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11篇)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
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申请单位应提供下列材料:
1、乡(镇)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
2、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包括(1)文件说明,包括规划修改的原因、涉及的村、总面积、各地类面积,规划修改后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2)修改前、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件(标明规划名称、图幅号、调整地块范围、面积),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印章
3、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选址红线图(包括数码资料)
4、规划修改听证会议纪要
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注:(1)除图纸外用地报件一律用A4规格纸。(2)属本乡(镇)内部调整、不增加规划指标的报福州市政府审批,其它的规划修改均应报省政府审批,报省批的规划修改还必须附论证报告。(3)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的规划修改方案,按照国土资源局用地报批的有关规定编制。具体包括:调整审核表、方案说明、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修改听证会纪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件等。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2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的主要任务
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载体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是国家宝贵而又必须宏观调控的资源。近年来成都市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强劲态势, 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推进,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天府新区启动建设, 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时具有各种不确定因素,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情况。开展土地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工作, 能更好地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合理调控各类用地数量和时序、结构和布局,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的主要任务是。
(1) 全面摸清家底, 包括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 (2)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通过对规划目标、效益、空间布局、实施措施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对规划的适宜性进行科学判断。 (3) 根据评估结论, 对不需修改的规划, 提出继续实施好规划的建议和措施;对需修改的规划, 开展规划的局部修改工作。对于规划的评估重点有三方面:一是通过空间识别, 理解和分析判断规划的战略意图;二是从整体上分析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的协调问题;三是在区域分析上分析城镇和重点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展、耕地的增减空间变化和规划执行情况。
2 新技术在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中的应用
数据是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在工作过程中, 我们期望的是随时可以调阅各类相关数据, 包括土地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开发整理数据等的支持;另一方面依赖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支持规划评估修改。有了数据, 还需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有序地组织起来, 便于对其进行调阅和查询。同时, 如何从庞大的数据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也非常关键, 因而数据的统计、输出, 甚至进行更高级的叠加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关心的规划实施的情况, 就需要我们将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提取等操作以获取有用信息。为此, 首先要在市和各区县之间建立专网连接, 保证信息传递通常, 同时也确保数据保密和安全;其次, 要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对规划修编必须的各类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统一存放在市局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市和区 (县) 两个层次都在同一套规划数据上开展规划评估和修改工作, 使用同一套现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借助GIS软件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对其进行操作、处理, 实现数据的修改、保存提取和输出等。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管理系统的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基础, Oracle+ArcGIS为基础数据库和空间数据管理工具的软件平台, 从而设计实现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土地利用规划评估修改管理系统。
3.1 体系结构建设
系统采用C/S (客户端/服务器) 的三层体系结构, 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数据的管理。系统数据库在逻辑上分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前者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实现不同行政区域数据的无缝拼接, 由中间层的空间数据引擎协同管理;后者存储属性和管理数据。二者之间通过地理定位编码相互关联;中间层采用空间数据引擎协同管理空间数据库;应用层为用户直接接触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 将应用层分成两个部分:系统用户端和部门用户端。
3.2 主要功能设计
系统按模块化结构设计, 划分为基础数据处理模块、规划辅助编制模块、规划成果管理模块、规划实施管理模块、专题分析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等6个功能模块。一方面各模块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另一方面, 各模块又通过数据共享、功能调用、界面集成而紧密相联, 如图1。
(1) 基础数据处理功能。
实现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 包括基本图形操作、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输出、数据交换、对上级系统的数据上报和更新、专题图制作、业务统计报表制作等。
(2) 规划修编功能。
实现规划方案拟定、方案比较及成果输出等规划辅助编制功能。
(3) 规划成果管理功能。
包括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各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调阅、查询和统计;总体规划图、专题图、专项规划图的存档;总体规划图、专题图、专项规划图按项目、土地用途等的查阅、统计;总体规划图、专题图、专项规划图按任意区域、任意比例尺输出;总体规划图、专题图、专项规划图基于图层的调整、修改等。
(4) 规划实施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 辅助编制供上报审批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方案、核算管理计划使用情况并自动生成相关台帐。
规划实施期间, 一方面要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进行管理, 确保新项目符合规划;另一方面要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管理, 将项目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综合管理。
(5) 专题分析功能。
主要包括提供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等工具, 为决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撑。
(6) 系统维护功能。
本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设置、数据维护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3.3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框架设计。
数据库包含图形、属性、文档等多种格式数据, 属性数据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和管理, 图形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存放到关系数据库中, 文档数据 (文字、影像、图形资料等) 以长二进制数据格式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 或者以文件形式存放。
系统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规划基期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土地规划实施信息以及管理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库反映了城市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的现状, 是本系统各模块共同需要的基础数据;土地利用规划基期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 (基期) 图、土地用途分类图和环境要素图等;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用途分区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等;土地规划实施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和计划台帐等。管理数据包括一些图片、图像、声音和影像数据, 要理解、利用和查询、统计、分析这些数据, 就必须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这种对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的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被称为元数据, 它描述了有关数据的结构、内容、码、索引等内容。
