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局

2024-10-08

农村土地管理局(共8篇)

农村土地管理局 篇1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

土地整治问题

农村土地问题,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顺利推进,关系国家经济社会长治久安。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从而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以来,城市改革不断深化,而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却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认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尽而使城县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影响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为今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一)耕地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耕地保护工作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划用地意识不强,还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二是少数群众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不够。三是在法律、法规宣传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耕地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滞后。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滞后,导致我县多数建设用地都涉及规划问题,为项目的报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还未得到省政府批准,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尚未完成。但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促使我们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步伐。

(三)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受用地计划指标的影响,部分群众达到了建房的要求,但因指标不足以安排村民住宅建设,导致部分村民在没有得到政府及国土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修建房屋而产生的违法行为;二是个别村民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耕地修建房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少数村民借养殖业之名,破坏、占用耕地。

(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明细。农村土地确权及颁证没有落到实处。

(五)农村土地整治力度不够

(六)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七)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规模流转难度较大,流转管理亟待加强。

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制度基础,创新体制机制。

(一)切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确保全县耕地红线,要进一步强化用途管制,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增强保护耕地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二是完善占补平衡等制度。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区进行占补平衡,要防止只占不补、先占后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发生。三是要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四是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三农”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二)加快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合理安排城乡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确保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一致。

(三)完善土地监察管理制度

一是加快我县国土系统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建立与土地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土地监察管理制度和体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土地监察网络,明确相关监察人员职责,建立土地监察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国土所监察网络建设,加大投入经费,为基层土地监察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确保一旦有案情,能及时出动,及时查处。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产权明晰”的要求,将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相协调,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其权能,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代表的权利义务关系。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土地私有化或国有化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明确到原始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村农民集体,避免农村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以及

由此造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经常性变动及模糊;明确每一块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所有者和使用者,并颁发相应的土地所有权证、使用权证。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将农用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加以整合,统一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纽带,统筹规划,整村推进,使耕地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在大平台上实现有机统一。

(六)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省政府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向重点小城镇倾斜,优先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积极编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新增用地指标和省政府每年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计划预留5%—10%的指标用于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鼓励支持乡镇(街道)采取自主实施或引进业主实施土地整理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以满足镇村建设需要。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引导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的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严禁散建乱建。对 “一户多宅”的进行折旧治乱,彻底拆除原有住房和违法乱搭乱建房,宅基地可根据农户意愿进行流转或还耕,农村宅基地、村庄整理复耕后所节约的土地,除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外,可调剂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乡(镇)、村道路、水利、公园、医院、敬老院及义务教育学校等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2公顷以下(含2公顷)的,按占用办理审批手续,由县政府审批,并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不再办理征收土地手续,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建(构)筑物等补偿费,可比照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标准执行,涉及占用耕地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使用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的,扣除征收土地成本费用外,所得收益的80%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强土地市场运作,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鼓励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小城镇新建或改造,加快小城镇街区的整体改造;小区开发由政府采取“统一征地、公开拍卖”方式,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实行市场一体化运作,打捆由开发业主实施。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由政府统一建设,乡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宣传引导等方式,发动农民按照规划的要求自主入建。探索农民新村农房建设基金制度,由县财政筹集必要资金作为农民新村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农民建房保证金制度,乡镇(街道)按统一标准收取建房保证金5000—10000元/户,确保农民新村建筑样式、房屋户型、建设风格等符合规划要求,确保迁建及改建超标房屋旧宅基地拆除还耕。

(八)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一是落实承包经营权,为土地流转创造前提。要调查、核实农户土地承包合同情况,重新登记《农村土地承包台帐》,向农户颁发全国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到户”、“四相符”,所有档案资料委托乡镇土地流转中心集中保管,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尽快出台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办法》。三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规范管理。四是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制度和抗风险机制。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五是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保障。实行土地流转奖励政策。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扶持创建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农业担保公司,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行为提供担保,为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农村土地管理局 篇2

一、农村土地管理现状

1、农村土地管理出现的问题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近年来随着发展的需要,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一些地方为发展地方经济, 而使土地使用价值变了味儿, 使得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问题。

一是个别村未经国土部门批准, 擅自将集体土地出租或出让用于非农建设, “以租代征”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地方出现群众乱占、乱搭、乱建的违法用地行为, 也使得管理出现漏洞, 致使违法用地蔓延。

二是“圈地运动”问题严重, 闲置土地扰乱用地秩序。各级工业园或集中区占用了大量耕地。各级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 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工业集中区, 大的上千亩, 小的几百亩, 受用地指标和地方财力约束, 各类工业区用地不仅面积大, 征地也很不规范, 这样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内部用地现状混乱。主要表现在农民建房出现无限制外延现象, 空心村越来越多, 空心面积越来越大;土地转换无人管和不办手续等现象;墓地抢占耕地现象越来越严重。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现行征地制度、用地补偿制度不合理。征地范围过宽, 补偿标准过低, 使得征用和出让价格上产生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因为农用地的价格和建设用地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额, 这一利润空间的分割为土地违法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非法圈地、盲目征地及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极大地获取这部分利润。

二是领导干部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不端正。一些基层干部未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的关系,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盲目圈占土地的短期行为依然存在, 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急躁冒进情绪。很多土地违法行为往往被冠以“经济发展”、“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的名义受到了不应有的保护。

三是法制观念淡薄, 认识存在偏差。我们并不否认为了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需要牺牲部分人或集体的利益, 但国家征用权的滥用和土地所有权的强制转移, 产生了明显的不公平, 政府以低补偿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 又以拍卖出让等形式高价转移给土地开发商。还有一些村民错误地认为农村土地历来就是集体所有, 可以随意处置, 形成了“自家田地自家种, 自家田地自家用”的传统观念。

