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成本

2024-08-12

体制成本(共6篇)

体制成本 篇1

“体制性成本”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领域热议的一个话题, 体制性成本更多的是集中于物流, 国民经济中体制性成本在物流中表现尤其突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物流的跨越性, 相关的权利和责任也随着这种跨越出现变化和差异, 造成了成本的动态性。

前些日子, 和一些朋友讨论相关问题的时候, 我们形成一个共识:体制性的成本是物流运作的一个重大障碍, 形成了额外的成本, 突破这种成本的约束, 是我们应当特别努力的事情。

什么是体制性成本?这是现在还没有取得共识没有形成明确定义的一个概念。个人认为, 广义上顾名思义, 这应当是和体制相关的一组成本, 例如法定的税费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额外税费所造成的成本;但是一般的议论, 体制性成本是指体制所造成的一些非正常的额外的成本, 例如法定税收之外的税费所造成的成本。所以, 为了防止混淆, 我们将这种非正常的体制所造成的额外的成本用带引号的“体制性成本”来表示。

物流成本问题是笔者很长时间不敢触碰的一个问题, 其原因有二:一个是物流成本是用户企业反映的一个很强烈的问题, 几乎一致的反映是:物流成本太高, 但是也还有另外一种声音是持不赞同的态度, 因此笔者不敢贸然介入;另外一个原因是, 按照“黑大陆”、“物流冰山”的理论, 物流成本是我们很难搞清楚的“黑大陆”, 我们能够清晰看得见的物流费用, 只是飘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一部分, 大部分物流费用就好像是冰山潜藏在水下的那一部分, 那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但是却令我们很难弄清楚。

“体制性成本”是我国的一个独特性问题, 为什么我国会存在“体制性成本”的问题?这和我国发展的道路和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也和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博弈相关。

物流“体制性成本”有一个明显的例证:

中央与地方的一些部门不能以正常的税收养活自己, 出台各种各样的取费办法, 这就造成很多用户企业的反映的有一些物流运输的需求是高价买来的,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曾经选择过国内现在最长的直达运输线路之一广东、辽宁线路, 跟随货车司机进行了三天两夜的体验, 调查结果发现, 过桥、过路费大幅度提高了物流成本, 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 路桥业暴利远超石油、证券、房地产、银行等行业。有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收费公路在中国。要知道, 过路、过桥费只是这些部门取费办法中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这种成本并不具备广泛的世界性的可比性, 成为中国特殊的“体制性成本”。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一直处于高位, 并且保持较快增长, 权威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数据: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 这个数据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数据告诉我们, 如果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 我们每年就可以少花三万多个亿的物流费用, 而我国当年的物流固定资产投资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数字啊!

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 物流数量的增长这是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方面, 那就是物流成本的增长, 尤其是非正常的“体制性成本”的增长。我国的经济界和很多企业对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反映很强烈。

物流领域“体制性成本”的存在有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 那就是物流领域法制的不健全, 有很多种物流收费, 没有法律依据, 没有经过严格的立法过程, 而是由行政权力或者相关的部门决定, 依靠的是“人冶”, 应该认识到, 这也是一种温床, 是滋生腐败、贪污的一种温床。

在这种高的体制性成本的压力下, 自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应对办法:良性的应对办法和恶性的应对办法。作者不否认在这种压力下可能导致的进步, 如果适当的压力促成了进步, 促成了物流业的成本意识, 通过技术进步和有效的管理来降低成本,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不正常的体制成本的压力导致的后果是超限和超载这种不良的后果, 在物流业, 通过超限、超载来摊薄成本, 保持和增加盈利这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 这个不良的后果是导致物流领域事故和损失的重要因素。C

体制成本 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成本会计将朝着信息化和环保化的领域不断发展。从事成本会计的工作人员务必以高度的专业觉悟意识到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企业必须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引进新颖技术,从精准角度提升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从环保角度大力开展成本会计工作。