(2) 数据存储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包含图形、属性、文档等多种格式数据, 属性数据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和管理, 图形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存放到关系数据库中, 文档数据 (文字、影像、图形资料等) 以长二进制数据格式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 或者以文件形式存放。在所有数据库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库是元数据库, 元数据主要采用XML来描述。
3.4 系统安全性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准确、可靠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保护数据, 本系统从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程序设计和组织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其安全保密性。
对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商业产品, 这里不再赘述。仅讨论在程序设计中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 系统的数据库操作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事务提交和回滚机制, 确保业务处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系统的数据结构应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在不同的用户之间通过数据冗余提高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性。 (3) 系统中存贮的用户口令、备份口令、数据库连接信息等重要数据, 必需经过安全加密。不同用户和职能部门设置不同权限级别, 同时对用户口令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保护。 (4) 另外设置个人操作记录、流水记录、特殊操作痕迹记录等方式存放各种操作信息过程, 为系统提供多条审计线索, 确保每一个文档操作都有据可查, 保证数据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可追踪性。
3.5 接口设计
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原则上通过数据库作为缓冲和存储区。个别需要的采用全局数据区结构。系统支持各种标准硬件设备,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转换 (如可以进行MapInfo及AutoCAD数据格式到Arc/Info数据格式的转换。可以将系统数据导出为标准的数据格式, 可以将标准的数据格式导入为系统数据等) , 支持各种标准硬件设备。
4 结语
试行规划的定期评估和适时修编, 统筹安排城镇与乡村发展相协调的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 保证规划的动态性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和局部调整, 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 相关的数据不断丰富, 特别是大比例尺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 会给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管理和实施等带来更方便更实用的现代化工具。
参考文献
[1]成都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J].成都市、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汇编, 2001 (8) .
[2]修文群.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1 (9)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4-1
0 引言
土地管理工作中核心的环节是如何规划土地的利用,而在全国五级以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体系当中,核心是县级土地的规划,它不仅是编制地市级、省级土地的利用总体的规划基础,还是如何编制乡镇土地的利用总体的规划依据。由此可知,研究县级土地如何利用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县级如何利用土地的总体规划是微观层面的规划,它是一种确定型和管理型的,如何编制县级土地的利用水平不但直接地反映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质量,而且是我国怎样实现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相平衡的关键。最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对怎样科学决策对土地的利用,科学制订对土地的总体规划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探讨目前我国县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的具体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许多学者对如何合理地利用和规划土地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对我国县级土地如何利用和规划的深入研究及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1 对我国的县级土地如何利用的总体规划的研究
1.1 总体规划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土地如何利用规划的方法和理论是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指导,土地规划方法和理论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规划的质量,因此,坚决地贯彻执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合理地提出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都应当以人地协调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合理的理论基础,编制了县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方法: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规划体系、修编思路、内容、修编程序、修编模式、手段和编制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常用人口预测的方法、规划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技术的路线、土地分区的定量、图件编制方法等的探讨,建立了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一些对县级土地如何合理利用的规划与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进展协调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性的研究。同时,一些研究者根据土地合理利用的系统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规划技术,提出了一套结合县级可行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的方法与系统的技术体系。
关于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县级土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成果中,不仅从大体上对县级土地的合理规划的研究,还从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合理的理论探讨,并取得了卓越的可行性方案,为地级市及县级的土地合理利用及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研究GIS 系统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隨着县级土地规划信息软件系统在县级土地规划中的广泛应用,较多的研究者对GIS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常小燕等人基于GIS技术设计了面向对象规划的模块方法在县级的土地合理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邵晖等研究人员探讨了以GIS 为实验平台,以理论数据库作为基础,把土地的规划模型体系作为支撑修编系统,并探讨了将现有土地的规划模型的决策和支持功能与GIS 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可视功能集成为一体。一些人同时探讨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功能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并在规划中对数据如何处理、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图件编绘及规划过程等阶段的应用。总之,GIS合理应用在县级土地利用及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任务、思路和总体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对我国县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对土地“生态与经济”系统规律的充分认识
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但可以使土地逐步退化,也可促进土地的进化,如荒地变良田,沙漠变绿洲。
2.2 合理改善生态环境
(1)通过恢复物种的植被、逐步建设梯田等合理利用土地,把生物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防止水土的流失。(2)通过种草、种树和工程等措施相结合,调整不切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向。
2.3 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城镇占地
应该坚决地执行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严格限制并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化城市,大幅度减缓乡镇发展,尽量不占或少占用农村耕地,合理有效地利用县级的土地资源,为保证生态稳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4