二、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土地是发展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所在。因此必须完善使用农村土地中的每个环节, 加强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合理分配税收, 才能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趋于正常化、规范化和合法化。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土地管理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规范用地保护耕地是土地系统每个成员神圣职责, 一支拿得出, 打得响的队伍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当前必须认真学习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 做到令行禁止, 不折不扣, 依法行政, 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坚决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县“五个不准”和“一户一宅”等政策规定, 保证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 积极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二是要加强规划协调,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当前国家对土地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因此, 必须切实转变观念, 树立新思路, 真正落实“两保” (保经济、保耕地) ,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 领域更广, 利益关系也更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做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依法按规支持村镇建设, 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三是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行为。尽快建立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制度、联络员制度、批后跟踪监督制度, 结合体制改革, 并建立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 建立与司法、纪检、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的密切合作制度, 发挥监督机制的整体效益。对那些我行我素、顶风作案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刑法》规定, 严厉打击。大力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配合, 强化土地执法手段。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 篇3

关键词:土地管理;生产规模;土地监察;审批;规划

中图分类号:[Z-0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57-1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那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产权关系和合理组织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体现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是发展的基础,严格管理土地是农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流转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农村土地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不足。

1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弊端

农村乡镇土地管理队伍人员混杂,素质不同,以及管理的配套设施和体制不完善,从而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因素,导致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

1.1 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由于受乡镇政府的其他只能部门影响,大部分部门没有工作可做,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到一天,所以从事土地管理的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不能按时完成本职业务工作。另外就是对本职工作业务的学习不够,没有按时组织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及法规的学习,所以导致业务水平低,解决纠纷能力差,造成土地上访增多。

1.2 村屯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先前没有对村屯进行实质性统一规划,造成村屯结构散、乱、差,使村屯建设畸形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一直处于自由状态。独门独院是我国农村住宅的主要现状,传统的村庄居民点的分布更散乱,并占用了大量土地,说明对村屯居民點的规划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建设用地规划没能起到制约性,使居民人均占地超标,造成土地的浪费,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

1.3 农村建房审批不严

农村土地管理体质不健全,造成农村 建房审批不严。乱建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居民建房前不去国土所申请,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就自行建设,视土地法规于不顾,造成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另外还存在批后超占现象,有些居民翻建 利用两处宅基地合并成一处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远超出法定审批许可的面积,造成农村土地的严重浪费,给农村建设用地内部整理带来不便。

1.4 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建牧业小区增多,耕地面积减少

国家三令五申,并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五不准”,但一些居民视法律于不顾,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建牧业小区,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这与国家的号召“保红线”相违背,给农业规模生产造成不便,也降低了粮食的产出量,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1.5 土地监察不严,处罚不到位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造成土地监察不到位。表现为土地巡查周期长,时间短,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从而造成土地违法现象增多,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由于一些人私下找关系,靠面子,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讲情,降低了处罚标准或不处罚,从而使居民放松了国家法规的制约,我行我素不处罚的思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

1.6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没能宣传到村头地角,所以使一些人们对土地法的了解不够,没有意识去节约土地,是造成乱占土地的一种原因所在。

2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要切实搞好农村土地管理,使有限的农业资源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保障能力,顺利推进城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

2.1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质

严格乡镇基层所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可采取严格的考勤措施,做到在工作时间内有人咨询有人接待;有人申请有人受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按时组织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做到问有所答,给农民一种满意的工作态度。

2.2 对村屯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严防散、乱、差

按照村屯规划的严格要求对村屯进行合理规划,坚决制止乱占乱建,并通过土地管理合理布局居民点的结构,逐渐取消不合理建筑,实行细部控制,动态调节。

2.3 严格农村用地审批,控制少批多占

对农村用地的审批手续要严格进行,对踏查不符合规划的要严格控制,不予审批。符合规划的要按照审批规程进行,杜绝未批先建。对少批多占要严格处理,在建设之前必须由国土工作人员到现场放线,这样能有效控制超占多占,节约土地资源。

2.4 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基本农田是国家依照法律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是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的重要保证,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占用。对基本农田实行保护责任制,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管理人员分片包干管理,落实职责,定时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工作成绩给予相应表扬及奖励。

2.5 加大监察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国土监察部门要对农村土地加大力度巡查,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区域进行。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严格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让违法行为减少或不再发生,给农业生产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2.6 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

相关政府应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土地法规宣传到村头地角,让百姓知法懂法,不违法,为现代社会的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总之,搞好农村土地管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着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合理解决人与地的矛盾,推进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的建设,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 篇4

【摘要】 1987年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能进一步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使用机制上进行合理的改革,那么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集体土地

使用权

流转

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问题普遍存在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新课题,对问题与探讨,是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问题

1.1.认识不,政策不

实践证明,认识问题是制约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首要问题。一,农民很强的恋地情结。长期的对土地的依附性,农民想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而又心有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当其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时,往往选择私下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甚至干脆撂荒,也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让其流转,农民把土地在行业混不下去时的退路。另一,干部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认识,不支持,不无所,听其自然;规范工作性、超前性,必要的行政。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无章可循,地方政策违规。地方所谓的招商引资,置党和的承包土地30年不变的政策不顾,擅自延长承包期,耕地租包期长达 50年、70年,甚至地非耕地包租期长达120年,作了若干代人以后的事,“超前”得令人啼笑皆非。

1.2.机制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自发性和强制性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但土地流转有形无形市场都尚未,转出、转入之间足够的信息,阻碍着土地流转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转包费、租赁费科学依据,也市场机理,在许多地方都还与土地使用权流转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政策和法规赋予了农业主管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职能,但职责并不,无法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责。,土地本身涉及到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职能,而又各有各的法律和政策,使得土地流转之间法律、政策制约、互相掣肘再所难免。土地、荒山、水面、林地等的流转包租,需要哪些审批,办理何种手续才合法性、权威性,承包者和包租者都不清楚。机制不健全,管理不顺,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自发性和强制性并存。工作位,乏力,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流转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完全自发状态,流转主要在农户之间自发地。与此相反,地方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出于产业结构,生产规模而急于求成,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收回农民的承包地,重新发包,出租或集体经营,乡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扮演了土地流转的主导者角色,强制性土地流转。地方使土地连片,在农户不情愿的情况下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行,或者以人子的土地向外出租。

