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2024-05-20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共12篇)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1

一年级是孩子们人生的起点, 他们习惯的好坏与班主任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当孩子们需要关心呵护时, 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 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时, 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 严肃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对着一年级懵懵懂懂的孩子, 班主任更需要用智慧调整心态和教法, 通过“四大策略”的灵活使用, 做个高效且平和的班主任。

一、白菜叶子炒大葱———亲 (青) 上加亲 (青)

一年级的孩子, 普遍会有心理焦虑。小学比幼儿园的要求更高, 纪律更严明, 也需要孩子们开始真正的学独立。所以孩子们初入小学时都会显得局促不安, 不知所措, 听不懂老师的要求是家常便饭, 规矩习惯未养成让一年级的班主任甚为头疼。如果班主任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 即使走进孩子中间, 也走不进孩子心里。

为此, 我走下讲台,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 做孩子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围着老师转, 有事没事来告告状, 常常黏着你聊天。此时教师要心平气和, 不要厌烦孩子的举动, 要耐心地倾听, 通过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 通过共同参与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

二、六月里的荷花———众人共赏

这里所谓的“赏”, 是指欣赏, 赞美之意。“众人共赏”就是通过众多不同激励、表扬的方式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 鼓励他们不断进取, 以求得成功。

例如, 设立课堂学习之星、作业之星、阅读之星、纪律之星等奖项, 从方方面面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去肯定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可以说懂得“赏识”是“成功”的“金钥匙”。

记得有一次, 班里最调皮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捣乱,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 正当我语重心长地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并引导其改正时, 他却噘着嘴嘟囔了句:“难道我只有不好吗?”望着他满腹委屈的神态, 我思绪万千。是啊, 这些调皮的孩子已经被他们自身的缺点所掩盖, 失去了该有的光彩。可他们何尝不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和鼓励呢!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 教师要心平气和,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应该采取对学生赏识与鼓励的方法, 促进其发展与成功。

三、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 切记“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一次大课间活动, 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游戏结束后, 在回教室的途中, 我班的一个“小淘气”在我身后指手画脚、做鬼脸, 引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这时, 我尝试忍住, 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见我没有反应, 就自讨没趣地停了下来。当时我没有立即批评他, 而是在一次思品课上讲“尊老爱幼”时, 我乘机心平气和地指出这样做法是一种不尊重人、不礼貌的行为, 使这位“小淘气”当场脸红, 承认了错误, 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常会碰到孩子这种贪玩好动的事情, 这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 所以教师不应跟他们急, 更不能随便就动粗体罚, 而应以理智战胜感情, 冷静处理, 努力寻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 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 帮其改正错误, 促其不断进步。

四、普希金的情诗———充满爱心

实践证明, 教师若能对学生爱如子女、亲如手足, 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 愿意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永远拥有一颗火热的、诚挚的爱心, 永远保持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 永远用健康、真挚的语言, 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课堂上我时常拉着那个别胆小的孩子一起站起来朗读;下课时, 和那些爱追逐打闹的孩子一起做游戏, 教会他们安全守纪的方式, 并愉快地活动;孩子不舒服或受伤时, 嘘寒问暖, 亲手擦药。

魏书生说得好:“育人默滴血, 润物细无声。”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都有教师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脚印, 都凝聚着教师的无限辛酸, 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爱与怕”。但有了这四大策略, 相信一年级班主任会在平和施教中感受到爱的温情与教育的神奇。

摘要:魏书生先生说:“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出好人, 或者能使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 那就是一种贡献, 一种幸福, 就算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 或者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 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一种贡献。”可见,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一年级班主任若能熟练使用“亲 (青) 上加亲 (青) ”、“众人共赏”、“宽宏大量”、“充满爱心”这四大策略, 定能助力启蒙孩子的入门之路。

关键词:一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四大策略,心平气和

参考文献

[1]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

[4]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M].长春出版社.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2

文/徐光明

班主任应该像把剪刀,能恰到好处地修剪学生思想上旁逸斜出的枝条;应该像根绳子,既是学生书山攀登的扶手,又不能捆他们的手脚,要使全体学生在高尚和谐的班组氛围中健康成长,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的班主任,就必须努力提高管理学生和控制班级的能力。