从客观角度而言,成本会计是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展的产物,迄今为止,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对成本的预算、对成本的控制、对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的考核、对成本的检查、对成本的决策等方面,成本会计在实践进程中,它的内涵与外延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的今天,成本会计的动向会如何发展,对此应采取何种措施?现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动向

从经济管理范畴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会计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功效,以下从信息技术范畴以及环境范畴对成本会计的发展动态展开探究:

(一)成本会计朝着信息化领域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的管理与数字化的管理已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大方向。把电脑等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引入现代成本会计的核算领域和管理领域来,大部分的手工记账方式都可以用财务方面的电脑软件来代替,这样能最大限度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让出错的机率大为减少,让会计账目的登记工作、核算工作、查询工作都变得更为简洁,与此同时也为公司财务机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成本会计的信息化进程一定会以极快的速度获得空前的发展。

(二)成本会计朝着环保方向发展

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以及环保贸易堡垒的存在都在明显地提醒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务必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与环保性;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来看,经济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为绿色产品的大力发展、环保的重要性。这些政策充分表现到会计的发展体系中,就是成本会计朝着环保方向发展,这也就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环保会计问题。对环保成本的计量最大限度考虑了外部层面的环境因素,把对环境的污染、防治环境的成本费用、开发环境的成本费用以及保护周边环境的成本费用都完全计算在成本会计的应有效益中,它是环境范畴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完美融合,它尝试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它是成本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最大进步。

二、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动向的策略

成本会计在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从事成本会计的工作人员务必以高度的专业觉悟意识到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真正意识到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企业必须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采取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动向的策略。

(一)进一步引进新颖技术,从精准角度提升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

在成本会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大力引进电脑等信息领域的技术,最大限度实现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但能让成本会计工作的处理速度大幅提升,而且还能在最短时间内便捷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大中型公司都完全实现了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譬如,青岛海尔集团就用电脑取代了人工会计成本预算,借助输入大量的客观数据信息,电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精准的计算,对下一阶段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准确的预算,与此同时还能十分精准地计算出当前所付出的成本,倘若提前在电脑中输入本期所付出的最大成本数目,电脑还会在最高数目输入时给出预警,以此帮助企业管理者来进一步控制成本。总而言之,在新颖技术的支撑下,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强大支撑下,成本会计工作不但会十分精准,而且会更为迅捷。

(二)从环保角度大力开展成本会计工作

当今世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企业成本会计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务必高度重视环保所付出的成本,把环保因素充分考虑进去,独立自主地遴选适应本企业自身情况的环保会计预算方式。在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进程中,环保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环境在污染进程中所损失的成本。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推脱的环保责任,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具体化、费用化,完全可将所付出的资金计算进当期的费用,主要是通过“管理范畴费用”与“营业外范畴的支出”两个会计领域的科目来精准确定当期的损益;第二、治理环境所花费的成本。在治理环境的进程中一定会产生相关的费用,譬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费用、在环境检测方面的费用都可将其纳入当期的损益,并且各企业所购置的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设备也可作为一项固定的资产,将其划入“环境保护固定资产”的项目核算中。

三、结束语

体制成本 篇3

摘要: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准确地做好成本核算,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正确处理企业、投资者、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攀枝花九鼎建材公司改制实际情况为例,阐述了核算体制变化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浅析了如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

关键词: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0引言

成本是价值运动中企业要求的最低补偿,也是企业产品底价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目标利润、市场竞争力等因素。成本核算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和分配。准确核算成本,有效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整个企业、股东、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攀枝花市九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攀枝花矿务局建材总厂,于2001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主要生产32.5R水泥、矸石砖,公司现有三个分厂和一个控股子公司玉鼎公司。改制之初,没有人看好新成立的公司,从职工认购公司股份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但令人振奋的是改制一年后,即2002年,公司改制就取得了全面成功,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2年当年实现利润0.98万元,同比增加350.03万元,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正负零的利润指标,改制第一年就消灭了老建材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职工也从改制中得到了实惠,2002年全年职工人均收入9144.69元,同比增加1839.69元,增长25.18%。2002年当年扭亏为盈后,2003年、2004年利润继续增长。2003年全年盈利0.64万元(在非典不利影响下完成的实属不易),2004年1—5月累计盈利141.78万元,同比增加133.49万元。