1.3.合同不科学,流转不规范,业主经营的盲目性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不科学,不规范。据调查,地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无约定或口头约定合同的占到了60%,签订合同但并未经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监证的占1/4,也说,法律的无效合同几乎占到土地流转合同的近90%。还有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业主与农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都的规定,也无违约责任和保障条款,流转期限与土地轮承包期不,也考虑今后市场的因素。合同业主的生产费的负担主体和业主所的临时建筑物将来复耕费用的负担主体,合同甚至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并且,大多数的合同在租金、生产性、公益性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税费等重大问题上都长远考虑,留下了许多隐患。与之联,农村土地流转也不规范。一是流转的程序不规范。不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确认便私自转包租赁土地者有之,不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便将集体的“四荒地”与机动地转出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亦有之。另一是流转的主体不规范。在地方,业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农村土地经营者、使用权拥有者签订协议,而是与乡镇或县级某签订协议,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及的法律、政策相违背。业主并不熟悉农业生产过程,在项目选择上并未的市场调查,在品种选择上科学性,既不经引种试验,又不经当地农技推广认可,盲目的从外地,从差异甚大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引进并大面积种植,必要的技术。此外,还业主管理低,项目选择不准,科技含量不高,产业趋同,品种单一,了种植失败、经营亏损,投资无法收回,租赁费无法兑现。经营盲目性、项目无利可图,使得业主撕毁合同撒手而去,给农民丢下了烂摊子。

1.4.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着土地农业用途的

农民了土地使用权,拥有对承包土地自主经营的权利及其利益。而现实是,外来企业不愿与村社及众多农产打交道,乡镇急于招商引资,不经农户同意擅自与业主签订土地包租合同,并代企业先行垫付土地租金;还有村社以集体的名义随意终止承包合同,无偿收回或强迫农民转让、出租承包地,从而使承包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无形中被基层剥夺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保障。如外来业主开发、租赁农民和集体的土地,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预期,对农户和集体土地收益的补偿绝大多数都一年一给付的办法,农业的自然风险是市场风险,业主一旦经营失利,多数情况下是逃之夭夭,合同义务,无法兑现农民的承包和补偿费用。并且,许多地方在转让、租赁土地时价格偏低,而且一订20年、30年、50年,农民眼前了实惠,但从长远看,在业主经营收益大幅度增长时,农民的土地租金却只能维持原来的,农民的长远利益。的是,业主成片租赁土地后,擅自在耕地上建造永久性固定建筑物,甚至干脆租用耕地办厂,从上了土地的农业用途。

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措施

2.1.把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各级党和的工作日程

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在事实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认识,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流转的前提。各级党和应“”的要求,把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和,改造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结构,产业化经营,土地,农民收入的,摆上农村工作的日程。抓住有利时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放活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途径。的主要要过问,分管直接抓,农业主管抓,抓,典型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为土地流转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

2.2.制定政策和法律,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农村经济发展的,而且势必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策扶持、法律规范和已是当务之急。在调查的基础上,有性地制定出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相的政策措施,土地使用权、健康、迅速流转。在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流转利益,不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地用途,流转期限不超过承包期限,受让人具备经营农业的能力等原则的基础上,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受地域和所有制限制,都可以到农村合法的途径土地使用权,开发农业项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组织、个人农业开发的投资与收益受法律保护;在合同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参股,经发包方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再转让;合同到期后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延租权。土地使用权流转后,遇到征占或退耕还林,其土地补偿费或退耕还林补偿归原承包户,土地上附着物补偿归经营业主。获农村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耕地或“四荒”地,前3年免征农林特产税。业主在使用权的土地修建直接用于生产和管理服务,且与使用年限相同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及设施,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去手续和费用。对到农村经营土地的业主,各的收费能减的要减,能免的要免。金融要政策对经营土地的业主尽的信贷支持。对撂荒土地,集体应收回使用权重新发包与流转。《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等法律修改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内容纳入。条件成熟时应考虑制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条例》等法律,把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方针、程序、合同规范、监督管理、双方的责权利及法律责任等用法律的固定下来,有法必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序、、健康、地。

2.3.把土地使用权流转与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有机起来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农业劳动力转移了条件,农业劳动力了稳定、大规模的转移,才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新的非农就业岗位,即使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土地流转收益,无所事事的农村劳动人口过多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而且很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城市(镇)发展进程,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农业非农化、农村城市(镇)化,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大规模地农民,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大规模流转的基础。各级都应机构,和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调查,市场需求对劳动力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把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与农民自发性转移输出起来,依法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发展二、三产业,着力抓好中、小城市,是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条件。城乡通开,允许、鼓励在城市有谋生手段和能力的农民进城落户,城乡一体化发展。

2.4.营造外部环境,业主开发,土地流转

实践表明,业主已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营造业主开发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业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意义。,安排好农业项目资金,业主投资硬环境。调查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好,硬环境好的地区,业主的性就高,土地流转的步伐就快。相反,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土地流转就且缓慢。调动业主经营土地、开发农业项目的性,应各地的搞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规划,选好支柱产业,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区域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的投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为业主开发的硬环境。,服务工作,为业主开发的软环境。在业主证照办理,协议(合同)公证,鉴证、资产评估等要简化办事程序,一站式服务,只收工本费。用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化经营的土地流转。把业主私营企业主对待,挂牌保护,依法打击破坏业主合法经营的犯罪。把业主经营土地的水利灌溉、中低产田地改造等设施纳入扶持的范畴。金融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业主的信贷支持。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尊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业主的正当权益。,土地权属,业主投资权益。凡所有权属于村社集体经济的非耕地流转应征得农民同意。

