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精选8篇)
农村土地 篇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
甲方(出租方):邳州市邹庄镇邹埠村民委员会
乙方(承租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事宜,订立合同。
一、出租土地基本情况及用途
甲方将位于邹庄镇邹埠村组地长
.宽亩(以实际丈量为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乙方种植,用于设施农业钢架大棚建设。今年秋天一定要建钢架大棚。
二、出租期限
出租期限为年,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租金支付时间与方式
租金为每亩每年人民币元;在国家调整粮食价格时,以调整的比例及土地市场价调整,采取现金支付,第一年的土地租金于合同签订之日一次性付清给甲方,以后的土地租金乙方应于每年的十月一日之前一次性付清给甲方。先交款后使用。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本合同共5页 第1页
1、甲方有权按照合同规定收取土地租金;有权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收回流转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甲方有权监督乙方合理利用、保护出租地用于设施农业的钢架大棚建设,制止乙方损坏承包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的行为,甲方有权要求在规定时限内由乙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3、甲方应为乙方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保护乙方合法收益权。
4、甲方应协助乙方按合同约定行使土地使用权,不干预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5、甲方应及时兑现本地发展设施农业方面优惠政策。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必须在承包和开发的土地上建造钢架大棚,用于农业生产,并有权享受甲方出台的关于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开发的水面中,用于特种水产养殖。
2、乙方在承租地块上享有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乙方在承包土地期间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土地补偿权利。
4、乙方在承包土地期间被依法征用、占用时,有权获得相应的青苗补偿费和投入建设的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5、依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土地租金。
6、承租期满,及时向甲方交还承租的土地;需要继续租赁的,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先承租权。
7、乙方在承包期限内将承包合同约定其享有的部分可以对外出租部分钢架大棚或水面,乙方享有收益权。
8、乙方无需向原承包户承担任何支付租金的义务,原承包户直接和甲方结算租金等相关费用,原承包户和当地农户与乙方无任何经济和物质上的牵扯,如有牵扯全部由甲方负责承担。
六、承包合同到期后乙方新增加的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由乙方自行处理。
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和解除:
1、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坏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
2、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
3、乙方丧失经营能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4、因不可抗力(重大自然灾害)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1、不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新开发出来土地的,未用甲方规定建设标准钢架大棚或温室大棚的。
2、荒芜土地的,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的。
3、每年在规定时间内不按时限交纳土地租金的。
4、不守法经营损坏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
5、在租期内违反甲方规定种植其它作物的,土地租用金拒退。
八、违约责任
1、如需变更或解除合同,需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方可变更或解除
合同。
2、甲方干预乙方生产经营,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甲方赔偿乙方全部损失。
3、乙方逾期支付租金,每延迟一天,按应支付费用的1 %承担违约金。
4、甲方逾期交付土地,每延迟一天,按租金的1%承担违约金。
5、乙方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水利等基本设施或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恢复原状或向甲方支付赔偿金。
6、乙方在承包期内,中途拆除钢架大棚的视为违约。甲方有权追回已享受的政府补贴,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九、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关调解解决。
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约定
1、甲、乙双方可以向市、镇两级人民政府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
2、国家提供的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由甲方或发包方享有。
3、本合同中未尽事宜,可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合同一式四份,有甲、乙双方和发包方各执一份,分别报
