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

2024-06-14

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精选5篇)

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 篇1

流程再造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流程, 并构建出新的企业流程, 以获得绩效改善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 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 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 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 以适应现在竞争激烈和多变的复杂环境。

一、流程再造要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和顾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顾客处于越来越主动的位置, 而企业则面临着来自更多竞争对手的挑战。顾客需求日趋个性化, 商品生存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必须快速向顾客提供较竞争对手更好、更有个性的产品或服务。因此, 流程再造应始于客户需求, 终于客户需求。

要体现出流程为顾客服务, 就必须建立能够快速了解顾客需求、获得顾客反馈的组织结构。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员工都必须能够获得最新的资料, 了解自身工作对顾客、对整个流程的贡献。以往那种职能林立、各自为战的结构必须改变。员工的业绩不应该按照其本职工作完成的结果, 而是应该放在整个流程的运行中来评价。要通过组织、制度来引导员工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看待自己的工作, 以顾客的满意为评价标准。

为了增强企业整个流程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 必须要减少管理的层次。扁平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距离和时间, 加快对顾客意见的反应速度。海尔在以市场链为基础的再造中, 就发现直线职能式的结构很难再支持它的发展。于是就过渡到了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是各个职能部门, 如财务、供应、计划等;纵坐标是各个项目, 如冰箱项目、洗衣机项目、空调项目等。它的特点是不再以职能为中心, 而是以项目为中心。

从管理方式上, 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授权。许多工作, 员工之所以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太棘手, 需要经理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 也不是员工们缺乏经验, 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 而是员工缺乏相应的信息。因此需要下放权力, 对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授权, 同时让他们能够接触完成工作所必须的信息, 将不需要经理的知识经验来判断的常规化问题交由具体人员直接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加快企业的反应速度, 而且员工能够通过承担更大的责任, 拥有更大的权力而从工作中得到更大的满足。

二、流程诊断找到客户服务差距

流程, 就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 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在一个企业中, 业务流程决定组织的运行效率, 是企业的生命线。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 分工理论决定着业务流程的构造方式, 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对一个问题丛生的企业而言, 在旧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业务流程是组织低效率的根源所在。作为再造的第一步, 首先要对流程进行识别。“流程识别”是整个企业再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管理人员跳出以往的思维框框, 采用流程定位的思维方式。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 业务流程诊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要找出流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制造或管理成本太高、顾客信息传播迟缓, 以及基本的流程结构不适应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等, 这些问题都存在于具体的流程之中。企业必须针对具体问题, 分析病因。例如, 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中,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部门林立、效率低下、相互掣肘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在企业再造中, 应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 对有关的管理流程痛下猛药。

其次, 找出问题出在某个流程内部还是出在流程之间的关系上。企业在查出流程中的问题之后, 还要查清问题的原由, 即问题是由流程本身内部的混乱造成的?还是由于流程之间的关系不协调造成的?由于资源共享和工作任务关系的缘故, 企业的各种流程实际上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企业应该特别重视流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匹配。也就是说, 不仅要对单项流程进行合理的整合, 更应加强流程网络的总体规划, 使流程之间彼此协调, 减少磨擦和阻力, 降低系统内耗。

最后是研究管理流程与经营流程是否协调一致。企业中的经营流程可视为企业经营的“硬件”, 而管理流程则是“软件”。企业在流程诊断时, 需要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看看两者是否具有动态适应性。一般而言, 管理流程常常渗透在作业流程当中, 规范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转数量及速度, 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方式、控制手段以及评价标准等, 会对经营流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企业在重整经营流程时, 必须相应地改造管理流程。

三、以信息技术为快速反应平台

信息技术的巨大飞跃是业务流程再造的物质基础和促进条件。由于数据库、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实时地共享信息, 了解以往埋藏在企业各个文件柜中的数据, 从而在物质上保证了能够打破劳动分工, 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再造活动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力量, 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来重塑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的业务流程。要善于利用互联网、MIS、EDI、CAD等现代的信息技术, 从时间, 空间上重塑整个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交流来消除重复, 减少环节, 加快流程的速度。