2.5.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农民最的生产资料,农民最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大的利益所在,农村最大的稳定因素。,尊重农村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土地流转的内在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各地的条件,因地制宜,稳妥,任何和个人,都强迫命令,一刀切、刮风式地强制性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农民持续增收。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地土地流转,进而从整体上土地的使用效益。流转土地的价格,应合同双方协商议定,兼顾双方利益的公平原则,为防止因农产品涨价而损害农民利益,可考虑以谷物量为计价。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土地流转价格测评工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的原则,不同的土地类型、区位条件,使土地的价值较为客观的体现。市场供求、经济运行状况和受让方的投资收益情况,的收益分配办法,不但要的反映投资成本,而且要农民收益稳定增长,使农民和长远都能增收。业主投资金。农业是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产业,一旦经营失败,业主的投资无法收回,而且农民的土地租金也会落空,基础设施将给农民收回土地后复耕带来不便。为防止业主经营失败对农民利益的伤害,建议向业主收取每年每亩的风险金,从而使农民的利益损失补偿和农民承包地复耕保障。

2.6.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强化管理与服务、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是合同管理,服务与质量,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的关键环节。,应当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机构。农业主管为土地流转的管理主体,并设置机构,的关系,土地流转管理、业主开发和招商引资的中介服务工作,合同(协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及其联的信息、咨询、评估系统,土地流转和业主开发的规范化、有序化。,合同管理。土地流转按法律程序合同手续,在流转主体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签订流转合同,报乡镇农业合同管理鉴证备案后生效。应以县(区)为,制定的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证书,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鉴证的程序,搞好造册登记工作,搞好调查,调解合同纠纷,合同严肃性。,服务与质量。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及其,通力合作,协助农业主管为土地流转服好务,与监督,帮助土地经营开发者解决问题与,严禁任何和在土地流转中借机乱收费和乱摊派。

二、我国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上述这些现象与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联系,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需求,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又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然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自发流转会引发诸多土地纠纷,因为缺少合法性,某些流转合同属《合同法》规定的无效合同。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钻法律或者管理制度的空子,在合同期满之前,故意不交租金,诉讼时,农民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纠纷。这种由于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农民集体利益蒙受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

2.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在我国土地管理方面,政府处于绝对优势,而农民则处于绝对劣势。同时,政府也是双层经济利益的载体,一方面为公共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可以通过政治、行政等手段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例如,个别政府官员为征地托关系、私自降低土地征用标准、拿回扣、强征、强收,使农民敢怒不敢言。通常情况下,由于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将人民公共利益置之脑后,是农村集体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危害不仅仅是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农民失去土地,减少生活来源与经济收入,而且使蒙受损失的农民对地方政府产生不信任,表现在对今后政府在土地管理上的行为不理解和不支持,可谓“民心不可违”。

三、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1.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

严格立法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建立委员会,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对征用土地程序的审批,规范土地征用制度,坚决维护村民群众的知情权,使之土地资源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在土地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寻找政府、土地使用者、农民群众间的利益结合点,尽量做到合理化,完善化。以土地用途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和利益分配。要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将集体收益与村民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保证村民对集体经济财产的拥有权,保证集体经济稳定增值,农民不断受益。

2.地方政府官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办事 地方政府必须自觉重塑服务型政府形象,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升农村干部的法律以及政治觉悟,端正作风,努力做到不折不扣,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合理运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政建设,反腐倡廉,防止个别村官为土地使用者开绿灯,私自降低征用土地标准而吃回扣的现象发生,严厉制止妨碍或者强迫农户依法对承包地进行流转的行为,加强土地执法措施,对违反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的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坚决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3.健全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

要用战略眼光科学规划农村宅基地。应当完善现有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用地管理,结合本地农村建设用地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宅基地面积要适当缩小,布局要合理,做到既保证当代人居住,又能保证节约土地资源。对闲置的宅基地的流转要按照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充分保证农民的自主决策权,同时严格规定宅基地使用者的条件,严厉查处霸占宅基地者。对于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可以建农村公寓楼,实行农村公寓化管理。农民按一定的置换标准以其宅基地换取一套住房,同时集体组织必须赋予农民房产权,这样也就使闲置宅基地发挥了作用。对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节约出来的土地资源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整合后按一定的制度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所得收益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四、总结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与土地密切相关。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任重而道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依法行政,转变思想,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发扬,王金梅.对农村土地管理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 [2].刘剑.农村居民宅基地现状分析与建议.IAE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06年第15期(总第157期)

2006年9月20日

[3].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 篇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许多不合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为了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刊用状况,相关部门先后引入了土地资源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能显著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刊用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有力保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给土地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对土地造成破坏,而降低土地利用率。文章中,笔者将首先阐述加强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并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率

一 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生产要素,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种类,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财富。我国并不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现实情况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紧缺。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许多地区都先后投入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当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地总体规划与管理工作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然而,我国许多农村土地布局仍然处在混乱的状况当中,而且普遍存在着被严重破坏的现象,土地利用率难以提高,以致对农业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阻碍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土地规划与管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土地用量等问题,其中建设用地将使用一大部分的分农用地,尤其是耕地,因此耕地的占补平衡形势将更加严重,因此亚需在满足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解决在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耕地保护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以对现有的耕地形成可靠保护,从而保证足够的粮食耕种面积,这将在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能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只有处理好土地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否则将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必须要认真分析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理清思路,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此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同时切实贯彻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不损害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一些乱象及其原因,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 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原则