追根溯源,九鼎公司改制后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九鼎公司改变成本核算体制,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密切相关。九鼎公司在总经理和经营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在财务科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着重抓了以下几项成本建设工作:

1正确划分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一是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一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要想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划清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一般应划清5个方面的界限:①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②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③划清本期产品与下期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④划清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⑤划清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对照这些要求,九鼎公司认真审视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发现机关各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方法是错误的。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分类方法,机关各部门发生的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性质。企业当期发生的期间费用只能从当期收入中补偿,不得计入产品成本分期补偿。于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改变机关部门费用的核算方法,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其发生的费用。

2正确核算机电分厂、生活公司的成本费用

机电分厂是以提供机电加工、安装等劳务为主的一个分厂,改制前机电分厂的成本费用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每年上缴一定的税收。改制后,为降低产品成本,经分析机电分厂主要是对内的劳务,对水泥分厂和矸石砖分厂起辅助作用,应该在“辅助生产”中核算。这样核算的好处在于,一是机电业务多为盈利,最终分配进水泥、矸石砖的成本,对成本有抵减作用;二是合理避税。

生活公司改制后职能相应转变,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解决60多人吃饭问题,对生活公司实行全年盈亏指标包干。于是对生活公司的核算从原来的“制造费用”科目,改由“其他业务支出”核算。

通过正确划分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界限和正确核算机电分厂、生活公司的成本费用,对产品成本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改变机关、生活公司核算口径后,生产成本同比减少193.93万元。2002年,水泥全年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153.81元/吨,同比降低88.66元,降低36.57%;矸石砖全年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678.31元/万块,同比降低46216元,降低40%。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盈利夺取了利润空间。

3运用管理会计、加强成本定额管理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仅要有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管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九鼎公司在规范成本核算方法后,为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着手建立定额成本管理制度。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接合九鼎公司的实际,根据各成本项目与产量的关系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变动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电费、水费、工资等,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项目。变动成本项目的单位成本固定不变,对固定成本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如矸石砖厂电费项目,根据与产量的关系将其定为变动成本,测算电费每万块控制在195元以内,砖厂的固定成本全年总额控制在105.15万元。各分厂每月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公司制定的定额成本进行比较,当各分厂超定额时,责令寻找超额原因,年终算总帐,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水泥分厂和矸石分厂的实际,分别制定了与之适应的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经各分厂实行,这套制度运行情况良好。在经营副总经理的亲自主持下,利用先进的微机技术,成功地开发与定额管理相配套的成本分析软件。该软件的成功开发使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体制成本 篇4

一、当前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问题分析

1.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由于一些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 因此也没有制定全面系统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但是制度缺乏全面性以及贯穿性, 未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不仅不利于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实施分工处理, 也难以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没有制度的约束, 势必造成成本控制管理实施、监督以及考核管理缺乏目标, 导致成本控制效果较差。

2.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考核体系落后。

提高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内部的落实效果, 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成本控制考核体系, 但这恰恰是我国企业所欠缺的地方。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缺乏财务成本考核标准, 成本考核管理措施脱离实际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了财务成本考核工作缺乏实效, 也难以通过成本考核管理形成对财务成本控制的督促作用。

3. 对于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不正确。

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工作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 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但是一些企业部门或者员工片面的认为财务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与自己关系的不大。这就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动力不足, 也难以取得真正的实效。

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改革措施研究

1. 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改革。

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因此改革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首要内容就是革新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对于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应该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主导, 由财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按照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 对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在对企业的财务成本进行分析之后, 按照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 将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分解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岗位上,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全员参与, 真正实现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的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实施。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系统之中, 还应该形成对财务成本的分析检查, 通过日常反馈以及阶段性的检查, 督促企业财务管理责任部门积极落实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确保财务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2. 创新企业的财务成本分析工作。

财务成本分析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的财务成本分析, 首先应该掌握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 明确企业财务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支出情况。对于企业财务成本分析方法, 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连锁替代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几种方法。在财务成本分析过程中应该遵循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采取成本分析明确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区域, 然后有计划的制定管理措施。