在选择具体的实现技术时, 需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兼容性、操作性等标准。要清晰地了解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管理的相互作用, 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目标出发, 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技术、选择技术和实现技术。

海尔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 所以, 在海尔的信息化管理中, 同步工程非常重要。比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定单。定单在网上发布的同时, 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 并同时准备到位。不用召开会议, 每个部门只要知道与定单有关的数据,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行了。如采购部门一看定单就会做出采购计划, 设计部门也会按定单要求把图纸设计好。一张订单牵动了企业的全身———设计、采购、制造、配送整个流程。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 海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 CAM) , 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 (DDS) 的基础上, 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 从物料资源规划 (MRP) 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 (MRPⅡ) 和企业资源规划 (ERP) 。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 (JIT) , 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柔性制造, 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

四、全员参与强化培训

在业务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 一个较难克服的困难就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员工现有思想的冲突, 人们常常忽视这一点, 过多地注重流程设计和组织设计。实际上, 当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理解流程化的观念, 都知道为什么要变革时, 业务流程重建已经成功了一半。对此, 可以派出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并逐渐把业务流程再造实施列为各部门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这样, 业务流程再造就可以和现有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在重整业务流程的同时, 需要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方式, 从而使员工的技能、工作职责和工作热情充分地结合起来为顾客创造价值;一个业务流程可能需要多个工作群体来共同执行。工作群体的构造要做到自然和完整, 工作群体之间的衔接要严密和完全, 使信息资料在工作群体之间传递时不会产生延迟、失真和过滤;无论是员工个人工作方式的设计, 还是工作群体的工作设计, 都要充分考虑工作方式的激励效应, 努力在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由于各流程的功能和所需的技术支持都不相同, 因此, 工作设计也要各具特色, 不必千篇一律地采用工作群体模式。

企业的各种流程经过改造以后, 与原来的流程相比, 应具有以下特点:在新流程中, 员工拥有自我决策权, 打破连续的作业安排方式, 新流程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多样化, 可以超越组织界限来完成工作, 往往能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

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 篇2

一是由“面向现代化”走向“建设现代化”。我省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渐行渐近,渐近渐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就是基础教育“现代性”的提升过程,基础教育“现代性”的本质就是“自由、创新、快乐”。恩格斯说“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的本质区别”。自由是在必然性基础上的人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活动,即对必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竭的动力”,“是人类智慧开出的最美丽花朵”,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系于想象、成于实验”、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过程,是“定势”的解脱和心智的“放飞”。“快乐是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快乐是最高的善”,“追求快乐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也是生命愿意成长的原因”。我们必须把这些体现“现代性”的核心理念自觉落实在基础教育“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之中。

二是由“面向未来”走向“引领未来”。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改革管理》一书中说道:“对于未来,我们只知道两件事:未来不可知;未来与现在不同,同时也与目前的预期不同。”他强调“预测未来是自找苦吃”,但“不为未来做准备,就准备出局”。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预测中国将“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既要解决实现“有教无类”的困扰,又要破解推进“因材施教”的烦恼,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

三是由“面向世界”走向“融入世界”。当年,马克思在分析印度的历史时曾指出,“孤立状态是它过去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他曾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教育是“独特的精神生产”,必须强调共同基础和个性发展目标、强调横向分类的办学模式所体现的教育公平、强调高选择性课程、强调提供专业的学生发展指导。

四是由“面向实际”走向“立足实际”。我国正处在将强未强、将富未富、发展了还没有发达这么一个阶段,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省情没有变。因此,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反映在基础教育领域就表现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教育单一化培养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激发基础教育自身办学活力与现有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在坚持“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价值取向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只有当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人生境界”的时候,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当为学生发展提供了适合的教育、有保障的教育和各得其所的教育的时候,教育才能成就未来。

2012年,江苏基础教育要继续立足“站得高”、顺势而进,着眼“抓得准”、蓄势而发,聚焦“落得实”、乘势而上,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真正地实现“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系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

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 篇3

为全面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02年印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2002]17号文件。文件指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迅速,金财、金盾、金审、金质、金宏等十多项重要业务信息系统被纷纷被建立起来,宏观经济、财税、国土资源、企业信用等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效,这都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信息库建设进度缓慢,这将影响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业务协同工作的开展。从全国来看,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除了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外,其余三个都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不仅包括每个数据库特有的建设阻碍,还有从整体角度考虑现有基础数据库存在诸多共性问题。