(一)优先进行农业耕作使用原则

农村土地的根本职能就是农业生产,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而农产品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所以,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务必要优先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二)节约土地原则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其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无论是农民居住条件还是各类娱乐场所,都希望能够将活动场所的使用面积扩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确保农田基本建设实效性强,切勿刻意追求美观。而非农建设用地应尽量选取劣地或者荒山,进而有效地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三)因地制宜原则

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例如: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经济条件差异等。其会直接影响到土地规划的方向以及深度。所以,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三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失完善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1)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方案

目前来看,农村土地的规划存在相当多的漏洞与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着重于总体规划,而忽视了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而且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方面没有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支撑,只是作为总体规划的附属而存在,这容易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出现偏离的情况,使得农村土地规划的难度加大。比如说土地规划的片面性以及土地规划利用的碎部性、土地规划缺乏现势性、土地规划利用管理与群众利益的冲突性以及土地管理涉及的财产归属以及土地权益问题等等情况,都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来应对和解决。还有些地方即算是有相应的规划管理条例,也很难认真严格的执行,这更加剧了土地利用与规划的不充分性等问题,使得有关土地权益问题矛盾重重。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规划的碎片性等都体现出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不足与缺失。(2)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主要是由县、乡(镇)的国土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在编制的落实过程中,很多具体问题则需要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如此,导致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编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3)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城乡差异明显

由于城乡土地利用在经济收益上存在明显差异,以至于土地规划计划管理过程中,也体现了明显的城乡差异(这种差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缺乏明确的定义。《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土地是村集体所有,同时亦规定村民并没有处理土地的权力。这与所有权权能设置相互矛盾,这一情况导致在征地的过程中,将农民集体放在弱势位置上,其很难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明确主体界限。《土地管理法》中规定: 农村的集体土地可以由村委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理或经营。但是,在对这些组织的监管工作上,却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与其配套,如此一来,部分村干部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假公济私”,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最后,所有权的弱化,管理组织内部成员的约束力下降。目前,农民普遍认为农村土地是归国家所有,然而,国家与集体所有制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农民认为集体土地遵循“先占先得”的分配原则,以至于各种土地权属纠纷纷纷出现。而在缺乏处置权的情况下,村委会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基本上丧失了所有权主体的各类权利,以至于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严重不足。

(三)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低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村民对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土地只能进行承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允许出让)出租或用于非农业建设。如果村民出租或者“出卖”了承包的集体土地,则村集体不能批准其再次申请宅基地。由此可见,农村的集体土地只能是村民自行使用。这一模式并不利于城镇化建设,导致土地的市场配置作用发挥不出来,使得农民的土地资产价值无以体现。

(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公众参与度低,参与质量不高

目前在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有些部门虽然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展板、报刊等方式进行了宣传,但把宣传等同于公众参与了,这种现状让老百姓根本不了解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有些部门虽然开了听证会,但参与者仍然是少数的精英群体,这些规划意见只是反映了专家学者们和行业主管领导们的意见和想法,并不能完全代表公众意见。因此,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很容易发生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无处申诉的现象。很多农地整治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农民的意愿,就按规划方案进行整合,致使农民利益受损。

(五)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废气排放量随之增大,污染物通过水力进入土壤,致使土地中毒,土壤自净能力已经达极限土地产出量不高;此外,农民往地里大量施无机肥(尿素,硝胺酸,钾肥等),极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性质变化,弱化了土壤的品质,致使土地质量下降。

四 改善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健全现有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体系

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保证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显得非常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为土地管理行为提供有效的约束,确保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有据可循。而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离不开专业的规划人员以及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为了确保土地的利用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参与规划的成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还必须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专项规划,同时强烈的责任感也是确保土地规划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农村农用地总量保持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农村田坎系数过大,晒谷场面积过大,而且道路修建也过多地占用了农田,并普遍存在沟塘被遗弃的现象,因此针对这部分用地的整理,不仅能够扩大农用地面积,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加强土地整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水质、土嚷、空气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只有通过土地整理,才能避免废弃物对农业造成直接污染_保证农业生态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三)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长期规划目标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任何人都无权滥用。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要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以及个人利益进行四位一体式的权衡考虑,要在遵循用地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拓农村规划用地。对于农村土地规划而言,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更要做长远盘算和规划。要依据科学的用地规律,对土地进行开发和使用,要细水长流,留足后备,不可一次全部开发。此外,对用于现有农村土地改造的资金,要用到实处,要按一定的比例留出足够资金用于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保证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顺利和高效开展。

(四)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强度

对于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并严厉打击,对非法占用土地修建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根据相关法律勒令拆除,不得用处以罚款,补办手续等方式代替,坚决纠正过去整改非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和补办手续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不受上级主管部门干涉的监督小组,对执法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等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从而扭转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局面。

(五)做好法律宣传工作

转变法制教育以单一的说教方式开展的状况,从而提高农村法制教育的效果管理部门在进行教育时可以运用灵活的手段,多样的方式,融入以案说法,或者举办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通过这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在娱乐中提升法制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树立法律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栏、报纸等形式,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途径,改善法制教育的效果,以为土地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农村土地管理局 篇6

学 生 王会庭 指导教师 马俊堂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从法律层面探索研究遏制和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行政执法的速度、效率与司法公正、公平的有机统一,维护和保障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本文从农村土地违法和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农村土地违法的类型和特点,土地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对违法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律、制度和现实层面探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

关键词:农村土地

违法与管理

研究

目录 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2 1.1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分析 ……………………………………2 1.2 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2 1.3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成因分析 ……………………………………3 2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 2.1 法律本身不完善,可操作性差……………………………………3 2.2 大农业占用耕地缺少规范,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违法造成巨大压力 2.3 未批先建是目前土地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3 2.4 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是导致未报即占的根本原因………………4 2.5 土地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执行力度不足,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难以独立行使执法监察的职权,行政处罚的效力不明显……………4 3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4 3.1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4 3.2 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5 3.3 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综合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6 4 结论……………………………………………………………………7 参考文献…………………………………………………………………8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完善,更要从法律层面探索、研究遏制和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大土地行政案件的执法力度,实现行政执法的速率与司法公正、公平的有机统一,维护和保障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量大面广,影响全局。违法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非一时所能解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对症施策。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从而追本溯源,查塞清淤。

