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2024-06-07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精选12篇)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1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因此就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细读来增加对文章的感悟,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文文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意味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构建教学文本,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跟着教师进行文章细读的时候,学生能够在对反复斟酌之中获得阅读知识,语文素养也在反复的训练之中逐渐提高。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阅读的细读教学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其预期的效果,具体的表现主要如下: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对于什么事情都是充满着期待,但是由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参与文本细读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不理想。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一个良好的启示,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文本细读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深

有的教师在进行文章的讲解的时候,喜欢从文章的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希望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掉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文章有过深的理解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就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大量的解读的时候,势必会占用掉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就不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使得本末倒置,学生的文本细读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也不会得到锻炼。

二、改善中低年级语文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多元解读

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发散,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尊重学生的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解读,不要用统一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之间本身就是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的,不论读者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是不能够完全体会作者的意思的,因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思维多么的发散,都是需要在一个范围内的,不能够和作者的本义发生太大的偏差,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必须要注意无论怎么解读,文章终究表达的是和“哈姆雷特”有关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小鹿的玫瑰花》这课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处,鹿弟弟对小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品读一些这句话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思,“既然小鹿不能看到自己种的玫瑰花,那么为什么还是没有白种呢?”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就会说“因为小鹿种的花给黄莺和微风带来了欢乐,帮助了别人,因此就是没有白种的!”学生这样的回答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这也说明孩子们怀着一个善良的心。但是有的小朋友就说“我觉得还是很惋惜,明明辛辛苦苦种了玫瑰花,没有看到就是白种了!”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认知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真善美的心态来进行阅读。经过这样的一个练习的过程,学生就会知道在进行细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限制地品读,而是要遵循文章最基本的规律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注重整体阅读,挖掘文章空白

语文的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使得学生能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句和含义,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就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因此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在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能够获得完整的文章信息,对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核心价值观能够做到完整的把握,一切细读都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否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往往会纠结于个别字句,破坏了整个文章的美感。在整体把握文章以后,再对文章中细节的遣词造句进行品读,分段分层次地进行阅读,对文章的上下文的逻辑进行把握,品读文章的关键字词,来对文章中的空白进行解读,从而提出作者的用心之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手捧花盆的孩子》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国王在走过孩子的身边的时候,“脸上没有露出一丝高兴的表情”,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来对这句话进行品读,“那些花盆里面的花明明就很漂亮,为什么会不高兴呢?”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来对文章中的这些留白进行品读,“是不是因为那些花并不是国王给的种子种出来的花,所以才不高兴呢!”在整个文章中就需要围绕“种花”、“开花”、“不能开花”这样的关键词,进行品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一个解读过程,学生在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自主地去品读关键词,在不断地练习中就会形成敏锐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认知,深入浅出教学

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阅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将自己的成人化的、专业化的理解完全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生直接接受教师给的答案是不能够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所谓的深入浅出,指的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深化文本的阅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浅化,通过浅白的语言来解读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深入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细化,还需要注重从文化背景、人生体验以及审美情趣等来进行细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回乡偶书》的时候,在诗中出现了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要“笑”,一个“笑”中蕴含着怎样的感觉。有的学生会说:“就是因为诗人的样子太奇怪了,觉得很搞笑,所以才笑!”教师再接着引导学生“诗人在看到这个‘笑’的时候是这样的情感,难道也是高兴的样子吗?”学生回答不上来以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细读,“是不是一个‘笑’字就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诗人回到家乡以后对物是人非的状况已经感到无限感慨了,孩童不经意的一个‘笑’是不是给了作者重重的一击,看似平淡的一句,戛然而止,有问无答,余音绕梁,将作者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在对个别关键字眼或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品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也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摘要:阅读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后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细读阅读习惯,在慢慢体会之中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髓。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细读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策略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2

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研讨,一般是从事物的外表现象出发,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个科学经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综合渗透运用推理、归纳、分析、演绎、联想、抽象等思维手段,扩展深化对基本事实的分析,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同时对他们的意志、情操、志趣、心理品质及其他非智力素质进行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熏陶。在指导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以保证研讨顺利有效地展开。

一、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因此出现没有语言的思维和“迷路的研究”等情形并不奇怪。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大胆假设,充分研讨,使孩子们得到更多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

1.课堂整体设计上要有策略,研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研讨的参与者。比如中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弱,常常制约了思维的启动,使研讨陷入困境。在教学《植物的茎》一课观察茎有什么特点时,因为观察点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散漫,小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够,在研讨开始就出现了语言空白。如果把各种植物的茎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学生对茎的观察有了背景,就可能启动思维,引发语言,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2.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加以疏通,才能使研讨顺利进行。比如教学《空气与燃烧》一课,讨论杯子里的蜡烛灭掉的原因时,有位学生回答说:“因为空气变热了,所以火就灭掉了。”另一位学生则更明确地说:“燃烧需要冷空气。”学生怎么会把问题引申到冷热空气上去呢?原来是上节课讲了《空气的流动》后学生把知识点迁移了,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怎么办?如果简单的一句话否定掉了,肯定会破坏整个研讨气氛。我就再提一个问题:“空气冷热真的与燃烧有关吗?”很快有学生提出异议,于是新的研讨开始了。如此一辩,学生的思维很快走出迷沼,走向解决问题的实质方向。

二、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L・S・维果茨基指出,思维和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根源,可能存在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思维和语言联系起来,使其彼此丰富并且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概念。孩子们在摆弄操作材料时,许多发现进入他们的头脑,但只是不明确的、片断的、多变的前语言信息。这就是中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状况。如何处置呢?通常有三种做法:

1.保持孩子们的语言原貌。

如《空气的流动》中讲到风是有力量的,四年级学生很难一下说出“力量”一词,他们会用“能使帆船前进”“推风车”等等语言表达,那么教师就不一定非要学生说出“力量”一词不可。

2.适当时机,提供词汇。

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词汇,主要是指对形成概念的关键词要适当点拨。如研讨物体怎样振动发声时,学生发言:“钢尺在上下颤动,有很多叠形”,“鼓面跳动”……这些描述都是具体的、生动的,但不是科学的词语,教师就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直接归纳出:这样的运动就叫振动。这样就帮助学生度过了语言难关。

3.学生语言的相互作用。

浅谈中低年级的词语教学 篇3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从而成就了全文的深厚情感。如果我们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就能把词句作为抒发情感的工具,让他们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者在《特殊的葬礼》一课教学中,给学生两组词语让他们细细品读: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逐渐枯竭 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在品读中,学生读出了瀑布的豪壮,也读出了瀑布的垂危,深刻体会到了瀑布的变化,抒发出了对昔日瀑布的喜爱和对现实瀑布的惋惜之情。语感的培养从词语开始,对词语动情地朗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词语中充盈的生命活力,开启他们丰富的情感。