所谓“控制能力”,是指控制作用和控制目标相符合的程度,控制作用越是接近控制目标,就表明控制能力越强,所以,班主任要寻找多种有效的途径,加强控制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班主任对班级的控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不忽视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指面对面甚至一对一的控制,其结构单一,控制面窄,且受时空的局限性强。而班主任的工作量往往都很大,不可能每时每刻一步不离地面对学生。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尤其不愿别人再把自己看作不懂事的孩子,所以,班主任一味地严盯紧逼,往往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在教室时,风平浪静,秩序井然;但老师一走,就会风浪骤起,秩序大乱。这种控制手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只适宜短周期地用在个别表现行为极差的学生身上,也只能起到让学生“服从”的作用。

二、注重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即指班主任通过班委会、团支部的整体力量对班级加以控制。

这程控制的结构层次呈金字塔型,老师通过抓班干这个“点”,带动整个控制面。

班主任必须分析、研究和了解全体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别差异,把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的同学吸收到班干队伍中来,培养其工作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班干的身份管理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间接控制的面较广,层次较深,效果较明显,这也是不少班主任普遍采用的控制方法。

三、强调交叉控制。

交叉控制呈放射性结构层次,控制面极其广阔,它既有直接控制,又有间接控制,老师重点控制班干,普通控制其他学生,班干在监督同学的同时,也为同学所监督;学生之间也相互监督、帮助、学习。这样,人人参与控制,人人都是信息网络的交叉点、信息点,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服从、同化、内化”。通过大面积的交叉控制,大家共处同一整体,良好的品德、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即使有个别差生调皮,但是上有老师直接注意,下有班干、同学的监督,渐渐地通过一个时期的强化,同化,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就会重新调整步伐,与大家一同前进了。

浅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班级;良好形象;有效途径

现如今,各个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是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小学生性格上存在很多问题,这给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增添了较大的难度,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保障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视,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摆脱困境。

一、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小学生会无意识地去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在充实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处理管理事务时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师生沟通

在与小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耐心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了解实际情况。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有赏有罚,注意用词不要太过犀利,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以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多给予学生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

总之,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教师要秉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爱护学生,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探索班级管理的新途径 篇4

(一)行知思想的解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二)班级管理的理念

通过对行知思想的重新解读和对班级管理的内涵理解,我们确立了本班级管理的新理念:让孩子开心地笑,让家长放心地笑。行知思想为我们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班级管理理念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所以,在双重保险下,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三)实施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⒈构建班本化的生活特色课程,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化

(1)结合课题研究,构建生活化课程。我们根据幼儿园省级课题《基于古镇传统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深化研究》把震泽的特产、民俗民风、古建筑等纳入班级的活动课程。如:在地域特色“蚕的一生”主题中,我们先组织幼儿参观蚕农的家,了解养蚕的设备、环境和注意事项,从而激发幼儿养蚕的兴趣。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养蚕宝宝,培养了他们关爱周围的人和物,学习善待世界中的一切生命。

(2)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个性化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因此,与开放的环境对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阳阳带来了一只从田间抓到的小刺猬,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幼儿的活动通过主题墙进行了记录“我的猜想”—“我的发现”—“我的收获”。这样的活动,不仅追随了幼儿的兴趣,一步步地深入主题,反映了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而且记录了幼儿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班级课程。

⒉加强一日活动的精致化管理,让幼儿的生活学习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所以,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都力求从幼儿的生活细节入手挖掘教育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发展。

来园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式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角、同伴开展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自主选择,学会与他人交往。

户外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制玩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但是,用完以后一定要整理好了放回原位。在活动的时候,要学会“照顾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冷暖及时增减衣物等。

在离园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夸夸你、我、他”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赞美一下自己和同伴。这样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3.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让幼儿的发展个性化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为此,我们提出了适合本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保教结合”原则。

(1)对特殊幼儿的管理。特殊幼儿并不是指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而是指存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如挑食严重的、动手能力特差的、语言表达出现困难的,等等。如:对挑食特别严重的亮亮,我们首先采用食欲激发法。其次采用榜样示范法。第三,体能消耗法。最后,我们利用故事熏陶法,以此对其进行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帮助其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2)对“有特长”幼儿的管理。“有特长”的幼儿,并不是指我们当今社会中所认可的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而是对每个孩子而言,自身发展中又具有相对优势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火眼”来发现孩子的优势,并让其优势带动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

⒋开通家园合作的多维渠道,让班级的管理多元化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各行各业的家长就是我们丰富教育的资源,于是,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将班级活动进行了有效地延伸。