时间:2009-12-11 20:55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0)
【找法网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第38条);
“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破坏生态环境开垦、围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第39条);“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4l条)。
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5
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设置$5$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78.00$F:X项目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等待
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未设置$5$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63.00$F:X项目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doc$等待
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未设置$5$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81.50$F:X项目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doc$等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未设置$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32.00$F:X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doc$等待
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未设置$5$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1592.00$F:X项目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doc$等待
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未设置$5$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184.00$F:X项目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doc$等待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未设置$5$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34.00$F:X项目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doc$等待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未设置$5$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241.50$F:X项目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doc$等待
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6
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常熟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切实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布局、有序利用。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
(一) 关于土地利用总统规划体系的思考。
针对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新形式下发展规划的要求, 为完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体系, 明确各级规划的职能、内容和重点, 充分发挥各层级规划的作用, 我认为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基础的框架下, 对现有规划体系及其内涵和调整内容、对象进行适当整合, 突出重点。
1、省级土地利用总统规划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概念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宏观规划, 因此, 从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功能上看, 应当在完成空间规划功能的同时, 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国土规划内容和功能的概念性规划。从全省的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容量和配置方向、方式入手, 强化不同经济区域和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横向关联关系研究, 深化区域内空间概念基础上的战略性关联作用研究。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 在各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落实功能。其基本内容应当是落实上级规划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核心内容是土地用途分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区等。
3、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实施性的微观控制性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 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总体规划规划编制
缺位, 客观上已经造成了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村镇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脱节和不协调。因此,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 应当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为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功能和作用的规划设计层面的规划。
(二)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空间问题的思考。
1、当前规划对发展空间与上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有很大的现实差距。
基层总是反映现行规划不合理, 表面问题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少,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多, 基本农田保护率过大。因此, 必须对目前的规划进行及时修正。在规划修改时, 应当对节余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进行妥善安置处理;对增加的耕地保有量要通过核减规划中的补充耕地控制指标达到平衡;对增加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时储存调减, 这是保证我们现行规划建设发展空间不减少的关键所在。
2、从务实的角度来讲, 新一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的其实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找出发展的空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 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 将规划修编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同时又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任务。
(三)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问题的思考。
我们认为规划的弹性应当是在现行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 (即刚性) 下的适度扩展的政策空间。其实质是将规划建设指标在允许的控制空间内进行摆动和置换, 在土地利
用规划管理上认可规划指标 (规划建设发展空间) , 在整个规划发展控制区内流转不属于规划修改的范畴, 只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变更并报上级土地利用规划部门备案即可。这样, 在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政策的框架下, 既解决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这条“红线”不能碰的制约, 同时又满足了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变化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四)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应当建立起一直到乡镇的数字化规划管理信息图件集成系统。但是建立系统有五个原则要切实把握:
(1) 必须建立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平台;
(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各级规划要在同一个平台上联网运行;
(3) 可以与土地管理其他业务工作数据成果顺利接口;
(4) 必须能够按需要的时段要求, 及时动态反映规划实施情况;
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若干思考 篇8
关键字:土地利用;渠县;总体规划;
1.引言