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各备案一份(如有鉴证,相应增加一份)。
5、在生产经营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自己承担。
6、为弥补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乙方可自愿参加农业保险。
7、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人(签章)
身份证号:
住址:
联系电话:
签约日期:
签证意见:
鉴证人:
负责人:
鉴证单位:(签章)
签证日期: 乙方代表人(签章): 身份证号: 住址: 联系电话:
农村土地 篇2
这次调研的地方,位于西部X省最北部,辖1区11县,220多个乡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2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2.9%。农耕地1646万亩,林地1906万亩,牧草地2294万亩,五荒地402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5.6亩,居全省第一。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大煤田,这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因土地问题农民与政府对抗的事件,包茂高速公路和包西铁路贯穿全境,大量农地曾被征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之前,许多人告诉我,这里没有什么土地纠纷。当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天,在和朋友介绍的一位当地官员接洽时,坐在办公室的一位他的同事,得知我是进行农村土地纠纷调研时,说了句“来我们这调研土地纠纷,算你找对地方了。一亩地几百万,农民眼里在滴血呀!”。当时,我并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几天调研下来,我看到了这位朋友所要表达的和他没有表达的许多东西。
一、“农民眼里在滴血”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塞北小城,丰富的煤炭资源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巨富,他们挥金如土,随便集合几个人就可成为一个“购车团”或“购房团”,买房不问价格,挥手间就可买下几个单元或整幢的楼房。他们不仅将本地的房地产价格炒得飞涨,甚至连省城的房地产价格也会受其影响。一位乡镇干部这样描述去年该市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情形:“简直不敢想,你刚看好的一套二三十万的楼房,没两天就成了四五十万了。城里的房价飞涨,城里人就跑到农村买地、买房;乡下的农民也“闻风而动”,抢修乱建的,搞小产权房的,倒卖土地的,问题一下全来了,都是利益驱动啊!我们镇去年就集中一段时间处理农民乱修乱建问题。那个时侯,宣传政策法律,做工作已根本不管用了。在那么大的利益面前,农民才不听你的那一套呢。最后,不得不联合土地、公安部门强制拆除违章建筑”。
一位做生意的中年男子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去年曾在这里发生的炒地风潮:“现在的农民太不像话了,拿起沙梁子(沙地)卖几次,集体卖,个人也卖。地一下子就炒起来了。炒地嘛,胡倒腾就像炒股票。有的是直接从农民手上买,大家站在公路两旁的沙梁上,用手大概指划一下,说‘就那几个梁’,然后给你一张纸条子,上面有村民的签名和手印,再盖上村委会的章子,土地买卖就算成交了。也有的是在买了地的人之间相互炒。那阵势就像农贸市场买菜一样,热闹得要命。我也不是一个不懂法律的人,可那阵就像疯了一样,啥也不管了,跟着大家就炒啊。到现在,我手上还套着一部分沙地没能倒出手。我老婆和她的几个同学一起凑了几十万买的沙梁子全被套住了。”之后,在和当地法院一位资深法官的谈话印证了这里曾发生过的炒地情形。“去年XX一带,人们炒沙地简直炒疯了。一孔窑洞地基大小的沙梁子就卖一、二万元。多少人都去炒呀!许多机关干部都参与进去了。那里的农民一块地卖几次,只要有人买,他们就敢卖,把许多人都给套进去了。”我问“有无因此发生纠纷起诉的?”法官说“没有起诉的,他们知道法院不会受理,加上机关干部也不敢公开此事,但私下里来咨询的人不少。那些农民什么都不怕,钱一到手就跑到外地去了,你连个人影子也找不到”。
一位农经干部沉重地向我介绍着他的调研和观察:
“现在农民种地没有任何负担,国家还给发补贴,所以农民要地的积极性挺高。但农民要地并不代表他就用这块地搞种植。为什么呢?现在工矿区、近郊区的地价不断上涨,他是在等土地增值,给他带来更大的利润,这才是他重视土地的根源。那么土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有纠纷?我认为当前土地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侵害农民土地利益上,特别是在征地补偿方面。我们这儿一些地方的地价特别的高,在我们的开发区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亩地上过600万。近郊的地,一亩四五十万。如果离城远一点,比如说我们的Y开发区和Q开发区,那里的地价一亩地也在三十万以上。
离市区有20多公里的X乡,在公路两旁,你调研路过也肯定看到了,一些荒沙地还被零星的植被覆盖着,一些已经被开发了。其实这些荒地已大都不掌握在当地农民手里了,而早已被当地一些机关干部、私企老板以承包五荒地的名义买去了,就是人们常讲的圈地。现在这些荒地一开发就值钱了,一卖就是几十万,可这巨大的土地收益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已沾不上边了,而全被圈地者拥有。
按照国家政策,集体土地是不能买卖的,但是他们却能把这一大片甚至几千亩的土地买了。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写两份合同,一份是符合《土地承包法》的合同,有承包期限,如50年、30年等。让这一片原来承包土地的农民都在合同上签名按手印,讲清楚我一亩地给你多少钱。现在承包荒沙地一亩也要几千块钱,可在90年代那个时候,一亩地也就是几百块钱。如两三百,三五百元。
这种圈地主要发生在我们市的近郊开发区,这个占的比例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从我们直观的分析,方圆二十里内的荒地也罢,可利用地也罢,应该占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吧。象S至H这一块,基本上农民已没有一块完整的土地了,特别是公路两边。”
你想想这个道理,圈地者几百元钱从农民手中拿到土地,再一转手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农民眼里能不滴血吗?