我们还开辟了班级主页、QQ群、家长园地等可以和家长互动的版块,不定时地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生活及学习的近况和需要家长要配合的方面。家长们对此都比较关注,不仅能够及时和我们交流想法,而且还会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各项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和有效。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5

莱阳市大夼中心初级中学李宝宝

一、前言

本课题经过学校的初步审核,和莱阳市教体局的再次审核,同意立项。开题前所做的准备有,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初步的探讨,确定课题的可行性。学生如何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缘由。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合作学习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对现阶段学校正在进行的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有一定的辅助及推进作用。通过调查,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无法积极融入小组学习中,大部分同学成为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校不是现代化的工厂,不能生产出尺寸一致的工业产品,学校生产的是“型号”异彩纷呈的个性化“产品”。针对个性差异明显,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呢?在史地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分层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的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为不同的学

生创设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情境,克服在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上。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的智力水平、性格、成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品质,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目的地选择与其智能强项相适应的最优教学方式,确保每位同学能得到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许多或多或少的教学问题,综观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发现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操作不好,很容易出现华而不实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

性,突出每个全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开展。

(2)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地理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四、课题的研究设计

1、研究的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标,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重点,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研究的具体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以及课堂的具体实施来重点解决学生在小组差异教学中能真正融入到集体中,既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4、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5、研究步骤

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确立课题,制定研究初步方案,完成准备阶段工作。

2012年19月至2013年5月,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实施,包括实施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3年6月——2013年9月对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6、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是组内教师对小组差异教学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发生,我们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推广,会使我校的小组差异教学得到更好的完善。主要以研究过

程记录及研究心得总结为主要表现形式。

7、组织保障

组长:潘方迅(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成果总结)

组员:张瑞科(课题的具体研究及进行)

赵若豪(课题的具体研究及进行)

8、其他保障

课题组的具体活动时间是每周三上午,主要是以课题的理论学习、研究过程总结为主。学习方式是组长引领,自主讨论为主。

五、结语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6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班主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中流砥柱。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审美呢?

(一)指导学生欣赏美

鉴于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予以感官上的刺激,学会欣赏美。

1.欣赏自然美。可以利用春、秋游时机,和学生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春天,新芽吐绿,草长莺飞,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秋天,果实飘香,层林尽染,一切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师生共同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时,无形之中领略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深层次地感受那股悠闲自得的审美意境。

2.欣赏人文艺术美。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艺术展、参观博物馆或看电影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美,奏响学生审美教育的前奏。

(二)指导学生感受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了解学生审美的意向。环境不同,人会不同。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意向。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感受美,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审美意向。班主任只有了解时代特点和学生喜爱,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审美意向。

2.提供学生感受美的机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力。如果你是一位爱好体育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因为运动是一种力量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如果你是一位爱好阅读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唐诗宋词、哲人诗文、意义深邃的名言名句,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总之,班主任应尽可能多渠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美。

(三)指导学生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美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班级环境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又能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也能让学生产生美感。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美。班级要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就要设法创造出一种人际关系美。学生都渴望与同伴交往,渴望友谊。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求同存异”,培育友谊,让同学们建立起信任、互助、宽容、理解的亲密关系。

二、班主任要成为美的使者

要让学生学会审美,班主任首先自身要会审美,成为美的使者。

(一)形象美

良好的仪表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作为教师,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服装得体,仪容整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学生会通过观察老师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如果说相貌是天生的,那么整洁的仪容则是后天形成的。班主任应打扮得整洁朴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行为美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应处处率先垂范。微笑是面向学生心灵的一门精细活,在某些特定的时机,班主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能打开学生求知和沟通的心扉,激发其进步的热情。微笑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表达许多喜欢、关心、赞许等美好的情感。学会微笑,你就会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三)语言美

教师的粗暴批评,挖苦讽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表扬运用得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其一生。

师生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活动,相信一定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获得美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等作出正确的判断,让美育的多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7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班主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中流砥柱。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审美呢?

