及城乡规划实施条件,最终有效协调了二者间的关系,并确保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即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带动城乡规划实施。

3.实行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联性亦体现在二者实现了统一管理形式。即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在此背景下结合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现状构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继而确保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依据体系管理需求开展相应的管理环节,由此提升管理执行力,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

此外,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统一管理形式亦有助于管理成本的降低,因而在此背景下相关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且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统一管理措施的实施对土地规划方案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对其进行合理协调,最终统一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间的关系。

三、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可行策略

1.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管理

规划编制是城市规划的第一环节,规划主管部门应重视对规划编制的管理,确保编制的规划能够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城市规划项目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能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以此营造一种理解规划、支持规划、遵守规划以及监督规划的氛围。 此外,市政府应将规划编制以及规划执法管理所需的经费统一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并为规划编制以及规划执法管理等事务的正常进行提供支持。

2.加强对规划调整程序的管理

规划调整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规划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规划调整程序的管理。

(1)将现有的规划编制市场进一步放开,增加公平竞争制度,并采用招标的形式来选择编制单位。

(2)以开门论证的新模式来取代闭门论证的旧模式,进一步增加公众的参与度。

(3)规划主管部门应根据阳光规划的原则对项目论证结果进行严格评审。如果论证结果能够满足规划要求, 便可将全部的规划编制内容以及规划调整内容向外界进行公示。

(4)加大对编制资料的整合力度,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例如,在规划编制前公开征求社会群众的意见,在规划编制中可增加听证环节。

3.加强对规划审批的管理

首先,构建专业的评审机制。城市规划管理属于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管理事项,要求管理工作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基于这一点,审批机构应对重大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必要时聘请权威专家进行指导,确保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其次,构建可行的联合审批体系。在新形势下应打破审批机构的各自为政的不良习俗,进一步缩短材料报送周期、审核步骤、方案修改时间以及审核发证时间等,并使规划部门能与发改、国土、住建、园林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形成项目审批的系统联动机制。最后,限定各部门的审批时间,并规范收件以及发证的标准,以此增加审批效率。

4.加大批后管理力度

(1)提高对规划监管重要性的认识,把做好监管工作上升到是保证一切建设项目按规划实施的重要步骤的高度来对待。只有做好批后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确保主管部门对规划项目的编制以及审核等把关成果能够得到延续。如果批后管理力度不足,就会使得前期工作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同时,随意破坏规划的违规做法会引起其他单位的效仿,并会对城市规划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动态巡查力度,将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靠前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规划的相关行为, 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做好规划验收工作。在工程竣工后,验收部门应将规划审批内容以及约定事项等作为验收依据,并对施工项目的整体布局、主体建筑以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严格统一的规划验收。例如,某市在官网上增设一个网上办事、政务公开以及规划项目进度等版块,及时更新规划项目的实际进度,以便让市民能够了解规划项目的实时开展进度。

四、结语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清楚的认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直接的关系,同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就能够很有效的促进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分别在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研究,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不利于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二者关系的研究,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促进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这两者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一.土地规划管理作用分析

1.1确保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对国有土地进行固化,可在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可增进地区与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买现人、土地、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既可以保护基本农田的使用面积,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土地利用環境,科学、规范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1.2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均土地面积少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可以在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条例的约束下,按照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性质进行分类。如将土地资源分为农田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等,这样能够限制和引导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在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建立平衡点,达到既保护又发展的目的。

二.实施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的使用土地,会对规划的实施造成影响。一方面,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农村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但是建设面积却是一直在扩大。很难控制村庄、城镇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现行土地的规划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普遍的存在征用土地的行为,对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土地本省的价值,导致土地的收益上存在不足,让农民的利益受到破坏。土地在市场中的价格和征用的价格存在很大的悬殊,使得土地不规范的流失,土地的使用权也变的模糊不清,导致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伴随社会的发展,物价在持续上升,很多的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农村的土地得不到利用无法发挥其价值。城乡规划不仅能够带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帮助区域人民发家致富。现在土地竞拍的方法给房地产开发商们有目的的抬高土地价格提供了机会,建筑商们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合理规范的使用土地,这样的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之间就会产生矛盾,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可知,就我国目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实施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引起了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这两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3.1 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增减挂钩政策是村镇建设项目中用地规划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帮助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乡经济发展。在城乡建设中在用地中增加挂钩能够增加农村土地利用率,将农民的居住情况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将城乡布局进行优化,在保障耕地正常的情况下缓解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中可能和一些农民的意见出现冲突,为了化解冲突就必须建立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能进行明确,也让土地使用和城乡规划更加有序的开展。