(1) 数据格式的多元性

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各部门已经基本建立起部门内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多年来,我国政府的管理一直处于一种纵强横弱的状况,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全是根据本部门需要自上而下开发,很少考虑到各部门间综合利用信息。因此,各部门在建立本部门的业务系统时,数据格式的设计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如字段长度、字段类型等,各部门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造成即使物理上实现了 数据共享,但仍因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2) 信息分类多样性

由于各部门数据库中采集的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的定义与分类标准不同,造成数据项难以对应,共享困难。首先各部门定义的数据项名称不同,相同的数据项指标之间无法建立对应关系,无法准确的共享和对比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各部门对相同数据项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不同,致使即便数据项可以对应,但是由于信息分类不同,仍然难以实现共享。

(3) 数据结构的异构性

由于缺乏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各市依据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需求独自开发业务应用系统,各开发商之间缺乏沟通,自成数据结构体系,造成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例如,公安的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结构,相关的人口基础信息无法共享。

随着我国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使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得以共享,如何使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得以整合,从而有效地避免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共享数据库,以确保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所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数据标准化的作用

数据标准化就是按照预定规程对共享数据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数据标准化可以统一业务中含义、用法不一致的术语、概念等。在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等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使用很多术语和概念。由于各种原因,各部门的业务人员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含义和用法等存在不同的理解,由此造成沟通问题,也带来数据口径的不一致。

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如果数据的名称、定义、长度、表示等不一致或相互矛盾,就会使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协同工作。数据标准可用于规范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在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作为表名、字段名以及字段的取值范围。有了数据标准作为依据,系统设计就可以遵循一致的数据标准,不同的系统就可以做到数据含义和格式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3 数据标准体系框架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应以面向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为目标,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全面梳理,建设达到指导应用集成、数据交换中心建设和提高政府部门信息规划、实施的目标。

数据标准体系,为业务运作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包括术语标准、数据元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模型标准、数据交换标准。

3.1 术语标准

术语是指在专业领域中特定概念的词语指称。术语标准化实际上是一种对术语的质量控制与规范的过程,它包含着术语的使用者能够就某一个已知的术语或者尚未确定的术语在特定情景中或者在特定领域中的使用,达成权威的、公认的统一看法。为了使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的数据不产生歧义,数据的使用者必须从数据元登记系统中获得关于数据的描述从而理解数据的含义,这就要求数据必须得到充分的、唯一的描述术语标准。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术语标准是对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中涉及的词条或字段进行明确的定义和确切的解释,其内容包括规范的字段名称、文字定义及一些必要的说明。它保证了整个系统及不同的系统之间使用共同的语言实现信息交流。如人口健康状况登记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定义健康状况是指个人在健康登记时所表现的身体状态,然后对健康良好、一般、较弱和有病的具体内涵给出确切解释。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数据录入人员对同一词条产生不同理解而导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障碍。因此,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涉及业务对象,对相关术语进行规范,确保用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歧义、多义或矛盾。例如,制定《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术语》,用于描述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设计、开发、应用等过程,用以规范法人单位基础信息项目用语的行为,将对法人库项目实施的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2 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是数据的基本单元,数据元标准就是对对象的属性进行一致性和精确性规范,既不允许有同名异义的数据元素,也不允许有同义异名的数据元素,以便在跨系统过程中,通过定位、获取和交换,增加其可用性和共享性。信息共享的关键要素就是数据元,有了数据元就为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了数据层面上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无论各系统的业务数据如何处理,只要按照数据元规范统一映射,即可确保数据语义、类型和格式的一致。因此,数据元的标准化是解决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基础信息的定义、格式不统一的根本方法。

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元素指关于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等业务活动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要实现人口基础信息、法人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有机统一、整体协调,建立科学、可信、符合信息处理规范的数据元素很重要。因此,四大基础数据建设过程中,应制定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的数据元标准,以保障四大基础数据库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制定《法人单位基础信息 数据元规范》,则可从基础信息元的层次进行描述,以便指导、促进、保障和深化各级政府的跨部门法人单位信息交换和法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指导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当前正在大力开展的法人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推动法人基础库的建设。

