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2024-08-12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精选6篇)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1

我国在进行国家土地管理的过程中, 往往会由于政府部门的资金不足、使用技术也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 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能集中处理数据信息, 导致我国在国土资源的安全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因此只在政府部门进行数据管理的时候, 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 将电子政务和计算机数据网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国土资源的安全性。

1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的模型结构

1.1 体系结构

政府部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时候, 要以土地规划和计划作为指导, 以用地的审批与否作为管理的主线, 然后才能有效地完成好土地管理的全过程。从体系结构上可以将土地管理系统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为功能类的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土地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第二种为流程类的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数据信息的流转、办理、审批以及对外公布等进行处理分析。两种管理系统虽然使用的是不同的模式进行数据的处理, 但是在进行数据中心的构建时是一致的, 都是先进行业务的申请, 由相关的政务窗口进行业务的受理, 然后按照一般的工作流程, 进行任务的分配与执行;数据处理好后, 通过相应的窗口进行表单的回填工作, 并将相关的档案归档。

1.2 数据框架

相关的工作部门为了能够方便地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 通常会将数据管理系统分为空间与非空间两种数据框架。一般而言, 数据框架描述的是数据间的关系, 通过对土地信息进行评价与规划, 使其作为数据中心运行的基础条件;采集得到的信息能够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得到透明化的信息, 而且还能够促进政府管理以及社会自我调节之间的互动, 政府管理能够为社会服务提供政策保护, 社会服务也能够为政府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使其能够为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监督, 保证国土资源的安全问题。

1.3 数据流结构

土地数据管理中心的建设能够保证对每一个子数据库进行统筹规划, 能够保证数据之间的共享, 促进土地信息的流通, 使其能够得到扩展。因此, 对于土地资源信息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便显得十分重要, 其中, 管理中心的土地数据能够向数据储备中心或者是市场交易中心流通, 保证空间数据能够有效地进行储备与交易;同时还能够保证地政信息不断的得到刷新, 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2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的实际建设

2.1 数据管理的类型

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数据仓库。

其中基础数据包括调查评价以及规划的数据, 评价类数据属于基础公益性的数据, 是通过对现实土地的利用、低价、地籍、地理监测以及后备资源进行调查所得到的, 是规划类数据的基础;而规划类数据是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得到的, 一般是在国土规划、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农田保护规划中得到, 并通过调整与修复才能最终得到的可靠数据。县级的基础数据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中心对其进行定期的拷贝, 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同时这类基础数据不可以用作对外服务, 只可以用来对内部的机构提供数据备份。

业务数据包括管理类的数据, 这类数据主要是在建设用地的预审与审批、土地的登记与供应、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土地市场的整理中所得到的, 业务数据是政府进行日常工作的支撑力量, 也能够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化进一步得到提高, 并且还能够保证政府与社会部门的相关业务在处理的过程中保持绝对的公平公正性。

数据仓库包括综合类的数据, 这类数据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然后进行汇总所产生的;数据仓库能够对基础数据以及业务数据这两大类数据进行整理, 并定期的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 使其能够为政府的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不仅如此, 数据仓库内还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对外服务数据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性的数据, 这些数据都能够从相关的服务窗口对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

2.2 数据管理中心的实际作用

数据管理中心是土地数据资料库的储存中心以及管理中心, 能够对数据的检查、编辑、转换、查询、以及图形的操作与输出等做出基本的处理, 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修;数据管理中心也是数据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 能够保证各级之间的土地数据进行交换, 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性, 保证土地资源数据能够进行更新,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管理中心是公众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 能够促进相关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合作, 实现土地资源的共享, 并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更新;同时数据管理中心也是政府进行工作的决策支持中心, 能够为政府的决策进行分析与比较, 提供相应的服务资源, 建立对应的服务窗口, 使其能够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

2.3 数据管理中心的工作原则

政府部门运用数据管理中心进行工作时,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将共享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避免资源过度的侵占空间;要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及时的清理与扩充, 要将存储的土地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同时还要能够保证相关的数据信息足够保证决策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工作的顺利执行。

