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

2024-06-07

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精选7篇)

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 篇1

班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小单位,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层组织, 是塑造集体向着人性化、民主化、创新化发展的重要环境。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的教育为主, 学生的强制性接受为辅”, 忽略了学生的主见, 一味强调教师的专管作用; 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实现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本质上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因此, 要想全民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从班级这个小集体做起, 立足实际, 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 做学生的好榜样,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 考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砝码, 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性地做出指导, 实现素质教育的尽快转变。

一、传统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1. 在教育教学中忽略民主化。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每个学生是组成家庭的平等的一份子, 他们每个人不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也具有同等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民主化的重要性。例如, 在进行班干部选举时, 大部分的教师会以认定的形式进行, 将自认为能力强的学生任命为班干部。这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部分班干部产生高傲的心理, 破坏班级风气, 忽视学生的个性意识,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 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单纯的以智育为中心, 忽视德育的发展, 造成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学生本身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存在本质的差异, 应试化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关注甚少。现阶段的教育偏离了教育的以人为中心的本质, 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灵关注, 错失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的本质不单纯是应试教育能力的培养, 更注重的是心灵的开发, 潜力的拓展, 情操的陶冶以及独立发展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是一味的批评甚至惩罚,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 厌恶学习。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灵发展, 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 目标是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树立正确的人格, 以人为本,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能力, 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性, 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师独断制, 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所谓, “成功需要鼓励和赞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去关心和鼓励学生, 用爱心去呵护他们,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平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引导, 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于后进生, 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鼓励, 给他们信心, 必要时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 进行档案记录和跟进, 协助督促学生进步。

2. 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化被动为主动。在班级管理中, 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办法, 先自主选举班干部,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 由干部去带动全班的发展。班干部作为班集体的重要份子, 是教师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助手, 因此, 教师要想深入管理班级, 首先, 要树立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 鼓励其他同学学习他的优点, 并发扬光大; 其次, 维护班干部的尊严, 班干部在犯错时, 避免当众批评, 降低其威信, 打击其为班集体着想的信心, 但也不可袒护, 可以进行私底下的沟通; 再次, 创造同学交流的空间, 增加同学间的互动, 使班干部能够深入班集体, 获得同学的信任, 有利于班干部实施管理。教师应该放心的将班级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管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会他们是班集体的一份子, 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 而是升级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即育人。将讲台交给学生, 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教师可以多设几个岗位,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从中得到锻炼和激励。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有意识的参与和引导, 树立参与班集体活动的信心, 增强责任感, 提高自主动手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 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全新型人才。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 应该改变教学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逐步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全新型人才。

摘要:现阶段, 教育界倡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摒弃传统的“个人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使学校教育向着全面化、民主化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育理念, 注重班级管理,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实现自主管理, 真正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使现今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接轨, 教师应该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面向学生, 培养学生的个性, 加强沟通与交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目标,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班级管理,自主管理

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 篇2

一、高职院校班级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它把人的能力视为资本, 将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 其主要观点是在确立人在管理过程的主导地位后, 管理者在开展一切管理活动时应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做到“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班级人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 要体现人性化管理, 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要依靠学生、尊重学生, 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欲望, 切忌利用传统管理理念中的强制性的指令、制度来完成指导性工作, 要让大学生发自内心自主地完成并自愿地尽自己全力来做好工作, 充分体现班级凝聚力, 从而发挥团结同学和教育学生的职能作用, 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和激励学生。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班级管理制度模式化

目前,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制度主要是由高校自主制定的, 往往都已践行多年, 较为成熟和完善, 即便略作修改, 也并不能充分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致使班级管理较多的体现在规章制度的他律方面, 而自律方面比较欠缺。班干部仅充当传话筒的角色, 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来指导、约束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 告诫他们应遵章守纪, 不要犯错。长此以往, 同学们只会刻意地、形式化地去维护和避免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 而根本不会去反思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同学们的自主能动性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 班级缺乏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指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爱、共同奋斗及协作一致的程度, 是班级管理建设的重要指标, 是衡量一个班级好坏的主要标准。班级缺乏凝聚力, 不仅不利于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推行, 也会为班级“小团体”、“小帮派”的滋生埋下隐患, 进而导致同学们之间关系疏远, 不利于同学们的个人发展。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自我认同而集体观念薄弱, 对于活动参与意识比较强而融合观念与责任意识淡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和实现自我价值、展示个性为目标, 漠视甚至无视班集体活动, 大大减弱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 导致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缺失。另一方面, 班干部在传达活动时, 没能正确引导好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缺乏沟通交流, 甚至采取强制措施, 极大削弱了同学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