二、“娶媳妇盖房还要等规划?”
这几年农民乱修乱建的问题一下突出起来,我在陕北和关中的调研中此类问题都有明显的表现。农民未经批准即在原宅基地上,或在承包的荒地上,甚至在集体的边角零散地上修窑建房。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宅基地纠纷多了,侵占集体土地的情况多了,违章建筑多了。然而对此现象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一位村主任讲道:“说农民乱修乱建是违法,可农民按规定申请宅基地,你们(政府)批(准)吗?多少年了你们没批一个,说什么要等规划。可娃娃大了,娶媳妇要盖房呀,总不能不娶媳妇一直等规划吧?”。一位乡党委书记则抱怨道:“按规定农民申请宅基地,审批权在乡(政府)上,可几年前市上就把审批权收上去了,要统一规划。可好几年了,农民申请宅基地是只报不批,搞得怨声载道。农民又不可能不去建房,可一建房又成了乱修乱建了。”当问及如何处理农民乱修乱建问题时,书记说:“怎么处理?我们乡上左右为难。一方面要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又要执行政策法律。一般也就罚款处理吧”。“那农民能交这个罚款吗?”“农民还是愿意交的。他们认为罚了款就算是政府已处理过了,合法化了,心里就踏实了。”但一些地方还是通过综合执法强制拆除农民违章建筑,以致引发冲突。在另一个市的调研中,一位土地管理所所长介绍说:“因为市上要统一规划,所以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一直不予办理审批手续。快十年了规划一直未出台,农民就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或公路两边自行建房。我们作为执法部门是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最后往往是我们一边劝阻,农民一边垒墙,我们白天推墙,农民晚上建房。弄不好了就要发生冲突,我们的执法真是理不直,气不壮呀!”
三、都是老祖先们没把事弄好”
“在我们这里,近几年来土地纠纷要数地界纠纷最多啦”。这是一位非常精干的分管土地工作的乡干部,他老练地向我介绍着情况:“我们这地广人稀,主要是沙地,现已全部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了。在我们辖区内有几个大的林场,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过去人们不太重视土地,也没人计较地界问题。现在搞林权改革,可就不一样了,是谁的土地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的。可是在我们这里许多地方的土地边界却都不是很清楚的,特别是村与村之间、村与组、组与组之间的地界不清楚的很多,农户之间的地界基本上还是清楚的。这里主要是草地和沙漠,你看就连我们乡的名字都是蒙语中草滩的意思,过去老祖先们划地界都是胳臂一扬大概指划一下,一般以沙梁为界,哪有什么明确的四至呢?尤其是北部草地的地界就更不清楚了。现在一搞林权改革问题就来了,纠纷也多起来了。地界不清造成你争我抢的,谁也不愿退让。我们乡上只能调解,尽量通过协商来划定地界。但有的根本就调解不了,象国有林场和村集体之间的林地纠纷。唉,都是老祖先们没把事弄好。”
而一位区土地局的干部则很专业地解释这类问题:“我们省农村集体土地定权发证工作一直未开展,导致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又多又难解决。由于历史上许多村子之间、村组之间的地界没划清楚,现在进行林权改革受利益驱动,矛盾就突现了,甚至会引发激烈地对抗和冲突。我们土地管理部门也只能是调解,没有其他好办法。”
四、“我看是我们的一些干部有问题”
去X县司法局调研,刚向局长说明调研主题,局长笑言:“你来的正好,今天一早我们局就派了七名干警(司法所的干部)配合县上几个部门的统一行动,去XX村处理土地纠纷了。现在县上一有大一点的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就把我们司法所的同志拉上去了”。原来包西铁路复线工程目前正处于征地测赔阶段,我去的几个地方都在忙乎此事。“由于前几年征地修铁路,一些遗留问题没处理好,有些事情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和感情,加上这几年经济发展快,农民也变锝精明了,出口要价都很高,所以这次修复线的征地测赔工作难度大、纠纷多”。一位司法所长说到此处直摇头。司法局长说的XX村,也正是村民们对征地测赔工作不满,所以全村男女老少几百号人出动,要求合理赔偿。县上紧急调集几个部门的人员前往协调解决,而此类情况在当地则是此起彼伏。征地测赔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需要抽调大量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干部配合铁路部门工作,如果工作安排不周密,干部工作不细致、作风不正派,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中午吃饭时,从纠纷现场回来的一位司法所长大声地、激动地向我们讲述纠纷的过程和冲突的场面。这位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司法所长,仍保留着军人的执着与耿直。在谈及纠纷发生的原因时,他大声说道:“我看是我们的一些干部有问题。测赔都是有标准的,树有大小,按直径赔偿,你为啥不执行?青苗补偿你不用尺子量地块,而用步子大概测一下怎么能行?拆人家的窑洞,也不管人家有没有住处。遇上熟人你就赔得多,生人就抠得紧,老百姓怎么能服气?有的地块的树木、附着物还没登记确认呢,就用推土机给铲平了,我看你是把麻烦惹下了。干部嘛,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你这样做,不出问题才怪呢!”