3.2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目前的土地规划有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两种模式。对城市扩张进行控制加强土地利用率。像是开发区、小城镇可以通过扩张的方法进行城乡规划,在大中城市土地资源缺少在使用上要进行控制,对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进行协调,对当地城乡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控制建设用地量,对规划方案中的经济结构和土地用途进行重点研究,在实施规划之前对发展的重点和用地的类型进行区分,落实集中产业和集中居住等方案实施情况。

3.3 拓展土地规划的深度,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搭建桥梁

对于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会影响城乡规划的发展,造成城乡建设和土地储备方面的战略性和欠缺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基础设施不足,降低城市功能,对城市生态进行破坏等情况。为了有效的提升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和整体质量,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储备的引导作用和调控作用,加强土地调控在宏观层面上的意义。将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之间的联系为中心,将功能作为依据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3.4 “两规”协调性发展

伴随经济体制的不断增长,规划管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出新的规划方式来适应目前的形势。这样也就应运而生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规划等新型的规划方式。在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下需要建立“两规”发展机制,并且在实施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环节制度化和沟通信息化的模式。为了保障两个规划在实施中的协调统一,可以采用一下措施:

(1)建设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在审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

(2)城市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和活动场所,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明和弥补人们人文资源的重要地区,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和大量的水资源保护地带在土地利用中都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城市规划建设区进行限定。

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存在的关系十分的密切,二者息息相关。然而,以上仅仅只是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几点主要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只要认清一点,只有加强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无论是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还是城乡规划实施工作,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经过研究后,我们能够发现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土地的管理以及城乡规划的实施。所以,我国相关部门的人士应该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关系的重视和研究,使得两者能够协调统一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率,保证我国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制度情境下的总体规划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12(01)

[2]李晓江.总体规划向何处去[J].城市规划.2011(12)

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综述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水平,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实际需求和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土地规划管理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土地的合理规划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展开简单的分析,以期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促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主讲人:邓红蒂 薛永森

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2005年9月

提纲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一)评价目的(二)主要任务

(三)基本原则

(四)评价方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国土资发[2004]1 33号文件:开展实施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国办发[2005]32号文件:

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

◆评价目的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评价目的(续)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

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科学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历史性原则

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事后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3、建设性原则

实施评价对既定的规划做出的评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应围绕改进规划、促进规划实施、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重点是提出改进规划的对策建议。

4、参与性原则

规划实施是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规划评价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加强各方对规划的认识,促进规划的实施。

5、成本划算原则

规划实施评价在评价的方法、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有所取舍。

◆评价方法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1、对比评价法

也称指标评价法。是选择特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定量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此种方法是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各方面指标组成一个集合。当集合中大部分指标系统性都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多指标集合评价法是一种模糊评价,一般相对地反映规划实施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3、因素评价法

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

4、空间分析法

土地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通过空间位置的相邻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等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

5、参与式评估

一般为定性分析的方法。指有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价的各种方法,有专家咨询、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多用于规划目标的回顾和时效性评价。

◆主要任务

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

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的实现程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

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要评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

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适应,明确提出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划修编,并详细说明规划需要或不需要修编的理由。

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评价,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及时抓住规划执行中的变化因素,针对问题,适时调整规划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

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

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 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入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

1、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

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

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 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北京市规划实施状况在空间上分析结果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关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重点区域的空间分析得出的结论——重点区域新怎增建设用地规划实现程度有待提高。

六环路以内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按规划实施与超出规划实施的情况同在。部分区县存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提前实现的可能。主要交通廊道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未落实比例超过规划落实比例。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 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

要在分析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类型和分布特点、土地使用效益,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村用地、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集约水平以及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变化趋势,对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研究结果,测算规划期间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现实潜力,来进一步说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或粗放情况,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上的实现程度,以及今后调整目标时的挖潜方向和重点。