(一)指导学生欣赏美

鉴于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予以感官上的刺激,学会欣赏美。

1. 欣赏自然美。

可以利用春、秋游时机,和学生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春天,新芽吐绿,草长莺飞,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秋天,果实飘香,层林尽染,一切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师生共同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时,无形之中领略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深层次地感受那股悠闲自得的审美意境。

2. 欣赏人文艺术美。

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艺术展、参观博物馆或看电影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美,奏响学生审美教育的前奏。

(二)指导学生感受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 了解学生审美的意向。

环境不同,人会不同。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意向。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感受美,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审美意向。班主任只有了解时代特点和学生喜爱,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审美意向。

2. 提供学生感受美的机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力。如果你是一位爱好体育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因为运动是一种力量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如果你是一位爱好阅读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唐诗宋词、哲人诗文、意义深邃的名言名句,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总之,班主任应尽可能多渠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美。

(三)指导学生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美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 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班级环境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又能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也能让学生产生美感。

2.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美。班级要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就要设法创造出一种人际关系美。学生都渴望与同伴交往,渴望友谊。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求同存异”,培育友谊,让同学们建立起信任、互助、宽容、理解的亲密关系。

二、班主任要成为美的使者

要让学生学会审美,班主任首先自身要会审美,成为美的使者。

(一)形象美

良好的仪表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作为教师,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服装得体,仪容整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学生会通过观察老师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如果说相貌是天生的,那么整洁的仪容则是后天形成的。班主任应打扮得整洁朴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行为美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应处处率先垂范。微笑是面向学生心灵的一门精细活,在某些特定的时机,班主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能打开学生求知和沟通的心扉,激发其进步的热情。微笑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表达许多喜欢、关心、赞许等美好的情感。学会微笑,你就会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三)语言美

教师的粗暴批评,挖苦讽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表扬运用得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其一生。

师生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活动,相信一定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获得美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等作出正确的判断,让美育的多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篇8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建设

1.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加强专业素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现代初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教师传授早已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方法。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班主任若想博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就必须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只有博学广知才能真正让学生信服,除了自己本专业学科的知识学习,班主任还要对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补充,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同时,不断学习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强化师德建设。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各个学科之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教师日常作风和处事态度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不断强化师德建设,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靠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二、注意讲话方式和管理办法

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因此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就非常容易引起教师的批评。但是批评的方式也是需要讲求方法的,因为可能教师的一次失误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不痛不痒的方式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对班主任不再信任。例如,在学生受到批评之后会让学生负面情绪爆发,进而对班主任充满敌意,为此,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通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来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进而避免学生在心中对班主任心存芥蒂,产生对班主任的反感情绪。

三、结合班委会的作用对班级进行管理

班委会的建立是初中班主任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能使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其管理能力。例如,目前许多班主任都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选举出学生心目中最佳的班干部,这些当选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并且能让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他们的管理,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四、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重视心理疏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的自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和成熟。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叛逆心理比较严重。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自我身心情绪变化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对症下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进行“朋友式”教育,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

五、注重对后进生的教育

任何一个班级都是由优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应该对学生存有偏见,不仅要重视对优等生的教育,还要一视同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多和后进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遗弃、被放弃,学生只有建立了自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进行。

六、做好与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9

关键词: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途径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民主素养,养成独立个性,可以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学生自主化管理。让班级中的学生不但是组织的管理者和参与者,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评价者,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环境。

一、初中班级实施自主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学生在班级管理以及自我实践中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还要对班级和同学负责,学会协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这可以看出,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非常有必要。中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管理中创造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环境才能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利,让中学生成为班级发展的主人,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上还能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成效。

二、现阶段初中班级实施自主化管理的途径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化管理的基础

在初中班级中实施自主化管理,班主任要具备比较高的民主素养,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积极改变传统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就要先改变班主任的思维习惯,对他们进行自主管理素养方面的培训。在提高班主任管理素养的基础上,从原来的班级事务包办变成协调与指导班级事务,这是实施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基础。作为初中班主任,要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具备自主管理的能力,逐步形成从老师管理转向学生管理的过渡,老师也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自主化管理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给予合理化的建议,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自主解决问题产生成就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 确立和发挥学生在班级自主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成长中遇到很多困惑,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是长时期的传统保姆式管理模式让他们习惯了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在学校,自制力不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状况,学校教育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在班级事务管理中相信学生,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班级自主化管理中培养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进行锻炼,可以在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独立性教育,加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形成民主决策机制是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化管理也属于民主管理,可以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民主讨论,让大家积极发言,最后进行民主决策,举办多种多样的学生管理讨论会,形成民主决策机制。可以让学生讨论自主制订班级制度,因为制订班级制度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规则是大家制订的,一旦违反规则,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责感,无形中加大了自我教育的力量,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把责任推给班主任的行为。也可以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通过学生竞选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即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参与班级竞争,也有权利通过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可以信赖的班干部群体。此外,在班级制度落实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形成动态表扬机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 构建和完善科学的班级自主化管理评价系统