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理解词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如《争论的故事》中“两全其美”一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读词语的前后内容,学生自然很容易地找到有关句子加以解释:“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这样两方面都满意地顾全到了,这就是“两全其美”的意思。有时,同一个词语在字典中有不同义项,如若让学生结合课文来理解,他们便能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词语就像一扇窗,打开窗户你会发现窗外无限的风光。透过词语,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让词语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让词语更具有活力。如在《秋天》一诗中“井井有条”这个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读到这儿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金黄的稻子翻滚着波浪就像跳着舞,洁白的棉花手拉着手享受着阳光,红褐色的高粱像喝醉了酒挨着同伴,田野整整齐齐的。”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透过他们的想象,我们窥视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个个词语,更是一幅幅五彩的画、一首首优美的诗、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

词语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阐述,是生活的再现,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来更好地理解它。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中有“拦腰切”一词,就可以让学生先摸摸自己的腰在哪里,差不多是身体居中的部位,从而理解“拦腰切”就是从苹果“腰”部开始切。理解“新绿”一词,可以让学生想想春天小草刚刚长出来时是什么样的颜色,引导学生把词语的理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和世界,让词语牢固地贮存于学生头脑中不易忘记。

学生学习词语不仅是为了理解课文,而且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众所周知,学生害怕写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语贫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文里的一些词语,拓展延伸出更多的词语,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有一句是“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其中的“五彩斑斓”一词,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通过一个词语拓展出更多的词语,这样就让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词语积累。

除了拓展一些近义词、反义词外,学习了课文中的词语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一类的词语,如学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学生会说出很多,这样就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词汇,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笔下生花。

当然,学习词语更高的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如果他们学会了一些词语而不去运用它,久而久之就会忘记。因此,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写写,在说与写中积极地运用词语,使这些词汇更牢固地识记在头脑中。提高词语的运用频率,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在《春到梅花山》一课中,可供学生积累运用的词语有:景色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先来说几句话,学生会用这些词语说话了,今后也就会运用了,这些词语就内化成学生语言的一部分,进而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再如,在学习《看菊花》一文时,学生学到了描写菊花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词语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菊花呢?学生想起“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等词语,无形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词语,发展语言。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4

一、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基础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以及质疑的精神, 这样才会引导学习主体生发出一种探究的欲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质疑的作用常常要比对问题的解决更为关键。在英语课文教学中, 学生只有敢于提出问题, 才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下学期总结in、on、at用法时, 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要求学生在第二天课堂上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说出来, 比比谁提得更多更好。这时, 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in和on:长在树上的用on, 不是长在树上的用in, at又在什么时候用呢?on, at, in这三个常用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和地点, 但具体怎么用呢?学生在提问题时, 充分开动了脑筋, 总想提出一些与别人不同的问题, 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主动自主学习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由有疑到敢问, 由敢问到联想, 正是创新的美妙前奏。学生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 受到启示, 触发联想, 产生新的观点, 也就萌发了创新。

二、民主和谐是创新意识的氛围

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 更渴望外界给予的肯定。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就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 适当地给予学生多一些的肯定, 充分挖掘其英语知识构成中的亮点。如在4B下学期be动词的复习要点中, 总结了be动词的用法。在讲用法前我试着先让学生做了以下练习, 85%以上的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以下题目。

1. ________ you a doctor?

2. I ________ in Class One, Grade Six.

3. What ________ that?

4. What row ________ you in?

5. How old ________ you? I ________ eleven. ________ you eleven, too? Yes, I ________ .

6. ________ this your new coat?

7. Hi, Peter. This ________ Dick.

8. Excuse me. What ________ your name?

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看谁是回答这些英语问题的佼佼者?“佼佼者”这样带有光环的称谓对于小学生而言, 就会形成其努力思考、大胆展现自己的强大动力, 从而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be动词的用法。接着让学生根据题目总结be动词的用法, 教师最后只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由此, 我们就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因势利导, 将“very good”、“你很棒”等这样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 无形中就会构成小学生展现自我的动力之源。

三、多向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

多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多向思维是从不同角度, 对已知的条件进行分析综合, 实现问题的解决。比方说, 在训练学生掌握“What i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子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具或者一些小动物等, 直接展示实物或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展示图片, 并将其融入到一些对话情境中。学生们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之后, 就会踊跃回答:This is an apple/a pencil/dog...。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被调动起来, 很轻松就掌握了授课中的重要句型, 我们再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优势, 自然达到了一种拓宽知识面, 培养小学生开拓思考空间的目的。学生们在自我创设的情境中, 利用口语将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既锻炼了自身的口语表达水平, 也在自我创设的情境中添加了自我创新型的表达内容, 加之教师的肯定性的点评, 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就会不断提升。这样灵动的授课氛围的构建, 正是体现了新课改模式下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要求, 打开了英语教师“一言堂”带来的症结, 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了授课情景之中, 将传统的学习英语的模式“要我学”, 转化为了“我要学”的新型模式。

四、鼓励求异是创新意识的手段

探究我们人类对于创新意识的渴望程度, 我们会发现, 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渴望自身是一事物的探究者、挖掘者, 在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更是凸显着这样的需求。学生都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希望自己的答案是别人没想到的。这也就是他们萌发出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对这一点,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他们求异, 寻求与别人不同的解答内容。如在教完26个字母后, 给学生一个填字母组成一个单词“h _ t”这一联系内容时, 要求学生补上一个字母组成不同的单词。学生看到题目, 自发性地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一部分学生更是生发出了一种与新校本不同的观点, 但是和原来所存储的知识又有很大关联的问题, 那么,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 并给予一定的肯定, 将学生的这份自我创新的意识提升到更有助于学习的高度, 挖掘其创新潜质, 成为英语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动手操作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大脑与手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者是互为促进的因素。大脑的思考和手势表现之间相互融合, 具体的行为对于学生大脑的创新意识有着巨大的推动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 包括脑、口、手参与其中, 就会不断地探究出新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英语知识构成水平为依据, 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相关感官参与到教学情境中, 从而将其创新潜质激发出来。比如我在教表达感情和感受方面的happy、sad、hot、cold等单词时, 就用动作及表情展示其特点, 并鼓励其最大的想象力。如教授hot (热) 时, 我用语言描述并鼓励他们演示热的动作, 热的程度, 有些同学甚至脱下了毛衣, 反之, 在教授cold (冷) 这个单词时, 我自己几乎用颤抖的声音发音, 于是, 教室一片瑟瑟声, 真可谓“可怜身上衣正单”, 都不由自主地抱紧了胳膊。因此,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运用恰当的体态语及面部表情, 学生就会特别感兴趣, 并且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 使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操作中跳出了教材所确定的框框, 萌发了创新的意识。