3 结语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是进行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应用的平台, 我国对国土资源的重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要想发挥土地管理的实际作用, 就必须建立起标准化的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困难,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真正提高国民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尹鹏程, 李钢, 王孝强, 史赛赛.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建设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

[2]吴雪飞.如何构建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6) .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和创新型城市步伐,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提高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能力,创新业绩显著,在行业或区域起重要导向作用的示范体,引导和推动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

第三条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结合市场分析,重点从事中长期的新产品开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和商品的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开展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负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

第四条产品和技术的决策咨询。使企业对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有较强的获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进步规划的制定,组织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的评估和论证,对企业重大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第五条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提高企业多渠道运用技术资源的能力。负责企业与国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力量和研究成果进行应用性研究。充分利用企业外的研究开发力量和成熟的技术成果,使企业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和最便捷的办法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

第六条人才吸收、凝聚和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为企业工作,凝聚企业现有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服务和培训,为企业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七条产品、技术的服务。负责对企业内部多层次技术开发的指导和服务,协调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和引入企业外部成熟的共性技术,并在企业内进行应用。

第八条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服务。分析市场需求,跟踪和研究行业和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利用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发挥技术的集散和辐射、信息集聚与扩散、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分析、检测、试验等以及人才交流与培训的职能,在行业、区域和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三章认定条件

第九条有系统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计划,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具有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研究、开发、试验条件。

第十条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开发能力居市内同行前列。

第十一条企业技术中心经费纳入企业财务年度预算。研究与发展投入总额不低于企业销售收入的1.5%(参照行业系数分级)。

第十二条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400万元。

第十三条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总数的30%以上;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2%以上。

第十四条有较完善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的组织架构。企业不少于与

一家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第十五条企业上年度赢利、并在认定前两年内没有确定的偷漏税、重大安全质量和环境事故等行为。

第四章认 定

第十五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一般每年组织一次。

第十六条申报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应按要求填写《池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并附上年度企业有关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科技活动情况表(L107-1)],经所在县区经委、经贸发展局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

第十七条 市经委按照《池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标准》,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并发文公布。

第五章评价

第十八条依据评价标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二年进行一次评价。第十九条初审。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按有关通知要求填写《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评价表》、《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经所在县区经委、经贸发展局初审后,报市经贸委。

第二十条核查及评价。市经委对上报评价材料等进行核查、评价,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得分低于60分、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价材料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上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并经查实的企业评价为不合格。

第六章 调整和撤消

第二十一条 因企业变更、更名需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更名的,由企业提出更名申请,附工商登记或更名相关材料,经县区经委、经贸发展局审核后报市经委,经核实无误后同意其更名。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评价为不合格;未按期上报评价材料以及经查证评价材料有弄虚作假情况;企业自行要求撤销;技术中心企业被依法终止。

第七章 有关政策

第二十三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推荐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四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开发的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优先推荐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及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计划。

第二十五条 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享受国家、省、市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池州市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行。

附件:

1、《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2、《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3、《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4、《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标准》

5、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评价需提供的附件

6、池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标准指标解释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3

关键词:土地管理;数据采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Han Linlin

(Tianjin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Authority,Jinghai County Land Resources Bureau,Tianjin301600,China)

Abstract: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office automation already thorough people’s heart.Electronic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ha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office automation also go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system to make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and the government agency work orderly and efficient.L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ake land information possible.And the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is a proposition is worth discussing.

Keywords:Land management;Data collection;Informatization

一、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土地信息一般包括地籍信息和基础设施信息、环境信息和经济环境信息四个方面。土地信息涉及到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土壤质量、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还涉及到该区域的基础公共设施的建造情况、人口密度、建筑类型和运输系统各方面的情况。土地信息系统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将所有与土地有关的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并传输输出的系统。

在系统硬件和软件都支持的情况下,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吧土地资源各个要素存储在计算机中。相关人员可以据此进行信息的采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增加、删减和修改。随时进行信息的更新,使系统信息尽可能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土地信息系统的信息统计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统计型的信息系统,只统计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一种是空间型的信息系统,他囊括了数字、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格式,进行数据统计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图像的处理。土地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土地管理工作变得科学有效。也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监管和合理利用。