完善的评价系统是自主化管理制度是不是“强健”的基础。由于自主化管理属于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看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成效,先要评价这个班级的素质教育程度。要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客观的评价系统,让班主任工作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可以组成一支评价团队,这个评价团队有班主任也有学生,这样能够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工作,也能评价班主任工作,这是自主化管理实施的重要保障。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10

一、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榜样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 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 规范学生的行为, 班主任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 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 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 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 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 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 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 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 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二、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营造良好班集体

一个班集体面貌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 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 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 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 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 在纪律上以身作则, 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 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 要能够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 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抓好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 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深深地懂得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生整体素质形成的基础, 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 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良好的习惯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 每一项活动, 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天性的流露, 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他们总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好一点, 可又不知道该怎样做。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从每一点、每一滴、每一件事入手, 样样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训练才能逐渐步入正轨。

四、重视家校联系, 与学生家长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或网络联系, 与孩子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引导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 多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让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健康茁壮成长;经常和学校联系, 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 要正确对待, 既不要袒护孩子, 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及时分析, 及时引导, 及时解决, 以免积少成多, 酿成大祸;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 要深深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教育的真谛。

五、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借助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情, 争取学生的理解, 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 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排解心理困扰, 对个别学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帮助, 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 提供建议, 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要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正确引导;教师要在平日的工作中从点滴小事上关爱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谈心, 有针对性地梳理, 耐心启发, 正确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产生这种心理问题对自身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 育人要从小抓起,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要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 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们好比幼苗, 必须培养得宜, 才能发育滋长。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塑造品行, 育人至上, 感悟生命, 体验生活, 完善人格, 提高素养, 是我们管理者的教育宗旨。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11

关键词:凝聚力 小组制 参与度 卷入度

关于大学班级凝聚力的已有研究较多,且多从制定班级目标、开展班级活动、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提高班委干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建议。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并不是老师建设好一个现成的事物,再将其用到学生身上。提升班级凝聚力,主体是谁?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既包括学生干部,更包括占班级大多数的非学生干部。即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事务中扮演“主人翁”角色,因为凝聚力是师生在具体可行的班级事务中逐步形成的,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单靠规章制度能够形成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班级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卷入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才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可行途径。

一.“自上而下”层级管理与“被参与”是影响大学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以前的学段,大学班级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大学生活开放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全天候课程学习,没有老师时刻“鞭策”。学生可以融入各种社团、组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点和投入范围大大超出了班级。很多时候,班级的统一和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形成冲突。

1.层级管理忽视“多数”、忽视个体主体性。在开放自由的前提下,大学班级管理架构仍然是层级模式,辅导员之下是班级助理,班级助理之下是各班班长,班长下面是各分管委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班级日常事务和集体活动中,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班级事务和活动基本是“自上而下”孕育成型,活动主题和方式不由得选择,从计划到执行,多数学生只是在最后阶段“被参与”。面对集体,只有少数个体获得了“主动感”,多数个体总是获得“被动感”,缺乏“集体主人”的积极心理。

2.“被参与”导致低参与度和低卷入度。一般来说,如果班级活动具有吸引力,则参与度高,反之,则参与度低。另外,学生个体本身的特征如自尊水平、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社会化程度等也将影响其参与度。对这一类个体来说,如果是并不感兴趣的班级活动,则参与度和卷入度更低。长期的“被参与”,使得班级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离心力”。