五、“他们的地钱扎手呢!”
农村土地 篇3
关键词: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效应影响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促使我们一定要研究出更利于农村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产权的农民便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没有财产性收入,在发展成果的共享以及分配的公平性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实现農村土地的确权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公平,都有着关键性的现实意义。
1 确权对土地流转效应的影响
农村土地确权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经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依法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土地确权解决了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止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不健全等问题,通过确权能明晰产权归属,土地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更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途径,建立农村土地产权的新模式。
(1)土地的确权能够牢固农户、企业以及政府等市场参与者的契约关系,切实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的要求,但是承包地未经确权,在土地流转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无法稳固农户、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农村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决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必然性,所以稳固市场主体间的契约关系对于保障参与者尤其是农户的利益有着关键的作用。(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强化了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而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有利于农村的大规模机械化的实现,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很难真正实现大规模、连片的土地机械化耕种经营,而流转后的土地则可以实现完全意义上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土地的单产、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保证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的发展,也就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2 确权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是破除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于增强农业的发展活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2)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能有效降低农业综合生产成本。(3)农村土地的确权利于农村经济的盘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多样性。土地确权之后,农民可以选择将土地转让出租或是进行独立经营,实现财产性收益,真正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来。
土地产权的持证者在产权的有效期内可以对土地进行使用、流转甚至转让的处理,作为持证者的一种资产,也可以选择将土地作为入股的资本,进行折价抵押、抵资担保等经营性行为,实现农村的土地流转,繁荣土地产权的交易,增加农民的产权化收益。产权的确定,有利于减少农民在土地流转古城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发生,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根本要求。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安身立命之所在,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和平的关键,确定农户对土地的产权对于农民的生存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土地的确权为农民在利益纷争面前提供了对土地权益的证明,保证了农民对土地处置的权利,也就很好的证明了侵害权益行为的违法违规性,是农民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自保的有力凭证,不仅保护了农户的经济利益,更肃清了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3 流转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政策是根本。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农户的流转意愿,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保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覆盖从市级到乡村在内的多级区域,在关键的地区或是交通的中心建立交易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最新信息,为土地流转创造氛围与环境,促进交易的进行,着力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法规是保障。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土地纠纷的案件也逐渐增多,有的是因为协议的签订只限于口头订约的形式,发生违约的时候,无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部分是因为流转合同的不严密,导致企业在市场行情改变的时候普遍违规,损害了农户的利益,挫伤了流转的积极性,造成了交易市场的混乱。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从而规范主体行为,保护农户利益。
市场是手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功能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自由流动以及合理配置,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农业化同步进行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民充分实现了市场主体的权益,享受到了现代化建设的福利。
4 结语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确定土地的产权无疑是对农民权利的认可与保护,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让农民有了真正脱离土地的选择,对于农村经济的灵活多样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以及深化农村改革,进而推动经济建设都有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农村土地 篇4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两会关于农村土地改革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农村土地改革提案》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两会上,代表委员亦在热议城镇化将带来的土地新机遇,而在地方,相关的试点也早已在全国各个省份推广开来。在3月6日,政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国土部亦透露了新进展。
本报获得的当日会议材料显示,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表示,目前,大概已经有10个省已经出台,或者正在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章制度。而国土部正在研究制订国家层面可以执行的政策,促
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并希望尽快能出台。胡存智说,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总量是城市集体建设用地总量的一倍,布局比较散,效率低,因此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大有可为。在现行的制度模式内,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最多只能在乡镇村集体范围内流转。突破政策的藩篱,成为多方利益主体共同的动力。
记者获得两会民革中央提案也显示,其希望以农村建设用地上市改革作为重点,在不违背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记者获悉,此份提案正也成为国土部督办的重点提案。多方思路推进建设用地入市
上述的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发改委、国土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均有高层前来参加,与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国家发改委在调研的基础上正在抓紧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