◆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

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

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

(2)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

(3)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4)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 主要措施内容

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计划管理、规划审批、相关规划审核与协调、耕地占补、基本农田划定与检查、土地利用和行业用地标准核定

园区治理整合、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整顿、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土地违法数量和查处情况

规划调整和修改次数、涉及的面积以及分析情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与规划相关的各类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的有关要求,在查清行政辖区内各类建设违法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农用地和耕地转用指标与实际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数量,分析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其原因;对违法用地要对照有关处理规定,分析查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整改 的目标和措施。

土地利用执行情况以及违法用地核查表 单位:公顷(见下图)

◆对全国计划管理评价分析案例

计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计划指标管理体系.通过计划,逐级下达各级政府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目标,达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目的.

年代计划的执行效果:从执行情况看,计划管理有效遏制了耕地减少尤其是建设占有耕地的势头,并通过计划管理制度.使国家及时掌握了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各种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①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计划目标与实际实现相背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②计划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保证信息源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有些地方计划与规划相脱节,计划管理游离于规划控制之外; ④计划管理的指标设置过于粗略,实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

计划措施的改进与完善措施:2004年12月.根据28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把衣用地转冈计划指标细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并规定二类指标间不能混用,分类下达: 对于计划管理内容性质,也作了E别性规定,强调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指令性和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的指导性,并把耕地保有量指标与耕地保护责任考核挂钩。此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法;》:地位得到充分提升:各级土地利用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各级人大批准执行。

(四)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民意,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应该客观判断规划目标、政策是否与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有所吻合,规划实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有关土地供应、重要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区域差异缩小、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各个方面;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公众对于规划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意愿和有关建议。

(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规划是否必要修编并说明理由

应分析规划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规划实施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规划是否仍然适应形势的需要,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要结合评价结论,针对规划本身分类提出具体建议,即切实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进规划措施,加强管理可以实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规划局部调整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修编规划需要解决的。

(六)对规划进行总体评判,总结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提出新一轮规划修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编的方向、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

1、规划总体评价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对规划实施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3、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规划指导思想、理念、目标、体系建设、编制方法手段、程序、实施保障措施、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 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背景,评价范围,组织和实施,工作内容和成果 ◆ 规划编制的回顾规划编制背景,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与任务,实施措施

◆ 规划目标和任务实现程度分析对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差异原因分析等令 规划实施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措施本身不足和实施过程中 问题的分析令 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规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益分析,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规划实施坪价的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实施总体成效,存在问题,是否需要修编及其理由,对策与建议

◆ 附件(图、表、专栏和参考资料)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6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二○一三年四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3 第三章 有条件建设区使用.............................................4 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6 第五章 附则........................................................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办„2013‟3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3‟23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3‟51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深府办„2013)7号‟等文件要求,规范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结合当前我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关政策,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指引定位】

本指引为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内部各处室、管理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相关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 【规划层级】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分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层级。其中,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确定全市各类用地指标、片区划分、中心城区和各片区指标分解、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片区各类用地指标及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包括原经济特区内四区,分别是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和盐田区。中心城区外包括四个片区(附件1),分别是宝安片区(含龙华新区)、龙岗片区(含大鹏新区)、光明片区、坪山片区。

第四条 【实施部门】

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和审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各管理局负责所辖区域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 【指标控制】

规划实施期间,市、片区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规划实施期间,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等预期性指标,要通过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供应等措施促进实现。

规划实施时,城乡建设用地可用于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内部地类可互相调剂使用,交通水利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可互相调剂使用,申报用地时按其实际用途报批。

第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按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间可能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工程清单”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处理:

(一)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

(二)列入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社会公益项目;

(三)列入省、市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专项规划中的能源、交通、水利、环保项目;

(四)属防灾救灾建设、军事设施、涉密项目;

(五)每年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中明确的交通项目。

上述交通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间可能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工程清单”的建设项目按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处理。

第七条 【指标和数据库管理】

各管理局、相关处室对视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务必做好台帐管理,每年12月初报总体规划处汇总(附件2)。