3. 班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校活动有总院社团活动、分院活动和班级活动等几种方式。新生入校后不久, 学校便会举行社团纳新和学生会纳新, 由于班级班干部名额有限, 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希望在大学能通过参加社团或学生会来展示自己, 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 势必难免会发生学生因为参加了总院社团活动或分院活动而无暇顾及班级活动, 且班级活动内容不如分院或总院社团活动丰富新颖, 注重形式缺乏创新、特色不鲜明, 内容重复频繁, 与学生现实生活不贴近, 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等都是造成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4. 团队合作意识的欠缺和不和谐的竞争

“9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在家都是“天之骄子”备受关注, 自私自利的个性比较突出, 导致团队合作意识欠缺, 相互协作精神不足。他们在学院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评优评先等行为上会发生不和谐的竞争, 究其原因利益使然。举例来说, 奖学金的发放仅以学科总分排名来定级;推优入党也与奖学金发放对等;评优评先时寝室不达标一票否决。这种仅着眼于个别指标、片面衡量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 忽略其综合能力的做法, 使得大多数学生失去得到认可的机会。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管理理念视人的因素为第一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与隐私, 注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尽力让学生化被动受教、被动受管为主动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进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不偏不倚, 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铺路。在班级管理模式上宜采用学生自治为主, 班主任管理为辅的方式, 这样学生既是管理者, 也是被管理者, 双重身份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 更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2.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首先, 班级管理制度应坚持公平民主的原则来制订。主动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让他们参与讨论、群策群力, 这样形成的制度, 他们才会更好地遵守, 对学生违纪违规进行批评教育时才能使他们口服、心服。其次, 班级管理制度应尽可能全面、科学。管理制度作为学生行为约束的准绳, 内容要细, 应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 要尽可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力, 注意各项规范之间的相互衔接与配套。如为了便于操作与检验, 可以将班级管理制度与学校的综合考评细则相挂钩, 把班级寝室管理制度、教室卫生及考勤制度、素质拓展加分制度等融合为一项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在制度落实遇到问题时, 学生干部应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班主任, 重新修订和完善各项规范, 使之能够更系统、更全面、更民主、更科学。再次, 要从严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制度一经形成, 就必须严格遵守并落实。对违纪违规的学生, 应按照相关规定同等对待, 做到不徇私、不姑息、不迁就, 赏罚分明, 公平公正。最后,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努力构建出具有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班级管理制度。

3. 灵活运用激励的管理方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管理学生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在严格落实制度管理的同时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激励, 适时激励学生, 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 激起学生的热情, 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的行为。充分运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责任激励、物质激励等形式来激励学生,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坚忍不拔的品质, 使他们能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增强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不断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班级管理要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辩证统一, 既要有“制度化”的一面, 也要有“人情化”,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4. 营造人本文化校园氛围

实现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营造人本文化的校园氛围, 宣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人本管理理念付诸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 运用人本思想来解放传统行刚性模式下的强制思想, 使师生主动追求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柔性班级管理体制。管理者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 如师生趣味运动会、师生定向运动比赛, 还可以开展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或学长作专题报告, 努力营造人本文化校园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的陶冶下, 伴随着校园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才能更好地相互体谅, 相互协作, 不断推进人本班级管理发展, 使之更成熟、更完善。