这些大政规划,正是框定了城镇化进程中呈现的新的土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提供本报其了解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制镇19683个,乡12395个,镇乡合计32078个。如果通过土地整理置换流转,集约土地,为农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建设用地,能大大推动城镇化的建设。协商会上,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也尤其提醒,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节约集约用地,防止大拆大建。两会上,政协与人大诸多提案议案均围绕城镇化土地市场发展,许多已经分配到各个部委及相关部门推进协商。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透露,民革中央在“两会”期间提出的编号为030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化”的提案,是今年两会国土资源部重点督办的两个提案之一。
本报获得的民革中央在一份提案中了解,民革中央认为,农村闲置的住房和
土地既是巨大的发展资源,也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所以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供方法和途径。提案认为,要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上市改革作为重点,在不违背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通过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既令农民获益,又能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对此,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透露,事实上,国土部正研究制定的关于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范文内容地图这个意见已经几易其稿,争取尽快出台,形成在国家层面可以操作的政策意见。地方多路探索
除广东省3月11日出台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之外,多地也在规划政策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作出了诸多探索。
就在1月底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长
王安顺在报告中提出,2013年北京将推动集体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让农民共享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
而就在1月18日,深圳宣布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幼鹏表示,此举是国土资源部批准深圳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最新创新成果。
深圳市将原农村建设用地公开挂牌,是国内第一次让农民土地直面公开市场,这也意味着以政府作为一级土地单一出让主体的模式被打破。据本报了解,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和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就地方试点形成的模式、经验进行总结。在此之前,经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芜湖,江苏苏州、昆山,广东深圳等地相继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上述提案协商会上,国土部副部长胡存
智表示,从目前各地情况看,已有10个省份出台或正在制定相应的集体用地流转的规章制度。
胡存智说,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该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的捷径:一是要明确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心得体会二是逐步完善集体土地的产权权能;其他更重要是要推动实现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强化土地产权保护管理。
农村土地调查论文 篇5
10财管(4)朱俊宝 10551148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安徽农业大学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
截至目前,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9216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1户,占农户总数的2。47%。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包。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
2.转让。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全市实行转让的面积有2354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3%。
3.互换。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实行互换的面积有45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4%。
4.人股。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
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全市实行入股的面积有256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3%。
5.出租。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全市实行租赁的面积2203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4%。
6.其他形式的流转面积有99l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从流转的组织形式来看,六安市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农民自主流转,其匾积1885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8.1%。并且这种形式的流转一般是没有签定流转合同,只是双方的口头协议。有组织引导的流转面积很小,仅有36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l.9%。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六安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
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全市流转总面积仅1.9万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l户,占农户总数的2.47%,难以形成专业大户。农户间转包多,而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的少。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其收益都相对偏低。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流转期长的少,流转期在10年以下的占1.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9%,流转期lO年以上的仅占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1.1%,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
6.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
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7.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
8.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要达
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5.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6.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7.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8.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议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对土地的用途、项目、面积、价格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
农村土地承包问题 篇6