1.1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现状分析。

以抚宁县为例,2008年至2011年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12件,其中破坏耕地123件,未经批准占地789件,总占地面积252.93公顷。主要表现及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成为违法用地的主体,一些重点项目未批先占、未供即用现象突出。这类违法用地的特点是面积大、耕占比高。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短期利益的驱使,默许、支持甚至参与违法用地。表现为与违法占地者私下签订承包、出租合同建砖厂、纸厂、训练场、铁选厂,砂石堆积场、修配厂等,导致 “以租代征”等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农民违法违规建房问题较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部分农民存有通过拆迁获利的思想,另外部分镇对宅基地审批进行控制实施冻结等方面,农村违规建房有所抬头。四是以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名义进行违法用地。特别是近年来抚宁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因而养殖业占地面积迅速增加,呈现了一些地区以养殖为名建农宅现象,其随意性到了可以在占用任何土地甚至是占用基本农田搞养殖业或建农宅。五是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毁地采矿、挖沙案件频发。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设施、耕地(多为基本农田)和生态植被。

1.2 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管理的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又主要由国土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对土地违法案件受理。在具体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执法力量薄弱。仍以抚宁县为例,该县4个监察执法中队的10余人,负责全县11个乡镇、3个管理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2个街道办事处,1617.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违法案件的巡查、受理和查处。执法人员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疲于应对的状态。二是乡镇国土所执法资源缺失。国土部门实行省级垂直管理后,增强了土地管理的刚性。但由于基层国土所改革迟迟不到位,不仅人员少(平均每个乡镇不足3人),而且缺乏执法权,只能承担巡查、报告、信息反馈等职能,对正在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无力制止,迟滞了执法的最佳时机。三是执法手段缺乏有效性。目前土地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土地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实施后一些地方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因没有上位法依据而取消,严重影响了土地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四是行政处罚执行到位率低。从执法实践看,拆除建筑物使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是最有威慑力的处罚,也最能震慑违法者,但据全国统计,国土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率不足10%,致使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五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配合。一些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多个执法部门,而在具体执法实践中,执法部门之间或缺乏沟通联系,或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致使违法行为形成事实,因此贻误了执法的最佳时机,也使执法工作处在被动状态。

1.3 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成因分析。

诱发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结有四个方面:(1)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农户认为承包田是自己的,想建农宅就建农宅,想占多少就占多少,造成你建我也建的无序局面。(2)利益驱动,知法犯法。特别是在国道、县城、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和城乡结合部,明知违法也一意孤行,擅自占地建筑,使违法行为成为事实。(3)先上车后买票。为了上项目,明知没有土地指标,就采取欺瞒或变通的手段,先开工建设,再补办相关手续。(4)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存在缺陷。衔接不紧,有的相互矛盾,令执法者无所适从。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2.1 法律本身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目前的《土地管理法》虽经一再修订,但仍存在许多断层缺项,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执行到位。如法律有禁止性规定,但无相应的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但法律责任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却没规定相应处罚条款。再如处罚条款规定严格,却又过于简化和单一,导致难以操作。《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对农村村民未经批准、骗取批准建农宅行为,只规定退还土地、限期拆除一种处罚方式。这样不区分违法情节、性质,也不区分是否符合规划,占用的是耕地还是荒地而一律采取拆除的做法,不仅难以执行,而且极易引发冲突。

2.2 大农业占用耕地缺少规范,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违法造成巨大压力。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但在工作实践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也带来相当多的问题,农业占地缺少细致操作规范。如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了一定规范,但细节规定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再如,大农业建设用地存在着向住宅用地转化的现实可能性,边养殖边居住成为普遍现象,有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也造成土地执法的被动。

2.3 未批先建是目前土地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大秦铁路扩能改造、沿海高速、津秦快速铁路、承秦高速,都存在未得到合法手续项目施工方先期进场施工的问题。因补偿问题出现了群体阻挠施工、群体上访事件,甚至引起了行政复议和诉讼。这些项目占地一方面对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有益处,但另一方面因未批先建,严重地干扰了土地法律的尊严和统一,群众的不断上访也使执法工作更加困难。

2.4 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是导致未报即占的根本原因。

以抚宁县为例,每年建设用地需求量在3000亩以上,而农用地转用指标仅为1000亩左右,不到实际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全县各类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村庄、小城镇布点分散,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2.5 土地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执行力度不足,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难以独立行使执法监察的职权,行政处罚的效力不明显。

对责任人追究方面,遇到的阻力很大,国土部门仅有建议权,结果被处理的人往往不是级别较低,就是处理档次偏低,或者干脆没有处理。对破坏耕地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的,也因多种原因也难以落实。推动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司法主张。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政策层面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又要从法学角度探索可行途径,将行政执法的效率、速度与司法的公正性、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政策更可行、更严谨、更配套,法律更完备、更具体、更刚性。

3.1 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如何把严格保护耕地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如何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维护农民利益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创新土地制度和管理方法。

3.1.1 积极推行国土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的各个层面。要努力将将国土监管与执法的职能由国土资源部门向司法机关以及经济、城建等部门拓展,凝聚合力,实现建设用地批、供、用严格控制和动态监管,进而建立和健全联合执法、联动制止及查处机制,积极推行“大家用、大家管”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将国土资源管理责任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村级党组织延伸,明确地方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特别是耕地保护责任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土地监管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防范违法违规用地的长效机制。

3.1.2 改革征地制度。一是界定政府征地权,主要是公益性征地。

即由国家财政出资、完全用于公共事业、非赢利性的建设用地,不能向农民征收经营性用地。二是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并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有效制止黑色隐形交易市场和权力寻租等活动。