3.3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然后一一赋予代码,使每一项具体信息与代码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为数据记录、存取、检索提供一种简短、方便的符号结构,从而便于实现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且增强信息的保密性。在四大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样是数据资源表达和分析利用的必然要求。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可以规定了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分类型词条的分类方法及其代码值,使相关的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基础信息系统中同一字段有相同的分类和代码,从而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利用提供了基础。如现在通用的组织机构编码,就为法人单位提供了统一的分类与代码规范,解决了直接使用单位名称可能产生的表达不准确、含义不明确、无法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等问题。

四大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中有大量需要分类编码的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图层信息、组织机构信息、统计经济信息等各个方面,并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先后顺序,制定出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便于系统的处理和传输。

3.4 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是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而建立的一套通用的数据文件的格式规范,以保证交换的数据在各个系统之间的准确路由,同时对于各数据源中数据采集和输出提出统一的消息模型,确保采集和输出的数据准确的表达和理解。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主要对进行技术约束,定义数据交换组件的模型和框架,描述数据交换文档的XML模式,对根结构、控制信息元素、业务数据元素、安全策略等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制定《人口基础信息交换规范》,形成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与计划生育管理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劳动社保系统、教育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数据的内容和格式的一致性;为数据交换组件、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提供了开发标准和依据。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基础数据库涉及的相关业务,从术语标准、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元标准等方面探讨了数据标准化在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在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数据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数据自产生便格式一致、内容可理解,有效节省数据转换的时间,避免错误,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减少数据转换的需求,从而加强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降低开发、实施、维护系统的成本和时间;为广泛使用共享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描述和表示;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控制数据冗余。

参考文献

[1]沈晔.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瓶颈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68-69.

[2]吴志刚,林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前提——数据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43-44.

[3]王斌君,孙丕龙.数据元标准在信息化中作用的再认识[J].中国公安大学学报,2005(3):75-78.

[4]韩颖,李文峰.基于电子政务的术语标准化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2):41-43.

四大健身基础知识,你必须知道 篇4

1、去正规的健身房锻炼。

选择专业的、有经验的教练。开始有计划的练习前,要进行相应的身体测试与体能检测。根据个人情况让教练量身定做训练计划。按照健身房的相关要求,依据教练提出的建议定期健身,是预防运动损伤最直接的好方法。

2、制定一个完善的、有规律的计划。

以减脂为例:一般来说,首先每周应安排2次力量器械训练,目的是提高脂肪的氧结合能力;其次每周安排2次强度较大的心肺功能练习,目的是增加健康指数。30分钟以上的练习,心率控制在约为70%--80%的最大心率,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最大心率是用220减去你的年龄而得来的。例如,一个20岁人的最大心率为220-20=200,他运动时每分钟心跳,应在200*70%=140或200*80%=160左右,这样可以消耗更多脂肪。

当然,每周2次简单的心肺练习,如肌体健身课,让你的健身过程更有乐趣。最后,还建议你做半小时的运动,仅散步或骑单车就可以。

3、关于运动前后的饮食,要依据个人情况。

一般来讲,进食后肌体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组织消化,不宜马上运动,至少要在半小时后再开始。健身后,肌体在20分钟内渴望补充能量,这时也是吸收最好的时段,如果你是运动员,在健身后20分钟内进食会超量恢复;但如果你要减脂,就一定要在健身结束30分钟后再进食。

4、我们极力呼吁,跳操时一定要喝水。

一般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在练习15分钟之后补水250毫升,可用排尿的方式来检测你身体的摄入水量是否充足。如果排尿时无色,说明你不缺水。

苏仙矿产管理的四大变奏 篇5

郴州市苏仙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苏仙区现已发现各类矿产90种,占郴州市已发现112种矿产资源的80.4%,铅、锌、钨、锡、铋、钼、猛、铜、萤石是区内的优势矿产,矿产保有量居全市第一位。