小学中低年级作文 篇5

十二月三日,一个寒气非凡,北风呼呼的冬天,那一天我们班安静非凡,因为下午要举行“第一届步步高英语听写大赛”有了这次比赛机会,我不觉得冬日那么的寒冷,但心中几张万分。我心中有许多期盼,要是考了以百分,我真会得到一台点读机吗?如果笔顺写错了,会扣分吗?„„我心跳加速已经到嗓子眼了,我加紧准备。进入考场,因为我在前面所以第一时间我进入状态,同学们小心翼翼的把点读机上的机器笔拿下等带机器读题听音。第一轮二十人细细听写【叮咚】【叮咚】看了点对的很多,‘啊’哦’啊‘哦’看来答错的夜不少,终于公布成绩了。我考了一百分我喜出望外,兴高采烈。第二轮比赛开始了,虽然我在最后坐着但我体会到了没考满分同学的遗憾,我看到同学们努力仔细认真的结果,第三轮同学更是小心翼翼的,我听了但我也为别的努力的人家有,我想每个人都收获一个很好的成绩十二月五日步步高点读机人员有来学校公布晋级决赛的人,发下大大的奖状,发下卷子,我是多么的开心。

通过这次比赛我懂了,努力加油的人,可以收获很好的成绩,但是成绩不好的人也不要遗憾,这是我最大的荣耀。种树真开心

在 一个晴天的早晨,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带着一棵小树苗来到了山坡上,准备种树。山坡上花儿朵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地一片新绿。小姑娘想:在这里种上一些 小树一定很不错,有这么多花草陪着小树,小树就不会寂寞了。说干就干,小姑娘找了一块花草少一些的地方,用带来的铁铲开始挖坑,才挖了一会儿,小姑娘就已 经气喘嘘嘘、满头大汗,她想:种树虽然快乐但是也很辛苦,看来我们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绿化。这样想着,她又继续挖了一会儿,树坑总算挖好了,小姑娘 把小树苗放入坑中,小心地用手把周围的泥土压住小树的根部,等小树能完全站直了,再用铁铲轻轻地为小树培土,接着给它浇水。哇!小树终于种好了!在春风中,小树轻轻地摇摆着身子,似乎在向小姑娘微笑。小姑娘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高兴极了,她看着四周的花草,觉得自己种的小树最好 看。这时,几只美丽的小蝴蝶飞了过来,蝴蝶说:“这位小姐姐真好,为我们的家园又添了一份绿。”小姑娘好像听见了这些话,心里高兴极了!她想:我以后还会 种许多更美、更好的树和花,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更漂亮!过了好几天,许多游客都来到了花园里,他们都说:“这棵小树真美啊!” 小姑娘听了,觉得那天种树真的好开心!

救护受伤的小鸟

一天下午,放学后。小刚独自回家,突然,他发现一只小鸟在马路旁挣扎,还不时的发出****声,他连忙跑过去一看,呀!是只受伤的小鸟。小刚心想:小鸟怎么会受伤呢?它怎么会掉在这里呢?多可怜的小鸟啊!想到这里,小刚连忙把可怜兮兮的小鸟捧在手中,飞快地向家跑去。

到了家,爸爸好奇地问:“儿子,你怎么把小鸟带回家来啦?”

“这只小鸟受了伤”,小刚一边说,一边摸着小鸟。“你快帮它包扎一下吧”!

爸爸想:这次可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这个忙一定得帮!想到这儿,爸爸急忙拿来药水、绷带和剪刀。首先爸爸把药水抹在小鸟的翅膀上,然后用剪刀剪下绷带,再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口。小刚也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包扎结束后,小刚就把小鸟放进了笼子里。从此小刚和爸爸每天都细心地给它喂食,洗澡。小鸟每天都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小刚和爸爸也兴奋不已。

一天天过去了,经过小刚悉心照料,小鸟基本痊愈了,但是,最近几天,小刚再也没听到小鸟的歌声,而且也发现,小鸟经常撞笼子,小刚很奇怪,带着疑问把发现的这种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可能是小鸟也需要自由,咱们放了它吧 ?“

“那......”小刚犹豫不决,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

一天,天气晴朗。爸爸带着小刚和小鸟来到田野上,父子俩打开笼子,把小鸟放了出来。爸爸向小鸟摆手,小明的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小鸟在他们头顶上盘旋了几圈,似乎也恋恋不舍,小鸟一边飞一边冲他们叫了几声,好像在向他们道谢,然后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救护受伤的小鸟

星期一的上午,太阳渐渐西沉,小明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从树上落下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痛苦地叫着、挣扎着,叫声非常悲凉。于是小明双手捧着小鸟,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爸爸走过来说:“儿子回来了,你手里捧着什么东西?让我瞧瞧。”

“这只小鸟受伤了,”小明焦急地说着,“你快给它包扎包扎。”

“好、好,我这就去拿药箱“,爸爸一边说,一边拿来药箱,取出药水,往小鸟的伤口上抹,接着他又拿起绷带,用剪刀剪断,缠绕在小鸟的腿上。

包扎结束以后,小明把小鸟放进了鸟笼里。从此以后,每天早晨都能听到小鸟悦耳的叫声。过了一段时间,小明发现小鸟的声音不再那么清脆,它时而猛撞鸟笼,时而含着眼泪往窗外看。小明不解,就去问爸爸:“爸爸,鸟儿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啊,它怎么了?”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儿子,我希望你理解两点——

一、这只小鸟估计是要获得自由,不想生活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二、它应该还有父母亲,它要回家跟它们团聚。”

儿子点了点头,又说:“爸爸,那我们把它放了吧!”爸爸同意了。

父子俩驱车到郊外,把鸟笼从车上拿下来。儿子慢吞吞地打开笼子,小鸟飞了出来。儿子豆大的泪珠“咕噜咕噜”地滚了出来。小鸟似乎也恋恋不舍,在他们头上盘旋了几圈后,才飞走了。小明和爸爸不住地向小鸟招手,口里不停地说着说:“再见!再见!”

保护青蛙

第一小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天气情况、人物心情和环境描写。例:一天,(天气情况)。小宝背着竹篮,„„来到小河边。小鸟在枝头„„。只见那„„。

第二小节(第二幅画):重点写青蛙的活动情况、小宝的心理活动和捉青蛙的动作。

例: 突然,一只碧绿碧绿的大青蛙,„„。(蹲 /跳 张开 伸长 长舌头一卷)小宝看见了,心想:如果„„。于是,他就卷起裤腿,轻手轻脚走进小河里,还好,河水只到他的膝盖下。他眼疾手快,伸出双手,猛地一“扑”,就把青蛙逮住了,并放进了竹篮里,高高兴兴地朝家走去。

第三小节(第三幅画):重点写奶奶和小包的对话。

例:回到家,小宝就兴奋地跑到奶奶面前炫耀,自豪地说:“瞧,„„”奶奶吓了一大跳,生气地说:“小宝啊,你怎么能把我们的‘保护神’抓来呢?快把它放回去。”小宝听了,指着青蛙,奇怪地问:“ 它?‘保护神’?”奶奶语重心长地说:„„没有它,„„。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随便捕杀它。乖,快把它放回田里保护庄稼吧!”