二.小组制管理模式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可行途径

小组制,是在保留层级架构的前提下,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班级日常事务的通知传达由层级架构执行,班级事务的执行则由小组“承包”,以此加大非干部学生在班级事务中的参与机会,提高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性,进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1.横向建组,确保个体机会均等参与班级事务。建立小组时,遵守“强弱互补、优势互补”以及“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性格、能力、兴趣、特长等搭配分组。组内异质,能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组间同质,能确保每次活动的水平和组间比较的公平性。尽量避免寝室组队和自由组合。同寝室学生虽然方便沟通,但容易同质化,容易造成某小组弱弱集中或者强强集中,自由组合有同样的弊端。横向建组,打破了层级管理模式,每一个学生属于一个小组,能确保每个人参与到活动之中,避免了大范围班级中个人被淹没的情况。在层级管理模式下,个体首先需要通过竞争获得参与机会,再有可能发挥才华、锻炼能力,而现实情况是班级事务权力通常属于固定的班委干部。在小组管理模式下,个体不需要面对整个班级去竞争机会,而是在确保机会的情况下,只需要面对十来个甚至几个同学,以合作为主处理班级事务、开展班级活动。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充分彰显个体主体性。小组制的实施,每一次班级活动由对应的班委干部总负责,由某个小组承包执行,从活动内容、方案策划、准备工作到最终执行,小组内集体研究、分工负责。同时建立组内激励制度和组间激励制度,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对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做好记载,进行组内比较;对每一次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班级范围的考评,作为该小组的整体评价,以此进行组间比较。形成了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局面,每个人对班级事务和活动的情感卷入会得到提高。由个人到小组,由小组到班级,从而养成个体对班级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形成班级凝聚力。

3.从班级事务到文体活动、学习活动,扩大小组制作用范围。自上而下的班级事务,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层级架构和小组共同完成;文体类活动则由文体委员与小组共同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一类是结合任课老师的授课需要发挥小组的作用,一类是各小组开展本小组的特色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组间学习和竞争;另外,参与班级活动时,可以以小组报名参加,形成组间竞争。

总之,在组织、管理、参与各类班级事务和活动时,尽量发挥小组作用,提高参与度和卷入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心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

班级管理的四大途径 篇12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指出,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 打牢贫困地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 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 江西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受贫困户欢迎的产业开发模式:示范园带动模式、企业订单模式、融资合作模式和股份合作模式, 每村明确1至2个主导产业, 做到县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通过产业这根“红线”, 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精准对接, 抓住了扶贫开发的“牛鼻子”。如今, 全省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大量因地制宜的产业蓬勃发展。

一、江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江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 积极创新, 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抓手, 投入开发资金十多亿元, 覆盖一百万贫困农户, 户均年增收2000元, 取得明显的成效。2013年, 江西省被国家评为绩效考评A级省份, 获得奖励资金2300万元。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

1、一批扶贫产业已具规模

近些年来, 江西省各地积极行动, 抓住当地优势特色产业, 瞄准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区域扶贫产业, 培育了赣南脐橙、兴国红杜鹃、井冈蜜柚、遂川金桔、茶叶、广昌莲子、南丰蜜桔、赣北水梨、赣西油茶、万安优质米、赣东北水产等一大批扶贫产业, 达到每个县都有一至二个, 甚至更多。这一大批扶贫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蓬勃发展, 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和脱贫致富。吉安县将横江葡萄品牌做优做强, 该县葡萄种植总面积达2万余亩,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12块, 连片50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39块, 形成吉安—永新公路沿线万亩横江葡萄示范带。2013年, 葡萄总产达2.4万吨, 产值1.4亿元, 辐射19个乡镇, 带动4000余户农民种植葡萄。公塘村种植1000多亩, 销售额可突破1000万, 仅此一项, 每户年入账逾10万元。该县还从2004年开始, 连续举办了5届横江葡萄节, 横江葡萄品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葡萄种植户种1亩葡萄纯收入达7000余元, 真正实现“一亩葡萄十亩稻”。

2、一批产品形成规模品牌

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 提升了产品的规模品牌, 一大批品牌产品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像赣南脐橙、广昌白莲、鄱湖水产、兴国灰鹅、井冈毛竹、修水蚕桑、茶叶、吉安香樟等优质农产品品牌。修水县是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之一。全县茶园面积超10万亩, 有机茶产品16个, 茶叶产量由2002年的380吨增至2011年的3600吨, 茶业产值增至15800.9万元;他们兴建了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全国一流、江西唯一的“修水茶叶生态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全省面积规模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宁红金毫”、“双井绿”等名优茶产品, 分别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活动中获得21个奖项, 其中金奖8个, 一等奖3个。在江西省十大名茶评比及省首届茶博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名优茶评比中, 获得18个奖项, 其中金奖4个, 修水县政府被中国茶叶学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 荣获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至高荣誉称号。再如赣南脐橙, 从2009年开始至2011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位于柑橘品牌第1位, 2010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为26.08亿元, 2011年达到32.11亿元, 2012年为42亿元。