各管理局、相关处室对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地块一经批准后及时报送总体规划处,总体规划处汇总后交由信息中心在图形系统上及时公布。

每年12月,总体规划处汇总本视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条件建设区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地块,更新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交由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信息中心在图形系统上公布。

委员会按照相关要求将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情况报送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附件10)。

第二章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

第八条 【规划审核】

各管理局、相关处室应严格依据规划审查各类用地,建设项目用地在选址和预审阶段、城市更新项目和土地整备项目在规划审批阶段必须严格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核。

不符合土地规划用途的建设项目,必须扣减用地规模或调整用地选址,否则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不得进行建设用地审批。符合规划调整的,按规定程序先行调整规划,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九条 【审核依据】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地块规划用途为依据。第十条 【审核内容】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土地规划用途(附件3,属于建设用地的应进一步核查二级分类);

(二)是否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是否占用有条件建设区。

主要审核内容见附件4,建设项目规划审核结果标准表达可参考附件5。第十一条 【特殊情况】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核一般以用地范围作为审核范围。以下情况作特殊处理:

(一)公园绿地、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以实际发生建设的用地范围作为审核范围(附件6.案例1);

(二)围填海造地,涉及围填海的规模、用途和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审查报批;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编制规划修改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案,并按规定程序报规划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才能审批用地(附件6.案例2);

(三)地下工程用地不需要进行规划审核。包括道路隧道、地下敷设管线、地下停车设施等只发生在地下建设,地面仍保留为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的地下工程项目用地(附件6.案例3);

(四)临时用地不需要进行规划审核。根据临时用地申请使用情况,在规划期内能依法复绿为农用地的临时用地,包括垃圾填埋场、淤泥渣土受纳场、临时堆场、临时施工用地以及相关法规规定的临时用地(附件6.案例4)。

第十二条 【视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情形】

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以下情形视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建设项目用地调整规划用途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的(附件6.案例5);

(二)单体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下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讯基站、环保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附件6.案例6);

(三)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附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中的交通、水利、军事设施建设项目。

(四)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附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中的建设项目、使用特殊用地(不含军事设施用地)、盐田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项目,以单独选址方式报批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1、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

2、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

3、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

4、不涉及经营性房地产用地。

第三章 有条件建设区使用

第十三条 【使用原则】

有条件建设区内土地在不突破各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且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实际使用布局的合理调整。

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时应等面积核减所对应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涉及跨区建设项目用地使用有条件建设区的,由建设项目涉及有条件建设区面积较大的管理局牵头,其他管理局配合,由牵头管理局拟定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

第十四条 【使用地块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涉及的调入调出地块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调入地块

1、在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

2、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上均必须是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若为建设用地,应予以解释说明;属违法用地的,需提供违法用地处理到位证明文件。

(二)调出地块

1.土地利用规划用途必须为城乡建设用地;

2.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上均必须是农用地或未利用地; 3.未经批准为建设用地,并提供未批准为建设用地的说明;若已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应依法撤销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后,方可作为调出地块。

第十五条 【使用程序】

建设项目涉及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时,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管理局负责拟定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附件7.3)。

(二)征求区(新区管委会)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意见。属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总体规划处征求市有关部门意见(附件7.4)。

(三)主办处室审查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

(四)委员会业务会批准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属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方案经委员会业务会审议后逐级上报批准。

(五)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经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管理局应在本辖区范围内予以公告(见附件9)。

(六)委员会将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成果上报备案(附件10)。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涉及法定图则修改的,管理局应同时启动法定图则修改程序,法定图则修改和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一并上报。

第十六条 【重点审查内容】

主办处室在审查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时,需要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用地是否符合区域内等面积置换原则,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是否突破;

(二)调入调出地块是否符合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三)与法定图则、生态线及其他相关规划是否相衔接;

(四)相关图表是否符合要求。

对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管理局修改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后重新上报;审查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时,调整地块涉及相关职能处室业务的,应征求相关处室意见。

第十七条 【上报材料】

管理局申请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关于有条件建设区使用的请示(附件7.1)。

(二)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附件7.3)。

(三)区(新区管委会)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对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的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附件7.4)。属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管理局不需要提供该项材料。