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苏仙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柿竹园周边矿区、玛瑙山矿区存在的超深越界开采、无证开采、违章开采或掠夺性开采,造成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耗竭过快,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由于长期以来乱采滥挖,一些地方河道阻塞、植被破坏,雨季一到,水土流失、毁坏农田、污染水质,造成农业减收,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11年5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集中一年的时间,坚决打好整治和规范矿业秩序这场硬仗,苏仙国土资源分局按照从“生”到“死”、从“超越”到“退守”、从“散”到“合”、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思路,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从“生”到“死”的转变,达到依法治矿的目的

苏仙区国土资源分局拟定好工作方案后,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柿竹园周边矿区、玛瑙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的非法矿点进行了集中整治。按照“六不留”标准严厉打击了柿竹园矿区周边荷树垅、鸭鹰寨、张家湾和玛瑙山矿区周边总江垄、双园冲、塘坎下、水湖里等重点区域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炸毁非法生产设施设备226套,捣毁厂棚(厂房)84座,查处雷管123枚,炸药10包,拆除轨道1000余米,收缴高压电线4500余米,抓获涉矿犯罪嫌疑人22人,其中治安处罚15人。目前地面非法违法生产矿口已基本消除,全区有证矿山的资源整合圆满完成,整合利用的19个矿口被密闭,为今后确保矿产资源依法、规范、有序开采奠定了基础。

从“超越”到“退守”,达到资源安全利用的目的

苏仙区国土资源分局组织有测量资质的专业测量技术队伍对能够实测的矿山全部进行了实地测量。全区71家矿山企业,除28家长期停产、技术整改或正在整合的矿山企业之外,该局对其余的43家矿山全部进行了实地测量,共查出超深越界开采矿山8家,其中有色矿山4家,建材矿山4家,执法监察大队对所有超深越界开采矿山全部立案并查处到位。对所有超深越界巷道全部进行了密闭,而且还严格落实了矿山退界守界开采的要求;特别将柿竹园矿周边矿区、玛瑙山矿区、高峰水库周边地区列为超深越界重点整治区域,并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了全程跟踪和监管,进一步促进矿山企业依法守界开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从“散”到“合”的转变,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总体工作部署,苏仙区国土资源分局从2006年开始扎实开展了第一轮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积极开展柿竹园、红旗岭、玛瑙山等省、市、区级挂牌督办重点矿区矿产资源深度整合,目前,已制定了全区资源整合工作方案,已组织红旗岭矿区整合矿山开展了多轮整合谈判,并着手编制整合实施方案,资源整合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对柿竹园、玛瑙山、黄泥坳等矿区实行矿产资源整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区持证矿山企业由107家减少到70家。实现了矿山布局由“遍地开花”向规划开采聚集化转变,矿山生产规模由小、散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采矿权由无偿向有偿转变,矿山开采技术由原始手段向现代技术转变。

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达到资源环境友好的目的

建设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保证矿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苏仙区国土资源分局围绕“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障青山绿水”的目标,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在全区强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选择了柿竹园矿、黄泥坳铅锌矿、许家洞煤矿等8家矿山作为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试点,按照部、省提出的要求,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技术革新提高资源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矿山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在全区矿山企业中形成了共识,并积极行动。柿竹园矿创新开采技术和选矿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黄泥坳铅锌矿、许家洞煤矿植树绿化了矿区全部裸露地块,建设了舒适的职工文艺活动场所,矿山环境由“只采不治”向“边采边治”转变,矿山废弃地由“灰色”向“绿色”转变,绿色矿山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注重治本,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实行会审制度,凡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权出让年度计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予审批发证,资源储量、生产规模、技术、环保等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发证,未按规定实行招、拍、挂出让的不予审批发证。二是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对矿业权人勘查开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情况进行重点监管,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验收、恢复治理备用金、土地复垦等制度,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三是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对区级发证的采矿权一律实行招、拍、挂等有偿方式出让的政策措施,对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的矿山,全部通过中介机构评估,按评估确定的价值足额缴纳采矿权价款。四是健全和落实矿山安全制。按照“一矿一档”的标准建立了矿业权人档案,对合法矿井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单位:郴州市国土资源局苏仙分局)

上一篇: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下一篇: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