3、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扶贫产业的不断拓展, 许多农户甩掉了贫困帽子。截止2013年, 全省因产业扶贫而脱贫致富的农户达百万余人。为全面解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及连片特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 江西从2012年起, 将连续10年, 每年从省财政专项安排扶贫重点攻坚的38个县市区1000万元, 集中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同时, 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 参与家庭农场、合作农场连户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力争2至3年覆盖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达到100万户。兴国县依托专业合作社, 引导贫困户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 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高新镇贫困户王福进种了六年的花卉, 整天忙碌。但因品种不对路, 又不懂技术, 总是捉襟见肘。今年加入杜鹃花专业合作社, 全部改种红杜鹃, 收入大不一样。如今, 兴国已组建了550多个果业、花卉、灰鹅专业合作社, 发展社员6万多人, 社员平均收入超出当地非社员收入20% 以上。

二、江西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

产业扶贫要解决的难点是贫困农户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产业扶贫喜见成效, 靠的是创新举措, 扎实有效的工作。江西的主要做法是:

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县打造“莲花”品牌具有独特优势

1、强化领导, 凝心聚力

产业化扶贫工作, 涉及面广、组织化程度高, 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 没有领导的高位推动是不行的。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化扶贫工作, 专门转发了省扶贫办关于加快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意见, 部署开展扶贫产业工作。各地也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扶贫、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新村办等单位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同时, 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 加强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领导高位推动, 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扶贫产业在全省遍地开花, 蓬勃发展。许多地方实现用“小资金”做“大项目”, 甚至“多项目”的目的。吉安县为大力发展横江葡萄, 提高农户种植横江葡萄的积极性, 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 县扶贫办联合县产业化办和县果业局分别在各乡镇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 有1000余户农户参加了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种植葡萄技术水平, 使葡萄种植很快形成产业。

2、科学规划, 精心布局

产业化扶贫, 科学规划, 选准、选好扶持项目, 是重要的一环。着眼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江西逐级制订了扶贫产业规划, 建立了扶贫产业项目库。通过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以一两个具有竞争力的“绿、特、优”品牌为骨干, 主导产业优势和区域规模优势都比较突出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形成了赣南脐橙基地, 上饶、九江市赣东北早熟梨基地, 赣中蜜桔、金桔基地;吉安、上饶市葡萄基地为重点的果业生产基地;以广昌、石城县白莲基地, 井冈山、乐安、万载县竹笋基地, 余干、都昌、瑞金市 (县) 无公害蔬菜基地为重点的蔬菜基地;以赣东北、赣西北、赣南、赣中四个基地为重点的茶叶和油茶生产基地;以万年、鄱阳、上饶县泡桐生产基地, 瑞金、万安、上饶、修水县毛竹基地, 余干、修水、永新县蚕桑基地为重点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以赣东北的都昌、鄱阳、万年、余干县和赣中的万安、峡江县淡水水产品生产建设工程为重点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以赣东北的都昌、横峰、鄱阳, 赣中的新干、安福、峡江, 赣南的兴国、瑞金、赣县等生猪繁育和养殖基地, 吉安、宁都、泰和等特色鸡养殖基地, 遂川、余干等肉鸭养殖基地为重点的禽畜繁育和生产基地;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3、拓展思路, 创新举措

拓展扶贫产业, 思路拓展要先行。通过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和模式, 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参与产业化扶贫, 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 发展贫困农户受益广、参与深、可持续的特色主导扶贫产业;建立合作组织, 抱团搞活流通;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产业升级;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帮助贫困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实施“雨露计划”, 进行科技培训等有效举措, 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加入到产业致富的道路上来。近年来, 九江县注重产业发展, 依托当地资源条件,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新塘乡铜泉村九江恒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是从事绿化苗木培育、工业用材林种植等农业综合经营项目。在原先引进的九江恒业科技公司的带动下, 通过发展“公司 + 农户”的模式, 带动村民参与到其中。为了更好的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该县扶贫和移民办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 实现特色农业标准化发展, 给予了20万元左右资金和技术支持, 并免费为农户提供各种苗木, 带动了该村40多户发展红叶石楠、桂花、香樟等苗木产业, 预计人均收入增加2000到3000左右, 使农民有效地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 该县扶贫和移民办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 安排养殖业、种植业等适合农户脱贫增收的具体项目, 帮助建立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 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战略转变。目前, 该县已发展成各种合作社254家, 带动全县20876农户增收。