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大粮食直补力度等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加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土地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就是有关土地的诉讼也大量增加。现结合本院近年来审理的一些土地承包权纠纷案件,分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土地纠纷案件主要类型和特点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土地纠纷主要有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承包经营权纠纷、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纠纷、请求确认土地转让协议无效纠纷等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的特点是:
(一)土地承包、流转程序不规范。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要求确认土地转让协议无效的案件中。往往是双方当事人私下协议后,就将土地进行转让或互换,而不按法律的规定报当事人所在经济组织进行备案。
(二)双方矛盾大,调处化解难。在侵犯承包经营权案件中,双方的矛盾在诉讼前往往都已积累了多年,是在通过其他途径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当事人才提起了诉讼,因而双方的积怨甚深,法官在处理时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也比其他案件要费时费力的多。
(三)当事人举证难、法官审理难、执行难,上诉、上访案件多。二轮土地延包至今近十年,土地现状已有较大改变,有的被退耕还林栽上树木,有的用于整修农田水利设施或被征收,有的历经多次流转或分散发包给多个农户。尤其是对十年前的土地二轮延包提出的确认承包权诉讼,普遍面临时间跨度大、当事人多、举证困难、承包现状和权属复杂、执行难等问题。
二、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土地升值,受利益驱使。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税费的减免,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征地建房的增多,土地的价值大大提升。原来抛荒的土地现在又能赚钱了,原来换出去的地块可能要被开发了。受利益的驱动,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往往选择诉讼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二)地籍管理不规范,界桩埋设不统一。在二轮土地承包时,为了少缴公粮和农业税费,村干部往往采取两本帐的办法,一本帐由村里保管,记录的是本村成员实际分得的土地数,一本帐是上报到乡镇的,这本帐上的数字与承包经营权证书和承包合同书上的数字是相同的,但往往要比农民实际分得的土地少得多。界桩是农村土地纠纷发生时最先想到的用来界定权属的凭据。但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凭据,却存在随意埋设的情况。实际的情况是在丈量完土地后,随意找一块带尖的石头埋在分界处,规范一点的最多在石头下面再设一截
石灰桩。但在发生纠纷后,往往办案人员去寻找该界桩时,在一个地方能找到几块类似的石头。这两个管理措施的不到位,也为纠纷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三、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防患未然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对发生的个案的解决与处理。
(一)规范地籍管理,做到地证一致。由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村组干部密切配合,重新对各农户现有重新丈量、重新登记造册、重新发放权属证书,使农户的实有土地数与权属证书上登载的土地数一致。
(二)统一制作界桩、统一埋设方法。统一规范的界桩的埋设,是明确清晰的土地权属的保证。建议由有关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界桩,制订规范的埋设方法,使界桩真正起到界定土地权属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依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扩大纠纷解决途径。乡(镇)经管站要负责本辖区内农村承包合同纠纷调处的日常工作,把矛盾消化在基层;县(市)级要建立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委设在县(市)农经委,负责受理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做好仲裁与诉讼的协调与衔接工作。
农村土地 篇7
一、土地整治在现有农村土地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 土地登记多头管理, 土地确权进程缓慢
现行的登记制度分散且不完善, 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从属于国土、农业、林业等不同的部门登记。土地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产权的空间布局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尚未完全确权登记, 农村未在册、未承包的土地大量存在, 不利于土地整治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分配和宅基地使用权的重新调整。
(二) 土地流转市场有待建设, 土地流转价格体系不完整
通过土地整治, 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村庄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了农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建设用地的大范围流转, 但目前并未建立土地流转水平较高、规范化的农村土地市场。首先, 没有明确的市场主体和客体, 市场准入资格模糊不清。农村土地流转以政府管理为主, 农民无法成为流转的主体。由于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 土地流转局限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流转, 城市进入障碍较多。其次, 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土地流转规模较小。相当一部分农民流转土地没有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 土地流转任意性较大。农民对于土地权利交易的信息较为闭塞, 土地流转较为分散, 难以集中形成规模。再次, 未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 缺乏必要的交易中介机构。由于土地承包权的商品性不明确, 缺乏历史价格, 同时由于我国农地集体所有, 不能借鉴国外土地价格, 所以造成土地流转价格比较低, 流转得不到较高的收入。
(三) 收益分配不尽合理, 缺乏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
土地整治所获得的剩余收益分配往往是政府通过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运转带来利益分配机制的倒置。由政府主导的宅基地置换中, 地方政府、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是地方政府占用农民宅基地、获取大量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 赚取巨额土地出让收益的过程。农民被上楼或放弃宅基地到城镇生活, 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 同时城乡户籍制度的分割阻碍了农民对城市就业机会和保障福利的享有。对于农地整理的规模化经营而言, 无法保障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从土地之外获得稳定的收入, 能应对诸如年老、生病、失业、贫困等风险。
(四) 程序上政府主导为主, 公众参与不足
首先, 表现在项目的申报和审批上,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惠民工程, 理应首先让农民了解认识并积极主动的争取项目, 但实际上主要由地方政府申报项目, 决定实施范围。其次, 在土地整治的规划上, 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在制度设计上应是参与规划主体间不断协商的过程, 但是以政府意志和规划专家思想为主导整治规划往往忽略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规划信息不畅、参与环节少, 从而出现规划的设计和农民的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再次, 在工程施工上, 主要有专业监理人员和国土部门的质检人员, 而直接利益相关者农民, 却没有最终表决权, 造成工程随意性较大、后期维护无人管理的现象。
二、农村土地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 规范农村土地权属管理, 推进农村确权登记进程
1、调解土地权属纠纷, 尽快明晰产权。
为促进农村稳定, 权属纠纷的解决首先以调解为主。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第三人或者村委会主持调解。加强村委会、村民小组调解组织建设, 必要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保权属调整的规范性和公平性。调解无法处理的提请乡镇土地管理部门解决, 经反复调解仍未向仲裁组织机构申请仲裁, 由县农业、林业、司法、国土、信访等部门成立农村土地权属纠纷仲裁组织机构, 在乡镇处理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裁定。土地纠纷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防止土地纠纷的再发生, 各级权属纠纷调解组织需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发生权属纠纷的当时人在纠纷处理后及时登记, 签署权属调解协议。
2、统一土地登记机构, 土地权属登记规范化。