第四小节(第四幅画):写清事情的结果——小宝知错就改。

例:小宝听了,(神情描写),小声地说:“奶奶,我错了,我这就把它给放了。”于是,小宝抱着青蛙来到小河边,把青蛙放回到小河里。看着„„,小宝„„。这时,小鸟又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好像在说:„„。

保护青蛙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小宝背着竹篮,蹦蹦跳跳地来到小河边。只见那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动着,发出轻轻的潺潺声。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唱着美妙的歌曲。

突然,草丛里跳出一只大肚皮的青蛙,只见他猛的向上一蹦、张开大嘴、伸长舌头、迅速一卷、就把一只小飞虫卷到了嘴里,当作了他的一顿美餐。小宝看见了,心想:如果把它带回家的话,那家里的蚊子总会被他吃光的。于是,他就卷起裤脚,轻手轻脚地走进小河里,还好,河水只到他的膝盖上。他眼疾手快,伸出双手,猛地一“扑”,就把青蛙逮住了,并放进竹篮里,高高兴兴地朝家走去。回到家,小宝就兴奋的跑到奶奶面前炫耀,自豪的说:“瞧,奶奶,你看我把青蛙抓住了。”奶奶吓了一大跳,生气的说:“小宝啊,你怎们能把我们的‘守护神’抓来呢?快把它放回去。”小宝听了,指着青蛙,奇怪地问:“它?‘守护神’?”奶奶语重心长的说:“如果没有它,我们世界上的蚊子就没有人吃它了。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随便不杀它。乖,快把它放回田里保护庄稼吧!”

小宝听了,羞愧难当,小声地说:“奶奶,我错了,我这就把它给放了。”于是,小宝抱起青蛙,把青蛙放回到小河里。看着青蛙在急急忙忙地捉害虫,小宝这时懂得了大家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这时,小鸟有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好像在说:“小宝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保护青蛙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明拿着网兜和瓶子去小溪里捉蝌蚪。他来到清澈的小溪边,看到一群群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游来游去。一条条小蝌蚪好像一个个小逗号,又好像一个个小音符,可爱极了!它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摇着尾巴,欣赏着自己的美丽风姿;还有的在玩泡泡„„有趣极了!小明越看越喜爱,拿起网兜兜了一些小蝌蚪装进瓶子高高兴兴地捧回家。

傍晚,吃过饭后,小明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听广播。突然,他听到广播里正在播出公益广告《保护青蛙》。他赶紧去书架上找出《百科全书》来查找资料。“噢,原来小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青蛙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它一天能抓一千多只害虫呢!” 于是,小明赶紧拿起盛小蝌蚪的瓶子,跑到小溪边把小蝌蚪全部倒回小溪里。小蝌蚪在小溪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好像在说:“谢谢你,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当一个捉害虫的能手。”

(青蛙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回来了,就高兴的游了过来。小亮看见青蛙一家团聚了,自己心里也非常的开心。)

聪明可爱的我——小金鱼

我是一条人见人爱的小金鱼,我来自北京的一家宠物超市,小主人的妈妈一眼就看上了我,怕我孤单她还给我找了一个漂亮的小伙伴,我们做为小主人六岁生日礼物来到这个温馨的家。我的小主人叫郭旭,他像爸爸对待孩子一样疼我们爱我们,给我们取名“聪明王子”和“白雪公主”。你没猜错,我就是那位即聪明又可爱的王子。

我穿着一身金黄色的铠甲,如金子般闪闪发光,显得神气极了。我的朋友穿着一身洁白的长裙,宛如仙女一般。它头顶那一抹红又好似公主头上戴的皇冠一样光彩夺目。我们刚见到毛手毛脚的小主人时可被吓坏了,他在家又蹦又跳比我还淘气呢!有时喂我们吃鱼食时,不是把食砸在我的头上就是仍到我的尾巴后面,害得我转了几圈才找到,可把他给乐坏了。记得去年暑假,小主人被可恶的蚊子咬了一身的包包,气得他一连打死了好几只,小主人偷偷拿了一只丢给我,我腾空一跃张口吞了下去,噎得我够呛,还差一点摔倒,却没尝出什么滋味,好像味道还不错,好想再品尝一只,就眼巴巴地盯着小主人,刚开始他还为我担心呢!后来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又给我们接二连三的喂了好多只,看我们吃得高兴,小主人的气也消了。

现在的小主人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有什么好吃的,他总会第一时间和我们一起分享。在他学习的时候,我们也会安静地欣赏他。聪明的妈妈300字作文

我的妈妈很爱我,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他很喜欢看书,也爱好上网,用书上、网上学到的生活小常识关心着我的生活。

每天都穿着厚厚的运动鞋去上学,在学校里跑啊、跳啊,有时候会出很多脚汗,弄得鞋子里潮呼呼的、臭烘烘的。

有一天,学校举行运动会,我参加里接力赛跑,回家以后,我把鞋子一脱,满屋的臭气,我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小脚印。妈妈说:“你的鞋子又臭又湿,我有办法!”于是她用棉球蘸了一些酒精把鞋子里里外外擦了一遍,又把几粒卫生球压成粉末,洒在鞋垫的下面。过了两个小时,妈妈把粉末倒了出来,用吹风机把鞋子吹干,还在每个鞋子里滴了一滴柠檬精油。

妈妈告诉我,酒精能带走湿气,卫生球能保持干燥,精油能驱除异味,我看着这双干干净净的鞋子,不由地心想:妈妈真聪明啊!妈妈对我真好

母爱是春风,母爱是细雨,就像一种独一无二的爱在你身边。

爸爸出差的日子,只有我和妈妈在家。一天,我晚上发起了高烧,用体温计一量是40度,妈妈吓坏了。赶快起身去拿冷毛巾,敷在我的头上,把我塞进被子里。我烧的迷迷糊糊的时候,感觉头上冰冰凉凉的,很舒服。睁开眼睛一看,妈妈正用烧完的白酒给我擦额头呢!妈妈用酒给我擦拭全身,还让我多喝温热的白开水。妈妈见我还没有精神头,眼泪都掉下来了。我笑了笑,对妈妈说:“妈妈,别担心,我没事的。”妈妈把我搂在怀里,喂我吃药,安慰我说:“别怕!一切有妈妈在!”。妈妈又给我量了一下体温,还有点发烧,不过我感觉好多了。虽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可妈妈还是寸步不离的陪着我照顾我,一直没有合眼睡觉,妈妈好辛苦啊!