5. 利用网络和班干部队伍辅助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 信息的传递更及时、更便捷, 这无疑为班级管理形式和范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为管理者、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班主任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如利用飞信、QQ群、微信和班级微博等管理手段, 把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相关政策;在班级微博、班级QQ群、空间日志或留言板上, 班主任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班级管理现状, 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看法和意见;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或敏感问题, 不适宜面对面沟通交流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微信或QQ聊天、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来进行, 在网络中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这样既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又能更好地管控整个班级。另外, 班主任还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要选好班干部、用好班干部, 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学识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管理中做到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为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做好表率。

摘要:人本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学上颇受管理者推崇的理论, 其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班级管理。高职学院班级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质量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班级人本管理的内涵入手, 分析了目前高职班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对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落实人本管理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职学院,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洪玲.人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职教论坛, 2009, (12) :77-78.

[2]张铭翀.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讨[J].成功:教育, 2008, (9) :226-227.

[3]洪旭斌.人本管理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南昌高专学报, 2011, (8) 2:13-124.

[4]邵英杰, 王秀荣, 唐志宏.构建人本管理下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46-47.

[5]王燕.人本管理视域下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初探[J].科教导刊, 2013, (12) :166-167.

量化管理制度下的班级管理自动化 篇3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佳单位,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搞得好,意义重大。量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让每个班级的学习和班级常规活动切实可行,“量变促成质变”,激发了班级活力,提升了学生素质和习惯养成。

“上面千条线,落实一根针”,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具体到班主任这一层级,将量化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显得非常有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借鉴魏书生、李镇西等模范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根据相关教育制度,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初步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动化。

一、目标管理制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目标是前行的灯塔。学生有了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用“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具体到班级来说,目标有两个层级:班主任通过商量和学生们制定的班级目标;每个学生针对自我情况制定的个人目标。

接这个班时,我就通过和同学们协商,共同明确了班级“目标”:班级要成为文明先进的班级;每个人要在班集体中争取优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档个别谈话、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先跟自己比,并提出了“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坚持到底一定成功”的口号,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激情。

具体到每个同学来讲,每个人都制定了自我学习目标。每个人以新我战胜旧我,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一步步向自己更高的目标努力。工作中,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制定大小推进计划和改进措施。目标管理的做法,终于使每个学生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都开始追求自己的美好的人生目标了,从而大面积激起了全体同学的热情,全班同学看到共同努力的成果,然后再引导大家奔向新的前景和目标。

二、自我管理制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班级管理也是这样,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单纯依靠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是不够的,更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为此,需要对班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管理不是教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即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

最后,大胆转化管理机制,为班级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主要表现在: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一来加强了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三、值日班长制

废除传统的“班干部终身制”,施行值日班长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轮流上岗,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全班同学轮流做值日班长,管理好一天的所有事务。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在自己干值日班长的前一天,把干好本项工作的计划、措施、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做好打算,行成书面材料,并且要明确职责。

值日班长主要职责:记录出勤、记录学生课堂纪律,检查班级财物;维护课间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督促两操、监督卫生;负责班级卫生及得分记录,及时向值日生提出建议;总结一天工作,写好班级日记。

实践证明,轮流上岗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担任班干部,当家作主。避免了传统班干部人选的相对固化而带来的弊端。长期坚持这样做,班级里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越来越多,提高了学生的当家作主意识,避免了班干部兼职过多的现象,班务工作人人有份,还减轻了学生干部的负担,使班级学生干部始终充满活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学生都先后担任干部,他们都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值日班干制”不仅是检验学生能否胜任班级管理的试金石,而且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展现自己、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

四、班级日记制

为搞好班级工作,要在班级建立班级日记制度。班级日记的内容主要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同时,建立《好人好事记录本》,传递和扩大班级“正能量”。

班级日记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为:要求值日班干部轮流记录每天班级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相当于班级全员轮流写作。班级日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记录的内容也由日常生活情况,逐渐增加对班上事件的评述。每周的班会课上,每月的评比会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阅读班级日记,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

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从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喜闻乐见,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话说,既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优点,也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

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好人好事的正面效应,又让学生有了自己身边的道德榜样,让学生们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

五、表扬激励制

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

1. 设立奖项,实行全方位鼓励。

每月设立“进步奖”、“达标奖”等,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给予全面评价和鼓励。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选出优秀,树立榜样,激励先进。