3.1.3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禁止违规多占宅基地,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和利用好农村现有宅基地,探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3.2 探索司法介入的新途径,增强行政执法的刚性。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很现实的意义在于把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国土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致使土地违法占地案件经常出现小案拖大、大案拖沓直至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在行政处罚得不到自觉履行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需要按程序办事,待所有程序走完后,违法建筑已经封顶或已搬进入住,再强行拆除不仅难度大,而且执法成本高,违法相对人的损失也大,使土地执法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在增强土地执法的行政效率上进行大胆探索。

3.2.1 违法占地查处引入司法保全措施。

如湖北省谷城县国土资源部门针对部分未批先占、乱占滥用耕地问题,在调查取证、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的同时,由县法院提前介入,拍摄违法现状,实施保全措施,终止违法行为。待处罚决定行政复议等法律程序到位后再执行强制拆除。这种做法既有效地阻止了建房农户在案件查处期间继续违法建设行为,大大降低了执法难度和执法成本,又减轻了违法建房经济损失,该县查处的20多家违法用地案件中,没有出现一起缠访和起诉案例,且制止了数十起违法占地苗头,防止和避免了违法违规建房用地势头的蔓延。

3.2.2 实行通知类准行政行为非诉案件审查办法。

为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规范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建设采取强制停工措施案件审查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意见》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停止违法占地建设案件纳入行政非诉案件进行审查,法院立案受理后,由行政审判庭听取被申请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听证通知书进行听证;如果被查处的违法占地建设不及时制止,将会给国家、集体、公民或其他法人组织的合法利益继续造成损失的,可以对行政主管机关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直接裁定责令被审查人停止违法占地建设,如果被申请人拒绝履行裁定,法院将对其强制执行。这种做法简化了国土资源部门等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降低了执法成本,缩短了执法周期,对迅速遏制“违法占地建设”的扩大和蔓延具有现实意义。

3.2.3 探索尝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强制执行权。

为有效、及时、迅速制止辖区内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对已通知其停止违法行为,但行为人仍继续施工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处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东川区处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施方案》,规定在发现或接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的第一个工作日,由区国土资源局下发《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第二个工作日,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进行巡查,查实是否继续施工,并将结果当日内上报领导小组;第三个工作日,若继续施工,东川区国土资源局下达强行拆除通知;第四个工作日,国土资源局拟定具体拆除方案供领导小组审核;在第五个工作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按拆除方案实施强制拆除,收到较好的效果。

3.3 建立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长效机制,综合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

解决农村土地违法问题虽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但在当前制度及法律存在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制定配套措施,综合加以解决。

3.3.1 完善土地立法,力求能在较长时间内提供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充分法律、法规依据。

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法速度,力争在土地征收范围、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土地执法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土地管理共同责任等方面有所突破。应着力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执行细则,对土地补偿费发放标准、程序、公示等做出细致规定。在土地补偿费用计算标准方面应符合当时当地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安置方式和渠道应力求确保被征地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3.3.2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有案不报、压案不查责任人的追究力度。

在国土资源部门引入公安机制,在省厅执法监察局设公安处,市(地、区)局设公安科,县局设派出所,由省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负责统一指挥。明确土地犯罪案件的鉴定、审查、移送的具体要求和时限,搞好与公安、检察院的协调配合。在涉及到占地面积大、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构成犯罪的案件时,建立土地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办案制度,减少办案环节,加大办案力度。

3.3.3 加强动态巡查和跟踪管理。

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动态巡查机制,形成三级国土资源监察网络,将违法案件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土地管理工作,探索实行土地协管员制度,明确职责和选拔范围,强化审核把关与培训,加强管理,同时可从县四大家班子现已退居二线或返回原籍的处级干部中聘请土地执法监督员,形成“县、乡、村和县级土地执法监督员”四位一体的“3+1”执法模式,保证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调动各级和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支持土地管理的积极性。结论和建议

解决好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完善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完备、统一、可行,又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土地违法案件频发且愈演愈烈的形势下,认真分析研究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从加强行政执法、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大土地非诉案件执行力度等层面,探讨解决的具体办法,对及时研究处理农村土地问题案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只有掌握了导致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明晰了解制约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解决的阻碍、症结,才能制定科学的应对之策,从而提高依法行政的效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冀政【2008】59号)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

7、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

8、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

9、刘胜华、刘家彬著:《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9.2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法规库

11、王万茂著:《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

12、李凌主编:《建设用地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01

13、卞耀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14、最高法行政庭编著:《行政诉讼与土地管理法新解》,时事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 篇7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联系密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村容整洁是基本要求。开展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 强调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 建设规划新农村,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能够顺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因此, 加大农村环境的建设和治理力度,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最为基础的保障作用。加强农村的土地整治工作, 有利于村容村貌的改善, 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提高耕地质量, 对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 应该大力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 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我国农村土地的管理虽然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但是, 在实际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上,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一, 大多数农村土地规划不能按照有效可行的办法实施, 土地规划比较盲目无序。虽然国家对土地规划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 但是, 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讲, 大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随意规划,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治, 不利于农村整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 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导致耕地面积大为缩减。党中央对国家耕地的保护十分重视。但是, 一些农民由于只看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 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将耕地农田发展成鱼塘, 破坏了原有的土地资源。还有的农民将耕地闲置, 影响了耕地的有效利用。

第三, 农村的宅地规划不到位。随着大批新房的建造, 老房的遗留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老房已经不能居住, 但其仍占有较大的土地面积, 房与房之间留的空隙过大, 不能被充分利用。

第四, 在农村土地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农民对土地的征地程序不知情, 管理者未能准确认真地告知农民, 使得农民在土地利用问题上十分被动, 损害了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五, 农民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不够。不能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如过度垦荒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未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由于在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必须重点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