(四)电子数据光盘(附件7.5)。

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第十八条 【修改原则】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得减少本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二)不得突破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建设用地总规模;

(三)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

(四)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战略发展地区、民生工程及基础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不包括本指引第二、三章有关规定使用土地而引起的土地利用布局变化的情况。

第十九条 【市级规划修改情形】

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修改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中心城区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二)中心城区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交通、能源、水利、矿山、军事等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用地;

(三)跨片区的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交通、能源、水利、矿山、军事等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用地,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片区规划修改且指标发生变动的;

(四)围填海用地项目位于规划范围之外的;

(五)经省政府批准调整行政辖区或功能片区设置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土地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六)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片区规划修改情形】

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占用基本农田,确需修改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国家、省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二)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交通、能源、水利、矿山、军事等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

(三)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民生项目用地;

(四)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一条 【修改地块条件】

规划修改涉及的调入调出地块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调入地块

1、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若涉及禁止建设区,应说明其必要性,并附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2、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上均必须是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若为建设用地,应予以解释说明;属违法用地的,需提供违法用地处理到位证明文件。

(二)调出地块

1.土地利用规划用途必须为建设用地;

2.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上均必须是农用地或未利用地; 3.未经批准为建设用地,并提供未批准为建设用地的说明;若已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应依法撤销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后,方可作为调出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第二十二条 【市级规划修改程序】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管理局负责拟定规划修改方案(附件8.6)。涉及跨区建设项目规划修改的,由建设项目涉及面积较大的管理局牵头,其他管理局配合,由牵头管理局拟定规划修改方案。

(二)总体规划处征求市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意见(附件8.7),并组织相关处室审查。

(三)管理局完成专家评审会及听证会工作。

(四)总体规划处报委员会业务会审议。

(五)方案经委员会业务会审议通过后,由委员会以市政府名义将方案逐级上报国务院批准。如规划修改方案为交通、能源、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确需单独选址建设的项目,依法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则由土地利用处在用地报批时一并上报。

(六)方案经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管理局应在本辖区范围内予以公告(附件9)。

(七)委员会将规划修改成果上报备案(附件10)。

市级规划修改方案涉及法定图则修改的,管理局应同时启动法定图则修改程序,法定图则修改和规划修改方案一并上报。

第二十三条 【片区修改程序】

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管理局负责拟定规划修改方案(附件8.6)。

(二)管理局征求区(新区管委会)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意见(附件8.7),并完成专家评审会及听证会工作。

(三)主办处室负责审查规划修改方案,并报委员会业务会审议。

(四)土地利用处将方案连同其他用地审批材料一并报市政府审批。

(五)方案经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管理局应在本辖区范围内予以公告(附件9)。

(六)委员会将规划修改成果上报备案(附件10)。

片区规划修改方案涉及法定图则修改的,管理局应同时启动法定图则修改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序,法定图则修改和规划修改方案一并上报。

第二十四条 【市级规划修改上报材料】

委员会以市政府名义向国务院申请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附件8.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按规定可以在报批用地时一并报批的除外)。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附件8.6)。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其中涉及环境影响评估部分要求按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的具体要求编制。

(四)专家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论证意见以及专家组成员名单(附件8.4)。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听证会纪要(附件8.5)。

(六)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证明文件。

(七)涉及具体建设项目的应由项目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说明。

(八)市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附件8.7)。

第二十五条 【片区规划修改上报材料】

委员会向市政府申请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关于修改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附件8.2)。

(二)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附件8.6)。

(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其中涉及环境影响评估部分要求按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的具体要求编制。

(四)专家组对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论证意见以及专家组成员名单(附件8.4)。

(五)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听证会纪要(附件8.5)。

(六)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证明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操作指引(试行)

(七)涉及具体建设项目的应由项目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说明。

(八)区(新区管委会)发改、经贸、建设、环保、交通、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附件8.7)。

第二十六条 【规划修改专家评审及听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在上报审批前,管理局应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评审及听证等工作。

(一)专家评审会及听证会可同时召开,具体工作由管理局组织实施,听证会相关工作参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

(二)专家评审会时,应邀请5名以上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专家库专家。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应回避有关项目论证,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以专家身份参加论证。