自渠县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编制并实施以来,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期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以评价各用地指标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等,并分析原因,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随后,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为科学利用全县土地资源,增强部门依法用地意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義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以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固保障耕地红线之本,同时,又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截止到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比如,建设用地指标剩余量较少、耕地质量得不到提高等问题,此规划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全县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土地利用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提出更具前瞻性、预见性的新思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大部分都包含在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及乡村规划中。其规划体系与我国有较大差异,首先表现在规划层次,各国都具有明显的规划层次差异。美国规划体系分为三大类六个层次,这样具体的规划,可以使各个规划之间无缝衔接,并且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利于管理,并且可以有效避免责任互推的现象。日本的规划体系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并制定了具体的专项规划,并全部的专项规划交由府县级管理。德国规划体系分为四级,统称区域规划。从规划内容来看,各国虽然规划背景与体系不尽相同,但是规划内容是一致的,就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优化。
2.2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配置。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在封建统治时期,土地虽然全面投入使用,但大多都是以耕地为主,各方面设施都相对滞后,这个时期土地规划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促使了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较大成都的发展 ,在此之后,土地学科不仅颁布了相关法律,还进行了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伴随这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才的不断涌现,目前,该学科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方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首先表现在理论方面;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第二,技术方法方面;以往的土地规划编制是以资源为导向的用地配置方式、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编制办法的静态分析,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伴随着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高,土地规划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现今的土地规划利用各种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理论,科学的计算空间与时间上的土地仿真分配研究。
第三,在新技术方面;除了较为广泛的各类遥感影像以外,结合了3S优势,土地总体规划还进行了多规综合,实现了“一张图”监管系统,探索解决土地利用的多目标规划问题。
3.研究区概况
3.1渠县区位条件
渠县作为达州市规划的二级商贸中心,受达州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强烈;加之渠县又是四川普光气田和四川龙岗气田的结合处,给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再之襄渝铁路二线、达成铁路复线、达巴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干线的新改建使全县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形成了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
3.2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首先,渠县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低于四川省和达州市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人均耕地占有量稍低于四川与达州市人均耕地占有量水平,但是差距不大。其次,渠县土地利用率高,高于全国水平,并且质量好和易开发的未利用地已基本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已面临无地可开,无地可用的境地。第三,城镇发展用地不足,低于达州市及四川省水平。乡村建设用地归并潜力巨大,但是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覆盖范围大,集中归并条件不高。
目前渠县耕地保有量已经实现了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但是,适宜性平均水平不高,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建议可以做适当的耕地核减,优化用地布局。建设用地需求量不足,规划设制的机动指标应变空间小,很有可能不能满足渠县“十三五”规划内容。
4.下一轮规划新思路
4.1规划重点
根据渠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渠县规划实施情况,综合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以及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各乡镇发展目标。
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渠县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最有效的组合或配置,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新一轮规划的重点任务。
4.2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新一轮规划的重心,不再是建设用地规模的调整,而是着手于建设用地指标的弹性设置,合理清查上一轮渠县的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重大项目规划情况,保护基本农田;调整生态用地布局,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渠县,也是达州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实现渠县成为“川东特色农业大县”,必须严格把控耕地保有量,统筹利用其他农用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新的一轮规划中,要把渠县建设成为“达州新兴工业强县、川东特色农业大县”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nlc202309032358
4.3规划用地安排
4.3.1渠县用地安排
在下一轮中的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仍然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保障民生的最基本任务。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如不得不占用基本农田,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控制占用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第二,根据渠縣城乡建设用地市级情况,新一轮规划中,对农村居民点零散分布,做出合理的规整,提高老百姓居住环境条件,建造美丽乡村。第三,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为止,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扩大城乡承载能力,改善投资环境。第四,严格控制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拥有生态功能的各个用地保持协调稳定。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另外,支持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较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绿心和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生态安全屏障。
4.3.2下一轮规划重点
经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渠县各用地逐渐趋于稳定,但是,依然要根据渠县未来发展目标,有条不紊的做弹性设置,建设用地规模、农用地、生态控制用地控制在合理比例。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布局与数量关系,着重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但是,土地利用是一种公众行为,在下一轮规划中,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接纳群众意见,规划内容被全社会所认可。
5. 促进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
构建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即构建社会人们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在结构上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方式观念。其观念与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科学制定环境友好型土地用途分区管制规则,严格实施用途管制制度。第二,严格实行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目标的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第三,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加大环境友好型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四,积极宣传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强化社会大众在土地利用中的环境友好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实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公示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公开制度。第五,定期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复垦整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注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队伍建设。
6.参考文献
[1]蔡玉梅,郑振源,马彦琳.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国土地科学[J].2005,19(5):31-35.