4、整合资源, 谋求跨越

永丰县鹿冈乡高坑村玉内坑的烟叶

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利于扶贫产业的发展。江西早在2009年就通过争取国家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施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和“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等大型试点项目, 依托当地现有优势和主导产业, 统筹规划开展工作, 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扶贫主导产业。如在宁都、于都、乐安县, 累计安排试点扶贫资金3950万元, 整合资金14亿多元。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加速, 做大做强了蘑菇、商品蔬菜、蚕桑、加工橙、茶叶、油茶、黄鸡等产业。还培育和壮大了一批专业合作社, 为农民提供繁育、种苗、技术、资金、销售等配套一条龙服务。在吉安、余干两县实施的“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工作, 规划项目340个, 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4250万元, 整合资金2648.6万元, 其中用于产业发展资金2496万元。大力发展了吉安县养鸡、养猪、养牛、葡萄种植和余干县枫树辣椒、大棚蔬菜、水产养殖、养猪等特色产业, 有效带动了当地扶贫产业跨上新台阶,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贫困农户增收。

三、江西产业扶贫给予的启示

产业扶贫是一篇大文章, 喜见成效的同时, 必须正视其问题和难点。江西近几年的产业扶贫工作实践, 作了有益的示范和探索, 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启示一:要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搭好大平台

产业扶贫要靠制度作支撑, 科学完善的机制是重要保证。只有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力的执行机制、明晰的责任机制、全面的监督机制等,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激发活力, 保障产业持速、长效运行, 健康发展。目前, 江西一些扶贫产业点多面广, 四面开花, 效果虽然明显, 但面对新形势, 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 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应着眼长远, 立足当前, 结合本地优势, 创新并完善有利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搭好产业发展的大平台, 确保产业体制更有利于贫困农民获益的方向健康发展。

启示二:要选择一个好的产业, 打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这是一个重要特征。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紧密合作, 配套生产,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从而出现小产品创造大市场, 小企业、大合作的发展局面。如赣南脐橙, 虽然历史悠久, 但真正形成产业还是近几年的事。赣州市委、市政府调整工作重心, 立足地方特色, 整合资源优势, 从注重开发向注重管理、注重营销转变, 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从抓单一种植业向抓关联配套产业、抓产业集群转变, 才把赣南脐橙产业培植、打造成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脐橙产业的发展相继带动了养殖、农资、采后处理、包装、贮藏、物流运输、机械制造、旅游休闲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2012年、2013年, 赣南脐橙品牌连续两年在中国农业品牌大会上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启示三:要建立合作组织, 抱团搞活经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获取更大效益、所需服务和保护自身利益, 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 开展资金、技术、购买、销售等合作的一个组织。从当前江西整个扶贫产业来看, 大多为有地位优势种养业土产品加工业, 主体是农户。随着时代的发展,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过去那种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方式逐渐难以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大多数农产品, 都呈供大于求的态势, 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合作组织, 联手打造产业市场, 销售渠道, 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创举。如前面说到的兴国县的合作组织。还有南城县, 针对扶贫资金分散到户、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依托, 组织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 确保农户在产业链中取得资金入股、就业、土地流转租金等多种收益。目前, 南城县已有12个养殖合作社与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10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股份合作协议。

浮梁县特色养殖

启示四:要创新帮扶机制, 搭建起利益链

扶贫产业开发离不开企业帮扶带动。实践证明, 企业, 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 确实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较快发展, 使企业获得较多的收入并迅速壮大发展, 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的产业发展预期。但另一方面, 大多数地方企业与贫困农户之间并未建立起利益连结机制, 贫困农户并没有随着产业发展而同步水涨船高, 大多数农户仅获得很少的一些土地流转租金和临时性务工工资收入, 虽然这对改善贫困农户绝对贫困状况起了一些作用, 但与政府巨大的财政投入所获得的产业扶贫效应相比差距甚远, 与政府的扶贫期望相差甚远, 因而, 必须创新帮扶机制。既要精准扶贫又要提高开发成效, 建立健全以贫困农户为核心、以扶贫效益为关键的扶贫开发利益联结机制。修水县壮大龙头, 依托资源, 建立基地, 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经营模式, 走“合作社搭桥, 公司经营, 农户参与, 市场运作, 利益共享, 风险同担”的发展路子, 取得了明显成效, 仅去年, 修水县5.8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增收7888万元, 户平增收1360元。这种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 是联系广大农户的纽带, 形成了企业带基地, 基地带农户的联动双赢的发展格局。

启示五:要强化科技培训, 促进产业产品升级

上一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下一篇:高中英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