(三)专家评审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必要性,是否符合规划修改的范围和要求。2.规划修改方案的合理性。重点是耕地保有量指标不减少,基本农田指标不减少;补划的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不下降;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与当地城乡规划是否衔接协调。4.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估报告是否客观。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经费保障】

委员会应将全市各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经费列入各前期费计划,保障规划实施检查、调整修改、评估等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八条 【责任追究】

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应在本指引下开展规划实施各项工作,未按本指引要求以及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造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突破、擅自修改规划、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等情况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第二十九条 【发布实施】

对于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问题研究 篇7

目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已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 地 (州、市) 、县 (市) 、乡 (镇)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正在启动当中, 土地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依据《县 (市) 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试行) 》设计和应用, 以实现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

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决策方面, 发达国家大多数都已完成基于GIS和Internet技术的国家级土地信息系统建设, 并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例如, 美国、加拿大、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已经作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NSDI)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由于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计算与分析, 计算复杂, 工作量大, 各部门单位使用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平台也不统一, 因此在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土地规划系统信息化的研究多集中在我国的发达城市, 例如武汉瑞得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瑞得土地利用规划系统 (RDLP) 、南方数码公司开发的南方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等, 而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却相对落后。因此如何利用新的GIS技术, 开发出新一代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完善空间数据管理方法, 提升软件的可扩展性, 使它能在不同的城市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扩展相应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1) 功能性需求。土地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如下功能需求: (1) 标准数据入库; (2) 海量数据管理 (数据查询、数据浏览、空间集成数据无缝浏览) ; (3) 数据更新功能; (4) 数据检查功能; (5) 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制图与输出功能; (7) 系统维护功能 (身份管理、权限设定) 。根据实际需要, 国家土地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数据入库模块、数据浏览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数据检查模块、数据更新与维护模块、制图与输出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 (2) 用户界面需求。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架构和标准的Windows界面设计。主要界面元素由菜单、工具栏、状态栏、可视化客户区、系统对话框等构成;系统要求符合传统的Windows操作习惯。 (3) 安全保密需求。根据《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本系统在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将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制度, 做到专人专职专责负责,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系统设计开发

3.1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有:数据质检、规划成果数据入库 (规划空间数据入库、规划指标数据入库、规划报告数据入库、元数据入库) 、数据更新、数据编辑、数据管理 (数据查询、录入、删除、更新, 元数据编目与查询, 历史数据管理) 、数据查询 (空间位置查询、属性查询) 、空间分析 (统计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关系分析) 、数据输出 (符号化、专题制图、统计查询结果输出) 等。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 数据入库。包括: (1) 空间数据。需要入库的数据包括各行政区域的空间数据、指标表数据、元数据以及文档数据。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各行政区划单位的数字线划数据 (PGDB格式数据) , PGDB格式数据的数据结构如表1所示。系统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入库: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成果资料数据、元数据、断面点数据。矢量数据入库支持的数据格式有:Shape File, Coverage, 以及以个人空间数据库存储的矢量数据。支持多幅批量入库, 多幅批量入库时, 可以使用数据入库对照表, 来减少或避免数据入库时大量的数据重命名工作。栅格数据入库满足以IMAGE, GRID, TIFF等Arc GIS常用格式存储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入库, 入库时支持多幅影像的镶嵌。元数据入库工具用于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等的元数据录入操作。录入界面采用表单样式, 易用、易懂。成果资料入库提供单文件、多文件、单目录、多目录等多种入库方式。断面点入库支持断面点断面信息的批量录入。