[2]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新疆大学[D].新疆:新疆大学,2010.
土地利用规划重点 篇9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的依据:
1、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
2、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4、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等。
土地质量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评价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永续利用原则
3、效益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表现为在一定土地资源总量约束条件下,依据既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调整和转换,最终达到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有效分配和再分配。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 :
相似:它们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
不同:土地利用分区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而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它们紧密相关,互为依据,互相联系。
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2)主导因素法(3)叠置法(4)聚类法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主要内容: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2)城乡居民点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3)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4)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
(5)城乡居民点体系职能结构;(6)城乡居民点体系空间结构 ;
(7)农村居民点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居民点规模:居民点规模依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和辐射规模。
城市规模弹性 :是指城市的人口与占地规模应有一个变化幅度。
城市规模弹性自由度:规模的最大与最小两者极限值的变化幅度。
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
1.历史推断法2.规划指标法
3.分区测算法方法4.模型预测法
居民点布局方法:(1)线性规划法;(2)力多边形法
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1)指标比较法(2)运输重心法(3)分级评分法(4)费用比较法
交通运输用地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包括护路林用地。
规划的内容:
交通运输量预测、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和交通运输用地规模的测算。公路选线: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
选线原则 :
一是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使路线布置在地势高燥、地质良好,便于施工的走向上,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三是要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
四是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
五是要经济合理,一方面要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技术标准,或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运营经济效益,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选线方案。
选线方案择优 :
公路选线时往往会出现几个方案,必须通过对整个路线或某段路线的不同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方案。
评价时可采用下列三项指标:
①道路的工程造价 ②年度运营费用③占地面积损失
第十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水土资源平衡就是综合考虑地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水土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
(1)水土资源平衡是进行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依据。
(2)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
(3)水土资源平衡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受水资源制约的,通过水土平衡计算,可以根据水量的余缺情况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水土资源的最佳配合。
一个完善的灌排水工程系统应包括渠道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田间调节系统、排水汇水系统和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另外,在丘陵山区,包括塘坝蓄水工程;在平原低洼地区包括堤防、圩垸和排水枢纽工程。
骨干渠道输水工程用地规划
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采用较小的纵坡,支渠则垂直等高线布置
(2)干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其纵坡比降视地面坡度而定
(3)合理穿绕布置(4)河网化布置
耕地详细规划 :
耕地组织形式:
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一)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所谓轮作田区是指作物轮换种植的基本单元。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
(二)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
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时间先后安排作物的轮换顺序,各田块之间不存在作物的轮换关系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2、综合协调原则
3、双轨并行原则
4、区域完整性原则 程序:
1、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2、耕地需求量预测
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确定
4、基本农田的分布
5、规划成果整理和绘图
主要成果:
①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乡(镇)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④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⑤土地分等定级图
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规划图
⑦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土地整理规划 :
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
(一)土地整理的范畴
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农地整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农田整治、农地改造、地块调整、土地结构调整、宜农荒地的开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二)土地整理的规划程序
1.选择土地整理单元
2.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3.审批土地整理方案
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5.土地整理成果检查验收
废弃地复垦规划
(一)复垦规划的原则:
1、复垦应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
2、弃地复垦要和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并结合生产情况逐年实施。
3、复垦规划要与城镇(村)、道路水利等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做到地区建设布局合理化,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4、复垦要与矿区和邻近企业的排矿、排土、排灰、排渣等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排放的废弃物充填挖损、塌陷的土地和地下采空区,既避免排放的废弃物另行占压土地,又解决了挖损、塌陷土地和地下采空区的充填物。
(二)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现状调查 2.复垦预测3.确定复垦方向和治理目标4.编制复垦总体性规划
5.编制矿区土地复垦小区试验规划 6.编制复垦实施计划
7.开展复垦效益评价8.编制复垦规划成果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称做土地整治规划。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1、规划分析