第二天,一醒来我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的感冒居然全好了。也许,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吧!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美丽的欧洲。我且不说那浪漫的塞纳河,也不说那古老的罗马,更不说那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就说说那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餐厅的故事吧。

那一天,夜幕降临了,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云朵身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外窥探着。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像一只只淘气、幼稚,然而又充满智慧的小眼睛。

我们一家人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沐浴在这清凉斑斓的夜色中,抖落一身的疲惫,轻松惬意地走在平坦而整洁的石板路上,来到了一家意大利披萨连锁店准备吃晚餐。据妈妈介绍,这家意大利连锁店就如同美国的肯德基,在意大利经营着经典意大利食品,例如:披萨、意大利面等等。同时,也为了方便外国游客,也经营泰餐和日餐。

我们走进了餐厅,还没等我来得及看一下餐厅的整体样子,一位高挑身材、金发碧眼,身穿红色连衣裙,外扎橘黄色围裙,漂亮的女服务员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您需要在这里用餐吗?请跟我来吧”她用略带意大利腔调的英语热情地说。

“谢谢,我们想看意餐和泰餐的菜单,您方便给我们取一下吗?”妈妈跟着服务引的引导,一边走向作为,一边用英语回答。

不一会,妈妈点的丰盛美食摆满了餐桌:有地道纯正的意大利面、香味扑鼻的烤牛排、冒着热气的苏伯汤„„

正在这时,店门又开了,进来了一对年轻男女。那位男士个子不高,穿着T侐和牛仔裤,看起来整洁而朴实。与他牵手一起走进来的那位女士,长长的黑色直发像瀑布一样散落在肩头,光洁白皙的脸庞,身穿白色的连衣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童话世界的白雪公主,我们就叫她白雪公主吧。

只见,白雪公主悄悄地用中文对男士说:“我想尝尝地道的意大利披萨。”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会英文的。”男士胸有成竹地说。

“您能给我看一下披萨菜单吗?”男士用掺杂着中文口音的英语问。

女服员礼貌地递给男士好几本菜单,用英文说:“这是我们店里的所有菜单。”

男士快速地翻阅着菜单,突然手指着其中一款菜名,兴奋地对白雪公主说:“我找到我认识的单词了,steak,牛排,这款披萨咱们在国内没有吃过的。”白雪公主听了,两只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变成了弯弯的月牙,满脸幸福地依偎在男士的身旁。

见他们如此兴奋,女服员的脸上掠过一丝迷茫:“就这些了吗?”

“是的,一个足够了!”男士按捺不住内心地喜悦,肯定地说。

一眨眼功夫,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女服员笑眯眯地送来了一小块精致的牛排。

男士瞪大了眼睛,“不,这不是我要的!”他激动地说,“我要大大的、圆圆的披萨!”他着急地用手一圈一圈地画着圆形。秋天的景色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枫叶落了。大燕飞到南边去了。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古今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做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田野里,漫山遍野发了黄,是收割庄稼的时节了。今年雨水频,这是山地最喜欢的。谷子被饱满坚实的大穗儿压弯了腰,随着微风一起一伏地漾着。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因此就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细读来增加对文章的感悟,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文文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意味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构建教学文本,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跟着教师进行文章细读的时候,学生能够在对反复斟酌之中获得阅读知识,语文素养也在反复的训练之中逐渐提高。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阅读的细读教学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其预期的效果,具体的表现主要如下: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对于什么事情都是充满着期待,但是由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参与文本细读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不理想。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一个良好的启示,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文本细读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深

有的教师在进行文章的讲解的时候,喜欢从文章的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希望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掉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文章有过深的理解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就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大量的解读的时候,势必会占用掉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就不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使得本末倒置,学生的文本细读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也不会得到锻炼。

二、改善中低年级语文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多元解读

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发散,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尊重学生的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解读,不要用统一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之间本身就是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的,不论读者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是不能够完全体会作者的意思的,因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思维多么的发散,都是需要在一个范围内的,不能够和作者的本义发生太大的偏差,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必须要注意无论怎么解读,文章终究表达的是和“哈姆雷特”有关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小鹿的玫瑰花》这课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处,鹿弟弟对小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品读一些这句话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思,“既然小鹿不能看到自己种的玫瑰花,那么为什么还是没有白种呢?”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就会说“因为小鹿种的花给黄莺和微风带来了欢乐,帮助了别人,因此就是没有白种的!”学生这样的回答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这也说明孩子们怀着一个善良的心。但是有的小朋友就说“我觉得还是很惋惜,明明辛辛苦苦种了玫瑰花,没有看到就是白种了!”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认知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真善美的心态来进行阅读。经过这样的一个练习的过程,学生就会知道在进行细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限制地品读,而是要遵循文章最基本的规律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注重整体阅读,挖掘文章空白

语文的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使得学生能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句和含义,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就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因此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在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能够获得完整的文章信息,对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核心价值观能够做到完整的把握,一切细读都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否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往往会纠结于个别字句,破坏了整个文章的美感。在整体把握文章以后,再对文章中细节的遣词造句进行品读,分段分层次地进行阅读,对文章的上下文的逻辑进行把握,品读文章的关键字词,来对文章中的空白进行解读,从而提出作者的用心之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手捧花盆的孩子》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国王在走过孩子的身边的时候,“脸上没有露出一丝高兴的表情”,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来对这句话进行品读,“那些花盆里面的花明明就很漂亮,为什么会不高兴呢?”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来对文章中的这些留白进行品读,“是不是因为那些花并不是国王给的种子种出来的花,所以才不高兴呢!”在整个文章中就需要围绕“种花”、“开花”、“不能开花”这样的关键词,进行品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一个解读过程,学生在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自主地去品读关键词,在不断地练习中就会形成敏锐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认知,深入浅出教学

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阅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将自己的成人化的、专业化的理解完全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生直接接受教师给的答案是不能够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所谓的深入浅出,指的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深化文本的阅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浅化,通过浅白的语言来解读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深入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细化,还需要注重从文化背景、人生体验以及审美情趣等来进行细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回乡偶书》的时候,在诗中出现了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要“笑”,一个“笑”中蕴含着怎样的感觉。有的学生会说:“就是因为诗人的样子太奇怪了,觉得很搞笑,所以才笑!”教师再接着引导学生“诗人在看到这个‘笑的时候是这样的情感,难道也是高兴的样子吗?”学生回答不上来以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细读,“是不是一个‘笑字就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诗人回到家乡以后对物是人非的状况已经感到无限感慨了,孩童不经意的一个‘笑是不是给了作者重重的一击,看似平淡的一句,戛然而止,有问无答,余音绕梁,将作者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在对个别关键字眼或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品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也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杂志,2014,11(4):194.

[2] 李兆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4(1).