(2) 系统功能。 (1) 数据浏览。数据浏览作为数据库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提供丰富的多比例尺、多种类型、多时态的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图形表现, 提供多种数据类型的复合表现, 提供丰富的数据浏览工具方便快捷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本地数据进行浏览查看。图层顺序调整:提供多种图层顺序调整方式, 包括手动、按图层类型重排、按图层名称重排;坐标定位:可实现坐标定位、多边形定位、导入坐标文件进行定位;缩放到图层:打开图层以后, 通过此功能, 可实现图层的全范围浏览;缩放到图层可见比例尺范围:对于设置了参考比例尺的图层, 直接缩放到可见范围;缩放到选择集:对选择集实现快速定位。 (2) 统计分析。统计相关属性数据, 提供灵活、通用的图表、报表工具, 如线状图、柱状图、饼图等来对各种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并可对结果进行打印输出。除此之外, 该模块还具有以下特点:统计目标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图层;统计范围可以任意指定, 可以是全市域、单个或多个行政区、用户自定义范围等;可对统计的目标进行过滤, 只统计图层中用户关注的类型;多种统计方法、灵活多样的统计结果表达样式;统计设定可进行保存。 (3) 数据输出。作为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系统提供以下输出方式:矢量数据输出, 可输出任意图层、任意范围的数据为SHP或DWG格式;栅格数据输出, 可输出任意范围的影像或DEM数据为图片;地图制图, 系统提供功能强大全面的制图整饰功能, 可自动生成图例、十字丝等整饰元素。制图主要提供以下输出形式:当前窗口打印、任意矩形范围打印、任意多边形范围打印、标准图幅打印。 (4) 编辑工具箱。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编辑功能, 包括基本的添加要素, 删除要素, 编辑要素属性, 高级的有要素节点编辑, 要素之间的拓扑操作。 (5) 历史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查看所有更改时间点的数据, 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可以进行对比显示, 同时支持对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提取操作。 (6) 辅助工具。系统提供了多个辅助工具:数据投影转换工具能将数据从某一坐标系投影到另外的坐标系下。Vct格式数据转换工具能实现Vct数据到PGDB格式数据的互相转换。GML格式数据转换工具能实现GML数据与PGDB格式数据的互相转换。

3.2 Arc SDE矢量数据入库

(1) Arc SDE简介。Arc SDE是空间数据与GIS程序之间的一个重要的“通路”, 它是一种中间件, 使用它可以将Arc GIS等程序与普通关系数据库系统联系起来当作一个地理数据库使用, 这些关系数据库既包括如Access数据库, 也包括类似Ooracle和SQL Server的分布式DBMS;同时Arc SDE for Coverages系统, 也可以以只读的方式访问诸如Coverage、Shapefile、Arc Sotrm等基于文件的数据。

(2) Arc SDE空间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以要素类transformersnt为例, 其组成表包括:Business Table (B表) 、Feature Table (F表) 、Spatial Index Table (S表) 、Delta Table、The Network Tables、The Raster Data Tables。SDE主要通过用户业务表 (Business Table) 、栅格列表 (Raster Columns Table) 、栅格表 (Raster Table) 、波段表 (Raster Band Table) 、数据块表 (Raster Blocks Table) 、辅助表 (Raster Auxiliary Table) 6张表来实现对影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3) 入库过程。Arc SDE将入库的空间数据以关系数据库表的形式存储在DBMS中, 并通过一系列的约束、关联和触发器等机制使空间数据能有效地存储于DBMS中。它实现空间数据的海量存储, 并为空间数据模型的扩展和互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系统开发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 (C/S) 的系统运行模式。采用当前流行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 10g作为支撑系统数据层;以Arc GIS SDE空间数据库引擎为主体、其他中间件技术相辅的中间件技术构建系统中间层;基于Arc Engine开发包括数据入库、数据管理与更新、信息查询统计、数据制图、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的系统应用层。系统严格遵循三层体系结构, 灵活运行服务器、客户机的工作模式, 达到数据入库、质检、管理、分析、信息提取应用的全部功能需求。系统开发中要注意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Arc SDE版本不同造成空间索引重建的问题以及空间数据入库问题。以空间数据入库为例, 由于入库数据量大, 而且可能是多个数据的批量入库, 而且对每个要素类还可能要单独计算其空间索引, 所以这可能是一个相当耗时的长过程, 因此要将入库进度展示在界面上。具体做法是准备2个进度条, 一个进度条显示所有要素类入库的总进度, 另一个则显示单个要素类的入库进度。单个要素类的要素数量如果在1 000条以上, 则每1 000条调用一次IFeature Cursor的Flush方法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如果入库失败, 还应该将入库失败的可能原因提示出来, 以便用户调整数据后重新执行入库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入库的效率, 又保证用户界面的友好。