二、土地信息系统使用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因为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开始得到大力推广。大量的物力的投入和大量信息化人才的加入使得土地信息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从1995年开始,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就投入巨资建立了土地、建筑等相关数据库,并且将上下级部门的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网。这样不仅规范了整个流程也减少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随着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地籍的变更变得十分频繁,需要统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面对蜂拥而至的庞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数据群体,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使土地信息得以归类并保持动态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三、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

土地信息系统是将相关的数据、图形和图像进行存储与输入、处理与输出。因此便涉及到数据的采集问题。采集的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结果。土地管理中一般会使用GIS技术。运用GIS技术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籍关系变化等的统计工作。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有不同方式。一种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也就是要利用地面的测量仪器对户外的数据进行采集。这个就要用到现在的先进仪器和技术。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测量系统和遥感技术。另外一种就是地图数据采集。人们可以利用全站型电子测速仪采集高质量的数字信息,还原成图形,直观的表现野外的实际情况。全站仪采用的是光电扫描测角系统,它的精确度很高,还原效果更真实。几家公司研发的全站仪都可以对野外图形进行显示。但是他们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目前还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四、土地管理信息化数据的管理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有很多的用户需要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换言之,就是要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但由于软件产品的多样性,用户所使用的GIS软件不尽相同。在联机状态下,某些软件是无法正常运行的。除此之外,采集数据的方法不同,信息来源不同,数据的格式也就各不相同,使信息共享的实施有一定困难。但数据的共享是必要并且关键的。如果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所收集的数据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式或标准,使各个系统的管理信息实现共享是必须的。

由于土地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信息会随时变动,要求提供的数据信息要有时效性。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用GPS等科学技术实时而精准的提供土地信息数据。这就要求仪器能高效的采集有用的数据,同时,软件要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土地信息数据的管理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是依赖网络而存在的。

总而言之,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土地管理问题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城市建设空前发展,地籍变更日益频繁的情况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趋势。而数据的采集时原始数据的来源,是进行信息整合、处理和输出的前提。因此,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已成为重点。同时,如何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使数据实时更新并且实现网络共享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相信经过不断地努力,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会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琼.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

[2]刘刚.资源信息系统中参数化图形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

[3]刘志军.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2005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4

1.控制论的管理理论导向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对质量形成过程所实施的技术方法与手段[1]。美国数学家Norbert Wiener认为,在系统内部可以对管理对象的各种复杂变化状态用较少的信息传输,产生管理优化效应,实现精确化、定量化、模拟化的程序控制。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为控制论拓宽应用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便于快速建立决策支持、管理信息、质量控制平台。并为现代生命与体质科学的发展,发挥管理控制系统职能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市级公民体质健康数据控制平台需要实施质量管理。国民体质健康测试与监督是国内涉及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体育学科调研与研究,对测试数据的管理质量控制要求最严格。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按照流程分为各项体质数据采集前准备阶段、数据测试采集阶段、数据储存汇总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数据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应用控制学理论是保证完成公民体质健康数据控制管理目标的最佳方法。

2.控制论的管理理论原则

公民体质健康数据系统采取的“质量控制”主要为检查、审核、监测、验收、反馈等方式。其工作环节包括抽样测试、登记复查、程序输入、汇总编码以及数据结果处理等。必须制定相关测试与统计指标的质量控制原则、数据质量评价与考核标准等,对公民体质健康研究工作完成的实际质量实施全过程的数据动态跟踪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2]。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主要将数据系统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客观地反映数据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要求一次输入正确,如果测试结束发现再次补测,将降低测试控制系统的客观价值。因此,及时做好体质健康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必须贯穿整个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3.控制论的管理理论应用

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是保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结果科学、有效的重要保障,健全的体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用控制论的管理优化效应法则对体质测试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控制, 能够及时发现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实施有效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质量。如样本的代表性与大样本量; 校正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培训参与测量人员; 实施标准化测量; 抽查各类监测表填写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测试误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即真实性和可靠性[3]。