[3] 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7

一、课前引导:使学生轻重得当地进行科学预习

众所周知,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 而是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脱离了教师自觉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探究解决方法的能力。那么,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获得这种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 数学教师可以先从新课教学前要求学生预习开始做起, 在真正引入新知前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点, 让他们在预习时尝试想象教师将会怎样进行教学。

例如, 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表内乘法》时, 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乘法是由加法转变来的, 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然后再给出预习重点“试图理清乘号前后因数所分别代表的含义”“尝试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熟悉乘法口诀表”等, 教学生大致按照这种思路去预习, 培养科学的自学能力。如果教师只是笼统地布置给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 而没有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具体的预习任务, 一般学生往往就只是走马观花地随便翻一翻教材就当做是完成预习了,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 我始终认为在刚开始实行预习计划时, 教师应该适当抽出一点上课时间陪学生一起预习, 告诉学生动手标记知识要点, 备注自己看不懂需要等待教师讲解的地方, 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 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习惯。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慢慢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预习转移到课后, 摆脱教师的指导, 从而为探索学习新知识提供更充分的体验时间。

二、课中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在充分预习了之后, 就是课堂教学这个重头戏了。

1. 趣味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入教材知识时可以游戏的方式导入, 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 教师可设置一个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在上新课前一天回家自己制作一张去游乐场游玩的门票, 价格在100以内。然后, 第二天选3名学生分别当游乐场的检票员, 把同学们的票收到手中。学生自由组合入园人数, 把写有不同价格的门票交到“检票员”手中。3名“检票员”同时进行计算, 看谁算得又快准确率又高。通过这种游戏与竞赛相结合的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起他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同时在游戏中认识到100以内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其重要性。这样不知不觉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不但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 教学质量也直线上升。

所以, 教师可多多采取这样活泼有趣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而不再是听教师的“满堂灌”。

2. 合作交流。

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进行模式。笔者认为, 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设合作的机会。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得到教师的适时引导, 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 教师要时刻寻找合适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像连加、连减、认识图形周长与面积等都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讨论怎样提高自己的运算速度或者是互相监督着来背公式。总之, 教师要尽力开发教材中可以用来做合作学习的内容, 提高学生合作自学的频率。

(2) 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在数学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并不是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教师必须明确一点, 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在自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学困难和障碍, 教师要时刻监督、看准时机随时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出成效, 有意义”。如可以给学生设计制作“合作学习记录表”, 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同时做好整理和归纳, 看只在合作中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小组成员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 这样不但是对每个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 也是对他们自主学习的一个实物记录, 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好工作总结。

(3)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固有观念里一直是刻板、权威的象征, 但是在如今自主学习课堂当中, 教师不应再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这不利于解放学生思想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心理设定, 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小组交流活动当中去, 不时关注一下各小组的学习进度, 也可以坐下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这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同时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提升自学能力。

三、课后辅导:重视教学反馈, 提高作业质量

除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实际教学, 课后的作业布置和辅导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能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自习情况, 这样才能及时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 以及给予个别问题比较大的学生单独指导。

一种更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布置作业。传统的作业都是由教师来布置, 有的教师还爱搞题海战术, 这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厌倦, 对作业提不起兴趣。所以, 数学教师可以偶尔让学生自己来出作业题。如学生自己作长方形, 求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作业环节中的主导性。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可以适当放置一些学生的错误, 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自己发现错误, 自行改正,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 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还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因此需要通过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来改进自己的方法, 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 最终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方法。

四、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教学过程, 所以需要教师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抓起, 充分利用学生好玩却又容易被引导的特性, 积极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摘要:在大力推荐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思想的背景下,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自学是一种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就数学方面来讲, 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数学的真谛。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邢兰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2 (5) .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8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在课堂上心情愉快, 那么他们的听觉、视觉就特别灵敏, 记忆力也会增强, 联想会更加丰富, 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而言, 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 因此教师要调控好学生的注意分配时间, 新课伊始就要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内容上来, 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课文的导入。

小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容易紧张, 特别是在有陌生教师听课环境中更容易紧张。一位教师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二年级的孩子来到多媒体教室后, 发现有很多教师在听课, 孩子们都很紧张, 授课教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并不着急, 笑眯眯地说:“我发现同学们都是表演天才, 一进教室就给老师们表演了紧张的表情, 不错!那我们就继续表演下去, 让听课老师看看我们谁表演得最棒!下面我们来表演愁眉苦脸。”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出表情, 授课老师又让孩子们表演了笑眯眯、激动、笑哈哈、痛苦等表情。学生们在教师的不断表扬中活跃起来, 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比较谁做得最好。通过比较, 学生明白了笑眯眯与笑哈哈的区别, 明白了愁眉苦脸与痛苦的差别, 此时教师顺势导入了新课。因为有了对词的比较、揣摩和表演, 所以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孩子们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 孩子们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得很到位,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老师的这一做法收到了预设效果, 既引导了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理解词语,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为后面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位教师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 课前老师为了活跃气氛, 和小朋友做了个小游戏, 就是通过摆动头来书写自己的名字, 边写边说出笔画笔顺, 开始孩子们不明白教师的做法, 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快乐地书写起来,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 可老师并没有叫停, 等到所有孩子都写完后, 教师问孩子:“有意思吗?愿不愿意再写一个?好, 咱们一起来写课题。”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书写课题。教师等学生写完后问:“难忘吗?那文中是怎样写难忘泼水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出来, 可谓水到渠成。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 我们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随机应变, 顺学而导, 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新课, 讲和课文相关的故事,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题, 或是请学生和教师一起书写课题, 还可以借助音乐引入, 或是请学生猜谜语导入等。

笔者在一次小学教师技能赛中曾听到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拿出听写本, 并请两名高矮不同的同学到黑板上听写, 她选择让两名同学分别书写审视、教诲、严肃、和颜悦色等不同的词语, 全体同学书写全部词语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对词语掌握的情况。这一做法似乎并没有新奇之处, 但是, 她是全部参赛教师唯一使用这一方式导入的, 你就会知道这一做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如果我再告诉你, 一高一矮两位同学书写的词语即是教师的全部板书内容时, 你又会怎样想呢?