3. 在企业内部开展预算成本控制管理。

预算成本控制管理是指企业结合财务成本分析工作, 将所有的成本支出项目列入预算计划之中, 在成本支出的源头进行控制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 企业财务成本支出无论大小, 都需要有安排有计划地使用, 当成本支出超出预算时, 及时寻找超支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收支平衡。在预算成本管理的落实实施上, 重点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与预算执行保障措施。对于预算成本管理制度, 应该涵盖预算成本编制制度、预算成本审批制度、执行保障制度以及监控考核制度。通过强化预算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将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 提高财务成本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信息化管理的广泛应用之后, 要求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财会经济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软件, 来开展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在这一方面,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 通过专家授课集中学习或者是对职工进行资格考试认证的方式, 提高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此外, 由于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因此可以适当的组织一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轮训, 通过在不同工作岗位锻炼, 深入了解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薄弱点以及改进方面, 进而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有实质的意见, 推动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持续进展。

三、结语

对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与完善, 已经成为提高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效果的关键措施, 这对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收入的最大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内容, 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深入总结分析当前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的基础上, 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体制改革措施, 并及时的汇总创新制度, 时时的反馈意见, 结合动态的调整, 实现从财务成本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淑英.对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5) .

[2]汤颖红.新《企业财务通则》中的成本控制问题解读[J].今日南国, 2008, 2:130-131.

体制成本 篇5

1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及作用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一定时期内医院运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遵循企业成本核算模式, 按项目、阶段、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核算的一种方法[1]。同时, 计算出的医院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也便于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医院成本主要包括院内房屋建筑、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折旧, 医院运行过程中各种人、财、物消耗等内容。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减少病人费用, 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成本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2) 为国家财政补助标准和补偿机制提供最基础、确切的数据; (3)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减轻病人负担。

2 我院开展全成本核算方法简介

我院运用望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医院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成本核算, 该软件的主要模块为:科室核算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依据《上海市市级医院成本核算办法》, 软件采用四级分摊模式进行:第一级为公用成本分摊, 第二级为管理成本分摊, 第三级为医疗辅助成本分摊, 第四级为医技向直接医疗成本分摊。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医院的所有科室按照业务和管理属性划分为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管理类科室及科研教学类科室, 采用完全成本法、分项逐级分步结转法, 将成本最终归集至末级的直接医疗类科室, 从而完成整个医院的全成本分摊工作 (图1) 。分摊过程中, 医疗成本项目的选择完全遵照财政部、卫生部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 保证成本核算资料与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口径一致, 便于分析、评价及统计。

3 我院全成本核算实施进程的重难点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部门较多, 核算方法较复杂。为了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从而能为医院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我院在实施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是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保管理政策的严格控制等诸多困境, 我院从实际出发, 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成立医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主管院长直接领导, 财务处主抓落实, 负责各相关职能科室 (中心电脑室、人事处、总务处、设备处、信息统计科、药剂科等部门) 之间的协调和关键问题确定工作, 临床科室及后勤行政部门积极参与配合, 形成从上至下强有力的支持体系。此外,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2], 以及合理的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也是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

3.2 确立成本责任中心、制定成本核算科室字典是全成本核算实施的基础[3]

医院成本核算科室字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从理论上讲, 成本核算科室级次划分越细, 核算出的成本数据越准确, 有利于控制成本和考核结余;但从实际操作角度上看, 并非成本责任中心划分越细越好, 应根据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量力而行, 否则会造成付出的核算成本过大, 导出的数据不准确, 不利于管理指导。因此, 我院核算小组汲取经验, 在保证准确划分成本责任单位的前提下, 兼顾核算具体操作的可实现性, 采用4-2-2-2科室编码规则, 将全院五大类科室进行细化。每一类科室进行主干编码, 下一级科室进行侧枝编码, 并为科室的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例如内科编码为102703, 中医示范科为10270301, 中医特色门诊 (总院) 为1027030101, 中医示范住院 (总院) 为1027030102。