二、市级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平台的框架

1. 测前控制

测前控制包括明确地级市国民体质监测目标,实施监测的基本原则与总体要求。第一,设计市直与各市县区监测点与样本量。样本要体现代表性,不同年龄组数量适中,数量与前次大规模社会监测样本量基本一致,以便于与历史资料数据对比。第二,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和器材保持统一。监测指标与2010年相同,统一使用 × × × 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质监测器材,问卷调查以公民体育活动与运动健身为主[4]。第三,国民体质监测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从各县市区医院、高校、高中体育教师中抽调人员,坚持培训考核合格上岗,颁发证书。第四,设置质量管理控制监督员岗位,持证上岗,保证对测试数据质量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第五,建立网络控制平台。控制平台的规范操作,由监督员每天填报、上传与统计测试数据。并对各监测点上报测试数据进行监督,自动实时进行汇总统计。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现场检测控制与审核控制。第一,测试流程规范性督导。检查督导组要对市县区各体质测试点进行测试条件与受测试者规范参与测试的反复检查和督导,保持测试流程的统一与标准化。第二,网络控制平台的质量要求到位。由市级国民体质监测领导小组、市县区各体质测试点与现场质量监督员三级共同管理实施。主要负责每日体质监测工作进度和测试数据复查、校对、审核、汇总与统计。及时发现可疑数据,指示监测点复测纠正。每日抽样检验测试误差上报,确保测试误差发生率在可控范围。第三,各个监测点要对所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录入与审核工作。严格实施“三录法”与“多人单元负责制”。第四,各个监测点要及时准确上报测试分类汇总表。

3.测后控制

测后控制是指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结束之后所要做的相关管理工作。由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领导小组、 市体育局与卫生局牵头,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科学总结, 分析存在问题的因素,为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提供管理经验。将国民体质监测绩效考核和管理质量控制有机结合,实施测评成果绩效考核,制定出质量管理控制评价标准,对参与单位及个人进行考核评分。为调动各市县区以及参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设置专项表彰,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组织。

三、市级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的总体要求

1.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地市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列入政府惠民工程。政府认识要到位,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立由分管科教文卫工作的副市长( 副书记) 为组长,市政府秘书处、宣传部、财政局、统计局、广电局、卫生局、教育局、人社局、体育局、各县市区分管副县长、专业教授等人员组成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成立由分管副县长( 副书记) 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涉及测试对象所属部门与单位领导参与的国民体质监测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专家教授与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国民体质监测督导组。通过明确工作目标与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现场调研督导等有效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组织机构的领导与指导作用。

2.舆论宣传,引导社会重视

组织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决不是测试一部分人、公布一下结果这么简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全民健康幸福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对这项工作要大力进行舆论宣传,引导社会重视。可通过政府文件、工作会议、新闻发布、媒体宣传、网络通道、 大型电子显示屏、科普宣传周、健康咨询活动、健身到企业、社区与村组活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等路径,宣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公民重视自身体质监测对自我生命的影响作用,以实际行动支持并积极参与由政府组织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3.围绕核心,保证数据客观

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所有测试数据客观、准确。然而,要顺利达到目标不是那么容易, 关键在于市级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的程度。可通过优化统计环境,强化统计生态; 规范统计方法, 提高统计质量; 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机制; 提高公民体质健康数据统计人员素质等路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数据统计监督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地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增强国民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 为推进全民健身提供参考,为地方政府制定体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通过建立市级公民体质健康数据质量管理控制平台,对保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5年为一个周期,随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制度化,体质监测数据更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有效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的进程。根据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的手段,实施对市级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管理的质量控制,数据管理控制平台是体质监测数据科学、有效、真实的关键。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5

几年来,通化县房屋产权管理中心结合实际,因需施策,破解制约,积极探索我县房地产交易与登记工作新模式,以服务创新、规范管理为主轴,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多年来,该处紧密结合房地产系统的发展与需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为通化县人民创造良好的住宅环境。全处干部、职工始终秉承“团结、廉政、务实、开拓”的工作作风,正确树立“八荣八耻”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放思想,务实争先,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经过努力,我处先后被建设厅评为2007房地产交易与登记规范单位称号;