其实, 课堂的导入并非千篇一律,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导入方式。特别是一些比赛性质的课堂教学, 有时候回归常态就是最好的选择。回归自然的课堂教学也是每位听课教师所期待的。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而学习兴趣需要从小培养。新的教育形式下, 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显得十分重要。因此,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是低年级学生教学的重要目的。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

低年级教学, 尤其是语文教学, 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喜欢这位老师, 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进步也快。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时, 成绩总出现后退情况。可见, 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才有助于学生亲近老师, 与老师沟通, 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 教师, 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师, 需要与他的学生做朋友, 关爱他们, 与之建立亲密平等的关系, 在学生的心理上建立信任关系。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 只有喜欢教师, 才会自觉地听从教师安排, 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若反之, 学生只会成为教室中的“破坏分子”, 不仅反感教师, 而且厌学。面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优点, 适时鼓励和肯定, 应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 为学生树立榜样, 带动学生良性竞争, 积极向上。而对于需要批评教育的行为, 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事实证明, 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多来自情感, 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心理的认可程度, 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潜移默化地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因此, 低年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 语言要亲切, 对待自己的学生要充满感情, 鼓励他们, 信任他们,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热爱学习。

三、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

低年级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思考的前提是疑问, 在这个层面上说, 质疑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 应鼓励学生思考, 如课文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还有哪些相关信息没有明确, 与其他课文相比, 还可以讨论那些相关信息,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首先可以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小兴安岭的了解, 有谁去过或听过相关信息, 让学生思考, 若是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些什么, 作者会怎样介绍小兴安岭,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兴安岭,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这一定成为学生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不仅学习了知识, 还学习了如何学习。

对学生提出的质疑, 不能仅依靠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问题不能太深入, 以至于学生失去兴趣, 只有让学生心理上体会到找到答案的满足感, 才能更有效地引导。这是因为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只有满足这一需求, 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兴趣”培养到底。

四、前置性学习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诱因

古语说, 为老人折枝, 非不能也, 不为也。可见, 心理接受才有行为。低年级语文的学习多是浅显的道理,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只要不存在智力问题, 学习起来都不会很困难, 困难的是去学。对学习有兴趣才会去学, 也就是说, 主动学习是感兴趣的主要体现。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会“想学”, 才会“坚持学”。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习氛围才会活跃, 学习效果才更好,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领悟和自学能力。如小学语文的生字教学, 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 借助工具书等完成认读, 查找形近字。在课堂教学时,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鼓励预习完成优秀的学生到讲台讲解, 树立学习榜样, 激励学生做好课文预习。

五、“授人以渔”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否顺利执行, 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具有自学能力。学校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 从小学语文的学习抓起。可以说, 教师在教学中, 形式上是传授知识, 本质上是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如引导小学生自学一篇课文, 第一步是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学习利用工具书查阅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虽然表面看来是学习了生字, 本质上是学习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问题。第二步, 再读全文, 理清文章脉络, 找到课文的中心句、重点段落等, 这也是学习写作的时刻。第三步, 细读文章, 完成提出的学习任务, 找出疑难问题, 这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关键。第四步, 精读课文, 在教师的指引下, 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是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第五步, 品读, 升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学会欣赏文章。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学习才更有意义。

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潮

低年级的学生相对爱动爱玩, 没多少持久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 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情景, 不断出现新的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小学语文的课文多数具有故事性, 可以适当的改变成话剧, 鼓励学生参与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英雄雨来》就很适合编排成话剧表演, 小演员们不仅能充分地进入课文呈现的情境中去,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而且表演过程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激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些课文不仅描述了生动的故事, 更是具有教育意义, 舞台表演既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更能将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巩固和升华。

七、小结

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因此, 低年级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情感和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愉悦中提高和成长。

摘要:学习兴趣是激发求知欲的内在动力, 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是低年级学生教学的重要目的。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心理

参考文献

[1]曹汉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J].现代阅读, 2011, (14) .

[2]游岩平.以陶为师构建小学语文“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流动儿童,数学,学困生

现在, 学校正实行新课改, 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由于数学要求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而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处于初始阶段, 所以数学学科出现了比较多的学困生。而且, 现在的流动儿童较多, 如果不能在低年级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那么将会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学习兴趣。所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要积极寻找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注意对其进行个性培养, 因材施教, 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流动儿童中低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流动儿童的自身原因。众所周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离开家乡, 到外地打工, 他们的子女由于没有当地的户口, 受父母工作原因的影响, 往往在一个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固定, 可能要经常换学校进行学习。这就决定了这些流动儿童学习基础不扎实, 缺少了良好的衔接。当然, 流动儿童也具有其他小学生的特点。比如, 在低年级阶段, 他们活泼、好动、贪玩, 注意力不集中, 意志力不坚定, 而且智力水平处于刚开发阶段, 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由于现在的小学数学内容开始逐渐加深, 而这些流动儿童可能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幼儿教育, 所以基础较差, 跟不上其他的学龄儿童,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更难以学好数学。

(2) 外部原因。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比较缜密的学科, 在日常的学习教学活动中, 具有抽象性, 对于自制力差的低龄儿童来说, 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如果小学数学老师缺乏对于数学的教学热情, 那么这些小学生也会难以培养其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而且现在有的学校仍然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日常教学中讲求教学进度和难度, 而忽略了流动儿童学生身上的个体差异, 也导致了在流动儿童群体中有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出现。

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 可能会忽略孩子学习, 对孩子关心程度不够重视。而且现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 低龄儿童特别容易受网吧、电影和电视的影响, 一旦家长缺少注意和疏于照顾, 就会使许多流动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更加难以将学习的注意力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所以, 家庭和社会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 造成了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

二、流动儿童中低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尊重和关心流动儿童的身心特点。现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所以在学校里, 应该让这些流动儿童感受到来自其他小学生的友爱、老师的关注和学校的温暖,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温馨,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迅速融入到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在注重爱的教育的同时, 应该尊重小学生独特的生理结构, 在犯错误时, 耐心纠正而不是一味指责;同样, 在取得一定进步时, 要不吝啬鼓励,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自身树立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才会得到开发, 学习数学才会有动力, 而且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

(2) 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老师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启蒙老师, 所以,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 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要做到认真备课, 组织好课堂教学, 在课后及时检查作业等, 树立起对学生的责任感, 履行老师的天职。现在的流动儿童的背景比较复杂,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 就应该充分了解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 组织好教学活动。例如, 在课堂上要创设学习情境, 运用幽默的语言,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中。有的流动儿童的数学基础差, 学习速度比较慢, 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 及时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不足, 查漏补缺。可以在课下给予指导, 及时检查作业, 帮助流动儿童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 也要注意到榜样的作用。数学老师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 并在班级中给予表扬。这样,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会更加充足。

(3) 创设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地。所以,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还小学生一片快乐的天空。众所周知, 有的流动儿童由于家庭的原因, 学习成绩比较差, 比较自卑。所以, 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 不再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优劣, 要减轻流动儿童身上的心理负担, 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学习活动中。现在的学生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除了老师的关心之外, 流动儿童更希望得到同学的友爱之情。数学的学习毕竟有一定的困难, 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不一, 就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不一。所以, 教师可以建设优良的班风, 开展互助学习活动。比如, 组织班级内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以优生帮差生, 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友谊, 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流动儿童就会消除自卑孤僻的心理, 和其他的同学融为一体, 在合作与交流中, 愉快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4) 家长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多数流动儿童的家长的工作不固定, 或者时间不规律, 从而对小学生的学习关心程度不够。有的在家中没有时间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也没有时间督促学生预习。而且有的家长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不能检查作业, 放弃了对学生作业的督导, 使学生在家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负责的家长, 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 而进行鞭打或者责骂。毕竟, 数学学习需要积累和拓展。所以, 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和理解, 及时督促学生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 并与学校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共同推动流动儿童的数学学习。