3.3 正确划分收入、成本项目, 准确归集医疗收入、分配收入、支出是全成本核算实施的重点

3.3.1 医疗收入。

医疗收入按照收费类别划分主要包括挂号收入、检查收入、检验收入、治疗收入、诊疗收入、手术收入、床位收入、放射收入、护理收入和其他收入;同时也可以按照门急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分别核算, 按一定的比例由软件系统自动归集到各相关收益单元。药品收入包括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 采取由药库向药房分摊, 药房按照收支配比原则归集至相关直接医疗科室的流程。

3.3.2 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主要包括: (1) 人力成本; (2) 提取固定资产修购基金, 包括房屋建筑、医疗专用设备、日常办公设备等的折旧; (3) 医用耗料、卫生材料等物资消耗; (4) 水、电、煤费和保洁费等日常大额支出; (5) 日常差旅费等管理费用。

成本项目的归集按以下原则: (1) 谁发生谁承担的原则; (2) 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3) 公共成本如水、电、煤, 绿化保洁费等, 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成本, 则按受益科室职工人数+床位数进行分摊; (4) 随着管理费用的日益增多, 如何将其合理分摊至各收益科室, 这是成本核算的难点。我院通过学习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核算得到职工的认可, 按收益科室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 同时兼顾收益科室的创收能力, 创收高者多分摊, 创收低者少分摊。

4 总结

全成本核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作为一家中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 以新医改为契机, 借助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行的成本核算信息化医联工程, 加强全成本核算和管理, 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医改提出只有实行全成本核算,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才能让医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我院成为上海市首批推行成本核算信息化的五家单位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 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 故结合自身工作的心得与体验, 就公立医院如何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浅析。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医改

参考文献

[1]周瑞, 金昌晓, 于燕, 等.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03, 0 (3) :22-23.

[2]刘爱军.实行全成本核算,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中国医院管理2, 007, 27 (12) :85.

体制成本 篇6

1 供电企业成本控制概况

(一) 现今供电企业成本控制形式

我国供电企业改革以前, 电力企业一直处于独立无竞争的状态。随着行业改革的进行, 电力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形成了一种新式市场化的局面。这些电力企业进入市场以后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 从垄断到被选择开始企业竞争。供电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成本, 而控制企业成本不仅是相关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 还关乎到电力企业整体企业效益。也就是说各供电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控制好企业成本。所谓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指电力企业降低企业成本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目标以及新的战略思想。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发展企业, 使得该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改变传统依靠降低价格方式去发展, 也改变了传统以降低成本来筹措资金获得相关市场的发展。

所谓的企业成本一般来说主要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变动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顾名思义就是有相关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一般指的是购电费和人工成本等。变动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都属于相关的变动成本, 一般会随着外界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固定成本和可控成本与之相对应, 一般指的是相对比较稳定提前预知的费用成本。一个良好的电力企业要想快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提前控制测算相关多项成本, 并且制定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控制目标。以此来提高供电企业的企业效益。

(二) 现今供电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形势, 发现我国电力企业存在有一定问题。在企业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稳定管理控制不全的问题。虽然各个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相关的企业成本控制机制。可是实际上, 大部分供电企业都在相关工作上存在监管控制力度不够的问题。相关的财务部门只是简单的进行财务统计工作, 并没有履行财务相关的成本控制工作。从更深的层次上讲, 这种现象是从我国原来的电力企业垄断的局面而形成的, 还有就是我国由于电力企业改革时间较短, 相关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只是注重在企业成本利益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成本。造成了供电企业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局面。

供电企业在企业预算方面做得也不够精致, 造成了预算不足, 企业利益效果不明显。在预算上, 供电企业进行改革后形成了多业务局面, 而一般供电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规模, 所以企业内部之间细化统计企业成本比较困难。就现在一般电力企业而言, 通常采取的是增量预算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控制。这种方法的本质为以传统的成本为基本的考核点, 再结合其他几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 。这种预算方法显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相关预算工作, 严重缺乏时效性。使得预算与企业实际想脱离。