2、现状调查、分析、评价
3、环境影响识别
4、环境目标确定
5、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规划方案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7、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评价结论和说明
9、监测与跟踪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① 规划分析② 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③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目标确定、评价指标;④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⑤ 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⑥ 公众参与 ⑦ 监测与跟踪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4、施工图及实施计划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程序
以复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在设计程序上,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规划人员将所规划的内容,从“骨架”性项目到具体项目,逐项绘制到图上,要求界线基本准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整个规划设计的意图。要求对整个规划方案或某些单项(部分)设计项目,提出几个不同方案,以供进行比较选择,并经过领导审 议和群众讨论,形成规划草图(初步设计图)。技术设计属精确设计,在优质复制图上进行,要求对各规划项目进行精确的设计。无论是界线或面积,在图上都应准确无误,并可按技术设计图来计算面积和进行现场定界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1)前言。(2)基本情况。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任务、措施等。
(4)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包括土地需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
(5)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
(6)农业用地规划。包括耕地、园地用地规划。(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0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50-1
我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97-2010年,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及规划制定的水平和规划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类用地均呈现紧张状态。同时,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资源约束的国情条件下,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004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适时启动,并将于2011年全面实施,规划“弹性”的加强是其重要创新点。本文以云南省为例,解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弹性”的应用。
1 弹性的内涵
这里的弹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指在编制和实施规划时必须遵守或禁止违反的事项;弹性主要是指在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有功能的前提条件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灵活性、可调整性和应变能力[2]。
我国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上是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其虽然在保护耕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发生了大量土地规划不能保障区域内正常的经济发展,或是不得已违反规划,损害了其权威性的事情。
实质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弹性和刚性,是规划的实践可行性与权威性之间的一对矛盾统一体[3]。科学的土地规划,刚性是前提,弹性是必要补充。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在刚性管控前提下划留适度的弹性,并严格弹性实施的条件,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一个动态稳定的系统。
2 规划弹性解析
2.1 预期性指标的设置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控指标按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规划期内必须实现或不得突破的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期内应该实现的指标,主要包括园地规模、林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等。在约束性指标前提下,预期性指标的设置就为各地按照实际情况编制规划给予了一定数量上的弹性;并且,土地规划对指标实施分层管理,这就为土地规划在某个总量指标控制下在其内部的具体地类间弹性调整提供了前提。
2.2 有条件建设区的划定
新一轮规划中,根据各类建设用地的约束性控制指标划定规模边界,规模边界内的区域是允许建设区,是规划确定的可开展城乡建设的区域。而后,可在规模边界外规定范围内划定一个扩展边界,扩展边界和规模边界之间的区域称为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内的农用地可以在核减其对应的允许建设区一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后,在规划的各类建设用地总量指标控制下转为建设用地使用。这就为建设用地在扩展边界内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弹性。
2.3 基本农田多划后占
基本农田多划后占是部分省份的规划内容,其做法是有条件的地区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时,多划出一定量的基本农田,在一些规划未能确定具体范围的或上级重点的建设项目而又必须要占用基本农田时,在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指标的约束内,只需按建设项目占用一般耕地报批,从而简化了报批程序,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率。这样既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规模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又增加了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范围的弹性。
2.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和土地整治项目结合在一起的,目前正处于试点项目阶段。具体为将规划用于土地整治的农村建设用地区与规划发展城镇建设的区域共同组成项目区,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耕地后,其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量可相应的作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指标。这部分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将产生远高于原农村建设用的经济效益,而参与项目的城乡将共享此指标带来的收益,且特别要保障农民的利益。这样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在城乡建设用地约束性指标的控制下,扩大了城镇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的弹性。
2.5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说明、图件及数据库等。其纳入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除了在文本中明确外,还需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上落到具体的空间。对于部分在土地规划时还未确定具体项目区域的重点项目,暂时不能编入规划图件时,可先只列入规划文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最终,其项目用地只需符合建设用地的规划要求即可,这就加大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在選址时的弹性。
3 结语
土地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土地管理和土地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新一轮规划中引入弹性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创新,是实现土地规划意义的重要保障。弹性机制的贯彻情况直接影响着新一轮土地规划的质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各规划编制及国土相关单位应学会用好规划的弹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更好的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存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及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3).