各县村需建立专门的登记机构或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园地、林地等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进行统一登记, 统一接受农村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申报受理工作, 在登记过程中要求复核进行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的地块大小、四至、利用情况及土地权属等情况, 加强对土地产权登记中的登记收件、勘测绘图、申报资料初审等环节的管理, 同时建立土地登记档案信息管理, 逐步形成土地权属查询资源数据库, 提高土地登记的公示效力。土地权属调整的过程中按照规划进行及时的确权、登记和颁证, 重新签订承包合同, 并及时注销原有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二)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1、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确定市场准入范围。
首先由土地整治规划确定具有流转资格的农户提出流转申请, 县乡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流转审批, 制定并公布流转缴纳有关税费明细, 流转双方必须签订协议或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办理产权登记, 由县人民政府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等。对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准入资格的确定, 以不改变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为依据, 以产权明晰并办理登记手续为前提, 允许各种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允许各种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但对土地交易的需求方特别是非直接服务于农业的企业在交易规模、经营投入等方面设置限制。
2、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参考价格。
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离不开中介组织, 建立规范有序的中介组织有利于市场型土地流转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一是建立土地流转的交易组织机构。必须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服务网络, 无论是社会机构还是政府相关机构成立的中介组织, 其交易信息须输入到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管理, 以免土地交易的重复。二是建立土地价值评估机构。从市到县建立一套农村土地地价评估体系, 对土地权益进行合理估价, 定期公布农村土地流转的参考价格, 为集体农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入市提供符合法律法规的流转价格。三是建立农村土地融资机构。土地的集中经营和建设用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 农民作为低收入者难以从金融市场获得贷款, 需要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力度, 允许农民将宅基地或宅基地复垦后的指标作为抵押物, 确保在土地流转中具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三) 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推进市场化的配置方式, 合理使用政府土地收益金。
土地整治中对于宅基地复垦后的建设用地指标所有权可以赋予农民, 农民享有排他性的收益物权, 可以将指标在农村土地市场上进行交易, 政府作为指标交易的辅助管理者, 对交易双方进行审核、对指标进行验收, 由政府单位收取相应的交易税费, 并公布收取费用的标准。同时为促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业的发展, 在明确指标交易的收益后, 按一定的比例建立农民土地收益基金, 主要用于耕地质量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失地农民自身的社会保障。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对土地收益分配的监督、检查, 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政府土地收益金的收入支出明细, 保证政府资金专款专用。
2、土地流转参与社会保障, 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土地流转的价值收益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积累资金。对于将一定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农业生产公司、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农民, 由这些组织拿出一部分经营收益充实到农民个人养老金账户;对于放弃土地耕作权的农民, 由村集体向承包方收取租金, 土地租金除用于农民基本的生活补贴以外剩余部分注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主要利用地方财政土地收益作为缴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用, 或为农民工加入城镇社会保险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除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外, 还需增强失地农民的谋生能力, 使他们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 才能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通过建立就业培训、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创新机制, 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 同时成立创业服务中心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四)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扩大群众参与范围
1、确保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 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政府官员不能只将公众参与作为获得政府“合法性”的手段而走形式主义, 而是要走出“公众参与与提高政府行政绩效、减少管理成本相对立”的误区, 把公众参与视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政务公示栏等各种宣传途径和信息公开渠道, 使群众充分认识土地整治, 从申报、立项、实施、验收各阶段准备做什么、如何做, 保障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要使群众充分参与到土地整治上来, 让项目所在地群众全程参与、全面谋划, 必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变政府倡导下的参与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2、健全公众参与的程序性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在土地整治程序的各个阶段设置公众参与的环节, 建立公众参与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政府回应制度。为确保公众对政府决策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利益表达的有效性, 可以成立公众参与组织, 通过组织性参与克服个体参与表达无力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建立公众参与网络信息传递平台, 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 应在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对公众参与的程序、权力和方式等制订详细规定, 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立法, 为公众参与提供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
三、结束语
土地整治应该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规范土地流转、合理进行收益分配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推进, 时时以农民权益为重, 发挥富有创意、创见、创新、创造精神的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土地整治中除本文所提到的问题外, 还面临着农村耕地保护、宅基地管理、土地征收、土地开发等土地管理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法律的建设, 才能有效地带动农村的发展。
摘要:农村土地整治近年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文章针对在土地整治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中所面临的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土地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鲍文, 陈国阶.破解四川省富顺县农村土地流转难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6) .