流动儿童, 是现在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新群体。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营造宽松的校园氛围, 多和家长一起沟通交流, 帮助数学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总之, 每一个低年级数学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其转变过程也会比较漫长, 毕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数学老师, 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 因材施教, 给予特殊的学生群体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树立起美好生活的自信心。只要每一位老师用心教学, 学困生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继富.关注数学教育中的学困生[J].科技信息, 2011 (11) .[1]刘继富.关注数学教育中的学困生[J].科技信息, 2011 (11) .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11

一、趣味教学导入,让学习情绪“嗨”起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巧别致的课堂导入是教师谱写教学优美篇章的前奏。在小学中低年级课堂上,每次上新课之前,笔者都会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幽默短文或游戏作为新课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习兴趣“动”起来

导入只为一堂课拉开了序幕,要想让整堂课充满趣味,保鲜下去,光靠趣味导入是远远不够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枯燥的数学题本身,小学生也许没有多大兴趣,但对于有趣的故事或者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事件还是颇有兴趣的。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笔者会将它转换为带有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的问题。例如,在“测量”的新课中,学生对米、分米、厘米等度量单位认知陌生,对物体长度或空间距离估计不准确。笔者就让学生先找到最熟悉的度量工具——身体,如身高、手跨一拃、脚跨一步的长度。让学生用最熟悉的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的事物,从而快速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概念。

三、丰富教学形式,让学习气氛“活”起来

很多人认为数学学起来很枯燥,课堂上死气沉沉,但事实上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并不比语文等其他学科少,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1)创设游戏环节,让学生体会寓教于乐。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玩游戏。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在“玩” 中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倍数”时,笔者让学生玩起了“开火车”—— 数鸭子、数青蛙的游戏,“1只鸭子1张嘴,2只眼睛2条腿;2只鸭子2张嘴,4只眼睛4条腿……”学生玩得十分开心,也轻松地掌握了倍数的概念。

(2)创设竞争环节,让学生体会进取之乐。每个儿童都有一个心理共性——好胜心强。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安排各种课堂小竞赛。或个人赛,或小组赛,或团体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使学生在紧张、刺激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比如笔者在教学 “乘法”练习巩固时,笔者把课堂设计成口算抢答赛现场,并把全班同学分成7个隊,每队取一个响亮的队名、想一句响亮的挑战口号,最后还为角逐出的前三名颁奖。

(3)创设动手环节,让学生体会从做中学。学过开车的人都知道,相比死硬背理论而言,上车操练将更快更好地学会开车。同样的,在脑中推演抽象难懂的数学题远不及动手操作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新课中笔者问1/4和1/2谁大时,几位心直口快的学生立马回答:“1/4大。”笔者并不急于作答,而是将出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再拿出另一个苹果,平均切成4份,让学生比较1/4和1/2的大小,学生立即明白二者的大小关系。

四、建立教学评价,让学习动力“强”起来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及课堂表现等做出的评价。相对语文而言,数学答案更客观、更准确,因此很多数学教师常认为无法对学生作出精彩丰富的评价。事实上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对作答本身也许无法做出生动评价,但对于学生的努力却可以做出更丰富的主观评价。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仅仅来源于学科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更多的是来源于老师的评价与鼓励。

中低年级语文教学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遣词造句, 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二年级的学生, 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 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 是小学习作教学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 我们更应善于抓准时机, 打好基础, 以便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段的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 为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留足了发挥的空间。

一、以朗读为基点, 积累语言文字

低年级的学生长于记忆, 长于形象思维, 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 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 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文本中许多精彩片段, 尽管学生理解得不透彻, 没有能力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 但熟读成诵难不倒他们。若能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待到用时涌上笔端, 这也同样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内涵,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二、以字词为切点, 侧重“四素”俱全的训练

充分挖掘教材中说话、写话的素材, 与看图识字学文相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为“写”铺垫。在此基础上有梯度地先设计“两素句” (人物、事件) , 再由“两素句”过渡到“四素句” (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 为学习写出完整的句子作铺垫。如一年级下册的《操场上》:小朋友在哪里?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什么时候, 小朋友在操场上……再如一年级《胖乎乎的小手》一课,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 (谁) (干什么) 。这 (怎样) 的小手帮 (谁) (干什么) 。我们总是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而写一句完整的话更是习作的良好起步。

三、以词句为重点, 强化各种句式的训练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文不在长, 佳句则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性的佳句, 就会锦上添花, 画龙点睛。而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低年级学生, 我们要指导写简单的比喻句、拟人句、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排比句等。如二年级上册的《北京》:北京有 () 的 () , 有 () 的 () , 还有 () 的 () 。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就要使学生读有所悟, 尽得其妙。

四、以典型为范点, 注重优美词句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要重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写法, 进行相关的仿写训练。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低年级主要以词句为主。句式的仿写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是模仿文中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 也可以是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积累。在内化这些词句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组合式”“填空式”仿写训练。如《菜园里》, 文中运用了大量描写蔬菜的词句,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些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 积累内化, 领会意图, 进而学会运用这些词句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蔬菜。

五、以想象为拓点, 开展填补文本空白的训练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往往会在某些环节中有留白之处, 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 当然也是学生进行写话的“小天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钻研教材, 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 依托文本找准训练点, 让学生植根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进行写话训练。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 “秋天到了, 树叶黄了,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 悄悄地过日子”。抓住“悄悄地”进行拓展, 白天, () 。到了晚上, () 。有时, 看见猎狗来了, 他 () ;有时, 远远地看见野鸭游过来, 他急忙 () 。

此外, 低年级教材中还有不少抒情性的课文, 情节生动, 语言感人, 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 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高明的教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 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六、以角度为转点, 体验改写换位的训练

换角度改写文本是简单又比较容易操作的事情。课文的改写方式有很多种: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 (把古诗改成记叙文) 、改变语言 (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 、改变文章叙述顺序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分, 所以经常的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发挥想象力。

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以图文转换和人物转换为重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是个图与文交织的大花园。把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变为抽象的文字, 或者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无限丰富的内心图画, 这样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或口头语言转换的思维,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窗前的气球》, 对比科利亚躺在病床上与看到窗前气球上的笑脸后截然不同的表情, 看着这两幅与之呼应的插图, 走进科利亚的内心。在教材中, 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课文中的角色, 进行设身处地的想象, 与人物进行对话, 然后进行写话练笔。在人物转换时, 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转换为第一人称或反之。我们阅读课文时, 习惯了站在作者的立场上, 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课文的人和事, 换位训练让学生换一个位置去审视和表现课文的内容。

上一篇:乱班管理下的班级管理下一篇:可调直流稳压