第一, 完善农村的土地规划, 避免管理的盲目无序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规划办法和土地利用规则,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将闲置用地集中利用起来, 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掌握农村的用地情况, 充分听取和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做到整体有序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制订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村容整改计划, 立足现有的土地资源, 对于闲置的房屋或者未经被用的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在征得农民本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拆除或改建, 并在符合年度总体用地计划的前提下, 引进一些工程项目, 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 对于耕地的不合理利用严加控制。耕地的保护对于提高粮食产量,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应该大力保护耕地农田, 严格规范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规划和审批管理, 严格限制盲目圈地划地, 违规挖建鱼塘等破坏耕地的行为。提倡复垦为耕地, 严禁以整治为名, 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合理确定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严格审批建设用地程序, 以保证耕地的总体面积掌控在一定范围之内, 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三, 逐渐规范和完善土地的管理。国家启用大量的资金用于对基本农田、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和重点土地整理等重大的工程, 鼓励农作物的种植和农田的保护, 充分利用村中的边角空地, 增加有效的土地资源, 推进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改。

第四, 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 完善征地程序, 规范土地征用行为,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公开透明地进行对土地的管理和规划, 并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落实征用地补偿费用, 确保及时到位。严格执行政府统一征地制度和征地费用标准, 如果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应该不予报批用地, 确保被征地农民依法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从而做到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 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对土地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 要加快对开矿的整顿工作, 确保科学合理开矿, 保护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使群众增强科学意识, 合理用地。完善地质灾害的检测体系,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服务。

总之,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能够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能够切实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摘要:农村的土地管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联系密切。本文从二者之间的联系出发,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以期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慧芳.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讨我国的土地征用问题[J].经济问题, 2004 (3) :56-58.

[2]周镕基, 程强然, 陈伟.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2) :23-25.

[3]孙晓婷, 陶宇.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理论界, 2005 (8) :208.

农村土地违法及管理问题简析 篇8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79-01

一、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农村土地使用不当或者违法使用必然造成我国经济损失,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违法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土地部门人员不足。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及对农村补助力度的增加,农民更加重视自己正在使用的土地,因此常常发生寸土必争现象,土地纠纷案件逐渐增加。在相同工作人数的情况下,土地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即使超负荷的工作也难以弥补大量工作的空缺。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逐步增加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数。

(二)农村违规建设问题突出。

相对来说,农民的思想觉悟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违建现象极为普遍。笔者对本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5%的农户不知道何为违法建筑,有15%的人在建筑之前会进行了解和咨询,余下30%农户对违法建筑概念了解模糊。随着城市化的吃速发展,占用农村土地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城市周边土地成为占用的重点。一些农民想通过占用方式来获得更高收益,导致违规建设屡禁不止。

(三)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进行违法用地。

我国重视对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一些人开始利用政策的倾斜,大肆占用农村土地进行建设。利用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进行占地现象屡见不鲜,把国家政策当成是合法用地的有力保障。对于这部分人的违法行为应该严格处理,杜绝利用国家政策违法占地。

(四)受利益趋势机体经济组织参与违法占地。

在土地违法占用案件中,处于利于趋势的占多数。其主要违法占用土地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经审批私下签订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等。

二、農村土地管理问题现状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的执法主体是土地执法监察大队,主要土地纠纷等案件都是该部门负责受理。但是在一些地区其执法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执法力量不足。

一些地区监察执法部门人员严重不足,每个人要分管多个乡镇,每个执法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这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只能被动应付,不能主动进行违法调查、巡访等工作。

执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配备执法力量,不能千篇一律,统一配制,不利于对现实违法现象的治理。对于土地市场维护以及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存在不利。

(二)执法手段有效性差。

目前,在地方面对土地违法案件,取证难以及执法难等已经成为事实,尤其是在土地部门缺乏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正是该现象的存在,相关部门出台了《行政强制法》,但是不久又被取消,原因是没有上位法依据,这严重影响了土地执法的力度和效果。

(三)行政执法处罚执行率相对低。

当违法行为发生,执法部门就应给予处罚决定,只有这样坚决给予违法行为回击,才能够使法律作用最大化发挥,才能减少或者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是通过全国统计,国土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执行率并不足10%,这项数据说明,执法力度不足,不仅没有打击违法行为,而且助长了其违法行为,违法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人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意识所支配,当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违法行为且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时,他们会有恃无恐地继续他们的行为。所以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强力遏制违法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让违法者在思想中重视法律,依法行事。

(四)部门沟通配合率低。

部门之间沟通及配合率低主要是执法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和配合,且部门之间的职责也不够明确,总会出现推诿现象,使其执法滞后,执法拖延。当违法行为即成现实,那么执法就失去了它的时效性,不仅延误了执法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会增加执法的难度,把执法置于被动状态。

三、加强土地管理建议

农村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对于农村土地的管理是重点,坚决打击违法占地,占地不用,土地荒废等现象,保障农村土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及管理,是同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将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到正常工作范畴,并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执行。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确定农土地流转的形式和范围,明确流转的程序,加强对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规范流转市场的健康序发展。土地流转必须存在合同,并且规范合同的格式和文本,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同时,要加大土地流转合同制的宣传力度,杜绝农村土地流转的口头协议、不规则签署协议以及其他非合同协议等。

(二)加强农村闲置土地管理。

对于农村而言闲置土地众多,尤其是北方地区,村落分布极为分散,并且一户多宅院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大量养殖业在农村建设场地,但是当养殖业停业不做后场地也并没有恢复成耕地,因此大量农村土地浪费。所以要加强农村闲置土地管理,变废为耕。首先,管理要从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加强管理,执法部门也要配合,加强执法力度。其次,要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三)加强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上一篇:教育心得体会-小班下一篇:总有一天,我也会悄无声息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