[2]、伍振军, 张云华, 孔祥智.宅基地置换增值收益分配——基于J市的案例研究[J].江汉论坛, 2009 (9) .
[3]、朱启臻, 杨汇泉, 朱健楠.“空心村”整治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理论探索, 2010 (4) .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 篇8
关键词:土地管理;生产规模;土地监察;审批;规划
中图分类号:[Z-0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57-1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那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产权关系和合理组织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体现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是发展的基础,严格管理土地是农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流转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农村土地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不足。
1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弊端
农村乡镇土地管理队伍人员混杂,素质不同,以及管理的配套设施和体制不完善,从而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因素,导致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
1.1 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由于受乡镇政府的其他只能部门影响,大部分部门没有工作可做,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到一天,所以从事土地管理的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不能按时完成本职业务工作。另外就是对本职工作业务的学习不够,没有按时组织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及法规的学习,所以导致业务水平低,解决纠纷能力差,造成土地上访增多。
1.2 村屯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先前没有对村屯进行实质性统一规划,造成村屯结构散、乱、差,使村屯建设畸形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一直处于自由状态。独门独院是我国农村住宅的主要现状,传统的村庄居民点的分布更散乱,并占用了大量土地,说明对村屯居民點的规划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建设用地规划没能起到制约性,使居民人均占地超标,造成土地的浪费,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
1.3 农村建房审批不严
农村土地管理体质不健全,造成农村 建房审批不严。乱建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居民建房前不去国土所申请,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就自行建设,视土地法规于不顾,造成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另外还存在批后超占现象,有些居民翻建 利用两处宅基地合并成一处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远超出法定审批许可的面积,造成农村土地的严重浪费,给农村建设用地内部整理带来不便。
1.4 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建牧业小区增多,耕地面积减少
国家三令五申,并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五不准”,但一些居民视法律于不顾,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建牧业小区,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这与国家的号召“保红线”相违背,给农业规模生产造成不便,也降低了粮食的产出量,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1.5 土地监察不严,处罚不到位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造成土地监察不到位。表现为土地巡查周期长,时间短,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从而造成土地违法现象增多,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由于一些人私下找关系,靠面子,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讲情,降低了处罚标准或不处罚,从而使居民放松了国家法规的制约,我行我素不处罚的思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
1.6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没能宣传到村头地角,所以使一些人们对土地法的了解不够,没有意识去节约土地,是造成乱占土地的一种原因所在。
2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要切实搞好农村土地管理,使有限的农业资源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保障能力,顺利推进城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
2.1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质
严格乡镇基层所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可采取严格的考勤措施,做到在工作时间内有人咨询有人接待;有人申请有人受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按时组织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做到问有所答,给农民一种满意的工作态度。
2.2 对村屯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严防散、乱、差
按照村屯规划的严格要求对村屯进行合理规划,坚决制止乱占乱建,并通过土地管理合理布局居民点的结构,逐渐取消不合理建筑,实行细部控制,动态调节。
2.3 严格农村用地审批,控制少批多占
对农村用地的审批手续要严格进行,对踏查不符合规划的要严格控制,不予审批。符合规划的要按照审批规程进行,杜绝未批先建。对少批多占要严格处理,在建设之前必须由国土工作人员到现场放线,这样能有效控制超占多占,节约土地资源。
2.4 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基本农田是国家依照法律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是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的重要保证,任何人或单位不得占用。对基本农田实行保护责任制,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管理人员分片包干管理,落实职责,定时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工作成绩给予相应表扬及奖励。
2.5 加大监察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国土监察部门要对农村土地加大力度巡查,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区域进行。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严格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让违法行为减少或不再发生,给农业生产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2.6 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
相关政府应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土地法规宣传到村头地角,让百姓知法懂法,不违法,为现代社会的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总之,搞好农村土地管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着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合理解决人与地的矛盾,推进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的建设,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