被省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先进达标单位”、“省房地产市场管理先进达标单位”、“省一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会”、“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称号;

被市建设局文明办授予“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自1998年我们建立200余平方米的房地产交易与登记大厅,标志着我县房地产交易与登记管理工作已与行政管理工作完全脱离。我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交易科、产权科测绘队、产籍科及相配套科室,具有各类技术人员46人,负责房地产买卖、转让、抵押、房屋安全鉴定、房屋租赁和房屋登记工作。提供有关房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咨询。早在2004年房地产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和运行,使我县房地产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近几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合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的推动下,我县启动了“六路安居”工程,年建设量不断增多,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和几十万平方米小区的出现,使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起来,交易面积、交易额度也大幅增长。据统计,2007年至2013年有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在我县投资开发,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直接纳税8千余万元,已成规模例如山水芳邻、森宇家园、水岸春城、茂盛家园、金色地中海、桂林山水城等小区25处。交易与登记面积逐年以20万余平方米递增,现房价格以1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仅2009年就完成房地产各类业务7749件,面积109.777万平方米,其中初始登记3809件,面积32.08万平方米,备案登记155件,面积10600平方米,一手房交易1172户,面积98500平方米,二手房交易691户,面积80000平方米,抵押登记1540件,面积3397万平方米,变更登记103件,面积15268平方米,调查测绘810户,面积285470平方米,其中测算城区商品房开发楼51幢,面积17万平方米,镇区内调查测绘平房200余户,面积16000平方米。招商企业10户分别进行了建筑面积和丘图测算,其中建筑面积19470平方米。测绘乡镇房屋400余户,面积40000平方米。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壮大,发展速度之快,导致一些弊端的出现,针对存量房逐年增多,有些人力不从心,望房声叹现象,我们找到县里有关部门协商,并到各家银行游说,说明按揭贷款购房的益处,最终我们撬开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吉林银行、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的大门,制定了《通化县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圆了那些人们的购房梦,减少了存量房的增长。随之而来是解决弱势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安居房产权如何登记问题。我们会同县住房保障、税务、土地等相关部门制定了《通化县廉租住房按份共有产权管理规定》,界定了产权登记界限,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

在房地产市场远行中,我们即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同时也考虑到内部管理会出现的问题,我们从预防为主,针对审批过程中会出现失误的现象,我们制定了层层把关的“三审负责制”,由受理人员初审,科长复核,主管处长审批。针对工作人员工作中出现错误的现象,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谁出现错误直接追究谁的责任。针对服务方面我们制定了“首问负责制”,业主前来办事有难题,进单位遇到第一个工作人员就必须耐心解答或领到要办事的服务窗口。

为能给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房地产市场动行信息,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按照(吉建房[2006]18号)文件的要求,建立了上报,月报等制度。由通过培训的专业负责人,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的基数进行累计,填报,利用吉林省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开通的吉林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报数据和监测报告上报系统,将数据上报。关于房产信息,2006年在互连网上开通了通化县房地产管理处信息平台,今年我们将逐步完善此系统,方便群众查到更多信息。

改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是我们多年提到的问题。在实际“一站式”办公的同时,办事程序又得到简化,近几年来我们始终不断在改进,现在办事程序已符合(吉建房[2006]21号文件)的要求。

房屋价格始终是百姓关心的话题,从1998年自今,每年年初我们会同物价部门共同起草房屋指导价格,以防止哄抬房屋价格行为,并于2002年成立了监察科室,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非法交易现象进行查处,查处的案件立卷、归档,2006年我们按照(吉建办[2006]33号、70号)文件的要求,成立了通化县房地产市场交易程序专项整治办公室,对房屋交易市场程序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杜绝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哄抬房价等行为发生,并于2007年6月底前完成与省级联网工作。

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5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绍兴市临床单采血小板共使用916人份, 每月各个血型血小板使用情况见图1, 每个血型总的使用情况和日平均使用量见表1。以这些数据作为库存管理的基础数据。