2. 定期评奖,采取不同形式给以鼓励。

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班民主评奖活动。在小组评比中,每一个值周班委,每周结束后,对以前的工作都要在周一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全班同学或突出的个人在行动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在月达标评比中,让值周的每个班委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较好的同学。

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契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谈谈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篇4

一、以“生”为本,情感育人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以生为本”,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如果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就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尊重学生。科学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当尊重的需要被满足时,个体才会体验到生活的价值,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重要,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重要,个人的品质、能力会有超强的提升,还要学会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当一个人受到了周围人的赏识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就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并且,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己。

二、“自我”管理,发展能力

新课改的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所以,班主任应该把班级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上,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现自我提升。班主任可以采用“学生自我推荐”、“选手竞选演说”、“全班学生投票”等程序,给学生提供公平的“参政议政”舞台。“班干部选拔”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实施“班委轮换制”、“值日班长周换制”、“专项任务承包制”等不同措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从前台退到后台,做班干部的好参谋、强后盾,比如“班会课”,以前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个人表演场,现在必须学会将班会课还给学生,由班委会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商定班会的主题,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避免班主任“一言堂”。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由被管理者转变成管理者,从而实现自律,这样才能实现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营造氛围,环境育人

新课程理念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班级管理也要讲究规章制度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并重。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气氛、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的环境等,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在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班主任可借助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环境布置等显性媒介,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创建积极、上进、文明、高尚的班级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比如,学校每学期的拔河比赛,我都精心准备,动员大家全员参与,因为一场势均力敌、顽强拼搏得来的胜利,对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形成所贡献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再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项活动对学生心灵的洗礼,胜过班主任单方多次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保持每天干净、整洁的教室卫生,也是创建良好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四、整合资源,共育新人

新课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也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学生的家庭资源,力争使家庭能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让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交换意见,交流经验,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统一教育要求,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家长会,珍惜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应将班级所做的工作及学生取得的成绩如实汇报给家长,真诚交流,彼此信任和支持。平时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给家长的一封信”,谈谈本阶段学生教育的特点,明确学生的阶段性任务,期待家庭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等,信的回执设计“家长反馈”栏,家长可将建议、要求、疑问写在上面,达到双方的有效沟通。班主任还要广泛应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现代交流工具,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家校携手共进,共育希望。

全面发展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篇5

一、班级管理中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和事业有直接的影响, 而且关系整个社会、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1.全面发展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关键。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一个在某方面绽放光彩的人未必能够实现最终的梦想, 只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才能最终托起他心中的太阳。”可见, 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这个人才有可能在将来生活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梦想成真。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切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关注学生梦想、辅助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 是引导学生全面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举措。

2.全面发展是学生为社会贡献自我价值的关键。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 只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才能在将来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 社会需要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人才资源, 诚如人们所说的:“21世纪, 各个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切实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是教师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的需要, 是引导学生为社会贡献更多聪明才智的需要。

二、学生的全面发展涉及哪些具体方面

传统班级管理中, 教师更关注学生成绩的进步和整个班级秩序的稳定。其实, 仅仅做到这两点是不够的。学生成绩进步并不意味着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和身心素质的健康提高;班级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也不能保证整个班风、学风的和谐积极。只有真正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才算尽到了为人师者的基本使命。全面发展视角下的学生素质牵涉很多方面,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三个方面。

1.身体素质的发展。

毛泽东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毋庸置疑, 一个人即使再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也很难做出一番事业。因此, 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长时间待在教室里伏案而学, 其实未必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才能在保证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之后, 不仅整个人在学习中能够呈现出更好的精神面貌, 吸收和记忆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最重要的是, 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个习惯无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 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 就会大大减少生病的可能性, 相对节省学习时间。