[2] 张友安,郑伟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1).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1
1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更好地统筹县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其他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政策文件。应通过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和各区域用地,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 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 强化耕地保护, 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逐步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 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规划应主要分析县域土地利用情况, 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合理进行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规划, 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完善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6条, 即依法依规原则、科学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承上启下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便利实施原则。应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 切实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在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生态阈值的约束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从严从紧管理土地利用,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应严格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县域土地利用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立足县域经济统筹发展,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调控要求。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各类、各业和各区域土地利用, 统筹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保增长、保红线和促发展、促节地的关系。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县域土地的适宜性提出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和调整时序。规划成果应以方便地方政府操作和社会公众参与为前提, 应强化行政、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的手段以确保规划的实施。
3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核心问题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经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比如提高耕地质量任务重、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大、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艰巨、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大等。为此, 应找准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比如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城市发展定位等) 制定土地利用战略, 应合理制定耕地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土地利用效率目标、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调控目标。应完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应包括生态用地布局、农用地布局 (比如粮食生产基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林果生产基地和林地园地布局等) 、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比如公路、铁路用地规划;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规划等) 、重大产业用地布局、城乡统筹发展用地布局 (比如城区用地规模、城区用地布局、等。应制定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应完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体系 (比如总体结构控制、农用地结构、建设用地结构等) 。应建立农用地调控机制 (比如耕地流失控制、耕地补充引导政策等) , 应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 建立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制度。应加强农用地综合利用 (包括加强园地管理、提高园地利用效益;严格保护林地、不断扩大林地面积;合理利用牧草地资源、加强牧草地用途管理;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等) , 应建立科学的建设用地调控机制 (包括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新增用地结构;优化建设占用土地类型结构;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 应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包括设定生态环境安全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控制区;设定基本农田集中区;设定城镇和工业发展区;设定农业综合发展区等) , 应合理进行城区土地用途分区 (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区;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和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等) 。应构建县域土地利用引导和调控机制, 确定县域土地利用主导方向 (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分工;土地利用主要引导方向和调控重点等) 和县域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应合理制定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 包括中心城区用地空间布局 (比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重大城市设施用地布局、重大产业用地布局等) 、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管制规则 (包括允许建设区范围、边界及管制规则;有条件建设区范围、边界及管制规则;限制建设区范围、边界及管制规则;禁止建设区范围、边界及管制规则等) 。
4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保障措施
应加强规划实施的整体控制,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责任, 运用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证, 应建立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 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加强规划实施的整体控制是核心, 应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应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责任必不可少, 应强化规划实施的政府责任, 应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共同责任制度。应充分运用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包括充分应用经济机制;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和规范土地市场;等。应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证体系, 比如加强土地调查和评价;推进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等。应建立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 包括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等。规划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和变更调查。应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城镇、工业集中区的集约利用潜力调查评价, 为土地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 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和保障。
结束语
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一定要因地制宜并做到科学合理。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法公告并接受公众监督, 应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公开制度和可查询制度, 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规划方案、规划实施措施和规划实施进展等信息, 应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京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变迁与演进[J].广东土地科学, 2009, 8 (3) :4-8.
【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11-04
土地利用规划06-29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06-25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07-27
土地利用生态规划12-01
县土地利用规划09-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11-2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05-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查报告07-02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答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