供电企业在成本核算上因为适用以前的相关成本核算制度, 也缺乏相关成本控制的合理性。供电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因为受到原来制度方法的影响, 成本控制上没有足够的范围责任的划分, 在成本核算方面由于新旧制度的不同, 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造成核算方法不规范以至于影响整个核算的程度。另外, 供电企业在费用支出和成本收益相关的两项资金控制不够明确, 造成了许多支出和收益混乱的现象。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分块上管理不明确, 各科室之间协调能力不足, 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2 供电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注意问题

受现今社会影响, 供电企业在改革后不再是传统的"一家独大"的垄断企业, 所以控制供电企业成本加强供电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利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我国供电企业一直以来沿用的方法主要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所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供电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有所老旧, 所以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只有通过改革相关的供电企业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市场形势, 形成一定的行业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应该结合企业形式特点。因为供电企业所输出的产品是电力这种不能储存的产品, 因此就决定了供电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不仅应该注意产品输出, 还应该注意产品的输出成本。而产品的输出成本主要据定于相关的输出电网。供电企业的产品输出设备属于一次性成本投入方式, 投出成本以后根据运行年限和输出量的增加, 产品的成本就会变得相对廉价。所以供电企业在产品输出方面应该注重产品输出设备的质量监管投入。提高输出设备的输出量, 从而间接地降低企业控制成本。

供电企业在改变供电输出成本的同时还应该改善供电企业的预案算方法。在预算方法上, 相关供电企业应该根据我国的《国家电力公司预算管理办法》进行预算的调整。在传统的预算方法上, 供电企业通常使用的是对下一年进行固定预算的方法, 同时加上增量预算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成本预算。但实际情况则是相关财务人员是将去年的费用加上往年的平均增量计算出的本年预算。供电企业受形式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往往会和预算产生出入。所以在预算方面应该增加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供电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目前形势和市场具体情况作出一定的弹性预算。防止出现预算与实际开支不符的现象。

供电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应该注重成本分析。供电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 根据市场进行分析, 利用有关的管理工具, 明确地划分供电企业的盈亏临界点, 改变供电企业传统成本分析方法。是的供电企业真正提的做到成本控制。在供电企业的投入成本方面也应该有强有力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包括在人力资源、人员核准工资和投入产出比的控制多方面进行有效地调控。在合理的情况下, 降低供电企业的投入成本。增加供电企业的总效益。

供电企业在预算和投入成本做出改善后, 还应该加强成本的管理。使得供电企业的资金的做到企业效益最大化。改变目前电力企业现今流动量大但是企业效益低的局面。相关财务部门应该严格控制企业现金流动, 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量。加强各项目费用的细化管理。减小资金的流失。同时进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登记和管理, 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受相关业务量的改变而改变, 减少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有一定的保证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资产管理, 对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度运用。制定合理有效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实施条例。使得整个供电企业都有明确地资产管理规范。做好这些的同时, 相关部门还应该做好产品需求预测。因为电力企业的特殊性, 产品不能进行储存, 为避免造成浪费, 应该在产品输出之前做好产品需求量预测。从而间接地提高供电企业的成本。

3 结语

供电企业的成本关乎于多个方面, 是一个成套的系统。涉及到从预算到产品的输出以及供电企业的成本管理多个方面过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措施, 去解决供电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使得其更加适应当前市场形式发展, 提高供电企业的企业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

摘要:电力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一种一家独大的的局面,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的改革, 电力体制从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原来管理制度水平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描述分析了现今供电企业自身特点及现状, 并在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个分步骤的计算成本方式, 制定了一个合理、有效、长远的发展战略。并结合供电企业经营特点进行提高供电企业的企业效益。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赵风云, 王秀丽.输配电市场[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体制成本】推荐阅读:

医保体制07-15

监督体制07-17

检察体制07-21

领导体制05-10

体制研究05-11

分配体制05-14

推广体制05-17

体制设计05-18

体制外06-05

医疗体制06-07

上一篇:服装课程下一篇:土地管理市级数据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