4 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满足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提供更为便利的操作环境, 做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数据库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转换。现行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参照《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2010.3) 》执行, 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应解决土地分类的转换, 并可以人工调整土地分类的对应转换关系。以现状分类中工业用地为例, 工业用地对应的规划分类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其分类的对应关系应根据规程调整。

(2) 自由图幅数据间图斑融合。分幅数据按图幅进行采集的, 有的地类图斑可能会跨几幅图, 我们可以将属于同一个村的被分幅线切断的地类图斑, 按规划用地范围、地类代码、图块编号等字段进行融合, 形成一个图斑, 此类情况常见于开发区、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地类图斑层数据读取出来, 选择所属的LOCALID、QSID、DWID (指属于同一用地范围) 及地类代码DLDM、图斑编号TBBH等字段, 系统会自动将按此条件下的地类图斑进行融合, 检查无误后进行入库。并可以自由图幅出图, 形成依比例尺图幅框和制图整饰。

(3) 分层数据间图斑融合。分层数据间图斑融合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 当我们以一个图层作为规划图层, 叠加到现状底图上时, 系统会自动将按此条件下的地类图斑进行融合, 检查无误后进行入库。同时, 在出图时, 应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显示现状地类, 即在规划的用地范围内, 显示现状的地类符号。

当前,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 更加注重与城市用地规划、工业用地规划等规划的衔接, 这也对土地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据库的建设应更加具体地反映城市发展的思路和用地布局, 及时更新数据库的结构和信息, 为保护耕地, 确保建设用地有序增加,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平台。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土地的级别与相关信息也会动态变化, 而且变化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动态更新各类土地基本信息已成为科学管理土地的日常性工作, 并逐渐成为基础性工作。如何开发新一代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完善空间数据管理方法, 提升软件的可扩展性, 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应用前景, 然后从系统设计的需求, 以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ArcSDE矢量数据入库等方面加以分析, 对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论述。

关键词:土地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宇哲, 罗宏明, 等.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建设与应用[J].广东土地科学, 2009 (3) .

土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 篇8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而开展土地利用规范管理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对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经濟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规划的内涵

土地规划又称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以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目前规划编制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自身。从规划编制自身来说,第一,规划实施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大多属于纲领性文件,缺乏详细规定,总体法制体系还不完善。第二,规划理念计划性太强。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无法精确衡量用地需求,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第三,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中的行政手段不健全,年度计划指标的设置、编制方法、内容不能适应下级实际的需要。重编制轻实施。实践与规划不吻合,事前调控容易变成事后统计,存在计划外用地、超计划用地现象。第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技术保障上也存在问题,各地由于实际情况不同,人员素质和技术设备也千差万别,这导致基础数据库无法完善。第五,规划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深入,很多公告的发布仅仅是走过场,公众参与热情极低,只是规划的被动接受者。

2规划实施过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首先,实际用地情况与规划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指标无法与实际用地需求完全吻合,一些地方为了自身发展,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实际占地会超出规划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相应的达不到要求,或者会在地类内部做一些调节;第二,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和机制,由于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进行了两轮,对规划实施的重视程度也只是在新《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后才有所提高,全国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国家也未颁布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三,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国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行政手段,市场手段运用严重滞后,是规划与市场缺乏有机结合,建设用地的市场配置比例较低。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措施体系的构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具体措施的研究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础,以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为基本目标,遵循其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在其基本思路指导下从法律法规措施、经济手段调控、行政管理措施、社会监督措施、科学技术支撑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或办法,提出有关规划实施机构、管理程序、实施效果评价、监督管理、规划调整、违反规划的强制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落实。当然,国家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应是法律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构成完整的规划实施法律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

2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通过价格、税收、市场、惩罚等手段调节社会对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同时要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改革和完善地价政策体系,国土资源部门应定期更新并公布基准地价,建立健全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对交易地价、评估地价的监督,完善地价、土地租税费政策,促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3规划实施的行政保障。依据规划和有关规定,每年年初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_其主要指标包括农用地转用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和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加强项目用地预审的各项制度建设。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前,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四、结论

上一篇:福台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考研政治思修蒋中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