2.心理素质的成长。

随着很多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学生处于成长时期, 心理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 他们在面对压力或者其他一些消极事情时, 本身不具备很强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其次, 学生长时间处于课业的压力之中, 比较容易因为压抑等情绪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再次, 学生这些心理上的问题轻则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 重则会导致学生各种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的相继出现。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3.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以往我们评价一名教师班级管理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是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有进步。其实, 单纯的成绩进步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了, 新时期, 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发展。成绩进步只标志学生知识掌握这一个方面, 并不标志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而当今社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 更关注的是应聘者的工作能力。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 合作能力。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 只有投入到集体之中, 才能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在与人合作方面不是非常积极主动。如果在求学时候不能全面发展合作能力, 学生就很难在将来的工作中、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 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习知识之后只会书面答题、不懂得学以致用, 那么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是不够的, 就是亟待提升的。考试只是检验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效的途径, 并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学生真正应用知识的能力才是与学生将来的综合竞争实力紧密相关的。

三、如何有效推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善于观察, 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

全面发展不仅指学生能力薄弱部分的进步, 更指学生优势的全面开发和进一步提高。观察无疑是我们把握学生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 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 掌握更多信息, 为之后的班级管理做好前期准备。

2.提供机会, 让学生在展示和合作中进步。

发现和把握学生优势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优势。学生优势的发展无疑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还要顺势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总之, 班级管理无小事、学生发展无小事,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明白自己不是一个管理者, 而是一个服务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和谐美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班级管理是影响班级发展、班风学风建设、学生进步的关键因素。一个善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 还能够有效推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 而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实力。本文尝试议论全面发展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 篇6

一、创设体现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实行素质教育,大力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任。

二、引入学生干部管理的竞争机制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干部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三、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个体,不可能任由教师安排。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与理解,班主任老师就必须换位思考,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思考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外在要求,做到尊重学生。

四、构建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后进生常常因为心理、生理、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而纪律差、学习成绩差,这是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

五、民主地处理问题,给学生“辩护”的权利

民主不仅容易使学生乐于与你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辩护”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尊,学生懂得自尊,班主任应当高兴。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新课程的理念,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各项工作不断进步,改变了以往班级工作过于僵化、千人一面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公平、人性化的班集体。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应成为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们都能“动起来”,都有参与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锻炼的机会,成为班级的主人。

关键词:班级建设,班级管理,自我评价,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亚军.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

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 篇7

1. 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能力减弱。

实行走班制后,许多的学生不在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难以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2. 容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

“走班制”属活动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原班级,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容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

3. 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带来困难。

一方面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走班”上,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走班”,容易造成班集体观念的淡化。

4. 学生间的不良影响存在较大隐患。

在“走班制”下,由于学生是流动的,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扩大到全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各不相同,在频繁的走班中,不良表现相互影响的范围也变得更大。

二、“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对策

1. 完善班级管理机制。

(1)完善学生编班方法。一方面压缩A班,扩大B班。根据常态分布,大部分学生处于中间水平,只有部分学生处于两端。因此,按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班是不符合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分班应该是压缩A班,扩大B班。另一方面建立学生选班常态机制。学生分班是相对的,不应固定不变,要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变化重新选择教学班级。(2)强化综合管理。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观念,构建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防止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3)增加班主任人数,延伸班主任工作范围。实行班主任组合制,即两个班的班主任互为对方班的副班主任,同时负责两个班的班级管理,使班主任的管理从原班级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也可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课外辅导。(4)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收集处理师生意见等;另一方面建立起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

2. 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

(1)配备科代表。每个原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商定科代表1名,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等信息及时传递给班主任。(2)民主选举班干部。先由学生根据班委的基本条件,如学习自觉、自控能力、热心服务、团结同学等进行投票选举, 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特长与能力确定具体职务。(3)强化班干部管理。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反馈、总结和交流,取长补短,表扬先进,鞭策后进。(4)建立学生帮扶制度,实现共赢。采取“结对”方式,让每个班干部与后进生交朋友,制定和落实互助计划,一方面让后进生在班干部的帮助中得以进步,另一方面可使班干部在帮助后进生中得以提高。

3. 建立学生周记制,扩大师生交流渠道。

学生通过周记的方式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教师则通过学生周记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导学案。

4. 加强内功修炼,树立班主任权威。

上一篇:先学下一篇:中低年级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