1.2 血小板库存限的制定方法

对血小板使用依照泊松分布数据进行概率计算, 计算公式见公式1[1] (λ为用血小板的概率, X为用血小板的人份数, y为使用血小板X人份的概率) , 以每天使用量0.9以上的概率和5天不使用量0.10概率需要备用的血小板数量制订库存要求。

undefined公式1

2 结果

2.1 血小板使用的概率

由公式1计算得每天各血型血小板使用的概率如表2, A、B、O、AB各型每天使用2人份及以下的概率分别为0.9374、0.9754、0.9416、0.9982;5天各血型血小板使用的概率情况见表3, 5天中各血型使用0人份血小板的概率分别为0.0112、0.0463、0.0127、0.3123。使用小于或等于1人份血小板的概率为0.0616、0.1885、0.0683、0.6758。

2.2 血小板库存的设置

以每天能够满足供应>0.9的概率和5天不使用可能性<0.1的概率作为可容忍的风险度进行库存设置, A、B、O、AB各型库存控制量分别为2、1、2、0人份。

2.3 库存控制后临床血小板满足率

库存控制后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共使用血小板1 626人份, 临床使用满足率与库存控制前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比较情况见表4。χ2当天供应=96.99, P=0000, χ2合同未满足=129.14, P=0.000, 库存控制前和库存控制后血小板当天供应和合同满足率均有显著差异。

2.4 血小板使用新鲜度比较

库存控制前后发往临床血小板新鲜度比较见表5, 库存控制前发出血小板库存时间为0.85±1.04天, 库存控制后发出血小板库存时间为0.98±1.00天, 两者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 U=0.000036, P= 0.000, 有非常显著差异, 库存管理后发出血小板新鲜程度低于库存管理前。

注:*当天供应是指按照临床要求时间供应血小板**合同未满足是指没有按照临床要求时间供应血小板或未供应。

2.5 血小板库存报废率比较

库存控制前后血小板报废分别为15人份和13人份, 分别占总采集量的1.61%和0.79%, 报废率比较χ2=3.667, P=0.055, 两者无差异。

3 讨论

地市级中心血站由于受当地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的影响, 临床血小板使用尚未达到一定量, 且各血型波动较大, 加之血小板保存时间短, 备用量很难控制, 同时受血小板招募影响, 往往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不备或少备不仅影响临床急救而且会增加即时招募的难度, 但备用量过大则会造成不合理的过期报废, 故只有通过对血小板库存量的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效率、方便临床。

泊松分布是指在单位时间、面积、体积中颗粒数或某罕见事件发生数的概率分布[2],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市级中心血站每天每个血型等使用几个人份血小板的情况就是一种泊松分布, 笔者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使用概率计算方法, 制订一个概率允许范围, 设定了血小板库存量 (A、B、O、AB各型库存控制量分别为2、1、2、0人份)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以此为依据, 由本站血库人员控制各型备用量, 每天定量招募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同时参照临床血小板预约及使用动态曲线图、血小板库存时间, 适时调整库存量, 此举对保证临床用血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从表4、表5可知, 采用库存控制方法后临床供应及时性和满足率均得到提高, 而血液报废率有所下降, 由于供应的及时性提高, 进而又促进了临床使用量的递增, 从笔者对用血医院近两年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临床医生对血站提供血小板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满意率持续上升。

但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此计算方式是罕见事件的计算方法, 只适合于用量较小的血小板库存管理, 血小板用量较大的采供血机构不能参照该方法进行控制, 只能参照血液库存管理方法进行库存量控制[3]。其二, 库存管理以后会造成血小板新鲜程度略微下降, 对血小板的保存和血小板的功能会带来一定影响。在控制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血小板过期报废情况, 因此只有在此控制方法基础上和临床加强沟通和协调, 适当调整情况, 才能更好更快满足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 减少血小板报废。

参考文献

[1][美]迈耶, 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66-170.

[2]金丕焕.医用统计方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 (第5版) , 195-214.

上一篇:体制成本下一篇:无规律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